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G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十一条忠告

宿春礼(现代)
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宿春礼编译.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6
ISBN7-5021-4643-1
Ⅰ.比…Ⅱ.宿…Ⅲ.人生哲学-青少年读物Ⅳ.B821-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核字(2004)第047282号
前言
在风景如画的华盛顿湖畔有一座宅院。这是一座耗资1亿美元、经7年时间精雕细琢的高科技宫殿,里面配备了百余部电脑,它们会根据主人或客人的喜好,自动更换艺术品、调节灯光和音乐,耗资600万美元的游泳池带有瀑布和水下立体声音响。可容纳40辆汽车的车库中,收藏有各种名车;具有保温功能的车道会在冬天时除去冰雪。至于电影院、桑拿浴室等诸多设施更是一应俱全,人们甚至还可在人造溪流中垂钓……
这座豪宅的主人就是在20岁便开始领导微软,31岁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7
岁时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成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
这一切的成功,使得比尔·盖茨成为世人特别是大学生羡慕和崇拜的对象。
不可否认,成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希冀的。无论我们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希望能够超越自身所处的层次,实现我们的理想,过上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但是,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归于失败,以至于订立的目标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在屡遭失败之后,渐渐消磨掉了继续拼搏的勇气,最终只能在对成功者的羡慕中默默无闻地度过自己平凡的一生。其实,大多数人之所以总是不能摆脱失败的困境,总感觉找不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在于自己的能力有欠缺,而在于缺乏正确的方法来指引。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上,每踏出一步都可能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影响。
鉴于此,本书不是讲述比尔·盖茨生平的传记,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借鉴、学习成就非凡、举世瞩目的人物比尔·盖茨的优点,使我们不论在为人、处世、从商,或是在不同事业的领域之内,都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更容易迈向成功,也更容易追求到成就。
成功的人物,其成功并不是无因的,也不可能完全是运气所致,背后一定有他成功的条件。
即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颂歌。因此,比尔·盖茨的成功,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得益于他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这些准则,就是每一个有志追求成功的人所应该学习的。本书深入到比尔·盖茨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他从小到大的个人经历,研究盖茨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总结比尔·盖茨成功的经验,找出具有代表性的11条准则,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从绝对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而应该是“上天生我,自有我存活的理由”。通过对《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的阅读,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机会,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遵循这11条准则。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按照这11条准则行动吧。
当你了解了比尔·盖茨的人生准则,并有目的地遵循时,祝贺你,你已迈出了改变你人生的第一步!你就能改变你的一生!你将会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从而迎来你人生事业的巅峰!你将能营造玻享受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你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出色领导能力的人!你将能获得属于你个人的巨大财富……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最少保守、最具奋斗意识、精力最旺盛的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成长阶段。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对学生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也能促使中老年读者反思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进而对如何引导子女的成长进步,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书编译组
2004年6月
目录
忠告一:给自己一个梦想
忠告二:找准目标,走下去
忠告三:选择积极的心态
忠告四:秉持自己的个性
忠告五:添几分冒险精神
忠告六:学会创新
忠告七:主动去敲机会的门
忠告八:别不把学习当回事
忠告九: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忠告十:保持充沛的精力
忠告十一:不达目的不罢休
忠告一:给自己一个梦想
始终怀有梦想
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伟大的梦想造就了天才。但比尔·盖茨却是一个善于把伟大的梦想与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的人。
比尔·盖茨生于1955年。他从小酷爱读书,除了童话故事,他最喜欢的书就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常常一读就是几个钟头,对书的迷恋和狂热无人能比。
小盖茨强烈的进取心、执著的性格在同龄人中是罕见的。无论游戏还是比赛,盖茨总要争个高低。
“即使把我浑身的衣服剥光,一个子儿也不剩地扔在沙漠中,但只要有一支商队路过,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每每读到洛克菲勒的名言,盖茨的心总是狂跳不已。他常常自勉道:“只要有时间,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成为亿万富翁!”
盖茨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子寄予厚望,他们把他送入西雅图收费最高的私立湖滨中学读书。正是这所学校激发了比尔·盖茨智慧的火花与创造力。
湖滨中学是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盖茨如鱼得水,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凡能弄到手的计算机书刊、资料,盖茨总是百读不厌,还能举一反三。同窗好友保罗·艾伦,常向盖茨发难和挑战,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进取心使他俩成为知己。艾伦曾说:“我们都被计算机能做任何事的前景所鼓舞……盖茨和我始终怀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也许我们真的能用它干出点名堂。”
当艾伦醉心于专业杂志时,盖茨还喜欢读一些商贸杂志。他们甚至想到用学校的计算机赚上一笔。盖茨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极快,以致有许多高年级学生向他请教。在破坏计算机安全系统方面,盖茨可算是行家。在计算机中心公司,他们发现了一种弄虚作假的办法,使计算机按他们的程序工作,而使用的计时记录却保持不变。时间一长,只要系统出现问题,公司人员立即就会猜出是盖茨捣的鬼。作为免费使用计算机的交换,盖茨和艾伦把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汇编成册,起名为《问题报告书》。半年后,《报告书》已增至300多页。
从比尔·盖茨的青少年时代,我们可以看出,也许盖茨最初的梦想与一般人相差无几,财富、成功、金钱对一般人只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已,但盖茨却能够将这一梦想与自己新接触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梦想有了坚硬的基石。
盖茨有个尽人皆知的著名梦想:将来,在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面都有一台个人电脑,而在这些电脑里面运行的则是自己所编写的软件。当然,这一梦想并非仅仅出于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少年盖茨在为自己的这一梦想激动的同时,也隐隐看到了在它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因为这位西雅图著名律师的儿子从小酷爱阅读的就不是儿童图书,而是法律和商业方面的成人杂志。
正是在这一伟大梦想的催生下,微软公司诞生了;也正是在这个公司的推动和影响下,软件业才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这种蓬勃兴旺的地步。
梦想的能力
这世上有很多人可能从来都未想到过改变自己的生活。
重量级拳王吉姆·柯伯特有一回在做跑步运动时,看见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一条接着一条,收获颇丰。奇怪的是,柯伯特注意到那个人钓到大鱼就把它放回河里,小鱼才装进鱼篓里去。柯伯特很好奇,他就走过去问那个钓鱼的人为什么要那么做。钓鱼者答道:“老兄,你以为我喜欢这么做吗?我也是没办法呀!我只有一个小煎锅,煎不下大鱼啊!”
很多时候,当你要树立一番雄心壮志时,就很可能像那个钓鱼者一样习惯性地告诉自己:“算了吧,我想的未免也太过了,我只有一个小锅,可煮不了大鱼。”你甚至会进一步找借口来劝退自己:“更何况,如果这真是个好主意,别人一定早就想过了。我的胃口没有那么大,还是挑容易一点的事情做就好,别把自己累坏了。”
研究人员在一所著名的大学中选了一些运动员做实验。他们要这群运动员做一些别人无法做到的运动,还告诉他们,由于他们是国内最好的运动员,因此他们会做到的。
这群运动员分成两组,第一组到了体育馆后,虽然尽力去做,但还是做不到。
第二组到体育馆后,研究人员告诉他们第一组失败了。
“但你们这一组不同,”研究人员说,“把这个药丸吃下去,这是一种新药,会使你们达到超人的水准。”
结果第二组运动员很容易地完成了那些困难的练习。
“那是什么药丸?”参加者问道。
“不过是些普通的粉末而已。”
第二组之所以完成不可能的运动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如果你相信你能,也就能完成一切你要做的事。
年轻人的一个通病是将自己定位过低,大多数人都喜欢选择低标准。但是,如果一个人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那他想要取得高层次的成功便会很困难。
伯尼·马科斯是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俄罗斯人的儿子。亚瑟·布兰克生长在纽约的中下层街区,在那儿,他曾与少年犯为伍。在他15岁时,父亲去世。布兰克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确信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1978年,布兰克和马科斯在洛杉矶一家五金零售店工作时,双双被新来的老板解雇了。第二天,一位从事商业投资的朋友建议他们自己办公司。马科斯说:“一旦我不再沉浸在痛苦中,我便发现这个主意并不是妄想。”
现在,马科斯和布兰克经营的家庭库房设备,在美国迅猛发展的家用设备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对世界最有贡献、最有价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远大,且有先见之明的梦想者。他们能运用智力和知识,来为人类造福,把那些目光短浅、深受束缚和陷于迷信的人解救出来。有先见之明的梦想者,还能把常人看来做不到的事情,一一变为现实。有人说,想像力这东西,对于艺术家、音乐家和诗人大有用处,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位置并没有那样的显赫。但事实告诉我们:凡是人类各界的领袖都做过梦想者。不论工业界的巨头、商业的领袖,都是具有伟大的梦想,并持有坚定的信心,付诸努力奋斗的人。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是惊人梦想的实现。这个惊人梦想的实现,使得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船只一旦遭受到灾祸,便可利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由此拯救千万生灵。
电报在没有被发明之前,也被认为是人类的梦想,但莫尔斯竟使这梦想得以实现了。电报一旦发明,世界各地消息的传递,从此变得非常便利。
斯蒂芬孙原先是一个贫穷的矿工,但他制造火车机车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使人类的交通工具大为改观,人类的运输能力也得以空前地提高。
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报是费尔特梦想的实现,这使得美欧大陆能够密切联络。
人类所具有的种种力量中,最神奇的莫过于梦想的能力。如果我们相信明天更美好,就不必计较今天所受的痛苦。有伟大梦想的人,即使阻以铜墙铁壁,也不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多大的梦想决定多大的成就
在希尔顿的事业正值兴旺发达之际,他给自己订了一个更大、更宏伟的计划,他要建造一座高耸入云的,属于他自己的大饭店,饭店的顶上一定要写上他的名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筹集到100万美元的资金。
在当时,一个人若独自做价值100万美元的生意,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魄力的。为了筹措100万美元的建设资金,希尔顿四处奔走,这期间自然是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而饭店的建设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一年多以后,希尔顿大饭店正式落成,饭店的主人希尔顿也终于实现了自己梦想,赢得了自己平生第一次的大成功。
希尔顿40多岁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有一次曾经向他讨教成功的经验。希尔顿想到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工作和祷告这两件事,使他受益无穷,便告诉儿子们,工作和祷告乃是成功的秘诀。
两个儿子当时还小,听了父亲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可是等他们年龄稍长,他们觉得除此之外,肯定还有其他因素是成功所必备的。希尔顿想了想,说:“当然还需要有热诚和才华,不过工作和祷告是最基本的东西,没有这两样,你便什么也做不成。”
孩子们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有的人工作十分努力,而且也很诚心地祷告,可结果却依然一事无成呢?”
希尔顿陷入沉思。
此后,当他乘飞机到纽约,坐在华尔道夫——莱斯陀利亚饭店大厅里的他忽然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一个人必须胸怀梦想,才能成功。
他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我认为,成就大事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博大的梦想,并以工作和祷告为辅助。这二者就好比是梦想的手和足,没有梦想,工作和祷告也便失去了意义。”
希尔顿这里所说的梦想正是明确而坚定的目标。他认为,一个人能够有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他有多大的梦想。他曾举例说,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如果被铸成马蹄价值10.5美元,如果被制成磁针,可价值3000美元,但倘若被制成手表发条,则其价值就会增至25万美元之多。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他的梦想有多大!
少年时代,洛克菲勒的梦想就是当富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在平均月工资只有10美元的19世纪下半叶,这是一个巨大的梦想,相当于今日的中国人想成为千万或亿万富翁。为了早日实现这个梦想,1855年他高中毕业后便开始找工作,而且只找银行、批发商、铁路公司这类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终于,他在同年9月26日一家商行找到了一份会计办事员的工作,周薪4美元,大约为一般工作的两倍。洛克菲勒对自己的这一选择很得意,把工作的第一天作为自己的第二生日,每年都予以庆祝。
1858年,洛克菲勒的年薪已增至600美元,大致相当于最初的3倍。但他认为,比较合理的报酬应当是800美元,于是就向老板提出加薪的要求。老板支支吾吾地加以拖延,一气之下,洛克菲勒辞去工作,与英国人克里克合伙自办了一家商业公司。当时,他的自有资金只有800美元,洛克菲勒以10%的年息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幸运的是,他们第一年就赚了4000美元,第二年赚到了17000美元。第三年是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刚刚起步的克里克-洛克菲勒公司通过买卖粮食、肉类、农具、盐和其他日常用品而大发战争财。
不久,石油工业在美国兴起,洛克菲勒非常看好这一新兴行业,转而经营石油。并在1865年用72500美元的巨款买下原公司中属于克里克的股份,与一名技术专家安德鲁斯合作,创办了一家专营石油的公司。当年,这家新公司的年利润达到100万美元,次年达到200万美元。此后,一阵疯狂并充满阴谋诡计的收购、兼并、征战后,洛克菲勒垄断了全美95%的石油生产,并成为美国,也是全世界的第一位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超级大富翁。有这样一则令人难忘的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生长于旧金山贫民区的小男孩,从小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软骨症,在六岁时双腿变成“弓”字型,小腿更是严重的萎缩。然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一直藏着一个除了他自己没人相信会实现的梦——那就是有一天他要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
他是橄榄球传奇人物吉姆·布朗的球迷,每当吉姆所在的克里夫兰布朗斯队和旧金山49人队在旧金山比赛时,这个男孩便不顾双腿的不便,一跛一跛地到球场去为心中的偶像加油。由于他穷得买不起票,所以只有等到全场比赛快结束时,从工作人员打开的大门溜进去,欣赏最后剩下的几分钟。
13岁时,有一次他在布朗斯队和49人队比赛之后,终于在一家冰淇淋店里有机会和心中的偶像面对面地接触,那是他多年来最期望的一刻。他大大方方地走到这位大明星的跟前,朗声说道:“布朗先生,我是你最忠实的球迷!”吉姆·布朗和气地向他说了声谢谢。这个小男孩接着又说道:“布朗先生,你晓得一件事吗?”
吉姆转过头来问过:“小朋友,请问是什么事呢?”
男孩一副自若的神态说道:“我记得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每一次的布阵。”
吉姆·布朗十分开心地笑了,然后说道:“真不简单。”
这时小男孩挺了挺胸膛,眼睛闪烁着光芒,充满自信地说道:“布朗先生,有一天我要打破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
听完小男孩的话,这位美式橄榄球明星微笑着对他说道:“好大的口气!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得意地笑了,说:“布朗先生,我的名字叫奥伦索·辛浦森。”
奥伦索·辛浦森日后的确如他少年时所说的话那样,在美式橄榄球场上打破了吉姆·布朗所创下的所有纪录,同时更创下一些新的纪录。
为何梦想能激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又为何梦想能够使一个行走不便的人成为传奇人物?要想把看不见的梦想变成看得见的事实,首先要做的事便是制定目标,这是人生中一切成功的基础。目标会导引你的一切想法,而你的想法便决定了你的人生。
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在于先做什么样的梦。
梦想实现的跳板
一、消除恐惧
恐惧是在做出改变时的自然反应。它或许是人们刚开始考虑实现梦想时犹豫不决的首要原因,人们常常倾向于选择生活中原来的安全、舒适和熟悉的环境模式。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开拓新领域时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恐惧是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它使你意识到你需要准备应付或是需要逃避某些事情了。然而,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对待恐惧是有所差别的,差别就在于对待恐惧的态度。成功的人承认恐惧,并努力找出产生恐惧的原因,以此决定他们能为前进道路上将要面临的挑战做出怎样的准备。他们会下决心采取一定的行动,使自己尽量感到充满竞争力和信心。
莉莉·沃尔特在她的《成功演讲家的秘密》一书中写道:“充分的准备和预演将减少75%的恐惧。”她还说:“深呼吸又会减少15%的恐惧,而剩余的10%可以通过精神上的准备来战胜它。这些百分比可以使你的精神状态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了战胜恐惧,你必须深入挖掘什么是你最害怕的。只有找到产生恐惧的根源,冒些风险,你才能真正实现梦想。纽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当问及一些年长的市民,对自己过去的生活有什么遗憾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说,他们最遗憾的一直都没有去做他们最梦想做的事情。这说明萦绕在他们心头的是那些他们没有去实现的梦想,而不是他们已经实现的梦想。
所以,不要让恐惧留给你同样的遗憾。承认恐惧,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采取行动克服它。
二、肯定自己
许多成功学大师都会建议你在潜意识里重复正面的肯定,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培养信念的极好办法。当你不断向自己重复一个肯定后,最后你会开始相信它了。假使你已决定从商,而你周围有许多人却对你说:你看,有这么多人竞争,失败率一定很高,不要做了!
餐馆业是被人认为竞争得最厉害的行业,而且是所有行业中,失败率最高的。有一位来自俄罗斯叫艾萨克的年轻人,并不了解这情形,他梦想能够在美国发财。
要如何去做呢?
艾萨克对餐馆业略知一二。因此,他就用他拥有的一点儿钱,开了一家三明治店。营业时间从上午11点到下午3点。现在他已陆续开了三家店铺。他梦想能够有这么一天,他是这市镇里卖三明治卖得最多的。他的目标是在两年之内赚100万元,而他在美国也只不过才待了3年,就有如此大的雄心壮志!
有位求职专家在5年前,遇到一位年轻人,他问了生涯专家一个问题:博士,我想成为一位律师,但我的家人、朋友都说,若选择律师这一行,实非明智之举。因为已经有太多律师了。在美国,每一千人当中,律师所占的比例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求职专家问他,你真的想学法律?
他告诉生涯专家:没有比这还令我渴望的,我希望有一天能成为顶尖的律师。但我只能念夜校,因为我还有三个孩子要养。
求职专家告诉他,许多从著名的法律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在享有声望的法律公司做事,但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律师。在美国最高法院做事的律师大部分是从一些非常普通、几乎没有什么名气的法律学校出来的。
这位年轻人感到很惊讶,决心将他的梦想付诸行动。
现在他的梦想实现了。
三、预见成功
乔治·伯纳德·肖说:“有些人只看到事情的现状,并问为什么。而我看到事情将来可能是什么样,并问为什么不呢?”当时的人们厌倦了社会中的种种局限,并急于重新发掘社会潜在的价值,他的话成了当时社会的主旋律。
想像事情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不仅仅要思考,还要积极地认识它。当这种想像过程定向了之后,就是众所周知的预见,在你想成就的事业实现之前预见它。这是众多成功者最强有力的策略。你可以运用预见的景象重新点燃你的热情,增强你的信念。
比如,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讲家,首先就要想像你是站在众多听众的面前,幻想你正在向聚精会神的听众们做有说服力的演讲,你的声音是那么的自信和充满活力,人们对你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你仿佛感觉到了听众的热情和对你讲话的接受,仿佛闻到了主席台上的鲜花是那么的芳香,仿佛体验到了玻璃杯内清凉饮料的凉爽。
要产生这样清晰而强烈的景象,你需要充分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同样地,当你在向一个梦想努力时,完全按照你的想像和期望的那样,尽可能预见你实现它的每一个细节和幻想。你将自己的预见变得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当你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后,你会有一种似曾经历过的感觉。你在想像中已经历过千遍万遍了,而每想像一次,这种经历就会向真实靠近一步。
四、找到相信和支持你的人
当你面对挑战的时候,即使你得到了态度积极的人们的支持,你也很难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而当你将你的梦想与消极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时,则意味着你的梦想已注定死亡。许多成功人士根本不会去与消极的、不支持他们的人打交道。
不幸的是,要想把全部消极的人从你的生活中清除出去,是非常困难的。你的父母、生意伙伴、最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配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为这其中的许多人对你有多年的了解,他们可能只会考虑到你以前的经历,而不是现在的你或将来的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当你告诉他们你的梦想是有一天要在皇家大剧院演出时,你哥哥就可能想起了你第一次在学校演出的失败经历而劝你实际点;当你告诉妈妈,你想开一家组装壁橱的公司时,她老人家会立即提醒你十几岁时,你的壁橱是如何的一团糟。
但是,有时你可以较为容易地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那里得到支持,因为陌生的人对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没有任何的偏见。每个人都需要有人相信他们,而那些与你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可能不是最佳的人选,关键是你要找到合适的人。
立即行动,实现梦想
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当“立即行动”从潜意识中浮现,要立刻付诸行动。
平时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小的事情开始,立即行动!养成习惯后,机会一出现,你就能立即行动。
你一直想打电话给某一个人,却一拖再拖,当“立即行动”从潜意识中浮现出来,立刻打电话。再举个例子,你将闹钟设定在6时,但当闹钟铃响时,你还想睡,这时你很可能起身关掉闹钟继续睡。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赖床的习惯,但如果你心中浮现“立即行动”的警语,并听从它,你就会立即起床。
曼利·史威兹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大的快乐是带着钓竿和来复枪深入丛林,几天之后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泥泞,心满意足地回来。
他唯一的困扰是,这项嗜好占去了他太多的时间。有一天,他依依不舍地离开扎营的湖边,回到现实的保险公司工作时,突然有一个一般人认为很不实际的想法:荒野之中,也有人需要购买保险。
这样,他外出狩猎时,也一样可以工作!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员工,以及散居在铁路沿线的猎人、矿工都将成为他的潜在客户。
他立刻做好计划,并请教旅行社,然后就开始打包行李。他持续所有的准备工作,以免“疑惑”袭上心头来恐吓他,要他认为这想法不切实际,会失败。他立即搭船前往阿拉斯加。他沿着铁路来回走了无数次,“步行的曼利”是那些与世隔绝的人们对他的昵称。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不但是唯一和他们接触的保险业务员,更是外面世界的象征。除此之外,他还免费教他们理发和烹饪,经常受邀成为座上宾,享受佳肴。在短短的一年内,他的业绩突破百万美元,开展业务的同时他还享受到了登山、打猎、钓鱼的无上乐趣,他把工作和生活做了最完美的结合!
如果他在梦想产生时,没有立即行动,可能会因为一再犹豫,无疾而终。
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时,跪在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的来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道: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你曾想过要中一次彩票吗?
是否真的想过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吗?
要成功,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定要成功的决心,配合确实的行动,坚持到底方能成功。
只有下定一个不更改的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这些不断的行动,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
而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如同故事中那位祈祷者,但却从未掏腰包真正去掏钱买过一张彩票,缺乏决心与实际行动的梦想于是开始萎缩。
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从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是占少数的原因。
试问,你是否真心愿意在此刻为自己的理想,认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决心,并且马上行动?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方能获得富有人士的锦标。
积极开启另一扇窗
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机缘,例如升学、就业、升职、结婚等,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梦想破灭,不得已而选择其他的道路。某些时候,也许美梦成真的人是幸福的,梦想未能实现的人,因此而烦恼、痛苦,有的甚至绝望。但是,事业上蒸蒸日上的人可能会突然遭遇挫折,相反,曾经不得已选择其他道路的人,可能会在新的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像这样的人生的逆转,不可妄断。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或者不幸?必须综观这件事在一个人一生中的作用,方可下结论。彼时彼地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也许无意中成为你日后成功的转折点。一个人在不得不走向一条与自己意愿不同的道路时,往往变得消沉,或者说出“我算是完了”之类的丧气话,而否定自己的未来。不过,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把发生的一切事情向积极的发展方向去设想。
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一扇窗子关闭了,另一扇窗子为我开启”、“过去所有一切的结束,正是一个新梦想的出发点”、“这条道路不适合我去,所以上帝指示我向另外一条道路前进”。
宇宙中存在着大自然的威力,人应该顺应这一威力而生存,这十分重要。因此,苦痛辛酸之时,要乐观地以积极式思维来解决问题。
受到挫折而感到“完蛋了”之时,正是你站在—个新起点的时候,正是你迎来一个绝佳的机会的时候。
失败者每逢挫折时总是武断地认为“我是个百无一能的废物”,而不去积极开启就在眼前的一扇新的窗子,开发自己无限的可能性的机会其实就在眼前,结果却错失良机。因而,走向失败者其实是因为丧失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故而人生道路艰难而残酷。如果你无论怎么做也未能如愿地进入某一理想学校或公司,即使这样也不必失望。这个时候,正需要进行积极式思维。
在竭尽全力拼搏之后却仍旧不能如愿以偿时,应该这样想:“上天告诉我,你转入另外一条发展道路上,一定能取得成功”;因为家庭的原因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时,也是一样,运用积极式思维;“原来是这样,自己一直认为这是很适合于自己的事,不过,一定还有比这个更适合自己的事”。应该认为另外一条新的道路已展现在你的眼前了。不要失望,不要气馁,振作起来!沿着这条新的道路向前走。
在这一点上,日本麦当劳总裁藤田可称得上是典范。孩提时代,藤田便梦想做一名外交官,为此高中毕业后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但是,有人说他:“你是大阪口音,所以绝对是当不了外交官的。”于是,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
外交官之路被关闭了,一个实业家之路向他敞开了。1971年他创设了日本麦当劳。没过多久,便将其发展成为外国食品产业在日本的第一号。
如果,当年藤田总裁如愿地做了一名外交官,那么,如今的日本麦当劳是什么样子呢?一条发展道路被封死了,不必绝望。如果能够在新的发展道路上全力以赴,那么,取得像藤田总裁这样巨大的成功,也并非异想天开。
忠告二:找准目标,走下去
让我们创办电脑公司吧
比尔·盖茨再次回忆起湖滨中学的年代,回忆起那些难忘的日子,那个时候,他们整天梦想着有一天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然而,那在当时是多么不合乎实际呀!那好像是谁想拥有一艘核潜艇似的疯狂!
“让我们开始创办电脑公司吧!”
盖茨的搭档艾伦不断地对盖茨唠叨着这个目标。
后来,他们开始了他们的电脑制造。通过一场软硬件激烈的争论,艾伦终于认识到他们搞软件有优势,而且不易亏损。他终于同意盖茨的设想说:“我们两个人的综合实力不在硬件上面。我们注定是搞软件——电脑灵魂的料。”
对艾伦、盖茨和他的朋友而言,编写软件不仅是赖以糊口的工作,而且是使命,充满乐趣。然而,紧张的生活使他们若有所失,许多机会丢失了,因为产业有了重大改变而工程师们并不谈论它。
盖茨和艾伦,两名年轻人饥渴地吸收任何找得到的电脑信息。不久,这些学生的电脑知识就比老师还多,而且湖滨中学的那部机器也再无安静的时刻。
在电脑室里,盖茨和艾伦越来越亲近,虽然相差两三个年级,可是他们还是成了好朋友。他们一直想测定电脑的极限,并很早就有了一同努力的成果,他们决定以电脑知识获取利润。为了这个目标,比尔·盖茨、理查·魏兰、肯特·伊万斯和保罗·艾伦共同组建了一家公司。
盖茨的小公司所接到的第一份委托工作,是替ISI公司设计薪资表的程序。这个年轻公司所获得的好处是——可以免费使用电脑了。
一家公司是不够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又共组了“交通数据”公司,专门提供以电脑计算交通的软件。他们替ISI工作一年之久,以电脑分析数据。可是之后就再也未接到工作,“交通数据”公司因而只停留在网上公司的阶段。不过,这两位年轻的老板,口袋里倒还盈余了几千美元。
1967年夏季,盖茨与艾伦因编写排课程序而赚得了价值5000美元的电脑使用时间。盖茨和艾伦因为找不到另一部电脑而泄气。他们最后只好自掏腰包买下8008晶片,然后两人与朋友保罗·季尔伯特一起制造电脑。盖茨出资360美元,当包着铝箔的晶片送达时,看起来是那么的神奇,这些人几乎不敢伸手去摸。他们制造电脑所吃的苦头,使盖茨和艾伦确信,他们应该将从事软件生意作为自己的目标。
盖茨回忆说:“我们还是青少年时,保罗·艾伦就教我许多有关电脑硬件的知识,并鼓励我建立信心,并且押注于微处理器。我很幸运,年纪轻轻就发现我的兴趣,而令我如此着迷,至今仍是如此。我也很幸运有双亲给我刺激和鼓励。”盖茨说,在保罗·艾伦开始了解有关电脑和晶片知识前,他的目标是当个律师或科学家:“我下不了决定。我爸爸是律师,但科学家的工作好像比律师更有趣。”即使如此,盖茨还没有认清未来在电脑业的发展方向。“那不是主流职业,我不认为我能永远当个驰骋者。”
大学生活平淡无奇,艾伦便向盖茨提议成立一家交通数据公司,公司专门为西雅图市的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程序,当时西雅图市区内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和高速路通道都装有简单的仪器记录交通的流量。西雅图有一家公司专门收集记录交通流量的纸卡,然后做进一步分析。艾伦的想法是将这些工作都交给电脑处理,若此构想可行,就可推广到全国。盖茨非常赞同艾伦的构想,二人着手筹办公司,购买电脑实施创业计划。但是,POP—10型电脑价格太昂贵,惟有另觅途径。艾伦密切关注电脑科技的发展,希望得到性能新颖、价格低廉的设备。
不久后,艾伦在电子杂志上看到英特尔公司推出型号为8008的微处理器,功能相当于旧式大型电脑的中央处理装置,但是体积要小得多。于是他打算在8008微处理器上运用BASIC语言设计程序。盖茨与艾伦两人商议合资360美元,买了一个8008微处理器。
1973年秋季,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艾伦也在1973年秋季到了波士顿,平时晚上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他便去学校看望盖茨。他们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时候可以有一家电脑公司。
在哈佛大学,艾伦找到盖茨,他们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脑语言。于是他们努力工作,很快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阿尔塔电脑的软件。
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和奔波,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终于将积存于心中的目标变成了现实。他们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正式创建微软公司。
成就来源于目标
好几年前,盐湖城住了一个年轻人。他具有勤劳节俭的美德,因而获得许多赞美。但他的一项举动使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疯了。他从银行取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纽约参观汽车展,回来时买了一辆新车。更糟糕的是,当他回到家之后便立刻把车停到车库中并将每个零件都拆卸下来。在研究完之后,他又把车子组装起来。
那些旁观的邻居都认为他的行为实在太不正常了,而当他一再重复拆卸组装的动作时,旁观者更加确定他疯了。
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汽车大亨克莱斯勒。他的邻居们不了解隐藏在他看似疯狂行为中的目标,更不了解成功意识对他的重大影响力。
从贫穷到富有,第一步是最困难的。其中的关键,在于你必须了解,所有财富的获得都必须先建立清晰且明确的目标。当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你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卡内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他决定要制造钢铁时,脑海中便不时闪现这一目标和欲望,并变成他生命的动力。接着他寻求—位朋友的合作。由于这位朋友深受卡内基执著精神的感动,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两个人凭着共同热忱,最后再说服另外两个人加入行列。这四个人最后形成卡内基王国的核心人物。他们组成了一个智囊团。他们四个人筹足了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资金,而最后他们每个人也都成为了巨富。
这四个人的成功关键并不只是“辛勤工作”而已。你可能已经发现,有些人和你一样辛勤工作,甚至比你更努力,但却没有成功。教育并不是关键性的因素。卡内基原本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华尔顿也从未拿过奖学金,但是他们赚的钱,比所有念过哈佛大学的人都多。他们的成就,来源于心中明确的目标。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
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实现,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不会成功的。很多人在生意场上随波逐流,在社会上随波逐流,在政治上随波逐流,他们漂浮在自己喜欢却无力实现的幻想中,这就是一种梦幻。斯多克说:“大多数人都是在生活中随波逐流。在100种不同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100种不同的职业。他们往往对于做什么根本没有明确的倾向。”虽然成功人士也都有不同的弱点,但是,坚定而明确的目标却必定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一切成功人士,都是为心中目标奋斗的结果。一切没有成功的人士,究其根源,绝大多数是因为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贯穿于一切日常生活之中。飞机飞向哪里,火车开向哪里,汽车驶向哪里,你的自行车骑向哪里,不是都有目标吗?人生岂能没有目标?这么简单的道理,似乎所有的人都明白,却有那么多人不肯为自己设定目标而费精神,他们是真的明白吗?
你可能是一个很平常的人,至少你自己认为自己太普通,太一般,缺乏干事业的能力。其实,你一点也不用小看自己,一旦你确定目标以后,你的能力将喷涌而出。你的目标能把你的进取心、想像力、热忱、自律、信心、毅力、决断力等一切成功品质强化起来。目标绝对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和力量。你一点也不用为自己不具备能力而担心。需要的倒是强化你的目标意识,把它写下来,贴到墙上,每天早晚诵读。总之,用各种方法把目标送入你的潜意识,你的成功就尽在把握之中了。
目标不妨远大些
同为有目标的人,有人成功了,有人未成功,有人大成功,有人小成功。这与目标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目标大,就是空间大时间长,也就是胸怀大志,有战略眼光;而小目标,一般只解决眼前问题。正所谓伟人心中有志向,凡人心中有愿望。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高尚的目标能切实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业。”
大目标使人的生活就是干事业,小目标使人的生活仅是过日子。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入木三分地区分了两种人,即“吃饭为了活着”和“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有远大的目标。
首先,目标远大,才能充分发掘你的潜能。
人不可能取得自己所不企求的成就。一个想当元帅的士兵,虽然不一定就能当元帅;但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则永远不可能当元帅。
高尔基说:“目标愈高远,人的进步愈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确定只走10公里路程,走到七八公里处便会因松懈而感到很累,因为目标快到了;但如果要求走20公里,那么,在七八公里处,正是斗志昂扬之时。比如射箭,有经验的射手都知道,要想射中靶心绝不能瞄准靶心,而要瞄准靶心以上的位置。这就是“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的道理。
一个炎热的夏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最后一节特制车厢的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人的负责人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只为分数而学习,那么你也许能够得到好分数。但是,如果你为知识而学,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和更多的知识;如果你为赚钱而努力,那么你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如果你想通过做生意来干一番事业,那么你就有可能不仅赚很多钱,而且会干一番大事;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有可能只能得到一笔很少的收入。但是,如果你是为了你所在公司的前途而工作,那么你不仅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而且你还能得到自我满足和同事的尊重。你对公司做的贡献越大,你个人所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歌德说:“就最高目标本身来说,即使没有达到,也比那完全达到了的较低的目标,要更有价值。”
目标必须给心智留有较大的空间,我们才不会因自我设限而窒息,才可以追求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其次,远大的目标,产生远见。
有一位哲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说:“你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抬了抬头说:“我在砌一堵墙。”
第三个工人抬起头,热情洋溢、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
听完他们的回答,哲学家马上就判断出这三人的未来:第一个心中眼中只有砖,可以肯定,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很不错了;第二个眼中有墙,心中有墙,好好干或许当一位工长、技术员;惟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为他有“远见”,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
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相反,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
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远见的人。只有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事物,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目标有一个体系
成功目标绝不是孤立的。人有许多目标,如果各个目标之间是完全分离和没有联系的,最终的成功效果只是各目标的简单相加。古人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因此,成功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体系,即人生目标领导下的各个远、中、近期目标,大目标之下的各类中小目标。各目标之间,还应该有很强的逻辑性,很强的张力。每一个小目标都是人生目标的分解,都是远大目标的“基因”和缩影,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变化和调整,都会对整个目标体系产生影响,这样,各目标产生的就是相乘效果,雪球效应。
惟有如此,远大的目标才不致与繁琐的日常生活相脱节,生活才真正有了精神寄托。于是,你会觉得,没有一份工作或小事情卑微到不值得好好去做。正所谓: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也许你目前在生活中扮演的还是一个平凡的小角色,但你如果用一个大演员的态度来对待,你就一定会演好称心如意的“大角色”。
有了成功的目标体系,每一件小事都变得有意义,工作、生活就会因此而充满乐趣与活力,因为它直指我们的人生目标。有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名刹担任撞钟之职。照他的理解,晨昏各撞一次钟,简单重复,谁都能做,钟声仅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大的意义。半年下来,无聊已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有一天,住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住持告诉他说:“你的钟撞得是很响,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什么意义。因为你心中没有‘撞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马雅可夫斯基说得对:“工作中,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好的目标体系。
当目标完全融入生活时,人生目标的实现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赚钱是最坏的目标
被人们誉为“钢铁大王”的安德鲁·卡内基在他33岁时就使自己建立的钢铁公司跃升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那一年,他在自己的备忘录中写道:“人生必须有目标,而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没有一种偶像崇拜比崇拜财富更坏的了。”
近来常发现人们对事情的第一个反应是:“多少钱?”旅行回来,朋友会问:“花了多少钱?”要上大学了,父母担心:“投资那么多,什么时候才可以赚得回来?”让孩子学钢琴,同事会赞叹:“很好啊!将来做私人老师教琴,能赚很多钱呢!”似乎一切都变成了“生意”。好像你每做一件事,目的都应该是为了赚钱。
你用“是否可以赚钱”来衡量事情,别人以“是否赚到了钱”来评价你。这样,就俗化了事情原有的境界,使它由纯洁地追求一个崇高的目标,降低为“有利可图就好”。
“理想”的本身应该是件“浪漫”的事,它追求的是一项高远美丽的目标。它是一种力量和热情,使你为它花费时间与金钱而在所不惜。由于这理想本身的美丽动人,常会吸引来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与“同好”,大家全用这种“浪漫”的心情来为这理想奠基,为它耕耘与开拓。于是,在力量与热情的支持下,它开花结果,漂亮极了。
不是说,工作可以永远不靠金钱的维持,更不是说,人们可不靠金钱而生存。金钱原该是工作的回报,而且应该是工作越好,金钱的回报越多。问题只是,当你把注意力由工作转向金钱之后,分散了对工作的专注,偏离了工作原来的意义,掺入了功利的杂质,为求迅速达到赚钱的目的而急切完成,为求较普及的市场需求而迎合俗众,误以初步的成功所赚来的金钱为终极的成功巅峰,不再追求精进,只在浅薄的水平上重复一项初步的完成。我们看到,太多有天分的钢琴学生为了教琴赚钱,而未能成为一位更好的钢琴家;我们看到太多的艺人,在刚起步时的成功之后,就停留在这一阶段,在舞台上蹦跳一阵之后,迅即消失。急功近利的做事态度,使人直接地奔向金钱,而无心顾及理想,更无暇完成理想。
希望你能在直接的财富之外,有眼力见到间接财富;在狭义的财富之外,有胸襟见到广义的财富。创事业的人,追求理想的人,要能避开“商业念头”的侵袭,才算是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西蒙·波娃在她的回忆录中说过,不可过分追逐金钱,金钱本身给你带来不了什么;追逐金钱,会给人一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感觉。为活着而活着是一种原始的生活,为真正的文明的现代人所不能容忍。
咬往一个目标不放
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确立目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有了目标,就会成功吗?
“成功最大的阻碍,就在放弃。”
有人问企业家张国安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选定一件事,就咬住不放。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那些脑筋好的人,而是对一个目标咬住不放的人。”
张国安的话中谈到了两件事,其一是选定一个目标,其二是咬住不放。将放大镜在阳光下聚焦,并把焦点固定在纸的一点上,很快就能将纸点燃,如果不停地移动焦点,那你永远也别想看到火焰。
你只有将目标准确定位,才能集中精力,实现理想。
如果目标总是游移不定,那你将一无所获。一个成功的猎人一天可能会打下100只鹌鹑,但他每次肯定只是瞄准一只鹌鹑,而不是向一群鹌鹑开枪。所以,时间越近,目标应当越集中,越具体、专一,三心二意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如果出门旅行,马上就要开车了,还没决定应该上哪趟车,去哪里,那恐怕哪儿也去不了。
目标的选定还应注意连贯性,目标是始终的、长期的,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只有瞄准定目标,坚持不懈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咬定目标不放松,以一贯之地追求下去,总会获得最大的收获。不能今天选定一个目标,明天又见异思迁,转而追求其他,这样精力总是分散,最终极可能一事无成。
有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谆谆勉励学生做事要专心,将来才会有成就。
为了具体说明专心的重要,老师叫一名学生上台,双手各持一支粉笔,命其同时在黑板上,右手画方,左手画圆,结果学生画得一团糟。
老师说:“这两个图都画得不像,那是因为分心的缘故。追逐两兔,不如追一兔。一个人同时有两个目标的话,到头来一事无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成功,只能选定一个目标。
再说咬住不放,咬住不放就是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意思。
王永庆说:“年轻人踏入企业界,只要你努力学,一年就可以得其要领,而三年才有所成就。”
王永庆的意思是说,至少要三年咬定一个目标不放,全力以赴,才会有所成就。
目前许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胸怀大志,自信满满,也勤奋努力,但稍遇挫折就放弃了。爱迪生说过,全世界的失败,有百分之七十五只要继续下去,原都可成功;成功最大的阻碍,就在放弃。
所以,不论就业或创业,在选定一个目标之后,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愈挫愈勇,咬住不放,一定会成功。
人生就像爬阶梯一样,必须一步一阶,丝毫取巧不得;只要一步一阶,终必抵达山顶。
不断追求新目标
上大学是尼克·亚历山大最渴望达到的目标。他在孤儿院长大——那是一种老式的孤儿院,孤儿们从早上5点钟工作到日落,伙食既糟糕又吃不饱。
尼克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因此14岁就从中学毕业。接着,他便开始谋生。
他在一家裁缝店找到了操作缝纫机的工作。14年以来,他一直在那种环境下工作。后来,那家裁缝店加入了工会。工资提高了,工作时间缩短了。
尼克·亚历山大幸运地娶了一个女孩,她愿意帮助他实现上大学的梦想,但事情可不那么容易。在他们结婚之后不久,店里开始裁员,于是这对年轻的夫妇决定自己去闯天下。他们把存款凑在一起,开了一家亚历山大房地产公司。尼克的太太特丽莎甚至把订婚戒指卖掉了,以便增加他们那笔小小的资本。
在两年之内,生意兴隆,于是特丽莎支持尼克去上大学。他在36岁的时候,得到了学位——这是人生道路上所抵达的第一个里程碑。
尼克又回到房地产事业——成为他太太的生意伙伴。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目标——在海边买一幢房子。终于,他们也实现了这个梦想。
至此,这对夫妇就这样坐下来轻松享受了吗?没有。他们有一个小女孩要教育。如果他们能把他们商业大楼的分期付款缴清,把大楼变成公寓出租,收入的租金就能付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了。这个目标,他们最终也做到了。
亚历山大夫妇目前正在为他们的退休保险金努力。现在尼克单独主持事业,特丽莎则照顾他们的家庭。
亚历山大夫妇过着一种忙碌、幸福、成功的生活,因为他们前面总是有一个目标,使他们的努力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他们认同萧伯纳的格言:“我厌弃成功。成功就是在世上完成一个人所做的事,正如雄蜘蛛一旦受精完毕,就会被雌蜘蛛刺死。我喜欢不断地进步,目标永远在前面,而不是在后面。”
许多人一辈子迷迷糊糊地生活,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目标。他们活得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那些从人生中收获最多的人,都是警觉机敏,一旦机会来临就能马上捕捉到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确定的目标。
在长期的计划上,最好是把每五年划分为一个阶段。你可以这么计划:“在5年之内,拿到大学文凭,准备升迁;在10年内,升为部门主管。”
一位女士说:“我希望我丈夫永远不会感到自我满足而停滞下来。我们结婚5年了,每一年都有一个目标——首先,是他的学位,接着是进修课程,然后是一年的自由撰稿工作,现在是他自己的事业。一等到他告诉我他的钱够了,教育够了,经验够了,我就知道蜜月已经结束了。”
不论你抓在手里的是什么,别忘了最终的结果,那样你就不会失去什么了。一个目标达到之后,马上确立另一个目标,这是成功的人生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
忠告三:选择积极的心态
坦然面对失败
比尔·盖茨曾说过:“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A”位于“B”之前,这是一种排列序号,也是前大于后的价值。但是,比尔·盖茨却无视这样传统的规定,专注于自己追求的梦想。
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一天,盖茨接到全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TRW公司的电话,通知他南下面试。于是,比尔·盖茨集中精力做数据的编码工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程序员,具备了编程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
三个月后,比尔·盖茨回到湖滨中学。他补上三个月中落下的功课,并参加期末考试。对他来说,电脑当然不在话下,他毫不担心。其他功课他也很快赶上了。结果他的电脑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原因当然不在于他考试成绩不佳——他考了第一名——而是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学习态度”这条标准被扣3分。
失败总会存在的,盖茨认为失败是一种需要。
对问题或系统不重视,理解不全面或输入错误可能产生“臭虫”,但毋庸置疑,把“臭虫”放入程序的实实在在是程序员。人们的疏忽导致了“臭虫”的存在,必须承认员工不可能十全十美,程序也经常会被编错。同样,无论什么行业都会有这种情况。联邦快递能够在一夜之间准确递送包裹,它的大多数员工都能将递送工作完成得天衣无缝。但同时它也不得不承认,有些邮件不能如约送达,比如有些包裹就在路上耽搁了一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
失败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合理的失误不应成为斥责他人的理由,不过联邦快递延误的某些邮件除外。
失败是成功之母,比尔·盖茨在其所著的书中写道:“我们应该接受迅速失败,而不是缓慢失败,最不该接受的则是没有失败。如果有人从不犯错误,那只能说明他们努力不够。失败的结果是试图去尝试其他可能。”
在微软,失败属于意料之中的事件,通向成功的大道上不可能没有大的失误。有时,犯错误的人反而被提升,只因为他们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当然,由于偶尔的能力不足或愚蠢,也可能发生可以避免的失误。总之,搞清楚错误产生的原因至关重要。
如果公司的激励机制不把失败视为应有之意,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当你向管理部门汇报进展时,汇报内容应涉及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和测试出实际风险的速度。如果一份情况报告不含风险信息就没有人会对它感兴趣。
面对失败要分析,而且更应找到错误地方及造成失败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微软公司在盖茨的领导下在失败中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经验。
盖茨曾经拟订一份私人备忘录,标题是《微软最大的错误》。
这张表的第一项是,让竞争对手之一的网威拿下了网络电脑市场。但是盖茨更新的说法是,他的公司迟于察觉因特网的成长与发展,才是最大的错误。然而,微软向来坚持到底,盖茨执著于电脑的执著劲最终收到了成效。
心态决定生活模式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气候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有这么大的转变?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观念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生活得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观的,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非常害怕;如果我们想到的是不好的念头,恐怕就不会安心;如果我们想的净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旁人也都会可怜我们。也许有人会说,这么说是不是告诉我们:对于所有的困难都应该用盲目的乐天态度去看待呢?
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不过我们仍然鼓励大家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自我的问题,但不是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是有区别的,关切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多种步骤加以解决。
快乐的秘诀究竟是什么?答案不是金钱,不是权力。心理学家发现,一种快乐积极的态度,以及懂得珍惜肯定生活中小小成就的智慧,才是创造快乐平和心境的关键。这就是快乐的神奇威力。
世上最令人快乐的,莫过于令人快乐的想法;生命最伟大的艺术,就是尽量有这样的想法。
不快乐的人认为,好的改变都不容易发生,事情总是会每况愈下,努力又有何用呢?而快乐的人却认为,只要愿意,事情就会有转机,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其实,我们的生活态度就如同一副眼镜,戴着悲观眼镜看世界久了,一下子要换上新的乐观眼镜,难免会有些不习惯,然而不习惯,并不代表就不能习惯。
一旦你对自己承诺要快乐起来,你就能抛弃以往的愁苦,展现快乐的动力。所以,你要下定决心换上新的眼
镜,并开始乐观地看待世界。想像自己已拿下旧的悲观眼镜,接着开心地换上新的快乐眼镜;然后再度向前看去,你会发现前面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并因此而拥有无穷的活力。
寻找乐观
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但只有真正乐观的人才会化逆境为顺境。一个深受流言侵扰的名人曾说过:“你知道吗?即使是你的亲人都有可能因嫉妒而恶意中伤你,但那又怎么样呢?我有时还会因此而偷偷地高兴,因为这代表着我的表现很好,好得足以让某些人嫉妒,这不也是一种骄傲吗?”
盖茨认为:“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人们会因切入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一个悲观的人,事事都往坏处想,于是愁眉苦脸、愤世嫉俗,但他这样也不过是亲者痛、仇者快,苦了自己。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情绪一定会大受影响,还会连带地影响他人。”
反观另一种乐观的人,他们会想办法在逆境中培养积极的情绪,用幽默的眼光看待不愉快的事情,最后反败为胜。
要想从容地品味生活,乐观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素质。
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说:“我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我从不因此就放弃自己,凡是遇到困难、挫折,我就告诉自己,要乐观点,明天就会好的。有些人碰到失败就认定自己的能力不足,认为自己注定一生都是一个失败者。这样的观念只会限制你原本未发挥的潜能,成为你成功的绊脚石。我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尝试一下,无论如何先做做看,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得多。”
作家丹尼尔·史瓦兹在他的一本书中提到,人如果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要具备一颗乐观、开朗的心,即使身处逆境也要时时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把全副注意力集中在错误的事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更无法使你的心情愉快。”
真正要品味生活的人,就要先训练自己,不论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做正面的思考。这样便可以创造正面的人生观,帮助我们克服对失败的恐惧。
有多少人每天早上起床是面带微笑的?乐观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总是面带微笑。笑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工具,我们可以借哈哈大笑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然后把不开心的废气一吐而净。
乐观两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必须要学会在逆境中发现光明。一位母亲告诉他的儿子,天黑的时候,星星就要出现了。
如果保持开朗的心境不那么容易做到,你就尽量和乐观的人交朋友,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会感染你,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开朗了。另外,你可以尽量展开一些有益自己心境的联想。一个人出了车祸,车子全毁了,幸好人没事。大家都在惋惜他那部昂贵的车子,他却很开心地说:“太好了,这几年缴的保险费全收回来了!”
你可以先从发现自己的优点开始。每天想一两个你擅长的事或你曾做过的最成功的事。有了信心之后,就不会因为惧怕失败而处处放不下,然后唉声叹气,老往坏处想,弄得自己死气沉沉。
充分运用笑话也是一个好方法。一个很少哈哈大笑的人,会越来越没力气,心情越来越沉闷。平常能够多多充实头脑中的笑话,不但能讲给别人听,还可以让自己开怀大笑,是个很好的增氧运动。
听一些振奋人心的音乐也很不错。有空多找些轻松、活泼的音乐,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活动起来。
我们可以从关注自己的心灵做起。我们要学会换一种眼光欣赏人生,反正事情不能十全十美,为什么我们不过得快乐一点?悲伤的情绪让那些先天爱生气的人去发挥吧!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要重新学会如何感动、如何爱别人、如何不去计较那些反面的事情,这样我们的每一天都可以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有一则英国寓言说: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一棵细小的心安草在茁壮地生长。
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心安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也许有人认为,甘心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想法过于消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当领导,必须有人来当下属,重要的不在于你做什么,而是能否成为一个最好的你,并深深地接受你自己!
所以在平时请保持乐观心态,把一切变成进步的动力,如此一来,你就能真正自生活中获益,成功当然就离你不远了。
乐观不会造成伤害,你总是可以待会儿再哭。
有一位教授有句口头禅:“事情还不算太糟!”表示目前的状况其实还算不错。他常碰到这样的情形,研究进行得不顺利,学生去求救:“怎么办?几个月的心血都毁了!”教授会花两分钟看看手上的报告,然后拍拍学生的肩,笑着说:“事情还不算太糟!”接着和学生出去走走,花时间开导心情,于是第二天,学生们又开心地进研究室继续工作了。
有一次,教授的太太因车祸撞断了一条腿,闻讯后学生们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没料到教授仍面带微笑地回答:“还有一条腿没事儿,事情还不算太糟!”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使他在任何困境中仍能找到值得庆幸的地方,保持热忱不致绝望,并且进一步将危机变成转机,而他的学生们也学会了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有些人经常感叹:人世间任何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但绝不可认为这种悲哀就是代表整个人生,这是绝对错误的想法。我们不能老是悲哀,应该以宽广的胸怀,来重新估量天地与自我的关系,人生不过数十寒暑,哭着度过它,或者笑着度过它,完全操之在己。
走出悲观
有这样一句格言:“当你在面对困境,选择了第三条道路的时候,你首先要面对的,不是困境本身,亦不是外来的压力,而是你自己。”
应该承认,遭受困境是一种痛苦,它不仅使你处于不利的发展环境之中,对你的人生亦是一种打击,甚至是一种否定。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但他的人生却是一开始便遭到了“否定”。
他出生于一个因生意失败而贫困潦倒的家庭,生活的艰辛只给他增加了磨难,而别人的否定却是他最大的困境。
爱因斯坦在三岁时还不会说话,他的父母甚至担心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低能儿。在六岁入学以后,同学们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是个傻子,而他的老师,亦毫不客气地指出他是一个“笨头笨脑的孩子”。而这个“傻孩子”,正如他们所料的在第一次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时落榜了。
但最后爱因斯坦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别人把原因归结为勤奋,而他自己却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研究问题罢了。”正是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事物的寻根究底使他战胜了自己心理上的阴影,驱除了别人对他否定的不良影响,并以此走出困境,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但可能在大家眼中,它只是一个逆境成材的正面例子,或是把它当作艰苦奋斗,积极探索的楷模,往往忽略了它的另一重要意义,那就是:别人的否定与现时的困境只是相对于前面的情况而言,你完全有可能改写历史;另外,别人对你的评价,亦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客观,你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树立起自己的信心。
有些人因为成绩暂时的落后,或是工作上的不顺心,或是爱情上的不如意,便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便因此否定了自己、否定了人生,这是完全没必要的,亦是非常错误的。这分明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因此而沉沦不起,是非常可笑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确实是遇上了棘手的问题,陷入了难以脱离的困境。他们亦因为困难太大而就此却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尝试了,你可能还有百分之零点零零零几的机会,但你不尝试,你一点机会也没有。但即使你尝试了,却没有一种坚强的信念,对自己首先失去了信心,那么还是不要试的好。
肯定自己
有个学生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现代工商业社会,是标准的学历社会,一个人往往会因为自己所读的大学不怎样,而使整个将来也就这样被决定了。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已深植在一般人的脑海之中。这实在是件无可奈何的事,常令人感到愤愤不平。老师的看法是如何呢?”
“如果你真的相信是这样的话,你很可能就会变成那样。你如果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你就注定要一辈子过着三流的人生。相反的,如果你心中认为:我虽然只是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可是我才不甘愿成为一个三流的人,更不愿意一辈子过着三流的生活。果真能这么想,你就可以过着一流的生活了。”
老师接着补充说:“社会并不是如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不见得一流大学的第一名毕业生,就一定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在等待着他。在人生的旅途上,也绝不会有特快车可将你尽早送达目的地;同样反过来说,也不会有特慢车的存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常有著名的明星大学毕业的人,一辈子庸庸碌碌,过着平淡的人生;也有小学毕业的人,虽然只是个小工厂的老板,却也能做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每天过着充实而富有活力的生活。这些例子,不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吗?”
可是,这位学生还不是非常心悦诚服,他说:“我常常听到人家都这么劝我、勉励我。可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十分例外的例子。像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他不是大学毕业,可是仍然当上了首相,甚至还称为庶民宰相。可是,在你说话的口气中,不是也暗示着,大部分的首相,还是一流大学毕业的;大部分工厂的经营者,也还是一流大学毕业的。不是吗?”
“对,你说的没错,问题也就在这里。的确,在我们的社会上,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的确都很活跃,也很吃香,原因在哪里?差别又在哪里呢?在参加大学考试时,往往只是一分之差的成绩,便被分配到二流学校的人很多,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他们之间能力的差别就会很大。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说过:普通大学毕业的人,是很好管理的人。言下之意,仿佛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有敬鬼神而远之之意。老实说,关键就在于此。”
“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很早就在无意中研究过思考的方法,他们都拥有‘天真的想法’,也就是认为‘自己是一流大学毕业的,所以将来一定会有光辉的前途’。正因为有这种意识的存在,反而可以使自己成为真正活跃、有能力的人。”
学生又问:“什么是思考方法?”
“就是有效地祈祷必定会成功。也就是说,即使是没有学历的人,只要学会了这种思考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一流大学毕业的人,在社会上如此活跃,可以证明这种思想是正确的。”
坚信“天无绝人之路”
困境的存在与否,不是你能左右的,然而,对困境的回应方式与态度却完全操之在你。你可能因内心痛苦而恶言恶行,也可以将痛苦转化为诗篇,而是此是彼,则有待你个人的抉择。艰苦岁月中,你也许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你却可以决定自己怎样去面对这种岁月。
《人生光明面》的作者诺曼·皮尔博士接受电视访问时,节目主持人问他:“皮尔博士,你会对何种范围内的事情保持积极的思考或态度呢?”
皮尔博士回答说:“我只对我能控制的事情持积极的想法。”他又说:“如果我买的一架飞机不幸坠毁了,那么,这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事情。对此,我不会有什么积极不积极的态度,因为,不管我怎么想,也不能使飞机不失事或完好如初。”
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其发生与否,并非我们所能左右的,不过,你要是能控制你对于这些问题的反应态度,就等于控制了它们对你的影响。换句话说,你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中的问题可以使你更软弱或更坚强,使你力争上游或自甘堕落;但是此或是彼,就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态度了。
分析到最后,坚强的人之所以能熬得过艰苦的岁月,是由于他们选择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境。但这种积极反应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例如,对于严重的经济困境,什么才算是积极的反应呢?去偷去抢?或是一走了之?酗酒吸毒以逃避现实?或者是自杀,来个一了百了?这些反应全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它们只是消极的做法,只可暂时缓解燃眉之急,到头来反引起一连串更大的问题。
积极面对问题也许要有无比的勇气。坚忍不拔的人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而必奋斗到底。他们用最积极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在这里,“处理问题”四字是最要紧的。因为,我们的想法不管有多积极,有些问题仍然是无法解决的。
要是你在手术中切除了一条腿,多积极的想法也不能使它再长。然而,只要你以各种可能方式来发展、改进一个肢体残缺者的能力,你还是能“处理”断腿的问题的。这意思是说,一旦你决心利用假肢重学走路,走起来出人意料的平稳快速,那么,你不单能处理断肢之困,更将成为坚强的典范,鼓舞着你周围的每一个人。
“天无绝人之路”的想法,就是所谓的“可能性思考”。它代表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但说它积极并不等于说它是万灵丹,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不过,你若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以积极态度面对困境,那么,在“天助自助”的情况下,你大部分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别只盯着10%的不足
阿伯特曾是一个十分忧虑的人。但是,有一天当他走过韦布城的西多提街道,有个情景扫除了他所有的忧虑。事情的发生只有十几秒钟,但就在那一刹那,他对生命意义的了解,比在前10年中所学的还多。在这之前的两年,阿伯特在韦布城开了家杂货店,由于经营不善,不仅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还负债累累,估计得花7年的时间才能偿还。阿伯特刚在星期六停止营业,准备到商矿银行贷款,以便到堪萨斯城找份工作。他像只斗败的鸡,没有了信心和斗志。突然间,有个人从街的另一头过来。那人没有双腿,坐在一块安装着溜冰鞋滑轮的小木板上,两手各用木棍支撑前行。他横过街道,微微提起小木板准备登上路边人行道。就在那几秒钟,他们的视线相遇,只见这位没有双腿的残疾人坦然一笑,很有精神地向阿伯特招呼:“早安,先生,今天天气真好啊!”阿伯特望着他,体会到自己是何等富有。自己有双足,可以行走,为什么却如此自怜?这位缺了双腿的人仍能如此快乐自信,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不能的?阿伯特挺了挺胸膛,本来预备到商矿银行只借100元,现在他决定到堪萨斯城去找一份工作。结果,阿伯特借到了钱,也找到了工作。
后来,阿伯特把下面一段话写在洗手间的镜面上,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时候都念一遍。
我闷闷不乐,因为我少了一双鞋,直到我走在街上,见到有人缺了两条腿。
有人问过艾迪·瑞肯贝克,他和朋友在太平洋上绝望地漂流了21天之后,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道:“我学到了一点——人只要有淡水喝,有东西吃,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时代周刊》上登过一篇文章,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个士官在瓜答卡纳岛战役中被炮弹碎片刮伤喉咙,输了7袋血。他写了张纸条问医师:“我会活下去吗?”医师回答说:“会的。”他又问:“我仍可以讲话吗?”他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这个士官在纸上写道:“他妈的,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为什么不停止忧虑,对自己说:“他妈的,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也许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不值得操心。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约有90%的事情是好的,10%的事情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神放在这90%的好事情上面;如果你想担忧、操劳,或得肠胃溃疡,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那10%的坏事情上面。
积极心态可以培养
1.多与乐观者在一起,不要向诱惑屈服,而浪费时间去阅读别人悲惨的详细新闻。在开车上学或上班途中,听听电台的音乐或自己的音乐带。如果可能的话,和一位乐观者共进早餐或午餐。晚上不要坐在电视机前,要把时间用来和你所爱的人谈谈天。
2.改变你的习惯用语。不要说“我真累坏了”,而要说“忙了一天,现在心情真轻松”;不要说“他们怎不想想办法”,而要说“我知道我将怎么办”;不要在团体中抱怨不休,试着去赞扬团体中的某个人;不要说“为什么偏偏找上我”,而要说“考验我吧”;不要说“这个世界乱七八糟”,而要说“我要先把自己家里弄好”。
3.向龙虾学习。龙虾在某个成长的阶段里,会自行脱掉外面那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硬壳,因而很容易受到敌人的伤害。这种情形将一直持续到它长出新的外壳为止。生活中的变化是很正常的。每一次发生变化,总会遭遇到陌生及预料不到的意外事件。不要躲起来,使自己变得更懦弱。相反的,要敢于去应付危险的状况,对你未曾见过的事物,要培养出信心来。
4.重视你自己的生命。不要说:“只要吞下一口(毒药),就可获得解脱。”不妨这样想:“信心将协助你渡过难关。”你所交往的朋友、你所去的地方、你所听到或看到的事物,全都记录在你的记忆中。由于头脑指挥身体如何行动,因此你不妨从最乐观的角度思考。人们问你为何如此乐观时,请告诉他们,你情绪高昂是因为你服用了“安多芬”。
5.从事有益的娱乐与教育活动;观看介绍自然美景、家庭健康以及文化活动的录像带;挑选电视节目及电影时,要根据它们的质量与价值,而不是注意商业吸引力。
6.在幻想、思考以及谈话中,应表现出你的健康情况很好。每天对自己做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老是想着一些小毛病,像伤风、头痛、刀伤、擦伤、抽筋、扭伤以及一些小外伤等。如果你对这些小毛病太过注意了,它们将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经常来向你“问候”。你脑中想些什么,你的身体就会表现出来。在抚养及教育孩子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常常想着家庭的好处,注意家庭四周的健康环境。有的父母过于关心孩子的健康与安全,反而使他们的孩子无法健康成长。
7.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里,写信、拜访或打电话给需要帮助的某个人。向某人显示你的信心,并把你的信心传给别人。
忠告四:秉持自己的个性
“大头”的个性
他相当聪明,是全校公认的天才,“大头”——他的名字在所有老师和同学听来都如雷贯耳;但盖茨的人缘却并不佳,甚至大多数人还都很讨厌他——原因就是这小子太聪明了,太咄咄逼人、锋芒毕露了;他从来都不愿意宽容别人,更不轻易宽恕别人的过错;他总是伶牙俐齿、一针见血地快语伤人,经常把别人弄得很尴尬,甚至连老师也不能幸免。
物理学家费曼,是盖茨心中的偶像。他格外挑剔、苛待自己的物理老师,甚至不把他放在眼里。
盖茨的同学们都记得:在他们上十年级时,比尔·盖茨曾经和物理老师格雷·马斯特蒂展开过一场激烈的口舌交战。他们两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气体膨胀的问题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比尔·盖茨对着老师马斯特蒂大吼大叫,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学生,无论如何也要给老师留点面子。
多年以后,马斯特蒂仍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尽管比尔·盖茨已经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马斯特蒂却嗤之以鼻,逢人便揭盖茨的短儿。
马斯特蒂回忆道:“我之所以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并非针对那些小事,而是冲着他平素在班上的表现。他是聪明绝顶,但目中无人,是个很讨厌的家伙。现在,他成了世界首富,我相信狗改不了吃屎。也就是说,现在的世界首富是个很讨厌的家伙。”后来,比尔·盖茨听到马斯特蒂如此耿耿于怀,非但没有生气,反倒给马斯特蒂写了一封信,告知他自己的坏脾气已经大大收敛了,还请马斯特蒂到微软公司来参观做客。马斯特蒂的心结终于释怀了。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比尔·盖茨,并对他刮目相看。这件事情在盖茨的同窗中广为流传,成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少年盖茨不安分。
他不大懂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相反,他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跃跃欲试和胆大若狂。也难怪,20世纪60年代原本即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在那个迸射出理想光芒的年代里,那些活跃的因子掺糅在时代的空气氛围中,再加上盖茨的进取心和个性,造就了一个传奇人物。
个性与盲从
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民间笑话:一场多边国际贸易洽谈会正在一艘游船上进行,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游船开始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紧急安排各国谈判代表穿上救生衣离船。可是大副的劝说失败。船长只得亲自出马,他很快就让各国的商人都弃船而去。大副惊诧不已。船长解释说:“劝说其实很简单。我告诉英国人说,跳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告诉意大利人说,不那样做是被禁止的;告诉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告诉法国人说,那样做很时髦;告诉俄罗斯人说,那是革命;告诉美国人说,我已经给他上了保险;告诉中国人说,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这则笑话令我们捧腹之余,不难引发有关各国文化差异的思索,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是比较喜欢盲从的。这个笑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国人喜欢盲从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却不乏实例。
前几年流行事物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于山地自行车的青睐。该车型适宜爬坡和崎岖不平的路面,在平坦的都市马路上却无用武之处。骨架异常坚实沉重,车把僵硬别扭,转向笨拙迟缓,根本无法对都市复杂的交通做出灵巧的机变。一天折腾下来,腰酸背痛;加上尖锐刺耳的刹车声,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放着好端端的轻便车或跑车不骑,却要弄上一辆如此的蠢拙之物,好像一个人丢下良马,偏要骑那笨驴一样。时髦先生们头戴耳机,腰挎“随身听”,脚踩山地车,一身牛仔服,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帅得一塌糊涂,而这份潇洒背后的代价,更与何人说?
但是,假如把时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摇荡的山峰,山地车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赶时尚,就像骑那山地车一样,即便累你半死,也是心甘情愿。究其根源:“为什么这样?”必答曰:“别人都这样!”
缺乏个性、盲从他人,往往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伤害;而要想在生活中、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摆脱盲从众人的不良习惯,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难见,为人之所不能为,并坚信自己终究会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绝不雷同
玫瑰,粗看起来都十分相像,是吗?其实不然。只要仔细看,便会发现它们朵朵不同。如生长的速度、花瓣曲卷的程度、颜色的均匀与否等,只要仔细分辨,均可发现它们各有独特的风姿。
不仅自然界如此,人类的情形也是如此。亚瑟·吉始博士对古代的生活及民俗极有研究,他曾说过:“没有两个人的生活遭遇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均有他与众不同的生活遭遇。”不错,每个人的生活遭遇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构成人体的基本因素相同,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格,绝不与人雷同。要想迈向成熟,我们首先得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基础。除非我们真正把他人视为独立的个体,正如我们本身的情形一样,否则,我们很难与他们建立起有意义的关系来。
这听起来很容易,不是吗?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例如,美国常自认是个没有阶级歧视的国家,实际上,却到处充满了阶级意识。我们常常把别人定位在某个阶层——普通百姓、中上阶级、中下阶级、大众市场、低收入群、街头浪民、白领阶级、蓝领阶级、上流社会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不愿或不能把别人视为独立个体,而只能把大家看成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姓名的群体之一。
我们自身的情形也是如此,也是别人归类的对象。许多社会研究或调查人员,几乎对我们无所不知:每天喝多少咖啡、有几辆车子、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收听什么电台,等等。
这一种归类通常强调“定位”、“无藩篱”、“社会流动性”等,以顺应我们评定某族群的需要,而完全忽视个人的独特性。个性主义现已遭到破坏,甚至濒于灭亡。无怪乎我们现在对自己的独特性已愈来愈没有概念,甚至不敢去思想或采取与他人不同的行动。
你是谁
专家们经过调查发现,人有六种基本的个性需要:指挥、狷介、遁世、悦人、表现和进取。如果你的个性与其中的某一种相似,那么你十有八九属于这种个性的人。
下面是对这六种个性的描述:
1.指挥者
指挥者的心理需要是控制他所身处的各种环境,领导他所从属的任何组织,并以有规律的、有条不紊的方式生活。他讨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他以清晰的条理去观察他的世界,并带着教条和固执的态度去接触新的环境。
2.狷介者
狷介者的心理需要是发泄他的敌意,而不承认责任心和对别人的依赖性。他热衷于伤害他人,逃避义务。他争抢计划但却不干实事。作为一个权威反叛者,他喜欢争执和狡辩。他诋毁他人,玩世不恭,悲观消极。
3.遁世者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