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_14 洪应明(明)
【注解】
烟霞绚烂:烟霞是云气,绚烂是光采夺目的景色。芳馨:香气四溢。
【评语】
人的一生习惯于分年龄段计算其作用,而现代社会更重视年轻人的闯
劲,发挥其创造力,使老人问题成为社会问题。以至有人慨叹“人到中年万
事休”。否认年龄差异,不讲生理机能之别不切实际,硬要说“人生七十才
开始”的话,只能是从精神而言。每个年龄段都具有特定的作用,四五十岁
的中年正是一个人奋发有为创造事业的黄金时代,六七十岁的人可以其丰富
的人生阅历,深厚的生活经验指导后来居上的人少走些弯路,避免不必要的
挫折。“岁寒而后知松柏之苍劲”人到晚年固然有夕阳黄昏之叹,但“老当
益壮”,“老骥伏枥”之雄心更显得辉煌。人的一生,没有精神追求,即使
是正当少年,但颓靡自堕,又有何用?有精神追求和理想抱负,即使在老年
却生机勃勃,又何来“徒伤悲”之叹呢?
二三五、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
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译文】
老鹰站在那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样子,但这正是它们准备捉
人吃人前的后段。所以,君子要做到不炫耀聪明,不显露才华,如此才能培
养出肩负重大使命的毅力。
【注解】
攫,鸟兽用爪或翼取物。
噬:啃咬吞食。
肩鸿:鸿与洪通,大的意思。肩鸿即担负大责任。
【评语】
老子说:“大智若愚”,是说有大志向、大智慧的人无暇去忙世俗之事,
表面看起来就是一副忠厚而愚的样子。常言道“一瓶个满,半瓶子醋晃当”,
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绝不会自我夸耀,因为他清楚学无止境;一个具有才华
的人,最好是能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否则容易招致周围人们的忌恨。成大
事者先得会保护自己,因此先人才有“良贾深藏苦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的名言。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忙于小便忽于大,贪得多便难以专,正
因为如此,不露才华不显聪明,才能为以后的大业积攒力量。
二三六名位声乐不可贪图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
不是个好臣士。
【译文】
经常宴饮作乐,不是一个正派人家;习惯于靡靡之音和华丽艳服,不是
一个正派书生;名利权位观念太重,不是一个好官吏。
【注解】
士子:指读书人或学生。
【评语】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王焉,
可谓好学也已。”“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未足与议也。”一个有志于
学业,有为于未来的人,在享乐上过于贪图,在名位上太过看重是难以有所
成就的。人的品性修养要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不论是读书求知,不审居官
从政,或是日常生活,只为追求私欲的满足,达到私心的要求,必然有损于
集体,有损于公德。其最终结果是败坏自己的形象。而热衷于饮宴声乐之辈,
必然轻浮;一门心思在名利场钻营,定然不会是为民造福坚持正确原则的人。
二三七、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
换得乐来。
【译文】
世人都认为能满足心愿就是快乐,可这种愿望常常被快乐引诱到痛苦
中;达士平日能忍受各种横逆不如意的折磨,在各种磨练中享受奋斗抗争之
乐,最终换来真快乐。
【注解】
心肯:肯是可的意思,引申为顺,心肯就是心愿满足。
心拂:拂就是违背,心中遭遇横逆事物。
【评语】
一个人的成功,可以从恶劣环境中奋发而来,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苦尽而甘来,足以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在顺境中不
知满足,不断求进。逆与顺是相对的,逆境中条件艰难,需要不气馁;顺境
中谨防止步不前,需要不自满,只有不自满,为志向而奋发,才会有抗争之
乐,否则就会由顺境转向逆境,乐极而生悲。
二三八、冷静观人理智处世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译文】
要用冷静的眼光观察人,用冷静的耳朵听别的的话,用冷静的心情处理
感情,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注解】
当:持,处理。
【评语】
古人强调的“忍”“恕”等等修身之道无不和“冷”带些关系,因为只
有情冷才能心静。常言“万物静观皆自得”,热情如火可以给人以生命力和
无限温暖,但是冷静如水却有助于思考精深判断准确。一个成熟的人待人的
冷静的,处世是现智的,这样遇事才不会感情冲动不知所措,做事才会有条
不紊有序而行。而观察人则是一门委高深的学问,需要一个很长的了解过程,
孔子主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没有一个冷静的心态,理智
思维是难以建立起来的。二三九、恶不即就善不即亲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
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
【译文】
听到谁说人家有过错或做了坏事,不可信以为真马上就起厌恶之心,必
须经过自己一番冷静的观察,这样就可以判断是否进谗小人的诬陷泄愤;听
到谁赞扬某人有善行做了好事,也不要立刻就相信他去交往亲近他,必须经
过自己一番冷静观察,以免被那些奸人作为谋官求职的手段而引狼入室。
【注解】
就恶:立刻厌恶。
谗夫:用流言来陷害他人的小人。
【评语】
常见生活中工作上一些人往往爱打听是是非非,喜欢听信别人说某某如
何,形成是非小人、长舌妇人生存的环境。对于一在个事业上想有作为的人
来讲这是大忌。孟子在识别人才的方法上有段名言“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
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这,见贤焉然后去用之;左右皆曰可
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人生在世欲有所为,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首要问题是
识人用才;而识人用才的关键是自己有标准善恶、有立场原则,自己去观察、
去思考,才不致人云亦云,宠信奸小。
二四○、性躁无功平和徼福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译文】
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什么都不容易成功以至一事无成;性情温和
心绪平静的人,往往各种福分会自然到来。
【注解】
微福:徽,求。《左传》昭公三年中有“徼福于太公”。
【评语】
《大学》中所说的“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定,安而后能
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定、静、安、虑、得就是训练和要求一个人
遇事宜心平,做事宜气和。一个平心静气的人由于思考得周详,做事当然不
会盲目乱撞,避免不知所做何为的现象出现,一个心浮气躁的人由于不能深
思熟虑,往往会使所进行的事功败垂成。所以必须磨练“智欲圆而行欲方,
胆欲大而心欲细”的修养工夫,胆大心细的人才不致一事无成。做事如此,
待人同样是这个道理,只要冷静观察,自然相处,不强求,自然就无烦恼。
二四一、刻失人和滥招恶友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谈者来。
【译文】
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太刻薄就会使想为你效力的人离去;交友不
可太多太浮,如果这样,那些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你,来到你的
身边。
【注解】
滥;轻率,随便。
贡谀:贡即贡献,谀是阿谀,说好听话逢迎讨好的意思。
【评语】
孔子把朋友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益友,一种是损友。孔子说:“益者三
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交友宜益人,恶人岂能称友?高山流水,难得知音,以至知音成为后
人择友时的一个向往。许多人一诺之功,一酒之饮,一事之助便以为友至矣,
这样是没有真朋友的。故俗语有“酒肉朋友不可交”的说法。交友不可滥,
待人用人不能刻薄。尤其一些有点权力的人,往往既出于公心,又刻薄待人。
办事往往以为只自己正确,待人总是按我这要求,还偏生说是为公,实际上
是不懂得尊重人,不知道怎样用人。这样做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里还谈
得上以为公?
二四二、居官有度居乡易交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犊无节,要使人难见,以杜钜端;居乡不可崖岸太高,
要使人易见,以敦旧好。
【译文】
一个人做官的时候,对于求荐的书信不能无节制地延揽接待,处人要保
持一种严肃恭谨的态度,对于有所求的人要尽量少接见。一但去官闲居田园
乡间以后,就不能再摆那种高不可攀的官架子,平日跟家乡父老应表现出和
蔼可亲的态度,以便敦睦乡邻的感情。
【注解】
竿牍无节:竿与简通,竿牍就是简牍,就是书信。
杜钜端:杜是杜绝,钜端是非分幸进。
崖岸太高:比喻性情高傲。
【评语】
一个人的品质、气节在什么地方都要保持,而待人的态度却应随条件变
化而调整。在朝为官因为手中有权,如果不使权力有一定威严,却去大开方
便大门,就很容易使权力变成结党营私、贪污腐化的法码。关于在朝为官和
退休乡居的应有态度,《论语·乡党》篇中说:“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与上大夫言,固阎如也。君在,阎间如也,与与如也。”在什么位置说什么
话,在官谋政事;闲居后,在山野父老面前或故作高深,或自持清高,或自
我吹虚,这都是把自己放在过去的回忆中而不能面对眼前,不能摆正自己的
位子,很快就会与人隔绝,产生失落。实质上,这和个人的品德修养有关,
只有热衷于功名。死握住权力不放的人,才会要闲居时因失落而自我封闭。
二四三、逆境比下怠荒思上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
则精神自奋。
【译文】
事业稍不如意而处于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怨天尤
人的情绪会自然消失;事为顺心而精神出现松懈时,要想想比我更强的人,
那你的精神就自然会振奋起来。
【注解】
拂逆:不顺心不如意。
怨尤:把事业的失败归咎于命运和别人。
怠荒:精神委靡不振,懒惰放纵。
【评语】
做事业没有总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一帆风顺的人们的愿
望,却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事业上选一个参照物是决定进退的重要
因素。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决难成事,这时应调整一下心态,观察一下得
失,可能会发现有很多人的景况还远远不如我,前人骑马我骑驴,利于恢复
信心而不颓唐。而成功时容易自满以致腐化堕落,这时应当记住“逆水得舟,
不进则退”“心如平原纵马,易放难收”的道理。不自满不自堕而向上看齐。
事业上没有向上之心难以向上,生活上却不能如此,因为更多地向上看齐便
容易走向庸俗而无事业心可言。
二四四、言而有信恒心如一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填,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译文】
不要乘着高兴对人随便许下诺言,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乱发脾气,不
要乘着一时称心如意不加检点惹事生非,不要因为疲劳疏懒而有始无终半途
而废。
【注解】
生嗔:生气。嗔,发怒。
鲜终:鲜,少的意思。鲜终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评语】
人有根多毛病往往是不自觉的。高兴时有求必应,轻诺寡信,于是奸小
之辈往往投其所好察其所喜,并有意制造一个让人高兴的环境,通过各种手
段来等待“轻诺”。借酒发疯,是一种失控的表现,是有德之人所木为的。
由于失控,就必然失言,以至酒后无德。人在枚势头上在富贵乡中往往说话
一无逛拦,财大气粗,摆不正自己的位于,忘记应尊重理解别人,忘记应收
敛检点自己。炙手可热,得意忘形,实际上是做人本成熟的表现。更有的做
事有始无终,畏难而退,虎头蛇尾,终究将一事无成。待人行事宜言而有信,
恒心如一。二四五、下愚可教中才难与至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谡不知,可与
论学亦可与建功。唯中才之人,多一番思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
与下手。
【译文】
智慧道德都超越凡人的人,他们心胸开朗对任何事物都无忧无虑,天赋
愚鲁的人,想得少知道得不多,脑中一片空白,遇事也就不懂得勾心斗角;
这两种人既可以和他们讲学问也可以和他们共建功业。唯独那些天赋中等的
人,智慧虽然不高却什么都懂一点,这种人遇事考虑最多,猜疑心也极重,
所以什么事都难以和他们合作完成。
【注解】
至人:指智慧和道德都高人一等的人。例如《庄子·天下》篇有“不离
于真,谓之至人”
臆度:推测、计算。
【评语】
从选择合作伙伴的角度来看,这段话很有道理。人的智力有高下,每个
人学有所专,事有所长,除了自暴自弃的人难以改变外,只要愿意努力做事,
人人都可以使用,都可以用其所长。但对于那种什么都知道一点又不求甚解,
什么事都只想自己不想别人的人确难合作。这种人对什么事都好猜疑,无远
见卓识。与其如此,倒不如选择有专长的专门之才,或者是选择从头学起易
于接受新事物的人合作,以保证合作的可能,事业的成功。
二四六、守口须密防意要严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译文】
口是心灵的大门,假如大门防守不严,内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意志是
心的双脚,意志不坚定,就可能会像跛脚一般走入邪路。
【注解】
意乃心之足:形容心灵统帅意识。
邪蹊:指不正当的小路。
【评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愿人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知不妙。
但事情往往从自己的言行中露出。有时你认为信得过的人可能偏偏与你不
善;眼下是你的知已,随事物变化就有可能为敌,故有“病从口入,祸从口
出”的名谚。处世必须作到“隔墙有耳,守一如瓶”。守口是需要意志来磨
练的,因为好说话来表达思想、表现才“能本是人的一种需求,由好说到守
口如瓶,没有控制自己的坚强意志的能力很难做到。岂止是如此,意志不坚
定更是一个人创业的大敌,克服各种困难要有意志,战胜私心杂念同样需要
意志。坚定意志才不致误人歧途。
二四七、得休便休了时无了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字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
虽好,心办不了。前人云:“如今体去便休去,务瓦了时无了时。”见之卓
矣。
【译文】
人做事,应罢手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假如犹疑不决想找个好时机,那
就像男女结婚虽然完成了终身大事,以后家务和夫妻儿女之间的问题还很
多。人们别以为和尚道士好当,其实他们的七情六欲也未必全除。古人说得
好:“现在能罢休就赶紧罢休,如果说找个机会罢休,恐怕就没了罢休的机
会。”这真是一句极高明的见解。
【注解】
僧道虽好:僧是指憎人,道是指道士。好是美、善,此处指清静无外人
干扰。
【评语】
当断则断,丈夫所为,犹豫不决,儿女情长,又哪是成
事气象?做事如此,名利头上急流勇退更难,又有多少人能像陶渊明那
弱不恋功名而毅然回归田园?例如他在《归去来辞》说:“归去来今,田园
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
可迫。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张良以勇退而全身,韩信因恋功而
被杀。后人很钦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很欣赏张良看得破眼前而
退隐山野的选择,但轮到自己又当何如?得休便休,当机立断;犹豫留恋,
了时无了。
二四八、知足则仙善用则生
本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
不善用者杀机。
【译文】
对来到现实生活环境中的事物感到满足的人就会享受神仙一般的快乐,
感到不满足的人就摆脱不了庸俗的困境,事物总是由因缘和合而生,假如能
善于运用就处处充满生机,不善运用就处处充满危机。
【注用】
杀机:害人损物的危机。
【评语】
人不可能也不会安于贫穷,精神食粮是不能填饱肚子的。可一个人不论
拥有多少财富,假如不知满足,就永远生活在争权夺利中,那种奔波忙碌的
情景用为生活苦苦挣扎的穷人并无差别。要想真正享受人生乐趣,应当有知
足常乐的思想。
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
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人的有限生命应该用
到对人类有益的事业中去,在这样的事业中去发挥才智,展现能力,比起那
些在功名富贵中拼杀的人来说,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二四九、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争先的栓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楚一分自悠长
一分。
【译文】
争强好胜,道路就觉得很窄,假如能退后一步,自然觉得路面宽平很多;
大过浓艳的味追是短暂的,恨洲能清淡一分会觉得滋味历久弥香。
【注解】
争先:此指好胜逞强。
【评语】
假如世人都能抱有这种“退步宽平,清淡悠久”的人生观,人与人之间
就不会有这么多纠纷了。但事实上很难,因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这就存在
一个适时的问题,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应该争胜,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退让。
做人贵在自然,做事不可强求,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天下兴亡的大义面前,
不争何待?在名利场中,在富贵乡中,在人际是非面前,退一步让一下有何
不好?
二五○、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译文】
事业顺利进展时,应该有一个抽身隐退的准备,以免将来像山羊角夹在
篱笆里一般,把自己弄得进退两难;刚开始做一件事时,就要预先策划好在
什么情况下应该罢手,不至于以后像骑在老虎身上一样,无法控制形成的局
面。
【注解】
触藩:进退两难。据《易经》“大壮卦: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疏:
‘退谓退避,遂谓进往’”。
“骑虎之危:比喻做事不能停下的危险。据《隋书·独孤皇后传》:“当
周之宣帝崩,高祖居入禁中,总百揆,后使人谓高祖曰:‘大事已然,骑虎
之势不得下,勉之。’”
【评语】
悬崖勒马、江心补漏固然是对危局的补救措施,但毕竟已处于进退两难
的尴尬境地;骑虎之势已成,世事不由自己,至此悔恨都已晚矣。假如人凡
事都弩马恋栈,不能在权势头上猛退,到头来难免像山羊触藩一般弄得灾祸
缠身。做事要胸中有数,不要贪恋功名利禄,不要做无准备之事;做事要随
机应变,随势之迁而调整。做事是为了成事,一股劲猛进不可取,犹犹豫豫
也不可取,应当知进知退,有张有弛,居安思危,处进恩退才是行事的方法。
二五一、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
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译文】
每当周围环境喧器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忆的事物,就会忘得一
千二净;每当周围环境安静使心神平和时,以前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
在眼前。可见浮涤和宁静只要有一点点的区分,那么昏暗和明朗就会通然不
同。
【注解】
恍尔:恍然、忽然。
【评语】
有句俗话叫“心静自然冰”,对于一个人的心态调整来讲同样适用。在
吵杂的齐境中,人的情绪易受波动,脑子不太清明。这时就需要调节自己。
心情平静,精神自然集中,精神集中思考自然周密。所以,人应当不以物喜,
木以己悲,不可拂意则忧,匝意则喜,志得则扬,志阻则馁,七情交逞,此
心何时安宁?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无以成就事业的。
二五二、闹中取静冷处热心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译文】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假如能冷静观察事物的变化,就可以减少很多
不必要的心思;一个人穷困潦倒不得意时,仍能保持一股向上的精神,就可
以获得很多真正的生活乐趣。
【注解】
冷落:寂静冷寞。
【评语】
事物总是辨证的,释家的出世,老庄的无为,固然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
的安宁。气质的超脱,但如果到了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自己未必
快乐,别人却视为怪物。所以人对世事不可太激进走极端,否则会为自己带
来痛苦,也会为众人造成灾害,也就是儒家所说的过犹不及。“闹中取静,
冷处热心”,就是成功时要想到失败,失败时要保留奋争精神,这实际上是
一种明智的进取。
二五三、安乐寻常事无绝对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
只是寻常家饭,身分风光,才是个吝乐的窝巢。
【译文】
有一个快乐的境界,就有一个不快乐的事物相对应;有一个美好的光景,
就有一个不好的风光来抵消。可见有乐必有苦有好必有坏,只有平平常常安
分守己才是快乐的根本。
【注解】
乘除:消长。
素位:安于本分,不作分外妄想。据《中唐》:“君子素其位而行,不
愿乎其外。朱熹注:‘素犹见也’言君子但因见在所居之位,而为其所当为,
无慕乎其外之心也。’”
【评语】
看事物如果有些辨证的方法,就不容易走极端,因为任何事只要过了度
就会发生质变;明白凡事都有它相对应的一面,也就明白了苦与乐,利与害,
高与下不会绝对不变。一个人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旁人看来他很幸福,
实际上也许内心充满了痛苦,因为矛盾处处时时都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矛
盾。因而幸福与快乐也是相对的。经过狂风巨浪的人,才能领略出风平浪静
的安宁;从痛苦中奋斗得来的快乐,才能使人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做一个平
凡却又品德高尚无私欲扰乱心性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洒脱。
二五四、乾坤妙趣本地文章
林间松韵,石上朱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
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上见乾刊最上文章。
【译文】
山林松涛阵阵,一派自然音韵,飞瀑溅落岩石,声声击磐呜玉。静心倾
听,就能体会天地间所奏乐章的美妙。江边
芦苇,飘荡出一种迷蒙的美感;天空彩云倒映水中,显得特别绚料;闲
情欣赏,就能发现造物者所创造的伟大篇章。
【注解】
鸣佩:古代达官贵人和仕女常用美王系于衣带上作为饰物,行走时玉石
互相击触发出清脆的声响。
烟光;形容天地间迷蒙的景色。
【评语】
文人雅士与世俗凡夫之别首先在于对自然风光的理解,对湖光山色的情
趣。有人说,俗人脑中充满物欲,雅士心中充满恬淡,这话比较绝对,所以
山川林泉,在俗人眼中了无趣味,在雅土看来,到处充满了诗情画意,俗人
如此,有文化情趣的人也未必领略得到自然的风光。有的人知道琴瑟笙管是
乐器,却不知道松韵泉声是乐章;知道用笔墨写在纸上的是文章,却不知道
烟光云影到处都是造物者所作的文章。人贵自然,首先得学会观察自然,领
悟其中妙趣并融会贯通,境界便豁然开朗,格调会自然右雅。
二五五、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
念。
【译文】
隐伏很久的鸟,飞起来会飞得很高;开得早的花,也必然谢得快。人只
要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解急于求取功名
刮禄的念头。
【注解】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