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_13 洪应明(明)
能结仇生怨,故做人处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尺度。
二一五、以德御才德才兼备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
不魍魉猖狂。
【译文】
品德是才学的主人,而才学不过是品德的奴隶。一个人
假如只有才干学识却没有品德修养,就等于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奴隶当
家了,这又哪能不使家中遭受鬼怪肆意侵害呢?
【注解】
魍魉:泛称山川木石的精灵怪物,例如《孔子家语》中有“木石之怪日
魍魉。”
猖狂:过分放纵。
【评语】
品德需要意志长久磨练,需要静心思考体味,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养成。
品德不苦磨练而来,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可队表现出品德的高低,于是生活中
人们不重视品德的事很多。人们更重视的是眼前的利益。其实人不仅要培养
自己的才智,重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两者都极重要缺一不可。商品社会人们
的道德水准似乎在下降,但社会对个人的品德要求却越来越高。如诚信、意
志、忠恕等等。一个人恃才傲物,就是没有品德修养的明证。有的人喜欢猜
忌,有的人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有的人喜欢两面三刀等等,这样的人再有
才能谁又敢放心的使用呢。
二一六,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锄奸杜伟,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
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笔俱咬破矣。
【译文】
铲除邪恶之徒杜绝投机取巧的小人,有时应留一条改过自新的生路。如
果逼得他们毫无立足之地,那就好像为了消灭一只老鼠,而把老鼠的一切逃
路都堵死了,可是其他一切好东西却也都被老鼠咬坏了。
【注解】
投鼠忌器,想打老鼠又怕把东西打坏,比喻做事有所顾
杜:当动词用,阻止。
伟:用手段谋取更高职位的人。
【评语】
“穷寇勿追”,是为了防止困兽之斗,垂死挣扎,或者是为投鼠忌器,
但心适得其反吧。这不是说落水狗不能打,坏人因其垂死或势败而可原其所
恶。在具体的事上存在着具体的解决方法,对坏人和坏事都应当加以区别。
生活中,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有时是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因为天地
问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一物降一物的法则下生存。例如毒蛇有害可对人类对植
物也有贡献。万物互相制衡互相依存,人固然吃内,可是牛羊也是依赖人类
生存。善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对的。恶尽善也就不能成立了。“恶”
要看到什么程度,是否非得采用根绝方式。所以除恶的方式有很多,有快刀
斩乱麻,有纯刀割肉,有只剔去恶处;既可以用非常外力加以根治,也可以
到一定程度听其自灭,还可以放一条改过的生路。除恶如此,在待人的方法
上也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一七、过归己任功让他人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要有跟人
共安,安乐则相仇。
【译文】
应当有与人共同承担过失的雅量,不要有共享功劳的念头,因为共享功
劳彼此就会互相猜忌;可以有与人共患难的胸襟,不要有跟人共安乐的贪心,
因为安乐之中彼此容易互相仇视。
【注解】
患难:患是忧愁,患难就是艰难困苦。
【评语】
从古到今,能够同享安乐共受富贵的便子不多,倒是兄弟相煎,君臣猜
杀,父子干戈的例子俯拾皆是。争杀的原因大都为富贵、安东而相仇。想想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寒暑,争名夺利的结果,到头来也不过是黄土一堆
而已。谁都知道这个道理,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功
名富贵恰似过眼云烟,偏偏是当局者迷,不到盖棺难以清醒。人为什么只在
患难之中才会团结呢?人在有过之时盼望别人的原谅,人在病中、在弱时盼
望别人同情,可得势、强健时便忘乎所以。所以处人待世要勿争,争则陷入
一种自寻的烦恼之中,不争则是与人相安的一种方式,而且欲为大事者连世
俗之利都看不透,何谈追求。
二一八、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
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也。
【译文】
一般来说副业和文章,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只有伟大的精神万古不
朽;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转移,忠臣义士的志节却会永
远留在人间。可见一个君子绝对不可以放弃能留名青史的气节,去换取会随
身销毁的东西。
【注解】
逐世:随着时代转换。
千载一日:千年有如一日,比喻永恒不变。
【评语】
精神、志节不是空的,不能脱离一定的事而存在,青史留名的人其精神气节
往往是在一定的事中表现出来的。事业有大有小,有好有坏,坏人小人也可
以称自己的钻营为一种事业,造福万民的伟大事业,为一种善政德政而永垂
不朽。同样此处的“文章”也是指普通毫无内容的文章,是抒发病态之情,
咏风弄月、堆砌词藻的作品。得以留传至今的经典、文史之作,几乎全靠文
章薪火相传之功。司马迁曾有精辟的见解,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
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利;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
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
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由此可见,一个人不论何时何地,应保
持一种高尚的品德,伟大的理想,使自己的事业的充溢着伟大的精神,在实
现理想中保持着如一的气节。所谓功名一时,富贵难久,而精神不死,气节
千秋。
二一九、自然造化智巧不及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
智巧何足恃哉。
【译文】
本来是张网捕鱼,不料鸿雁竟碰上落在网中;贪婪的螳螂一心想吃眼前
的蝉,不料后面却有一只黄雀想要吃它,可见天地间事太奥妙,玄机中还藏
有玄机,变幻中又会发生另外的变幻,人的智慧计谋又有什么可仗恃的呢?
【注解】
鱼网之设二句出自《诗经·邶风·新台》篇。罹:遭,碰上。
鸿:雁中最大的一种,俗称天鹅,头和背部呈暗褐色,腹部白色,尖嘴,
翅膀长约一尺七八寸。
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比喻人只见到眼前的利益而忽
略了背后的灾祸,据《说苑·正练》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
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评语】
孔子主张“尽人事以听天命”。对于人来讲,不可知的东西大多了,许
多事往往用尽心思仍一无所得。而在生活中,所谓“螳螂捕蝉,黄崔在后”
的事太多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事更是俯拾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
孤立存在的,往往一环套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物欲的贪求、有时偏
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的时候却是“机关算说大聪明”,
最终一无所得。当然“智巧何足恃”并不是说人应任凭大自然摆布,一定要
探索自然,克服天敌,进而认识掌握事物的变化周期和发展规律。
二二○、真诚为人圆转涉世
咋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
个木人,处处有碍。
【译文】
做人没有一点真情实意,就会变成一个一无所有花子,不论做任何事情
都不踏实;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不懂得一点灵活应变的情趣,就像是一
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不论做任何事都会到处碰壁。
【注解】
花子:乞丐的俗称。
【评语】
华而不实的人可能会给人一个生动的印象,但决不会长久;心地诚善的
人或许不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信任感到诚善之
中就越来越强。作事如果不诚恳,对方总认为你滑头滑脑,就不敢跟你一起
做出任何重大决断,这样你就什么事也无法进行,当然也就谈不到创任何大
事业,到头来必将一事无成。即就是在相互倾轧的生意场中也讨厌一褪子买
卖的人。“诚信”是个首要原则,当然诚而善只是基础,办事还须灵活,尤
其是具体事物应有变通之法。待人上更要有人情味和幽默感,往往很严肃很
尴尬的事,由于当事人富有幽默感,说上几句很逗趣的话,大家哈哈一笑,
事情也办通了。有的事这样办不行换个方式就行,此时不行换个时间就成。
尤其是现代社会,既要讲做人原则,也要求办事效率。
二二一、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
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
【译文】
很多事情越是急着想弄清白越难清楚,倒不如暂时放一放缓一下,也许
头脑冷静之后事情自然就弄明白了。千万不可大急躁,以免增加情绪上的紧
张气氛;很多人指挥他他根本不愿服从,倒不如放松不管,让他自由发展,
他也许会慢慢觉悟,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增加他的专横和固执。
【注解】
宽:舒缓。
自化:自己觉悟,《老子》中“我无为而反自化”。
【评语】
口中讲究办事效率的人爱讲:立竿见影,追求实效的人爱强调欲速则不
达,这是孔子讲的为政之道。生活中的处世待人同样如此,因为时间是消除
偏见、误解,缓解紧张情绪的最好的催化剂。一个人不论做任何事,都不能
操之过急,否则就会产生相反效果。就像梨子未熟非要摘下来尝尝,味道自
然不好。办事要有诚心,还要有耐心;要有方法,还要看时机。
二二二、回归自然述古畅怀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诙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
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迷古人看嘉言懿行。
【译文】
交一个市井之人做朋友,不如交一个隐居山野的老人;巴结富贵豪门,
不如亲近平民百姓;谈论街头巷尾的是非,不如多听一些樵夫的民谣和牧童
的山歌;批评现代人错误,不如多讲讲看看古圣先贤的格言善行。
【注解】
山翁:此指隐居山林的老人。
朱门:本指红色的大门,比喻富贵之家,杜甫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的名句。
白屋:平民穷苦人家的房屋,用简陋的材料搭建,因此就用“白屋”来
代称。
【评语】
发思古之幽情入自然之怀抱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听渔翁樵夫歌,与世外
高人交是雅士交人的一种追求。所谓修身养性。如果结交的是市井小人,所
听的是追逐利益的俗事;如果整天奔走富贵豪门之家,听到的都是功名利禄
的权势之争;假如经常谈论左邻右舍的是非,昨日今日的闲言,那么心难静,
气不顺,神不宁,心则何安?人不能逃避世事,不承担社会责任,但为大事
者必须要有超脱世俗的心境,才可能修身养德,才可能为一展大志不息奋斗。
二二三、勿昧所有勿自夸耀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放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
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译文】
前人说:“放弃自己家中的大量财富,却摹仿穷人持体乞讨”又说:“暴
富的人,不要老向人家夸耀财富,其实哪家的炉灶不冒烟呢?”上面这两句
谚语,一句是说自己看不见自己所有的人,一句是说那些夸耀自己暴富的人,
这些都是做学问的人必须彻底戒除的事。
【注解】
无尽藏:佛家语,是“无尽藏海。的简称,比喻无穷道德,此处有道德
和财富的双重含意。《大乘义章》说:“德广难穷,名为无尽,无尽之德,
包含之德,包含曰藏。”
谁家灶里火无烟:是说任何人家多少都有点财产。
【评语】
《佛学人门》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
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心就是佛,每个人都具有佛性,应求诸内心而勿求
诸物外。做人也是这样,人人都有自己的良知,而古圣先贤只在自己内心求
道,使得修心养性的能力超人。可惜很多人不自知不自修,抛却自家无尽藏。
做事做学问的人更要以不自夸不自满为戒,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
实质上的成效;不能妄想走捷径搞短频快,而忽视扎实刻苦的基础;不能总
想着外力作用,而忘却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二二四、信人己诚疑人己诈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译文】
一个肯信任别人的人,虽然别人未必全是诚实的,但是自己先做到了诚
实;一个常怀疑别人的人,别人虽然未必都虚诈,但是自己却先成为虚诈别
人的人。
【注解】
信人:信任别人。
疑人:怀疑别人。
【评语】
疑神疑鬼,不信任别人的人是成不了气候的。尤其是一个有创造大业雄
心的人,在待人接物上必须出自真诚,注意疑人莫用,用人莫疑。使大家精
诚合作。诚信是传统的做人原则之一,真诚待人终究会感动别人。但是真诚
待人不是见什么都把自己和盘托出,就是见了作好犯科的歹徒也去真诚相
待,期望以此感化他。如果人人这样,社会责任法律义务谁来承担?故诚也
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二二五、自薄而厚先严后宽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自严而宽,先宽容后严者,
人怨其酷。
【译文】
施人恩惠要先从淡薄逐渐浓厚,假如先浓厚后淡薄,就容易使人忘怀这
种恩惠;树立威信要先从严而逐渐变宽,假如先宽后严厉,那部属就会怨恨
你冷酷无情。
【注解】
惠:恩惠。
酷:冷酷,暴虐。
【评语】
同时有两种食物,假如先吃美味佳淆,后吃粗茶淡饭就难以下咽;反之
就觉得这餐饭吃得很香甜。当然这是在肚子饥饿的前提下。从事管理工作以
及人际交往也应如此。常说“恩威并用”、或“宽严兼施”,其实最理想的
待人方法就是“先严而后宽”、“先淡而后浓”,当然浓淡宽严的前提是真
诚而不是虚伪。
二二六、人情冷暖原非奉我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悔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
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译文】
我有权势人就奉承我,这实际上是在奉承我的官位官服;我贫穷低贱人
们就轻视我,是轻视我的布衣草鞋。既然如此,这些人原本不是奉承我,我
为什么要不高兴呢?原本不是轻视我,我又为什么要生气呢?
【注解】
峨冠大带:比喻官位。
布衣草履:喻出身贫贱穷苦。
胡:疑问副词,为什么。
【评语】
对于人际间的炎凉冷热,的确要有些超然的态度。六祖
惠能名谒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都是光身空手进人尘世,假如能悟出这种道理,对人间事就会进入人我两
空境界,对于世态变迁就会看得淡漠了。其实,人去埋怨别人趋炎附势,看
到别人见利忘义,也正说明自己名利之心未泯;有的人为陷入人际间的矛盾
而苦恼,其实质是各利思想在作怪。抱着名利之心居官位,那么官位会成为
众矢之的;抱着名利之心享富贵,那么富贵会成为烦恼之源。如果自己陷于
名利场不能自拔,以为名利非我莫属,那么期望越高,失望会越大。
二二七、无事昏冥有事奔逸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
主以寂寂。
【译文】
平日闲居无事时,心情容易陷入迷乱,这时应用平静的心情来警觉地处
理问题;有事忙碌时,感情容易陷入冲动,这时应利用理智、冷静的头脑加
以控制。
【注解】
昏冥:昏昧不明事理,冥是愚昧。
惺惺:聪明,机警。
寂寂:沉静落寂。
【评语】
一个人生活中太闲易于懒散,懒而堕志,销磨心性;工作中太闲没事会
生失落感而怨气多,由此变得没有朝气。可一个人太忙又容易冲动,处理事
情难免欠妥。因此,人人都应当学会控制自己,多用脑子想而不是只凭一时
的光致去盲目蛮干,不能由于一时的冲动而坏了平生的追求。二二八,超然
事外明晓利害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志利害
之虑。
【译文】
评论事物得失,以超然的身分置身事外,就能了解掌握事情的始未通晓
利害;反之如果以当事人的身分,而置身事中,就要暂时忘怀个人的毁誉,
才能专心策划并推动所担负的任务。
【注解】
任事:负责某事。
【评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见要想对某事作公平的论断,超然事外,
将会使自己的思路得以拓展。而且有时迷于局内时,可以先放一放,别让思
路限于一隅。可事情往往并不等你避开就劈天盖地而来,这时必须以清醒的
头脑,公正的心态把个人的恩怨、毁誉放到一边,一心一意去把事情办好,
为公众服务。
二二九、操持严明守正不阿
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少随而近腥膻之觉,
亦毋过激而犯蜂虿之毒。
【译文】
君子身居政要地位,必须操守严谨,行为磊落,心境平和,气度宽宏,
绝对不可接近或附的营私舞弊的奸邪之辈,也不要因偏激而激化矛盾,触怒
那些阴险狠毒的屑小之徒。
【注解】
权门要路:权门指有权有势的政要。例如《后汉书》的“权门请托,残
吏放手”。
操履:操守和行事。
腥膻:鱼臭叫腥,羊臭叫膻,比喻操守不好的人。
蜂虿之毒:虿,毒虫名,属蝎科,比喻人心险恻恶毒。
【评语】
正与不正是对立的,清廉与腐化、真诚与奸邪是难以相容的,士君子以
其高雅的风范,严正的操守自不屑于奸邪小人,也为此辈所不容。但仕途是
人际倾轧最利害的地方。鱼龙混杂,清浊同在,往往汉渭难以分清。尤其是
为官之道,需要一套高超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政治本身是一种艺术,不会平
衡协调矛盾,不能容忍难忍之事就不可能办好事情。权门要路当然不能让小
人好党占据而祸国殃民。而做官本身是需要销磨自己个性的,这当然不是说
应当八面玲珑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不倒翁,这种五朝元老的政客在君子却不屑
一为。但做事不讲究方式方法,只知意气用事,这样往往会形成主观本意与
客观效果难相一致的局面,有的时候不仅办不成事还要坏事,引起与主观想
法不一致的结果。
二三○、坎坷世道耐而撑持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
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译文】
俗语说:“登山要耐得住斜坡上的考验,走雪路要耐得起过危桥的惊险。”
可见这一个耐字具有深长意义,正像是险诈好邪的人世情,坎坷不平的人生
路,假如没有这一个“耐”字苦撑下去,有几具会不堕落到杂草丛生的深沟
里呢?
【注解】
榛莽:榛,荒地丛生的小杂木,草木深邃的地方叫莽。坑堑:堑,深沟
叫堑,就是有深沟的险处。
【评语】
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人们喜爱它们是因为它们耐得住寒,耐得住寂寞,
耐得起风吹日晒。这种精神为人们所景仰,所企盼。只有经得起痛苦煎熬的
人才能创造大事业,正如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
不能”。且不说立雄心大志,建丰功业,就是日常生活,平凡小事,又哪里
有那么多顺心如意的事呢?哪里有那么多对路可意的人呢?无一个“耐”字
又怎生了得。要耐困苦,耐空寂,还得耐辛酸,如逆水行舟耐住劲,咬咬牙
便是一重关隘又在回首处,一阵波浪又在用力撑持中消失。
二三一、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
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译文】
忙碌时,也要设法抽出一点空闲时间,让身心获得舒展,把要做的事先
做一规整,掌握要点。喧嚣中保持冷静头脑,就必须在心情平静进事先有个
主张。不然一旦遇到事情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随事盲目而行,往往事
情有弄得一团糟。
【注解】
把柄:把就是柄,比喻做事能把握要点。
主宰:主持、主见。
因境而迁:迁,转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随事而靡:靡当动词用,散败和损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盲目地随其后。
【评语】
要做到临事不慌,就应当事先计划,静的时侯要有主张。忙的时候要会
求静,待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中庸》说:“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
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
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待人做事要讲方法,保持心静,学会求
静,深思熟虑是关键。
二三二、修养自身大业之始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子孙造福。
【译文】
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做不尽人情的事情,不过分使用浪费物力,假如
能做到这三件事,就具备了为天地树立善良的心性,为万民创造不息的命脉,
而为后世了孙创下幸福基础的基本条件。
【注解】
不昧,昧是昏暗,此处作蒙蔽解。
竭;穷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立是建立,心指自然本性。据《易经·复》:
“复见天地之心乎?”注:“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疏:
“本,静也,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方世开太平”。
【评语】
古圣先贤有“内圣外王”之说。这也就是“先成己而后
才能成物”的人生哲学。假如一个人连“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
力”的起码修养工夫都不具备,就谈不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业以古人此论推而广之,一个要在事业上有
所作为的人,必须从自我修养做起。即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基本的口
德修养也应具备,对传统的美德也应继承。人们的生活环境需要这样一种道
德秩序,社会对人们的素质也有这样的要求以保证社会的安定,人际的和谐,
人类的幸福。
二三三、处富知贫居安思危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译文】
当你居富拥贵时,你要了解贫贱人家的痛苦才行;当你年青力壮时,应
当想到年老体衰后的悲哀。
【注解】
痛痒:痛和痒都是一种病,此处比喻痛苦。王阳明《传习录》有:“如
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评语】
阵胜没有称王的时候,曾和同伴相约:“苟富贵,毋相忘。”可陈胜真
的富旦贵的时候,把这句话就丢到脑后去了。贫穷和富贵是相对立的,从古
到今,很多人一但有了权势,便觉身价百倍,不思为民造福,忘却水能载舟
也能覆舟的古训;有了财富,便显得趾高气扬,骄奢淫佚,仿佛自己的血统
都比别人高了。在高贵时想不到贫穷,既难使富贵长久,也谈不上具备好的
品德。一个人不管身处贫困富贵,都应珍惜时间,爱惜生命。“少年休笑白
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可不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要特别珍
惜青春而顾念晚年的衰老生活。惜时如金是事业的最基本要求,否则,一生
一事无成,看来不堪回首将何其凄凉。
二三四、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
神百倍。
【译文】
夕阳西下时,在天空所出现的晚霞是那么灿烂夺目,深秋季节金黄色的
柑桔正在吐露扑鼻的芳香,所以到了晚年君子更应振作精神奋发有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