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细说隋唐

_16 赵剑敏 (现代)
  自制举一案之后,牛僧孺、李宗阂长期遭到压制,进不得正途,只能在藩镇处当幕僚。直到李吉甫亡后,他们才得以见了天日,进人中央任职。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时任中书舍人的李宗阂,其女婿苏巢参加进士考试及第,然放榜之后,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联合朝臣李绅、元棋上书,指责主考官钱徽接受贿赂,因而录取者有着严重的问题。唐穆宗令进行复试,苏巢以成绩不合格而落第。李宗阂有请托之嫌,被外放为剑州(今四川剑阁)刺史。然时隔不久,李宗阂被复中书舍人之职,在主持科举考试时,因录取了许多名士,名声大振,升为兵部尚书。
  唐敬宗即位后,宰相李逢吉因曾受到过李吉甫的打击,出于报复,将李德裕外放为浙西观察使,而引政绩卓著的牛僧孺为相。然牛僧孺为相不久,见朝廷极为黑暗,无法伸展自己的抱负,自动请求辞去相职,离开京师,去担任武昌军节度使。
  唐文宗登位,李宗阂在宦官的支持下,被拜为宰相。他出于报复,也恐怕时任兵部侍郎的李德裕出任宰相,遂将李德裕贬为西川节度使,而引牛僧孺人朝为相。旋即,李宗阂和牛僧孺合力,将李党全部赶出了朝廷。
  牛僧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鉴于国力的衰弱,主张以和为贵。从而,在他任相期间,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向着和好的方向在发展。然而,任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则持相反的看法,他认为要增强唐朝的威望,应当在军事上有所表现,以此才能慑服各民族。
  在具体对待吐蕃的问题上,李德裕坚持以战为先的主张。当吐蕃维州(今四川汉川西北)守将悉但谋率众归附西川后,他奏请朝廷,要求趁此良机,向吐蕃发起强大的攻势。
  可牛僧孺不同意,他认为:在与吐蕃修好之际,向吐蕃发起进攻,将失信于四夷,且吐蕃兵力强劲,一旦人寇,长安必陷于危险之境,如此即使得到一百个维州又有何用,不如将维州还给吐蕃,以维持双边关系。
  唐文宗接受了牛僧孺的看法,令李德裕将维州及其所有降众归还给吐蕃。
  当此事施行后,舆论掀起了大波,纷纷指斥牛僧孺假公济私,在报复李德裕。唐文宗由此改变了对牛僧孺的信任,将他贬为淮南节度使。
  然李宗阂仍然控制着朝政,并将牛党成员尽行安排到各要职上。由于这些人良荞不齐,贪赃受贿之事时有发生,加上李宗阂专权太过,导致了唐文宗的不满。由此,唐文宗调李德裕入朝为相,将李宗阂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并将所有牛党成员一体贬出中央。
  李德裕在相位上呆了一年半后,受到李训和郑注的排挤,被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而李宗阂复被召人朝为相。由此,李德裕和李宗阂的位置对调了一下:然李宗阂与李训、郑注不是志同道合者,没多久,就彼此闹得不可开交。李训、郑注一面打击李宗阂的党羽,一面揭露李宗阂以前结交权贵谋取相位的劣迹。从而,李宗阂复被唐文宗贬为外州刺史。
  先后被撵出权力中心的牛僧孺、李宗阂,虽然后来被授予了一些高层职务,然都是虚职,他们再也未能恢复相职。
  到唐武宗登位,李德裕得到了大重用,在外事内务上多有骄人的政绩。然他利用手中的权柄,利用唐武宗的信任,对牛党实施了大报复,将牛僧孺、李宗阂、杨嗣复等人处以流放式的贬逐,逐至蛮荒之地。
  牛李党争,直到唐宣宗上台,才告终结。
  唐宣宗在两点上与李德裕不合:一是在科举考试上,唐官宗特别偏重进士科,每每接见朝臣,必问其是否进士及第,若得到肯定的回答,便十分高兴。他曾在宫廷中为自己题了一幅字:“乡贡进士李道龙”。(《唐语林·企羡》)由此可见,他偏向进士出身的牛党,而讨厌没有科第之名的李党。二是他被立为皇位继承人,是得了宦官的拥戴,并没有通过很有权威的太尉李德裕,故而,他一直畏惧着李德裕。在他的即位仪式上,是李德裕奉册。事后,他这样对人说:“刚才接近我的是否是太尉?他每看我,都使我毛骨惊然!”
  还未等皇位坐热,唐宣宗就将李德裕给贬了,一级级地贬下去,最后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李德裕后来死在了贬所。在这过程中,所有李党成员及李德裕的亲近者,也悉被清理出朝廷。
  与此同时,牛僧孺、李宗阂、崔琪、杨嗣复、李压等被流贬在外的牛党成员,相继被召回朝中。李宗阂未等到还朝,已病死在贬所。牛僧孺已年老,在昭雪之后不久即亡故。唐宣宗起用牛党成员白敏中、令狐绚为相。
  至此,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以牛党执政,并失去争斗的对手,而宣告结束。
  关于“牛李党争”,还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点是:有人认为牛、李二党并不存在;有人认为仅有牛党,而没李党。其实,牛、李二党,不论哪党,起初都无结党的意愿,然在共同的利益下,自然地出现了人以群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朋党,且愈结愈深。这种现象是一切党派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由于牛、李二党存在的时间特别长,对垒的态势特别明显,故成了党争的典型。
  第二点是:当时南衙北司的斗争异常激烈,宦官们将他们要打击的所有朝臣,全指责为朋党,以混淆视听。唐宪宗问过宰相李绛:“人言外间朋党大盛,这是为何?”李绛答道:“自占人君最痛恶的,莫过于人臣为朋党,所以小人攻击君子必谓朋党。然而,论起朋党极可恶,但寻找却无踪迹。东汉末年,天下贤人君子,都被宦官指为党人而加以禁锢,由此导致了亡国。从而,朋党都是小人欲害君子之言,不可相信。”(《资治通鉴》卷二三九唐宪宗元和八年)
  第三点是:其他政治势力迫害异己的借口,其中尤以李训、郑注集团做得最为突出。他们在和李宗阂交恶后,为把持朝政,在唐文宗面前,将所有他们讨厌的朝臣,或指为牛党,或指为李党,然后一一加以逐去。
 
 
  
细说隋唐80:唐懿宗
  唐懿宗李催,为唐宣宗长子。
  他在位期间,仅用了一个年号:咸通,其取自于唐宣宗《泰边睡乐曲词》中“海岳晏咸通”。
  唐懿宗的长相很是出色,“姿貌雄杰”,端坐在金妻殿L,极有伟君的气派。加上年号又取咸通,时人以为他将会造出一番超过唐宣宗的大业。
  然事实正与人们的期望相反,与他的长相、他的年号相反,唐懿宗是个地道的昏君,气量狭隘得不能再狭隘。登位伊始,就下诏要杀早先没有签名同意让他监国的宰相。此事最后虽未能得逞,然他的心胸已昭然若揭。又宰相白敏中卧病在床已有数月,他不作重新安排。
  谏官右补阀王普上疏说:“陛下即位之初,是宰相尽心之日。陛下与各宰相交谈,未尝满过一个时辰,白敏中病了数月,又怎和他交谈,此如何治理天下之事!”
  唐懿宗非但拒谏,且将王普贬为县令。
  唐懿宗对理政没什么兴趣,把心思全用在出游和酒宴上。
  谏官左拾遗刘蜕上谏:‘“边境多事,南沼兵侵交趾,陛下毫无优虑之色,这如何让将士们出死力!望能节制游宴,待边境安宁,再玩不迟t”
  因是谏官,唐懿宗不能拿刘蜕开问,但却当成了耳边风。
  唐懿宗的玩兴不减前朝诸帝,并将规模推向极致。他喜欢音乐,殿前乐工基本维持在五百人左右。他喜欢酒宴,每月设宴不少于十次,他沉浸在声色酒肴之中,从不知厌倦,赏赐乐工侍从动辄千络钱。他还喜欢出游,长安周围地区,如曲江、昆明、霭1、南宫、北苑、昭应、咸阳,常常可见他的车驾。他说去就去,有关部门来不及安排,只能时刻备着乐队、饮食、帐篷,诸王立马准备相随。每次出游,从行者往往达到十多万人。
  忙于尽情享乐的唐懿宗,把政事全委托给了宰相路岩。路岩奢靡,为对付巨大的开销,他大肆受贿,聚积之物不可胜数。他的左右从人依样画葫芦,各自聚敛财物。
  县令陈蟠臾因此上书,被唐懿宗召去问话。
  陈蟠里说:“请破边咸一家,即可养军二年。”
  唐懿宗问边咸是何人,回答是路岩的亲信。
  唐懿宗大怒,怒的不是路岩,不是边咸,而是陈蟠雯,将他处以流放。从此再无人敢言。
  后路岩以宰相衔出任西川节度使,出长安城时,路人争相向他投掷瓦砾。
  唐懿宗的爱女文爵公主因病不治而亡,他竟杀了翰林医官韩宗邵等二十多人,并株连他们的亲属三百多人。整个长安城街谈巷议,怨言沸腾。为文鳃公主治葬,祭物以锦绣、珠玉为原料,每物均一百二十车,光耀二十余里。他思念女儿,让乐官李可及作《叹百年曲》,伴舞者数百人,尽发大内宝物为首饰,用八百匹锦罗铺地。事后,满地尽是珠矶。
  李可及是唐懿宗的宠臣,他为儿子娶媳妇,唐懿宗赐他二银壶酒,启开一看,却是全银铸成实心的。他所受的赏赐最多,常常用官车载着回家:
  神策右军中尉西门季玄谏阻唐懿宗,在谏阻无效后,他对李可及说:“你他日破家,这些物还得用官车载还朝廷,只是徒费牛足。”
  在唐懿宗身后,果如西门季玄预言的那般,李可及遭到了流放,家财全部充公。
  在唐宣宗恢复佛教后,唐懿宗再一次将佛教推向了顶峰,他大幅度地扩充寺庙数量,大幅度地增加僧尼的人数。他不仅到各大寺庙去施舍,且在宫中为内廷尼姑受戒,设立佛经讲座,安排佛事所需的一切程序。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唐懿宗下诏遣使到法门寺迎佛骨。群臣鉴于唐宪宗迎佛骨时的弊端,纷起劝谏。
  然唐懿宗一意孤行,并说:“生能见佛骨,死也无憾!”
  他广造浮图、宝帐、香擎1蟠花、幢盖,上饰金玉、锦绣、珠翠,从长安到凤翔长达三百里地,一路车马,昼夜不断。佛骨迎到长安,用禁军开道护卫,官民音乐、香烛绕于天地,绵延数十里。官僚、富豪争相施舍,各建彩楼于道旁。唐懿宗见了佛骨,激动得热泪盈眶,再三膜拜,广赐金帛给僧尼以及曾见元和迎佛骨事者。
  时人以为,唐懿宗迎佛骨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唐宪宗。
  唐懿宗朝爆发了两次大起义,一次是浙东裘甫起义,一次是桂林戍兵起义(详见《裘甫起义》、《庞勋起义》),极大地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唐懿宗迎佛骨,是想通过佛祖的保佑,来拯救他的王朝,拯救他的灵魂。然他的所作所为,正如杀人越货者为逃避惩罚,人庙祈求,不会有灵验一样,是一场枉费民脂民膏的无谓之举。
 
 
  
细说隋唐81:裘甫起义
  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驾崩仅半年,唐鼓宗在宝座上还未坐热,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的年底,在浙东掀起了震动唐王朝的裘甫起义。
  裘甫起义的发展很迅速,证明唐宣宗的所谓中兴,不过是种政治泡沫,而从_L至下的吏治已经相当糜烂。起义萌芽于何时,无史料记载,记人史册的第一句话,已是“浙东贼帅裘甫攻陷象山”。(《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面对裘甫起义,浙东的地方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当裘甫占领象山县后,象山县的上属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的官府,不但不敢派兵前去镇压,反吓得在白日关上了城门。其实,裘甫兵不过百人,根本没有强大的军队。然面,地方军队也可怜得很,因长期不作战,武器已锈烂,兵员不足三百。裘甫见状,挥兵指向刻县(今浙江嵘州)。
  浙东观察使郑抵德,在仓促之间组织了强凑起的军队,赶来拦截。可拦截没成功,反在刻西被裘甫用计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乘着剡西大捷,裘甫顺势拿下了刻县。进人刻县的裘甫声望大增,各地迫于生计来投靠者络绎不绝,没多久人数达到了三万,被分为十二队。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改元罗平。他以刘胜为军师,以刘庆、刘从简为大将,大集粮食,大造兵器。
  义军蔚成气候,从震动浙江,到震动了中原。
  郑抵德一边向朝廷告急,一边向邻地求救。邻地军虽然愿来,可要价极高,战斗力却不强,根本不能与裘甫军交战。裘甫由此相继攻克了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地。
  郑抵德算得卖命,可连连败绩,使他在朝中获得了“懦怯”的评价。郑抵德是文官,既然文官儒怯,当调换武将,可选遍朝中的武将,竟无一人合适。最后还是推出了文官,让在安南享有盛名的前安南都护王式,代替郑抵德为浙东观察使。
  王式走马上任前,唐鳃宗召见了他,问他用什么方法来镇压。
  王式的回答是极为直接和实在的,说:“只要能得兵,贼必然可破。”
  可在一旁的宦官却很是可笑地否定说:“发兵,花费太大。”
  王式据理力争说:“臣自然该为国家节省开支。可兵多破贼J决,费用便节省。若兵少不能破贼,拖延时日,贼势将更盛,江淮群盗蜂起响应,而国家用度全靠江淮,一旦与江淮交通隔绝,那上自朝廷,下至禁军,用费全无着落,岂非开支更大!”
  头脑简单的唐爵宗,终于被简单的道理说通,调发数地军队,归王式指挥。形势就在这里逆转。
  王式是闻名的精通兵法的儒将。正在和部下一起喝酒的裘甫,闻王式领兵前来,心里一阵紧张,很是闷闷不乐,半日说不出一句话。
  刘唯长叹说:“我等有这许多军队,却踌躇不定,真是可惜。王式智勇无敌,不过四十日必到。我当抢先夺取越州(今浙汀绍兴),分兵守西陵,沿钱塘江筑垒设置防线,征集舟舰。然后,长驱直人浙西,渡长江,取扬州货财,返取石头城(即金陵,今江苏南京)而据守,将可得宣款(今安徽)、江西之人响应。另遣刘从简领万人渡海,进据福建。如此,国家的贡赋之地全人我手。”
  刘眼的战略主张应该说是大气的,他以扼尽天下财富之地,隔江与唐廷南北对峙。这战略最后能否成功,是无法证明的,然相对裘甫的束手无策而言,当是积极进取的。
  可裘甫没这胆魄.推托说:“今日已醉,明日再议。”
  刘曦发怒,装醉拂袖而去。
  谋士王格则说:“刘毗之策,是孙权所为,今天下尚未大乱,此策难成。不如据险自守,陆耕海渔,急则逃人海岛。”
  尽管王格的战略是保守的,然裘甫也犹豫不能采纳。
  积极的战略不取,保守的战略也不取,王式未到,裘甫已成了惊弓之鸟。在王式到后,他更是一筹莫展,只能消极地应战。
  王式没急于付诸军事行动,他到达浙东后,首先肃清了越州城内暗附裘甫的势力。先是,越州城的宫兵怕裘甫军来,全家性命不保,便主动和裘甫军联系,愿作内应。王式查清了情况,将这些人全部处死。随后,他推出几大措施:开仓散粮仓济饥民,断绝裘甫军的兵源;不举烽火,稳定当地官民的人心;用老弱兵做侦探,随时掌握正确的情报;招募居住江淮的吐蕃、回绝人组成骑兵,以增加冲击力;联络当地土团,以共同作战。
  一切准备就绪,王式在向朝廷讨得更多的军队后,兵分东路、南路两军,全面向裘甫发动了攻击二毫无战略筹划的裘甫,只能作无谓的消耗战。王式通过十九战,如风卷残云扫荡了各地的义军。
  刘眼在全线失败后,指责裘甫当初不采纳他的战略主张,才落到这般地步。他本就看不起投身义军的王格等进士,见他们一直穿着绿衣,蔑称为“青虫”。此时,他又将一口怨气,全发到了他们的身上,将他们悉数推出斩首,并愤恨地说:“乱我谋者,都是这些青虫!”
  裘甫节节退缩,最后,重新退到了刻县。王式步步紧逼,对刻城进行合围。前后三天,作了八十三战,义军打得力不能支,官军也打得精疲力尽。不知是想突围而走,还是麻痹对方以作袭击,裘甫诈以伪降。然被王式识破,复打了三场大战,裘甫、刘毗、刘庆等百余人被擒。
  裘甫被押往长安,斩于东市。
  刘堪、刘庆等被王式所斩。
  但刘从简趁城未破之际,领五百壮士突围而走,一路转战到大兰山。在追敌和当地军队的合攻下,兵败身亡。
  裘甫起义,前后时间虽仅七个月,然其拉开了晚唐农民起义的序幕,为庞勋起义、黄巢大起义作了先声。
 
 
  
细说隋唐82:庞勋起义
  庞勋起义,又称桂林戍兵起义。
  这次起义,对千孔百疮的唐王朝来说,要比裘甫起义的性质严重得多,因裘甫起义还是民间起义,而这次起义则是爆发在军队中。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出问题,已证明唐国家机器发生了严重的故障。
  起义仍发生在唐郁宗朝,时为咸通九年(公元863年)七月。
  起义的原委是,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南诏陷安南,唐廷募二千兵驰援安南,其中分了八百人守戍桂州(今广西桂林)。按照约定,三年一代,换言之,就是这八百戍兵在三年之后由新募的戍兵替代,他们可以返回家乡。
  八百戍兵主要来自徐州,以勇悍闻名,唐廷由此特派徐泅观察使崔彦慎前去镇领。本来崔彦慎的严刻治兵方法已引起戍兵的不满,加上他信任的都押牙尹戮、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的残暴,戍兵更是大为不满。然戍兵一忍再忍,希望能忍满三年,回家乡与妻儿老小团聚。可三年期满,崔彦慎以种种理由,将他们强留下来。
  又过了三年,戍兵多次提出请履行当初的约定,但崔彦慎却以让他们回家的军费不够为由,要他们再留一年。
  戍兵已不再信崔彦慎的话,激债的情绪弥漫全军。
  在此之际,都虞候许信、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秘密酝酿兵变,杀了监视他们的军官,推颇有人望的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了仓库,北向家乡徐州打去,沿路州县毫无阻挡之力。
  唐廷面对众独立和半独立的藩镇,已是焦头烂额,此时再无力分兵对付戍兵。出于不得已,对戍兵下了一道赦免的诏令,让他们停止军事行为,自行返回徐州。从而,当戍兵经湖南、过浙西、人淮南,各地方政府非但听任他们过境,还给他们补充给养。
  戍兵一路招兵买马,顺利抵达离徐州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一百四十里的徐城。在这里,庞勋等人对戍兵们摊牌,说:朝廷的赦免令不过是缓兵之计,徐州城内已布下罗网,一旦他们自投罗网,将遭到灭族的下场。与其自投罗网,不如奋起反击,况徐州城守军多是父老兄弟,他们必将里应外合。
  戍兵自然不肯束手待毙,表示坚决拥护庞勋的主张。
  此时,崔彦慎连连送来安慰信。
  庞勋回信提出了两点:一是解除尹数、杜璋、徐行俭三人的职务,以平众愤;二是戍兵将士自立两营,由一将统领。
  然崔彦慎接信后,非但没同意庞勋的条件,反公开作了军事部署,一面令徐州严阵以待,一面令宿州(今安徽宿县)兵主动出击。
  然宿州兵见到戍兵,望风而跑。庞勋挥军扑向宿州,仅半天时间就攻陷该城。人了城的戍兵,打开全部府库,让百姓来取。同时大量募兵,扩充了部队。
  庞勋彻底撕去了和唐廷之间的一层薄纱,自称“兵马留后”,正式扯出了自己的旗帜。
  官军围攻宿州,遭到大败。
  庞勋主动放弃宿州,令全军乘三百艘大船顺汁水而下,途中再大创围追堵截的官军,兵锋直指彭城。
  崔彦慎虽决心死守彭城,然城内外的形势,与他的期望截然相反。庞勋兵临城下,“鼓噪动地”,声震云霄。戍兵不但对城外居民秋毫无犯,且大加安抚,于是居民纷纷加人了他们的队伍。攻城开始后,很快拿下了罗城,城中居民站到了庞勋一边,帮助戍兵进攻崔彦慎退守的子城。整个彭城很快就陷落了,崔彦慎被俘,尹俄、杜璋、徐行俭三人被肢解。
  取得彭城,控制了徐州的庞勋,要求唐廷拜他为节度使,然迟迟没有回音。他分兵连连攻克壕州(今安徽凤阳东)、滁州(今安徽滁县)、和少肛今安徽和县)等大片地区。此外,还占领了都梁城(今江苏吁胎北),控制了江淮运输线,不仅极大地充实了自己的财力,还切断了唐廷的经济命脉。所有攻城战中,数打离都梁城不远的测州最为吃力,在损耗了很多兵员后,仍未能得手,然也因此拖住了数量众多的官军。
  由于庞勋的措施得民心,“父遣其子,妻勉其夫”,各地民众纷至沓来人伍,使部队急剧扩大到二十多万。这不仅是数量的增加,尤为重要的是,队伍的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戍兵暴动,变成了农民起义。
  然遗憾的是,庞勋此时和以前许多起义领袖一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谓无敌于天下”,滥发告示,要各地所有村寨归顺于他,提供兵员和军铜。首当其冲的淮南民众,被吓得纷纷逃往江南。淮南节度使令狐绚,为避免庞勋兵人其地,主动提出为庞勋向朝廷求节度使之职。这一说说到了庞勋的心坎,他由此静静地等了起来,没有再向淮南用兵。令狐绚争取到了时间,作好了淮南的战备。
  由于江淮运输线被庞勋所控制,时南方的贡赋改道于寿州(今安徽寿县)。庞勋立即兵围寿州,彻底切断了唐廷运输线。
  这个收获,加剧了他自傲的心理,不再关心军事拓展,一边静候朝廷委命的佳音,一边开始享受起富贵,天天酒宴行乐。
  谋士周重谏道:“自古因骄满奢逸,得而复失,成而复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何况今日尚未成功!”可此话被庞勋当成了耳边风。
  危机终于来了。
  唐廷趁庞勋松懈之机,表面向他吹着阳和之风,暗中则紧锣密鼓地集结各地的部队。当官军集结到宋州〔今河南商丘南)后,庞勋开始慌了,他知道自己中了唐廷的缓兵之计。更令他焦急的是。他所占领的各地纷纷要求派兵增援。在实在派不出兵的情况下,他开始饮鹤止渴,一反当初为民谋利的政策,派人到各处抓壮丁,搜刮大户与商旅,从而引起了民怨。而他内部的组织纪律也已衰败,尤其是那些在桂州一起起事的老人马,更是胡作非为,“夺人资财,掠人妇女”,致使出现民不聊生的势头。
  于此之际,唐廷却推出了强大的军事阵容,以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命戴可师、王晏权分别为徐州南、北面行营招讨使,领各地军队,全线向前推进。此外,又调集了沙陀、吐谷浑等少数民族骑兵,共同围攻。
  争战开始,双方互有胜败,然官军稍得上风。
  在数地失陷,大将姚周战死后,为了重振士气,庞勋在周重的倡议下,杀了崔彦慎等多名被囚的唐官员,并正式打出了反旗。
  他开誓师大会说:“我庞勋本望国恩,以全臣节。今日朝廷通我反,我当与诸君真反了!”
  许估等人推庞勋为天册将军、大会明王。而庞勋推辞了王爵,仅受命为天册将军。
  庞勋正式打出反旗后,形势有所好转。其部将在都梁城杀了戴可师,又屡屡击败王晏权,逼得唐廷换人易将。
  康承训借重沙陀骑兵的优势,调整了作战部署,以更强劲的架势,向徐州政权的各城展开了攻势。
  各地连续失守,庞勋亲自带兵出彭城,向西经营宋州、毫州,以求两线带面,打破官军的包围圈。可宿州守将张玄称叛投了康承训,反引官军进攻彭城。经过激战,彭城陷落,守将许估等战死。
  庞勋攻打宋州失利,准备转攻毫州,途中遭到沙陀骑兵追击。他欲折道返回彭城,却被沙陀骑兵追上,遂全军覆没。时为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九月。
 
 
  
细说隋唐83:唐僖宗
  唐僖宗李慑,为唐懿宗第五子。
  他排行第五,按照顺序本无资格继承皇位,然控制政局的宦官神策左、右军中尉刘行深、韩文约,考虑立长君不利于他们专权,遂杀了他的几个兄长,立当时仅十二岁的他为帝。
  到唐僖宗登位,大唐帝国的景状已是日薄西山。整个国家充满了矛盾,无法缓解的矛盾,无法消除的矛盾。君主与朝臣,宦官与朝臣,中央与藩镇,内地与边境,汉族与其他族,官僚与民众,富豪与贫民,所有的矛盾向着极端在发展。帝国成了蠢空的大厦、纸糊的巨人。
  就在唐僖宗走上皇位的当年,也即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在西南已成大气候的南诏,以云南为根据地,派出大军进攻巴蜀、黔南。由于当地守军的无能,南诏军长驱直人,威逼西南政治、经济中心成都,将城外抢掠焚毁一空。唐廷连易数将,未能阻挡南诏军的势头,直到起用有平定交趾之功的高骄,才反败为胜,将南诏军打回了云南。
  在击退南诏的翌年,也即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唐廷尚未喘过气来,又爆发了黄巢大起义。黄巢军经多年转战,终于攻克洛阳、长安。唐僖宗逃亡于成都,在黄巢兵败之后,才于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返回长安。
  面对烂透了的政局,唐僖宗将他的聪明才智全用到了玩乐之上。他玩的功夫,超过了所有前辈君主,他好骑射、剑架、算术,尤其精通音律、赌博,还热衷于斗鸡、斗鹅。他曾和诸王斗鹅,一头鹅值五十络(一说值五十万钱)。
  他最喜欢的是打毯,毯艺高超让他很自负,他对优人石野猪说:“联若去考击毯进士,定然为状元。”
  石野猪反唇相讥道:“若遇尧、舜作礼部侍郎(时主科举考试的是礼部侍郎),恐怕陛下不免被黝放。”
  如此的皇帝根本不会理政,也不想理政,他把政事全权托给了宦官田令孜。田令孜原是唐僖宗为普王时的亲信,两人常一处寝。唐僖宗对田令孜万分恭敬,不仅提升他为神策军中尉,且呼为“阿父”。田令孜读过些书,极有权谋,将唐僖宗摆布得服服帖帖、舒舒服服。唐僖宗赏赐陪他玩的乐工、倡伎,动辄千金,致使库藏为之一空。田令孜让长安商贾大量送来珍宝,输人内库,供唐僖宗挥霍,商贾有怨言者,则交京兆府杖杀。
  田令孜专政,一手遮天,卖官需爵,包办所有的官员任命。宰相的地位相形见细,沦落为听他颐指气使的执行官。宦官和朝臣的矛盾由来已久,朝臣在皇宫南边办公,宦官在皇宫北边办公,双方的矛盾斗争,史称“南衙北司之争”。到了田令孜之时,南衙北司之争,宦官占尽了上风。
  田令孜的所作所为过于黑暗,不仅朝臣怨愤,且激起了军队中一些将士的强烈不满。当黄巢军逼来,田令孜丢下群臣不管,裹着唐僖宗出长安,进人咸阳(今属陕西)地界后,十多个禁军将士向唐僖宗高呼:“黄巢是为陛下除奸臣,请返宫!”田令孜出羽林军将他们杀死,催促唐僖宗赶路。
  已六神无主的唐嘻宗,全都靠在了田令孜的身上。〕下诏以他为十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制置左右神策护驾使,独掌军权。到了成都,唐僖宗如同亡国之君,除了和侍女一起喝酒解闷外,常以泪洗面。在田令孜的安慰下,情绪才得以稍稍恢复。
  田令孜为收服禁军之心。大量予以赏赐,对当地的蜀军却一毛不拔。西川黄头军使郭琪不服,口出怨言,遭田令孜的毒酒相害。他饮血吐毒,率部作乱,兵败逃亡而去。
  在郭琪作乱时,唐僖宗仅和宦官一起登楼避难,全不考虑群臣的安危。在事情过后,又彻底冷淡朝臣,实际等于摈弃了朝臣参政。
  左拾遗孟昭图上疏说:“君臣一体,安则同宁,危则共难。昔日西来,不告知南衙,故宰相、御史中垂、京兆尹悉遭屠杀,惟有北司得以保全。黄头军作乱,陛下仅与田令孜及内臣闭城登楼,并不召朝臣。事后,又不召宰相,不安慰群臣。陛下不体恤群臣,于君之义安在!天下是高祖、太宗的天下,非北司的天下;天子是四海九州的天子,非北司的天子。北司未必尽可信,南衙未必尽无用。天子疏远宰相,视朝臣为路人,如此,天下将危,天子将危!”
  疏文上达,田令孜隐匿不报,将孟昭图贬为外官,途中把他沉人了河中。
  田令孜专政,直专了唐僖宗整整一朝,构成了宦祸最后一个高潮,也为宦官覆灭埋下了伏笔。
  时黄巢虽灭,然秦宗权复起,各路诸侯倚恃灭黄巢之功,也倚恃着灭黄巢时所积累的势力,互相争斗,互相残杀,将唐帝国推到了深渊的边上。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唐僖宗因病驾崩,年二十七岁。
 
 
  
细说隋唐84:黄巢起义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算得上一次。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他家连着几代以贩卖私盐为生。贩卖私盐是朝廷明令禁止的,属违禁之业,为能使贩卖私盐得以进行,贩卖者多有自己的小股武装,故在一定程度上已与政府构成了对立。从而可以说,黄巢之所以会较早参加起义,_民能成为起义领袖,其先前的立场与斗争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黄巢本身来看,确实是个地道的乱世英雄,他能文能武,文能通达翰墨,武能击剑骑射,且能言善辩,喜交结豪杰好汉。虽有这些乱世英雄的特征,但他起先并不想当乱世英雄,而是有着强烈的功名念头,希望从科举考试中博得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可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经多次重大打击,他的希望落空了,变成了失望,失望之后对社会政治结构产生了极度的不满。这种不满,几乎每个时代的文人都有,他们大多只能发发牢骚而已,可黄巢却遇到了乱世,从而命运拉着他成了乱世英雄。
  从唐鼓宗咸通末年起,山东、河南一带连遭大灾,而政府却又未及时娠济,从而造成了无数的饥民。中国的农民是最好说话的,他们能忍专制,能忍苛政,能忍腐败,甚至能忍吃树皮草根,但到树皮草根也没得吃的时候,他们为了活命,便会以最大的爆发力来激起大动荡,向政府清算他们曾忍受过的一切苦难。
  时民间盛传着这徉一首民谣:“金色蛤蟆睁怒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唐嘻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率先揭竿而起。次年五月,他领导义军连续攻克曹州(今山东定陶西南)、淮州(今山东哪城北)、郸州(今山东东平东北)。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下分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刘汉宏、李重霸等各部。他向各地发出檄文,揭露朝廷种种弊端和腐败现象,号召民众起来抗争。
  黄巢在家乡见了檄文,带着拜把兄弟八人,积极予以响应,顺利地募了数千兵,与王仙芝会师,攻陷河南十五州、将部队扩大到数万人。
  唐廷为镇压义军,急调诸道兵,从南、北、西三面进行围击。王仙芝、黄巢突出包围圈,引军进攻沂州(今山东临沂飞。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回军河南,拿下河南八县,逐渐形成对洛阳的包围。官军驰援洛阳,在陈州(今河南淮阳)与许州(今河南许昌)东西两地设置防线,企图实现瓮中捉鳖之势。
  义军见急切之间洛阳难以得手,转向官军薄弱地带一一江淮地区,兵临薪州(今湖北薪春)城下。薪州刺史裴握见不能抵御义军的进攻,提出为王仙芝向朝廷求官爵。王仙芝在遭受多次失利后,已对义军的前途产生了悲观的情绪,早存受招安之心,由是一拍即合。裴握没食言,为王仙芝请来了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
  然黄巢发怒了,他责问王仙芝:“当初大家立过誓言,要横行天下。今你独取一官,那将置广大将士于何地?”说罢,他挥拳打去,打伤了王仙芝的头。
  王仙芝俱怕犯众怒,遂拒绝了朝廷的委命,和黄巢兵分二路,他自率一路留在江淮经营,由黄巢领一路北上挺进齐鲁平原。
  分兵之后,王仙芝一路并无太大的作为,虽一电攻下了不少城池,但得而复失的也不少。他又几度生出受招安之』15屡被官军所利用,陷人了非常被动的地步。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派去人朝求恩命的尚君长被官军斩首。他闻讯怒攻洪州〔今江西南昌),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之役中战败被杀。
  王仙芝的余部,在尚君长之弟尚让的率领下,北上与黄巢会合。黄巢正攻毫州(今安徽毫县)不下,得了这支生力军,实力大增。尚让等人推黄巢为“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设立官署,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政权。
  黄巢声势大震,率军十万,连克山东沂、淮等州,再人河南,向洛阳发动攻势。官军集结大批人马,前来围攻。寡不敌众,黄巢为获得生机,佯装向官军乞降。唐嘻宗闻黄巢将降,喜出望外,即刻封他为右卫将军。官军与黄巢约定,于邪州放下武器,接受官职。
  黄巢在调整了战略部署后,非但没有如约前去,反趁官军松懈之机,又取了数地,欲再攻洛阳。官军看出了他的企图,各路军队迅速云集洛阳周围地区,黄巢无法北上,遂改南下,渡江攻克了虔州(今江西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饶州(今江西鄙阳)、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
  在连连大捷后,黄巢进兵宣州(今安徽宣城),然在途中遭到了官军的阻击,遂改道南下浙东发展。唐廷调名将高骄为镇海〔治所润州,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负责攻灭义军。黄巢见形势对义军不利,指挥全军开辟七百里山路,打通仙霞岭大道,进人福建,随之拿下了福州。
  从内地来到沿海地区,黄巢根据敌强我弱的战局,暂时改变了他的政治对策,准备以围攻广州这个最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迫使朝廷授予他天平节度使之职,以休整部队,维持半独立的政权。
  他挥军抵达广州城下,致信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超等人,请他们代为转达他的要求。然而,他的要求被朝廷拒绝了。接着,他自己上表朝廷,请授他为广州节度使之职。
  唐廷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改授他一个虚职一一太子东宫率府率。当特使持委任状来到)‘一州,黄巢见状大怒,发动部队攻克广州,俘获了李超。
  尽管黄巢占领了被朝廷视为聚宝盆的广州,然由于战争的缘故,通商事务己陷人停顿,故而实际上没多少进项。此外,他的将士多是北人,在此地很是水土不服,军中传染了瘴疫,减员的情况非常严重。
  经最高统帅部研究,决定重新北上。部队出发后,经湖南,拆向湖北,队伍扩大到五十万,乘势夺取了江陵。
  可在此时,黄巢犯了轻敌的错误,结果在进攻荆门时,受到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等部的袭击,损失极其惨重。
  不得已,黄巢挥军前往江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升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骄,派部将张磷渡江,迎战黄巢,另奏请朝廷大量增援部队,在淮南布防。此时,黄巢军再度传染了瘟疫,部队大幅度减员。为争取时间,黄巢用金帛使张磷停止了攻击,另致信高骄表示愿意归降。身处昏暗朝廷的高骄,出于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同意了黄巢的请求,并主动为他请求节度使之职,同时遣还了前来援淮的诸道军。黄巢获得请报,即刻出击张磷,获得杀死张磷的大捷。
  经此大捷,黄巢军声势复振,一鼓作气攻克了睦州(今浙江建德)、要州(今浙江金华)等地,压向长扛o随后,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过长江,进攻天长(今属安徽)、六合(今属江苏),兵胁淮南。
  主持淮南军政的高骄,仍是自保的思路,他连连要求朝廷派兵增援,自己却毫无动作。唐廷只得调集河南诸道兵,前往激水(今河南商水)组成包围洛阳的防线。再用天平节度使曹全最前去迎战黄巢。黄巢与之在淮南展开大战,将曹全最打得退缩到酒州(今江苏盯胎北)。
  河南诸道兵奉命驰援淮南,可各军矛盾重重,根本无法协调,并相继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彭城(今江苏徐州)发生兵变,由此不了了之,全退回了原地。场殷水防线不击自垮。
  黄巢毫无阻挡地渡过淮水,进人中原。经过大扫荡,包围了洛阳城。东都留守刘允章未作任何抵抗,领百官开城门投降了黄巢。
  得了洛阳这个唐王朝的东都,黄巢已形成了和唐廷分庭抗礼的架势。他安顿了洛阳的秩序后,旋即挥兵西进,逼向撞关。渔关守军迎战失利后,退回城内,然忽略了附近可以人关的一条小路—“禁坑”。义军一面从正面攻打,一面由尚让领兵从“禁坑”潜进关内,以两面合击之势,拿下了渔关,随即向长安推进。
  唐廷撞关失守,长安门户洞开,唐嘻宗如同当年的唐玄宗一样,放弃了长安,向巴蜀逃亡;此年的腊月,义军前锋柴存率部进人长安。随后,黄巢领主力部队开进长安,受到民众的盛情欢迎。
  得到唐廷的西京,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登上了帝位,宣布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建立了政府。对唐朝旧臣,黄巢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三品以上官员免职,四品以下官员留用,有重大民愤的贪官和宗室处死,招降各藩镇。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春,在长安仅呆了四个月的大齐政权,因安于享受胜利的成果,犯下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即没有及时派兵追击唐廷残余力量。由此,逃进巴蜀的唐嘻宗,利用当地的丰富物资,组织了反玫。凤翔节度使郑败率先纠集关中数万军队,向长安攻来。同时,沙陀、党项应唐嘻宗之邀,派骑兵前来助战。
  双方的形势骤然一变。陷入被动的黄巢,为了反被动为主动,撤出了长安,屯于溺上,待唐军进城后,杀了个回马枪,重新夺得长安。然而,唐诸道兵已从四方赶来,对长安形成了包围圈。大齐政权控制的地盘,已东不过华州(今陕西华县),西不过岐州(今陕西凤翔),南不过渭水,北不过北山。
  在这关键时刻,被黄巢委以重任的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降了唐军,献出同州这个长安的桥头堡,长安由此暴露在唐军面前。
  经过长期苦战,拖到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黄巢在长安已支撑不下去,便再次放弃了长安,经蓝田向中原退却。
  到了中原的义军,己失去了从前的战斗力,成了强弩之末,兵围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天而不能下。沙陀李克用部会同唐军,驰救陈州,先后击败尚让等部。黄巢被迫从陈州撤围,然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渡河时,遭到李克用的冲击,部队损失大半,尚让等将领投降。
  黄巢转而退向山东,然李克用紧追不舍,黄巢的部队消耗殆尽,退到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走投无路,他拔剑自刻o
  黄巢起义到此结束,距唐朝覆亡仅剩二十五个年头。
 
 
  
细说隋唐85:唐昭宗与唐朝灭亡
  唐昭宗李晔。为唐懿宗第七子。
  唐禧宗时未立太子,至其弥留,群臣欲拥戴最有德望的皇六弟吉王李保,然宦官首领十军观军容使杨复恭,因李保难控制而全力推出皇七弟李哗,册为皇太弟,作为皇位继承人。
  然唐昭宗继位后,并非像杨复恭估计的那样,成为他的掌中物,而是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面貌。他好读书,好文学,尤重儒术,在先帝或崇佛、或奖道之后,重新恢复了儒术的一尊地位。他敬重大臣,极力招揽人才。他英气勃发,雄风超过了唐武宗。他志在消除帝国的积弊,志在澄清海内的混乱,志在再造祖宗的辉煌大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