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圣经》中的智慧全集

_6 白山(现代)
综上所述,你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圣经箴言】
向谦卑人做好事,而不要向邪恶者做好事。不要把好吃的送给邪恶者,否则,他们会利用你的善良来攻击你。你向这种人做的每件好事,都会给你招来两倍以上的烦恼。
不知道感恩的仆人:彼此之间还是宽恕的好
残酷地批评自己,无限地宽恕别人,这样才能进步。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一个富有的王,跟仆人算账,发现有一个人欠他1000两银子,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
“把他带来!”王下令。
这个仆人一会儿就被带进皇宫。
“把债务还清!”王坚决地说。
这个仆人吓得脸色苍白。他根本无法还债,他一分钱也没有。
“你一定得还。”王生气了。
“把他下到监牢里,变卖他所有的一切。”王又下令,“把他的妻子、儿女全卖了,连他也卖给人当奴隶!”
仆人听到这判决,吓得跪在王面前求情:“主啊,宽容我,再给我一点儿时间,我一定把债务还清。”
仆人虽然这么说,可是,他知道他的债务太高,根本无法还清。
王也清楚。王看见他的仆人趴在那里,就动了慈心,说:“你的债免了,不用再还。你自由了!回到妻子、儿女身边吧!”
仆人起身,无债一身轻。出了皇宫,走在街上遇见王的另一个仆人。这人欠他10两银子。
这个仆人心里想:“我得把钱要回来。”
他走向对方,凶狠地说:“欠债还钱!”
第二个仆人吓破了胆,立刻求他:“再宽容几天,我必还清。”
可是,第一个仆人一点怜悯心都没有。他把对方拉进了监牢。
消息传到王的耳中,他听了大怒,吩咐第一个仆人马上进宫。
“你真是个不知感恩的恶人,”王怒气冲冲地说,“我把你欠的债全免了。你难道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也免了那个可怜人的债吗?因为你这么无情无义,你得还清所有的债,一分钱也不能少。”
于是,王把这个恶人关进监牢。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任何时候还是彼此宽恕的好,这是你的责任,不要犹豫和狭隘,要真心宽容别人。
同样,下面的故事也可以告诉我们宽容的至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10多天过去了,仍没有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有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背着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没有等到他回来就去世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有句话叫“矮檐下,必低头”,这同样是宽容的意思。到了矮檐之下,该低头时要低头,即使撞不坏头,但撞坏了屋檐也不是什么好事,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明朝年间,在江苏常州地方,有一位姓尤的老翁开了个当铺,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错,某年年关将近,有一天尤翁忽然听见铺堂上人声嘈杂,走出来一看,原来是站柜台的伙计同一个邻居吵了起来。伙计连忙上前对尤翁说:“这人前些时典当了些东西,今天空手来取典当之物,不给就破口大骂,一点道理都不讲。”那人见了尤翁,仍然骂骂咧咧,不认情面。尤翁却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街坊邻居,区区小事,还用得着争吵吗?”于是叫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棉袄、长袍先拿去穿吧!”
邻居拿了两件衣服,一声不响的走了。当天夜里,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里。为此,死者的亲属同这个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别人花了不少冤枉钱。
这个邻人欠了人家很多债,无法偿还,走投无路,事先已经服毒,知道尤家殷实,想用死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只得了两件衣服。他只好到另一家去扯皮,那家人不肯相让,结果就死在那里了。
后来有人问尤翁说:“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向这种人低头呢?”尤翁回答说:“凡是蛮横无理来挑衅的人,他一定是有所恃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争强斗胜,那么灾祸就可能接踵而至。”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尤翁的聪明。
面对矛盾,一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强去争,但可能对方比你还强,你用强人亦用强,结果就不那么妙了。实际上,低头宽容不单是缓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争只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才能解决矛盾,而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激化矛盾。在很多事情上,头低一些,退让一步,宽容一点,不但自己过得去,别人也过得去了,产生矛盾的基础不复存在,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要立足社会,不但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还要有雪松一样的韧劲,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宽容一点,该退的时候退一下,该让的时候让一下。“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是生存的策略,人生毕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不可能一帆风顺,永远都是一往无前。这样就不会被压垮,坚信风雨过后一定是阳光明媚的春天。
【圣经箴言】
宽慰的言辞胜过最好的礼物。
因爱创造,为爱创造:要接受现实中的自己
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系于自己的。
《圣经》中说:“我们都是因为爱而被创造、为了爱而被创造的,这种创造是免费而无偿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爱自己,要勇于接受现实中的自己。
帕特?柯林斯教授从自己女儿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爱自己的重要性,他讲道:
玛丽现在8岁了。我希望她会走路。我希望她能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字。我希望她的视力能好一些,这样她就可以看清书上的字,而不必让老师为她把字写在大纸上。我希望她不用把轮椅挪得离电视那么近,就能看动画片。就是为了玛丽自己,我也希望她能做所有的事情。可是她不能。大夫说,她的大脑损伤无法补救,永远不会恢复了。虽然她有这么多生理缺陷,我现在还是为我们有了她而感到幸福。
起初我们真的绝望过。玛丽虽然早产两个半月,我却绝没想过她会有什么缺陷。我以为她完全正常。18个月以后,她被诊断为大脑麻痹。我的精神崩溃了。对这个快乐的宝贝,我寄托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我曾盼望她能像她姐姐一样,成长为一个身材颀长、文静自信的姑娘。
我不相信那个诊断,于是带着玛丽四处求医。对别人,我渐渐又嫉恨又恼火。我开始生上帝的气。我对自己更是怒气冲天:我究竟做了什么对不起孩子的事情呢?我对自己说:我应当爱她。可是我却为她痛心,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注定将面临的排斥和悲苦痛心。在这个世界上,被视为有价值的人只有那些自立者、成功者、美人和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魅力就是错误,患了癌症就是走上了绝路,失去工作等于道德上的失败;在这个世界上,受苦会被掩饰起来,死亡也会被藏匿得不为人所见。我怎么也无法接受现在的玛丽,我为她感到羞耻。我想要个健全的孩子。我不能原谅自己,也不能原谅上帝。我祈求上帝祛除这个残酷可怕的符咒,通过什么魔法或者奇迹使玛丽焕然一新,变成我所期望的那个美丽可爱的姑娘。
后来我通过观察,才明白我的这种看法错了。
在玛丽看来,她天生就是这样。她并不把时间花在弄懂为什么她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走路、做事上,而是乐天知命地生活着。我开始看到,她由于有个独一无二的自我而快乐。她充满了发自心底的精力、活力和热情。她圆圆的脸红扑扑的,对一切都宽容厚道,仿佛认为一切都该如此。她所关心的不是自己不能做什么,而是自己还能做什么。众人的围观、同龄人的好奇、比她小的孩子问她“你怎么啦?”“你为什么不会走路?”这一切她都不放在心上,因为她自己就对这个世界提出了许多问题,产生了种种好奇。
我明白了:以前我看到的都是事情的阴暗面,中了符咒的不是玛丽,而是我自己。我真傻,居然相信一切印有失败、无能、疾病和丑陋印记的事物即使很富有人性,也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也是不可爱的。其实,我比玛丽更无能。“爱你所发现的东西吧”,这句话我听别人说过,却不知为什么不想记住它。我慢慢地懂得了: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在某个方面是无能的。我明白了,使我们不能理解人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接受已经赋予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接受已经赋予丈夫、孩子、朋友以及任何人的东西。
我们不愿太胖,不愿太瘦,不愿变老,不愿没有魅力;我们为使谈吐得体焦虑,为自己的嗓音和口音焦虑,为自己鼻子太大或者秃顶焦虑;我们为没有一份合适的工作而烦恼;我们担心孩子的牙齿长歪或是在学校的成绩不好;我们渴望自己聪明、迷人、优雅和轻松安逸;我们想让人家看到我们衣着讲究、住在体面的地方。这都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太轻信传言和某些商人的鼓吹,说什么假如没有一个完美无瑕的身体,我们就毫无价值。
玛丽向我们揭示了心灵的真理:我们都是因为爱而被创造、为了爱而被创造的,这种创造是免费而无偿的。要接受赋予我们的东西,首先要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在别人身上发现的东西,也要学会接受在自己身上发现的东西。
【圣经箴言】
你相信自己,就要坚定不移;你说过什么,就要言行一致。
耶稣行医:千万不要忽视对别人感激的心情
你要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只有这样,世界才会赐给你大大的美好。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和门徒正走在路上,就要进入一个村庄时,迎面来了10个长大麻风的人。这种病可怕得很,无药可治,易传染人。患这种病的人不能与一般人住在一起。所以,长大麻风的人通常住在村外,他们都是不洁净的。这10个人同病相怜,在一起生活,可以做伴,互相支持。
他们听说耶稣在附近,立刻就从躲藏的地方出来寻找耶稣。可是,他们不敢接近耶稣。根据犹太人的规定,这些不洁之人,不得和普通人混在一起。
他们远远地站着,大声喊着说:“耶稣,主啊,可怜可怜我们吧!”
耶稣看见他们站在那里,看见他们面目全非的脸焦急地等待他回答。耶稣动了怜悯之心。
“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耶稣吩咐他们。耶稣不是说他们好了,而是嘱咐他们去让祭司检查。
摩西的律法明文规定,长大麻风的患者若好了,第一件事就是让祭司检查。耶稣要试验他们一下。他们必须有信心才能得到医治。
听了耶稣的话,他们全都转身去见祭司。这10个人毫不怀疑耶稣的话。他们的信心没有使他们蒙羞。
他们一转身往回走,大麻风就消失了,全身的麻风都得到医治了!
其中一位忽然站住。其他九位都匆忙往前走,这一位却回头。他直奔向耶稣,他跪在耶稣的脚前,激动地感谢耶稣给了他大的恩惠。
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10个吗?……那9个呢?……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于上帝吗?……”
没有!再也没有了!……回来的只有一个,仅仅一个而已!
“起来,走吧,你的信心救了你。”救主对他说。
向《圣经》中的这一位撒玛利亚人学习吧!谦卑地来感谢耶稣,永远保持感激的心情,将荣耀归于上帝。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或隐藏对别人感激的心情。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妇人,她辛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却从未得到家人的任何感激。
有一天晚上,她问她的先生:“彼得,我在想,万一我有一天死了,你会不会花一笔钱买花向我哀悼,你会吗?”
“当然会啊!玛莎,你干嘛问这个?”
“我只是在想,其实到那时候,20块钱的鲜花对我已经一点儿意义也没有了。但是我还活着的时候,有时候只要一点儿鲜花,对我却更有意义。”
玛莎的感叹,不也正是你周围每个人内心深处呐喊的心声吗?“有时只要一点儿鲜花”,便能带给别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喜悦。所以,你还等什么呢?你还要等到你的心无法再爱,眼睛永远无法再睁开,耳朵也永远听不到,才肯行动吗?
曾经有人说世上最大的笑话就是一个“自己造出来”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同样,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那些骄傲地宣称“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的人。不管这个人在物质上是贫穷还是富有,他都正在遭受精神上的贫困。
那些有强烈的积极心态和自信的人,当他们意识到上帝给予他们那么多时,他们就会真正做到谦逊。他们会向那些对他的生活作出贡献的人表示由衷的敬意。杰拉尔德?肯尼迪主教说:“当一个人意识到是信念、梦想和希望使他的生活中的一切成为可能的时候,他越伟大,就会越谦逊。任何一个人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时,就让他想一想他从前从别的所有的人那里所得到的一切。是他们的信念帮他校正了生活的方向,他最好的奋斗目标就是去实现他们的信念。”
但是,感激之情不是自动就会来到,你必须去培养。许多人从没有真正感受或是表露过感激之情,比如: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埃尔金圣母”号轮船和一艘运木头的货船相撞,沉没了。船上的393名乘客落入了密歇根湖。这些人中,有279人被淹死了。爱德华?斯宾塞,是一名大学生,他一次又一次地跳进水中,营救落水乘客。当他从水中救出第17个人时,筋疲力尽地摔倒了,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在后半生里,他只能靠轮椅生活了。据芝加哥的一家报纸报道,几年后,有人问他对于那个重大的夜晚,他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时,他说:“就是那17个人从来没有向我表示过感谢。”
很难想象,没有人会说谢谢,甚至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容易产生感激之情。因为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希望或者我们需要的东西上面,要比认识到我们得到了什么要容易得多。如果你想树立或者保持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心态,就要培养一种积极的感恩意识。
为什么人类总是隐藏他们感激的心情呢?或许是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摧毁了他们感谢的心,或相互的伤害抹杀了彼此的和气,也可能是他们习惯了没有感激的日子,自己也不懂得。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生活中,许多人奉行的原则是“你满足我的需要,然后我才满足你的”,这种方式很少能发挥效果。一个人这么渴望别人付出感激之情,相对的他也会努力希望获取别人的接受和赞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人难免会痛苦、悔恨、甚至变得没有自信。也许你几句感激的话或一点儿感激的行动,就能使一个人活得快乐、自在,你何乐而不为?
仔细想想别人曾经为你所做的爱的表示、友善的动作、信心的鼓励、友好的示意。你曾经对你的父母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只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感激你的老板雇用你;感激你的朋友对你伸出友谊之手;感激你的职员卖力地为你工作;感激你“另一半”的牺牲和关爱;感激顾客对你商店的光顾;以及感激任何为你服务的人。你每天应该空出一段时间,对这些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的人,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表达出你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回报将源源不断。不吝啬对别人付出接受、赞同和感激之心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因为和他们相处使人有一种特殊的舒适感。相对的,习惯深藏对别人感激之情的人,则容易吃闭门羹,遭到别人的拒绝。
总之,以你觉得最舒服、最自然的方式去表达感激。很多人习惯搭着别人的肩表示:“我爱你。”其实,你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来传送你对别人的关怀和感激之情。不需要肉麻的动作,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便可以使别人感受到你的热情和诚恳。
【圣经箴言】
智慧之美赛过太阳与群星。她比光明自身强得多,因为黑夜总是追赶着白天,可是邪恶却永远不能征服智慧。她的大能渗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她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第五章:《圣经》中的做事智慧
一个人做一件事,常常缺乏开始的勇气。但是,如果你鼓足勇气开始做了,就会发现做一件事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自己的内心,更主要是缺乏行动的勇气,有了勇气决心开了头,似乎再往下做的就会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伊甸园的诅咒:你一生必须汗流满面地做事
人必须有一个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事业,才能变得无比坚强。
《圣经》上说:上帝让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让他们修葺并看守这个乐园。上帝吩咐他们说:“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你们都可以随意吃,只是那棵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以吃,因为你们吃后必定会死。”
据说撒旦原是上帝的天使,后来堕落成为魔鬼和恶灵的首领。有一天,他以蛇的形状向夏娃显现,并以十分狡诈的口吻试探夏娃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夏娃开始对这个问题起了疑心,但信心的根基并没有动摇。她如实地转达了上帝的诫命:“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子当中的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说:‘不可以吃,也不能摸,免得你们死去。’”撒旦听出夏娃口气中的丝微犹豫,他扬扬翅膀展开了攻势:“你们不一定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了果子。眼睛就亮了,你们便和上帝一样知道善恶。”
夏娃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当即接过蛇递给她的果子,吃了起来。亚当醒后,她就把剩下的果子递给他吃。
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后,世界由此发生了变化。
上帝在园中行走,亚当和夏娃听见他的脚步声。此时他们的心与上帝产生了偏离,出于负罪感,他们开始在树林中躲避上帝。
最终,上帝还是发现了他们。亚当对上帝说:“我在园中听见您的声音,就害怕起来,因为我正赤身裸体,所以我便藏了起来。”
“谁告诉你赤身裸体的呢?莫非你们吃了我吩咐你们不可以吃的那棵树上的果子吗?”上帝知道他们已经背离了自己的意志,愤怒地质问。
亚当辩解说:“您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把那棵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上帝回过头来看夏娃,质问她:“你都干了些什么呢?”
夏娃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
上帝知道人的过失已经无法挽回,既然他们具有了智慧,就应该承担与智慧相称的责任。
上帝责罚率先堕落的女人夏娃道:“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痛苦。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最后,上帝对亚当说:“你既然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以吃的那棵树上的果子。土地必因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须终身受苦,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土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长出的蔬菜,你必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里创造出来的,你本来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随后,上帝打发他们出了伊甸园,去耕种土地,把人类的始祖永远赶出了伊甸乐园。
此后,上帝耶和华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喷火的宝剑,把守善恶树,严禁亚当和夏娃重返伊甸园。
《圣经》的本意告诉我们:人类因为发挥智慧而创造了文明;因为滥用了智慧而受到诅咒。沃土长出荆棘,绿色原野成为荒漠,晴朗的天空变得乌烟瘴气,清澈的河流污秽漂流。人性如果受到邪恶败坏,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正如亚当和夏娃一样,为了生存,为了我们本身已经掌握的对美丑、恐惧等的认知,我们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内心,在人生的追求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向上。让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事,结果是:背后肯定有成功;自己不想努力去做每一件事,结果是:一事无成。
在现实中,一个不努力工作、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赚大钱,悠闲轻松的同时就会失去更多赚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而富人则不同,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赚钱,也无论钱赚得是多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和努力劳作的沉淀。所以,只要你珍惜时间、努力工作,才会成功,才能成为本田宗一郎一样的富人。
本田宗一郎是一位商业奇才,他从一名只有小学学历的汽车学徒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拥有一百多项专利,称霸世界摩托车行业几十年的工业巨子,这并不是偶然的。本田宗一郎出生于日本静冈磐田郡光明村一个铁匠的家庭里,高中毕业之后应征到东京技术商会当汽车修理工。年轻时的本田宗一郎思想激进,很有想法,他买下一批闲置的军用微型发动机,装在自行车上,制成机动自行车,这种车大受人们的欢迎,人们把这种车称为“吧嗒吧嗒”,本田摩托的事业就是从“吧嗒吧嗒”开始的。
本田宗一郎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他想尽一切方法来学习,挤出时间来工作。当本田宗一郎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就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全心投入研究制造心目中认为理想的汽车活塞环。本田宗一郎夜以继日地工作,与油污为伍,累了就睡在工厂里,期望早日把产品制造出来。他就这样争分夺秒地努力工作,甚至把妻子的首饰都卖掉了,最后产品终于出来了并送到丰田去,但是被认为品质不合格而退了回来。为了求取更多的知识,本田宗一郎重回学校苦修两年,期间他经常由于自己的设计而被老师或同学嘲笑。对于这些挫折和误解,本田宗一郎并没有太在意,虽然他心里也是很痛苦的,但是他却咬紧牙关朝目标前进,终于在两年之后取得了丰田公司的购买合约,完成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
直到十多年之后,本田宗一郎才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本田技术研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经营,本田摩托车的生产突破了149万辆,出口6万辆,高居世界第一,本田从街道工厂上升为世界性大企业。这个时候,本田宗一郎并没有放弃初衷,他开始利用一切时间相机会继续扩大自己的规模,一直支撑他的信念就是要向最困难的挑战者挑战,因此本田宗一郎成立了美国本田技术研究工业公司,并在美国的市场上刮起“本田旋风”,仅用三年时间本田就已经占领了美国将近大半的市场。
可见,成功是珍惜时间和努力工作打造而成的,是汗流满面地做事做出来的,这是本田宗一郎一直以来的想法和信念。他在每一次的成绩之后总会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决定掌握自我而不受控于环境、决定把眼光放远、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决定继续坚持不去,这种种决定做得好便能成功做得不好便会失败。
本田宗一郎的事业虽然在一步步地扩大,但是他时刻不会忘记他是从一名汽车修理工起步的,他要让自己把目光放得更远。就美国当时的困境来看,皆来自于未能看到先前所作决定的潜在影响,这些危机像是官商勾结、贸易失衡、预算赤字、教育失败及吸毒问题严重等都是决策短视的结果。他不想让自己的企业像美国那样,他要把目光始终放在时代的前沿,这就需要他能及时解决摆在自己面前的棘手的事情。本田宗一郎对这些事情非常敏感,一旦出现了问题,他要求立刻解决,不能有半点松懈。本田宗一郎明白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出类拔萃的领导者,要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有坚强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田宗一郎觉得领导者必须成为所有成员的理想楷模。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觉得自己要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要非常敏感才可以,要立刻去行动才能感染到别人。
本田宗一郎的经历告诉人们:人生要想永远快乐,你必须做一件重要的决定,就是善用人生所给你的一切,包括善于使用你的时间努力工作。如果你确实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如果你真愿意奋力去做、如果你知道什么方法有效、如果你能适时调整做法并好好运用上天给你的,那么人生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故而,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吃下的那个果子,积极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哪怕有再多的苦难也不会阻止我们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圣经箴言】
谁要享受人生的乐趣,希望过好日子,就得禁止舌头说坏话、嘴巴说谎言,而要避恶行善,一心谋求和平。
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从事一些有益的工作
人的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发人经久不懈热情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事业。
《圣经》上明确指出:“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
这就告诉我们:经常地从事一些有益的事业对于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是十分必要的。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因而更加珍惜它,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原则。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就并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就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
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蔼可亲,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劳动是保持良好品德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工作、尊重劳动,才能抵御各种卑劣、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抵抗各种低级趣味的诱惑。即使从纯粹个人享乐这方面讲,适当从事有益的劳动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不劳动就不能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早期的基督教牧师都以亲自参加各种辛苦的体力劳动为荣。
圣保罗主张:“不劳动者不得食。”他自己一辈子都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来养活自己,他为自己这样活着而感到荣幸,为自己没有欠下别人的一分钱而骄傲。当垒?波尼法斯到达英国之后;他一只手拿着福音书,另一只手拿着木匠用的尺子。后来,他又从英国辗转到了德国,他还是靠自己的木工这门手艺吃饭。路德更是这样。路德一生干过许多活计,他干过园艺、建筑、车工工艺和钟表制造,等等。无论干什么,他都极其勤勉,他总是凭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面包。
所以说,经常性、习惯性地从事一些有益的事业对于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女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就会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竟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卡罗林?伯瑟斯曾经用心良苦地告诫她自己那位刚结婚的女儿路易莎,提醒她千万别向懒惰和无聊让步:
“当孩子们外出去度半天假的时候,”她说,“我自己也像白天的猫头鹰一样,无精打采、神思恍惚、单调乏味,年轻的妻子多多少少会感到有些单调、无聊、厌倦,千万不要陷进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天天。工作,勤奋地工作;劳动,愉快地劳动,总是去干这样或那样有益的事情。懒惰是魔鬼为所有大人物和小人物设置的陷阱,一旦掉入这个陷阱中,就等于落到了恶魔的手中。这是你祖父说的,这确实是至理名言。”
可见,那些形成了工作习惯的人总是闲不住,懒惰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即使由于情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终止自己早已习惯了的工作,但他们也会立即去从事其他的工作。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工作,因为他们无法忍受闲暇时带来的痛苦。
确实有很多工作是非常单调沉闷的,工作太重也总是令人痛苦的。然而,假使工作在数量上并不过多的话,即使是单调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比无所事事要好。
按照劳动的性质和劳动者的能力来说,工作确实可以分为各种不同层次,从仅仅是沉闷的放松到最深刻的快乐。很多人从事的工作本身并没有多大乐趣,但即使是这种工作也包含着某种极大好处。首先,一个人无须决定什么,工作便可以让他消磨掉一天中的好多时间。有许多人,当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时,竟然想不出什么快乐的事值得一做。不管他们决定做什么,他们总感到一定有其他某种更快乐的事可做,这使他们非常苦恼。罗素指出:“能够自觉而明智地充实空闲时间是文明的最后产物,但是目前还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程度。”另外,进行选择本身也是很烦人的。除了特别富有创造性的人以外,很多人都喜欢由别人告诉他一天中的每个小时该做些什么,只要这命令不是太令人反感。
因而,工作首先是作为一种解除烦闷的手段而被人们称道的。一个人在从事必要的但不怎么有趣的工作时,也会感到烦闷,但这种烦闷比较起他整天无所事事所感到的烦闷来,就不值一提了。除此以外,工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使得节假日格外充实愉快。假使一个人并无必要拼命工作以至于损及体力的话,他很可能比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能够在空闲时间里找到更多的热情。
此外,工作还给人获取成功和实现雄心的机会。在许多工作中,衡量成功的尺度是收入。人们想增加自己收入的愿望,其实就是想获得成功的愿望,想以较多的收入来获得舒适心情的愿望。无论工作本身是多么索然无味,如果它能成为获得声誉的手段,它就会变得可以忍受,不管这声誉是世界性的,还是自己的小圈子里的。目的的持续是幸福长久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对大多数像盛田昭夫这样的人来说,这主要是在工作过程当中实现的。
最初盛田昭夫在东京的机场上架设了一个写着SONY字样的广告牌子。然后,他用十年不盈利的代价为自己铺路,并打开了美国的市场,第一个实现了日本企业国际化的梦想。由此,索尼公司成为一个庞大的国际性电子厂家,是仅次于日本松下、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世界第四大电子公司。盛田昭夫也因此得到英国皇家学院授予的阿尔伯特勋章,并荣登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就是这样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他对自己的要求向来都是珍惜时间、努力工作,不仅如此,他对自己的员工的要求也是这样。他说:“当你三十年后离开我们公司,或者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不希望你后悔把最宝贵的岁月浪费在这里,否则那将是个悲剧。”
盛田昭夫出生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的酿酒世家,青少年时代,他很喜欢电子产品。日本在二战中失败了,战争刚刚结束,他就想去东京发展,父亲说他:“就凭你这个毛头小子还想从帝国的废墟上培植出鲜花来?”盛田昭夫没有听父亲的话,他和他的老师一起来到了东京,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以500美元起家,在战争的废墟上成立了东京通讯工业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索尼的前身。
盛田昭夫在索尼的发展历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创造市场上,而不是夺得市场,这是和其他经营者的主要区别。一般的经营者都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方向,盛田昭夫不是。他努力工作的目标是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让这个市场为自己的产品而动,而不是自己的产品随市场而动。要做到这一点,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但是盛田昭夫一点都不灰心,他认为,只要努力,只要他的员工愿意努力,多付出的部分,一定会得到补偿的。
当需求随着盛田昭夫的新产品问世而出现的时候,盛田昭夫就已经成功了,盛田昭夫告诉员工,要不断地开发和研究新的产品,并在整个的过程中,让新的产品不断增加。
为了创新,盛田昭夫总是付出很多的代价。比如,盛田昭夫计划着用产品来领导潮流,他就要为新的产品做好准备。盛田昭夫的公司要生产一些在市场上从来都没有销售过的产品,也就是从来都没有被其他的公司生产过的产品。在盛田昭夫的领导下,索尼公司每年都保持6%的开支用于研究发展新产品,有些年多达10%,最多的一年该公司用于研究开发的预算竟高达11亿美元。有人统计过,在盛田昭夫的公司里实际上每天可以推出来四种新的产品,每年就可以推出来一千种。在创造和推出新产品的问题上,盛田昭夫从来都是不怕花费很多资金的。除了资金之外,盛田昭夫还拥有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也就是高科技力量,承担着发展创造任务。因此索尼公司才能在扩大销路时,其他的竞争者们都小心谨慎的在观望,索尼公司常常是独占市场一年或一年多以后,其他的公司才会相信该种产品会成功,于是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也随着上市了,这期间索尼公司已赚了大把的钱,并且又有了新的创新、新的产品问世,又会以新产品重新占领了市场。盛田昭夫在无形中发现一些资讯,然后对这些资讯进行处理,总能找到有些新的灵感,然后用在自己的产品中。
努力工作的人总会在任何时刻都把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工作联系到一起,盛田昭夫就是这样。在美国的各个广播电视台开始广播的时候,盛田昭夫意识到人们在家里也应该能这样运用,于是盛田昭夫想到广播电台使用的大尺寸录影机既不方便,又非常昂贵。如果可以把这种机器引进家庭为目标进行工作,一定将有无限的市场。电视机尽管给人们全新的天地,但它也存在缺点,不管电视节目多么好看,多么有趣,但不能保存资讯,人们为此不得不改变时间表。如果要求员工在公司里能够了解到一些外面的资讯,看电视和那些原始的方法毕竟是有些说不过去了,如果有一种很小的袖珍型录影带或者是其他的东西可以代替这些的时候,就肯定就是一个新的项目。
盛田昭夫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就会立刻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其可行性。盛田昭夫对技术人员说他要袖珍性质的,要实现的性质却是和那些大块头一样的功能。很快,这样的产品就出现了,同时这样的产品也给盛田昭夫以及他所管理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种产品就是我们今天用的袖珍型的相机和录影机。
盛田昭夫不断地告诉他的员工:努力工作,千万不要满足于现在。要变化,不仅工艺领域如此,而且人们的观念、见解、风尚、爱好和兴趣也是如此,任何企业如果不善于领会这些变化的意义,就不能在商界生存,在高技术的电子领域尤其如此。索尼公司的原任社长井深大,是个高尔夫球迷和音乐迷,梦想有一天能生产出一种产品能边打高尔夫球边听音乐。这样,那些出去散步、赶路、乘车的人也可以边听音乐边做其他的事。井深大把这个想法画在一张纸上,然后告诉了实验室的研发人员,科研组根据他的构想立即进行苦心研究,在全公司和电子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克服了难关,使梦想变成了现实,一种带有盒式的放音机研制成功了。
除了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之外,盛田昭夫对于珍惜时间、努力工作还有新的解释,那就是对未来工作的合理判断,对现在的把握。一个企业家之所以能做大,是由很多的方面决定的,盛田昭夫的目标很简单,但是实现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袖珍型照相和录影机吧,开发出来是不容易,但是打出自己的市场更不容易,在这个问题上,袖珍型的照相和录影机也是费了不少周折的。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一个国家,盛田昭夫明白任何一个企业都有打开美国市场的理想。基于这样的理想,盛田昭夫决心先在日本站稳脚跟,等站稳脚跟之后再向美国的市场进军。等盛田昭夫真的向美国进军的时候,他立刻就受到美国一个大公司布罗瓦公司的青睐。他们让盛田昭夫生产一种小型的收音机,并定做了十万台,这是他们第一次在美国露面,但是这些收音机按照规定,到最后都被换上布罗瓦公司的商标来出售。
十万台,对刚刚踏上美国这块上地的索尼来说,无疑是非常诱人的数字,其收入业是十分可观的。但是,盛田昭夫并没有被这个所动心,他觉得布罗瓦公司倚仗自己是老公司、大公司,来欺压小公司。布罗瓦公司威胁说:“我们可是一个已有五十年历史的著名公司,你们的牌子在美国却根本没有人知道。”盛田昭夫和他针锋相对:“五十年前的贵公司,不也是和现在的敝公司没有两样吗?我现在正和我公司新产品一道,朝着五十年后迈出第一步!”最后他们的交易没有达成,盛田昭夫并不为这个事情而后悔。
盛田昭夫觉得自己的产品一定会很畅销,但是他没有想到当这个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用来做什么。盛田昭夫开始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推销宣传活动上,他用汽车拉着产品,到公司、学校、商店,展示新产品。当用这个看起来怪模怪样的答录机录下人们的谈话,然后再放出来时,人们无不感到惊奇万分。可是,惊奇归惊奇,购买的人却很少,因为大家有一个相同的感觉:虽然好是好,不过作为娱乐品,似乎太贵了。
于是,盛田昭夫开始研究怎样才能让人们来接受这样的产品。后来,有一件事情让他茅塞顿开:那次盛田昭夫看见一个顾客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一个旧坛子,他想为什么这个旧坛子这么贵他也要买呢?盛田昭夫问了这个人,这个人说,虽然贵点,但是在他的眼中,这个坛子买得值得。盛田昭夫明白了,问题不在我的东西贵还是不贵,而是在于在人们的眼里是不是值得。于是盛田昭夫改变了宣传的方式,他找来一些有价值的人来替他宣传。盛田昭夫了解到很多法院的速记员因为人员不足而不得不加班工作时,马上带来答录机上门表演,法院很快就大批定货了。随后盛田昭夫把推销的重点又转到了学校,因为当时日本在驻日美军的控制之下,开始大力进行英语教育,英语教师不足,特别进行会话、听力训练的条件很差,正好需要答录机这种工具。
在整个产品推销的过程中,盛田昭夫努力工作的结果使他明白了,当新的产品出来之后就要寻找它的用处在什么地方,当人们认识到这个产品的用处的时候,这个产品的推销就完成了。只有这样的推销才能让企业更有活力。
回顾一下盛田昭夫的经营之路,我们发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努力工作的沉淀。
所以说,当你从事一项有益的工作时,工作就充满了乐趣,它所能给予的满足比仅仅是逃避烦闷的工作所带来的满足要大得多。从一种伟大的建设性事业的成功中获得的满足,是生活能够提供的最大快乐。
【圣经箴言】
辛勤工作,生活无忧;终日闲谈,必然穷困。
马加比揭竿而起: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
生活在前进,它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有了希望,绝望就会把希望毁掉。
《圣经》上记载:叙利亚王国在安提阿哥?伊皮法纽执政后,不断进犯他国。
公元前169年安提阿哥国王征服了埃及,接着,他又把巨爪伸向了以色列地区及犹太人圣殿--耶路撒冷。每到一处,他们即烧杀抢掠,无恶不做。他们抢劫金银财宝,收买犹太叛徒,筑起城堡,强迫当地人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
耶路撒冷沦陷了。叙利亚国王安提阿哥在耶路撒冷大肆掳掠,不仅把圣城洗劫一空,而且还亵渎犹太人的宗教,残酷迫害虔诚敬主的犹太人。
然而,面对强暴,犹太人并没有屈服,他们坚定地维护着自己民族的尊严。
一位叫以利亚撒的德高望重的经师,拒不吃祭牲猪肉,面对恫吓,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宁肯被处死也不亵渎上帝,他以自己的忠贞不渝维护了以色列人的尊严。
一位母亲和她的七个儿子被国王下令吃掉给他们的猪肉,这位母亲和她的儿子们断然拒绝,他们大声说道:“我们宁死也不辱没祖先,你们可以处死我们,但你们终将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因为你们在跟上帝打仗,在侮辱上帝。”
残忍的安提阿哥遂将这位犹太母亲的七个儿子一个个肢解而死,最后又处死了母亲。
圣城耶路撒冷在哭泣。安提阿哥的暴行终于激怒了渴望和平、自由的犹太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犹太人终于揭竿而起,在马加比父子的率领下,一场规模宏大的起义在耶路撒冷拉开了序幕。
玛塔赛亚来自犹太人约雅瑞家族,是耶路撒冷的一名祭司,他有五个儿子:约翰(又名迦地)、西门(又名太西)、犹大(又名马加比)、以利亚撒(又名阿弗伦)、约拿单(又名亚腓斯)。在安提阿哥国王入侵耶路撒冷前,他和自己的五个儿子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
安提阿哥国王的侵入,结束了马加比父子及住在圣城耶路撒冷等地的犹太人的平静生活,玛塔赛亚被迫带着五个儿子迁居到莫得因城,他亲眼目睹了安提阿哥国王及其属下的种种暴行,亲眼目睹了一些犹太人不堪苦痛而丧失信仰、背叛上帝的变节行为,作为当地德高望重的祭司,玛塔赛亚感到蒙受了奇耻大辱。莫得因城很快也被安提阿哥军占领,玛塔赛亚一家无处躲避,只好面对现实。
一天,安提阿哥手下人将莫得因城的犹太民众聚集在一起,要人们遵守安提阿哥国王下达的命令,祭拜异神、相信异教。许多犹太人怒目而视,以沉默反抗侵略者。侵略者们见到人们不从,就把玛塔赛亚叫出来说:“你是祭司,你该让人们都来执行命令,现在,耶路撒冷等地的人们已经崇拜我们的神了,你也该如此。如果你说服了人们,那你和你的儿子就会得到高官厚禄,享不尽荣华富贵。”
玛塔赛亚轻蔑地一笑,然后大声说道:“我、我的儿子、亲属们只遵守上帝的律法和诫命,礼拜我们自己的上帝,绝不会服从你们的命令的。”
说完,他扫视了一下众人,许多犹太人都用目光鼓励和支持了玛塔赛亚。
突然,一位莫得因人走了出来,他当众向异神拜祭起来。又一犹太人的叛徒,见此情景,联想到一些犹太叛徒的丑恶嘴脸,玛塔赛亚怒火中烧,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狂怒,一个箭步冲到异教祭坛上,一下子就杀死了这个叛徒。
人们见玛塔赛亚杀了人,登时慌乱起来,积蓄在玛塔赛亚心中的仇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叙利亚人毁了他的家园、残杀了数不清的同胞,他们的忍耐换来的是敌人的肆无忌惮。忍耐到了极限,愤怒就会像火山喷发-般无法遏制。杀了叛徒,给了玛塔赛亚极大的勇气,他索性揭竿而起,又杀了在场的朝廷命官。
接着,玛塔赛亚振臂高呼;“捍卫圣约律法的人们起来吧!”
一呼百应,玛塔赛亚周围立刻聚集起了许多人,玛塔赛亚带着儿子和起义者开进了荒山。
安提阿哥王听说犹太人暴动了,立即组织军队前来镇压,一时血流成河。一些在岩洞里守安息日的犹太人,竟被安提阿哥军队堵在洞内活活烧死了。
玛塔赛亚听说后,无比悲愤,他决定再壮大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向敌人进攻。
一批批虔诚敬主、心向圣约的犹太人加入到了起义者行列.玛塔赛亚带领他们练兵习武,积蓄力量。
终于,玛塔赛亚率领这支强大的力量出山了,他们杀死了一些背叛上帝、背叛圣约的犹太叛徒,拆毁异教祭坛,袭击安提阿哥军队,让他们终日惶惶不安。玛塔赛亚领导的犹太队伍沉重打击了安提阿哥军,动摇了安提阿哥国王的称霸野心,鼓舞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犹太人,使他们转而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
玛塔赛亚点燃的这颗起义火种迅速燃遍耶路撒冷各地,从此,不再挨打的犹太人与安提阿哥军队展开了生死搏斗。
玛塔赛亚为犹太人保卫耶路撒冷圣城、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立下了汗马功劳,犹太人水远不会忘记这位爱国英雄。
玛塔赛亚去世前,犹太人与安提阿哥军队正进行着激战,临终时,玛塔赛亚告诉他的儿子们:“现在仍是犹太人的黑暗时刻,你们要继续坚持下去,继承我们祖先的业绩,并把它发扬光大。亚伯拉罕在接受考验时仍对主忠贞不渝,因而赢得了上帝的喜爱。约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遵奉上帝之命,因而成了全埃及的统治者。非尼哈对主忠心耿耿,因而他的后代永远当祭司。约书亚服从摩西,因而成了以色列士师。……大卫忠于上帝,因而被立为王。以利亚遵循律法,因而被接到了天上。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对主充满信心,因而能从熊熊火焰中被解救出来。但以理睿智完美,因而能从狮口脱身。我的儿,你们要记住这些,记住诚信上帝的人永远是强大的。别怕坏人,也许现在他们还很嚣张,但很快就会灭亡。继承我们祖先的光荣传统,勇敢地捍卫律法,胜利是属于你们的。”
玛塔赛亚慷慨激昂的话语激励着他的儿子们,看到儿子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看到儿子们必胜的信心,玛塔赛亚放心了,他为儿子们祝福,然后在微笑中告别了世界,结束了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他未竟的事业终于由他的五个儿子完成了,犹太人后来终于收复了失地、获得了自由,过上了和平、快乐的日子。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想发挥潜能,人人都想成功。每一个人都想要获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没有人喜欢巴结别人,过平庸的生活,也没有人喜欢自己被迫进入某种情况。所以有时候,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光是像阿里巴巴那样喊‘芝麻,开门!’就想把山真的移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说这话的人把“信心”和“希望”等同起来了。不错,你无法用“希望”来移动一座山;也无法靠“希望”实现你的目标。但是,你要告诉自己,希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根据一本传奇般的书《无畏的人》改编的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纳粹德国的军官们正在审问一位年轻姑娘。她是作为二次大战同盟国的间谍被俘的。一个军官试图说服那位姑娘,她绝无逃脱的机会,应该与他们合作,免得受不必要的皮肉之苦。他们企图用这样的言辞让她开口:“没别的法子,我们只好用坐老虎凳的办法来‘招待’你。等你下来时,就成了瘸子了。”但那位姑娘选择了沉默来保护同伴。她这样做,既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也保留了希望。
一个人若丧失了希望之光,陷入无力自拔的境地,不啻是精神扭曲和残废。你将感到沉重的压抑,如同羁禁于人生的囚笼。这种情形持续的时间越长,带来的消极后果就越严重。最终,一切希望都化为乌有时,精神和肉体都将衰败、恶化。“希望”本来纯粹是精神意义上的,你可以摒弃它,也可以视其为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决定权完全在于你自己。
所以,我们既应该有“天生我才”的自信,也应该保留“必有用”的希望,明白自己立于世,必定有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和特色,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发挥并表现自己的个性,这对于世界,对于自己都是一个损失。这种意识,一定可以使我们成功。
【圣经箴言】
黑夜就要过去,白天就要来临。我们不可再做暗昧的事,而要拿起武器,准备在日光下作战。我们行事为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生活在白昼中的人一样。
神圣职责:在自己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
如果你做某事,那就把它做好。如果你不会或者不愿做它,那最好不要去做。
《圣经》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的确,职责贯串于每个人的一生。从我们来到人世间一直到我们离开,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凡是有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地方,都有我们人类应尽的职责,职责和义务与人们的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都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他人,我们应该利用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切手段和能力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持久而良好的职责观念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的最高荣誉,因为每一个高姿态的人都必须靠这种持久的职责观念来支撑。没有持久的职责观念,人们就会在逆境中倒下去,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控制不住自己;而一旦一个人真正具有了牢固而持久的职责观念,最软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在逆境中会勇气倍增,在引诱面前也会不为所动。
职责感根源于人们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源于人类的自爱,这种人之自爱之情乃是一切善良和仁慈之本。职责并非人们的一种思想感情,而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原则,这一原则贯串在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活动之中,受制于每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和自由意志。
一个人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他所履行的职责之中。如果没有道德良心来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加以规范限制的话,那些才智过人的天才也完全可能误人歧途,变得一无是处。只有道德良心才能指导一个人的行为,只有一个人自己的意志才能使他自己变得诚实和正直。因此,良心是心灵圣殿中的道德统治者,它使人们的行为端正、思想高尚、信仰正确、生活美好,只有在良心的强烈影响之下,一个人崇高而正直的品德才能发扬光大。
没有坚强意志的支持,良心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任何人的意志都可以在正道与邪道之间自由选择,但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决定性的行动,任何选择都是纯意识上的,不会产生任何现实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的职责观念很强,行为过程又十分明晰的话,在良心支撑下的意志就会促使他沿着既定的方向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只有职责才是真实的,除了完成生活的职责,世界上再也不存在任何真正的行动。职责是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目的,在一切快乐中,最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生活职责业已完成的意识。而且,这种快乐是最令人满足的,是最不会让人失望和后悔的。
我们正处在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稍有犹豫,就可能使原来非常杰出的构思,在片刻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有人曾经向一位企业老总请教“成功的秘诀”,这位老总告诉他:“现在就做,完成你的职责”。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有了任务马上去做,而不是去拖延,去等待,否则结果就会像下面的这位教授那样。
曾经有一位知名教授想写一本传记,其选材既有趣味性又少见,真的是很诱人,这位教授文笔也十分生动,名气很大,这个计划注定会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名誉与财富。但是一年过后,他根本没有写,他最后解释说,他太忙了,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因此这一成就其自身的机会也就浪费过去了。
与立即行动相反的是“拖延”,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的习惯,想得好好的事,就是迟迟不能付诸实行。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往往不在于能力的大小或想法的好坏,而在于是否有勇气信赖自己的想法,并能否及时采取行动。成功者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然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最了不起的,这才是他们出类拔萃、自居实业界最高、最好职位的原因。无论什么事一旦决定马上就付诸实施是他们共同的本质,“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圣经箴言】
收割的时候,你们不可割田边的谷物,也不可回头去捡掉下来的穗子。你们不可摘净葡萄园的葡萄,也不可捡掉在地上的葡萄。要把这些留给穷人或者外侨捡拾。
一碗红豆汤:千万不能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如果想成功,目标要越大越好,这样一来,在未达到目标前,就会严于律己,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懒散。
《圣经》记述:以撒40岁时跟利百加结婚,利百加是巴旦亚兰地的亚兰人彼土利的女儿、拉班的妹妹。利百加没有生育,以撒代她向耶和华祈祷,耶和华应允他的祷告,利百加就怀了孕。她怀了一对双胞胎,分娩之前,胎儿就在腹中相争。她说:“我为什么这样命苦呢?”
耶和华回答:“两个国家在你腹中,你要生出两个彼此敌对的民族。一个要比另一个强悍,大的将要服侍小的。”
她分娩的时候到了,生下双胞胎。先出生的身体发红,浑身长毛,像穿了毛皮衣,取名以扫;后出生的小,紧紧抓住以扫的脚跟,所以取名雅各,他们出生时以撒60岁。
两个孩子长大后,以扫成为熟练的猎人,喜欢在户外活动;雅各偏好安静,常常留在家里。以撒偏爱以扫,因为喜欢吃他打来的野味;利百加却偏爱雅各。
有一天,雅各正在煮红豆汤,以扫打猎回到家。他肚子饿了,就对雅各说:“我饿得要死,给我点儿红豆汤喝吧!”
雅各回答:“你把长子的权利让给我,我就给你红豆汤。”以扫说:“好,好!我快饿死了,长子的权利还有什么用?”雅各说:“你得先向我发誓,把长子的权利让给我。”
以扫就发誓,把长子的权利让给雅各。于是雅各拿些饼和红豆汤给以扫,以扫吃过喝过后,起来就走了。以扫竟这样轻看了长子的权利。
红豆汤和长子权原本分量悬殊,很难相提并论,但狡黠机智的雅各欺负诚朴的兄长,在兄长最饥饿的时候要挟其地位,最终野心得逞。而其兄长则忍受不了一时之苦,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了长子权,真可谓“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雅各对于将来的应许有信心,而以扫则只顾眼前。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它既不能解渴,又涌充机,有什么用处呢?”《新约》的“希伯来书”说他是“贪爱世俗”的。何以他只贪吃一碗红豆汤,就算为贪爱世俗?显然因为以扫并不单在这一碗红豆汤上贪爱世俗,乃是他的心早已在许多事情上贪爱世俗,只顾眼前,贪恋肉体的舒适,对于其他的事满不在乎,以致为一碗红豆汤也肯把长子的名分出卖。以扫可能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因为长子的名分不过一个名而已!按当时而论,他根本没有损失什么。雅各连一根鞋带也没有得着,以扫却最少已喝了他的红豆汤。但雅各却不是这种想法,虽然眼前似乎反给以扫占了便宜,但他知道上帝是信实的,他的信心使他觉得将来的事是实在的。而事实上雅各日后确实得着了上帝的应许。
因小失大势必得不偿失,这就告诉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取得最后的成功。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也有自己的目标,甚至有过机会,有过行动,但最终没能坚持到底,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远大的目标,即使别人帮他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他们自己也不会去拼命争取的。恰恰相反,很多成功人士却都有自己的远大目标,都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拉克希米?米塔尔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富人拉克希米?米塔尔是一个有远大目标并且对目标执着不懈的人,他的成功是他花了十七年的时间换来的。拉克希米?米塔尔是印度的钢铁大王,他把自己的公司准确地形容为“真正全球性的钢铁企业”,将公司总部设立在伦敦,这个120亿美元的钢铁帝国幅员辽阔,从哈萨克斯坦的前国营钢厂,经过欧洲和非洲,一直延伸到美国,是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商,仅次于卢森堡的阿塞洛公司。当年《富比士》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拉克希米?米塔尔排在62位,净资产为62亿美元。
米塔尔出生在印度拉贾斯坦邦西部的沙漠地区,后来他一家人搬到加尔各答,他在加尔各答最著名的圣赛维尔大学学习会计学和商学。米塔尔每天上午六点半到九点半上课,剩下的时间到父亲开的一家小钢铁厂帮忙,这样,等到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时候,21岁的他已经是一位熟练的管理员了,他开始全职为家族企业工作。当时,这家小钢铁厂一年的钢铁产量仅仅为两万吨。
拉克希米?米塔尔的野心从很早的时候就流露出来了,在没有成功之前,他就树立了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管理最好的钢铁公司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懈,不让任何东西阻挡他的步伐。他每年驾驶私人飞机飞行五十六万公里,在世界各地视察,寻找并购机会。而这个机会终于被他找到了,拉克希米?米塔尔和家人搬到印尼居住,在这里建立了印度之外的第一家海外钢铁企业,他建立庞大的钢铁帝国的成功秘诀是买下奄奄一息的国营钢铁厂,然后迅速转型,用先进的管理和设备令它起死回生。当时,体积庞大的达布罗瓦?古尔尼恰钢铁厂冷冷清清地座落在波兰卡托维兹市,很多同行业都认为这里只是一堆被腐蚀的无用金属,拉克希米?米塔尔却看到了发光的金子。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位印度钢铁大亨就从波兰人和捷克人手里,捡来了五家将被遗弃的钢铁厂,搭起了真正东欧的“侏罗纪公园”。
此后,米塔尔进军墨西哥,他花2.2亿美元买下了墨西哥政府十年前花费20亿美元建造、亏损了几年的第三大钢铁厂Sicartsa。在米塔尔的经营下,不到五年,Sicartsa就成为集团皇冠上的明珠,产量占了集团总产量的63%。当拉克希米?米塔尔宣布以四4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时,人们方才如梦初醒,在收购方案宣布当日,米塔尔旗下的上市公司伊斯派特国际股价上扬了27%。
截至目前,伊斯派特国际完成了与他的私人控股公司LNM的合并,组成米塔尔钢铁集团。此时,拉克希米?米塔尔赢得了竞争对手的褒扬,总部在卢森堡的阿塞洛,此前一直占据着全球钢铁行业的头把交椅,在知道米塔尔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后,阿塞罗CEO盖伊?多勒马上发来了祝贺邮件,他极有雅量地称:米塔尔已经取代他,成为全球新的钢铁大王了。可见,正是米塔尔的雄心和执着成就了他的伟业。
总而言之,生活处处尽是诱惑,千万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因小失大,如果你没有长远而明确的目标,那么你就会迷失方向,从而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圣经箴言】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顾念所不见的,才是真有智慧的人;只顾眼前好处的,可能是愚昧人。
偷食禁果:要勇于为自己的错误去承担责任
从人们被投进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负责。
据《圣经》上记述: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之后,世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罪进入世界,上帝的诅咒降临到他所造的一切。从此,狮子会捕捉绵羊当食物吃;亚当和夏娃也要努力工作才能养家;地里长出荆棘和蒺藜,这些植物有刺,扎人好痛,亚当不论种麦子或葡萄,地里都会长出荆棘来。
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痛苦和悲伤,这么多人有病痛,这么多人受苦,这么多人流眼泪。这些都是因为罪的缘故。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很容易领悟到:要克制自我,明辨是非,不要犯错误,否则,自己就要承担责任,受到惩罚,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
孔子说:“过而不改,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一回错不算什么,错了不知悔改,才算真的错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是不犯错误的,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可怕的就不是错误本身,而是知错不肯改,错了也不悔过的态度。
其实,如果人们能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能加深其他人对你的印象,从而很痛快地原谅你犯的错误,并且给你一些重要的工作让你去完成,这不但不是“失”,反是最大的“得”了。
事实上,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他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这不仅可以消除恶感和自我保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造成的问题。戴尔?卡耐基告诉人们,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给人一种高贵诚信的感觉。做错事时,如果能够主动而真诚地认错,会产生令人惊奇的效果,那要比为自己开脱更有意义。
如果你害怕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曾经犯的错,那么,请接受以下这些建议:你必须向别人交代,与其替自己找借口逃避责难,不如勇于认错,在别人没有机会把你的错处到处宣扬之前,对自己的行为负起一切的责任。
如果你在工作上出错,要立即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失误,这样当然有可能会被大骂一顿。可是在上司的心目中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将来也许对你更加器重,你所得到的可能比失去的还多。
如果你所犯的错误,会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工作成绩或进度,无论同事是否已发现这些不利影响,都要赶在同事找你“兴师问罪”之前,主动向他解释、道歉。千万不要企图自我辩护,推卸责任,否则只会火上浇油,令对方更感愤怒。
犯了错误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改正错误,也只有选择维护真理、抚慰良心的人,才能问心无愧,生活才能五彩缤纷。当你做错事时,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面子,有些人为了保住面子,不惜颠倒黑白把自己错误的行为说成正确的。如果人们姑息自己犯下的错误,将错说成对,那么生命只能在过错中重复,无法步入真理的正途。
刘墉在一篇名为《庸医与华佗》的文章里,给人们讲述了一则让人深思的故事。
一名妇产科医生行医十多年了都毫无差错,可在一次出诊时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她误认为一个孕妇子宫里的胎儿是肿瘤,并建议病人立刻动手术将肿瘤切除,防止扩散。孕妇听到医生的诊断非常害怕,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个名医,因为她及早地发现了隐藏在自己身上的这枚“炸弹”。
术前准备很快就绪了,对于这位有十多年行医经验的医生来说,这次手术非常轻松,她只要切开一个小口,就可以将肿瘤从病人身体中取出,为病人解决后患。可是,故事并没有向人们想像的方向发展。
当她打开病人腹部,向子宫深入观察,准备下刀时,她突然全身僵硬,额头上浸出豆大的汗珠,手术刀也停在了半空中。因为,病人子宫里的并不是肿瘤,而是一个正在发育的胎儿。见此情形,她被惊得目瞪口呆,很难想像自己行医十多年竟然会发生这种错误,她矛盾极了,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下刀,把胎儿当做肿瘤切除掉,手术结束后再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她的大恩大德,而且她还可以完全保证那“肿瘤”绝对不会再次复发,也许还可以借助这个病人的口,为自己的名声大做宣传,落个“华佗再世”的美名。可如果把病人的肚子缝上,再告诉病人,是她看走了眼,错把胎儿当成了肿瘤,病人家属肯定会跟她算这笔账,这样不但坏了名声,还会丢掉行医的饭碗而吃上官司。
短短几秒钟,她感觉度日如年,身上的衣服早已经被汗水湿透,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后她决定小心地为病人缝合刀口。
回到办公室后,她坐在椅子上等待病人的苏醒。然后,她静静地走到病人床前,她那严肃的神情,使在场所有的病人亲属都提高了警惕,并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等待噩耗的宣布。
她用诚恳的态度对病人说:“对不起!太太,是我看走了眼,你并没有长肿瘤,而是怀孕了。”
她没有顾及自己的面子,如实地把情况告诉了病人及家属,并真诚地向他们道歉。医生继续说:“不过你们可以放心,幸亏发现得及时,孩子一切安好,一定可以平安、健康地生下来。”病人和家属被医生的话震惊了,十几秒过后,病人的丈夫冲过去抓住她的衣领,吼道:“你这个害人不眨眼的庸医,你害我妻子白白受苦,害我家人担惊受怕,我一定不会放过你。”后来,孩子果然平安、健康地来到人间。
可那医生却吃上了官司,差点倾家荡产。有的朋友笑她太傻,对她说:“将错就错不是很好吗,何必吃这种苦?就算那个孩子是个健康的孩子,你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能知道呢?”
她苦苦地一笑说:“地知天知。”
读过这篇故事以后,你是不是认为这名医生的勇气值得人称赞呢?在道德与名誉的天平上,她选择了前者。她宁愿放弃众人景仰的圣殿而选择万人唾弃的牢狱,这是心灵中最残酷的较量,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勇气。刘墉对这个故事的评析是:“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所以说,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拒不承认、将错就错。为了面子坚决否认自己行为的人,不但丢了自己的面子,也丢了自己的人格。要知道,即使否认了自己的过失,也未必能永久地保住面子。等到过失被人揭发时,丢的面子会更大。
【圣经箴言】
教会领袖必须是一个无可指责的人。他只能有一个妻子。他为人要严肃,能管束自己,生活要有规律。他要乐意款待异乡人。他必须善于教导。他必须不酗酒、不打架、性格温和、不贪爱钱财。他必须善于处理自己家里的事情,善于管教儿女,使他们知道怎样服从。
别人的话:要悉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客观的批评能使人受益,不那么客观的批评也未必真能伤到你。
《圣经》上说:“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和忠告。”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想要迫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因为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想法,使我们没有改进自己的余地,也在通往成功的路径上设下了障碍。
信念的异同,取决于身世与环境的各种因素,我们就是靠这些因素来决定我们的意见。固执己见的悲剧,在于它阻止了成长、进步和充实自己。它使我们自认为十全十美,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人十全十美。固执己见者为了防卫自己的弱点,必然无法快乐而被孤立,这已是不争的结论。
固执己见是一种消极的癖性;心胸开阔才是应有的态度。前者会导致失败与孤立;后者则是获得成功与友谊的保证。你如何才能避免固执己见?只要你肯听听别人的想法,就可以做到。你的意见可能是错的,你应该有“闻过则改”的雅量。只要你肯向别人伸出友谊的手,只要你肯学习别人的长处,只要你了解别人和我们一样有获得成功的权利,你就不会再坚持己见了。你内心的成功元素会再度展开活动,而内心的失败元素自然就会偃旗息鼓了。请记住美国诗人罗威尔的话:“只有蠢人和死人,永不改变他们的意见。”
严重的固执己见容易导致刚愎自用。其实生命的意义,就是改变。你每天的想法都会改变,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每天都不一样,而且每天的情况也不相同,生命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假如你经过周详的考虑之后,发现你的信念对人类有价值,你应该为这个信念而奋斗。这并不是冥顽不化,而是建设性的决定。对你自己,对全人类,都有所裨益。看看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当他昂首阔步进门的时候,头被门框狠狠地撞了一下,奇痛无比。出门迎接的前辈看着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这成为富兰克林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
年轻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心高气盛,恃才傲物,总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光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
要想进入一扇门,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起腰做好攀登的准备。那些登上顶峰的人们,不论是在舞台上发表演说还是乘机出访,总是微微低着头俯视脚下的人群,因为他们站在高处;而他们脚下成千上万的人们,总是高高抬起头向上仰望,因为他们站在低处。站在低处的人,总是高高抬着头,因为他们脚下什么都没有,他们只能往上看。看看苏格拉底的回答。
曾有人问大学问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听取别人的意见呀!”
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显得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要想抬头,必须懂得先要低头,先要听听别人怎么说。如果不懂得低头,就会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为此而失去性命。蝴蝶和马嘉鱼就是这样。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有些惊慌失措,显然,它迷路了。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它都没有飞出房子。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路飞出去,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有敞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高于窗户顶部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气息奄奄地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无生气的叶子。
成群结队的马嘉鱼要比那只蝴蝶更死板,简直就是一条道跑到黑。
马嘉鱼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飘游到浅海。渔人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坠,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继”陷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紧缩。孔愈紧,马嘉鱼愈激怒,瞪起眼睛,张开脊鳍,.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被牢牢卡死,为渔人所获。
常有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这是不是有些像那只蝴蝶和马嘉鱼?如果我们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完全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当今社会,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因此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不得不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底,结果输掉了自己。所以用平和的心态,学会低头,学会听取意见,这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
【圣经箴言】
一个明智人讲话时会赢得朋友,一个笨蛋即使撒遍珠玉,也是无济于事。
磐石上的房子:做事要扎稳根基、循序渐进
成功如植树,春天开花朵,秋天结果实。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各自盖了一所房子,这两所房子相距不远,外表也类似,一样大小、一样漂亮。不过,盖这两所房子所用的方法和所花的时间却大不相同。第一个人在盖房子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地基挖得很浅。他在沙地上挖了一个很浅的坑,就开始往上盖,房子很快就盖好了,他的房子是第一个盖好的。而第二个人在盖房子的时候,地基挖得非常深,隔壁那个人停止挖坑开始往上盖的时候,这个人还在不断地挖,一直挖到沙土地下的磐石露出来,他才停下来,因为再挖也挖不下去了。挖地基这工作占用了这人不少的时间,使他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他抬头看邻居的进度,没想到隔壁的房子都已经快要建好。等他的房子盖好,邻居早已在自己的房子里悠闲地住了好一段时间了。
从外表来看,这两所房子一模一样,但是在知道这两个人盖房子的过程后,你能找出这两所房子的区别吗?我想你一定会很快告诉我答案。没错,这两所房子真正的区别在于一所盖在沙土上,而另一所房子却盖在磐石上。
这两所房子都盖好后的一天晚上,夜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狂风暴雨从天而降。不一会儿工夫,沙地上的雨水就汇成一股一股的小河流。这一股一股的小河不断地冲击那两座才盖好的房子。猛然间,只听一声巨响,其中一所房子崩塌。暴风雨后,只有一所房子仍然完好无损地耸立在沙地上。那么到底是哪一所房子在暴风雨中倒塌了,哪一所房子没倒塌呢?当然是那个地基建在沙土上的房子倒了。当地基下面的沙土不断地被雨水冲走时,地基下面逐渐出现一个空洞。这个空洞的面积越来越大,下面的沙土再也承受不了上面的房子和地基的压力,于是房子就倒塌了。
地基建在磐石上的房子没有倒塌。不管雨水有多厉害,都拿坚固的磐石没有办法。当然也就冲不倒建在磐石上的房子了。
众所周知,把房子建在沙土上的人是愚蠢的,而那个把房子建在磐石上的则是聪明的。楼台要靠牢实的基础,才会雄伟坚固;大江要汇集千万条涓涓之水,才能奔腾怒吼。关于这个道理有这样一个故事:
世上传闻有人在焦山之中学道成仙,因而想进山修道的人一直络绎不绝。
这天,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光。一个名叫何仁的青年正在急急地向前赶路,山道上有两个人唉声叹气地下来,何仁上去便问:“请问此山中能不能修道成仙?”
下来的一人对他道:“你也想修道啊?慢慢上去熬吧!”另外那个人根本就不答理他。
何仁满心欢喜地想上山修道,却没想到从山上下来的人是这副模样,不禁有些不解。等到上了山顶,才看见有座破败的茅屋,茅屋外稀稀拉拉坐了十几个人,一律盘腿在地上打坐。茅屋中也有个白胡子的老头在打坐。
那老者一见何仁来了,就指着地上叫他坐下。老者问他:“你想来学道?”
何仁点头。
老者又道:“我是太上老君,你想学道的话,就安下心来跟我学吧!”
何仁一听,高兴道:“大家都说学道难,我看不难嘛!”
太上老君微笑道:“的确不难!只要你有恒心,坚持七年就可以开始学了!”
何仁一听就愣了:七年啊……我现在二十岁,七年之后就二十七了!而且才开始学,学到什么时候呢?何仁小心地问:“那七年之后学什么呢?”
太上老君道:“你看看,还是心急吧!你才来就想学七年之后的道,那怎么可能呢!”
太上老君指着打坐的人道:“这些都是我的徒弟,他们上山最长的有五年了!刚才下去的两个已经熬不住了,他们也学了有三年了!你准备学多久呢?”
何仁道:“弟子从小愚笨,但一直都想修道,今日请师傅指点一下,不知能否学成?”
太上老君道:“任何人想学道,都是可以学成的。你能不能学成就看你有没有心了!”
何仁这下才定下心来:“弟子有心学道!”
太上老君点头道:“孺子可教也!”
从此,何仁就在山上住下来。每日白天跟着太上老君打坐修道,空闲时出去砍柴挑水。七年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而太上老君其他的弟子一个个都熬不住下山去了。七年之后,何仁猛然才发现太上老君身边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
这天,何仁小心地问太上老君:“师傅,我修炼了七年,但什么法术都还不会,你什么时候能教我呢?”
太上老君道:“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七年时间对我们修道之人来说,也就是七天时间,你如果觉得神仙的日子太寂寞,为师的也不勉强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啊!所谓炼丹成仙的法术,我平时讲道时都一一传给了你,以后继续修道就看你自己的悟性和定力了!”
说完,太上老君用手一指,只见一个石磨缓缓地飞了过来,落在何仁的面前。太上老君对何仁道:“我给你一个木钻,你用它来钻开石磨。什么时候钻开了,你的功力也就练成了!’’
何仁见太上老君露了这一手,心里一下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忙道:“师傅,弟子明白了!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弟子愿意听从师傅的教诲,钻石磨,修正道厂
太上老君哈哈一笑:“好!今日就是你我分别之日。你好自为之吧!”说完,太上老君拈来一朵白云,驾乘而去。
于是,何仁便一个人住在焦山顶上,潜心修道,每日:用木钻去钻石磨。不知不觉中,四十年过去了,那块石磨也被何仁钻开了。原来石磨中暗藏一本太上老君留下的修道秘籍。何仁精诚所至,石磨洞开,终于得道成仙。
同样,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必须掌握基础知识,确立目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先站稳了根基,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圣经箴言】
坏人走的路,你不要走;邪恶者的榜样,你不要学。要躲避邪恶,不要跟从,只管走自己的路,拒绝与坏人同流合污。坏人若不做坏事就睡不着觉,他们不害人便不能成眠。邪恶是他们的面包,残暴是他们的美酒。
马太效应:要合理掌握和使用你手中的资源
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我还要加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因而这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
这里的“多”和“少”所指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不妨简单地理解为“资源”。资源可以解释为做某事所需具备的某些条件。资源包括金钱、设备以及你所拥有的任何看得见的物质财富;也包括创意、理念、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素质;还可表现为人际关系、某种资格或特殊的机遇。其实,“马太效应”中所谓“强”与“弱”,就是指其可掌握和使用的资源的多与少。我们先来看一下“新东方”例子:
在北京乃至全国,许多人都知道新东方学校。这所学校的主要功能是出国考试培训,包括托福考试、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几种考试培训项目,也包括英语口语、国内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等培训项目。每年在新东方培训的学生达到数万名,这个数字要超过北大或者清华的学生总数。今天,新东方学校被称为出国培训的黄埔军校。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技巧,还有信心、勇气与坚忍不拔的毅力。
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是俞敏洪。俞敏洪的人生格言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后来这句话成了新东方的校训,成为数万名学子的箴言。据说,俞敏洪的资产已经达到数千万了,而他现在的学生数每年达5万,总数大大超过了20万。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北京的著名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也有人千里迢迢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到新东方学校听课,而这些学生中又有不少人成为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有一位在北大工作多年的朋友说,在中关村.他最佩服俞敏洪,因为俞敏洪是在不依赖任何机构的情况下白手起家的。所以,俞敏洪也是中关村的英雄之一。俞敏洪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合理掌握和运用手中资源的结果。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至少两次面对巨大的人生困境,但他作出了两次重大的选择,最后获得了成功。俞敏洪的成功史为所有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吹响了成功的号角。
俞敏洪是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6岁的俞敏洪高中毕业后在家里喂猪种地,做着一般农民做的工作。但俞敏洪与众不同的是,他每天晚上都在油灯下复习功课,因为他有一个梦想,他想考上江阴师范学院。后来,江阴县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但是俞敏洪的成绩特别出色,三年后,俞敏洪作出了影响他一生的决定:要考北京大学。但在当时,北京大学在江苏招生的名额很有限,这谈何容易?但俞敏洪连考3年,终于梦想成真。俞敏洪通过连续3年的枯燥生活--看同样的书、做同样的练习、忍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俞敏洪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大学英语系任教,后来开始在民办学校兼课。他在一家民办学校中创建了外语培训部,而且名声日隆。后来,他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他的积蓄在不断增加,而追随他听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第二年冬天,俞敏洪曾在北京图书馆门口站在垃圾桶前对数千名热情的学员进行演讲,那次演讲使俞敏洪下定了决心:“我是一个年轻人,我要有自己的事业,我要去办自己的学校。”然后俞敏洪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这是他在自己的生命中第二次作出重大的抉择。
但创业何其艰难,当时俞敏洪的积蓄很有限,成立学校需要办手续、租教室、购置设备、贴广告、疏通各种关系,等等。俞敏洪当时一年十几次和妻子为重新寻找一个住处而奔波。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俞敏洪在一个四面漏风的教室里迎来了第一批学员,但只有13个人。
招生的人数与俞敏洪的期望相差很远,他处在困境之中!一般的人到这个时候就很容易退缩了,但俞敏洪没有。那个四面漏风的教室当时晚上还经常停电,俞敏洪发给每个学员两支蜡烛,灯灭了,蜡烛点燃了,教室里烛光摇曳。俞敏洪笑着说:“你们看,这样的困难我们根本不怕,只要我们这样面对,以后还有什么事情能让我们绝望吗?”正是这种东西成为了俞敏洪的支柱和新东方的精神。
几年后,俞敏洪回忆道:“新东方创办的整个过程是从一点点希望做起,最后不断扩大希望的过程。新东方最初只有10平方米漏风的违章建筑办公室,但是现在新东方有几万平米的教室和办公楼。它的发展过程是充满艰难的。记得那一年冬天新东方成立的时候,我自己拎着浆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去贴广告,把浆糊刷在柱子上,广告还没贴上去,浆糊就变成了冰……我最喜欢的是教书,但是假如我只教书而别的都不去做,新东方也不会有发展。所以任何事情都是你不断努力去做的结果,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不要把它想像成不可克服的困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只要你勇于去克服它!”
所以说,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究竟是在“马太效应”的哪一边。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是缺乏资源的。这也正是为什么“马太效应”总是令人们感到沮丧的原因。如果你自己的资源不足,也想利用“马太效应”,减少自我发展中的挫折,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一、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在所谓“成功人士”中,个人奋斗、白手起家者只是少数,多数人还是通过服务于大公司、大企业才得以“实现自我”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必须优先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自己感兴趣,二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你可以是一个得力的员工,也可以是一个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总之,你必须让自己既有发展的实力,又有发展的空间。
二、尽量多地使用你的资源
美术大师不停地作画,音乐大师每天花费几小时练习,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才能更出色。不仅艺术家如此,那些工作效率最高、工作质量最好的人,都是在不断努力中使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的。才能不是僵化的东西,它是在磨炼中成长的,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克服困难的过程自然也提高了我们的才能。
时间这个资源有点特别,因为每个人的时间是一定的,你花费时间做这件事,就一定无法再用于其他事。可是观察一下身边的人,老是抱怨“时间不够用”的恰恰是那些做事最少的人。问题在于不同的时间利用率,一个做事迅捷、工作效率高的人,即使同时应对几件事也能愉快胜任,而一个行动迟缓的人,也许一天下来连一件事也做不成,区别就在于前者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掌握了做事的最简捷的方法。而后者,只是学会了拖延,他的事情总是完不成,所以时间也总是不够用。
三、学会“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
将你的时间、精力、才能、金钱等投入最有希望获胜的战场,确立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你的每一场胜利都使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这样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直至取得全局性优势时,“最后的决战”也就胜券在握了,因为“马太效应”已经站在你这一边。
【圣经箴言】
我们绝不能做任何敌对真理的事情,却要维护真理。
约书亚的战役:做人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重大得多,因为它是和全人类都有关系的。
根据《圣经》的记述,约书亚是摩西最得力的助手,也是年轻人最好的模范。约书亚第一样好处就是不怕吃亏,勇于承担责任。《出埃及记》第17章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到了汛的旷野。从汛的旷野往前行,在利非订安营的时候,约书亚奉摩西的命令从以色列人当中选出人来和亚玛力人征战。那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第一次征战。
读《圣经》的人很容易有一种错觉,以为约书亚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一个军队统帅,其实,约书亚在军事上成为以色列人正式的领袖还是在他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之时,就是摩西行将去世,上帝设立他继承摩西工作时。在以色列人初出埃及的时候,约书亚并没有什么军事上的正式地位,因为这时候还没有数点民数。就是在《民数记》数点以色列的壮丁时,在12个统领之中,也没有约书亚的名字,而且12个统领中也没有一个最高的统领。所以对约书亚来说,当时他实在没有什么责任要出来攻打亚玛力人,但是约书亚顺从摩西的吩咐,就出来带领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打仗而且打了胜仗。这为他日后做以色列人军事领袖打下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如果约书亚怕吃亏,那么他很容易怀疑摩西是把难做的事交给他做,而摩西自己却做那容易的事。
《圣经》记载,摩西和亚伦在山上祷告,约书亚却在山下和亚玛力人作战。现在我们读《圣经》,就知道摩西什么时候在山上举手,约书亚就得胜;什么时候垂手,约书亚就失败。后来由亚伦和户珥扶着摩西的手,他的手才一直举起,所以约书亚才打了胜仗。但是约书亚当时在战场上,他是否真的看见摩西在山上举手,他就得胜;摩西的手垂下来,他就失败呢?约书亚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他不会知道这样的事情,当他打完仗回来,他可能以为这一次的战争是因自己的勇敢而得胜。但是如果别人告诉他是摩西在山上举手他才得胜,约书亚会不会埋怨说:“摩西倒很会说漂亮的话,他在山上举举手,叫我在战场上拼命,打胜仗回来,功劳还是他的。因为要靠他举手祷告我才能打胜仗啊!”约书亚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他根本没有想到这是吃亏的工作。他只想到为了成全上帝的旨意他应该尽他的力量。
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开始,约书亚就是摩西的帮手,一直到摩西快要去世以前,他仍然是一个“伺候摩西的人”。40年没有升过级,40年来他得到的是同样的地位。伺候人的工作是一种卑微的工作。“帮手”专做次要的工作,做准备的工作,尽量为他所帮助的人设想。如果他有什么事情忘记,你要提醒他;如果他有什么想不周到的,你要替他想得周到。
约书亚却心甘情愿地在他的岗位上尽忠。40年之后,他就成为继承摩西的一个以色列人的伟大领袖。
上帝对约书亚说,他要使他在以色列人眼前尊大。诚然,摩西在未死之前,已经当众宣布约书亚是他的继承人。但这只是一个就职典礼而已。当他继承了这个职位之后,人家未必因为他有了这地位就真正由心里尊敬他、佩服他。上帝应许说:“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上帝说了也应许了,但是上帝并不能代替以色列人尊敬约书亚,也不是就在上帝应许了约书亚之后,以色列入就立刻尊敬约书亚。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到底约书亚做了些什么事,使这些百姓真正由心里尊敬他。我们知道上帝是应许了约书亚,但约书亚怎样支取这应许?
约书亚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带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当他带领以色列人过了约旦河以后,《圣经》在第4章第14节就宣布说:“当那日……”就是约书亚领以色列人过了约旦河之后,他们尊敬约书亚好像尊敬摩西那样。
我们很容易羡慕别人被人尊敬;但是我们也很容易忽略别人之所以会被人尊敬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才会被人尊敬,以为只要争到权力、地位、金钱,别人就会尊敬自己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表现是否可令人尊敬。
我们要像约书亚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怕吃亏。约书亚所做的,比我们吃亏得多。因为他做的是拼命的工作,可能会因打仗丧失生命,他却没有半点怨言,心甘情愿地去做别人看来非常难做的事。约书亚如果没有这个经验,以后他就不能做以色列人的领袖,继承摩西的工作。我们必须吃过亏,被人家亏待过,然后我们才知道怎样对待工作和同事,不至于亏负人。
生活中,那些成功、快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干一行爱一行。因为他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则是干一行怨一行,认为倒霉的事总让自己摊上了,抱怨命运不好,抱怨社会不公。少抱怨他人和社会,多检查改造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真谛。下岗女工王兆兰的故事,进一步印证了这一道理。
王兆兰原是北京一家工厂的挡车工,她从工厂下岗后,没有去抱怨命运,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做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北京贵宾楼饭店洗手间的保洁员。因为,此时她为找到这份工作而高兴,觉得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就是保洁员。保洁工作对保洁员的要求极为严格,8小时工作时间内要不停地擦拭、清扫。一天下来,疲惫不堪,饭都不想吃,只想休息。时间不长,和她一起来的8个人都承受不了保洁工作的劳苦而辞职了,家里人劝王兆兰不要受罪了。但是她想:作为一名下岗女工,没有其他技能,选择工作的机会不多,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把它干好。由于她工作认真,得到领导和客人的好评,她由保洁员调到商品部当销售员。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她努力学习商品知识、销售技巧、商业英语,并热心对待每一位顾客,销售额逐月上升,多次受到领导的奖励。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王兆兰工作的场所要停业装修半年,她又一次下岗。她在待业的日子里,看到一家茶店招聘服务员的广告。但招聘的条件很高,年龄要求18-25岁,要懂英语,还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王兆兰前去应聘,软磨硬泡,并极力陈述自己年龄大的优势和好处。最后,老板带着疑虑收下了她。
为了学会泡茶,她反复操作,手上烫出了大泡,为了分辨不同的茶叶性状、品质和口味,她反复试泡试喝,有时喝得心发慌,睡不着觉。有的客人来了一次,第二次不来了,她就反思自己哪点没有做好。很快,她掌握了茶叶和茶艺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一套推销茶叶的技巧,上岗两个月就被老板提升为店长。
在茶叶店的两午时间,她不断地以提升自己为出发点。王兆兰参加了第四次茶文化展和第六届国际西湖北京茶会。她的八仙茶获此次茶会茶艺表演一等奖。几年后,王兆兰与人合伙开办了聚福隆茶庄,她由一名将近不惑之年的下岗女工,本着“少抱怨他人和社会,多改造自己”的人生理念,终于成为招收下岗女工的企业老板。
是的,人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没有阻碍,关键是你如何对待挫折、对待阻碍。“搬个梯子爬过去”,你就可能成功。没完没了地抱怨、诅咒,你就只能被挡在成功群体之外。
所以,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不要一味地抱怨,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首先要改变自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无法选择命运,也无法主控生存环境,但可以主控自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驾驭自己的人生。
【圣经箴言】
年轻人的活力可佩,年老人的白发可敬。
诺亚方舟:能忍耐就一定能战胜所有的困难
我有两个助手,一个是我的耐心,另一个是我的双手。
根据《圣经》上的记述,诺亚照着上帝的吩咐造一只方舟来预防洪水的来临。上帝要他建造的方舟,是一只很大的船。诺亚花了120年的时间才建成。
当时,没有人相信上帝的审判会来到,当然也不会有人与诺亚同心去建造那只方舟,可能会有一些人受诺亚雇用请去造方舟,但也不会很乐意。而且在山上建造这样大的方舟必定被人讥笑。虽然这样,诺亚还是忍耐地完成了上帝托付给他的工作,当世上的人终日所思想的都是恶事、强暴,都是关乎情欲、吃喝、嫁娶的事时,诺亚却全心全意去做上帝所托付给他的伟大的工程——建造方舟。
洪水灭世界是空前绝后的一回事。历史上若曾有过一次的话,还可以相信可能会有第二次,但是这次洪水之灾是空前的,上帝从来没先让他看过,诺亚却仍然相信。这件事上帝除了启示诺亚以外,再没有启示第二个人。他是没有法子跟别人商量或交换意见的。上帝的启示不是马上应验,是经过120年以后才应验的。从建造方舟到建造完成要经过120年,在120年长久的日子中,并没有特殊的预兆。诺亚时代的人又吃、又喝、又嫁、又娶,不知不觉洪水就来了,可见洪水来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预兆给诺亚知道,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神迹叫世人警惕害怕,我们没有看见诺亚行过神迹,使当时的人觉得害怕而相信他的话;所以,在这样长久的时间,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兆头。他在120年前说过的话,过了119年零11个月还未应验,除了接受讥笑以外,并没有人可以增强他的信心。
方舟造好后最要紧的一步就是要进到方舟里面,上帝亲自把诺亚和跟他进方舟的一切都关在方舟里。
诺亚未进方舟之前,已经和上帝合作完成了艰巨的工作,造成了方舟,又把各样飞禽走兽带进方舟里去。
当诺亚被关进方舟里的时候,虽然像是失去了自由,其实得到了上帝的保守,方舟外的洪水不能侵害他,那许多沉沦灭亡之人的哀哭、呼喊、痛苦的惨叫与诺亚一概无关。洪水无论涨得多高,不会侵害到诺亚,上帝把诺亚关在方舟里去,是赐平安不是降灾祸。
诺亚在方舟里,要学习的第一样功课是过单调的生活,适应单调的环境。在方舟里所能看到的只是方舟、野兽和牲畜,整个方舟只有一个窗户,没有冷气机,没有电视机,而他却在枯燥乏味的环境中生活得很好。
上帝把诺亚关进方舟里,是要他学习忍耐的功课。诺亚的方舟里有各种不同的飞禽走兽,它们和诺亚一样被关在方舟里有一年零10天之久。诺亚学会了怎样在吵闹的环境中安静,学会了怎样用柔和的态度止息别人的暴怒和不安。在诺亚的一生中,忍耐是他最大的特点,在他传福音的120年里,没有一个人悔改,没有一个外人愿意和他同进方舟,然后又在方舟里安静地住了一年零10天,他实在学好了这一门功课。当洪水消退的时候,方舟已经停留在亚拉腊山,诺亚已经在方舟内五个月了;但到诺亚出方舟,却是在又经过了七个月的时日之后。他并没有贸然出方舟,他曾先后放出一只乌鸦,其后又放出一只鸽子,到最后又再放一只鸽子。那只鸽子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他知道地上已经有植物生长,他仍不出来,因上帝还未下命令,一直等到上帝的命令到了,他才出方舟。他等候出方舟的日子比他在洪水中漂浮的日子还长很多。有时我们去接船,船到码头,仍未让乘客上岸,在岸边等候时那味道真难耐。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略微体会诺亚在方舟中等候上帝的命令的滋味。但是他的等候是成功的,他没有走在上帝旨意的前头。
诺亚被关了一年零10天之后,一出方舟,就成了新世界的主人。在进方舟之前,诺亚是世界上最卑微的人,没有人尊重他所说的话和他所做的事。但是经过洪水而出方舟的诺亚,却成了世界的新主人。上帝把他赐给亚当的应许,重新赐给诺亚,使他可以管理地上一切活物,还赐给他更好的食物。
在《圣经》中,保罗劝勉提摩太说:“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做王。”这再次昭示我们:能战胜一切困难达成自己目标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忍耐的人。
【圣经箴言】
在盼望中长存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
积极悔过和赎罪:无论什么事都不可亏欠人
敢于正视现实是有胆量的表现。
《圣经》上说:“既然我们不能避免犯罪,就要积极地悔过和赎罪。”这句话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启示作用:不管我们是在言语上得罪了人,或是在行动上得罪了人,都要诚诚实实地向人赔罪,无论什么事都不能亏欠他人。
认罪和赔罪都该有严肃的态度。在赔罪这件事上,我们心里常有一个难处,好像觉得太难为情。
有一个弟兄说:“我宁愿向上帝认罪10次,也不愿向人赔罪一次。”真的,我们都觉得向上帝认罪好做,也容易做得到,向人赔罪就难做,不容易做得到。这是我们的天性在作怪,因为我们爱面子。面对面地向人说:“我得罪了你,请饶恕我。”多难为情啊!但是谁叫你得罪人呢,当别人被你得罪时,人家心里所受的伤又何曾好过呢!不赔罪,真正受损害的还是自己,心灵的束缚最令人难过。
要赔罪就得正正式式地赔罪,不要拖泥带水地赔罪,有些人赔罪,与其说是赔罪,倒不如说他们是绕一个弯子去责备人。他们是这样向人赔罪的:“我在某件事上得罪你,请你饶恕我。不过,若不是你先做了那件事激恼了我,我是不会得罪你的。”这哪里是赔罪呢?或者说:“若不是我受了某人的气,无处发泄,正好碰到你,我就不会在言语上顶撞你了,请你原谅。”这是推卸责任,不能说是赔罪。赔罪的人是要看见自己得罪了人的事,而不是看见自己得罪人的理由,不然的话,10次赔罪也不能解掉心灵的绑缚。
一位弟兄向另一位弟兄赔罪,过了不久,为了那件事,又向那弟兄赔罪,那弟兄说:“我已经饶恕了你,我也把那件事忘掉了。”但是那向人赔罪的弟兄说:“我向你赔了罪,回去以后,我觉得我不是赔罪,是在为自己辩护,心里不安,所以再向你赔罪,请求你饶恕。”
赔罪就是实实在在地向人清理自己的亏欠。
人无完人,没有人不犯错误,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可怕的就不是错误本身,而是知错而不肯改,错了也不悔过。其实,如果人们能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主动,而且能加深领导和同事对你的印象,从而很痛快地原谅你犯的错误。这不但不是“失”,反是最大的“得”。
喜欢听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忠言逆耳,当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对着自己狠狠数落一番时,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连表面的礼貌也不会讲,常常令提意见的人尴尬万分。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错误,相信也没有人愿意劝告你了,其实这是人们做人的一大损失。
【圣经箴言】
经验丰富的人所提出的警告,对愿意领受的人来说,比金耳环和纯金制成的饰物更有价值。
摩西的操劳:合理授权,让其他人分担工作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倒海。
《圣经》上说:以色列人在到达神当初召唤摩西的那座山时,摩西感到非常疲倦。他独自为众人的前途操劳。尽管有神的仁慈和帮助,众人仍常常抱怨,发牢骚,给他的工作添加困难。除了其他工作,摩西还得解决一切争吵和纠纷,教导众人分辨是非。他每天从早到晚忙于断案。
一天,一位不速之客来到营地。那是摩西的岳父叶忒罗。
当摩西处理排成一字长蛇阵的以色列人向他提出的种种问题和纠纷时,他的岳父叶忒罗在一旁观看。
“这样干下去,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精疲力竭。”叶忒罗对他说,“而人民将会对等候那么长时间才能轮到跟你交谈感到厌烦。你需要帮助。听我的劝告,物色一些助手吧。让他们分担裁决人们争吵的工作吧。他们只需将特别困难的案件交你处理。”
摩西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很谦虚,乐于接受叶忒罗有益的建议。他选了几个可信赖的人帮助他从事引导和教诲以色列人民的工作,终于不再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了。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极为繁杂,如果领导干部事无巨细都事必躬亲,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会应接不暇,难免事与愿违。因此,领导必须学会正确授权:
第一,正确授权可以减少领导者的工作负担,使领导不被细小事务缠绕导致身心疲劳,集中精力处理更重要的问题。
第二,正确授权是对下属的一种信任,事无巨细的领导不仅对领导者本人不利,还会让下属感到不被信任,下属的创造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掘。
第三,正确授权会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权力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赋予下属一定的权力是对有权力需要下属的满足。
第四,正确的授权有利于领导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
第五,正确的授权有利于团队建设,正确授权有利于各级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加强协调,团结共事,有利于发挥专长,互补不足,提高组织的整体力量。
第六,正确授权有利于避免领导专断,降低错误决策风险,减小错误决策的发生,甚至减小错误决策所造成的损失。
授权是领导职责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所以领导必须学会正确授权。想成为摩西那样伟大的领袖,你更要考虑授权和正确授权的问题了,否则,你仍会被繁杂的事务所缠身,而不得脱身。
任何管理者的时间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管理者应当懂得授权的艺术。授权就是将权力授予其他人,以使其完成特定的任务。它将决策的权力从组织的一个层级移交至一个更低的层级。如果管理者想使工作落实得更富有成效,就必须向下属授权,像子贱那样。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但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治理得那么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