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愣严经集注

_17 宋思坦(现代)
  如水浸田草木生长。
  补遗云。既言发于相调。乃以男女奔逃诈妄成事。以奔逃必习诈伪也。非一朝一夕故。如水浸田。
  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
  谓相延纳。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以诈伪人其言必谗贼害正理。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
  长水云。此亦随数。诳谓矫诳。心怀异谋多现不实。矫现有德。诡诈为性。邪命为业。
  初虽欺诳。于事犹近。串习诬罔。则其心飞空。造弥天之奸。甚至以圣德自严。以无根陷众。
  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
  诬罔者。以恶名加于良善。陷人于罪。故受屎溺之报没溺沦坠之殃。
  如尘随风各无所见。
  孤山云。诬罔暗蔽如尘随风。
  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
  荆公云。诳习屎尿秽污如尘随风。信性坏散智不净故。没溺漂沦。智胜信故。腾掷飞坠。飞心造奸故。诈引起不住故能有所生。诳诬罔不止故能坏而已。凡此造因受报各以类应。如见业先见猛火。闻业先见波涛。触业先见大山来合。思业先见吹坏国土。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长水云。刀兵劫时人互杀害。虺蝮虺也。博三寸。首如擘山。郭璞云。自一种蛇名为蝮虺。头大如人擘指。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
  长水云。怨即恨也。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不能含忍常热恼故。
  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事槛瓮盛囊扑。
  孤山云。囊扑者囊贮而扑杀之。或作幞者字之误也。史记秦始皇囊扑两弟。
  如阴毒人怀抱畜恶。
  畜恶在怀。其犹匣贮车槛等。阴毒伤人。如飞石投礰等。
  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
  补遗云。抛谓抛掷。撮谓捉撮。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孤山云。鸩鸟名。其羽有毒。以画酒饮之则死。其鸟如鸮。食蛇蝮。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以其毛历饮食则杀人。
  补遗云。违害鬼。宿有相违今为害。身子曾遭其事。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
  长水云。见谓恶见。于诸谛理颠倒推度。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
  孤山云。萨迦耶见即身见。谓执身有我。戒禁取谓非因计因。如持牛狗等戒为生天因。此于五利使中略举其二。邪悟诸业即总收余见。竦疏云。具云萨迦耶达利瑟致。此翻身见。百法疏谓于五蕴执我我所等。补遗云。发于违拒出生相反者。谓邪见者各封己见。故彼此相戾。
  荆公云。有身见则物亦自我。故发于违拒。有禁戒取邪悟诸业。则起轮回性。故出生相返。是非善恶既有所在。则辨鞫随之矣。
  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
  如行路人来往相见。
  主吏必使二人相对而问之。如行路人乍得相见而无情。如彼邪见相反虽见无情也。
  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
  以考讯者必用权数。如钩距之类。皆由邪见生此之报。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入毒壑。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
  长水云。枉则逼压良善损恼于他。心无悲愍。害所摄也。
  补遗云。然前诳习发于诬罔。与此何别。恐前轻此重也。前但诳言诬以恶名陷入不义。今云诬谤。以直为曲。逼压至于死地。如前诳习。喻以随风之尘。使人不见而已。今枉习则曰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也。
  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
  熏闻云。硙五对切硙捣硙又言磨者。应分旋转纵横之异。
  如谗贼人逼枉良善。
  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槌按蹙漉衡度诸事。
  长水云。既以枉押良善抑捺无辜令称有罪。故感合山等事。蹙谓逼迫。漉谓振动。衡权衡也。度丈尺也。亦可漉谓涝漉。蹙迫涝漉皆捉取之貌。
  孤山云。权衡尺度以定轻重长短。狱王前有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靂-秝+林]。
  长水云。谗能害善。虎能食人。
  熏闻云。疾雷为霆霓。雷之急激者谓之霹[靂-秝+林]。抱朴子云。雷天鼓也。王充论衡云。图画之工图雷之状如连鼓形。又图一人若力士谓之雷公。左手引连鼓。右手椎之。彼文。是知先儒但言阴阳薄激而为雷霆者。未尽理也。必有神物主而行之。如庶女叫天齐台遭击。岂阴阳二气偏其感验乎。况世有恶人。震铭其身者多矣。又论衡云。盛夏之时。迅雷击折树木。破坏室屋。俗以天取龙也。其犯杀人者谓有阴过。斯可信焉。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
  长水云。此是覆习而言讼者。由覆发讼故。所言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藏为性。悔恼为业。谓覆罪者后必悔恼不安隐者。既有罪不能自发。遂招他讼。此讼即是恼之一法。忿恨为先。追触暴热恨悷为性。蛆螫为业。谓追往恶触。现违缘心。便恨悷多发嚣暴凶鄙粗言蛆螫也。故乃名为讼。
  手鉴云。既作大罪常怀怖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如偈云。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悔恼火所烧。后世堕恶道。谓此覆其过。彼说有罪。更互諠诤。欲隐弥露。故发于覆藏也。
  如是故有鉴见照烛。
  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孤山云。应云二习相争。或阙或略耳。
  兴福云。恶友则证明人意。言同类恶人证其讼事也。业镜火珠皆能照其是非。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补遗云。阴贼谓阴谋贼害。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苕溪云。造业招报根识必俱。今以识为业而报从根者。盖业并由心。报多约色故也。
  熏闻云。以六报中唯思属心。故心约能受根说。若约所受境说。则六皆是色。如法华如是报。荆溪唯以色法收之。
  长水云。造业既从六根而出。受报还归六根。因与果交。故云交报。又下一根受报备历六根。根根皆尔故云交报。经文六报。并先云业交。则知取造业之因循业发现因果交也。又一一根交相涉入。只就果中说交。此云六识造业者且据总相。业者招感为义。然通总别。若能为引业善不善思招感当来第八无记果者。是即总报业。若为满业三性思种招感当来苦乐等果者。名别报业。其第六识通造总别报业。若前五识但为助发别报。不能发总。以强盛随转二差别故。从六根出。六根是彼造具故。造既从根。受亦根受。故从根出。
  手鉴云。业望于识有二。一本识。业是能依。识是所依。二约六识。业是所造。识是能造。第八无记者。谓七趣皆以第八异熟识而为自体。无覆无记性摄故。唯识云。此第八识是界趣生施设本故。前五助发者。谓五识无执不能发润。无推度故不能造业。虽造满业亦非自能。但由意引方能作故。若第六识我执无明迷真实义。以善不善相应思造业熏于赖耶。能感五趣。故六识强盛五识随转也。六识造业者。六根但是造业之具。如鱼鸟之网。然六识造复有正助。第六正造。前五识是助造。总报业者引业也。以此业于诸业中最胜故。即能引生诸趣故。善不善思者正是业体。善思即为善报之因。恶思即是恶报之因。由前六造因。第八无记受报。强盛随转者。前五不能造引。但随六转。第六造善强盛。前五即随造善。造恶强盛。前五即随造恶。
  熏闻云。所招恶报从六根出。出犹生也现也。果自因生。境非他现。
  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
  眼根造罪是见业。临终见境是报与业交。以眼根取色色能役心造种种业。故见猛火满十方界。神识随火入狱受报。
  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烧味能为焦丸铁麋。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明暗二尘是眼所取。明可辨别。故见恶相。暗无分别。但生恐惧。如是下遍历六根。然有旁正。正由眼根发识造业。故先历眼。今此不明。文略故耳。下文即具。此中以火为苦具主。及历余根。随根转变为不可意境也。
  苕溪云。问下五报中悉有当根受报之相。今眼见火后便云烧听者何耶。答以烧见易明故。况下黑烟紫焰星火迸洒等。皆眼根所交之报。故不别云。
  熏闻云。六报互通。证真以造业时一根为正余根为助。故今受报虽眼根为首。还遍六根也。
  补遗云。心思迅疾。所见星火迸洒。亦取迅疾烧其心虑。下去五根中说心并取疾义。如云为电为雹为飞砂等。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
  长水云。声能鼓动心海如波如涛。取此造业。故临终时先见此也。
  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愗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者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降注下流也。耳根所取动静二境造种种业。今受其报亦缘此二。开即动也。闭即静也。
  熏闻云。乱者怐愗。上音寇。下音贸。愚貌。
  苕溪云。上云见火。此云闻波。诸说弗明。今以近义详之。如易云。离为目为光。坎为耳为水。将恐见闻本乎水火之性。故发烧注之相也。
  补遗云。耳根之报。并从波涛注雨。凡雨时雷吼恶气。乃天地暗塞之相。是眼之境。此以意求。不可泥雷吼之声。又雨雾毒虫皆有其气。固为注息之义。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
  长水云。鼻根造罪。贪嗅诸香众生身分及男女等香。作种种业。故招毒气以受其报。
  亡者神识。从地踊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彼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礰击碎身体。
  通塞是彼鼻所取境。依此造业。依此受苦。故有二相。如是下历根别受。质碍也。履犹通也。
  孤山云。质应依踬。踬蹋也。通俗文云事不利曰踬。鱼败为馁。[羔/(乏-之+夫)]败为爽。
  补遗云。鼻根先见毒气充塞。凡气自下升上。神识从之从地踊出也。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炽烈周覆世界。
  长水云。舌根作罪。其罪最广。一贪味为罪杀戮必多。二发语造业其罪又广。以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比于余根。此最广博。故感铁网周覆世界也。
  孤山云。准眼耳鼻云见闻嗅。此应云尝报。言味报者。从所尝为名也。贪味则网捕烧野以取禽兽。故见铁网猛之相。
  荆公云。先见铁网等者。以坚觉着味。罔害众生令无所逃。
  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舌识属火。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以当纳味时受想随之故。
  长水云。吸气则取味所招。吐气则发气所致。凡吸则寒。吐则热。如是下历根别受。承领忍受一切恶味。造业之时。先是舌根受食知味。然后始益诸根大种。舌不领味诸根不益。受报亦然。
  孤山云。为承为忍。谓发言承领忍声甘受。或作为认。谓招认罪名。
  补遗云。为利兵刃。取其利兵相击声。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取其笼闭不通为息之患。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
  长水云。身根为罪。多因男女淫爱等触。贪着细滑随时冷暖。故受合山等事。
  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槊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倳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身之所取唯合与离。从之造罪。感果亦尔。如是下历根别受。道观厅案皆治罪处。
  孤山云。合山刀剑。并由贪着男女身分而感。道谓趣狱之路。观谓狱王之阙。
  谷响云。古者每门树两观于其前。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厅案皆狱吏所有。倳插刃也。东方人以物插地中为倳。侧吏反。括结也。皆取其结缚袋包不通息之义。飞举之。坠压之。煎之。炙之。皆所以恼其心神。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
  资中云。思是意业。无质如风。故见风相。
  真际云。意思生灭迅疾。故先感业风。亦其思致。
  补遗云。既云思业。此乃生灭[跳-兆+參]动之心。
  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雾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长水云。意之所缘生灭二尘。复能随五明了取境。不觉则荒独散所感。不迷觉苦明了所致。皆是邪思造业故尔。
  补遗云。前六根中。明意根缘生灭二尘。意地能记其前尘为生。忘失为灭。今思业亦受此二报。不觉谓迷闷不知所以然。即意地忘失之报。不迷则知苦。即意缘尘生境。思以分别为义。知其方所分别成矣。结听下。先举大合石。取相击声也。可以例下。皆取其声耳。冰霜履之则有声。土雾风鼓之则声矣。
  熏闻云。雾与雺同。天气下地不应曰雺。蒙昧也。为土者约雨言之。即霾也。
  补遗云。结息下。如上烧息。能为黑烟焰。今举火车等。皆取烟焰臭气耳。结尝下。准舌根中乃有二义。或取尝味。或取说法。今六根交报亦存二向。如上或馁或爽等舌尝味也。或云耕钳等舌之触也。今云叫唤等取语言也。言悔泣者必有词。亦舌根之事。邪思属心。心能变触。属身根。大身小身偃形仰形。皆身触受苦之相。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
  熏闻云。问据六交报所堕之狱。皆云无间。然则十习因悉是无间之业耶。答如贪习所感八寒地狱非无间也。乃至讼习所感业镜火珠等。此是受报前事。岂不鉴照有间之人乎。故知六交报中且举无间为首。其间不无前七地狱。并诸小狱之相。请寻阿含楼炭俱舍婆沙等备晓其事。
  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
  资中云。六根十因具足同造。入阿鼻狱大无间也。
  苕溪云。六根各造等者。此亦六根具造十因。但前后异时。故云各耳。如一根对境。必与意识同起。是名各造。若加二三等。则名兼境兼根也。
  荆公云。若所造恶缘事非心。则境不兼根。缘心非事。则根不兼境。八无间狱者应同前狱。既非经无量劫。故知此罪次重于前。复恐通举八狱。以轻从重总云无间。是则十因或不具者当堕前七也。
  熏闻云。智论云八大地狱复有十六小狱而为眷属。谓八寒冰。八焰火。八寒冰与俱舍大同。八火者。一炭坑。二沸尿。三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
  补遗云。此上既同入无间。所以两节不同。但约六根十因具不具等为异耳。若十因并六根一时具造。则入无间经无量劫。若不具起。或兼九八而下。或五根境来。则曰兼境。前后异时亦具六根十因。亦入无间。但不经无量劫也。例同止观观阴发下九境。有一时具发九境者。杂沓前后发者也。初句云六根各造者。先举前后单造也。身口意三等者。十恶业中唯犯杀盗淫罪。虽云口意。盖助成身业也。十八泥犁。经云火狱有八。寒狱有十。火在地下。寒在天际。
  熏闻云。火狱有八应是小狱。寒狱有十则与论文不同。余经或说十八寒冰地狱。十八热地狱。十八刀轮地狱。乃至八万四千地狱。故知狱相差别多品。
  补遗云。此单约三业造杀盗淫。不具十因。故不入无间。然前十因亦须造五逆方入无间。今三业只造杀盗淫。故入十八狱也。
  苕溪云。三业不兼等者。上明具三必含复义。今云不兼。兼即复也。亦合云一淫。但是文略耳。三十六狱并下一百八狱。未详名数。
  补遗云。约此则知前三业有兼复。杀盗淫亦有单复也。如身口二业重。意但助成。正作淫杀而无盗事等类也。今此三业单杀盗淫。亦单入三十六狱也。然身口意必能相离。前复者须以二业为重一业轻助。今云不兼。乃约一业为重二业轻助耳。若淫杀盗。可直言单复也。见见一根等者。能见所见单境单根。于杀盗淫单犯一业。故罪从轻。
  熏闻云。问如犯杀时。必须作意或复发言。乃至身根断彼物命方结正罪。云何单从眼根能犯一业耶。答此约六根偏重者言之。然于余根非不相带。有异前文兼境兼根所作皆重。故罪从轻也。
  补遗云。前三业虽单。犹属复义。如身兼眼耳鼻。意业贪瞋痴也。今此直从六根中眼根。乃身之单义矣。能见之根所见之境。或杀或淫。乃入百八狱也。虽云眼根。亦须约口意并身余业助成方能造业。眼根乃从重者为言耳。眼根既尔。耳根应云闻闻一根等。
  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上文五节恶业不同。即别作别造也。所感狱报各从其类。即入同分地也。妄想发生等。并酬阿难前所疑问。
  熏闻云。前阿难问云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故今答曰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又前问云。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故今答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资中云。由前十因余报不同。故下鬼趣分成十类。贪物盗习。贪色淫习。贪惑诈习。贪恨怨习。贪忆嗔习。贪傲慢习。贪罔诳习。贪明见习。贪成枉习。贪党讼习。
  熏闻云。非破律仪谓声闻戒也。拨无曰非。违犯曰破。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者。若不经地狱直堕鬼趣。则如前云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畜趣人趣例此说之。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贪慠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补遗云。本因贪求财物。余习还附草木为怪鬼。凡草木为妖者曰怪。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曰马牛其风(注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牛马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今淫习之余言遇风成形者。乃遇放佚成形。故受魃鬼。魃乃女鬼。亦曰女妖。女子多淫。故成魃鬼。然则此鬼感淫佚受身。故曰遇风成形耳。畜若狐狸之类。凭之惑人。故曰魅鬼。媚惑之鬼。故曰魅。岂非诈之习乎。鬼附蛇虺以害人。亦怨之习。是则遇之者。宿有其怨乎。瞋其人必录其可恨。故曰忆。虽欲加之疫疠以骋其私。必得其衰运可济。故曰遇衰等。鬼附疠病以害人。瞋恨之余矣。遇气成形者。以饿鬼居金刚际受猛火气成身。慠气之人。故受余习之身落其类也。贪罔之因。乃以无为有。故为鬼受形幽暗以魇魅为事。起见之习。欲其甄明。落鬼道中为魍魉鬼。亦鬼中之精明者也。言遇精为形者。附彼精露之物为崇故。枉逼良善为成其恶。落鬼为役使。凡枉人者必有所附。故为役使之鬼。说者必有党。为鬼附人传送。如世之师巫。所谓神降而凭附之也。毛诗云。旱既太甚。涤涤山川。旱魃作矣。神异经说。长二三尺。目在顶上。其走如飞。打之不杀。入水则死。
  苕溪云。蛊者血虫为蛊。注腹中虫也。魍魉。家语木石之怪曰夔魍魉。据切韵。夔兽名。一足无角。今恐魍魉似之。故抱朴子曰。山精形如小儿。独足。足向后。善犯人。或云独足魍魉好学人声而迷惑人。越人谓之山魈是也。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孤山云。纯情坠落者爱水下流。业火烧乾者烧干爱水也。
  补遗云。孤山谓烧干爱水则地狱业谢也。业火炎上。故随想心上出为鬼。又下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又云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旁为畜生。应知但约业因酬果已足。故云烧干爱水乃至情想成空等。非谓爱情已除灭也。但烧爱心中所感业水耳。下业火干枯亦然。酬鬼报足。业火自息。故曰干枯。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资中云。情即地狱之纯情。想即鬼趣之妄想。此想亦情。
  长水云。地狱治情。鬼中治想。情想既尽。故云成空。然所空者即依情想所发之业也。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孤山云。枭类昔为鬼则附物为质。今为禽则附块成形。咎类。如鸺鹠鹏鸟。出表凶衰为其验。狐类附畜为魅。死受狐身还遭鬼附。
  谷响云。狐妖兽也。鬼所乘。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丘。郭氏玄中记曰。千岁之狐为淫妇。百岁之狐为美女。
  补遗云。狐色黄故曰中和。丰后故曰大后。不忘本故曰首丘。毒类即蛇蝎之属。蛔类即身内蛲蛔。食类谓猪羊等可充庖者。服类谓牛马等。应类能应节候。即社燕宾鸿司晨警露者也。
  熏闻云。传云少皞以玄鸟氏司分。注曰。春分来秋分去。此当春秋二社之际。故云社燕。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来之不久。若宾客然。露下则鸣。春秋繁露曰。鹤知半夜。注曰。鹤水鸟也。夜半水位感其生气则喜而鸣。鸡主晨鸣。巽为鸡。鸡鸣节时。家乐无忧。周处风土记云。白鹤性警。至八月露降流于草木叶上。滴滴有声则鸣。休类有道则现。若麟凤等。循类从人养育。如猫犬等。十并云多者。取其业因相类多分为之。未必皆尔。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熏闻云。问此事本是地狱恶业之相。那于畜趣后结示耶。答前阿难所举三人。且约恶趣极重者问之。今佛于畜趣后说者。盖明鬼畜皆是地狱业火烧干出生其趣免斯报耳。故于地狱鬼畜三趣受罪。本因十习。故畜生文中云。酬其宿债旁为畜生等。则知宝莲香等。一业备历三趣。故佛于此结示言酬债已足也。自报不因前业。但以畜生为类。故佛不于人报中说之。所以人报十类。皆云酬足复形是也。又下经结示人报云。皆无始来业计颠倒。则非近指二三生来矣。乃是酬足十习已毕。复得本形。却论无始之业。生熟多少。而于顽类等形复造相生相杀之业也。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返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孤山云。越所酬。谓驱役则昼夜不息。烹炮则杀害过分也。如彼有力。谓有修定学慧之力也。应取兼有福德一句为持戒。则三学备矣。又布施忍辱精进悉名福德。则六度备矣。不舍人身。则为彼奴婢。或遭其劫杀等。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苕溪云。奢摩他及佛出世。此约修定破惑。见佛得道方免相害。纵有宿业所作不亡。至果偿之。若幻化之非实也。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愚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佷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庸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孤山云。今谓宿昔之世谁无善恶。如人欠债强者先牵。故三途业尽。乘其宿善还复人中。宿善有优劣。故人有高下。复自畜中余习。故其类颇殊。此亦如来大约而言。令知因果不败亡耳。其业种差别岂可一概。
  长水云。夫人道受报善因所招。总报虽同。满业各异。故分十种。今此从畜来者乃是余业旁受。非正善业所招。然亦顺后业感。由不正故。故言参合。他皆仿此。
  苕溪云。顽如梼杌。愚谓颛蒙。佷即戾不调。庸乃鄙俗无识。微同皂隶。柔若脂韦。皂隶民之贱者。脂韦以柔顺人也。农工之民服其劳也。
  手鉴云。柔类。若诗云。夸毗体柔。蘧篨口柔。戚施面柔。
  补遗云。今观经文。人中十类并近从畜类为因。良由业因已经地狱鬼界烧治已空。余业为畜。今受人报只从畜明可也。传曰心不则德义之经。谓之顽。从枭来者则真顽矣。动为人凶幸灾者矣。非愚谓何。佷者戾性不调也。狐之犹豫性不调矣。庸鄙之俗固多毒害不仁。微贱皂隶亦蛔蛲之等类。猪羊之畜柔而弗刚。牛马之伦实生劳悴。和阴阳之度。识旦暮之变。固有文思矣。阴阳之文如阴阳家流是也。知有道而休征。乃为明矣。明识善恶。如奴恋颖士。婢识王敦是也。达犹通也。循类能顺人情。为人固能达于人事。如刍荛之言是也。文也。明也。达也。非博文明识达道君子。是三者乃其苗裔而已。故曰参合也。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孤山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也。抱朴子云。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真际云。地行者。以服饵丹砂。存形久固。道虽成就身不能飞。飞行者。餐松啖柏。闲澹冲和。其体轻清故能飞举。游行者。精穷变化。察物性元。点石为金。恤贫哀苦游于人世。空行者。运用神气。想化为功。其德圆成履空自在。天行者。咽津固质。摄卫持精。欲境不交如天无异。沇疏云。此天不是六欲天。如张骞至昆仑山上得见天宫也。通行者。吸乎日气润益姿容。吞彼霞光将延世表。其道玄着。故曰通行。道行者。习诸咒术。禁彼异缘。术力既成流功益物。照行者。用其思念审度境心。忆想功成。能知彼境。即世间他心宿命通耳。
  资中云。服饵者食麻仁之类也。金石者能化骨成仙也。以坚固金石亦约服饵言之。良由十仙者皆是存想固形而得成就。通行者应有五通。即神仙通人。绝行者。变化不息如尸解之类。按道家真诰云。道有阴度阳度。若炼形道合。呼吸纯阳。秪自肉身次第变蜕。蜕而愈妙。身入无形。所蜕之皮宛同蝉壳。解变之后。因无骸骨。纵葬坟冢。唯剑舄履杖存焉。此阳度也。若阴度者即为陆仙也。言觉悟圆成者。谓绝于视听令如槁木等。
  谷响云。坚固交遘者。易云。男女遘精万物化生是也。神仙传云。彰祖治房中之术。盖此类矣。七趣钞云。张陵劝人行房中术。而真诰中再三诃赤白之气秽恶之事。今谓精行仙若是其类。应如下文云于邪淫中心不流逸者方预斯趣。由所习既劣。故在天趣之下。
  补遗云。服饵乃丹砂麻仁。所以地行不飞。草木但餐松柏。所以轻举。炼金石可以化骨。所以游行人间飘然若寄耳。动止谓神动形止。久而能履空也。固津闲精不交欲境。近类于天。通行既云吸粹乃通幽玄。道行乃咒术之道。照行乃宿命他心。精行用术房中。绝行乃绝于情想。然外道亦能修禅得通。若十仙中地行飞行等。乃身如意通。若照行仙。既云坚固思念。乃是禅定。则照行中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皆有照义。
  荆公云。地行仙能寿而不能飞。飞行仙能飞而不能游。游行仙能转化而游也。空行仙能固气精遗形焉。天行仙出动不淫。与天同德。通行仙能自通于二精者也。道行仙能以术法述道自然。照行仙能以思觉默存照应。精行仙能以精摄自固。绝行仙与十二类以类应者同化。
  熏闻云。按刘勰灭惑论云。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太上为宗。寻柱史嘉遁宝。惟大贤著书论道。贵在无为。理归静寂。化本虚柔。然而三世弗纪。慧业靡闻。斯乃道俗之良书。非出世之妙典。问神仙之道有长生不死之理。合居老子之上。何故刘勰抑为中品。答有名无实君子不取。何抑之有。故牟子曰。王乔赤松等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耳。又曰尧舜周孔各不能百载。而末世愚惑。欲服食辟谷求无穷之寿者哀哉。昔高僧昙鸾。欲求仙方以益其寿。乃往江南陶隐君处求之。得书十卷将至洛下。见中国三藏菩提留支。鸾曰。佛法中有此长生不死之法乎。支唾地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之门。因焚其书。若尔今经云存想固形寿千万岁。亦虚妄邪。答此土虽无。西天或有。以彼外道学四毗陀修诸禅定得五神通。如金头仙恐身死故往自在天。应知前文所说迦毗罗仙斫迦罗仙等诸大幻师。不可以此方外道同日而语。况今十仙。并由炼心。其道圆成。多是舍生趣生乃获斯寿。昔人一向作即生而解。往往疑松乔而惑黄老矣。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苕溪云。前文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盖约命终随业受生而说。下文云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今云深山海岛绝于人境。即别绝报也。应知人中炼心者。非止服饵养生而已。必兼戒善方曰炼心。别得生理者。正由人中之业。别感仙趣之报也。纵于人间现得长生久视之理。其数几何。若生仙趣。则千万岁信有之矣。如山海经云。昆仑之山。广都之野。轩辕之丘。不死之国。气不寒暑。人皆数千岁。此亦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若但固形而不炼心便希千岁。是犹见卯而求时夜。太早计也。世暮神仙。不亦惑乎。
  手鉴云。人中炼心者。斯不知人命不停过于流水。壮色不停犹如奔马。遂守梦幻之质。认为坚固长龄。
  长水云。生理谓长生之理。经中正指仙业有生理。即上十种修炼之法也。
  三乘行法皆佛所教。今经尚斥二乘云不识生死根本错乱修习。况修仙道耶。固形存心在于长生不死。俾此形骸坚固不坏。所修妄念。即上十种修炼之法。此皆有漏。进不如天。退又胜人。故居山林人不及处名为仙趣。然此趣余经不出。以总报同人故。今经开者。约所修行别故。人天二趣所不摄故。此皆外道类收。然亦禁防非佛正戒。但禁粗浮。即戒禁取也。妄想不真。终随业坠。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蓥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孤山云。邪欲心息。故澄蓥。戒支清净。故生明。
  熏闻云。智者云。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居半须弥云云。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于净居时不得全味。斯盖于净居时不得净滋味也。智论有三种味。一出家味。二读诵味。三坐禅味。今净居犹坐禅也。忉利正言多罗夜登陵舍。此云三十三。佛地论曰妙高。
  孤山云。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
  荆公云。忉利此云能主。以帝释为能主。
  补遗云。第四兜率方修欲定。此忉利天亦言净居者。则知忉利已上并修欲定。而成在兜率。故云不得全味。所以须焰称静多。至兜率方云一切时静。乃欲定粗细住成相也。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摩天。
  熏闻云。动谓欲散。静谓寂静。此带欲界定言之。但未得粗住细住。以此验前净居之人合是创修欲定者也。
  孤山云。须摩此云时分。时时唱快乐故。
  荆公云。此云善时。以莲华开合知时分。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长水云。应谓相应。触即欲境。尚犹顺而从之。故云未能违戾。准生兜率尚有执手。在人修因。故未免欲。
  孤山云。兜率陀此云知足。于五欲知止足故。佛地论名为喜足。谓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多修喜足故。此天是补处菩萨所居。三灾不及此约弥勒居处说。余凡夫天还受三灾坏也。
  长水云。一生补处者有二义。一约化相。此复有三。一人中一生。二天中一生。三下降一生。二约实报一生。谓于四种变易生死中。唯有末后一种。名无有生死一位所系也。如上生疏说。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无心于境境自横来。境自有心己何所味。故云味如嚼蜡等。以乐变化五欲之境而受用故。
  补遗云。在因未免有横陈相交。生彼方能对笑而已。但于形交之时味如嚼蜡耳。第六天之因。于形交中薄味亦无。故曰了然超越。言横陈者。宋玉讽赋云。怵惕之心兮狙之床。横自陈兮君之旁。乐变化乐字去呼。
  熏闻云。生越化地。洪钞云诸天用异熟境。此天不尔。虽有异熟五尘。乐自变化以受用也。是则越下而化。故曰越化。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孤山云。乐受用他所变化五欲境故。以有自在力。遣他变化而受用之。第五天是化境。下四天是无化境。以上四天悉空居。
  长水云。行事交者此亦横陈也。前虽亡味。会境犹起欲心。此则无心。故云了然超越。上之六天。皆因欲心渐轻得。报渐胜。若情欲重者。必不生天。
  熏闻云。了然超越者。亦无嚼蜡之味也。问小乘果位。尚因欲事喜生退失。凡夫何得临境无心。答实如所问。予尝究之。须约一分修禅定者。伏惑坚固乃能如是。或依佛教修无漏道。即九想等不净观慧。方有斯力。经中一往且说离欲之相。而未显示离之所以。苟无定慧。但令散心凡夫无世间心同世行事者。是犹使饥渴之人于饮食无味。其可得乎。苕溪云。准天台师说。六欲天业皆以十善为本。若兼护法心。是四天王业。若兼慈化人。是忉利天业。若兼不恼众生善巧纯熟。是摩天业。若兼修禅定粗住细住。是兜率天业。欲界定是变化天业。未到定是他化天业。今经止约欲事轻重而分六天者。应有二义。一是阿难起教之缘故。二是欲界受生之本故。意令持戒。亦扶律之微旨也。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对人仙二趣。得出动之名。欲心事迹。犹有交合之相。故俱舍颂曰。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此言地居两天则形交。焰摩则勾抱。兜率则执手。变化则对笑。他化则相视。须知彼文各据六天受欲而说。今经秪就人中辨欲事轻重。用显六天感报不同。以是应作四句料简。一形交心不交。即此经第六。亦通第五也。二心交形不交。即俱舍后二也。三心形俱交。即经与俱舍皆前四也。四心形俱不交如初禅以上也。对下人仙二趣。故云出动。动谓飞举。则人不能。出谓出离。则仙虽飞行求出。然仙趣未出人界。应是人界收耶。矧既能飞行。过人远矣。亦天界收可也。如上情少想多中收四王并飞行等是也。今独未能报生天界。故云未出。虽在人寰亦与人隔。长水云。人趣杂类寿命短促迁变不常。天之福命卒难摇动。尚有欲境相遘。故云心迹尚交。若至定地。永无欲对矣。
  手鉴云。楼炭经说欲界诸天具有十法。一飞来无限数。二飞去无限数。三去无碍。四来无碍。五天身无有皮肤筋脉血肉。六身无不净大小便利。七身无疲极。八天女不产。九天目不睡。十身心随意。好青则青。好黄则黄。余色皆然。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
卍新纂续藏经第 11 册 No. 0268 楞严经集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