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体运行论

_98 哥白尼(波兰)
视差近点角中减掉它,并把它与偏心圆近点角相加。求得的和或差即为视
差和偏心圆的归一化近点角,而比例分数可留下来供下面即将阐明的一个
目的使用。
然后在前面〔两栏〕的公共数中查此归一化的视差近点角,并由第五
栏求得与之相应的视差行差,以及最后一栏所载的其超出量。按比例分数
可得此超出量的比例部分。我们随时把此比例部份与行差相加。其和为行
星的真视差。如果近点角小于半圆,应从归一化视差近点角中减去这一和
数;要是近点角大于半圆,则把近点角与之相加。按此方法可求得行星在
太阳平位置两面的真距离与视距离。从太阳〔的位置〕减去此距离,则余
量为所求的行星在恒星天球上的位置。最后,如果把二分点岁差与行星位
置相加,便可求得行星与春分点的距离。
对于金星与水星,我们不用偏心圆的近点角而用高拱点与太阳平位置
的距离。前面已经说明,用此近点角可使视差行度和偏心圆近点角归一化。
但若偏心圆行差及归一化视差是在同一方向上或为同一类,则把它们与太
阳平位置同时相加或相减。然而如果它们非为同一类,则从较大量减去较
小量。按我刚才对较大量的相加或相减性质的说明,用余量进行运算,则
结果为所求的行星视位置。

第三十五章五颗行星的留与逆行
第三十五章五颗行星的留与逆行

①,怎样理解行星的留、回和逆行以及这
些现象出现的位置、时刻和限度,在这两者之间显然有联系。天文学家们,
尤其是佩尔加的阿波罗尼斯,对这些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托勒密,《大
成》,ⅪⅠ,1〕。但是他们认为行星运动时似乎只有一种不均匀性,此即
为对太阳出现的不均匀性,而我称之为由地球大圆运动所产生的视差。
假设地球的大圆与各行星的圆周都是同心的,而一切行星在各自的圆
周上以互不相等的速率都在同一方向上,即向东运行。还假设在大圆内的
行星,即金星与水星,在其自身轨道上的运动比地球较快。从地球画一条
与行星轨道相交的直线。把在轨道内的线段二等分。此一半线段与从我们
的观测点(即地球)到相交轨道的下凸圆弧的距离之比,等于地球与行星
的速度之比。直线与行星圆周近地点弧段的交点使逆行与顺行划分开来,
于是当行星位于该处时,它看来静止不动。
三颗外行星的运动比地球慢,它们的情况是类似的。一条通过我们眼
睛的直线与大圆相交,在该圆内的一半线段与从行星到位于大圆上较近凸
弧上人眼的距离之比,等于行星与地球的速率之比。我们的眼睛得到的印
象是,行星在该时刻和位置停止不动。
但若在上述〔内〕圆里的一半线段与剩余的外面线段之比,超过地球
与金星或水星速率之比,或超过三颗外行星中任何一个与地球速率之比,
则行星会向东前进。在另一方面,如果〔第一〕比值〔较第二比值〕小一
些,则行星会向西逆行。
为了证明上述论断,阿波罗尼斯引用了一条辅助定理(228)。虽然它遵
循地球静止的假设,但与我根据地球可动提出的原则并无抵触,因此我也
将采用它。我可以按下列方式来说明它。假设在一个三角形中一条长边分
为两段,其中某一段不小于邻边。该段与另一段之比应大于被分割一边的
两角之比的例数〔另一段的角∶邻边的角〕。在三角形
ABC中,令较长边

BC。在该边上取
CD,它不小于
AC。我说的是
CD∶BD>角
ABC∶角
BCA。

5—36
证明如下。作平行四边形
ADCE。BA和
CE的延线相交于
F点。以
A为

AE为半径画圆。因
AE〔=CD〕不小于
AC,此圆会通过或超过
C。此处令
该圆过
C,并令它为
GEC。三角形
AEF大于扇形
AEG。但三角形
AEC小于扇

AEC。因此三角形
AEF∶〔三角形〕AEC
(229)>扇形
AEG∶扇形
AEC。可是
三角形
AEF∶三角形
AEC=底边
FE∶底边
EC。因此
FE∶EC>角
FAE:角
EAC。
但因角
FAE=角
ABC和角
EAC=角
BCA,故
FE∶EC=CD∶DB。因此
CD∶DB>角
ABC∶角
ACB。进而言之,如果假定
CD(即
AE)不等于
AC,但取
AE大于
AC,则上列〔第一〕比值显然会大得多。

5—37
现在令以
D为心的
ABC为金星或水星的圆周。令地球
E在此圆周外绕
同一中心
D运转。从我们在
E的观察处通过圆周中心画直线
ECDA。令
A为
距地球最远,而
C为距地球最近的位置。假设比值
DC∶CE大于观测者与行
①指在经度方向上的运动。

星运动速率的比值。因此可以找到一条直线.. EFB,使.. 星运动速率的比值。因此可以找到一条直线.. EFB,使.. /2 BF∶FE=观测者的
运动∶行星的速率。当.. EFB离中心.. D而去时,它沿.. FB不断收缩而在.. EF段
伸长,直至所需条件满足为止。我要说明,当行星位于.. F点时,就我们看
来它是静止的。无论我们在.. F任一边所取弧段多么短,它在远地点方向上
是顺行的,而朝近地点是逆行的。
首先,取弧.. FG伸向远地点。延长.. EGK。连结.. BG、DG和.. DF。在三角形
BGE中,较长边.. BE的线段.. BF超过.. BG。于是.. BF∶EF>角.. FEG∶角.. GBF。因
此1/2 BF∶FE>角FEG∶2 ×角GBF=角GDF。但是.. 1/2 BF∶FE=地球运动∶行
星运动。因此角.. FEG∶角.. GDF<地球速率∶行星速率。由此可知,若有一角,
其与角.. FDG之比等于地球运动与行星运动之比,则该角超过角.. FEG。令此
较大的角=FEL。于是当行星在圆周上通过弧GF时,可以认为我们的视线扫
过了在直线.. EF与.. EL之间的一段相反的距离。显然可知,当行星走过弧段
GF,即就我们看来它向西扫过较小角度.. FEG时,地球在同一时期内的运行
把行星拉回来,使它向东扫出较大角度.. FEL。结果是行星仍然后退了.. GEL
角,但似乎是前进了,也并未静止不动。
用同样方法显然可以论证相反的命题。在同图中假设取.. 1/2 GK∶GE=地
球运动∶行星速率。设弧.. GF从直线.. EK向近地点延伸。连结.. KF,形成三角
形.. KEF。在此三角形中.. GE长于.. EF。KG∶GE<角.. FEG∶角.. FKG。还有.. 1/2KG∶..
GE(230)<角.. FEG∶2×角.. FKG=角.. GDF。这一关系为上述论证的逆命题。用同
样的方法,可以证明角.. GDF∶角.. FEG<行星速率:视线速率。由此可知,当
角.. GDF增大时,此两比值相等,于是行星向西运行会大于顺行所需要的量。
由这些想法还可以了解到,如果假设.. FC和.. CM (231)两弧段相等,第二
次留应在.. M点出现。画直线.. EMN。和.. 1/2BF∶FE一样,.. 1/2MN∶ME也=地球速
率∶行星速率。因此.. F与.. M两点都为留点,以它们为端点的整个弧.. FCM为
逆行段,而圆周其余部分为顺行的,还可以了解到,对无论任何距离处,
DC∶CE都不超过地球速率∶行星速率的比值,在任一条直线上所得比值都
不等于地球速率∶行星速率,于是在我们看来行星既非静止也不逆行。在
三角形.. DGE中,假定直线.. DC不短于.. EG,则角CEG:角.. CDG<DC∶CE。但是
DC∶CE不超过地球速率∶行星速率的比值。因此角.. CEG∶CDG<地球速率∶
行星速率。在这种情况出现时,行星向东运动,在行星轨道上任何弧段,
行星看起来都不会逆行。上述论证适用于在大圆之内的金星与水星。
对三颗外行星而言,可用同样方法和同样图形(只是符号改变)进行
论证。我们取.. ABC为地球大圆和我们的观测点的轨道。令行星位于.. E。行
星在其自身轨道上的运动慢于我们的观测点在大圆上的运动。在其他方
面,一切都可和前面一样进行论证。

第三十六章怎样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第三十六章怎样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我将以火星为例来论证这些命题。用火星也能阐明其他行星的逆行。
令大圆为.. ABC,我们的观测点在此大圆上。取行星位置为.. E点,从此点通
过大圆中心画直线.. ECDA。还画EFB和与之垂直的.. DG (232)。1/2BF=GF。 GF∶
EF=行星的瞬时速率∶观测点的速率。后一速率超过行星速率。
我们的任务是求.. FC=逆行弧段的一半,或.. ABF〔=180°-FC〕,其目的
为得出在行星静止不动时它与.. A的最大〔角〕距离以及角.. FEC的数量。由
此可以预测行星的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取行星位于偏心圆中拱点
附近,行星在此处的经度和近点角行度与均匀行度相差甚微。
对火星来说,当其平均行度=1 p8′7″=直线.. GF时,它的视差行度,即
我们的视线的运动为∶行星的平均行度=1 p=直线.. EF。于是整个.. EB=3 p16′
14″〔=2×1 p8′7″(=2 p16′14″)+1 p〕,而矩形BE×EF同样=3 p16′14″。但是我已求得〔V,19〕,在取.. DE=10,000 p时,半径.. DA=6580 p。
图.. 5—38
[早期版本∶
整个.. EA=16580〔=6580+10000〕,而〔在从.. EA=16580减去.. 2×DA=13160
时〕余量.. EC=3420。由.. AE×EC形成的矩形=56,703,600=由.. BE×EF形成
的矩形。但.. BE∶EF为已知比值,由此可求得矩形.. EB×EF[矩形.. AE×EC与
之相等,即为.. 56,703,600]与(EF).. 2之比。因此在取.. DE=10000 p时,还
可得.. EF的长度=4164 p,和.. DF=6580 p,以及另一整条线EB=13618和余量.. GF
〔= 1/2(BF=13618-4164=9454)=4727 p]。在三角形DFG中,DF与.. FG两边已
知〔=6580,4727〕,而.. G为直角。于是可知角.. FDG=39°15′。在三角形
DEF中,各边已知〔DE=10000,DF=6580,EF=4164〕,两角FED=17°3′和
FDE=17°2′也已知。于是第一留点的近点角弧.. ABF=162°58′〔+17°2′
=180′〕。把此值与.. 2×FC〔=17°2′〕相加,即得从.. A量起的第二弧段
为.. 197°2′〔=162°58′+(2×17°2′=34°4′)〕。利用弧FG可以求
得,从第一留点至冲点.. C经历了多少时间。这段时间加倍,即为逆行的整
个时间。
上述情况出现在偏心圆的中间经度区。但是按对最大距离所作的计
算,约为.. 1°的行差使行星的异常行度与视线或视差近点角的异常行度之
比,即为线段.. GF:线段EF=1000:8917,并使〔(2×GF)+EF=〕整个BE∶
EF=28917∶8917。在取.. AD=6580 p时,已经求得 DE=10960 p〔V,19〕。因
此当.. DE=10000 p时,AD=6004 p〔6003,6〕。整个AE=〔=AD+DE=6004+10000〕
=16004。余量.. EC〔=DE-(DC=AD)=10000-6004〕=3996。内含的矩形〔AE×EC=16004×3996〕=63,951,984 (233)小于(EF).. p,并与比值.. BE∶EF成
正比。于是在取DE=10000 p或.. DF=6004 p时,可得EF的长度=4441 p。因此又

一次在三角形.. DEF中各边已知,而角..]
一次在三角形.. DEF中各边已知,而角..]
然而,若取.. DE=60 p,则在此单位中.. AD=39 p29′p(234)。〔DE+AD=60 p+39p29′=〕整个AE∶EC=99 p29′∶20p31′〔=60 p-39p29′=DE-DC〕。由这些〔线
段.. AE×EC〕形成的矩形=2041 p4′(235),已知它=BE×EF。比较的结果,我
指的是.. 2041 p4′除以3 p16′14″〔=以前对.. BE×EF所取数值〕的商值=624 p4
′(236),而它的一边〔=平方根〕=24 p58′52″=以.. DE等于.. 60 p为单位的.. EF
数值。然而在取.. DE=10,000 p时,EF=4163 p5′(237),而.. DF=6580 p。
因为三角形.. DEF各边已知,可得角.. DEF=27°15=行星逆行角,以及.. CDF=
视差近点角=16°50′。在第一次留时,行星出现在直线.. EF上,而在冲时
是在.. EC上面。如果行星根本没有向东运动,则弧.. CF=16°50′应当包含由
角.. AEF求出的逆行量.. 27°15′。然而按已知的行星速率:观测点速率比值,
与.. 16°50′的视差近点角相应的行星经度约为.. 19°6′39″。把此量从27°15′中减去,余数=8°8′为从第二留点至冲点的距离,并约为.. 36 1/2日。
在这段时间中行星经过的经度距离为.. 19°6′39″,因此整个.. 16°16〔=2
×8°8′〕的逆行在.. 73日〔=2×36 1/2日〕内完成。
上述分析是为偏心圆的中间经度进行的。
[早期版本∶
但是按照对最大距离所作的计算,由使均匀行度减少的行差可得行星
异常行度与视线异常行度或视差近点角之比,即为直线.. GF∶直线.. EF=46
46¢ ¢¢ ¢¢¢ ∶1 2 GF=4620 ¢¢ )=1 3240 ¢ ¢¢ ,+ (1 +EF )= 〕整
206 p 〔×(¢ pp
个.. BE∶EF=2 p32′40″∶1p,而由 BE×EF形成的矩形也=2 p32′40″。当
取.. DA=6580 〔Ⅴ,p19〕时,已经求得在高拱点的.. DE=10960 p。于是若取.. DE=60 p,
可得.. DA=36 p1′20″(238)。因此整个.. AE〔=DE+DA=60 p+36p1′20″〕=96 p1′20″。余量=23p58′40″。而.. AE×EC=2302 p23
〔从.. AE减去.. 2×DA的〕〔=EC〕..
′58″(239)。用.. 2 p32′40″〔=BE〕除此〔乘积〕,商数为.. 904 p51′12″
〔应为.. 52′23″〕。此数的一边〔平方根〕=30 p4′51″,这是在取DE=60
单位时直线.. EF的长度。但以.. DE=100, 000时,EF=50135 (240),而在同样
单位中.. DF=60037。因此三角形.. DEF各边已知,下列两角也可知:行星逆行
的行度为角.. DEF=27°18′40″,以及视线的视差近点角.. EDF=22°9′ 50″。与此有关的是按远地点比值求得的异常黄经=17°19′3″,而均匀行
度=20°59′3″。估计在大约.. 40日内逆行量之半= 9°59′ 37″,而在
80日内整个逆行量=19°59′14″〔=2×9°59′37″〕。
我们对近地点可作同样理解。对它可得行星异常行度∶视线异常行度
的比值=1 p50′40″∶1p= GF∶FE。于是由.. BE×EF形成的矩形=4 p41′21″
〔2×(GF=1 p50′40″)=3 p41′20″,3 p41′20″+1p=4p41′20″〕。但
在取.. AD=6580 p〔V,19〕时,已经求得直线DE=9040 p〔V,19〕。于是,以..
DE=60p,在此单位中.. AD=43 p40′21″(241),整个.. AE〔=AD+DE=43 p40′21″..
+60p〕=103 p40′21″,而余量CE〔=AE-2×AD=103 p40′21″-87p20′42″〕..
=16p19′39″。于是由.. AE×EC〔=103 p40′21″×16p19′39″〕形成的矩
形=1672 p42′52″〔应为.. 1692 p〕。把此值除以.. 4 p41′21″〔=BE×EF〕,
商为360 p59′ 1″,而在取 DE= 60 p时,此数的一边〔平方根〕=EF=18 p59′58″。但若取.. DE=100,.. 000p,则在此单位中.. EF=31665 (242)以及.. DF=72787 p。

于是三角形
DEF各边已知,下列各角可求得为:DEF=25°45′16″=行星的
逆行视差,而视线与冲时逆行中点的角距为
EDF=10°53′13″。然而在视
线通过弧
FC=10°53′13″的时间中,行星按其异常行度扫过
19°44′58″,但按其均匀行度为
16°17′21″,即在
31
1/2日内越过逆行量之半≌6°,而在大约
62
1/6日中整个逆行量达
12°1′]。
[印刷版本∶
对其他位置而言,计算程序是类似的。但我已指出〔靠近
V,36开始
处〕,应当采用的总为由位置确定的行星瞬时速度。
因此,如果我们把观测点放在行星位置上并置行星于观测点处,则与
金星及水星一样,相同的分析方法对土星、木星和火星都适用。自然,在
被地球所围住的轨道上出现的情况,与环绕地球的轨道情况相反。因此,
可以认为上述论证已能满足需要,所以我不须一次又一次地老调重弹。
然而,由于行星行度随视线而变,对留而言由此产生很大的困难和不
确定性。阿波罗尼斯的假设[Ⅴ,35]也不能使我们解脱困境。因此我不知
道,用简单方法对最近位置研究留是否会好一些。与此相似,可以由行星
与太阳平均运动线相接触来求行星的冲,也可用行星运动的已知数量确定
任一行星的合。我把这个问题留给每一位读者,他可以继续钻研,直至自
己感到满意为止。

第六卷引言
第六卷引言

第一章五颗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第一章五颗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①,
实际上因为它们是等同的,大圆与黄道面永远结合在一起。在另一方面,[我
采用大圆是]因为行星轨道倾斜于这一[黄道]平面,而倾角不是固定的,它
的变化与地球大圆的运动以及在其上面的运转有联系(1)。
然而土星、木星和火星这三颗外行星在经度上的运动规律,与其他两
颗[的经度运动规律]不一样。与此相同,就黄纬运动而言,外行星的差异
也不小。因此古人首先研究它们的北黄纬极限的位置及其数量。对于土星
与木星,托勒密发现这些极限是在天秤宫起点附近,而对火星为在巨蟹宫
终点旁边,靠近偏心圆的远地点〔《大成》,Ⅷ,1〕。
然而,到了现代,我对土星求得其北限是在天蝎座内
7°处,木星为
天秤座内
27°,火星为狮子座内
27°。在从那时到现在的时期内,远地点
也同样移动了〔Ⅴ,7,12,16〕,这是因为倾角和黄纬基点跟随行星轨道
一齐运动。那时无论地球位于何处,在与这些极限相距一个归一化或视象
限处,〔这些行星〕在纬度上似乎绝对没有偏离。于是,在这些中经度区,
可以认为这些行星是在它们的轨道与黄道的交点处,与月球在其与黄道交
点处一样。托勒密[《大成》,Ⅷ,1]把这些相交处称为“交点”。从升交
点起,行星进入北天区;而在降交点,它跨入南天区。〔上述偏离的出现〕
不是由于地球大圆使这些行星有任何黄纬(地球大圆永远不变地位于黄道
面内)。与此相反,黄纬偏离完全来自交点,并在两交点的中间(2)位置达
到其峰值。当行星看来与太阳相冲并于午夜过中天时,行星在地球接近时
呈现的偏离比地球在其他任何位置时为大。在北天区为向北移动,而在南
天区向南。这种偏离比地球的进退运动所要求的大一些。此种情况使人认
识到,行星轨道的倾角不是固定的,而在与地球大圆运转相应的某种天平
动中飘移。本书稍后将对此加以阐述[Ⅵ,2]。
尽管金星和水星遵循一种与其中、高和低拱点有关的精确规律,它们
偏离的情况似乎不同。在它们的中经度区,即当太阳的平均运动线与它们
的高或低拱点相距一个象限时,亦即当行星本身于晨昏与同一条[太阳]平
均运动线的距离为行星轨道的一个象限时,古人发现行星与黄道无偏离。
古人由这一情况认识到,这些行星此时位于其轨道与黄道的交点处。因为
当行星距地球较远或较近时,此交点分别通过远地点和近地点,此时行星
呈现出明显的偏离。但是当行星距地球最远时,即在黄昏初现或晨没时(此
时金星看来最偏北,而水星最偏南),偏离为最大。
在另一方面,在一个距地球较近的位置上,当它们于黄昏沉没或于清
晨升起时,金星在南而水星在北。与此相反,当地球位于与此相对的位置
并在另一中拱点时,即当偏心圆的近点角=270°时,金星看来是在南面距
地球较远处,而水星在北面。在离地球较近的一个位置上,金星看起来在
北,而水星在南。
①此处英译本误为:[我]不〔采用大圆),是由于它与黄道面有所轩轾

但是当地球接近这些行星的远地点时,托勒密求得金星的黄纬早晨偏
北,而黄昏时偏南。水星的情况与此相反,它的黄纬为晨南夕北。在相反
的位置,即[当地球靠近这些行星的]近地点,这些方向都反转过来,于是
金星为晨星时在南边看见,而为昏星时在北;与此相反,早上水星在北,
而黄昏时在南。然而[当地球是]在[这些行星的远地点与近地点]这两个位
置上,古人发现金星的偏离是在北面比在南面大,而水星却是南大于北。
但是当地球接近这些行星的远地点时,托勒密求得金星的黄纬早晨偏
北,而黄昏时偏南。水星的情况与此相反,它的黄纬为晨南夕北。在相反
的位置,即[当地球靠近这些行星的]近地点,这些方向都反转过来,于是
金星为晨星时在南边看见,而为昏星时在北;与此相反,早上水星在北,
而黄昏时在南。然而[当地球是]在[这些行星的远地点与近地点]这两个位
置上,古人发现金星的偏离是在北面比在南面大,而水星却是南大于北。

①。第二种在高、低拱点出现,他们名之为“倾角”
②。最后一种与第二种有关,他们给它取名为“偏离”
③。对金星来说,它
总是偏北,而对水星是在南面。在[高拱点、低拱点和两个中拱点]这四个
极限之间,各种纬度相互混合,交替增减,并彼此退让。所有这些现象我
将在适当的场合进行描述。
①英文原词为“
declination”
②英文原词为“
obliquation”
③英文原词为“
deviation”。

第二章认为这些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第二章认为这些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为了说明这些情况,令
ABCD为在黄道面上以
E为心的大圆。令行星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