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金融的逻辑]

_3 陈志武 (当代)
方政府大约有6150亿元的“土地财政收入”,这当然为腐败浪费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土地使
用权由政府出售之后,这种使用权在二级市场上可以交易,让使用权证具备了资本的属性,
而且是相对独立于土地之外的资本,使全社会的资本供给也因此增加。换言之,那些土地照
样存在、不会跑掉,但其使用权作为可交易的契约具有单独的资本价值。
其二,房地产商品化带出的不只是住房交易这种实物市场,而且在住房私有并可交易的
情况下,房产又可拿来作抵押借贷,通过住房按揭贷款,将房产所占用的土地、房子本身的
资产以及业主自己的未来劳动收入作金融资本化。也就是说,虽然住房按揭贷款的质押物是

房屋,但真正用来做支付保障的不是房屋,而是买主的未来工资收入,所以,住房按揭贷款
体现的主要是买主未来劳动收入的资本价值,而这种资本化也是在土地使用权私有、房地产
市场化之后才有的事。因此,从本质上看,1998年的房地产改革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点,为中国的土地、资源以及老百姓未来劳动收入的资本化开了大门。1997年时的住房按
揭贷款余额是190亿元,2006年底升到2.2万亿元,也就是说,所有住房按揭贷款票据所代
表的资本总值为2.2万亿元,这是许多家庭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值。所以,那次改革为今天提
供了至少2.2万亿的金融资本,如果没有住房按揭贷款,人们未来的收入照样会有,但却无
法变成今天的资本了。
第三个资本源是众多个人的未来收入流。虽然住房按揭贷款已将劳动者的部分未来收入
资本化,但那只是一小部分,2.2万亿的住房按揭贷款只是中国GDP的11%,而美国的13
万亿美元按揭贷款是其GDP的100%,所以中国的个人收入资本化空间还很巨大。其他消
费信贷还在起步阶段,汽车信贷、信用卡借贷、学生信贷等都可看成是将个人未来收入流提
前资本化的金融契约,这些工具当然也增加中国的资本供应,但到目前的消费信贷规模还只
是2千多亿元,是中国GDP的1%,相比之下,美国消费信贷为3.5万亿美元,是美国GDP
的30%。
资本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讲到最后,我们可以把中国和美国在1978年时的境况做简单对比,以此来理解中国改
革开放的经历。1978年时,美国的企业资产与收入流、土地与资源、老百姓未来收入流不
仅都是私有并能自由交易,而且相当一部分已证券化、金融化成资本,所以这些年美国能做
的资本化空间越来越小。
相比之下,中国则恰好在另一个极端,1978年时中国是什么都国有,从而不能买卖交
易,更没有被资本化。所以,在1978年之后,即使不算外资的进入,中国政府每年只要让
部分国企民营化并把它们未来的收入证券化,或者出售部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并让土地产权
自由交易,或者通过住房按揭贷款、消费信贷、信用卡等让老百姓将部分未来收入资本化,
每年做一点这三类资本化运作中的一个或两个,即可给中国提供大量的资本,即可让中国的
“钱”多很多。这就是对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资本化解释。
哪个国家都有土地,有资源,也有各种未来收入流,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将这些资产
和收入流转变成资本,甚至也不知道将这些资产与收入流资本化的重要性。但要做到资本化,
特别是想要产生出最大限度的资本,那么,资本化的制度架构就极其关键,不仅私有产权要
界定清楚,而且要有可靠的产权保护与契约执行架构,否则,只能做些粗糙的资本化运作,
不能深化。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企业国有、土地国有以及人力资源国有在过去抑制
了多少资本,机会成本大得无法估算。虽然过去十余年的资本化改革已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
供了关键性的推动力,未来的持续增长还只能靠更多资产、更多收入流的资本化,只有进一
步的资本化才会给内需增长提供动力,才会有个人创业、创新所需要的资本支持。为了使中
国更有“钱”,土地和国有企业都应该私有,为进一步资本化开路。
第16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1)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
中国正在经历的转型总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因为正在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广,也太快,
对于有兴趣研究人、理解社会的学者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研究机会。还是以我们在前面
谈到的“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这个话题为例,我们看到由于商品交换的日益市场化、经
济活动的进一步钱化、财富和未来收入的快速资本化,这些都使中国的钱和金融资本越来越

多。
但是,除此之外,正在经历的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转型也在给中国带来很多钱。具体讲,
就是原来许多通过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所实现的隐性经济交易、隐性保险信贷投资交易,都
逐步被显性的市场交易取而代之,被直接钱化、金融证券化了,其结果必然使中国的钱和收
入大大增加,同时当然也对金融业的发展提出挑战。如果中国的金融业跟不上,在原来由亲
情、友情实现的互助互惠式隐性金融交易被钱化之后,而如果替代性的显性金融保险、信贷、
养老、投资产品又无法跟上,中国人在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更感到不安,不仅使中
国的内需无法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依赖出口,也让中国人的幸福感下降。
靠亲情实现的隐性交易逐渐由市场取代
人类自古就难以以个体生存,人际经济交易、感情交换历来是人类得以存活的主要保障
形式,必须通过彼此间的利益交换,特别是在不同时间、空间之间的人际利益交换,来最大
化我们的生存概率,来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保障(包括养老)有安全感。但是,人际交易、
尤其是跨时间或空间的人际交易必须以相互信任为前提,否则,交易的不安全使我们即使有
需要,也不会去跟他人做不同时间之间的价值交换,不会去互相保险、互相借贷、互相养老、
互相投资。
第17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2)
在市场规则、信用交易保障体系均不发达的社会里,人们主要依靠以血缘建立的家庭、
家族为跨时空利益交易的场地,或者说家庭、家族就是隐性的内部金融市场。在传统中国社
会里,血缘是这些族内、亲情内部利益交换的信用基础,而儒家“三纲五常”名分等级秩序
便是信用交易的具体文化制度保障。“孝”道文化是这种个人未来生活安全保障体系的另称。
“养子防老”,亲戚间“礼尚往来”,生老病死时的相互帮助,这些都是保险、养老、信
贷、投资等的具体实现形式,“血浓于水”的信念是用以强化这种体系的信用基础的文化价
值。这些当然都是不能称作“利益交换”的跨时空经济交易活动,是只能做但不能这样说的
经济活动,因此,这些经济交易所创造的价值从来不能以货币单位计算,没有被“钱化”,
自然没有记入GDP之中。家庭、家族之内的经济交易或者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再
多,这种价值交换由于没以钱来核算,人们自然不会感到“钱多了”。
不过,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原来靠血缘、亲情实现的隐性金
融交易正在由金融市场以显性金融交易的形式取而代之。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人口流动
大大增加,在江西出生但到北京、上海、广州生活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人口流动起来后,
由血缘、家族提供的经济保障和养老互助功能越来越不可靠,正式的金融交易产品必须取而
代之;第二,多年来所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也使单纯的家庭、家族养老互助体系无法胜任,
特别是人均寿命的上升,使年轻的夫妻很容易要负责上两代12位老人的生活,因此,以血
缘为基础的保障体系的效果越来越低;第三,在文化价值观上,中国人越来越追求个人自由
和经济独立,把未来的生活保障尽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通过各种金融品种的组合安排把未
来各类经济需要事先设定好,以此最大化自己经济上的独立。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依赖金融市场,而不是只依赖家庭、家族达到保障未来生活的目
的,这当然也使中国的市场交易额大大增加,钱自然也多了。
就以中国的保险业为例,寿险、财产险、人身险、意外事故险、健康险等各类保费的总
额,在2006年底为2万亿元,到2007年5月底大约是2.5万亿元,5个月增长25%。也就
是说,如果是在传统中国社会里,这些保险品种都会以人格化的形式在家庭、家族以及朋友
网络间实现了,隐性地实现了,那么,这2.5万亿元金融资产就不会在中国经济中出现,全
社会的金融资本供给量就会少2.5万亿元,保险业的公司收入和从业者的收入也不会有,中

国的钱量当然也会少许多。换言之,正是由于这些保险功能已逐步走出血缘、走出友情,由
保险行业取代,中国的金融资产多了2.5万亿元,中国的货币收入也因此增加了许多。
信贷行业、养老行业、基金行业、证券行业的增长,也部分得益于由传统家庭家族实现
的隐形金融交易正在被逐步显性化。也正由于这些经济利益交易功能会进一步走出血缘网
络,中国的各类金融业今后必然会更快发展。与此同时,钱的供应量就必然要更快增加,今
后的钱只会更多。
靠友情实现的交易越来越由市场取代
在血缘关系之外,朋友网络是另一个能为信用交易提供支持的基础架构,这也是一种相
当人格化的小范围利益交易体系。以前,当张三要搬家或者因外出要带大件行李时,他可能
要找朋友帮忙,朋友往往会一叫就到,也不会要求报酬,自然不会用钱支付。但是,朋友之
间有一个隐性的共识或默契,那就是在这次来帮忙的朋友下次也要搬家或者也要外出有行李
时,张三必须也能随叫随到。
第18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3)
按照同样道理,张三生病发烧不能起床时,他的可靠朋友会带他去医院;但是等他的朋
友生病时,他也必须提供帮助。张三如果一时缺钱,朋友可能会帮忙,但当朋友有类似需要
时,张三也必须以类似帮助去回报。
以上所举的友情帮助表面上看不是经济交易,而是友情,但实际上都是隐性的跨时间利
益交换,具备投资、保险或信贷的经济功能。市场越不发达的社会,这些隐性利益交换会越
普遍,靠亲情、友情来进行跨时空的利益交易是传统社会的普遍特征。这些交易不要钱,却
是典型的经济交易,也因此使传统社会“钱少”。
到今天的中国,许多这类交易也被市场交易显性化了,被“钱化”了。比如,中国现在
有许多搬家公司,张三搬家不必找朋友,而是更愿意花钱找搬家公司;暂时缺钱或者要购房
子等大件时,可以找信贷机构;去火车站或机场时,不必找朋友送,而是找出租车;外出旅
行时,不必找朋友家住,而是更自在地住在酒店,“在外靠朋友”原来是市场不发达的结果!
这样一来,我们中国人以前很多在友情名义下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今天正在被一一
市场化,使许多原来没有收入意义的友情“经济活动”今天以“钱”结算了,直接对每个人
的收入有贡献了,个人的收入都会因此而增加,个人“钱多了”;在国家层面,为支持市场
化程度的上升,货币供给量也必须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表面上的“流动性泛滥”的境况。
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过去是隐性的经济活动今天被“钱化”之后,每个人的
“钱”收入当然会增加,但这种新增的收入只是表面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收入增加,因为
这类收入和投资原来就有,只是没有被“钱化”而已,是隐性的。今天在市场化发展深化之
后,这些经济活动被市场取代了,同样的经济交易被显性化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钱包
鼓起来的同时,却并不一定感到更富有,原因在于市场化发展后“什么都要钱了”。
金融市场必须加快发展
在原来由亲情和友情实现的隐性养老、隐性经济互助、隐性意外事件互保以及其它人际
利益交换被市场取代、被“钱化”之后,人们的收入是增加了,钱也多了。但是,如果各类
品种的保险、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不能够发展到位,那么,在中国人钱多的同时,
可能反而对未来充满不安。
道理很简单,原来大家都把注意力和经济收入投放在家庭、家族和朋友网络上,今天不
记经济成本的互相帮助和相互援助,是对自己未来经济安全的投资,是在买人格化的保险,
或是在放贷,这些为个人提供安全感。当这些经济活动被逐步市场化、“钱化”之后,人们
在家族、朋友网内的这些投入会越来越少,亲情和友情更多的会以感情交流为主,而不是以

经济利益交易为核心。那么,在这种时候,如果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又有限,钱多了以后的
中国人就会难以安排好未来的各种经济需要,反而会对未来深感不安。这就好像在“打倒孔
家店”后,如果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又没跟上,人们要么会惶惶不安,要么会重建“孔家店”。
从最近我跟杜俊林同学组织的调查中看到,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金融产品已日益丰富,
市场提供的各类保险、借贷、养老和投资品种越来越多,北京人的家庭已越来越定位在感情
交流上,未来生活的保障功能正在进一步从血缘体系中淡出。相比之下,农村中国的金融很
不发达,农村的家族结构虽然远没有过去那么牢靠,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也必然会在未来进
一步解体,但是,虽然血缘体系所能提供的经济安全感在农村正在衰退,还好农村的家族形
状还在,通过重新对家族网络的投资,农村人还多少能靠着亲戚得到一些经济互助和生活保
障。可是,地区市和县城的人们对未来最没有安全感,在传统家族和现代金融市场中间,他
们哪边都不靠,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基本都是近代城市化中进入城镇,已离开了自己的血缘家
族网,所以他们不能靠家族、亲戚实现经济互助和安全保障;同时,那些县城和地区市又没
有发达的现代金融。在两边都不靠的情况下,这些中小城市的人反而对未来生活最没有安全
感。
第19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4)
一方面,市场化、“钱化”出来的钱的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总
体还很低,投资和理财的选择空间很小,只有少数有限的投资渠道。这两方面挤在一起,特
别是在政府高度管制金融和国有金融垄断的情况下,各种资产价格扭曲和畸形资产泡沫层出
不穷,就不奇怪了。
为什么说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
在前面的章节中,笔者谈到之所以美国更有钱,“关键在于美国有着让人们能放心进行
证券、票据交易的制度架构和金融中介体系。”很多读者看了以后有两类反应。第一,把未
来的收入或财富证券化变现,无非是把未来的钱提前花,提前透支,这与以后花有什么区别?
第二,虽然在美国能把未来收入流、把“死”资产作证券化变现,但这并不能让美国“更有
钱”,因为钱的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固定了的,证券化的过程无非是将投资者手中已有的钱转
移到证券发行方的手中,这种支付转移并没有产生新的钱。
未来收入资本化之后
把未来的收入今天就资本化变现,其好处在哪里呢?不久前,笔者有幸跟年轻的创业家
沈南鹏谈起这个问题,一说到这里他立即领悟到其中的意思。1999年他创办携程,2003年
在纳斯达克上市使他立即成为亿万富翁。通过上市变现的是携程未来多年的部分收入,所以
他的钱不同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钱。当然,有了这些通过证券化变现的“未来财富”之后,
沈南鹏继而于2004年投资分众传媒、创建如家快捷连锁酒店等企业,其中,分众于2005
年成功上市,如家快捷正在上市申请过程中。去年,他辞去携程的总裁和首席财务官职位,
创办美国私人股权基金——红杉(Sequoia)在中国的分公司,开始更多的创投项目。换句
话说,正是由于沈南鹏能够把它创办的携程的部分未来收入提前变现,让他今天的“钱”就
多了亿万,他在过去几年里能通过利用这些钱做新的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也使他的
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相反地,如果他不能将携程和其他企业的收入流权利通过证券化、票
据化交易变现,他的创业空间就要小得多。能否把未来的收入流作证券票据化,对企业的意
义也是如此。
金融证券技术不仅对个人、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对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比如说,为什
么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欧洲竞争中,英国最后战胜了法国进而主宰世界?英国之所以在
十八世纪开始远远超过法国,并最终在世纪末战胜法国,其关键之一就在于英国有更发达的

金融技术让它更能将未来收入提前变现。中世纪的欧洲战争不断,慢慢地大家都要靠借国债
发展军力,谁能借到更多、更便宜的钱,谁就能拥有更强的军队,特别是海军。1752年时,
英国政府的公债利率大约为2.5%,而法国公债利率是5%左右。1752年到1832年期间,法
国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基本是英国公债利息的两倍,这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18世纪中,
英国每年的财政收入有一半是用来支付国债利息的,也就是说,假如那时英国的国债利息跟
法国的一样高,那么要么英国必须减少借债、要么英国每年的所有财政收入都用来支付利息,
前者会使英国的军力下降,而后者会使其政府破产。两种可能的结局中,哪种都不好。但正
因为英国有着比法国远为发达的证券市场,使英国不仅能以未来收入为基础融到更多国债资
金发展国力,而且需要支付的融资成本也比法国低一半。更强的证券化能力使英国可以筹到
更多的钱用于发展国家实力,使英国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都一直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
让不到两千万人口的英国主宰世界两个世纪。
第20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5)
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把更多的未来收入作证券化变成今天的钱,谁就能在未来拥有更多
的发展机会。因此,证券融资不只是简单地把未来的收入提前花,而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
展空间,也会决定在竞争中谁会成功。
证券化使“钱”更多
把未来收入流、土地之类的“死”财富证券化后,社会中的“钱”的确会因此增加。这
里的关键在于“钱”的定义与内容。日常用语中的“钱”往往指政府发行的货币。但我们知
道,世界上由政府统一发行货币只是近现代的事情。在中国,即使到晚清、民国初期,甚至
各个县都有自己的纸钱、银铜钱,还有私人钱庄、票号、当铺、杂货店等发行的有价票券,
这些不是“官钱”,是“私钱”,但也是整个社会总“钱”量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只要是别
人愿意接收并具有流动性的有价物或票据,只要它代表着信用,那么任何物或票据都具有
“钱”的本性,也可看作“钱”,其流动性越高,“钱”性就越强。
携程未来的收入流是未来的财富,但不是物,也不是票据,所以不是“钱”。但上市之
后,代表携程未来收入流权利的股票就有了极好的流动性,携程公司可以拿其股票去收购别
的公司,买任何物资;其股东也可拿股票去换“政府钱”、换“私人钱”,或干脆拿它去“换
饭吃”、“换衣穿”。因此,携程股票、分众股票、百度股票也是“钱”,只是它们自身不是“政
府钱”。
根据以上意思,未来收入流、“死”财富证券化的效果实际上是让更多的有形和无形财
富货币化,让社会中的“钱”更多,达到更高的让财富产生财富的效果。货币化加快资源的
配置速度,降低配置成本,提升配置效率。
过去,我们只把银子、金子、铜钱看作钱,是因为在没有保障证券、票据的价值信用的
现代制度架构下,只有硬型有价物才有可能成为通货或者说“钱”,社会只认实物“钱”。所
以,铜银开采量的多少,加上铜银的进出口量,就决定了中国有多少“钱”,以至于在中国
近代史上多次由于银子被运出国太多,而致使中国没“钱”了,给中国带来经济危机。也正
是由于这种“钱”观,到今天还有许多学者——比如畅销书《白银资本》——认为之所以西
方国家在近代兴起,是因为它们从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掠夺了太多的银子!说是这样才使西方
国家有了“钱”!
作为一种金属,白银本身没有太多的工业价值。但正因为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用白银作
为货币,所以它就特别值“钱”。而之所以白银被用作“钱”,就是因为没有发展出支持票券
信用的制度。换言之,只要有了便于金融票券交易的制度,金银作为“钱”的价值就没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兴起,金银作为“钱”的价值越来越低。

因此,一个国家有没有“钱”取决于它能不能将各种未来收入流和“死”财富作证券化、
票据化,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金银。而能否进行广泛的证券化和票据化交易又受制于它的制度。
所以,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钱”的多寡。
第21节: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1)
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上一章谈到这样一个事实:
“如果把公元1600年时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像明朝中国藏
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
万块;另一组负债累累,像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城邦。那么,从400年前到
19世纪、20世纪,哪组国家发展得更好呢?当年国库藏金万贯的,除日本于19世纪后期通
过明治维新改变其命运外,到今天还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国家,今天基本是
既民主法治,又经济发达。”
几个世纪前的场景今天再次重现,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数万亿美元,而发
达国家则负债累累。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国库富有的发展中国家当然兴高采烈,可是,这
次的最终结局会如何?莫非未来还要重演过去数世纪的历史?
在这种时刻,重新回味上一章以及其中的故事和逻辑,意义具体又特殊。为什么当年负
债累累的国家后来良性发展,根植出民主、自由与繁荣,而政府富有的国家后来却停滞不前、
甚至走向衰败?为什么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一国的民主法治似乎跟其政府负债水平高度相
关?借钱花的国家反而比最大化存钱的国家,更能催生出某种制度?“政府总是缺钱”是否
成了民主宪政制度的催化剂?“国富”是否反而给掌权者以压制民权、践踏法治的底气呢?
人间之事,有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表面看,国家借钱花好像不好,但是,从更深层思
考,或许,不需要借钱花的政府反倒容易腐败专制,毫无顾及地侵犯民间权利,抑制个人创
造力,不思进取,就像富家子弟更容易横行霸道、不思奋发一样。只有当独裁王权或者集权
政府的开支总是不够或者刚好够,需要经常借债、与民间讨价还价征税的时候,权力才可能
愿意接受约束,权力制衡制度才有机会成为现实,民间的创造空间才能被解放。
民间富有是自由、民主、法治的基础。但政府太富有,会挑战民间的空间,挑战民主宪
政与法治。
这话怎么说呢?在本章,我们再看美国的故事,不只是今天的美国全球负债第一,美国
立国之初就是靠负债幸存下来。——这跟中国各朝代的经历正好相反,历朝之初是国库满满,
之后每况愈下,到最后以财政危机终结朝代;而美国立国之初负债累累,之后不断利用债券
市场透支未来,而且还透支越来越多,可是其国力却越来越强,法治日益完善。
为什么美国自独立起就必须靠借债?
对美国历史,我们一般熟悉其政治史,知道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于1776年7月4日宣布
脱离英国独立,1787年的宪法大会通过《美国宪法》,等等,但未必了解美国政府历来是多
么穷,未必熟悉金融借贷对美国历史的支柱作用。
从1607年开始,英国人陆续冒险到北美,先后由独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十三个殖民
地,包括今天的弗吉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马萨诸塞州等。直到18世纪中期之前,英国
对这些殖民地除了花钱提供安全保障外,基本是放任不管,也不怎么征税。比如,1754至
1760年间,英国皇家军队跟法国连续作战,以保护这些北美殖民地。到1763年,法国在北
美、欧洲大陆两个战场上向英国认输,同意把加拿大割让给英国。
乔治三世于1760年登基英国国王,当时他22岁。由于英国在北美、欧洲大陆连续跟法
国作战达九年之久,到1763年战争结束时,英国政府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

这时,年轻的国王想,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享受英国保护一个半世纪,但没有给祖国任何
财务支持,该是他们报效祖国的时候了,至少应该交税供养常年驻扎北美的军队。在乔治三
世的授意下,英国议会于1764年通过《食糖法》和《货币法》,前者要求十三个殖民地向英
国交各类消费品进口关税(包括食糖、纺织品、咖啡和酒),后者禁止殖民地自己发行任何
纸币,只能使用英国货币。1765年,议会通过《印花税法》,要求北美殖民地为各类书刊等
出版物向英国交税;1767年,通过《汤森法案》(Townshend Acts),要求殖民地为纸、玻璃、
茶等日用品交税。
第22节: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2)
乔治三世的一系列立法和试图收紧控制北美的政策,引发了殖民地居民的反抗,殖民地
人在英国没有代表权、投票权,但却要向英国交税?!一些革命组织团体抵制英货、挑战英
国军队。1770年3月5日,一群人在波士顿围住一队英国士兵起哄,后来局势失控,发生
冲突,英方士兵开枪打死5个当地人。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屠杀案(Boston Massacre)。屠
杀激发了殖民地的愤怒,压力之下,英国议会同年废除《汤森法案》,但保留对茶叶征税。
1773年,英议会把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贸易垄断权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当年12月,一
群革命人士假装为印第安人,登上三艘停留在波士顿港口的东印度公司茶叶运船,炸开340
个货箱,将大量茶叶扔到海里。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那次
标志性事件使北美殖民地跟英国的矛盾大大升级,逼着英国政府下决心进行整治。
接下来,英国议会在1774年通过四项新法,统称为“不可容忍法案”,命令皇家海军封
锁波士顿海港,要求波士顿政府全额赔偿所倾茶叶,禁止马萨诸塞各地的群体集会,宣布英
军可以随意住进殖民地老百姓家里,等等。对马萨诸塞的居民来说,这些法案当然是火上加
油,激怒北美殖民地老百姓。随即,第一届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独立运动、独
立战争期间的决策机构)成立,呼吁殖民地百姓武装组织起来,共同与英国作战。
为整治叛乱,英军到处查探民兵练习地和武器库。由于听说波士顿远郊的莱克星敦镇是
革命者基地并藏有大量武器,1775年4月19日,英军派出千余士兵赶往莱克星敦镇,结果
与殖民地民兵组织发生冲突,打出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抢。随后,其他殖民地的自发武装团
体闻讯也迅速赶来支援。双方增兵两个月后,6月19日展开一场大战,英方伤亡一千多士
兵、殖民地一方死亡五百余名。
独立战争就这样打开了。1775年6月,第二届大陆会议选举华盛顿作为大陆军总司令,
正式与英军作战。为了避免战争对波士顿伤害太大,1776年3月17日,华盛顿迫使英军将
战场往南转移到今天的纽约市周围。
1776年7月4日,华盛顿的军队汇集在纽约曼哈顿南端,而英国皇家海军正在调集100
多艘战船、3万多正规军,准备集中攻打守在曼哈顿、几乎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一万名大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