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_3 儒勒·凡尔纳(法)
  “吃不得啊!”那个说。
  那可怜的学者虽然满肚子不高兴,也不得不承认他那烤肉连饿鬼也咽不下。大家开始嘲弄他,拿他那“佳肴”开玩笑了。他当然懂得大家在嘲弄他。他只得找出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本来真正是好吃的人人赏识的原驼肉,一到他手里就变成这样的怪味道。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理由:“我想起来了,”他大叫着说,“是的,我想起来了,我找到原因了!”
  “烤得太过火了吧!”少校镇定地问。
  “不是烤得太过火,你这爱挑剔的少校啊!是跑得太过了!
  我怎么就忘记了这一点呢?”
  “怎么叫‘跑得太过’了呢,巴加内尔先生?”奥斯丁问。“怎么叫‘跑得太过’吗?原驼在休息时打死的才好吃。赶它跑得这么快,肉就吃不得了。我根据它的肉味就可以断定它来得很远,因此那一群原驼都来得很远。”
  “这是真的吗?”哥利纳帆问。
  “绝对是真的。”
  “那么,是什么事,是什么现象会把这群动物吓成那样子,在它们应该安安静静睡在窝里的时候逃了出来呢?”
  “关于这一点,我亲爱的爵士,我无法回答。如果你相信我,你就去睡觉吧,别再追问了。我要打瞌睡了。我们睡吧,少校?”
  说到这里,大家都裹上“篷罩”,添上火,各色各样的鼾声都来了,那地理学家的鼾声在唱着男低音,伴着全体的大合奏。
  只有哥利纳帆睡不着。他内心的不安使他难以入睡。他不由自主地又想起那群野兽朝一个方向逃,又想到它们那种不可理解的惊骇。那些原驼不可能是被猛兽赶着的呀。像这样的高度,猛兽根本不多,要说猎人吧,更少了。是一种什么恐怖把它们赶向安杜谷的深坑呢?恐怖的原因何在呢?哥利纳帆预感到不久会有灾难到来。
  然而,渐渐由于半睡眠的状态的影响,他的念头又转变了,希望代替了焦虑。他想象到明天在那安达斯山下的大平原上。想象着在那儿开始调查,也许离成功就不远了。他想象着格兰特船长和他的两个水手从苦难的奴隶生活中解放出来了。这些想象很快地从他的脑子里掠过。炭火的爆炸声,飞起的火花,那烧得红红的火焰,被火光照耀着的同伴们的睡脸和在墙壁上忽隐忽现的影子,这一切不时地打断他的思路。然后,他那种灾难的预感又来了,并且比以前更厉害。他模糊地听着外面的声响,那声响在这些寂静的山峰上怎么会产生呢?
  很难理解!
  有时候,他仿佛听到一阵远远的、隆隆的、带有威胁性的响声。这种声音只有山腰上距山顶1000米以下起了暴风雨才会有的呀。哥利纳帆想要证实这一点,便走出了小屋。
  这时月亮正在升起。空气清新而平静。上下都没有云彩。疏疏落落的,有几道安杜谷火山的活动回光。没有风雨,没有闪电。天空闪烁着千万颗星星。然而隆隆响声和那些原驼的逃跑可有什么关系呢?是因果关系吗?他看看表,正是凌晨两点。因为他不能确定立刻就有危险发生。所以他让他那些疲乏的同伴们甜睡着,不去叫睡他们,连自己也陷入了一种沉重的朦胧状态,这状态持续了几小时之久。
  突然,哗啦啦猛裂声响把他惊醒了。那是一种震耳欲聋的冲撞声,象无数炮车在坚硬的地面上滚过去一样,轰冬!轰冬!哥利纳帆忽然觉得脚底下的地面在陷落,看见小屋在摇摆,在崩裂了。
  “逃命啊!”他叫起来。
  旅伴们都醒了,七颠八倒地滚作一团,落到一个陡坡上。天亮了起来,眼前景象真是骇人。群山的面貌都忽然变了:许多圆椎形的山顶被齐腰斩断了,尖峰摇摆摆地陷落下去,不见了,仿佛脚下的地面忽然开了门。由于在高低岩儿山区发生了这样一种特殊现象,整个的一座山,有几英里路宽,在移动,移动,向平原的那面涌过去。
  “地震啊!”巴加内尔叫了一声。
  他没说错,是地震。那是智利边区山地常发生的灾祸。正是在这个区域里,可比亚坡城曾两度被毁,圣地亚哥城14年中就震倒了四次。这一部分的地壳经常被地下的烈火燃烧,这条晚期出现的山脉所有的火山不够排泄地下的热气,因此,常有这种震动。
  这时候那7个旅客都用手攀着苔藓,拼命地扒住那座平顶山头的边缘,头晕眼花,惊慌失措,而那个大山头正以特别快车的速度,即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向下驰行。叫也叫不出,动也不敢动,逃也无可逃,止也不能止。就是叫了,谁也听不见谁。地下的隆隆声,雪崩的霹雳声,花岗岩和雪花岩的冲击声,碎了的雪块旋舞的呜呜声,这一切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打招呼。有时,那座山无阻滞、无碰撞地向下滑行着;有时,它颠簸起来,前仰后合,左顾右侧,和船在海浪里一样。它打那些无底深坑的旁边经过,大块的石头纷纷落到深坑里去。它沿途把千年古树都连根拔起。一切突出地面的部分都被铲平了,象一把巨大的铁锹一样,把安达斯山东麓铲成了一片光滑的斜面。
  我们试想想:一块几万万吨重的物体,以50度角的斜度向下奔去。速率不断地增加,那是多么大的一种威力啊!
  这一阵难以形容的陨落究竟要持续多久呢?谁也估计不出。要损落到哪个深渊里去呢?谁也不敢预言。7个人是不是都还在原地方呢?是不是都还活着呢?有没有人已经被摔到旁边的深坑里去了呢?谁也不知道。他们都被奔驰的速度窒息了,被澈骨的寒气冻僵了,被旋在天边的雪花迷住眼了,个个都气喘嘘嘘地仿佛整个身体都毁灭了,几乎没有生气了,他们之所以还能扒住岩石,也只是求生的本能在作最后挣扎罢了。
  突然,砰地一撞,无比猛烈,把他们震出了那巨大的滑车。他们被扔向前去,在山脚下的最后几层坡子上直滚。那座滑行的平顶大山轰然止住了。
  过了好几分钟,没有一个人能动一动。最后,有一个人爬起来了,但是仍然头昏眼花的,不过身体还站得住,——那是少校。他拂了拂那迷眼的灰尘,向四周看了看。他的旅伴们都躺在一个小山窝里,和弹丸落在盘底一样,叠成一团。
  少校点点人数:除了一人外,个个都在,都直条条地躺在地面上。那少了的一个人是罗伯尔·格兰特。
  第十章 失踪的孩子
  安达斯山高低岩儿的东麓都是些长形坡,一条条伸展到平原上,渐渐消失了,新飞来的一座山就突然停止在这平原上。这片新地域铺满着深厚的牧草,耸立着茂盛的树木,还有数不清的苹果树,这大片苹果林,闪耀着金黄色的果实。这好象是法国富饶的诺曼底省截下一块,丢在这个高原地区。旅客们突然由沙漠转入绿洲,由雪峰落到草地,由寒冬进入炎夏,要是在平常的环境里,他们一定会对这种突变感到无限惊奇的。
  这时,大地寂静无声了。地震已经平息了。地下的震力一定是移到更远的地方破坏去了。因为在安达斯山脉里经常总有个地方在摇撼或颤抖。这一次,旅客们所遇到的地震确实是太猛烈了。整个山形都变了样子。一眼望去。全都是些崭新的峰峦岭嶂显现在蓝天下。那些草原上的向导要想寻找旧路的标志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一个晴朗的日子开始了,太阳从大西洋中升起,光线溜到阿根廷的草原上,并进一步伸延到那边太平洋的波浪中了。那是早晨八点钟的时候。
  哥利纳帆和旅伴们,在少校的急救下,渐渐地苏醒过来。好在他们不过是受了震动而昏厥过去的,没有其他的损伤。那条巨大的高低岩儿总算爬过来了,直爬到山脚下了。要不是少了一个人,少了年幼的旅伴罗伯尔,大家对于这种乘着自然力,不动脚就能下山的办法,一定都会鼓掌称快的。
  这勇敢的孩子罗伯尔,大家都爱他呀,特别是巴加内尔是离开不了他的,少校虽然生性冷僻,也喜欢这孩子,而哥利纳帆更是爱之如命。哥利纳帆一听到罗伯尔失踪,就急坏了,他想象着这可怜的孩子一定落到一个深坑里,正在声嘶力竭地叫着他的“第二慈父”。
  “朋友们,我的朋友们。”哥利纳帆几乎声泪俱下地说,“我们非去找他不可,非找到他不可!我们不能就这样把他丢掉啊!所有的山谷,所有的悬崖,所有的深坑,我们都要找到底!你们把我捆在一条长绳上,把我缒下去,我一定要这样做,你们懂吗?我一定要这样做!老天爷保佑罗伯尔还活着吧!丢了他,我们还有脸见他的父亲吗?为援救格兰特船长而牺牲了他的儿子,这成什么话呢?!”
  旅伴们听着他的话,都没有回答。他们感觉到哥利纳帆在望着他们,是想在他们的眼光中找出一丝希望来,因而他们都把眼睛低下去了。
  “到底怎样啦?!”哥利纳帆又说,“你们听见我的话了吗?你们为什么都不开口?你们都认为毫无希望了吗?毫无希望了吗?”
  又是一阵沉默,后来,还是少校先开口。他问:
  “朋友们,你们谁还记得罗伯尔是什么时候不见了的?”
  这问题,没有一个人回答。
  “至少,”少校又说,“你们总可以告诉我当这高低岩儿下崩的时候,那孩子在谁的身边?”
  “在我的身边。”威尔逊回答。
  “那么,好,直到什么时候你还觉得他在你的身边呢?仔细想想看。你说吧!”
  “我只记得是这样:我们跟着山崩,最后不是一撞吗?一撞之前不足两分钟的时候,罗伯尔·格兰特还在我的身边,两手还抓住苔藓呢。”
  “不足两分钟!可要注意啊,威尔逊!那时每分钟都觉得是很长的!你没记错吧?”
  “我想不会记错,……是的呀,……不足2分钟!”
  “好!”少校说。“罗伯尔那时是在你的左边还是在右边呢?”
  “在我的左边。我记得他的‘篷罩’还拍着我的脸。”
  “你自己呢?你在我们的……”
  “也在左边。”
  “那么,罗伯尔只能是在这边失踪的,”少校一面说,一面脸朝着山,指着右边,“我还可以断定,就他失踪的时间而论,那孩子应该是掉在距地面3公里以内的这一部分山里。我们要找就应该在这一部分找,每人找一个地带,我们会在这一部分山里找到他。”
  没有人再加上一句话。立刻,6个人都爬上高低岩儿山坡,分别站在不同的高度,开始寻找。他们始终在那下崩的践线的右边找,连最小的石缝也搜了搜,那些悬岩下的深坑已经部分地被迸落的碎石填起来了,他们直下到坑底下去寻找,不只一个人冒着生命的危险跑下去,撕破了衣服,刺破了手脚,再血淋淋地爬出来。安达斯山这整个一片地方,除了几个根本上不去的平顶之外,都仔仔细细地找遍了,并且找了很久,没有一个人想中途休息一下。但是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那孩子不但已经死在山里,并且一定被一座大岩石压住,永远葬在山里了。
  下午快1点的时候,哥利纳帆和他的旅伴们都精疲力竭了,又回到原来的山谷中。哥利纳帆万分悲痛,他不说别的话,只是叹息着:“我不走了!不走了!”
  每个人都懂得他的神经受了刺激,所以才有这样一种固执的想法。大家了解他,迁就他。
  “我们等等吧。”巴加内尔对少校和奥斯丁说,“我们休息一下吧,恢复恢复体力。不论是再寻找下去还是继续走路,都有休息的必要。”
  “是的,既然爱德华要这样,我们就留在这里吧!他还抱着希望呢。可是还有什么可希望的呢?!”
  “天晓得!”奥斯丁说。
  “可怜的罗伯尔!”巴加内尔应着,擦着泪。
  山谷里的树很多。少校选了一丛高大的树,在底下搭了临时帐篷。他们剩下来的东西只有几块盖布,全部武器,一点干肉和冷饭。不远的地方就是一条小河,有水可用,河水受了山崩的影响,还很浑浊。穆拉地就在草地上生了火,不久就送给他的主人一怀热水,让他喝了定定神,但是哥利纳帆不喝,非常沮丧地躺在“篷罩”上。
  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夜像昨夜一样,平静的,安宁的。当旅伴们躺着休息的时候,哥利纳帆又爬上了高低岩儿山坡。他侧耳倾听着,希望能听到呼唤声。他独自一个前探着,走得很远,很高,时时把耳朵贴着地,听着,听着,忍住心头的跳跃,并且用失望的声音呼唤着。
  那可怜的爵士在山里徬徨了一整夜。有时是巴加内尔,有时是少校跟住他,因为他不顾一切地乱找,要防他从光滑的岩石上或峭壁的边沿上跌下去呀。但是仍然没有结果。千声万声的“罗伯尔!罗伯尔!”只引起一些重复这亲切的名字的回声。
  天又亮了,人们不得不跑到遥远的山岭上去找哥利纳帆,并且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回帐篷。他那失望的样子实在可怕。谁敢向他说出一个“走”字?谁敢向他提议离开这伤心的山谷?然而,干粮完了。过去那骡夫提到过的阿根廷向导和过草原所必需的马匹,在前面不远的地方该可以遇到了。现在能往回走吗?往回走比往前走困难更多。况且和邓肯号又约好了是在大西洋岸上聚齐的呀。任何理由都不容许再耽搁下去,为了全体的利益,出发的时间不能再往下拖了。
  少校想要把爵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他劝说了很久很久,哥利纳帆都仿佛没有听见,只是摇头。但有时他也挤出几个字来:
  “走么?”他说。
  “是的,走。”
  “再等一个钟头!”
  “好,再等一个钟头。”可敬的少校回答。
  一个钟头过去了,爵士又恳求再给他一个钟头。看他那样子就仿佛是死囚在恳求再廷长他一个钟头的生命一样。就这样,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约莫挨到正午了。这时少校根据全体的意见,不再迟疑,干脆告诉哥利纳帆说非走不可了,全体旅伴的生命都靠他的迅速决定。
  “是!是!”哥利纳帆回答,“我们走罢!走罢!”
  但是,一面说着,一面却把眼睛从少校那边转了过去。他的目光盯住天空中的一个黑点。突然,他把手举起来,指着,一动也不动,象中了风似的。
  “那儿!在那儿,你们看!看!”他说。
  大家都朝天上看去,顺着他那坚决指定的方向。这时,那黑点眼看着越来越大了。原来是一只鸟在很高很高的天空中飞翔着。
  “一只兀鹰。”巴加内尔说。
  “是的,一只兀鹰,谁知道啊?它来了!它下来了!等一等!”
  哥利纳帆回答。
  哥利纳帆希望什么呢?难道是神经错乱吗?他曾说:“谁知道啊?”巴加内尔看得不错,那兀鹰越来越看得清楚了。这种大鸟,过去曾被当地的酋长们奉为神明。它们在这区域里长得异乎寻常地庞大。它们的力量大得惊人,能把牛抓起来,丢到深谷里。它们常常袭击平原上的羊、马、小牛,用爪子把它们抓到很高的高空。飞上两万尺高的高空去盘旋,在它们算不了什么,而这种高度已经是人类不可逾越的界限了。所以,这空中之王,在那种高度上,人们最好的眼力也看不见它,而它却用锐利的眼光俯瞰着地面,辨得出最细微的物体,其视力的强大使所有的生物学家都惊叹。
  这只兀鹰看见了什么呢?看见了一个死尸吗?就是看见了罗伯尔的死尸吗?“谁知道啊?”哥利纳帆老是这样说着,目光不离那兀鹰。那庞大的鸟越来越近,有时盘旋,有时象一个抛在空中的物体,急速下落,不一会儿,在离地不到200米高的地方绕了几个大圈了。人们看得再清楚不过了。它横飞在5.4米以上。矫健的两翼浮在空气中几乎不动,因为大鸟的特点就是飞时带着威风凛凛的安闲样子,而小鸟飞在空中必需每秒钟鼓翅无数次才能保持在空中。
  少校和威尔逊都已经抓起他们的马枪了。哥利纳帆以手势制止了他们。那兀鹰在距他们不到四分之一英里的地方,绕着山腰上一个不可攀登的平岭盘旋,快得令人看着头昏,铁爪忽而张开忽而捏紧,冠子摆动着。
  “就在那儿!那儿!”哥利纳帆叫了起来。
  然后,忽然转了一个念头,又惊叫一声,说:
  “如果罗伯尔还是活着的呢!……这兀鹰会……开枪!朋友们!开枪!”
  说时迟,那时快,兀鹰已经绕到高耸着的一排山峰后面去了。过了一秒钟——就好象有一百年那么久的一秒钟,兀鹰又飞了过来,带着重载,冉冉地上升。一片惊骇的叫声起来了,兀鹰的爪下是一个死尸,悬挂着,摆动着,那正是罗伯尔·格兰特!那兀鹰抓着他的衣服左一摆右一摆地飞到距帐篷不到45米高的上空,它也看见那些旅客了,激烈地鼓着翅,搏着风,想带着它那沉重的猎物扬长而去。
  “啊!”哥利纳帆大声呼叫,“宁可让罗伯尔的尸体在岩石上摔碎,也不能让那兀鹰……”
  他话没说完就抓起威尔逊的枪,想瞄准那只兀鹰。但是他的胳臂发抖,枪抓不稳,眼睛又发花了。
  “让我来!”少校说。
  立刻,他眼定手稳、全身不动地瞄准那只兀鹰,这时那只兀鹰已经离他150米远了。
  但是他的手还没有板动枪机,山谷里就砰地传来一声枪响。一道白烟从两座雪花岩之间冒出来,那只兀鹰,头中了枪,打着转慢慢下坠,张着大翅膀象个降落伞。它没有放下它的猎物,但是下落时却悠悠扬扬地,落到离河岸约10步远的地方。
  “落到我们的手里了!落我们的手里了!”哥利纳帆说。
  也不问这一枪是哪来的,他就奔到兀鹰那里,同伴们都跟着他跑。
  他们跑到时,兀鹰已经死了。罗伯尔的身体被它的宽大翅膀掩盖着。哥利纳帆扑到孩子的尸体上,把他从魔爪下拖了出来,放在草地上躺着,把耳朵贴到他的胸口上听。
  从来没有过比这更响亮得惊人的欢叫声从他的口里发出来:
  “还活着呢!他还活着呢!”
  一会儿工夫,罗伯尔的衣服给剥掉,用冷水浇在他脸上。他动了一动,睁开眼,看了看,说出话来,他只是说:“啊!是您,爵士……我的父亲啊!……”
  哥利纳帆不能回答,激动的感情把他噎住了。他跪下来,在孩子的身边哭着,这孩子得救真是一个奇迹啊!
  第十一章 学错了西班牙语
  小罗伯尔逃出兀鹰的馋吻,却得到同伴们的热吻:他们恨不得把他吞下去。虽然他还很虚弱,没有一个人不来把他拉到怀里紧抱一下。这种热爱的表现是不会累死病人的,恰好相反,对于病人只有好处。
  孩子的命得救了,大家想到救命的恩人。自然又是那少校先想起来。他东张西望地在寻找。在离河50步的地方,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在山脚上的高岗上站着,一动不动。这人脚边放着一枝长枪,肩膀很宽,长头发用皮绳扎着,身材在2米以上。古铜色的脸,眼睛和嘴之间涂着红色,下眼皮涂着黑色,额头涂着白色。那是个当地土人,模仿边区的巴塔戈尼亚人的装束,披着一件漂亮的大衣,上面绣着红色的阿拉伯式花纹,大衣是拿原驼的颈皮和腿皮用驼鸟筋缝起来的,细茸毛翻在外面。大衣里头是一件紧身的狐皮袄子,前襟向下成尖形。腰带上悬着一个小袋,装着涂脸用的颜料。靴子是牛皮做的,用皮带交叉绑在小腿上。
  这巴塔戈尼亚人虽然脸上涂得五颜六色,却是很雄壮,并且显得实在聪明。他以十分尊严的姿态在那里等候着。看他在石岩上站着,一动也不动,那样庄重,人们简直要误认为那是一座“镇静之神”的塑像。
  少校一瞥见他就指给爵士看。哥利纳帆立刻向那人跑过去,那人向前走了两步迎上来。哥利纳帆的两只手紧紧握着他的一只手。爵士的眼光里、笑容里和整个面部表情里都充满了感激的心情,因而那土人是不会有任何误会的。他微微地点了一下头,说了几句话,少校和哥利纳帆都听不懂。
  那巴塔戈尼亚人仔细端详了那几个外国人之后,就换了一种语言。但是,不论他如何努力,这种新语言和开始时讲的那种语言一样,他们还是听不懂。然而那土人说的有几个词句引起了爵士的注意。哥利纳帆懂得几个西班牙常用的字,觉得那土人说的是西班牙语。
  “是西班牙语吗?”他用西班牙语问。
  那巴塔戈尼亚人点点头,这种一上一下的动作在任何民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
  “好了,这是我们的朋友巴加内尔的事了。幸好他想起了学西班牙语!”
  他们喊巴加内尔。巴加内尔立刻跑来,用法国人特有的那种高雅风度给那巴塔戈尼亚人打了个招呼,他那种风度说不定那巴塔戈尼亚人一点也领略不到。他一听说要他和人家说西班牙语,他就回答说:“这个不成问题。”
  于是,他为发音清楚,特意把嘴张得大大地叫:“呜斯——梭以思——翁——好门——得——奔!”(你是个好人!)
  那土人侧耳听着,不回答。
  “他不懂,”那地理学家说。
  “也许你说的音调不对吧?”少校提醒他。
  “是的,我吃亏了那个鬼音调啊!”
  他重新把那句恭维话说了一遍,得到的是同样的结果。“我换一句来说吧。”他说,于是咬牙嚼舌地,一音一顿地,又叫出这几个字:
  “孙木——独维大——翁——巴塔戈!”(无疑地,你是个巴塔戈尼亚人!)
  对方仍旧保持沉默。
  “狄则意买!”(回答呀!)巴加内尔又补充了一句。
  那巴塔戈尼亚人还是不回答。
  “呜斯——公卜里言得意思?”(你懂吗?)巴加内尔恨不得把嗓子都喊破了。
  再明显不过了,那印第安人不懂,因为他用西班牙语答道:
  “诺——公卜勒那奥。”(不懂。)
  现在轮到巴加内尔诧异了。他把额上的眼镜向眼睛上一推,显出不耐烦的样子。
  “他说的那种鬼话,我懂得一个字才怪呢!”他说,“那一定是阿罗加尼亚语!”
  “不会的呀,这人一定是用西班牙语回答的。”哥利纳帆说着,又转向那巴塔戈尼亚人用西班牙语问:
  “西班牙语吗?”
  “西!西!”(是!是!)土人回答。
  巴加内尔由诧异转为惊骇了。少校和哥利纳帆彼此斜瞟了一瞟。
  “啊哈!我博学的朋友,”少校说,嘴唇上泛起一点微笑,“你是粗心专家,这次可不是你又粗心大意了?”
  “嗯!”那地理学家侧耳听着,发出一个怀疑的声音。
  “是啊!很明显地,这巴塔戈尼亚人说的是西班牙语……”
  “他说的是西班牙语?!”
  “是呀!你可不是学了另一种语言,还以为是学……”少校的话没说完,那学者就耸耸肩,狠狠地“啊!”了一声,打断了他的话头。
  “少校!你也说得太过火了!”巴加内尔相当不服气,说。
  “不然,你怎么听不懂他的话呢?”少校反驳。“我听不懂这土人的话,是因为他说得不好!”地理学家愈辩愈有些不耐烦。
  “这就是说:他说得不好,是因为你听不懂。”少校又冷静地逼他一句。
  “少校,”哥利纳帆出来打圆场,说,“您的假定说不过去。我们的朋友巴加内尔纵然再粗心,也不至于整个儿地学错了一国语言吧!”
  “不是学错了语言,那么,我就请你,我亲爱的爱德华,……或者,我还是请你自己吧,我的好巴加内尔,我请你自己解释解释你和那土人彼此说话不懂,究竟是什么道理。”“我不解释,”巴加内尔回答,“我来证实。这是我天天苦学西班牙的书本子!你瞧,少校,你还有什么话说!”
  他说着,在衣袋里东摸西摸,摸了几分钟,摸出一本很破的书,心安理得地递给少校。
  少校接着书,看了看:
  “好啊,这是什么书?”他问。
  “是卢夏歌,”巴加内尔回答,“一部美妙的史诗呀,它……”
  “卢夏歌!”哥利纳帆叫起来。
  “是啊,朋友,大诗人喀孟斯的卢夏歌,一点也不差!”“喀孟斯,”哥利纳帆重复了一遍,“啊,我倒霉的朋友,喀孟斯是葡萄牙诗人呀!你六星期以来学的都是葡萄牙语呀!”
  “喀孟斯!卢夏歌!葡萄牙语!……”
  巴加内尔说不下去了,眼睛在大眼镜底下发花,同时耳朵里响起了一阵狂笑,因为所有的旅伴们,围在他的四周。
  那巴塔戈尼亚人眉头皱也不皱一下,他绝对不能理解这另生枝节的一幕,只耐心地等候着说明。
  “啊!我真是个傻子!我真是个疯子!”巴加内尔终于说出话来了,“怎么,会有这样一回事?这不是随意诌出来的笑话吗?我会做出这种事来?这简直是巴拜尔塔的故事,混浠了一切语言!啊!朋友们!朋友们!我往印度跑,却跑到智利来!我要学西班牙语,却学会了葡萄牙语!真太不成话了!老是这样下去,我会有一天向窗外扔烟头时,会把我自己也扔了出去的!”
  任何人,听巴加内尔这样说,看他那副样子,谁也忍不住笑。首先他自己就大笑起来。
  “笑吧,朋友们!”他说。“尽量笑!我笑自己,比你们笑我还要厉害!”
  说着就“哈哈!”大笑一阵,从来一个学者没有这样笑过。
  “笑是笑够了。我们可没有能干翻译的人了。”少校说。“啊!你不要烦神,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太相近了,所以才把我弄得阴阳差错。但是这种相近的程度正好容许我很快地补偿过失。这位可敬的巴塔戈尼亚人的西班牙语说得太好了,我保证停一会儿就可以用西班牙语向他致谢。”
  巴加内尔说得不错,停了一会儿他居然能和那土人交换了几句话,他并且知道了那巴塔戈尼亚人的名字叫塔卡夫,这个字在阿罗加尼亚文里就是“神枪手”之意。
  塔卡夫显然是以善打枪得名的。
  但是哥利纳帆最庆幸的就是听说那巴塔戈尼亚人是以导游为业,并且专门领旅客们在草原里旅行。这个巧遇太妙了,不能说没有天意。因此,这次探险的成功等于是个既成之事实了。谁也不再怀疑格兰特船长的安全了。这时,旅客们和那巴塔戈尼亚人都回到罗伯尔身边来了。罗伯尔向土人伸出两只胳膊,那土人一言不发,把手放到他的额头上。他检查了一下那孩子的身体,捏捏他那疼痛的四肢。然后,他微笑着跑到河边采了几把野芹菜,又用野芹菜擦了擦那小病人的全身。他擦得十分精细,那孩子一经按摩,就感到渐渐有了气力了。很显然,再休息几个小时就会完全恢复过来。
  因而,大家决定当天和当夜都还留在这临时的帐篷里。不过粮食和交通工具这两大严重问题要解决。因为他们的干粮和骡子都没有了。幸而有塔卡夫在呢。他惯于沿巴塔戈尼亚的边境为旅客作向导,是当地最聪明的一个向导,他负责供给哥利纳帆一行人所需要的一切。他自告奋勇,要引哥利纳帆到相距至多四里的印第安人集市上去,旅行所需的一切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这建议是半用手势半用西班牙语表达出来的,巴加内尔终于懂了。哥利纳帆和他那博学的朋友立刻接受了这个建议,辞别了他们的旅伴,跟着那巴塔戈尼亚人,沿河向上游走去。
  他们紧张地走了一个半钟头,跨着大步子才跟得上那巨人般的塔卡夫。安达斯山这一带地区不但风景宜人,而且土壤肥沃。丰饶的草地一片连一片,有10万头牛羊在这里也不愁吃的。罗列的池塘,纵横的沟渠,给这些平原提供了绿化的条件,黑头天鹅在池塘里嬉欢,无数的鸵鸟在藤蔓中腾跃,它们分享着水国的风光。这里的鸟类十分美丽,同时也十分喧噪,其品种之多实在惊人。有一种浅灰色带白条纹的班鸠,名叫“依萨卡”,十分玲珑可爱,它们和许多黄莺点缀在树枝上面,仿佛是些活跃的鲜花,野鸽子成群结队地掠过天空,无数的小麻雀,“深歌罗”雀,“喜格罗”雀,“蒙吉他”雀,展翅争飞,互相追逐,漫天是吱吱的叫声。
  巴加内尔一路走去,欣赏不已,满口是赞叹的声音,这使那巴塔戈尼亚人有些惊诧。因为,在他看来,空中有鸟,池上有天鹅,平原上有草,是再自然不过的,何足赞叹!而那学者却越来越有劲,不嫌路长,他还以为才动身不久呢,而这时那些印第安人的帐篷已经出现在眼前了。
  这集市位于两山扣住的葫芦谷深处。那里,在树枝搭成的棚子底下,住着30来个游牧的印第安人,放牧着大群的乳牛,牲牛,羊,马。它们从这片草场逛到那片草场,到处有丰盛的筵席款待着他们那一大群四条腿的客人。
  这些印第安人名为安第斯秘鲁人,是阿罗加尼亚人、白环什人和奥卡人的混血种,橄榄色的皮肤,中等的身材,身段厚实,低低的额头,滚圆的脸,薄嘴唇,高颧骨,容貌带女人气,神色冷淡,人种学者一看就知道他们不是纯血种族。这些土人不能使人对他们发生多大兴趣。不过,哥利纳帆的目的不在牧人而在牧群。只要他们有牛马就成了。
  塔卡夫负责交涉,很快地就成功了。哥利纳帆买了7匹阿根廷小马,鞍辔齐全,还买了百来斤干肉和几斛米,几个盛水用的皮桶。印第安人颇想以葡萄酒或“卢母酒”作为交换,因为哥利纳帆没有酒,他们接受了20两黄金——黄金的价值他们是完全懂得的。哥利纳帆想再买一匹马给塔卡夫骑,但他表示用不着。
  成交之后,哥利纳帆就辞别了巴加内尔所称为“供应商”的人们,不到半小时就回到他们的临时帐篷了。他一到,大家都欢呼起来,他知道这不是欢呼他而是欢呼他所带来的粮食和马匹。每个人都饱餐一顿。罗伯尔也进了一点饮食,他的体力差不多完全恢复了。
  这天剩余的时间消闲在休息中。大家东拉西扯地谈天,什么人都谈到了:谈到亲爱的海伦夫人和玛丽,谈到约翰·门格尔船长和他的船员,又谈到哈利·格兰特——他大概距此不远了。
  至于巴加内尔,全盯住那印第安人,寸步不离。他居然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巴塔戈尼亚人了!真是高兴极了。他和这巴塔戈尼亚人比起来简直成了个矮人,他认为塔卡夫足以和古罗马的马克西明皇帝和学者樊·德·伯罗克所见到的那位刚果黑人比美,因为这两个人都有2米多高的身材!此外他还用西班牙语不住地跟那庄重的印第安人罗嗦,那印第安人却能耐性地听着他说。我们的地理学家又在学习呀,不过这次不是在书本子里学习了。人们经常听他用嗓子,用舌头,用两颚叫出许多响亮的声音来。
  “如果我将来掌握不住西班牙语的音调,不能怪我呀!”他常对少校说,“谁会料到会有一天有个巴塔戈尼亚人教我西班牙语呢?”
  第十二章 线索
  第2天,10月22日8点钟,塔卡夫发出启程的信号。阿根廷的地形,在南纬22度与42度之间,一溜儿由西向东倾斜着。旅客们只有从这微微倾斜的下坡路一直走到海边了。
  当巴塔戈尼亚人谢绝马匹时,哥利纳帆还以为他和许多向导一样,宁愿步行呢。果真如此的话,他那两条长腿一定也不难追得上马。然而,哥利纳帆估计错了。
  在出发时,塔卡夫怪啸了一声。一匹又高又大的阿根廷种的好马,听到主人的呼唤,立刻从附近的小树林里跑了出来。这匹马十分俊美,棕红色的毛显示出它是一匹骄傲的、勇敢的、活泼的良马。头轻颈细,鼻孔大开,目光炯炯,腿弯宽阔,肩胛高耸,高胸脯,长脖胫,这就是说它具备了一切娇健的条件。少校是识马的行家,他对这匹阿根廷种的好马赞不绝口,认为与英国的“猎马”有若干相似之处。这匹好马叫作桃迦,“桃迦”在巴塔戈尼亚语里是“飞鸟”之意,这匹马真不愧有这个名称。
  塔卡夫一跨上鞍,马就腾跃起来。这位巴塔戈尼亚人是骑马能手,在马上的姿势十分好看。他的装备包括阿根廷平原里惯用的两种猎具:一种名为“跑拉”,另一种名为“拉索”。“跑拉”是皮条连起的3个球,挂在鞍前,印第安人能在百步之外扔出“跑拉”去打他所追的野兽或把敌人的腿裹住,立刻绊倒了。所以“跑拉”是印第安人手中的一件可怕的武器,他运用得灵巧惊人。“拉索”,则相反的,是用手挥动的武器,从不脱手。那只是一条10米长的绳子,用两条皮条编起来的,末端是个活结,串在一个铁环里。用时,右手扔出活结,左手拉住绳子,绳子这一端是系牢在鞍子上的。除上述两种武器外,还斜背着一支马枪,这就是那巴塔戈尼亚人的全副武装。
  塔卡夫那种自然的健壮姿态,那样的灵活,那样的从容自在,大家都在赞美他,他却毫不在意,跑到队伍的前头去了。全队开始出发,有时奔驰,有时缓行,从来不用快步小跑,因为阿根廷的马仿佛根本就不知道这中等速度的步伐。罗伯尔骑得很大胆,他表现出他有控鞍的能力,因此哥利纳帆很快地就把心放下来了。
  草原的平地就从那带高低岩儿的山脚下开始。它可以分为三带。第一带从安达斯山起一直延伸到400公里远,全区是不很高的根木和灌木丛。第二带有720公里宽,满铺着茂密的草,一直铺到距布宜诺斯艾利斯288公里的地方。自此,脚下践踏的全是大片的紫苜蓿和白术,就是草原的第三带。
  一走出高低岩儿山区,哥利纳帆一行就遇到许多沙丘,当地人称为“迷荡落”,这些“迷荡落”就和波浪一样,每逢没有植物的根株把它们攀结在土地上的时候,它们就不断地随风飞扬。沙是极细的,因此,只要有一点点风。沙就和轻烟一样,一阵一阵地飘荡起来,或者涌起沙柱,旋转着直升到高空。看着这种景象,真令人又喜又怕:喜的是这些沙柱在平原上飘摇,忽聚忽散,忽分忽合,忽高忽低,忽起忽落,乱纷纷地无法形容,没有比这种形象更有趣的了,怕的是从这些“迷荡落”上扬起的沙尘细得不可捉摸,你眼睛闭得再紧它也会向你眼皮里钻。
  这天刮的是北风,沙扬了大半天。虽然如此,大家还是走得很快,快到6点钟时,那高低岩儿已经被丢在背后40英里远,只呈现出一排队影,消失在黄昏的烟雾中了。
  行人约摸走了60里路,有点疲乏了,所以看到宿夜的时间快到了,都很高兴。他们在内乌康河岸上搭起帐篷来。这是一条湍急的河流,水色浑浊,在赤色的悬崖中流着。内乌康河又叫拉密河或考磨河,发源于许多湖泊中间,这些湖泊的所在地只有印第安人知道。
  当夜无话,次日照常赶路。旅行队走得迅速顺利。道路平坦,气候也还受得了,所以行路不感困难。然而快到中午的时候,太阳热起来了。傍晚,一片云彩点染着西南面的天边,这是天气要变化的预兆。那巴塔戈尼亚人是不会看错的,他指着西边一带的天空给那地理学家看。
  “好嘛!我知道了。”巴加内尔说,然后又转向他的旅伴们说:“天气要变了。我们要挨到一场“奔北落”哩。”
  接着他就解释,“奔北落”是阿根廷这些草原上常有的西南风,十分干燥。塔卡夫果然没看错,当晚那场“奔北落”强烈地刮起来了。只裹着一层“篷罩”的旅客是相当苦的,马都躺到地上,人就躺到马的旁边,挤得紧紧的。哥利纳帆发愁。如果这暴风不停息,就会耽误行程。但是巴加内尔看了看气压表以后,就向他保证不至于如此。
  他说:“通常,如果气温下降,‘奔北落’就一定要带来三天暴风雨。如果和现在一样,水银柱上升,刮几小时的狂风就没事了。你尽管放心好了,我亲爱的朋友,天一亮,天空就要恢复晴朗,象平时一样。”
  “你说得头头是道,就和书本子一样,巴加内尔。”哥利纳帆说。
  “我本来就是个书本子啊,你尽管翻着看好了。”
  这书本子果然说对了。夜里一点钟,风忽然停了,大家都睡了个好觉。次日,个个都精神抖擞,特别是巴加内尔,他敲着关节,发出愉快的响声,又伸了个懒腰,活象一只小狗。这天是10月24日,就是从塔尔卡瓦诺出发后的第十天。行人距科罗拉多河和37度线交叉处还有150公里,也就是说,还要走3天。沿途哥利纳帆集中注意力了望着有无土人走到他们的附近来。他很想向土人打听格兰特船长的消息。现在巴加内尔已经能用西班牙语与那巴塔戈尼亚人交谈了,并且彼此足够了解了,如果要向土人打听消息的话,塔卡夫是可以担任翻译的。但是他们走的路线是印第安人所不常走的,因为草原上由阿根廷共和国到高低岩儿山区的大路都在这条路线的北边。
  因此,游牧的印第安人和在酋长统治下定居的印第安人,在这里都不能遇到。偶然有个把骑马游牧的人在远处出现,但是他一看见他们一行就很快逃走了,他们不愿和生人接触。本来,他们这一行人,叫草原上任何单身行人看了都觉得形迹可疑:强盗看见他们八个人全副武器,骑着快马,就会溜之大吉;旅客们见了他们在这样荒野的草地里,又会误认他们是强盗。因此,不管他们想跟良民或强盗谈谈话都是绝对不可的。他们巴不得遇到一伙强盗,就是彼此打几枪,然后再和他们谈谈话也好。然而,要打听路线,却遇不到印第安人,是很可惜,但在另一方面,这荒凉的路线却引起了一个枝节问题,给文件的解释带来了一个意外的证明。
  旅行队走的路线有几次横过草原的小路,其中有一条相当重要,是由卡门通到门多萨的。沿途是骡马牛羊的骨骼,被鸷鸟啄得七零八落的,又被空气剥蚀得白生生的,过一程就是一堆。那些骨头数以千计,其中难免也有人的骨头和牲畜的掺在一起,都化成了灰尘。
  直到这时为止,塔卡夫看他们专沿着一条直线走,没有提出任何意见。不过他晓得,这条直线既不和草原上任何一条路相衔接,又是不会走到任何一城镇、一个村落,或阿根廷任何一个垦殖区。他是个向导,他看见这班人不但不由向导领路,反而来向导他,因此,他自然不能不惊讶。然而,他虽然惊讶,却始终保持着印第安人固有的那种保留态度,关于那些被忽略过去的许多条小路,他一直不发一言。这一天,他直到上述的那条要道,勒住马,终于向巴加内尔说话了。
  “这是通卡门的路。”他说。
  “是呀,不错,我的好巴塔戈尼亚人。”巴加内尔用纯粹的西班牙语回答,“这是由卡门到门多萨的路。”
  “我们不走这条路吗?”塔卡夫问。
  “不。”
  “我们是往……”
  “一直往东。”
  “一直往东没有地方可去呀。”
  “谁晓得呢?”
  塔卡夫不说话了,他看着那学者,显得深感惊讶的样子。然而,他不认为巴加内尔有丝毫开玩笑的意思。一个印第安人经常是一本正经的,他永远想象不到别人会不是一本正经地说话。
  “你们不是到卡门去?”他沉默了一会又问。
  “不是。”巴加内尔回答。
  “也不是到门多萨?”
  “也不是。”
  这时候哥利纳帆赶上了巴加内尔,问塔卡夫在说什么,他为什么停下来。
  “他问我,我们是到卡门还是到门多萨,我说都不是,他很惊讶。”
  “事实上,我们走这条路是应该叫他感到很奇怪。”哥利纳帆说。
  “我也相信是这样,因为他说我们没有地方可去了。”
  “那么,巴加内尔,你能不能把我们这次远征的目的解释给他听听?你能不能给他说明一下我们一直往东走有什么意义?”
  “这很难,一个印第安人不懂得什么地球经纬度,而且我们发现文件的经过,他听了会觉得是幻想的神奇故事呢。”“我倒要问你,”少校郑重其事地说,“究竟是故事的本身他听不懂?还是讲故事的人说不清楚叫他听不懂呢?”“啊!麦克那布斯,”巴加内尔回答说:“你还是疑心我的西班牙语说不好啊!”
  “既说得好,就试试啊,我可敬的朋友。”
  “就试试吧!”
  巴加内尔又到巴塔戈尼亚人旁边,设法把那段故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有时因为找不到字,有时因为翻译不出某些细节,有时因为某些细节对一个半无知的人不容易懂,他那长篇的演讲常常被截断了。那学者的样子看来真有趣。他指手划脚,咬牙嚼舌地说着,费尽了心机,想尽了方法,大汗珠象瀑布一样,从额头上向胸口直流。最后,实在说不出了,他就用手来帮忙。他跳下马,在沙地上就画了一幅大地图:这是经线,那是纬线,交叉着;这里是太平洋,那里是大西洋;这里是卡门那条路,一直通到这里。从来一个地理教师没有感到这样的困难。塔卡夫看着这一场表演,态度始终安闲,不让人家看出他是懂还是不懂。那地理学家讲了半个多小时,后来,他停住了,擦着满头大汗,看着那巴塔戈尼亚人。
  “他懂了吗?”哥利纳帆问。
  “我们看吧,如果他再不懂,我也无法说了。”
  塔卡夫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眼睛老盯着那逐渐被风吹平的沙上的地图。
  “怎么样?”巴加内尔问他。
  塔卡夫仿佛没有听见他问。巴加内尔已经看见一个讥嘲的微笑从少校的嘴唇上显出来了。为了要争这口气,他正要重新努力再作一翻地理说明,这时那巴塔戈尼亚人用手一挥,止住他。
  “你们要找一个俘虏吗?”塔卡夫问。
  “是的。”巴加内尔马上回答。
  “就是在由太阳落山到太阳升起的这条路上吗?”塔卡夫又说,以印第安人的说法,确定着那条由西到东的路线。
  “是,是,正是!”
  “是上帝把那俘虏的秘密交付给那大海的波澜了?”
  “就是上帝亲自交付的。”
  “让上帝的旨意实现吧!”塔卡夫相当严肃地回答,“我们将一直往东走去,如果必要的话,一直走到太阳边!”
  巴加内尔看见他的学生懂了,得意洋洋地,立刻把那印第安人的回答翻译给他的旅伴们听。
  “多么聪明的种族啊!”他又补充说,“在我们本国,20个乡下人听我讲这一套,就有19个不会懂的哩!”
  哥利纳帆请巴加内尔问那巴塔戈尼亚人:他可曾听到有外国人落到草原区的印第安人手里。
  巴加内尔照样问了,并且静候回答。
  “似乎听说过。”巴塔戈尼亚人说。
  这句话翻译过来,7个人一齐围到塔卡夫身边来,用眼光问他。
  巴加内尔心里十分激动,几乎说不出话来了,他继续对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话头追问下去,眼睛盯住那庄重的印第安人,恨不得在他未开口之前就能把他的回答看出来。
  那巴塔戈尼亚人每说出一个西班牙字,他就用英文同时说一遍,使他的旅伴们听着就仿佛塔卡夫在直接用英文说话。
  “这俘虏是什么样的人呢?”巴加内尔问。
  “是个外国人,是欧洲人。”
  “你可看见过他?”
  “没有,但是印第安人闲谈时曾讲到他。他是一个好汉啊!
  有一颗牯牛的心!”
  “一颗牯牛的心!”巴加内尔惊叹着说,“啊!好个巴塔戈尼亚语言啊!你们懂吗,朋友们?!那意思是说一个勇敢的人!”
  “那就是我父亲呀!”罗伯尔叫起来。
  然后他转过脸来问巴加内尔:
  “那就是我的父亲,这句话用西班牙语怎么说?”
  “艾斯——米奥——巴特勒,”地理学家回答。
  立刻,罗伯尔就拉住塔卡夫的手,柔声说道:
  “艾斯——米奥——巴特勒!”
  “苏奥——巴特勒!”(你的父亲!)塔卡夫应声说着,双目炯炯发光。
  他一把搂住那孩子,把他抱下马鞍,带着一种非常好奇的同情心仔细端详着。他那聪明的面容表现出一种平静的感动。
  但是巴加内尔还没有问完他的话。那俘虏当时在什么地方呢?他那时做什么事呢?塔卡夫什么时候听到人家说他呢?
  这许多问题同时涌到他的脑子里来了。
  他提出的问题都迅速有了答复,因而他知道了那欧洲人当时是在一印第安人部落作奴隶,而这部落是在科罗拉多河与内格罗河之间游牧的部落。
  “最近那欧洲人在什么地方呢?”巴加内尔问。
  “在卡夫古拉酋长家里。”
  “是不是在我们一直遵循的这条路线上呢?”
  “是在这路线上。”
  “那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印第安·包于什族的首领,是个两舌两心的人!”“这就是说:他说话反复无常,做事也反复无常。”巴加内尔翻译了那句巴塔戈尼亚俗语之后又这样解释说。
  “我们能够把我们的朋友解救出来吗?”他又问。
  “也许能够,如果他还在印第安人手里的话。”
  “你什么时候听说的呢?”
  “很久了,在我听说过之后,已经两年过去了。”
  哥利纳帆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这个回答与文件上的日期正相符合呀!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塔卡夫。巴加内尔立刻以西班牙语提出:
  “你说到一个俘虏,是不是同时有3个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那俘虏现在的情况你一点也不晓得吗?”
  “一点也不晓得。”
  这句话结束了全部的交谈。可能那3个俘虏早就分离开了。但是这巴塔戈尼亚人所提供的资料可以证实一点:印第安人过去常常谈到一个落到他们手里的欧洲人。他被俘的日期,乃至他被拘留地的地点,一切的一切,连那句描写他勇敢的巴塔戈尼亚话,都明显地指出那欧州人就是哈利·格兰特。第二天,10月25日,旅客们怀着一种新的兴奋的心情又启程向东。那一带草原经常是荒凉的、单调的,土语称为“特拉维西亚”的无边空地。陶土质的地面,久经风力刮磨,平坦极了,除了几条干沟里和印第安人挖的一些池沼有几块石头之外,别的地方连一个小石子也没有了。疏疏落落的一些矮树林,彼此都相距很远,林端呈淡黑色,零零星星地冒出几棵白色决明子树,树上结着荚,荚里长着一种有点糖味的果肉,清凉可口。此外,还有几丛笃唇香树、“沙纳尔”树、野金雀花树和各种荆棘,荆棘的瘦小就足以证明土壤的贫瘠程度了。
  26日是辛苦的一天,因为他们要赶到科罗拉多河畔过夜。马被鞭策着,跑得很快,所以,当晚,他们就到达西经69度45分的地方,草原区里那条美丽的大河了。这条河,印第安语称为“高比勒比”,就是“大河”之意,它经过很长的流程流入到大西洋里。在接近河口的那一段,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就是离海愈近,河里的水量愈少,也许因为河水被松土吸收去了,也许被蒸发掉了,到现在,这还是一个谜。
  到了科罗拉多河,巴加内尔的第一件事就是跳到那陶土染红的河水里,“地理学式”地洗了个澡。他很惊讶,河水居然那么深!这完全是因为初夏的太阳融化了积雪的结果啊!而且,这河面相当宽,所以马不能游过去。幸而在上游几百米的地方有个木棚桥,桥板都是用皮条捆住吊于河上。那一小队人马由此过了河,就在左岸露营过夜。
  巴加内尔在就寝前,要把科罗拉多河正确地测量一番,他在他那张地图上仔仔细细地把它画出来。因为他已经让雅鲁藏布江在西藏的山中自由地流着,现在只好来测绘科罗拉多河了。
  27、28两天,途中平安无事。到处是同样的单调和贫乏。风景极少变化,地形也很呆板。然而土壤却变得很潮湿。行人要越过许多渍水的洼地和许多沼泽。28日晚上,人马歇在一个大湖的岸上。这湖里的水都是浓味的矿泉,湖的名字叫兰昆湖,在印第安语就是“苦湖”的意思,1862年阿根廷军队曾在这里残酷地屠杀过土人。旅行队伍照例宿了营。如果不是有许多猴子和野狗,大家会很舒服地睡一觉的。只可惜那些猴子野狗叫嚣不休,它们奏着一种天然交响曲来欢迎这些外宾,而这些欧洲人的耳朵偏偏又领略不到那未来派音乐的风味。
  第十三章 阿根廷“判帕”区
  阿根廷的判帕区展延在南纬34度与40度之间。“判帕”是阿罗加尼亚语,意为“草原”。这区域以“草原”命名,是名副其实的。西部的含羞草类和东部的各种茂草,构成本地区的特殊面目。这些植物的根生在浅红色或黄色的泥沙土壤上层的浮土里。如果一个地质学家来考察一下这第三纪地层,收获一定非常丰富。那里有无数的洪水前期的兽骨,印第安人说是现已绝种的大犰猞的骨骼。在那些多得和沙尘一般的野草底下,蕴藏着这区域的整个原始时代的历史。
  美洲的草原恰如北美合众国北部五大湖的“草野”,西伯利亚的“荒原”。这草原区的盛暑严寒都超过布宜诺斯艾利省,因为它是在内陆。据巴加内尔解释,夏天的热气被海洋吸收了,到冬天就慢慢地吐出来,于是,海岛上的气候,冬夏相差没有内陆那么大。所以西草原区的气候就没有东海岸一带那样均匀。西草原区的气候是突变的,忽而酷热,忽而严寒,不断地在寒暑表的水柱上下跳动,并且很快。秋天,也就是在4月5日,雨水多而急,但在十月前后,气候很干燥,气温很高。每天早晨,哥利纳帆一行,在审定路线之后,天一亮出发,地面被无数的大小灌木的根攀结着,十分结实。没有沙丘了,也没有构成沙丘的那种细沙了,在空中也没有被风扬起的沙尘了。马在草丛中,大踏步前进。“帕佳·不拉伐”草是草原里特有的一种草,到处都是,印第安人行路遇到暴风雨就在这草下躲避。隔一个相当距离,还有一片潮湿的洼地,但是这种洼地愈来愈少了。洼地里长着柳树,还有一种植物叫做“阿根廷薄苇”,专喜欢生在淡水的附近。马匹遇到这种地方就拚命喝上一阵,这不但是抓住机会求一时的痛快,也是为着前途,以防前途水少。塔卡夫在队伍前面,边走边打着丛莽。这丛莽中有一种最毒的蛇叫做“韶力拿”,牛给它咬了,不出1小时就会死去。塔卡夫打着丛莽就把这种蛇惊走了。那匹矫健的桃迦马也在荆棘梢头腾跃着,协助主人为后来的马匹开路。
  在这些平坦而径直的草原上旅行自然是容易的,迅速的。这片平原在性质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就是在周围160公里内也找不到一块石头,一粒石子。从来也遇不到象这样单调的地方,延展这么远。什么风景呀,事物变化呀,自然界奇观呀,你连影儿也别想看到!也只有象巴加内尔那样会无中生有、遇事都感兴奋的学者们才能对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发生兴趣。他为什么会发生兴趣呢?他自己也说不出。最多不过是遇到一个小树丛!也许只是遇到一根草!这就足够叫他打开话匣子,引起他滔滔不绝地讲给罗伯尔听,而罗伯尔就喜欢听他那一套。
  10月29日,在旅客面前展开的平原依然是那样的单调,午后,快到两点钟的时候,他们遇到很长的一片牲畜的遗迹。那是无数头牛的骨骼,在那里堆着、白生生的。这些遗骸并不是排成弯弯曲曲的一条线,表示牲畜因精疲力尽而沿途倒毙。所以谁也猜不出,连巴加内尔想来想去也猜不出,为什么这许多骨头会聚在一个相当狭窄的地方,因此,他又请教塔卡夫,塔卡夫很轻松地就给他解释了。
  那学者叫道:“不可能的吧!”那巴塔戈尼亚人却点头表示是事实,这把旅伴们弄得更加莫名其妙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问。
  “天火烧死的。”地理学家回答。
  “怎么!雷火会造成这样大的一个灾难!”奥斯丁惊奇问,“五百头的一大群牛都会一齐卧到地上!”
  “塔卡夫这样说,他是不会错的。而且我也相信他的话,因为这草原的风暴是以狂烈著名的。但愿我们不要有这么一天受到这种考验!”
  “天气热得很。”威尔逊说。
  “是的,温度计在阴凉处就有30度。”巴加内尔回答。
  “这并不使我惊讶,我感到热气向我身上直站。希望不要这样热下去了。”哥利纳帆说。
  “啊!啊”巴加内尔叫起来,“不要打算天气转变吧!你看天边连雾的影子也没有。”
  “活该倒霉!”哥利纳帆又说,“我们的马已经热得受不了啦。你不太热吧,我的孩子?”他转向罗伯尔,问。
  “不,爵士,我喜欢热,热点好。”
  “特别是冬天热点好。”少校很正确地纠正了一句,说时向空中喷出一口雪茄烟。
  晚上,他们歇在一个废弃的“栏舍”旁边,“栏舍”是树枝编成的,四壁涂着泥,顶上盖着草。这个草棚子和一个已烂了的木桩围成的院子相连,这种院子足够保护马匹过夜,它们不受狐狸攻击,马本来不怕狐狸,但是那些狡猾的野兽专咬马络头,络头一断,马就逃了。
  离那“栏舍”几步远有个土坑,作炉灶用的,坑里还有灰烬。“栏舍”里有一张凳子、一张破了的牛皮床、一只锅、一条铁链子、一把煮“麻茶”的壶。“麻荣”是南美通行的饮料,是印第安人的茶。那是一种熔干的叶子,泡着水,用麦梗子吸,和美洲人喝其他饮料一样。由于巴加内尔的要求,塔卡夫煮了几杯“麻茶”,再加上日常的干粮,大家边吃边喝,很调和,都说这种茶味道好极了。
  第二天,10月30日,太阳在热雾中升起,它把最热的光线倾泻到大地上。这一天一定非常热,苦的是平原里没有可蔽荫的地方。然而,大家依然鼓起勇气向东进发,他们有好几次遇到了巨大的牧群,牛羊在盛署之下懒洋洋地躺着,连吃草的力气都没有。牧人根本不见影儿。只有那些口渴时习惯喝羊奶的狗在守护着那些大群的牝牛、牡牛和牯牛。好在这些牛都很驯,不象欧洲的牛见了红色就害怕。
  “它们不怕红色,一定因为吃的是共和国的草(当时法国统治者最怕革命,提起“红色”都“谈虎色变”。)啊!”巴加内尔说,他这句打趣的话也许太法国式一点,然而他自己很得意。
  傍晚,草原上的景物有了些变化,大家的眼睛看厌了单调的东西,所以一有变化就注意到了。禾本草类越来越少,牛蒂子越来越多,还有2米多高的大棵白木,全世界的驴子都想不到这种美味。许多矮小的“少纳尔”树和其他暗绿色的多刺的小树疏疏落落地生长着,这都是干燥土壤上易生的植物。直到这时以前,平原上的粘土还保存着相当的湿度,滋润着牧草,所以牧草都长得茂密丰厚,和地毯一般。现在这地毯仿佛是用旧了,有些地方大块地的毛都落掉了,显出麻线底子,暴露出贫瘠的土地。这都是地面愈来愈来干燥的征兆,前途的艰苦已摆在眼前。塔卡夫已经提起大家注意了。
  “我到不讨厌这种变化,”奥斯丁说,“老是草,老是草,看得我头昏脑胀了。”
  “是呀,但是,老是看见草,也就是老是有水喝呀。”少校回答。
  “啊!水到不愁,我们在路上总可以遇到一条小河。”
  如果巴加内尔听了他这个回答,一定会告诉他,在科罗拉多河与阿根廷省是些山脉之间,河流是稀少的。但是那时巴加内尔正和哥利纳帆说话,哥利纳帆叫他注意一下奇特的现象,他正在进行解释。
  原来,他们感到了大气中充满了一股烟味,而天边却看不到一点火,也没有一点烟表示远处有失火的地方。因此,对这充满烟味的现象找不出一个自然的原因来。不一会儿烧草的气味变得更浓厚了。除了巴加内尔和塔卡夫外,没有一个人不惊讶。那地理学家对任何问题的解释都不感到困难,此刻他们给旅伴们作出以下的回答:
  “我们看不见火,却闻到烟。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无火不成烟’,这成语在欧洲是有例的。因此,一定有个地方有火。不过,这平原太平坦了,气流畅通无阻,常常近乎120公里以外的烧草,我们也能闻到气味。”
  “可不是120公里以外?”少校用不很信服的语气问。“可不是120公里以外吗?”巴加内尔肯定地说。“不过,我要补充一句:这些火是大规模地延烧,常常烧到一个极大的范围。”
  “谁在草原上放火呢?”罗伯尔问。
  “有时是雷火,有时如果草晒干了,印第安人也放火。”
  “放火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认为——这种‘认为’究竟有多少根据,我可不知道,——他们认为草原区上烧了一次火,禾本草就长得茂盛些。果真如此的话,这应该就是用草灰肥田的办法。不过在我看来,我们宁可相信火烧草原的目的是灭虫,有一种寄生虫,叫做兽虱,对牲兽特别有害。一把火就把千千万万的兽虱烧死了。”
  “但是这种猛烈的手段,不会把草原上放牧的一些牛羊群的命也送掉吗?”少校问。
  “是呀,有时也烧死一些。但是牛羊群太多了,烧死一点,算什么?”
  “我倒不是为牛羊群担忧,我管不到这些。我倒是为那些穿过这草原区的旅客们发愁。遇到烟火突然降临,就不会把他们包围起来吗?”
  “你怎么怕起这件事来呢!”巴加内尔叫起来,显得对这种遭遇很满意的样子,“这种事件有时也会产生,就我来说,看看这样一个洋洋大观,我倒不讨厌。”
  “这就是我们的学者,”哥利纳帆接上去说,“他研究学术要一直研究到活活烧死为止。”
  “天晓得,我亲爱的博士啊,我不那么傻。我读过库柏(美国小说家)的游记。皮袜子(库柏小说中的人物的外号)曾告诉我们:野火来了,把四周的草拔掉,拔出一块直径几米的空地来就成。这办法再简单不过了。所以我不怕大火烧来,我到情愿能遭到一场大火。”
  巴加内尔希望发生的事没有实现。如果他现在已经是烧到半焦,那只是因为太阳的强光倾出了热不可耐的烈焰。在这种热带的一般的气候下,马也喘个不停。荫凉的地方是想不到的。除非偶然飞来一片浮云把火球遮住,这时,就有一片阴影在平地上流动着,于是骑马的人赶快催着马儿,追着那被西风吹到他们前面的云影。但是,不一会,马落后了,又是赤裸的太阳在那烧得发焦的草原下洒着火雨。
  我们还记得,威尔逊曾说过不愁没有水,他那时就没有想到这一天大家都会这样渴得慌。他又说路上总可以遇到条小河,他也是说得太乐观了。事实上,不但沿途地面平坦,不容许任何水流能找到可以蓄水的河床,就连印第安人挖出的池塘也干涸了。巴加内尔看那干燥的情况一程甚似一程,便几度提起塔卡夫的注意,并问他在什么时候能找到水。
  “要到盐湖,”那巴塔戈尼亚人回答。
  “什么时候可以到呢?”
  “明天晚上。”
  通常,阿根廷人在草原区里旅行,都是临时掘井,掘下几米深就有水。但是我们的旅客们没有掘井工具,就没有办法了。只好就所带的一点水来定量分配。虽然大家不致于都渴得要命,但也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喝够。
  晚上,大家一口气走了48公里,歇下来了。每个人都想好好地睡一夜,以恢复一天的疲劳,哪晓得偏偏有乌云似的蚊群来扰乱他们。蚊群的来临表示着风向的转变:果然,风向改变了90度了:由西风转了北风。通常,起南风或西南风时,那些可恶的飞虫是不来的。
  少校遇到生活上的各种小苦恼,还能一直保持镇静,而巴加内尔却相反,对命运的捉弄不耐烦起来了。他恨透了那些鬼蚊子,恨没有酸性水来擦他身上的无数的叮伤。虽然少校努力宽慰他,说博物学家统计世界上有30万种昆虫,他们现在只受到一万种昆虫的袭击,还算是幸事,但是巴加内尔早晨爬起来依然是满肚子的不高兴。
  然而,他还是天亮就走,不用人家催促,因为当天要赶到盐湖呀。马是十分疲乏了,它们渴得要死,虽然骑马人尽量省水给它们喝,它们的配给量依然是很有限。这天,干燥得更厉害,判怕区的北风和非洲大沙漠里的那种著名的热风相似,它挟着灰尘刮了起来,同样地叫人受不了。
  这天,旅途的单调气氛曾一度被打破:穆拉地在前面走着,忽然勒转马头,报告有一批印第安人走来。每人对这事的看法都不同:哥利纳帆想到这些土人可能供给有关不列颠尼亚号失事船员的线索。塔卡夫颇不乐意在平原上遇到游牧的印第安人,他认为他们是盗匪,只想避开他们。在他的命令下,那个小旅行队集中起来,准备着武器,任何事情都是有备无患啊!
  不一会儿,大家看见那队印第安人,不过是十来个人组成的一小队,这使塔卡夫放了心。那些印第安人走到相距百步的地方,面孔很容易看得清楚。他们都是土著,是1833年罗萨将军(阿根廷的独裁者)扫荡过的那个地区的种族。高额头向前突起,不是向后塌去,高大身材,橄榄色皮肤,这一切使他们成为印第安人中的健美的典型。他们披着原驼皮或臭鼬皮,除一支两丈长的长枪之外,还带着刀、弹弓、“跑拉”和“拉索”。从他们操纵坐骑的技巧来看,他们都是些好骑手。
  他们在相距百步的地方停住了,你喊我叫,指手划脚地,仿佛在互相商量。哥利纳帆走向他们,但是还没有走到4米远,那队土人就掉转马头,一溜烟不见了,快得使人不敢相信。
  旅客们那疲乏的马绝对追不上他们。
  “孬种!”巴加内尔骂。
  “他们逃得太快,不是好人。”少校说。
  “这些印第安人是什么人?”巴加内尔问塔卡夫。
  “是些高卓人(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种)。”“高卓人!”巴加内尔转向他的旅伴们说,“原来是些高卓人!我们刚才用不着那样大惊小怪的呀!没有什么可怕的!”
  “为什么?”少校问。
  “因为高卓人都是些和善的庄稼人。”
  “你是这样想吗,巴加内尔?”
  “自然啦。这几个高卓人把我们当作强盗,所以都跑了。”“我倒以为他们是不敢袭击我们,”哥利纳帆说,他原想不管是什么人也要和他们谈谈话,现在他们逃了,十分懊恼。“我也是这样想,”少校说,“因为,如果我看得不错的话,高卓人不但不善良,相反地,他们都是些不折不扣的可怕的匪徒。”
  “这话从哪说起?”巴加内尔叫起来。
  于是他开始大谈这一种族学上的问题,并且谈得十分热烈,竟能激动了少校的情绪,引起了他破例的一个反驳。
  “我想你说的不对,巴加内尔。”
  “不对?”那学者否认。
  “是呀,塔卡夫人本人就把这些印第安人当作强盗,塔卡夫是有根据的。”
  “塔卡夫这次是弄错了。”巴加内尔反驳,多少带有一点气愤。“高卓人都是些农夫、牧人,其他什么都不懂,我就曾写过一本关于判帕区土人的小册子,很受人家欢迎。”
  “那么,你错了,巴加内尔先生。”
  “麦克那布斯先生,我错了?”
  “就算粗心的错吧。”少校坚持说,“你的书再版时要更正一下。”
  巴加内尔听到人家批评乃至嘲笑他的地理知识,就十分恼怒,于是脾气上来,抑制不住了。
  “你要晓得,先生,我的书不需要这种更正!”“还是需要的!至少,这次是需要的。”少校反驳说,他也固执起来了。
  “先生,我看你今天专喜欢挖苦人。”
  “我也觉得你今天火气特别大!”少校针锋相对。
  我们可看出,讨论发展到意料以外的程度了,而问题本身是不值得这样的。哥利纳帆觉得应该出面干涉了:
  “的确,你们一方面也是有些故意挖苦,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些火气,双方都使我惊讶。”
  那巴塔戈尼亚人听不懂他们在吵什么事,却一看就知道那两个朋友在争吵。他开始微笑了,冷静地说:
  “是北风不好。”
  “北风不好!”巴加内尔叫起来,“北风和这一切有什么关系呀!”
  “呃!正是北风不好呀,北风就是使你冲动的原因!我听说在南美洲北风特别刺激神经系统。”
  “圣·巴特利克(苏格兰人特别崇拜的基督教圣人)知道,爱德华,你说得真对!”少校说着,一阵哈哈大笑。
  但是巴加内尔真的动火了,还不肯罢休,他觉得哥利纳帆的干涉有点太开玩笑了,就找上哥利纳帆。
  “啊!你这话是哪里来的,爵士,我的神经受了刺激了吗?”“是啊!巴加内尔,是北风刺激了你呀,这种风叫人在这草原区里犯了多少罪,正和阿尔卑斯山脉东部地区的风在罗马的乡间一样!”
  “犯罪!”学者又说,“我象能犯罪的人吗?”
  “我并不是说你犯罪呀。”
  “你直截了当地说要我暗杀你好了!”
  “呃!”哥利纳帆忍不住笑起来,“我真怕你暗杀我呀!幸好北风只吹了一天!”
  大家听到这话都和哥利纳帆一起哈哈地笑起来。
  于是巴加内尔两脚一夹,打着马,跑到前面独自消化他的脾气去了。一刻钟后,他把这一切都丢到九霄云外了。
  就这样,那学者的好性格波动了一会儿。不过,哥利纳帆说得好,他这一次表现的小弱点完全由于外在的原因。到了晚上八点钟,塔卡夫赶在前面一点,指出那些通往盐湖的许多干沟。又走了一刻钟,全队人马跨下了盐湖堤。渴望以久的盐湖终于到了。但是失望却在那里等候他们:湖水完全干涸了!
  第十四章 干涸的盐湖
  一连串的湖沼从文塔拿和瓜和半尼两条山脉绵延到这里,以盐湖为终点。往日,许多远征队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到这里来取盐,因为湖里的水含有大量的氯化钠(食盐主要成份),但是现在水被炽热的气候蒸发完了,含的盐分全凝结在湖底。湖变成了一面巨大的反光镜子。
  当塔卡夫预告盐湖有水可喝的时候,他指的是那许多入湖的淡水河流。谁知此刻那些河流都干涸得和湖一样:燥烈的太阳把所有的水都喝尽了。所以,那渴了的旅行队到达盐湖湖岸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惊愕万分。必须立刻作出一个决定。皮桶里仅存的一点水已经有点坏了,不能喝了。大家开始渴得难熬。饥饿与疲乏都在这紧急需要的面前消失了。他们找到一个土人遗弃的“鲁卡”——一种皮做的帐幕,支在一个土坑里,那些精疲力竭的旅客们就在这里住下来,他们的马躺在湖的泥岸上,带着赚恶的心情嚼着咸草和枯芦苇。
  大家在“鲁卡”里安定下来之后,巴加内尔就问塔卡夫有什么意见,大家应该怎样做。两人开始对话,谈得很快,哥利纳帆从旁边也听懂了几个字。塔卡夫始终镇定地说着,巴加内尔却手舞足蹈地,说了几分钟,塔卡夫就抱着膀子了。“他说了些什么?”哥利纳帆问,“我仿佛听见他劝我们分开。”
  “是的,分成两队,”巴加内尔回答“我们中间,谁的马又疲又渴,走不动了,就沿37度线这条路慢慢往前挨。马还能走的就赶到前头去,侦察那条瓜米尼河,这河是流入圣路加湖的,离这里50公里。如果河水够多,他们就在河岸上等候后面的人。如果水没有了,他们就赶回来迎后面的人,叫他不要再走冤枉路了。”
  “水没有又怎么办呢?”奥奥丁问。
  “水没有就只好往南下去120公里,直到文塔拿山脉最初的几条支脉,那里河流很多。”
  “啊!爵士,也带我去。”罗伯尔说,就好象是要去玩一趟一样。”
  “但是你哪能够赶得上我们呢,我的孩子?”
  “赶得上!我的马好,它老是要向前赶。您肯带我吗,爵士?
  ……求您带我去。”
  “你就来吧,我的孩子。”哥利纳帆说,他也极不愿意离开他。“我们3个人,”他又接着说,“要是走不到一个清凉的蓄水场,那也就太笨了。”
  “那么,我呢?”巴加内尔问。
  “啊!你,我亲爱的巴加内尔,”少校说,“你还是跟后备军一起留在后面罢。你太了解37度线上的情况了,你知道瓜米尼河,你知道整个的判帕区,你不能离开我们。穆加拉、威尔逊和我都赶不上塔卡夫,都不能和他一起到达那约定的地点,我们只有在你的旗帜下,充满信心,慢慢地向前走。”“我只好忍耐点了。”地理学家说,心里很高兴获得了领导权。
  “不过,你不能粗大意呀!”少校又说,“不要把我们引到我们不要去的地方,比方罢,不要把我们引回太平洋的岸上去呀!”
  “那才好呢,你这讨厌的少校。”巴加内尔笑着说,“可是,我亲爱的哥利纳帆,你怎么能懂得塔卡夫的话呢?”
  “我想,他和我也没有什么可谈的。而且我用我能说的几个西班牙语,在紧急情况下我可以叫他懂得我的意思,我也可以懂得他的意思。”
  “那么,你就去吧,我可敬的朋友。”
  “我们先吃晚饭吧。如果睡得着,就睡一睡,睡到出发的时候。”哥利纳帆说。
  大家吃了一顿晚饭,没有喝水,都觉得不够爽口。然而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好睡觉了。巴加内尔梦见了许多急流、瀑布、大江、大河、池塘、水溪,甚至还梦见了许多凉水瓶,装满了凉水,总之,平常有水可喝的地方都梦到了。真是个昏天黑地,乱梦一场。
  第二天,早晨6点,塔卡夫、哥利纳帆、罗伯尔3人的马都准备好了。给它们喝了最后一份水,水发臭,它们没办法才喝了下去。然后,3个人跨上马鞍。
  “再见!再见!”少校、奥斯丁、威尔逊、穆拉地一齐说。“最要紧的,就是想法子找到水,不要再往前跑!”巴加内尔补充了一句。
  不一会儿,那巴塔戈尼亚人和哥利纳帆、罗伯尔回头一望,已看不见地理学家带领的那批人马了,心里免不了有些纳闷。
  他们穿过的那片盐湖还是一个陶土质的大平原,满生着1.8米高的卷缩的灌木,木本含羞草,富有苏打成分的被叫做“如木”的丛生灌木。疏疏落落的大片盐地反射着太阳光,光线强烈惊人。这种盐地叫做“巴勒罗”。乍看和冻结的水面一样,但是那炽热的太阳很快地就使人不致误认为那是坚冰。虽然如此,整片晒得发焦的瘠土和这些闪光的冰湖般的盐地相映成趣,使这片荒区有一副特殊的面孔。
  前面说过,如果瓜米尼河也干涸了,行人就不得不往南下去130公里到文塔拿山区,这一区的面目却和盐湖荒区完全不同。这一区是1835年费兹·罗以船长领着探险船猎犬号前来探察过的,土壤极其肥沃,那儿生长着全印第安领域里最好的牧草,直铺到山脚下那些布满各种树木的森林里。那里有一种决明子树叫做“阿尔加罗坡”,果子晒干了,磨成粉,就可以做成印第安人爱吃的一种面包。还有白色的破斧树,木质永坚固。还有“诺杜伯”树,遇火就着,往往引起怪重的火灾。还有“维拉罗”树,一层一层的紫花垒成金字塔形状。最后还有“凡波”树,向空中撑起24米高的大伞,整群的牛羊都可以在下面乘凉。阿根廷人曾多次想移殖到这个地区来,但是他们不能战胜印第安人的仇视。
  人们当然会猜想到这样一个肥沃的地区一定有大河从山腰中流出来供给足够的水量。这种猜想是不错的,那些大河连最旱的时候也不会干涸。不过,要到达这些大河,还要往南走210公里。所以塔卡夫主张先到瓜米尼河去找水是对的,这样,既不离开原定路线,又比到文塔拿山区近得多。
  3匹马都跑得很起劲。这些聪明的牲口一定本能地知道了它们的主人要把它们带到什么地方去。特别是桃迦,它显出任何疲劳和饥渴都挫折不了的勇气,和飞鸟一样,跳过干涸的沼泽,跳进“勾拉妈飞东”树丛,发出乐观的嘶声。哥利纳帆和罗伯尔的马,脚步沉重些,但是受到桃迦的榜样鼓舞,也勇敢地跟在后面跑。塔卡夫在鞍上几乎不动,以自己的榜样鼓舞着他的旅伴,正和桃迦鼓舞着它的旅伴一样。
  塔卡夫常常回头看着罗伯尔。
  这孩子小小年纪,却在马上坐得稳妥坚定,腰部灵活,肩背斜侧,两脚自然下垂,双膝据鞍。塔卡夫看了十分满意,喝起彩来。真的,罗伯尔已经成为第一流好骑手了,值得受他赞赏。“好啊,罗伯尔,”哥利纳帆说,“看塔卡夫的神气是在赞美你哩!他在对你喝彩,我的孩子。”
  “为什么喝彩呀,爵士?”
  “因为你骑马的姿势好。”
  “啊!我骑得踏实罢了。”他听到人家称赞,乐得脸红起来了。
  “最主要的就是骑得踏实,罗伯尔,不过你过份谦虚了,我可以预告,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绝好的运动家。”“好嘛,爷爷要把我造就成一个水手,我却做了运动家,他该怎样说了?”罗伯尔笑着说。
  “做运动家并不妨碍做水手呀,好骑手并不一定都能成为好水手,但是好水手都能变成好骑手。在帆架上骑惯了就能在马上骑得踏实。至于怎样勒马,怎样周游兜转,那都容易,再自然不过了。”
  “我那可怜的父亲啊!”罗伯尔接着说,“啊!您救了他,爵士,他将来要多么感激你呀!”
  “你很爱你的父亲吧,罗伯尔?”
  “是的,爵士,他对姐姐和我都太好了。他一心一意只想到我们!每次旅行回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都带回一点纪念品给我们,并且一到家就抚摸着我们,给我们讲很亲切的话。啊!您将来认识他,一定会喜欢他的!玛丽就象他。他说话的声音温柔得很,就象玛丽!一个当水手的,说话那么温柔,奇怪得很,是不是?”
  “是的,奇怪得很,罗伯尔。”
  “我现在还仿佛看见他在我的眼前。”那孩子仿佛在自言自语地说,“慈爱的爸爸啊!好爸爸啊!我小的时候,他把我抱在膝盖上摇我睡觉,他老是哼着一支苏格兰的歌曲,歌曲里是赞美我国的湖泊。我有时还记得起那调子哩,不过模模糊糊地。玛丽也记得。啊!爵士,我们是多么爱他啊!呃!我想一个人越小越爱父亲!”
  “越大就越尊敬父亲,我的孩子。”哥利纳帆回答,他听了从这小心灵里流露出来的几句话,十分感动。
  他们这样谈着的时候,马已经走慢了,改用缓步前进。
  “我们一定找得着我的父亲,是不是?”罗伯尔沉默了一会,又说。
  “是的,一定找得到他。塔卡夫供给了我们寻找的线索,我很信任他。”爵士回答。
  “好个正直的印第安人啊,这个塔卡夫!”这孩子说。
  “的确是的。”
  “还有件事,您晓得吗?爵士?”
  “你先说出来我再回答你。”
  “跟您在一起的人个个都好!海伦夫人,我真是爱他;那少校,态度老是镇定的;那门格尔船长;还有那巴加内尔先生;还有邓肯号上的全体水手,又勇敢,又热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