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先验唯心体系

_6 谢林(德)
论者的解释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假如象独断论者假定的那样,自我与客观
事物原来仿佛都分有实在性,那么,自我就不会象它所是的那样,原来就是
无限的了,因为自我是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才戍为有限的。既然自我意识只
有作为活动才是可理解的,那么,自我意识就不可用那种仅仅能说明被动性
的东西来解释。独断论者看不到客观事物对我来说是由于成为有限者才产生
的,看不到自我是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才表露给客观性的,看不到自我与客
体就象正数与负数那样是对立的,因而看不到客体只能具有在自我中扬弃了
的实在性,所以,他们就只能象解释客体的有限制状态那样,解释自我的有
限制状态,即解释自在自为的有限制状态,而不能解释关于这种有限制状态
的知识。但自我本身只有把自己直观为这样的自我,才能加以限定,因为自
我一般说来仅仅是为其自身而存在的东西。独断论者的解释足以说明这种被
限制状态,但不足以说明这种有限制状态中的自我直观。
自我应当受到限制而仍然不失为自我,就是说,仍然不是为在它之外的
直观者而存在,而是为它自身而存在。但应当限制另一个自我的那个自我是
什么呢?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受限制者;因此,自我应当受到限定而仍然不
失为不受限定的。问题在于如何设想这个不受限制者。
自我不仅应该是受到限定的,而且还应该把自己直观为受到限定的自
我,或者说,自我在受到限定时,同时也应该是不受限定的,这种情形之所
以可能,仅仅是因为自我把自身设定为受到限定的,产生了限定活动本身。
所谓自我产生了限定活动本身,意思就是:自我把自身作为绝对的活动扬奔
了,也就是把自己完全扬弃了。但是,如果哲学在自己的首要原理中不应该
自相矛盾,那么,这就是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
e)仅仅就自我是受到限定的而言,自我本身才能是不受限定的;反之,
仅仅就自我是不受限定的而言,自我本身才能是受到限定的。只有这种情况
得到证明,我们才能理解自我原来的无限活动会限定自身,即把自身变为一
种有限的活动(自我意识)。
f)这个命题包含着另外两点。

A.仅当自我受到限定时,自我作为自我才是不受限定的。
问题在于如何设想这样的事情。
aa)自我就是它所是的一切,它仅仅是为它自身而存在的。自我是无限
A.仅当自我受到限定时,自我作为自我才是不受限定的。
问题在于如何设想这样的事情。
aa)自我就是它所是的一切,它仅仅是为它自身而存在的。自我是无限
bb)自我是无限地为它自身而存在的,这就是说,自我是无限地为其自
我直观而存在的。但自我在直观自己时,就成为有限的了。只有这种处在有
限状态中的自我成为无限的,即是说,只有自我把自己直观为无限的生成,
这个矛盾才能解决。
cc)但是,生成只有在设定界限的条件下才能加以设想。如果把无限的
创造活动设想为毫无阻碍地自行扩展的,这种活动便会以无限迅猛的速度进
行创造工作,它的产物就是存在,而不是生成了。因此,一切生成的条件都
是设定界限或限制。
dd)但是,自我不仅应该是生成,而且应该是无限的生成。自我如果是
生成,则必定会受到限制。自我如果是无限的生成,则必定会取消限制,(如
果创造性活动不力求超越自己的产物[自己的限制],这种产物便不是创造性
的,就是说,决不是生成。但如果创造在任何一个特定地点都能完成,从而
取消了限制[因为限制仅仅是与那种力求超越限制的活动相对立],那么,创
造性活动就不是无限的了。)所以,限制既应该加以取消,同时又不应该加
以取消、取消了限制,生成才能成为无限的生成;不取消限制,生成才能不
中止其为生成。
ee)这个矛盾只有通过无限扩展限制的中介概念才能得到解决,限制虽
然在任何特定地点都能彼取消,但不是绝对被取消,而是仅仅被推移到无限
的地方去了。
因此,(向无限扩展的)有限制状态就是唯独自我本身能成为无限的条
件。
因此,那种无限者的有限制状态是直接通过无限者的自我性质设定的,
就是说,是通过这样的条伴设定的:无限者不仅是无限者,而且同时也是自
我,即自为的无限者。
B. 自我只有是不受限定的,才能是受到限定的。
人们可以设想,无需自我的助力,也可以给自我设定一种界限,而且这
种界限是处于任意的地点.. C。如果自我的活动没有到达这个地点,或刚好到
达这个地点,这个地点便不是自我的什么界限。但如果自我原来并未趋向于
没有规定的东西,即原来并不是无限能动的,人们便不能假定自我的活动还
会到达地点.. C。因此,地点.. C之所以为自我本身而存在,仅仅是由于自我力
求超越这个地点,而这个地点的彼岸就是无限,因为在自我与无限之间除了
这个地点,就没有任何东西了。所以,自我的无限趋向本身就是自我受到限
定的条件,这就是说,自我的无限制状态就是自我的有限制状态的条件。
g)我们可以从.. A与.. B这两个命题出发,用如下的方式继续进行推论:aa)
我们只能把自我的有限制状态作为自我的无限制状态的条件来演绎。但是:
限制之所以是无限制状态的条件,完全是因为限制可以被扩展到无限的地方

去。自我若不对限制采取行动,便不能扩展限制;限制若不独立于这种行动
而存在,自我便不能对限制采取行动。因此,限制之所以会成为现实的,仅
仅是由于自我对限制进行斗争。自我如果不让自己的活动针对限制,限制便
不可能是自我的限制,就是说,限制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了。(因为限制仅仅
是消极的,即仅仅是相对于自我而可以设定的。)
去。自我若不对限制采取行动,便不能扩展限制;限制若不独立于这种行动
而存在,自我便不能对限制采取行动。因此,限制之所以会成为现实的,仅
仅是由于自我对限制进行斗争。自我如果不让自己的活动针对限制,限制便
不可能是自我的限制,就是说,限制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了。(因为限制仅仅
是消极的,即仅仅是相对于自我而可以设定的。)
bb)但是,这种原来无限的活动虽然能解释限制如何会成为现实的,却
不能解释限制如何也会成为观念的,就是说,虽然能解释整个自我的受限制
状态,却不能解释它关于受限制状态的知识或它的自为的受限制状态。
cc)但是,限制必须同时既是现实的又是观念的。限制必须是现实的,
即必须独立于自我,因为如其不然,自我便不是真正受到限定的;限制必须
是观念的,即必须依存于自我,因为如其不然,自我便不能设定自己,把自
己直观为受到限定的。一个论断说限制是现实的,一个论断说限制纯粹是观
念的,这两个论断可以从自我意识中演绎出来。自我意识告诉我们,自我是
自为地受到限定的:既然自我是受到限定的,限制便必须独立于被限定的活
动,既然自我是自为地受到限定的,限制便必须依存于自我。于是,这两个
论断的矛盾就只能由自我意识本身包含的对立来解决。限制依存于自我,这
就意谓着:除了限制必须不依存的被限定的活动以外,在自我中还有另一种
活动。因此,除了那种无限进展的活动——我们想称之为现实的活动,因为
它是完全可以现实地限定的——以外,在自我中必定还有另一种活动,我们
可以称之为观念的活动。限制对于无限进展的自我活动是现实的,或者说—
—因为正是这种无限的活动应该在自我意识中加以限定——对于客观的自我
活动是现实的,因此对于相反的、非客观的、自身不可限定的自我活动则是
观念的,关于这种活动我们现在必须作更精确的说明。
dd)除了这两种自我活动之外,就没有任何其他自我意识因素了。我们
暂先仅仅以不证自明的方式设定第一种客观的活动对于解释自我的有限制状
态是必要的。于是,第二种观念的或非客观的活动就必定是这样的:这种观
念活动同时也提供了对客观活动加以限定和认识这种被限定状态的根据。既
然观念的活动原来仅仅是由现实的活动设定为直观的(主观的)活动,以便
通过直观的活动解释自我本身的有限制状态,那么,被直观与被限定对于第
二种客观活动来说必定是同一种活动。这一点可从自我的根本性质来解释。
第二种客观的活动在应该是自我的活动时,必定同时既受到限定又被直观为
受到限定,因为自我的本性正在于这种被直观与存在的同一性。现实的活动
是受到限定的,因而也必定是被直观的;现实的活动是被直观的,因而也必
定是受到限定的——这两者肯定绝对是同一回事。
ee )两种活动——观念的与现实的——线为存在前提。现实的活动原来
是力求无限进展的,但为了自我意识,又需要受到限定。这种活动若无观念
的活动,便不存在。对于观念的活动来说,现实的活动在自己的有限制状态
中是无限的(按照.. dd)。反过来说,观念的活动若没有需要加以直观的、可
限定的、因而是现实的活动,也不存在。
从两种活动为了自我意识而互为存在前提的这种关系中,就可风推导出
自我的全部机制来。
ff)正象两种活动互为存在前提一样,唯心论与实在论也互为存在前提。

如果我只考虑观念的活动,我得出的就是唯心论,或者说,我便会断言限制
纯粹是由自我设定的;反之,如果我只考虑现实的活动,我得出的就是实在
论,或者说,我便会断言限制是不依赖于自我的。如果我同时考虑到两者,
我便会得到由两者构成的第二种东西,大家可以称之为唯心实在论,或者说,
这就是我们迄今用先验唯心论名称所表示的东西。
如果我只考虑观念的活动,我得出的就是唯心论,或者说,我便会断言限制
纯粹是由自我设定的;反之,如果我只考虑现实的活动,我得出的就是实在
论,或者说,我便会断言限制是不依赖于自我的。如果我同时考虑到两者,
我便会得到由两者构成的第二种东西,大家可以称之为唯心实在论,或者说,
这就是我们迄今用先验唯心论名称所表示的东西。
正象唯心论与实在论互为存在前提一样,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也互为存
在前提,我们为了现在创立体系而不得不分离开的东西,在自我本身原来都
是联成一体的,是同一个东西。

第三章以先验唯心论为原则的理论哲学体系
第三章以先验唯心论为原则的理论哲学体系
1)我们由以出发的自我意识,是唯一的绝对活动,不只自我本身及其所
有规定性是由这一活动确立起来的,而且正如前一章里十分清楚他说明了的
那样,所有其他一般地为自我而确立的东西也都是由这一活动确立起来的。
因此,我们在理论哲学当中的头一件事就是去推演这一绝对活动。
但为了发掘这一活动的全部内容,我们就需要去剖析它,而且近乎要把
它分解成许多单个的活动。这些单个的活动将是那一绝对综合的中介环节。
把所有这些单个活动都罗列到一起,我们就可以使统括所有这些单个活
动的那一绝对综合所一下子同时确立的东西,宛然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我们
眼前。
这一演绎的程序是这样的:
自我意识的活动是观念的,同时又全然是现实的。确立为现实的东西,
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也同样直接被确立为观念的;确立为观念的东西,通
过自我意识的活动,也同样被确立为现实的。在自我意识的活动中确立为观
念的东西和确立为现实的东西的这种彻底的同一性,在哲学里只能设想成是
连续出现的。这是以如下方式进行的。
我们由以出发的概念是自我的概念,即主客统一体的概念,通过绝对自
由我们将提高到这一概念的高度。于是对我们这些作哲学思考的人来说,某
种东西是被那种活动设定在作为客体的自我之内的,但正因为如此,就还浚
有被设定在作为主体的自我之内(对自我本身来说,被设定为现实的东西在
同一活动中也被设定为观念的),因此,在那种对我们来说已设定在作为客
体的自我之内的东西也对我们设定在作为主体的自我之内以前,即在我们看
到我们对象的意识同我们自己的意识相会合,因而看到自我本身已到达我们
那个出发点以前,我们的探讨必须一直继续进行下去。
这一程序必定是由我们的对象和我们的课题决定的,因为,为了作哲学
思考,即为了能使我们目睹那种在自我意识的绝对活动内的绝对综合的出
现,我们就必须把这种在自我意识的绝对活动内绝对结合起来的东西——主
客统一体——不断地加以分割。
2)这种探讨将依上面讲的内容而分成两节。我们将首先推演自我意识活
动内所包含的绝对综合,随后就须找出这一综合的各个中间环节来。
Ⅰ.自我意识活动内所包含的绝对综合的演绎
1.我们的出发点是上面已经证明的这样一个命题:限制必须既是观念的
同时又是现实的。如果这一点成立,那么,因为观念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的
原始结合只有在一种绝对活动内才可恩议,限制就必须由一种活动来确定,
而这种活动本身必须既是观念的,同时又是现实的。
2.但这样一种活动只是自我意识,因此所有有限制状态必须首先由自我
意识来确定,随自我意识而产生。
a)自我意识的原始活动既是观念的,同时又是现实的。自我意识在其本
原上是纯粹观念的,但自我对我们说来是通过自我意识,作为纯粹现实的东

西而出现的。通过自我直观活动自我也直接得到了限定;被直观和存在是同
一回事。
西而出现的。通过自我直观活动自我也直接得到了限定;被直观和存在是同
一回事。
3.这一行动正是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彼岸,自我是单纯的客观性。这
一单纯客观的东西(恰恰因为如此,它原本就是非客观的东西,因为没有主
观的东西,客观的东西就不可能存在)是唯一自在存在的东西。主观性是通
过自我意识才附加上去的。作限制的活动同这种本来单纯客观的、在意识内
被限制的活动对立了起来,正因为这样,本身就不能变成对象。达到意识和
受到限制是同一回事。可以说,只有在我这里受到限制的东西才能达到意识;
作限制的活动处在一切意识之外,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它是一切被限制状
态的原因。有限制状态必然显得是不依赖于我的,因为我只能看到我的被限
制状态,而决不能看到确立这种状态的界限的活动。
4.作限制的活动和被限制的活动之间的这种分别一经确定以后,无论是
作限制的活动,还是被限制的活动,就都不是我们称之为自我的活动了。因
为自我只存在于自我意识之内,而自我意识的自我对我们来说,既不是通过
孤立设想的后一活动产生的,也不是通过孤立设想的前一活动产生的。
a)作限制的活动渲有得到意识,没有变成对象,所以是纯粹主体的活动。
但是自我意识的自我却不是纯粹的主体,而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b)被限制的活动只是变为对象的活动,是自我意识内的单纯客观的东
西,但是自我意识的自我却既非纯粹的主体,亦非纯粹的客体,而同时是这
两者。
自我自为地达到自我意识,既不是通过作限制的活动,也不是通过被限
制的活动。由此可知,自我意识的自我是通过前两种活动所组成的第三种活
动产生的。
5.这个摆动于被限制活动和作限制活动之间的、自我由之才产生出来的
第三种活动,无非是自我意识本身的自我,因为自我的创造活动与自我的存
在是一个东西。
因此,自我本身是一种复合的活动,自我意识本身是一种综合的活动
6.为了更确切地规定这第三种活动,即综合的活动,必须首先对组成第
三种活动的两种对立活动的斗争作更确切的规定。
a)这种斗争与其说是根源子主体的一种斗争,不如说是根源于对立活动
的不同方向的一种斗争,因为这两种活动是同一个自我的活动。两个方向的
起源都在这里。自我具有创造无限物的倾向,这一方向必须看作是向外延展
的(是离心的),但是,如果没有一种向内回归于自我这个中心的活动,这
一方向之为这一方向是不能判别的。前一种向外延展的,就其本性来说是无
限的活动,是自我之内的客观的东西;后一种回归于自我的活动则无非是在
那种无限性中直观自身的意向。通过这种行动,自我的内在的东西和外在的

东西就互相分离开了,随着这种分离,自我内就产生了一种对抗,这种对抗
只能用自我意识的必然性来解释。为什么自我本来就必定能意识到它自身,
这是无需作更多的说明的,因为自我无非是自我意识。不过在自我意识内对
立方向的斗争也是必然的。
东西就互相分离开了,随着这种分离,自我内就产生了一种对抗,这种对抗
只能用自我意识的必然性来解释。为什么自我本来就必定能意识到它自身,
这是无需作更多的说明的,因为自我无非是自我意识。不过在自我意识内对
立方向的斗争也是必然的。
两个对立的方向彼此抵消,彼此消灭,因此这种对抗显得是不可能持续
下去的。这样就会产生绝对不动状态;然则,既然自我无非就是力求与其自
身等同的活动,因此自我进行活动的唯一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它本身内的一种
持续不断的矛盾。但每一个自在自为地存在的矛盾都会消灭。除了通过真正
的努力保存或思考矛盾而外,没有什么矛盾能够继续存在下去;通过这一第
三者本身,一种同一性、两个对立环节的一种相互关联就出现在矛盾当中了。
除非自我本身被扬弃掉,在自我本身的本质之内原初就有的矛盾是不可
能扬弃的,也不能自在自为地继续存在下去。它之能继续存在下去,是由于
继续存在的必然性,也就是说,是由于那种从它内部产生、力求维持它的存
在、从而给它提供同一性的活动。
(从以上所述的内容中就已经可以推出结论说,在自我意识中表现出来
的同一性,并不是原初就有的,而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的、经过中介的同一性。
自我内对立方向的斗争是原初就有的东西,同一性是由此而产生出来的东
西。我们原初意识到了的确实只是同一性,但经过探讨自我意识的条件,就
看出它只能是一种经过中介的、综合的同一性。)
我们开始意识到的最高的东西,是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不过这种同一
性是不可能自在地存在的,只有通过第三者,通过一个中介,才能够存在。
因为自我意识有两重方向,所以那个中介必定是摆动于对立方向之间的一种
活动。
b)直到现在,我们只是从两种活动的对立方向方面考察了这两种活动,
两者是同样无限的,还是相反,这还是悬而未决的。但因为在自我意识之前
没有根据把这一活动或那一活动定为有限的,所以两种活动的斗争也将是无
限的(因为刚才已经指明,它们总是处在对抗之中)。因此,这一斗争在单
独一种行动中将不可能得到统一,而只有在一种无限的行动系列里才能够得
到统一。既然我们要在自我意识的一个行动之内来思考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即
那种对抗的统一),那么,在这样一个行动里面就必须包含着无限多的行动,
也就是说,这一个行动必须是一种绝对的综合,而且,如果一切东西对自我
都只是通过自我的行动才确立起来的,那么,这一行动就必须是这样的一种
综合,通过这一综合,一切对自我一般地已确立起来的东西都被确立起来了。
自我何以会达到这一绝对的行动,或者说,无限多的行动聚合在一个绝
对的行动中何以可能,这只有用下述方式才能看清楚。
自我中本来就含有对立物,即主体和客体;两者互相扬弃,然而离开对
方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存在。主体只有和客体对立,才能保持其存在,客体只
有和主体对立,才能保持其存在,这就是说,不去消除对方,双方中没有一
方是能够变成现实的;但是,正因为每一方只有同另一方对立,才能成为它
自己所是的东西,所以,决不会出现一方为另一方所消除的结局。因此,虽

说双方没有一方能够消除对方,因而应当结合起来,然而它们却不能一道存
在。因此,这种斗争不只不是两种因素之间的斗争,而且也不是这样两方面
的斗争:一方面是没有能力结合无限对立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在自我意识
的同一性不应该加以消除的情况下又必须把无限对立的东西结合起来。主体
和客体是绝对对立的东西,正是这一点使自我必须把无限多的行动聚合在一
个绝对行动之内。假如自我中没有对立,那么它里面一般地就根本不会有运
动,不会有创造,因而也不会有什么创造物了。假如对立不是一种绝对的对
立,那么结合的活动也就同样不会是绝对的,不会是必然的和非任意的了。
说双方没有一方能够消除对方,因而应当结合起来,然而它们却不能一道存
在。因此,这种斗争不只不是两种因素之间的斗争,而且也不是这样两方面
的斗争:一方面是没有能力结合无限对立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在自我意识
的同一性不应该加以消除的情况下又必须把无限对立的东西结合起来。主体
和客体是绝对对立的东西,正是这一点使自我必须把无限多的行动聚合在一
个绝对行动之内。假如自我中没有对立,那么它里面一般地就根本不会有运
动,不会有创造,因而也不会有什么创造物了。假如对立不是一种绝对的对
立,那么结合的活动也就同样不会是绝对的,不会是必然的和非任意的了。
前此从绝对反题到绝对合题推演的进程,也完全可以从形式方面加以
说明。如果我们把客观的自我(正题)当作绝对实在,那么和它对立的东西
必将是绝对否定。但绝对实在正因为是绝对的,所以就没有什么实在性,因
此两个对立面在对立时不过是观念的东西。自我如果应该变成现实的,即应
该变其自身为对象,那么,其中所包含的实在性就必须消除,也就是说,自
我必须不再是绝对实在。但是同样地,自我的对立面如果应该变戌现实的,
那就必定不再是绝对的否定了。如果说自我及其对立面两者都应该变为现实
的,那么,它们似乎就得都分有实在性。但在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之间
对实在性作这种分配,如下通过摆动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种自我的活动,就恰
恰是不可能的,而对立双方本身如果不是自我的活动,这第三种活动又是不
可能的。
因此,这种从正题到反题、又从反题到合题的进展本来是以精神的机制
为根基的,就其是纯粹形式方面(例如在科学方法中)的东西来说,是从先
验哲学陈述的那种根本的、实质性的进展过程中抽象出来的。
Ⅱ.绝对综合的各个中间环节的演绎
提要
在这种演绎方面,前面说的东西已经给我们确定了如下一些事实。
1.自我意识是绝对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为自我确立了一切。
这一活动指的决不是自由地产生的、哲学家假定为不证自明的、和属于
原始活动更高发展阶段的活动,而是原始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一切被限制状
态和意识的条伴,所以本身没有达到意识。于是首先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那种活动的性质是怎样的?它是随意的呢,还是非随意的?它既不可以叫做
随意的,也不可以叫做非随意的;因为这类概念只适用于一般能做说明的范
围;一个行动,不论是随意的还是非随意的,预先就已经为有限制状态(意
识)所制约。那种本身是一切被限制状态的原因、又不能再用别的行动来说
明的行动,必定是绝对自由的。而绝对自由是与绝对必然性同一的。例如,
我们若能思考上帝的行动,这种行动一定是绝对自由的,但这种绝对自由同
时也是绝对必然性,因为任何不是出自上帝本性的内在必然性的规律和行动
都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一种活动就是自我意识的原始活动,它是绝对自由的,
因为它根本不是由自我之外的东西来决定的;它又是绝对必然的,因为它是
从自我的本质的内在必然性中产生的。
但现在产生的问题是哲学家凭什么确知这种原始活动是真实的,或者

说,通过什么来认识到它的。显然,这不是直接的,而是只能通过推理。因
为我通过哲学发现,我自己每时每刻都仅仅是由这样一种活动给我产生的,
因而我就得出结论,认为我原来也同样只能由这样一种活动产生出来。我发
现,对一客观世界的意识同我的意识的每一阶段都交错在一起,于是我就得
出结论说,某种客观的东西本来就已经同自我意识的综合不得不交织在一
起,并从已经展开的自我意识中再产生出来。
说,通过什么来认识到它的。显然,这不是直接的,而是只能通过推理。因
为我通过哲学发现,我自己每时每刻都仅仅是由这样一种活动给我产生的,
因而我就得出结论,认为我原来也同样只能由这样一种活动产生出来。我发
现,对一客观世界的意识同我的意识的每一阶段都交错在一起,于是我就得
出结论说,某种客观的东西本来就已经同自我意识的综合不得不交织在一
起,并从已经展开的自我意识中再产生出来。
不论是谁,只要一般地看到自我只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而产生的,就会同
样看出,通过处在时间序列中的、只是自我借以产生的随意行动,仅仅能给
我产生出原初在一切时间彼岸通过这种行动给我产生的东西。而且,自我意
识的那种原始活动还要不断地持续下去,因为我的表象的整个系列无非是那
个唯一的综合的进化。此外,我在每一时刻都可以对我出现,正如我本来就
对我出现一样。我之为我,仅仅是由于我的行动(因为我是绝对自由的),
但通过这一特定行动对我产生的依然是自我,因此我必须得出结论说,自我
本来也就是通过这一行动产生的。
这里我们可以作一种和上述内容有关的一般考虑。如果哲学的第一个构
造是对那种原始构造的模仿,那么哲学的所有构造就都仅仅是这样的模仿。
只要自我作绝对综合的原始进化,存在的就只是原始必然行动的一个序列;
一到我打断了这一进化,如愿地返回进化的出发点,就有一个新的序列对我
产生了,在前一序列里是必然的东西,在这一个序列中便是自由的。前者是
原本,后者是摹本或模仿。如果第二个序列的内容和第一个序列的内容毫无
出入,那模仿就是十全十美的,就会有一种真正的、完美无缺的哲学。
反之,就会出现一种错误的、破绽百出的哲学。
因此,整个哲学无非就是对原始行动序列的自由模仿和自由复制,自我
意识独一的活动就是在这个序列中展开的。第一个序列对于第二个序列来
说,是现实的,而第二个序列对第一个来说,是观念的。任意之渗入第二个
序列看来是难免的,因为这个序列是自由地开始和自由地延续的,但是,这
里的任意只可以是形式上的任意,而不容决定行劝的内容。
哲学以意识的原始产生过程为对象,所以是唯一包含那种双重序列的科
学。在其他任何科学里都仅仅有一个序列。有哲学才干恰恰不只在于能够自

由地复制原始行动的序列,主要的还是在于作这种自由的复制时重新意识到
那些行动本来就有的必然性。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