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拿破仑大传

_6 艾伦·肖姆 (美)
  第三十二章 警钟长鸣(3)
  结束了自己在荷兰的蜜月旅行回到圣克鲁宫之后,拿破仑迅速地更改了自己的战术,将注意力几乎都转到了对英国经济新一轮的大规模打击上了。他于1810年7月、8月和10月相继签署了3份相关文件,从各方面加强了经济制裁的力度。如果没有拿破仑本人亲笔签署生效的进出口许可证,任何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商船都将被禁止在法国领海内航行。他还进而加重了所有殖民地产品的(进口)关税,这其中包括糖、烟叶、茶叶、可可和咖啡。在欧洲各国发现的所有殖民产物将被销毁。结果在11月初的4天时间里,法国海关人员将搜到的整船的上述物品当众烧毁。“由于不愿谋求和平,英国已失去了其在那不勒斯、西班牙、葡萄牙以及的里雅斯特的市场;继续拖延,它将还会失去荷兰、汉斯城及西西里市场。”拿破仑在1810年曾向他的外交大臣香巴尼这样说道,他仍然拒绝承认那属于自杀性质的大陆封锁体系已达到了极限、双刃剑对法国及其同盟国的伤害更甚的这个现实。
  只要英国一天不被打败,法国就一天不得不着力于发掘新的经济来源以支付持续进行着的战争。“我们的赋税必须是不断变化的,至少使这些赋税不至于让公众感到那么厌恶……法国必须支付更多的赋税。”拿破仑在1810年的国会会议上这样坚持道,“今天,既然我们已成为欧洲的主宰国,那么赋税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增加。我们必须努力维护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当我打垮英国之后我就能够以每年2亿法郎的速度减免赋税了。”
  拿破仑在1810年春举行的商业生产议会上对与会者这样说道:
  你们仍在抱怨我的大陆体系,是吗?当我发布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的时候,英国还为此嘲笑过我。而你们,先生们,也是如此。然而,我当时的行动是卓有成效的。我已让英国惶惶不可终日,而你们所亲眼见到英国的现状就正是我所推行的政策的结果。10年以内,我将打垮英国。无论如何,目前我并不打算同英国保持和平的关系。此外,我从1807年以来总共替法国赚回了超过1,000万法郎的战争赔偿。目前我是欧洲惟一有钱的人。奥地利破产了,沙皇俄国也即将步其后尘,英国也难逃这一下场。
  这一过于自负的言论不仅实属谎言,而且也承认了他强加在其盟国身上的所谓大陆体系实际上早已令他们的经济彻底崩溃。绝望的气氛笼罩着每个角落,警察局官员布兰克·德·霍特瑞夫曾对塔列朗透露说:“这儿的商业已经完蛋了,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两个月的话,在美洲的那些乡村小镇的生意也比在巴黎好做了。”但是,当法国商社领导人恳请拿破仑取消他的大陆体系时,他打断了这一提议,说道:“仅为了区区一些小事就想借以阻止解放人类的举动,可笑!”
  被法国占领的地区在年复一年地支付法国花费的钱财,曾经一度繁华的荷兰就是现状的一个最好例子。
  热罗姆·波拿巴的王国也采用了他哥哥拿破仑的那套税收制度。威斯特伐利亚的疆域从南部的韦雷河一直向北延伸至波罗的海,西部同莱茵同盟国接壤,离荷兰仅一箭之遥,东部同普鲁士接壤。
  这本应当是个富裕、繁荣的王国,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以布鲁斯威克公国和黑森-卡塞尔选区为中心的这个新王国是从独立的德意志分裂出来的。拿破仑将之彻底改头换面,任用法国军队统帅管辖并在当地实行法国的法律。理论上而言,最初的法国法规应该是行之有效,颇有益处的;因为它废除了农奴制度以及封建特权,并建立了比较公正的税收制度,甚至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议会。但是热罗姆·波拿巴有权任意解散议会,1810年以后他就将议会完全置之脑后了,取而代之的是热罗姆影响力极大的国会。拿破仑法典已公之于世,征兵制度亦然。但热罗姆在这个国度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事无巨细全喜欢由自己主宰。当地法国占领军人数由最初的12,500人增加至30,000人,而这些人全靠王国每年的赋税来维系。
  热罗姆和他那可爱的、虽说有点歇斯底里的年轻王后凯瑟琳于1807年12月7日开始正式在卡塞尔统治这个王国。像荷兰的路易国王一样,热罗姆撤换了大多数拿破仑的政府官员,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亲信,包括警察局局长。官员们对于热罗姆逐步显露的对财务和国家事务的不负责表示出不满。与此同时,热罗姆拒绝推行实施拿破仑的大陆体系,公开允许英国工业和殖民地产品进入其王国或转口贸易。他的“不规矩行为”有无休止的宴会、奢侈的舞会,以及各种浪费,如不计其数的礼物、衣服、珠宝、新礼服以及新装饰的娱乐活动。他甚至准备授予贝多芬Kappelmeister(卡佩尔团长)头衔,却遭到婉言谢绝;还有他对其众多情妇一掷千金的慷慨花费。
  第三十二章 警钟长鸣(4)
  这一切实际上正是拿破仑造成的。由他雇佣的威斯特伐利亚军队大量驻扎在威斯特伐利亚之外如德意志、奥地利、西班牙、俄国等国,而法国军队则驻扎在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同法国结盟的所有公国里,热罗姆的公国拥有最专业、军饷最高、装备最完备的军队,其官员包括了天主教徒、卡尔文教徒、犹太教徒和路德教徒(这和华沙公国的情况不同,由于波兰人坚持,加上拿破仑的同意,那里犹太人不允许当军官也不能参与任何政治活动并且没有选举权)。同路易一样(路易曾在荷兰强迫他手下的人荷兰化),热罗姆强化的是德意志的特性。由于他自己的文化程度很低,只受过极少的正统教育,因此热罗姆对教育水平的要求得很高。热罗姆总是有些异想天开。当拿破仑在进行第二次多瑙河战役和瓦格拉姆战役时,热罗姆却因国内的起义而一筹莫展。
  然而,对于威斯特伐利亚来说,真正的重压来自财政方面。在任命热罗姆为其傀儡国王之后,拿破仑立即将其巨额债务压在这200万人的头上——而这一债务高达3,300万法郎,同时还增加了前王室所欠下的2,600万法郎的债务。同往常一样,拿破仑在他所辖的所有国家不停地为自己囤积金钱,到处搜刮财物,他每年还要从热罗姆的王室攫取近700万法郎。法国军队的供给需求使威斯特伐利亚的年财政预算增加了2,000万法郎,这一切还不包括热罗姆自己军队的全年花销。这些为维系法国军队的金额已高达2亿法郎,热罗姆理所当然要支付这笔开销。这一切令官方的巨额债务又增至4,700万法郎——而全境的税收只有3,400万法郎!加上拿破仑大陆体系造成的恶果,迫使热罗姆变卖一些国家财产和王室产业,但国家的负债现象仍在急剧恶化中。没有人会感激吸血鬼般的拿破仑。热罗姆和拿破仑被迫向商人及金融家筹集“贷款”。本已减轻了的征税又被迫急速回升——家庭收入税、食物税、盐税、邮票税、各行业的行业税以及各种间接税收已经让人忍无可忍了,还新加一条年满16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缴纳的“人头税”——热罗姆领地的税收在其当政末期已上涨了20%。尽管拿破仑于1810年元月将汉诺威交还了威斯特伐利亚,但很快地,他就对其加以重赋并以负债过重的名义再次派驻军队,而这支军队的统帅则是残酷无情的达武元帅——他受命管辖该地,强征暴敛各项赋税以及供其军队所需要的各种物品。
  1810年10月30日,26岁的热罗姆被拿破仑的苛捐杂税弄垮了。热罗姆乞求道:“如果拿破仑放开我,让我成为真正的一国之君的话,那他就不应该这样对我,至少应该让我有一点儿为王的尊严。”而拿破仑对此的回应则是更加地变本加厉:“似乎没有必要重复你早已同我签订的合约,合约必须执行,但你没有执行。”到了年底,已经一贫如洗的热罗姆仍无力按约支付法国军队的军饷时,拿破仑便霸占了半个汉诺威、奥斯纳布吕克以及大部分明登——热罗姆仍背负相同的债务而还债的途径都被剥夺殆尽。
  这就是原本一度繁荣、犹如童话般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如何紧步荷兰后尘成为废墟之城的过程。而国内的债务也由热罗姆于1807年10月获得王位继承权时的4,700万法郎狂涨到了2亿法郎。拿破仑的大陆体系果然“卓有成效”。
  西班牙也难逃拿破仑的魔爪。拿破仑发现其哥哥约瑟夫——正如他的弟弟路易及热罗姆一样——有点令他感到棘手,太过独立及反叛了。同路易和热罗姆一样,约瑟夫也发现其弟拿破仑的贪婪和自大,并对其所辖民众毫无仁爱之心。西班牙在法国军队驻扎期间经济出现滑坡、不稳定,其主要的原因仍是大陆体系的实施,其中包括了关闭西班牙沿大西洋的各大港口和禁止地中海国家同其贸易往来、以及战争和驻军的花销。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西班牙这样令拿破仑派驻数目如此庞大的总计近300,000名士兵的军队!
  到1809年10月为止,法国驻军在西班牙的头一年就花掉了一亿多法郎,次年其军队开支增至近3亿法郎。仅头一年,法国军队的开销以及管理国家的各项开支加在一起总计约8亿法郎,几乎同法国的年度预算持平。另外,同往常一样,拿破仑不得不在头一年给他身为国王的哥哥约瑟夫2亿多法郎,当然这笔钱的来源理所当然地落在了西班牙政府的头上。
  西班牙的债务由1808年的960万法郎增至1813年的8,700万法郎。尽管债台高筑,国家赋税却丝毫没有降低,仍然是3,000万法郎。其间西班牙屡屡向法国借债,其欠债由1808年初的2,800万法郎上升至1813年的1.26亿法郎。而法国军队的开销则由最初的141,800,666法郎激升至1813年的864,533,000法郎。
  为了讨债,法国将“反叛”的财产包括皇室产业、分散的教会财产、大面积私人房产等充公并变卖,当然其手段还包括了增加税收这一项。西班牙政府对酒类、封蜡、烟草及扑克的销售垄断被打破,制造皇室用品的工厂(包括瓷器、水晶、服饰)全部私有化,波旁王朝的赌坊也一样。其结果是,私人所得暴利剧增,赋税加重,但与之相反的是约瑟夫统治的新政府的收入却大量流失。
  第三十二章 警钟长鸣(5)
  然而,税收以及充公的大量财产还不够用,因为战争日益升级,扩大到欧洲大陆的每个角落,商业贸易日益缩小到近乎停滞,而这一切又是大陆体系所致。当然,对于拿破仑而言,他对西班牙的所作所为如同他对荷兰以及威斯特伐利亚所作所为一样,都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在1810年春,拿破仑同玛丽·路易丝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以前,他就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西班牙北部。而实际上,在法国军队的保护下,归约瑟夫直接掌握的仅有新卡斯特尔、塞哥维亚以及中部的艾维拉。
  尽管法国军队的政客及统帅都直接从西班牙人身上搜刮赋税,但军队的负债现象已远远超出了控制,每月,巴黎方面将2000万~3,000万法郎用于直接镇压西班牙起义及其军队。除埃及战役,拿破仑以前从未坚持过要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对某一特定的国家实施长期的作战计划。在荷兰、德意志、普鲁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地拿破仑都曾有过战争,但战争的规模和时间都难以和伊比利亚相比,通常为几个月而已。在伊比利亚,有近25万~30万法国军队参与了这场持久战。战争的伤亡人数在不断增加, 战争开支亦在不断增多。“西班牙战争的开销对我而言过于沉重了。”1810年拿破仑向约瑟夫这样警告道,但拿破仑并没有承认失败,相反继续扩大军队人数,增加军费开支。“陛下正在对这个国家加重负担,而这一重负我们已无力承担下去了。”约瑟夫绝望地说道。
  和荷兰的路易以及威斯特伐利亚的热罗姆一样,可怜的约瑟夫身上的重担日益增加,拿破仑处心积虑地想要把他的兄弟榨干,使他们陷入了羞辱之中;另一方面,拿破仑毫不隐瞒他想要成为独立的葡萄牙王国国王的野心。然而,法国军队的主要统帅如内伊、马塞纳、马尔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对拿破仑的命令听而不闻,只有儒尔当元帅支持他。另一方面,各地的游击战也将约瑟夫国王和法军搞得焦头烂额,他们已成功地打击了装备良好的法国纵队,截获了他们的军需供应。
  整个西班牙战争期间,约瑟夫的表现让拿破仑很不满意。西班牙对法国的憎恨将消失,约瑟夫最初曾这样想,他们会看到法国带来的“更加明智、更加自由的法律,这一切比以往的宗教政策更加适应时代的潮流”。然而,当约瑟夫到达马德里,亲身经历了当地的反法起义并亲眼目睹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起义被缪拉的军队残酷镇压之后,他的态度有所转变了。约瑟夫也很快发现在民族战争期间是没有自由思想的空间的,目前为止,西班牙已经整个成为一个战场了。这块土地已备受战争的创伤,而约瑟夫想要缓和西班牙人民所受的磨难的良好愿望在这个国家结束同法国的战争以前是无法实现的。约瑟夫再次向拿破仑恳求终止战争,以用仁爱与信任来赢得西班牙人民的拥护。拿破仑对约瑟夫这一可笑而“幼稚”的想法的反应十分暴躁,他逐步剥夺约瑟夫的实权,甚至解除了约瑟夫的总指挥儒尔当元帅的职务,而用包括苏尔特和马塞纳这样的亲信取而代之——这两人公开表示服从拿破仑并拒绝听从约瑟夫的命令。很快,几乎再没有一个驻伊比利亚的法国将军或元帅愿意听从约瑟夫的命令了。
  约瑟夫自己也越来越少接见法国官员了,反而亲近西班牙官员,再一次步上了荷兰的路易以及威斯特伐利亚的热罗姆的后尘。不久,“傀儡约瑟夫国王”就成了巴黎的敌对势力。“皇帝陛下已成为以约瑟夫国王为首的宫廷所嘲讽的对象了。”塞巴斯蒂安尼将军向拿破仑这样报告道。愤怒的约瑟夫毫不掩饰他作为国家及家族统领的权力。“约瑟夫仍深信他是我大哥,他仍想要这个波拿巴家族族长的头衔——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拿破仑这样评论道。拿破仑的军队在伊比利亚半岛所遇到的一连串的挫败只会加剧两兄弟间的对立和伤害,他们彼此都认为自己是可怜的牺牲者。“眼下,西班牙的公众对我们已是完全敌对了。”约瑟夫这样告诉仍留在巴黎而不愿前来西班牙的朱莉王后。拿破仑不得不开始听从他的劝告了。“告诉皇帝陛下,提醒他目前的情况已十分危急了,他那伟大的荣誉、权力乃至他的子孙也将处于相同的境地,他的情况比我还糟糕。”“在此种情况下,我在这里的理想已不可能实现了。”约瑟夫在另一封给他妻子的信中提道:
  如果他的愿望是让我厌恶西班牙的话,那他只能失望了——他希望我成为这一伟大的国家可悲的傀儡统治者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我想知道他究竟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如果当上一国之君令我蒙羞的话,我宁愿不干。我不愿意在是我的下属的法国官员的保护下忍气吞声。我不愿意看着我的国土由那些我毫不信任的家伙们统治。我不想当个傀儡皇帝,因为我并不需要用一顶王冠来证明我是一个堂堂男子汉,而我对我自己必须靠“猜字谜”来生存、来维护我的荣誉的这一做法早已感到厌倦了。
  第三十二章 警钟长鸣(6)
  “拿破仑要我告诉你,你只有两种选择。”朱莉在1811年1月13日这样回复约瑟夫,“待在西班牙,老老实实听从他的安排;或是以法国亲王的身份回到法国。他还说,‘如果他还算聪明的话,他应该留在西班牙听从我的命令,否则的话他将步吕西安之后尘被驱逐到英国去。’”
  在做决断的同时,约瑟夫为了以防万一,将10万法国金币存入了英国的银行。
  约瑟夫最要好的朋友兼顾问之一、同时也是法国驻西班牙领事的梅利托认为,约瑟夫其实自己也不明白他真正想要什么,“真正的问题是他还在犹豫不决。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统治者的人来说,放弃荣誉及权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只对了一部分,事实是拿破仑不仅仅是要剥夺约瑟夫作为波拿巴家族族长的头衔,而且还要强迫他流亡——不顾他自己的愿望,最开始让他离开马赛,接着是离开了他的安乐窝莫尔丰塔尼,先是当那不勒斯国王,接着又当马德里国王。拿破仑的特权令约瑟夫富有,但他并不需要这一切——他极其怨恨并且嫉妒拿破仑,他绝不允许他的弟弟凌驾于他之上。
  “如果我已失去了你的友谊的话,那么就让我悄悄隐退吧!”约瑟夫向拿破仑乞求道,“如果不让我那么做的话,我想以我背负的波拿巴这个姓氏选择一种光荣的死法,我愿意冲在我所统辖的队伍的最前面战死沙场,而这支队伍是战无不胜的。尽管发生了这一切,但不要忘了,你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任何兄弟像我这样对你有好感的了,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才想起我这番话。” 事实上,约瑟夫是拿破仑惟一值得依赖的兄弟,而这将在数年后在埃克斯岛的一个夏夜得到证实。
  1811年3月,约瑟夫对这一切已经已受够了,他发现,正如他告诉朱莉的那样:“自己仅仅是个可耻的囚徒或者说是一个最懦弱的男人……请转告陛下我将离开(这里回巴黎)……我感觉到这个国家政治死亡的挣扎;可是我不放弃……我不放弃我的自由,不会参加我自己的政治葬礼。”
  但是,拿破仑已经霸占了西班牙的土地,并于1811年2月表示了他想吞并整个西班牙的野心。
  1811年4月23日,约瑟夫启程回到巴黎,但也只见过拿破仑几次。他请求拿破仑赐予他更多的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独立以及予以西班牙更多的财政帮助。约瑟夫的法国及西班牙军队已有半年多没发军饷了,更不要说他手下的大臣及官员们了,很明显,他们也不得不恳求拿破仑施以军备供应。约瑟夫在拿破仑许诺恢复他法国公民的身份以及军队统帅职务并争取到可观的贷款之后,于6月中旬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巴黎。但在6月22日,其兄离开还不到4天,拿破仑就下达了有关这个傀儡国王的更为羞辱的命令:所有在法国领地任国王的波拿巴家族的成员将被贬为法国亲王。约瑟夫的巴黎之行是个失败,战争仍将继续。“约瑟夫,”西班牙的卡第斯国会宣布道,“只不过是拿破仑的傀儡,只不过是个无权的男人……他只是热爱自由以及国家尊严的西班牙人的耻辱而已。”
  但是,约瑟夫仍维护自己在马德里的地位。“如果我们同俄国开战的话,”他早在动身前往巴黎之前给朱莉的那封信就已提到了,“陛下必须给我钱并且要信任我,那么我将辅助他并给他以意想不到的帮助。”次年,尽管拿破仑并没有提高约瑟夫的地位,约瑟夫仍在他准备俄国战役时辅佐在旁,但同时也为自己“无助地看着这块我深爱着的、希望她永享快乐的土地饱受创伤”而感到哀伤。
  此时,威灵顿在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对抗法国的战斗中持续取得胜利。由于在同英国的对抗中失败,拿破仑将西班牙灾难的责任推到了约瑟夫的头上,正如他将埃及灾难的责任一古脑地推到克莱贝尔头上一样。“约瑟夫是我所选的最无能的一个人。”拿破仑后来告诉拉斯加斯①。“在西班牙的一切失败皆因我错误任用约瑟夫当国王所致,”拿破仑向陆军大臣克拉克抱怨道,“他根本不懂如何指挥,也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儿。”当然,拿破仑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还有什么比目前西班牙的局势更令人难以想像?”拿破仑在维多利亚失陷后这样告诉萨瓦里将军,“如果有10万精兵良将的话,西班牙国王应该可以击败整个英国才对。”但当早些时候拿破仑亲自领兵30万攻打西班牙时,他同样也失败了,况且那次同去的还有朱诺、苏尔特、内伊、马塞纳以及马尔蒙等大将。不管怎么说,约瑟夫毕竟信守诺言坚持到底了,直到1813年拿破仑自己在战场上被打败。
  早在1811年秋,米奥伯爵就断定法国不可能击败西班牙,有以下几点原因:
  从巴黎回到这里还不到5个月,我就陷入了当初使我们不得不逃离马德里的境地。同样的财政困难,同样的食物匮乏,同样的政治形势,国王手下的将领比以往更加独断专行,对于行动更无周详的计划;更有甚者,我们在此已毫无援助,先前还存在的一丝幻想已经破灭了。
  第三十二章 警钟长鸣(7)
  最后,西班牙的经济摇摇欲坠,西班牙的政府负债累累,拿破仑读着财政大臣戈丹给他准备的财政结算报告。西班牙欠法国的债务已达到1,000万法郎。但拿破仑仍责备约瑟夫,责备威灵顿,以及其他任何一个他此刻所能想到的人。
  拿破仑自1799年雾月政变以来到底取得了哪些成绩呢?由他统治的每个国家都因债务问题摇摇欲坠。帝国里的男性都几乎被连年征战消耗殆尽了,法国自身也像其他受尽重压和剥削的国家一样伤痕累累、风雨飘摇。拿破仑并没有将他驻在东欧及中欧的军队撤回,他没有从荷兰、巴尔干、意大利和伊比利亚半岛撤回军队,以加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他也不承认自己在经济、军事进攻计划方面的失误,相反,他仍坚持己见,就连俄国的让步也不能令他回心转意。
  1810年4月底,拿破仑在贡比涅癫痫病发作之后,同玛丽·路易丝出发去法国北部、比利时以及荷兰作蜜月旅行。途中他视察了法国主要的海军船坞并亲自主持了巨大的、当时最先进的80门炮的“弗里德兰”号的下水仪式。这艘船是拿破仑重建用来代替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中被纳尔逊摧毁的那艘同名军舰的,它是拿破仑的新舰队的骄傲。然而,他并没有快乐多久。4月27日拿破仑接到一个令他十分震惊的可靠消息:他的弟弟路易、警务大臣富歇甚至连同塔列朗正各自秘密地在同伦敦方面进行着高层谈判。
  拿破仑现在知道了:事情源于1809年11月,当时富歇秘密处死了一位名叫费根的爱尔兰军官,并给韦尔斯利侯爵——威灵顿的兄长,当时任帕尔齐法尔(亚瑟王圆桌会议12武士之一,这里指英国)政府的外交大臣去了封书函。同时,富歇不知道路易·波拿巴也通过荷兰的银行家同英国外交部间接有联系。路易留到以后再对付,这个富歇才真正令拿破仑大为光火——正是这个富歇刚刚由拿破仑授予奥特兰托公爵封号。富歇同时还雇佣乌尔拉夫为自己同阿姆斯特丹以及伦敦的来往做中间人。作为当世有教养的人,乌尔拉夫是最令拿破仑头痛的人物,事实上,全法国的商人与资本家中拿破仑最讨厌的就是乌尔拉夫。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这个叛逆的路易·波拿巴以及这个前学校血案的主谋人约瑟夫·富歇,他们有何图谋?居然同奸诈的英国进行秘密的和平谈判!这一切都背着拿破仑在暗地里悄悄进行着,而且是在拿破仑同英国展开残酷的贸易战的时候。
  在6月1日经由里尔、勒阿弗尔和鲁昂回到圣克鲁宫的第二天,拿破仑通知所有大臣召开特别会议,与会者有德克里斯、克拉克、香巴尼、戈丹、莫利昂、雷尼尔、比格特和富歇。“你现在操纵着战争与和平的生杀大权吗?”他用充满嘲弄的口吻对富歇说道,“你知道对叛逆罪的处罚是什么吗?我可以立刻将你送上断头台!”6月3日再次召开会议时,事态更加恶化了。这一次,除了大臣,拿破仑还召集了不同的官员以及帝国的“地位显赫的人”,包括塔列朗、康巴塞雷斯、帕基埃和马雷。“你们认为一个背叛了自己的责任、秘密同国家的敌人密谈的大臣——一个在没有本国政府的同意下公开同敌国进行外交谈判的大臣——究竟该当何罪?”
  拿破仑的愤怒已达到极点,他来回踱着圈子,当众指责富歇的背叛——他胆敢进行和平谈判!拿破仑并不想要和平,和平就是背叛!
  会议过后,拿破仑渐渐冷静了下来,他给富歇写了封长信,以令人惊奇的文明人该用的语言写了一封激烈的长篇大论,而不再是一味粗俗地谩骂一气。除了他对富歇这个“背叛者”的厌恶之外,其口吻更像是一国之君在进行着一项持久性的和平谈判,事实是富歇的势力太大,不是拿破仑三言两语就能将之铲除的。从1790年开始,富歇就处心积虑地收集各种情报,包括约瑟夫、热罗姆、波利娜和卡罗琳等波拿巴家族每个成员的丑闻:他们的各项非法收入,他们的性丑闻,更不要说有关这些人在外面的私生子们情况了。因此,在处理富歇的问题上,拿破仑不得不极为小心谨慎。
  拿破仑在信的开头这样写道:
  我很了解你多年来为我所做的一切,我也相信你对于我个人的敬爱。然而,我无法在危及自身利益的条件下保留你的职务。警察大臣一职需要的是全心服务、绝对忠诚的人,而这一信赖目前已不复存在了……因为你已伤害到了我平静的心以及国家的安宁,而你为此所陈述的一切正当的动机在我眼中都是不能原谅的……其结果是,我不得不对你的行动严加监视,这对我来说是相当费力的,而且说到底是无法接受的事。你同英国的协议……他们的大臣(外交秘书韦尔斯利)理所当然会认为你是代表我这么做的。
  这一事件所导致的结果是“我整个政治生涯中一次巨变,如果我支持它的话,那将对我的人格带来极坏的影响……你自己肯定不明了你对我所造成伤害有多么巨大”。很快地,公众也已知道了“奥特兰托公爵的垮台”。奥地利驻巴黎公使在向维也纳的汇报中这样说道:拿破仑“制造出了巴黎最大的丑剧”。
  第三十二章 警钟长鸣(8)
  1811年3月19日晚,一辆接一辆的马车在杜伊勒里宫正门前停了下来。众多的皇室成员、显贵大臣、高官将领以及夫人们身着礼服,参加玛丽·路易丝皇后举行的一个特别晚会。然而,今夜的晚会不同往常,因为众达官显贵赶往这里是为了迎接拿破仑的孩子诞生。宫廷御医如迪布瓦、科维沙特、布尔德、布尔多以及奥维提等人已于晚7点时到达这里,那时刚好是皇后第一次阵痛开始的时候。
  接着,拉纳元帅的遗孀出现了,她同拿破仑简短交谈了几句之后又迅速消失了。众人谈话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兴奋,女士们打着手势,绅士们相互打赌——19岁的皇后很可能替拿破仑生个儿子,正如拿破仑数月以来一直期盼的那样。数个小时过去了,午夜时分,拿破仑命人准备酒、烤肉、巧克力、水果供众宾客食用。又数小时过去了,晚会的气氛变得紧张,交谈声渐渐低了下去。
  第二天早上6点钟,拿破仑对仍在场的人宣布:“皇后的健康状况极好。”接着继续等待着幸福的降临。神经高度紧张并且已十分疲倦的拿破仑回到自己的房间洗澡、吃早饭,但在7点钟的时候被脸色苍白、神色焦急的迪布瓦大夫打断过一次。“太好了,她没有死!”这是拿破仑的第一个反应。她的羊水已经破了,那将是难产。很明显,迪布瓦是最心神错乱的——因为每个人都十分清楚,拿破仑现在有多么焦急,他同约瑟芬离婚的惟一目的就是想要个继承人——现在眼见着迪布瓦快要承受不住这一压力时,拿破仑试着安抚他:“放松点儿,就当她是个普通女人,忘了她是个皇后吧!”“但是,陛下,现在我不得不用钳子了。”“啊,上帝!”拿破仑万分恐惧地说道,“那会很危险吗?”“陛下,可能会让你做出选择——是要母亲还是孩子?”“现在进行去吧,迪布瓦!不要慌乱,救母亲,我支持你。”随后,迪布瓦飞快下楼去了。如果是生死攸关的话,皇后必须获救,她还能再生孩子。康斯坦很快帮拿破仑擦干身子,仅穿着一件浴袍;拿破仑跟着迪布瓦,穿过焦急的围观者进入她的卧室。
  “他走到她的床前,装出很快乐的样子,温柔地亲吻着她,不断用低沉的声音安慰和鼓励她。”梅内瓦尔回忆道。迪布瓦坚持让科维沙特——拿破仑的私人医生待在他旁边。迪布瓦等人努力想将孩子拉出母体的时候,皇后路易丝痛得发出令人揪心的哭喊声。
  当一切都结束时,拿破仑“看了一眼毯子上的新生儿,想着这毫无生气的东西是否死了,便扭头转向他的妻子,不再对这个无声的小东西说什么了”。孟德斯鸠夫人小心地清洗婴儿,将几滴eau-de-vie(烧酒)滴进了他的小嘴,并用温暖的毛巾小心地将这个遍身通红、安静的小家伙包好。整整7分钟过去了,孩子才发出了第一声啼哭,这是他拥有生命的标志。直到此刻众人才注意到那是个男孩,拿破仑微倾身子看着这个小生命,突然伸出了双臂抱起他,再一次走进挤满帝国显贵的大厅;他举起男婴骄傲地宣布:“罗马皇帝,万岁!”
  消息传到了给巴黎宣告结果的炮台:若降生的是女婴鸣21响礼炮,若是男婴则鸣放101响②。帝国侍卫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数以万计的人们集聚在庭院里,在杜伊勒里宫的花园,每个人都在计数:……18、19、20、21、22、23、24……整个巴黎爆出了热烈的欢呼掌声,马车如潮般地涌向杜伊勒里宫。
  欧仁亲王以及维尔茨堡大公爵在作为官方见证人目睹了孩子降生之后,回到了大厅,在那里,首相康巴塞雷斯给孩子起名为拿破仑·弗兰科伊斯·约瑟夫·夏尔。弗兰科伊斯是玛丽·路易丝的父亲、奥地利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名字,约瑟夫是兄长约瑟夫以及教父维尔茨堡大公爵的名字,夏尔当然是拿破仑父亲的名字。在经历了15年痛苦与无望的等待之后,拿破仑的合法继承人终于诞生了。
  这个拿破仑企盼良久的儿子将接受正统的宫廷教育。孟德斯鸠夫人将负责这一切,另外还有数名宫廷命妇协助。孩子永远不会一个人独处,周围永远都有侍卫。同时,帝国信使们将把帝国王位继承人降生以及玛丽·路易丝皇后本人平安无事的消息昭告天下,令普天同庆。信使也把消息带给了在纳瓦尔城堡的约瑟芬——“他有我的胸膛、我的嘴唇、我的眼睛,”拿破仑告诉她,“我坚信他将完成他的使命。”信使们又到了柏林、维也纳、圣彼得堡,将消息带给拿破仑帝国的每一位驻军军官、市长等。巴黎各大教堂的钟声齐鸣。孟德斯鸠夫人抱着这个婴儿,在军队官员的保护下进入专为小孩准备的房间。拿破仑精神恍惚地接见着每个人,同时赏赐着每个人:首先,将价值500,000法郎的珍珠赐予他深爱的妻子,并赏赐劳苦功高的迪布瓦等人数十万法郎;另外,以皇后的名义,将250,000法郎捐助给了巴黎的穷人。
  第三十二章 警钟长鸣(9)
  不过,此次的庆祝活动不同于前拿破仑自己的加冕庆典。这一次他没有大赦天下,此外,宣布喜讯后也没有出现欢呼的人潮。因为连年战争使人口数量锐减,成千上万男儿葬身异域。拿破仑自己当然可以为儿子的诞生感到高兴,但成千上万普通法国人的儿子都成了横死沙场的冤魂。拿破仑当然接到了来自被占欧洲国家各王室成员的庆贺信,但没有法国人民的贺函。大街小巷和戏院里甚至都听不到愉悦的歌声。官方代表都露了面,各国大使们纷纷到场;但十分奇怪的是,来自巴黎的军界代表,甚至皇家近卫军的代表却被拒之门外。拿破仑家族也有一点儿小小的问题:拿破仑任命妹妹卡罗琳为孩子的教母之一,要求她出席孩子的洗礼。一脸不悦的卡罗琳拒绝出席洗礼仪式,自从她的“眼中钉”玛丽·路易丝来到法国之后,她就一直闷不做声;在得知玛丽新后怀孕的消息后,更是对其嫉恨不已。孩子的诞生让卡罗琳大发脾气,因为缪拉现在不再是拿破仑的继承人了。然而,拿破仑再三邀请她参加巴黎的庆典,最后拿破仑对她失去了耐心,剥夺了她的教母之名。
  法国将要发生什么?拿破仑将会怎样?每个人都注意到他自1809年底令他筋疲力尽的瓦格拉姆战役之后的转变。他发了福,他同社会隔离了,最奇怪的是他反复拖延结束西班牙战争的时间,那里还有他的28万将士。拿破仑对战争厌倦了吗?但就在拿破仑为了自己的继承人的降生而大声宣告“现在我的统治达到了鼎盛时期”时,行进中的士兵的军靴所发出的隆隆声以及战鼓声已隐约可闻了?新的战争将无穷无尽,相形之下,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不那么重要了。
  第四卷 圣赫勒拿岛囚徒:借其炉边一席之地(上)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1)
  在1810年10月和1812年2月分别入侵并吞并了汉堡、不莱梅、卢贝克和奥尔登堡公国以后,拿破仑立即面临同俄国以及其他被占欧洲各国之间的最后死战。随着法国对英国——确切地说是对外部世界——实行全面的贸易禁令,沙皇亚历山大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别无选择了。尽管十分同情亚历山大,但巴伐利亚、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812年拒绝加盟俄国公开反对法国占领军,因为这些国家还有后顾之忧,担心法国此后更加疯狂的报复。
  沙皇亚历山大最终决定向法国报复,于1810年10月31日颁布了调高法国货物特别是贵重物品进口税的敕令,并再次向英国开放俄国港口。“这难道就是俄国所谓的同盟关系以及我们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吗?”拿破仑这样问香巴尼。接着身在巴黎视察的拿破仑命令达武元帅立即回到德意志,俄国大使就此立即向圣彼得堡报告道:“达武元帅的突然离去已给这里带来了紧张的空气,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被看成是战争的信号。现在至少已有200门大炮越过莱茵河运抵韦塞尔。”
  虽然亚历山大对法国驻俄大使科兰古表示,他对法国并无敌意,并再次郑重声明了他对拿破仑的敬爱,实际上他随时准备和法国决裂。至于拿破仑,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阁下于10月31日下达的沙皇敕令不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很明显地将矛头指向了法国。”拿破仑在1811年2月28日致圣彼得堡的信中直言不讳道,“……因此,就欧洲和英国而言,我们之间的同盟已荡然无存。”对于已经是法国领土的波兰,拿破仑这样警告道:“我有权宣布,无人能出面干涉我对于易北河(俄国)所采取的一切行为。”甚至当拿破仑接到俄国正沿着德维纳河修筑新的防御工事时,他的强硬态度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当得知这一新的事实以及阁下打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英国达成协议时,我感到十分吃惊。在我看来,这已经点燃了我们两国之间的战火。阁下背弃了我们之间的盟约,撕毁了我们之间签署的提尔西特和约,这种做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数月之内即将爆发的战争。
  尽管亚历山大仍继续向法国大使科兰古表示对法国友好,但这只是为了争取时间而已。沙皇秘密地告诉处于法国严酷统治下的其他欧洲各国:“我对拿破仑总是干涉我们的内政感到厌倦了。我现在拥有20万正规军和30万名国民军,我们可以对抗拿破仑;至于结果,到时就会知道了。”
  “传令下去:这个行动(增加枪炮生产)必须极为秘密地进行,不得泄露半点儿风声。”1811年2月18日,拿破仑通知陆军大臣克拉克,要求克拉克做好对俄国作战的战斗准备,并于5月前将所需枪炮准备就绪。“枪炮在接到通知24小时内运出”的通令下达给位于美因兹的军械库。“现在已经不必怀疑,”1811年3月22日,科姆特·查尔斯·德·达马斯这样评论道,“拿破仑要对俄国开战了。”“我不会傻到会认为令你们困扰的是奥登堡公国(沙皇最喜欢的妹妹凯瑟琳丈夫的属地),”1811年8月15日,拿破这样警告俄国大臣库拉金王子,“我认为,波兰才是问题之所在吧?你们认为我对波兰有图谋,然而我看是你们想将它据为己有!不行!只要你们的军队驻扎在蒙马特里高地,我绝不割让华沙的一寸土地,哪怕一座村庄甚至是一架风车……难道我会(因为你们的缘故而)放弃我的(大陆)体系吗……对波兰,我将寸土必争!已被法国兼并的国土任何人也别想夺走!”8月16日,拿破仑召开了内阁会议,透露了他向俄国开战的意图。
  “我们正处于极其紧张的形势下,”1811年11月10日,沙皇亚历山大在给他的妹妹凯瑟琳的信中这样写道。“局势已如在弦之箭,非常危急,现在战争已一触即发。”一个月以后,他得出了结论:“看来血染沙场在所难免。”“你知道我现在拥有80万军队,而且每年都要另外征召25万新兵。”拿破仑在巴黎警告库拉金王子。而亚历山大的答复是:“只要有一名法军跨过奥德河(易北河已经不在我的控制之下了),我相信我有权认为这就是对我的宣战——老天将决定战争的结局。”
  1812年6月24日,亚历山大参加了在本尼格森将军的城堡举行的舞会,其间一名特别信使前来禀告沙皇:法军已经渡过了俄国边境的涅曼河。尽管俄国的神圣领土遭到法国军队的入侵,亚历山大还是决定尽最后的努力挽救和平,他给拿破仑写信:
  Monsieur mon frere(尊敬的陛下),我昨天才知道,尽管我一直以信守陛下和我之间的约定来表示我对陛下的忠诚,但您的军队仍然越过了俄国边境;如果陛下您不希望由于误解而令人民血肉横飞的话,如果您同意从俄国的领土撤军的话,我将忽略此事。因此,希望我们之间还有和解的可能……人类是否将经历一次重大的战争灾难就全系于陛下一身了。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2)
  “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的兵力是你的3倍有余,”毫不退让的拿破仑从他位于立陶宛的新总部给沙皇亚历山大回信,“这次,整个欧洲是我的后盾,阁下怎么还能奢望用什么可以阻止我呢?”
  准备打仗的命令已下达到拿破仑家族和帝国指挥官的手中。热罗姆被任命为帝国第八威斯特伐利亚军团的总指挥,被放逐到奥地利写诗的路易将不参加这次战争,约瑟夫明确告诉朱莉和拿破仑他愿意把守西班牙要塞。当然,已经在有英国大炮保护的英国庄园里舒适地安顿下来的吕西安也不会参战。暂时统领意大利王国的欧仁·德·博阿尔内亲王于1812年4月30日接到贝尔蒂埃的急令,命令他率意大利军队参战,并统领波兰的新编第四军团。“看到你再次走上战场令我十分难过,但我希望上帝会保佑仁慈温良的母亲的优秀儿子。”约瑟芬写道——她的这番话得到全欧洲成千上万母亲的由衷共鸣。
  至于波拿巴家族的最后一员、拿破仑的妹夫、那不勒斯国王乔其姆·缪拉的问题就棘手多了。夫妻长期不和,尤其是卡罗琳公开与冯·梅特涅亲王私通后,已经分居的缪拉和卡罗琳现在考虑公众形象问题,已决定重修旧好。缪拉需要卡罗琳向拿破仑说情。拿破仑公开威胁说要吞并那不勒斯,他曾威胁过西班牙国王约瑟夫,并且已经吞并了荷兰。1811年6月14日,当缪拉开除了由拿破仑亲自任命的驻那不勒斯的法国高级官员,并颁布法令要求所有在他的新王国内供职的法国军人及官员必须放弃法国公民身份、而成为在他新政策统治下的那不勒斯公民时,局势更加恶化了。拿破仑终于对缪拉忍无可忍了。拿破仑立刻将被缪拉无理开除的大部分重要官员官复原职,并给了缪拉不逊于当面一耳光的奇耻大辱:用巴黎的最高法取代了缪拉的新法。拿破仑提醒缪拉国王:
  那不勒斯王国是由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组成的,是我们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统治那里的任何一位亲王理所当然都是法国公民……那位十分特殊的亲王(缪拉)登上王位和保住王位全靠我们的人民(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因此我们已有法令并再次颁布法令:法令第一条,所有那不勒斯公民理所当然是法国公民;法令第二条,1811年6月14日由缪拉国王颁布的法令无效。
  傲慢的缪拉做得过分了,因而关于他有可能被拿破仑撵下王位的谣言传遍了巴黎和那不勒斯,谣言的起因是拿破仑宣布解散那不勒斯军队,取而代之以法国观察军。
  缪拉转而向卡罗琳求救,卡罗琳极不情愿地离开梅特涅的床,长途跋涉至杜伊勒里宫,代表缪拉向拿破仑说情,她并不打算因此而失去她的王国。拿破仑极其勉强地做了让步,但条件是缪拉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向拿破仑本人道歉,要向拿破仑俯首称臣,并愿意参加即将开始的对俄战争。缪拉屈从了,如同苏尔特在西班牙想当葡萄牙国王时的表现一样,摆出一副无辜的可怜相。缪拉无耻地回复道:
  事实上,我所有的想法与努力都只为了惟一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永远不违背您的旨意,相反,全心全意随侍您的左右……可是陛下却羞辱了他的妹夫,撤销了他指挥官的头衔,当着全法国国民的面儿辱骂他是反法者,这怎么能不让我一想起来就全身发抖呢?……作为一个至死都是您忠实朋友的人,我无须多言了,我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无比的失望。
  现在,缪拉可以好好表现了,拿破仑已让他加入对俄作战了,1812年5月12日,缪拉作为帝国第四骑兵团的总指挥率部出征了,而卡罗琳终于又可以回到梅特涅那香喷喷、柔软舒适的羽绒床上了。
  1811年5月,拿破仑从圣彼得堡召回了驻俄大使兼宫廷侍从科兰古。科兰古是个傻瓜,他说自己受到了他一直奉承的亚历山大的蒙蔽,他轻信了沙皇对法国具有和平意向的谎言。于是,深感不安的科兰古申请调离法国驻圣彼得堡大使一职。表面的理由是俄国恶劣的气候令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一套说辞,事实则是,他身处沙皇对于法国新近的吞并举动的愤怒和拿破仑对于沙皇破坏大陆体系再次对英国开放波罗的海地区的愤怒之间左右为难、苦不堪言。从来就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辞职的拿破仑驳回了科兰古的请求,而且还立即“召见”了他。
  于是,在6月5日回到巴黎后,科兰古被召进圣克鲁宫,接受由于他没有很好地代表法国在俄国的既定利益同时也使两大帝国关系恶化的过失所给的降级处分。科兰古在拿破仑面前徒劳地辩解:“处于这种情况下,我现在惟一可做的就是向陛下您求情了,请您谅解我的处境。我既不是在表示赞成也不是在表示批评,我只是将所有发生的事情如实向陛下陈述而已。对我的一切批评是否有根有据,全凭陛下圣裁。”但是,拿破仑却大声呵斥他。科兰古于是评论道:“对于一个从不承认自己错误、处事不公正的国家元首,我拒绝接受他个人对我的任何抱怨。”这是自塔列朗以来鲜有人敢于启齿的话。“皇帝陛下对我的态度比以往更厉害。”虽然科兰古和拿破仑常常发生顶撞,拿破仑仍没有让科兰古辞职。拿破仑在内心深处暗自尊敬敢于坚持立场并不受他威吓的人,科兰古就是这样的人。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3)
  1811年夏,拿破仑的行为再一次发生了巨变:他摆脱了最近的懒散,并且将他自从当年和玛丽·路易丝结婚开始一直延续到他的儿子出世为止的昏昏然的状态一扫而光,就好像蝉将壳蜕在了榆树干上一样。他会突然出现新的举动、新的紧迫感,同大臣和国会的讨论也变得尖刻异常,更要命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新命令蜂拥至陆军大臣克拉克的面前——沉睡的天才终于又再度醒来。
  拿破仑是永不安定的,他看上去有点狂躁不安。天堂般的令人精神倦怠的闲散生活和初为人父的喜悦已经结束了。拿破仑随时都在准备着下一步的行动。路易丝皇后抓不住拿破仑这个怪人的心,就连他的大臣们,数不胜数的侍从,以及不得不随时待命、以备在他不按计划随时出巡时护卫他安全的帝国卫队指挥官们,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7月10日,拿破仑从圣克鲁宫到了特里农宫,然而又返回圣克鲁宫。8月6日,他又突然宣布他将启程去朗布依埃,而14日又火速返回杜伊勒里宫,接着再到圣克鲁宫,然后又回到特里农。就在他即刻启程到达贡比涅宫后,9月,他又突然去了布伦。拿破仑所到之处的一切食物供应及宫廷服役、侍从等必须在他驾临之前准备就绪,因为一旦拿破仑到达一处后发现食宿准备稍有疏漏,便会大发脾气。
  在布伦视察完众多战壕及防御工程后,拿破仑立刻下令北上,并于凌晨3点钟到达奥斯坦德。在那儿他坐船沿线视察佛拉新海岸,接着在米德伯格下船,随后又去了其他一些地方,并乘船视察了法国海军造船场防御工程,而后于9月30日凌晨一点同大感糊涂的玛丽·路易丝在安特卫普见面。在接下来的数月里,拿破仑旋风般地视察了阿姆斯特丹等一系列军事重地,于11月11日回到了圣克鲁宫。除了拿破仑在准备入侵英国期间之外,人们还很少见他如此狂热。很明显的是,战争的序幕将再次拉开了。
  拿破仑为新战争而进行的热火朝天的准备工作并不能掩饰法国的国内危机。富歇由于呼吁和平已被放逐到法国边境,塔列朗也因同样的原因被拒之于杜伊勒里宫的大门之外。当然,前驻俄国大使科兰古的日子也不好过。
  自从1811年回到巴黎后,科兰古尽管仍然是宫廷侍从武官,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排斥在政府主要的日常事务之外,毫无用武之地了。事实上,1812年春他只被杜伊勒里宫召见过两次,讨论同俄国的这场战争将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因素,而对这场战争科兰古还是持反对意见。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即使拿破仑打垮俄国可以给英国致命一击,这场战争对于全世界来说也将会是场灾难。“我不得不如实向您禀告:欧洲及法国国内有人认为您同波兰及俄国的战争仅仅是个借口,是您今后进一步扩张的前奏而已。”拿破仑终于恼羞成怒了:“我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你想不想要我就目前的局势以及我们的未来实言相告?”1809年在西班牙,当时的一位大臣向马尔蒙元帅这样透露过:“皇帝陛下疯了,我们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一切都将以我们的大难临头而告终。”而1812年法国同俄国的战争应验了这句话,法国将为此付出双倍的惨痛代价。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拿破仑于1812年春天出发去波兰之前又再次召见了科兰古。
  我告诫他:如此冒险、如此孤注一掷而不充分利用其政府的强大影响力谋求和平道路,必将继续遭受他人责骂。我告诫他:拿法国年轻一代的生命去冒险会对法国人民造成何种影响……我向他列举了由于西班牙战争的大量人员伤亡已经引起了诸多谴责,而在西班牙战役胜利结束前又迫不及待地同俄国开战是何等危险……我也提醒他:他的军队在波兰的上次战役(艾劳和弗里兰德)中由于军需品匮乏以及对战斗环境的不适应遭受到多么大的损失……况且,这还是理智与理性的问题。陛下已被错误的军事议题领入歧途了。他对真理已经充耳不闻反而深信幻想之事。他相信他正在迈向自己宏大的政治目标,我相信他错了。
  对于这种坦诚的忠言感到逆耳,拿破仑以科兰古之语调还制科兰古道:“我已完全俄国化了,你说的这些事已大大超越了我肤浅的认知,你告诉我的结论是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俄国的沙皇挑起的,不是他……”拿破仑命令科兰古随同他一起出征俄国,去进行可怜的科兰古刚刚力阻且勇敢反对的战争,以此对他们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带讽刺意味的句号。
  为了即将来临的战事,拿破仑于1812年5月9日离开了巴黎,这一举动令所有了解他的人感到大为震惊。在他的战争生涯中,这是他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白天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了讨伐某国而离开都城:壮观华丽的皇室马车一辆接着一辆,皇后玛丽·路易丝站在他的旁边,随后是帝国的主要官员,当然其中也包括忠心耿耿的迪洛克将军、秘书梅内瓦尔和可怜的科兰古。帝国马车的前后都有着服饰华丽而威仪的皇家卫队护送。这是一个过于自信的人,拿破仑将向全世界说明这一点。他在此之前曾在德累斯顿召开过帝国会议,召集了所有的王侯以及其帝国所辖范围内其他王国的君主们,向他们和盘托出了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战役计划。拿破仑在外交上已经签订了一系列的防御条约和派兵的承诺,包括1812年2月24日与普鲁士国王的防御条约和1812年3月14日与他的岳父奥地利国王的条约。不幸的是,拿破仑让瑞典从他的指缝里溜了出去,投进了圣彼得堡的怀抱。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4)
  法国大军于5月16日开到了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萨克森国王和王后亲自为拿破仑和玛丽·路易丝皇后开道,将他们领进自己的城堡。对拿破仑无比憎恶的普鲁士国王,也不得不赔笑和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及王后一起前来欢迎拿破仑的到来。玛丽·路易丝的父母、奥地利的国王和王后则在两天前就专程赶来迎候。夜夜钟鼓齐鸣,白天各国的军事指挥官则为了征战计划关着门进行着冗长乏味的交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此并不以为然,只是送给拿破仑一封信,称:“(我亚历山大)不会首先拔剑。我不想在欧洲人的眼里成为这场流血战争的发起者。至今你已经威胁我18个月了。法国军队……驻扎在俄国的边境线上,而我却仍然在我自己的首都,积极准备抵抗。”
  和此后7个月内将再也见不到的皇后玛丽·路易丝告别后,拿破仑于5月29日从德累斯顿出发;华丽的车队变成了大炮、辎重和百万大军,于6月7日抵达格但斯克。拿破仑对那个地区最大的法国兵站进行了视察。
  格但斯克不仅是个中转站。在那里拿破仑终于见到了他的妹夫、那不勒斯的国王缪拉。出于对缪拉企图独立的行径耿耿于怀,拿破仑拒绝让这位国王参加德累斯顿的国际军事会议,而是命令够机灵的缪拉前去切断格但斯克和波罗的海的通道。
  根据目击者科兰古的报告,皇帝和那不勒斯国王之间的关系远远不止是“冷淡”而已。拿破仑抱怨缪拉不再将自己视为法国人,并完全忘记了他之所以有今天靠的是谁。“‘当他见到我时,他是我的人,’拿破仑这样说道,‘但一旦我离开了他,他的行径完全没有准性。真是眼不见、心不烦’……在公开的场合,皇帝对国王的态度还可以;但一旦只有他们两个人时,拿破仑便长篇大论地教训他。”
  缪拉每遇见熟人就抱怨道:事实上他只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个小小的总督,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国王,他是拿破仑用以传达自己旨意的工具,是个傀儡。“他想当意大利国王,”拿破仑利用缪拉自己说过的话反唇相讥道,“正是那个梦使他决定不当波兰国王的!”接着,拿破仑借着攻击他的兄弟们来发泄他的愤怒:“热罗姆只对珠宝、女人、宴会感兴趣。我的兄弟中没有一个是支持我的。没有我,他们会把他们那些微薄的家产败光的……我的兄弟们的心中除了他们自己之外是容不下其他任何人的……但是,我至少会为他们做一个表率。”
  在激起缪拉的愤怒以后,拿破仑视察了该要塞以及相关的战备仓库的情况,就于6月10日从格但斯克出发,由缪拉率领着他的骑兵团同行,继续经由马林堡至柯尼斯堡。在那儿,他花费了4天的时间加固该据点,并且“在6月23日下令沿涅曼河扎营”。
  那天早上,一个头戴波兰士兵帽、身穿士兵外套的人沿着涅曼河河岸骑马奔驰,不停地测量斜坡坡度及水位;接着又举起望远镜观察对岸俄国的前沿阵地——他几乎看不到任何动静,连一个敌军的人影也没有看到。这个人是拿破仑,随侍一旁的是哈克索将军,是他的工程师。他们的目的是要找到架设浮桥的最佳位置。时间是最关键的,令所有人惊奇的是,拿破仑仅在数小时前还在位于亚历克索塔村的达武元帅的第一军团处——他不得不抓紧时间。但是,在回来的途中穿过一块麦地时,“一向骑术不佳”的拿破仑被自己的坐骑重重地摔倒在地,被摔得头晕眼花。拿破仑回来后向科兰古抱怨这是不祥之兆,这话很快就在军中传开,上次拿破仑从马背摔下是在瓦格拉姆战役时。“最好不要渡过涅曼河,”同样颇为迷信的贝尔蒂埃这样说,“这次落马是个坏征兆。”其他对此半信半疑的高级将领们也不约而同地随声附和。此外,艾克缪尔亲王达武和其他一些主要军官都对法军目前极度缺乏俄军情报而怨声载道。
  拿破仑对此充耳不闻。次日,法军在涅曼河上成功地架设浮桥,拿破仑亲自同莫朗将军率领的先锋小分队一同率先渡河,他命令“全军加快行军步伐”,从而大大拉开了他与那本已十分落后的军需供应部队的距离,毫不顾及贝尔蒂埃对“坏征兆”的警告。拿破仑认为那只是危言耸听而已。
  经由科夫诺继续前进后,拿破仑于28日到达已空无一物的俄国主要要塞维尔纳和立陶宛。拿破仑扑了空很生气,感到自己又被俄国人耍了。俄国人仍然拒绝应战,他们毫不理睬拿破仑的急速进军,他们一直在回避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科兰古是这样解释的:沙皇统治的俄国疆域辽阔,很容易四处躲避、打游击战,从而能轻易地削弱拿破仑本就薄弱的环节——军备供应和联络通道,最后将法军孤立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这位睿智的军人的估计仅在法国军队越过俄国边境的第4天就应验了:“如此缺乏军需供给的快速进军使法军摧毁了沿途的居民设施,将他们的资源抢掠一空。”法军没有能够免于拿破仑过急地进攻以及缺乏周详考虑的计划之害。“先头部队大吃大喝,耗尽了所有的军粮。”科兰古回忆道,“使得后续部队连最基本的粮草都没有,只有等着饿死……饥饿加上俄国寒冷异常的雨夜,致使我军损失了10,000马匹,连一些青年近卫军战士也没有能够熬过最初的几晚。”这才刚刚开始而已,法国军队目前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这是一个极为不好的开端,但拿破仑却仍然执迷不悟,如同他一贯表现的那样。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5)
  “那真是个该下地狱的鬼地方!”拿破仑对当地居民表现出来的敌意十分反感。在维尔纳,“所有的人都称颂亚历山大皇帝”,而不是这群来自法国的“解放者”。在维尔纳仅待了4天,连拿破仑司令部里的官员也没有吃的了,部队不得不继续前进。
  正当拿破仑为俄军没有在维尔纳与他决战而焦虑万分时,沙皇的侍从武官巴拉索夫来到了维尔纳,他带给拿破仑一封沙皇的亲笔信。亚历山大在信中责问法军为何在和平时期侵入俄国,他还建议说,如果拿破仑愿意将军队撤到涅曼河对岸,两国可以捐弃前嫌,交换意见,解决过去悬而未决的问题。拿破仑的自信心再次被这封信激发起来了。他激动地说:“骄横跋扈的亚历山大想要求和了!他害怕了!我军神速进军已经使俄国人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啦!不要一个月,俄国人便会跪倒在我脚下投降了。”渡过涅曼河后,拿破仑自信地宣布:“那么,现在波兰是我的了!”这一切竟未费一颗子弹就成了现实。
  其实,求和只是亚历山大玩弄的缓兵之计,拿破仑却没有觉察这一点。他当着众人的面说:“亚历山大居然敢嘲笑我!难道他认为我到维尔纳来只是为了讨论商业问题吗?我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一劳永逸地毁掉这个野蛮的北方巨人。我的剑已出鞘,他们必须滚回他们冰天雪地的老家去。这样在至少1/4个世纪里,他们将再也无法干涉文明欧洲的事务了。”拿破仑始终没有觉察沙皇出乎预料地从边境撤离、包括从主要军事要塞维尔纳撤退是诱敌深入。沙皇挫败了拿破仑打算在俄国再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奥斯特里茨式战役的计划。这情形有可能使拿破仑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局之中。
  拿破仑声势浩大的军队继续深入敌境,数十万大军在行进。这简直令人难人置信,令人神魂颠倒,令人望而生畏,也令人胆战心惊。这支高卢军队前进的脚步声令全欧洲都为之颤抖,如同8世纪欧洲被阿拉伯人以及柏柏尔人入侵以及在此之前被阿提拉人和匈奴人入侵时所感受到的一样令人惊惧万分。这支庞大的欧洲大军再一次陷入战事,只因为拿破仑·波拿巴拒绝和平,因为他对战争的迷恋与狂热已非理性所能控制,是他挑起了战争。拿破仑疯狂地想要征服更多土地。他握紧了拳头,强迫英国人、俄国人、他的大臣们将军们以及他在欧洲所辖领土内的人民立刻听从他的指令,甚至狂妄地胁迫全欧洲都这么做——这简直就是病态的执拗与任性。拿破仑此次出征包括了7个工兵营、22个军需营、携带了上千个面包烤炉、上千副马鞍,甚至带上了上千名铁匠。此外,拿破仑仍有约275,000兵力的军队留守法国及意大利等地。
  法军继续向波兰东部挺进。265个步兵营、291个外国雇佣兵营、219个法国骑兵中队、261个外国骑兵中队,总计513,500名步兵和炮兵、98,400名骑兵,总共有611,900士兵;这还不包括25,000以上的军官、侍从、营妓及其他随行人员。拿破仑也没有忘记带上他军队的主心骨:130门大口径攻城炮、1,242门各种口径的野炮、超过6,000辆四轮运货马车装运每日食物供给,总计32,700辆各种用途的四轮运货马车、两轮马车,以及弹药车。这支规模庞大得令人咋舌的队伍在连接华沙和波罗的海的主要通道上缓缓前进,有近183,911匹拉车马。而这些货车仍然不够用,法国军队渡过莱茵河进入德意志境内沿途没收充公更多的马车,并在沿途德意志各村庄中另外强征了150,000匹马……据称共计333,911匹马!法国军队连同被迫加入他们的同盟国军队,如蜗牛般行进在各大干道上,形成了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交通堵塞——这是前所未见的奇观。
  这支由欧洲各国军队组成的庞大部队按3个级别进行指挥。第一部分有45万名士兵,由拿破仑本人亲自总领,其中又分成3个军:第一军约25万人,包括缪拉的两支骑兵团、帝国卫队以及达武的3个步兵团(达武是拿破仑最得意的野战军统领),乌迪诺的二军团和内伊规模较小的第三军团由拿破仑亲自指挥。乌迪诺和内伊是无法和拿破仑深深怀念的拉纳元帅相提并论的,他们也不能和被拿破仑留在西班牙战场的马塞纳以及苏尔特相比。帝国卫队中的青年近卫军现在由莫蒂埃率领,老年近卫军则由勒费弗指挥,骑兵卫队同以往一样仍由贝西埃尔率领。
  另外,拿破仑还建了两个附属部队以作为第一阵容的补充:其中一个部队包括70,000名威斯特伐利亚人、萨克森人、波兰雇佣兵,由热罗姆(暂时)指挥,这支队伍也称第八军团;而另一支队伍(第四军团),则由有名无实的欧仁统领,包括80,000名意大利人以及巴伐利亚人。除了这两支队伍,另外还有两支半机动队伍:由麦克唐纳统领的可靠的第十军团沿波罗的海策应拿破仑的左翼,由冯·施瓦岑贝格统领的奥地利军团则策应法军的右翼或南翼。此外还有波尼亚托夫斯基的波兰第五军团、圣西尔的巴伐利亚第六军团以及瑞纪尔的萨克森第七军团。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6)
  拿破仑的第二阵容是名副其实的庞大后备军,约有165,000人,包括维克多元帅的混合军团(约33,000人)以作为第一阵容3支主要部队的后备替补。法国大军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包括60,000人的预备军团,由奥热罗元帅统领的第十一军团包括在格但斯克以及维斯杜拉河的驻军。拿破仑统领的主要军队以及第二阵容包括了302,000名法国人,有190,000人是由瑞士人、德意志人、奥地利人、普鲁士人组成,波兰人及立陶宛人占约90,000名,而另外的32,000名则由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组成。
  俄国方面并不是没有进行兵力部署。在1812年5月同土耳其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平条约后,其军队不断扩大,派遣了上万人的队伍参加北方战役,而俄国同英国之间的同盟协议更是在拿破仑率军渡过涅曼河时就已起草,并将于7月最后签署生效。当然,瑞典也成了俄国的外交及军事伙伴。由于奥斯特里茨战役失败的羞辱,沙皇亚历山大或多或少需要重新组织壮大他的军队,设立了遍布全俄境内的36个新兵招募及训练中心。俄国的骑兵特别是强大的哥萨克骑兵是可以称雄全欧洲的。沙皇现在更加注重炮兵建设,包括44排18磅榴弹炮及12磅火炮。然而,俄国军队的总人数仅有409,000,其中的211,000人为第一阵容,仅有45,000人的后援力量。另外还有153,000人的队伍分散于各要塞,而要塞之间相距甚远。拿破仑在兵力上占有优势,其第一阵容的人数就2倍于俄国。俄军的一个主要的弱点就在于各自为政、互不联系、缺乏训练、指挥官不谙军事,其彼此之间的互相猜疑和缺乏忠诚则加剧了这一劣势。51岁的利沃尼亚将军巴龙·巴克莱·德·托利,曾一直是俄主要兵力第一军的指挥官,直至8月才被67岁的“独眼龙”俄国亲王库图佐夫取代。高傲的汉诺威将军本尼格森曾在艾劳以及弗里兰德与拿破仑交战,尽管目前不得圣彼得堡的宠信,迟早会被其召见,普鲁士将军富尔负责参与了1812年俄国作战计划的制订,沙皇的王牌还包括由最有能耐的基恩·马帝夫·伊万诺维奇·普拉托夫统领的令人生畏的哥萨克骑兵团。其他即将出战的将军还包括了巴格拉吉昂、威特根斯顿、米诺拉多维奇以及奥斯特曼。
  “我们行动的全部目标是集中400,000人的兵力攻其一点。”拿破仑向达武指示道。对于前进路线,拿破仑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因为尽是些浓密的森林、无数支流交错的河流、无边无际的沼泽洼地,包括从普里皮亚特河流域沼泽到华沙以东绵延200英里长的广阔地区——这里几乎没有道路可言。3大主力兵团的进攻路线包括涅曼河极北处的科夫诺、涅曼河偏南约100英里处的格罗德诺,最后是华沙以东的布列斯克-立托夫斯克。
  科夫诺通向维尔纳——沙皇在此处屯集了主要兵力,接着通往维切布斯克、 斯摩棱斯克、博罗迪诺,最后至莫斯科。格罗德诺向南经过明斯克然后与维切布斯克大道交汇。从布列斯克-立托夫斯克,拿破仑可以经过普里皮亚特沼泽的南部到达乌克兰的基辅,然后由此继续向南挺进,最后踏上通往莫斯科的道路。沙俄的元帅及将军们的估计是这样的。由于到达俄国本地需要经过极其艰辛的长途跋涉,拿破仑会选择最短、最直接的道路,经由科夫诺以及维尔纳前进。因此俄国方面可由尼克利将军率领俄军主力约27,000人埋伏于此。而剩余的军队则可以分散在从北方的罗塞腾特直到南方的格罗德诺绵延250英里的广袤地区。这部分军队包括了几支常规部队,有阿奇杜克·康斯坦丁的帝国卫队和3支骑兵团。华沙的南部和东北驻扎了由巴格拉吉昂将军率领的第二军团,约有48,000人。由于巴格拉吉昂是个不好亲近的人,他也容不下巴克莱,将两人率领的军队分开部署是个不坏的主意。而另一支队伍则是由托马索夫将军率领的第二军团,约43,000人,驻扎在普里皮亚特沼泽以南卢茨克附近。
  于6月24日渡过涅曼河以后,麦克唐纳率领的第十军团自北加入了拿破仑队伍。南方则是达武的第一军团、乌迪诺的第二军团,而内伊的第三先遣队则同圣西尔的第六军团以及其南面的由欧仁亲王率领的第四军团一道经过了科夫诺。同往常一样,缪拉的骑兵队在前方开路,现在已行至科夫诺以东,并于28日第一个到达维尔纳。
  如果说拿破仑本来的设想是将巴格拉吉昂的第二军团吸引到维斯杜拉,追上已经向北挺进的热罗姆和欧仁军团,从而使他可以实施三面包围夹击巴克莱率领的俄军主力,结果他的计划落空了,沙皇军队的统帅在法军到达之前就已撤退——俄国3大地理要素中的两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彻底破坏了拿破仑的全盘计划,那就是时间和距离。
  士兵到指定地点需要花费时间,已经长途跋涉数百英里而疲惫不堪的士兵为了按预定计划到达指定地点仍在拼命赶路。欧仁和热罗姆率领的军队都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到达各自的指定地点。而两地点的间隔到底有多长,关于这一点,即便是最好的地图上也没有标注出来。对异国战场情况不了解,使法军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7)
  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深入俄国腹地简直是愚蠢之至。这简直就是埃及远征的翻版,看起来拿破仑仍未吸取先前战败的教训。发动大规模战役,拿破仑需要很好的道路,更别说充足的食物、饮水、弹药供应了。目前看来,这些必备条件没有一项是拿破仑大军具备了的。相反,拿破仑命令他的两个军团共用一条主干道。他以前曾经到过这儿,应该对此非常了解才对。结果,两个军团都未能按照拿破仑的计划到达各自的指定地,延误不说,有的甚至还迷失了方向。俄国3大地理因素之三就是恶劣的气候,这令目前已混乱不堪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首先,士兵纷纷病倒。身处亚热带气候中,成千上万的士兵负重前进,30万匹战马踏起的数英里的沙尘令士兵和牲口都感窒息;刹那间会有一阵倾盆大雨,有时还持续数天,使原本难走的路变得泥泞不堪、坑坑洼洼更加难走;转眼又是艳阳高照,地面变得崎岖不平。3.2万匹战马及马车压过的车辙清晰可见:道路的崎岖不仅妨碍了军火及食物供给的速度,而且使士兵及马匹的脚部严重受损,令大量马车毁坏报废。从法军渡过涅曼河起,沿途堆积的报废的装备阻断了通道,为了整修车辆,上千名工兵夜以继日地加工赶修,但局势仍在继续恶化中。疲惫不堪的步兵部队由于负重过重、饥饿难忍,加之思乡,在未和敌人交战之前士气就已一落千丈,开始丢弃随身背负的食物甚至弹药。拿破仑还不了解人的极限——这一问题也没能引起他的重视,他始终无视军队后勤的重要性。
  最为糟糕的是,拿破仑的“女儿们”——他对自己挚爱的大炮的昵称——所带来的麻烦。就连小型的发射6磅炮弹的大炮也重达2,010磅(连炮身和炮筒),而拿破仑最喜欢的、令人畏惧的可发射12磅炮弹的大炮则每门重达3,440磅——前者在泥泞中需要8匹马拉运,后者则需要12匹马拉运。一旦大炮陷入了齐膝的泥泞中,上百人的队伍及更多的马匹不得不帮助将之从泥泞中拉出。单就损失马匹这一项就已经是个灾难了,大约150,000匹从德意志和波兰村庄抢来的马匹最先开路——它们可以工作数天甚至数星期,但却从没有行至远离自己村庄两三英里以外的地方——很快,由于饲料不足、缺乏休息、特别是不习惯不间断地长途跋涉,这150,000匹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报销了。接着,又因气候不适得了腹泻病——这种牲口中的流行病还起因于法军乱用村庄里盖房的茅草、生玉米和粮食喂饥不择食的牲口,它们吃得过胀——成千上万匹马由于消化不良而暴毙于行军途中。拿破仑考虑极不周详的盲目挺进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果:由于天气酷热,马尸发出难闻的恶臭,当路过的士兵们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时,不免兔死狐悲,士气变得更加低落。如果这是时逢盛夏法国军队所遭到的梦魇的话,那么严寒的冬季又会给他们带来些什么呢?
  因此,当拿破仑命令他的军队到这里或那里时,绝对不是在一张地图上将某军团从A处调往B处那么简单。就连青年近卫军中那些年轻士兵的士气也十分低落了,全军开小差的达到20%,致使法军兵力锐减,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从理论上讲,食物供给车队应该跟上部队的前进速度,但事实上总是会出现迟误现象,士兵们不得不掠夺、洗劫他们所经过的每个村庄。而饮水的缺乏则更甚,疟疾和伤寒在军中流行。贝尔蒂埃是个在受到挫折后就变得残忍易怒、脾气极为火暴的人。在拿破仑于28日到达维尔纳时,在拿破仑的身边,法军的众多将领,包括贝尔蒂埃,都言辞激烈地反对这场战争,认为渡过涅曼河的举动不属自杀也属疯狂行为。而拿破仑对此充耳不闻,拿出了自己一贯独裁的强硬作风,命令部队继续前进!于是,军队在疲惫不堪中又开始艰难地向前跋涉了,而直至眼下,同俄军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仍未开始。
  对于拿破仑而言,首次严重的精神打击不是来自俄国人,而是来自他的弟弟——威斯特伐利亚国王热罗姆。“告诉他,休想再像上次那样像个毫无战斗经验的蠢货一样出丑了。”拿破仑这样告诉贝尔蒂埃。同往常一样,热罗姆仍然没有服从命令,忘了要将他的队伍部署妥当,确切地说是根本没按“既定”的作战计划与行军日程办事。事实上,热罗姆一直滞留在格罗德诺直到7月3日,而那时他早就应该在南部袭击巴格拉吉昂的部队并且将他们牢牢黏在那里才对。“告诉他,”拿破仑继续道,“由于他作战无能,已经打乱了我最初的战斗计划,使我错失了战机!”其实,对于热罗姆的无能,拿破仑早就了解。热罗姆十分生气,不过他并没有向拿破仑本人发火,而是同固执的达武元帅大吵特吵——如果达武不能忍受拿破仑的侮辱的话,他也自然更不会忍受骄纵的热罗姆的侮辱。一周后,也就是7月14日,愤怒的热罗姆抛弃了整个威斯特伐利亚军队,驻扎到了西部条件优越的卡塞尔,留下恼怒的达武一个人收拾他丢下的队伍,直至“不可靠”的朱诺将军接管为止。对于俄国人而言,虽然受到达武的威逼,可是谢天谢地,热罗姆的幼稚举动使巴格拉吉昂的军队得以逃脱法军的包围圈。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8)
  当达武继续追击向奥尔沙方向逃窜的巴格拉吉昂的第二军团时,拿破仑已将注意力放在追击巴克莱的第一军团上,结果巴克莱的军团被迫退至防御能力极强、位于德维纳河附近的德里斯和杜纳堡要塞。将缪拉的骑兵团与内伊和乌迪诺步兵团留下以把这些要塞团团包围后,拿破仑将法军的部分主力调至北方以切断巴克莱军同俄国援军以及其后勤的联系,对巴克莱军实行侧翼包围。另外,在南方,圣西尔的第六军团、欧仁的第四军团、第八军团以与达武庞大的第一军团绵延成为一条很长的战线。达武仍打算切断巴格拉吉昂的后路,原先由热罗姆统领的部队从西面追击巴格拉吉昂,7月24日这支部队同达武的部队会合,对巴格拉吉昂的包围再次形成。另一方面,同日,北方的缪拉骑兵团、内伊以及帝国近卫军已将巴克莱追赶至更加偏北的维切布斯克。
  达武终于于7月23日在莫希莱夫追上了巴格拉吉昂并重创俄军数千人;但是剩余俄军顺利逃出并很快同俄主力部队会合。尽管拿破仑期望在波洛茨克咬住巴克莱军,但直到7月27日法军才得以在维切布斯克将难以捉摸的巴克莱团团围住。当拿破仑于28日进入维切布斯克时,他极度失望地发现他攻下的仅仅是另一座空城而已;巴克莱军已借着夜色的掩护又向东撤退了。“皇帝陛下完全陷入了迷惘的沉思之中,甚至没有向他周围对他行礼的人还礼,这是极为罕见的。”科兰古回忆道。
  他为城内居民的逃离以及巴克莱军最终逃至国境而懊悔不已。也许是这一事实使他终于能睁开眼睛清醒地面对最后的结局——我们所进行的这场战争的最初战略计划已经使我们一天天地远离法国。但是,由于对于我们的胜利还抱有一线希望,他抛开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想法,他内心深处不切实际的“速战速决”的想法又占了上风。
  皇帝陛下一再强调,所谓兵强马壮的俄军事实上只有150,000人……他还说他相信我们大家都在蒙骗他,就连俄国的天气也是如此——他坚持认为这儿的冬天和法国的冬天并无二致,只不过冬季的时间较法国稍长一些而已。他时时处处都是这么责难我们。我再一次劝告皇帝陛下但仍然无效,我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我,他最忠心的奴仆,和盘托出了一切真相,但是我仍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科兰古只有仰天哀叹。可怜的贝尔蒂埃也没有躲过拿破仑恼羞成怒的谩骂。拿破仑“对他提出的坦诚意见报以破口大骂,作为对他长期辛勤工作与一片忠心的回报”。拿破仑责骂贝尔蒂埃的手下无能,“行动从没有预先计划”。拿破仑拒绝信任任何人,甚至对贝尔蒂埃本人也不信任——他下达的任何命令,没有拿破仑本人的印章是行不通的。科兰古这样痛苦地证实道:“皇帝陛下对贝尔蒂埃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点,他经常责骂贝尔蒂埃,说他一无是处,应该离开军队回他自己在格罗斯比翁的庄园去。”不少法军军官确实不得力,但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他们大可责怪拿破仑,责怪他带领他们来到这个国度作战,却连最基本的供给都无法保证。“法军的处境十分可悲,全得靠皇帝本人的意志与独裁来控制大局。”当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展开第一次正面交锋之前,法军士气已经十分低落了——人人都怨气冲天,公开反对大陆封锁体系、反对这次战役,甚至对自己的同伴也看不顺眼。这一切似乎正预示着不幸的未来。
  此刻的拿破仑仿佛中了邪,他继续攻击身边的每一个人。当统领热罗姆部队的朱诺将军带着队伍漠然姗姗来迟时,拿破仑立即对他大兴问罪。拿破仑认为俄军得以逃脱罪在朱诺,他应该为此次战役的失利负责。接着又责备朱诺不可靠——为何不阻止俄国和土耳其之间缔结盟约,而使成千上万俄国生力军得以腾出手来和法国人作战?这一切全是他的错。拿破仑也没有放过贝纳多特,他的罪名是帮助俄国人。拿破仑不断地反复批评着每个人,很明显,他的精神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拿破仑自己却从不承认自己有错。当拿破仑最终向沙皇提出和平建议而沙皇对此仍保持缄默时,拿破仑认为:“亚历山大很清楚他的将军们是多么的无能,为此,他将失去他的国家!”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搞的,居然不接受他的和平建议?!拿破仑愤怒地质问道。难道他瞎了吗?科兰古真不知道拿破仑这样下去还能维持多久。
  俄国人成功地从维切布斯克撤离、从而再次避免同法国军队正面交锋一事是使拿破仑发怒的重要原因。下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将在斯摩棱斯克展开,距此约80英里远。施瓦岑贝格的奥地利军团以及雷尼尔的第七团在布列斯克-立托夫斯克附近成功地牵制住了俄军西翼的托马索夫将军的第三军团,迅速地解除了俄军对法军侧翼的威胁,另外,7月18日,乌迪诺率领的第二军团在圣西尔率领的第六军团的配合下,在波罗茨克取得了对维特根斯泰因的暂时性胜利。然而,拿破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乌迪诺在战斗中受伤,暂时无法指挥作战,因而圣西尔因功取得了军队元帅的权杖。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9)
  现在是7月28日,身在维切布斯克的拿破仑不得不因巴克莱的逃脱以及23日巴格拉吉昂从达武手中溜掉而重新规划对俄作战。然而,他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巴克莱和巴格拉吉昂的队伍现在已经和位于东面数英里外的斯摩棱斯克的俄军会合。拿破仑位于德累斯顿的全军军备后方供应地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在格但斯克和俄国的道路上是成千上万匹战马的尸体,本已十分不济的军备供应线不得不延伸到莱茵河。最糟糕的是,由于大量逃兵、疾病蔓延、军需给养奇缺和长期劳顿使法军损失了近100,000人,而巴克莱及巴格拉吉昂的兵力已上升至125,000人——拿破仑原有的兵力优势已消失殆尽。
  在8月6日举行的军事会议上,俄军高级将领们最终决定——现在是停止撤退予以反击的时候了。他们不仅仅有能力反击,而且他们的反击将会非常有力,因为巴克莱在斯摩棱斯克西部沿第聂伯河部署了118,000人和650门大炮。但由于心存嫉妒的巴格拉吉昂拒绝同他的竞争对手巴克莱合作,俄军的计划再一次流产。这使得拿破仑的两个纵队将前沿阵地向前推进了15英里,直逼第聂伯河,拿破仑派遣了另一支队伍保卫斯摩棱斯克至莫斯科之间的公路,打算切断俄军的退路。
  8月13日至14日夜,法国工兵在第聂伯河上另外架起了4座浮桥,黎明时分,大部分法军已顺利渡过第聂伯河。巴克莱军开始躁动,并于数天后退回了西面的斯摩棱斯克,只留下近9,500人的内瓦诺斯基军把守第聂伯河以及通往斯摩棱克的主要通道。
  巴克莱命令拥有20,000人以及72门火炮的拉耶夫斯基将军的军队把守斯摩棱斯克,牵制法军直到巴克莱和巴格拉吉昂可能重新整顿强化各自的队伍并加固好城墙为止。巴格拉吉昂仍然竭力避开巴克莱,驻扎于城西,完全不同巴克莱军接触,拒绝与其合作,只是含糊地告诉巴克莱:芬兰和摩尔多瓦的军队很快就会赶来支援。但援军的速度极慢且路途又远——巴克莱对此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渡过第聂伯河后,拿破仑就将缪拉的骑兵团、内伊军团、帝国近卫军、欧仁亲王的军队派往斯摩棱斯克;另外,达武率领的第一、第五及第三军团在南部形成第二纵队。但是俄方镇守奥莎至罗莎斯纳公路的是内瓦诺斯基将军率领的队伍,那是个兵力强劲的方阵。缪拉显然已经忘记了法军曾在金字塔战役中用方阵给马穆鲁克骑兵团以迎头痛击的经历,竟一次又一次地冲击内瓦诺斯的方阵——对方岿然不动——内伊不得不出面干涉,阻止缪拉无谓地损耗这无法替代的骑兵团。然而,缪拉与内伊已多年不和,缪拉全然不顾总部的命令,拒绝为内伊的步兵让路——缪拉要让大家看看,他能取胜——结果缪拉骑兵团受到重挫,被迫撤退。由于法国在此并无大炮,因此无法轰击本来用炮火极易击溃的俄国方阵。内瓦诺基将军成功地拖延住了法军的前进步伐,巴克莱因而有时间加固了斯摩棱斯克北部以及自身军队的实力。
  8月16日晨,法军终于到达了斯摩棱斯克巨大而古老的城墙下,第二天战斗打响了,缪拉遭到重创的骑兵团和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军团从西南方攻城;随后是达武的第一军团和内伊的第三军团于北方封锁第聂伯河。而巴克莱的主力仍在第聂伯河北岸一英里处,有强大的炮火掩护。并没有真正打算保卫斯摩棱斯克和巴克莱本人的巴格拉吉昂渡过克罗德尼亚河,向东逃往卢布诺和莫斯科,致使保卫斯摩棱斯克的多克托诺夫将军陷入法军的包围之中,几乎全军覆没。接下来的一整天,多克托诺夫仍然顽强抵抗,阻止法军入城。俄军的伤亡人数超过14,000,但却牵制了法军。令人吃惊的是,拿破仑的攻击显得毫无魄力,这简直让人糊涂了——拿破仑甚至不愿意派遣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队伍去把守数英里外的空城以切断巴格拉吉昂和巴克莱的联系。多克托诺夫成功地从大火熊熊的城里撤退,最后同北方的巴克莱主力部队会合。8月19日,缪拉的两个骑兵团追踪而去,渡过克罗德尼亚河后也是向卢布诺方向进军;达武与内伊沿着斯摩棱斯克至卢布诺的公路挺进。“一个月后,”拿破仑早些时候已经这样宣布过,“我们将进入莫斯科。6周后将签署和平条约。”但正如科兰古所评论的那样,这番话没有人相信,而这番话最终也未能实现。
  8月24日,在接到了来自西班牙的马尔蒙元帅在萨拉曼卡遭到致命打击的不利战报后,拿破仑仍然下令进攻现已囤积了大批俄军的博罗迪诺,博罗迪诺是法军与莫斯科之间的最后要塞。
  库图佐夫元帅出生于俄国,观察力敏锐,遇事镇定,是个颇具决断力的战将。正如克劳塞维茨说的,虽然“他已不再具有昔日的威风……然而,他了解俄国人,知道如何驾驭他们”。沙皇亚历山大已任命库图佐夫为元帅,其职位高过令人失望的巴克莱。虽然库图佐夫以脾气暴躁闻名,但由于他是俄军统帅中深受士兵及军官拥护的人,且具有不懈的战斗决心和毅力,因而仍被沙皇重用。拿破仑十分了解库图佐夫,也明了巴克莱降级的含义,认为长久以来他一直期待的同沙皇之间的正面交锋终于将在博罗迪诺展开了。“他(库图佐夫)是军事天才、雄心勃勃,而且老奸巨猾。”德·西加这样警告拿破仑,“他是第一个堪称法军对手的人。”这样,法军继续向东沿着通向博罗迪诺的大道进行看起来是无休止的行军,终于于9月5日接近了目标。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10)
  在出征前法军的总人数为166,000名,另有587门大炮,在到达博罗迪诺后法军总人数已降至131,000名了。拿破仑的士兵由于疾病、思家等不利因素,士气远没有俄军高昂。
  拿破仑的主要将领之间的不和仍持续着,愈演愈烈。拿破仑与缪拉之间公开地彼此互不信任、互不欣赏则更甚:缪拉断然拒绝让内伊军团前去迎击敌人;接着,性急的缪拉和固执的达武在斯摩棱斯克为如何运用缪拉的骑兵团在战略战术产生了分歧,大吵起来。达武虽说个性古怪,却是最明智的军事指挥者,仅次于拿破仑;缪拉在这点上是望尘莫及的,他已经在如何调动及运用自己原本颇为强大的骑兵团上犯了严重的军事错误,致使骑兵团伤亡惨重、人员锐减,在到达博罗迪诺后就只剩下28,000人了。至于贝尔蒂埃,无论是内伊、缪拉还是达武都容不下他,认为贝尔蒂埃作为一军之长只是个运用手中的权力在实施恶意报复的品行恶劣的家伙。
  最后的问题就出在拿破仑自己身上了。他无数次地被劝谏,有时令人吃惊的是连胆怯的贝尔蒂埃也进谏拿破仑:这是个不明智的错误,法军不应该渡过涅曼河,再这样下去,法军将越来越被动,因为他们的补给后勤线拉得过长;只有不到1/3的帝国军队成员是法国人,而其他“同盟军”在这场战争中将失去一切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简而言之, 如果这是一场一决胜负的比拼——贝尔蒂埃这样提醒拿破仑——那么法军所能依靠的只能是他们自己。另外上万的逃兵、疾病流行等不利因素使法军的战斗力每况愈下,就连身体最强壮的指挥官也开始精神委顿。而这一切不利因素因拿破仑对这场战役求胜心切而更加严重了,原本打算一个月内结束的这场战争已经延续了“两个月”。现在已是9月份了,气温仍很适宜,但夜间温度开始下降,昼夜的温差使军队死亡人数增加——每天早上点名时,花名册上要勾掉许多人的名字。拿破仑的焦急是有道理的,而伊比利亚半岛又传来坏消息——他明白,那里的局势除了他而外没人能解决——但是,他已经厌倦了。拿破仑自己得了痔疮、流行性感冒,尿路感染令他疼痛难忍,而一直令他刺痛无比、烧灼般难受的胃溃疡则迫使他越来越多地将他的右手放置在外套左边的口袋里——这是他的历史性“姿势”。每次,当他的坐骑将他重重摔在泥泞里时,他就会想起自己已经43岁了,已经作为一个老兵在战场上度过了整整27个年头了。在拿破仑的军旅生涯里,他头一次感到自己老了,头一次厌倦了军人这一职业。的确,所有的迹象都对他不利。然而,博罗迪诺战役将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关键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将在世人面前决定拿破仑与俄国的胜败,而且还将决定法国和整个欧洲对抗的结果。
  俄军人数也在下降。库图佐夫实际上可以控制的兵力大约为10.6万人,但只有8.2万步兵,也许最多不超过9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临时募集的未经训练的新兵。俄军的高层指挥非常薄弱,彼此之间不团结,每支军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立的山头。但是,现在库图佐夫不仅仅是在炮兵的数量上超过了拿破仑,而且占有和法国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所具有的相同优势——库图佐夫的优势更甚——抢先到达博罗迪诺选择自己的战场。
  博罗迪诺这个小镇位于狭长的卡拉莎河西岸,该河向北蜿蜒数英里后汇入莫斯科河。另外,这一带支流纵横,尤其是在卡拉莎河谷一带更是峭壁悬崖林立,周围林木郁郁葱葱,地势十分险要。由于莫斯科就在该城以东27英里处,沙皇的命令言犹在耳,库图佐夫不敢不效犬马之劳。而他的确这样做了。他沿着山脊再一次加筑工事、拓宽战壕。普拉托夫和尤瓦洛夫的骑兵队镇守位于卡拉莎河东岸右翼的最北处。他的指挥部设在哥基附近,库图佐夫坐镇这里,命令他的将领们将该城团团围住、严密防卫。南翼俄军仅凭借天险构成防线,兵力部署最为薄弱,因为那里地势天成,主山头及附近河谷都峭壁林立、森林覆盖,极难行走。而由阿奇杜克·康斯坦丁率领的俄国帝国近卫军(也称第五军团)仍然在前沿阵地待命。库图佐夫已找到了一个十分理想的防御地点,较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的防御地点要有利得多——这里险要的地形将令法国骑兵队、大炮以及庞大的军队失去用武之地。
  9月5日,法军终于抵达,拿破仑摆开阵势与俄军对峙。当他的工兵在卡拉莎河上架设5座浮桥时,拿破仑的战略终于成形了。最行之有效的进攻策略是发动骑兵攻势并以步兵团为后盾向博罗迪诺以北进攻。他们的对手是哥萨克骑兵团,缪拉备受打击的骑兵团的状态仅能勉强上阵。从北面进攻路途将更加遥远,另外还将涉及到渡河以及攀爬陡峭的卡拉莎河河岸的问题。另一可进攻处是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之间的旧公路,这条路横穿最南部,相比之下是俄军侧翼最薄弱处。一旦用大炮掩护越过最初的几座山头便可进入开阔的平原地带,达武认为,这样他就可以狠狠地打击俄军已无屏障的侧翼,顺势包抄以攻破俄军防线。更要紧的是,达武指出,俄军强大火力在西线,南线或东南线并无太强的火力部署。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11)
  拿破仑则坚持认为由于力量悬殊,这种做法太过冒险;相反,他计划将队伍一字排开,直扑库图佐夫保护严密的中路。这一不智之举再次证明拿破仑缺乏数字概念——切断敌军防线往往要付出惨痛的牺牲,而他们面对的是俄国超级坚固的防线。但拿破仑一错再错,他组建了他所谓最强的炮兵部队——3个有120门大炮的炮兵连——这已超过了可以灵活动作的限度。身为最伟大的炮兵指挥官,拿破仑以前从未犯过这样无法弥补的过错。1812年9月7日早晨6点,法军开始向俄军发动进攻。拿破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战争已进行过半。在匆忙中调整120门大炮的部署,这意味着要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进行马匹、枕木、弹药、炮车和炮兵等一系列的调整。
  “士兵们!这就是你们一直期待的战争!胜利全系于你们身上,我们确实需要这场胜利!打胜之后,我们将获得许多补给和温暖的营房,并将凯旋回国……人们会说,‘他参加了莫斯科城下的一次伟大战役!’”拿破仑在博罗迪诺这样对士兵演讲道。
  俄军的士气现已恢复,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库图佐夫的出现,他的出现也使近在咫尺的莫斯科——俄国宗教中心放心不少。而法军则士气低落,大多数法国士兵忍饥挨饿,都或多或少地由于一天天渐渐远离法国、一天天眼见自己成百上千的战友先后死去而哀伤不已;当他们得知自己现在处于东欧腹地、彻底孤立无援时,几乎濒临绝望。如果拿破仑最终得到了他一直期待的伟大战役的话,那么这场战役也来得太迟了。这是一场也许他永远也不应该接受的战役,但拿破仑无法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失败,他感到自己已骑虎难下,只得于黎明时分下令发动炮火攻击。
  欧仁的部队轻易攻下了博罗迪诺的俄军要塞守军,但是驻扎在俄军防线中路左侧(达武一直坚决反对攻击这一带)的达武的部队发现自己已陷入了俄军枪炮的层层包围中——战事的发展证实了他的担忧。
  法军开始攻击不到一小时,库图佐夫发动了大规模的正面反攻,击溃了达武和欧仁以及法军阵线,并且令达武与拉普将军受伤,而内伊更是身受4处创伤。众多法军将领阵亡,其中包括骑兵队指挥官蒙特布朗以及他的后继者基恩·阿哥斯特·德·科兰古——阿蒙德·德·科兰古的兄弟。8点30分,俄军发动了更强的攻势,拿破仑不得不启用朱诺的后备部队。这几乎是另一场艾劳战役,人数占优势的拿破仑不得不为求生而拼杀,而采用达武的方案本可以避免这一被动局面的。达武与拿破仑之间常有一种军事智慧的比拼,而拿破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谁会具有比他更高明的军事才能的——他在以后的滑铁卢战役之中也犯了轻率攻击敌人中军的类似致命错误。
  早上10点之前,拿破仑的右翼重整旗鼓,又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但被巴格拉吉昂所率领的保家卫国热情高涨的俄军士兵及他们的300多门火炮彻底击溃。拿破仑从未见过这么惨烈的失败。“俄军对我军的核心发动了令人心惊的强大冲击。”科兰古报告说。相比之下,对拿破仑而言,更为艰巨的则是库图佐夫占有的防御优势,这一优势轻易地将法军分成易于攻击的小纵队,并没有给拿破仑所期待的可以进行全军一字排开进攻策略所应有的开阔地。当这些小分队前进时,俄军出动人数数倍于法军且火力强劲的队伍予以聚歼。法国的骑兵在这里也无法施展拳脚,因为这里到处是河流、小溪、灌木丛、山丘、小山谷,不利于骑兵作战。俄军也为捍卫祖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巴格拉吉昂元帅阵亡。因此,俄军最后也退回到自己的防御区内加强防线。法军沿着俄军的南翼和北翼艰难推进,很快两军形成了对峙局面。整个战斗拿破仑都未启用老年近卫军,尽管所有的法军将领都希望得到这样的增援。最后,拿破仑集合400门大炮,重点攻击俄军的主要据点,终于打破了俄国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阿蒙德·科兰古亲眼目睹了这场法俄之间的残酷却又激动人心的一战:
  俄军向我军中心猛烈开火。内伊元帅与欧仁亲王联合发动进攻但均被逼退。在进行了另一次尝试之后,我军便再无进展了;事实上,内伊还失去了一些阵地……但是,我们的炮兵终于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俄军处于我军强大火力的封锁之下。
  随着战争的进展:
  皇帝陛下会同那不勒斯国王,带领着我军骑兵团冲了下来,以确保另一次攻击的胜利,内伊元帅和欧仁亲王率领的队伍则掩护科兰古将军的决定性攻击。敌军企图夺回他们的失地的计划未获成功。为了更好地看清此刻敌军的情况,皇帝陛下来到了我们的前沿阵地。炮弹就在他周围爆炸,他命令他的随从全部退到安全地带,我也一样……谢谢他仍让我留在了他的身边。这时刻对于皇帝陛下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情况愈来愈危急,爆炸声震耳欲聋,那不勒斯国王及其他将领再一次请求皇帝陛下退到安全地带。但皇帝陛下仍然留在阵前,并亲自率领后备队杀入战场。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12)
  现在,几乎所有的分队都没有了指挥官,因为他们不是阵亡就是身受重伤。
  下午2点左右,法军骑兵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再一次横扫俄军的防御阵地,在欧仁步兵团的配合下展开了激烈的拼杀。但拿破仑仍然不同意启用他身边惟一还没有参战的老年近卫军。目前为止,已持续激战了近12个小时,双方体力都已几乎耗尽,只得暂时休战。“夜幕的降临终于暂时终止了这场恶战。”科兰古总结道。拿破仑与库图佐夫两人都没有再战的胃口了。
  那天晚上,拿破仑将他的指挥部迁至战场正中央正对敌军据点处,置身于死亡的呼号之中。“以前从没有哪场战役如此这般惨烈,折损了我们如此众多的将领和军官!”科兰古评论道,却只字未提这些阵亡将士中有一个是他的亲弟弟。“没有哪个据点是如此难攻的。”拿破仑本人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帮俄国佬根本不惧死亡,就仿佛他们不是人类而是一些机器一般,顽固不化、拒不投降。目前为止,我军连一个俘虏都没有抓到。我们连一步也没能前进。”
  那天晚上,科兰古穿过了战场,惊叹着眼前触目惊心的一切。“竟然有如此多的尸体!在交战中心博罗迪诺城,俄军尸骨累累,而后面的山谷亦尸横遍野……”这天晚上,科兰古继续写道,“俄国人的撤退如此有条不紊,甚至没有留下一辆马车,这在以往和我军交战的敌人中还未曾遇到过。”
  当法军于次日中午穿过莫加斯克村的废墟时,拿破仑太出神了而未发一言。
  他的思绪联翩,想到西班牙也想到眼前的俄国,尽管打赢了一场战役,焦虑却并未减轻。我军的情况令人担忧,他为此深感焦虑。所有的军团都严重减员了……攻进莫斯科的前景虽令人兴奋,但我们前面还有俄军,一切都还未结束。库图佐夫正在莫斯科城周围整顿军队,尽管皇帝陛下曾经反复声称攻下莫斯科意味着和平等等,但人人都清楚皇帝陛下的焦虑。
  在这场入侵战役中,拿破仑始终固执地拒绝使用后备军团,包括大多数近卫军,甚至还包括欧仁和朱诺的后备军,否则大胜俄国极有可能。尽管如此,俄军的战斗力也只剩下52,000人了。拿破仑于9月10日离开博罗迪诺继续向莫斯科缓慢推进,此间,遭到哥萨克骑兵团不断地袭击。
  从战术而言,博罗迪诺一役是法国获胜。然而,俄军秩序井然地撤离而并非作鸟兽散,并且很快又有生力军补充战斗力。库图佐夫目前位于自己国家的中心地带,并且有无数眼见自己家园被法军践踏的俄国人支持。法国人离自己的祖国有2,000英里之遥,而库图佐夫离开自己的家则只有60英里。法军已完全孤立了。
  双方的伤亡都十分惨重,法军损失40,000人,而俄军则损失了近50,000人。双方都没有准确的伤亡人数,对两军而言,面对如此大量伤亡,医疗队已束手无策。法军将领有约48人伤亡,以前从未有如此惨痛的伤亡,堪称是浴血战役。
  在博罗迪诺的这场屠杀战役之后20天,图里奥医生在莫斯科的医院写了有关这场战役的另一份伤亡报告。他从法军渡过涅曼河那刻开始总结这场悲剧性的战役:“法军于斯摩棱斯克的胜利只令我们更加深陷困境而已。”医疗队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的城池被大火焚烧而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有救援药品。拿破仑没有为军队提供药品、干净水,也不给医疗队配够人手;同往常一样,动外科手术也不能在像样的战地医院进行——数不清的伤员由于缺乏干净的手术设备、没有经过彻底消毒而死于伤口感染。“由于人手及担架不足,许多伤员在他们倒下的战场上躺了许久仍未被及时抢救……而连续的大雨及污浊的空气则令他们的伤口恶化。”伤亡人数还在持续增加。
  我们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获胜了,从理论上讲是因为采用了500门大炮及2,500箱弹药;但是,也正因为要搬运这些战争胜利的保证(大炮及弹药等),他们将我们准备好的医疗必备品过早地丢弃在前进途中了。
  因此,成千上万人伤亡,“死亡人数由于灯油供应不足、夜间无法手术而增加……更有甚者,仅有45例外科手术是成功的,因为整个医疗队的护士们还在离战场很远的地方,迫使我们任用未经训练的士兵充当护士,这使我们的医疗队成为比俄军大炮更残忍的刽子手。如果医疗补给充足的话,我军伤亡人数将会大大减少,但……军队的统帅应对士兵的伤亡负全责!”
  同样的情况在博罗迪诺战役后又反复多次发生:
  我的同事、凯尔奥维医生不得不在博罗迪诺的教堂里给伤兵动手术,他告诉我:伤员只能躺在光地板上,连干草也没有;手中缺乏药品,无法缓解伤员痛苦。处处可闻绝望的哀号。有些伤员被大火活活烧死……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13)
  而那些幸存者则“很快死于饥饿”。一个受伤后被遗弃在战场上的士兵两周后被人发现“他的一半躯体嵌进了死马的肚子里,正像野狗那样靠生食死马的内脏维系生存”。那些可以医治的伤员被送到莫斯科的医院医治,即便如此,仍有上千人没有床位。图里奥医生向拿破仑报告道:这都是因为“法军统帅任意丢弃医疗必备品所致,一句话,法军统帅要为此负全部责任,并为此自己掏钱给士兵买医疗必备品”。目前,仍有少数幸存者不能移动。他们必须被留在城内,因为往返的路途颠簸劳顿会要了他们的命。“将他们留在莫斯科是军队统帅对他们的恩典和仁慈,否则,他们的命就会丧于粗野的车夫之手”,因为这帮人会为了掠取战利品的兴趣将伤员抛弃在荒郊野岭。“本应救死扶伤的人变成了在战场上掠夺战利品、谋求私利的贪婪者,军队成了名副其实的寄生虫。”图里奥医生祈祷上苍,愿法兰西再也不要有类似惨烈“胜利”了。
  第三十四章 马莱之变(1)
  博罗迪诺战役结束后不到5周,当拿破仑的军队集结在莫斯科郊外的时候,巴黎发生了法国历史上最怪异的具有传奇色彩的颠覆政权及推翻帝国的阴谋。
  事情发生在1812年10月23日,一个星期五的早晨,自两年前约瑟夫·富歇被免去警务大臣一职后就继任该职的萨瓦里将军刚刚将长长的工作汇报交给即将启程去莫斯科的特别信使,请他转交给正在莫斯科、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并将率部驻扎于此过冬的拿破仑。警务工作真是烦人,虽然萨瓦里才38岁,但已经被这种没完没了的案头工作搞得心力交瘁了。尽管富歇的那套《警察公报》已经停印,但日常工作依然是繁重不堪。
  在警署工作了两年多了,萨瓦里仍不习惯于被人称做警务大臣。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的一生都是在军旅、在战役中或是作为拿破仑副官度过的,他甚至还当过短期的法国驻圣彼得堡的帝国大使。他所干过的惟一一件与治安有关的工作是当国家特种部队的司令官,而这支部队事实上只不过是为了维护法律及社会秩序而由警察局出面召集士兵组成的。路易·迪布瓦不再适合当地方治安长官了,因此在1810年,由温和的、也许有点儿懦弱的伊顿尼·丹尼斯、杜克·德·帕斯奎尔担任。人们都可以看得出来,随着富歇与迪布瓦的调任,治安工作已变得毫无生气可言了,感觉上每天的工作似乎只是加强治安管理而已。
  正如富歇对工作一丝不苟一样,萨瓦里对拿破仑同样忠心耿耿,认真完成交给他的每一项任务。毫无疑问,正是由于他绝对的忠诚才使得皇帝陛下信任他,并委以重任。也许,在他看来是项令人讨厌的无聊公事吧——重任也好,无聊公事也好,他远没有他的前辈富歇那样胜任这项工作。
  警务大臣萨瓦里熬到凌晨5点才完成当日的工作,签署了文件并将它留在办公桌上,以便让他的助手一早发送。与富歇不同的是,萨瓦里就在办公地居住,因此他只是回到办公室旁的卧室休息。关上门,弄熄蜡烛,他沉沉地睡去。两小时后,隔壁房间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将萨瓦里从梦中惊醒了:
  我十分疲倦,因此当我听到我办公室的门碎裂、木条落在地上的声音时,我尽力不去想它。后来,我想也许是大楼着了火,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弄醒我。我立即跳了起来,穿过黑漆漆的卧室,打开门查看。由于办公室没有锁门,所以我推门而入,我看见全副武装的士兵们正使力猛砸另一扇门,而外面的庭院里也有士兵……我质问他们,是谁让他们来这儿的?他们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相反,一位士兵向我吼道:“叫你们的长官来!”
  萨瓦里万分吃惊地看到拉霍雷将军走了进来——拉霍雷是他以前大革命时期的战友,莱茵军前任将军莫罗的参谋长,后来由于卷入反政府行动而被投进监狱。拉霍雷在看到萨瓦里进来后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也没有老友再见面时的寒暄。
  “你被捕了!”他对这个完全糊涂的警务大臣粗鲁地说道,“你应该为落在我手里而庆幸才是,因为至少我不会伤害你。”接着他解释道:“拿破仑皇帝陛下去世了,6月8日死在莫斯科城墙下。”并补充道:由于拿破仑的去世,政府政权已经改变了,他称自己是受巴黎军方的委托前来逮捕他的。
  “你简直是在胡说八道,”萨瓦里不禁哑然失笑,“我刚好接到皇帝陛下在6月8日那天的来信。我可以拿给你看看!”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拉霍雷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又重复道,看上去十分确定。拉霍雷留下几个人看守萨瓦里,自己离开了房间。
  萨瓦里开始感到担心和焦虑了。因为正是他不久前以反叛罪逮捕拉霍雷并将他投入了戒备森严的拉枫斯监狱——他显然是越狱了——他是怎么逃出来的?是何时的事?拉霍雷走后,萨瓦里在努力地思索着答案。
  “你是谁?”他询问仍在这间房内的士兵军官。“我是个上尉,隶属国家卫队第十军团。”“很好,”萨瓦里继续问道,“这些士兵都是你们军团的?”“是的,长官。”“那么你不是反对政府的喽?”他问。士兵们听后显得十分吃惊,断然否认道:“不,不,我们只是奉命到此而已。我们是奉一位将军的命令前来的。”“喔,那么你们认识这位将军吗?”“不认识。”“如果是那样的话,这里发生的事就不奇怪了,”萨瓦里继续道,“可我认识那位将军,我会让你们明白你们到底卷入了一件多么荒唐的事!这位‘将军’是犯叛国罪的莫罗将军的前任副官,他现在应该还待在监狱里才对,而且是我亲手抓他进去的。他是个叛国者!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他们当然不知道。“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站在哪里?”他们还是摇了摇头。但这时一位年轻军官走上前来,称他认识萨瓦里,并知道他正是这里的警务大臣。“既然如此,”萨瓦里说,“我命令你们立即逮捕拉霍雷。”
  第三十四章 马莱之变(2)
  然而,这个上尉和下士却仍然牢牢地抓住萨瓦里的双臂不放;当萨瓦里力图挣脱他们的时候,他注意到这些士兵的毛瑟枪里没有装子弹,毫无用处。“我亲爱的先生们,”萨瓦里说,再一次转向这个上尉,“你正在玩一场你绝对输不起的游戏,要是一意孤行的话,你的下场将会是在15分钟后被枪决——如果我没被你们先枪毙的话。因为帝国卫队转眼就能赶到这里,到那时,这场游戏你就输定了!”实际上,拿破仑的卫队就驻扎在塞纳河的对岸,距此仅数百码之遥。看到这名上尉的心思有点儿开始动摇了,萨瓦里又进一步说道:“如果你是个有尊严的男子汉,就不要卷入这场罪恶,不要拒绝我想拯救你们所有人的一番好意。我只要求你们释放我。”萨瓦里说完,立即趁上尉等人稍一分神就挣脱了双手并试图拔出上尉腰间的佩剑,但他的动作不够快。“不,您必须按照我们说的做!”军官说道,很快又控制了局面。
  透过高高的窗户,萨瓦里看到拉霍雷将军同“另一个蒙面的男人”一同回来了,这个男人就是他一直想找的“军士”。“他们十分生气地回到我的房间。”萨瓦里后来回忆道。拉霍雷跟在队伍后面进来,随后是这位军士,但看上去他醉醺醺的,蹲在大办公桌旁。愣了一会儿,他开始按摩双腿,接着他走近萨瓦里,用剑指着萨瓦里的胸部,问他是否认出他是谁。“我是吉达尔(Guidal)将军──在马赛被你逮捕并被带到巴黎的吉达尔将军!”他挑衅地说道。经他这么一说,萨瓦里脑中一闪,忽然想起他是谁了。这个吉达尔──他从未见过他本人──是因涉嫌在土伦海港外同英国互相勾结,而被他下令逮捕的。“你此行的目的就是像懦夫般地谋杀我吗?”萨瓦里大胆地问道。
  “不,我不会杀你的,但你将和我一起去趟参议院。”
  吉达尔命令萨瓦里穿好衣服,萨瓦里尽可能以最慢的速度穿衣服——当他的秘书终于到来时,他打暗号让他回去,并大声叫道:“告诉我的邻居不要担心,我并没有受到伤害。”秘书见状扭头便跑,没人能抓住他这个飞毛腿。萨瓦里所说的“邻居”实际上是治安部的一位高级官员、令人敬畏的皮埃尔·弗朗西斯科·瑞尔──他就住在离萨瓦里所在大楼不远处。
  吉达尔和拉霍雷立刻架起了萨瓦里,将他带出房间,穿过在外把守的萨瓦里的警卫一直向前走,而这帮警卫见自己的大臣被人带出去居然没有起一点儿疑心。萨瓦里再次企图逃脱,但很快又被抓了回来,随后他被带往了拉枫斯监狱(而并不是参议院)。接下来的一切,才是最最奇怪的。
  所有的这一切都和克劳德·弗朗西斯科·德·马莱将军有关。正如瑞尔所说的,马莱是“大革命造就的人物”之一,但他缺乏成功的要素,发现自己总落于人后,总是被比自己聪明的人踩在脚下。
  马莱于1754年生于法国的富绅之家,随后在意大利莱茵地区的法国革命部队服役,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并于1799年升为准将。但随着拿破仑第一执政的崛起和最终称帝──而这正是马莱誓死反对的──这位准将的事业被迫中断了。由于同驻罗马的法国军事官员迈克李斯的意见相左,他最终被革了职。
  军界官僚政客的不公以及拿破仑的傲慢令马莱愤恨不已,拿破仑要破坏他所挚爱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马莱这个共和制的忠诚拥护者同他的妻子一起只能靠半份薪金在巴黎过活。马莱逐渐同其他被革职并对军方同样心怀不满的官员接触──包括勒穆尼、德梅尔洛特、纪尧姆、马雷斯科特以及杜邦——他们都公开反对拿破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这帮人每天在咖啡馆里聚会,开始密谋推翻拿破仑政权。这一谋反行动不同于以前保王党人以及雅各宾党人的谋反行动──他们选择拿破仑不在法国特别远在异国战场上的时机下手。这次谋反与以前的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它毫无组织基金和计划——由于马莱只同一两位高级军事官员商讨计划,因此也欠缺有力的军队支持——当然,他也没有酝酿过如果此次谋反果真大功告成,新政府的领导成员将会是哪些人。但这一切似乎都未影响到这位冷酷、急躁而又富于幻想的马莱,没有让他从这场毫无根基的谋反美梦中清醒过来。
  马莱的计划是签署并印发一系列伪造的政府文件、文告、参议院法令、命令──谎称拿破仑已战死在某异国他乡,并且宣布参议院决定组成新政府,驱逐并逮捕拿破仑内阁中的重要政府官员。接着,马莱又起草了一份高官名单,大多数是参议员,都是他想要任用来取代旧政府组成新政府的人员,但他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过这些人。
  马莱的怪异举动第一次引起警方注意是在1807年6月,富歇的报告中提道:马莱、纪尧姆和德梅尔洛特正密谋推翻政府并取而代之。被警方逮捕后,纪尧姆承认,马莱与德梅尔洛特确实正在密谋这一计划,包括成立由5人组成的督政府。一位警方官员报告说:马莱给一个人50万法郎作为刺杀拿破仑酬劳,“马莱告诉他,在政变发动前两小时,他将受命行动”。因此,富歇和迪布瓦最后采取了行动,下令逮捕马莱。然而由于有人预先通风报信,马莱逃跑了,但治安部却在他的住处发现了枪。“马莱的思想过激,”富歇说,“(这场谋反,除了有证人口供及枪支为证外,)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说,这场密谋只存在于马莱和迪布瓦两人的头脑中而已。”发觉这一密谋的迪布瓦“把整个事件想像得太过离谱了”。尽管富歇这样认为,马莱被捕后仍然立即被投进了拉枫斯监狱。
  第三十四章 马莱之变(3)
  然而,一年后,萨瓦里得到报告,报告说现在仍然囚禁在拉枫斯监狱的马莱又在重做推翻拿破仑政权的美梦。这件事从马莱的3个共谋者之一的意大利人口中得到了证实。
  马莱的新计划定于1809年5月28日星期五进行,那天将会有一个集聚了法国全体高官的庆典,以庆祝拿破仑最近对奥地利作战中在艾克缪尔以及阿斯佩恩和埃斯林所取得的胜利。各种秘密印制的宣传小册子和文告再次出现——“拿破仑将不复存在。他和他那帮科西嘉人以及该死的警察一起下地狱了!自由万岁!”──与此同时,军服和武器也藏匿在附近。尽管富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将3名主要叛乱分子于5月26日转移至其他监狱,但他在给拿破仑的报告中却谎称叛乱已定,并且挖苦迪布瓦,诬告他言过其实,说整个事件不过是毫无破坏性的“假想的谋反”而已。
  1812年,富歇与迪布瓦两人都被调离了警察局,其原有职位被另外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取代:萨瓦里是警务大臣,而伯斯奎尔则继迪布瓦之后成为治安长官。正是这两个人于1812年释放了这个马莱,他们觉得这个家伙已不具危险性,因此将他从拉枫斯监狱转移到另一所较小的精神病医院,马莱就此被人遗忘了。
  但是,马莱是个专注于自己的“使命”的人,他努力工作,精心策划着另一场新的“革命”——起草文件、文告、法令等,其中包括再一次宣告组成新政府的文件,任命其政府首脑(当然仍没有告知被任命的当事人),而这份文件同往常一样,是由马莱本人代表其他缺席的参议员“签署”的。这一次,这份新文件“任命”马莱为巴黎新军“统帅”。
  在精神病医院,马莱认识了一位名叫卡加门罗的西班牙牧师,这个牧师同意出院后帮助这位运气不佳的将军发动“政变”。而另一位“病友”是一名叫阿比·拉方德的牧师,他也同意加入谋反活动,并介绍了另外两个年轻人加入,他们分别是在巴黎要塞服务的科波瑞尔·兰图以及名叫布特鲁的学法律的学生。由于特别年轻,布特鲁被任命为“塞纳河地区长官”,而科波瑞尔·兰图则成了马莱的副官。接着,马莱又伪造了这些任命书及文件。同时,他又准备了一些升职报告,其中包括了许多军队官员,而这些人是他幻想着政变成功后将要任用的人员;他没有忘记要从“国库”中为这些人“取”出10万法郎的“奖金”。因为对于马莱而言,所有的这一切有朝一日都是可能实现的。
  为了确保此次计划的顺利进行,马莱决心要得到军队的支持,也就是说,军队和财富对于计划的成败都是十分重要、缺一不可的。不言而喻,为了顺利执行他的计划,马莱必须借助军人的帮助以调动各地的军队。这计划包括逮捕治安大臣、陆军大臣、政府要员,同时接管城市各项通讯设施、国库以及政府机构和封锁城门等。为了这一“十分周密”的计划顺利运作,马莱挑选了两个真正的,尽管目前“困窘”的将军──吉达尔以及拉霍雷──这两人目前正在拉枫斯监狱服刑。
  只要没有任何节外生枝令事态复杂化,凭马莱的才华和大胆,占领附近的军事城堡接管那里的军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马莱还需要他原来那套军官制服以及为他的新“副官”弄一套新制服;他捎信给他的妻子,嘱咐她将这些制服以及一些轻型武器及装备一同装箱,并寄给那个西班牙牧师。当一切就绪后,计划于1812年10月22日周三开始执行了。舞台已准备妥当,而此刻拿破仑远在异地──事实上,他正在向莫斯科的进军途中──没有人能阻碍马莱执行他的政变计划。
  晚上10点,精神病院的大门及主要通道都已上锁,马莱和拉福德开始行动了。他们从一楼的窗户爬了出来,没有任何障碍,快速地穿过花园,越过一道矮墙。终于逃离了医院,他们动身前往那个西班牙牧师的住所。在那儿,马莱和科波瑞尔·兰图换上了他们的制服,“塞纳河地区新任长官”布特鲁的制服上是三色军章。接着,马莱向众人展示了自己写在牛皮纸上的伪造文件,并向大家解释每份文件的用途;然后,又将文件的副本交给他们供“存档备案”。10月23日星期五凌晨一点,马莱、布特鲁、兰图起身前往波比科特兵营,马莱轻易地骗过了睡眼惺忪的守卫,并要求见该营的长官科里内尔·索尼尔。索尼尔正卧病在床,马莱手持烛台推门而入,来到索尼尔的床前,称自己为“拉蒙特将军”。“我可以看出你还不明了目前的状况,”马莱说,“我们已失去了我们的皇帝陛下。”仍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索尼尔竭力想弄清楚在他的卧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政权已交接了。这儿有以前马莱将军交给我并要我转给你的东西。”马莱补充道,并交给索尼尔一封信,信中“马莱将军”命令他将部队整顿好,听候这位“拉蒙特将军”的指挥。同时,“拉蒙特将军”告诉索尼尔他刚刚被提升为准将,并将任命书及10万法郎的汇票交给了他。“拉蒙特”命令索尼尔将他的队伍集中在庭院中。15分钟后,“拉蒙特”来到国民卫队第十军团的1,200人面前,向他们宣读了一份通告,告诉他们“拿破仑已死,政府已交接”的消息,从现在起他们必须听他的指挥。“拉蒙特”命令索尼尔带领一队人马到维勒旅馆为召集高级官员们组成军政府做准备,并待在那儿等他前来。“拉蒙特”自己带领剩下的兵士——但由于太过匆忙,他忘了发给他们子弹了。
  第三十四章 马莱之变(4)
  由于星期五是旺多姆传统的每周服饰旅行日,夜间军队穿梭于各大街小巷并不引人怀疑。马莱带领剩下的队伍到达了拉枫斯监狱,命令狱卒给他开门并且释放吉达尔和拉霍雷。开始吉达尔和拉霍雷和狱长一样十分迷惑不解,尽管没有被告知他的“大计划”,但吉达尔和拉霍雷很快明白了过来,并且开始和马莱拥抱。“不能浪费时间,”马莱告诫他们,“这是给你们的任务,接管这些军队并且按计划办事。我只需要一部分人来帮助我夺取政府政权,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对于因参与莫罗事件失败而被判处长期监禁的政变老手拉霍雷而言,这次政变对他而言已是轻车熟路的事了,因此他同吉达尔接受了这一任务。
  拉霍雷立即率部前往位于塞特岛的治安长官的住所。他们于早上6点到达那里,发现伯斯奎尔已经开始办公了。一路闯进了治安长官办公室,拉霍雷将伯斯奎尔带到拉枫斯监狱同警务大臣萨瓦里关在一起。这时,另一些部队则动身前去逮捕陆军大臣克拉克以及首相康巴塞雷斯。马莱此时正集结国民卫队的另外两个军团,并下令关闭巴黎的城门及所有出口,并占领了财政部和主要政府部门。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这一事件中最可笑的一点是:没有人对拿破仑的死讯感到一丝怀疑,甚至除了萨瓦里以外,大家都毫不反抗地接受反叛者的命令并按其命令办事。
  对于政变成功信心倍增的马莱又出发前往逮捕巴黎军事长官霍林将军。霍林在旺多姆旁其官邸中被25个士兵制伏了。一路闯进豪华的住处,马莱告诉霍林:拿破仑已死以及他现在已被捕。十分震惊且睡眼惺忪的霍林坚持要亲眼看看那些命令文件。但是,当霍林转身读那些文件时,马莱掏出了手枪开枪击中了霍林的面部,他的妻子尖叫起来。马莱很镇定地丢下手枪,同另一个目睹一切却没有任何异议的上尉一道回到了旺多姆闯进了将军的司令部,马莱亲自提名这个上尉为霍林的继任者。
  但随后,马莱发现霍林的副官杜塞仍在阅读自己交给他的文件,很显然杜塞已对这些文件起了疑心。马莱向他解释按照文件杜塞已被提升为准将,并且命杜塞他逮捕他的上级拉波德将军。杜塞对此已有怀疑,为了拖延时间,他动身去找拉波德。当拉波德得知此事后,就在叛军到来之前离开了办公室,并带了文件的副本研究。在底楼,他看见一名来自治安大臣处的监察长试图进入他的办公室,被来自国民卫队第十军团的约60人的队伍堵住不许进入。拉波德命令放他通行,他们照办了。将他带到屋里,拉波德很快向监察长解释了目前的局势。这位监察长接着立刻回到了楼上,因为他不仅认识马莱,而且还在数月前亲自护送马莱离开监狱去精神病院。
  突然闯进杜塞的办公室,这两个人与马莱面对面。“马莱先生,”监察长说道,“没有我的允许,你是不能离开精神病院的。”接着,他又转向杜塞说:“这事有些问题,逮捕他。我亲自到治安部那边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此时,靠在屋子另一边的马莱偷偷伸手掏口袋内的手枪,而这一动作在镜中被映得一清二楚,于是这3个人──拉波德、杜塞以及监察长立刻抓住他并夺下了手枪。这时,有消息报告说被马莱枪击的那位军官已命在旦夕。
  随着马莱的被捕,一切都结束了。所有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政变的军队及国民卫队官员,都被投进了拉枫斯监狱,接受军事审判。有84人接受审查,14人被判有罪,以“企图推翻拿破仑政权罪”被处以极刑。尽管大多数卷入此事的高级官员们都没有意识到马莱给他们的文件是伪造的,只是信以为真而忠实地按其命令执行而已,但在受到审判后均被革职;马莱、吉达尔、拉霍雷和索尼尔及其下属如布特鲁等人都被处以极刑;最后只有那位西班牙牧师受到了宽大处理。
  这件事给那些卷入此事的高级官员们以强大的冲击,因为就是这么一个孤僻的疯子几乎成功地颠覆了拿破仑的政权,就是他差点成功地干成了成千上万由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以及俄国组成的联军想干却无法成功的事——解除巴黎武装,颠覆拿破仑政权。正如事后治安大臣萨瓦里所承认的那样:“马莱确实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全巴黎的大多数政府机构。”他继续说道:
  由于我军在俄国的劣势,马莱甚至有可能在皇帝陛下回国途中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之绑架……国家面临的危机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我们过晚地意识到如何保护我们的国家并将之从这类阴谋企图中解救出来……我们尤其备受打击,因为我们的军队如此轻易地相信“我们的皇帝陛下已死,政权已交接”,而这一切甚至未经任何官方发言的证实,他们就信以为真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很明显是没有考虑到拿破仑的儿子和继承者。
  第三十四章 马莱之变(5)
  当然,马莱的企图应该很快就被识破,应该是数小时就能处理的问题,他并没有取代拿破仑政府的执政团。但是“谬论居然传播得如此之快”——正如萨瓦里所指出的那样——令民众为之动摇,给了皇帝陛下的敌人以可乘之机,使他们可以利用这个局势至少造成全国范围内的暴动。如果说在马莱没有一个成熟而周详的计划来组织政变胜利后的新政府这一点上富歇是对的话,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对于马莱的早期行为(如逮捕重要官员,控制重要部门)则完全没有能事先估计到——如果马莱叛乱得逞,数周后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于局势起的安定及恢复作用就无法保证了。事实上,这场叛乱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作乱,而就这么一个渺小的人物居然可以撼动当世最强的帝国!警务大臣萨瓦里总结道:“我们中没有一个人以智者的冷静眼光来分析判断所发生的事。他们只不过是在一个叫巴黎的地方受到惊吓和震动,只不过是发现自己身处火山口而已——人们的迷乱是可以理解的,当他们最终发现自己获救了,又重回坚实的地面时,一切都会恢复正常。处于危机中人们总是慌乱而不知所措的,而危机过后,冷静与有序将重回人们心中,他们就又会恢复成为举止正常的人了。”
  第三十五章 死亡进军(1)
  同以往常一样,拿破仑在博罗迪诺战役中大获全胜且毫发无伤,只是因发号施令过多而患了轻微的喉炎而已。
  9月14日至15日,拿破仑在莫斯科城外扎营地的行军帐篷里过夜后便进驻莫斯科,梅内瓦尔对拿破仑进驻莫斯科一事这样描绘道:“这里没有以前攻占一座大城市后所受到的热烈的夹道欢迎。所有的街道都非常安静,只听得见炮车的车轮声和士兵的脚步声……我们经过的街道两旁华美的建筑物,但却都门窗紧闭。”他们经过“华丽的宫殿、教堂以及精美的公共建筑……这一切都是一座靠商业发家的繁华都市的写照,都反映出这里轻松而奢华的生活”。然而,这里仿佛没有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一个人影也见不到——花园里没有嬉戏的儿童,街道或庭院里甚至没有马匹或马车。事实上,“莫斯科似乎正陷入沉沉的睡梦中,犹如《一千零一夜》中所描述的那些令人着魔的城市”。但不同的是,莫斯科城是个死城,城内30万居民绝大部分在法军进驻前已经撤离了。
  最后,我们决定找地方休息一下,特别是需要补充点食物。这确实是一幅令人惊奇而印象深刻的场景;这座巨大的城市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其风格与其说像欧洲倒不如说像亚洲。这座城市突然出现在光秃秃的、荒凉的平原上,城里1,200座教堂尖塔、古雅的大钟,碧蓝的天空中点缀着闪烁的星星,一切都是那么神圣而美丽!我们为了征服这里已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但拿破仑仍希望这次征服不会引起暴动。然而,第一个入城的那不勒斯国王却向拿破仑报告说,这座城市看上去无法居住,毫无人气,没有军队或市民代表,没有任何贵族前来欢迎大军,甚至连一个牧师的影子也见不着。
  拿破仑感到无比迷惑,一个被征服的城市不应有这样的表现。
  走在骑兵队的最前面,拿破仑径直向眼前气势磅礴的克里姆林宫的高墙前进。
  城墙内耸立着皇宫、军火库、参议院、帝国档案馆、主要公共建筑、数不胜数充满历史感的教堂和寺院……包括一些最近取自土耳其的战利品装饰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装饰品,更不要说那华丽绝伦的皇宫了,其间更有历代沙皇的陵墓,陵墓的装饰也极具奢华,配以各种金银饰物,虽显其富丽堂皇,却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以野蛮人的庸俗感。
  9月15日中午法军开进克里姆林宫,拿破仑进入沙皇的私人房间后,发现“一切都井然有序,所有的钟都准时报时,就像他们的俄国统治者们仍在宫里一样”。这简直有点怪诞和离奇。身为青年近卫军指挥官的莫蒂埃元帅在负责维护城内的秩序,而仅在一小时前该城的前任长官罗斯托普金①才刚刚离开。
  “(进驻该城时无任何人迎接,)随后又接到各种古怪的报告,令皇帝陛下显得比以往更加焦虑。”科兰古记述道,“这里最让人感到窒息难受的是沉默……自我们进驻以来还没遇见过一个人影子。”法军接管了克里姆林宫及城里的一切军事设施。
  15日晚上8点左右,中国区传来了发生火灾的报告,那里有众多的作坊以及各种珍贵的货物及商品,有皮毛制品、精美的衣物和来自印度及中国的丝织品等等。然而,所有的救援及灭火工作都是徒劳,火势迅速蔓延,现在已危及了整个城市……城市已像个巨大的熔炉。
  开始,法国军官并没有把火灾看得太严重,认为这场火灾只是由一些喝醉了的士兵及脚夫们引起的。“皇帝陛下很早就休息了……但是晚上10点半时,”科兰古回忆道,“我的副官叫醒我并告诉我城市已着火,大火已持续了40多分钟了。我对此一点儿也没怀疑,因为我的房间已被蔓延的火势烧着,我及时离开了那里,还被浓烟呛了好几口。随后,我又叫醒了克里斯多夫……帝国卫队已待命,但我们仍决定再让皇帝陛下多休息一会儿。我迅速上马亲自去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看看我能组织什么样的救援工作……但是从北方吹来一股强风,正是从最初着火的两处火源的方向而来,风助火势,浓烟滚滚,弥漫了整个城市,并对城市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破坏。”
  午夜12点半又发生了另一起火灾,接着又连续发生了另外几起火灾。情势已十分危急,因此,大家决定叫醒整夜一直在沉睡中的拿破仑皇帝陛下。据发现,城内所有的水管等灭火设施都被罗斯托普金离城前给毁坏掉了。但科兰古却成功地在克里姆林宫内找到了两条可用的水管,与此同时,仆役和士兵们搬运成桶的水及沙土来灭火;但火势太大,虽然军火库有大量的士兵保护,但宫殿的窗子已经开始纷纷碎裂脱落。“刚开始,拿破仑认为这场大火是由我们不守规矩的士兵疏忽大意造成的,”科兰古继续道,“他无法相信……俄国人会为了阻止我们占领这座城市而狠心放火焚烧自己的都城。”但是,被法军抓获的纵火犯很快就招认了是罗斯托普金下令焚烧城市的。“接着我又检查了帝国的马厩,那里有一些欧洲的马匹及沙皇的御用马车。”科兰古报告说,“这场火灾使我们全军总动员——我应该这么说——这里的所有人都在全力救火。我们呼吸的不是空气而是烟火,我们的肺里充而满了烟尘。”在帝国卫队的帮助下,通往克里姆林宫南面的桥梁总算保住了。热浪席卷之处热得让人无法多待上一分钟,士兵们皮帽上的毛也由于过热而焦枯了。
  第三十五章 死亡进军(2)
  当天下午4点半,拿破仑最终下令撤离莫斯科城,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通往圣彼得堡公路上离莫斯科仅数英里之遥的彼得罗夫斯柯耶宫。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城西已经完全被烧毁了。拿破仑万分艰难地逃出莫斯科城,费尽周折总算于日落时分到达了郊外的安全地带。
  在彼得罗夫斯柯耶宫,拿破仑显得很安静,怔在那儿出神。他原本打算留在莫斯科同沙皇进行和平谈判的,但是现在一切都清楚了:如果俄国人愿意与他进行谈判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放火焚烧莫斯科城,就不会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了。拿破仑决定缩短在此地的逗留时间,每件事都必须安排得井井有条,以便为最后的攻势做好准备。但是,这一决定在拿破仑听到缪拉带来的最新消息后就做了更改——该消息说:在审问了若干俄国官员及囚犯后,缪拉可以确定俄军已受到重创,士气十分低落,过不了多久沙皇就会被迫投降的——这一消息令拿破仑决定延长在莫斯科的逗留时间。
  于是,9月18日,拿破仑回到了克里姆林宫。在两天的时间内整个城市遭到浩劫,就连在火灾中扑救下来的房屋也遭到洗劫,斯洛博达宫──这座极其奢华的宫殿是拿破仑在克里姆林宫外为自己保留的住所──已在火灾中被夷为平地,而整个莫斯科城近3/4都被付之一炬,这其中包括近800多座教堂。法国军队不得不将刺刀对准自己过于放纵、趁火打劫的伙伴,并就地正法了一些人。
  拿破仑十分肯定俄国人会投降并且送信到圣彼得堡要求和谈。“皇帝陛下反复强调他所发动的这场战争是纯政治性的……并非为了个人的野心。而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和平则是他的主要目的……因此,他不得不为了上述理由开战并打到了莫斯科,而这一切(发动战争)并非他所愿。”
  然而,圣彼得堡方面的看法却大相径庭。库图佐夫早已宣布他在博罗迪诺对拿破仑的战役已大获全胜,沙皇已命令他庆功。然而,随着各种详细的报道日益增多,亚历山大已逐步意识到尽管库图佐夫在这场战役中确实给了法军以重创,但库图佐夫还是无法阻止法军攻占莫斯科——更有甚者,库图佐夫的军队还被法军赶跑。对和平的呼吁压倒了对胜利将军的欢呼——首先是罗蒙索夫大臣,然后是康斯坦丁大公,甚至还有孀居的皇太后,均要求沙皇进行和谈。
  但沙皇坚决反对和谈,人们从没有见过亚历山大如此生气,如此坚决地拒绝一切有关投降的叛国性言论。拿破仑及其四处掠夺的法国入侵者们不得不打消和谈的念头,决心不计一切代价达到目的。“我和拿破仑的这场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沙皇不计法军人数较俄军高出的数倍的优势,包括自柯尼斯堡以及格但斯克等法军军事要塞调来的约248,000人以及近59,000人正在赶往东欧途中的新兵,就这样悍然宣布道。法军尽管人数占优势,但离法国本土上千英里,战线太长,联络不便、马匹和食物供给困难。况且严冬季节即将到来。拿破仑的以缪拉为首的强大的骑兵纵队已经被拖得七零八落,人数剧减,战马也不够,有些骑兵及高级官员们不得不从博罗迪诺步行到莫斯科。尽管沙皇手中军队数量不过仅有193,000人,但他有强大剽悍的骑兵,他们对这块土地及气候了如指掌——俄国骑兵的斗志高昂,誓死保卫祖国。因此,沙皇亚历山大根本不愿意同法国谈判。正如科兰古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此次回到莫斯科正如我们上次离开这里一样心情沉重,我几乎找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从我弟弟战死后自己的心情了。最近所发生的一切都令我大为震惊。而我们周围令人恐惧的景象更加重了我迷失的心情……我现在已经山穷水尽了!那些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切、没有亲自感受这一恐怖之极的情景的人们是何其幸运啊!
  在回到克里姆林宫数天之后,拿破仑宣布他决定在莫斯科过冬。军队向城里搬进越冬需要的食物、皮毛、衣物等;防御工事有待加强,而有关从法国及波兰招募新兵的征兵令业已下达;另外,连接巴黎、埃尔福特、格但斯克、华沙以及莫斯科等地的通路也有待加强保障。拉瓦莱特负责保证所有道路的安全畅通,每隔15英里或21英里就设置一个驿站,每个驿站至少配置4匹快马。这样的驿站有上百个之多并配有上千名士兵保障这一至关重要的通讯路线的畅通无阻。尽管许多人都警告过拿破仑——他对俄国的冬天并不了解,但他对此却信心十足——他将给亚历山大一点颜色看看并将粉碎那些无聊的凶兆预言;而且,当亚历山大看到他如何信心十足地坚守莫斯科时,也许会就此屈服,正像拿破仑在战争之初就已那么设想的一般。如果说不寻常的过暖的秋季气候误导了拿破仑,使他误认为大家都在蒙蔽他的话;那么,他所在的莫斯科同维也纳、华沙、德累斯顿以埃尔福特之间的遥远距离则不是想像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每天为拿破仑从巴黎到莫斯科传递信息的信使被绑架谋杀、众大臣给他本人的邮件以及军队的所有信件都被截获后,拿破仑开始感到也许在莫斯科过冬的决定是个错误。每天同他待在一起数小时的科兰古注意到,拿破仑有意忽视莫斯科城被焚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仍然还在幻想看俄国人会对这场战争厌倦,从而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迅速结束这场战争的……
  第三十五章 死亡进军(3)
  至于气候的问题,科兰古继续写道:
  今年异常的持续温暖气候蒙蔽了皇帝陛下……陛下私底下也曾强烈表示过现在他继续留在莫斯科的信心更加十足,而且认为时间会证明他的这一自信是有多么的正确。这就是我们回到莫斯科后10天~12天内的情况。
  拿破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忙碌地工作着:在克里姆林宫广场上视察军队,命令为军队建造新的大型烤面包炉、磨面的磨房,扩大防御线、派出强大的军队驻守,另外还下令将“眼下越来越稀少的牛等牲口全部集中起来”好为即将来临的漫长冬季做好准备。拿破仑的忙碌已超越了极限,正如科兰古所说“他已经不分昼夜,日夜工作了”。然而,在拿破仑不顾一切拼命工作的同时,他内心的焦虑正在加重,脾气更加暴躁,只有对他最亲近、最信任的朋友迪洛克例外。科兰古还焦虑地发现:
  巴黎和法国仍是他最关心的, 这一点在他在莫斯科的日常决定及制订的法规中都有所体现。他对西班牙战争(的失利)也更加关注了……他已习惯了当他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其领地时所受到的那种和平而友好的欢迎,因而这次进驻莫斯科他所感受到的那种前所未有的令人窒息的、寂静的“欢迎”方式让他心情烦躁……
  但如果拿破仑现在离开莫斯科的话,岂不是自食其言了?拿破仑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继续坚持认为“他目前仍坚守莫斯科的举动,对于俄国来说是一重大打击,是最具威慑力的”。然而,在又向圣彼得堡派遣了更多的信使以后,拿破仑逐渐开始意识到“敌人的沉默才是他真正的危险,而他除了放弃侵占这个国家外已别无选择了”。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拿破仑的处境也每况愈下,因为俄军已于9月18日到达波多尔斯克而米洛拉多维奇将军于21日占领了杰斯纳——距莫斯科南面仅15英里处。随着新一轮战争计划的顺利进行,俄军的士气正日益高涨。10月份,沙皇命令进军别列津纳河。然而由于情报工作不够,拿破仑并没有意识到俄军的这一举动已逐步使自己走向了危险的悬崖,没有意识到俄军的目的是要让法军全军覆灭。更有甚者,拿破仑所接到的一些报告有的与事实完全相反,有的则误导了拿破仑的一些决定。事实上,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法军既没有实力也失去了作战的意志;现在,哥萨克骑兵团甚至在莫斯科的近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受到惊吓的法军乱作一团,不顾拿破仑所颁布的严酷军法,在空荡荡的商店或建筑物内抢劫。10月6日,俄军的情势更加有利了,在达鲁提诺和文科夫两地建立了新的军队。由于现在俄军主力已成功地重组,俄军统帅们向沙皇保证要全力向法国首都反攻。
  “我向贵国开战,并无个人敌意。”9月20日拿破仑在给亚历山大的信中这样写道,“富庶、美丽的莫斯科城已不复存在了,因为它已被罗斯托普金付之一炬了……如果您在博罗迪诺战前或战后给我来一封和谈信件的话,想必可以阻止这场战争……如果陛下您仍然有意与我和解的话,就应考虑发出这封信……”当然,沙皇对此并没有作任何答复。“皇帝,我的主人,强烈希望我们两大帝国的分歧能够得到和解并且永远终结。”劳里斯顿将军这样告诉库图佐夫。“可我并没有接到那样的指示,”库图佐夫回答道,“(因为)在俄国人民眼中,法国人是一帮野蛮的掠夺者、毁灭者!如同他们眼中的鞑靼人的可汗一样。”法国军使劳里斯顿被送回了莫斯科。
  在此期间,拿破仑的态度发生了180°的转变,由原来如工蜂般不知疲倦地忙碌工作变得十分冷漠而懈怠,这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例如,在9月19日至29日期间,拿破仑仅离开过一次克里姆林宫,是他的癫痫病又发作吗?是他已被自己旷日持久的错误弄得麻木了吗?由于他的行为一反常态、比较古怪,因而谣言四起。“皇帝陛下疯了,彻底地疯了!”一位法国大臣在入侵俄国之前这样对马尔蒙元帅说。
  即使是在克里姆林宫内,拿破仑也更加孤僻。一个法国戏班子,千里迢迢从巴黎来到这里,为拿破仑和大臣们上演最新的舞台剧,拿破仑耐着性子看完了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然而,他几乎对科兰古或其他人视而不见,他对他们的那套劝他离开莫斯科的说辞已十分厌倦了,就连迪洛克有时也不允许进入这位伟人的房间。如果拿破仑是独自一人用膳的话,那么膳后他偶尔会邀请贝尔蒂埃、迪洛克、欧仁喝咖啡。
  拿破仑曾两次命令科兰古以前任大使的身份到圣彼得堡同沙皇举行谈判;而两次都遭到科兰古的拒绝,他指出:十分明显,亚历山大并没有打算向法国投降。因而劳里斯顿代替科兰古前去谈判,但结果正如科兰古所预料的一样。拿破仑常常抱怨说自己对圣彼得堡的情况总是了解得太少。
  第三十五章 死亡进军(4)
  而惟一与库图佐夫的总部保持联系的缪拉则继续传回过于乐观的报告,说什么俄国方面的态度已日益软化。而事实上,俄国军队正步步进逼。到了9月22日,就连拿破仑本人也受够了缪拉愚蠢之极的报告,他命令贝尔蒂埃正式警告缪拉:“私自同敌军进行未经授权的谈判的法军官员将被判处死刑!”缪拉对此仅一笑了之,继续与俄国人来往——不论拿破仑如何龙颜震怒,他也不可能处决他的妹夫呀!
  然而贝尔蒂埃的最初时有400多军官的司令部越来越缺乏信心的状况令拿破仑十分不满并日益不安了。“你是想滚回格罗斯比翁你的老家和你的情妇维斯康蒂待在一起吗?”拿破仑骂道,使贝尔蒂埃难堪,全身发抖,咬着指甲。拿破仑开始咒骂着他见到的每一个人。在10月第二周在劳里斯顿同沙皇的谈判最终破裂之后,拿破仑再一次召来科兰古。“亚历山大是头顽固不化的蠢驴,”拿破仑说,“他会后悔的,今后他不会再遇上像我现在提供给他这样好的谋求和平的机会了。”科兰古尽管对于老生常谈已十分厌倦,但他仍然再次提醒拿破仑:沙皇十分清楚法国已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了。“你所谓的我们的弱点,是指什么?”拿破仑不悦地问道。“是冬季,陛下。”科兰古回答道。科兰古继续解释:
  我们已面临灭顶之灾了。我们缺乏供给,缺乏运送军火的马匹,我军的伤兵数量巨大,同时极度缺乏过冬装备,如衣物等。在俄国越冬每个人都需要一件羊皮大衣以及皮手套、皮帽、毛袜子以及在雪地行走的厚实的御寒靴子——而我们缺乏这一切。我们的铁匠甚至还没有打造足够的以供马匹过冬之用的马蹄铁。我们的战马无法在雪地里为我们驮运军火。还有我们的联络也存在问题。现在还较暖和,但两周后冬季到来后又将如何呢?
  拿破仑越听越不耐烦:“那你认为我应自食其言离开莫斯科咯?”“是的,陛下。”科兰古语气坚定地回答道。“我什么也没有决定错,”拿破仑固执地说,“进驻莫斯科,静待冬天的结束——我想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再有比这更让我感到惬意的事了。”
  事实上,10月3日,拿破仑已悄悄开始准备撤离了;那天,在劳里斯顿再次自圣彼得堡回来之前,他命令部队做好准备于15日或16日离开莫斯科。几乎每天都从巴黎带来坏消息,从西班牙传来的消息更糟。威灵顿在西班牙使法军节节败退,夺回了法军占领的地盘;拿破仑的信使又被拦截过两次,他的信使不是被监禁就是被杀;接着沙皇最后拒绝了和谈。
  拿破仑进入俄国时有近450,000人马;现在莫斯科内可即刻调动的法军有近102,260人,包括了14,760骑兵;而他那41,500人的帝国卫队已减至最少的21,500人了。他仍有1,372门大炮,但没有那么多驮运大炮的马匹。在医院里还有将近10,000名~15,000名法国伤兵, 图里奥医生提醒他:“陛下,我怎么将这些人弄走呢?”
  不管怎么说,拿破仑决心已下。马匹、货车、担架及一切有轮子的东西都装满了伤员和诸如巨大的雕塑、油画、家具甚至大量的波斯地毯等珍贵财物。接着,拿破仑极不情愿地下达弃城的命令。10月19日中午,在他们占领莫斯科仅35天后,拿破仑乘坐的马车在帝国卫队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缓缓驶出克里姆林宫的大门,最后一次离开了莫斯科。拿破仑命令由莫蒂埃率领的7,000人负责断后,并且于10月23日炮轰克里姆林宫。但该命令没有执行。
  拿破仑原计划是取南线经由已被法军抢劫一空的斯摩棱斯克返回,拿破仑希望在卡卢加打败库图佐夫并借此为此次大规模的撤军扫清道路。与此同时,哥萨克骑兵团仍继续扰乱法军防线,如成群的豺狼一样紧紧追踪法军。缪拉又陷入俄军包围,塞巴斯蒂亚尼将军的军队败阵于文科夫,而库图佐夫未能抓获缪拉的整个骑兵队。但即使是在最有利的时候,要养活10万人以及数万匹战马也是件困难的事。在首次霜冻来临时,4万辆装满弹药、木柴的车马在冰天雪地里将是何等可怕的景象啊!一部分法军改变路线沿老卡卢加公路,经由杰斯纳河向马洛亚罗斯拉维茨进军。朱诺的军队则在博罗迪诺公路行进,两军在莫扎茨克会合。最终取代了热罗姆地位的朱诺现在已精神失常或是无法按命令办事,在讨论行程时同每位高级官员或元帅们大吵大闹。首先是作为拿破仑的高级副官、接着又是巴黎的第二号实权者(权力仅次于拿破仑)、然后又是进攻葡萄牙的法军总司令的朱诺,就此开始逐步走下坡路了。但由于在博罗迪诺一役中已损失了60多位将领,拿破仑已别无选择,仍以富有战斗经验为由保留了朱诺的职务。
  在离开莫斯科后的头两天,由于寒冷,梅内瓦尔的一只脚已不听使唤了。10月22日,杜克托洛夫的军队从达鲁提诺出发,企图拦截拿破仑的先头部队;而此刻库图佐夫的军队正向卡卢加以北进军。10月24日,杜克托洛夫的军队与欧仁的一支分队遭遇并展开了一场激战,但欧仁仍控制大局,因为拿破仑军队自北翼挺进而来。尽管杜克托洛夫撤退了,但法军方面又损失了7位将领。10月25日,在例行视察中,仅在帝国卫队的一小队人马护卫下的拿破仑几乎被擒。在拿破仑的副官护卫下脱险。接着,他下令停止向卡卢加进军,转而经由奥什科夫到莫扎茨克。这支约有50英里长的、过于庞大的队伍,在时不时地与俄军的小冲突中艰难地撤退着。
  第三十五章 死亡进军(5)
  法军方面又折损了近千匹战马,增加了数千名伤员,沿路都有丢弃的行李、大炮和靴子。马博特上校形象地将俄国的广大土地比喻为不断吞噬他们的“巨大坟场”,而他们在这座坟场里留下的是“被狼群啃咬着的3万具尸体”。他们首先到达格扎斯克,接着是维斯马,沿着斯摩棱斯克方向前进,而此时冯·施瓦岑贝格亲王早已背弃法军返回华沙。北方是由查斯尼基将军率领的俄军,他不断地扰乱那里的法军的第二及第九军团,直接威胁到拿破仑渡过别列津纳河的计划。而契察柯夫则率军在通往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以及斯洛尼姆之间设置路障。
  拿破仑最后只有依靠斯摩棱斯克要塞的守军来对付库图佐夫的由米洛拉多维奇率领的前锋部队的追击。“法国军队开始瓦解、崩溃了。”一位法国军官记录道。法军所经之处总是留下成千上万具战马的尸体。沿途,在法军入侵初期遭受过法军残酷掠夺的俄国老百姓如今也奋起反抗法军,因而牵制了他们的撤退速度。当拿破仑在斯拉夫科瓦时,米洛拉多维奇的部队也赶到了那里,并成功打击了拿破仑的后卫部队。达武遭到围困,直到最后关头才九死一生地被欧仁亲王救出。尽管内伊军如今已被俄军杀得损伤极为惨重,但内伊的第三军团仍奉命取代达武军成为拿破仑的后卫部队。法国骑兵团也由最初从莫斯科出发时的近15,000人锐减至只有区区几千人了。他们既得不到保护,更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了。11月头一周,饥寒交迫的法军秩序大乱,狼群般蜂拥而至的俄军围攻法军,哥萨克的骑兵队也时不时地袭击他们。这时,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将那些阵亡将士的尸体深深掩盖了起来,也许未来154天内这些雪也不会融化。“我不得不提醒陛下,在过去的这3天里,我军将士已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士气尽丧——此刻我不得不相信,他们甚至连保护自己的能力也没有了。”欧仁亲王在11月8日的报告中极其无奈地承认道。来自其他将领类似的报告亦纷纷送到了贝尔蒂埃和拿破仑的手中。
  同一周,拿破仑接到了法军在西班牙进一步失利的消息,而几乎同时他接到了萨瓦里粉碎了马莱政变的消息——这一谋乱虽不成功,但令全巴黎甚至拿破仑政权的核心受到极大的冲击。而此时,维吉斯坦以及契察柯夫的约有7万人的追兵已赶在法军前面,占领了明斯克与别列津纳的交汇处。
  拿破仑最终于11月9日到达明斯克。此时就连他的帝国卫队也开始违抗军令,到处掠夺、杀人、放火焚烧沿路的房屋。此时气温仍在下降。接着,又传来了离明斯克不远处的法军将领巴拉奎向俄军投降的消息。至此,拿破仑再也没有新的援军了。
  4天后,法军终于到达了斯摩棱斯克,拿破仑决定全军向维切布斯克以及明斯克退却。法军从离开莫斯科以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已损失了近60万人马。帝国卫队仍保持有14,000人,但他们已不服管束;更糟糕的是,达武统帅的全军最强军团的总人数已降至10,000人,而内伊的军团人数仅3000人,第六及第八两个军团加起来的总人数才1,500人。拿破仑惟一的希望就是在奥尔沙待命的由维克多和乌迪诺元帅率领的第九军团和第二军团。
  但是,法军并没有沿西北方向向维切布斯克退却,11月12日,法军的前锋部队沿西南方向退却,经克拉索尼、鲍里索夫,沿别列津纳河到明斯克。在他们身后,库图佐夫的部队正步步紧逼,而普拉托夫更为剽悍的骑兵队以及米洛拉多维奇的主力部队也自南北两路逼近。更加严峻的是,维切斯坦的现已控制维切布斯克和波洛茨克的25,000人~30,000人的大部队也正向西移动,而契察柯夫将军率领的34,000人的队伍正从明斯克向拿破仑的军队直冲而来——而拿破仑原本打算退到明斯克暂且避难的。至此,拿破仑仍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重重包围了。与此同时,由麦克唐纳率领的近20,000人的队伍已被孤立在波罗的海的里加,而镇守普洛茨克以西的拿破仑的第六军团也被他们的主帅巴伐利亚的科特·冯·瑞德弃之不顾,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只有乌迪诺率领的近8,000人在明斯克西北处同维克多的11,000人合力奋战。
  11月15日,在到达克拉斯诺耶后,拿破仑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等他的余部到达这里。然而,他的帝国卫队在冲破库图佐夫在前往明斯克的路上进行的拦截时,损失极大;但也击退了近35,000名俄军,取得了小小的胜利。
  情势仍十分令人担忧,由于已四面楚歌,拿破仑不能坐以待毙。因为取得了这个小小的胜利,他命令法军乘胜全速前进,将内伊后卫部队远远地甩在后方,因为他刚刚了解到契察柯夫已从法军手中拿下了原来由施瓦岑贝格驻守的明斯克——这一着已切断了拿破仑的供应线和后路,原镇守明斯克的施瓦岑贝格已退到了华沙。
  第三十五章 死亡进军(6)
  拿破仑率领全军全速前进,在契察柯夫及库图佐夫的军队集结在奥尔沙拦阻他们之前抢先渡过别列津纳河。由于明斯克被俄军占领,通往华沙的道路被截断了,在那里法俄两军展开了一场激战。拿破仑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就是向西北方向进军,经过第聂伯河、德维纳河以及乌尔河,向着斯摩格尼以及柯夫诺方向,沿老路渡过涅曼河,到达由法军控制的柯尼斯堡以及格但斯克(那儿的守军是由拉普率领的30,000名法军)。
  大大出乎其预料的是,拿破仑远在敌军腹地、由内伊率领的第三军团(即拿破仑的后卫部队)最终投降了。因为内伊所在地斯摩棱斯克天降大雪,气候极其恶劣,而且事实上拿破仑也忘了下令让其撤退——内伊军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得投降(内伊军在9月初还有10,000人,而今却只剩下区区1,000人了)。由于自11月3日起天降大雪,一直未停,这也给了内伊突围逃走创造了有利环境;再一次感谢欧仁冒险派一支小分队支援,最终使内伊得以逃脱。有坏消息传来说:由杜布罗斯基将军率领人数锐减的骑兵队把守的、位于别列津纳河上的一座桥头失守了——拿破仑在此渡河的打算落空了,因为那里受到契察柯夫所率领的数倍于杜布罗斯基兵力(近34,000人)的进攻。战局急剧恶化,此时,维吉斯坦的兵力已升至30,000人,超过了朱诺、波尼亚托夫斯基、缪拉、内伊、欧仁以及达武兵力之总和,这支队伍现在正在别列津纳河的波里索夫附近一带拦截法军。逃亡路线也被切断了,法军永远无法到达柯夫诺或是柯尼斯堡;可是,拿破仑的好运再一次拯救了他,挽救了局势:柯比尼奥准将在波里索夫河的上游一带成功地找到了突破口。
  于是,拿破仑精心布置了一个陷阱,命令乌迪诺重新整顿过的第二军团佯攻别列津纳河上的一个渡口,甚至还假装要攻占波里索夫以引开俄军对于柯比尼奥开辟的、位于斯图登卡渡口的注意力。乌迪诺的士兵们尽力在内奇洛蒂河口处大吼大叫,吸引俄军注意,而俄军则立即将所有兵力从斯图登卡调回以拦阻乌迪诺军。聪明过人的拿破仑利用这个机会在斯图登卡快速搭建了两座横跨别列津纳河的浮桥。
  尽管天降大雪,大地还没有冻结,这使得行军十分困难,但拿破仑的工兵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使剩余的法军于11月26日至29日全部通过了西岸。拿破仑成功脱险突围,尽管马博特说那两座使他们得以脱险的浮桥就架设在“还没有巴黎的皇家马路宽”的河上。
  拿破仑的绝大部分队伍总算渡河成功并且通过了沼泽区。与此同时维克多的第九军团占领了一座小桥头,他们终于可以反击了,乌迪诺与内伊的军队拖住了敌军。然而,由于普拉柯夫的哥萨克骑兵团从北面进攻,维吉斯坦军也沿东岸逼近,并不是所有的法军都逃脱了的——至12月,维克多元帅约有4,000名的后卫部队被俘,他们再也没能回到法国。
  现在,西岸已聚集了拿破仑剩下的大部分的精锐部队。再没有更多的部队了,只有近14,000名步兵、2,000名骑兵及200门大炮。一度强大的法国帝国卫队也只剩下6,000人了,而拿破仑、达武、欧仁所率部队人数的总和不超过36,000人。
  渡过别列津纳河也许算是个局部胜利,但曾令科兰古最为担忧的寒冬终于全面袭来,气温从-4℃降至-29℃。被俄军俘虏的法军约有35,000人被冻死,311门重炮落入俄军之手。在拿破仑渡过别列津纳河3天以后,法军的人数就已经锐减至8,823人。
  于12月5日到达莫罗地赫诺后,万分沮丧的拿破仑起草了著名的《第29次陆军公告》,并签署命令增招300,000名新兵。同一天,在斯莫格尼拿破仑最后一次召集了他的高级将领们,让满腹牢骚的缪拉继续统率他的剩余部队——这是拿破仑所犯的另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在不久之后的战斗中缪拉再一次弃部逃亡。
  晚上10点钟,我们回到了马车内,皇帝陛下躺在他那张大躺椅上,而勇猛的翁松维茨则骑着马同鲁斯唐在外面守候。迪洛克和洛鲍公爵在随后的马车内休息,在他们后面的马车内休息的是巴隆·凡以及路易·康斯坦。一切都已就绪,由于秘密没有一丁点儿外泄,因而没有人知道我们要干什么。
  在带领200名卫兵从斯莫格尼出发后,他们于午夜时分到达了奥什米亚纳。拿破仑命令每个人都换上厚厚的羊皮大衣及靴子,甚至每人还配上熊皮毡子后;他们启程前往维尔纳和柯夫诺,渡过已冰封的涅曼河进入了冰天雪地的波兰荒原。马车很快就无法在雪地中行进了,他们不得不换坐雪橇又行进了数小时才到达了华沙。然后继续向德累斯顿而去,在德累斯顿幽暗而寒冷的萨克森宫里,拿破仑要巴隆·凡(梅内瓦尔的替补者)召集另外40,000名奥地利及普鲁士士兵来支援他。数月前,这里还举行过奢华的舞会,有穿金戴银的国王、王后、公爵及王子公主们在此交杯言欢,现在已人去楼空。拿破仑假扮成科兰古的秘书,又秘密地回到车上,经过埃尔福特、富尔达、美因兹,到达梅瑙克斯驿站并在那里最后一次换马——他不得不向驿守要他的四轮轻便马车以及另一队马匹。于是他们乘着夜色到达了目的地──杜伊勒里宫,而此时拿破仑的大队护卫人马已减少到只有少数几个骠骑兵了。
  第三十五章 死亡进军(7)
  拿破仑平安抵达了……此时正是时钟敲响午夜12点。门房让一些官员留下,并带我们穿过花园到达门廊。瑞士卫兵正在沉睡,听到动静便穿上衣服,手举烛台来看敲门者是何许人也——他对我们的打扮起了疑心并叫来他的妻子,我不得不多次重复自报家门,而他们终于同意开门了——当他终于认出我们后,惊讶得直揉眼睛。
  此时的东欧及中欧,大自然还在和俄国军队联手继续捕杀着溃散在冰天雪地中的法军残余部队。卢瓦宗将军丢弃了自己在维尔纳的14,000将士独自逃亡了。缪拉、麦克唐纳、施瓦岑贝格的部队也撤退了,将141门大炮和成千上万的伤兵弃之不顾。内伊军徒劳地坚守柯夫诺直至12月14日。在后有俄军紧追的状况下,法军的剩余部队约43,000人穿过了600英里的冻土地带再次渡过了涅曼河。著名的拿破仑的帝国卫队此刻仅余1,000人了。
  最后的记录是令人惊心的:612,000法军中有400,000人阵亡,10,000人当了俄军战俘;据官方统计,法军的243,612人被俄军烧死或活埋。1813年元旦那天,仍在追踪法军的俄军渡过冰封的涅曼河,直向莱茵河挺进。与此同时,普鲁士的查理大公正在向他的民众宣传“恢复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是多么的必要。
  科兰古也许会后悔成为这场战争的幸存者,因为他是战败后的拿破仑破口大骂的对象及听众。拿破仑咒骂着一切——缪拉、欧仁、贝尔蒂埃、莫蒂埃、内伊、达武、波尼亚托夫斯基以及该死的波兰人、俄国佬、鬼天气当然还有可恶的英国佬,而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一切都是英国人搞的鬼。至于法国人,他们是多么无耻地出卖了他啊!但他会还他们以颜色的!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1)
  “在这场战争中,女人和士兵的妻子们才是真正令人同情的。”荷兰前王后奥坦斯在谈到法国入侵俄国的战争时这样说道,“好像全法国人都到了俄国似的,我们的祈祷、恐惧以及希望都倾注在这场战争中。法国从来没有如此孤立无援过, 只要一想到战场离法国如此遥远就够让人害怕的了。”拿破仑在他的《第29次陆军公告》中是这样描述他的这次失败的:“帝国在世界上的强大地位遭到如此的翻转,民族的骄傲遭到如此沉重的打击!这个以前曾是我们手下败将的巨大的北方帝国(俄国),如今却令法军丢盔弃甲、伤亡惨重。尽管我军受到重创,但我们在他们眼中仍然是征服者。”
  深受惊吓的奥坦斯又补充道:“我们深切的悲痛正如我们所受到的这场灾难一样沉重,每个人都在哭泣。长久以来深深信赖、并且只听命于一人的法国,如今面对战败的消息既意气消沉又惊慌失措,但是尽管如此,法国在重新振作起来,再一次为面对未来做好准备。”
  正如拿破仑曾希望的那样,他在巴黎的露面大大消除了公告造成的不利影响——“他的突然回国,他那坚毅、自信的态度令我们内心的绝望一扫而空。再没有对于这次败绩的议论之声了。我们深感羞耻而无颜抱怨,况且,民族的尊严不允许我们在所做出的牺牲的阴影中久久徘徊”。至于谈到拿破仑,“他看上去似乎有点疲倦,失神地沉思着,但他却没有崩溃……他在困难或悲痛的时候最能把握自己”。事实也是如此。拿破仑那过人的智慧总能克服挫折——无论挫折有多么严重,他能够将自己和发生的事件保持一定距离,从而用旁观者的眼光冷静地分析判断这场失败——这场令他损兵折将50多万人并将导致帝国崩溃的惨败。
  我为我所读到的一切感到十分担忧,我问他军队的损失是否真如公告所说的那么惨重。他用显然是十分沉痛的语气回答我道:“我讲的全都是实情。”
  事实上,这远没有道出全部实情,远没有道明真正的实情,因为这场战争本身是不必要的。全世界,乃至法国人民都要求和平,这是千真万确的,只有他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之,要人们流更多的血。公告没有提到的是,从纯战术或是逻辑的观点来看,整个战役的计划是糟糕的,执行也是盲目的,这场战役甚至超过了拿破仑的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
  就在数星期前,奥坦斯回忆道:“没有哪个一年一度的嘉年华会有1812年的狂欢佳节那么多姿多彩的了。”每个人都对拿破仑战无不胜的神话深信不疑。“一个接一个的舞会和聚会,似乎是想表明我们刚发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远征。举国一片欢腾,我们的朋友们欢欣鼓舞,我们的全部抱负正在实现,我们的所有希望正在满足。”接下来的数周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随后便传来了全军溃败的消息。多姿多彩的狂欢节逐渐失去了光彩,人们变得越来越忧虑了。舞会仍在继续,因为这是他们的习惯;但参与舞会的人已寥寥无几,狂欢的气氛荡然无存。
  拿破仑回到凡尔赛宫准备休息14天并处理一些杂务。但是,回来后不久,他又一次从马上摔了下来——在维也纳以及他动身渡过涅曼河前往莫斯科前也发生过类似情况。这引起了一场关于凶兆的迷信传言,这次拿破仑被迫在床上躺了几天。这对于反思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前来看望他的奥坦斯认为这应当是有效的。“我至今也没有怀疑过我军在俄国所受的重创是惨烈的,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陛下应当将一些大规模的计划往后挪一下,以便有充裕的时间反省以及考虑今后的事……我对于他个人为争取和平而做出的最大牺牲毫不怀疑,这是全法国乃至全欧洲所真正企盼的和平。”她这样说道。
  “夫人,作为一个如此了解皇帝陛下性格的女性,您可不可以如实告诉我,您认为皇帝陛下能否为我们全欧洲最终带来和平呢?”新任奥地利驻法大使卡尔·冯·施瓦岑贝格亲王这样问她。当然能,她断然回答,尽管不排除这种可能——即皇帝陛下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而将发动另一场战争。但是奥坦斯彻底错了。看上去,这次在俄国吃的大败仗以及最近他又落马的不祥预兆并没有令拿破仑头脑冷静,反而更促使他想发动新的战争以扭转败局,因为战败对他只是意味着羞耻和军事上的判断错误, 这是拿破仑不能容忍的。
  如果说拿破仑从这场对俄战争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他不能同时在两个不同的舞台演出两场战争。因此,1813年1月4日,拿破仑命令陆军大臣克拉克指示约瑟夫·波拿巴将其军队从首都马德里以及卡斯蒂尔撤走,将他新近组建的总部远调到北方──镇守于巴利阿多里德通往法国的主要干道。同时,拿破仑同意让他成为军队总指挥,即允许由约瑟夫取代已被拿破仑召回法国去的——被约瑟夫称为“那个浑蛋”的——傲慢的苏尔特元帅。现在,约瑟夫集中力量镇守北方,巩固巴利阿多里德以及比利牛斯的阵线。然而,拿破仑并没有告诉他的哥哥,这是法军统治西班牙的扫尾工作。拿破仑也没有告诉约瑟夫,他不久之后将写信给斐迪南七世——他此刻仍作为政治犯被拿破仑软禁在塔列朗极为豪华的瓦朗塞城堡里——信中拿破仑将告诉他:“最近我国的一些事务不得不让我终止我对西班牙事务的管理。”一旦法国宣布放弃西班牙,斐迪南七世将取代约瑟夫成为西班牙国王。条约正在酝酿之中,对任何人都不相信、至少对自己的亲兄弟都不相信的拿破仑也很难对斐迪南七世表示满意。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2)
  我已牺牲了成千上万将士的性命,为的是让约瑟夫当上西班牙的国王。就我个人来说,我犯了一个错误。为了确保我的王朝的延续,让我的兄弟们充当各地的国王是必要的。而现在,我的王朝已不再需要他们了。只有皇后一人能确保帝国的延续……因此,对于我来说,斐迪南取代约瑟夫与否已无关紧要了。
  同往常一样,拿破仑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的家族。“在西班牙的所有溃败,”他告诉克拉克,“都是因为我们的人错信了约瑟夫的缘故。”拿破仑忘了约瑟夫原来曾当面反对入侵西班牙,而且曾强烈反对拿破仑将他从那不勒斯调任到西班牙,并命令他戴上他并不想要的西班牙王冠;再说,在过去4年中,在西班牙的法军将领全都只听命于拿破仑,而不是有名无实的西班牙国王约瑟夫。
  事实上问题是:整个伊比利亚战役如同俄国战役一样并没有计划周全,从一开始就是如此:1808年8月30日,朱诺在蒙德戈湾被英国的阿瑟·韦尔斯利爵士打败,接着苏尔特于1809年5月从葡萄牙被赶走,后来维克多元帅于1809年7月27日至28日在塔拉韦拉又被那个韦尔斯利击败。威斯康特·威灵顿于1810年9月27日在布萨科将马塞纳击败,这些胜利令他声名大噪。1812年也未能使法国的形势有丝毫好转。刚开始是1月19日威灵顿占领了罗德里戈城,接着又攻占了巴达霍斯,7月22日他又在萨拉曼卡同马尔蒙的战斗中获胜并暂时占领了马德里,而苏尔特元帅则迫于西班牙人的压力放弃了卡地兹。事实上,在西班牙的法军将领中惟一取胜的是絮歇元帅,他从西班牙人的手中夺取了巴伦西亚。
  最后,在1813年,拿破仑最终意识到自己无法将全欧洲一网打尽,他也奈何不了驻西班牙的40,000英军,特别是他不得不顾虑到那个击败了所有挑战者的无比顽固的威灵顿公爵。
  不幸的约瑟夫于1813年3月17日最后一次离开马德里,并在3个月后的6月21日在维多利亚遭到致命的打击,从而结束法军对西班牙半岛的统治并在一夜间损失了250,000名~300,000名法军。
  有关撤出西班牙的决定已筹划了很长时间了,部分原因是拿破仑不知该拿约瑟夫如何是好,不知该由谁顶替他或者至少能找个暂时顶替的人选。突然间,拿破仑眼看着他的欧洲——这个由法国统辖的广大的欧洲在一夜间因各地独立而在他眼前变小了,惟一的办法就是让约瑟夫摄政,但现在已不行了——因为玛丽·路易丝和他的儿子,他的继承人罗马王改变了这一局面。
  而这又导致了其他的复杂问题。拿破仑想要和自1812年起被软禁于枫丹白露的教皇庇护七世签订一个修正的契约并且主持加冕仪式:一是为了玛丽·路易丝,另外则是为了他的儿子——罗马王。尽管起先教皇迫于压力而屈从,并于1813年1月25日签署了这一契约;但他很快就后悔了,并拒绝服从拿破仑的命令从梵蒂冈搬到巴黎——而过于自信的拿破仑却早已在阿维尼翁为教皇买下了居住地。
  3月24日,教皇突然宣布不同意这项新契约。他说,这份文件“令他的精神崩溃”,“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祈祷它被完全废除”。当然,他也不打算主持为玛丽皇后及其儿子举行的加冕仪式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狂怒的拿破仑乘车离去,再也不愿见到教皇。直到1814年1月21日教皇才被从法国监狱中被释放出来。
  拿破仑决定:无须他的兄弟们甚至无须教皇的支持,他一样可以将继承人的问题处理妥当。他发布了“参议院令”,任命玛丽·路易丝为摄政王,并于1813年3月30日在爱丽舍宫举行了加冕典礼。当拿破仑不在法国期间,玛丽·路易丝将在特别议会的辅佐下统领一切。事实上,帝国宪章第8条禁止女性摄政,拿破仑已经稍稍越权了。至于约瑟夫,在1813年夏他回到法国,接受拿破仑命令与妻子在莫尔丰塔尼隐居——同路易、吕西安以及热罗姆等人一样,约瑟夫也是个窘迫的失败者。
  这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头一次在打完一场重大战役后回国没有受到热烈的欢迎。相反,当人们看到拿破仑时,眼中闪现着疑惑,他的官员们都不知该说什么或是该做些什么才好。没有人比拿破仑自己更感到沮丧的了,他于元月初接到了他那个总算从文学创作中暂时清醒的、远在格拉茨的弟弟路易·波拿巴的来信:
  我为以前为你立下赫赫战功并辅助你将统治的版图扩大到北极、但却在此次战役中伤亡惨重的法国大军深表哀痛(我刚刚才得到这个消息)!我知道你现在承受着多么沉重的压力,也知道现在集合所有的防御力量是多么的紧迫!鉴于为即将来临的严酷战斗做好准备已迫不及待,因此,我深信没有哪个时候会如现在这般对于法国、对于你的治世、对于你个人而言是如此成败攸关的了!所以,尽管我的身体很差,我的陛下,请允许我为这个生我养我的国土、为了陛下您,尽我的绵薄之力——如果我能有幸获准为国效忠的话。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3)
  拿破仑大为震惊,这封信对于他而言不亚于被俄国打败所带给他的震撼!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拿破仑居然能主动回信给路易:“我的弟弟,我已接到了你1月1日给的我信,并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支持……尽快回来吧,我会亲自去接你的,不是作为那个与你敌对的兄长,而是作为一个看着你长大的哥哥。”就拿破仑的个性而言,这是数年间他所写过的最有人情味儿的一封信了。
  拿破仑迅速将关于路易内心的彻底转变通知了他那同样震惊的母亲。而“太夫人”的表现比拿破仑更加急切,她要求让路易回到“家的关怀”中:“我,作为你的母亲,命令你这么做,因为这(对拿破仑)是十分必要的。”
  路易的情绪,正如西伯利亚的天气一般变幻无常,他恼怒地回信说:“我亲爱的母亲为什么老是和我唠叨一些陈年旧事呢?我只能回到荷兰(当国王)而不是法国。”这就是他的“为国效忠”。接着他又说:“勿再跟我提此事。”
  拿破仑对此已无可容忍了,他撤回了帝国的邀请函,路易又回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中。数月后,作为萨克森战役中的爱国者,路易无法忍受在格拉茨的生活了,他搬到了巴塞尔;在那里,他又完成了几首新诗:《失神》、《悔悟》、《希望》和《疑惑》。直到1813年11月3日,在接到拿破仑战败的消息后,路易才最终回到法国,投身在位于塞纳河旁的他母亲的住处。“如果他要以荷兰国王的身份回来而且还坚持他的这一嗜好,我不会在巴黎接见他的……让他就那么赖在她身边吧!”拿破仑这样告诉首相康巴塞雷斯。“我宁愿将荷兰交给奥兰治家族也不愿交给我的弟弟。”
  “我已经放弃了生我养我的法国、我的所有、我的一切……”路易在给拿破仑的信中这样说道,“现在,我没祖国,没有朋友,甚至连一块属于我自己的屋檐也没有。”
  所有被法国入侵以及征服的、拿破仑政权统治下的国家都被榨干了最后的油水,但没有哪个国家像荷兰以及热罗姆·波拿巴的曾经富庶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那样受到过如此疯狂的掠夺!
  拿破仑不仅同往常一样以“备战”为名榨取金银、艺术品、珠宝、好酒,还用他的大陆体系来摧毁那里的经济。1813年1月颁布了一系列新的财政政策后,威斯特伐利亚的国库已一贫如洗了,国债已远远超过了想像。另外,为了满足拿破仑的个人私欲及家族需要。热罗姆已被迫变卖掉所有国家及皇室的财产。更有甚者,拿破仑还曾经要求热罗姆为入侵俄国征集一支25,000人的军队,而其中只有5%的士兵活着回来。
  结果,威斯特伐利亚爆发了数次暴乱,拿破仑自然会责备这全都是热罗姆的无能造成的。尽管太了解热罗姆极不负责、贪婪成性的个性,拿破仑仍促成了他同符腾堡的凯瑟琳公主之间的婚事。凯瑟琳同她丈夫一样头脑简单、贪婪、爱慕虚荣,他们的生活一样糜烂,整天沉迷于舞会、游乐和闪亮的珠宝。另外,同约瑟芬一样,凯瑟琳也很容易变得歇斯底里。因此,1813年1月,当威斯特伐利亚的上流社会知道拿破仑的大军战败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凯瑟琳极为恐慌,对那帮来自东方的“野蛮异族”的军队极为害怕,不管他们是俄国人还是普鲁士人。
  威斯特伐利亚处于易北河边防最弱的普鲁士西部防线一带,距柏林还不到200英里。一向不起眼的普鲁士,现在却成为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同远东的华沙大公国之间的缓冲国了。威斯特伐利亚东南紧临萨克森王国,距离其首都德累斯顿还不到100英里。威斯特伐利亚的北部有梅克伦堡以及更小的波美拉尼亚,这两个国家都靠近波罗的海。在其西北面稍远处是汉堡、不来梅和卢贝克,在距离位于富尔达河的热罗姆的首都卡塞尔仅100英里的正北面是英王乔治三世的私属领地汉诺威(现在当然是在法国人手中)。拿破仑曾想将贝尔格大公国划出,因此,它也就被纳入了威斯特伐利亚的版图。
  威斯特伐利亚对于拿破仑来说是其抵御德意志北部的防线,地位十分重要,它控制着莱茵同盟,同时也保护法国免受来自东方或是易北河对岸各国的恶意侵害。因此,拿破仑将他兄弟中最贪婪、最没头脑同时又是最不可靠的热罗姆委任为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这种做法和傻子没什么区别。1813年早些时候,拿破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依靠其辖区内所属各地的安定与可靠;但是,由于他的横征暴敛和热罗姆在政治治理上的不负责任,威斯特伐利亚成了最不安定可靠的地区之一。
  1813年1月,巴黎与卡塞尔之间的关系恶化到极点。拿破仑仍不能原谅热罗姆在去年对俄战争刚开始时毫无信义地抛弃自己的军队而独自一人逃掉的行为。一直努力想同拿破仑和解的热罗姆连吃闭门羹。1813年3月,在巴黎举行的罗马王加冕仪式原本是缓和双方矛盾的一个绝佳时机,但拿破仑却在邀请名单中将威斯特伐利亚的王室成员划掉了。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4)
  1月11日,热罗姆的内务总管因公事来到巴黎并借机告诉了拿破仑一个令其大为吃惊的消息:凯瑟琳急切想到巴黎来,因有谣言说“敌军”正从西方向柏林进逼。凯瑟琳吓坏了,要求立刻离开。她不仅希望能来巴黎,而且希望受到官方的隆重迎接并且还想在杜伊勒里宫担任一些日常工作。拿破仑统统没有答应。他坚持说:有关敌军的胡说八道全是谣言,他是不会给他的弟媳妇发邀请信的。
  2月21日,不顾一切的热罗姆通知巴黎:如果凯瑟琳不被邀请去法国的话,他就将把她和法国守备军一起送到斯图加特去。此事关系到即将发生的战争和入侵,所以凯瑟琳有必要离开卡塞尔。拿破仑对于其家族任何一个成员的要求或行为总是疑神疑鬼的,然而,最后他还是勉强地做了让步,但仍坚持一项前提:“只有沙皇亚历山大和库图佐夫的军队进入柏林或德累斯顿前夕才能安排王后经由卡塞尔到巴黎,而绝不是在那之前!”拿破仑的态度是十分强硬的。热罗姆正如同凯瑟琳一样蠢笨,并没有看清其后暗含的内容,还为之感到高兴。她已经迫不及待要离开了,她将待在费舍舅舅位于巴黎的公馆内。热罗姆稍嫌鲁莽地在《威斯特伐利亚导报》上宣布:“王后受到帝国皇帝陛下的邀请将动身前往巴黎。”次日,3月9日,热罗姆通知拿破仑:敌军已“武力”进驻柏林,因此他送走了亲爱的妻子。3月19日,他命令马车以及军队随行,由于被100,000名敌人追赶,绕开了更直接的法兰克福-美因兹的路线,选择了经由波恩、亚琛和布鲁塞尔至法国。
  接到宫廷信使送来的信件后,拿破仑顿生疑云——俄国军队已进入柏林,将入侵威斯特伐利亚?不可能!
  事实上,这位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不仅想将他的妻子赶离床边,而且还想将她赶出他的城堡、他的王国、他的生活,因为他已找到了一个新的更可爱的情人——固执的路文斯坦伯爵夫人迅速以女主人的姿态入住了卡塞尔的王宫。此事除了拿破仑以外,人人皆知。1812年,热罗姆在波兰战场上弃军而逃,曾飞奔回来同他那30岁出头、极富魅力、可爱迷人的伯爵夫人相会;而这个伯爵夫人早在1808年就从符腾堡来到威斯特伐利亚,并带来了贫困潦倒的丈夫以及3个她根本不想要的孩子。
  1812年秋,这位野心勃勃的伯爵夫人已确保了自己在威斯特伐利亚王室中的地位。正如其他为了巩固自己地位的女人一样,她成功地“说服”了懦弱的热罗姆将其亲信官员都更换为由“她”一手挑选的人,她还在整个宫中安插了众多耳目。热罗姆还乐在其中,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一言一行甚至就连他的一些私人对话也将被如实报告给了这位伯爵夫人,更不要说凯瑟琳王后给他的信件了。
  凯瑟琳对于这个闯入者感到越来越担忧了,特别是当她于1812年秋惊闻丈夫有意迎娶这个“婊子”时更是如此。
  在最后一击前,热罗姆的情妇还想干两件事:头一件事,她想成为公主。她通过胁迫热罗姆说服巴伐利亚国王同意将其父的头衔升为“王储”,而这由马克思·约瑟夫通过下达官方文件正式生效了,从而自然而然地将她也升为“公主殿下”了。第二件事就是铲除凯瑟琳。她已经通过“俄国人来啦”的谣言实现了。伯爵夫人比敌国军队更令人恐怖,这个“敌人”早已进入了威斯特伐利亚了。
  现在的事就简单得多了,只需买通教廷废黜王后即可。拿破仑手中有着无所不能为的权力,况且可怜的教皇还在枫丹白露的监狱里。只需数月,最多一年,她就能再次抬高自己的头衔,而这一次将是“王后”。
  可惜,我们的“麦克白斯”夫人犯了两个小小的估计错误: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皇都不会要求热罗姆离婚或是再续婚(庇护七世仍然以为热罗姆的夫人还是伊丽莎白,他的那个美国妻子),况且教皇也不再有机会能同拿破仑或波拿巴家族的成员平起平坐、讨论问题了。居心叵测的路文斯坦伯爵夫人犯的第二个错误比较严重,因为她既不知道事实上俄军确实正在向这边进军,也不知道普鲁士也在亦步亦趋。更有甚者,她苦心营造的卡塞尔城堡将很快被付之一炬(不是因为哥萨克的骑兵团,而是因为宫廷仆役的大意所造成的火灾)。热罗姆那富庶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将在年底以前彻底地从地图上抹去。至于被逐出门的凯瑟琳,先是在贡比涅而后又在巴黎,她发现热罗姆那令人厌恶的哥哥拿破仑将她的账单控制得死死的。
  “陛下,您的军队已不复存了!”1812年12月,在回到巴黎后,贝尔蒂埃这样告诉拿破仑。正如梅内瓦尔所说的:“拿破仑不得不继续向各个方向扩张,而他在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战败来自于他的‘盟友们’,他们一致将枪口对准他,让他一个人徒劳地应付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5)
  1813年1月22日,数年前曾被拿破仑亲自下令撤职、而今却又东山再起的普鲁士大臣卡尔·奥古斯特·冯·哈顿伯格在他柏林的别墅内举办了豪华宴会,宴请城内所有的外交官和法军高级将领。席间,他不经意地宣布:弗里德里希·威廉国王将应法国之需,离开波茨坦集结新普鲁士军队。国王确实建立了新的军队,但却不是帮助法国而是同其普鲁士王国内的法国驻军对抗。
  普鲁士对法国的积怨现已全面爆发。斯蒂芬教授夹着他的讲义登上了布雷斯劳大学的讲台,然而这次他没有打开讲义授课,而是振臂呼吁他那帮已目瞪口呆的学生及听众们起来推翻法国的统治,他率领约200多名自愿参加的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示威游行。在柏林及其他各地,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1月13日,沙皇亚历山大全面批准了新的战争计划,同时还任命已被拿破仑除名的巴隆·斯坦掌管被俄军夺回的普鲁士辖区。他从柯尼斯堡开始,号召普鲁士东西部联盟支持准备发动一场新的军事行动。莱茵地区的响应之声此起彼伏。
  普鲁士国王不仅仅成功地组建了新的军队还秘密同在布雷斯劳的大臣哈顿伯格和基尔哈德·冯·斯甘霍斯特将军取得联系,并于2月28日在卡利什附近联合起草了一份将呈交沙皇亚历山大的紧急防御计划。 斯甘霍斯特曾指挥过普鲁士皇家军队并拥有同拿破仑·波拿巴一战的实力;自1807年起,他就重新组建普鲁士军队,官兵的士气十分高涨,一个个摩拳擦掌要与法国一决雌雄。
  俄、普缔结同盟的卡利什条约受到沙皇的全力支持,并且这份条约也成为了第六次反法新同盟的基础,各处都有响应的势力。军队口号是“彻底击溃敌军”,并称“各地为了自由而奋起揭竿的伟大篇章已开始了,各地将为从多年法国政府的奴役生活中解救自己而做好准备”。这一公告令俄国及普鲁士的军队迅速联合在一起,结成同盟,起誓两国都不得单方面地同法国缔结和平条约,如果想要获得此次的胜利,两国必须携手通力合作。尽管双方在波兰的归属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俄国同意恢复普鲁士“相同的兵力以及1806年那次战争前曾拥有的版图及居民”。3月15日,沙皇亚历山大、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普鲁士大臣哈顿伯格和斯甘霍斯特再一次在布雷斯劳会晤,讨论发动新战争一事。事实上,俄普军队都已在进军途中,并已再次控制柏林。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奥地利也参加反法同盟,但是由于惧怕拿破仑的权势,维也纳方面没有同意正式加入(但私下对新的反法同盟的目标和做法表示完全同意)。
  3月17日,声势浩大的俄普联军在布雷斯劳誓师,并宣告其既定目标,包括从法国手中解放德意志、摧毁莱茵同盟并号召所有的德意志诸侯都加入反法同盟。弗里德里希·威廉还制定了名为“铁十字”的勋章奖给这场新战役中的德意志爱国者。年迈的诗人兼哲学家歌德说出了他有名的格言:“挣脱你的锁链吧,那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对于你们而言太过强大了。”那天,歌德以及其追随者都没有在布雷斯劳露面。反法同盟全体将领已受命为全面向法国进攻而做好战斗准备。
  由于以前和拿破仑签订的军事条约,奥地利的手脚仍被束缚着。不过,奥地利慢慢意识到它最好快速转变自己的立场,而且确实迈出了令拿破仑非常头痛的第一步:1813年1月奥地利和俄国达成了停战协定。结果,弗朗西斯一世表示他愿意作为拿破仑和其反对者和解的中间人。拿破仑为此迅速派大使纳博纳到维也纳阻挠这些谈判,这一举动令奥地利人十分反感,沙皇亚历山大和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军队已经进入了同一条阵线,并已到达德累斯顿。奥地利只有在确定自己这次不会再输之后,才终于决定加入反法同盟。促使奥地利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英国加入了6月14日~15日在赖兴巴赫和西里西亚签订的俄普同盟卡拉什协定。英国每个月将向普鲁士提供约为666,666英镑的额外资助,另外还将向俄国提供100万英镑,同时还承诺同俄普两国一道共同承担另外500万英镑的战争费用。除此之外,英国政府在斯德哥尔摩同瑞典王储贝纳多特签署了另一项防御协定,促使瑞典向拿破仑宣战,英国又因瑞典方面有约3万人的参战而向其支付了另一笔战争费用。新的反法联盟形成了。
  当然,拿破仑已向大使纳博纳交代得很清楚,表明他自己对和平与让步毫无兴趣。战争仍将继续。起初,奥坦斯的估计令施瓦岑贝格深信拿破仑有和平的意向而事实证明这是100%的错误。拿破仑几乎已将不到一年以前约有50万名法国大军士兵命丧俄国荒原的悲剧置之脑后了,现在,他一心又要发动一场旨在消灭敌人的战争。
  拿破仑似乎还不十分了解他在欧洲已迅速孤立的事实。2月,华沙重回俄国手中,拉普率领的近30,000人被孤立于格但斯克;3月4日,欧仁的部队被迫撤离柏林。汉堡跟着失陷,由于弗雷考普的到来,卡拉·圣西尔将军被迫撤退。第二天,普鲁士对法宣战,对战争一向有所准备的拿破仑此次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迅速冷静下来后,拿破仑命令达武,如果可能的话去汉堡收拾残局。但坏消息仍在继续传来:雷尼尔将军率领的南方部队被迫撤离了萨克森的首都德累斯顿,德累斯顿于3月27日落入布吕歇尔元帅和普鲁士军队手中。原本打算到维斯杜拉的拿破仑不得不转而坚守易北河。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6)
  拿破仑一直待在巴黎不动,令局势被动,真让人费解。他直到4月15日才离开巴黎,而此时华沙、柏林、汉堡以及德累斯顿都已经沦陷。这场著名的萨克森战役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耗资最巨的战役。同其他因素一样,时间对于拿破仑是十分不利的。尽管已决定坚守易北河,拿破仑再也不能召集他那曾经声势浩大的莱茵同盟的成员国了,其成员国大多数已宣布独立了。他的修正方案是让联盟“向拜罗伊特渗透”,而拿破仑本人率领军队主力向目前已落入普鲁士人手中的德累斯顿进军。
  由于缺乏对敌军人数、部署等情况的了解,拿破仑花了一周的时间在美因兹集结整顿军队,进一步修改方案及签署最后的行动命令。
  4月25日,拿破仑前往埃尔福特,就在莱比锡以西、萨勒河沿岸的梅泽堡以及瑙姆堡附近集结军队。拿破仑在易北河的军队主力总人数约有179,000人,但骑兵数量较少,另外最多只有372门火炮。法国仍控制着马格德堡以及维腾堡的两座桥头,法军不惜一切代价都必须死守这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拿破仑命令欧仁率领约58,000人的北方军及拉图尔·莫鲍的骑兵队和部分新卫队驻守易北河向北延伸至马格德堡的区域。另外,由达武率领的20,000人和塞巴斯蒂亚尼的约14,000人的骑兵队将确保波罗的海西北端的安全。这一次,拿破仑身边只留下了121,000人(乌迪诺、贝特朗、内伊的军队和大部分卫队约15,000人,这些人由贝西埃尔、莫蒂埃和苏尔特率领)。
  同盟国方面同样存在军队联合不密切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约106,000人,直到4月底仍是如此。俄军人数最多,然而病危的库图佐夫总司令一职由在对法战争中屡建战功的维特根斯泰因取代。他们的4个军团部署在易北河马格德堡对岸一线,一直延伸至哈雷。南面是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现正位于莱比锡附近。
  1813年5月1日,拿破仑的主力部队已到达了吕岑以南,正对威腾斯坦的俄军主力。法军指挥部对俄军部署仍然不清楚。在向莱比锡进军的途中,拿破仑有些吃惊地听见在吕岑以及在查阅地图后才得知名称的、寂静无声的小村庄卡加之间传来了密集的枪炮声。
  1812年9月,通过颁布另一个特别参议院令,拿破仑征召了近13.7万名新兵,另外7.8万名国民卫队成员也将随军作战。1813年1月11日,拿破仑又征召了另外10万人,这些人早先都曾受过一些军事训练。2月,又有15万名年轻士兵被征召。拿破仑给军队配备了1.6万名海军火枪手,另外将其船员及舰只也配给了军队。拿破仑对此仍不十分满意,4月3日,又征调了近8万人,另外还加调了近9万人。拿破仑非常沮丧:他会任用其他人,甚至是以前的反对者,但他绝对不会再任用他的弟弟热罗姆。
  当这位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自愿请战时,拿破仑这样嘱咐贝尔蒂埃:
  告诉国王,他永远都不会再有机会统帅法军:一、如果他不反省自己在去年未经同意就擅自弃军逃亡的可耻行为;二、如果被任命后他不同意服从我军任何一位元帅的命令……如果不同意最高仅封为将军头衔的话……因为他必须意识到战争也是一门专业,必须要求对其有所认识和准备。作为一个从未参加过大型战役的国王而言,他是不能胜任的。
  热罗姆对此没有回复。
  接着,法军新征士兵中又出现了哗变,导致民众公开反对拿破仑这场毁灭性的持续战争。1813年,约有40万名逃兵和壮丁从征兵者的刺刀下逃脱出来,成群结队地闯入法国乡村,闹得村民鸡犬不宁——他们不愿意步前次战死波兰及俄国、至今仍被抛尸雪原的可怜的法国士兵们的后尘。
  那些应征入伍的不幸的年轻人在途经一个又一个小村庄时,发现自己受到的不是欢迎而是自己人民的嘲讽,就好像他们是敌军一样。沿途的每个晚上,他们都挤在地方监狱甚至马棚内过夜,幸运能找到房子过夜的人甚至还不得不支付每日的伙食及住宿费。离莱茵河及萨勒河越近,这种绝望的心情就越强烈。
  生力军陆续赶到。其中有从威斯特伐利亚刚刚强征的3个营,此外还有波兰、巴伐利亚、萨克森的军队。陆军大臣克拉克许诺,将于2月中旬调集另外27,000人。2月,另外一支约24,488人的队伍将向易北河进军,包括了法国-意大利军队等。从理论上讲,克拉克可以调动20万人的队伍。这帮由各年龄段的怨气冲天的男人组成的军队在途经上次战役中被法军烧毁的村庄或败落的曾经富庶城镇时都在公开地诅咒拿破仑。
  5月1日,在吕岑南部听到的枪声令拿破仑困惑不已。他甚至不知道那是在同谁开战,只知道内伊的第三军团在行军途中正在那个地带“休息”。原来,数小时前,拿破仑命令内伊军占领吕岑以南还在睡梦中的寂静的村庄和主要干道,以掩护劳里斯登和麦克唐纳军向莱比锡的进军;同时原地待命,以等待马尔蒙那毫无斗志的第六军团赶上他们。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7)
  不完全的战报总算到达了指挥部——原来那是俄国人,报告说维特根斯泰因率领约73,000人自东南方向前进,令他们大为吃惊的是这支队伍同内伊的2,000人的小分队在早餐时遭遇了。此时,竭力反对这场战役、暴怒异常的内伊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埋锅做饭。而俄国人吃了一顿“野餐”。但那个5月的上午11点45分,令布吕歇尔(他目前在维特根斯泰因的俄军麾下当指挥官)万分惊奇的是,在他铲平了内伊的那批毫无警觉的新兵后,发现他所面对的不是区区2,000人,而是整个法国军团。布吕歇尔迅速下令停止前进并退回阵线,他的炮兵部队则迎上前来对抗有4个军团之众的法军。索哈姆将军尽力拖住俄军,同时拿破仑命令马尔蒙军团,老年卫队、麦克唐纳的第十一军团前来支援,而贝特朗①的第四军团则从西南方赶来。
  拿破仑于当天下午2点半才到达战场,发现内伊军仅凭一支孤军在拖住整个俄普联军。如同传说的那样,一嗅到战场火药味,拿破仑就奋不顾身了。他亲自带领这支犹豫不定、还没有经过大战的新兵队伍作战。往日拿破仑的神话又再度令军队士气大振,士兵们高呼“皇帝万岁!”呼声同大炮的轰鸣声呼应着。正如马尔蒙稍后的报告所说的那样,拿破仑又成为了战斗的中心了。这又是一场博罗迪诺战役。双方都伤亡惨重,布吕歇尔本人也因受伤不能动弹而由约克接替。拿破仑的目标是从侧翼包围维特根斯泰因军,下午6点,在新一轮炮战后,他展开了主攻,战斗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联军在混乱中仓皇撤退。这场战役是法国获胜,但也并不完全如此,因为重新整顿好的普鲁士骑兵队于晚9点左右又发动另一场意想不到的偷袭,此举迅速阻止了法军原本的追击计划,因而使得联军能够恢复秩序、顺利撤退。
  这场出乎意料的吕岑一役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内伊失去了大部分队伍,法军至少有2万人伤亡,而维特根斯泰因的部队也是如此。由于这次战斗之后作战双方都退出了战场,因此留下的是至少4座被炮火摧毁的村庄和那些无辜的村民们,他们是真正的受害者。
  经过数日休整,在军事情报不充分的情况下,拿破仑决定再一次兵分两路展开进攻。他可以通过由内伊的余部和维克多、雷尼尔以及塞巴斯蒂亚尼的骑兵队组成的部队对柏林、威腾堡和托尔高形成威胁。拿破仑的目的是分割联军,迫使普鲁士脱离俄国以保卫自己的首都。与此同时,拿破仑则率领主力部队向德累斯顿进军以摧毁维特根斯泰因的俄军。正如法军一般,除了布吕歇尔的3万人,联军仍在一起行动,包括了普鲁士的其他部队,全在德累斯顿城内或周围集结。事实上,维特根斯泰因已经过了德累斯顿,到达了斯普雷河岸;他发现那里是个良好的防守地带,因此在那里挖战壕守株待兔。拿破仑的主力部队由贝特朗统率右翼。令他们大为吃惊的是,他们于5月8日晚就轻易进入了毫无防守的德累斯顿。拿破仑进入了沙皇亚历山大及普王弗里德里希匆匆抛弃的宫殿。至于那个意志薄弱的萨克森国王,他向拿破仑求饶,保证再也不会背弃他了。这时,双方都重振兵力,维特根斯泰因有9.6万人,拿破仑有11.5万人。
  拿破仑决定留下来等待生力军援助。加上内伊的另外4个军团约8.4万人,他在兵力上将两倍于维特根斯泰因,拿破仑很喜欢这种兵力上的优势。法军如潮水般向距德累斯顿的东北面约两天行程的鲍岑周围集结。
  在部署满意后,拿破仑于5月20日中午下令展开大规模炮轰,轰炸一直持续了3个小时,接着开始第一次进攻:内伊军接近斯普雷河附近的克吕克斯作为拿破仑的西翼军;苏尔特和贝特朗负责左翼;马尔蒙的第六军团负责右翼;马尔蒙的右方是位于鲍岑镇之前的由麦克唐纳率领的第十一军团;而法军的最右端是乌迪诺的第十二军团。面对他们的是联军统率巴克莱、布吕歇尔、克莱斯特、约克、贝尔格、戈恰科夫和米洛拉多维奇的军队。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在天黑前仍没能定输赢。直到第二天早上,经过长途跋涉赶来的内伊军终于加入了战斗,法军人数迅速增加了8.4万人。拿破仑命令内伊军包抄维特根斯泰因的右翼,切断其通往高尔利兹公路的后路。苏尔特将率领2万人从左面接应他。
  正如常发生的一样,战斗的热浪使命令被误解——内伊并没有弄懂拿破仑的命令,直接发动对联军阵线的冲击而不是包抄断其后路。尽管兵力相差悬殊,俄普联军仍顽强作战,一直苦撑到21日下午5点左右。因寡不敌众,一直在战场的沙皇亚历山大决定再次进行有秩序的战略撤退。即使占尽优势仍表现平平的苏尔特一味攻击联军中路,此举令他部队人数锐减,兵力优势丧尽。最后,拿破仑不得不命令其帝国卫队对付布吕歇尔的侧翼部队,但已无法阻止联军成功地沿东南方向向高尔利兹撤退——内伊没有切断这条俄普联军的退路。那天晚上,内伊及劳里斯登都受到了惩处,因为他俩的判断错误令敌人从他们的包围圈中逃脱了。同往常一样,苏尔特也毫无建树。这就是反法联军如何在损失了近25%的兵力后仍从法军手中逃脱的原因。而法军此次的伤亡人数又和敌军相当。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8)
  第二天,也就是5月22日,法军继续追击。出师不利,拿破仑徒劳地催促他的军队追踪俄军后卫队,突然一枚炮弹在他周围爆炸,他被迫停了下来。他向迪洛克抱怨道:“那帮家伙什么也没有给我们留下,甚至连一个俘虏也没有。哎,运气今天不在我们这边!”拿破仑对于战胜后不能抓获大量俘虏而大为恼火。数分钟后,同科兰古、莫蒂埃、迪洛克等人一道,拿破仑离开大路到附近的山头观察敌情。经过一棵大树时,从俄军阵地飞来的一颗炮弹将之劈成两截,拿破仑毫不在意,继续前进。但当他回过头来时,发现迪洛克不见了——而他从未离开过自己的身边。炮弹击中树木,拿破仑避开,而同行的克格纳将军却被击中,迪洛克也受重伤——虽然活着但已经奄奄一息了,迪洛克被迅速抬下山就近抢救,拿破仑、贝尔蒂埃、科兰古、伊万医生等人陪伴在他身边。“那情景太可怕了,”康斯坦回忆道,“一脸绝望的皇帝陛下身子前倾,无数次地低唤他那最忠诚的朋友,竭尽全力唤回他求生的意志。但比谁都了解此刻的战况是多么危急的迪洛克却并没有回答……最后不得不使用鸦片麻醉令他减轻痛苦了。此时,拿破仑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夺门而去。第二天早上,弗留利大公爵迪洛克逝世了。”
  拿破仑回到了他的帐篷。“他的双手抱头低首呆坐了近一个小时,一语不发……整夜都听见他帐篷内传出的抽泣声。”事后,拿破仑命令将迪洛克的遗体护送回巴黎举行国葬;他也买下他的朋友逝世时所在的那幢房子,并且令人将一块匾额立在房前,上面写着:“在这里,弗留利大公爵迪洛克将军、拿破仑皇帝最得力的元帅,不幸受到炮弹袭击,在皇帝本人的臂弯中与世长辞。他的朋友。”他还命令牧师随时到这里为迪洛克祷告。
  迪洛克确实是拿破仑惟一的挚友,是全军中惟一敢不称拿破仑为“陛下”而称“你”的人。在此后数天内,拿破仑都异常沉静,就像他在瓦格拉姆战役中失去拉纳时一样。迪洛克的死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他的死所造成的影响是长久而巨大的——因为此后拿破仑变得更加怪僻更让人捉摸不定了。现在,在这个世界上他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了。
  5月22日,由于迪洛克的阵亡,尽管战局对法军十分有利,拿破仑还是下令停止了对俄军的追击。上次在特里亚农落马一事似乎是个预兆。迪洛克曾力谏拿破仑不要发动对俄战役和目前这场同联军的战役,然而他却听不进去。是的,是拿破仑自己杀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至于联军方面,愤怒的维特根斯泰因由于在战斗过程中亚历山大处处越权干涉他的命令致使这次战斗失利而提出辞呈。当俄普联军都向西里西亚的施韦德尼兹战略转移后,巴克莱又重掌帅印。终于调整好自己心情的拿破仑命令其主力部队向卡茨巴赫方向进军,6月1日全军出发。此刻自北方传来消息,达武将早先从圣西尔手中失去的汉堡夺了回来。
  但是,现在双方都需要整编队伍、处理伤亡问题以及解决食物供给问题。
  6月2日,亚历山大和拿破仑都同意暂时休战;4日便在波莱斯韦兹举行了会晤,双方签署了休战协定,休战到7月20日为止,其间双方也可以协商和谈的问题。因此拿破仑通知陆军大臣克拉克,他已经在“我方胜利”的前提下同意了此次休战;此外,法军骑兵队伍短缺,无法同强大的哥萨克骑兵以及普鲁士人作战也是休战的原因;还有,便是担心“奥地利的敌对态度”。
  现在,拿破仑在经历了两个血淋淋的胜利之后取得了和谈的机会,但他绝不打算进行毫无面子的妥协、归还他已经占领的土地。他似乎已不再生活于现实生活中了,他要消灭那些逃跑的普军和俄军,因此决定向柯尼斯堡进军。梅特涅于5月27日以中间人的身份来到德累斯顿劝告拿破仑:战胜者应当更加宽容明理些。拿破仑认为他是完全疯了。梅特涅请求拿破仑放弃华沙大公国,因为拿破仑如果再坚持不放的话,将引起更大战事;又劝他放弃德意志以北包括汉诺威以及汉堡两地,并将伊里里亚归还奥地利。拿破仑对他仅做了个不耐烦的手势就把他打发走了。“我并没有要你出面调停,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我宁愿牺牲100万人的生命来换取胜利……你希望我让出意大利和德意志,你想让我颜面尽丧。荣誉是至高无上的!”拿破仑对梅特涅咆哮道。
  6月4日波莱斯韦兹停战协议生效,此后休战延续至8月10日。对于拿破仑而言,这是他判断上以及决定上的又一失误,因为这期间有越来越多的普鲁士和俄国军队自西向他逼近,但英国此刻的态度就同奥地利一般不明确。
  拿破仑最终得知1813年7月9日同盟国秘密签订了英国同意支援奥地利和瑞典对法战争的特拉契腾堡条约,但不十分明确。尽管最后的签订使奥地利加入了俄普一方,成为反法同盟的又一新成员,但相关文件直到9月9日才正式签署。7月中旬,拿破仑这才突然传召玛丽·路易丝和大部分大臣在美因兹召开紧急会议。
  第三十六章 萨克森战役(9)
  7月25日到达美因兹后,拿破仑受到他的妻子和内阁成员的热烈欢迎。会议在封闭状态下进行了许久,其间拿破仑分析了巴黎的局势——他不想再次发生马莱政变之类的事件了——并且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毫无疑问,举行这一紧急会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稳定莱茵同盟国各国首领,他们大部分按照命令前来参加会议,但也有一部分“忠诚”的同盟者并没有与会。显然,梅特涅有关要拿破仑解散莱茵同盟国的警告令拿破仑感到担心了,而且他无疑对施瓦岑贝格语义双关的威胁——“政治促成了这段婚姻,而政治同样也可以轻易地结束它”——也早有耳闻了。
  拿破仑同他的皇后之间常有书信来往,但他在信中对皇后的称呼往往是“尊敬的夫人”,每一封都好像商务信件一般,缺乏温柔及爱意,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很生疏了(此前他给约瑟芬的信则往往充满爱慕与关心)。也许拿破仑感到他的妻子已背叛了他,正在背后密谋颠覆他的政权。拿破仑已对她产生怀疑,也不再信任任何一个人——当然迪洛克除外,但是迪洛克已经不在人世了。拿破仑总是乐于一人独处数小时,现在身为玛丽·路易丝秘书官的梅内瓦尔这样报告道。8月1日,拿破仑正如来时一样又突然离开了;4日,他返回了位于德累斯顿的指挥部。
  而此刻,在缓解冲突的和谈中,谈判者们频频会晤,但对于欧洲的和平问题却很难达成共识,代表法国出面谈判的是拿破仑和科兰古。尽管休战已延续到了8月10日,他们于8月7日在波希米亚首都进行最后一次会晤,奥地利代表坚持要法国放弃华沙大公国,并重建汉堡、不莱梅、卢贝克以及汉诺威等国,而且要求法国解散莱茵同盟,承认荷兰是个独立的国家,恢复昔日普鲁士王国属地,将伊里里亚省归还维也纳并从伊比利亚半岛撤军。简而言之,这些要求实质就是要法国退回本土。
  拿破仑仍然目中无人。“你们想抢劫我吗?我不会放弃哪怕是一寸土地。”——他们居然胆敢让我归还他们的属地?!1813年8月10日午夜,布拉格和谈会议从历史中悄悄地消失了。战争仍将继续下去,因为这是拿破仑的旨意。
  第四卷 圣赫勒拿岛囚徒:借其炉边一席之地(下)
  第三十七章 莱比锡(1)
  休战和其后在布拉格举行的会议于1813年8月第二周结束了,谈判毫无结果。尽管拿破仑的军事情报很不灵通,但他还是知道鲍岑局势的发展已经危及法国及其并不可靠的盟国了。5月21日,在鲍岑,拿破仑在兵力上超过俄普联军。8月底,拿破仑仍然控制着易北河沿岸的所有据点,包括马格德堡、威腾堡、德累斯顿和已被孤立的莱比锡,此时拿破仑的主力部队主要集中部署在萨克森-波希米亚边境至德累斯顿沿线,向东一直到伊萨山脉的齐陶,其总兵力约为220,000人。尽管拿破仑刚在吕岑和鲍岑取得了胜利,他所控制的区域仍仅为易北河一带以及德累斯顿和莱比锡的主要城市。
  贝尔蒂埃将一大堆地图摊开在德累斯顿城堡的办公桌上,这里是法军总司令部。贝尔蒂埃告诉拿破仑:四国联军正在向这里逼近。他们的兵力以及所做的钳形运动确实令人担心。这一情势拿破仑是应该能够了解的。如果他在上次胜利后,立即签署和平协议的话,本来是可以太平无事的。接着,奥地利也改变了立场,施瓦岑贝格——仅数月之前拿破仑还亲自出席了他举行的宴会——此刻已在易北河以南的波希米亚附近集结了近230,000兵力。在其东面,由本尼格森统领的60,000波兰军正迅速向西挺进。北面,3月起就已经被反法联军控制的柏林,现在已经交给拿破仑的旧将贝纳多特统领,贝纳多特所率领的约40,000人的瑞典军很快就会同普鲁士军会合,向南面的德累斯顿进军。四国联军总兵力至少为511,000人、1,380门大炮,另外还有350,000名后备军。这一兵力和装备上的力量悬殊令贝尔蒂埃非常不安。
  理论上讲,拿破仑军号称400,000人、40,000骑兵和1,284门大炮,然而这包括了北欧和莱茵同盟国的所有兵力、欧仁亲王的意大利军以及雷德的巴伐利亚军。但是,这些附属国如巴伐利亚的可靠程度是值得怀疑的。当真正交战后,拿破仑所拥有的实际兵力仅为220,000人,况且他的骑兵部队是由临时招募的新兵组成,大多未经训练,更谈不上实战经验。再者,拿破仑的兵力也不集中,而是分散在易北河沿岸和南部。
  自从迪洛克战死以及奥地利这个同盟国反戈之后,拿破仑在确定攻击目标上感到十分困难,不知该先攻击谁或该防守什么地方。他人生的目标变得狭窄,含糊不清和毫无意义了。首先,8月17日,拿破仑从德累斯顿转移至鲍岑,结果不得不改变命令,向南沿萨克森-波希米亚边境行军至齐陶以防御俄军;结果不得不又一次改变主意,率兵沿东北方向拦截由奥德河方向而来、来势凶猛的90,000名布吕歇尔的普鲁士-西里西亚军。命令不断地签发,也不断地改变——拿破仑的信使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元帅们被朝令夕改搞糊涂了。拿破仑曾经以为联军是由北进攻莱比锡。但事实上他们却在向拿破仑所在的德累斯顿直扑而来。8月22日,他突然匆匆赶回德累斯顿,因为有消息说施瓦岑贝格的奥地利军来犯,拿破仑赶来是为了支援圣西尔元帅。
  拿破仑估计的联军将从北面进攻莱比锡的计划落空了,而乌迪诺的由达武做后盾的第十一军团也未能对柏林的贝纳多特军造成威胁,因为他们现在有110,000人的强大兵力。柏林无法攻占,乌迪诺为数不多的队伍只好撤退到位于威腾堡的安全地区。布吕歇尔率领普鲁士-西里西亚军已渡过了布雷斯劳和奥德河。当施瓦岑贝格率领的波希米亚军正向德累斯顿的西部和南部移动时,布吕歇尔军在向东越过布雷斯劳后同麦克唐纳军遭遇,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军队目前仍保护着麦克唐纳的左翼以及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的德累斯顿。
  拿破仑渴望着另外一场战斗,而他很快就会如愿的。眼下拿破仑的兵力只有70,000人,这其中包括了缪拉、圣西尔、莫蒂埃以及近卫军,此外还有拉图尔·莫鲍的骑兵、维克多的第二军团以及正在兼程赶来的乌迪诺第六军团。
  事实上,直到8月25日,拿破仑才意识到德累斯顿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了,因此他命令乌迪诺和维克多立刻兵分两路前来德累斯顿助战。当拿破仑于次日早上9点终于进入德累斯顿时,他才震惊地发现德累斯顿已经被施瓦岑贝格军的158,000人团团围住,并将该城的易北河南岸一带同北面的舒斯坦豪舍的联系切断,城的四周至易北河沿岸都有敌军。奥地利军队已将该城围得水泄不通。
  幸运的是,拿破仑的军队仍占据着德累斯顿城墙的城高优势,同时也控制着横跨易北河通向北岸的3座桥头堡,这有利于拉图尔·莫鲍、维克多以及马尔蒙军前来支援他们,这样,法军的总兵力可以在数小时内从70,000人增至120,000人。
  尽管施瓦岑贝格常常能制定出色的作战计划,例如瓦格拉姆战役就是一例,但是他的天性过于小心谨慎,同时对自己的想法和手下的人都缺乏信心。现在,在目睹了拿破仑进入德累斯顿之后,这位奥地利统帅又突然决定推迟进攻;当他最终发动进攻时,才发觉战机已失, 缪拉和内伊军给了他的进攻以迎头痛击。同时,易北河对岸的法军要塞也派兵增援,令施瓦岑贝格顿时失势。黄昏时分,施瓦岑贝格已溃不成军。
  第三十七章 莱比锡(2)
  战斗一直持续到27日早晨,拿破仑占优势,由于维克多和马尔蒙军的增援,拿破仑的人马又增加了50,000人。与此同时,该城的东南处约40,000人的旺达姆军牵制住了维特根斯泰因军。现在,莫蒂埃、内伊和圣西尔3支军队一起向维特根斯泰因的右翼发动冲击。马尔蒙、维克多、缪拉和拉图尔·莫鲍也在对奥军的作战中屡屡获胜,其兵力也增至170,000人左右。从前晚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倾盆大雨使奥地利军和法军一样被淋得全身湿透,整夜无眠,筋疲力尽。
  法军对施瓦岑贝格军的全面反攻于当天6点钟开始并且一直延续着。除了中路稍嫌薄弱之外,法军不断获胜。目前处在致命炮火的轰击范围内的沙皇本人,眼看着联军的伤亡惨重而法军势如破竹,万分沮丧,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8月27日至28日夜间,法军迫使两天前还是不可一世的俄普联军从德累斯顿撤军向波希米亚边境撤退,联军伤亡约38,000人,而法军伤亡约10,000人。
  28日,法军刚开始进行十分顺利的追击,因拿破仑的司令部得到坏消息而中止了,据说拿破仑当时正在生病——消息说乌迪诺的部队在柏林附近被贝纳多特军击败。而麦克唐纳军则由于追击布吕歇尔军而脱离了主力部队;见这个法军元帅孤军深入后,联军又杀了个回马枪,并于26日在卡兹巴赫给了麦克唐纳军致命的一击,普军俘虏了近15,000名法军并缴获了大量武器。29日,传来了更加坏的消息: 旺达姆的第一军团本应追击联军,却在库尔姆遭到奥斯曼的致命打击,旺达姆本人及另外13,000法军被沦为阶下囚。法军士气一落千丈。
  拿破仑尽管表面看起来异常冷静,实际上为其在德累斯顿获得压倒性胜利后连续两次惨败而懊悔不已:28,000名法军在数小时内就被全部俘虏。法军的惨败使联军迅速恢复了元气并扭转了战局,对击败法军充满了信心。被俘的法军被联军全部活埋。祸不单行,有关威灵顿在西班牙北部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消息也传到了拿破仑的耳里——这位英国将军在6月21日的一场关键性战役中一举击败了儒尔当元帅和约瑟夫·波拿巴,令约瑟夫率部仓皇逃回法国。
  在德意志,败退的联军又重整旗鼓;同时,被击溃的法军正在易北河和德累斯顿一线撤退。欧洲大陆所有国家的命运和战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9月9日,在托普利兹会晤后,重新又气势如虹的联军签订了新的俄奥普盟约,发誓要将拿破仑和他威震四海的法国大军从欧洲彻底铲除。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