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沟通力TXT下载

沟通力

作者:罗杰·费希尔(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267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这个世界不会每天都是崭新的。我们每天和认识的人打交道,而且还会再次碰到他们。比如,向房东反映问题、听老板吩咐、同顾客周旋、解决家庭纠纷或者拜访一位朋友。不管具体情况如何,人际关系势必影响每次交往的结果。没有人际交往,我们就没有家庭、朋友,没有同事、下属,没有上司,没有政府管理,没有顾客上门,也没有人来信或一块儿碰面吃午餐。
   有些人际关系能处理得当,有些则差强人意。和有些人在一起,我们感到自在、自信、有安全感,能一起商量解决问题。可同另一些人交往起来就不那么舒服,没办法谈拢,更不用说推心置腹了。我们总是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而往往归之于缘分:“事实如此,没办法,我们就是走不到一块儿。”我们总觉得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却从未想过自己如何去改善彼此的关系。
   虽说关系是双方的,但有一方努力就能改善关系。人们的态度会彼此影响,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别人的回应也会改变。本书的前提就是这种改变是可以实现的,我们都有能力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当然,自始至终一团和气的人际关系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可能爽爽快快地解决所有分歧。现实往往是严酷的,有些局面非我们所能控制,有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也不能控制。但是我们可以作出选择,可以改变现状。考虑到这些制约因素,经过清晰、理性的思考,我们所能提供的最好建议是什么呢?
   错误的选择:三种困境 我们既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又要处理眼前的问题,事情往往很难两全其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常常自问: 怎样才能最有效地避免分歧?我应该让步,还是对问题视而不见?
   (误区:避免分歧对于建立良好关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自身利益至上,还是双方关系重要?
   (误区:维护实质性的利益和保全良好的关系不可兼得。)
   我应该主动改善关系,寄希望于对方也能这么做,还是等他先迈出第一步?
   (误区:对等原则是一种很好的为人处世方式。)
   本书旨在提出一些更完善的前提,帮助读者作出更好的选择,使他们得到更加满意的答案。笔者一向对帮助人们处理共同而又矛盾的利益问题颇感兴趣。众所周知,某一项交易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高明的谈判手段,也取决于谈判双方的关系。本书将阐述一些基本原则,它们能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满意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目的。
   建立“有效”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良好”关系的含义。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但是,不管我想从与你的关系中得到爱、金钱、安全感,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我们都会面对利益冲突、观点相左和价值差异等问题,必然会产生分歧,而我们还必须处理这些问题,否则就不能满足需求。在形形色色的关系中(如人际关系、商业关系、宗教团体间的关系或政府间的关系)我们都试图建立和维持良好“有效”的关系,也就是能有效处理分歧的关系。这是我们在处理所有关系时所要达到的目标,本书第一章将详细讨论这一点。
   不就事论人 人与人之间或两国政府之间如果存在严重分歧,那他们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不幸的是,如果隔阂特别深,恶劣的双边关系会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如果想要有效处理重大分歧,我们应该改进建立关系的过程本身,不要把实质性的问题卷进去。
   双方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的交往方式:是单刀直入式,还是委婉迂回型;是以诚相待,还是具有欺骗性;是重理性,还是偏感性等。实质性问题便是那些在协议中通常涉及的问题,如金钱、日期、期限、财产、条款、条件等。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撇开所有实质性的分歧,去关注彼此交往的方式。事实上,人际关系和实质问题都要处理,但不要把两者联系起来。本书第二章将会细述这一点。
   持完全积极的态度 前面提到,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而且人际关系和实质性问题应该分开。在此前提下,第三章提出了一种方法或者说策略,能帮助建立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合作关系。这种方法不要求别人效仿我们,也不需要我们模仿别人,而关键在于“持完全积极的态度”。这意味着在与你交往时,我只做那些既对双方关系有利又对我自己有利的事,而不在乎你是否也这么做。
   本书阐述的重点将围绕这一方法展开,解释如何将之应用于良好的合作关系所需要的各个要素上。
   每种关系都有其独特之处,但是成功的交往具有共性,正是因为这些基本共性,双方才能轻松自如地解决分歧。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采用持完全积极态度的方法。这有助于建立新的关系和改善现有的关系。虽然这些原则对于建立长期关系更为有效,它们同样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一次性交往。有时候第一分钟建立起来的交情可以决定一小时之内能否达成协议,或者达成什么样的协议。
   如果你不打算独守孤岛,那么,本书介绍的方法将能帮助你如愿以偿。
  

第2节:目标:建立有效处理分歧的关系(1)
  第一部分
   概 论 第一章 目标:建立有效处理分歧的关系 我们都觉得和某些人打交道会容易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凭直觉知道这种交往是否成功,却往往不清楚成功的原因。只有目标明确,才易于达到目的。
   目标不明确 我们对“关系”的理解往往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建立的那种关系。这种误解会混淆我们的目标。“relations”和“relationship”都表示“关系”,但二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关系(relations)”可以指血缘或姻亲关系,也可以指两国之间的事务关系。如果一对男女说他们“有关系(relationship)”,可能指他们已住在一起。如果一位银行家说他的银行同一位客户有“特殊往来(special relationship)”,他的同事也可能会对他的话有迥然不同的理解。我们调查了在同一家银行供职的几位职员,询问他们对“良好”合作关系的理解,答案千差万别: “长期的业务往来。”
   “同对方做生意赚了一大笔钱。”
   “具有巨大的金融业务潜力。”
   “我们的总裁和对方的董事长一起打高尔夫球。”
   “对方按时付款,我们能信任他们。”
   “对方给过我们好处,来而不往非礼也。”
   有些公司试图将他们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分门别类。比如,有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根据业务往来时间的长短、交易额的大小、双方涉及人数的多寡和保持联系的频率、交往的深浅等指标来给客户分门别类。但是很少有人想到要给业务交往关系下个定义。
   人们通常用“冷淡”、“正式”、“友好”等笼统字眼来描述人际关系或国家间的关系,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脑海中对什么样的关系才是好的关系并没有确切的概念。
   误认为好的关系就是赞同对方的行为。为了表示对另一方行为的强烈不满,我们会终止同他们的交往:“她干出那种事来,我不会再理睬她了!”这种“拂袖而去”的场面经常会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甚至外交关系之中。一家公司对另一家公司的服务不满意或者认为对方不够可靠,就不愿同它做生意。一国政府为表示对他国政府的不满,会召回大使或“断绝外交关系”。因此毫不意外,人们往往会误以为建立或维持一种关系本身就意味着对另一方行为的赞同。
  
沟通力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