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宗教 > 一味禅·花之卷TXT下载

一味禅·花之卷

作者:黄靖雅(现代)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现代
大小:68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第一篇:水晶之心
  
  无来无去本湛然,
  
  不居内外及中间。
  
  一颗水精绝瑕翳,
  
  光明透出满人间。
  
  ——唐.拾得.《无题》
  
  注:水精,即今水晶。
  
  在热恼的人间做一颗清凉的水晶,以透明的心观照世界,提醒人生命本有的光明与清凉。
  
  我喜欢水晶那种清凉透明的感觉。人如果能用清凉的智慧对待一切因缘,用透明的心观照世界,这个红尘人间将更美丽清净,更接近我们心念神系的莲花净土。
  
  手上戴着一串水晶念珠,像戴着一串叮咛,一串提醒。凝视腕上的手珠,透明如水,像一串凝结的泪,盈盈然,绽放着清润的光芒,恍如随时要化作行雨,布洒人间。系连珠子的是一条红线,仿佛一条热肠子,包在冰雪聪明的心中。我喜欢这种清明中包含温柔的感觉,世事看得剔透,却仍愿抱持温热的心情生活,就像在空性的体悟中仍对人世怀着悲悯,这就是佛法动人的地方。
  
  拾得禅师也勉励我们,要在无明习气所薰染的五浊人间,涵养一颗水晶之心,澄澈自己,也清凉别人;安静地焕发自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灵,驱除生命的幽暗。这就是他“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间”的殷切心愿。“无来无去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则是拾得彻见本然的生命体悟。真如法性无终无始,无去无来,湛然澄澈地充满山河大地,超乎一切时间空间而存在。生命现象上有生有死,有青春有衰老,但内在自性如如不动;本来面目,在父母未生前和辞别人间后,都是一如的。当我们顿悟这个如如不动的自性,找到大安心,就会穿透流转不息的现象,看到万事万物的本质,发现一切有情无情身上所流露的微妙义。如此,对生死流转,才能真正解脱自在。当身体形貌随光阴老去,红尘因缘也风流云散了,才有一颗完整无瑕、干净无染的心,面对死亡,如面对另一程生命的起点,安静无事地进出人间。
  
  拾得,与寒山、丰干并称,都是解脱的智者,当时人称为“国清三隐”。他们垂迹在天台山的国清寺,相传是佛菩萨乘愿示现,在民间留下许多传奇故事,流播甚远。
  
  拾得这个名字,就是他身世的由来。有一次,丰干禅师在山里的松径上,听见孩子的哭声,循声找去,发现一个数岁大的孩子,由于是捡来的小孩,就唤他:拾得。
  
  拾得和寒山,在国清寺的厨房作洗刷、烧火等杂役,两人虽操贱务,但身心安然,洒脱自在。常常吟游歌咏,作诗偈相唱和,一副疯疯癫癫的模样,当地人都不知道他们是大解脱者。
  
  有一次,有位叫闾丘胤的官员,问丰干禅师天台山有什么值得师法的高人,丰干就告诉他:“寒山子是文殊菩萨转世,拾得是普贤菩萨再来,他们现在正在国清寺厨房里烧火呢。”
  
  闾丘胤到国清寺后,见到两人,便立即礼拜。两人大笑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他自己是阿弥陀佛转世,你不拜他,当面错过,来拜我们作什么?”说完,就离开寺庙走进山中寒岩的石洞。他们一入石洞,洞口自然密合起来,从此消失踪迹。
  
  如此超逸绝尘的行径,正印证了他的诗偈——他是颗红尘中的水晶,透明清凉,澄澈灿亮。读着他留下来的诗偈,我们仿佛听见纸面隐隐传来,他和寒山子自在的笑声,发自水晶的禅心。
  
  第二篇:庄严的游戏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
  
  叫我如何说?
  
  ——唐.寒山子.《无题》
  
  心就是这样,无色无相,是形而上的“妙有”,是“真空”的体现;念念流转,于是转出一个因缘深结的有情世界。
  
  它如秋月柔白,如碧潭清澈,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在——而这些,只是修行人其中之一的心相,是空中所涵括的万有之一。但追根究底,是“无物堪比伦”的,是不可说,是拿不出来的。
  
  真空与妙有是一体的两面,真空是生命的本质,妙有是宝爱生命的心情。心也是如此。我们所期待的大安心境界,其实只是真空的体验与实践;但我们用妙有的心来过湿润有情的人间生活,红尘亲切,因缘欢喜,只是一场庄严的游戏,一次郑重其事的粉墨登场。
  
  在一切心念执著的苦境里,要提醒自己,生命只是一场庄严的游戏。
  
  空,是一切的本质,所有境界的渴慕、执著,都是昧于本质的颠倒梦想。因此,空之一念,可以使人广大,包容万有,可以纾解贪欲执著,化痴热为清凉。但,连“空”也不可执著,“执著”本身就不空了。所谓“空亦复空”,连“空”也是假名安立罢了。
  
  有,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也必随因缘变灭而风流云散。但我们愿在有限的因缘上投注无限的心力,愿意在变因四伏的人生路上,和一切有情有缘的生命,温柔相重,欢喜相待,敬惜每个共处的时光,宝爱心意相契的每个当下,这是真空的深切体认,是妙有的细致实践。
  
  心,可以靠深细的修行工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发现温润莹洁的本质。
  
  顽钝乍开,光明初现,这种境界是修行人心向往之的。只是开悟之后呢?当然还是回到平常心,回到妙有人间,吃、喝、拉、睡,继续这场庄严的游戏。
  
  第三篇:春风与平等
  
  山寒终日懒开门,至理深明不用论。
  
  落落明珠还合浦,滔滔逝水绝归源。
  
  破裘重补经三纪,钝钁深锄自一村。
  
  偏爱春风无拣择,阶前依旧长苔痕。
  
  ——宋.无见先睹禅师.《和永明禅师韵》
  
  合浦:地名。
  
  三纪:一纪十二年,三纪比喻时间很久。
  
  钝钁:钝锄头。钁,音jue。
  
  做一阵春风吧,被祝福或被践踏的,美丽或平凡的,都布施平等的温柔。
  
  当我们在人事纠缠的葛藤中,觉得窒闷困顿时,不妨去亲近大自然,去看看天地不言而化的大美,去感受阳光与雨水的平等观,去领会春风对一切生命的温柔,我们会得到纾解和澄净。心灵会随着风吟雨唱飞去更辽阔的地方,从高处观照,对小格局里的怨怼产生包容和谅解,那时我们才会真正从纠葛中抽离,获得清安和自由。
  
  “偏爱春风无拣择,阶前依旧长苔痕”,是无见先睹禅师感受到的自然平等观,不论是受照护的花园,还是被践踏的石阶,春风都布施平等的温柔,给予的新生力量无二无别。众所期待的庭苑会开满美丽的花,无人关怀的石阶上也会滋生嫩绿的苔痕;正如法性会从一座高山上展现它的壮阔,也会从一株小花上流露它的恬静,万事万物,都是般若的一相,真如的具体而微。当们进入深层的宁静,就能体会“一粒砂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如来。”的奥义,听见一切有情无情所演说的透明法音。
  
  这首诗是山居老僧的清修生活记录。在“破裘重补经三纪,钝钁深锄自一村”的清贫生活中,无见先睹禅师享受着内在的富足和安祥。因为他的心已是到了“落落明珠还合浦,滔滔逝水绝归源”的境界,迷失在红尘万缘里的自性回家了,滔滔流逝的心泉已溯回源头,从此没有失落的感觉。“大事已明”的心,已安静无事,甚深理趣都融入日常应用,再也懒得谈玄说妙,泄漏法的蛛丝马迹。
  
  剩下的,就是好好生活了。
  
  过好生活,就万法不离其宗了。超越一切的眷顾或疏略,福泽或残缺,保持心的圆满安足。涵养精神的敏锐度,在寂静的生活角落,感受四季流转的美感,万物峥嵘的情趣,不参与也欢喜。
  
  如果能参与,就做一阵春风吧。
  
  无论被祝福的,被践踏的,美丽的或平凡的,都布施平等的温柔。给一切有缘生命一点温暖的讯息,给冬眠中的心一些清舒的提醒。我们的心意薰拂处,也许将灿美如花,也许只能劝醒一阶安静的青苔。但无妨吧?春风吹起时,可没预设大地该开几朵花;我们布施时,更不必算好该有多少生命蒙受利益。尽心,就是最大的布施。如果人人都能做一阵温柔的春风,这世界,不是可以多开几朵妙法莲花吗?
  
一味禅·花之卷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