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学十四讲讲记TXT下载

佛学十四讲讲记

作者:李炳南(现代)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现代
大小:272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十四讲表共有十四个单元,具有完整的体系;前面七个单元是属于一般常识,后面七个单元是佛学。第一讲说明“佛”这个字的定义;换句话说,就是认识佛教。我们要想学佛,佛是什么?首先要把这个搞清楚才不致于误会,才不致于迷信。第二讲是讲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应用在佛法上,乃至于可以应用在世间许许多多的学术方面。第三讲是破除一些障碍,这里面略举五个例子,这五种都是学佛的障碍。在近代,诸位学佛可以说这些障碍都没有了;在当年,学生们学佛都怕人家说他迷信,所以学佛都偷偷的学。现在不会了,现在也有很多老师学佛,学佛变成很时髦,不像以前障碍多。第四讲与第五讲是讲人生观,第六讲与第七讲是讲宇宙观,这四讲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主要就是要解决人生宇宙的问题。
  人生宇宙的探讨,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样,先要诊断病源,我们的毛病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知道自己有病,这才去对治,治病先得找一个好大夫。十四讲表前半部是发现病,后半部就等于治病。第八讲就是佛教的内容,等于介绍医生。第九讲到第十三讲是讲解脱的方法,好比是用药治病。这里面第九讲是属于总论,向下四讲是别论。别论里第十、十一、十二讲,这是普通的法门,我们讲通途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纲领。第十三讲提出一个特别法门,那就是“净土法门”,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特别的。到这个地方都是讲佛法如何解决人生宇宙的问题,如何达到佛法修学的目标。第十四讲是结论,劝勉我们要以最高度的警觉心来修学。所以这个课程有很精密的体系,前后的顺序一脉相承,有层次、有条理;在思想上来说、在文章上来说,都是属于第一流的。这是把十四讲表整个的内容结构给诸位说出。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学术。佛教本身称宗教是指“宗门”、“教下”;宗是宗门,就是禅宗;教是教下,十个宗派,除禅宗之外,其余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如果拿佛教当作宗教看待,一开头就迷,这一迷就迷到底,麻烦就大;不但佛教真实的利益你得不到,甚至于佛教所有经典你都会错解。现在有很多外道注解《金刚经》、《心经》,简直是胡说八道,那是宗教,那不是佛法。
  现在的佛法,在全世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是纯正的佛法:大概只有中国人才保存着。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法:佛法变成宗教,在全世界相当普遍,那是迷信。第三种是学术的佛法:把佛法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在日本特别多,走学术道路。这一变把佛法变作世间法,都不是佛法的本来面目。我们今天要找的,是找佛教的本来面目,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佛法是以破迷开悟为宗旨,以离苦得乐为归趣(结果、大用);我们也可以说破迷开悟是佛法的大学问,离苦得乐是佛法真实的果报。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希望离苦得乐?所以佛法追求的是快乐,如果学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这佛法谁要学它?十四讲表的内容,主要就是说明佛法的宗旨与果用,所以这个小册子可以说是学佛的指南,是学佛的基础。
  古人说:读书如果不能够向自家身心上做功夫,虽然是读尽天下之书也没益处。把书里的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变成生活就是享受;不能变成生活那就变成书呆子,带来是苦不是乐。所以在佛门里面,古圣先贤教诫我们,闻法最要紧的是“消归自性”,修行最要紧的是“转识成智”,这两句是最好的修学态度。
  第一讲 先明佛义
  第一讲先明佛义
  甲、佛之释义
  第一段是“佛之释义”,解释“佛”这一个字的意思。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音是“弗”的音,旁边加一个人,当时是新字。这一个字是梵文“佛陀耶”的略称,中国人把尾音省略,单称一个“佛”字。“佛”这个字的意义可以说是把整个宇宙人生都包括进去,这里面有本体、有现相、有作用。体就是我们讲的“佛性”,唯有佛性是真实的。实在讲,佛性应该只讲一个“性”,所以佛经常讲“自性”。有情众生(动物)的自性称为佛性,无情众生(植物、矿物)的自性称为法性。“佛”的意思是智慧、觉悟。“智”是体,是性体;“觉”是自性起用。自性的本体是智慧,自性的作用是大觉。虽然中国文字里面,智觉这两个字能够翻译出“佛”这个字义的一部分,还是不能翻得圆满,不得已只好保存原音再加以注解;这个智不是我们普通讲的智慧,这个觉不是我们普通说的觉悟,这都是我们中国文化概念里面所没有的。
  先讲“智者”的含义。智,包括三类: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些都是佛学术语。第一个意思是“一切智”,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一切智,括弧里面就是简单的注解,“知法总相”。“法”这一个字在佛学里是一个代名词,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总代名词;宇宙人生一切的理论、一切的现象、一切的过程,一切的一切,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微尘,我们今天所讲的原子、基本粒子,皆称为“法”;所以法是宇宙万有的总代名词。“总相”就是共同的现象,无论哪一法都不例外,都有共同的现象,这个相我们就称为总相。每一个法不相同,我们就称为别相,差别的现象。佛法讲“缘生性空”,性空就是总相,缘生就是别相。
  总相相当于现代哲学所探讨宇宙的本体,别相相当于哲学所讲的现象。本体是什么样子?本体是空相,佛法讲空寂;但是这个空不是当作“无”讲,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佛法里面讲空,空里头有;空不是无,空是有。那奇怪了,有怎么能说空?说空是因为我们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我们没有办法接触到,但是真的存在。譬如电波,我们拿个无线电收音机,频道一对马上就有声音,电波充遍空间,我们看不到。电波在哪里?抓也抓不到,但它确实有。所以佛法讲空,它有,它不是无。《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法的总相是“万法皆空”,无有一法不空。从本体上讲,一切法都是空的,现代科学家也似乎体会到这个意思,但是没有佛法说得那么样的精深博大。现代科学家承认,一切的物质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才有种种元素,有元素再加上不同的方程式,所以才有宇宙万有、森罗万象。追根究柢都是同一个物质——基本粒子;这个东西,科学家发现这是最小的物质,所有东西全是它组合的。它从哪里来的?它的究竟又如何?科学家不懂。佛法里说得更深,这个基本物质从哪里来的?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这就是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体。唯识里面讲“见相同源”,见分跟相分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同一个本体;自证分就是自性,见分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世界,相分就是物质的世界。
  佛法讲物质,它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就是说明物质有四种特性,所以它才能够变现万法,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它还是有体积,地是有体积的物体,所以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火大”代表它有温度、能量,“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在讲带阳电、带阴电,佛经讲火大、水大。“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最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特性。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象没有不变的、没有不动的,一切物象都是在那里变化、变动。为什么?因为它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个动相。从这上面来看,一切法是空相,万法皆空,这是讲分析空。科学家今天所观察出来是一种分析空,分析到最后都是一个基本粒子。佛法更深入去观察,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法性里面无中而有。无中能有,有又能归于无,所以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精神能够变物质,物质又可以化为精神。决不是今天所讲的质能互变的质与能,那是物质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够变成质能,质能可以变为物质。这一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相信科学不断的进步,一定能够发现这个原理。所以从一切法的本体去观察,它是一个空相。
  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你的烦恼没有了,你的分别、执着没有了,心能够在境界里呈现出清净平等。佛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他从哪里得来的?他知法总相。怎么会得清净?一切法里,他不执着、不分别,他晓得一切法原来是一样,没有两样。一切境界没有好丑,同是基本粒子造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样,所以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从这里起的;心平等,当然就清净。这是第一种智慧,这一种智慧,阿罗汉就得到了。佛法所追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现前叫做“正觉”,真正觉悟,正确的觉悟。对于宇宙人生不迷,正确的认识,称之为正觉。
  这个正觉并不圆满,为什么?只知道一切法的总相,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的、是空寂的,但是不知道现象怎么来的。晓得皆是基本粒子组成,没错!基本粒子怎么会组成这么多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怎么来的?这就讲现象,这个学问又高一层。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称为“道种智”。道种智:“种”就是种类;在宇宙之间,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种类无量无边。这么多的种类怎么来的?一般人想不出来,以为一定有个神在那里制造。神造万物,神就太忙了,一天到晚忙着制造,造了这些人后来又反对祂,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这些宗教家们找不到答案,就想出一个神来制造。神是从哪儿来的?是人心里变现出来的。上帝能造万物,什么人造上帝?我们大家造了上帝。我们要是不承认祂是神、是上帝,祂也无可奈何。所以不是上帝制造的。“道”就是道理、程序。什么道理,怎么样一个过程,会演变到现在的森罗万象?这个学问就相当复杂,这种智慧就是道种智,这是菩萨的智慧。道种智现前就叫做“正等正觉”,比正觉要高一层,他不但知道宇宙的本体,还晓得一切现象发展的过程。知法总相就是理体上的认识,“知法别相”就是现象的认识。
  第三种智慧,这是最圆满、最究竟。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称为“一切种智”;一切就是前面所讲的一切智,种智就是道种智。我们讲本体跟现象是分开来说,其实本体跟现象是一桩事情。如果拿《心经》上的话来说,一切智就是“空”,道种智就是“色”,一切种智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来是一不是二。假如诸位能够发现到一,你就入门;佛法的门称为不二法门,你就入不二法门。你晓得总别不二,这就入了佛门;如果总别是二,你就无法入门。这是说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是起用当中的正知正见,就是我们讲的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智慧现前,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唯有佛圆满证得。
佛学十四讲讲记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