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宗教 > 金刚经讲录TXT下载

金刚经讲录

作者:道源法师(现代)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古典
大小:618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予初‘学教’时,因慑于慈舟大师之威严,虽有疑而不敢请问!待予学讲金刚经时,因无智慧,未能另立科文,予又因心印疏之释义显理,深合‘顿禅’,故仍依据心印疏讲演。民国三十八年,五十岁来台,历年以来,讲演金刚经多遍,亦皆依据心印疏。六十岁母难之日,且影印该疏一千部,送人结缘。···

我国人与金刚经特别有缘!念经者,欢喜念金刚经。讲经者,欢喜讲金刚经。注经者,欢喜注金刚;正因为注解太多了,反而有越看越不懂之困惑!尤其上半卷与下半卷之问答,经中之文句相同,其不同之点何在?更加难懂!

有的注解说:下半卷是‘重说’;这样解释,令人难信。世尊说法有‘重说’的,这是世尊说法将要说完之时,又来些听法的人,世尊有大悲心,对于无量众生,不舍弃一个众生,对于后来的众生‘重说’一遍,但世尊有大智慧,必然变更文体,改用偈颂,令听过者,不感觉重复。所以十二部经中,有‘重颂’一部,金刚经之下半卷,既非偈颂,何能是‘重说’呢?

道源初‘学教’时,亲近慈舟大师,大师每讲一种经、论,必指定一种注解分科。所谓分科者,即是将这部注解的科文,全抄写在听讲用的经、论本子上。例如,讲大乘起信论时,指定‘起信论义记会阅’,讲金刚经时,指定‘金刚经心印疏’,心印疏是清朝溥畹大师著的。大师将金刚经正宗分,分为两大科:

一、首示降住其心历彰般若妙用。

二、次明菩提无法正显般若本体。看了心印疏,可解释金刚经之下半卷不是上半卷重说之惑。但是听完全部金刚经之后,对于心印疏之分科,亦不能无疑?

金刚经上半卷开始,长老须菩提之请词:‘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之答词:‘......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下半卷开始,长老须菩提之请词亦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之答词亦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须菩提是代已发菩提心的众生,请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之答词,亦是为已发菩提心的众生,‘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是则全卷金刚经只有两个问题,就是‘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亦只有两个答覆,就是‘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并没有第三个问题‘云何是菩提心?’而心印疏第二大科‘下半卷’说是解释‘菩提无法......’似乎与经文不太适合?

再以华严经证之:善财菩萨参访诸大善知识之时,其请法之词,皆曰:‘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正是先发菩提心,而后请问,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则与金刚经请法之词相同。即以般若法之体用言之:亦应先显体而后论用。心印疏之两大科文,则先论用而后显体,亦似乎有欠次第。

予初‘学教’时,因慑于慈舟大师之威严,虽有疑而不敢请问!待予学讲金刚经时,因无智慧,未能另立科文,予又因心印疏之释义显理,深合‘顿禅’,故仍依据心印疏讲演。民国三十八年,五十岁来台,历年以来,讲演金刚经多遍,亦皆依据心印疏。六十岁母难之日,且影印该疏一千部,送人结缘。六十四岁因讲大乘起信论,需要起信论义记会阅。在卍字续藏中,将‘会阅’查出。翻查续藏目录时,看见很多金刚经注解。在无意中发现通理大师所著之‘金刚经新眼疏’,该疏既名‘新眼’,一定对于金刚经有新的见解。当将该疏查出一看,果不出所料!

新眼疏将金刚经分为大四科:

一、略明降住生信分。二、推广降住开解分。
三、究竟降住起修分。四、决定降住成证分。

金刚经上半卷所说的是‘信、解’,下半卷所说的是‘修、证’。在经中皆有文句可以证明,只是前人未曾发现而已。

从此以后,对于金刚经之下半卷与上半卷有何不同之疑惑,悉皆消释!于是影印新眼疏三千本以广流通。更复依据新眼疏尽量讲演金刚经,藉报通理大师之法恩于万一!

七十八岁,在海会寺,创办能仁佛学院,八十岁时,为诸同学讲金刚经一遍,全部录音。函请广化法师,著成讲记,幸蒙应允!乃将全部录音带及参考资料,寄给法师。讵知法师常在病中,未能执笔,予八十五岁,在高雄佛教堂,讲阿弥陀经时,广化法师率其高足净观法师来见,当即介绍净观法师代写金刚经讲记。自民国七十三年六月份在菩提树杂志开始登载;至七十四年元月间,讲记之稿子方写四分之一,又讵知净观法师忽患重病,转住三家医院,动了两次手术,时间经过将及一年之久,方得康复,菩提树自民国七十四年三月份,因无来稿,停载十个月之久,幸法师病愈,继续来稿,乃于七十五年元月份续载,至七十六年元月份方告完成。予已八十八岁矣!

因略述经过之因缘,足见好事难成!是为序。
中华民国七十六年元月二十日
一总释名题
今天要讲的这部经就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我解释这部经,先把它分成两大科,第一、总释名题,第二、别解经文。现在先讲第一科总释名题,在总释名题内,再分为两小科,解经题和解人题。

(甲)解经题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八个字,就是本经的题目。其中‘经’字,是通题,‘通’者,通于一切经,一切经都叫‘经’。‘金刚般若波罗密’七个字是别题,‘别’者,别于他经,这一部经不是‘华严经’,也不是‘法华经’,它的别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先讲别题再讲通题;讲到别题,先讲‘金刚’两个字,再讲‘般若’两字,最后讲‘波罗密’三字。

‘金刚’是个比喻,就是金刚宝,我们佛教有个金刚力士,也就是护法韦驮尊天,手中拿的兵器就叫‘金刚宝降魔杵’,也叫‘金刚杵’。我们人世间也有金刚宝,不过没有天上的金刚宝那么好、那么高明而已。现在人称金刚为钻石,此经用金刚宝作比喻,比喻什么呢?就是比喻般若妙慧。金刚宝有三种意思,即一、其体最坚,二、其用最利,三、其相最明。凡是一法,都有体、相、用三个意义。这个金刚宝之体,最坚固无比,一切物不能坏他,所以‘其体最坚’。‘其用最利’,金刚宝的功用锐利无比,他能坏一切物,如钻石能刻动黄金,而黄金却不能刻动钻石。‘其相最明’,这相就是外相,这个金刚宝的外相所放的光明,超过一切光明。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外国进贡一个金刚宝,有四方一寸那么大,可以照几十里路,那么大的光明,要是我们这讲堂里有一个金刚钻石,全堂的灯光,就射不过他的光明,故说‘其相最明’。这是金刚宝的比喻,有三种意义,即是其体最坚,其用最利,其相最明。

再讲‘般若’两字,首先,要知道这两个字的字音读法,本来是‘般若’,但是经教上不能念‘ㄅㄢㄖㄨㄛˋ’一定要念‘ㄅㄛˊㄖㄜˇ’,为什么呢?要合乎梵音,梵音上他是音译,不是意译,音译就是照著印度国的梵语的音声翻过来的,在翻译学而言,它是什么音声,我们就译什么音声,译的音声就是‘般若’。若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字不照‘般若’来译呢?记住这个解释:这个经典的翻译在唐朝译的最多,我们现在讲的这部‘金刚经’是在姚秦时代,比唐朝还在前。唐朝京都在陕西的长安,而这个姚秦的京都也是在陕西的长安,长安那个时候说的话叫‘官话’,就像现在的国语。那时长安的‘官话’对于‘般若’就读‘ㄅㄛˊㄖㄜˇ’的。由姚秦时代到了唐朝一直到了宋朝,这京都就迁到河南的开封叫汴梁。随著时代的变迁,到那时也就变为河南省口音了,再也不是那时的‘官话’而带有河南口音了。就是这样随著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了,再变再变,变到现在叫‘ㄅㄢㄖㄨㄛˋ’,可知姚秦时代乃至到了唐代都是念‘ㄅㄛˊㄖㄜˇ’的。现在附带解释‘南无’这两个字,也是这意思。本来现在念‘ㄋㄢˊㄨˊ’为什么要念‘ㄋㄚㄇㄛˊ’呢?为了要合梵音故。在中国字‘南无’有的是字,为什么不用‘ㄋㄚˊㄇㄛˊ’的字,而用‘ㄋㄢˊㄨˊ’这个音声,因在唐朝时代,和唐朝以前,陕西长安说官话的音声,‘南’字念‘拿’,‘无’字他念‘摩’,这是古音,后来中国人念这个字音慢慢的转变了,但梵音没有转变,要合于梵音故。这就是为什么‘般若’要与梵音合,也即译音而不译意之故也。因此念‘般若’这音声定要把它念正。那么‘般若’的意思又是什么呢?翻成中国话叫‘智慧’,为什么不直接了当翻成‘智慧’呢?因翻译经典学有一种规矩叫‘五种不翻’。那‘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不翻;如薄伽梵一词具六义。(三)此方所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于古例故不翻;如阿耨菩提,是非不可翻,以摩腾以来常存梵音故也。(五)为生善故不翻;现在讲的就是‘生善不翻’。能够生起众生善根,保存梵音故不翻。若你把‘般若’翻成中国的‘智慧’,这意义不错,但恐怕会与世间所谓‘智慧’混同一谈,因世间有学问、聪明、口齿伶俐,这种人都叫有聪明智慧的人。在佛经上来说,他越聪明越不能学佛法,何以故?此叫‘世智辩聪’八难之一。他学佛法,不能学,因为他太聪明反被聪明误。但世间法的人,都称他有‘智慧’,可是不是‘般若’的‘智慧’,此处要保存著梵音,就是这个意思。这是要你知道‘般若’的智慧,不是世间法的‘智慧’。讲到‘般若的智慧’,必须加上一个‘妙’字,叫‘妙智妙慧’,即不可思议的智慧。‘妙’者不可思议也,不可思议的智慧叫‘般若’,尤其是在‘金刚经’上讲‘般若’,它所包含的还有三种意义,这叫做‘三种般若’。是那三种?就是(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理体,智慧的理体,真理之体叫‘实相’;‘观照般若’就是智慧的智慧,因为‘观照’是智慧,‘般若’也是智慧。‘观照’就是心内所起正当观想,此正当的观想就是散发出来的始觉智,而始觉智照其本觉理,就叫‘观照般若’。要观察人人本具的本觉理体,必须用智慧来观照,所以能观照的智慧叫‘观照般若’,所观照的智慧叫做‘实相般若’。现再讲‘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就是‘金刚经’,‘金刚经’上有文字故。释迦牟尼佛在世所说的‘金刚经’,他的语言就是‘文字般若’,结集在经典上的梵文也是叫‘文字般若’,翻译成中国文字的也叫‘文字般若’,但要弄清楚的是,必须由‘金刚经’翻译过来的文字才叫‘文字般若’,何以故?因世间法的经书多得很,儒教也有经,道教也有经,现在世间的学问书更是多得不可思议,那都是‘文字’,不能叫‘文字般若’,因为他读了很多文字的书,他的学问增加了,他那学问就是‘世智辩聪’的智慧,越是学问大,他越不能学佛,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它只能叫‘文字’,不能叫‘般若’。那么‘金刚经’上的文字呢?叫做‘文字般若’。他怎么叫‘文字般若’呢?因你研究‘金刚经’上的文字,你才能发现‘实相般若’的理体,你才可以修行起‘观照般若’的智慧,也就是说,这个‘文字般若’能显明出‘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故‘金刚经’上的文字叫‘文字般若’。但是还有一点你必须注意,‘金刚经’上的文字,要我们即文字而离文字,处处要破相,要扫相,要观空。要能即文字相而离文字相,这个文字才叫‘般若’,要是不能即文字相而离文字相,所研究的金刚经就著了文字相。将来讲‘金刚经’时,听众越多,著相也著的越厉害,那所讲的‘金刚经’只讲了‘文字’,不是讲‘文字般若’了,为什么?因著了文字相,这一点道理要记清楚。
金刚经讲录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