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浴血荣光TXT下载

浴血荣光

作者:金一南(现代)
栏目:文学.小说
类别:现代
大小:138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
2012年7月,一部把中共党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描绘的著作《浴血荣光》出版发行。该书作者金一南,为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同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早在2009年,金一南教授著作《苦难辉煌》出版,就因其以全新的战略视野点评讲述中共党史军史,首先在民间引发巨大社会反响。2010年4月,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此书。金一南教授也当选为“2010中华文化人物”。
2011年5月至8月,金一南教授受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在其《苦难辉煌》基础上,结合自己三年来最新研究所得,开讲党史,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重述党史、军史、解构大事件、剖析大运命、深度解读中共初建时期的九死一生的苦难和浴火重生后的辉煌,受到了社会各界亿万听众的好评。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与中广《中国之声》栏目组合作,将为期100天的《党史开讲》播讲内容,由金一南进行再创作再整理,经过严谨完美的编校加工,以《浴血荣光》为书名,于2012年7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同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
情感真挚,客观真实
在这部开讲党史的纪实文学中,金一南教授感情丰沛,语言朴素,行文简洁,运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重述历史,以激情洋溢的大散文的笔法再现历史真实,使得《浴血荣光》具有较高的军事战略研究价值。全书98讲,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浸满作者对我党我军创建初期,在艰难与困苦中九死一生的革命热情的激扬赞颂。该书以建党、建军人物为线索,脉络清晰,论述详细,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功过客观真实,战略对决条分缕晰,是一部难得的历史著作。
在国际大背景下讲述党史
在欧洲,马克思、恩格斯最看好的是德国革命,而不是俄国革命。在亚洲,列宁、斯大林看好的是日本革命,而不是中国革命。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内外干扰中取得辉煌的成功?蒋介石找过五个原因,但终生也没有弄明白。
最先给中国革命带进军事的是孙中山。最先给中国政治带进枪杆子的是袁世凯。而最先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是蒋介石。蒋介石通过一次一次的事变,屠杀共产党人,让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什么叫枪杆子。
印度、日本、中国最初遭遇的命运都一样,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被入侵,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签订过不平等条约。中国选择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印度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日本则选择了“脱亚入欧”。各个国家民族都在进行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效果完全不一样。当年选择的效果在今天都很明显。
《浴血荣光》就是一部把党和军队放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描绘的著作,讲述了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第一代中共领导人如何探索革命救国之路,如何与共产国际博弈,如何化解党内斗争,如何排除一切困难,如何在夹缝中成长,如何在逆境中壮大。重点解构了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的形成与实践,以全新视角解读了在“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中,第一代中共领导人为了理想与信仰,浴血奋战、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与韧性。
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李立三不仅是个参加者,更是这一起义的最早提出者;朱德因为“军阀身份”被陈独秀拒绝入党后毫不气馁,追到德国,经中共旅欧支部介绍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朱德的位置并不重要,只是负责小部分起义部队的开路和断后,南下部队被打散后,在朱德的号召下,保留了革命的火种,才有了以后的井岗山会师。
“秋收起义”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验证了经济基础在革命中的重要性。红军部队自给自足,经济独立之后,才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摆脱共产国际的掣肘,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
领袖人物和骨干将领的命运沉浮
更难能可贵的是,《浴血荣光》还重点讲述了一大批红军早期的骨干将领。
徐海东拒绝张国焘的分裂行为,服从中央领导,立场坚定;陈庚为信仰弃蒋而去,忘死舍生;陈昌洁由留苏学生成长为一代将领;美髯公王尔琢因叛徒而丧命;黄公略和伍中豪是红军中两位英年早逝的杰出将领;彭德怀因大勇生大智,林彪因大智生大勇;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因伤重丧生;刘畴西、胡天桃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王开湘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屡立奇功,他打过了硬仗,却打不过伤寒病痛;左权和彭雪枫挺过了长征,却牺牲在抗日战争……
他们是骨干,是火种,是脊梁。他们信仰坚定,热血豪迈。在第一代中共领导人的领导下,人民军队经历了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如一只涅槃的凤凰,历烈火而重生,浴血荣光。

浴血荣光 第一部分
共产党成立初期为何遭到各界质疑
当初社会主义理念传到中国的时候,各方争论的焦点就是社会主义能不能救中国。当时思想界的泰斗级人物梁启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发表了一篇《论社会主义运动》,里面就讲,今日之中国,生产事业一无所有,虽欲交劳动者管理,试问将何物交却?他的意思是说,你搞社会主义,没有社会化的生产,谈不上社会化的管理,搞什么社会主义?搞不成。梁启超的态度很明确,中国搞不成社会主义。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思想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梁启超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年多后,孙中山与共产国际的代表越飞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孙中山博士认为,共产主义秩序,乃至苏维埃制度不能实际上引进中国,因为这里不存在成功建立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制度的条件。①孙中山认为在中国搞不成社会主义。
① 
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可使此项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
那么共产国际代表越飞持什么态度呢?在这篇《孙文越飞宣言》里,越飞完全同意孙中山的看法,并且进一步认为,中国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实现国家统一和充分的民族独立。
孙中山和越飞,一个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个是苏联政府同时也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表,两个人都不认为中国存在适合马列主义生存发展的土壤。
孙中山的“不认为”,一半出于对三民主义的信念,一半则是对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担心。越飞的观点,其实是一个矛盾,当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妥协,支持孙中山,为了换取孙中山对中东路和外蒙古问题的承诺。
那还会不会有更深入一些的原因?
有。
当时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成立的时候,共产国际给予了帮助,越飞实际上就是在完成一种交换。他和他代表的共产国际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当时主要的想法是在中国培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牵制力量,让北洋军阀不能毫无顾忌地反苏。不管支持中共成立,还是支持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在共产国际来看,在苏联来看,都是以苏联的利益为核心,就是让中国革命具有这样的牵制力量。
《孙文越飞宣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没有这份宣言,就没有后来的国民党改造,就没有国共合作,也就不会有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它既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判断和规定,也是苏联将其斗争中心由世界革命中心转向苏联利益中心的启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所面临的最大难处,除了自身的困境,就是苏联共产国际这个最有力的指导者,一直都不看好中国革命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搞成,甚至不相信中国能存在社会主义。1940年,斯大林就曾讲过,中国没有真正的共产党,或者说没有实实在在的共产党。直到1944年,他还对美国特使哈里曼说,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对共产主义来说,就像是人造黄油对黄油一样。他的意思是什么呢?正牌的黄油是什么?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共是农民与小资产阶级的结合,所以中共不是真正的黄油,是人造黄油。
可是历史就是这样有规律地发展,无规律地跳动。
在欧洲,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最看好的是德国革命,而不是俄国革命,结果是俄国革命最终获得成功。
在亚洲,列宁、斯大林看好的是日本革命,而不是中国革命,结果中国革命最终获得成功,而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获得巨大成功。
那么列宁、斯大林当时为什么看好日本革命?因为日本工业最发达,日本工人阶级最成熟,而且日本当时已经传播了大量的革命理论,怎么看日本都比中国强。所以斯大林将日本看做是远东革命的钥匙,没有日本革命,远东革命就是小杯子里的小风暴;没有日本革命,远东革命就是瞎闹,中国革命就没有大希望。
这就是当时的共产国际、革命导师、革命理论泰斗,包括当时的中国理论界,普遍的一个判断。
但是,日本没有发生革命,中国发生了革命,中国搞成了社会主义,这也是世界所预料不到的。
浴血荣光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