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向中国大学说不TXT下载

向中国大学说不

作者:宋 强(当代)
栏目:文学.小说
类别:现代
大小:93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就中国的教育危机,也曾出过不少“警世恒言”。但没有一本书,像本书这样否决得透彻。
每个亲历者都能从这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并破解困惑所在。
这部书让我涌起太多的联想。我对当代教育的疑惑,是从21世纪初我本人不断介入招聘和员工培训的感性经验中得来的。在2000年的时候,北京农展馆的招聘摊位上,看到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对人才济济,博士硕士“放低门槛”而由衷感奋。我太天真了,开始还以为这是一种繁盛的风景。而接下来的体验让我彻底失望。于是有了在本人主编的《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中的感言:
沙滩起高楼,博导满地走,
师专变师大,新瓶装旧酒。
大学岂无恙?天公难抖擞 。
“天公难抖擞”,并非一代人的罪错,所谓“品质滑坡”,一定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过错,而是截然相反。罪错的根源在于哪里,本书给了答案。
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的评述,简言之:楼台宏丽,牌子空阔,内o荒漠,底蕴虚火。记得在一个不短的年代里,大学还算一处独立的纯净风景。如今,它是被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排挤了吗?非也!残酷的真相是,大学精英已经失去价值垂范意义,大学已经成为精神堕落的帮凶。在作家张者的小说《桃李》改编电视剧的研讨会上,有人说“这里面缺乏大学的典型性” 殊不知小说的成功就在于,里面的歌舞升平、蝇营狗苟恰恰准确反映了目前大学的“典型性”,不过这个阴暗现实让许多还有纯真理念的人感到陌生而已。
记得20多年前,天津的大学生和当时的天津市领导对话,有学生问:“如何解决大学生进入单位以后才非所用的问题。”这位领导笑了,反问一句“你们大学生算人才吗” 言外之意,你怎么会出来这么“良好”的感觉?而现在,不仅“才非所用”这样一个不靠谱的前提荡然无存,我们分明看到了“比想象中更糟”的图景。有人激愤地问:现在的大学还是“大学”吗?那些博士硕士,按常理说应该是“饱学之士” 现在怎样呢?大学生还有读书人的特质吗?还存留有基本的阅读热情和对知识的痴狂吗?
我亲耳听到南方的企业老板用很糙的语言说出的大学真相:“把技校生硬变成大学生。” 所以现在讨论大学问题,我认为定位分析的方式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我还不太同意“唯改革观”的说法:诸如“保守”、“僵化”等等,我们真的做到了“保守”吗(保守其实是一种非常卓越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我同意本书的一个口号,要捍卫大学的某种尊严。
我也曾亲耳听到中国的一位名师说出这样的颓废的话:“反正现在的孩子不读书,招研究生干脆招点儿漂亮的,也好养眼。”
没有了“大学之道”的遵?,没有了基本的世道伦理。回溯钱学森一辈人的老路,对现在的涣散和无厘头局面备感悲哀。
最近,朋友们屡屡说起这样的现状:青年人的苦闷,青年人的“惨世相”。很多人抱怨:我们这个社会在抽自己的“底火”(四川话,意为把自己赖以延续的基础打灭)而不觉得危险,无情地摧毁年轻人的理想,吝啬到不肯让年轻人看到希望。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境遇上再窘困,还有这个底气:跟女朋友吹嘘“明天将如何”,博得女孩子一乐;我们还可以在乐观中消除烦恼,并且前进,因为在那个时候遍布着无穷的可能;我们还懂得拼搏,懂得知识积累上的“嫉妒”。我们可以维持着精神上的“体面”,有可能在岗位上得到赏识。如今睁了眼看,除了娱乐界,年轻人还算风景吗?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苦闷问题,诸如“蚁族”、“蜗居”之类,似乎可以把它们归咎于总体环境。但这样空泛了的抱怨,能解决问题吗?
因此,本书的设问,就是未来成败的追问。而这样的追问,在若干年前是得不到重视的,因为大家还能混。而目前浮出水面的青年人的危机(比“信仰危机”更可怕)
向中国大学说不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