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TXT下载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唐)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古典
大小:153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自序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该说的,都在书的正文里说了。这本书是在讲学录音的基础上整理的,用“说”字再贴切不过。《自序》交代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二、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太老师林庚先生曾用“布衣感”来概括李白的精神。所谓“布衣感”,是指以百姓身份平交王侯。“布衣感”和“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三者共同构成林先生对盛唐文学的理解。林先生是在《诗人李白》一书里正式提出“李白的布衣感”这一命题的。该书1954年11月首次出版。据我猜测,林先生在那个年代拈出“李白的布衣感”,实际上是强调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李白的布衣感”这一论断,是20世纪李白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但我个人更倾向用“古惑仔精神”来概括李白。“古惑仔”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群的词汇。不了解“古惑仔精神”的人,或许以为“古惑仔”是只知砍砍杀杀的小混混。但我以为,“古惑仔”是一种精神气象,是源自生命的激情,是一曲青春的赞歌。青春自然会有骚动,也难免会犯错误,但却如此动人,如此美丽。“古惑仔精神”在李白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诞而无畏”和“风华绝代”。李白的座右铭是:“我是天才我怕谁!”李白敢想人所不敢想,敢言人所不敢言,敢做人所不敢做。李白生猛而有想象力。
  “狂人”的抗争,“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者健康地复合到一起,就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中国文化里太缺少这样的精神。幸亏有李白。
  我写这本书,是源于生命自身的需要。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是李白?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李白于我而言,昭示了生命的某种可能性,使我不至在铁屋中窒息。只要我还能想起李白,我就不至于彻底绝望。
  现代生活,有太多的压力要我们妥协和屈服。社会上的习惯,往往扼杀不拘一格的天才。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丧失激情和想象力。古往今来,再没有比这个时代更需要“古惑仔精神”了。
  我们已经卑微得不能再卑微。我们姿态太低,低到了尘埃里。尘埃里几时能开出青色的莲花来?
  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做一个“古惑仔”,而不是书生。
  2007年的春天,我终于有了一个“意淫”李白的机会。北京读书人俱乐部的汤小明、邓景异两位先生怂恿我讲李白,并且支持讲义出版。讲的时候,我忘却了我不是李白,我如此激动,我无比幸福。
  感谢李白。
  感谢你们。
  感谢喜欢《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的所有人。
  李白和他的粉丝(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为什么从“四川人李白”这个话题讲起?因为历史上第一个讲李白的人就这样讲。
  关于李白的第一份材料,在他生前就有,很可能还是他亲自过目的一份材料,是谁帮他整理的呢?李白的铁杆粉丝——魏万。魏万后来改名魏炎,又改名魏颢。这个人曾经在王屋山下做过隐士,估计是想跟在李白后面做古惑仔,但是后来考取进士,身份不同了,于是连名字也改了。魏颢的“颢”字就很响亮。
  魏颢写过一篇文章,叫《李翰林集序》。李白曾经做过翰林供奉,他给李白编的集子,就叫《李翰林集》,这个集子是什么时候编的呢?是在李白有生之年。李白还没有死,魏颢就替李白编了集子,而且写了一篇序。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极不寻常。李白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魏颢也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但这两个人太白行吟图宋梁楷有缘分。李白是魏颢的第一偶像,魏颢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当他还叫魏万的时候,曾狂追李白,就像现在的少男少女追星一样。魏颢自己花钱,从黄河流域跑到江南,跑了好几千里地,就为了看李白。现在我们说有一种人是“职业粉丝”,这个魏颢就是李白的职业粉丝,他听说李白在哪儿,就赶到哪儿,可常常是魏颢刚到,人家就告诉他李白已经走了。所以魏颢就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浙江的天台山。魏颢想,我已经追到这儿来了,难道还不能见到你李白吗?结果还是没有见到。魏颢都已经绝望了,又从江南返回江北,在他回到广陵这个地方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李白。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唐代的广陵,相当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李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魏颢就是在这里见到了从天台山寻仙回来的李白。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见到李白,魏颢激动得不行。一个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那种感情是难以言表的。
  第一讲“四川人”李白00我们常常讲闻名不如见面。魏颢见了李白,印象特别好。他对李白有几句描述,我觉得在李白所有的“写真”中,是最准确、最细致到位的,有助于我们对李白的了解。他说李白:
  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冠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幅。(《李翰林集序》)
  铁杆粉丝魏颢对李白的第一印象是:李白眼睛很亮,炯炯有神,开口说话的时候,像是一头猛虎。
  粉丝对偶像的观察总是最仔细的。魏颢还注意到李白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比如平时是什么样子,出现在正式场合又是什么样子。魏颢说,有时候李白会戴上帽子,把腰带也系起来,出席正式场合,这时一个猛男顷刻间就变成了儒雅文人。
  粉丝就是粉丝,写到这一步还嫌不够。魏颢接着讲李白曾在山东一带获得道教协会认证,做过注册道士。我们现在有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资格认证,唐代做道士,也是要持证上岗的,要通过道教协会的认证,才算正规道士。李白做道士,是在道教协会正式登记注册过的。做职业道士,穿着打扮也和常人不一样,魏颢说李白有一套青色的道士服,估计他曾经看到李白穿过。
  00魏颢到底是李白的超级粉丝,对这些事情知道得非常多,非常细,其他人写李白,都没这么细。魏颢很明白地指出李白有三副面孔:第一是猛男,第二是儒雅文人,第三是道士。魏颢跟李白的关系,太不寻常了。
  这两个人见一面不容易,却是一见如故。狂人见狂人,英雄相惜。李白那时已经是超级偶像,而魏颢还是个小年轻。李白见到魏颢,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真不错!我看你将来大有出息。你将来一定会发达的。发达之后,千万不要忘了老夫李白,还有我女儿明月奴。”这话说得有意思。中国古人里,圣人或者天才都是非同寻常的。孔子把女儿嫁给了“劳改犯”公冶长;李白看到粉丝魏颢,觉得小伙子不错,就说:“你不要忘了老夫我,还有我女儿明月奴。”
  关于明月奴,我在这里稍微交代一下。李白到底有几个子女?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李白有一个女儿叫平阳,一个儿子叫伯禽,他在很多诗文里都提到过,没有任何问题。但李白是不是就只有这两个孩子呢?我看不一定。魏颢跟李白的交情自然不用说,李白还有一个亲戚叫李阳冰,他也替李白编过集子,作过序。这些人的材料是第一手的,是李白活着的时候就留下的,比《新唐书》、《旧唐书》还要可靠。因为《新唐书》、《旧唐书》是五代和宋人整理的,隔得远了。见过面和没见过面,跟当事人有无交往,记录下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魏颢的材料非常可靠。他在《李翰林集序》里提到明月奴,还有颇黎。唐代人的文章里,提到李白的子女,还有一个叫“天然”的。这样加起来不就五个了吗?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李白前后结了四次婚,只有两个孩子的话,那他的生育能力也太差了。
  李白和他的粉丝(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跟魏颢说:“你不要忘了我,还有我女儿明月奴。”当然,“女儿”这个定语,是我加上去的。李白原话里只说明月奴,并没有“女儿”二字。我为什么一口咬定是女儿呢?原因很简单,男的叫“明月奴”,不大合适吧?女孩子叫这个名字就非常好。明月奴,是个很浪漫的名字,给人明亮的感觉。
  李白能跟魏颢说,不要忘了他,尤其不要忘了他的女儿,说明他们的感情很不一般。魏颢这小子果然有出息,虽然当时还是古惑仔,但后来考上了进士。李白不是进士,杜甫不是进士,但魏颢是进士。唐代的进士不容易考,好几年考一次,一次就取三五个人,录取概率在百分之一左右。魏颢能中进士,说明李白是有眼光的。
  总之,魏颢和李白的关系极不寻常,魏颢讲李白,是有材料来源的。这个来源,是李白的口述历史。魏颢在《李翰林集序》里讲到的李白生平的一些具体事情,一定是李白亲口告诉他的,当然有些事情可能是李白编出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魏颢的认识就是李白自己的认识。
  四川五百年出一个天才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跟魏颢的关系既已交代,我们就来看看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李白是一个大文人。文人跟文人不一样,李杜齐名,那是后来的事。这两个人都还健在的时候,李白是看不上杜甫的,因为李白是当时第一流的大文人,杜甫无论辈分还是身价,都远不如他。在诗歌里,李白曾对孟浩然表示过敬仰,因为孟浩然比他年纪大,成名也早。李白跟王维同岁,两个人在唐代基本齐名,但是王维成名早,李白心里很不舒服,所以他从来不提王维。
  李白亲手把自己所有的诗文托付给魏颢,叫魏颢编成一个集子。作为一个粉丝,给当时排名第一的大文豪写序,该怎么写?这是需要动脑筋的。
  魏颢怎么写的呢?别的都不说,先看他这篇文章如何开头:
  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
  魏颢专从“四川人”身上做文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的灵气,在西南就止住了,是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然后讲四川的地理环境,上有剑门,下是横江,上下都挡住了,怎么都过不去。成都平原就在青城山和峨眉山的山旮旯里,这地方不容易出人,但万一出一个的话,那可就是天才了。
  空口无凭,要有例证啊。你只说四川人是天才,那其他人怎么办呢?那人家安徽人不同意,人家山西人不同意,人家湖南人也不同意。你要拿出证据来的。魏颢毕竟是进士,有学问,况且他跟着李白混过,哪能没有凭据?魏颢就说了:我举例子给你看,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扬雄,不都是四川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吗?单讲历史还不行,如果历史悠久,却后继无人,那也不行,那不就成了阿Q了吗?我祖上比你阔,有什么用呢?所以还要讲讲我们现在也有人物。于是,魏颢又说了,到了我们唐代,四川又出了陈子昂和李白。这些可都是中国历史上平均五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天才!
  魏颢的这段话,显然是第一次见李白时,李白口授于他的。当时,大偶像李白对这位铁杆粉丝说:“我为什么这样牛啊?因为我是四川人啊!你且听我慢慢讲来……”这番话给魏颢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于是,他在给《李翰林集》写序时,也就很自然地从“四川人”讲起。
  李白的铁杆粉丝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四川对李白的影响太大了。由于地理环境闭塞,四川不容易出人,但如果出一个的话,那就是五百年一出的天才。
  魏颢举的例子,都相隔不到五百年,而且有的还不是一流的人物。但无可否认,汉赋的标志性作家司马相如、唐诗的标志性作家李白,都是四川人。汉、唐两大盛世,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势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最牛的是汉赋和唐诗。司马相如和李白的天才地位,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举世公认的,连天子对他们都要动容,有时候还要奉承他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啊!陶渊明、杜甫当然也很伟大,但他们的名气和影响都是在身后。
  唐以后,四川也出人。宋代排名第一的大文人苏东坡就是四川人。苏东坡诗里写过“我家江水初发源”(《游金山寺》),就说长江是从他的老家四川流出来的。近现代又出了一个郭沫若,也是四川人。四川这个地方非同寻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不能出人,出什么样的人,都是由这个地方的水土决定的。
  史上最牛的炒作案例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然在李白之前还有一个四川人,陈子昂,这个人也了不得。元好问写诗歌颂他:“论诗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论诗绝句》)给陈子昂铸一个铜像还不行,要铸一个金的。
  陈子昂是四川人,他的背景比李白和司马相如好一点。陈子昂小时候是个恶少,也不是好东西,家里有钱,财大气粗。有“贝”字边的“财”,和没有“贝”字边的“才”,不一样。要是两个都多,那可了不得。陈子昂偏偏就是两个都多的恶少。
  家里有钱,又有才华,因此陈子昂横行乡里,谁也不敢管。看见美女,就上去调戏,有人跟他抢,他就把人家打残废了。抓到县衙,前面抓进去,后面放出来。唐代有很多这样的“太子党”。但是陈子昂太自负,是比李白还自负的人,一开口就是三皇五帝,就是宇宙人生。这样的一个人,是不屑于做那样的事的。把人家打残废了,县衙把他抓进去,又放出来。这不成“高衙内”了吗?陈子昂不想做这样的人,他想建功立业,所以他跑到了首都长安。
  陈子昂跑到长安做了“北漂一族”,可是长安米贵。你再牛,到长安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你又不是王维,能出得来吗?所以陈子昂也憋得非常难受。只好自己炒自己。
  陈子昂的自我炒作,是一个最着名的案例。他是怎么炒作的呢?唐代长安,有身份的人很多,文化事业非常发达。唐代也有像现在潘家园一样的古玩市场,拍卖古玩。陈子昂就去逛“潘家园”市场,看见有人正在拍卖古琴。其实陈子昂对古琴一窍不通,但他脑子好,灵机一动,以天价拍下来一架古琴。当时也跟我们这个年代差不多,追星族特别多,八卦新闻也传得特别快,是一个极易产生偶像和粉丝的年代,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一夜成名了。当时的各种娱乐传播渠道,什么酒馆了,青楼了,甚至整个长安城都在说:四川来的一个“棒槌”,用天价拍了一架不值钱的古琴。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关注这件事,“娱记”也来采访陈子昂。陈子昂说:“钱算什么?我多的就是钱!大家都来我这儿领钱。帮我把消息散发出去,说我陈子昂三天之后,要在长安最繁华的广场举行古琴音乐会,免票入场。”结果当天人山人海,而且都是有身份的人。陈子昂怎么说的呢?他说:“女士们,先生们,我正告你们:我不是音乐家,我也不懂古玩,虽然我花天价拍下了这架古琴。”他一边说,一边挥起斧头,把琴给劈了。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说:“天啊,这是什么人啊?”陈子昂又发话了:“这算什么?跟我不朽的才华比起来,这根本就一文不值嘛。你们就知道‘鉴宝’,还有文化吗?现在一个天才就站在你们面前,有机会认识一个五百年一出的天才陈子昂,这是你们人生最大的荣幸啊!”
  当时人们就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了,陈子昂想不出名都不行。其实陈子昂是冲着武则天来的,他知道武则天是个不按常规办事的人,而且武则天想做事。武则天跟李家实际上代表了两个集团的利益,她必定会再捧出一帮人来,因为李家的旧人她不爱用,她要重组自己的一班人马。陈子昂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是事先琢磨过的,所以能够一炮打响。
  后来李白又将四川老乡司马相如、陈子昂的方法,故伎重演。我经常开玩笑说,要讲炒作、讲包装的话,最好的案例,要从文学上去找。
  李白是不是老外?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这一讲主要谈谈李白的家世之谜,及其对李白的影响。在讲“商人的儿子”李白之前,我们先对李白的身世做个带有一定探索性的考察。
  李白是四川人,但他是5~25岁之间生活在四川。25岁的时候,李白离开四川,再也没有回去过。5岁之前李白在什么地方?他的出生地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关系到李白到底是什么人。民国时期,曾经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李白是外国人。当时的大学者陈寅恪考证李白是胡人。
  李白生平的资料,有三种是最可靠的。前两种,分别是魏颢和李阳冰给李白编集子时写的序。第三种是李白的墓志。我们研究古代作家的生平,墓志资料是极其重要的。墓志比史书更重要,因为史书往往是隔了一代的人写的。唐朝人不可能写《唐书》,得由五代或者宋人来写,但中间隔了相当长的时间,就不可能有第一手的资料。而墓志,往往由跟墓主本人或者墓主的后代有密切关系的人来写。墓主的后代请人写墓志,自然会把先人的事迹告诉他。因此,除了跟墓主有直接交往的人写的材料之外,最可靠的就是墓志了。李白的墓志也是唐代人写的,作者叫范传正。李阳冰和魏颢掌握的材料,是李白直接告诉他们的。范传正的材料,是李白的后人告诉他的。从来源上看,都是最可靠的。这三篇文章内容出入不大,都说李白是陇西人。
  “商人的儿子”李白
  我们说某个唐代诗人是哪里的人,往往指的不是出生地,而是他的郡望,他的祖先、先人是哪个地方的。李白说自己是陇西人。“陇西”可了不得,潜台词是:我跟唐玄宗是亲戚。
  李白说自己是什么人的后代呢?南北朝时期,北方有一个割据政权——北凉。北凉有一个武昭王,姓李名暠。这个人既然姓李,李白就自称是他的九世孙。北凉武昭王恰好是李唐王室的祖先。李白这样一追溯,那他和唐玄宗岂不是成了亲戚?
  李阳冰和范传正都明确指出,李白的先人是在隋代末年“被窜于碎叶”,也就是说他是因为犯罪被流放过去的。
  陈寅恪考证李白是外国人,便是以李白生于碎叶城为根据。唐代的碎叶,就是从前苏联分出来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的托克马克市。从出生地来看,李白不就是老外吗?我们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说他是外国人,从情感上,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碎叶在唐代是个很着名的地方。郭沫若说碎叶城是唐高宗时期建的,那时候碎叶城才在唐政权的控制范围之内。在这以前,唐朝是不能把犯人流放到那里的。郭沫若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就算碎叶作为一个城,设置得比较晚,那个地方却是老早就有的。李白追溯先人的事情,完全可以用“碎叶”这个地名。况且,唐初的情况非常复杂。唐王朝和东突厥之间,长期争夺西北边疆一带的控制权。碎叶一带,有时候在唐的范围之内,有的时候就在别人手上。
  此外,“唐初”不就是隋末吗?隋末是一个乱世,以前讲《瓦岗寨演义》,讲十八路反王,他们之间的恩怨特别多,互相砍来砍去。有一些人失败后,就跑到西北的突厥去了。《新唐书》和《旧唐书》都记载了唐高祖武德年间,很多战败的军阀逃到了突厥,例如刘武周。《旧唐书·突厥传》还记载武德年间,窦建德送隋炀帝的萧后去突厥。大概那个时候,已经有不少人从中原跑到西域去了,有一些人就到了碎叶。
  商人的儿子李白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为什么李白的父亲是商人呢?
  这跟李白的先人在隋末“被窜于碎叶”有关。安西都护府正好是在着名的丝绸之路上,那一带的商业非常发达。
  李白自己说祖上是“被窜于”西域的,说明他们家是罪人。罪人被流放到边疆去了,靠什么谋生?在仕途上肯定已经没有希望了;当地又是以游牧为主要谋生手段,中土之人不一定擅长。但他是从中土过去的,对中土有什么物产,西域有什么物产,都比较清楚,做生意顺理成章。李白的先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生存方式,最合适的就是做商人。
  李白的父亲叫李客。这个名字我们一听就知道,哪有自己给自己起名字叫“客”的?“客”就是客人,是土着对外来人的称呼。你说自己姓李,那你不叫“李客”,叫什么?
  李白家经商。有一段时间,这个观点太流行了。1971年,郭沫若出了一本书——《李白和杜甫》,对李白和杜甫做了如下判断:李白代表了新兴的商人阶级,杜甫代表了没落的地主阶级。郭沫若除了说李白的先人是商人外,还说李白也是商人。他说李白做官的时间很短,可是他从来不缺钱,这钱是从哪儿来的?就是做生意挣来的。
  郭沫若说,李白家是大资本家,李白的第一桶金是父亲给的,到晚年都是兄弟在养他。郭沫若还举了一个例子:李白晚年参加永王璘幕府,最后在寻阳,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被当做政治犯关进了监狱。在寻阳监狱的时候,李白写过一首题为《万愤词》的诗,里头有一句“兄九江兮弟三峡”。郭沫若据此大做文章,说李白有一个哥哥在九江,还有一个弟弟在三峡。长江上游和中游最重要的码头,被他的哥哥和弟弟垄断了做物流生意。他家里人不是商人,是什么?
  林庚先生也讲李白是商人阶级。但他讲的不一样,他讲李白的“布衣感”。什么叫“布衣感”呢?就是以一个平头百姓的身份平交王侯,也就是杜甫写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要保证自己人格的独立,保证个人的精神魅力。什么人的人格最独立?当然是商人。商人比农民自由,也比官僚自由,所以林先生也说李白是商人出身。
  林先生是我太老师。我对李白的理解,受林先生影响很大。直接得出李白是商人的结论,有些牵强,但是说李白出自商人之家没有关系。而且李白对商人的生活非常了解,他跟商人的关系比较密切,在他的诗里就描绘过商人的生活,他写过一篇很优美的《长干行》,里面就讲到做生意。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在李白的生平里,有件事非常可疑——他终生不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李白自己说:我是天才,天才哪有参加考试的?果真如此吗?
  一个唐代的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唐代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你本来就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享受到特殊照顾;万一你不是这个出身,又想上进,正规的渠道就是考进士。
  唐代的进士文化,对诗人的人格影响太大。哪些人诗写得雍容华贵,哪些人诗写得苦大仇深,都跟考进士有关。像王维那样一考就中的,诗肯定写得雍容华贵。诗写得苦大仇深的,要么是没考上,要么起码是经过“八年抗战”才考上的。杜甫的诗为什么苦大仇深?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孟郊更惨,考得心态都扭曲了。为了考进士倾家荡产,把家具都典当了,“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多伤心啊!孟郊46岁终于考上进士了,心花怒放地写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堪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前我是无名之辈,你们看不起我都是应该的,可现在我是新科进士,我要把长安所有的青楼逛遍,把所有的妓院头牌都叫过来陪我喝酒。
  唐代考上进士之后,有两样最荣耀的事情:一个是慈恩塔上题名。白居易就写过“慈恩塔上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还有一个就是游街。放榜之后,所有的青楼张灯结彩,夜夜笙歌,都是新科状元来游。孟郊能把大把的钱往这里头扔,我估计背后也有很多厂家赞助。当时的大族选女婿,都瞄着新科进士。因为一个人能在唐代考取进士,如果又能做翰林的话,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做宰相。
  当时的背景就是这样,读书人必须走科举这条路。李白凭什么不走?当然他有自己的说法:我是天才,我懒得考进士。但这是托词,实际上李白有难言之隐。他根本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跟他的身世有关。
  在唐代,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组文章,叫《百道判》。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的时候有一个习惯,考进士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特聪明,他自己做模拟题,就编了100个案例,然后事先把答案做好。其中有一道“判”,讨论的是:商人的儿子能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白居易说可以,他希望政策能够开明一点。白居易专门做这样一道模拟题,说明按照唐朝的惯例,商人的儿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唐代考进士,先要通过资格审查。审查的时候,要注明:一、“郡县乡里名籍”,就是要注明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二、“父祖官名”,就是你的父亲,还有你的祖父,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此外还规定,如果家里是做买卖的,或者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是做生意的,就不能来考进士。当然,罪犯的后人更没有资格。
  李白的身世,恰好两条都占了: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想考进士,连门儿都没有。你已经把我的资格都剥夺了,我还会奴颜婢膝地求你吗?天才李白绝不会这么干。他就说:你不让我考,我还看不起你进士考试呢!我不考科举,我就靠自我炒作,炒出大名来,让你皇帝老儿亲自把我请过去。这是李白的情结。
  商人家世对李白性格的影响(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人家世对李白的性格的影响,有非常明显的三个表现:一、思乡观念淡薄。四川那么好,养育了李白,可是李白25岁从四川出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二、家庭观念淡薄。李白诗集里那么多文章,都是写给达官贵人,写给社会名流的。却没有一篇是写给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三、喜欢到处浪游。
  李白的家庭观念,跟中国的传统观念完全不一样。中国人活得特别累。在儒家背景之下生活的中国人,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家庭的、国家的,最后都要由你来扛。就算本来跟你没什么关系的,你也会很自然地把它揽过来。最着名的例子就是杜甫。苦大仇深的杜甫,养家不容易,到后来,连他的儿子都饿死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觉得整个国家的苦难,都应该由他来承担。其实他只在朝廷做了三年小官,这个苦难轮得到他来扛吗?
  中西文化不同,西方文化重个体,中国传统文化轻个体。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特别适合传统中国。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你都必须担当。传统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知识分子活得非常累。他们的精神向哪个方面发展呢?比如杜甫,只能向苦难、沉重与深厚的方向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缺少那种向外发散的,高大、飞扬的自由精神。只有很个别的例外,比如庄子,比如李白。庄子的老婆死了,他兴高采烈,鼓盆而歌。李白的父母老早就去世了,他也没有兄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身上的担子轻,所以他有自由。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的文化价值观念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念,他能自己减负。中国文化是需要减负的。李白和庄子,是中国文化里的两个偶然,跟正统文化不大一样,然而,极其光辉、璀璨。
  我有时候觉得,李白之所以如此独特,就和他家庭观念淡薄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到小说和演义的时代,有两个着名的象征: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哪吒。他们身上有李白的精神。我认为,孙悟空和哪吒是对中国文化的暗喻,他们代表叛逆和自由。到了明代,毕竟思想解放有些苗头。那个时候的小说出了这两个形象,不是偶然的。
  孙悟空是个什么人?我们看他的背景,他既无父又无母,是从石头缝里跳出来的。我觉得孙悟空代表了作者的一种希望,他想:如果我也无父无母,我也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我也可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的精神就是绝对自由的。孙悟空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自由解脱的象征。但是一有牵绊,就不一样了。孙悟空后来也要报恩了。为什么呢?如来佛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是唐僧解放了他,他欠唐僧的。这就又回到了中国文化的母题。儒家文化的传统母题就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欠父母的。西方的基督教讲原罪,其实儒家也有这些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欠了一笔债,必须还。孙悟空遇到唐僧之后,完全不一样了。观音给孙悟空戴了一个紧箍咒,你再牛,唐僧给你念两句,你就不行了。我们读《西游记》的时候觉得非常奇怪,孙悟空没做唐僧的徒弟之前,本事特别大,谁都打不过他。做了唐僧的徒弟之后,好像没那么厉害了,经常都是和妖怪打个平手,还要请帮手。而且做事也拖泥带水了,打白骨精也打得不痛快。为什么呢?所有的负担、所有的牵绊都来了,都拉住你。你要往前跑,你想冲刺,可怎么冲?有绳子捆着你。中国文化是有紧箍咒、捆仙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象征小说。
  中国文化,儒家是主流,但是还有一个支流——皈依前的孙悟空,还有庄子和李白,都是这种精神的代表。我非常喜欢这个支流。我总是哀叹为什么我不是李白。中国文化太累了,《诗经》里有八个字:“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小雅·苕之体》)我每次读到的时候,为之愀然不乐,甚至要为之落泪。现在讲《诗经》,我老讲两千五百年前风花雪月的故事,总想从“思无邪”的角度,尽量把它讲得轻松。可是《诗经》里也有厌世情绪,胡适老早就看出来了。为什么呢?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欠了那么多,万一又赶上乱世,家累那么重,国家危难当头,那他就必须担当所有的苦难、所有的委屈,在别人面前就必须坚强。可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脆弱的,都是触摸不得的。当面对自己的时候,只能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商人家世对李白性格的影响(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孙悟空之外,还有一个哪吒。《西游记》里面,哪吒跟孙悟空关系不错。他也是在明代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我看哪吒的故事,最感动的是“剔骨还肉”。因为他闯了祸,牵连到他父亲李靖。这在中国文化里是最不可原谅的。做子女的,怎么可以给父母带来忧患呢?不得已,他只能“剔骨还肉”,让龙王爷息怒,不去追究他父母的责任。等他在莲花中重生之后,哪吒才更加强大。哪吒重生之后,一度痛恨父亲,但是最后两人还是和好了。李靖是托塔天王,他的塔也是观音给的,专门用来镇压哪吒。你做儿子的,怎么可以不听老爹的话?曾子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你要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能给父母带来一点儿忧患。中国有句古训——“侍父母几谏”,父母做错了,你要和颜悦色,想办法委婉地去劝说。他们不听,打你,你也不能怨恨,还要感恩戴德,还要再想别的办法去感化他们。这是中国文化。
  反叛是极少数的。而且反叛的人容易遭迫害,下场都很悲惨。庄子是一个不得势的人;李白也好不到哪里去;孔融更惨,被砍了头。孔融不就是说了两句话吗?他说,如果父亲是个混蛋,我宁愿把饭给路上的乞丐吃也不给他。他还说,子女从母亲的子宫里生出来,不就是从容器里倒出一个东西来吗?什么父亲不父亲的,他不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性欲吗?凭什么要孝呢?孔融的话,乍一看太无人情。但是我觉得恰恰是这部分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真相,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另外一面,看到了中国文化对人性的扼杀。要讲人性解放的先驱,我想这些人才真正是吧。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剔骨还肉,藏在这两个俗文化故事背后的,是一个伟大的解放的象征。
  出生在商人之家,家庭观念淡薄,造就了李白,而且是绝无仅有的李白。杜甫是可以重复的,是人力可及的,只是度的差别而已。但李白却是不能重复的。是唐代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四川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商人世家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李白,这三个要素缺少一个,那就是想做李白也做不了了。
  我们说李白人情方面太淡漠了,但这恰恰代表了另外的一种境界。杜甫代表的是人世的、人伦的境界。魏晋风流常讲“游方之内”和“游方之外”,杜甫代表的就是“游方之内”,是规矩之内的普通人的生活规则。李白是天才,天才的生活规则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拿普通人的生活规则去要求一个天才,这样做是不公平的。
  时代对李白太不公平了,这一点杜甫看得最清楚。杜甫到晚年,虽然走上了跟李白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杜甫是李白的知音。他写李白,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所有的人都觉得李白该杀,这样一个无情无义、反复无常的人,留着他干什么呢?但是杜甫非常伟大,作为儒家的中坚力量,他说:我懂李白,李白是天才。一个天才容易吗?不只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问题。中国五千年文化,就两个天才,一个庄子,一个李白。你还要去杀他?
  李白代表的是宇宙境界,天的境界。他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藏云图明崔子忠来的。他不歌颂自己的父亲,不歌颂自己的母亲,不写自己的兄弟姐妹,跟老婆好像也没有什么感情。可是李白歌唱月亮,那是明亮的象征,那是人心更高的一种境界。
  “商人的儿子”这一身份,给李白带来了绝无仅有的契机。使他能够走出儒家的规矩,去过一种可能性的生活。我们在当代中国,研究李白也好,研究儒家也好,研究道家也好,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生活,而且是一种良性的、审美的、令人向往的、让人有幸福感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李白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好,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李白的意义在哪里?李白家庭观念淡漠,乍一看,好像他是中国文化的罪人。但是我觉得李白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大功臣。有李白,有庄子,中国文化才不是真正的单调,才没有最后走到一潭死水。中国文化里总是有几颗流星,偶尔划过漫长的黑夜。庄子和李白,就是中国文化里最美丽的流星。
  商人家世对李白性格的影响(3)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