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作者:檀作文(已完结)

_2 檀作文 (唐)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是曹植当年见到洛神的感觉。李白见到这样的美女,当然要跟她缠绵了。你看后面马上说“千杯绿酒何辞醉”,又喝了很多好酒,这个女孩子明摆着是“酒托”,而且还“出台”了。“一面红妆恼杀人”,不就是“芙蓉帐底奈君何”吗?“恼”字用得好啊,恰如其分地说出了李白见到绝世美女,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感觉。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写水仙花,有一句“坐对真成被花恼”,这个“恼”,就是因为太爱了,爱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捧在手里也不行,含在嘴里也不行,李白对段七娘,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对于段七娘,李白可是动了真感情的。他有首诗,叫《代别情人》,大概就是写给段七娘的: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李白已经管人家叫“情人”了。“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这四句不妨看做比兴,李白说:一般女子很难打动我,只有艳若桃花、风情万种的美女才配得上我。“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我看你很美丽,你看我是才子,郎才女貌,所以我们俩就好上了。但是这首诗后面写到了分离,大概是因为李白后来又到别的地方去做驴友,两个人不在一起了,但是李白还是很想她,诗也写得一往情深。
  最伟大的一夜情(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上面讲到李白和金陵女子的交往,虽然人家可能是“酒托”,让李白花了钱,而且人家是做生意的,陪李白是“职业道德”。但职业背后,也还是有感情的。李白和妓女的关系,不只是肉体和钱财的交换。
  这就引出来一件事,我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夜情。李白的爱情诗里,有一首《杨叛儿》: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乌啼白门柳”一句,明确指出故事发生在金陵。白门,就是金陵的西门。有人认为这是单纯的乐府诗,未必写李白自己的事情。我不赞同。
  《杨叛儿》这个题目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西曲歌》。《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乐志》里都提到“杨叛儿”的本事:说南朝萧齐隆昌年间,有个太后守寡,但她喜欢一个女巫的儿子,这个人叫杨旻。杨旻从小生在宫中,太后看着他长大,越长越好,长成了一个莲花般的少年,就和他好上了。太后爱上了女巫的儿子,但这种爱情是不能长久的。纸包不住火,最后事情败露,太后失去了杨旻,而且地球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所以民间童谣就唱:“杨婆儿,共戏来所欢!”可能因为小朋友吐字不准,大家听成了“杨叛儿”。这就是“杨叛儿”典故的由来。这个故事很香艳,又很感伤,流传开来之后,题材很受文人青睐。
  《乐府诗集》收录《杨叛儿》古辞八篇,其二写得很好: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李白的诗就是从这儿来的,但是优美过之。古人有拟乐府的习惯,未必有几分真情,但李白的这篇,却是写实的。多情的诗人邂逅了一位绝代风情的女子,估计就是金陵女子段七娘吧,两个人尽欢之后,李白就代这女子写了首诗,留作纪念。
  诗虽然是代小妓女写的,但情却是李白自己的,或者说是李白和小妓女所共有的。大诗人就是大诗人,擅长比兴手法。李白决不像阿Q那样直白,说“吴妈,我想和你睡觉”。李白是以女子的口吻,来写这首诗的。“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看来李白很喜欢唱卡拉OK。魏颢说过李白在宴会上喝多了酒,就喜欢作歌舞表演。陪李白的金陵小妓女又惯会劝酒,李白很快就喝高了。酒是色媒人,既然喝高了,自然要演“芙蓉帐底奈君何”的。
  李白再往下写,镜头就处理得很艺术化:“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白门之外,最着名的就是柳树,柳树里都是鸟儿,我们只能听见鸟儿在那里叫,但看不到鸟儿。这是李太白版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横竖别人又看不见,你李东山又喝醉了,就留在我这里和我一起睡呗。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两句,自然是从乐府古辞“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化出。“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是典型的小儿女口吻。“欢”指情郎,“侬”是自指。博山炉就是古人熏香用的炉子,沉水香是一种很名贵的香。如果你是熏香,我就是那个香炉,我要把你装在里面。这个比喻很好,换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话语,就是:“你是鼠标,我是鼠标垫。”说得很感人啊。李白在这两句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艺术境界更胜一筹——李白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用镜头来表现。“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是用外视角来看的。博山炉有两个孔,烟从两边出来之后,往天上升,又合成一股。连博山炉中冒出的两缕烟,都要缠在一起,你和我还能分开吗?
  这首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拟乐府,因为它可以和李白在金陵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而且感情相当深厚,有太多李白个人的感受融入其中。
  我们且来分析一下:
  不就是一个嫖客到“夜总会”跟一个妓女过了一夜吗?一个未必得志,或至落魄的读书人,邂逅了一个寻常的妓女,一夜风流。这相逢很偶然,只是片刻的欢娱,从此后,或许天各一方,再不相见。这事件也太寻常了,几乎每一天都有同样的故事在上演。甚至是男女主人公,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手来演出这一幕。
  最伟大的一夜情(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然而,偏偏当事人是李白,诗人中的诗人。偏偏又是以最美的方式来叙述,用花一般的语言。于是,寻常的事件不再寻常。超凡脱俗的诗仙,以其特有的纯真来看这世间,于是世间的一切,皆沾染上诗仙的色彩,变得明亮、有韵致。也许只是个寻常女子,然而她有她的真情与妙处,她给了诗人无尽的奉献,足以感动妙赏的诗人。在那一刻,诗人看到这女子光辉的一面:明亮的品质、不俗气。于是,这两个当事人,不再是一夜云雨的寻常男女。他们为真情感动。感情在此中净化,在此中升华,用诗的语言叙述出来,打动每一颗心。
  李白和普通人的不同,和一般诗人的差别,就在于他的超世性。他能从尘埃之中开出青色的莲花,他有水晶一般的赤子之心。
  若是寻常的嫖客,或许会轻看了妓女,李白决不这样。他的心灵远离世俗,独具妙赏,能在风尘中看见纯真。禅宗有首开悟诗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这就是青莲出尘埃的感觉。赤子之心、纯真之心,在红尘之中,刹那间得到升华,然后有一种大美和灵光,在李白的诗中体现出来。
  为什么如此美丽?因为李白是诗仙,他在此刻获得了超世感。虽只是烟花场中的萍水相逢,李白却有如此美好的感情,竟写出了这样神奇的诗篇。这正是诗仙的不可及之处。顾城有句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明亮的是我们的双眸,更加明亮的是诗人的赤子之心。
  李白是红尘中人,做的也是俗事。在寻常人做的寻常事里,他的体验、他的感悟,却和普通人截然不同。
  《杨叛儿》记录的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一夜情,也是李白之所以成为李白的独特体验之一。
  伟大的诗人,一定有伟大的爱情。
  月光·河水·大鹏鸟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的诗歌意象
  关于李白的诗歌艺术,讲的人太多了,基本上都是说李白的诗是怎么写的,没有太大意义。我们这里就讲讲李白的内在心象。李白的诗歌里有许多意象,哪些意象对李白来说最有象征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意象:月亮、河水和大鹏鸟。
  讲《杨叛儿》那首诗的时候,讲到李白之所以是诗人中的诗人、赤子中的赤子,就在于即使是和他人相同的生活事件,李白也有独特的体验。虽然他也是很喧嚣、很浮躁的一个人,但是红尘中的李白和回到内心的李白、俗人李白和“谪仙人”李白,截然不同。
  峨眉山月半轮秋(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我们先讲李白的月亮。
  在李白的诗歌中,如果我们只选一个意象,哪个意象最能代梅下赏月图清余集表李白呢?我认为是月亮。李白跟月亮的缘分太深。民间传说李白有个妹妹,名叫李月圆。据很多李白研究专家说,20世纪后半期,他们到四川江油去考察,当地的农民就带他们去参观,说那个地方有座坟,还立了一块碑,碑上写着“李白之妹李月圆之墓”。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说李白“始娶于许,生一女,曰明月奴”。原文中“一女”后面还有“一男”二字,是衍文。妹妹叫李月圆,女儿取名明月奴,这还不够。李白歌颂自己的大偶像鲁仲连,说“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古风·其十》);李白赞美江南女子,说“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越女词·其一》)妹妹和女儿的名字,都和明月有关;偶像是月亮,美女也是月亮。总之,李白认为最好的事物就是明月。明月对他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第八讲月光·河水·大鹏鸟——李白的诗歌意象明月是李白的乡愁。
  李白从小就和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他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就对月亮十分关注。他有一首诗,叫《古朗月行》。后面的我们暂且不看,只看前面几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李白在诗中说:我小时候不知道那个东西是月亮,只知道天上有个白玉盘,我就以为它是我们家的镜子,不知道怎么飞到天上去了。李白小时候对月亮还有很多幻想,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那个小船,是不是有神仙坐在上面,而且还把脚垂下来了呢?是不是还有桂树和白兔?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感觉到,李白从小和月亮就特别亲近。
  李白写月亮的诗,最着名自然是《静夜思》。小朋友会背,老外也会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我们背的版本,却不是这首诗的原貌。宋本《李白集》里的这首诗,有几个字不一样,是这样写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差别主要在第三句。乍一看,意思差不多,但细究起来,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这关乎李白的乡愁。
  李白诗中有一首极美的绝句,叫《峨眉山月歌》。李白到处跟人说:我是蜀人,我是四川人。所以我们关注“四川的月亮”。“四川的月亮”对李白来说,就是“峨眉山月”。为什么李白的《静夜思》是“举头望山月”,而不是“举头望明月”?山月者,峨眉山之月也。
  李白写《峨眉山月歌》的时候,刚从四川出来。他是怎么写的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人写诗真是写得好。好到什么地步?匪夷所思。形容月亮,用什么来形容呢?李白居然用秋天的“秋”字来形容。大家都知道秋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虽然只是半轮,想必也很明亮。天上有半轮明月,下面还有江水——“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是说李白要向三峡去了,就是要离开四川了。“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君”到底指谁?有不同说法。我说这个“君”就是峨眉山月。李白思念的是家乡的那半轮明月。说这个“君”是皇帝,是李白的师父或者爹娘?都不好落实。我们干脆直接点儿,就把它理解成峨眉山月。这样才是最好,也最有诗意的。李白从四川出来的时候,是李白走,月亮跟着走,月亮伴随了他的一生。
  李白后来还写了一首诗,也叫《峨眉山月歌》,题目一样,但是后面多出了几个字——“送蜀僧晏入中京”。同样是《峨眉山月歌》,再看李白是怎么写的。“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李白说:在三峡待了很久,我十分思念峨眉山上的月亮。“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我家乡的月亮伴随着我,它是从峨眉山出来的,我到哪儿它就到哪儿。“黄鹤楼前月华白”,黄鹤楼在武昌,这个地方的月亮,就是我家的月亮,很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在这里忽然看到一个老乡。“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是说峨眉山月会跟着你,因为你也是四川人,家乡的月亮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这些游子走向天涯。“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长安的月亮,也是我家乡的月亮——峨眉山月。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他们对自然界的情感很不一般。苏东坡到江苏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写了一首诗,第一句是“我家江水初发源”(《游金山寺》)——江水都是他们家的。因为他是四川人,家在长江上游。李白也是这样,他觉得无论哪儿的月亮,都是峨眉山月。所以有“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山月”和“明月”不同,峨眉山月,代表李白的家乡。
  峨眉山月半轮秋(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但是我们前面说过,李白5岁之前是在西域生活。那么,在到四川之前,李白对西域的明月有什么印象呢?他在一首诗里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这是他童年的记忆。
  无论在西域也好,四川也好,横竖那个月亮是从他家背后的山上出来的。李白真有意思,这个月亮是他家的,不是别人家的。这真是天仙、谪仙人的想法。
  我们在前面说过李白好像不怎么思念他的家乡,不写自己的父母,但是对家乡的月亮感情特别深。通过对李白赞美明月的几首诗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他小时候对月亮的想象和感觉——他总是借峨眉山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感觉,他笔下的山月意象,是他一生一世的乡愁。
  月亮对李白的意义有两层:第一是地理环境的乡愁,第二是灵魂世界的乡愁。
  月亮是李白心灵的家乡,是他灵魂的寄托。为什么呢?李白这样一个汲汲于功名的人,他与明月之间如何契合?
  我们在前几讲里揭示出李白在红尘之中是怎样不择手段地去自我炒作,去获取资本。他的人生有大起大落、有惊涛骇浪。但是他写的月亮,都是纯洁而安静的,都是皎洁又明亮的。李白写《峨眉山月歌》,峨眉山与江水映衬之下的明月,是“半轮秋”的感觉。
  我们再讲几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李白有一首诗,《唐诗三百首》里选过的,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写李白从山上下来,去看一个朋友,那个人请他喝酒。你看他写得多恬静。很多人读了这首诗之后都有一个感觉:怎么这首诗不像李白写的呢?像谁写的?像孟浩然写的,像陶渊明写的。
  李白和明月相处的时候,是极其安静、极其纯洁的。我们看这首诗怎么写就知道,其实后面都不用多讲,只要念前面两句就知道了:“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个月亮跟李白是多么亲近啊,他从山上下来,月亮就跟着他下来,陪伴着他。
  这就是李白的精神世界。李白虽然是极其喧嚣的人,是汲汲于功名的人,但是他的内心其实是很孤独的。凡是天才,都是孤独的。从李白的作品中体会他的孤独感,是感受李白、认识李白的核心内容。
  李白的孤独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看起来,他整天就是到处去干谒,到哪儿都是樽中酒不空,到哪儿都有大、小官吏请他吃饭喝酒,到哪儿都会去“夜总会”消费。可是李白内心的孤独,谁明白呢?
  李白有两首诗写了他自己的孤独,其中一首是《月下独酌》。李白喜欢一个人在月亮下面喝酒,喝高了就写诗,而且一口气写了四首,后三首都是写喝酒的,我们不讲。第一首写了对月亮的感觉,是极有名的诗,人们熟悉的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什么意思?当我要对着花儿饮酒的时候,只有我自己去面对。我面对那些名道士也好,那些达官贵人也好,都要周旋,这是俗世啊;而对着花和月,自己再拿上一壶酒,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三个人,哪三个人?李白、李白的影子,还有月亮。不是杜甫,也不是丹丘生,而是月亮。这时候是容不下别的人,即使是和他同样伟大的诗人,即使是他的兄弟也不行。明月是李白回到内心世界,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李白时,他的孤独的存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真正能够亲近的只有我自己的影子和月亮,可是这样也不能宽慰我。“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谁能真正理解我呢?我能跟谁诉说呢?司马承祯死了,贺知章也死了,谁懂我这个“谪仙人”呢?就算杜甫很崇拜我,我也看不上他啊。“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什么叫“无情”?学道、学佛的人,跟俗人之间没有关系,这个叫无情。实际上李白是要和地球人说拜拜。另外,魏晋风流里也经常讲“太上忘情”,这是学道者的最高境界。
  峨眉山月半轮秋(3)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李白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的知己是谁呢?是天上的明月。明月是另一个李白,明月是李白自己在天空中的一个投影。
  还有一首诗,也是写明月的。我们说李白的月亮应该是“了见水中月”,这里提到的水是很清洁的,但李白有首诗特别有意思,叫《独漉篇》。我们来看一下,前几句很好玩:“独漉水中泥”,“独漉”,大家一听就知道,它是个连绵词。水里面有泥,所以“水浊不见月”——那是一潭浑水,映不出天上的月亮。“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不但月亮看不到了,还可能是连人都没有了。这首诗写得非常伤感。李白自己说过“我本不弃世,世人相弃我。”(《答蔡山人》)是你们这些世间之人孤立了我李白,我的孤独是你们造成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肮脏的世界,我青莲居士,一朵莲花,却要落在污泥和尘埃里。“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这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我想拯救这个时代,可是我拯救得了吗?下面就讲“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讲内心的悲伤,讲完悲伤之后,心情便好了起来。诗歌是灵魂世界的安全阀,是宣泄的产物。李白写诗的时候,是在宣泄,宣泄之后,他的心就越来越清亮。先说月亮看不清,因为有浑水。李白把自己的悲伤都写出来,上天就感动了,这时候月亮就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句,是林庚先生当年特别喜欢的,也是我极喜欢的:“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太好了,这四句。这就是李白的仙气啊!一个人住在屋子里,突然感觉到窗帘好像在动。窗帘为什么会动?好像有个人把窗帘拉开了。可是真的有人吗?当然没有。是风把窗帘吹开了吗?李白也没有说。是谁把这个帘子打开的呢?李白说:是明月把这个帘子打开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太伟大了!李白跟明月之间是零距离、不设防的。
  中国文化里,尤其是道家,总是说人有机心。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渔翁,跟海鸥关系非常好,海鸥常常会飞到他的手臂上停留,后来有一天,他想到钓鱼也挺累的,海鸥的味道怎么样啊?他就有机心了。有了这个机心之后,海鸥就再也不飞到他的手臂上了。人都是有机心的。“明月直入”的“直”字太好了,是一种不设防的零距离状态。月本皎洁,我亦皎洁。月本无心,我亦无心。我与明月化为一体。所以是“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读到这儿的时候,所有的红尘都不见了,见到的只是一片纯净和光明,这四句的意义就像《杨叛儿》那首诗一样。是“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的境界。但照破山河万朵,太过光芒耀眼了。李白诗中的意象更多的不是太阳,而是明月。明月是李白最好的象征。
  有很多人都让我给他描述一下李白,问我:你认为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有时候说李白是“风华绝代人”,有时候也跟他们说李白是一座四面玻璃墙的花房。当然说的最好的,还是李白自己说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王国维在讲词的境界高低的时候,批评姜白石的词,有“隔雾看花”之遗憾。诗人在创作的时候,文字表达的功夫到与不到,有“隔”与“不隔”之分。其实真正要讲伟大的艺术,讲诗歌艺术,我认为还有第一义的“隔”与“不隔”。第一义,是佛教禅宗的术语。文艺作品,第一义的“隔”与“不隔”,是物和“我”之间的“隔”与“不隔”。也只有李白这样的人,他和明月之间,才是真正的“不隔”。李白的心和天上的月之间不隔,所以他写出来的也“不隔”。都说李白的诗是随手写的,但是换了别的任何一个人,换了王维、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都写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李白能够真正“不隔”,其他人做不到。
  月亮对于其他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摆设。但对于李白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路过湖南,在洞庭湖一带喝酒泛舟,写了两句诗:“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舍人至游洞庭湖》)李白说:没有月亮不行啊,我把月色赊来吧。在这里月色是可以像酒一样赊来的,这是天仙说出的话啊。
  峨眉山月半轮秋(4)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一生都活在月亮的世界里。李白之死,也和明月有关。李白怎么死的?郭沫若说是胸内膜炎化脓死的。但民间传说可不管这些。老百姓一厢情愿地相信李白是喝醉了酒,下水捞月亮死的。民间传说总是更加美好,劳动人民也愿意李白和月亮的关系更深一些。明月是李白的归宿。
  我们在《神仙家李白》那一讲,分析“青莲”意象的时候,提到过两句诗:“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中国文化形容最美的东西,喜欢用“镜花水月”这个词。月亮本身就很明亮、很纯洁,水又是一个很清洁的东西。清澈的水里面的月亮,是最干净、最明亮的。
  明月就是李白自己的象征,所以李白可以委托明月做事。一般人李白是看不起的,诗人中间,他看得起的只有一个人——王昌龄。王昌龄被贬谪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送他,有两句很有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不能陪你,但是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委托月亮去陪你。因为月亮就是李白,而且是真正的李白。月亮是李白的灵魂。
  明月是李白的内在心象,是李白的两重乡愁。既是地理意义的乡愁,也是灵魂世界的乡愁。在月光之下,李白是那样安静的一个人,这似乎又跟我们印象中的李白大不一样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为什么是诗仙?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当然是李白的“纯”——纯之又纯的赤子之心,纯粹的超越感,这不是地球人能达到的。“纯”之外,就是李白的“狂”。和“狂”相对应的,是李白诗歌中的河水意象。
  李白诗中的河水,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那是狂放的象征。《驴友李白》一讲,我们讲《庐山谣》也讲到过。当然,还有一篇家喻户晓的作品,就是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劈头就来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也是李白的象征。明月是李白纯洁的象征。河水,从天而来的黄河之水,奔流不息,到海不回的河水,也是李白的象征,它象征着李白的狂放和豪迈。
  我们前面就讲过,李白看风景全是俯瞰——站在群山之巅,看大江大河。但这未必是视觉上的真实。当我们真的登上庐山最高峰,能不能看到长江水?我看未必。登上华山之巅,是不是就能够看见黄河水?也未必。李白写的只是感觉的真实,实际上这只是在写他的精神世界。长江也好,黄河也好,写它们如何壮观,实际上是李白向内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像长江、黄河一样奔腾。
  当然,这是壮观之美。我们把《庐山谣》和《西岳云台歌》里写壮观之美的几句摘出来,其他的,我们暂且不论。
  《庐山谣》里写“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视野极其开阔,万里空茫。《西岳云台歌》前几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这里写黄河,原来是像丝线一样地流过来,可是流到华山的时候就是那样的壮观了。李白写他看到壮观的长江、壮观的黄河,实际上唤醒的都是他的自我认识。因为李白以“谪仙人”自居,他的座右铭是“我是天才我怕谁!”他觉得自己才如江海,他看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力和精神。
  李白的自我认识,他的超越性,和一般人不同。一是往极细腻的地方去,细腻到一点儿渣滓都没有,一点儿声音都没有。“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月光到来时,是听不见它的脚步声的,但是李白感觉到月光来了,感觉到月亮来了。因为李白向纯净、向细腻发展,发展到了极致。另外一方面,李白的精神世界里,又有极其放荡不羁的、极其豪放的一面,那就是像长江、黄河之水一样奔流不息。所以李白的两重心象——月光和河水,都是他的精神世界的象征。这两重境界,都不是寻常人所能达到的。李白为什么是天仙?这两组意象就可以说明问题。
  李白当然也喜欢看安静的河水,尤其是有月亮照着的。但他更喜欢看的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还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因为瀑布壮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都太熟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李白活到现在的话,恐怕是要去看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以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河水意象,代表了李白奔放和雄壮的一面。
  大鹏飞兮振八裔(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月光与河水之外,李白诗歌里还有一个大鹏意象。大鹏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带有仙气,另外也是力量的象征。
  大鹏意象,伴随了李白一生。我们前面讲过李白做古惑仔,他还在四川的时候,就勤于干谒,开元八年前后,他去拜访当时的大名人李邕——就是后来被称为李北海的。那个时候李白也就二十来岁,非常狂,李邕可能批评了他,他感到很不高兴,就写了一首诗,叫《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多骄傲啊。他二十来岁,什么也不是,去拜访李邕。李邕当时是渝州刺史,也就是现在重庆那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不理李白。李白就说:你这样不对,连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怎么能够轻视我这样的天才呢?这首诗里写到了大鹏的意象,“大鹏一日同风起”,是说有朝一日我李白青云直上的话,那可就了不得了。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认为自己是大鹏。
  第八讲月光·河水·大鹏鸟——李白的诗歌意象魏颢、李阳冰等人,在写李白的传记资料的时候,都提到过李白的《大鹏赋》。《大鹏赋》可是盛唐时代的第一畅销书啊!据说当时京城的达官贵人都是家藏一本。《大鹏赋》不是诗而是文。李白比杜甫强,杜甫只会写诗,文章写得不好。李白却是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散文写得好,赋也写得好。《大鹏赋》,又名《大鹏遇希有鸟赋》,写得非常好。
  这篇赋的写作背景是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在湖北一带碰到了司马承祯。李白提到司马承祯夸他,就是在《大鹏赋》的序里。司马承祯说李白可以“神游八极”,李白高兴坏了,司马承祯唤醒了他的仙风道骨意识。后来贺知章又说李白是“谪仙人”,李白索性就以“谪仙人”自居了。
  《大鹏赋》前面有一个序:“予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予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着《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腹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李白说:我以前见司马承祯的时候,写过一篇《大鹏赋》,地球人都看了,可是我自己觉得写得不好,不当回事儿,就扔了。但是后来我看到有个魏晋名士也有写《大鹏赞》,可是他写的是什么玩意儿呢,所以我又根据我的记忆,重新整理,写定了这篇《大鹏赋》。
  这篇《大鹏赋》写得太美了,虽然是一篇赋,但和李白的歌行风格一样。我们稍微念几句关系比较密切的。
  凭空一句:“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南华老仙,指庄子,庄子曾经做过漆园令。“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巨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其实后几句几乎是引庄子《逍遥游》里的原话,讲大鹏怎么来的。
  庄子的《逍遥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篇目。庄子这个人很有意思,还很有科学知识,知道有南极洲和北冰洋,他在《逍遥游》里讲到南溟,讲到北溟:“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你看庄子多么富有想象力:在北冰洋,有条大鲸鱼,当然,他说的是鲲鱼,不知道有多大,我只看到它的背部露出来了,就不知道有几千里,后来这个鲲就变成鹏了,鹏有多大也不知道,只知道它的背有几千里,翅膀能把半边天给遮住。
  李白太喜欢《逍遥游》里大鹏的意象了,他觉得这个大鹏就是他自己。这个大鹏应该是五百年一出,或者说千年一出的天才。一般的人,怎么配称大鹏呢?世上的人,都是小麻雀,只有我李白,才能称大鹏。所以李白的《大鹏赋》前面就直接用了庄子《逍遥游》的典故。李白反复地说这个大鹏飞起来有多么壮观,比庄子写得要更雄奇。
  大鹏飞兮振八裔(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的想象力好像比庄子还要发达。我们稍稍念几句李白《大鹏赋》里写大鹏飞起来的感觉:“脱鬐鬛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曦扶桑之朝暾。”大鹏飞起来了,太阳正好也刚刚升起,太阳在大鹏的翅膀上,稍稍露出一点红色,“烜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宇宙、昆仑之间,就只有大鹏鸟。“一鼓一舞,烟蒙沙昏。”大鹏翅膀拍一拍,呼吸一下,天地都为之变色,以至于天上全是雾了。“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拍一下翅膀的话,连五岳都会动荡,还要引起海底火山爆发。接下来几句:“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敢情这气候变化,都是李白的大鹏在作乱——这大鹏一喷气,天地四方就全是云了,可比喷气式飞机强多了。李白接着写道:“尔其雄姿壮观,映背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河汉,就是天河。李白和庄子都很了不起,他们都是神仙,在人类乘宇宙飞船到月亮上面去看地球之前,他们就已经看过了。他们看到的地球,就是以海洋为主的——“上摩苍苍,下覆漫漫。”了不起啊!“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傍叹。”那个开天辟地的盘古,也只能是在一边儿干看着。替太阳神赶车的羲和,看到大鹏就更只有发呆的份儿了。“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全球原来是五大洲,现在说七大洲,都不在话下。只要大鹏一出,便是鬼哭神嚎。“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中国神话里,天吴是水神,海若是海神,他们看到大鹏之后都会吓得发抖。“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海里的那些蛟龙、鲸鱼看到大鹏,更是吓得不敢出来了。李白还故作天真地说:“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大鹏何以这样伟大?你们问我,我也不明白。你们一定要问的话,那我只能说这是天地造化。这就是李白。他以“谪仙人”自居,讲一个东西好到极点了,就说是从天上来的,是天地的意思,不是我个人的意志。李白的俯视,对人世间、对红尘的俯瞰,都体现在《大鹏赋》中这个飞在九天之上的大鹏身上。
  李白的大鹏跟庄子的大鹏稍有不同。庄子的大鹏,逍遥就行了——我飞那么高,不看下面。我看你干吗?这是庄子。李白不这样。李白的大鹏为什么要飞这么高,就是为了俯视地球人。大鹏对李白的象征意义就在这里。李白对整个红尘是俯视、俯瞰的态度。大鹏飞在九天之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不算什么。伟大的海神、伟大的江神,看到我就发抖。江河变化又算什么呢?那些大海里的鲸鱼和蛟龙,看到我在天上飞,吓得都不敢出来了。自然界的变化又算什么呢?天上的云怎么来的?是我大鹏在喷气;鹅毛大雪怎么来的?是我大鹏鸟在换羽毛。天地之间唯有大鹏,遮盖一切,弥漫宇宙,俯视整个红尘。大鹏就像宇航员在月亮上看地球一样,看到的都是茫茫一片蓝色的海水。
  李白在大鹏意象中获得的是在九天之上的俯瞰权和对红尘的超越性,这是《大鹏赋》的特殊意义。讲李白的诗歌,如果不讲《大鹏赋》就太可惜了。大鹏意象比河水意象更有说服力,更能说明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白为什么是诗仙?因为他是天才、是神仙、是俯瞰人间的人,姿态不一样。
  李白诗里最有名的一句骂人的话,李白用来骂那些他看不起的人骂得最狠的一句就是“董龙更是何鸡狗!”——那些兔崽子,什么玩意啊?什么东西!在李白眼里,普天之下,没几个不是阿猫、阿狗。但司马承祯是文化昆仑,李白对他还是很恭敬的。李白把自己比作大鹏,把司马承祯比作稀有鸟。言下之意就是:放眼天下,除了你我之外,还有谁呢?
  “天下英雄唯使君”,曹操和刘备二人青梅煮酒话英雄,成就了一段佳话。你看司马承祯和李白这两个神仙家,唐代的这两个道士——当然一个是真道士,一个是假道士,前后两个文化昆仑,一个白发苍苍,一个潇洒美少年,他们碰到一块儿的时候,两个人之间的一席话,也是煮酒论英雄啊。但这不是一般的论英雄,而是煮酒论神仙。而且论的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没有力度的神仙,而是大鹏和稀有鸟。这样伟大的作品,当然令所有的人仰视,也只有在那个大时代才能出现。这是写在开元年间,大唐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这种气氛能够感染每一个人。
  大鹏飞兮振八裔(3)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司马承祯是世外高人,他完全是那种宇宙的胸怀,少年李白出来之后也是宇宙的胸怀,所以有这篇《大鹏赋》。有了这篇作品作为基础,我们再看李白的诗歌,“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也好,“黄河如丝天际来”也好,无论李白再说什么话,我们都可以理解。李白刚出山的时候,就跟司马承祯一起,灵魂飞到了天上,飞到九天之外,俯瞰茫茫红尘。对理解李白来说,《大鹏赋》太重要了。
  李白临死之前,写过一首诗,也和大鹏有关。这首诗的题目,传世版本写作《临路歌》,但很多学者指出题目应该是《临终歌》才对。
  李白和孔子的关系很有意思,李白有时候批评孔子,“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但李白对孔子也非常崇拜,因为他毕竟是个读书人。李白最后一篇写大鹏的作品,就跟孔子有很大关系。
  李白有关大鹏意象的最后一篇作品,其实就是李白的绝笔之作——《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首诗写得很感伤。相传孔圣人死的时候,也是这样。伟人之死都有传奇色彩。据说孔子临死之前,子贡去看他,孔子唱了三句诗:
  太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这三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巍峨的泰山就要崩塌了,高高的柱子也倒掉了,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吧。
  李白诗里“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一句,本身就是讲圣人之死的。从整首诗的情感来看,我们判断它是绝笔之作,应无问题。
  这首诗里也有大鹏意象,但跟李白二十多岁时写的《上李邕》中的大鹏意象有所不同,跟李白二十五六岁时碰到司马承祯写《大鹏赋》的大鹏也有所不同。
  “大鹏飞兮振八裔”,这句没问题,和《上李邕》、《大鹏赋》中的大鹏是一样的。关键是下一句,“中天摧兮力不济”,飞到半空不行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李白什么时候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呢?李白临死之前,名将李光弼有一次军事行动,李白想去参加,结果走到半路上就走不动了,接着就病危了。
  通过这篇作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鹏意象和明月意象一样,贯穿了李白的一生。从李白的青少年时代,一直到他临死之前,明月跟着他走了一生,大鹏也在他的脑海里、在他的心灵世界里飞了一生。
  我是天才我怕谁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我们现在读李白,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或者,换句话说,我们这个时候该如何看李白?我本人讲李白,对李白最重要的判断是什么?
  我跟在林庚先生后面读了好几年李白,我的很多观点,无疑是接受了林庚先生的看法。比如我对李白的判断,说他是纵横家和神仙家,很大程度上,是从林庚先生那里继承来的。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概括李白,我愿意用四个字:诞而无畏。
  大家一听,可能要说,你讲李白“淡而无味”,你是不是出现幻觉了?“淡而无味”,要讲孟浩然的话,还差不多。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一点颜色,没有一点味道了,那是孟浩然。李白那样生猛有趣的一个人,怎么可以说他“淡而无味”呢?
  诸君且请少安毋躁,我所说的“诞而无畏”四个字,和平常人们常说的“淡而无味”,写法不同。我说的“诞而无畏”的“诞”,是“放诞”的“诞”,就是《世说新语》里老讲的“任诞”的“诞”,“任性放诞”的“诞”。这个“畏”是“无知者无畏”的“畏”。
  我在前文对李白的精神,批了十个字:自由之精神,浪漫之人格。这是陈寅恪式的批语。三联书店出版的《陈寅恪文集》,封底都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几个字。我有时候也喜欢用“风华绝代”这四个字来评价李白。但仅仅“风华绝代”还是不够具体,还不能凸显李白的性格特征。所以,还要加上“诞而无畏”。
  但也有不同的“诞而无畏”。这个年代出了太多的无知者无畏。我们这个年代的座右铭是什么?“我是流氓我怕谁!”这是一副流氓无产者的嘴脸。李白的“诞而无畏”,并非如此。他的“诞而无畏”是:“我是天才我怕谁!”一个天才的“诞而无畏”,就是不受什么约束去做事。李白觉得我是天才,我是天仙,我就是要俯瞰世间的,他当然全无畏惧。
  “诞而无畏”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诗仙和伟大的诗歌呢?在一个开放的向上的大时代,在一个少年精神的大的文化土壤之下,尘埃中就开出了青莲,就出现了李白。
  我们这个年代,有些方面跟李白那个年代非常像。我们说唐代有很多人一夜成名,有很多人自我包装、自我炒作,跟我们这个年代都很相似。但是我们这个年代和唐代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至少,我们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李白那样的天才诗人。
  我由衷地喜欢李白,喜欢他的“诞而无畏”。讲完李白之后,我将更加无畏。于我而言,李白昭示了某种可能性的生活。李白能带给我们自由和幸福。
  (完)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