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春秋五霸TXT下载

春秋五霸

作者:李山 (现代)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现代
大小:239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春秋五霸(一)天下无主
(这是一个离我们久远的年代,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这就是中国历史的春秋时期,对于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用两个宇来概括,‘乱世”。但这个‘乱世”又是一个“变世”,在这个时期,旧有的秩序被打破,历史的重心在转移。这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这也是产生了所谓乱世之主的时期,而春秋时期的乱世之主,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每一个名字,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霸主,而在这几个霸主的兴衰跌宕中,就走完了春秋时期200年左右的历史。那么,通过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林林总总的事件,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一幅春秋画卷呢?
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悠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春秋五霸》,敬请关注《夭下无主》。).
春秋五霸是我们中国古代史上一段很重要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讲五霸呢?你要间我个人,我的理解是,这个时期是我们整个中民族文化在形成、在定型的时期。它是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往前推,我们找自己的根源,找找找,找到的一个根源的时期。当然,它不是所有的根源都从春秋起,我不是这个意思,它前面还有夏商周,但是这个时期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
春秋五霸包括春秋与五霸两个内容,春秋是时间与历史概念。孔子做《春秋》,写了二百四十几年历史,这段历史就被称为春秋。后是战国,再后是秦汉,前是夏商周,周分西周与东周,而春秋是东周的一部分。这是乱世,就有乱世之主,就是春秋五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此外还有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说起来有七霸。我们习惯上还是叫五霸。五霸与春秋相始终。春秋是乱,乱在四方面:—是王室内部的乱,有故事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说周幽王有夫人叫褒姒,不爱笑,就用点烽火来召诸侯,引得褒姒笑,数次引她笑,后来诸侯不信了,不来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不真实的。用烽火传达消息到西汉才有,之前没有这样的设施。真实情况是王室内部一种继位的混乱。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周幽王宠爱褒姒,于是想立其子为君主,这样就得罪了王后,于是王后的娘家这个强的国家申,因为幽王废嫡,把周幽王灭了。之后,西周崩溃,到后来,周王室在陕西呆不下去了,就迁到了洛阳。这叫成周,也叫东周。历史进入新阶段。也就是五霸时期。
(这时,这时的乱还在哪些方面呢?)
第二是诸侯家庭伦理的乱。有郑国的故事。郑国郑武公太太叫武姜,娘家姓姜,武姜是她死后才有的名字,两个儿子,老大是郑庄公,庄公寤生,逆着生,难产,所以惊了姜氏,另有一种解释是小孩子生下来就睁着眼睛,吓着了她。于是恨他,取名字为寤生。这个故事记载得平静,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老贵族的没落,这是人性的没落,是人性力量的丧失。难产有的是,因为难产就恨孩子,这种母亲让我们看到提母亲养尊处优,一点亏都不能吃,心胸狭隘,这是生活造就的性格。西周始,他们这些人就不能吃亏,哪怕是亲生骨肉都是如此。这个时代要完蛋就是从这里开始。这个故事后来,她爱--j L子,表现是屡次向丈夫废老大,好在武公明白,不能做。这是乱国法的。嫡长子继承是稳定人心的做法。武公不答应,后来庄公在父亲去世后接了班,接班后,老太太应该收心了吧?不,她给小儿子要险要之地,这种心思庄公当然知道,冷冷地拒绝,封在京,叫共叔段为京城太叔。老二了京这儿,也不本分,都城盖得大,开始招兵买马,发展势力,开始蚕食郑国土地。庄公看见了,有些大臣也汇报了,这影响等级,庄公说没办法。史学家评论时说,处心积虑,让你发展,什么时候明火执仗,再灭你。这个老太太武姜到最后,共叔段觉得打得过国家时,母子串通偷袭郑国,她来开门,这尽在庄公掌握中,真来攻打时,庄公“可矣”,背后的台词丰富,母子间的积怨都在这两个字中。结果,共叔段不知道自己斤两,开始攻击,庄公早有准备,他溃不成军,武姜被郑庄公打到郑一个小城中,并软禁,不及黄泉,无相见矣。不过后来,有人圆局,挖洞,母子俩在这儿团圆了。 《左传》记他们和好如初,史家把这段历史称为郑伯克段于鄢。郑伯是大哥,克是妨人,用得有分寸,段,是共叔段,不叫弟弟是因为他不像弟弟,这是春秋笔法。所以,春秋笔法表达了自己的评价,兄不兄弟不弟。
(它们是怎么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三是列国关系的乱。郑国与卫国间,西周崩溃时,大量诸侯向东逃跑,郑国也迁到了东方,这在西周本有老的封建,加塞了,这与本地的诸侯一定发生矛盾。短的引子是,卫国接收了一个流亡者,是郑庄公二弟的儿子,卫国找机会跟郑国干一仗。借给他报仇讨伐郑国。郑庄公能力不差,是小霸。于是就打了回来,结了仇了。后来卫国出了乱子,杀了君主,当了卫国的国君,打外仗,打郑。这次战争卫国觉得不是对手,就联合宋陈蔡,甚至鲁,东方诸侯结党,互相打了起来,诸侯间乱了。

四是诸侯与王室关系的乱。王室本在西周今陕西甘肃一带,后来一半土地没有了。穷了。诸侯求钱求东西了。诸侯能正眼瞧吗?东周洛阳,北是晋国,王室得依靠晋与郑,晋正内乱,管不了王室的事,王室只得依靠郑国。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周让他们两代做卿士,执掌大权。他们被请来王室料理国政。郑国人因此荣耀。甚至写过诗: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说黑色的衣服,指卿士的衣服,坏了,我取回来,做好了再给你拿回去,指老的卿士死了,郑庄公又做上了卿士,这时,周王想分散这个权力了,分给虢公。这时,郑庄公派人马去温去割麦。报复。这之后新一代王上台,出现交换人质的事件,想换人,这个心思没变。郑庄公伤王的心,后来把这个权力全部交给了虢公,郑国从此不上朝了,不再朝见周天子。这本是有规矩的。尽管周天子虎落平原,但是诸侯面子上还是勉强维持,这个小王也气盛,得收拾,就联合魏陈蔡来打郑国。郑庄公就打了一仗。郑国采用鱼丽之阵,用几十辆车摆阵,后有大量战车。古代打仗,要约好时间地点,打鼓,摆阵,郑国用新阵法,给顶头上司用上了。陈和蔡有内乱,来参加战斗的部队心不齐,郑国就先打他们。一打,陈蔡就跑了,把周王部队冲得落花流水。一箭把周王射中,射王中肩。相当于儿子当众打了父亲嘴巴,对世道人心影响极大。周王部队就垮了。没了王法了。君不君臣不臣了。
这是历史危亡关头,华夏文明,夏商周累积,燕山南,这些国家发展出的文明高于周边地区,这种文明因为乱,面临生死的考验。内部乱,就产生重大历史机会,给边地异族制造了机会,新历史就开始了。四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来自北方的人如潮水向中原挺进,这时,内乱,就没有统一力量,人心涣散,中国文化面临生死危机。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孔子读到这一段历史,涉及到齐桓公管仲等,孔子给齐桓公定义为,假如那时,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我们就披发左衽了。这时,霸主开始出现了,第一个就是齐桓公,背景就是天下内乱。我们也看到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兄弟们会联手来抵御,捍卫中原文明的,第一个人就是齐桓公。

春秋五霸(二)桓公继位
(进入到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已经无力控制局势,这时候天下大乱,文化危亡,历史在呼唤英雄。而齐桓公是首先站出来建立霸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英雄。那么,齐国究竟发生了什么?齐桓公又是怎样当上齐国国君的呢?)
齐国公子小白、鲍叔牙回国夺权。为什么呢?齐襄公被人杀死了,公孙无知上了台,不久也被人杀了,齐国政权真空。能够有资格获得这个权力的,还有公子纠。论实力纠背后是强大的鲁国。君主是鲁庄公,也在积极在为鲁的外甥纠回国做准备。小白只能是争取时间了。齐襄公被杀,得从头说起,齐僖公有诸儿、小白、公子纠三个儿子。齐僖公死了,诸儿上台,就是齐襄公,在位十一年,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评价是“无常”,好发脾气,这是为政者大忌的。得罪了许多人,结果到了十一年,带一群人狩猎,遇到野猪,齐襄公一看,射箭,边上一人说,这是彭生。彭生他认得,齐襄公翻下车来,摔坏了脚,大家送他回宫。彭生是齐襄公的大臣,这是白日见鬼,还是因为彭生死得冤,这是疑心生鬼。齐襄公有妹妹文姜,嫁到鲁国,生了儿子,儿子做了君主,正是鲁庄公,文姜与齐襄公有暧昧关系,嫁到鲁国后,应该好好过日子吧?结果,鲁桓公要来访间,带了夫人回娘家,有人劝他,不要带。鲁桓公就带了她去,兄妹二人好久没见,旧情复燃,又出事了,鲁桓公知道了这件事,生气了。鲁桓公知道内幕后,这个事被齐襄公知道了,干脆
派彭生杀害他。彭生是大力士,他负责接待。在鲁桓公上车时,使劲,鲁桓公折了肋条,死了。鲁国不干了。齐襄公只好杀替罪羊,彭生替罪了,才有后来狩猎时,变野猪出来的事,把齐襄公吓得半死。
这事引来齐襄公的杀身之祸。齐襄公无常,对大臣不讲信用,十一年,派两大臣一一管至父、连称去守边,约定吃瓜时去,下次吃瓜时再换你们回来。结果时间到了,却没派人来换,他们就请求。齐襄公不理睬,就得罪了他们,二人要报仇,还有野心家,齐襄公亲叔叔的儿子,这就是公孙无知,想作乱。三人一块凑,连称有叔妹妹不得志,不满。这些人迅速地联合。她负责通风报信。齐襄公回来,自Ⅻ在床上,发现脚痛,发现没鞋,让身边的人去找,这人叫费。找不到鞋,就打他。费受伤,得,找吧。一出门,外边管至父、连称等人听说赶来了,他们逮住了费,费说,别绑我,脱衣给他们看鞭痕。他fl]十N信了费。你们围着,我进去,把齐襄公灭了就完了。这些人一听,就答应了。结果没想到的是费把齐襄公藏起来了,出来跟他们搏斗,这人怪忠义的。这是他的人格。叛臣们杀了装扮成齐襄公的人,发现这不是齐襄公,就四下里找。发现了脚,是齐襄公,杀死了。之后,公孙无知上了台,也是不积德的人,也被人杀了,就出现了小白、鲍叔牙回国的事。
与此同时,鲁也不闲着,出现了公子争权的事。鲁庄公看到的是鲁国的机会,只要把外甥公子纠扶上位,两国关系不会差了,鲁庄公看到是大利,想把事情做得体面些,把齐的大夫们召集起来,盟会,到夏天时,辅佐着纠去齐国继位,一进齐国国境,发现有部队阻挡他们,得知齐小白、鲍叔回去了。也得到贵族之家的支持,上了台。鲁庄公想不到这样的结果,就回来了。组织人马在秋天时在乾时这儿打仗,征讨,鲁不占天时地利,战争中,鲁国败了。败了,连鲁庄公的车都没了。只有一个小胜利,是管仲,还有召忽,管仲打仗卖力,给了齐桓公一箭,结果射到了腰带上。这是射带中钩。小白吓得灵魂出了窍,战争败后,公子纠他们回去了。齐桓公就上了台。
齐桓公继位后就找鲍叔做国相,没想到他坚决不干,还推荐了管仲。齐桓公想这是仇人呀,怎么能选他呢?鲍叔说了五条理由: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抱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一是政治家对民众宽和,我做不到;二是治国不使大权旁落,我做不到;三是让百姓铁心跟着走,我做不到;四是统一民心,我做不到;五是战阵鼓动战士勇敢,我做不到。五点一说,齐桓公就答应了。这事,有意思。齐桓公表现是, “无小智惕而有大虑”,这人不小心眼,不斤斤计较。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缘,得人心,而小白这点上做得好,大事也不糊涂,能结交有志向与能力的人。就有人才在身边。当初,齐襄公继位了,本没有小白的事,在莒里应该遭到不少困顿,这却是必要的。在莒里的白眼让他感到了生活的不易,所以他学会了用人。现在对管仲,原谅他的一箭之仇,未来信任管仲,是让后人羡慕的。这事让我们看到的是齐桓公这个老贵族的大大咧咧与大志,能做大事。居然接受了鲍叔的推荐。
历史有美谈叫管鲍之交,鲍叔原本可能为相时,推荐管仲,有文献说过,有人在孔子面前称赞管仲,孔子却说我更赞赏鲍叔。他能举贤,是伟大的。能维护有用的人,可见鲍叔的心胸。史载管仲说到自己一生时,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义释管仲,这事离不开鲍叔。既然齐桓公同意,可是管仲在鲁国呀,鲍叔说明要去要,去了鲁国。找到鲁庄公,木已成舟了,鲁庄公也能认清形势。就跟鲁庄公说,公子纠是你的外甥,但是两个仇人得要回去,一是管仲一是召忽,尤其是管仲射了我们君王一箭,让君王自己杀死他才行。鲁国也答应。准备放回去,并且杀了公子纠。这时,召忽不干了,也死了。管仲没有。这事后来有许多议论。像孔子的学生也讨论过。管仲不死,却要回国辅佐敌人,这像话吗?孔子说这人能见其大。平时鲍叔、管仲、召忽闲聊时,鲍叔辅佐了小白,召忽说是生是纠的人死是纠的鬼。而管仲不愿意为他殉命,他觉得生死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春秋时期这个动荡年代本是伦理分裂的时代。我们能看到政治变化时,有些人做了忠臣,为之死,有些人却逃了,没交出命。以图将来,力图做更大的事。管仲进到齐国,开始了管仲相齐的历史,开启了齐桓公争霸的历史。
乱世,并不缺少人才,德不孤必有邻。关键时能不能钓出人才来。举贤才的气度也是重要的。我们说人的历史,什么是人的历史?很伟大的一个功业,你仔细分析仔细分析,分析到最后,是人格。是见识,是气度,是心胸。假如没有鲍叔那么宽阔的心胸,鲍叔之德,后来说什么,说是鲍叔这个人,他们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富贵,后来他的子孙享有富贵,阴德。实际上这种话也是在赞美,有这样德行的人,应该有好报,他的子孙应该有好报。所以说没有鲍叔管仲就完了,烂了,烂了就烂了,人生百年白驹过隙,齐桓公的霸业也许成,也许不成,也许当然了,历史有其必然性,可是必然性,它必然最后作用到这些人格,由这些人格完成这些事业。齐桓公没有管仲,管仲不出来,一定有另外一个人出来,而另外一个人出来,也必须要遇到,像类似的这种帮忙的人才有他的机会,这个是必然的。
春秋五霸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