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秋五霸

_2 李山 (现代)
晋灵公请赵盾吃饭,也设下埋伏。这个故事比鸿门宴更早。要杀赵盾,被车右提弥明知道了。知道后,赵盾喝酒到第三杯时,车右夺了杯,说,喝过三杯了,就不礼了。晋灵公放出狗,提弥明杀死了狗。这时,光提弥明,赵盾还是出不去。关了门还放了狗,发现晋灵公埋伏的人中有倒戈的,这是灵辄。当年,赵盾去打猎,看到身材壮实的人,赵盾他们去问候,这人说,三天没吃饭了。赵盾就赶紧给饭吃,剩下一半饭,他说家里还有娘,要拿回去给母亲。赵盾给了他一些东西让他回去。结交了这个人,灵辄度过这一关,参加到晋灵公的卫队中了。这次看到赵盾,关键时反戈一击,救了赵盾。“自惜袖短,内手知寒。惭无灵辄,以报赵宣”,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逃了一难后,赵盾的侄子赵穿派人杀死了晋灵公,这事背后是谁指使?侄子去的,赵盾不知道吗?史官董狐写“赵盾弑君”,赵盾出亡,没出境,又回来了。史官说是赵盾弑君,赵盾当然不干,我不知道。史官们说,跑没有离开国境,回来了也不讨贼,赵穿后来善终,你第一执政,怎么不讨贼?“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也。”《左传》也说董狐,是良史。也说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惩,惜也。”这段写法公平吗?未必。杀君主的不是赵盾,但是他主使的,董狐没错。但是,《左传》成书于战国时,是赵家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拉进孔子,这是给赵盾遮掩。但是毕竟,《左传》成书早,尾巴还能看出来。赵盾是晋灵公要杀他的情况下不得已杀了晋灵公。史家也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但留了点痕迹,让人去看。赵家没事,这就是春秋中后期了,大臣杀了君主,没事。赵盾死了。
赵氏家族内部出现了问题,赵朔死了,赵庄姬不是成公的姐姐就是女儿,这是家族的权势在。没想到丈夫死了。她闲不住,跟赵婴齐出了乱子。这是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赵氏孤儿的事件出现,是得掩饰一下。这乱伦,叔叔与侄媳妇的关系,事情出了,赵括是大家族长,要管,与赵同关系好,就准备把赵婴齐流放。流放前,赵婴齐对两个亲兄弟说,我管不住自己,我无能,但是赵氏家族要存在,你们的智商不如我。这地方我能。你们为什么不放我一马?流放了,赵家要出问题。赵婴齐说过,赵括还是流放了他。一开始也没问题,但是,得罪了庄姬。她日夜烦闷,告发赵括,说他们要谋反。这毒辣。赵庄姬这种做法是为了所谓爱情吗?赵盾的后代应该没地位。庶支没机会,赵盾当时掌握大政,到孙子能不能保证地位,有人怀疑,赵庄姬告发有夺嫡的考虑,这是家族内耗,这时晋景公时期,晋景公就开始找人,栾氏家族出面,赵家的确要谋反,赵括赵同这两个主要家族被灭了。赵家的确衰落了。灭了重要的支系。
晋景公十九年,晋景公到了晚年,梦见黑色的鬼,一边走,一边拍打着胸部,一边踊(双足齐跳),指责他不义杀了子孙。刚杀了赵家子孙,这是杀人后的内心不平静。晋景公是自己半吓死,有大臣要为赵家说话。这是韩厥,《史记》没错。韩厥说,“成季之勋,宣孟(赵盾)之忠,无后,为善者无惧乎?”赵括赵同被杀了,这不是鼓励忠臣的行为。晋景公知道孤儿赵武还在,就把赵括赵同的土地交还给越武。《左传》记录得按照的是本来面目。韩厥为什么要说话呢?年轻时,韩厥在赵家寄养。是赵家养大的。韩厥也是赵盾保举为司法官的。太强的容易倒塌,倒是弱的容易长流。这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福什么是祸吗?春秋五霸要结束时,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倒是霸主们自身出现问题,消解争霸势力的情况出现,春秋就走向了中晚期,向战国转化了。当内部矛盾逐渐平衡时,就想着外边了,又要打仗了。那么未来发展历史会是什么样子呢?春秋五霸会向哪里发展呢?
春秋五霸(二十六)鄢陵战火
(晋国和楚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大国,晋楚两国的关系,构成了春秋史的历史大架。而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曾经发生了两次战争,一次是城狻之战,晋国战胜了楚国,另一次是邺之战,楚国战胜了晋国,双方是互有胜负,打了一个平手。而接下来,在晋楚两国之问,又发生了笫三次战争,这一次战争结束,春秋支就进入了后期阶段。这场战争,和别的战争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晋楚两国,谁又是战争的胜利者呢?北京师范大学车山教梭,为悠精彩讲述《春秋五霸》之《鄢陵战火》。
晋楚之间这场战争,实际上都是在两国内部矛盾重重的状况下打的这场战争。可是,两个国家还得打。我们小的时候在农村生活,看到两只公鸡,往往就是那半大公鸡,毛没长全,那种半大公鸡,两个公鸡之间斗。斗斗斗,一定要斗到都自Ⅻ下,自Ⅻ下来以后,你啄我一嘴,我啄你一嘴。非要有个什么情况,把它们两个比如来一只狗,或者来个小男孩,它们俩才各自散去。所以这个晋楚到了鄢陵之战这个争霸,特别像两只公鸡,已经自Ⅻ到地上了,还在你啄我一嘴,我啄你一嘴。那么我们说这么热闹,具体说这场战争在矛盾重重下是怎么爆发的呢?
鄢陵之战前双方搞了一次弭兵的活动,订了盟约,天下诸侯喜欢这样的事,可是订了盟约后,变了。各诸侯纷纷转向了晋国。这是老习惯,周初封诸侯时,有名有姓的大诸侯占据中原,而楚是被当成了蛮夷。这是那时的习惯势力,不打仗了,诸侯就转向了晋国。晋国也与秦打了一仗,取胜了,这对晋国有利。楚国肯定不高兴,得打。他先打郑国。晋国背后支持,郑国也反攻楚国。这更成了楚国的心腹之患。楚王就来软的,划一块田地给郑国人。郑国人投降到楚国这一边了。晋国当然不干了。晋楚间战争就要发生了,这就是鄢陵之战的背景。
这场战争有新特点:一是范文子的忧虑,范文子也接过父亲范武子的职责执政,从决策到战争爆发,范文子都反对打仗,他怕晋国取胜。当时主政的都愿意打,范武子说,如果诸侯都反对我们,我们可以打,如果我ff]H9了郑国,实际上我们的忧患就更深了。没听他的,晋国其他执政都要打,就到了鄢陵一带,楚国发军,要相遇时,范文子说赶紧逃跑吧, “我伪逃楚,可以纾忧”,他说只有圣人没有外忧也没内患,一般人没有外忧就有内患,我们留一个楚国消解内患,他看到的是如果再赢了,回家没有好结果,他看到的晋厉公杀无辜。打了胜仗后,志气就涨,大夫们也涨,两方都涨,一定会有矛盾了。
二是双方都有叛臣在起作用,这是打来打去的结果。双方针锋相对,有投降的有叛变的。楚王身边叛臣是伯洲梨,是晋国伯宗(贤臣)的儿子。伯宗曾跟老婆显摆,我在朝堂上的议论别人都没想到,老婆贤明,说人都讨厌脑袋顶上的人,你谈了一番高论,人家会厌恶你。伯宗说,请他们来家里你看看,老婆就说赶紧找一个贤人把我儿子-保护起来,意思是你在晋国长不了。讲“鞭长莫及”就是他讲的。他夫人有智慧,看得比较复杂。夫人觉得丈夫危险,找了个师傅,果然伯宗被杀了,儿子就逃到了楚国。楚王登上巢车望晋国军队,楚王看到情况,楚国大臣派伯州梨在巢车下陪着。楚王间看到军队在往一块凑,是干什么?伯州梨说是合谋,张幕布是干什么?伯州梨说是占l、。撤了幕布,那是要发命令了。楚王看到尘土,甚嚣尘上了,是干什么?伯州梨说是平灶膛。上了战车,左右拿着兵器下来了,伯州梨说是听誓命。楚王说是不是就要打了?伯卅l梨说不知道。又上了战车,左右又下来了,伯州梨说是祈祷。这个情形,楚王看到的不明白,伯卅l梨一一解释。这是伯卅l梨对楚国的贡献,他没出计策,只是解说了。这个战争就是通过对话来描绘战争情况。
晋国也有叛臣,叫苗贲皇,是当年楚庄王收拾若敖家族时,逃到晋国的。他的作用在出了一个计策。当时晋国主帅看楚军声势大,苗贲皇说,楚军主力在中军王族。真正的亲兵卫队在王身边,是亲族。我们晋国可以先调部队骚扰两翼,把中心部队压向王族,可以一战让它完蛋。苗贲皇出了一个毒辣的招数。内部矛盾重重,表现在这里。春秋争霸到了后期是叛臣在起作用了。这是后期争霸战争特有的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大臣间不和。表现在☆暗!跟栾书间。在速战与缓战上发生了分歧。栾书认为楚军骄躁,应该缓战,☆暗!觉得得速战速决。最终采纳了速战的决策,这也为后来栾氏害☆8氏埋下了伏笔。过去的和衷共济荡然无存了。
战争打了好久。“旦而战,见星未已”。有几个细节。一是文打一是武打。武打上,栾缄,给晋厉公当车右,走到泥泞时,战车陷了进去,栾书说,你来坐我的战车,想废掉这个车,栾缄说,你走开。这时栾缄双手举出了战车。这让我们看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个人英雄。还有古代所谓的百步穿杨,像李广隐石没羽。古代养由基射箭射得好,就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了。晋国将军吕绮做了梦,梦见射中了月亮,自己也退到了泥中,占l、说,这个梦预示你明天要射中异姓王,你也要死了。结果果然碰上了楚共王,一箭射中了楚王的眼睛。之后,楚王身边有养由基,力大,可以射穿七层铠甲,当初楚共王骂过他。这时,楚共王让他去报仇,在追击中,有些犹豫,叔山冉间他怎么还不射?叔山冉说什么时候还想当初的怨气,养由基就一箭把吕绮射死。晋军来追赶他们,叔山冉拿着尸体打到晋军车上,把横木打折了。晋军只得撤了。
韩厥这一次又碰上了郑君,不想再辱没他,放了吧。结果被☆暗!追上了,手下说包围他。他说“伤国君有刑”,放了。这是文的一面。☆暗!见到了楚共王,这时眼睛受伤了,仍在战场上指挥战斗。☆暗!要跳下战车来行礼。楚共王说“方事之殷也,有韩韦之跗注,君子也。识见不谷而趋,无乃伤乎?”说这是君子,每次见到都是望风而趋,得派人去间候。战争中“文”打,打修养,打表现。☆暗!看到,就说我是邰至,是外臣。这次蒙了君主与您的恩,在军中做事,报告没受伤。不能行大礼,只能鞠躬三次。哪怕是敌国国君,也不能伤害,这是原则。老礼还在心里。还有栾缄,见的是楚国子重,看到旗说是子重的。当年栾缄到过楚国,见到过子重,子重间晋国部队什么特点呀?栾缄说,“好以众整”,多么匆忙都整齐划一,不会慌乱。子重还间,他说“好以暇”,再忙也以宽裕的心。匆忙之际都能保持风范。这是“暇整”。现在见了子重怎么办呢?要没表现,那就是说大话,他就跟晋君说去通通气。结果栾缄派人拿着酒找到子重,两国打仗,我在承担保护国君的重任,但是要派人来请您喝酒。子重想起来,好记性,夸赞他。然后饮酒,敲鼓,继续战斗,这是礼乐文明。在战争中,也是要拿出点劲来。这考验的是文明在人心中的作用的深切。
战争打了一天,也死了不少人。但是这些事也起了点染作用。战争结束,开始清点,晋国军队一看,不得了。在动摇,苗贲皇说得补充粮草,晚上也做这个事情,要把俘虏放回去,让他们带回这些信息,让他们知道晋国人明天还要打,楚王打子反商量,子反喝酒喝多了,起不来。楚王说,这是老天爷不成全我们,连夜撤了。晋国大胜,开始住人营地吃人粮食,然后班师,在晋国内部引起什么结果呢?
春秋五霸(二十七)权臣弑君
(鄢陵之线是晋国和楚国之问发生的笫三次大的战争,在晋楚雨军还在战场对峙的时候,晋国的一个贤人范文子,就认识到如果晋国获胜,晋国的内部矛盾就会爆发。当晋国在战场上战胜楚国后,晋国内部发生了君杀臣,臣我君的权端现象。那么,晋国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战场上的胜利没能把晋国人团结在一起,反而使晋国陷入了复深的混乱中呢?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春秋五霸》之《权臣弑君》。)
这个战争结束以后,对这场胜利有不同的表现,像谷至常高兴,他跑到周王室去报功,汇报战争情况,就说了很多这场战争我怎么办我一。办的,别人不愿意打,我怎么主张打的,说了一些自己的功劳。当时,王室有个大臣叫单襄公,听了jB互的话以后就说, “温季其亡乎!位于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怨之所聚,乱之本也。多怨而阶乱,何。在位?”夏书》曰: ‘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将慎其细也。今而明之,其可乎?”。温季,温季就是☆暗!另-r一个称号,说温季要完蛋了吧,说他的位子在七个大夫下边,可是他总是表现得,把自己要盖住别人,说这种咋为是聚怨,是招恨的,招怨气的,说一个人这样招怨气,那还长得了吗?这是☆暗!显摆自己。,,
范文子回家咒自己死,说“君骄侈而克敌,是夭益jl疾也。难将作矣”,这种胜利来得不吉利,为将来摔你做准备,范文子回家后,请巫人咒自己。人求死也容易,舳的意思是不在让范氏被消灭。没多久,他死了。灾难果然来了。晋厉公骄横,敢杀人,按照今天的i:!击,这是想集权的人。这么多年,各家族的人在发展,国家的权力被分走,这不是好事。他手段太直接,被人干掉.他想做的事未必坏,但是手段欠研究。他多“外嬖”,有宠幸之臣,有胥童,怨恨郤氏家族。祖上被郤氏夺过权,胥童,还有长鱼矫被邰鼙夺了,这些外嬖都有仇。这些人收拢了不少。长鱼矫当时被绑起来,示众,这是奇耻大辱郤氏家族要灭,就因为当年得罪了不少人。
这次战争,郤氏家族得罪了栾书,☆暗!主张速战,被采纳,郤至就高兴,栾书就有仇了,要报,战争中抓了楚国的俘虏,公子筏,要审判,这时公子筏交代☆B氏家族要在战争中达到换君主的目的,所以主张速战,趁“东诸侯未至”,让楚与晋发生战争,一旦晋国失败就废掉君主,到洛阳另请君主来,这是栾书派的俘虏公子筏交代的诬陷之词。君主间栾书,这事可能吗?栾书说可能,打仗时是谁接受了楚君主的慰间,是☆暗!私通楚国,看看战争中的表现就可以知道。☆暗!要到王室报告战争情况,他是不是要请周即孙周来,派人去看他是不是去看孙周,就知道了。结果,郤至去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真的…自道拜访了孙周,晋厉公相信了,栾武子这一套周密呀,这样,☆B氏家族就非灭不可了。
一次打猎,晋厉公带着妇女参加,郤至打死一只猪,准备交给君主,有寺人把野猪抢跑了,☆暗!一箭射死了他,晋厉公看在眼里,这事成了引子,君主就开始布置了。先从三☆B灭起, “族大多怨”。得罪人太多,得先收拾。这事让☆暗!知道了。有人劝他先杀了君主,☆暗!说要讲勇,不能动不动杀君主,不守信用,杀人不智慧,作乱不勇敢。真有罪,现在被杀晚了呢,无罪,君主乱杀有他的好。☆暗!居然这样说,真体面,这有人生间题。这些道理是好,但是这套道理,平时怎么就不用来教育家族的人呢?原则只是知识,在生死前仍守着,但是平时不注意修养。结果招仇招恨,这是贵族精神没落的表现。平时好好约束不行吗?君主这儿没完,胥童,准备了八百甲士,长鱼矫说用不着,巧打,请君主派人跟上自己,两人互相撕扯着,假装打架,来到☆8氏家族面前,当时三☆8正在商量事情,看到两人吵着来了,三人根本没有防范,两人拿着戈就灭了正商量事情的三邰。但是,胥童与长鱼矫把另外两个大臣栾书与中行偃也抓了,在朝中劫持了。晋厉公感到意外,长鱼矫说,得斩草除根,得一块J UI炙拾,晋厉公多少手软了。长鱼矫说,你不杀他,他必然杀你。作为君主得有德与刑,分别对待好人与坏人。晋厉公还是手软,长鱼矫跑了。晋厉公放了二人。两人赶紧谢恩。晋厉公恢复了两人的位置,可是加了胥童执政,实际上给晋厉公带来了杀身之祸。栾书心机深,所以这样,栾书与中行偃不自安,不久,晋厉公觉得天下太平了,出来散心,栾书与中行偃动手,抓住并囚禁了晋厉公,他们召范宣子,这是范文子的儿子。范文子怕家里招灾,祈死,怕的就是灾祸。范宣子当然不听。栾书与中行偃招韩厥,韩厥是谨守本分的人,他就说,当年我小时,在赵家生活,与赵家关系近,庄姬之乱,我还躲了,现在叫我去干,我不去。“杀老牛莫之敢尸”。这是怕报应。杀生灵得折寿。何况是君主?韩氏也不从,栾书、中行偃,还是派人杀了晋厉公,埋在城门外。只给了辆车陪葬,草草埋了。
《春秋经》说, “晋弑其君卅l满”,谁杀的不说。这在晋是独特的,当年赵盾杀了君主,史官还敢直接写,现在史官不敢写了。这是历史的变化,发生在春秋晋国的变化。史官不敢主持正义了。史官是什么人?史官是由王室派到各诸侯国的,有监视的意思。他们代表的是中央。君主的好与坏他们记录在册,有一部分交给周王,这是职责所在。但是春秋中后期,在晋国的史官实际变成势利眼。晋国写赵盾史实的是董狐,与王朝派有关。但此时,董氏有一史官娶媳妇,专找晋国大家族来找,有人劝他“齐大非偶”,本是麻烦的事,现在他要“求援”,结果太太作威作福,回娘家一说,他被吊起来,当初说过齐大不偶的人经过,他喊救命,那人说,你不是求援吗?这不是吊起来了吗?看得出史官的势利眼。这是文化损失,一种人,不能坚守本位,正名,晋国的情形实际代表了历史的变化,权势腐朽了一切,这是精神的没落。齐国有史官,晚点, (晋国社会发展快,齐国有所不同)一个大夫崔杼杀了君主,史官在竹简上写了“崔杼弑其君”,当时崔杼杀了这个史官,弟弟再写,又杀,还来再写,再杀,哥仨个都死了。后来,仍有人写,终于手软了,所以,齐国的史官坚持了老的原则,这是春秋历史发展的不平衡。,?
在晋国看到霸主之国到了无是非状态的发展,春秋在解体,在晋国这样独特的背景下要解体了。基本精神原则, “不诚无物”,社会的成员不遵循社会准则,就是不文明。所有不遵循的现象都是。晋国就是这样。骂史官是吃谁向谁的家伙。新继位的君主呢?孙周当时l4岁,还是小孩子。他来了,继位了,跟大臣说了几句话,说我本来没想到做君主,那么能做了是天意,然后说君主是出令的,假如我出了令,不从就不如没有。那么继位,我就想间我说话算吗?如果算,或者不算都在大家,请大家表明态度。这帮大臣都诧异。他聪明,八年中九合诸侯。“三驾而楚不能争”,极有作为,大臣们都谦让起来了。人fl'1☆B愿意亮出光明的一面。人都有两面,好的政治就能唤起人的良知。他即位后,有作为,但是对晋厉公死的事,他不敢翻盘。想与楚争斗,大家都会跟着,但是想收拾这些权臣,就不同了。连贤明的君主都不敢翻盘。历史让人感慨哪。春秋向后期迅速坠落了。这就涉及到栾氏与中行氏杀了君主,君主不敢秋后算账,将来的算法出于私利,那么,栾书与中行氏弑君表明的社会间题的严重,大家族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春秋会向哪里发展呢?
春秋五霸(二十八)霸主弭兵·2011年9月7日
(在两百五十多年的春秋历史中,春秋争霸的历史就占据了一百多年,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之位,打来打去,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盛的,就是晋国和楚国,晋国和楚国先后出现了英雄有为的君主,各自建立了霸业。但晋楚两国争霸争到最后,有人提出来要召开弭兵大会,那么,在晋楚两国互有胜负,还在势均力敌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弭兵大会的提议?弭兵大会的召开,会让晋楚两个大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吗?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春秋五霸》之《霸主弭兵》。)
春秋争霸争来争去,争到了中晚期之交,就出现了两次弭兵活动。两次弭兵时间隔了30多年,第一次弭兵就像公鸡打架,俩人虽然都躺到地上了,但是还能伸起脖子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所以第一次弭兵,没有多久,破局了。接着打仗,就打了鄢陵之战,再打一次,这就像公鸡到了最后了,脖子也抬不起来了,两只公鸡都累到了脖子不能抬起来的地步,这次要弭兵。弭兵之后,春秋的历史就由中期转入后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弭兵这个活动的发生呢?
这要从内政与外交两方面来看。首先是内政出了问题。从晋国说起,晋国的内政还是沿袭大族间勾心斗角的局面,矛盾愈演愈烈。赵家过了庄姬之乱后,还在复活阶段。韩、魏氏势力也不太强,范氏与栾氏家族并列着,前边有家族间的斗争,赵家差点被灭,然后是,轮到栾氏了。栾书的孙子叫栾盈,发生了范氏家族收拾栾氏家族的事。栾氏为了跟范氏搞好关系(两个家族互相瞧不起,由来已久),娶了范宣子的女儿,正是栾盈的母亲栾祁。丈夫死了,她耐不住,就跟家里的家臣州宾私通了。栾盈要与妈妈发生冲突。栾祁跟爸爸说,栾盈要造反。结果告她儿子,编了一套理由。
栾盈被迫逃到了齐国,齐庄公手下执政是晏子,晏子说,栾盈跑后,晋国两次会议,盟誓,禁锢栾氏,谁都不能接受他,当时齐国也参加了,没过几天就接收栾盈,这不对。齐庄公说,这个盟会可以不在乎,就养起了栾盈。不久机会来了,当时晋国与吴国通婚,当时实行媵嫁制度,要送陪送女叫媵女,一娶九女,带上妹妹侄女,三个国家,两个国家陪送,一共得送九个人,只有同姓国才能陪嫁,到了春秋中后期,齐国姓姜,本与吴国不同姓,不守礼法,也送陪嫁女到晋国,车上就有栾盈,把他放到了曲沃。栾氏在这儿根深蒂固。这次栾盈进了晋国曲沃。回来后,找到胥午,是过去的老友,让他帮忙组织军队干掉范氏。胥午说这局势没你的事了,难死灰复燃。栾盈说,你要帮忙,我无憾。胥午只得答应了,召了一些士,喝酒。问大家,今天我要见到栾孺子多好呀。栾盈当时不小了,可是这样叫是亲切。百姓还有点怀念他。有人感慨,栾氏人多好呀,有人甚至掉泪。于是互相敬酒时,又说了一遍。有人就说要来了真跟他干,胥午就变戏法般叫来了栾盈,大家一看,真是他。
栾盈曾给魏绛做过车右,跟其儿子魏献子关系不错,联合了魏献子,开始准备。这时,范氏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当时范宣子发现栾盈回来了,把曲沃百姓也鼓动起来了。范宣子恐惧。身边的人乐王鲋出主意,不用担心。首先,现在君主在你手上,陪着君主进固宫,手中有权力可以调动百姓,他属于侵入国家,你怕什么?我们可以强征。范宣子准备找君主进固宫,这时,君主有姻丧,也要穿孝,范宣子也穿上黑孝,跟两个女士进了君主身边,带到了固宫,派儿子去找魏献子。儿子士鞅一看魏献子这儿都准备好了,士鞅说,栾氏是贼人,现在我父亲与大臣陪君主到了安全处,请你去陪伴君主,一边薅了魏献子上车,去找君主。一下子就走了。栾氏家族看,坏了,追,来到宫殿,范氏家族就战斗,范宣子跟士鞅说,有一箭打到宫墙上,都要打你。士鞅不要命了,追上栾乐,在前边跑,搭弓要射,他威胁。士鞅没被射中,马车正跑,他在射箭,马车撞上了槐树的根上,车翻了。栾乐就掉下了车。范氏家族就拿戟勾他,勾断了胳膊。斐豹是个官奴,有丹书,要打栾氏时,斐豹提出,督戎人家都怕,我不怕,如果烧了丹书,我就去杀死他。于是斐豹勇敢地朝着督戎去,斐豹跑到曲沃来了。围了曲沃,不久,把栾盈的势力杀了,斩草除根了。栾氏得势于一时,总有一天得彻底干掉,最后只剩下三家,就出现了韩赵魏,历史就进入了战国。这告诉我们晋国为什么不能打仗了,因为内政乱。外交上也孤立了。范宣子执政,当时大国,楚晋齐秦,范宣子主政,一次跟齐国借仪仗,范宣子借来不还了。这点事,表现出这人没德行。齐国就有二心了。
楚国方面,也是内忧外患。内忧上,“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楚国人即使有才,也是为晋所用,贤臣都跑掉。外患是吴国。申公巫臣事件出现后,来到晋国,出主意让晋去扶植吴国,打得他不得安宁。后来楚庄王对儿子子囊说,要把都城修坚固,早晚吴会打到城下。弭兵发自赵文子,就是赵氏孤儿。名字叫赵武,死后叫赵文子。他一讲,宋国人向戌听到了。韩氏家族韩宣子就说,兵这种东西哪个国家没有?现在要弭兵,有点违背体制,可是兵是民之害。是小国之大灾,有人提出,不答应百姓不高兴。其他小国也不满意。但是,我们还得答应宋的提议吧。于是答应了。向戌找楚国,也提出弭兵,都答应。只有齐国不想弭兵,劝过后也答应,就决定会盟。会盟在公元前546年,鲁襄公27年五月份,郑国人来了,晋国同盟先后来了,可是楚国人令尹子木却不到,派黑肱去,自己在陈国待下来了。楚国黑肱谈条件,然后到陈国跟子木商量。子木提出条件,我们两国搞和平,要完成一事,让各自盟国交好,这个账楚国算得精。楚国盟国少,大多跟着晋国走,这个提出后,赵文子犯难,我们晋楚秦齐四个大国,支使不了齐……消息传到楚,楚王说秦齐的问题不谈了。当时十三个国家来参加了会盟,规模大。
这次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子木来到晋国来,会盟时,楚国人内穿铠甲,当时伯州梨太宰跟子木说,你们还穿铠甲呀?子木说,我们两国间不讲信用多年了。伯州梨说,不讲信用,逞刚强长不了,不以三年,子木真死了。晋国人也得到消息,楚国人穿铠甲,要动手。晋国大臣赵向出来,他们怕失信,我们怕什么,当着这么多诸侯的面,敢吗?于是会盟。楚国提出歃血得我们在前边,结果楚国在先,这个礼仪中,赵文子处处忍让。这是靠实力的,会盟在不信任中举行了。这次会盟有这么几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是晋国吃了亏,明显地吃了亏。晋国的盟国多,楚国的盟国相对少,但是两国交好,这一下,弭兵之会以后,这些诸侯们俩婆婆了,过去只挑一个婆婆,现在俩婆婆。像鲁国,上楚国去献礼,去出差,去送东西,然后送完以后到晋国来送,这样楚国就多了盟国。所以这是第一个结果,就是明显地我们看出来,晋国吃了亏。
第二个结果比较积极,什么结果呢?就是带来了40多年的和平。的确,这次弭兵之后,因为两个大国打不动了,打不动了以后,所以呢,就不打了,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再到下一次有人撕毁这个和约以后再打仗已经是40年以后了,有些国家时间还要长一点。
第三个结果是,先前没表现的内患现在起了,大臣篡权了,像鲁国,政治军事一分为三,君主成了空的了。一个国家分了三个了。弑君多了。这三大结果让春秋正式转入后期了,更乱了。
春秋五霸(二十九)风流时代·2011年9月8日
(这是一个离我们久远的年代,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这就是中国历史的春秋时期,对于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乱世。在这个乱世中,出现了春秋五霸这样的乱世之主,而在这几个霸主的兴衰跌宕中,就为我们再现了春秋时期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那么,通过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林林总总的事件,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一幅春秋画卷呢?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讲述《春秋五霸》之《风流时代》。)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一个历史的回眸,要看一看这段历史,在整个我们的文明史当中它的地位。第一点,这是一个权力下移、历史倾斜的时代。我们历史经过夏、商、西周,西周建立了礼乐文明,但是这个体制到了春秋时期,大厦倾倒,所以这是一个倾斜的时代。在这个倾斜的时代,有人挺身出来,有人就没落了,这是一个方死方生,新的因素在长,旧的因素在消这样一个时代。那么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什么?是权力的下移,这就像在高山顶上放一块石头,石头能在高山顶上存在,是因为它维持着一种平衡,结果这个平衡打破以后,这个石头向下滚落,那就是越滚越快,加速度,不滚到地下不算完。那么这个历史大势,孔子给这个时代做过评价,今天看非常准确。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天下有道时,文武大权在周天子手中,无道就转移到了诸侯手中。诸侯崛起,这是开始,权力丢给了大夫,大夫崛起了。早期人物搞会盟打仗都是君主带兵,大夫专权超过五代就完蛋了,这时,家臣就会夺权了。非要到新平衡出现才行,战国,再打破,才能九九归一。这一点是非常准确的。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段历史上权力下移,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坠落的过程。这过程中出现许多人物,首先是五霸,个性分明,人人不同。齐桓公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鲍叔能让他对管仲尽释前嫌,可是管仲死了,就不行了。让人感慨。宋襄公许多行为不是出于德行,是照猫画虎,别人怎么做他就学。不管国家安危,不管你小民,得讲面子。说透了是面子作怪。历史上他的霸业是笑柄。晋文公磨难多,长心眼。整个过程中,一副明君姿态,善听意见。流亡太多,有心理阴影了。心眼就多了。忧虑多。孔子说过,这种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对他,“好谋而惧”,才能细心思考问题。他心思薄,爱记仇,没良心。《左传》记事时,不脸谱化,像他就是寡恩。这是史家刻画人物按本来面目来刻画。秦穆公善担责任,大臣犯错误,他都能担起来。像对孟明,他不责备,自己认错。用人不疑,是大德行。这方面他做得好,死前也是做了坏事,拉人殉葬。这是秦风俗不好。楚庄王这人,静如处子,能忍,也能伸,在斗权臣上有智。事儿上见。先占一个理,有智慧在。历史由各种力量与势力组成。你收拾若敖家族,楚庄王事儿上见,再收拾你,这是特点。还有,霸主,思想要看谁高,楚庄王应该更高,他面对尸首,楚庄王认为一个诸侯,现在是靠力量与异国打,也没胜,武这种德行来看,没一件德,死在战场上的人都是忠君为国。这是内战,搞什么纪念碑?这显示出他对战争的理解之深刻。显出超越性的悲剧性的东西。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值得我们学习与避免。
先轸,脾气大,却有智慧。他脾气大,崤之战后,他大骂君主,这是不礼貌的。最后自己只能战死,这是有格的表现。这时期的人物,像南宫长万,一次跟鲁庄公打仗,抓了他,他回到宋国后,宋君说不尊敬你了,你成了俘虏了。一次他与君主打猎与下棋,南宫长万说,天下君主,最美的没有美过,这是棋德不好。君主说,你什么,不过是俘虏,他抄起棋局砸君主。杀了君主,出门,仇牧看见他杀了君主,他一剑就杀了仇牧,仇牧的牙齿被打得飞出射到门上。南宫长万惹了祸,他在宋国呆不下去了,逃,把母亲放在车上一晚上跑了260多里,跑到陈国。这是春秋早期。各国都不容他。陈国也怕他,知道他好色,于是陈国人,找些女孩与他喝酒,用犀牛皮包起他来捆着,从陈国拉到宋国,结果手打出来了,脚踢出来了。奇特偏执。武姜,也是,儿子难产就恨他。春秋好多这样的怪人。
当然还有一方面,这个时代重礼乐重文雅,这是文采风流的时代,不是写诗,是展现风采,这是礼乐文明的熏陶。今天有许多规矩,来自古代。像到人家去,看到门口两双鞋,要扬声,告诉人家我来了,不要让对方再谈不想让人听的东西。古代席地而坐,腿得收起,喝汤不能瞎搅和。再如,客人来了,不能提供住处,就不要谈。没有就不问。这是防止无聊。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像韩厥,在车上站着别人一眼能看得出来他是君子。这是好习惯。今天自由了,但是有些场合还得讲究,像光膀子,周礼要求不能光,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像赋诗言志,有时不能直说,不文雅,得赋诗言志,《诗》在当时贵族中流行,得会赋,得会听。伍子胥灭了楚国,申包胥是好友,两人是好友,闲聊时,伍子胥说要灭楚,申包胥说你能灭,我能兴。后来果然亡了楚国。申包胥来到秦国,哭秦廷,请秦发兵救楚。他扶着宫墙哭了七天,秦派人来念诗,《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听懂要发兵了,不哭了。这是文雅。这时期重文雅重礼仪,延续西周礼乐文明发展。有魅力呀,出了许多人物,他们欣赏作派。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它是周王室衰落,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所出现的一个结果。所以在这个时代,交织着新与旧,激荡着血与火,它是产生英雄的时代,也是展现人性黑暗的时代,它有奇人与奇事,奇情与奇志,它也产生义士与勇士,英雄和懦夫,那么,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我们该怎样看待春秋这个时代呢?)
一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尊王)攘夷了吗?没有。这是规律,一种文明建立起来时,大家会奔着你来。战争过后,这些人会居住并接受华夏文明。这是文化融合的大时代。融合的第二阶段是魏晋南北朝,到元朝时到了高峰。民族融合是中国文化的功能,无论是谁,只要接近就被同化,感染。这说起来是中国文化诞生后的历史责任。这个时期,鄋瞒有三个首领,高大,侵害鲁国,鲁国只得派叔孙得臣去打侨和,射瞎了眼睛,另一个扎了他的喉咙,他倒下后,据说身长九尺,大概相当于两三米。叔孙得臣后来给儿子取名为叔孙侨如。这是文明的规则,在不断融合中成长。春秋史上有“魏绛和戎”,无终来请和,晋悼公当政,认为不要和,魏绛说还是和吧。我们和戎后,保存力量就可以对付别人的争霸,晋悼公听了。跟边地民族搞和谐,这是重要的民族经验。八年后,九合诸侯,他感谢魏绛,赏赐半部音乐。魏氏家族从此有金石音乐。还有戎子驹支,在晋国生活,范宣子在位时,抓他,他不愿意,念诗,《青蝇》,“无信谗言”,有德行的明智君子不听谗言。这是《诗经》中的一章。可以看到文化融合的深切。
二华夏文明影响的范围扩大。中国两字有人认为来自秦音,吴越崛起,来自晋国培植。楚国也培植越国,文明就在这样的纠缠中成长。春秋后期历史的活跃点就在东南,文化在扩大。
三是春秋后期出现三大思想,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也应该在这时期,孙子兵法也是这时产生。春秋后期是争霸的积极结果。后来才有百家争鸣,因此春秋是充满魅力的大时代。
(全部整理完)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