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六○○年以前的日本

_3 (日)
2.足利义教上明朝皇帝书①与明朝皇帝复书
录自《善邻国宝记》卷中。
天启大明,万邦悉被光贲;海无惊浪,中国兹占泰平。凡在率滨,孰不惟赖。钦惟大明皇帝陛下,四圣传业,三边九安,勋华继体,从昔所希,宣光中兴,不图复睹。贡节不入,固缘敝邑多虞;行李往来,愿复治朝旧典。是以谨使某人,仰视国光,伏献方物。为是,谨具表。
永享四年八月
大明谕日本使书
皇帝敕谕日本国使道渊②尔究通佛氏之旨,晓达君臣之义,在彼境内,超于群伦。比者,以其国王之命,远涉海波,来修朝贡。达其王敬天之恳,敷其王事大之心。言调有章,进止有礼,从容恭谨,朕甚嘉之,今特授僧录司右觉义之职,俾归本国,主持天龙寺。尔其益精善道、阐宗风,益坚至诚,用副嘉奖。钦哉!故谕。 宣德八年③六月初六
---------------------------
①足利义教是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他在1432年(即永享四年)遣正使龙室道渊入贡,上明朝皇帝书,自称为“日本国王源义教”。
②明宣宗接见日本国使道渊后,乃遣雷春等随道渊使日本,并以君臣之礼敕谕日本国王书,仍称将军足利义教为“日本国王源义教”。
③明宣宗宣德八年,即公元1433年。
3.足利义政上明朝皇帝书
甲、足利义政在公元1475年上明朝皇帝书①
录自《善邻国宝记》卷中。
日本国王源义政上表大明皇帝陛下:日照天临,大明式朝万国;海涵春育,元化爰乃四方。华夏蛮貊归土,草木虫鱼遂性。恭惟大明皇帝陛下,神文圣武,曾智慈仁,皇家一统,车书攸同。弊邑多虞,鼓角未息。禹贡山川之外,身在东陬;洛邑天地之中,心驰北阙。兹遣正使妙茂长老、副使庆瑜首座,谨捧方物,统承宠光;冀推丹衷,曲赐素察。谨表以闻。臣源义政诚惶诫恐,顿首谨言。
成化拾壹年②乙末秋捌月二十八日上表大明皇帝陛下。
日本国王臣源义政(印)
谨表。
别幅:
马四匹
散金鞘柄大刀贰把
硫黄一万斤
玛瑙大小二十块
贴金屏风三副
黑漆鞘柄大刀壹百把
枪一百把
长刀一百把
铠一领
砚一面并匣
扇一百把
计奏讫
成化五年伏奉制书,特颁今填勘合并底簿等物,圣恩至重,手足失措,感戴感戴。然而弊邑抢攘,所谓给赐等,件件皆为盗贼所剽夺,只得使者生还而已。爰有景泰年间所颁未填旧勘合,请以此为照验也。今后滥行今勘合者必贼徒也,罪当诛死。抑铜钱经乱散失,公库索然。土瘠民贫,何以赈施。永乐年间多有此赐记之。又书籍焚于兵火,盖一秦也。弊邑所须二物为急,谨录奏上,伏望俞容。
书目列于左方:
佛祖统记全部 类说全部
教乘法教全部 百川学海全部
法苑珠林全部 北堂书钞全部
宾退录全部 石湖集全部
兔园策全部 老学菴笔记全部
遯斋闲览全部
右咨礼部 日本国王源义政(印)
成化拾壹年捌月二十八日
---------------------------
①足利义政是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他在公元1475年曾遣正使竺芳妙茂等入贡,上大明皇帝书,自称“日本国王源义政”,请求明朝赐给铜钱,勘合符和汉书等。明朝皇帝许之。
②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
乙、足利义政在公元1483年上明朝皇帝书①
录自《善邻国宝记》卷下。
日本国王臣源义政言:皇天后土,齐归中华之风;甘露庆云,争献瑞麦之颂。丕承祖宗功业,以致社稷治安。钦惟陛下乃圣乃神,惟文惟武,光辉尧舜二典,度越汉唐中兴。顾其弊邑,虽荷国恩,忧在萧墙,有稽朝贡。布大明于天下,遐迩同仁;望长安于日边,始终一节。兹特专使玮长老,伏奉方物,躬趋阙庭。仰望圣慈,曲察衷素,谨表以闻。臣源义政诚惶诚恐,顿首谨言。
成化拾玖年癸卯春三月 日本国王源义政(印)
别幅:
马四匹
散金鞘柄大刀贰把
硫黄一万斤
玛瑙大小二十块
贴金屏风三副
黑漆鞘柄大刀壹百把
枪一百把
长刀一百把
铠一领
砚一面并匣
扇一百把
计奏讫
成化十四年制书并给赐等物,一一拜纳,无甚感荷之至。抑弊邑久承焚荡之余,铜钱扫地而尽。官库空虚,何以利民。今差使者入朝,所求在此耳。圣恩广大,愿得壹拾万贯,以满其所求,则赐莫大焉。谨录奏上,俞容惟望。
右咨礼部
成化拾玖年②癸卯三月 日本国王源义政。
---------------------------
①足利义政曾在成化十九年遣正使僧周玮等入贡于明,请求明朝皇帝赐铜钱一十万贯。
②成化十九年:即公元1483年。
五、十五、六世纪农民起义
1.公元1428年(正长元年)京都农民起义①
译自《大乘院日记目录》正长元年九月条。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很快地蔓延到邻近诸国。
正长元年九月,京都农民蜂起,要求公布德政令②,破坏酒铺、当铺、寺院等,任意夺取财物,焚毁一切借据等。当时的管领畠山满家剿灭之。亡国之基,莫过于此。自日本开国以来,此为农民蜂起之始。
2.公元1429年(正长二年)播磨国农民起义
译自《世界历史事典》第二十二卷,第231页。这次农民起义直接受正长元年京都农民起义的影响。
正长二年正月二十九日,丙子,天阴风寒。谣传播磨国农民如去冬京边蜂起。农民军向播磨国守护军总攻时,诸庄园代官③亦加入。守护军士兵或为农民军所杀,或被驱逐。一国骚动诚希有也,云云。农民军均不让武士住在国内,诚乱世之至也。守护赤松满佑因此向该地出发。
3.公元1432年(永享四年)大和农民起义
译自《满济准后日记》,起义农民向领主提出豁免地租要求,这次起义获得了胜利。
永享四年九月十二日,晴。大乘院来信云:昨日卯刻,大和国农民蜂起,闯入奈良,叫嚣不止。请求全部豁免各寺社诸院的地租,并以官方公告发表。实非官方本意,诚怪事也。
4.公元1441年(嘉吉元年九月)京都四周的农民起义
译自《建内记》嘉吉元年条。嘉吉元年九月上半月,京都四周的农民起义首先从近江爆发,波及邻近。参加的人数最多时万余人,所向无敌。幕府被迫颁发取消债务的德政令。
嘉吉元年九月三日,丁酉,天晴。(中略)近来京都周围农民蜂起,要求颁布德政令,撕毁借据,并企图用少数银钱,索还典押品。此事起于江州(近江),波及坂本、三井寺附近,鸟羽、竹田、伏见、嵯峨、仁和寺、贺茂一带,农民骚扰,难以言喻。今日法性寺附近有乱民滋扰,甚至起火。驻军虽以大队防卫,犹未能击退。因农民军有数万人,故不能抵御云云。今晚贺茂附近,似有呐喊声。正长年间,曾有农民蜂起之事,已经波及到京都。此时畠山满家管领,命游佐故河内守击农民军于出云路,破之,乱遂平。今农民军向代始④要求颁布德政令,尚属初次云云。诚不法已极。京都防务大致巩固,至于郊区各地,则军力单薄,难于处置。闻管领决定不日迁典库财宝于京都。其后,将有人在嵯峨乡间纵火,有火烧天龙寺之讯,已出牌示云。
四日,戊戌,天晴。(中略)白川农民蜂起,管领命部下派兵防御云云。
六日,庚子,天阴。(中略)昨日五条法花堂起火,今日五条以南又暴动。农民军已攻进京都,真奇事也。今夜呐喊声传来贺茂川东岸,通宵骚然,诚堪浩叹。农民军占据京都内外各处寺院,扬言如不颁发德政今,就要焚毁寺院。所谓德政令,其名固佳,其实只是迫毁弃借据,索还典押品,如是而已矣。其不符德政令之称也,甚矣。然有取利数倍者可以毁弃,此则可谓为德政耳。然竞有并未收取微利,本息亦在破弃之列,则不仁之至也。
七日,辛丑,天晴。终日骚扰如常。后闻净莲华院僧尊悟,曾经向农民放过债。因此,昨晚农民闯至该寺门外,扬言如不交出借据,就要放火烧寺。不得已交出,毁之。
近来,此类事件很多,人心骚然,遍街遍巷皆是。
十日,甲辰,天晴,夜雨。(中略)今朝出云附近起火。据说是因龙禅坊典库不肯交出典押品之故云云。中午,农民又闯至河崎典库放火,亦因不愿交出典押品之故欤!云云。(中略)此次农民暴动时,有典库某向管领申诉,并出钱千贯以为贿赂。起初管领为保持地方治安,曾阻止农民骚动,故接受其请,从事镇压。其后守护军不能平乱,且各军首领亦未能同心协力。因此,送回千贯,停止战斗行为云云。但是为了保持地方治安,理应从事平乱,何能任令农民骚扰!故应接受典库人申请,不必等待将军下令云云。
十二日,丙午,天晴。(中略)农民军犹向各地进击,呐喊连天,无任嚣张。盖已准其所请,颁发德政令云云。当局此次准许,固无可非议。农民等虽无特殊借贷和典质,对于朝内及幕府武士等虐待行为,未尝不有所痛恨,以致越轨。农民乃进一步申请赦免其一切罪行。因此,交涉停顿。农民之所以出此者,盖恐将来难免受罚,故屡次向当局请求免除其因得罪于朝内及幕府一切武土等所应负之责任云云。(下略)
十三日,丁未,天晴。(中略)农民军申请颁发德政令,有被采纳消息。惟典押业人闻此消息后,有起而反对者。
十四日,戊申,天晴。
兹奉谕施行德政事,查上谕内开:应在本境内一体遵行毋违,并即日布告周知等因,奉此,布告如上。
嘉吉元年九月十二日,中务少辅源朝臣
5.公元1480年(文明十二年)京都农民为要求撤废关卡的起义
译自《宣胤卿记》文明十二年条。幕府设置关卡任意向农民征收捐税。这里所说的七处关卡,名义上是为修理在战乱中被焚毁的皇宫而临时设置者,实际上则是供将军足利义政夫人日野富子私人挥霍之用。因此农民群起要求撤销这七处关卡。
文明十二年十月十日,丙辰,晴,为要求撤废临时七处关卡,农民发生暴动,道路为之梗塞。农民齐集于北白川一带,烧毁关卡云云。当应仁之乱时,皇宫被焚。为了修缮皇宫,临时设置七处关卡,征收修缮用费。后来该项捐税除供幕府私用外,并未闻修理皇宫。因此,农民群起要求撤废这七处临时关卡。
6.公元1485年(文明十七年八月)京都农民起义⑤
译自《大日本史料》第八编之第十七册第516页。这次起义,除农民外还有负债的下级武士和贫民等参加。
文明十七年八月四日壬申,傍晚下雨。自昨日以来,谣传有强求施行德政,聚众滋扰之事云云。
六日甲申,晴,晨有雾。大藏卿来访,据云昨晚一条附近借口要求德政,在各处聚众滋扰者,其实并非农民群众,乃是京都各将领之一些部下、兵弁、痞棍等乘机捣乱云云。
九日丁亥,阴雨。黎明,赞州细川政元部下三吉某,率领民众向宿舍及所司代处袭来,大声呐喊两次。三吉是要求施行德政聚众滋扰之首谋者,应予重惩云云。一色义直、细川政元军队,已有分别出发,强行镇压消息。虽有消息谓三吉自昨夜起在赞州闭城自守,军队则直向彼处推进。又德政首谋者并非三吉一人,细川政元与细川胜久之部下,亦有参加者。闻已令被等自杀、令三吉自杀等消息,已自赞州传来,故军队已分别先行撤退。俟有必要时,再待命前进云云。
十一日己丑,阴雨。自昨夜以来,下京附近又有滋扰消息。子时左右,附近有人捣乱。
十三日辛卯,睛。昨夜下京附近有两处起火,到处有呐喊声不断传来。到处燃烧篝火。今日下京附近痞棍不少。
十四日壬辰,晴阴,黄昏下雨,农民聚众滋扰,追令各处当铺交出典押品。
十六日甲午,晴。当铺人员与农民械斗。
二十五日癸卯,晴。下京附近又有农民聚众滋扰云云。(下略)
7.公元1485年(文明十七年十二月)山城国农民起义
译自《大乘院寺社杂事记·寻尊大僧正记》卷一百二十一至一百二十三。这次农民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自治机构,处理减租减税及其他事务,严重地打击了室町幕府的封建统治。
春日社兼兴福寺领地、山城国相乐郡内狛野庄是寺院管庄人的领地。从应仁之乱以来,畠山左卫门督政长与畠山右卫门佐义就,为争夺继承权而发生内讧。畠山家族所管各领地亦引起骚扰。因附加地租尚未送到管领畠山家。十月中旬起,政长与义就两家子弟军及其所属土兵以下人等都来菜岛、高、外野、寺田对垒。但到十二月中旬两军犹末交锋,只在各处第宅、佛阁或民房纵火,或种种破坏,所存已无几矣。故境内广大人民向双方提出要求,今后要停止一切破坏行为,双方都撤退军队。双方也同意两军子弟兵及其所属兵卒,都在十二月中旬撤毕。(中略)此事件能得到如此解决,诚为皇天垂祐,至可喜可庆也。(下略)
文明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中略)山城国人(上自六十岁,下至十五、六岁)集会,商讨关于畠山家两军之争。此事是否妥当?实亦下剋上之至也。尚未闻两军对此如何回答。(中略)
十七日,由古市山城撤军,两军对垒共六十三天。筒井亦撤退,十市亦同,越智亦同。双方军旅皆撤退,盖因山城国人皆一致反抗故也。今后畠山家两军一律不得进入国内。各寺社等领地一律恢复原状,新关卡等皆不得设云云。(下略)
文明十八年二月十三日,今日山城国人民集会于(宇治)平等院,商讨关于制定本境法律制度,诚异事也。但愿此法律能巩固发展,未始非天下之福也。(中略)
山城国总办事处每月值班干事为减免地租一半,送通知书于管井庄:
兹奉令,内开:凡山城国的寺、社、贵族领地,包括神社的营造经费在内,除二、三神社以外,午年度⑥全年的一切地租捐税等杂项杂征都减半征收。速将应征的此项半额租捐杂税,向山城国总办事处缴纳毋误。等因。奉此,通知如上。此致
管井庄
卯月⑦十一日
8.公元1486年(文明十八年)京都农民起义
译自《后法兴院政家记》第十一卷,在《大日本史料》第八编之第十八册第939~942页。这次起义,是由于饱受残酷剥削的农民为要求幕府颁行取消债务的德政令而爆发的。起义从八月起一直延续到十月。
文明十八年八月二十四日丙申,京都农民为请求施行德政,聚众滋扰。幕府遣细川政元等镇压,起义农民占据东寺,东寺金堂以下殿堂被烧毁。
八月二十五日丁酉,昨晓南方起火,谣传在五条附近,据说是由于农民暴动所引起。今夜南方有两处火灾,亦系由于农民骚动引起者云云。
二十八日庚子,晴阴,傍晚小雨。奉命镇压农民军,并击退之。(中略)
九月十日壬子,晴阴,傍晚有雨,不久雨停。亥时,西方起火。
十一日癸丑,晴。(中略)下京附近有人滋扰。
十三日乙卯,阴。自巳时起降雨。(中略)南方起火,东寺佛殿被焚烧。农民据守东寺,右京大夫细川政元奉命派遣部队前往镇压,农民放火烧东寺云云。农民被俘及死者甚多。
二十二日甲子,晴,农民又聚众滋扰。
二十五日丁卯,晴,有微风。细川政元已经击退农民军云云。
十月二十五日丁酉,农民又聚众滋扰。下桂庄农民有与之同谋者,应加以严惩,幕府已有命令来,应即布告周知。
9.公元1509年(永正六年)山城农民起义
译自《实隆公记》第四十五。这次农民起义是由于被压迫的农民为要求颁行德政令而引起的。
永正六年二月十九日辛巳,昨日遣杂色男往御牧、富森等处。今日回京,报告山城农民聚众起事云。
二十五日丁亥,晴。自早晨起,中御门宣胤服装十种送回。春日祭因故暂止举行。宣胤归路因木律囚徒作乱,乃绕西路由奈良回京。二十三日整日在奈良,昨日薄暮返京。(中略)
永正八年九月二十日丁卯,天晴。(中略)入夜,山科一带典当铺谣传有人放火。
二十八日乙亥,阴。(中略)农民军为请求施行德政,群集鞍马寺,求见代官。因此路途梗塞,未至而还。奈何奈何!
三十日丁丑,阴。(中略)农民为请求施行德政,各处骚然,遮断交通。因此,杂务人员不能到塔森去。
十月三日庚辰,晴。(中略)农民为请求施行德政,到处骚然,情势严重。
三十日丁未,晴。山崎京都间,路途梗塞,塔森的供应物资,一向断绝。奈何奈何!
10.公元1520年(永正十七年)京都农民起义与幕府颁发德政令
译自《大日本史料》第九编之十,第388页。这次起义,除农民以外,还有下级武士参加。幕府被迫颁发德政令。
永正十七年正月二十二日,市内不靖,民众等在近郊各处骚扰,借口要求施行德政,掠夺行人财物,骚扰异常。
二十七日,传闻这次近郊农民起义的首谋人,是当今将军的抬轿人云云。因此,幕府下令严惩,并予以逮捕。首谋人乃逃走,并在将军私宅纵火。
二十八日,天晴。(中略)今夜,将军私宅起火,但被扑灭。今夜,京都上下京共有七处起火。
永正十七年二月十二日辛未,幕府下令施行德政。德政条文如下:
一、有关神物者,不得改变;但伊势、熊野、日吉各神社的团体债务除外。
二、有关世袭封地者,不得改变;但在债主赎取年期以内者除外。
三、有关祠堂钱者(限取二分利者)不得改变;但不载在祠堂帐内者除外。
四、有关杜卖及献纳土地,不得改变。
五、凡具有幕府命令文书的土地,得在一定年限内交付本利后归还原主者,可归还原主。
六、得于一定年限内交纳本利后,由业主赎回的土地房屋,可归还业主。
七、业已约定在一定年限内杜卖的土地,可归还业主。
八、具有典押契据的土地,可归还业主。
九、一切借据,(不问字句如何规定)都归还原主。
十、凡典当铺户的典押物品已经过期者,得另以法令规定,酌量考虑债权人的利益。
以上各条,都按照往例规定。债务人缴纳应交债务款额十分之一,领取典当铺收据,可向官方申请废弃原约执照。到本年四月,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按令交纳若干分之一,即可领取准许毁约令。若债权人与债务人同谋作弊,必予惩罚。此今。公布周知。
永正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外附德政细则一份(从略)
丹后守平朝臣松田秀俊(印)
上野介藤原朗臣齐藤时知(印)
以上德政告示两张,实贴上京下京,立贾十字路口一张,四条町十字路口一张。
-------------------------------
①日本历史上称农民起义为“土一揆”,或简称“一揆”。
②“德政令”:农民因不堪高利贷和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要求幕府颁布取消债务的法令,叫做“德政令”。
③庄园代官:即庄园领主的代官。他在庄园里有自主权力,也是农民的直接统治者和剥削者。
④代始:公元1441年6月24日,将军足利义教被赤松满祐所杀,义教的儿子义胜嗣位,称为代始。
⑤畠山政长和畠山义就为争夺管领的继承权而发生内讧,是这次起义原因之一。原来管领畠山持国无子,以其侄政长为嗣。后来持国的妾生一子,名叫义就。持国又企图以妾腹子义就为嗣,因此发生了争夺管领继承权的战乱。从而,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反抗。
⑥午年:即文明十八年,亦即公元1486年。
⑦卯月:即四月。
六、应仁之乱
1.战争的背景
(甲)战争的前夜
译自《应仁记》卷一,在《群书类丛》卷三百七十六,第355~357页。在战争前夕,将军义政及夫人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人民无法生活,这是应仁之乱的背景。
应仁丁亥之岁①,天下大乱。其后五畿②,七道③,均久陷于战乱之中。查内乱之所以起,乃因尊氏第七代将军义政公不以天下政治托之于有识的管领④,惟其夫人或香树院或春日局之言是听。或与不辨是非曲直、不识公事政道之青年妇女尼姑等计谋,沉湎于酒宴淫乐之中;或与其亲信伊势守贞亲及鹿苑院荫凉轩等计议。苟为所爱,虽罪人亦予以封土。复耽于贿赂,虽有冤亦无处诉。行政机构颁发封地证件,必须出自夫人恩赏。政治错乱,有如此者。即如畠山两家义就、政长,由文安元年⑤甲子至今二十四年间,三罚三赦,受罚既冤,蒙赦亦枉。又如武卫两家义敏、义廉,二十年中,曾两易其封地。皆因伊势守贞亲好色荒淫,溺爱之故。上下习于奢侈,又为大乱之预兆。不但朝廷幕府竞习浮华,即如边远人民亦嗜华丽。豪门巨族,大兴土木,以至万民疲弊,一言难尽。因此人人忧虑,痛心疾首,大有夏民恨桀“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之慨。苟为忠直之臣,安得不谏哉。然多与世浮沉之士,不问民间疾苦,只求一己富贵。即使五六年间,举行一度盛典,供奉之家犹难于负担。然自当今将军就任以来,已继续举行九次矣。第一次为庆贺将军义政就大将军之位,其次为宽正五年⑥三月,观看现世音阿弥父子之猿乐⑦于河原,第三次为该年七月庆贺后土御门天皇即位典礼,第四次为宽正六年举行赏花会于花顶若王子大原野。(中略)赏花会极尽豪华。御前陪侍之臣以金为箸,供奉者以沉香为箸,以金饰刀柄。其竞以豪华相尚,如此之甚。因以领土为质,竭其财力,犹不足济其奢豪之用,乃不得不课农民以重税。于是有所谓之田赋房捐。自耕农、贫雇农不能胜其横征暴敛者,不得不弃田亩,离乡背井,沦为乞丐,流离失所。荒芜遍地,庐台为墟。呜呼!昔在鹿苑院⑧之世,仓役税年仅四季。及至普广院⑨世,一年则以十二度闻矣。乃至当今将军之世,临时仓役税自大尝会以来,十一月已课九度矣。十二月已课八次。破弃债务,虽为史无前例之德政,当今将军之世已行十三次矣。以至以高利贷为生之仓库管理人,俱不敢向下级朝臣放债。宽正六年九月十三日亥刻,有光物由坤方飞往艮方,其时天地鸣动,乾坤欲摧,其为大乱将起之预兆欤!
(下略)
(乙)统治者的奢侈腐化与人民贫困
译自《碧山日录》,当时以将军足利义政为首的统治者的横暴行径与奢侈生活,迫使人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这也是应仁之乱起因之一。
长禄四年⑩三月十六日,赴春公之召。日暮回家,途经(京都)六条时,有一老妇,抱子连呼其名数声,乃放声大哭。余往视之,其子已死矣。问路人曰:彼何许人也?答曰:河州之流民也。因彼地大旱三年,稻粱无收,县官苛虐,索租犹不稍贷,若不出,辄遭刑戮。由是流落他乡,沦为乞丐。然尚不能养此子,形馁心创,至此极矣。语毕,不胜哽咽之至。(中略)余跼躅悲叹不已。又遇一贵公子看花,从骑数千,侍仆如云,势不可犯。有傲视路人者,有呕吐酒饭,醉卧街头者。奇形异状,见者叹息,行人惊避,盖恐其势也。
2.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甲)将军的继承问题
译自《应仁记》卷一,在《群书类丛》卷第三百七十六,第357~359页。将军义政初无子,立其弟义视为嗣,命细川胜元辅之。次年,夫人富之生义尚,托山名持丰,使立为主。持丰欲与胜元争权,这是应仁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
(前略)义政将军年未四十,而有伯道之忧。他希望使其弟净土寺长老还俗,以继承将军职位,自今隐退,以享老后荣华之乐。于是向净土寺长老提出还俗劝告。长老义视再三固辞,毫无蓄发还俗之意。再遣使劝告:假使今后产生男孩,亦将在襁褓中令其出家,决无改变继承人之事。此语决无虚伪,皇天后土,实鉴此心。净土寺长老认为将军义政既有言在先,更无足疑。于是脱去袈裟,改服俗衣,加冠称左马头义视,移居其外戚三条家,是为今出川大人。
(中略)
正在近习将士勤劳国事之间,忽闻夫人有孕,将军义政隐退之事,遂无限延期矣。不久分娩,竞告弄璋之喜,正是幕府上下所期待,天下人民乃共贺桑弧蓬矢之庆,京中僧俗人等无不钦羡小世子荣华之身世。于是夫人细思如何使此新生世子嗣将军之位。今出川大人闻此,未免心酸,叹息其独一无偶之际遇,此种心境遂为天下大乱之起因。不久,夫人心中想起全国大小藩镇中,只有山名金吾可以推心置腹。义政在藩镇中曾有不少女婿,唯有山名之威势无比。于是秘思如能依金吾为后援,岂不妙哉!夫人乃亲自作书与之云:今将世子之事奉托,一生进退,唯君是问。(中略)山名持丰接此书后,忽然想起右京大夫细川胜元,是今出川大人的监护人,有如亲父,而且照顾今出川大人亦无出其右者。今出川大人如嗣位为将军,将不利于吾曹。细川胜元虽为余女之婿,然与余敌赤松次郎法师实为一党,诚为憾事。我山名持丰平日亦有与彼决一雌雄之意。今遵照将军夫人的意旨,监护少君。且余若爱护畠山义就,驱逐畠山政长,被必与细川胜元为一党,政长与胜元必协力与余为敌矣。此时,政长与胜元将受同罪的处分,作为赤松党羽被驱逐矣。如此,我方势力必立见强大。山名持丰如此想来,亲笔作书回复将军夫人,表示衷心愿接受夫人之密旨。
(乙)斯波义敏与斯波义廉为争夺继承权而内讧
译自《应仁记》卷一,在《群书类丛》卷第三百七十六,第359~361页。斯波义敏与斯波义廉二人因争夺继承权而内讧,诸部将也分为两党而对立起来,这也是应仁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正元年⑾四月,武卫家斯波义敏与义廉为争夺继承权而起内讧。先是武卫家继承人千代德丸于长禄三年⑿四月逝世,无嗣,立大野修理大夫持种之长子义敏继承右兵卫佐家之祖业。不久,与该家陪臣等失和,其陪臣甲斐、朝仓、织田三人认为武卫家新主人对于陪臣不可如此专横,伺隙驱逐义敏。原来贞亲之妾,是陪臣甲斐之妹,即以此内戚关系,频与贞亲通谋。不久,事闻于上,义敏获罪被逐,以澁川治部少辅义廉继任为斯波右兵卫督。(中略)不久,义敏遇赦。义敏在宽正六年⒀乙酉冬,由西国东上,随其父修理大夫道显,服务于义政与义视两府之间,照例拜会各藩镇。后由于人心改变,乃相继趋奉义敏矣。翌年夏,由于义敏屡次向贞亲诽谤义廉,义廉遂无故受停职处分。使者一再催促义廉将勘解由小路的房产移交给义敏。自甲斐、朝仓以下等陪臣认为此乃无辜受罚,深以为恨。而山名持丰已有义廉为婿之约,准备不久举行招亲之礼。义廉乃立即以此事告知持丰,并请其援助。山名持丰听悉之后,不胜大怒云:诚怪事也,事既如此,虽然事出将军之意,我只有亲赴义廉第宅,静待使者来,必与之一战。于是命其领地军队入援。京都又有甲斐、朝仓、由宇等部将多人。勘解由小路邸内设置敌楼多所,并添置干戈楯甲以待。此种箭拔弩张之势,诚为建武以来所未有也。(下略)
(丙)畠山政长与畠山义就的争夺继承权
译自《应仁记》卷一,在《群书类丛》卷第三百七十六,第363~364页。管领畠山持国初无子,立其甥政长为嗣,后生子义就,欲驱逐政长,遂出现两派相争之局。这是管领因争夺继承权,构成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畠山政长与细川胜元原为一党,山名持丰有意援助畠山义就,驱逐政长,然后消灭细川胜元。畠山义就为畠山持国之长子,享德年间⒁由于其为人凶恶,与其部下游佐长直及神保越中等不和,群弃义就,转趋政长。众谋立政长为畠山家嗣子。此意不久上达于朝,朝廷方面亦有不少公卿显贵对政长有好感者,窃为义就有所不安。不久,亦有同情义就者。义就由于年轻好动,不能久居京都,故往伊贺国蛰居。其父左卫门督畠山持国近年多病,隐居于其所捐助的建仁寺西来院。畠山政长因有上达意,请其伯父畠山持国实行继嗣祖业之礼。因而迎其父畠山阿波守入京,持国乃因病出京,形成双方对立之局。
3.战争的经过与停战
(甲)御灵林之战
译自《寻尊大僧正记》四十八,在《大日本史料》第八编之一,第51~52页。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畠山义就与其兄政长战于京都的御灵林。这是应仁之乱的开端。山名持丰援助义就,细川胜元援助政长,形成了东西两军混战的局面。
应仁元年正月十九日,听说昨日双方在京都开战。十七日,畠山政长在自己家中放火,率领人马往御林布阵。因畠山义就,山名持丰、一色义直等据守室町幕府故也。京极持清等往今出川布阵,用以援助政长。细川胜元为援助政长,集合其一党全部人马。但幕府对于此次战争异常烦恼,直接命令山名和细川二人,千万不要参加两方纠纷。因此,畠山义就愤怒地退出将军府,驰往御灵阵地。昨日由晨至暮,整日作战,两畠山家只有决一雌雄之势。尚有种种谣言,真无法想象。
正月二十日,闻前日御灵之战,畠山义就因有山名持丰之援,二人合攻政长,政长败北逃散。细川、京极等本与政长一党,应加以援助。然而至期则与预料相反,有失武士之道。
(乙)参加东西两军的兵力
译自《应仁记》卷二,在《群书类丛》卷第二十,第376~378页。细川胜元的军队列阵于京都东北,称为东军。山名持丰的军队列阵于京都西南,称为西军。两军各筑高垒深壕,混战于京都内外巷,历久胜负未决。
细川胜元方面的兵力:摄津、丹波两国、土佐、赞岐及其它地方士兵共六万余骑;同赞岐守政之率领的阿波、三河两国人马八千余骑,(中略)共计十六万一千五百余骑。
山名持丰方面的兵力:但马、播磨、备后及其它地方部下士兵三万余骑。同族人相模守入道率领伯耆、备前两地兵马五千余骑。(中略)共计十一万六千余骑。(下略)
(丙)京都遭受兵燹
译自《应仁记》卷三,在《群书类丛》卷第二十,第417~419页。京都遭受长久的街巷战争,宫殿寺社和住宅多罹火灾,历代图书珍宝多被烧毁。天皇寄居于室町,朝廷的年中仪式,多停止举行。公卿大臣因战乱丧失家产,更无力购买装束参加朝仪。从应仁之乱后,进入战国时代。
华丽帝都、久负盛名之平安城,不料遭逢应仁之乱兵燹,今已化为野草荒凉之区矣。繁荣似锦之帝都,其建筑宏伟坚固,庶可期之于千秋万岁而不毁。曾几何时,今已沦为狐鼠之穴。仅存之东寺、北野遗迹,俱满尘埃。自古以来,治乱虽属无常,然经应仁一度兵燹,佛法王法俱为之摧毁矣。各宗悉绝、诚堪浩叹。当时饭尾六左卫门尉曾有诗吟云:“君知否?帝都一片荒凉,夕阳漫照野地,金丝鸟见此风光,泪泗长”。
(丁)内战结束
译自《应仁记》卷三,在《群书类丛》卷第二十,第419页。又译自《寻尊大僧正记》四十八,在《大日本史料》第八编之九,第812~813页。东西两军长期混战,士兵多厌战,两军主帅亦相继身殁。到公元1477年前后,十年的战乱,遂告终止。
文明五年⒂三月十八日,山名入道宗全(持丰)逝世,彼为西军之主帅,时年七十岁。西军至此失去统帅,群龙元首矣。右京大夫细川胜元又在此年五月十日暴死,时年四十四岁。数年之间,两雄相争不已,京都寺社悉成灰烬,人民苦于饥寒,双方气竭力尽,不期而俱有媾和之意。(下略)
文明九年十一月十一日乙亥,西军将领大内政弘等各归封地,土岐成濑,畠山义统等临行时,纵火烧其第宅,火势延及仙洞御所(上皇所居)、二条御所(将军义视所居)。足利义视乃依靠成濑去美浓。至是应仁以来,京都战乱始平。
4.战后幕府势力的衰退
译自《寻尊大僧正记》八十二,在《大日本史料》第八编之九,第850页。战后幕府威信扫地,地方藩领割据,武士势力侵入庄园。公卿因战乱丧失了家产和封地,十分穷困,势力日趋于衰退。
文明九年十二月十日,(中略)愚以为天下事毫无庆祝之理。试观近畿一带近江、美浓、尾张、达江、三河、飞驒、能登、加贺、越前、大和、河内等地俱不接受幕府的指示命令,一向不缴纳公粮。此外,纪伊、摄律、越中、和泉等地,在内乱时期固不能缴纳公粮,而在将军直接管辖地区,如播磨、备前、美作、备中、备后、伊势、淡路、四国等地,亦不接受任何指示和命令。守护官虽屈于幕府之权威,而不得不执行幕府命令,通知守护代理人征收公粮,但守护代理人以下人员则不遵从命令。因此,日本各地俱不听从幕府命令。
5.战后公卿势力的衰弱
译白《桃花蕊叶》⒃,在平凡社编《日本史料集成》第239页。这篇文件是文明十二年(公元1480年)四月一条兼良写给其子冬良的关于一条家所领封地减少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到公卿寺社的食邑领地遭到武士侵占和公卿势力大为衰退的迹象。
山城国小盐庄(中略),同该国久世庄为春日神社祭祀用品供应地,辰市作为署理管庄人历代管理该庄。其中每年有六十人夫役为该家应享受权利。但近来托故不供给劳力,此应加以严厉制裁。(中略)
在赤松征年贡时是四百五十贯,后渐减少。当时由香川(守护官直属武士细川政元)保管。
土佐国播多郡,当时虽号称守法缴粮,但亦有名无实。应仁之乱以来,前关白一条亲自下乡,现仍住在庄内,所征公粮仅足以救饥。
备后国坪生庄,山名守护官直属武士大田垣为代理管庄人,其后由于平贺代管,每年年贡应为三千五百匹⒄筵等。(中略)但当时该地由于内乱,无法征收。(下略)
-------------------------------
①应仁丁亥之岁,即应仁元年,亦即公元1467年,应仁之乱开始的第一年。
②五畿,即当时日本京都附近的山城、大和、河内、河泉、摄津五国。
③七道,即当时日本的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阴道、山阳道、南海道、西海道。
④管领,是辅佐将军总管政务、仅次于将军的要职,略与镰仓幕府的执权相当。斯波、细川、畠山三氏轮流担任此职,世称为三管领。
⑤文安元年,即公元1444年,是足利义政继任将军的第一年。
⑥宽正五年,即公元1464年,也正是足利义政任将军时期。
⑦猿乐:幕府时代将军赏玩的兼备歌舞音乐的杂技。后世的能乐,乃由猿乐演变而成者。
⑧鹿苑院,指将军足利义满。
⑨普广院,指将军足利义教。
⑩长禄四年,即公元1460年。
⑾文正元年:即公元1466年,是足利义政任将军时期。
⑿长禄三年:即公元1459年。
⒀宽正六年:即公元1465年。
⒁享德年间(1452—1455年)亦在足利义政任将军时期。
⒂文明五年;即公元1473年。
⒃《桃花蕊叶》一书是一条兼良在文明十二年(公元1480年)编写的,后为《群书类丛》和《日本史料集成》所收录。
⒄匹,是古代日本钱的单位,最初以线十文为一匹。
第五部分 安土桃山时期
一、战国大名的强占领地
下列两篇文件,第一篇译自《大乘院寺社杂事记》文明二年六月十八日条。第二篇译自《桃花蕊叶》,在平凡社编《日本史料集成》第243页。自应仁之乱后,幕府将军势力衰落,大名武士任意强占公卿寺社的庄园。
当时,将军和武士都受制于大名武士,形成了战国大名的割据和下剋上的战国混战局面。如当时超前国守护大名朝仓敏景,夺取了一条家的庄园,就是其中的一个明显例子。
1.译自《大乘院寺社杂事记》
回忆应仁乱世,实为佛法、王法和公卿灭亡之本。(中略)近来诸国大名武士,彼等在武力威胁下,任意掠夺寺社公卿领地。彼等只顾私人利益,藐视幕府将军。社会秩序混乱,是非不明,达于极点。近来社会中不断出现各种非法行为,皆彼等所为也。此必蒙受天罚,无法挽救,可悲可叹。
2.译自《桃花蕊叶》
越前国足羽御厨, 自镰仓右大将源赖朝家传下来的。(中略)应永二十三年(1)十二月,(中略)足羽御厨领家职传给一条家,成为永久领地,已明载在文书中,迄今仍未有改变。由越前守护朝仓敏景代管征收年贡,每年征年员四百余贯。应仁乱世以来,朝仓弹正左征门尉敏景竞夺取此一条家领地,此诚言语道断事也。
二、枪炮传入日本
译白《铁炮记》(2),天文十二年(公元1543年)八月,葡萄牙人把鸟枪传入日本。这是西方殖民者渗入日本之始。枪炮传入后,很快就被日本封建大名采用于大名间的战争中。
隅州之南有一岛,该岛距隅州一十八里,名曰种子岛。(中略)天文癸卯(3)秋八月二十五日丁酉,有一大船来到种子岛的小浦,不知是来自何国。船客百余人,其形不类,其言语不通,见者都认为奇怪。(中略)手中携一物,长二三尺,其体中通外直,以重为质。其中虽常通,其底要密塞,其傍有一穴,是通火之路,其形象无物可比。其为用也,妙药装入其中加添以小块铅,(中略)用手把它放在身边,用眼瞄准,火便从一穴孔中放出,莫有不击中者。其发也,如掣电光;其呜也,如惊电之轰,闻者莫不掩耳。(中略)种子岛领主时尧,不计其价之昂贵,买西洋铁炮二尊,珍藏在家中。
三、天主教传入日本
译自《耶酥会日本年报》1582年条。葡萄牙船来后不久,公元1549年,耶酥会士来日本传教。封建大名企图依靠天主教士的协助以获得枪炮的补充和发展对外贸易,多对天主教采取保护政策。因此,天主教在日本发展很快。
(前略)本年(公元1582年)在日本的基督教信徒,根据耶酥会巡察神父的报告,共有十五万人左右。其中,除了丰后的大友宗麟、有马的有马晴信,土佐的一条兼定以外,许多高上的家臣和他们的亲戚也都信了教。基督教传教士大部分住在九州、有马、大村、平户、天草等地,还有住在五岛和壹歧的,共有十一万五千人。
住在以丰后为中心的丰前、四国等地的有一万人。住在京畿地方的,有二万五千人。 
四、自由城市堺的盛衰
译自《耶酥会士日本通信(上)·加斯巴鲁·比列拉书翰》。堺市是典型的自由城市,享有城市自治权,设有自己的法庭和军队,经营国内外贸易,发展成为日本极富裕的自由城市。因此,外国传教士常把堺市同欧洲的威尼斯相媲美。
(1)译自《耶纸会士日本通信(上),永禄四年(公元1561年)加斯巴鲁·比列拉书翰》
当时日本全国以堺市为最安全,其它地区虽遭受战乱,但堺市常常安然无事。不论胜者和败者,凡是来住在堺市,都能过着和平生活。居民多能和睦相处,不愿加害于别人。街市上不见有打架和纷争之事。虽然是敌对的双方,也能够相处以礼。街上各门口都有看门人,一遇到纷争,就立即关门。引起纷争的犯人,就把他们加以逮捕,施以处罚。(中略)此城市很安全坚固,城西面临海,其它三面围以护城河,河中有水。(中略)堺市的街道很宽广,有许多大商人。堺市象欧洲的威尼斯似的,由执政官治理。(中略)得市居民多而富裕,占有良好地势,往往和平无事,而不受侵扰。(下略)
(2)译自《耶酥会士日本通信(上),永禄七年(公元1564年)
加斯巴鲁·比列拉书翰》
当时堺市繁荣而坚决,日本国内虽有战争,但是一来到堺市,敌对的双方,亦能够友好地往来接触,不得在此城市交战。所以堺市未遭受到破坏,而能富裕繁荣。
-------------------------------------------
(1)应永二十三年,即公元1416年。——译者
(2)《铁炮记》一书是江户时代初期,九州鹿儿岛大童寺主持南浦文之编写的。它
是关于铁炮传入日本最早的记录之一。——译者
五、织田信长的初步统一日本
1.公元1560年桶狭间之战击溃今川义元
译自《国史大系》第37卷,第705~707页。应仁之乱后,战国大名各据一方,互相攻伐。织田信长势力日强,通过几次重要战役,初步统一了日本。永禄三年(公元1560年)五月,桶狭间之战,消灭大名今川义元,这是信长实现初步统一的战役之一。
永禄三年五月,与三好实休(之康)议入河内。今川义元与织田信长战于尾州桶狭间,义元败死。
《总见记》:织田信长公与其部下将领商议作战计划云:让敌人先锋大军俱往大道先行,我军部队均密隐于山后,绕道而行,然后急袭义元大营,一举击溃之。义元不知此计,全副盔甲、执刀,闻先锋已攻陷鹫津、丸根二城,大喜。敷兽皮于桶狭间山下草地上,义元坐于其上,正在威风凛凛,愉快休息时,附近乡村寺社僧侣社人来献酒称贺。正在酣饮高歌时,热田正面已驻有织田军先锋队佐佐隼人、千秋四郎等约二百人,高举信长公旗,袭击驻在山边之骏河军(即义元军)。千秋兵少被围,悉被击杀,仅余五十多人。义元军得胜,砍下佐佐华人与千秋四郎二将首级,举于枪尖之上,全军欢呼呐喊。(中略)大呼我军锋芒所及,任何天兵天将亦不足畏,固得胜益加骄傲。是时,信长公下命移住中岛,立即准备开战。(中略)至中岛,又命出战,各将仍同声劝阻。是时,信长公以其作战计划告知其部将。诸将闻之,乃安。(中略)信长鼓励各军前进,先强令前田犬千代、毛利河内、森十助、木下雅乐助、中河全右卫门、佐久问弥太郎等名将,俱手持敌首至。信长大悦。皆卷旗潜行,进至山边,续出敌阵后山边。信长急下命猛袭义元军营。(中略)此时,忽降暴雨,声如投石,风吹往敌面,敌乃逆风而立。我军则为风从后至。暴风雨十分强烈,甚至山上两三人合抱之松樟等树,亦为吹例。此风猛烈非常,殆为热田神助我之神风钦?我方大军冲袭之声,竞毫不为敌人所闻。信长公亲自取枪,率先攻入敌营,大声下令冲杀。(中略)其势勇猛难当,敌营立冒出黑烟而破。敌受不意袭击,立往后溃逃,遗弃枪炮军器不可胜数。(中略)今川义元本为武勇无双之武土。至此,义元命残军应战。细田军服部小平太举枪刺义元,义元拔刀砍小平太之膝,小平太不能起立。毛利新助急来助战,举刀砍义元之首,第一刀末砍中,咬新助之指,食之。新助卒取义元之首。义元死时年仅四十二岁。(下略)
公元1570年秭川之战,击败浅井长政等
译自《大日本史料》第十编之四,第554—555页。元龟元年(公元1570年)秭川(4)之战中,信长击破包围他的浅井和朝仓的部队。这是他统一日本重要战役之二。
元龟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巳时,越前朝仓义景与备前守浅井长政以横山城为后方,进至野村。两处兵力,计越前军一万五千人,浅井军约为五、六千人。我军与德川家康联合进攻,双方战于秭川,我军大胜,获首级不知其数,田野间遍地都有死尸。此诚为天下大庆之事。(下略)
此致
细川兵部大辅(5)阁下
元龟元年六月二十八日
织田弹正忠(6)(信长)
公元1571年小川城之战,击溃小川孙一郎
泽自《原本信长记》,在《大日本史料》第十编之六,第830~831页。信长在元龟二年(公元1571年)击溃小川城主小川孙一郎,这是信长统一日本重要战役之三。
元龟二年(7)九月一日,织田信长由近江横山,移屯佐和山。是日命志村资则攻新村城,克之。小川城主小川孙一郎投降。信长即进驻常乐寺,攻金森城,陷之。《原本信长记》八月二十八日,织田信长往佐相山,宿于丹羽长秀家,命其先锋队志村资则进至敌军据守之小川城,放火烧毁附近。九月初一日,命志村资则率领佐久间信盛、中川重政、柴田胜家、丹羽长秀四人为攻击军,由四面进攻,破之,斩首六百七十级。因此,小川城主小川孙一郎以人为质,请降。蒙渝免死,受降。九月初三日,织田信长往常乐寺,暂时驻于此寺。复命攻敌军据守之金森城,并悉割取该城四周田中之青苗。金森城虽构筑防御工事,不久即被信长攻破。城主谢罪,以人为质,请降。蒙谕免死,受降。
(下略)
4.公元1571年攻打延历寺
译自《原本信长记》,在《大日本文料》第十编之六,第854页。延历
寺在比睿山上,是日本天台宗的中枢寺院。当时该寺僧侣和信长的劲敌朝仓义景为一党。因此,信长在公元1571年乘胜攻打延历寺,焚其庙宇,进入京都,并放逐将军足利义昭。这是信长统一日本战役之四。至此,国内大半土地,掌握在织田信长之手。
元龟二年九月十二日,织田信长从近江常乐寺出发,至濑田,入山冈景犹城。是日,因延历寺僧侣与朝仓义景为一党,攻破之,焚毁诗寺之塔堂寺院。明日入京都。
《言继卿记》九月十一日庚午,天睛。织田弹正忠信长近日逗留于近江常乐寺,今日往三井寺玉林山房(即山冈景犹城)早餐。
九月十二日辛未,巳刻小雨。织田弹正忠信长从天晓起,在上坂本村放火,攻破之。日吉神社亦全部被烧毁。比睿山上延历寺之东塔、西塔、无动寺等均被焚毁,山上僧侣悉被打死。后又猛攻大宫附近与八王子,经数度交战后,占领之,纵火烧讲堂及其它佛堂庙宇,屠杀男女僧侣三、四千人。又在坚田等处放火。佛法已遭受破坏,真令人浩叹。佛法既可破坏,王法又有何不可破坏钦?大讲党、中讲堂及其它各数间寺院,也全被烧毁云云。(下略)
------------------------------------------------
(3)天文癸卯:即公元1543年。——译者
(4)秭川在今滋贺县东浅井郡。——译者
(5)这是当时织田信长写结细川藤孝兵部大辅的一封战胜喜报。——译者
(6)弹正忠:是日本古时的监察御史,可以弹劾京内外一切官吏的失职和劣迹
并纪正不良风纪等。——译音
(7)元龟二年:即公元1571年。一—译者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