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刘墉-把话说到心窝里

_4 刘墉(美)
你说你人不在家,是用手机接我的电话; 我说你一定撒谎,因为我才问过你妈妈。
第十六章 你为什么不早说
故事一 自从规定“开车时打手机”要罚,小潘就觉得很不方便。因为每天上下班,小潘一定得接电话,而且兹事体大,非接不可。 为了这个,小潘特别去买了一个附耳机的大哥大,电话铃一响,就赶紧把耳机戴上。 不过这也很不方便,甚至可以说危险,因为电话响,总先心头一惊,急着抓耳机,往耳里塞,又常手忙脚乱塞不进去,有两回差点没抓稳方向盘,出了车祸。
所幸又出了个新产品,总算解决了小潘的问题。那是个手机的扩音器,只要设定自动接听,电话响一声,不用按“接听钮”,就可以像跟身边的人一样——“对讲”。 这一天小潘在上班的路上,对讲得正开心,突然看见路边有辆车抛锚,开车的女人直摇手,居然是自己老婆。于是匆匆忙忙撂下一句“对不起,我要停车,等下再谈。”就把车停在路边。 “太太,怎么啦?” “怎么啦?你没看见吗?轮胎爆了。” “我打电话叫车行派人来修。”小潘说。 “不行不行,我今天早上开会,你送我一程吧!” 太太的命令岂敢违背,小潘赶紧陪太太上了自己的车,还叮嘱太太绑安全带。 星期一,交通特别挤,怎么钻都不快,太太还直发急。 突然电话响,立刻自动接通了。 “喂!”一个女人的声音。 “喂!”小潘心一惊,不知道怎么答。
“喂什么喂?”那头女人发飙了:“是我啊!你怎么搞的?出了什么事啊?”又换成娇滴滴的声音:“你到底过来不过来嘛?” 啪!一记耳光从旁边打了过来。 故事二 “嘉娟!你还没睡唰?” “爸爸,你哪儿有那么早睡啊,而且我正想打电话给您呢!” “打电话给我?什么事?” “问您什么时候回来啊!旧金山现在的天气好舒服哟,您快点来吧!我天天看卫星新闻,台湾好热啊!” “我不怕热,我还不想过去,一个人在这儿清静。” “清净?您不寂寞吗?” “我才不寂寞呢!跟几个老同事聚聚,好极了,比回去跟你娘在一块儿,耳根不得清静,好多了。”顿了顿:“喂!嘉娟,你可别跟你妈妈说我嫌她,你就说我有老同学聚会,现在还走不开。怎么样?你老
娘还好吧?” “好啊!”嘉娟一笑:“您要不要问她?她正在听分机。”接着喊:“妈!您自己跟爸说吧!” 咔!老太太没说,在那头把电话挂了。 故事三 “老板好!” “不好!我告诉你,等会儿两点钟汪老头要来,他来没好事,你小心应付,就说我突然牙疼,又联络不上他,叫他改天再来。” “他要是问您到哪个牙科,我怎么说?” “那??,那你就说我不舒服,去看病,不知道去哪家好了。”临挂电话,张总又叮嘱秘书:“还有,老汪喜欢东翻翻西翻翻,可别让他进我办公室,翻我桌上的东西。” “他不会翻的!您放心。”秘书得意地说。 “你怎么知道他不会翻?” “我已经给他几本杂志,他正坐在我对面看《花花公子》呢!”
有话好说
看了上面三个故事,你大概要笑“他们都太笨了”。 问题是,这世上不是有太多人,都犯了这种笨毛病吗? 你带朋友回家,看电话有留言,想都不想就按下键,播出的留言正好在骂你那朋友。 你就不能等朋友走了,或等他进洗手间的时候再听吗? 你跟朋友聊天,他一个一个骂,骂到你最亲近的人,你不吭气,听他骂,到后来有入提醒骂的人,你跟被骂者的关系,场面立刻变得十分尴尬,就算当时没人说,他以后知道了,又能不猜你会告状,于是造成更紧张的关系吗?
抢一步说话
说话多半要礼让,给对方空间,让人家说,别打断他的话。 但是在某些情况,你却得主动插话,把事情说清楚、把话题岔开,或是抢先发言。 记得有一次我下午两点钟接到女儿校长的电话。 “我是小贝的校长,没什么急事。”那校长先很快地这么说,然后才一笑:“我打电话是向你报告,你的女儿得奖了。” 我后来细想,那校长前面说的两句话真有学问。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家长在上课时间接到学校电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猜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所以,他要抢话,在我血压上升之前,先告诉我:“没有什么急事。”
您有没有两分钟?
我也记得有一次到百货公司,看见卖化妆品的小姐各自发挥本事促销。 有的小姐问:“要不要给您介绍最新的产品?” 有的小姐问:“太太!您的皮肤最需要这种保养品了,来试试吧!” 有的小姐说:“小姐!您的眼睛妆如果用我们这种眼影,一定会更美。” 说实话,她们讲得都不错,抓住人们尝新、抗衰和爱美的心理。 但是我发觉那边生意最好的一个柜台,里面几位售货小姐最高明,坐在她们前面接受化妆的人也特别多。 你猜,她们怎么把人拉过去? 她们说得很简单—— “小姐!您有没有两分钟,让我为您补补妆。” 多高明啊!她不批评顾客原来的妆,只说补妆,免得引入反感;她也不说要你买,或用你许多时间,而强调“您有没有两分钟?”
先探虚实
“对不起!耽误您两分钟。” “对不起!你是不是还在忙?” “用您两分钟,跟您报告一件事,不知道行不行?” “不知道我现在说话方便不方便?” 这都是很平常的话,却可能有大效果。 你想想,如果你正忙,有朋友来电,你刚要说改天再谈吧,他却先开口了——“只用两分钟”,你是不是可能想大不了两分钟,看他好像很急,就耐着性子听了呢? 结果两分钟让你听得高兴,延长到十分钟,只怕你还主动对他说:“别急,我还有时间。” 于是许多原本办不成的事,就这样办成了。
你方便不方便?
同样的道理,当你不确定对方情况,先问:“您现在说话方便不方便?”也能避免许多困扰。 像小潘的女朋友,如果耐不住性子,打电话给小潘,先问这么一句,然后小潘说不方便,挂了电话。就算潘太太疑心,也不至于一巴掌打过去啊! 此外,小潘如果一接电话,能抢先一步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方便讲话。”对方机灵一点,不是也没事吗?
小心我用对讲机
有些情况,是不能不抢话的。 譬如你在家,因为手上忙,于是用电话对讲机,除了你,四周的人也能听到你们的谈话,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抢先告诉对方:“我现在用对讲。” 你绝对不能在发现对方的话,可能不适于旁边人听的时候才提醒,因为那时已经造成了损害,而
且往往是大损害。 每个人都会感激别人在背后赞美自己,也都特别痛恨那些在背地说小话的入。 想想,前面故事里的嘉娟,没能一接电话,就告诉自己老爸“妈妈在分机听”,那老太太听到丈夫对女儿骂自己,能不血压上升吗? 再想想,张总的秘书,明明知道老板最讨厌的汪老头在对面(只怕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她),却第一句话就让汪老头知道来电的是张总,已经就不高明了。 岂止如此?她竟然不但不能抢一句,暗示汪老头提早到了,还与张总对答,而且对答的内容让汪老头猜得到。 汪老头能不火大吗?
隔墙有耳
在今天这个工商社会,你接任何电话,只要旁
边有相关的人,除非你存心让那人知道,否则都应该使用技巧,不让那人听出来是谁来电。 在安静的地方你应该把话筒贴紧耳朵,免得耳尖的人听到谈话内容。你更不能在对方谈到“那人”时,用闪烁的眼神偷偷看那个人。 在今天,当你打电话给朋友,对方不称呼你名字,或语气特殊的时候,你也应该有警觉,主动问他:“你现在是不是不方便说话?”而当你发现接电话的人用极小声接听时,则应该猜想他正在开会、探病、参加丧礼或在图书馆,而主动了解状况,快快挂电话。 还有,电话才响,对方就接听的时候,你要主动问对方是不是急着等别人电话。在铃响许久,对方才接听时,你则要问他是不是在忙,或自己是“插拨”进去。 一个会说话的人,总能探知对方的想法;一个会打电话的人,总要猜测对方当时的环境。只有在适当的心情与环境中,才能把话说到心窝里。
有饭粒挂在你的嘴角, 我只要指指我的嘴角。
第十七章 向左转向右转
故事一:MP3 事件 砰一声,门被踹开了。冲进一批警察,也不管学生们的阻挡,就把桌上的电脑和各种文件全部收走。这还不够,又打开抽屉、掀开床铺,把能找到的片纸只字,全装进箱子,当场由检察官封好,一声令下,带走! 消息在校园传开了,更透过网络,不到两个小时,让全美国的大学生都跳了起来。 “这简直是警察国家嘛!什么叫‘校园自治’?政府凭什么来搜我们学生的东西?全世界的学生都
在下载姗)3 的音乐,我们只是自己欣赏,为什么要抓我们?” 愤怒的学生立刻团结起来,连署抗争,而且到教育部递陈情书。 教育部长出面了。他不像平常面对学生时的笑容可掬,而换成了面罩寒霜,严肃地对学生说: “你们如果侵犯智慧财产权,违法就是违法,怎么连署都是不对的!” 消息经媒体报道,全国大学的校园都沸腾了,学生们密集聚会,商量对策,准备作更大规模的抗争。 教育部里也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安抚学生不稳的情绪。 教育部长又邀集各新闻媒体,发表谈话。 这次他笑了,笑着以很肯定的口气说: “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争取他们应有的权益。” 故事二:整顿金融事件 号称要打倒过去一切腐败的新政府上台了。
面对旧政府贿选、贪污、利益输送、官商勾结造成的许多问题,新上台的经济部长发表谈话,一个字一个字地宣示新政府的决心和魄力: “对于那些体制不健全的企业,该倒的就让它倒。” 民心大快,商界却哗然,股市连着狂泻。 新总统出来讲话了: “经济部长说得很对,政府要努力帮助企业,不该倒的,就不要让它倒!” 故事三:老婆发飙事件 美国核潜艇因为长期在海底,很怕艇上官兵的情绪不稳,出问题,造成大祸。所以任何家属要跟艇上人员通讯,都得透过电报,而且电报内容要先经过审核。 一个艇员的太太原本以为结婚纪念日,丈夫会好好表示,即使不送礼,也发封电报回家,没想到那糊涂老公居然忘得一干二净。 这太太火大了,写了封教训的信给丈夫。正要发,突然想到:“不成!这样会过不了关,老公根本
收不到。”于是把信撕掉,重写一封: “亲爱的老公!谢谢你那么细心、那么体贴,还能记得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送我一克拉的钻戒,好爱你!亲爱的!” 几天后,回信来了: “亲爱的老婆,你真神,怎么寄在路上的钻戒,你能够事先就猜到呢!你聪明的老公上。”
有话好说
同样一件事,你可以硬说,也可以软说;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着说”。这当中的运用,就是说话的技巧—— 譬如,有一天你赶时间,又不好对开车送你的朋友直说,你可以一上车就问: “走哪条路最不堵车?” 他如果敏感,自然会回问:“你是不是赶时间?”
反话正说
又譬如你跟个朋友做生意,因为是朋友,而且初次交易,觉得话不能说得太硬,但是怕他不准时交件,于是你说:“只要您准时交件,我绝不会少您一文钱。” 他自然能会意,你言下之意是: “只要你不准时交件,我一定扣钱。”
明话暗说
提到准时交件,使我想起有个出版社跟我约稿,而且急如星火,我准时交件了,书也出版了,而且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只是对方非但没有如约定的付我稿费,连书都没寄给我。 我实在有点不高兴,想打电话骂他:“书早出版,都上排行榜了,为什么却没给我寄一本来呢?”
但是跟着,我想那样说,实在有伤情面,还是换个说法吧,所以打电话过去,先问问对方好不好,再问书出了没有。那书的宣传大极了,我怎可能不知道?他又怎能认为我不知道?只是彼此心照不宣。 没几天,我收到他的挂号邮包,稿费也入了账。
三思而言
古人说:“三思而行。”也可以讲:“三思而言。”同一句话,你不但要三思,而且应该想三种说法,举个例子: 你觉得太太脸太苍白了,应该化化妆。 你能直说:“你脸太苍白”吗?还是问:“你为什么不化妆?” 抑或,你用正面讲法:“你可以化化妆。” 甚至更技巧一点,说:“太太啊!如果你再化点淡妆,一定会更美。” 同样的道理,你的孩子不用功,你是劈头就骂:
“你太不用功”,还是用问句:“你为什么不努力一点?” 抑或换个句子——“其实你只要稍稍加把劲,成绩一定就会上去。”
今话昔说
还有一个方法,是用“对比法”。譬如—— 你觉得太太最近实在像“吹气”似的,愈来愈胖,却又怕伤她自尊心,不敢直说:“你太胖了!该节食了。” 于是你换个方法说: “跟今年比起来,你去年瘦得多。” 她听了自然心里有数,你是说她今年胖得多,恐怕成汽油桶,该少吃一点了。
旁敲侧击
再举个更妙的例子。 我有个朋友到大陆旅游,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好玩,归期一延再延,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 他太太一个人在台湾管家里的生意,火大极了,对着婆婆抱怨:“他也不想想家里有多忙,这次说五号回来,今天都二号了,他还没确定,我要打个电话去问他,到底准不准时回来?我一个人扛那么大的公司,要扛不住了!” 婆婆一笑:“我也急,但是何必那么问呢?你可以换个方法啊!” 于是那太太照婆婆教的,打了电话去,语气非但不硬,还十分温柔: “我真是怕你买太多东西,行李太多,要不要五号晚上七点,安排一辆大一点的车去接你?因为公司忙得我晕头转向,得早点安排这事。” 你说,多妙啊!她把要问的事全问了、要说的事也全说了。却让丈夫感觉那么舒心。 所以把话说到心窝里,不难!最重要的就是——
以关怀代替质问,以建议代替责难,以暗示代替直言。
“你比大家都棒?” 这句话由太太嘴里说出来,远不如由妓女嘴里说出来。
第十八章 妈妈桑万岁
“小弟十几年没回国,没想到您对我的情况这么了解。”殷博士举起酒杯:“敬大嫂!敬大嫂!” “我对您当然了解,因为我老公总把您挂在嘴上嘛!”王董事长夫人看着丈夫笑:“对不对?” 董事长没答,点点头,笑得有点尴尬。 殷博士倒大声笑了起来,看看王董,又看看王董夫人,歪着头问:“学长不是数落我吧?” “哪敢?哪敢?”王董挥手叫了起来。 王董夫人打断话:“是啊!他哪儿敢?他是佩服您,
常说您比他小八岁,又同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但是您今天的成就大多了,对了,是前天吧?前天晚上我们家王老头还躺在床上扳手指头算呢!说他在您这个年岁,还在为人打工。” “学长是太客气了,八年前还为人打工,现在产品却行销全球,这不是成就是什么?” “唉!老弟啊!”王董拍拍殷博士:“您别臭我好不好?我还是在为人打工啊!代工不是打工,是什么?除非像您,发明突破性的产品??” “敬酒!敬酒!”殷博士举起酒杯,打断了王董的话:“等会儿还要到贵公司参观呢!” 出电梯,王董倒退着步子:“殷博士请!” 突然间,坐在办公室里的全站了起来,有个大胆的小姐急着问:“董事长!这位就是发明新压缩技术的殷博士啊?” “对!” 才一个“对”字,整个办公室里的人全叫了起来,刚才问话的小姐还捂着嘴尖叫:“殷博士!我最崇拜你了。”
参观完生产线,回到王董办公室,刚坐下,就听外面闹哄哄,原来好几个业务部的小姐要请殷博士签名。 “真不像话!真不像话!”王董直摇手:“殷博士才回国,改天再来麻烦他。” “没关系!没关系!”还是殷博士亲切,自己走了出去,为几个小姐签了名,还握了握手。 就见那几个女生兴奋地跳:“回家不洗手了。” 殷博士则笑着摇摇头:“真搞不懂,我怎么一下子变成明星了。” “您当然是明星。”几个小姐都离开了,还转身喊:“我们董事长常提起您是中华之光,只有像您这样的人,才能让我们有一天超越美国。” 晚餐是在王董常去的一个江浙馆子。 大概十几年都在那儿宴客,里面的人全熟,一一过来跟王董哈啦,王董少不得介绍殷博士,但都被殷博士拦住了。王董知道殷博士是一天到晚窝在实验室的人,行事低调,也就没多说。 倒是那餐厅的钱副理,对殷博士十分好奇,直
问东问西的。 “钱小姐是这儿的老人了,从小丫头就在这儿。”王董笑着介绍。
“现在成老丫头了!”钱小姐笑出两个深深的酒窝:“多年来,全靠王董的照顾。” “什么话?你是靠你漂亮又能干。”说一半,外头喊有王董电话,只好向殷博士告个罪,出去接电话。 这下钱小姐可有机会了,靠着殷博士的椅背,跟殷博士搭讪:“您是哪儿的博士啊?” “我跟王董是前后期同学,M 盯的。” “噢!”钱小姐眼睛睁得大大的,又嗯了一声,点点头:“怪不得,您也像王董一样,没架子。”又放小声:“你是不是要到王董公司工作啊?我告诉你,他棒透了,我认识他十几年,没听见一个职员说他不好。他啊!虽然不太会应酬,却是我见过的最努力、最实在、又最有义气的人??”抬头,往外瞄一眼:“他回来了,我不说了!我不说了!” “你是不是在说我坏话啊!”王董笑嘻嘻地进来,
盯着钱小姐问。 “她没说你坏话,是说你好话,问我是不是要到你公司上班。” 王董脸一下子红了:“什么?喂!钱小姐,你知道他是谁吗?我还求着要到他那儿上班呢!” “什么话!什么话!”殷博士把王董的肩膀按下来,举起酒杯:“来!敬老学长,为咱们今后的合作干杯,我的新技术,决定交给您了!”
有话好说
回头想想,王董从头到尾,没有 push 一点点,他确实想取得殷博士最新的专利技术,但是他不像别的生意人,一个劲儿地催促。他知道殷博士是学术界的人,不喜欢那一套。 但是为什么他没说,殷博士反而主动交给他了呢? 王董就是这一点高啊!
最高明的“说话人”,不见得都是自己说,他可以如我在前面讲的,透过副手或身边的人去放话,把狠话传到“对方”的耳朵里。 他也可以不透过自己,而用别人的话印证自己的“好话”。 王董正是如此,他透过自己太太、透过职员,甚至透过餐厅的小姐,把话传到殷博士耳朵里。
背地说话
自己说话,人家可以认为是吹牛。但透过别人的嘴来证明,就不是吹牛了。 非但不是吹牛,别人的话还有个效果,就是“背地话”的效果。 想想,你如果听人背地说你坏,你是不是加倍恨他?相反的,当王董在背地,对职员、对家人,都赞美殷博士的时候,殷博士听在耳里,是不是也就加倍舒心?
王董甚至躺在床上,都赞美殷博士,这是王太太说的,能有假吗? 还有,那餐厅的钱小姐,不知道殷博士是何方神圣,居然也背后说王董好,她跟王董认识十几年了,她的观察能错得了吗?
妈妈桑文化
你或许要问,难道王董早都安排好了?叮嘱太太要怎么说、钱小姐该怎么讲? 错了!你要知道,真正会讲话的老婆和职员,他们自然懂得如何跟老公和老板唱和。至于那餐厅领班、酒廊领台小姐,更是深谙此道—— 遇到你生意上的伙伴,她会说你平常私下跟别的朋友聚会总赞美他。遇上你的部属,她会说:“你老板虽然脾气不好,凶了一点,常得罪人,可是私底下非常关心员工,尤其欣赏‘您’,好像还听他说要特别重用‘您’呢!”
于是原来白天谈不成的生意,酒过三巡,双方都有些醉意、说话也愈来愈没遮拦的时候,妈妈桑再一“推”,事情就成了。那些心怀不满的员工,几杯酒下肚,发发牢骚之后,又听妈妈桑这么一说,就豁然开朗了。 至于夫妻之间的唱和与默契,以及政界的“借话技术”,就更有学问了,请看下面两章。
学生在背后还称你老师, 你必定是个成功的老师。
第十九章 请找我的代言人
故事一:班宝久仰了 “以前开同学会,就数他们神,现在就数他们怪。”小于一进门就摇头。 “谁怪啊?”于太太问。 “班宝啊!” “什么班宝不班宝?我又不认得你那些同学。” “就是我以前班上的一对。那女生年轻时候漂亮极了,才大一,就被班上小包追去。小包又高又帅,功课又棒,因为是郎才女貌,所以大家管他们叫‘班宝’。”
“那女生既然漂亮极了,你当初为什么不追呢?” “我要追啊!可是慢一步,让小包抢先了啊!不过幸亏没追上,我看哪!红颜祸水,小包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是娶了她,却做什么垮什么,现在大家都不错,就数他们可怜。大概因为以前比谁都强,现在比谁都差,所以怪吧!讲话老是酸溜溜的,今天私底下还跟我开口??” 正说呢,突然电话响,于太太过去接: “您是哪一位?小包?哦!我知道了,您是小于的同学,班宝对不对?我当然知道,小于早就跟我说他大学班上有一对,郎才女貌,人见人羡。哪儿的话?您是客气,什么时候来寒舍玩儿啊?”抬头看小于,小于摇摇头。于太太就继续说:“您找小于啊!他还没进门咄!” 故事二:孩子重要 砰砰砰!“什么声音?”小刘吓一跳。 “洗衣机啦!洗得少,没摆好,脱水的时候就这样。”刘太太冲到阳台,把机器关了,伸手进去:“我摆摆平,不要一边重一边轻,就不会吵了。”
小刘拿着报纸跟过去:“你今天这么晚洗衣服干嘛?你不是都上午洗吗?衣服又不多,急什么?” “当然急!”机器又呼啦呼啦地转起来,刘太太转身,把丈夫推进屋。放小声:“朱大妈的两个孩子都感冒了,发高烧,三天都没退,我不知道,跑去收会钱,她还请我坐,给我倒水,我哪敢喝啊!逃都来不及了。回家就把衣服全脱了,又怕细菌死不掉,招上你们,所以干脆洗掉。” “咱们大毛不是常跟朱家的孩子玩吗?” “是啊!幸亏这两天她孩子生病,没在一起。我已经叮嘱大毛了,离他们远点,他那两个孩子八成得的是正流行的香港 A 型,招上就得连烧七十二小时,你说可怕不可怕?” 电话突然响,刘太太过去,正要接,看见“显示来电”是朱太太,眼睛一瞪:“糟了!我忘了,她今天没现钱,说晚上叫她先生去提款机提,现在八成要送来。” “没关系,我来。”小刘一笑,把电话接起来:喂,是朱太太啊!对了,孩子好点了吧?我听太太说
您两位公子有点不舒服,挺为您操心的。不过我才看报上登,这阵子的流行性感冒,虽然黼容易退,可是不会有什么大碍,三天之后自然就退了。您公子怎么样?噢!明天一定就好了。会钱?什么会钱?哎呀!这不急嘛!您好好照顾孩子,我太太明天再去您府上拿好了。” 突然旁边伸出手,把话筒抢了去: “喂!朱太太啊!您交给巷口老板娘就成了,她离您近,我明儿会去她那儿。” 电话挂上,又狠狠给丈夫一巴掌: “你敢情要我再洗一次衣服?”
有话好说
谈到“帮腔”和“美言”,一般入都会想,是由太太帮丈夫。其实如前面两个故事,太太可以帮先生,先生也能帮太太。
未经套招的真言
当别人打电话找你的另一半。没错!你是可以立刻把电话交给他。但是如果你是会说话的人,何尝不能借这个机会,为另一半做点公关。 电话是突然来的,你不可能事先准备,你们两口子也不可能在几秒钟内套招。这时你说的话,格外让对方信任。 可不是吗?当小于的太太说小于常提班宝是郎才女貌、人见人羡的一对时,听在对方的耳里,心想:“小于居然私下跟他太太赞美我们。”他能不高兴吗? 尤其对于生意人,今天他不如意,你还能记得他的优点,特别令他感动。
雪中送炭的话
同样的道理,当朱太太听到刘先生一接电话,先问她孩子的病情,又安慰她,说不会有大碍,明天一定好;还叫她别急着送会钱,好好照顾孩子的时候,也一定有雪中送炭的感觉。 哪个父母,当孩子生病、不知所措的时候,听见朋友说:“我清楚这种病,不会有大碍。”能不觉得像在茫茫大海里抓住一截浮木? 朱太太也一定会感激刘太太,因为刘先生的话,证明她一定回家对丈夫说了,否则刘先生不可能编得出来。
人分亲疏,话分内外
当然,那些听话觉得贴心的人,都不知道对方私底下是怎么说的,因为说话的人已经把负面改为正面。 人都一样,在人前与入后,可以说两种不同的话。前一刻他在家里还损别人,叫“王矮子”、“孙
猪头”、“丑丫头”,后一刻,碰上那些人,又立刻改成“王先生”、“孙老板”、“某小姐”。连小学生都懂得把爸爸妈妈讲的“混蛋人”,改成某伯伯、某伯母。 看对象、分亲疏、别内外,几乎成为人们说话的本能。问题是,只有那真会说话的人,才知道怎么把私房话当中的材料,经过选择,变成“动听的言语”。
用情不是矫情
或许你要责怪这太矫情。只是我问你,你敢说自己讲话,在人前人后完全一样吗? 如果你能像前面故事中的于太太和刘先生,把“赞美”与“关怀”提炼出来,让对方高兴,帮朋友解忧,这矫情不是比你直言好上千万倍吗? “用情”不是“矫情”,能多花点心思说让人舒心的话,就是一种“情”的表现。
作文最容易的开头是“古人说”, 吵架最简单的开头是“他妈的”。
第二十章 肚脐上的金环子
放下电话,美美叹口气,正好让婆婆看见了: “什么事啊?又有同学在世贸中心死啦?” 摇摇头:“没有,没什么事。”看婆婆忧心忡忡的样子,美美笑笑:“不是坏事,是好事,我大学最要好的同学在美国结婚了,要回来度蜜月。” “这是好事啊!你干嘛叹气呢?”婆婆松口气:“前几个礼拜看你天天哭,听说又有美国电话,我都怕了。” “我叹气是因为这个同学在台湾没有亲人,问能不能在咱们家住十天。”
“住啊!”婆婆眼睛一亮:“我就喜欢有人来,陪我聊天。” “可我不想招呼她那么久啊!”美美嘟着嘴:“好同学是好同学,可是住家里,不能不招呼,还是挺累的。” “那简单嘛!”婆婆一挥手:“你就说你婆婆难缠,不行!” “不行??”美美犹豫着:“又说不过去。” “那就让她住五天吧!”婆婆原来走了,又转身回来:“但是说话技巧一点儿。” 当天晚上,美美就打电话去了美国: “小青啊!我先生说欢迎,可是??可是,我得跟你直说,希望你别介意。”突然放小声:“你知道,我是跟婆婆和小姑一块儿住,我小姑还没嫁,老人家很迷信,一天到晚怕我小姑嫁不掉,惟恐别人抢走了家里的喜气。所以??所以,我招呼你住五天好不好?另外五天??” “没问题!”美美还没说完,小青已经兴奋地叫了:“太好了,另外五天我自己想办法。”
小青来了,带着她的洋老公。 看到小青的第一眼,美美吓一跳,天哪!超短的迷你裙,上面穿个小肚兜,肚脐眼上还打了个洞,穿了个金环子。 婆婆也傻眼了。不过奇怪,老人家反而像看热闹似的,一点都不排斥,还直伸手去摸小青的肚脐环,—个劲地叫有意思。 “婆婆好开明嘛!您觉得有意思啊?来!麦克,给婆婆见识见识!” 就见她洋老公对着婆婆一张嘴,伸出大舌头。 “噢!这儿也挂个环子!”婆婆的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妈怎么这么老三八,你叫小青怎么想?她怎么信我婆婆保守,只招待她住五天。”晚上美美对丈夫抱怨:“而且,宝宝都受了影响,居然腆个肚皮,说他也要穿肚脐环。” “嗯!”丈夫低头想了一阵,又抬头说:“你这样嘛!让我作坏人,你就跟小青说,你老公没见过世面,色迷迷的,羡慕她那样性感,叫你也去装。”
“她就建议我也去装,怎么办?” “简单嘛!你就说你不愿意,叫她穿保守点,免得我一看到,就想起来。” 这招真管用,小青果然换了长一点的上衣,把肚皮遮住了,迷你裙也换成了长裤。只是看到美美的丈夫就笑,笑得怪怪的。 还有那宝宝,总是拉着阿姨,要看肚子上的圈圈。 虽然生活方式有点不同,小青来的这几天,家里还真增加许多笑声,加上小青会做人,左一声婆婆、右一声婆婆,带着老太太出去吃馆子,又送一堆时髦玩意儿给小姑子,还掏出好多奇形怪状的糖果给宝宝,那麦克则跟美美的丈夫天天去打乒乓。眼看五天要到了,小青在那儿打包,一家人还好像有点依依不舍。 “挺逗的。”婆婆居然自己来找美美:“让他们多住几天吧!” “是啊!”丈夫也说:“一点都不烦,他们自己管自己,好像还管了咱们呢!”
“好消息!”美美去敲小青房门:“我婆婆说了,她好喜欢你们,要你们留下来。” “真的啊!”就见小青从床上尖叫着跳下来把美美紧紧搂着,又接着跑去婆婆房间,把婆婆从床上抱起来,搂着打了几个转。 “不行!不行!”美美急着过去:“医生说了,我婆婆有骨质疏松,不能这样。”把小青拉回小青房间,又抬头看看窗子,不好意思地说:“还有啊!晚上要记得拉窗帘,这里不比你们美国住宅区,院子大、街宽,谁也看不见谁,你瞧瞧!前窗贴后窗,你在屋里穿这么少,怕邻居说话。” “噢!”小青赶快过去把窗帘拉上,可又触电似的,回头,把窗帘一下子拉开,故意在窗前扭了扭:“有人要看吗?来吧!好看哟!”接着唰一声,把窗帘又拉了起来,大家笑成一团。 十天过去了,小青走的那天,婆婆居然红了眼眶,拉着小青的手:“你走了,我又没人聊天逛街了。”麦克则跟美美的丈夫,临上飞机,又去打了一场球。宝宝更是哇哇直哭。
连小姑都依依不舍,跟小青拥抱了一番。 “这是给你的。”小青一边拥抱,一边把个红包塞在小姑的手上。 “这是什么意思?”小姑把红包塞回去:“不能拿,不能拿!” “一定要拿!”小青笑道:“我妈特别从美国打电话来,叮嘱我,说这是把我的喜气分给你,祝你早日找到好对象,你是非拿不可的!”又低头,小声问:“怎么样,你装了吗?” “今天早上装的!”小姑把上衣一拉:“瞧!二十四 K 金的,大家都说好看吔!”
有话好说
故事说完了,你猜,我要讲的说话技巧是什么? 是“借用”他人的话,也是“找借口”的方法。 回头看看,从头到尾,美美用了多少借口? 明明是她不愿意,她说因为婆婆迷信,后来明
明是她同意了,她又借口说“婆婆松了口”。 肚皮上穿环子,明明是美美怕宝宝学,可是借丈夫作文章,说怕丈夫色迷迷,又怕丈夫叫她也挂环子。 窗帘不拉,明明是美美看不顺眼,却借口说怕邻居说话。 到后来,小青要走了,也用了借口,“借她自己妈妈的口”说她妈妈特别从美国打长途电话,要她送红包给美美的小姑。 那小姑更妙,跟小青学,偷偷去装了肚脐环,才装几个钟头,却也“借别人的口”说:“大家都说好看吨!”
古人说得好??
“借口”,实在是说话最常用的技巧。 学生写作文,动不动就说“古人说”;开头不知道怎么写,就翻《智慧语录》,照抄一段——
“孔子说、庄子说、凯撒大帝说、林肯说、国父说??” 好像古人、名人一说,自己跟下来说,就言之成理了。 一点也没错! 当你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首先,它就使你不孤立,表示不但你说,别人也同意;或别人这么说,你只是加以发挥。
拉拢人心
其次,你引用别人的话,有个好处,就是把那些人拉在你的同一阵线。 不信你看!电视座谈节目,各派系都有代表,还有学者专家参加,你原来不知专家“往哪一边站。”又不知党派与党派,就当天的议题,是否有共识。 但是你只要听一阵,某人开口说“前面某某说得不错”、“我认同前面某某的看法”,立刻形势分明。
不是吗? 更重要的发挥,是在一群人竞选,谁也不让谁的情况下,你可以用“同意别人说法”的方式来减少对手、拉拢人心。 我就亲眼见到,在一个“大学社团负责人研习会”里,选举领导人的时候,每个人都代表他的学校,都希望能选上,都鼓如簧之舌,说自己有多能干,当选之后会如何努力。只有其中一人,他最后发言,没有多说他自己的想法,反而不断提到前面别人的“政见”,说他很同意,如果自己当选,一定要照着去做。 最后要投票了,大多数人把票投给自己,但是也有些人看看情势,心想自己表现不如别人,绝对当选不了,于是把票投给别人。 投给谁? 投给那政见与他相左的吗?使他被压在下面? 还是投给同意他政见,当选之后还可能向他请益、成为合作者的人? 当然是后者!
指桑骂槐
“借口”还有个好处,就是“诡文而谲谏”,明明是你说的,你却说“有人这么说”。你是把话当面说了,但是听话的如果不同意,要发怒,也不会发到你头上。你可以不认账,说“别人这么说”,你只是提出来供他参考。 话说回来,听话的人也可能猜到“你只是借口,借别人之口,说你自己的话”,于是他也可以说:“是谁说的?你告诉他,叫他小心一点,我会修理他!”不是“指桑骂槐”,能当面不撕破脸,而表明他的立场吗?
国王的新衣
“借口”更可以借“公正第三者”的口说话。
譬如你丈夫总出差,不在家,你自己不抱怨,只淡淡地说: “今天孩子说了,爸爸好像家里的客人,家好像成了旅馆。” 又譬如你的同事,一喝酒,就乱说话,你想劝他,而不直说,借你太太的口:
“我太太说,小王好可爱哟,平常不苟言笑,三杯下肚,就变得好亲切,什么都说,好多她原来不知道的,一下子,她全知道了。”
他扮黑脸,你扮白脸
还有,最常见的——太太把菜端上桌,她还在厨房忙,你和孩子先吃了。 天哪!菜一入口,吓一跳,怎么这么成?你和孩子都龇牙咧嘴,但是你不说,等着孩子说。 “好成哟!”孩子没心没肺,先喊了。 你却尝一尝说:“还好嘛!可能对孩子咸了点。”
这也是借口,你等着,等着必定会开口,却又不会引她冒火的那个人说话,然后打个圆场。 相反地,如果你先开口:“成了!”然后孩子跟着喊成。 你想想,太太会怎么反应?如果当天她情绪不好,只怕把筷子一摔: “好哇!老的挑,小的也挑,成!你们做!明天老娘不做了!” 请问,那差异有多大,你该选择哪种说法?
借刀杀人
最后,让我举两个政坛的例子,的妙用——请大家去回味“借他人之口” 一九九六年二月二日,在“台湾立法院”。 被任命为“国民大会秘书长”的钱复,被入指着鼻子问:“你是搞外交的,你懂法律吗?不懂怎么当‘国大’秘书长?”
钱复没生气,只淡淡一笑: “我在美国是学法律的,回来之后,就在政大教宪法,你说我不懂,我的学生和老师会很难过的。 千禧年,岛内政坛争执不下。 有记者问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对“开放三通”的看法。 宋楚瑜对着镜头,很严肃地说: “有人说不必与大陆来往,只跟美国来往就够了,这与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想法是相违背的。” 钱复和宋楚瑜多会说话啊! 他们没有说半个字,表示自己被冤枉、不高兴,也没有讲“这就是我的立场”。他们很婉转地“借了口”,借老师、学生和大多数人民之口,表示了抗议。 以一人之力,借众人之口。那抗议多有力量啊!这就是说话的技巧。
为什么魔术师身边总要跟个性感女性? 因为“她“穿帮的时候,”他“就不穿帮了。
第二十一章 老龙翻船记
“你可千万小心,我爸厉害极了。”临进门,小龙女又叮嘱了一遍:“他一定会一点一点审问你,你尤其要注意,别??” “别让你爸爸知道我老爸是警察。”小朱把话接过去:“放心,我一定会小心应付。” “令尊在哪儿高就啊?”果然,才坐定,老龙就沉沉地问。 “噢!报告龙老伯,家父已经从公务员退休了,在旧金山跟我大哥住,平常散散步、练练字,他很喜欢书法。”抬头看看四面墙上的字画:“家父也喜
欢收藏,不过跟您的收藏比起来,就差多了。” “我这儿有什么值钱东西?”老龙哼哼地笑两声:“全是朋友送的。” “我虽然不懂,可是一看就觉得您的品味太高了。”小朱顺势拍了两下。 “得了吧!”老龙居然没怎么领情,又沉声问: “你,学什么的?” 小朱赶紧坐正了:“报告老伯,我在大学是念历史的。” “什么大学?” 小朱回头看了看小龙女。却听老龙吼过来:“你看她干什么?”吓小朱一跳,赶紧又坐正了答: “我是×大??跟小龙女一样。” “烂大学!”老龙哼了一声:“不过听说你出去留学了。” “是的,我到南加大,改念电脑,而且在大学部又补了一年学分,然后修电脑硕士,所以回国之后,到电脑公司上班。” “我们就在那儿??”小龙女插话进来,被老
龙瞪一眼,把话吞了回去。 吃饭了,小龙女的妈妈精心烧了几样菜,小朱吃得赞不绝口。 “你妈妈也常给你们做饭吃吗?”龙妈妈笑着问。 “不!只有我小时候,她常做。”小朱差点噎住,摸摸胸口:“小过我娘做的都是北方菜,没您做的这么细致。” “噢!你是北方人。”龙妈妈笑道。 老龙也抬头盯了小朱一眼:“嘿!我居然忘了问你是哪儿人。你!小子!”用筷子指指小朱:“府上什么地方啊?” “东北!” “好!”老龙大笑起来:“东北出人才,我认识不少关外好汉。” “不敢当!不敢当!”小朱一下子轻松了:“不过,关外也出土匪。” 就见老龙脸上一板,小朱腿上一疼,是被小龙女拧的。 还好,老龙接着又大笑了起来:
“好!好!好!土匪也是好汉,不是好样儿的,也当不上土匪!” 一桌人都笑了。 过去小龙女不知交了多少男朋友,但不是让老龙给骂跑了,就是吓跑了。 偏偏这回,老龙对小朱是“看对了眼”,私下还主动向朋友介绍,小朱是书香门第,家在美国,是留美的电脑硕士。 年轻人热恋,没多久,就摆酒席,结婚了。 龙老嫁独生女儿,可是大事,早早就包下了五星酒店的顶楼大厅,席开百桌;虽然小朱的爸爸旅美多年,还是有许多早年的朋友和部属来贺喜。 门口收礼,照老龙的意思,男方女方分开,方便计算。但老龙说明了,最后全归小两口。 至于接待人员,也全由老龙安排,清一色,穿黑西装的年轻小伙子。 “亲家公回来了,怎一直不见亲家母?”龙妈妈里里外外找不到,去新人休息室问小朱。 “噢!他妈妈说会晚点儿来。”小朱没答,倒是
小龙女笑笑:“他爸跟他妈离婚多年了,见面怪怪的。” “什么?他们离婚了?我那天问小朱,小朱不是还说给他们做饭吃吗?” “妈——,”小龙女瞄她娘一眼:“您忘啦?他是说只有他小时候,妈妈做饭给他吃,您没听出来吗?” 龙妈妈正搔头想呢!又见老龙冲了进来,先找小朱,看小朱在厕所,就沉声问女儿:“为什么刚才亲家公说,小朱学位没念完就回来了呢?小朱不是拿到电脑硕士了吗?” 小龙女又白了老龙一眼: “爸!您怎么也没听清楚呢?他是说去修电脑硕士,可没说修到了啊!” 正说呢,冲进一个接待,在老龙耳朵旁边讲了几句,就见老龙脸色大变,急急走了出去。 原来门口来了一票警官和警察,全是男方的宾客,大家直对朱老先生敬礼、贺喜,左一句大队长好,右一句大队长好。 龙妈妈的脸色也变了,低声问女儿: “敢情小朱的爸爸是干警察的,你为什么不早
说?”小龙女又一笑:“爸爸问过他了啊!他说是公务员退休。警察是公务员啊!” “你爸说朱老头喜欢书法、收藏??” “警察也可以喜欢书法和收藏啊!”小龙女拍拍妈妈,小朱听到了,也过来对岳母说:“是啊!我爸爸早退休了,不是警察了。” “可是??可是??”龙妈妈拍了一下大腿:“可是咱们家宾客走了十几个,而且都是重要的人物!” “为什么?”小朱问。 “因为??因为??因为全是道上的兄弟啊!”
有话好说
你知道我这章要讨论的是什么,吗? 如果你还没想到,就再听我说个故事吧。
猎人的故事
有位法律系的教授,上课第一天,才走上讲台,就说: “有个猎人追一只狐狸,狐狸绕着弯跑,猎人开了好几枪都没打中,狐狸冲向一棵大树,钻进树下的一个洞,树洞有另一个出口,居然跳出一只兔子,猎人喜欢吃兔肉,就追兔子,兔子一蹿,跳进一树丛,猎人对着树丛开一枪,轰一声,跳出一头黑熊,猎人对准黑熊开枪,发现枪里没子弹了,只好转身跑,一边跑、一边装子弹,幸亏黑熊跑不快,这猎人回头补一枪,终于把黑熊打死了。” 说到这儿,教授看看下面眼睛瞪得大大的学生问:“怎么样?精彩吧!” “太棒了,打一只兔子,变成打到一头大熊。”有学生说。 “太有意思了,猎人原来只想打狐狸,结果能跳出兔子和黑熊。”另一个学生讲。 “黑熊值不少钱呢!”许多学生交头接耳:“猎
人发了。” “说不定猎人打兔子的那一枪,已经打中了黑熊”,又有个学生说:“所以黑熊跑不快,不然猎人早死了。” 看看学生,教授笑笑:“你们想得都不错,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问‘那原来的狐狸呢?兔子呢?’前面的两个主角到哪里去了?”表情转为严肃:“你们要当法官、当律师、作检察官,就得防着不要被人转移了焦点!”
转移焦点
“转移焦点”就是这里要讨论的。 我们常批评一个人“顾左右而言他”,又常批评政治家们“故意模糊焦点”;再不然说“某一个突发的事件,转移了人们原来对另一个新闻的注意力”。 其实这里所说的道理都一样,就是“转移焦点”,使人们放弃原来的东西,转而注意另外一件事。
转移焦点是我们说话时最常用的技巧,首先,它可以避免尴尬的场面。
避开尴尬的场面
譬如大家正在大骂“九一一”恐怖分子,全是中东人,你抬头,看见有个中东籍的朋友正好进来,就把话锋一转:“唉!昨天美国股市好像涨了,老王啊!你消息最灵通了,你有没有听新闻,美股涨多少?” 聪明人听你突然转移焦点,一定能立刻意会到情况有变化,接着看见中东的朋友进来,于是心领神会地帮你把话题带开。 于是,你用了“爆炸案”、“股市”和“老王”这三个“环扣”的东西,把骂中东人的话题转到了老王身上。 短短几句话间,你已经把焦点转了三次,使尴尬的场面能够立刻“不知不觉”地化解。
主动把话题带开
相对的,如果你走进办公室,发现大家正背地骂你朋友的时候。你不高兴,又不愿意跟同事扯破脸,也可以主动把话题带开—— 你可以用一个很普通的话题,譬如说:“唉,大卫呢?大卫在哪儿?我找他找半天,找不到。” 聪明的同事,自然会住口,因为他们知道你是存心把话题带开。 此外,你也可以直说: “哎呀!事情都过了,各有各的理,咱们不谈这个好不好?” 你这么说,有个好处,就是除了可以转移话题,还暗示了“你的立场”。
牧羊人的角色
“转移焦点”是谈话的一种“主动行为”,如果你会说话,简简单单几句,就能把一大群人的谈话主题,像是“牧羊人带羊群”一样,带往另一个方向。 于是你可以了解,为什么许多主席、召集人和议长的选举,总是抢破头。他们抢的不是议长这个职位或薪水,而是他在会议中,转移焦点的好处啊!遇到不利自己的话题,他可以技巧地带开;碰上有利自己的东西,他又可以加倍使力。他甚至可以无中生有地,硬是把议题带到他想要讨论的东西上面。
带你进入我的地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今天你很精通书法,到朋友家,一进门就看墙上挂的字,话题立刻就到了“你能表现”的东西上。 今天你爱紫砂壶,朋友给你沏茶,你又可以从一杯茶,谈到杯子,谈到茶壶,最后发表一篇你对
紫砂壶的研究报告。 在聚会中,我们常见一些人高谈阔论,不但成为会场的焦点,而且表现了他的学识渊博,甚至因此得到老板和异性的青睐。 那些人真渊博吗? 可能不尽然,他们只是更会带动话题,他把大家的话题,主动“引领”到他最内行的东西。
三句不离本行
作直销的人,就更需要这“转移焦点”的本事了。 你会发现那直销高手,管你今天谈的是选举、旅行、嫁女儿,甚至只是买包卫生纸,他都能左转右转,没几下,就转到他要推销的东西—— “买卫生纸啊!千万要买那种处女纸浆的,免得擦伤屁股,尤其有痔疮的入,不过痔疮这毛病主要是出在身体里有火气。你有火气,下面长痔疮,上
面就长暗疮,只是你不一定感觉到,那暗疮在脸上潜伏,就造成提早老化,你最好用我这产品,一方面内服调理,一方面外搽保养??” 你说,他这番话,是不是神乎其技?由屁股一下子就能跳到脸上,到头来则是要你掏钱买他的东西。 这就叫“三句不离本行”啊!
小心“顾左右而言他"的人
看来“转移焦点”真是好处多多,但是你也要知道,这技巧如果用得不好,效果就恰恰相反了。 假使你是个职员,今天老板问你话,你一碰上自己不爱听的,或“心里有病”的,就转移焦点,把话题带开,除非你的技巧高极了,否则必定会引起长官不高兴,觉得你说话不诚恳、不干脆,或是“顾左右而言他”。 更糟糕的情况是,许多“转移焦点”的人,不懂得“顺理成章”、“顺水推舟”,用相关的东西,把
焦点在不知不觉间带开。 他们愈是心里有亏,愈是急,愈可能用“抢话”的方法转移话题。 譬如老板问他:“昨天的账整理好了吗?” 他明明没理好,却不正面答,反而转移焦点,说:“噢!对了!李总今天到公司来,那时您不在。” 请问,如果你是老板,你会被他这句话,就转移焦点,不再问他账的事了吗? 只怕你更得问。而且愈是发现职员如此,你愈要小心他有短,愈要详加盘查,免得出大纰漏。
不能转移焦点的东西
“转移焦点”不是处处可用。邻入问你“好大的烟,你家烧焦了东西吗?”母亲问你“垃圾车都走了,垃圾倒了吗?”太太问你: “怎么夜里两点才回来,野到哪里去了?”丈夫问你:“我饿死了,饭做好了吗?”
如果你明明烧焦了东西、忘了倒垃圾、出去打了“野食”、麻将搓到没烧晚饭。 你能用转移焦点的方式回答吗? 你那样做,只可能产生反效果。
可以偷天换日,不能颠倒是非
转移焦点,通常用在不需要立刻得到答案的事情上,或是当你可以”用转移的目标,替代部分答案”的时候。 让我们回头想想《老龙翻船》的故事。 当老龙问小朱父亲在哪儿高就的时候。 小朱说他老爸原来是公务员,现在已经退休了,又说人在美国,喜欢书法和收藏。这些答案差不多已经可以满足老龙,接着他又把话题带开到老龙的收藏。老龙自然可能不再追问。 此外,当老龙问他学历的时候,他说了一大堆,由大学讲起,最后讲:-----然后修电脑硕士,所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