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经赢你的大学:校园励志实录

_2 孙虹钢(现代)
而在实际考试中,由于平时学习刻苦,冯燕只在考前准备了一个多月就轻松通过了。
班上参加四级考试的同学中只有两个人通过了,一个是冯燕,另一个就是与她十分要好、住在她下铺的小齐。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这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一点都不差。而正是心态的调整使她显得愈发充满阳光。
冯燕曾经在暑假里出去体验生活—去保定某个商场里做促销。刚开始的时候,她觉得事情很简单,但实际站在柜台前却发现要想在短短几秒钟内就把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其实很困难。如果主动与来往的顾客打招呼,感觉还要突破一层障碍。在做促销的这两个星期,她体验到了生命中第一次向别人推销东西的感受。她认识到了生活的不简单、不容易,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这样的感觉也转化为她学习的一个动力—只有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社会上具有竞争力。
威望最高的年轻老师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随着教学方式的调整,冯燕发现,在她组织学生们讨论案例的时候,或是当她讲到一些特别吸引人的案例时,那些课堂上的不安分分子甚至都忘了去捣乱。这是最让冯燕得意的事情,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敬业精神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
和本科生四年的大学教育相比,两年的专科学习显得那么短暂。2001年毕业后,冯燕选择了回老家河北衡水就业,接收她的是河北省司法警官学校。之所以能够应聘成功,不仅是因为她是学的是法律专业,还因为她的英语过了大学四级考试。冯燕觉得,在衡水这样的城市里,自己也应该算是半个人才了吧。
“现在是上课时间,请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刚登上讲台的冯燕有时也会中断讲课,与自己的学生“怒目相向”。如今回忆起来,冯燕也觉得当初自己的处理方式还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可当时她的确很生气。
自己刚大专毕业就教大专班的法律课,她的学生就比她小两三岁。他们经常在课堂上与冯燕开玩笑。冯燕讲课的声音不大,在讲课的过程中,坐在后面的学生有时听不清楚随口就问,这经常使得课堂秩序很混乱。
并非师范专业出身,没有讲课经验,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镇”住学生,这让刚走上讲台的冯燕感到了当教师的困难。于是,她利用工作之余看了一些教学方面的书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认真讲课,认真备课。
冯燕发现,很多老师都是书本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照本宣科。开始时她自己也这么做,但却发现学生们都不爱听。她马上做了调整。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冯燕就将其中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及时补充到她的教案里。报纸上有什么好的案例,冯燕也会令其成为讲课内容的一部分。这样,她自己讲得很投入,学生们听着也很有兴趣。
很多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冯燕自己也喜欢。有一天,她突发奇想—改编流行歌曲。她提供了几个案例,让学生们用流行歌曲的音调改编歌词,然后唱出来。哪组选的歌曲多、歌词恰当,哪组就获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一听这个作业兴奋得都坐不住了。精心准备了一周的课程,最后成了学生们的联欢会。每一组都争先恐后地表演,最出色的一组共改编了20几首歌。
随着教学方式的调整,冯燕发现,在她组织学生们讨论案例的时候,或是当她讲到一些特别吸引人的案例时,那些课堂上的不安分分子甚至都忘了去捣乱。这是最让冯燕得意的事情,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敬业精神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
除了教法律,冯燕后来还承担了英语课的教学工作。多才多艺、年轻稳重的“冯老师”成为学生们心中威望最高的也是最年轻的老师之一。
郁闷的第一次跳槽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是啊,如果自己不提高,如何向别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呢?程老师的话深刻地提醒了冯燕。对于她的低落情绪,程老师鼓励说:“面对失误,你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错在哪里,二是为什么错了,三是怎样避免再次犯错。你要认真考虑避免下次出错的解决方案,学会把失误变成财富。”
“什么,冯老师辞职了?”“真的吗?她真的忍心不教我们了吗?”2002年的暑假,学生们得到了这样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
是的,冯燕辞职了。这个消息对于很多老师、同学甚至冯燕的家人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当时在衡水这个城市,每月将近2000元的收入已经算是高薪了。对于任何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人来说,冯燕当时的工作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了。
但冯燕觉得自己不能再在这个城市呆下去了,她无法容忍自己的理想逐渐远离她而去:“我一定要考研,一定要走出去。”她很理解学生们的心情,也了解同事们的想法,可是她不能放弃理想。
在从河北大学毕业的时候,她的高等自学课程考试已经接近尾声;工作之后,她终于通过了全部考试。也就是说,她用了三年时间,拿到法律专业的本科文凭。辞职后,冯燕花了半年时间准备考研,但终因英语差了十几分而无果而终。
“对我来说,考研还是很有难度的,没考上也是正常。”平和的心态使她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但她下定决心,自己将来还是要继续学习深造的。
随后,她的一个表哥把她介绍到天津明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工作。冯燕没有想到,自己人生中的重大转折出现了。
明理公司是做什么的,她在应聘之前一无所知。恰巧,公司要去一家企业做培训,新人可以顺便了解一下企业的培训业务。
安静的会议室中,国内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创始人程社明老师在认真地讲课。“铃……”手机铃声突然打破了会场的宁静。冯燕心里一惊,自己的手机响了!作为会议的组织者,公司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都关闭手机,可是培训工作人员自己却没有做到!
她脑子里很乱,拿着还在鸣响的手机急步往外走。在经过台前的时候,一下子绊到了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当时由于用劲过猛,固定在墙上的插座都被拔出来了,其他工作人员急忙抢修。
鉴于此事,公司同事对她很有意见。冯燕自己也觉得很委屈—手机明明是关了的呀!在培训活动开始时,她的确是关机了,可是手机的闹铃功能并没有关闭,而她却忽略了这一点!“这一系列的失误使大家对我都很有意见,给公司领导也留下了不好印象。
这时,公司要在北京开设新的办事处,公司的高级培训师戴洁就说:“我把冯燕带到北京去发展吧。”
看到冯燕不开心的样子,表哥劝她说,“如果你不想去就不去吧,实在不行我们再找其他公司。”她却说,“我要走也要干好了再走,不能让大家觉得我是因为干不下去了才走的,不能让别人觉得我没用!”
“冯燕你要明白一个问题,你不是为老板打工,不是为公司打工,而是为你自己打工。知识、经验、增长的阅历都是你自己的财富,而且是你永远的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程社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冯燕说。
是啊,如果自己不提高,如何向别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呢?程老师的话深刻地提醒了冯燕。对于她的低落情绪,程老师鼓励说:“面对失误,你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错在哪里,二是为什么错了,三是怎样避免再次犯错。你要认真考虑避免下次出错的解决方案,学会把失误变成财富。”
成功的转型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可是,如何面对批评和失误呢?冯燕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把失误和批评当做稀世珍宝一样珍藏起来,还要建立自己的稀世珍宝库,作为今后自己行为的借鉴!
来北京之前,冯燕在公司里的职位是行政管理。到了北京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要由她来负责。特别是在戴老师出差后,事无巨细,她都要亲自料理。而以前,她很少这样主持全公司的事务。
有一件事对冯燕来说应该是工作思路的一个转折点。
一天,一个合作公司的业务员急急忙忙地找到冯燕。“你看,你们公司的支票有问题—你们把‘万’字写成大写的了,我们的会计说不行。”说着,他就把发票递给冯燕。
冯燕看了看,拨通了对方财务的电话。“您好,您是觉得那张支票不能用吗?”
“对!必须要更换。” 对方会计回答
“是您认为不能用呢,还是银行说不能用呢?”冯燕问。
“……”
冯燕感到对方的会计愣在了那里!
经过向银行确认,这张发票没有问题。
如果换发票的话,要发特快专递去天津,换了发票后再快递回北京。虽然对方的财务是会计方面的专业人士,但他们对自己太自信了,把自己以为的事实与银行界定的规则混淆了。其实,这是人的一个认识误区—“我以为”和“事实”常常是两回事。人们以为的“事实”其实并不一定就是事实。冯燕认识到,把两者区分开是非常必要的。
冯燕最初做的是行政人员的工作,后来慢慢转向销售方向,现在则主要是做管理工作,程老师也建议她向这个方向发展。2003年是她快速成长的一年,而到了2004年,她自己也觉得进步不如从前那样快了。
“我发现,没有进步的原因是我骄傲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程老师请教解决方法。
“当别人赞美你的时候,你要将赞美当做一束鲜花接过来,并向对方表示感谢。”程老师说,“之后,你要将鲜花放在一边,心态放平稳并且归零,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
此后,当别人赞美她时,她就和对方开玩笑说:“谢谢你的鲜花,我收到了。不过,我要把它放在一边了。”
可是,如何面对批评和失误呢?冯燕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把失误和批评当做稀世珍宝一样珍藏起来,还要建立自己的稀世珍宝库,作为今后自己行为的借鉴!
做管理工作也使冯燕面临了许多挑战。她现在时常想,如果自己在大学里当过班干部,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多组织一些活动,相信目前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尽管这是大学岁月的一点遗憾,但她投入的工作精力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回报。
2005年3月,进入公司两年的冯燕成为了明理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股东之一。公司从内部员工挑选股东不仅考察业绩、看贡献,还看人品。其实,冯燕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十分接近,她的成长故事也成为公司内部培养、提升员工的一个范例。程社明老师和戴洁老师在外出讲课的时候经常会引用冯燕的例子。
心安草的故事
“人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冯燕说,“如果你很真实地面对自己,并去接受现实,就会发现其实任何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做一棵平凡而快乐、朴实而坚强的心安草不是也很好吗!”
冯燕有个硕士朋友,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为有些心理问题,他很难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尤其不能面对他自己,职业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从收入上来说,他还没有冯燕身边的大专同学挣得多。
看到一些职场人的起起伏伏,冯燕自己也在反思:一个人的工作观念和心态究竟在职业发展中占据着怎样的重要地位?
在大学时,自己的职业意识并不太强。在毕业找工作时,更多关注的也是一些外在的东西:公司能给我多少钱?各方面的福利如何?我能得到些什么?进入明理公司后,冯燕才明白,自己当时的误区与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是一样的。其实,当你向社会、企业索取回报时,同时也要考虑自己能为公司做多大贡献。你对企业的贡献度越大,你的收入才能越高。
与冯燕接触过的人都会发现,她是个心态很好的人。“这个源于父母对我的爱。”她说,“我生活在一个很和睦的家庭,这是我的最大幸运。”
对于考研,冯燕表示,当初的失败经历并没有使她丧失信心,她只是暂时把这个目标放下而已。“我的生活是积极向上的、欢快的、浅绿色的,也是很阳光的。”冯燕这样评价自己的生活。她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一位国王到花园里散步,让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
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是因为自己没有桦树那么高大挺拔而轻生厌世了;松树是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而生气死了;葡萄则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他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很奇怪,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却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心安草回答说,“国王啊,我知道我只是一棵小草,那我就做好一棵小草好了,这不是你所希望于我的吗?”
“人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冯燕说,“如果你很真实地面对自己,并去接受现实,就会发现其实任何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做一棵平凡而快乐、朴实而坚强的心安草不是也很好吗!”
专家点评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于平凡之中发现
点评人:李金保
生命是一个过程,生活是一个过程,职业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海伦·凯勒有一句话:“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令人欣喜若狂。”仔细分析冯燕的职业发展轨迹,我们没有发现巨大的起伏和频繁的变动,没有太多令人激动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平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而在这个波澜不惊的过程中,有一点是足以让我们欣喜的,那就是冯燕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不断发现,不断体悟,不断寻找掩藏在树叶下的每一颗宝石,不断挖掘隐藏在石头下的每一眼清泉。
只怕有心人
是的,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认为,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也是一种能力。在冯燕刚入大学的时候,彷徨的情绪在同学们中蔓延。同班几十名学生,为什么只有冯燕发现了那位男同学的“反常”行为呢?在初登讲台的时候,她因为没有讲课经验,以及可以“镇”住学生的法宝,而受到了学生们的轻视。但她很快转变教学方式,从日常的电视法律节目和报纸上的法律案例中挖掘教案内容,最终在同学们中树立了威望。在明理公司任职时,她又从微不足道的“万”字事件领悟到人的一个思维误区—“我以为”和“事实”常常是两回事。
如果用夸大的角度看,“发现”应该是一种能力;如果用平实的眼光看,“发现”又是十分容易具备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让“发现”成为我们的习惯呢?一个方法就是做“有心人”。
确定方向
如果满足于校园的平庸生活,没有从男同学身上看到那种执着精神,那么或许冯燕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从冯燕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设立合理的目标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当然,目标不是越高越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冯燕的情况在中国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是现阶段中国大学教育的特点。虽然目前大学教育改革已经有所推进,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所以,针对冯燕这种情况,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寻找出路,提早设立大学目标,避免陷入失望或迷茫的状态中,为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更应该正视中国大学教育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之余,多参加社会实践。在这方面,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地进行社会实践,应该在基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机会,提高就业力。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在大学期间,积累理论知识与参加社会实践同等重要。如果要实现职业的高发展,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是不行的。所以,在校大学生不应该逃避你们所认为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你应该做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直面挫折
冯燕在平静的生活中也面临了很多挫折,比如考研失败、第一次跳槽工作不顺利等。
我觉得,考研的首要问题是心态问题,而心态的首要问题是,你要想清楚你是否真的想考。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就必须对考研目的、考研形势、自身实力等方面有着全面而清醒的认识,决不可自欺欺人,强行上阵。须知考研的机会成本极高,一旦无果而终,损失极大,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首先,你必须想清楚,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更好地搞理论研究?还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或者只是因为眷恋校园的生活?你出于什么目的都可以,但有一点,你必须目的明确!冯燕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很好,值得学习。“长远之志,平常之心。”你不妨把考研作为你的志向,但要有一颗平常心。考得上不大喜,考不上也不大悲。只要你志存高远,平常对待,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冯燕初涉职场所经历的挫折对于她本人来讲也是一笔财富。遇到问题,积极对待,认真解决。她这种迎难而上的坚韧态度值得每一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学习。初涉职场的大学生应该放下自己过高的期望,工作之初有一种挫败感是很正常的,关键要学会如何越败越勇,从失误中求成长。
该与不该
大学期间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愿意做的事,不应该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我觉得,“如何做人”是一个最应该学习的课题。没有了父母的呵护,第一次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如何确定将来的人生方向,这些都是大学生应该思索的问题。父母的意见要参考,但最终的决定却要自己来做。如果你经历了大学四年,除了多学了一些知识外,在思想上还和四年前一样,没有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才是最失败的。
最后,有一句话送于大学生朋友共勉:先做人,后做事,职场无小事;工作上好好努力,工作之外好自为之。
大嗓门的作用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个人档案:
王晓庆,男,毕业于重庆商学院(现为重庆工商管理大学),现任北京中天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双齐
“我的QQ网名叫‘无艰不商’,不过不是‘奸诈’的‘奸’,而是‘艰苦’的‘艰’。”王晓庆笑呵呵地说。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经商,这个网名应该是他对从商经历与众不同的总结了。而其中究竟有多少“艰”呢?
北京西五环附近的一座写字楼,就是北京中天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所在地,这是一家专门致力于共缆编解码复合信息传输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刚满30岁的王晓庆就是这家有着数十名员工的公司的总经理。
公司里不少员工的年龄都比他大。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王晓庆答道:“他们对我的尊敬不是因为我的职位高,而是因为我做事踏实。而且职位高只能表明责任大,并不代表高人一等。”
这样的回答很是老练,有点深思熟虑的味道,也有点“老江湖”的味道。
大嗓门的作用
王晓庆说:“我们之所以赢,是因为对方的嗓门很小,而我的嗓门很大,事后大家都只记得我们的观点了。”
1996年,来自中原大地的王晓庆考入了重庆商学院(现为重庆工商管理大学)。入学报到时,一大群同学在领住宿用品,场面十分混乱。王晓庆就冲着大家喊了一句:“都排好队!”而大家都很自觉地听了他的指挥。也许正因为这样,他很快被任命为班长。
大学生活对于新生而言是陌生而新奇的对大学还是十分陌生的。,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乱哄哄的,也有些糊里糊涂的。,为了尽快熟悉这个自己即将生活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环境,不知道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就跟着大家结伙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许是多数大一新生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王晓庆也不例外。开学不久的一场辩论会选拔赛让王晓庆出尽风头。他是四辩,主要做总结陈述,角色很重要。对于这次选拔赛的胜利,王晓庆说:“我们之所以赢,是因为对方的嗓门很小,而我的嗓门很大,事后大家都只记得我们的观点了。”
从那以后,他的自信心大大提升,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老师的关注。
尴尬的校园政治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在那段时间,王晓庆第一次看到别人眼中流露出对他不信任甚至嘲笑的眼光,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言语的笨拙,第一次体会到“舌头下面压死人”的尴尬,第一次感觉到人心难以预料的另一面……
在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王晓庆的六个姐姐都对他说:“大学里主要是要锻炼实践能力,而不是死读书本,不要完全陷到书本中去。”生性喜欢思考的他又怎么会闲着?
由于一直对电子设备感兴趣,王晓庆开始接触调音。他与学校广播台台长很合得来,就主动承担了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并有机会成为学校广播台的主持人和调音师。
逐渐地,王晓庆在学校里有了一些影响,后来还当上了系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学生会进行干部改选,高年级的学生会主席要离任,很多人都看好王晓庆。
“你表现这么好,为什么不写优秀团干部的申请啊?”临近五四青年节,一位在团委中担任职务的高年级同学这样“关心”着王晓庆,并且还向他介绍了申请优秀团干部的整个流程。
当优秀团干部,王晓庆根本没有想过,他想的只是干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他也知道指标很少,自己没有必要去争。但那位同学“好心”地劝他先去问问。没有多想,他就去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下情况。主管老师给了他一份表格,王晓庆随便填完就交上去了。没有想到,厄运随之而来。
“大家都知道优秀团干部的指标很少,你为什么要去争这个指标呢?”有个声音开始责难王晓庆。他一下子发蒙了—“是别人建议我写的呀!我还特意问过学生会主席,怎么是我要争呢?”
一些流言蜚语扑面而来,什么违反组织原则,什么争权夺利,什么不顾全大局等等。王晓庆想不通,但又无法向更多的人解释,而且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听他的解释。
王晓庆问学生会主席:“你说我是那种争权夺利的人吗?!”得到的回答却是:“可能是吧,也可能不是。”
“争权夺利”是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的行为。而在大学的学生会里面,又有什么权可争、有什么利可夺的呢?
在那段时间,王晓庆第一次看到别人眼中流露出对他不信任甚至嘲笑的眼光,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言语的笨拙,第一次体会到“舌头下面压死人”的尴尬,第一次感觉到人心难以预料的另一面……
曾几何时,“校园政治”成为本应纯净的象牙塔中不和谐的音符。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普通同学对学生团体的信任下降。在这次不明不白的竞选事件中,王哓庆最终的辩白是:
“我不会在学生会里再呆下去了,但我会做出一些事情来让你看看,什么是可以争的权,什么是可以夺的利。”王晓庆对学生会的负责人说。这是王晓庆最后的决定,是在苦苦寻求了两个月的公平却毫无结果的情况所下的决定,是精神极度彷徨、体重骤减了20多斤后所下的决定。
“院长,我需要8000元”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一次,王晓庆故意在路上“偶然”遇到了院长。他“很自然地”向院长提及这件事,并一边介绍书亭对同学们的重要性,一边谈自己在选址过程中的想法……
人们常说江湖险恶,那么什么是江湖呢?—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那么,人才济济的学校是不是江湖呢?
倍受精神折磨的王晓庆还有一个明确的信念,那就是邪不压正。自己做事问心无愧就行了。此后,他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问题。而人在安静思考的时候,灵感就会接二连三地来访。
学校是个新建校,附近没有卖报纸杂志的书刊亭,这似乎使学校少了一点文化氛围。“就从这里入手—办个书刊亭!”这个想法一出现在脑海里,王晓庆就感到自己的目光不再游离了。镜子中的自己,眼神是那么坚定,那么自信,那么有士气!
学院的团委书记对他说:“你写申请书吧,把想法和操作方案都写清楚,我替你交上去。”王晓庆把这件事对同班的同学讲了后,大家都觉得好,有六七个同学决定加入进来和他一起干。大家一同收集资料,方案一下子写了40多页。
很快,王晓庆的申请报告被驳回了,院长没有批准。“你看你没有写清地址,让领导怎么批啊!”团委书记提醒他。于是,他们马上完善方案,但很快又被驳回。
“我记得计划书我改了20多次,但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理由被驳回。”王晓庆发现,没有通过的主要原因是选址的问题,他把学校可以摆书摊的位置全都想到了,可还是不行。
一次,王晓庆故意在路上“偶然”遇到了院长。他“很自然地”向院长提及这件事,并一边介绍书亭对同学们的重要性,一边谈自己在选址过程中的想法……
院长边走边听,什么话都没有说。一直走到学校主教学楼的门口,院长指了指两楼间的拐角处,说:“你看这里不是挺好吗!”那是一片紧挨着主楼的空地,位置真的不错。
“好的,好的,好的。” 王晓庆连忙说,“我马上以此位置再改方案,您可一定要批啊。”院长说:“没问题。”
在方案中,王晓庆提到,整个项目完成需要8000元钱,院长同意了王晓庆的贷款要求。从开始写方案到资金完全到位,前后经历了将近半年时间。
那年暑假王晓庆没有回家,他要筹备着盖房子。
要盖房子,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砖头,最好找那哪些不花钱或少花钱的砖头。一个同学说,他的一个亲戚正好在一个工程队当队长,可能会有办法。好,就去找他!另一个同学说:“去找人家不能不敬烟啊。”王晓庆抽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在重庆,大家一般都抽“山城”烟,味道很冲。开始时,王晓庆不会抽烟,敬别人一根烟,自己也跟着猛抽。没一会,他感觉就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了。人家一看,学生也真不容易,就出了个主意:“在你们学校附近的深沟里有以前的古城砖,可以挖出来用,这样砖钱不就省了吗?”
好主意!王晓庆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从浑浊的水里,很容易就能捞出大块城砖,比一般的红砖还大许多,一个人拿都吃力。从河里捞出砖,爬一个很高的坡才到大路上,再走几百米才到学校的大门。王晓庆来回扛了五块砖就受不了了—“得想办法!”
重庆棒棒军是专门帮助别人运送物品的运输队。王晓庆和同伴去询价:“帮我们运1000块砖要多少钱?”那人说:“就30块钱吧。”
这个人没有想到他所认为的砖与王晓庆所说的砖不是一个概念,扛了一次就觉得不对劲,又没好意思说,但勉强运了几次后,就再也撑不住了。
“兄弟啊,这个砖太大了,你能不能多给一点。”那人终于说话了。
“说好的事,怎么能不算数啊!”王晓庆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却也很是不忍。后来,他又想了想,说:“我一共给你50元,你想办法把我的砖运完就可以。”于是那人又找了四个人来帮忙,一直干到晚上7点,总算运完了。
要盖房子,要解决的事还不少呢!接下来就是水泥问题。王晓庆向卖菜的老农借了辆车拉水泥。重庆有“山城”的雅号,到处是坡,一进校门的地方就是一个很大的坡。将水泥从外面运到学校的路上,他们已经爬了很多坡。对于进入校门后的这个坡实在爬不动了,于是两个人撑着车,坐在地上轮流休息。当时正是中午时分,室外温度估计已经超过了50℃,两个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离书亭竣工还远着呢!但王晓庆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想办法问题总能解决。于是,他们开始一边干一边设计房屋结构。
书亭盖到一半的时候,新问题又出现了—房子不能四面全是墙呀,还要有窗户。一去询价,才知道安窗户需要两三千元。没办法,为了节约成本,王晓庆与玻璃店老板展开了蘑菇战,最后只花了不到1000块钱就将窗户拿下了。但老板的条件是要王晓庆和他一起干,这个结果是王晓庆最愿意接受的。
经过20多天,书亭终于完工了,里里外外被粉饰一新,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书亭叫什么名字呢?前一段时间是体力劳动,现在要脑力劳动了。
大家在不到10平方米的店里坐着,一边向肚子里灌水,一边互相启发。前后共想了50多个名字,都没有得到共认。有一天晚上,“海舟”这个名字一下子出现在王晓庆的脑海中:“在大海中,我们宁愿做一叶小舟,不仅可以感受大海的胸怀,同时也为其他人指引方向。”
新学期开始了,“海舟书亭”出现在同学们的视野里,同时出现的,还有“苦海无涯乐做舟”这样的宣传语,其中的“乐”字很大,十分抢眼。以“苦”为“乐”的举动,表达了王晓庆和伙伴们做事的心态。
天无绝人之路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事情都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现实经历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王晓庆的这个想法。
刚开学时,广大师生都对在暑假里冒出来的海舟书亭另眼相看,但没过几天就不觉得新鲜了,因为书亭中没有报纸,也没有书刊。但报纸要从何处进货呢?王晓庆出来向校外报亭的刘老板咨询。尽管刘老板对王晓庆很客气,但口风却很严,并不透露自己的进货渠道。或许这也是“江湖规矩”吧,王晓庆也没有详细追问。
能不能想个办法了解一下进货渠道呢?这天,王晓庆一早就到了刘老板的报亭附近,远远地跟着他,看他到底去哪里进货。原来,刘老板是去报刊发行点取的货。
在报刊发行点,王晓庆了解到,每天可以在早上7点、10点或者下午3点来拿报纸。但这个时候恰好是他上课的时间,能不能找一个既不耽误上课又能去取报纸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可发行点的人都说“不好办”。
无奈之际,王晓庆找到了《重庆晨报》的一个女社长,把报亭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社长听后非常激动,她说:“学生做这样事,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我们一定支持你!”随即,她与发行主任协商,每天把报纸打好包给王晓庆预留一些。而王晓庆可以在每天中午放学后过来拿,卖不完的第二天再退回来,并且可以一个月以后再结账。
“事情都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现实经历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王晓庆的这个想法。
报纸进货的问题解决了,可也不能只卖报纸呀。俗话说,货卖堆山嘛。东西越多越好卖。其他的货怎么办呢?王晓庆与一个到学校推销书的书商商量:“我在学校有一个店面,你可以放一些书在我这里,我帮你卖,怎么样?”对方十分高兴,不久就运来很多书,并且同意等书卖出去后再结帐。这种方式对王晓庆最大的好处是,他可以不进行资金投入就有了很多品种的书。
渐渐地,王晓庆感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他一上课,书亭就要关门,他下了课才能赶过去,来去都匆匆忙忙的。他很自然地想到了招兵买马:谁没有课,谁就过来负责看店面。
随着人员的增加,书亭卖的商品越来越多。除了书籍、报刊、杂志、邮票,还有食品、计算机相关用品、文化用品等,到后来居然还开始卖早餐。海舟书亭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只要一下课,就有很多同学前来光顾。而此时,在书亭服务的同学最多时已达9人,它先后为460多名同学提供了勤工俭学机会。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与书亭的位置密切相关。海舟书亭在学校行政楼下面,临近王晓庆所在的工商管理系的系楼门口,还与同学们上课的教学楼相对,所有同学上课都要经过这里。当初王晓庆负气而离开学生会,而书亭的红火的确为他出了口闷气,但他的心思早已经飞得更远了。
在一次活动中,王晓庆偶然认识了某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初次接触,他们沟通很融洽,谈话间就有了做英语复读机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实施,并出了样机。王晓庆还参与了这家公司在重庆地区的推广活动,成为了区域总代理。这些都成为王晓庆为同学们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的良好切入点。通过各种活动,王晓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贷款全部还上了。虽然书亭挣的钱不多,但他已经把自己经营理念的基石打得十分扎实了。
生意做得好,王晓庆在其他方面也不甘落后。由于是学校广播台的播音员,他有机会从图书馆借到更多的书籍资料。他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把学院所有系的课程内容全部涉猎了。每个学期,他利用开学后的两周时间把本学期的课全部自修完,之后就成为逃课大王。他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及格就行,最主要的是要知识广博。
王晓庆的大学生活就是这样在学校和生意场中度过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他反复接受锤炼,思想也日益丰富。
“商人是悟出来的”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天上掉了大的馅饼,可是哪里有这样的事呢?即便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你不去主动去接,那么仍然砸不到自己头上。”大学时期的学习、实践经历给了王晓庆务实、踏实的经营理念。他认为,商人不是学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是吃亏吃出来的。
大一时,背着沉重的行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迈进学院大门的那一刻,王晓庆曾经感到自己如愿以偿了。因为他从小就想做个商人,而且是连外国人都惊叹的中国商人。但经历了四年商学院的大学教育后,他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与商业实践相印证,就只是纸上谈兵的商战理论。因此,他毕业后没有马上选择创业,而是来到北京找工作。
北京的招聘会为王晓庆提供了很多投简历的机会,但大多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一次,在参加招聘会的路上,他看到一个规模很大的印刷公司,于是就单刀直入地跑到公司的人事处进行自我推荐。很快,对方给了王晓庆答复:“你的经历和条件都不错,我们决定录用你!”就这样,王晓庆开始填表、报名、走程序、办户口,很幸运地成了“北京人”。其实,对方看中的正是王晓庆身上那股不服输的精神。
初涉职场的王晓庆深知,虽然自己在大学里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但知识面及知识结构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技术公司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懂得销售知识,还要懂技术,一个不懂技术的销售人员基本没有竞争优势。
为了学习与销售业务相关的技术,他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并专程从北京的北郊到位于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向人家学习。但人家又不肯全说,于是他就把对方的一个产品拿回来,整整研究了12个通宵,一点一点地试,终于彻底搞懂了。
“当时,我看什么东西都是斜的,还是双影儿。”如今王晓庆自己想起来也觉得很乐。那是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熬夜。就是靠着这股冲劲,他不仅成为销售部的骨干,后来又到公司总部做到营销副总。当时,他毕业还不到7个月。
管理者就是学习者,王晓庆一直认为自己还有许多领域的知识需要学习。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业务能力,他离开了原来的公司,选择了其他行业。在经历了一段对网站、电子商务的探索后,王晓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2002年8月,北京中天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改制成功。在一根普通线缆上传输多种信号的技术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技术为安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目前,王晓庆的公司已推出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和单件产品,满足和适应了不同行业的需求,已经成为众多行业新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凭借技术和实力在行业内取得了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
在2000年7月时,公司办公室的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而到了同年12月,就扩大到了350平方米,现在则是2500平方米。王晓庆说,“现在我们仍在扩张!”
“天上掉了大的馅饼,可是哪里有这样的事呢?即便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你不去主动去接,那么仍然砸不到自己头上。”大学时期的学习、实践经历给了王晓庆务实、踏实的经营理念。他认为,商人不是学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是吃亏吃出来的。
目前,一个冲击全国市场的计划正在实施。2005年对于中天技源公司来说,是腾飞的一年。在别人看来,与同龄人相比,王晓庆的创业已经相当成功了。他却笑笑说:“创业不能昙花一现,要实现持续的发展。停止就意味着后退!”
无艰不商,无商不艰,看开了也就不觉得艰难了,只有跋涉的乐趣!
专家点评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英雄出处
点评人:张琼文
机会何在
刚刚踏入高校的大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这是在高中时代培养起来的。初进大学校园,由于“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可能会在同学交往问题上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是正常的。每一个大一新生都面临着心理状态、学习习惯、交友习惯、沟通习惯、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调整和转变。谁能在这个阶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调试,完成转向动作,谁就有可能获得最先发展的机会。文中的王晓庆就是这样。或许有人会认为,王晓庆靠嗓门大当上了班长、获得了辩论会选拔赛的胜利纯粹是偶然事件,甚至有点搞笑。其实这给了我们一个重大而真实的启示:机会原本就是随地存在、随时发生的!
机会无处不在!在班级纪律乱哄哄的时候,你挺身而出了吗?在唇枪舌战的辩论会上,你大声发表意见了吗?在向校长申请项目的时候,你写了20份申请书了吗?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但只有长了慧眼的人才会发现垂青于他的机会,并抓住机会。你有一双发现机会的慧眼吗?
职业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你会因生理成熟而产生一些躁动,因心理成熟而对社会萌生一些新的反思与认识,因与社会的频繁接触以及更加独立的生活而对人生观进行一种颠覆与重建。
都说大学校园是半个社会。在校期间,虽然学习之余所积累的“社会经验”难免有几分稚气,但有总比没有强。如何积累这种略带稚气的经验呢?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大学生都很茫然。
大学也许是很多年轻人相对纯粹学习的最后一站。苦读多年,人们所追求的最浅层目标之一,就是能够在没有父母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较好地生存,成功地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去适应社会,实现合理的发展。同时,在条件发展得到允许时,担负起“引导社会向良性方向”发展的责任。
对于这一系列接踵而来的责任,大学生越早进行成长目标和成长方向的定位,越有利于职业的提早介入与发展。概括而言,大学生应该从大学时代就筹备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个规则
那么,大学生应如何在大学四年完成这一筹备性任务,或者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呢?
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遵从的是大一迷惘、大二恋爱、大三后悔、大四着急的道路。在这一系列问题上,王晓庆大学时期的本能选择以及现在发展的得心应手给了在校大学生一个非常明确的提示。
第一,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升自己。面对校园政治问题,不少同学很容易一下子深陷其中,有时甚至会因为某个同学或老师的一句评价而一蹶不振。对此,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同学间的关系纠纷即使再深、再久,也只是四年之痒,相对于人生的漫漫长路很短,切不可因为这样的小插曲而影响或偏移自己发展的主旋律。诚如我们去商店购物时难免因故和售货员发生纷争一样,切记我们是去购物,而不是去和售货员吵架的。
第二,大学时代树立成长目标很重要。“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位大学生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上大学是一个过程,即使你本科毕业后打算考研,最终也必然会迈向职场。而在职业发展中,无论是创业、就业,都有一个基本规则:对某个项目或某项事业准备得越充分、时间越久,操作的成熟度就越高,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实际操作的难度也会越小,也越容易体会到事业上的成就感。
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只是在临近毕业时才抬眼看职场。由于缺乏未雨绸缪的打算,从而导致自己无法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最终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三五年后依然在职场边缘徘徊。王晓庆不愿介入校园政治的事非,不愿因为同学之间小小的纠纷而浪费青春。他把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转化成了坚韧的习惯,于是每一步走得都很平和、稳健、主动、快乐,并在离开校园不久后实现了令同龄人羡慕的“成功”。这些都与他及早进行创业的自我定位和为了实现定位目标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有直接关系。
竞争武器
要在职场上成功发展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能力是无法只通过书本、听课、听讲座来获得的,更不是学习成绩单所能证明的。这一切能力的获得只有一个途径—实践。尤其是怀着“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态度所进行的实践,才具有实践的深意与真趣。而此类实践同样必须与“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相联系。王晓庆基于“老板”定位,通过“创业”实践,在大学中锻炼了沟通、写作、交际、营销、管理、协调、服务、公关及严格的自我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无疑都是企业的至爱,也是他自己有力的竞争武器,其最终所能促成的结果是无法预估的。
所以,回过头来看,大学生入校伊始,首先要认识到,你的职业素养绝对不能在离开校园那天起才开始形成和培养,应该从踏入校门起就有意识地逐步积累、提高。对此,你可以借助老师、父母、专家的力量,以明确自己在进入职场后的目标,至少要明确毕业三五年后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其次,你应该以此目标为前提,以不问对错先实践的态度,主动锻炼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担任学生干部),或者以自己的所长为基点,参加相应的社团组织,扩大人际交往范围。通过这些,你可以使自己不再孤立于集体之外,有助于切实地形成你的团队意识,提高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等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点。第三,在成长过程中始终怀以阳光的心态,多从正面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在大学期间,多与别人交流、扩大阅读范围都是有益的。但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有一个根本的任务不能忘:学习永远是身为学生的你的第一要务,不能因为其他社会性事务的介入而耽误了学业。综合处理、统筹安排各种事情的能力要求的是顾此但不失彼。
谨以上述建议给在校的大学生们,祝愿你们有一个更加美好而满意的未来!
高考:轻松的临门一脚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个人档案:
马锐,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任职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马锐的身上充满了有意思的矛盾:明明高中时期的成绩在班上只算得上中等,却偏偏在高考中发挥出色,顺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明明心存驰骋商场的宏愿,却偏偏读了个最是风花雪月的中文系;明明已经被应试教育折磨得满心厌学,却偏偏报考了两次研究生;明明毕业后以做平面媒体为终极理想,却偏偏最终是在网站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平台。
相比起那些不论求学还是就业都顺遂得让人妒忌的青年才俊,身材高大、喜欢体育的东北孩子马锐显得更加真实。他的自卑与自信、迷惘与坚定、挫折与成功都因为不甚完美而让人倍感亲切。对于他来说,在人生的球场上,担任前锋、中场、后卫,甚至被中途换下都不是大问题,他所在意的是临门一脚时轻轻松松表演的“帽子戏法”。
高考:轻松的临门一脚
幡然醒悟的马锐突然刻苦异常,成绩直线飞升,最后居然上升到全年级的前5名,高考成绩是年级里考取人大的最高分。
马锐的高考可以说有点传奇色彩,他的自我评价是:从高一到高二成绩都一般。他所就读的学校文科共有200多名学生,他的成绩基本上排在100名之后。峰回路转的转折发生在高三。幡然醒悟的马锐突然刻苦异常,成绩直线飞升,最后居然上升到全年级的前5名,高考成绩是年级里考取人大的最高分。
对于出生在东北一个闭塞小城的马锐而言,考取人大的梦想起初似乎很邈远,他对个人的发展前途更是感到迷茫。“报考学校时心情很矛盾,我们家乡信息闭塞,也不像现在高中生那样可以获得专业指导。当时听老师说学中文就业前景会不错,于是高考志愿的第一重点就按他的建议报了。”如今回首往事,马锐才意识到,其实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财经。
1998年9月,大一新生马锐从长春—北京的列车上走下来,背着大包小包,一脸新奇、一脸紧张地四处张望着。从北京站的地下通道出来,刺眼的艳阳仿佛要灼伤人的眼睛,车水马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此起彼伏的人声一下子把他推到了一个和家乡完全不同的环境中。
马锐自嘲说,由于家乡小,在家时自己连公共汽车都没怎么坐过。此刻突然站在诺大的北京街头,他显得是那么孤单无助、手足无措。他记得自己当时买了个从来没吃过的煎饼果子,陌生的口味让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和北京的格格不入。
一路辗转,马锐终于找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仿佛飘在梦中似的,他稀里糊涂地进了人大的校门。完全陌生的城市、完全陌生的人群、完全陌生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他去适应。他开始意识到,大学就是一个锻炼适应能力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性格再塑造的阶段。
和不少大一新生一样,马锐和同学们一起,一窝蜂地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书法、体育、电影,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只要与这些有点关系的我就报名。”而至于参加社团的目的是什么,马锐承认,他很迷茫。至于以后的出路,他更无从知道。
在此之前,马锐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不明确自己报考这个专业的目的。他的大学班主任是个极其随和热情的人,常常找学生聊天,有时一聊就聊到半夜12点。一次班主任问马锐为什么考中文系,他略一思考回答说是“为了提高自己”。老师听罢笑了,评价马锐有“纯洁的目的”。
渐渐地,马锐通过和老师、同学交谈,开始了解到中文系学生的三个出路:进入政府机关;进入媒体、出版社;出国留学,但那意味着只能选择社会学等比较冷门的专业。
哪一条路是自己该走的呢?马锐不知道,并时常感到些微的自卑。除了来自一个小城市的事实,最关键的是,他对于自己以后的道路无从把握。
自由人的生活:花样百出的疯狂打工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现在回想起大二的生活,马锐只能用“疯狂打工”来形容。翻译、攒书、家教、小买卖,他统统干过。
公正地说,马锐在大学期间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坦然承认,除了对专业课有点兴趣外,他对其他课程则采取能逃则逃的态度。12年刻板的应试教育已经让他萌生了厌学情绪。
大学生活中最精彩自由的片段就是每天晚上的卧谈会。晚上11点,宿舍熄灯后,8个男生就在一片黑暗里天南地北地胡侃一通。渐渐地,就业、人生的价值、日后的发展,这些严肃沉重的话题成了大家讨论的重点。
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马锐第一次开始仔细地思考自己的出路:考研、出国,还是就业?他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凭着直觉,他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公务员。这个时候,高考前从商的宏伟志愿再次闯入他的脑海。2000年正是国内MBA教育热火朝天的时候,MBA的头衔似乎成了成功人士或准成功人士重塑“金身”必不可少的资历。马锐暗下决心,准备毕业后先工作两年,然后再考MBA。
大二学生的时间相对充裕,一心积累工作经验的马锐则充分发挥了“自由人”的优势,打工生涯花样百出。当时有人介绍他做翻译—把外国文学名著重新改编。七八月份正是北京骄阳似火的时候,宿舍里的其他同学都放假回家了,狭小的宿舍里除了四张上下铺的学生床,还放置着桌椅,显得越发拥挤而燥热。因为学生宿舍用电实行管制,不能保证24小时供电,所以最热的时候,连吹吹风扇都不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马锐和他的一个哥们白天根本没法呆在宿舍里干活,只能趁着晚上凉快一点的时候写。当时大学生宿舍还没有普及电脑,只能在打印稿上涂涂改改。这样苦干了三天,每天平均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对方向马锐支付了1500元。拿着生平第一笔亲手挣的钱,他心里乐开了花,心里盘算着怎么用。当时大多数学生的通讯工具是呼机,马锐狠狠心、咬咬牙,自己添了500元去买了个手机,成了班上最早拥有手机的人。
现在回想起大二的生活,马锐只能用“疯狂打工”来形容。翻译、攒书、家教、小买卖,他统统干过。
“老外教我讲信用”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虽然零零碎碎的小事对他们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马锐也从这次家教中受益匪浅。中西方文化和观念的差异,使他不断地纠正自己行为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读MBA,在商场上风光一把,看上去很美。还在懵懂之中的马锐看到身边不少同学开始准备出国留学,心也跟着痒痒。挣钱!用自己挣的钱出国留学!马锐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别人介绍做起了一位美国留学生—艾瑞克的中文家教,艾瑞直率而且好学。一心出国的马锐认为,给老外当家教可以边打工边练习英语口语,还不耽误挣钱,于是他紧紧地攥住了这个好机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