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

_4 禅宗六祖慧能(唐)
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方辩曰:“善塑。”师
正色曰:“汝试塑看。”方辩罔措,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
尽其妙。呈似师,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师舒手摩
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
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南顿北渐第七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
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
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
“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
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无滞于此,可
往曹溪参决。”
乃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汝若闻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法,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
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
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对曰:“不
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
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
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
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
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不作名为戒,诸善奉
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
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
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
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
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
五蕴幻身,
幻何究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回趣真如,
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
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
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
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
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
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
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
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
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
人也。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
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
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所闻,乃嘱行昌来刺于师。
师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
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
“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
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曰:“汝且去,恐徒众翻
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
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
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
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
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
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
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
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
愿和尚委曲开示。”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
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
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
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
“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
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
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
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乃说偈言: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
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
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
次语,以拄杖打三下。”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云:“吾打汝是痛不
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
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
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
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
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戏论。”神会礼拜悔
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
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
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
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
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会后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
记,行于世。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聚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
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
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
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唐朝征诏第八
神龙二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
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
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
赴上京。”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
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
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
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
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
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
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
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
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
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
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
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
之曰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所说不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
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
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
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
疾毘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
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
戴无已!拜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
为国恩寺。”
法门对示第九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
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
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
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
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
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
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
“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
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
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含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
何等,由自性有。”
“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
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
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
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
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
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
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
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
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
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
相,即是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
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
‘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
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
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
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
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
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
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
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
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
付嘱流通第十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命促
工。次年夏末落成。
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
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
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不动神情,亦无涕泣。
师曰:“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
不得,数年在山,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
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
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
尽坐,吾与汝等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
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
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
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
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
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
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
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
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
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
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
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
亦复如是。”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
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花情已,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