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

_2 禅宗六祖慧能(唐)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
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
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
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
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
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
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
佛。”
时韦史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
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释功德净土第二
次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
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
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
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
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
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
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
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
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
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
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
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
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
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
化,经文分明,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世人
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
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
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
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
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
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
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
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
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
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但心清
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
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
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
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定慧一体第三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
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
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
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
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
法,不离四相。”
“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
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
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
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
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
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
诘诃。”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
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
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
如是。”
“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
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
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
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
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
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
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
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
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
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
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
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
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教授坐禅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
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
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
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
本性元自清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
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着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
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
所,着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
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
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
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
传香忏悔第五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
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
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
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
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
瞋、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
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
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
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
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
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
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
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
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
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
染,从前所作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恶业嫉妒等
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
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
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
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
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
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
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
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
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
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
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
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
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
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
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
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
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
识,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
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
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
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自心归依
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
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
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
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
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
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
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
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
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
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
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
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
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
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
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
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
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
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人
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
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
碍,是自归依。”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
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
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
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
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
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
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
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
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
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
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
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