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6《扬州画舫录》李斗

_2 李斗/ 王军(清)
羡,疾不起,叔党兄弟得吉壤于汝州郏城之小峨嵋山,因葬焉。后人遂家于颍昌。
事见晁以道所为墓志中。明末盗伐其冢柏,顺治三年秋,知县济南张石只笃行谒
墓下,复为封树立碑。其夜梦一青衣曰:“东坡遣致谢。”问:“先生今何在?”
曰:“在临汝,公至彼当相见。”是年七月,以事至汝州,有青衣叩门遗一卷,
乃东坡墨迹《蜀冈送李孝博之岭南诗》,青衣忽不见。张异之,因命工摹泐于石,
自为长歌记之。文简《池北偶谈》载其事,而今日之迹适合,岂非翰墨精灵,天
假以缘者耶!第二句集作“老鹤方翳蝉”,墨迹作“初翳”,亦当以墨迹为正也。
  谢启昆,字蕴山,南康人。进士入翰林,出为扬州太守,扶养士气,主持风
雅者数年。嗣升河库道,晋浙江按察使司、山西布政使司,文章经术为一时宗仰。
著有《西魏书》,可补正魏收之阙。书之梗概,吾友凌仲子进士廷堪叙之最详。
其词云:“南康谢蕴山先生撰《西魏书》二十四卷,凡纪一,表三,考四,传十
二,载记一。既成,以示廷堪,命为后序。廷堪受而读之,终篇,乃作序曰:
‘夫班、马以降,纪载迭兴;自宋逮元,史法渐失。主文辞者其弊或至于空疏,
寄褒贬者厥咎遂邻于亻替妄,虽家自谓继龙门之轨,人自谓续麟经之笔,然求诸
体例,寻其端委,罕有当焉。先生以金匮之才,历石渠之选,网罗放失于千数百
载以上,编次事实于二十余年之中,有休文、伯起之明备,无子京、永叔之简陋。
卷帙不广,条目悉具。编年纪月以经之,旁行斜上以纬之。详于因革损益,著其
兴衰治乱,洵足以存南董之权度,为东观之规矩者矣。约举大纲,其善有六,载
绎微旨,可得言焉。夫承祚以武王作纪,而孝献孱主,范史自升之;房乔以文帝
系年,而高贵冲人,陈志自进之。良以帝系所关,义无漏略,未闻拓跋末造,附
载于宇文;水运季朝,借垂于水德。而长安四主,竟乏专书,岂因有延寿总录之
北朝,遂可置佛助就删之西国乎?是曰补阙,其善一也。宝符已禅于延康,志士
犹尊章武,神器久移于天,后人尚右升元,何者?聊绍刘宗,延唐祚。况夫
出帝俨存,清河遽立,永熙未改,天十遂元,然则抑彼邺下,扶兹关中,齐宝炬
于天王,厕善见于列国,方之萧常、谢陛之表章西蜀,陆游、马令之纂辑南唐,
孰短孰长,必能辨之。是曰存统,其善二也。至于仲达子上篇不见于当涂,献武
文襄传不列于元魏,功业虽著,人臣以终,图讵膺,帝制乃亻替。按其时世,
固有依违,揆诸史裁,宁云允协。于是除太祖之追美,而大书黑獭,削《唐纪》
之溢称,直登孝虎。发古人未发之公,抉前史未抉之隐。是曰正名,其善三也。
若乃卿士之设,悉仿《周官》;诏令所颁,咸规《大诰》。始祖配帝,聿崇郊祀
之仪;属国来王,爰修聘勤之典。或同时所未遑,或前代所希有,讲明古礼,尤
宜爱惜。而令狐乏志,湮堕良多。所幸者杜君卿典标八日,偶存棠溪之碎金;于
志宁志贯五朝,间具昆山之片玉。裘集狐腋,冠聚鹬毛。是曰搜轶,其善四也。
管幼安误收《国志》,本未仕曹;嵇叔夜滥入《晋书》,何尝臣马?又若齐社屋
而叔朗西行,陈鼎迁而德章北面,而王仍存于河朔,袁宪莫摈于江右,凡此之
类,更仆难终,徒丰其薛,未艮其限。故万纽效绩于荆襄,究非魏之勋旧;尉迟
建功于庸蜀,自属周之臣子。但录其事,不载其人。是曰严戒,其善五也。毋邱、
诸葛,魏室之荩臣;刘秉、袁粲,宋家之谊士。以及子勋举义,攸之勤王,衡其
终始,都无可议。乃或以忠作叛,以顺就逆,皆是曲笔,岂为谠言。犹之孝武谋
去疆臣,非为失德,而横谓斛斯椿为群小,王思政为谄佞,巧言乱其皂白,俗语
流为丹青,不合不公,未足为训。今一洗之,概从其实。是曰辨诬,其善六也。
因思六善,运厥三长,集简册之遗闻,阐古今之通论。其考纪象也,兼正光之推
步,较天象而益精焉;其考疆域也,订大统之版图,较地形而更密焉;其考氏族
也,厘代都之门望,较官氏而尤详焉;其封爵大事诸表也,则于《魏书》所未备
者,取法于迁、固而加核焉。是书也,虽刘知几之苛于论世,必当首肯;郑渔仲
之严以律人,亦为心折者矣。夫八代之书具存,南北之史复撰,宋景文之新书,
洎刘句同著,薛子平之旧史,与欧阳并传。矧《绍统续志》,可辅范詹事之全
书;《太素逸篇》,会入魏著作之阙卷。行见储于中秘,汇于上庠,夫岂柯奇纯
之等所能望其肩背,王损仲之徒所能窥其堂户也哉。”
  沈云椒总宪初于蕴山太守官扬州时,尝与太守及寅和斋鹾使著、朱子颍转运
游康山。园主江春求诗,总宪吟四绝句,传为盛事。诗云:“高兴眉公一起予,
名园驻辔度行徐。振衣直上康山顶,十里扬州画不如。”(都转示余扬州全图,
及登山四望,远近历历在眼,更觉然)“风流故事说当年,地志新收御府编。
(康山载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主人书列堂楣)试听松涛声入细,为曾吹上
琵琶弦。”“几层瘦石间疏棂,点缀秋英胜画屏。怪底主人清似鹤,日看双鹤对
梳翎。”“射堂歌席一相娱,深夜留宾买玉壶。今夕灯光人影里,重教旧梦落西
湖。”(鹾使昔在杭州,余时得过从,其尚衣署中“买春室”,余所题也)
  康熙乙巳,文简解司理任,七月,会诸名士祖道禅智寺硕拨方丈,是为《渔
洋山人禅智唱和集》,又名《禅智别录》。文简有“四年只饮邗江水,数卷图书
万首诗”句,徐电发铣曰:“司理去日作江南数词,予曾于画舫白板上见之,似
乐天忆西湖诸作。”
  邗沟大王庙在官河旁,正位为吴王夫差像,副位为汉吴王濞像。《左传》哀
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此今之运河自江入淮之道也。自茱萸湾通海陵、
如皋、蟠溪,此吴王濞所开之河,今运盐道也。运道在《左传》称邗沟,《国语》
称深沟,《吴越春秋》称为渠,《水经注》称干江,汉晋间称漕渠,或曰合渎渠,
或曰山阳浊,隋称山阳渎,郡志称山阳沟。河名不一,徙复无常,郡县志乘,载
而弗详。今按庙前之河,即唐宝历二年盐铁使王播奏,自城南阊门西七里港向东
屈曲,取禅智寺桥,通旧官河,开凿一十九里之河也。是庙灵异,殿前石炉无顶,
以香投之,即成灰烬,炉下一水窍,天雨积水不竭,有沙涨起水中,色如银。康
熙间,居人辄借沙淘银,许愿缴还,乃获银。后借众还少,沙渐隐。今则有借元
宝之风,以纸为钞,借一还十,主库道士守之,酬神销除。每岁春香火不绝,谓
之财神胜会,连め而来,爆竹振喧,箫鼓竟夜。及归,各持红灯,上簇“送子财
神”四金字,相沿成习。
  小五台在官河东岸,土阜隆起,为蜀冈伏脉处,如龙之昂角,御制诗有“伏
龙知有角”句,又“土阜纵无奇,名与清凉配”句。上有五台寺,圣祖赐名香阜
寺,又名香清梵扁,上赐“台麓化成”扁、“绀宇晴空翠岚浮蜀阜,祗林香霭禅
月湛邗流”一联。寺由上方寺御道至高公渡,锁め为桥。过官河,东岸华表二,
一曰华封献祝,一曰云蒸霞蔚。寺中门殿堂寝,制凡五楹,左右廊翼,百数十间。
寺左宫门三楹,甬道上行殿三楹,乃坐落工程做法。是地本为大营,因天宁寺增
建行宫,乃改是为坐落。复由东岸过渡,抵西岸高桥马头。御制诗注云:从香阜
寺易轻舟,由新河直抵天宁门行宫。乃众商新开,既表敬公之心,且以工代赈,
即此地也。
  黄金坝在府城西北,嘉靖《维扬志》谓为黄巾坝,久废。今在府城北高桥东,
以蓄内河之水,土恶不能堤,故以薪代坝,上皆鱼市。郡城居江、淮之间,南则
三江营,出鲥鱼,瓜洲深港出刀鱼,北则艾陵、甓社、邵伯诸湖,产鱼尤众。
由官河乘风而下,城肆贩户于此交易。肆中一日三市,早挑、中挑、晚挑,皆沿
湖诸村镇中人为之。村镇设行,渔户取鱼自行交易,挑者输于城中,其行若飞,
或三四十里,多至六七十里,俄顷即至,以行之迟速分优劣。鳊鱼、白鱼、鲫鱼
为上,鲤鱼、季花鱼、青鱼、黑鱼次之,鳊鱼、罗汉鱼为下,其苍鳊,勒鱼、红
蓼鱼、鞋底鱼,则自海至也。蟹自湖至者为湖蟹,自淮至者为淮蟹,淮蟹大而味
淡,湖蟹小而味厚,故品蟹者以湖蟹为胜。坝上设八鲜行,八鲜者,菱藕、芋、
柿、虾、蟹、车、螯、萝卜。鱼另有行在城内。
  淮南鱼盐甲天下。黄金坝为郡城鲍鱼之肆,行有二,曰咸货,曰腌切。地居
海滨,盐多人少,以盐渍鱼,纳有福室,糗乾成薨,载入郡城,谓之腌腊。船到
上行,黑兹白鲦,委积尘封,黄鲞如宁波,海鲤如武昌。大者鲨,皮有珠文,
肥甘可食,小者以竹贯,为乾成及,最小为银鱼。沿海拾蛏鲜者鲍之,不能鲍
者干之,其肥在鼻。海鱼割其翼曰鱼翅,宅鱼割其肉曰宅蛇头,其裙曰宅
皮。石首春产于江,秋产于海,故狼山以下人家,八月顿顿食黄鱼也。风干其
宅曰膘,木经需之以联物者,取为甫曰责,以盐冰之曰腌鱼子,凡此皆
行货也。行货半入于南货。业南货者多镇江人,京师称为南酒,所贩皆大江以南
之产,又署其肆曰海味。
  高桥在城东北五里,嘉靖《维扬志》谓之上方砖桥。《漕河通志》云:改名
北来桥,南北跨古邗沟,正统十二年,僧如募造。盖云上方砖桥者,以桥属
之上方寺也;云北来桥者,以桥属之北来寺也。《漕河通志》改名注明僧如
募造,则是僧为北来寺僧可知。国朝府志云今名高桥,故因之。
  新河古名市河,嘉靖《维扬志》云:在府治东二十步,由南水门至北水门,
城外四围皆通舟。国朝府志云:市河自府城便益门外高桥运河口起,历保障河砚
池口至南门外,出二道沟而接运河,又自便益门吊桥起,绕城东北。一从新城拱
宸门水关至挹江门水关,出针桥而接运河,一从旧城北水关至南水关,出向水桥
而东接运河。明嘉靖间,巡盐御史吴悌同、知府刘宗仁开浚,万历知府吴秀重浚,
国朝知府金镇复浚,后又浚保障河以潴内河之水,皆今之所谓新河。御制诗注云:
从香阜寺易轻舟由新河直抵天宁门行宫。今因之。是地新河,即自高桥至砚池之
市河故道,辛未浚深,两岸设档点景,名其景曰“华祝迎恩”,故又谓之迎恩河。
又此河旧为运草入城便道,故又谓之草河。河自高桥起,至迎恩亭下,分为二支,
一支北去,出长春桥,入保障;一支南去,出鞠桥,抵北门。
  高桥马头在桥下,有义有弋,画舫集焉。御制诗云“画舫于斯易”即此
地也。湖上有十二马头,小ザ大舸,皆属画舫,若园有家艇,寺有僧舟,屿有渡
楫,及柴草粪水等船,十二马头弗收焉。迎恩桥俗名凤凰桥,桥距高桥二里,东
西跨草河。国朝府志云:俗呼迎门桥,久圮,雍正五年,邑人陆时达重造。按嘉
靖《维扬志》中宋三城、宋大城、明扬州府城隍三图,皆有迎恩桥。宋三城图是
桥在大城内开明桥之下,小市桥之上,过小市出北门为夹城,出夹城为宝城,
今小市桥在叶公桥之下,可知昔之迎恩桥当在叶公桥左右。又宋大城图迎恩小市
二桥之东为寿宁街,街北有章武殿,寿宁街即今天宁寺后街,章武殿即在今建隆
寺内。以此二者考之,则今之小市桥,与古之小市桥非二地,而古之迎恩桥当在
今叶公桥左右,更无疑矣。又宋大城由南至北有五桥,为太平、通泗、开明、迎
恩、小市,明城由南至北,亦有五桥,为新桥、太平、通泗、文津、开明,以此
考明之于宋,城已南徙。南增新桥于城内,北割迎恩、小市二桥于城外,其小市
桥,今昔非二地,而昔之迎恩当在叶公桥左右无疑矣。今建砖桥于高桥下,复名
迎恩,亦存古之遗意也。
  “华祝迎恩”为八景之一。自高桥起至迎恩亭止,两岸排列档子,淮南北三
十总商分工派段,恭设香亭,奏乐演戏,迎銮于此。档子之法,后背用板墙蒲包,
山墙用花瓦,手卷山用堆砌包托,曲折层叠青绿太湖山石,杂以树木,如松、柳、
梧桐、木日红、绣球、绿竹,分大中小三号,皆通景像生。工头用彩楼,香亭三
间五座,三面飞檐,上铺各色琉璃竹瓦,龙沟凤滴,顶中一层用黄琉璃,彩楼用
香瓜铜色竹瓦,或覆孔雀翎,或用毛,仰顶满糊细画,下铺,覆以各色
绒毡,间用落地罩、单地罩、五屏风、插屏、戏屏、宝座、书案、天香几、迎手
靠垫。两旁设绫锦绥络香仆,案上炉瓶五事,旁用地缸栽像生万年青、万寿蟠桃、
九熟仙桃及佛手香橼盘景,架上各色博古器皿书籍。次之香棚,四隅植竹,上覆
锦棚,棚上垂各色像生花果草虫,间以幡幢伞盖,多锦缎、纱绫、羽毛、大呢之
属,饰以博古铜玉,中用三层台、二层台,平台三机四权,中实宾铁。每出一干,
则生数节,巨细尺度必与根等,上缀孩童衬衣,红绫袄,丝绦缎靴,外扮文武
戏文,运机而动。通景用音乐锣鼓,有细吹音乐、吹打十番、粗吹锣鼓之别,排
列至迎恩亭,亭中云气往来,或化而为嘉禾瑞草,变而为云醴泉。御制诗云:
“夹岸排当实厌闹,殷勤难却众诚殚。却从耕织图前过,衣食攸关为喜看。”
  高桥、迎恩桥,作法同。两崖石鲸兽,栏镂镌如玉,中流驾木贯铁纤连
之。过桥亭雕檐峻宇,出没云霞,上可结驷,下可方舟。过此南去,有桥四,为
小迎恩桥、小市桥、叶公桥、鞠桥,小迎恩桥、鞠桥皆砖桥,小市、叶公皆石桥,
皆无过桥亭。
  自迎恩桥直行向西,有邗上农桑、杏花村舍、平冈艳雪、临水红霞四段,至
长春桥而止。自迎恩桥少西南行,至北门桥止,为草河内支流,亦称草河。
  小迎恩桥在迎恩桥南,自是越小市桥、鞠桥,会于北护城市河,东岸有叶公
坟、傍花村、毕园,西岸为北门外大街。扬州街道以临河者为下岸,如南北柳巷
之街,西半临小秦淮,中北小街之路,东临城河,及此北门街路,西临草河,皆
是。是街上岸有建隆寺、竹林寺、铁佛寺、龙光寺、灵鹫寺、碧天观、茶庵、木
兰分院、天雷坛,下岸有醉白园酒楼、双虹楼茶肆。
  郡城以园胜。康熙间有八家花园,王洗马园即今舍利庵,卞园、员园在今小
金山后方家园田内,贺园即今莲性寺东园,冶春园即今冶春诗社,南园即今九峰
园,郑御史园即今影园,条园即今三贤祠。《梦香词》云“八座名园如画卷”是
也。卞园传有王文简联云:“梅花岭畔三山月,宵市桥头一草堂。”
  小金山圆如伏釜,四围环水,远近十里中皆埋铁镬,古治水者以此压水,俗
称李王锅。近称长春岭为小金山,与此小金山异。毕园在小金山后里许,门前用
竹篱围大树数十株,厅事三楹,额曰“柳暗花明村舍”,方西畴联云:“洗桐拭
竹倪元镇,较雨量晴唐子西。”厅后住房三楹,左廊有舫屋二三折在树间,右圃
种桂,构方亭,李仙根书曰“瑶圃”。马曰毕园词云:“绿云间住栏杆外,似
做出秋情态,病骨年来差健在。废池吹,野田方,著眼都如画。小山招隐寒
香坠,雁落吴天数声碎,唤艇支筇惟我辈。碧摇蕉影,响分竹籁,幽思今朝最。”
  叶公坟,明刑部侍郎叶公相之墓也。墓后土阜,高十余丈,前临小迎恩河,
右有石桥,土人称之为叶公桥。相传为骆驼地,其上石枋、石几、翁仲、马羊,
陈列墓道。里人于清明时坟上放纸鸢,掷瓦砾于翁仲帽上,以卜幸获,谓之“飞
”。重阳于此登高,浸以成俗。
  北郊蟠蟀,大于他处。土人有鸣秋者,善豢养,识草性,著《相虫谱》,题
曰“鸣氏纯雄”。秋以此技受知于歙人汪氏,遂致富。
  傍花村居人多种菊,薜萝周匝,完若墙壁。南邻北,园种户植,连架接荫,
生意各殊。花时填街绕陌,品水征茶。沈学子大成诗云:“杖藜城外去,一径入
烟村。碧树平围野,黄花直到门。乱雅投屋背,老孛击篱根。寂寞深秋意,王
蒙小笔存。”
  建隆寺,扬州八大刹之一。八刹,建隆、天宁、重宁、慧因、法净、高、
静慧、福缘也。寺在宁寿街堂子巷,山门大殿后有章武殿,两庑有库庾庖沼,方
丈有连理柏一株。宋时第寺之甲乙,建隆为巨,本朝已圮。乾隆乙丑,华山僧宗
森开法重兴,歙人黄氏因感异梦,发愿建如旧规。庙已落成,欲于大殿书“大雄
之殿”四字,字长丈许,以千金索曾贯之书,贯之弗许。布客某分四字书之,以
“大”、“之”二字皆少笔,宜结体厚重,“雄”、“殿”二字多画,宜结体瘦
劲,使各相称。书成合之,今之殿额是也。宗森字品木,姓张氏,海宁人。父嗣
宁知有宿因,舍入安因寺为僧。既长,移主石塔寺,恭逢世宗开藏经馆,品木与
焉。事竣求《龙藏》供奉寺中,乃入华山依方丈长老海公,留为首座。华山为律
门祖庭,品木佐理内外,应接云水,海公倚毗得人。后来江北,乃至建隆为常住
大律师,传徒复显。
  龙光寺在北门街顾家巷,圣祖赐“香台”二字额;竹林寺在北门街南古寿宁
街,圣祖赐五言诗一幅,今二寺皆在重宁寺后。铁佛寺在堡城,本杨行密故宅,
先为光孝院僧伽显化第二处。方丈内有梅三株,中一株兼三色,远近多红叶。诸
暨陈洪绶字章侯,尝携妾净发往来看红叶,命写一枝悬帐中,指相示曰:“此扬
州精华也。”后江春于寺西筑“秋集好声寮”别墅。僧古水,工于诗。寿安寺在
大仪乡,谓之北寿安木兰分院,为城内石塔寺下院,竹柏最幽。僧诵苕,工于诗。
  碧天观在北门街,雍正间最盛。里人许庭芳修真于是,后为真人府法官。后
楼存贮降伏鬼妖符火瓦罐极多,今已墟矣。每逢阴霾黑夜,居者时闻铙吹声自后
楼出。山门墟地,危墙神像尚存,北门乞儿多宿其下。一日日中,归憩宿处,见
诸神像瞳人炯炯,屡瞬不已,乞儿惊走。及晚,安宿如故。
  天雷坛在小金山后。初某祀吕祖甚虔,将立坛祈于吕祖,乩指今地使立之。
某曰:“是地为菜园,污甚。”乩曰:“吾已遣五雷,将击之矣。”某遂营度今
坛地,选吉开工。及期,雷自地出击之,声五,尽翻污泥为黄土,高七尺,居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