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001《世说新语笺疏》下

_2 余嘉锡 (清)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周婴卮林一曰:‘世说赏誉、品藻止于魏、晋两朝。因曹蜍、李志而及廉、蔺,因高士传而出井丹。若尚论古人,□无义例。予以为望之有叔名向,为之题目,以相标榜,若王大将军称其儿类耳。’炎震案:周氏所疑是也。惟壶叔名向,未见其证。”
〔二〕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卷五云: “世说皆当时语。若评论古人,不当收入。疑“叔向” 二字有误。注则明人妄增也。”嘉锡案:凡题目人者,必亲见其人,挹其风流,听其言论,观其气宇,察其度量,然后为之品题。其言多用比兴之体,以极其形容。如本篇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公孙度目邴原为云中白鹤,以及裴令公之目夏侯太初等,庾子嵩之目和峤皆是也。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闲屋,盖言其气度恢宏,此非与之亲熟者不能道。若为春秋时之晋大夫,卞望之与之相去且千年,安得见其人而为之题目乎?然则叔向之非羊舌□,亦已明矣。称叔向而不言 其姓,周氏以为卞令之叔,不为无理也。
  51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一〕玠别传曰:“玠至武昌见王敦,敦与之谈论,弥日信宿。敦顾谓僚属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今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悟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二〕
【校文】
 注“当复绝倒” 景宋本及沈本“ 倒”下有“矣”字。
【笺疏】
〔一〕 程炎震云:“玠以永嘉四年六月南行,六年五月至豫章。王澄之死,亦当在六年。则玠、敦相见时,澄未必便死矣。且敦实杀澄,而为此言,亦殊不近事情。晋书云:‘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或唐人所见世说不误,抑阿平固指何晏言,而后人附会为王澄耶?”
    日知录十三曰:“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自此以后,竞相祖述。如晋书言王敦见卫玠,谓长史谢鲲曰:‘不意永嘉之 末,复闻正始之音。’沙门支遁以清谈着名于时,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宋书:‘羊玄保二子,太祖赐名曰咸,曰粲。谓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余风。”’王微与何偃书曰:‘卿少陶玄风,淹雅修畅,自是正始中人。’南齐书言:袁粲言于帝曰: ‘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南史言:何尚之谓王球:‘ 正始之风尚在。’其为后人企慕如此。然而晋书儒林传序云:‘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此则虚名虽被于时流,笃论未忘乎学者。是以讲明六艺,郑、王为集汉之终;演说老、庄,王、何为开晋之始。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
〔二〕 程炎震云:“通鉴八十八永嘉六年考异曰:‘王澄死,周顗败,王敦镇豫章,王机入广州,纪传皆无年月。按卫玠传:玠依敦于豫章,以永嘉六年卒,故附于此。’” 嘉锡案:以“王平子迈世有俊才”条及此条注合而观之,知此二事同出于卫玠别传。先言平子闻玠之语议,辄绝倒于坐;后言阿平若在,当复绝倒。则阿平自是指王平子,文义甚明。唐修晋书作何平叔者,后人妄改耳。通鉴书王澄之死、王敦之镇豫章于永嘉六年者,特因不得其年月,故约略其时,总叙之于此。其实澄未必果死于是年,更无以见澄死定在玠至豫章之后也。
  52 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一〕永嘉流人名曰:“澄弟四子微。”澄别传曰:“微迈上有父风。”〔二〕
【校文】
 注“微” 沈本俱作“徽”。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晋、宋、六朝膏粱门第,父誉其子,兄夸其弟,以为声价。其为子弟者,则务鄙父兄,以示通率。交相伪扇,不顾人伦。世人无识,沿流波诡,从而称之。于是未离乳臭,已得华资。甫识一丁,即为名士。沦胥及溺,凶国害家。平子本是妄人,荆产岂为佳子?所谓风气日上者,淫荡之风、痴顽之气耳。长松下故当有清风,斯言婉矣。”
〔二〕 程炎震云:“晋书澄传微作徽。” 嘉锡案:微当作徽,说详言语篇。
  53 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一〕 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辅之传作王澄与人书语。”
    刘盼遂曰:“按本条宜连上 ‘王平子与人书’为一条。晋书胡毋辅之传:澄尝与人书曰:‘胡毋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严铁桥辑全晋文,于王澄卷中移录辅之传此札,乃注出世说注,且于王澄标目下注太原人,緟貤 □谬矣。”
  54 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虞预书曰:“戴俨字若思,〔一〕广陵人。才义辩济,有风标锋颖。累迁征西将军,为王敦所害。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卞望之之峰距。〔二〕”卞壶别传曰:“壶字望之,济阴冤句人。父粹,太常卿。壶少以贵正见称,累迁御史中丞,权门屏迹,转领军尚书令。苏峻作乱,率众距战,父子二人俱死王难。”邓粲晋纪曰:“初,咸和中,贵游子弟能谈嘲者,慕王平子、谢幼舆等为达。壶厉色于朝曰:‘悖礼伤教,罪莫斯甚!中朝倾覆,实由于此!’欲奏治之。王导、庾亮不从,乃止。其后皆折节为名士。”〔三〕语林曰:“孔坦为侍中,密启成帝,不宜往拜曹夫人。〔四〕丞相闻之曰:‘王茂弘驽痾耳!若卞望之之岩岩,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峰距,当敢尔不?’”此言殊有由绪,故聊载之耳。
【校文】
 注“率众距战” “距”,景宋本及沈本作“拒”。
 注“不宜往拜” 景宋本及沈本俱无“往”字。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戴若思本名渊,晋书因避唐高祖讳但称字。此云名俨,是若思有二名也。”
〔二〕 李慈铭云:“案距,晋书作岠。”陈仅扪烛脞存十二曰:“
峰距,犹岳峙也。言其高峻,使人不可近。”
    李详云:“详案:丞相品此三人,语意未罄。据注:孔坦阻成帝不往拜曹夫人,故丞相激为此语。御览四百四十七 引郭子,语与此同。下有‘并一见我而服也’。如此方合。义庆书多本郭子,即郭颁世语也。” 嘉锡案:隋志史部杂史类:魏晋世语十卷,晋襄阳令郭颁撰。子部小说家类:郭子三卷,东晋中郎将郭澄之撰。畔然二书。本书方正篇“夏侯玄既被桎梏”条注,以郭颁为西晋人,则自不得记王导之事。审言此语,可称巨谬。
〔三〕 文苑英华三百六十二杨夔原晋乱说曰:“晋室南迁,制度草刱,永嘉之后,嚣风未除。廷臣犹以谢鲲轻佻,王澄旷诞,竞相祖习,以为高达。卞壶厉色于朝曰:‘帝祚流移,社稷倾荡,职兹浮伪,致此隳败。犹欲崇慕虚诞,污蠹时风,奏请鞫之,以正颓俗。’王导、庾亮抑之而止。噫!西晋之乱,百代所悲。移都江左,是塞源端本之日也。犹乃翼虚驾伪,宗扇佻薄,蹑诸败迹,踵其覆辙。以此创立朝纲,基构王业,何异登胶船而泛巨浸,操朽索以驭奔驷乎?设使从卞壶之奏,黜屏浮伪,登进豪贤,左右大法,维持纪纲,则晋亦未可量也。其后王敦作逆,苏峻继乱,余以为晋乱不自敦、峻,而稔于导、亮。”
〔四〕 程炎震云:“通鉴:咸康元年,帝幸司徒府拜导,并拜其妻。孔坦谏。”
  55 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按王氏谱:“羲之是敦从父兄子。”当不减阮主簿。 ”中兴书曰:“阮裕少有德行,王敦闻其名,召为主簿,知敦有不臣之心,纵酒昏酣,不综其事。”
  56 世目周侯:嶷如断山。晋阳秋曰:“顗正情嶷然,虽一时侪类,皆无敢媟近。”
  57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 ”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校文】
 “亦小倦” “亦”上沈本有“体 ”字。汪藻考异同。
  58 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世语曰:“淮字始立,〔一〕弘农华阴人。曾祖彪、祖修,有名前世。父嚣,典军校尉。淮元康末为冀州刺史。 ”荀绰冀州记曰:“淮见王纲不振,遂纵酒不以官事规意,消摇卒岁而已。成都王知淮不治,犹以其名士,惜而不遣,召为军咨议祭酒,府散停家。关东诸侯欲以淮补三事,以示怀贤尚德之事,未施行而卒。时年二十有七。”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淮当作准,见前识鉴篇。御览四百四十四引郭子曰:‘准字彦清。’ ”
    李慈铭云:“案淮三国魏志陈思王植传注引世说作准,以字始立推之,作准为是。盖准或省作准,遂误为淮。如刘宋时王准之亦作准之,今遂误为王淮之矣。”
  59 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来!来!此是君坐。”〔一〕何充已见。
【笺疏】
〔一〕 此出郭子,见御览三百九十三及七百三引。
  60 丞相治杨州廨舍,按行而言曰:“我正为次道治此尔!”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此叹。〔一〕 晋阳秋曰:“充,导妻姊之子,明穆皇后之妹夫也。思韵淹济,有文义才情,导深器之。由是少有美誉,遂历显位。导有副贰已使继相意,故屡显此指于上下。”
【笺疏】
〔一〕 此出郭子,见御览二百五十五引。
  61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曹嘉之晋纪曰:“畴有重名,永嘉中为阎鼎所害。司徒蔡谟每叹曰:‘若使刘王乔得南渡,司徒公之美选也。’”
  62 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晋阳秋曰:“述体道清粹,简贵静正,怡然自足,不交非类。虽群 英纷纷,俊乂交驰,述独蔑然,曾不慕羡。由是名誉久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一〕。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二〕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三〕言非圣人,不能无过。意讥赞述之徒。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司徒王导辟为中兵属。”
〔二〕 程炎震云:“晋书作‘人非尧舜’,是也。”
〔三〕 御览二百四十九引语林曰: “王蓝田少有痴称,王丞相以地辟之。既见,无所他问,问:‘来时米几价?’蓝田不答,直张目视王公。王公云:‘王掾不痴,何以云痴?’”
  63 世目杨朗:“沈审经断。”蔡司徒云:“ 若使中朝不乱,杨氏作公方未已。”谢公云:“朗是大才。”〔一〕八王故事曰:“
杨淮有六子,曰:乔、髦、朗、琳、俊、仲,皆得美名。论者以谓悉有台辅之望。文康庾公每追叹曰:‘中朝不乱,诸杨作公未已也。’”
【校文】
 注“杨淮” 沈本作“杨准”。
 注“仲” 景宋本及沈本俱作“ 伸”。
【笺疏】
〔一〕 嘉锡案:刘畴典选,改傅宣之成法,致令人人奔竞,而王导、蔡谟以为可作司徒公。杨朗为王敦致力,称兵犯顺,而谟及庾亮又惜其不作三公。当时所谓公辅之器者,例皆如此。其人才可想矣。王、庾不足论,道明、安石号称贤者,不知其鉴裁安在也!
  64 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琮字子躬。所谓“灼然玉举”。〔一〕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刘氏谱曰:“绥字万安,高平人。祖奥,太祝令。父斌,着作郎。绥历骠骑长史。”
【笺疏】
〔一〕 李详云:“详案:郝懿行晋宋书故:‘晋书邓攸传“举灼然二品”,不审灼然为何语。读阮瞻传“举止灼然”,温峤传“举秀才灼然”,为当时科目之名。’案此灼然玉举,亦似被举灼然之后,庾公加以赞辞,故下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也。 ” 嘉锡案:孙志祖读书脞录续编三云:“晋书阮瞻传 ‘举止灼然’,案止字疑衍。灼然者,晋世选举之名,于九品中正中为第二品也。温峤传:‘举秀才灼然二品。’盖江左初不以第一流评峤,故但得二品耳。邓攸传亦云:‘举灼然二品。’”孙氏此说在郝氏之前。余考书钞六十八引续汉书云:“陈寔字仲躬,举灼然,为司徒属、大丘长。”则灼然之为科目自后汉已有之,不起于魏之中正也。
    又晋书苻坚载记云:“坚下书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门在灼然者,为崇文义从。”可见当时名列灼然者 甚众。虽在九品之中,然并不能尽登二品。否则必如纪瞻、温峤之流,始与此选。其人当稀如星凤,安能发为义从乎?孙氏、郝氏所考,皆未为详备。
  65 庾公为护军,〔一〕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二〕真海岱清士。”〔三〕徐江州本事曰:“徐宁字安期,东海郯人。通朗有德素,少知名。初为舆县令。谯国桓彝有人伦鉴识,尝去职无事,至广陵寻亲旧,遇风,停浦中累日,在船忧邑,上岸消摇,见一空宇,有似廨署,彝访之。云:‘舆县廨也,令姓徐名宁。’ 彝既独行,思逢悟赏,聊造之。宁清惠□涉,相遇怡然。遂停宿,因留数夕,与宁结交而别。至都,谓庾亮曰:‘吾为卿得一佳吏部郎。’亮问所在,彝即叙之。累迁吏部郎、左将军、江州刺史。”
【校文】
 注“有似廨署” “署”,景宋本及沈本作“舍”。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大宁三年十月,庾亮为护军将军。”
〔二〕 李慈铭云:“案‘己不必无 ’,‘不’是衍字,当作‘己必无’。与下王长史道江道群语同。若作‘不必无’,则庸下人矣,安得谓之清士?”
〔三〕 刘盼遂曰:“‘己不必无’ ,‘不’字疑涉上文而衍。本篇‘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所应无,己必无’。可据正。晋书桓彝传作‘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亦误。文选二十一颜延年五君咏注引顾凯之嵇康赞曰‘南海太守鲍靓,通灵士也。东海徐宁师之’云云,疑即此徐宁。” 嘉锡案:盼遂所言虽似有据,然余以为徐宁、江灌之为人原不必相同,则桓彝、王蒙之品题,亦故当有异。夫所谓人所应无者,谓衡之礼法不当有者也。而晋之名士固不为礼法所拘,礼所应无而竟有之者多矣。如王平子、谢幼舆之徒所为皆是也。时流竞相慕效,卞望之欲奏治之,而王导、庾亮不从。徐宁行事不知何如?然见用于庾亮,疑亦不羁之流,故桓彝评之如此。若江灌者,本传称其以执正积忤谢奕、桓温,视权贵蔑如,则实方正之士。故王蒙反用桓彝之语,以为之目。其所取者既不一致,斯其所言,自不尽同矣。
  66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一〕谓其裁中也。晋阳秋曰:“裒简穆有器识。”故为彝所目也。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九十三裒传作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褒贬也。 ”
  67 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一〕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晋阳秋曰:“宁字建宁,长乐人,贾氏□子也。初自结于王应、诸葛瑶。应败,浮游吴会,吴人咸侮辱之。闻京师乱,驰出投苏峻, 峻甚昵之,以为谋主。及峻闻义军起,自姑孰屯于石头,是宁之计。峻败,先降。仕至新安太守。”
【校文】
 注“字建宁” “宁”,沈本作“ 长”。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轮’疑是 ‘□’或‘舱’字之误。”
  68 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庾公顾谓诸客曰:“弘治至羸,不可以致哀。”晋阳秋曰:“杜乂字弘治,京兆人。祖预、父锡,有誉前朝。乂少有令名,仕丹阳丞,蚤卒。成帝纳乂女为后。”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69 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 。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一〕庾长仁为丰年玉。”〔二〕谓亮有廊庙之器,翼有臣世之才,各有用也。
【校文】
 注“臣世之才” “臣”,景宋本作“匡”,是也。
【笺疏】
〔一〕 程炎震云:“诸庾别无名‘ 恭’者,此当脱‘稚’字。”
〔二〕 程炎震云:“长仁,庾统。见本篇‘简文目庾赤玉’条。”
  70 世目“杜弘治标鲜,季野穆少”。江左名士传曰:“乂,清标令上也。”
  71 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语林曰:“有人目杜弘治,标鲜甚清令,初若熙怡,容无韵,〔一〕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此当以‘怡 ’字为句。‘容’字上下当有脱字。”
  72 庾公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一〕“拔萃国举。”倪,庾倩小字也。徐广晋纪曰:“倩字少彦,司空冰子,皇后兄也。有才具,仕至太宰长史。桓温以其宗强,使下邳王晃诬与谋反而诛之。”〔二〕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桓温杀庾倩,在咸安元年。若右军以太元四年方卒,倩安得为作碑乎?”
〔二〕 程炎震云:“‘下邳’,晋书纪传皆作‘新蔡’,是也。西晋初别有下邳王晃,非此人。”颜之推还冤志云:“太宰武陵王晞,性尚武事,温常忌之,故加罪状,奏免晞及子综官。又逼新蔡王晃使列晞、综及前着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等谋反,频请杀之。诏特赦晞父子,乃徙新安。杀涓、倩。倩坐有才望,且宗族甚强,所以致极法。” 嘉锡案:各本还冤志此条有脱误,今据宝颜堂秘籍本。
  73 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宋明帝文章志曰:“刘恢字道生,沛国人。识局明济,有文武才。王蒙每称其思理淹通,蕃屏之高选,为车骑司马。年三十六卒,赠前将军。”〔一〕
【笺疏】
〔一〕 晋书刘惔传曰:“字真长,沛国相人也。”吴士鉴斠注曰:“世说德行篇注引刘尹别传作沛国萧人。又赏誉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刘恢字道生,沛国人。’案本传云:迁丹阳尹。隋志亦云:‘
梁有丹阳尹刘恢集二卷,亡。’本传云:‘年三十六。’世说注引文章志亦云三十六卒。是刘恢皆为刘惔之讹。惟一字真长,一字道生。或古人亦有两字欤?” 嘉锡案:刘惔传云:“尚明帝女庐陵公主。”而本书排调篇“袁羊尝诣刘恢”条云:“刘尚晋明帝女。”注引晋阳秋曰:“恢尚庐陵长公主,名南弟。”益可证其为一人。佚存丛书本蒙求“刘恢倾酿” 句下李翰自注引世说曰:“刘恢字真长,为丹阳尹,常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案此事见本篇,作“刘尹云见何次道”云云。 而蒙求以为真长名恢,亦可为古本世说恢、惔互出之证。然孝标注书,于一人仕履,例不重叙。真长始末已见德行篇“刘尹在郡”条下。而于此又别引文章志,则亦未悟其为一人也。本书言语篇云:“竺道潜在简文座,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高僧传卷四竺道潜传作“沛国刘恢嘲之”云云。刘惔传不云“为车骑司马,赠前将军。”此可以补史阙。 嘉锡又案:魏志管辂传引晋诸公赞曰:“刘邠位至太子仆。子粹,字纯嘏,侍中。次宏,字终嘏,太常。次汉,字仲嘏,光禄大夫。宏子耽,晋陵内史。耽子恢,字真长,尹丹阳,为中兴名士也。 ”所叙恢祖父名字,与本书赏誉上篇“
洛中雅雅有三嘏”条及晋书刘惔传并合。惟仲嘏之名,赏誉上作“漠”,晋书作“潢”,为异耳。而真长之名,则一作恢,一作惔,其官又同为丹阳尹。然则恢之与惔,即是一人,无疑也。
  74 王蓝田拜扬州,〔一〕主簿请讳,教云: “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于外,礼记曰:“妇人之讳不出门。”余无所讳。”〔二〕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永和二年十月,王述为扬州刺史。”
〔二〕 李慈铭云:“案此条是六朝人矜其门第之常语耳。所谓专以冢中枯骨骄人者也。临川列之赏誉,谬矣!”
  75 萧中郎,孙丞公妇父。〔一〕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晋百官名曰:“萧轮字祖周,乐安人。”刘谦之晋纪曰:“轮有才学,善三礼,历常侍、国子博士。”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孙统字丞公,别见品藻篇‘孙丞公云谢公清于无奕’条。”
  76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王蒙、子修并已见。“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亹亹,为来逼人。”〔一〕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安石长王修十四岁,此言未必然。”
  77 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一〕续晋阳秋曰:“初,安家于会稽上虞县,优游山林,六七年间,征召不至,虽弹奏相属,继以禁锢,而晏然不屑也。”
【笺疏】
〔一〕 施注苏诗卷七游东西岩诗题下注云:“公自注:‘即谢安东山也。’东山在会稽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晋太傅文靖公谢安所居,一名谢安山。岿然特立于众峰闲,拱揖亏蔽,如鸾鹤飞舞。其巅有谢公调马路,白云、明月二堂址。 千嶂林立,下视苍海,天水相接,盖绝景也。下山出微径,为国庆寺。乃安石故宅。安石传云:‘寓居会稽,与王羲之、许询、支遁游,出则渔猎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后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终不渝。’安石孙灵运传云:‘父祖并葬始宁山中,并有故宅及墅。’故其诗云:‘偶与张邴合,久欲还东山。’世说王羲之语刘惔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注引续晋阳秋曰:‘安石家于上虞,放情邱壑。’正在此山。自东汉末,析上虞之始宁乡为始宁县,至东晋有上虞、始宁二邑。阳秋所载,得其实矣。汝阴王性之铚游东山记,刻石国庆,考究甚备。性之云:‘今临安境中,亦有东山,金陵土山,俱非是。’临安山则许迈所称‘文靖当往坐石室,临浚谷,谓与伯夷何远’者,盖为海山之游,而非所居之山也。” 嘉锡案:东坡所谓谢安东山,实指临安之东山。故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五收东坡游东西岩诗于临安县东山条下。施注所考虽是,然不可谓东坡之自注为非也。谢灵运为谢玄之孙,谢涣之子,乃安石之侄曾孙,非其嫡孙。施注亦误。注引续晋阳秋有“ 放情邱壑”四字,今本无之。盖为宋人所妄删,当据以补入。
  78 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徐广晋纪曰:“述贞审,真意不显。”
  79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一〕孙绰与庾亮笺曰:“王敦可人之目,数十年间也。”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此是桓温包藏逆谋,引为同类,正与‘作此●●,将令文景笑人’ !语同一致。深识之士,当屏弗谈:即欲收之,亦当在假谲、尤悔之列。而归之赏誉,自为不伦。”
    陆游老学庵笔记六曰:“晋语:儿人二字通用。世说桓温曰:‘可儿!可儿!’盖谓可人为可儿也。故晋书及孙绰与庾亮笺,皆以为可人。又陶渊明‘不欲束带见乡里小儿’,亦是以小人为小儿耳。故宋书云:‘乡里小人也。’”文馆词林六百九十九东晋庾亮黜故江州刺史王敦像赞教云:“王敦始者以朗素致称,遂饕可人之名。然其晚节,晋贼也。犹汉公之与王莽耳。” 嘉锡案:此与孙绰笺,可以互证。知王敦生时,固有“可人”之目,故桓温从而称之。然其意则赞敦能为非常之举,犹其自命为司马宣王一流人物云耳。礼记杂记云:“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以为公,臣曰:‘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郑注云:“ 言此人可也。”“可人”二字出于此。但晋人之言“可人”,谓其为可爱之人,与杂记之意微不同。
    乔松年萝藦亭札记五云:“ 可儿可人,六朝人通用。盖儿字古读声近泥。人字江南人读近宁。泥、宁双声,故人与儿通用。”
    程炎震云:“据绰与亮笺,是温少时语。晋书叙此于镇姑苏后,误。”
  80 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一〕吾于之甚至,〔二〕一时无所后。”文章志曰:“羲之高 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也。”
【笺疏】
〔一〕 孙志祖读书脞录七云:“世说:‘逸少清贵人。’杨升庵丹铅录云:‘右军清真,谓清致而真率也。李太白用其语为诗“右军本清真”,是其证也。近日吴中刻世说,乃妄改作清贵。’志祖案:太白诗乃借用山公目阮咸语尔,正不必泥。世说又云:‘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则是清贵非清真,刻本不误也。晋书庾亮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亦可证。”
〔二〕 李详云:“详案:吕氏春秋不侵篇:‘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高诱注:‘于,犹厚也。’此引申为亲爱,皆古义。或作相于,繁钦孔融均有其语。”
  81 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晋阳秋曰:“浩善以通和接物也。”
  82 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徐广晋纪曰:“浩清言妙辩玄致,当时名流,皆为其美誉。”
  83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一〕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曰:“ 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谓吉人之辞寡,非择言而出也。
【笺疏】
〔一〕 老子道经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84 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可应无,己必无。”中兴书曰:“ 江灌字道群,陈留人,仆射虨从弟也。有才器,与从兄道名相亚。〔一〕仕尚书、中护军。”
【校文】
 注“兄道” “道”,景宋本作“ □”。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八十三灌传云:‘才识亚于逌。’疑此注‘道’字为‘逌’之误。”
  85 会稽孔沈、魏顗、〔一〕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桀。沈、存、顗、奉并别见。虞氏谱曰:“球字和琳,会稽余姚人。祖授,吴广州刺史。父基、右军司马。球仕至黄门侍郎。”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顗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长、琳,即存及球字也。弘道,谢奉字也。言虞氏宗长、琳之才,谢氏伏弘道之美也。
【校文】
 “桀” 沈本作“杰”
【笺疏】
〔一〕 程炎震云:“魏顗别见排调 ‘魏长齐雅有体量’条。”
  86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中兴书曰:“浩能言理,谈论精微,长于老、易,故风流者皆宗归之。”
  87 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蒙别传曰:“蒙之交物,虚己纳善,恕而后行,希见其喜愠之色。凡与一面,莫不敬而爱之。然少孤,事诸母甚谨,笃义穆族,不修小洁,以清贫见称。”
【校文】
 注“穆族” “族”,景宋本及沈本作“亲”。
  88 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 。叹林公“器朗神俊”。支遁别传曰: “遁任心独往,风期高亮。”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 ”。〔一〕刘尹 别传曰:“惔既令望,姻娅帝室,故屡居达官。然性不偶俗,心淡荣利。虽身登显列,而每挹降,闲静自守而已。”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御览四百四十七引郭子曰:‘祖士少道右军“
王家阿菟,何缘复减处仲”?’原注:‘羲之小名吾菟。’”嘉锡案:御览四百四十七引郭子曰:“祖士少道右军:‘王家阿菟(原注菟羲之小名吾菟),何缘复减处仲?’右军道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迈,我家亦以为彻朗’。观郭子之言,乃知王氏父子假借士少者,感其奖誉之私耳。此正晋人互相标榜之习。逸少贤者,亦自不免。郭子连类叙之,故自有意。汪藻考异载敬胤注,亦有祖士少道王右军一条。今本世说传写脱去耳。 又案:祖约叛贼,观敬胤注所引王隐晋书叙其平生,至可嗤鄙。而王导与之夜谈,至于忘疲。逸少高识之士,亦称美之如此,所未解也。
  89 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赤玉,庾统小字。中兴书曰:“统字长仁,颍川人,卫将军择子也。〔一〕少有令名,仕至寻阳太守。”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择’当作 ‘怿’,亮之弟也。”
  90 殷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
- 472-
续晋阳秋曰:“康伯清和有思理,幼为舅殷浩所称。”
  91 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一〕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晋阳秋曰:“述少贫约,箪瓢陋巷,不求闻达,由是为有识所重。”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晋书述传云:‘初述家贫,求试宛陵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答曰:“足自当止。”’故曰:‘于荣利又不淡也。’”
  92 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苦谓穷人以辞。王曰:“长史自不欲苦物。”
【校文】
 “谓王右军云” 景宋本及沈本无 “云”字。
  93 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遒,成殊不易”。中兴书曰:“万才器俊秀,善自炫曜,故致有时誉。兼善属文,能谈论,时人称之。 ”
  94 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一〕徐广晋纪曰:“江惇字思悛,陈留人,仆射虨弟也。性笃学,手不释书,博览坟典,儒道兼综。征聘无所就,年四十九而卒。”〔二〕
【笺疏】
〔一〕 刘盼遂曰:“翅、啻古通。按众经音义引苍颉篇:‘不啻,多也。’‘不啻儒域’ ,谓所通不止于儒域,以其并综文学也。文学篇殷浩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谓谈议当胜于此也。排调篇妇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啻如此。’谓生儿当胜于此也。假谲篇‘王文度阿智恶乃不翅 ’,谓冥顽殊甚也。世儒习知不翅为无异,因锄铻而鲜通矣。孟子之‘奚翅色重’,注言‘何其重也’。(依阮校删不字)正与此同。” 嘉锡案:“不翅儒域”即注所谓儒道兼综也。盼遂以为并综文学者非是。王引之经传释词九有“啻翅适”一条,略云:“书多士曰:‘ 尔不啻不有尔土’,释文曰:‘
啻,徐本作翅。’说文:‘适从辵,啻声。’适、啻声相近,故古字或以适为啻。秦策曰:‘疑臣者,不适三人。’不适与不啻同。故高注读适为翅。史记甘茂传作‘疑臣者,非特三人’。非特犹不啻也。孟子告子篇曰:‘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适亦与啻同,故赵注曰‘口腹岂但为肥长尺寸之肤邪’,但字正释适字。”嘉锡谓世说中之“不翅”,皆当作“不但”解。“不翅儒域”者,所通不但儒家之学也。恶乃不翅者谓阿智之为人,不但是恶而已也。
〔二〕 江惇,晋书附其父统传,云:“征拜博士、着作郎,皆不就。东阳太守阮裕、长山令王蒙,皆一时名士,并与惇游处, 深相钦重。”
  95 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许氏谱曰:“玄度母,华轶女也。”按询集,〔一〕询出都迎姊,于路赋诗,续晋阳秋亦然。而此言送母,疑缪矣。〔二〕
【笺疏】
〔一〕 隋志晋征士许询集八卷,录一卷。
〔二〕 嘉锡案:本篇下文“许掾尝诣简文”条注引续晋阳秋曰:“
询能言理,曾出都迎姊”云云,故此注言续晋阳秋亦然。
  96 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豫。”阮裕、王悦、安期、王应并已见。〔一〕
【笺疏】
〔一〕 王先谦曰:“按右军,羲之;安期,王承字;长豫,王悦字。晋书王羲之传:裕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不及王应。此注语应有误。”刘盼遂曰:“按晋书盖摭世说而误,未可据晋书驳世说也。考王承字安期,王应亦字安期。承卒于元帝渡江之初,自不与敬豫、羲之相接。应名德虽不若敬豫、羲之,然应核荆州之守文(本书识鉴篇文),知回颿于挝鼓(本书豪爽注),敦亦称其神候似欲可者,则应亦尔时之髦士也。与敬豫、羲之既同德业,又居昆弟,三少同称,亦固其所。且三年少皆出琅玡,承望属太原,何能与敬豫、逸少并论乎?特以世人知承字安期者多,知应字 安期者少,故唐修晋书遂误王应为王承,而未计及,于情势及刘注皆不合也。葵园乃是晋书而非刘注,是可谓倒植矣。”
  97 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一〕江左名士传曰:“鲲通简有识,不修威仪。好迹逸而心整,〔二〕形浊而言清。居身若秽,动不累高。邻家有女,尝往挑之。女方织,以梭投折其两齿。既归,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 ,其不事形骸如此。”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刘伶传: ‘与阮籍、嵇康相遇,颀然神解,携手入林。’”
〔二〕 程炎震云:“晋书鲲传云‘ 好老易’。此注‘迹逸’上盖脱二字。”
  98 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 ”支遁别传曰:“遁神心警悟,清识玄远,尝至京师,王仲祖称其造微之功,不异王弼。”
  99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一〕续晋阳秋曰:“时穆帝幼冲,母后临朝,简文亲贤民望,任登宰辅。桓温有平蜀、洛之勋,擅强西陕。帝自料文弱,无以抗之。陈 郡殷浩,素有盛名,时论比之管、葛。故征浩为扬州,温知意在抗己,甚忿焉。”
【笺疏】
〔一〕 嘉锡案:世说但称朝野云云,不言何人,而晋书谓“王蒙、谢尚以卜江左兴亡”。识鉴篇云:“王、谢相谓曰:‘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晋书之言,即本于此。浩传又载简文答浩书曰: “足下去就,即是时之废兴。”则简文之意,与王、谢等。以殷浩拟管、葛者,必是此辈。盖简文以亲贤辅政,王、谢为风流宗主,此数人之言,即朝野之论所从出也。简文畏桓温之跋扈,仗浩以为之抗。温虽甚忿,而弗之惮,声言北伐,行达武昌(见温传),朝廷大惧,浩遂欲去位以避温(见通鉴九十九)。王彪之谓“当静以待之,令相王为手书,示以款诚”。浩曰:“处大事正自难。顷日来欲使人闷,闻卿此谋,意始得了。”(见彪之传)昏庸如此,殊堪大噱;而犹不自揆,妄欲立功。连年北伐,师徒屡败,粮械都尽(见通鉴),浩败而内外大权,一归于温。遂怀异志,窥觊非望(见温传),皆由简文任用非人之所致也。然则浩之起,但能速晋之亡耳。江左苍生,其如浩何?唐史臣之论浩曰:“ 入处国钧,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唯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士,谈论非奇正之要。”谅哉!晋人之赏誉,多不足据;如殷浩者,可以鉴矣!
    程炎震云:“晋书七十七浩传云‘王蒙、谢尚伺其出处,以卜江左兴亡’。”
  100 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晋安帝纪曰:“羲之风骨清举也。”
  101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续晋阳秋曰:“初,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桓温在西蕃,钦其盛名,讽朝廷请为司马。以世道未夷,志存匡济。年四十,〔一〕起家应务也。”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共语至暝。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笺疏】
〔一〕 程炎震云:“谢年四十,是升平三年,谢万败废时也。”
  102 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伏滔大司马寮属名曰:“ 悦字悦子,下邳人。历大司马参军、左卫将军。”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
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103 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温集载其平洛表曰:“今中州既平,宜时绥定。镇西将军豫州刺史尚,神怀挺率,少致人誉,是以入赞百揆,出蕃方司。宜进据洛阳,抚宁黎庶。谓可本官都督司州诸军事。”
  104 世目谢尚为令达,阮遥集云:“清畅似达。”或云:“
尚自然令上。”晋阳秋曰:“尚率易挺达, 超悟令上也。”
  105 桓大司马病。〔一〕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温时在姑孰。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御览四百五引 ‘病’下有‘笃’字。”
  106 简文目敬豫为“朗豫”。王恬已见。文字志曰:“恬识理明贵,为后进冠冕也。”
  107 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卫氏谱曰:“承字君长,〔一〕成阳人,位至左军长史。”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孙遂沐浴此言。
【笺疏】
〔一〕 “卫承”当为“卫永”之误。世说人名谱卫氏谱云:“永字君长,成阳人,左军长史。”
  108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陈泰已见。
  109 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 〔一〕蒙别传曰:“蒙与沛国刘惔齐名,时人以蒙比袁曜卿,惔比荀奉倩,而共交友,甚相知赏也。”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御览四百四十四引郭子曰:‘王仲祖云:“真长知我,胜我自知。” ’盖临川改之。然仲祖未必称真长为尹,不如本文为得。”
  110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复东听,王又曰:“自是□釪后王、何人也。”〔一〕高逸沙门传曰:“王蒙恒寻遁,遇祗洹寺中讲,正在高坐上,每举麈尾,常领数百言,而情理俱畅。预坐百余人,皆结舌注耳。蒙云听讲众僧:‘向高坐者,是□釪后王、何人也。’”
【校文】
 “复东听” “东”,景宋本作“ 更”。
 注“蒙云” 景宋本及沈本俱无“ 云”字。然实有脱文,疑当作“
语”或“谓”,不当作“云”也。
【笺疏】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