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

_5 西格蒙格·弗洛伊德 (奥地利)
除此之外,性紧张与性产物之间,还有其他种种基本的关系。
在那些禁欲者中间,性的活动只能在晚间凭借梦境幻化出来,这种性活动也能释放出性物质,从而带来快感。每一次发泄的间隔虽然不定,但又不是无法预料的。对于梦遗机制的以下解释,似乎很有道理:造成这种性紧张并以这种幻觉式的间接方式发泄出来的,是积聚而未得发泄的精液。性欲可以预先消除这件事,同样说明了这个事实。
在没有精液蓄积时,非但性的动作不可能完成,就连快感区的激动状态也消失了。
这就是说,即使有了适度的刺激,也不再带来快感。我们由此可以知道,要想刺激起快感区,相当程度的性紧张(或物质积聚)是必不可少的。
①令人深思的是,德文中“Lust”一词的解释,十分忠实地描绘了性兴奋时的情景:给人带来满足,同时又造成更大的性紧张。
“Lust”一般有两种含义,一义指性的紧张感觉,另一义指性的满足感觉。
-- 84
08弗洛伊德文集
我们由此而想到,正是性物质的积聚才产生和维持了性的紧张。我想一般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这些储积的性产物会对储存器的器壁造成压力,从而激动了脊椎中枢,这种紧张状态会继续向上传递,最后为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所觉察,造成意识上常见的紧张感。如果快感区的激动能增加性的紧张,这只有一个可能的途径:各快感区早已通过生理上的通路与这一中枢区联系着。
它们大大增加着激动的强度,如加上适量的性紧张,就可以引发性行为的特殊动作;如性紧张不足,它们便只能刺激性物质的增加。
这种人人都信服(连克拉夫特。伊宾描绘性过程时也很相信)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弱点,这就是:它只适于说明成年人的性活动,而忽略了下面三种特殊情况:这三种情况分别是儿童,女人和阉割后的男性。在这三种人中我们根本找不到男人特有的那种性产物的积聚,因而不能用上述方式去解释。但即使在这些人中,各快感区依然会服从于生殖区的统治。但在这些特殊情形中,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运用性产物的积聚而得到完满的解释。
内生殖器的过分强调性的兴奋在相当程度上和性物质的产生无关。这一说法可以在阉割后的男性身上得到说明。他们的原欲常常逃脱了手术阉割的伤害,而得以保持,因为对意欲摧毁的行为,在手术后仍然存在。
所以我们听了C。里格尔的下述观点后,大可不必感到奇怪。里格尔认为,男性性腺如果在成年之后再除去,便不会对这个人的性心理产生新的影响。
这就是说,性腺通常与性欲无关,男人阉割后的情况只不过再一次证实了
-- 85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18
我们很久以来从卵巢割除中悟出的道理,这就是:性腺的割除并不能消除心理的性特征。当然,如果在青春期之前性心理较微弱的年代里实行阉割,便可以达到以上目的。但在这种情况下,性心理的消失除了因为性腺的丧失外,还有其他一些抑制其发展的因素在起作用。
化学理论对脊椎动物加以性腺割除(割去睾丸或卵巢)以及对这类性器官施行种种移植手术的动物实验,为解决性兴奋的起源问题投下一道曙光。这些实验皆标明了性物质积聚的重要性。有些人(如E。斯坦纳,Steinach)已经能通过这种实验使动物的雌雄互变,并且使它们的“心一性”
行为(Psy—choAsexuol)
也随着肉体特征改变而改变。
实验发现,在性腺中影响性特征的力量不是存在于产生精子或卵子的部位,而是从那些可称为“青春腺”的间隙细胞的分泌中产生出来。未来的研究很可能会指明,这种青春腺的分泌物也是两性的。因此,有关高等动物的双性理论原来有着解剖学的基础。
当然,它们很可能不是体内唯一能制造这种促成性兴奋及性特征显现的器官。不管怎么说,这样一种新的发现同我们所熟知的甲状腺对性起的作用是极为相似的。我们相信,性腺的间隙组织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血液的传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的变化,从而引起性的紧张感。
有关这种“毒”性刺激仅表现于某一特定部位的情形,我们常常在某些误入人体的毒素的作用中见到。实际上,即使单纯从理论角度来研究那些导向性过程的单纯毒素或生理性的刺激,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事实上,我对这一假说并没
-- 86
28弗洛伊德文集
有什么偏爱的地方。我所要吸取的,是它的根本精神,或者说,只保留性作用要受化学变化的影响这一事实。只要保留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这种现象作出更新的或更合理的解释。就我所知,有一件极为重要、但又很少为人们注意的事实,对这种化学理论是十分有利的,那就是:因为性生活受到扰乱,而导致其病的心理症患者,他们表现出来的症兆,与那些对吗啡或其它东西成瘾的人中毒或突然戒掉时发生的情景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第三节 原欲理论
这种认为性兴奋有着化学基础的理论,同我们为了理解性生活的心理表现而提出的一种辅助性概念不谋而合,这种辅助性概念就是“原欲”
(Libido)概念。所谓原欲,乃是指一种或大或小的力量,可以以它来测定性兴奋领域内的不同过程及这些过程的变态表现。在我看来,即使原欲,也依据它的源泉和它属于何种心理过程而各有区别。不同原欲之间不仅有量的差异,而且有质的区别。我们之所以要从其他心理能量中把原欲能量分离出来,是为了表达这样一种假设:机体性活动是经由特殊的化学变化过程而获取其营养的,性兴奋不仅来自所谓的性部位,更多的是来自全身各器官。这样我们便为自己建立起一种原欲量子概念。我们称它在心理中的表现为“自我原欲”作出区别,我们还可把自我原欲称为“自恋原欲”
(ego—Libido)。这种自我原欲的产生、增加、分配和转移,将对我们观察到的“心一性”现象作出有力的解
-- 87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38
释。
然而只有当“心理能”投注(Cathexis)于性对象上面,化为“对象原欲”
(object—libido)时,精神分析的研究才能最终探明这种自我原欲的情形。这时,我们看到的是它聚集或固置于对象上(或离开这些对象而投向另一些对象)的状态,这就是说,是它化为个人性活动的状态。这时候,原欲本身却暂时地或部分地消失了。对“转移型心理症”的精神分析,可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借鉴。
至于“对象原欲”
,我们也曾指出,它会从对象撤回,在一般时间内以一种紧张力呈现自己,最后终于收回到自我之中,再度变成自我原欲。为了与“对象原欲”作出区别,我们还可把自我原欲称为“自恋原欲”
(narcisis—tic—libido)。
在精神分析领域,要想达到“自恋原欲”的疆界,似乎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所能做的,还只能是在这条鸿沟的这一边远远探视这“自恋原欲”的活动,并构想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我看来,自恋或自我原欲乃是一个很大的储仓,投资或投注出去的能量从这里出发,最终又回到这里。自恋原欲对自我的投资乃是从孩提时代便已经存在的一种原始状态,以后又因为原欲的不断发散,这一现象遂被掩蔽而积存于最低层。
我们之所以构想出这套原欲理论去解释心理症及精神病的病态状况,原在于用“原欲”这一简单明白的词去表达所有可见的现象和可知的过程。不难理解,自我原欲的自然(或命定)
倾向在这里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它甚至可以去解释那些更深层和更严重的精神病态。但与此同时却又有一个
-- 88
48弗洛伊德文集
问题出现: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精神分析法,迄今为止还只能为对象原欲的“变型”提供一些比较确切的资料,目前仍不能从自我原欲所处的那片浑沌不清的能源中,把自我原欲单独分离出来①。因此现在我们还只能靠推想来缔造原欲理论。
如果有谁追随荣格(C。
G。
Jung)
,运用他的方法精简原欲概念,试图使它与精神本能的整体完全吻合,就会使精神分析观察的一切成果付诸东流。
刚才我已指出,性功能有其特殊的化学基础,这一点最能容许我把性本能的兴奋同其他精神活动分开,从而使“原欲”的概念依然保持前面所说的那种较狭窄的意义。
第四节 男女之间的分化
众所周知,男女性特征的明显分化始自青春期。分化的结果对以后人格的发展,与别的因素比较起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男女之间的天性方面的差别,甚至在婴儿期便已经很明显了。以性抑制(害羞、厌恶、同情等)为例,它在女童身上就比男童身上来得早一些,而且受阻碍的程度也要小一些。女童的性潜抑倾向更为明显,性的“部分冲动”也多呈现被动的形式。然而快感区的自体享乐活动在两性中却并无多大区别。正因为二者有着这一共同之处,我们就不能断定,在青春期前的儿童时代,便已有了性的分化。
至于在自体享乐和自慰式的性表现方面,我们甚至认为,女童
①参阅我的《论自恋》(1914)。
“自恋”这一词原为艾里斯所首创。
-- 89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58
的性活动完全是男性风格的。事实上,假如我们仔细推敲“男性的”与“女性的”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是在男人还是在女人身上,原欲都必然是男性的,只有它的对象才分为男人和女人①。
男人与女人的首要快感区除此之外我还要补充一点,即:女人的主要快感区在阴蒂(citoris)
,它和男性的阳具相类似。我们观察到的所有女童的自慰行为,差不多全都与阴蒂有关,而同其他一些对以后的性功能相对来说较为重要的外生殖器无关。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之外,我们不能设想女童除了阴蒂手淫之外还能被诱导去做什么。女童身上偶发的性兴奋,常表现为阴蒂部位的痉挛。它的经常勃起使女童即使不用特殊关照,也能正确地理解异性的性表现,她们只以自己性过程的特殊感受来猜
①有关“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区别,在常人看来似乎不证自明,但在科学理论中,这一问题却最为混淆不清。它们可以有三种含义,这就是:“男性”
与“女性”有时表示主动与被动,有时则有生物学的含义,有时则表示一种社会学的含义。三者之中以第一种为最基本和最重要,而且也是心理分析学常常采用的一种。举例说,当本书说到原欲是“男性”时,它便是指它永远是主动的,甚至在它追逐被动性目标时亦如此。至于“男性”与“女性”的生物学含义,则最容易理解,精子与卵子以及它们各自的不同功能,在这里决定了个体的性别。主动性,以及与主动性有关的种种现象(如强有力的肌肉、侵略性、更强烈的原欲)
,一般与生物学角度的男性相关,但这种关系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因为在某些动物中女性反而是主动者。第三种,即社会学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则是实地观察男女个体之后的结论。
这种观察使我们理解到不管从心理学还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一个人都不可能是纯粹的男性或纯粹的女性,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发现两性的特征,他本人也是主动与被动的混合体。
-- 90
68弗洛伊德文集
度男童便成了。
我们如果想了解一个女童如何变成女人,首先应弄清引发阴蒂激动的根源。我们知道,对男孩来说,那使他的原欲得到明显发展的青春期,在女童都是性潜抑得到进一步加强的阶段,这一点尤其表现有阴蒂性活动方面。在他身上的男性特征(开始人是双性的)
也在这种潜抑作用中逐渐减少。
青春期的潜抑作用在女人身上是性抑制的加强,而在男人身上却是其原欲的进一步被刺激,它的能量也得到增加,随着男性原欲的加强,对“性”的估价也愈来愈高,而女人愈是拒绝和愈是否认其性欲,对方对她的估价也就愈高。
由此便导致一场男对女的追求。
性行为一旦开始,首先激动起来的自然是阴蒂。阴蒂的作用是把这种激动传达给与之紧邻的女性性器官上面,这就好像是用一小堆易燃的干松枝引起硬木的燃烧。然而这种刺激的转移作用又常常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年轻的新娘全无感应。假如阴蒂区不愿放弃其激动的状态,这种麻木不仁的现象可能就要持续很久,这常常是婴儿期性活动过度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女性性冷感常常是表面的和局部的,她们的阴道虽然麻木,其阴蒂和其他快感区却绝非不能激动。导致性冷感,除了生理的因素之外,还有精神上的因素,但它同样也受潜抑作用的影响。
假如性感的激动能顺利地从阴蒂转移到阴道上面,以后女人性活动的首要区就会完全改变;比较而言,男人从儿童到成年期的整个过程中都无需这种交换。女人之所以容易患心理症(尤其是歇斯底里症)
,其根源就在于女性的首要区的
-- 91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78
转换以及青春期的潜抑作用上。这样一些现象同女性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第五节 对象的寻求
生殖区的首要性在青春期得到正式确立。这之后,男人那勃起的阳具便急切地要指向新的性目的——穿过那能够激动其生殖区的“空洞”。再则,从儿童时代便已开始的对象寻找的准备工作,在这一期间也已经在心理上完全就绪了。最初,当性满足仍然与摄取营养的活动合为一体时,性本能就指向一个存在于婴孩体外的性对象,这就是母亲的乳房。以后,当小孩子认清了那个使他得到满足的器官属于另一个人的人体时,性本能便失去了性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性本能就变成了“自体享乐”
,直到这一潜抑期过去之后,与性对象的关系才得以重建。这就难怪吸乳的婴儿被当作一切爱恋关系的原型了。因此,在这之后的任何一种对象寻找,只不过是对这种爱恋关系的重新发现而已①。
婴儿期的性对象但是,即使在性行为同摄取营养的活动分离之后,这种最原始和最具威力的性关系仍然存在。它总是促成对象的选
①精神分析学告诉我们,对象寻求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依赖性的”或执着性的(执着于婴儿期的原型对象)
;第二种是自恋性的,这就是在人群里重新寻找自己的“自我”
,后面的方法更容易导致病态。
本文论及的第一种,与后面一种无关。
-- 92
8弗洛伊德文集
择,重建那失去的(与对象结合的)快乐。在整个潜伏期内,儿童都在学习怎样去爱那些满足他们的要求和使他们从失望中跳出来的人。这其实只不过是那种吸吮母乳的原始性感模式的一种延续。这种把儿童对照料者的爱恋和尊敬视之为性爱的做法,使某些人听起来很不顺耳。我认为,如果精神分析能更深入一步的话,上述事实是一定会被证明的。孩童与任何照料者之间的交往,都会源源不断地带给他性的激动以及快感区的满足。通常情况下照顾他们的总是母亲,而母亲对幼儿的感情又源自于她本身的性爱:她总是抚摸他,摇晃他,甚至吻他,明显地把他当作一定完整的性对象①。如果母亲发现她所有的爱抚都会激发孩子的性本能和加强这种性本能在日后的强度,她或许会感到自疚的,因为在她看来,这一切爱抚都是正常的,是一种纯洁的爱,与性无关。更何况她在这种爱抚中除了不得已之外,总是有意避免触动小孩的性器官。但我们知道,性本能并不是只有在生殖区受直接刺激时才激起的,即使那些被人们当作与情爱无关的动作,日后也必须影响到生殖区的感受。最应该明确指出的是:如果母亲多了解一些性本能在整个心智生活的发展(包括一切道德的和精神的成就)中的重要作用,她的这种知识就会使她不再过多地指责自己了。归根结底,她只不过执行了她的天职,教导孩子如何去爱。不管怎样,一个小孩必须成长成一个性欲旺盛的健康男人,在一生中任何刺激都会激惹起性的
①假如你认为这段文字是“乱伦的”
,你最好读一读艾里斯的关于母子关系的文章,他的观点与我的几乎相同。
-- 93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98
冲动。当然,父母的过分溺爱会引起孩子的性早熟,从而造成危害。因为对这些被宠惯的孩子来说,一旦长大之后,他们就会受不了哪怕一丁点的爱抚的失去或减少。小孩会永不满足地要求父母的爱,这也是他将来会变成心理症患者的最清晰的迹象。反过来,那些具有心理病态的父母,比较起来,也更容易表现出过分的情爱。他们的这种过分宠爱的行为会使小孩沾染上心理症的症状。这就是说,那些患心理症的父母往往把他们的疾病传给子女,这种传递是经过一种比遗传更便当的途径进行的。
幼儿不安对儿童本人来说,他从小就表现得好像知道他们以照料者的依赖有着性爱的意味。儿童不安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害怕失去自己所爱的人。因为同一个缘故,他们也害怕每一个陌生人。假如握着亲人的手,他们在黑暗中也不感到害怕。有些人往往指责保姆,说她们讲的妖怪和吸血鬼的故事把孩子吓破了胆。其实这是高估了这些故事的功效。实际上,只有那些本身有着胆小倾向的小孩,才会被鬼怪故事吓倒,对于其他小孩来说,在听这种故事时是无动于衷的。只有那些承受着过多的抚爱、性本能过分、过早发育和难以让他们满足的小孩,才变得如此胆小。在这一点上,小孩同成人是相似的,当他们的原欲不能满足时,便要把它化为不安和焦虑。
反过来说,当成人因原欲不能满足而焦虑不安时,也表现得像个孩子:一个人独处时,就觉得害怕。这就是说,一旦他离开所爱的人,便失去了安全感,并试图用一种带孩子气的方
-- 94
09弗洛伊德文集
式来缓解这种恐惧①。
乱伦的堤防由此我们得知,双亲对儿童的过多情爱有可能过早地唤醒其性本能(也就是说,还在青春期的生理状态未达到之前)
,致使其心荡神驰,最终在生殖系统中表现出来。假如儿童幸而躲过了这一关,他成年之后的柔情将指导他如何去选择对象。儿童选择性对象的捷径无疑是用他童年期间那具体微妙的原欲爱恋对象为其对象。
但由于性成熟往往后向延迟,所以他们仍有相当充裕的时间,去建筑起防止乱伦的堤防和其他一些对性施加抑制的途径。这自然导致一种血亲不可通奸的道德律令。这样一来,便在其对象选择活动中,排除了他童年所爱恋的人。对这道堤防的敬畏,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所确立的一种文明要求。社会总不愿使家庭的关系过分亲密,以至阻碍了更高级社会单位的形成。正因为此,社会中每个人(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都会竭尽其所能,疏松他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在儿童时代独一无二和一刻
①这里对“幼儿不安”
之根源的解释,我的灵感得自于一个三岁的男孩,当时他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大叫:“姑姑,跟我说话,这里很暗,我害怕!”他姑姑回答说:“那有什么用处,你又看不到我。”孩子回答:“不,如果你说话,这里就不暗了。”
这说明,他害怕的不是黑暗,而是他所爱的人离开他。
他自己心里明白,只要能证明他爱的人仍在附近,也就安心了。
精神分析在这里得到一个重要收获。
心理症的焦虑不安,来自于原欲,或者说,是原欲转化的产物,二者的关系有如醋和酒。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参阅我的《精神分析引论》第二十五章。不过即使在那一章中,问题也没有完全澄清(这个问题最终解决可参见弗氏《精神分析新论》的第三十二章——译者注)。
-- 95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19
不可缺少的关系。

但是,对青年人来说这种最早的对象选择只在他们的想象中出现。
青年人的全部性生活也都局限于纵情的幻想之中,这些幻想绝大多数都不易实现②。
在这些幻想里,幼儿期的种
①这种阻止乱伦的堤防可能是人类发生史上的一项成就,它和其他道德禁忌一样,在许多人身上已成为一种遗传的天性(参阅我的《图腾与禁忌》)。但是,精神分析仍发现,个人对这种乱伦诱惑力的反抗是很吃力的,他们常常幻想甚至实际上超过这道堤防。
②青春期幻想,应追溯到久而弃之的童年期的幼儿性探索。但他们有时也会在潜伏期未结束之前就出现。它们有可能全部或多半停留在潜意识中,因而不能较确切地指出它们的开始时间。它们对许多症状的发生都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它们实际上就是这些症状的准备期,引导着潜抑了的原欲成分在其中寻求满求。
同样,它们还是夜幻想(或梦)的原型,受到前一天白昼中某些刺激的影响(其实,那些与之相关的梦就是这类青春期幻想的原型,见《释梦》第七章第一节)。
某些青春期幻想极为典型,而且十分普遍地可以见到,因而似乎与个人的经验无关,例如,有些病态的青年常常幻想他听过自己双亲做爱时的声响,或幻想他童年时曾被爱自己的人诱奸,或幻想那时有人要阉割他(见《精神分析引论》第二十三章的“原初幻想”)。此外,他还会幻想自己在子宫里的日子,甚至想象出身体于其中的种种感受。
他还想象出所谓的“家庭浪漫史”
,从这种浪漫史中可看到,随着自己的长大,对双亲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转而持一种反抗的态度。伦克(Rank)在《英雄诞生的神话》中,还证明过这种幻想与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
恋母情结的确是心理症的核心或其内涵的基础部分。
这一情结代表着幼儿性生活的高峰,因此而对成人的性生活造成决定性的影响。每一个诞生于这个世界的儿童,总有一天要面对这个情结提出的难题。任何一个过不了这一难关的人都会变成心理症患者。随着精神分析学的深入,这一情结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你才能从众说纷纭的各种见解中区别出什么是精神分析所主张的东西。在另一篇文章里,伦克还将恋母情结远溯至胎儿期,因而认定这一情结有生物学基础。
与以上稍有差别的是,他认为生产时的焦虑所造成的伤害性影响,才是防止乱伦的真正力量。
-- 96
29弗洛伊德文集
种倾向会一再显示出来,但这时已经与幼儿期有所不同了——主要是已有肉欲的成分参与其中了。在这些倾向中,最重要的是对父母亲的性冲动,他们已经按照不同的性别分别受到自己异性的母亲或父亲的吸引了。这就是说,儿子总喜爱母亲,女儿则亲近父亲①。
随着对这种明显的乱伦幻想的克服和放弃,青春期中最重要和最痛苦的精神历程也就得以完成了,这就是脱离父母的管制。这个历程对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因为只有发生这一事件,上下两代之间的对立才可能出现。
当然,在人类必须经历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上,总会有些人因受到阻挡而裹足不前。在这一阶段,某些人也不能摆脱父母的管制,只能不情愿和不安全地撤消对他们的情爱,有些则干脆就不能撤回。
女儿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往往在到达青春期之后,她们仍然保留着全部幼儿式的爱。
这种爱会使父母感到极为欣慰。但令人深思的是,这样的女孩在结婚后往往不能尽到妻子的本分。
她们往往是冷淡的妻子,对房事显得似乎可有可无。由此可以看出,性爱与对父母的纯净之爱原是出于同一个根源,只不过后者是幼儿期原欲的固置罢了。
我们愈是深入观察病态的“心一性”发展,就越能发现乱伦式的对象选择的重要性。由这种性“放弃”所造成的结果是,心理症患者用来“寻找对象”的“心一性”活动的全部或大部都闭锁在潜意识里。那些一方面过分渴望情爱,另一方面又过分恐惧性生活的真正需求物的女孩子,不可避免
①参阅《释梦》第五章第四节论述伊底帕斯王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的部分。
-- 97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39
地要在其性生活中实现其所谓的“非性爱情理念”
,或是把自己的原欲隐藏于一种不会引起自责的情爱之后,这就是将自己的生命紧紧依附着幼儿期的爱恋上。这种对父母或对兄弟姐妹的爱恋,大都复萌于青春期。精神分析可以直接告诉这种人,他们事实上正在同自己的血亲恋爱。因为透过这种症状和这些症状的其他一些表现,精神分析已经摸清了他们潜意识中的思想,最后又把这些潜意识的东西转移成意识的东西。同样,当一个健康的人因失恋而致病时,同样也是因为他的原欲退回到自己幼儿期所依恋的对象上所致。
幼儿对象选择对以后的影响即使一个人能有幸地逃过原欲固置到乱伦方面的倾向,也不可能全然摆脱它的影响,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男人的初恋,往往是对一个成熟女人的恋情,女孩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一个有权有势的老人。这明显是我们刚才所讨论的那一阶段发展历程的余音回响。其实,这样一些被爱的人,只不过是他们的母亲或父亲的活生生的身影①。有时虽不太明显,但每一次对象选择,几乎都离不开这种原型。对于男子来说,总在寻找一个能替代其母亲形象的女人,因为这个形象从他幼小的时候,便已占据着他的心灵。因此,如果他的母亲仍然活着,母亲就有可能对这个替代她的人十分不满,甚至充满敌意。由于幼童与父母之间的这种关系在决定他后来选择性的对象方面极为重要,所以任何一种对这种关系的干扰(或损害)
,都将对他成年时的性生活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①参阅《男人选择对象之一异型》。
-- 98
49弗洛伊德文集
即便是情人的嫉妒心理,也要追溯到其幼年的情况,或者至少要受到幼年经验的强化。如果双亲之间不时发生争执,或者他们的婚姻不愉快,他们的儿子便很有可能在性的发展中发生错乱,甚至出现心理症。
儿童对双亲的情爱乃是幼儿心灵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它往往在青春期重新苏醒,对他的性对象的选择方向起指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影响性选择的唯一力量。其他一些恒久的素质,同样也源自童年的经验,这使他的性的发展不止指向一个方向,影响其性对象的选择的原因也是极为复杂的①。
性颠倒的预防在性对象选择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是,它必然指向异性。
但我们都知道,要想指向异性,并不是轻而易举便能达到的。
青春期后的初次冲动免不了会迷失方向。通常情况下,这种迷失尚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德索(Desoir)曾于1894年正确地指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常常和同性结成感伤的伴侣。
能够抵制性对象的这种永久颠倒的最强大的力量,无疑来自于异性性特征间的相互吸引力,当然,我们并不打算在这儿阐明此事。但必须指出,仅仅这样一个因素还不足以消除性颠倒,消除性颠倒的还有其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性的权威禁忌。在那些不把性颠倒视为违法的地方,总能发现有相当多的人表现出这种倾向。另外,我们还看到,男人在幼儿时代受到其母亲或其他女性照顾时的情爱,总会出现于
①人类情欲生活的表现复杂多样。
恋爱时那不克自制的性质若不是追溯其童年影响的持续,是难以理解的。
-- 99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59
日后的记忆中,这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导引他们去接近女人①。另外,由于他们早年的性活动总是受到父亲的阻挡,便使之与父亲之间形成一种竞争关系,这种关系也有利于他们远离同性。上述两种因素也适用于女孩,她们的性活动总是时时受到母亲的监视,从而对同性滋生了一种敌对情绪。这对她们日后的性对象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使之走上正常的方向。那些受男人教育的男孩(在古代,老师总是由奴隶充当)
,似乎更容易导向同性恋。今天,那些出身贵族名门的男人最多出现性颠倒,其原因只能归结于他们多使用男仆以及母亲对儿子的疏远。我们在某些歇斯底里患者中发现,那些因为父母离婚、分居或过早死亡而失去父母一方的孩子,其全部爱情皆被剩下的一个所吸收,因而决定了这孩子在日后选择性对象时所期望的性别,终于导致了永久性的性颠倒。
第六节 概  要
现在是应该对以上的论述加以概括的时候了。从性本能的对象和目的方面的变态现象出发,我们探究了这些现象究竟是出自于先天倾向,还是来自于后天的经验。依靠精神分析法的帮助,我们很快地弄清了那些离正常状态还不太远的为数众多的心理症患者的性本能状态,从而解答了上述问题。
①此处可参阅非兰克齐的《一种生殖器理论的证明》。
在这本书中虽然想象成分很多,仍很有趣。高等动物的性生活,都远溯其生物进化的历史。
-- 100
69弗洛伊德文集
我们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发现了每一种性反常倾向,这种反常倾向被证实是造成心理症症状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心理症其实是性反常的另一种表现(或负面表现)。鉴于性反常现象的广泛存在,我们便得出结论说,性反常这种特性乃是人类性本能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癖性。在成熟的过程里,唯有经过机体的变化与精神的压制,性行为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我们由此而希望去证实这一基本癖性的幼儿期便已存在。有许多限制着性本能发展方向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上面所指出过的羞耻感、厌恶、怜悯、社会所建立起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权威力量等等。这样一来,我们便把一切脱离常态的性变异看作是整个性发展的中断和幼稚病。
虽然上述基本癖性(性反常)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但它们同真实生活的影响力之间乃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另一方面,既然这些根本癖性并不单纯,性本能本身当然也就应看作多种因素的聚集。但在性反常现象中,这些因素却又一一分离出来,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性反常一方面可以说是正常发展的中断,另一方面是正常本能的分崩离析。所有这一切都意在指出,成年人的性本能来自幼儿期的多种冲动,这多种冲动组织合并起来之后,又指向一个单一的目的。
在解释了为什么在心理症患者中性反常倾向占据优势之后,我们又证明了,这种倾向的主流一旦被“潜意识作用①”
①这不仅适用于心理症的“负面的”
(negative)性反常倾向,同样也适用于“正面的”
(Positive)
,或一般人所说的性反常。
后者不止来自幼儿倾向的固置,也常常是因为性发泄的其它方向受阻之后才退化为这样一些反常倾向,因此“正面的”性反常也可以用精神分析疗法治疗。
-- 101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79
阻止后又如何导向旁道而形成病态症状。由此我们很自然地探讨了儿童时代的性生活。我们发现,人们极为错误地否定了幼儿性本能的存在,他们的性表现也被视为不正常或不常见。我们的研究证实,这种看法完全脱离了事实。幼儿性活动的根基是与生俱来的,其实,还在摄取营养的时候,他们便享受了性的满足。后来他们又常常通过吸吮手指等类的活动对这种满足的体验进行重复。但看起来幼儿的性活动并没有同其他身体功能同时并进,在经过了二岁到五岁间的繁盛期之后,它又进入了所谓的潜伏期。在这一期间,性兴奋虽不曾中断,能量的积存却在继续着,但主要是用来达到性以外的目的——一方面使性的成分带上社会性情感的甲盔,另一方面又通过潜抑作用和反向作用建造起日后用来防阻性欲的堤防。由此可以得知,把性本能限定于某一特定方向的力量在幼儿时代就已经打好了基础,以后经过教育的帮助,舍弃了反常的性冲动,最后才得以完成。
在幼儿期的性冲动中,有一部分可能逃过这些而表现为性活动。另外,我们还发现了幼儿的性兴奋的多种来源,其中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来源,是从快感区的适当兴奋中得到的满足。我们认为,皮肤的任何一个部分以及任何一个感觉器官,都很可能是一个快感区。只不过有些快感区特别敏感,稍受刺激便借助某种机制而兴奋起来。其实,性兴奋只不过是机体中许多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的副产品,尤其是那些伴有强烈感情因素(不管是苦是乐)的机体活动,就更容易引起这种性的兴奋。所以说,在性本能尚未与对象相结合的幼儿时代(开初时当然没有性对象)
,其性兴奋的主要特征是自体享乐的。
-- 102
89弗洛伊德文集
一个不可怀疑的事实是,生殖区快感似乎远在童年时代就已经露出痕迹。它可能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同其他快感区一样,在适当的感性刺激之下获得满足;另一种是通过一种我们尚不清楚的方式,从其他一些来源中获得满足(如通过一种特殊的联系渠道,同时造成快感区的性兴奋)。
令人遗憾的是,我现在还不能对性满足与性刺激之间、生殖区与性欲的其他来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
我们从心理症的研究中发现,在儿童性生活刚刚开始之时,性本能的诸成分便已经开始聚合。开始时,是由口唇快感扮演着主要角色;第二个性器官前期的聚合则以肛门快感与虐待癖的出现为特征;只有到达第三期时,真正的生殖区才参与其中,性生活最终定型。
这之后我们又惊异地发现,在幼儿期性生活(从二岁到五岁)中,其实早已开始了性对象的选择,在这一选择活动中,所有的心智活动差不多都牵扯进去了。因此,虽然这一阶段各种不同的本能成分尚未汇聚,性目的也不确切,但性活动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乃是以后形成的确切的性体系的预备和重要先驱。
人类的性发展被潜伏期分离成两个阶段,这件事值得引起注意。
我认为,这也许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但它有时又带来了心理症倾向。据我所知,在人类的动物近亲中,还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人类的这种特性很有可能开始于人种刚刚出现的史前期。
现在我们还不能明确地肯定,幼儿期中究竟有多少性活动属于正常的,不会危及其未来发展的活动。幼儿性表现大
-- 103
性爱与文明。性学三论99
部分是自慰性质的。
许多经验证明,外在的影响和各种引诱,可以导致潜伏期的中断或者停止,这就引发了儿童性本能的各种各样的性反常表现。可以这样认为:任何这类早熟的性活动,都将减低儿童的可教育性。
虽然我们对幼儿期性生活的知识还不太完整,缺点漏洞很多,但仍然不得不继续探讨青春期的来临所带来的各种变异。我认为,在这一期间有两件事是关键性的:一、所有性兴奋的其他来源都开始服从于首要的生殖区;二、开始了寻找性对象的历程。这两件事在幼儿时代仅仅有所萌生,前者是经过“前期快感”机制而得以完成的。这就是说,在以往,虽然有性的兴奋和满足,但基本上是自体之内的,现在却变成了一种为达到新的性目的(性产物排出)
的预备性动作,这个新的性目的的形成,将带来无比的快感,使性的兴奋消失。
在这之后,我们又探讨了性欲中男性与女性的分化。我们发现,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女人,青春期的女子还必须再经历一段潜抑作用,抛弃幼儿的男性性特征,以突出其首要的生殖区。至于对性对象的选择,我们发现,真正左右其选择倾向的,是幼儿对他的父母或照顾者的爱恋,这是一股潜伏于童年期、至青春期又复苏的力量。但是,由于防止乱伦的堤防已经建立,对象便不再可能是他们(父母或照顾者)
,而是同他们相似的外人。最后我们还需要指出,在这一段位于中间阶段的青春期里,肉体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并不平行,直到有一天,强烈的情欲冲动震撼了生殖器的神经系统,才使情欲功能的身心两个方面合为一体,从而达到正常状况。
-- 104
01弗洛伊德文集
阻止性正常发展的因素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上,每一步都有可能受到阻止或固置。诸种力量汇合时的任何失败,都有可能造成性本能的分崩离析。对于这一点,我们早已在许多场合中指出了。现在我们所要进行的,是对种种干扰发展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分别加以评判,弄清楚它们究竟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才造成这种伤害。
以下我们列举的因素,不可能每一个都重要,但如果要一一加以评判,那自然还要有一种勇于应付困难的勇气才行。
体质和遗传我们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先天性”的变态性体质。这也许是所有因素中最应该看重的部分,但它只能从患者日后的表现中去推知,因而不能确切弄清。总体上说,造成这种变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性兴奋的许多来源中有一两种特别强化的缘故。但是,即使在正常人身上,这种癖性强弱不等的情况,也是存在着的。由此我们又推知,很可能有一种完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因素直接导致了这种异常的性生活。对这种生活,我们可以称之为“变质性”的。这种“变质性”又是由遗传而来。有关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在我以精神分析法治疗过的患严重歇斯底里症和强迫性心理症等患者中,我发现有半数以上病人的父亲在婚前得过梅毒,有些还得过脊髓痨或全身麻痹症,有的则在其病历上查到以前患过病毒。
必须特别加以声明的是,从那些后来患心理症的儿童身上,绝对看不到患遗传性梅毒的症兆,梅毒遗传的唯一影响,是他们那变异的体质。我并不主张父母患梅毒是导致子女心理症
-- 105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