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流浪集 - 舒国治

_4 舒国治(当代)
把錢花掉,是一門學問。花錢shopping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個小節。後來,連買東西擁在身邊也漸不那麼有趣了,便想到另一些「用掉」的方法,像旅行,像吃掉喝掉。另真有一類人,不愛擁有物質,亦不愛過奢的吃喝,更不愛東跑西跑的旅行,卻輕易的賺取了很多錢,便隱隱想將之施給別人。
不捐太多 恰如其分  
一個想捐錢的人,某次在公園,見人拉小提琴,拉得真好,而圍觀者只會丟些幾十元銅板到他的琴盒。這時他便悄悄的投進了幾十張百元鈔(為了看起來像是很多人貢獻的,而非一人)。後來有人問他會不會投許多千元鈔進去,他說不會。並說,捐獻亦該恰如其分。
這捐錢者又說,他想自己明察暗訪的找適當的事或地點把錢捐送出去,而不是透過機構、基金會、或透過一些早已一逕進行慈善工作的事業體。
他找了一些中、小學的優秀教師,請他們查訪出有哪些學生家境清寒,便贈錢給他們。
他四處下鄉,遇到好的蜂農,便仔細嚐他的蜂蜜,若此人敦厚篤實,製蜜又好,便每年大量的購買,一來鼓勵此人務實,二來以之送人。同理,他找了很多好產品,像優質的米,像只用糖與鹽醃製的梅,像有機的茶,像土雞的蛋,老太太用月桃葉編的籃子,家庭主婦用零碎布料縫成的布袋,將它們買下來,搬有運無,以之送各地的朋友。他隨時開著一部中型休旅車,車上常載滿了各樣貨品,有的前一站買了後一站送掉。
優質產品 值得花錢
他把錢花在生產優質品的人身上,是一件功德,再把優質品送到需要的人身上,是另一件功能。只是若要開發更多的優質生產家與找出更多的需要者,有賴一種珍貴的資訊。
譬似你找到一本好書,很想送給需要的人;這種事有賴資訊。尤其是書,必須幾乎是你面對面的與某人講上一陣子話,然後親手交給他,他才會有感覺。絕不可你買了五百本,放在某處歡迎任何人去索取,這就行不通了。且看無數電話亭上放的善書便知。
同理,你費了很多力氣,開車至山上摘得的野菜,也必須找到適當的人當面持贈,而不宜放在一處任人提取。乃有人揀揀撥撥、又有人挑挑放放,造成旁人不願再取也。
美妙學問 大家鑽研 
至若你知悉何人在公園教簡易功法對許多種慢性病極有效,又好幾位中醫師對哪幾種病之治療極有心得,這類資訊端的太富價值,但亦需適當的覓得那些接收者。
幫助需要者,不論是捐錢、捐方法、捐送觀念,皆是一樁工程,更是一件極有意思、極有意義、極需社會各種人才投入鑽研的美妙學問。
■No Country for Young Men
之於「冏男孩」的隨想
20080913
這兩年,在台灣看電影,據說更有意思了。原因是,愈來愈多的台灣人過日子情氛被有意無意的拍出來了。先是「練習曲」,接著「九降風」、「海角七號」。
前幾天,看了一部「冏男孩」,描述兩個小男孩在他們生活周遭的探險與夢想;而我們這些大人,若隨著影片去跟蹤他們探險夢想,想必可以很慚愧的跟自己說:No Country for Young Men!(真不是小孩待的地方!)
乃因大人都在忙著打理自己的世界,也就是我們每天生活所在的這個周遭。
這個周遭,這次表現在微有城鄉交集的一個河岸市鎮(如淡水之類),附近有頗鄉情豐潤的菜場。台灣電影,習慣替故事之發生地選取一處深具風韻的場景,不管是鄉愁的理由,抑是別的。
校園。片中的校園,與兩主人的家相較下,顯得太是光亮。這兩小孩,1號與2號竟然把整個學校當作是隨意探險的熟悉之極的堡壘,讓人感到這兩小孩像是好萊塢的產物一般,乃台灣孩子還未發展出過高的個人主義。
家庭。2號與阿媽住在一起。阿媽,是台灣最偉大的寶藏。多少的家庭,若沒有她便幾乎無法撐得下去。演員梅芳,恰恰也是台灣新電影的寶藏,有了她,你看到極多極多的微不足道卻又細膩之極的台灣。這部片子,有頗大的樂趣是可以觀賞到很多的梅芳。
街坊。我們觀眾中必然有不少住在公寓深閨,這當兒看到片中人物與鄰居如此靠近、如此熟稔,又菜場的巷廊如此四通八達,不禁要羨慕片中人實是活在甚好的一處街坊也。
再者,孩子隨時穿著拖鞋、短褲,所去地方多是走路,與我們身旁所見小孩常受父母開車載接,1號2號不啻更是幸運自在。
當看著2號窩在小桌子下做夢,而1號的家是木造樓板,較之那些活在公寓房子的我們(或是他們的女同學),豈不更富生活感?
近幾年的台灣電影,便是教人看到了恁多的真實台灣。台灣人真是幸運,香港片或是大陸片不知是否也將開始了嗎?
關注
20061217
時報文學獎中的「鄉鎮書寫」類,最能看出參賽者看待臺灣各處角落的眼界。不知怎的,似乎大夥看望這塊小小土地究有點不知如何用眼的味況;且看大多的參賽文章皆沒有找到有趣的題材。
首獎的「空白海岸」是難見的佳篇;眾人皆知左營之為海軍軍港,卻不無利可圖左營還能被描寫成諸多有趣事蹟。
第二獎的「痲瘋島」,說的是古代金門八景中的「董嶼安流」一景曾是金門痲瘋病患的棄置地,後因國共對峙,又將病患渡海移放至台北新莊的「樂生療養院」,而今「樂生」面臨拆除,痲瘋病人究竟何處是家,此種喟歎。此篇之寫法,亦可見出近時新一代文者對社會與家國等等事體之關注也。
大自然的巨力常只是默默的累积
【聯合報騙子 ╱舒國治】
2009.08.11 04:30 am
前幾天,颱風剛起時,一個有意在都蘭定居的朋友,自台東驅車穿過南橫,由西海岸返回台北。在路途中經由手機先是聽到太麻里的好友傳來堤防斷裂等的災情,接著他描述在苗栗附近車窗完全被大雨遮蔽,身前一、二十公尺已看不清。
他遭遇這些事的同時,看來全台灣各地正在大量的受到豪雨的傾灌,並且是平時每人所認知豪雨的數十倍大。這些豪雨我們不怎麼能察覺它的傾落角度,亦未必能感受它的密度,總之,全數覆蓋壓罩在小小島上的任何一寸空間上,然後自高處(有太多是三千公尺的群峯)往下迫推,逐漸的,崖壁也切裂了,土坡也刮掉了,路基也斜落了,砂泥石礫也沖跑了,溪溝也漲高了,甚至堵埋了一條又旁竄出另一條,便這麼一波接著一波往低下處推壓、滑送,終於成為現下橋斷、洪急的災害慘況。在電視機前凡看到這樣的畫面,真是為之鼻酸。
二十年前,在美國電視上,每隔幾年便會有密西西比河氾濫成災、好幾縣市一片澤國的空中攝影畫面。當時據氣象學家討論說,即使前一刻這麼大的空曠乾燥地面,也居然下一刻會從很遙遠的不知名地方把水運送到你無處可逃的眼前來,這說明什麼呢?大自然的累積力,是大到令人難以估算的。
近年的各地災情,如美國紐奧良的毀於水,如東南亞的海嘯,一次又一次的說出大自然有可能發出比以前更大出好幾十倍的巨力。而好萊塢電影與太多的動畫式模擬電動遊戲,不知是不是潛意識的對應了這種隱隱感受。
台灣山高谷深,美景最是教人目炫神馳;然而這些山與谷又恰恰是最折騰人最考驗人的大自然課題。幾十年來,太多太多的山谷溪流,隨時在作小小的變化,也隨時在準備被維修,我們究竟要做到多穩固的程度才算是與這山谷相安無事了?抑或有些幾乎不可能解決的山段(如橫貫公路某一段決定再也不通車)索性放棄人為的整建,拱手還給大自然算了?
有太多的普通老百姓,無法覺知大自然的晴時與雨時的不同變化;他們說在高山上遇雨三、五小時,哪怕只是中小型的暴雨,便已有世界末日之恐怖感,乃整個世界你完全無助,亦完全受到隔絕。山難,往往只是山上幾個小時的雨。而同時間的山下,往往是天空上飄著一些細絲的平淡無事。
我那朋友在高速公路上繞了大半個台灣趕路,固然也感受了一些雨勢,然而他哪裡知道整個南台灣已無聲無息的遭受了何等巨大的浩劫!
台北的歡樂角落
【聯合報╱舒國治】
2010.05.15
外地遊客來到台北,粗略一看,這城市似乎不夠軒昂、不夠崢嶸;然進到一些角落,看到好吃的食物、歡聚的人潮、富巧思的地景利用,便這才感到台北是一個讓人會有驚喜的地方。
若不是各種驚喜,每個城市皆不免平淡乏味。哪怕巴黎亦是。
My comments: To an observant mind, the joy of surprise is always around.
當然我一次次的去巴黎,原為的是巴黎的平淡一面,我個人所謂的「恆久的」「永遠的」那種巴黎。羅馬、柏林、舊金山、京都等古城,我皆是如此消受它們,從來不期望在那兒碰撞上什麼驚喜。
台北,我生長的這個城市,我每日亦是看著平淡乏味的這牆那巷,早習慣了。一直到有外地客人來,我才發現不能令他們只接受本色靜態的台北;乃台北沒有巴黎、舊金山、翡冷翠等古城的那股「永恆」,故而需要給他們一些故事下的台北,像所謂「一頁台北」是也。
仁愛路的林蔭大道,環境好是好,但不經典。總統府與中正紀念堂,觀光客固不免瞻看,但不致有太過出奇的感想。一○一,高是真高,但遊客眼界亦有頗高的,這種樓層的高也唬不了他。
但某日一大早他被帶去泉州街吃「林家乾麵」,見高朋滿座,再一吃,驚艷不已,怎麼會有這麼清淡又有滋味的福州乾麵呢?倘他又正好是新加坡的潮州人或是福建來的大陸遊客,先是看見泉州街的地名,又吃了這故鄉食物,你說這股驚喜可有多大!
My comments: I love their noodles too.
若有ABC自國外回來,周末在夜店玩至凌晨三點,再三五好友去到復興南路的「永和豆漿」吃消夜,飯糰一口咬下,再嘗一碗鹹豆漿,心道:「這種食物太酷了,太走在時代的前端了,也太迷死年輕人了。」再環顧四周,多的是打扮入時、口操英語的昔年小留學生。他們也會找到他們寶愛的台北角落。
台電大樓旁的「河岸留言」,年輕人往往在黃昏時已坐在停車場上排隊等進場,這種畫面教人覺得台北很過癮。加上其後兩條巷子的「巫雲」雲南菜與「茉莉二手書」,令人這個原本冷冷荒荒的僻巷成為人們喜歡靠近的區塊。
青田街一巷的「學校」咖啡館與同在一條巷子卻叫永康街七十五巷的「青康」藏書房,也令這條僻巷有了人煙的溫暖,也使附近的散步人士在走經時偶得駐足。不遠處的麗水街卅三巷,近一年多因為「珠寶盒」的麵包益臻高峯,無以數計的台北麵包饕客每一兩天便要快速(有時車都不停妥)的衝進店裏提了麵包就走。
青田街、永康街這種幽靜深巷中隱藏了佳美店家或花景牆苔等台北最珍貴風情,被太多生活詠嘆家評譽為台北最不輸給國外名城之處,看來已將不是小眾之秘;倘若有心人能往植物園西南的和平西路、三元街去打造優質店家,或甚至往更西的雙園去耕耘,甚至遠征台中市,將自由路附近的老市中心沒人租的空樓重新光亮回來,那整個台灣會更加美好。
歡樂形成人氣,人氣亦可能帶來歡樂。捷運中山站最富人潮,又全是青年男女,「米朗琪」、「蘑菇」、「台灣好」更助長了這份歡樂。
徐州路卅八號開了一家「貓下去」西餐小館,每日也是高朋滿座,令這條安靜而又美麗的樟樹老街更添了幾許溫暖的昏黃光暈。
台北的歡樂角落,多有趣的題目。然而是些什麼人開掘出這等角落,又有那些人在一直尋覓這類角落;市政規劃家與城市玩樂者再加上做生意的,看來會最敏於求出答案的。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