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语文随笔》作者: 叶圣陶

_12 叶圣陶(当代)
  作的作用,决不能称为好的总结。推广开来,如果没有彻底明白某件事情的
  前因后果,中间复杂曲折的过程,写作技能虽好,也不能把这件事情写好,使
  人看了知道详细的内容。又如写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论文,如果对
  所说的道理只懂得一点皮毛,并没有深究,写作技能虽好,也不能把道理说
  清楚,使人读了得到益处。再如从事文艺创作,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没有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写作技能虽好,也写不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来,使人读了受到教育。总之,无论应用文(总结、汇报之类),记叙文(报道、
  特写之类),论说文(议论说理文章),文艺作品(小说、诗歌、戏剧之类),都
  138
  
  评改《最近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决定于蕴蓄或内容,光靠写作技能是不济事的。蕴蓄或内容从实践中来,从
  各方面的斗争中来,这是大家知道的,不须多说。
  现在要问,既然蕴蓄或内容重要,是不是写作技能就不重要?咱们在这
  里评改文章,谈写作技能的重要,是不是近于形式主义?要知道内容决定形
  式,而形式是内容的定型。内容就是认识和经验,刚才说过了。形式是什么
  呢?形式就是说出来的话,写下来的文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话里文
  章里就只有这些认识和经验,不会有其他,这就是内容决定形式。所谓内容
  决定形式还有其他意义,我说的是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其他不说了。咱们所
  有的认识和经验大多是比较散乱的,要经过一番整理组织,去芜存精,使它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而精炼的定型,然后藏在心灵的仓库里,对自己的学习、
  工作各方面才更有好处。举例来说,读了几篇论述某个理论问题的长文章,
  当然增进了很多认识。如果只是从头到尾读几遍,当时似乎全都明晓,过后
  就会想不周全,得此失彼,这可见所得的认识还是散乱的。假如读过一篇随
  即把自己的认识整理组织,写一则简明的提要,篇中主要论证了哪几点,是
  怎样论证的,论据是什么,全篇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思路这样发展为什么
  就一一击中了论敌的要害,如此等等,全写在提要里,这就比仅仅读几遍强
  得多。要写这样的提要,必然有一个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过程,因而所得
  的认识比较完整而精炼。写下来的提要就是所得的认识的定型,有了这个
  定型,掌握和运用都方便。咱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讨论过一个问题,经
  历过一件事情,能够扼要写下来固然最好,不写也要在事后想一通,把这回
  讨论这回经历想成一串首尾连贯的语言,记在心里。有了这种习惯,认识和
  经验全都清澈明晰,不致有好似明明白白其实朦朦胧胧的弊病。再说拿认
  识和经验告诉别人,不是说就是写,短的几句话,长的数千万言,而说成这
  样,写成这样,都是定型。假如平时早有准备,完美的定型具于胸中,说或写
  139
  
  语文随笔
  的时候自然不须费什么事。假如自问平时并没有准备,那么说或写之前就
  得作一番整理组织的工夫,形成一个完美的定型,一不走样,二不凌乱,三不
  罗嗦,才能真正把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告诉别人。认识和经验藏在你的头脑
  里,别人无从知道。别人只能从你说出来的话,写下来的文章,知道你的认
  识和经验。因此,定型非常重要。这就是说,说成什么样的话,写成什么样
  的文章,非常重要。定型不合式,可能使内容走样,可能叫别人完全弄不清
  内容是什么。所以主旨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段落的组织,词句的运用,都要
  讲究,一点也不能马虎。讲究这些,诚然是形式方面的事情,然而是为了切
  合内容而讲究形式,是为了表达内容而形成一个完美的定型。这怎么能叫
  做“形式主义
  ”呢?
  最后,让我们看一遍修改过的全文。
  最近半年,我教初中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经常工作是课堂教
  学、批改作业(包括
  “大作文
  ”和“小作文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两方面的工作,同其他老师差不多,
  不说了。只把批改
  “大作文
  ”的工作汇报如下:
  这半年,按照规定,每班学生共作
  “大作文
  ”七次,都由教师命题。
  题目大都结合学生的学习、劳动和日常生活,例如《在公社劳动时的见
  闻》《看群众创作的文艺表演》,用意在使学生有材料可写,不致
  “题目到
  手,不好下手
  ”。“看题作文
  ”是我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就是
  要他们看清楚题目的意思作文,作文的内容要切合题意。学生每次作
  文,我都强调这一点。
  我要求学生
  “看题作文
  ”,要求自己
  “看文批改
  ”。
  就“改”的方面说,我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140
  
  评改《最近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一、立场、观点不正确的,一定要改;
  二、错别字一个也不放过,给学生一一指出,让他们自己改正;
  三、用得不适当的词,一定要改;
  四、不通的句子,一定要改。
  就“批”的方面说,我同时使用总批和眉批,而着力于写好总批。
  我写总批,考虑到切合实际,有的放矢,使学生感到确有帮助。我
  每写一个总批,总要先做准备:(1)总是把批改的这篇作文再细看一遍
  之后才写;(2)先把总批写在一个
  “总批草稿
  ”本上,加以斟酌之后才写
  在作文本上面。虽然做了这样的考虑和准备,但是由于自己的水平不
  高,又少经验,实际上还是没有把总批写好。每次把作文本发下去之
  后,我有意地去询问学生的意见。学生的反映不外三种情况:(1)有的
  说“没啥意见
  ”;(2)有的说得很妙,“有意见,说不出来
  ”;(3)有的说
  “每
  次的批语不都是差不多吗?没意见
  ”。从这些反映中,我感到我所写的
  总批没有起什么作用。
  现在把我写的总批抄几则作为例子,以供研究。
  批语一:
  “评论正确,观点鲜明,观察较具体。文章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有
  记叙,有说明,也有作者自己的感情。”(作文题《看群众创作的文艺表
  演》)
  批语二:
  “全篇论述清楚,有你自己的感情,可见对报告领会较深。但是谈
  到你自己过去不够的地方应该具体些。”(作文题《团代会传达报告对我
  的教育》)
  批语三:
  141
  
  语文随笔
  “写了整个劳动场面,又分别写了几个人物,条理清楚。可惜几个
  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作文题《在公社劳动时的见闻》)
  批语四:
  “题材很好。所写的人物很可爱。结构严密,用倒叙法很自然地说
  明了故事的开端。”(作文题《我应该这样做》)
  批语五:
  “写人物有重点,有感情,有批判。以后写这类文章还可就人物的
  思想活动着重地写。”(作文题《新人新事》)
  批语六:
  “文章反映出拾物儿童思想的新面貌。失物者的焦急和感激心情,
  也写得很生动。如果在细节描写方面多下些工夫,故事会更生动些。”
  (作文题《拾金不昧》)
  批语七:
  “开头一段写得细致,但是用不着这样下工夫。描写是为了表现主
  题,不顾主题,为描写而描写,那就是形式主义,要力求避免。”(作文题
  《友谊》)
  现在再看这些批语,觉得有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话说得又
  像清楚,又像不清楚。为什么发生这样的问题呢?主要的原因:一是我
  的想法不对头,每次写批语总是这样想,既是老师的批语,就要写得
  “高
  明”一些,让学生说声
  “好”,因而写得有点
  “做作
  ”,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二是究竟应该怎样写批语,我很不明确。
  上述问题已使批改工作受到不好的影响。为了改进今后的批改工
  作,我准备努力,逐步做到把批语写得清清楚楚,自自然然。
  半年来我的工作情况如上,其中问题可能很多,最后提出的两点建
  142
  
  评改《最近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议也未必恰当,一并请领导上予以指示。
  143
  
  语文随笔
  评改
  ︽
  当我在工作
  中碰到困难的时候
  ︾
  我仔细读了一位同志写的《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
  难的时候》这篇文章,有些看法,跟大家说说,供参考。
  先说作文动笔之前,有两件事要注意,一是认定对
  象,一是辨明用意(或者说
  “立意
  ”)。作文决非无所为
  而为。换句话说,就是有的放矢。对象和用意是作文
  的“的”,认定了,辨明了,要写什么,不要写什么,该这
  样写,不该那样写,才有依据。换句话说,就是取材和
  组织才有依据。取材和组织决定文章的好不好。这一
  点很关重要。咱们作文都是有所为的,都有一定的对
  象和一定的用意。练习作文,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还要
  在实践当中养成习惯,不管写什么,首先辨一辨写给谁
  看,什么用意。这样,实际应用的时候才不至于信笔
  原载一九六三年二月《语文学习讲座》第四辑。
  144
  
  挥洒,乱跑野马,写成不切用的文章。
  练习作文往往由别人出题目,这叫做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跟为了实际
  需要而作文有所不同。为了实际需要而作文,对象和用意早就清楚了,譬如
  写信,写给谁,为什么要写,自己全有数。由别人命题练习作文,对象和用意
  要看见了题目才能考虑。
  看见了题目,先要考虑对象和用意。写给谁看?为什么要写给他或他们
  看?即使并不真给他或他们看,心里可不能不明确地认定。为什么呢?第一,
  惟有明确地认定了对象,辨明了用意,取材和组织才有依据。第二,这是一种
  必须养成的习惯,既然练习作文,自然每一回都要这么办,才能养成习惯。
  试以这一篇作文为例,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意识地考虑过,只能就写成
  的文章看,对象是谁,用意是什么。假如作者有意识地考虑过,那么他这篇
  文章不是预备给文工团的同志们看的,是预备给文工团以外的人看的。预
  备给文工团的同志们看,第一第二两段就用不着。第一段说上级领导要他
  们去湖南慰问,第二段说到了长沙又到湘潭,这些事文工团的同志们都知
  道,何必说呢?所以我说是预备给文工团以外的人看的。他写这篇文章是
  什么用意呢?用意在坦率地告诉人家,他遇到小小的困难,曾经有过畏惧的
  心情,后来想到自己对领导的保证,想到争取入团,想到革命先烈,想到毛主
  席,精神振作起来,完成了任务,但是终究感到惭愧。这的确是值得告诉人
  家的,态度也是可取的。只有一处地方,在第五段中间,他在那里反省,大意
  说,这回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不是为入团创造条件的好机会吗?当时这么
  想,写的时候照样写下来,也是坦率。但是这个想法很不对头。把入团看作
  目的,把克服困难的积极表现看作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显然本末倒置了。
  正确的想法应当是
  “我不是正在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吗?那就应当拿共青
  团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145
  
  语文随笔
  假如作者动笔之前并不曾有意识地考虑过对象和用意,那么就写成的
  文章看,对象是谁,用意是什么,都能看清楚,并非无的放矢,乱跑野马,这
  也是好的。不过我要奉劝作者,往后动笔作文,总要有意识地考虑对象和
  用意。我再说一遍,咱们作文都是有所为的。
  为了实际需要而作文,刚才说过,对象和用意早就清楚了。写得好不
  好,看作者的政治修养、理论修养、工作经验、生活经验而定。写成的东西决
  不会超过作者的修养水平和经验范围。由别人命题,那么作文这回事本来
  是假设的(假设有某种需要而作文),所以刚才说,首先要考虑对象和用意。
  这就是说,先把对象和用意假设停当,才好根据它来动脑筋。既然是假设,
  就可以有几种考虑。或以一个人为对象,或以多数人为对象,同样是多数
  人,或以这批人为对象,或以那批人为对象。至于用意,或在此,或在彼。譬
  如《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时候》这个题目,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文工团以
  外的人为对象,用意在把当时的心理状态告诉他们,但是也可以以文工团的
  同志们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一个朋友为对象,也可以拿这回搬运箱子、布景
  的事为例,告诉人家他遇到小困难就会萌生畏惧的心情,实在不够坚强,以
  后必须认真锻炼。假如那样写,就跟这一篇很不相同了。至于别人写这个
  题目,别人既非文工团的一员,根本没有这回事情,写成的文章当然跟这一
  篇完全不同。以上是说遇到一个题目,可以有几种考虑,各人考虑同一个题
  目,当然各有各的考虑。每个作者在几种考虑中最后决定一种,只能作这样
  解释,他以为他所决定的是最有可说的,最愿意告诉人家的,这就是他的用
  意。咱们对这一篇,可以这么说,作者认为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最有可说的,
  最愿意告诉人家的,或许作者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
  我所说的看见了题目先要考虑对象和用意,请大家想想,如果认为有些
  意思,希望随时注意,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146
  
  评改《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时候》
  现在就这一篇作文说。这一篇主要把当时的心理状态告诉人家。光
  说心理状态,人家不明白,一定要连带说当时的种种情形。全篇分六段,按
  时间先后叙述。现在把这六段的意思简单地说一说。
  第一段:建筑文工团要到湖南慰问演出。
  第二段:在长沙,作者和四位同志接受突击任务,要把留在长沙的箱子、
  布景运到湘潭,时间只有一天半。
  第三段:在湘江边遇到风雨,不能摆渡,后来风雨停了才摆渡。
  第四段:作者呆在开往湘潭的轮船上,又冷又饿,萌生埋怨情绪。
  第五段:想到自己的保证,想到争取入团,想到学习革命先烈,感到惭
  愧。望见湘潭,想到毛主席,劲头又足了。
  第六段:到了湘潭,完成任务,领导表扬他们,作者又高兴又惭愧。
  我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要把当时的心理状态告诉人家。就写成
  的文章看,可以说完成了这个任务。咱们看,第二段末了,接到任务,有完成
  它的信心和决心。第三段,因为不能摆渡,很着急,感到离开大伙儿工作的
  困难。第四段,在轮船上的种种想法。第五段,自己反省,自己责问,感到惭
  愧。望见湘潭,兴奋起来。第六段,一边装台,一边料想当夜演出时候的种
  种情景而劲头更大,听了领导的表扬,又高兴又惭愧。这样看来,这篇文章
  把心理状态的变化说得很详细了。而两处提到惭愧,一是萌生畏难情绪而
  惭愧,一是受到表扬而惭愧,文章就此收住,惭愧还是为了曾经萌生过畏难
  情绪,这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妙在这里头有言外之意,人家一揣摩就可
  以知道。既然有这两次惭愧,往后不将加强实际锻炼,期望做到不怕任何困
  难吗?如果在
  “又高兴又惭愧
  ”之下再多说些,往后该怎样怎样,当然也可
  以,可是嫌说尽了,剥夺了人家揣摩一番的权利了。
  以下再说些优点。
  147
  
  语文随笔
  第一段第二句
  “..领导指示我们
  ..一定把戏为工人送上门..”固
  然是领导的指示,也是全篇的线索。假如不说这句话,就是缺漏。因为下文
  的着急,引起种种思绪,继之振作精神,提早完成装台工作,都是跟
  “把戏送
  上门
  ”有关联的。
  第二段从文工团要从长沙赶往湘潭说起,这是好的,因为所遇的困难只
  是时间短促,又遇风雨,不能从速过江,赶往湘潭。如果说怎样从北京到长
  沙,怎样在长沙演出,那就是说了不必说的话,浪费笔墨了。
  第三段叙述到了湖南大学,把箱子、布景往卡车上装,说“劲头好像比平
  时大了许多
  ”。这虽是叙述,却可以见到上文所说的“信心和决心
  ”真正产生
  了力量。
  第四段全写低沉的心情。这段末了一句
  “船外还是一片漆黑,唉!”包含
  着好些意思。天老是不亮,路那么长,困难像黑暗似地包围在周围,诸如此
  类的意思全包含在这一句里。
  第五段写作者的心情从低沉转到兴奋。转变的过程说得很清楚,一由
  于反省,二由于望见了湘潭,湘潭是不寻常的地方。末了一句叫同伴们
  “来
  吸毛主席故乡的新鲜空气
  ”,兴奋之情跃然如见。就文章说,这一句和第四
  段的末了一句,都是可以吃双圈的。
  第六段写兴奋之情影响到工作。以“又高兴又惭愧
  ”作结,点明写这篇
  文章的用意,收得住,这很好。
  总而言之,这一篇文章是用心写的。取材都适当,层次很清楚。如果不
  太费工夫而能做到这样,就可以说,作者在取材和组织方面已经比较熟练,
  养成好习惯了。不过我要老实说,在很多地方,想个意思还不能想得着实,
  也就是说,不能抓住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把要表达的意思固定下来,因而有
  不少文句要修改。以下逐段细说。
  148
  
  评改《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时候》
  第一段
  一九六
  ○年的春天,我们
  “中国建筑文工团”带着中央首长的心意
  前往湖南省
  ①向战斗在建筑战线的英雄们表示亲切的慰问。我们在离
  京前
  ②,上级领导指示我们③在这次慰问演出工作中
  ④,一定把戏为
  ⑤
  工人送上门,使工人能更好更及时地⑥看到演出。
  评改
  ①“湖南省
  ”的后面加个逗号,因为这句话比较长,说到这里要停顿
  一下。
  ②上一句的主语是“我们
  ”,这里的
  “我们
  ”可以省去。说一种行为的时
  间,口头不常用
  “在”字,例如
  “昨天
  ”,不说
  “在昨天
  ”,“上个星期
  ”,不说
  “在
  上个星期
  ”。“离京前
  ”,我主张加个
  “以”字,改为
  “离京以前
  ”。“以前
  ”是两
  个音节,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
  ③“上级领导指示我们”的后面加个逗号。
  ④“在..工作中
  ”,“在工作中
  ”四个字可以去掉,去掉了并不损失原
  意。逗号可以去掉,因为说的时候这里不停顿。
  ⑤“一定把戏为工人送上门”的“为”字,说的时候是
  “给”。
  ⑥“更好更及时地
  ”跟下面的
  “看到
  ”关联。什么叫
  “好地看到
  ”?想不
  清楚。什么叫
  “及时地看到
  ”,想不清楚。因而加上
  “更”字,说“更好更及时
  地看到
  ”,也想不清楚。是不是什么时候想看戏,马上就能看到,就是
  “及时
  地看到
  ”呢?这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如果说约定某月某日某时看戏,到那
  149
  
  语文随笔
  时刻果真看到了,这该说
  “准时
  ”,不该说
  “及时
  ”。所以
  “更好更及时地
  ”加
  在“看到
  ”上面是不妥当的。现在改为
  “使他们看得舒适满意”。把戏送上门
  就是使他们看得舒适,表演得好就是使他们看得满意。
  第二段
  当我们在长沙演出结束时①是四月十四日,但②湘潭
  ———毛主席
  故乡
  ③的建筑工人要求在四月十六日看到我们的演出
  ④,并为了欢迎
  我们的到来
  ⑤,把生产任务提前了三天完成
  ⑥。这一消息深深地感动
  了我们这些年轻的演员,但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⑦,那就是如何用更短
  的时间把在长沙湖南大学剧场中的演出布景道具,运到湘潭,然后装台
  (把灯光布景装到舞台上)⑧。按往常这一工作得用两天的时间,但这
  次只有一天半的时间了
  ⑨。领导经过研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和其
  它(他)四位同志
  ⑩,于是我们五个人马上研究如何完成这项任务。这
  是我们几个年轻人第一次脱离大集体而只五个人去进行的
  瑡,当时我
  瑏
  只感到任务的艰巨,但对这项工作也抱了必定的信心和决心瑢。
  瑏
  评改
  ①“当”字跟前面说过的“在”字一样,可以不要。“时”字写在纸上没有
  什么,如果口头念,就不如
  “..的时候
  ”叫人听得清楚。现在我改为
  “我们
  结束在长沙的演出是四月十四日”,“..的时候
  ”也不必用了。
  ②“但”字我主张不要单用,因为口头通常说
  “但是
  ”。这里用
  “但是
  ”不
  150
  
  评改《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时候》
  如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