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降伏其心(释万行上师)

_6 释万行(当代)
今天少讲点,多留点时间提问题。因为每个人想要知道的不一样。今天下午上海来的两位居士,提到怎样念佛以及怎样做才算修净土法门?……问得比较深,而且觉得自己进步不快。刚才说到,开始的时候很重要,学习世间法都要人来教,何况出世间法呢?必须要有过来人传授才可以。尤其是老居士,最好每天早、晚各念半个小时的佛。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又休息了一夜,脑子里杂念较少),念半个小时的佛,这一天脑子里都会有佛;晚上念佛,睡觉都会在念佛。这样一天一夜都和佛在一起。也不须多念,早、晚各半个小时就行。当然,你如果有时间,能多念更好。
问:念佛刚开始,觉得好美,后来好可怕……,请问上师该怎么办?
师:继续修下去,修行不要怕境界。境界,一方面是过去录进去的,另一方面是来自不同时空的众生,想佛、念佛,当见到佛时又怕佛,是福报不够。
问:继续修下去,又修本愿法门(密法)、又念佛,是不是修杂了?
师:都是为了一心不乱,不管你用哪一种法门,只要能使你一心不乱,就说明适合你,就应该修下去。
问:师父,境界有没有真假?如有人见到佛、菩萨来加持或摩顶授记等,这是真的吗?
师:不要去判断真假。首先,清净不到一定程度,不会出现这些境界。这些境界确实有两种:一种是真的佛、菩萨来摩顶授记。另一种是过去世录进去的(自己听了别人讲,录在脑子里的),但在此时出现,也是真的!佛、菩萨有时是直接加持,有时是借别人的手、口来加持,你听了也同样得到加持。就像中央首长并没有直接来翁源县,但完全可以通过省、市,把中央的精神传达到翁源县。“佛”也是由最初的一个“人”,经过不断地修行而成为佛的。在座的也许有菩萨再来的,但智慧没有开,看不清谁是,有的是来度我们的。有时佛、菩萨也会借助于鬼神的力量示现,来度化我们。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次梦见马和牛来接我,并告诉我“你该往生了,我们来接你”,这是什么意思?
师:你要遇见贵人了,但梦中不要忘记佛、菩萨。
问:打坐时头脑里出现不认识的繁体字,也不知是什么意思,还继续观吗?
师:不要管它是什么意思,这些画面会越来越清晰。过去世录的东西会越来越清楚地传达到这一世的大脑里。惟一的办法是放松,让它继续出现。
实际上好多人在打坐时看到修行人,看到一个地方,这都是自己前世的长相和待过的地方。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前世,打坐前可以告诉自己让时光往后倒。为什么有的人打坐境界特别多?因为打坐时妄念少了,但是这股力量不会停止,不往前,就会往后走。
问:请问上师,有的人修行十多年了,也没有境界,这是怎么回事?
师:只要是上路,就一定会有境界,哪怕是走错了,也会有。如果修了十来年还没境界,那说明方法不对,还没有上路。虽然境界不是究竟,但足以是“路标”。
问:有人说境界反复出现,会对能量有消耗,这种说法对吗?
师:不会。打坐出现境界,说明能量够了。一方面是内在的、过去世的录放,另一方面是外面的力量。只能增加能量,而不会消耗能量。过多地看境界易分散注意力。易入境弃道,应该入道弃境。
问:打坐没境界,为什么?
师:心里清静,这是最好的境界,境界太多也是一种散乱心的表现。
问:怎么样使时光倒流?
师:你带着一种时光倒流的意念打坐,自然就倒流了。随着禅定功夫的深入,会知道未来。但大家现在连第一步—“身体”,都突不破。佛陀勉强说人的意识分八个层次,实际远不止八层。当进入第五层,好多东西不需要学了,拿来就能用,信手拈来即是道。头脑有时间性、阶段性,第二层才能超越时空(回忆过去)。
下周一专门讲八个层次的问题,第三层、四层能知道未来的形象(能和第二层沟通)。
降伏其心之一(2003年6月2日(五月初三日))
我们常听说观音菩萨有千百亿化身,那么众生把观音菩萨的化身求来了以后,观音菩萨本身知道不知道?我们修到哪种程度才有化身?化身又是怎么修来的?大家通常会问,这么多人求菩萨岂不是把菩萨给累坏了?他怎么能顾得过来那么多众生的祈求呢?
菩萨最初修行,也是通过四禅八定修完了以后,证得了三身、四智。三身中的其中一身,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千百亿化身”。实际上佛菩萨处在千百亿化身时,他本人是不知道的,因为他已经获得了自性化身。何为自性化身呢?我们用呼吸来做个比喻,每个人在正常呼吸的时候,是感觉不到呼吸的,这就叫自性通的呼吸。当感觉到在呼吸,这时的呼吸,已经不畅通了,这叫有为呼吸。比如一个人感冒了,会有一个鼻孔不畅通,甚至两个鼻孔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呼吸的存在。所以一个人真正健康时,是感觉不到在呼吸的,当感觉到在呼吸时,这个人已经呼吸不正常了。那么佛、菩萨的化身,也犹如我们正常人的呼吸一样,当众生把佛、菩萨的化身祈求来了以后,佛、菩萨也是不知道的。当一位明师,修得了化身以后,众生对他祈求,他的化身来到众生面前,这位明师也是不知道的。除非他是故意想知道,否则他的化身出去帮助了众生,他都不知道。
通常许多明师开悟了以后,并没有获得“千百亿化身”,仅仅是有几个化身而已。比如说罗汉,就仅有一、两个化身。因为化身需要累劫累世的功德,才能修成。
通常人的意识层次有几层呢?为什么有的人比较聪明,而有的人比较迟钝?当一个人他的意识流不间断时,反应特别快、记忆力特别强,我们就说他“聪明”。而迟钝的人,他的意识流断断续续,就像电压不足,电流通过时,时断时续。往往这一类的人反应迟钝,我们说他“笨”,实际上他内在的意识没有畅通。当我们通过某一种特殊的修行方法,突破了第一层—肉身后,才能够进入大家通常所说的“灵性”的修行。实际上严格讲,这个时候还谈不上灵性的修行,它仅仅是第二层修行的开始而已,离化身还远得很。大家连第一层—肉身的修炼,都根本没办法突破,又怎么可能进入第二层的修炼呢?为什么突破第一层的修行是那么困难?因为我们现在这个肉身叫做“业报身”。何为“业报身”?就是说我们的业障还没有消完,还必须来到这个世界,以这个娑婆世界的形象存在。当这一阶段的业力结束后,才可以不需要这个肉身。不管你是一种善业、还是恶业,总之是有业存在,才会有这个肉身。地球有一股庞大的吸引力,把我们的业报身紧紧地吸在娑婆世界,根本没办法超越。因此在古印度有一种特殊的修行方法,那些瑜伽师们,通常坐在树枝上以及房屋上,打坐修炼。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法,离地球距离远一些,减轻一点地球对身体的引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怎么修行能够冲出这个躯壳,让灵性的力量冲出去。一个凡夫的能量是往下走,只有修行很高的人,他生理上的能量,才会从下面往上升。这个时候才能够对地球的引力减轻一点点。让生理的能量往上升,是需要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才可以达到。这就不仅仅是需要你“信佛”,更需要你学佛,才能够让生理的能量往上走。有些修行人几乎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扭转这股力量,因此他灵性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上升。即使是通过一种特殊的途径,超越了第一层的力量,进入了第二层身体,实际上距我们通常所说的“本来面目”,还非常非常远,况且你还要突破第二层、第三层……一直到第八层,一层比一层更困难。实际上远远不止八层,但是超过了第八层,就很难用语言表述出来。所以古时候的佛祖,他只是讲到第八层,不再往下讲了。当一个人突破了七层、八层,他已经证得了无师智,根本不需要讲,他自己就知道如何继续往前面修行。
八个意识层次,犹如八层坚硬的铜墙铁壁一样,你就是突破了第一层,看到了第二层;但是未必能够进入第二层,即便是你进入了第二层,但又未必能够走出第二层;当你走出了第二层,见到了第三层,又未必能进入第三层。每一步的道理都是这样。别说你走不进去,纵然你走进去,也走不出来,有的人走出来了,又只能处在两层的中间,根本没有能力,再进入下一层。你每突破一层,都必须要让身心有大的改变,否则根本没有办法进入下一层。第一层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肉体。肉身它也是一个意识层体,那是因为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所以它是以一个有形有相的形式出现和存在。我们的第二意识层,它不是这个世界可以存在的,它所直接对应的是另一个时空,所以它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肉身一样,有实实在在的形体。
当我们打坐的时候,有的人感觉到有另外一个自己的身体出去了;有的人亲眼见到自己的另一个身体出现在他的面前,看着他打坐;有人晚上做梦,看到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实际上这个时候出去的身体,就是第二层意识层体。它绝对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更不是我们的化身,是由妄想生出来的。当身心进入一定程度,和第二层的意识层体相应以后,你动一个念头,就会产生一个所谓的化身,但它绝不是真正的化身,还是由妄想产生的。通常做梦时出去游玩,以及出去扰乱别人的,都是第二层的身体。它是一个透明体,它的大小相当于肉体的2/3。过去有许多道家的修行人,修到此时,视为是非常高的境界,实际上仍然还是一个凡夫俗子。当禅定功夫深入,走出第二层,马上可以看到第三个意识层体。但你还未进入第三层,仅仅是看到而已。第三层体比第二层体,更要虚无飘渺、更薄、更透明、更无法把握和捕捉。像虚空中的云雾,聚不拢、留不住。他和第四、五、六层几乎没有间距,但要想进入第四、第五层,非常之困难。在过去有许多坐禅人,当处在这种状态时,几乎一辈子走不出来。在他们的眼前,像看到一层薄薄的雾纱一样,没有办法走出这层雾纱。既像雾,又像白纱,所以叫做“白纱帐”,看得见,但看不清。如果你很幸运的话,通过明师指点,你就会突破三—六层,但进入第六层以后,你会误以为大功告成、证得了圣果。实际上还是第六意识的妄想,但这个时候的妄想,它足以能够实现你妄想中的理想,比如说你进入第六意识层体以后,你想要到北京,北京就可出现你的化身。有人呼叫你的名号,你的化身也可出现。但你的肉身未必知道。这个时候,别人会把你当做活佛来供奉。在此层次里面,惟一可以鉴别自己的一点,就是体察自己是否有执着心、分别心,以及自己的悲心、慧心是否出现?
实际上当你处在第六层身体里面时,分别心非常强烈。尤其是进入第七层身体里面,你的执着心非常强,自己不知道,往往还以为自己是真理的捍卫者,是真理的代表,是为真理献身。实际这是一种严重的我执表现。就像有许多刚学佛的人,弘扬佛法、度众生的心非常强烈。他误以为自己是悲心产生了,实际上这是我执的显现,连他自己也没有觉察到。
当突破第七层身体后,自己分别、执着,以及无始以来的种种习气,才逐渐、逐渐基本消除。这时已经接近圣人的品质,灵性的力量才真正的渐渐出现。这个时候,才勉强称得上是一个“人”,在这个状态中,如果命终的话,来世做人绝对有把握。相反,还没有进入第七层身体以前的第六层身体里面,临终做异类生、傍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当还未进入第七层的身体以前,来世做人根本没有办法把握。如何突破第七层身体?这个时候任何方法都用不上,你如果稍一用方法,只能与道相违背。你越努力,和道的力量抗衡越大。因为在修第七层身体的时候,它是一种完全自性的无为。也就是说在前六层的身体里面,都有一些方法,可以逐渐逐渐地突破,而当进入第七层身体里面,不是方法可以用得上的。如果你很幸运的话,到了此时的境界,你只需要每天忘我地去做事、忘我地修行,也就是说采用一种空无的心态做事。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第七层身体里面,乃至从第七层身体里面走出来。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死”了,实际上是第一层身体(肉体)死了。第二层一点也没有被伤害,更不用说第三层、第四层了。过去古时候有一种巫术,它可以把一个人的灵性杀死掉,说是不让他投胎,实际上这种巫术所杀的不是真正的灵魂,而是第二层身体。它没有办法触及三、四、五层。意识层次的突破,犹如剥玉米棒子一样。剥了一层又一层,一直剥到第七层、第八层,还可以继续往里剥。一般进入七层可以成为世间的圣人,但往往进入二、三层后,给世人的感觉是“迟钝”,那是因为他已经超越了头脑,进入了深层的意识里边,所以六根对着六尘,已失去灵敏度。
不讲多了,讲多了消化不了。以后继续讲这几个层次的区别以及如何修证这几个层次的身体。每天大家听完后,最好花上两分钟的时间,把它回忆一遍。
降伏其心之一(2003年6月4日(五月初五日))
前天晚上讲到第六层身体。一旦走出第六层身体,见到第七层身体以后,往往在这个阶段,身心会有一个明显的反应,就是“我执”特别大。这种我执,有时会表现在一个善的极端、有时又会表现在一个恶的极端,但是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说,往往会误以为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善的。也有好多学佛的人,他虽然在功夫上未修到这个阶段,但其心态也会出现这种状态。也就是在学佛以后,光想普度众生、想弘扬佛法、想叫身边的人跟他一起学佛。误以为自已学佛受益很多,感觉到学佛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拼命地拉别人来学佛。而且对善、恶、是、非分得清清楚楚,心里面不能容纳半点不愉快的事情。通常在这个时候,别人说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本身在这个时候明白了许多道理,常人根本辩论不过他。许多人会把他当作一位成就的人,因此也害了他,他也误以为自已此时真的已经大彻大悟。如果说他在见地上非常清楚的话,他会知道这个时候,还是没有进入大道里面。因为在这个时候的他,白天还可以尽量控制到不分别是非、善恶,一旦在晚上做梦的时候,善恶是非,他又表现的淋漓尽致。
古时候的祖师讲过:如果一个修行人真的证到了平等心的话,他不仅在白天不会执着善恶,而且在晚上的梦境中,善、恶、是、非,他都不会停留,不会去执着。因为凡是出现的,就都该出现;凡是存在的,也都该存在。对于一个圣人来讲,没有什么可以存在、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的。只要是它原本就存在的,就都有存在的价值,就看我们自己是否已经发现。就像我们通常认为毒药是不能吃的,但对于某些疾病来讲,却需要这个毒药。因为它本身的毒性,就是它的价值、就是它的作用。
刚才讲到见到了第七层。当见到第七层时,就像是见到了一堵墙一样,当你进入了这堵墙里面,和见到它的感受又不一样。一旦从这堵墙里走出来又不一样。走进了第七层墙里面的人,他对世间的事物表现的都是漠不关心,他只停留在自己内心清净的一面。通常在罗汉的果位上,这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实际上进入第七层墙里面,还没有达到罗汉的等级,严格来讲,现在只能说是接近圣人的品质。再继续修下去,生生世世的业习,自然也就能够消失,而不会再浮现了。作为一个圣人的品质,他将陆续地出现。通常大家会问一个圣人的品质是什么样的?然而我们作为一个凡夫,根本没有办法想象。你把它理解成“慈悲”,是错误的;理解成“凶恶”,同样是错误的。因为他超越了二分性,他不停留在善恶、是非、凡圣之间,因为一个圣人,他是根据众生的需要而产生作用,再进一步显现。他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形象模式存在,他就没有办法随外境的需要而显现。可是人类往往喜欢把圣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归纳为某一类。你们是否听过临济禅师的故事?临济祖师是一个大开悟的圣人。有一天他身边的弟子们就“修行人能不能吃肉”的问题发生了冲突(进行辩论),一派说修行人能够吃肉,另一派说修行人死都不能吃肉,并引用《楞严经》作依据;能够吃肉的一派说,为了修道,现在大业未成,必须保全好身体,方能更好用功。正当两派弟子争论的激烈的时候,正好有一只猫从临济祖师面前走过,他顺手拿起香板,“咔喳”砍在猫的脖子上,这只猫顿时身、首分家。两边的弟子吓得都不敢吭声了,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你们是否有人能够回答得出这个问题?你们内心的答案,就是你们现在的等级的证明。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我们还可以再举两个例子:
有一位禅师,他开悟了以后,和一位盲人姑娘结了婚。人家都说:你是一位大师,即使要结婚,也应该找一位健全的姑娘,为什么要找一位盲眼的姑娘?禅师说:“我喜欢这个人,所以我这样做,关你屁事?”按常人的说法:你是一位大修行人,对儿女之情都已经超越了,为什么反而又去结婚了呢?
另一位禅师的故事是:他碰到了一个不讲理的将军。这位将军在攻打一座城市的时候,滥杀无辜,可以说是逢人便杀。老禅师看到这种场景非常感叹,于是他就走到将军面前,去制止这位将军。将军也觉得这个和尚好玩,人家见了我跑都来不及,你还跑到我前面来劝说我不要杀人,于是将军对禅师说:听说你们和尚都是持斋的,如果你敢在我面前吃肉,我就不杀人。这位禅师他毫不犹豫,不仅吃肉,还把将军刚杀死的人身上的肉,割了一块吃。将军非常崇敬他,向他作揖、鞠躬,马上撤兵,不再屠杀这个城市的老百姓。
你们通过上面的三个例子,是否能够悟到一点道理?一个修行人哪,不要被“帽子”把你套住了。人家说你“善良”,你就不敢做一点恶的;人家说你是“恶的”,你就不敢做一点善良的;人家说你是一个修行人,那么你就不敢做一些不像修行人做的事情。你喜欢任何一顶帽子,别人都会送给你的。对于一个真的修行人,他哪一顶帽子都不喜欢。
超越了第七层的人,就是我刚才举的这三个例子中的境界。他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件事物上,他让任何人都抓不到他的因果。比如你说这个禅师超越了儿女之情,他偏偏要做儿女之情的事让你看;你说他没超越,他偏偏不要儿女之情。总之,不让你抓住他的现象。你说他贪财,他可以不要财,你说他不要财,他偏偏要贪财。他不会因为大家说他如何如何,他就怎样怎样。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再评价某一位成就了的人时,你既不要说他善,也不要说他恶。你也可以说他善,也可以说他恶,他不会因为我们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悟境。
当处在第六层墙里的时候,心态有时大得不得了,可以包容虚空、包容宇宙。什么事情都敢做、都不怕。可是有时这股力量流向另一个极端的时候,他又什么事情都害怕。因为当处在第六层墙里面的时候,还没有超越身心的框框。可是一旦走出第六层墙进入第七层墙,任何框框都没有。你想给他设置任何一个框框都没有用。就如同他从大海里面冲到了岸上以后,海水永远与他分离开了,海水永远沾不住他。
你们是否记得我的第一本书里面写的“佛祖罗汉我杀尽,慈悲观音亦未留”?如果你们不懂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结合今天晚上我讲的这几个故事,来配合理解。
我曾经在丹霞山认识了一位老禅师,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二十年来光吃白饭,不吃菜、也不吃油、盐。他并不是不能吃油盐,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老修行,他听大家说他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道理。所以他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总说自己只吃白饭,不吃油盐。“你看你们大家吃这么好的油盐,身体还不如我好。”实际上他这也是一种我执。就像有的人夜不倒单,一旦传出去,他就要维护他这个形象。晚上睏得不得了,甚至内心里非常想躺下睡觉,又怕被别人看到,怎么办呢?就靠住墙睡觉,就是不躺下。你说这又是何苦呢?修行人主要是要时时刻刻地检查自己的心态。
当超越了第七层墙以后,这时的境界就像《心经》里面讲的:“无智亦无得”。不仅“无明”没有,乃至生老病死都没有。大家不要听到“没有生老病死”,就不去修了。就我们目前的境界来讲,仍然是有生老病死的。而对于一个成就、超越了的人来讲,什么都不存在。如果还有存在、他还停留在存在的话,那就说明他没有超越。就像我们通常所讲的善、恶,也许有些做法在我们中国来讲是恶的,而拿到西方国家,它又是善的;有些规矩在这里不能做,而拿到另外一个地方却能做。有些是受时空的限制,有些又被风土民情所约束。就像我们的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前,中国就早已经有人在持斋了(即吃素,中国民间传统叫法是“持斋”),佛教为了在中国落地生根,即接受了中国的风土民情,也不吃肉。而中国的西藏地区则不吃蔬菜,他们认为人吃蔬菜就如同牛羊吃草一样。佛教传到西藏以后,同样也是为了在当地落地生根,自然也就和那里的习俗融为一体。中国传到日本的佛教,又分两大派,一派吃素、不结婚,另一派是吃肉结婚。你也不能说人家吃肉这一派不能修行,人家同样也有修行证果的。
通过上次和今天,简单地把这七层墙讲述了一遍。再往下讲,就很难描述,只能自己去感受。那么这七层墙如何超越?也就是说怎么修炼呢?今天我先讲如何修第一层墙。如何做到穿越第一层墙,首先要明白何为“第一层墙”,肉身就是第一层墙,如何做到穿越肉身呢?再说得通俗一点,如何做到把这个躯壳放在这里,我们能够冲出去,到另外一个时空里面去游玩。
大家都知道这个肉身是“四大假合”、是因缘和合具备了以后,才有了这个肉身。当因缘具备了以后,肉身又会分裂。现在我们趁着肉身还没有分裂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抛弃它。
身心是一体的,是没有办法分开的。在这里所讲的“身”,不是指有血有肉的身体,是另外一层身体。在我们的心灵里边,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备、齐全、装置圆满的程序。人们常讲的“心想事成”,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如果你进入了第七层墙以后,想什么,就会有什么。我们现在还在第一层墙的外边。虽然我们所想的还达不到,但是如果用心去想了,就会把这个信息,通过第一层墙的渗透力,逐渐、逐渐转达给第二层墙、第三层墙、……乃至第七层墙。当第七层接到信息以后,它还会照原路送回来。这就类似于我们邮信件一样,我们把信件发给对方,不论对方是否收到,都会顺原路反馈回来。当我们把“想要超越第一层身体”的信息告诉了第七层,第七层审阅、批改完了以后,即做出了决定,又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了第一层。从此以后,第一层和第七层中间,就建立了一根无形的联络线,每时每刻都是相通的。只是你在这个时候由于身心的粗糙,根本感受不到这根无形的线的存在。既然是感受不到,我们就不要去感受它了。我们可以先通过一个方法,走近第一层墙乃至再进入第一层墙,最后再走出第一层墙。
我们在平时,不论你是处在禅定中、还是工作中、乃至在走路中,你必须在心里面有这么一个念头存在:身体它是一个千窗百孔的,左、右、上、下畅通的海棉体,而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密不透风的金刚体。既然它上、下、左、右、内外都是畅通的,那么它自然也就和你周围的万事万物是一体的。既然和周围的万事万物是一体的,那么你的个体也就不存在。如果说还有你的身体存在,周围的万事万物就是你的身体。你们现在最好在配合我讲话的同时,心态上有这么一个念头:你现在的肉体已经就像莲花一样,张开了,开得非常大,非常大,大的无边无际,和你周围的山河大地、树木、房屋融为一体。正是因为和它们融为了一体,你的个体已经消失了,只有一个清醒的觉知,独立处在虚空,可以看透十方。如果大家能够保持这个状态3-5分钟的话,你就能够体会到,脱离身心以后的那个“东西”(说似一物即不是),不知有多么自由。你能够尝试到一次,你就有了这么一个记忆,就还会顺着这个记忆,再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第四次。一旦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记忆力以后,随时随地动个念头,你的个体(即肉体)刹那间就消失在山河大地里面。你走动,在你的知觉里面,清醒地感受到山河大地在走动;山河里面的水在流动,就如同你身体里边的血液在流动;山上的石头,就如同我们的骨头;地上的土,如同我们的肉,山上的树木、草丛,如同我们的毛发。睁眼、闭眼,都感受到自己的肉体不存在了。
身体犹如莲花一样,突然,莲花开了,莲花苞里面包了一个莲台,这个时候莲台飞到虚空中去了。你只要是有这种念头存在,就已经给它下达了指令。这种指令,永远不会消失。如果大家经常这样训练的话,突然有一天,而且是处在大白天,说不定在任何一个场合,都会出现这么一种境界:或者是在吃饭、或者是在卫生间、或者是在睡觉、或者在骑自行车、或者是在走路,突然在你的头顶上,或者在前后、或者在你的左右,出现了另外一个自己。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的话,你还按照你过去的这种方法,继续修下来,不要和你面前出现的这个“我”交流。不要停留在他的上面,如果你一旦和他交流、和“他”打成一片,也就是说你忘掉了修行。“他”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你修行以后,他才出现的,如果你执着他的出现,而放弃了修行,要不了多久,他也会消失。因为他是借助于你的修行才出现的,如果你不修行,“他”根本不会出现。你要想抓住它,要想长期和它真正的融为一体,惟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修下去。它将会不停地出现,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今天就讲这么多。现在给一点时间,让你们去回忆一下、消化一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
问:上师你刚才所讲的这种情况,那另外一个“我”,他有没有个性?
师: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你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好象是两个人的想法有些格格不入。甚至你想让他听你的,他又想叫你听他的,这是最初步的反应。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是见到了第二层墙。当继续深入下去,进入第二层墙里的时候,你可以发觉你们两个原本就是一个、是一体。这时的身体,不像刚才讲的那样:你是你,他是他。
问:师父,您前边开示讲第一层是肉体,刚才又说“走近第一层、进入第一层,再走出第一层。”弟子好象听得不太明白。
师:哦,这是我讲得不清楚。应该说是:在最初的时候,把我们所有的杂念收回来,堆在我们的身体上,集中一念。当集中一念以后,也就是说回到了肉身里面。当回到了肉身里面以后,再集中起来走出肉身。实际上在走出肉身的同时,就是见到了第二层身体。我记得在上一堂课里面,曾经作了个比喻:就像是剥玉米棒子的皮一样。你的手只能够从外面把皮先剥掉,然后看到了第二层皮,再接着把第二层剥掉,又看到第三层。如果你的手不从外边并拿过来、握住玉米捧子的话,那么第一层皮是剥不掉的。这个比喻也就是说我们分向四面八方的杂念,先收回来,靠近身体,走进身体。因为身体是第一层皮,先走进第一层,再走出第一层,见到第二层。这个比喻大家是否听懂了?没有听懂一定要问,听到的东西一定要把它消化掉。
* 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吃饭的时候,六根全部在吃饭,当我们讨论佛法的时候,六根全部在这个山洞里讨论佛法,不要又跑到斋堂里去,跑到寮房里去。这就叫“妄想”,或者叫“走神了”。你们北方话叫什么溜号了?正是因为我们具备这种溜号的力量,所以,将来的化身就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你们说,溜号的时候,你们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的。正是因为有这种“不知道”的功能,所以你化身出去了,自己还不知道。也正是因为你通过修炼,到一定程度,溜号了,你自己知道了,你就可以达到:想知道你的化身出去了,也可以知道。
问:第二个“我”,是不是本来面目?
师:不是本来面目,但他没有离开本来面目。他和本来面目是同一体的。不过讲多了你们听得更糊涂,我们这个肉身也是本来面目,它也和本来面目是同一体的,为什么不能这样讲?啊呀,这样一讲你们就执着它了。所以古师大德真的出于慈悲,讲这个肉体是个假体、躯壳、臭皮囊……,我们的本来面目将来是要冲出去、离开这个躯壳。我们听了以后,在内心就有一个念头存在:将来要出去。当我们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将来就容易从头顶上出去,把这个躯壳放在这里。如果我讲了:这个肉体就是本来面目,在你内心就不会存在这是个躯壳,我要出去、我可以出去的概念。祖师爷们是用一种巧妙、我们又不知道的导引方法。学佛的都知道,身体是个四大假合的假壳子。正是因为知道是个假壳子,我们从开始闻到佛法,就根深蒂固地认为:这是个假壳子,我们总有一天要冲出去,把它扔在这个地方。等你开悟了,你才知道:哦,这个假壳子就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假壳子。还往哪里冲呢?但是这是一种历程境界,你必须要有这个历程。没有这个历程就不行。切记,这一段是讲证悟后的境界。
问:如何观想莲花。
师:想着头就是一个莲花苞,开了、开了。一个东西出去了。你的脖子和脊柱是莲杆,整个身体就是一支莲花。只有莲花的形象,其它任何东西都不存在了。你走路,就是莲花在走路;睡觉,就是一支莲花倒下了;打坐,就是莲花竖在这里;走路就是莲花在这样走(手势示意)。你这种情况一旦固定下来以后,临终可到极乐世界。打坐时一不留神出去,就和另外一个时空的力量相应。如果你定力不够,出去的力量达不到,那么临终往生西方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
降伏其心之一(2003年6月8日(五月初九日))
按过去丛林里的规矩,每次打完禅七解七后,凡是参加禅七的,都应该讲一堂开示。那么闭关出来的人,也应该给大家讲讲开示。不管你用功达到哪个程度、效果好坏、功夫深浅,都是自己修行的感悟。因为在讲开示的时候,都是讲自己通过修学以后,对佛法的认识,并不一定需要引经据典。
实际上讲开示,要比讲经困难得多,因讲经它有一个主题思想,有个路线,有个框架,还有个纲领;而讲开示呢?它不仅是讲自己内在的“心经”,而且讲出来以后,还要有一套很清晰的思路。也就是说讲出来的“理”很清晰、很明了。“讲开示”往往是讲自己内在的“心经”,而“讲经”,实际上是讲外边的,某个祖师、某个佛、菩萨的经。讲开示都是由自性流露出来的、自己修行证悟以后的内在的心经,而不是外边他人的经。
讲开示可以说明自己内在修道的历程以及证悟的层次;而讲外在他人的经,往往是照本宣科,佛语怎么说,我就怎么讲。在丛林里面有这么句话:“老参怕讲开示,新参喜欢讲开示”,因为“新参”在没有亲履本地风光的时候,什么都敢讲,什么也愿意讲。而真正亲履本地风光又走出来的“老参”,一是不愿讲、二是不敢讲。因为听的人如果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你讲出来他也听不懂。另一方面他没达到那个层次,你讲出来以后,反而容易误导他。实实在在的悟境,本身它已经超越了语言和文字。过去的老参,在讲到真实功夫的时候,通常会用一句话一带而过。比如:“言语道断”、“心领神会”、“不可思议”……等,指的都是那一个层次的境界。因为用语言表述出来,你就会随着对方的语言转过去。如果他不用语言表述出来,你会朝四面八方,乃至十方去参、去静虑。所以佛一生中在讲法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讲,一边再把自己所讲的话否认掉。古人通常讲“一落言诠,离道远矣”。只有不落言诠的时候,道方为究竟。有好多初学佛的人,说释迦佛“故弄玄虚”。讲到真正境界时,都要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实际上佛也是在感叹文字的匮乏。文字它是有相般若,可是大家往往都想用有相般若来完全阐述清楚实相般若。
何为实相般若?也即无相般若。用有限的般若,怎么能把无限的般若阐述得清楚呢?古时候的祖师大德、乃至佛菩萨,在讲到关键的时候,突然来个急刹车。而我们现在没有完全达到实相般若的境界,还是处在途中、在朝这个方向走过来。既然是走,还是处在有为的阶段,既然是有为的阶段,就完全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只有达到实相无相的层次时,才能够说“言语道断”、“不可说”、“不可议”。
今天应超师从洞里出来,他闭了八十天的关,必然会有一番感受和认识。我们请他讲讲这八十天的思想心得,我们也从中能够受益。内在的根本智重要,外边的后得智也是很重要。我曾经讲过,为什么古时候的祖师大德,通过三分之一的时间获得了“根本智” 以后,还要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出去学习“后得智”呢?如果你拥有了内在的根本智,而没有后天的后得智,那么先天的根本智是很难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像过去有很多古师大德用十年的时间,就已经证得了“根本智”,还要花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出去云游、参学,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后得智”。
功夫用得好、方法正确、心态平和的话,三年绝对会有大的成就。佛门里边通常讲“世间”学问和“出世间”学问,你获得了出世间的学问,你世间的学问不通达,仍然没有办法把你出世间的学问推销出去。但是你一旦有了出世间的学问,就如同你做人有了脊梁骨一样,永远不会随风四面摇摆。佛门里有句话叫“耳根子太软”,这一类型的人,他就是没有内在的这根脊梁骨。听说这个师父修得好,跑到这儿来追随他;听说那个师父修得高,又跑到那儿去围绕着他转。转来转去,围来围去,最后把他所遇到的几个师父全都否认掉。就是因为他内在没有脊梁骨,所以他总报怨别人不究竟。只有自己内在树立了这根脊梁骨以后,才不会随人家跑。随人家跑,就是没有正知正见。这根脊梁骨就是正知正见。就象你们今天跑到万行面前,也是一样的道理。明天再来个“活佛”、来个“法王”,一转身,又跑到那边去了。后天又来了一个“更大的法王”,又跑过去了。都是这样!参学不是不对,但是你自己内在一定要有正确的知见,才能够参学。你内在没有知见,就很容易让自己误入歧途。
现在我们请应超师讲一讲他的体验。
(应超师讲了他进关前、中、出关后的心理活动,对上师慈悲的感恩,对护关居士的感激,等等。)
就闭关来讲,会有以下几个反应过程:
在进关7天以后,有一段时间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且有一点点焦虑;再就是一口气到70天的时候,会渴望出来;如果你没有出来,咬牙挺过去了,这三年的关期就会圆满。
实际上在7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感受,不是我一个人有,过去好多闭过关的人,差不多都是七、八十天的时间,就走出来了。因为在这个时间段,身心的力量浮动比较大。如果在这个阶段把这股力量给降伏了,它就不会再起来。如果没有降伏,你下一次再闭关,到了七、八十天这个阶段,还是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迫使你想出来,不愿意再闭下去。因为身心都有一种记忆功能。你这次闭到这么一个阶段走出来,下次再闭,还是会在这个阶段走出来。就像我们学坐禅的人,如果你第一次学坐禅的时候,一口气坐了一个小时,以后几乎每次都能坐一个小时;如果你第一次坐了半个小时,以后几乎每次坐到半个小时的时候,都想把腿拿掉,下座活动。如果你一咬牙,挺过去了,再给它重新设定一个时间,把这股力量给扳出来,以后它又会形成新的记忆,习惯了你新设定的时间。
当三个月闭关时间成功了以后,在到了半年时间的时候,身心还会出现一点焦虑。但这时的焦虑不会持续太久,最多也就是5分钟的时间。然而在关中的5分钟,如果处在焦虑状态,那身心的感受真是无法形容。当动了“想走出来”这个念头以后,一分钟都不能再坚持了。
过去有很多闭关的人,当他准备闭关时,就在内心非常明确、肯定地告诉自己要闭几年。这几年不成功、不圆满,就不出来。当一个人真的动了心以后,他的身心里边就有了这个力量存在,或者说是把这个记忆给输入进去了。如果你给自己订的:不到三年不出来,那么这个记忆它一定会到三年的时间,到了三年,他自己就会动念头走出来。就像我们明天早晨要赶6点的班车,你在晚上睡觉前告诉自己,明天早晨5点40一定要起床,那么第二天早晨你一定会按时醒来。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身心有一种记忆力,你把程序输入进去,它就会产生记忆。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说修行的人一定要发愿。
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期限。这种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讲,非常有效果。佛门里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当一个修行人一起心动念,就会和三界内外的力量沟通。只要你是真的起心动念,就一定能够走出自己的空间,和外边大的空间的力量融为一体。前几堂课我曾经讲到:当一个修炼的人进入了第七层墙的时候,他的念力就非常强。他如果认为自己做事情能做成,他真的就能做成,他如果认为自己做不成,结果他真的就做不成。因为进入第七层墙的时候,你起什么心,就招感什么果。起心动念它本身就是个“因”,有了这样的 “因”,就一定会结这样的“果”。一个常人,为什么这方面的力量不太强呢?因为他的心太散乱,他的起心动念,不是由第一层墙的力量起的,而是通过头脑来的,很少渗透到第二层墙。
今天下午来了一位广州的老居士,他修道的心是比较高强的。他说八月十八想来闭关,问我有什么条件?我说:你闭关前写一份责任书,说明在关房里出现任何意外(比如死亡了,疯掉了……),都和东华寺没有关系。其余的你就不用再管了。至于吃、住、用以及护关等,我们全部给你安排。另外,你要来到这个地方先住一段时间,让大家对你有个了解,你是不是在逃犯?(并给他举了个实际例子)。我们这个地方,以后闭关中心建起来的话, 来要求闭关的人,必须要写《责任书》;是比丘,要看他的戒牒;是沙弥,要看他所在寺庙的证明。如果身份不明确,绝对不能接纳。不管你是谁的关系介绍的。不能因为你有关系,而坏了我们道场的规矩。不出问题便罢,出了问题谁都担当不起。居士来 ,我们也要通过一些途径,查明他政治是否清白。
当然,我也不希望在东华寺出现以上所说的情况。因为建一个道场很不容易。广州这位老居士,他可以达到随时进入状态。他在家里已经关闭了四年了,我对他说:你虽然有这么高的境界,但你还是要到我们这里来,和这里的知客师、当家师认识认识,了解了解,和护关的人也熟悉一下,你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了解你,是不能马上进关的。按过去丛林里的规矩,要来这个庙里闭关,最少要为常住做一年的事情。实际上这是在为自己培福报。因为你闭关三年,别人为你端吃端喝三年,而你只为常住做一年的事情,可以说是不多的。名义上是为常住做事,实质上是为自己培一年的福报。你们居士闭关,我们庙里要适当地收一点生活费,每天10元。如果你能闭到三个月,以后的生活费用全都免掉。对这个老居士讲了以后,他说:“我在这里闭关闭多久,生活费就交多久,我知道修行叫别人端吃端喝,是在舍自己的福报。”修行人一是修福报,一是修智慧。纵然你修行开悟了,你没有福报,做任何事都做不成。一个人能够成就大事,智慧重要,福报更重要。
这位老居士已经67岁了,他能够发这么大的愿力要闭关,我对他说:你这个心很难得,不管你能不能闭得成,我都会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来体验一下。我也希望我们东华寺闭关的人,能够有一个长期闭关的。本来我最初计划要建100个关房,通过这一年来所有闭关人的情况,我马上决定只建50个关房,不建那么多。好多人来闭关时 “雄心万丈”,你不让他闭,他一定要闭。我一看他,就知道他闭关不行,那么浮躁、那么激动、思想那么极端。可是我又不能不让他闭关,如果我不让他闭,他会说:“你这个道场就是给人家闭关的,而且你又有地方(关房),为什么不让我闭呢?你不相信我?还是跟我过意不去?”我为了要面子,就让他们闭。结果是一闭关,三天、五天跑出来,十天、八天跑出来。要出来时是“万丈雄心”,谁都挡不住,一定要出来。
好多人想闭关都是出于好奇,不知道闭关是一种什么感受,但是你只要能够发这种心,确实已经很不简单了。不管你能闭多久,你敢这样想,这样做,这种精神就很了不起,多数人连想都不敢想。好多居士来了,闭了三天都受不了跑掉了。因为闭关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你坐在山洞里,功夫用不上路,在这里打发时间,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身心没有片刻的宁静。
实际上自己能不能闭关,到不到时间,自己非常清楚,根本不需要问别人,你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边着不着急(比如说一、两个月不出这房间,你会不会着急),你是否随时能够进入状态(功态)?是否能够和道相应?难道自己不清楚吗?难道说你在房间里用不上功,进到山洞里才能用得上功?实际上真正的闭关,是走出山洞,进入红尘。这叫做“闭大关”,由红尘进入山洞,这叫做“闭小关”。在红尘里,直接考验的就是我们的六根。而在山洞里面呢?前五根都考验不到,只能考验我们的意根,因为住在关房里,眼、耳、鼻、舌、身自然被切断,也就是说五根与五尘没办法对应了。
以后凡是来这儿闭关的,顿汉和觉西,你们两个要严格把关考核,一定要搞清他的身份。我就是管他的功夫,看他到不到闭关的时候、境界怎么样。你们要搞清楚他有没有政治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有这样的人出现在这个道场里面。过去丛林里有这样一句话:“宁可佛法没人要,不拿佛法送人情。”因为佛法本来是大多数人很难认识到的。当他没有认识到的时候,你送给他,他反而当作垃圾。如果他是识货的人,你怎么难为他,他都能够接受,他都能够把你的货给买下来。佛门里常讲:“方便出下流,慈悲出祸患,”如果他是块材料,他不会因你给他脸色、跟他过意不去就退失道心。如果他是一个没有道心的人,你怎么鼓励他、成全他,最终他还会报怨你。当然我们也会尽力做到:只要大家发心闭关,都可以成全大家。闭不住那是你们的事情,如果说我们有条件而没有给你提供这个机会,那真的是说我们做得不到位。
有时我也经常想,现在我们花这么大的心力来建这个道场,一旦建起来,是否能够有人闭得住关?是否能够有一个人在这里成就?都很难讲。果真有一个人在这里成就了的话,那我们来创建这个闭关中心的这一帮人,所得到的福报和功德,生生世世受用不尽,哪怕是有一个人成就,我们第一批来东华寺创建闭关中心的人,生生世世的福报都用不尽。比如说我们自己没有修炼成功,可是在这个道场里有人成就了,那么不论他处在任何一个虚空层里面,都带有我们的一种力量,和他是一体的。比如说他超越了三界,那么我们也自然跟着他超越三界。佛门里讲:“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谓无心道人?佛、菩萨就是无心道人,成就了的人就是无心道人!
下面你们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可以说出来聊一聊、问一问。
降伏其心之一(2003年6月11日(五月十二日))
今天晚上讲一下“修法”与“修道”的区别。在弄清这个问题以前,首先要明白何为“法”、何为“道”。“法”是通向道的一个手段,也可以说是通向道的一个工具。“道”才是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
通常好多人都是每天诵经、拜佛好多遍,数年都是这样坚持下来的。你问他收效如何呢?大多数人并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他只知道每天念几万声佛号,诵几部经。当你突然问他,你诵这么多经、念这么多佛号,有什么反应没有?有的人会说我很愉快、我很轻松,有的人会忽然警觉起来,似乎被你这一问,触通了很多问题,他会想到:我这样天天诵经、拜佛,究竟目的何在?有的人把每天诵经、拜佛,当作他修行的目的,完全把它当作一种功课,每天履行一遍,但从来不去问履行后的效果怎样?“修法”不是“修道”,切莫把手段当作是目的。诵经、拜佛是为了培养一心不乱,借助于不断地念佛、诵经、礼佛,使我们的杂念产生不起来。许多人没有弄清楚,这才是我们要的目的。他误以为这些手段就是目的了,甚至有些人会说,诵经才是最高的修行法门;也有的人会说念佛、拜佛才是最高的法门;还有一些人会说参禅、打坐、观想,才是最高的法门。实际上法门没有高下之分,因为任何一个方法,它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妄念,使修行者达到一心不乱。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是念佛、还是观想、还是参禅、还是诵经、礼佛,这些统统都是手段,都是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你达到一心不乱,再进一步才能开智慧。
有的人形成了一种惯性,每天都是按程序把自己的功课履行一遍。他并没有静静地深思,在履行功课的同时,自己是否妄念少了?自己的心是否能静下来?是否和道相应?如果说你诵经、拜佛十几年了,还没有一心不乱、还没有道交感应。那么你使用的这个方法就有问题,你一直是在“修法”,并没有在“修道”。 “法”是不计其数,而“道”只有一个。如果你静坐散乱、念佛散乱,不妨去体验一下种菜,是否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假如你能通过砍柴或者种菜,达到一心不乱的话,你根本不需要去参禅、打坐,更不需要诵经、拜佛。因为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它们都是些个方法,目的是为妄念减少,从而达到一心不乱。而种菜、砍柴,它也是个方法,借助于这个方法也可以达到妄念消除,达到一心不乱。
过去有一位道定禅师,他采用了所有的方法,都没办法使自己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他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他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跑到街上去跟人家打架。他借助于打架的同时,促使自己的身心高度紧张、集中,才使自己的妄念产生不起来。当他借助于这种方法达到了短暂的一心不乱以后,他凭着这个记忆,去做其它的事情,才渐渐地使身心统一、专心下来。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是否觉得可笑呢?他把所有的方法都用尽了,还是非常的散乱,只好采用去打架的方式。因为人在打架的时候,身心高度紧张,根本产生不了妄念,也就是说,他通过“打架”这件事情,有了一次一心不乱的基础以后,他再借助于这个记忆去做其它的事情,再去修其它的法,终于达到了一心不乱。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自己处在紧张状态时(比如争论、吵架时),杂念根本产生不起来,如果你这个时候(高度紧张时形成的记忆),把念头一转,就是修道。甚至你不转,当下那一刹那,本身也是修道,因为修道的前题条件,是要杂念消除,要达到一心一意对一境。说的再通俗一点:一人、一心、对一件事情。
既然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对治妄念,达到一心不乱,那么我们就不一定必须采用念佛、拜佛、诵经、打坐,你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它能够使你的妄念收敛起来,你都可以去用。实际上往往许多修行人在打坐的时候,妄念比在平常做事情的时候,要多许多许多倍。既然是这样,根本没有必要打坐,你不如去看电视,一部好的电视剧,绝对可以让你达到一心一意对一境。这一境,就是电视剧。你能在这30分钟内一心一意对一境,胜过你打坐一个小时妄念重重要好的多。往往我们修行人在打坐时妄念重重,而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又都能专一起来。如果你学会把做事时候的专一,再转向打坐,同样可以专一。因为我们的身心都有一种记忆的功能,比如说你在吵架的时候,做到了一心一意对一境,你只要把念头一转,进入念佛和诵经,同样可以一心一意对一境。你吵架是一境,做事是一境,诵经、拜佛,也同样是一境。实际上你如果执着拜佛、诵经,这些事做得越多,你越没有办法和道相应。一天24小时,你不可能都在诵经、念佛,本身你在念佛的时候就没有学会一心一意对一境,那么你在不念佛的时候,岂不是更散乱?如果你能够借助于念佛,达到一心一意对一境的话,你把这个念头再一转,做其它任何事情,都可以达到一心不乱。因为你诵经、念佛是在做一件事情;走路也是在做一件事情;砍柴、种地、骂人都是在做一件事情。你只要能在一件事情上达到一心不乱,慢慢地你在其它事情上就都可以达到一心不乱。这也就是过去有许多修行人,发觉自己的妄念没办法对治的时候,会去铤而走险的原因。当一个人在历险的时候,他的妄念是根本产生不起来的,因为他的身心是处在高度的惊慌、恐惧之中,人只有在这个时候,妄念才会产生不出来,才容易达到“无人、无我”,也就是佛门里讲的“我空、法空”。再下来“空也空”,也就是“无人、无我、无世界”。你们听起来是否觉得好笑?实际上用功的原理就是这样。因为大家现在坐在这里非常安逸,知道天不会塌、地不会陷、明天照样有饭吃,晚上还会有觉睡,所以你不会焦虑、更不会恐惧,也才有心坐在这个地方打妄想。
你们知道东北的王凤仪老先生是怎么开悟的吗?他就是在高度焦虑的时候开悟的。他的一位朋友被人家关起来了,叫他想办法去借一笔钱,把朋友赎出来。他半夜三更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一个人摸着黑出去找朋友去借钱。他当时身心高度紧张集中,黑更半夜一直不停地在走路,他不知道自己走得快还是慢。我们可以肯定,他走的一定很快,像飞一样,因为他着急嘛,所以一定是连走带跑,身心火辣辣的、热气腾腾的,突然他的眼前“黑夜见白日”,也就是说在他的额头、眉间当中,突然地爆炸了!明明是漆黑一团,却如同见到白日,像白天一样。你们有机会可以找到这本书看看,当时描绘他的话是“眼前顿开、黑夜见白日”。从此以后,他讲经说法,胸中七通八达,从未思索,自然流露。大家每天这样晃晃悠悠、优哉游哉、轻闲自在。内心自由散慢,怎么可能把妄念对治下去呢?凡是当过兵的人,他修道都比出家人修得快,都比这些在家居士修得快。因为许多学佛人都是无规无矩、自由散慢、无组织、无纪律,从来没有受过训练。而一个军人,他只知道听指挥,领导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军人是没有“头脑”的。军人每天都是处在高度的统一、高度的集中、高度的协调之中。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够把领导下达的任务完成。正是因为有这种基础,一旦修起道来,比常人修得都要快。
你们可以看看周围的道友,每天是不是自由散慢、优哉游哉的?一叫三不应,走路看上去要死不活的样子,一点精神都没有。像这样的人怎么会修得出来呢?过去比喻修行人,一个个气宇轩昂。吼叫一声,地动山摇!为什么比喻说法的人如同狮子吼、断妄念的人如同香象过河?为什么我们常人没有力气呢?就是因为太散乱了。你有一百个念头,力量就分成了一百份,也就是说流向一百个方向去了。如果你的妄念有十个念头,那么你的力量就分为十份。你再继续修炼,你的妄念由十个减少到一个,也就意味着你的力量由分散的十个,浓缩凝聚成了一股力量。这一股力量,就像一发子弹一样,你射向任何一个地方,它都会留下痕迹,都能够摧毁靶子。古人修行,很少是通过打坐,因为打坐的时间太有限了。在坐的大家,谁能一天打坐5个小时?乃至两个小时?谁能够做到?你能够保持吗?今天可以、明天可以吗?如果说你每天都能坐两个小时,我也权当你这两个小时是在修道,那么还有22个小时在打妄想,你这两个小时的用功,怎么能够战胜得过22个小时打妄想的力量呢?相反,如果你学会了一心一意对一境(这一境指的就是事情,在这里一定要搞清楚),那么你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在一心不乱当中。当吃饭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吃饭;当说话的时候,一心一意地说话;当开示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听开示;当砍柴的时候,也是一心一意地砍柴;睡觉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回来睡觉。你参禅、打坐、诵经、念佛,不就是为了培养一心一意吗?你能够通过砍柴,达到一心一意,跟你诵经、拜佛一心一意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能够样样事情都是一心一意,根本不需要再拜佛、再诵经、再打坐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要讲现在的修行人,都形成了循规蹈矩的一种方式。他把每天念几万声佛、诵数卷经,当作一种任务。这些做完了,今天的修行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做得越多,我执越大,离道越远。不要认为自己在诵经、拜佛、打坐就是在修道。从形式上看,你是在修道,可是你的内心并没有入道。
另外一种人,你看他从来不诵经、不打坐,也不拜佛,但他借助做事情,已经做到一心一意对一境。这和你能够一心一意地诵经、拜佛毫无区别。所以祖师们讲:行、住、坐、卧都是禅,都可以修禅,都在禅。这是三个层次:都可以禅、都是禅、都在禅。尤其是许多修净土法门的,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念10万声佛号,把它当作一个任务。他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念佛?念佛仅仅是个手段、是个工具,不是目的。我们最终要的不是“念十万声佛号”,而是通过念佛达到一心不乱才是目的。今天就多留点时间,让你们考虑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听了今天的开示以后,对修行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就我个人来讲,我发觉:越做事,越容易集中思想,往往不做事情的时候,坐在这个地方没事干的时候,反而容易胡思乱想。因为做事的时候是住在这个境上,当住在这个境上,就不会有更多的境出现。比如说种菜的时候,当我们住在“种菜”这个境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再产生其它的境界。因为妄念本身就是一种境界。你不要怕境界产生,不管什么境界,产生多少,你只要能够住在上面,就说明你的杂念很少。如果你杂念多的话,你不可能住在境界上不动。你能够住在境界上不动,说明你的杂念很少。我们的问题是,现在根本达不到执着境界上。如果大家现在真的是执着在境界上,那我还要恭喜你们呢。可是我们现在是处在散乱当中,而且是高度的散乱,怎么可能住在一个境界上呢?如果真的住在一个境界上,我们每个人的脑门上都是在放光的,目光都是炯炯有神的。可大家现在的眼神都是暗淡无光、那么徬徨、那么迷茫、散乱重重,看上去根本就没有自信、坚定。原来“执着”也是一种定。实际上念佛号,首先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执着心,如果你没有借助念佛的同时,把自己的执着心培养起来的话,说明这个方法对你根本没有用,应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
当一个人在走钢丝的时候,下面有千千万万的人在欢呼、鼓掌。可是对于走钢丝者来说,一个人也看不见、一丝声音也听不到,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话题留给大家去参。你们说,此时这个走钢丝的人,他处在哪一层的禅定功夫上?你们听完了以后,内心一定要有答案,不能听完以后就把它放弃了、忘掉了。不回答可以,但是在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有答案。要学会抓住一个问题不放,不搞明白,觉都不想睡、饭都不想吃。一件事情做不完,心里面也不要放弃。等到把这件事做完了,心里面的这股气,才舒展开。你有这种执着的劲头,才能够修行。如果说你的个性是:今天事情干不完,明天干,明天干不完,后天干。我可以讲:注定你这一生修行,一点成就都不会有。因为你有这种记忆,什么记忆?一个是生理的记忆,一个是心理的记忆,再深一点,有灵魂的记忆。你有这三种不同层次的记忆,促成了你现在做事的方式:今天修不进去,明天修;三十岁修不好,四十岁再修;五十岁修不好,六十岁再修;这一世修不成,下一世修,那么你永远修不成。如果你这个人做事的方式是:今天的事,今天必须做完。今天如果做不完,觉都睡不好、饭都吃不下。你具有这种个性,一旦转向修道,你同样还会采用这种做人、做事的方式。今天修不好,饭都不吃、觉都不睡。什么时候修好了,身心才放松、才把这股气给吐出去。学佛、做事、做人,第一步,先培养“执着”。好多人学佛没搞明白,结果把自己都给学废掉了。本来他做事很有执着的精神、很讲究原则,是很有效率的。可是学佛以后,什么“随缘”、什么“顺其自然”、什么“不要执着”……,这些都是修行成就以后的圣人的境界。一个凡夫俗子,就是要执着、不能够随缘、不能够顺其自然。
佛门里为什么要打“禅七”?禅七又名“禅期”,这些就是为了克期取证、就是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功夫不培养起来不放弃,就像是打架一样,不打是不打,要打,就要把对方打倒,要么你干脆躺下,叫别人打你!在座的都是年轻人,我看大家都缺少这股劲头,为什么说“学佛修道是大丈夫所为”,何为大丈夫?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成,还要把它做好,不成不好,就不放弃。
我们天天都是闭着眼睛、装模作样,也诵诵经、也拜拜佛,可是内心呢?思想就像一窝蜂子一样,里面吵个不停。你们在工地上每天砍砖头的时候,是否迴光返照:“我现在砍砖头,是否比我在打坐的时候妄念少?”如果是少,以后就不要打坐了,不妨就去砍砖头,但是大家都不会这样做,因为砍砖头身体很累,坐在这里打坐身体不累。正是因为不累,才有多余的力量打妄想。这个多余的力量,在砍砖头的时候,都可以被消耗掉了。为什么呢?因为砍砖头时你要用心,你一不留神,砍刀就会把你的手指头给砍了。过去香严禅师,他是怎么开悟的?他坐在悬崖上打坐,不敢打妄想、不敢打瞌睡。现在我们坐在床上,宽宽的,知道也摔不下去,古人的修行方法,现在人想起来,你不得不佩服,现在谁还敢这样做?好了不讲了,有什么问题问一问,没问题回去休息了。
……
问:请问上师,有为法、无为法之间,有什么质的差别?
师:开悟了以后就没有差别。就像开悟的人修身,就是修道,修心也是修身。开悟了,妄念就是菩提,菩提就是妄念。没开悟的人,妄念还是妄念,菩提还是菩提。有为与无为,烦恼与菩提,身与心,都是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人讲的。因为妄念也是真心的显现,也是菩提的投影;身体也是心的显现,也是心的投影;有为也是无为的显现,也是无为的功能,无为的发挥。山河大地都是心;飞禽走兽都是心;概括起来,飞、潜、动、植,无非都是心的显现。从狭义上讲,念头也是心、六根六尘都是心。
你们说一说修行第一步,首先要做到的是什么?每个人回答一句。
……
你们每个人回答都不一样,说明我们每个人的成就不一样。这个就叫做“见地”。“见”是认识,“地”就是层次,你认识的深浅、高低,也意味着你将来的果位的大小。“见地”非常重要, “见地”说明大家的根器,也可以说预示着你将来的果位。将来是什么果位,现在就可以知道。只有经过一段修炼,你重新改变了自己的见地,也意味着重新把自己的果位改变了。就你目前的见地来说,就可以定出大家将来的果位。修行到一定果位以后,你们的见地又重新改变了。
大家的回答,可以证明我今天讲的开示,大家还没有消化掉,我问话的主题,就是今天晚上反复在讲的一句话,很明显地在强调的一个问题。
* 现在大家都是精神分裂症,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谁是一个完整的人?悟道的人、得道的人,他人在这里、心就在这里。一个成就的人,他永远是一心一意对一境,一个没有成就的人,永远是一人多心对多境。大家都想求法,我书上讲:“单将一心做万事,莫把一物万心思”。大家真功夫没有,总听开示,嘴皮子的功夫也该有了。问题是嘴皮子的功夫也没炼出来。
* 鸡鸣禅师,头上吊一把刀,他天天盯着这把刀。因为这把刀一掉下来,就把他的头砍成两半了,盯了三天开悟了。
今天晚上讲的几个故事,你们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宣化上人法宝论坛 → 佛法交流 → 禅定实修 → 降伏其心之二(释万行上师)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6月16日(五月十七日))
你们坐在这里,有没有像是花果山、水濂洞里的感觉?你们在静坐的时候,周围的滴水声,是不是听得很清楚?是你们的头脑在听,还是用你们的心灵在听?如果你们说是头脑在听,那你们在打坐的时候,头脑没有工作,不应该听才对。如果说是用心灵在听,心灵在用功修道,那么又是谁在听呢?如果你们的思想落在水的声音上,那么你们是否又在修道呢?究竟在修道时,周围的水声是否能听得见?一边听水声、一边修道,这两者是否相违背?如果说违背,修道应该躲避流水的声音。如果说不违背,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都不应该回避。你们在打坐的时候,心是住在道上,还是住在滴水的声音上?还是哪里都没住?住在水的声音上,不是道。住在道上,道又不需要住。如果你说:“无所住”,那你是处在大散乱中,此时此刻的你在干什么?除了打妄想,你还能干什么?理明,事不会。“风平,浪犹侵”是何意?
当初佛陀在雪山苦修六年后,骨瘦如柴,仍然没有悟道。后来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后,坐在菩提树下发了愿(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发了誓、赌了咒):我如果不开悟,就死在这个蒲团上。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起来。这个时候,他进入真正的冥想当中。第七天,天刚拂晓时,睹明星而悟道。悟道后,又入大定49天,获得五眼六通。
实际上真正的冥想,并不是密宗里面才有,更不是瑜伽术里才有,而是在佛陀修炼的时候,他早已经用过了“冥想”。用现在话就是“观想”,当时叫做“冥想”。实际上冥想也不是在释迦佛的时代才出现的。最古老的宗教是印度教,据他们教派本身流传的说法,有一万年的历史,而考古学家说是只有五千年。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总之它比佛教的历史要长。在印度教就已经有了冥想这个法门。佛陀在出家以前,以太子的身份,召集了全国各个教派的大师、搜集了各个教派的经典著作,并全部学习完了这些经典,修完了他们的法以后,他觉得他们的法都不圆满(他并没有说他们是外道,只是说他们不圆满)。他带着这种心态,抛弃了过去所学的经典和所修的法门,自己独自清修、冥想,最后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修行道路。
就印度教而言,他们当时是不愿意接受佛教的。因为在佛教里讲的一些道理,在印度教里早就讲过。但佛陀讲的,的确要比印度教的先师们讲的更加圆满,但毕竟是建立在他们的基础上的。正如古人讲的:“从无到有难,从有到精易”。就像现在的汽车,是根据古人的马车改进的,如果没有古人的马车做例子,很难想象会有现在的轿车。又比如写出一篇文章,再找一个人去修改,这个修改的人可以找出很多不足的地方。的确,经过修改以后的文章会更加生辉,但是如果要修改文章的人亲自起草一篇文章,就远没有修改文章那么容易,修行的法门也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修行要代代相传的原因。如果没有传承,靠自己独自去领悟,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以前讲过:“独觉佛”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独觉佛,只能够针对这一段生命而言。之所以今生成为独觉佛,是因为他带有前世修行的记忆,延续到这一段生命来受用。如果没有前一世留下的种子,这一世它也不会发芽。尤其是上乘大(两字隔开)法,必须自己修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够接受明师的点拨,这正与画龙点睛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叫老师给你点睛,你首先得把龙画出来。我不知道你们内在的龙,画到了哪一个程度?是否画好了?是否还不知道怎么画?有的人本来画得挺好,看了某一位大师的书,听了某一位明师的开示,他手中的笔反而又错乱了步骤,不知道该怎么画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不管你手里拿的是哪一种法,总之能拿的是心,所拿的才是某一种法,法是为了对治这个心的,如果心不散乱的话,手中一法也不需要拿。
今天我来回答几个问题,前几天有人给我写了个条子,要我回答几个问题。内蒙古的小伙子是否走掉了?(众答:走了。)
第一个问题:“他问自性的根本是什么?”要弄清自性的根本,首先要清楚“自性”是什么?自性就是佛性,佛性是什么?就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六尘。六尘就是本来面目。说得通俗一点:天上飞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土上面生长的,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通常大家天天找自己的本来面目,还往哪里找?你眼前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既然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为什么我们又和它沟通不了呢?因为被我们无始以来形成的非常非常厚的我执,把自己和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给隔开了,如果自己能够从“我执”这个厚厚的贝壳里冲出来,自然就能和自己的本来面目融为一体,就能够感受到自己不生不灭的这种力量。
人为什么那么迟钝?也是因为自己钻进了深深的我执里面走不出来了,和周围的环境脱离了,如果你的力量从我执里往外走出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了,你自然就变得非常敏感。为什么修到一定的程度会有他心通呢?因为你的力量不是往里走,而是已经从里面走了出来、和外面的力量融为一体。
通常大家修行的力量,既没有真正的走进去,更没有真正的走出来。走也走不进去,出也出不来,如果你真的走进去,就是处在三摩地中。如果你真的再从里面走出来,就是处在无相定中。就好象我们的脚,一只在门坎里边、一只在门坎外边,如果你真的走进去了以后,你在屋子里停留一个时期,最终你一定会走出来。走进去的时候意味的是“定”,走出来的时候就是“慧”。我们现在的状况,就是处在散乱当中,一只脚在里面,一只脚在外面。所以我们现在人也不是人,佛也不是佛。红尘的福没有享受到,佛门里的清福更没有感受到。
通常大家连第一个阶段都没办法走完,更不用说走第二个阶段了。当你把第一阶段结束以后,再走出来,你就会把屋子里边无始以来所收集的宝藏,带到外面来与大家分享。这个时候你带出来的宝藏,才是真正的自己内在的心经,而不是悉达多的经。我们现在许多法师讲法,通常讲的都是佛经,而不是自己内在的心经。古师大德开悟后,不看佛经也不讲佛经,但他们的开示,自然符合佛经。佛陀当初也是走进了这间屋子,又从这间屋子里面走出去,把屋子里面的宝藏带出来,分享给大家。而我们现在许多修行人根本没有走进去,只是站在门口,是佛把里面的东西带出来,讲给我们听,我们听多了、看多了,凭着我们的记忆力,又讲给别人听,也正是因为我们听得多、看得多,就把我们自己内在的心经给失去了。当你走进了这个屋子,就是走进了自性,也就是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当你从这间屋子里面走出来以后,才发觉外边就是里边,里边也就是外边,原本没有内、外。但是,这是对过来人讲是这样的,外边的就是里面显现出来的,外边不是里边,但也没有离开里边。所谓有内、外的区别,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我执”把内外隔开了。
本来不修行的人,“我执”还小一些;越修,“我执”越大;功夫用得越多,我执越厚,越没有办法冲破。因为不修行的人、修行差的人,他还知道谦虚。当一个人谦虚的时候,他的身体是张开的,这时内外也就相通了,也就融为一体了。当一个人用我执在做事情的时候,自然也就把内与外切断了,中间形成了一堵坚固的、我执的厚墙。我执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入道。
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我执的话,那么现在周围滴水的声音,你应该听得清清楚楚,你们肯定会说,此时的我,听周围滴水声,听得清清楚楚。那么说明你的力量是向外边来的,如果你的力量是在向内寻找,自然六根关闭,不应该听到外边的滴水声。姑且我把大家都抬高一点:现在大家都没有我执了,身心内外已经全部放松了,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整个身体就像莲花一样开了,不分内与外。宇宙的阳光、空气都能够呈现在莲花里面。这个时候,周围有任何声音,你都听得见,任何形象,你都看得见。如果说你现在既听不见声音、又看不见形象,或者说只听到一种声音或一种形象,那么说明你的身心就有所住,是住在一个声音或一个形色上。真正融为一体,成为一体,是哪个声音,哪一个形象都没有停留在上面。此时的境界,绝对的整体、绝对的专一。就像一个打开的录音机,周围所有的声音,全部都能录进去,绝对不存在只录一种声音;又如一个摄像机一样,桌子上摆了10个苹果,它都能摄录进去,绝对不存在只录了一个苹果。
有许多人,当他在做事情的时候,旁边的人叫他,他听不到,有人走过来,他也不知道,你们说这是入定了,还是在散乱当中呢?你们回答。(大众:是散乱)散乱了,他怎么能把手里的事情做得那么好、那么专一呢?如果说是开车的时候散乱了,应该把车开到沟里面、碰到树上面,可他没有开到沟里,而是开得非常稳。这些都是修行当中的问题,你们平时参话头的话,这些都是应该参的话头;平时是冥想的话,这些都是冥想中的问题。他这种情况叫做“小定”,他定在了一件事情上。正是因为定一,而失去了万,如果“一”也不定,自然能够和“万”融为一体。但是对于凡夫来讲,他不是定一,而是处在万散之中。如果他果真能够定一的话,他就已经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集中了。实际上我们修行的第一步,能定在这一项上就算是不错了,但这是针对中、下根器的人来讲的。如果是上上根器者,听到的当下即是。即是,为什么又解决不了自己的根本问题?那就说明,无始以来,我们的功夫没跟上来,一直是在理上作文章。即使是六祖,虽然他24岁就已经悟道了,但拿到衣钵后,还要修行15年。他这15年当中,就是所谓的在练功。他理上的功夫在24岁就早已通达,而真正的功夫圆满是在15年以后,甚至更后、更后,《坛经》法宝就是在他57岁时形成的。
他的第二个问题是:“凡夫是否也有千百亿化身”?大家说凡夫有没有千百亿化身?(众答:有或没有。顿汉师:凡夫也有千百亿化身。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宇宙,虽然每个人是一个个体,但是从来没有离开宇宙。我们和万事万物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怎么可能会脱离得开呢?……)
如果说圣人的千百亿化身是靠动念头的话,他这时的念头绝对和凡夫不一样。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就是后来千百亿化身的最初、最初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没有妄念,就不会有后来的千百亿化身。正是因为我们有千百亿个念头,才修成了以后的千百亿化身。能够达到千百亿化身的千百亿念头,绝对不是像最初凡夫的千百亿念头。这个很难讲啊,它本身是功夫上的,已经超越了语言。(众……)
我刚才讲的几句话,你们只需要明白一句就行了,我们今天的千百亿念头,就是以后修成的千百亿化身,也就是以后修成千百亿化身的基础,但是修成了千百亿化身的念头,绝对不是现在的千百亿念头。正是因为有现在的千百亿念头,才决定了将来有千百亿化身。此念头与彼念头,既是一样,又截然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现在具备千百亿个念头(也可以说现在我们具有千百亿化身),而我们自己感觉不到呢?因为我们的心,太粗糙了,出去的力量,比我们的身心要精细几亿万倍,而我们现在的身体是粗糙几亿万倍,它们之间怎么会沟通呢?当我们把几亿万倍粗糙的力量,修到消失了以后,你每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化身。这个时候,你每一个念头出现,你都能够感受到,它是一个完整的“我”,在出出进进,甚至未出未进,也感觉不到自己有进有出。前几天有个朋友来电话,说想要来闭关。他说自己已达到六根关闭了,每天住在三摩地当中。我说你这是天天处在散乱当中,你还不知道。当一个人真的在散乱当中,他绝对感受不到在散乱当中,还误以为自己在定中。就像一个人在特别紧张的时候,感受不到自己在紧张,在特别放松的时候,感觉不到自己在放松。只有处在不紧不松的时候,他才会感受到一会儿在紧、一会儿在松。
他的第三个问题:“请问师父,佛、菩萨为什么要度众生?”你们谁知道?佛、菩萨为什么要度众生呢?(有人答:看到众生太苦了)佛、菩萨前世发得愿多了,他的愿还没有结束,他的理想还没有圆满,他修成了以后就会回来,实现他前世在因地上发的愿。如果一个人在因地上没有立过志愿,他修成了就走了,不须要来度众生。如果你们在因地上立的志多、发的愿多,那么修成了以后,就必须回来,兑现你们的愿望、实现你们的理想,恐怕你们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讲吧?
第四个问题,他问:“法(两字隔开)轮功是佛法吗?”我想这个问题要大家来回答。你们说《法(两字隔开)轮功》是佛法吗?(众答:“是”、“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法(两字隔开)轮功》是歪门邪道。
第五个问题是:“佛法与世间法在哪里区分?”对于一个没有悟道的人,就有区分;对于一个悟道的人,是没有区分的,也根本不能够区分。世间法既是佛法的体,也是佛法的相,更是佛法的用。没有世间法,就没有佛法,离开世间法,无佛法立锥之地。
他的第六个问题,是万行的问题:“师父你是在修‘九次第定’吗?”
实际万行也不知道自己在修哪一层的定。现在天天忙得身心未停,根本没时间打妄想。有时候,有点时间打坐的话,还真的有机会打妄想。当事情多了,投入到事情里面,根本没有时间打妄想。往往我在做事情的时候这种集中、专一,远远胜过我打坐时候的程度。(顿汉师:上师,你打坐,不是在做一件事情吗?)因为打坐的时候,身心停下来了,得到了充沛的力量,它就还有多余的力量去打妄想,或者说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再想其它的事。当我们真正在外面做事情的时候,身心累得不得了,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再打妄想,也就是说没有精力再做其它的事情。比如说在砍木头的时候,全部力量集中在手上、斧头上,集中在砍下去的焦点上,哪里还会打妄想呢?这个时候就是禅定,就是一心不乱。当锄草的时候,整个身心都集中在锄头尖上,如果一不留神,就把菜苗挖掉了。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在锄草的时候,如果心很散乱的话,就会把菜苗给锄掉,如果身心很集中的话,就不会破坏菜苗。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刚下过雨的时候,你们走路是否鞋上沾满泥巴?如果你观照的好的话,别人走一里路,鞋上沾满泥巴;你同样走一里路,你的鞋子却非常干净,既没有被水湿掉,也没有踏进泥堆里面。如果你真的有了观照,一直这样保持下去的话,临终时就相当于你生前走路一样,你不会带一点灰尘。这个灰尘也就是业障,你在红尘里走了80年或者100年,你一点业障都没有带在身上。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观照功夫修得特别好。你们大家可以互相观察,以后发现谁的鞋子最脏,就知道他观照的功夫不好。如果走同样的路,谁的鞋最干净,说明他观照功夫修得非常好。为什么大家同样走一条路,别人的鞋子很干净,而自己的鞋子沾满泥巴,被水浸透了?为什么都是活了一生,别人没有带来业障、没有沾上业障、没有造下业障?而自己沾了很多业障呢?人的整个一生中都不能离开观照,离开观照,做人、做事都免谈,更不用说是修行了。你可能会说:“我不走路”,这不是真正的观照。真正的观照,既要走路,还不要弄脏了鞋子;真正的观照,骂了人、打了人,还没有业障;真正的观照,吃了肉、喝了酒,也没有业障。然而是不是真正的观照,也许你清楚,也许你根本就不清楚。当一个人喝醉了酒的时候,他绝对不认为自己是喝醉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 一学佛,都成了好吃懒做了,都不做事了,都成了混混儿了,而且好多学佛的人都怕做事情。怕做事情趁早不要学佛,以后告诉人们:不愿做事,就不要学佛。学佛要把内在的贪、嗔、痴的草都要拔除掉,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百次。不但要拔除自己心田里的贪、嗔、痴草,还要帮别人田里拔草,那你说这多累呢?本来自己累得要死,还要帮别人田地去拔草,如果是个懒人,最好不要学佛。
* “真”和“妄”,本来是一个。只不过一个专一,一个不专一;一个觉醒,一个不觉醒。
* 最高的境界是没有觉知。没有觉知,就是全部觉知。比如砍树,人是觉知,斧头是觉知,木头也是觉知,一切都是觉知,变成大的觉知。从不能修,到能修,再从能修,到不能修。
* 我们和释迦佛一模一样,绝对没有差别。
不管你修还是不修,都是和佛一模一样,不多不少。修到最后,发现什么也没有修,你说你修,也没有比佛多一点;你说你没有修,也没有比佛少一点,但是你没有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折腾”,你就不知道自己原来和佛一模一样,不多一点,不少一点。修和不修没有区别,实际上就是要有这么一个过程,修行就是走过程,感受过程,最终的,就是最初的。
* 要想降伏“其心”,先要降伏“其气”;气往上冲,杂念就多。杂念多,气又会沉不下来,气住,则神闲;心平,则气和;气和,则不动,不动为同体。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6月18日(五月十九日))
今天再谈一谈附体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被附体的特别多?附体与神通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时代附体的情况特别多呢?尤其是最近10年,到处都能听到有附体的人。而且我们周围有附体的人,也大有人在。凡是有附体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都不是高智商,往往都是自以为是的人。这一类型的人,他的欲望都非常强烈。也有极少数有附体的人,头脑简单、很善良、文化素质不太高。
在修行的时候,心态非常重要。大家现在看到的许多有附体的人,可以说他这种现象是属于“果”。什么时候种下的“因”,促使他有了现在这种果呢?有的是在前世种下的因,有的就在这一世。如果你在因地上修行的时候,渴望自己有功夫出现,久而久之,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能够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事物,能够预知、猜测别人猜测不出来的事情。最初你还以为是自己修炼出来的神通,但是旁观者都知道这个人的心态和思想,在慢慢地起变化,和他原来比,有许多地方是不正常的,但这个人本人并没有觉察到。到最后严重的时候,他会说周围的人都“有问题”。他所讲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正确的。而且周围人说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一旦到了这种情况,这个人的头脑已经彻底的被无形众生占有了。
通常附体的都不外乎精、灵、鬼、怪四大类。但是被附体的人,往往会说是观音菩萨来了,佛祖来了,或者是某一位尊者来了。大家想想,现在的骗子“人”都会冒充,“我是某某公司的老总”、“我是某某市委书记的秘书”。何况无形众生,怎么不会冒充是佛、菩萨再来呢?
无形众生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本身在某一世也做过人,因此他还有人的习性存在,虽然它现在没有人的身体,是以无形的身体附在人的身体上,但是他还带有过去世做人的记忆。他往往会背诵一些诗词,会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会做一些超乎常人不能做的事情。有的附体是来讨债的,有的附体是来还债的。一般来说,附体大约 10~15年,就会离开。不论它是讨债还是还债,大部分都是这个时间就会告一段落。我们常常会听到,周围的被附体的人,他的功夫没有了、失去了,实际上这是精、灵、鬼、怪已经离开他了。来还债的不用说,它是让你出一个小名气,发个小财;来讨债的,最后的结果是,他来做人,你死后又取代了他。因为他附在人的身上,他就带有人的信息,或者说是带有人的加持力。他既然带有人的加持力(你也就带有它的加持力),也就意味着彼此的相互交换。他有了你的人气,你有了他的精、灵、鬼、怪之气,往往这种人命终以后,必然会到达精、灵、鬼、怪这个时空层里面去。你活着的时候和什么相应,死后必然会到那个相应的地方去,在临终的时候,精灵鬼怪必然会来接引你。
即使是善缘来附体的,如果你长期和它沟通的话,你人体的阳气的力量,也会逐渐、逐渐减少。假如一个人的阳气很旺的话,无形众生根本没办法附体。它附在你的身体上,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你的阳气很低、阴气很旺的时候(即正气虚弱的时候),它乘虚而入。你们是否听说过?往往有附体的人,都是在一场大病之后有了“神通”。为什么会发生在大病之后呢?因为在生病的过程中,他的正气很虚弱,通俗点讲就是阳气很虚弱。凡是无形众生,它都是属于阴性的,当我们阳性的力量降低了,阴气很重的时候,自然和它相应,它也就敢和我们靠近。通常民间所说的煞气重的人,无形众生根本不敢靠他的边。
如果说大家修行比较敏感的话,阴气重的人往你身边一靠,你就能够感受到。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动机一定要正确,即使你现在没有办法入道,也不要渴望有神通,当你带着一种渴望神通的心在修道时,这些无形众生,它自然会靠近你。你带有这种欲望在修道,实质上是给了无形众生一个可乘之机。如果你在修行的时候祈请有神通,就意味着允许无形众生到你身上来。往往无形众生它是看得见因果,不像我们人类看不见因果,即使是看到了也不相信。如果没有我们对无形众生祈请的话,它是绝对不会附在我们的身上。可是一旦附在身上,你想赶它走,它是绝对不会走的。这个阶段的因缘没有结束,你使用任何办法,都赶不走。
还有一种极少数的人,他并没有附体,而是有无形众生跟随在他的周围,这种人的磁场跟有附体的人的磁场,又是截然不一样的。往往 “跟随”的这一类型的人,他可以做得了主,可以“差神使鬼”;而有附体的人叫做“神使鬼差”。既然是神使鬼差,那么命终以后,必然会去做“神”。说是成神,实在是高抬他了,他不可能成神,直接了当地讲,就是成为精灵鬼怪。
为什么我们要带着一种正念去修道呢?当你有了正念存在的时候,鬼神都会来拥护你,它也希望你修行成就了以后,因为它护你的法,因此也受益,所以你能差神使鬼。在我们汉传佛教里面,对于修行人的心态,要求的非常严格,“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着魔”。一旦着了魔,和这些无形众生沟通了以后,只有到你开悟的那一天,得道的那一刻,它才不会附在你的身上,而是在你周围听你的使唤,否则的话,他永远驾驭着你的头脑。我们常常说的“护法神”,就是这个道理。提到“护法神”,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往往在藏密里边对护法神特别重视,给护法神供酒、供肉,甚至还有整头猪、整只鸡、整只鸭的供它。说得通俗一点,这实际上是修行人养的家奴。他每天都要给护法神供水供酒,因为他要祈求护法神为他办事,所以每天就要给它供酒、供水。实际上许多不是护法神,而是一些精灵鬼怪。也确实有的护法神是佛、菩萨的化身,正是因为有一个是真的,才出现了99个假的,如果没有一个真的存在,就不会有假的出现。正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有一个真的,所以大家都愿意去做,结果一做,99个假的都让你给碰上了。修了一辈子,原来不是在修佛道,而是在修鬼道和神道,活着的时候,能够和他的护法沟通,临终时被他的护法接引。
如果真的护法神是佛、菩萨的化身,哪里会像他们说得那样:你恭敬他,他就给你办事;你不恭敬他、不给他敬酒、敬茶,他就不给你办事呢?他能够听你的话,你想让他搞死谁,他就搞死谁,佛、菩萨会这样做吗?我有一个师兄弟,他修的一个护法神,他说是莲花生的化身。我笑了笑,他说他的护法神灵得很,叫你翻车,你就翻车,叫你摔跟头,你就摔个跟头,叫你死,一百天之内你必然死掉。他只要是一求他,护法神就可以达成他的愿望。当时我跟他讲:莲花生这么可恶?如果真的是这样可恶的话,我就把他杀掉,我们就没有必要这样恭敬莲花生。还有的人说:我供的这个护法神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你说他是傻瓜,他比你还要聪明,比你知道的还要多。这一类型的人,他并不傻,他是处在迷的当中,没有醒悟过来,而真正傻的人是什么都不懂。
一个人只要是一心存有正念,不管是哪一层次的鬼神,都拿你没办法,都会护你的法。即便他是一个活佛,你得罪了他,他的护法神也斗不过你一个拥有正知正见的人。如果他真的是一位活佛,他也不会叫他的护法神来陷害你。经常听人讲:某一位大师、某一位活佛,他的护法神厉害得很。实际上这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明事理,佛、菩萨的慈悲,根本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我们无论怎么想象,也都是以一种凡夫的头脑去想。你怎么可能想得到、猜得中佛、菩萨的心态呢?除非你是一位圣人,你才能够了解圣人。只有当你自己的等级高了,你才能够了解等级高的人。
无形众生的力量,也是非常大的,在我们修行的途中,一定会经历这个阶段。如果你的意识里比较喜欢这些,那么你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修行,就如同爬楼层一样,每当你爬上一层楼的时候,这层楼里面都有不同的玩具。你如果喜欢第三层楼里的玩具,你就会停留在三楼,没有办法爬到四楼去。你如果放下三楼的玩具,就会到达四楼。你如果喜欢四楼的玩具,同样会停留在四楼。为什么修行不让执着?就是要你放下手里的玩具,不断地向上攀登,因为你要往前赶路,沿途的风光,你不能过多的留恋。贪恋沿途的风光,就没办法再前进了。
刚才讲到有一部分无形众生,他本身在前世做过人,只是这一世由于种种因缘,没有马上投胎,因此他的灵体在空中飞来飞去,突然找到一个与他有缘的人,他就追上来了。如果是善缘,他就来辅助你,如果是恶缘,他就来向你索取,他为什么要来辅助你呢?因为他想借助于你的身、口、意,自己也来修行。他想修功德,修福报,可是又没有一个人的身体,只能够借助你这个工具,来达成他自己的目的。
有的人附体附的比较深,甚至于自己做不了主,当附体的力量出现的时候,他会变得手舞足蹈,满口神神叨叨的话,别人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有时候他根本不会念的经,这时候也会念了,实际上这都是附体的那个众生借用你的身、口在做这些事情。
刚才讲到近10年来附体的特别多。为什么呢?因宇宙间有一个规律,每到一千年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大的变化。不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众生,这个时候他都会醒悟,渴望修行,渴望回到他生命的源头。宇宙间修行的规律是,只有在人身的基础上才能修炼成佛,无形众生它想修得很高的话,绝对不可能,往往当它修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自然界的雷神打死。所谓“打死”,只是把它的功夫打散掉,它还要经过上千年的修炼,把打散掉的力量再凝聚回来。
你们是否感受到这几年修行的人特别多?学佛修道的人特别多呢?因为在我们下意识里边,灵性力量都已经苏醒了。我们“人”,只不过是有形众生,而精灵鬼怪是无形众生,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通常他灵性的力量,每千年就都会苏醒。如果碰巧,这时候你带有人的身体,你就会发心修行,如果这时你没有人的身体,还没有投胎,你正好是一种无形众生,当你醒来以后,想要修行,又发现自己没有身体,你就会去附体。
有的人发现有附体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往往自己又做不了主,被无形众生折磨得死去活来,已经厌倦了无形众生,但因自己力量不足,又没办法把它赶走。这时往往会请一些法师,想把它赶走掉。不管你请了哪一类型的法师,有道还是无道,都不能单独一方就可以把无形众生赶走掉。要想赶走,必须要三者(法师、无形众生、被附体的人)配合,三者沟通了以后,无形众生才会走掉。这就好比张三和李四之间有债权、债务关系,两个闹得不可开交,李四找来王二调解,王二要想参与,必须要征得张三的同意,同时能够承担双方的债权、债务才行。如果说王二没有能力承担,他也不能把无形众生赶走。因为你没有能力替一方向另一方还债,所以他们两个人还会一直闹下去;除非你有能力帮两个人了结债务关系,他们两个的因缘,才能就此解开,告一段落。
往往心比较散乱的人,神不守舍的人,意味着他的身体是个空房子。既然是一个空房子,外人就容易进来居住,它长期居住在里面,真正的主人回来以后,反而被这位外来者赶在门外,主人变成了外来人,外来者反倒成了主人。你们是否听说过民间盖的新房,100天之内必须要有人住;如果没人住,也要把马、牛、羊赶进去住;如果房子盖好后长时间没人进去住的话,要在进去之前,先在房间里点一堆火烧烧,人才能进去住。为什么要搞这些呢?实际上民间的许多做法,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不懂,往往会说这是迷信。实际上虽然大家现在都在学佛,有的是居士,有的是出家人,大多数都是迷信。对一件事情不明了,你去信它,就叫做“迷信”;只有当你对一件事情了解了、掌握了,再去信,这才叫做“正信”。
实际上我们天天碰到的迷信的事情,非常非常多。手里拿着手机,为什么能给对方打出去?为什么会接到对方的电话?我们不懂其原理,只会使用,这就是一种迷信。你相信它有这种功能,可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就是迷信。家里面有电视机,天天看电视,不知道电视的原理,但又信电视机能收到节目,这也是迷信(不明白的“信”,就叫 “迷信”)。因为我们天天都处在迷信当中,太多了,你也就不觉得是迷信。汽车为什么会开着跑?我们只知道它有个发动机,为什么有个发动机就会跑呢?我们天天都活在迷信当中,被迷信所包围。
我们经常会听到请法师、道士来做道场、来消灾的事情。实际上请来的法师、道士,他如果不能与无形众生沟通的话,仅仅凭他的法力,是没有办法让无形众生走开的。既然他法力高,就应该能和无形众生沟通。他没办法和无形众生沟通,单凭他念几卷经、几个咒语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凡是能够附体的,它都有功夫,至少修到八百年,而我们一个“人”未必有修过八百年的功夫。有好多是这一世开始发心修行,这一世才闻到佛法。虽然也有许多人是再来的,但未必修到800年。并不是说你功夫高,这些无形众生就会拥护你。你只要是有一颗虔诚的心、正直的心,这些无形众生就都会护你的法。
有附体的人,女同志特别多,因为女同志的阳气本身赶不上男同志的阳气旺,所以无形众生就容易接近。还有一个原因是,女同志比较单纯、善良、头脑简单。如果说你的头脑复杂、我执很重,无形众生绝对不会附在你身上,它知道附在你身上没有用,它转不了你的头脑,你的“我执”比它的“我执”还要大几万倍,它怎么会附在你的身上?怎么可能指挥你呢?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身边有附体的人,都是头脑简单、而又缺少正知正见。如果说你头脑简单、心地善良、思想单纯、又具有正知正见,你就不是和无形众生沟通了,而是和佛、菩萨沟通了。
有的人比较敏感,说:“这里的无形众生比较多,那里的无形众生比较多。”你们说哪里没有呢?你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你走到任何地方也都会有无形众生。无形众生就像人居住的村庄一样,也是成片成片地住在一起,也有些无形众生就像某些人一样,喜欢独来独往,不合群。比如说我们死了以后,没有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载体去投胎,我们的灵体在空中飞来飞去,这个时候可以说我们就是无形众生。为什么不去马上投胎呢?因为自己的欲望还没有达成,理想还没有实现,所以还要找到一个身体去继续满足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正好你这个人和这个无形众生有相同的愿望,自然会和它合二为一。
“附体”,它不是修来的;真正的神通是通过自己的定力修来的。神通,可以做得了主;而附体是由不得自己。这是附体和神通最根本的区别。神通,可随时关闭和打开,只要是我们自己身心统一,而且身心的定力很强的话,神通自然会出现。
为什么过去的祖师大德们很少讲到神通呢?就是不让大家对神通产生欲望,通常用“智慧”二字来代替神通。现在的修行人,总想有神通,知见没有摆正,身心没有协调,怎么会开智慧呢?怎么会有神通呢?就像是一块土地,土质非常差,怎么会长出很好的庄稼来呢?只有改变了土壤以后,才能长出好庄稼。虽然我们具有佛性、具有佛的智慧,但是我们的方法不得当,心态没有摆正,你的佛性与智慧根本没有办法出现。今天就讲这么多,下边留点时间,大家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
问:师父,民间有请道士来画个符,挂个桃木剑来消灾的,您说能解决问题吗?
师:这个道理与我们和尚帮别人念经消灾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说你这个和尚戒律很清净,道心很高,修行很好,你才能够帮别人消灾。如果你没有修行,怎么能帮别人消灾呢?如果是能,那只能是拿你过去修行的德行和福报,来帮别人消灾。通常讲的“吃老本”就是这个道理。你心力挺足、定力深、能量强,画出来的符、刻出来的桃木剑,带有你的信息、功力,就能消灾,你的心力不足、定力不够、能量不强大,在这个桃木剑上的力量太小,就不能够祛邪。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量场,凡是你使用过的、做出来的东西,上面就会带有你的能量场、带有你的念力,你念力强,你所使用过的东西、你所制造出来的东西,能量就大、就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佛像,或者买来一个贵重的东西,都要请人剪个彩、开个光、加持一下?因为剪完彩、开过光、加持以后,它就不单纯是个物件了,他有一个真正活的灵体在上面。
一个成就了的人,他的信息在宇宙里面,可以保持一千年。一个普通人的信息,也就是能量场,最多也就保持一百年。不论你的修行高和不高,你只要是做了这样的事,就叫做介入了别人的因果,你没有能力调解张三和李四之间的问题,只能凭蛮横的力量去镇压,(即凭自己的法力镇压),这样一来,张三和李四的业障全部会跑到你身上来。如果你能够通过定力和无形众生沟通,即在定中调解张三和李四的事情,使双方达成满意,这样你就不会落因果、不会招来业障。你们是否听说过,有人给人发功治病以后,自己的身体会不舒服,久而久之,自己招来了许多无形众生?因为你要替别人还债,这个债主就来找你。你如果有力量,他们两者都满意,自然就不会再找你了。如果你替别人说了情,而没有替他还债,那么另一个人还会跟随你要债,我想这个道理大家一听就明白。
为什么佛门里边讲:修行人管好自己的身、口、意,就是把整个团体都管好了?你们说团体是谁呀?团体就是你自己,如果没有个体,没有我、你、他,哪里来的团体呢?我曾经讲过:“国家”是一个空洞的名词,没有你、我、他,哪里有国家呢?所以每个人管好自己,就意味着把国家管好了。可是社会上的人恰恰相反,不管自己,总想管“你”、管“他”。结果越管,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越乱,因为你没管好自己,不可能管好别人。在这一点上佛教有独到的见解、有独到的正知正见,历来的修行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都是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己。自己管好了,就像一个黑暗中的灯塔一样,大家都看着你,因你的发光,大家看清了自己。如果你没有发光,周围的人也看不清自己。
* 佛教里有个龙女八岁成佛的故事,你们是否看过这个故事?参过这个公案?佛曾经说过:只有人才能成佛,而且讲女人身不能成佛。为什么龙女既非人类、又非男子,为什么能成佛了呢?按常规在成佛之前,必须来到人间,以人的身体来修功德,修福报。功德福报圆满以后,才能证得三藐三菩提。如果不能在人的基础上完善最后一步的话,他最终只是处在神的阶段,而成不了佛。大家都说人的业障重,可为什么又都渴望有人的身体?为什么说功德福报最大,才能够做人呢?
问:上师,龙女的宝珠,是不是代表“我执”,放弃了我执,就成就了?
师:龙的嘴里有颗珠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就死掉了。就犹如人的心脏一样,没有心脏,人就死掉了。龙女有这个魄力、有这个胆识,是这个根器,敢于放弃。当她放弃了口里的宝珠,把它献出来给佛的时候,她此时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说拿身、口、意贡献给了佛。既然把身、口、意都贡献给了佛了,就意味着你的身、口、意、已经没有了,与佛融为一体了。既然与佛融为一体了,也就是佛了。就像我们是一滴海水,你敢把你这一滴海水放到大海里去,你敢牺牲个体,敢于迈出这一步,这一步就到位了——成佛。消失个体,刹那间就与整体融为一体,你就变成了整体。问题是根本没有人敢于迈出这一步。所谓的失去个体,只是刹那间,下一个刹那间,就获得了不生不灭。个体投入整体里面,自然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既然有个个体,就有生有灭、有增有减。为什么我们说修行人要放弃红尘的功名利禄呢?你放弃的一刹那,你就得到了出世间的圣果。
问:上师,您说修哪个法门最快呢?
师:你如果是念佛的,我会说念佛快;你如果是打坐的,我会说打坐快;你如果是修密的,我就说修密快。我不会让人改变他原来的修行方法的。但我会说念佛的怎么念,打坐的怎么打,修密的怎么修。不是说穿件和尚衣服就是出家人;不是说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净土法门;盘盘腿就是参禅;念个六字大明咒,就是修密。现在许多修禅、修净、修密……方法都不太正确。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6月20日(五月二十一日))
在学佛修道里,不仅是现在,就是在古时候也有这么一种说法:普遍认为老年人没有办法修炼成功。也就是说人老了以后,生理的机能枯萎了,再也修不成了。这种说法,尤其是在道家里面,普遍认为是这样。在佛门里面也有一少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包括印度教以及瑜伽术里,也都有这种说法。也就是说当人过了更年期以后,修行就特别困难(通常这个年龄段女同志为七七四十九岁,男同志为八八六十四岁)。为什么许多教派里几乎都有这种说法呢?是否真的是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修不成了,就只能念念佛、随便修一修,种下一颗种子,为来世打基础呢?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年轻人修行,要比老年人快;身体强壮的人,要比身体虚弱的人修得快;男同志在过生理这一关的时候,没有女同志过得快;女同志过心理这一关的时候,没有男同志过得快。
无论是在佛门里面,还是在瑜伽术里面,以及道教里面,都把人体的精、气、神的修炼列为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修行中曾经流传有这样的说法:天上有三宝,为日、月、星;人体有三宝,为精、气、神;佛门有三宝,为佛、法、僧。修行虽然说修的是心态,但是如果你的身体有毛病,或者是处在很老的年龄段,生理机能枯萎了,修行的确是比较困难一些,但并不是说修不成。在修身体这个阶段,人体的三宝确实至关重要,当把身体这个阶段修完了以后,进入修心态的时候,就不存在年轻还是年老。甚至在修心态的过程中,一个老年人的心态,要比一个年轻人的心态稳定得多。的确,老人家修炼到一定程度,他失去的生理机能,还会重新出现,比如说一个女同志,她已经绝经了,如果她用功修行,她的生理机能还可以被激活、还会出现年轻人的生理反应。男同志同样会有这种现象。即使是六、七十岁的人,修炼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他的身体也会出现像年轻人一样的反应。这说明他的生理机能又重新恢复了,像年轻人一样,但并不能说明,这种情况出现,就能够修成佛。它只是说明一个道理。同时它在修道途中,也只能够起一个辅助作用。
佛门里面把修行分成三个阶段,最初阶段是修身体,第二阶段是修心态,第三阶段是进入灵性的修行。实际上这三个阶段又互为一体。“大道不离身心”,离开身心,道也不在。天地没有以前,圣人在“道”里面,天地有了以后,“道”又在圣人里面。虽然说“道”无处不在,但是你如果没有走出“我执”的范围,对你而言“处处有道”也是处处无道。只有当你突破了自己的身心以后,才能够感受到处处皆是道。无论你处在哪一行、哪一业,都离不开道。道不会局限于一种形式出现和存在。道如同空气、阳光,布满每一个时空。只因我们没有走出自己狭小的框框,没从这个框框里走出来,所以没有办法与道相应。这种情况,就如同我们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还抱怨没有阳光。实际上不是没有阳光,而是因为你不愿意走出这个屋子,所以见不到阳光。当自己突破了生理这个牢笼以后,才渐渐地感受到周围的山河大地,都是道的显现。
在突破生理这个阶段,一颗健康的心很重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样也很重要。虽然说修行修的是心,但是如果你的身体不健康,你说:我的心态很健康,可你根本没办法以心来转物,所谓的“以心转物”,那是对得道、成就的圣人而言,才是这样。他可以“以心转物”,而普通的凡夫俗子,处处都是以物转心,也就是说被外境转动了我们的内心。当一个人的心灵果真能够入道的话,他的确可以做到,动个念头,身体又恢复了青少年状态。如果你没有入道的话,你怎么渴望自己年轻、怎么给自己加意念、怎么做诱导,都无济于事。如果说你虽然很年轻,但是你降伏不了生理的机能,被它所转,这实际上跟一个老人家相比,没有多大区别。你有这种力量,但你又降伏不了它,这和老人家没有这种力量,有什么区别呢?
生命来自于“生命力”,生命力又来自什么呢?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相应”、“沟通”、“得道”,指的都是生命力的源头。虽然这个源头对我们肉眼而言,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你把自己的六根关闭以后,用自己的灵性来活动的时候,你就能够感受到生命力的源头,它究竟为何物。它的确是说不清、道不明,但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的生命力一旦和它沟通,生命力完全可以做到无限量的延长。
说它是光体,不是;说它是气体,还不是;说它是液体,更不是。说它不是这三者,也类似这三者。思来想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词。暂时我只能把它说成:生命力来源于生命“质”。当你和它沟通以后,你再枯萎的生理、再疲劳的身体,一个时辰就可以恢复。就如同泄了气的轮胎,你只要和充气机一接通,只需几分钟,轮胎就充满了。正是因为有这个“质”的力量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身体里面,所以才促使我们现在的身体精力充沛,健康。你们是否注意过?年轻人不用补身体,身体的精力就非常充沛,而七、八十岁的老人,他再怎么补身体,也没有多大反应?大家都说他老了,实际上这说的只是现象,并没有说到根本上。现代科学也证明:我们内在的潜能,只利用了百分之零点一,还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能量没有被唤醒。只有修行人好一些,也才只用到了百分之三而已,还有百分之九十七都丢失了。
世间法的所有学问,都是通过一种方法达成。而灵性的修行,恰恰相反。在最初阶段,它是通过方法,可以进入到某一个阶段,当达到了某一个阶段,所有的方法又都用不上。因为灵性的修炼,它不是靠“方法”可以达成的。它不是靠世间的力量可以进入的。所以说,你体内的精、气、神虽然旺盛,但是当进入灵性的修行阶段,根本无济于事。它只在修身体这个阶段有用,而且确实要起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处在灵性的修炼阶段的时候,你只要是用方法,它就都是一种我执的力量在作用,既然是我执在作用,那么它就是与道相违背的。大家会问:不用方法,没有办法进入道里面,难道一直就在道外边,就这样等下去吗?比如说我们修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前六识,再修第七识,这都可以有方法。但是要想打开第八识,就不是你通过某一个方法可以打开的。当你突破了七识,见到了八识(还没有进入八识,更没有走出八识,仅仅是走出了七识,见到了八识),这个时候根本不是用方法可以达成的。“空”,它还是个“方法”,它还是一种“有”的体现,还是一种“有”的存在。“道”,它是以一种“无”的形象存在和出现。正因为它是属于“无”的范畴,所以它无所不见,无所不含,无处不在。所有的力量,对它而言,都是“无可奈何”。前七层都是有为,以一种有为的“法”,怎么可能进入无为的“道”里面呢?要想与无为相应,就必须放弃有为,驾着无为的车,才能够同无为的道合二为一。
如果大家真的有一天处在这一层的时候,就应该把所有的方法放弃,连一个游丝的方法都不能够存在,只要有一丝的执着的念头存在,都会被拒之门外。因为你只要是动个念头,这些都是头脑的力量在作怪。而大道已经超越了身心,根本没有办法以身心的力量进入大道里面。既然是这样,那就说明老年人一样可以修行成功,因为修到最后,当结束了修身体的阶段,结束了有为法的阶段,就不存在男女老少,“道”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它既不属于老,也不属于少;既不属于阴,也不属于阳,它只是一种存在,它只是一种力量。
你们说电灯发光了以后,这是阴电,还是阳电?可是在电灯的背后,有一根电线,电线里面确实有阴、有阳。那么电线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如果你们说是发电机,发电机如果没有水,它能够起作用吗?如果你们又说水是属于阴性的,它又是来自哪里呢?这样一直追问下去,你们会回答,水是来自于天空,天空又是受地下的水蒸气蒸发上去的。那就说明水里面本身自成阴阳,已经超越了阴阳。天空属阳,地面属阴,水已经是阴阳和合后的产物。水通过发电机发电,通过电线,在发电机时,不分阴阳,通过电线输送的时候,又分阴电和阳电。可是一旦从灯泡里发出光来,又不分阴阳了。当“道”要发挥的时候,它就以阴阳的形式出现,当它不发挥的时候,就超越了这二分性。
大家是否研究过道教的“阴阳鱼”这个图案?通常是一条白的和一条黑的鱼组成圆形,叫做“阴阳鱼”。还有佛教的 字,基督教的 + 字,它们实质上的含义,是一种含义,只是以不同的形象体现出来。这是因为每个教派的教主,他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空,观看不同的方位。就如同我们指挥部前面的山上那块石头,从里面往外看是一朵莲花,从外面往里看就像一只灵鹫。当初在南北朝的时代,印度来的智药禅师,就是看到这个石头非常酷似印度的灵鹫峰,而在这里落脚、建寺,起名“灵鹫寺”。不管是十字架、还是万字图、还是阴阳鱼,它们都是宇宙的缩影,在不同的方位去看,就出现不同的图案。
道教里面讲“无极生太极”,实际上“太极”就是一阴一阳,“无极”是没有阴阳的。佛门里面有一种没有道理的说法,说是女同志成不了佛,要想成佛,必须修成男人的身体,才能成佛。实际上这种说法,在当时的社会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也是一种方便说。就我们的本来面目而言(包括六道众生的本来面目),都是一样的,都没有男女之分。即便是一只蚂蚁,它的本来面目,也和我们人的本来面目是一模一样的,是同一体的。那么你们会问,我们人这么大的力气,是不是我们灵性的力量要大?是不是我们的灵性要比蚂蚁的大呢?绝对不存在。我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一瓶酒,它的酒精浓度是50°你买上100瓶,是否就成了5000°了呢?实际上100瓶酒,它的酒精含量仍然是50°。不是说用数量就可以改变它的质量。哪怕是一滴酒,它依然是50°。所以说蚂蚁的灵性,和我们人的灵性一样,不增不减,有可能我们是十斤酒,而它是0.1两酒,但彼此之间的度数是不会改变的。
当一个人的心灵入道以后,实际上就是和宇宙的力量沟通了。那么宇宙的力量究竟又是什么呢?从古到今、各教各派、千比喻万比喻,都没有把它说清楚,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语言可以说清楚的。它只能靠自己去亲身感受,而不是靠理解就可以明白的,因为它已经超越了理解的层次,而是属于感受的层次。这就像是下边的人,可以理解上边的人,但是没有办法感受上边的人的心态。只有从上边走下来的人,才能够感受上边人的心态。“理解”与“感受”,二者之间的距离还相当遥远。
自古以来,对于身体的修行,尤其是在道家里面,论述的特别多,道家把人体的修炼,分成四个层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入虚→炼虚入道。实际上相当于佛门里的四禅八定,它们讲的是一个层次上的功夫。当一个人“炼神入虚”的时候以及炼虚入道的时候,已经超越了身体,就不存在是“老人的身体”,还是“年轻人的身体”。
实际上念佛的法门是最简单、最高、最快,而且最安全,又最省事。但是绝对不是像现在这个时代,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称自己是修净土法门。如果你修的是这种方法,我可以告诉你:百劫不可能入道,更不用说是得道了。甚至很残酷地告诉大家一句:你连“因”都种不下去。如何才能把因种进去呢?除非你把种子种进了第八(阿赖耶)识里面,才算是种了因。就大家目前这种念佛方式,甚至连你的第六意识里面,都没有种进去。即便是种进了第六意识里面,你活着的时候记得,死了以后就不记得了。就消失了。因为第六意识还是属于身体的范畴,而身体它只是这一个生命阶段,你种入第六识里,根本没有办法延续到来世受用,所以我说,你连种子都没有种进去。只有种进了第八识里,才能够带到来世受用。也就是说,你这个种子才算真正的种了进去,将来才有可能发芽、开花、结果。如果你真的是修净土法门,达到一定的层次,和道相应了,即便你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家,身体里边一样会具备年轻人的这种活力。
要想让莲花开,莲花下面的藕,必须要正常的生长。如果藕生长不正常,没有和水、土壤沟通的话,它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往上通过莲杆输送给莲花包,最后又怎么可能导致莲花开放呢?只要是心与道相应,就如同藕与水、土沟通的道理一样。我们的头如同莲花苞、脊柱如同莲花杆、腰带以下,如同莲花杆下边的藕。这也就是宗教里面提倡“节欲”的道理所在。可是许多人把“节欲”讲成了“禁欲”,当你没有降伏生理上的这股力量的时候,你禁欲就要出问题,你转不了它,它就要转你。
佛门里面,乃至许多宗教里面,它们修炼的一个共性,就是都主张从“静心”下手,为什么我很少讲打坐呢?如果你打坐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静心,对于修道来讲,是无济于事的。你打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静心,如果你通过其它的方式,能够静心(比如:通过开车、通过看电视、种地……)、能够高度的专注、一心不乱的话,那么与你念经、拜佛、打坐一心不乱,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你是通过打坐、念佛产生了效果(达到一心不乱的效果),他是通过开车、种地,同样产生这种效果。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你只要是达到了静心、一心不乱,这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第一步,你只有第一步出现了以后,才能够进入道里面。因此古人讲:行、住、坐、卧,都是禅、都可以禅。再继续上一个台阶:行、住、坐、卧都在禅。这三个台阶,我们现在是一个都达不到,行、住、坐、卧都是禅,我们达不到;行、住、坐、卧都能禅,还不是;都在禅,更不是。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坐”,还没办法静下来,更不用说在其它三个领域里面了。
事实上现在这个时代的修行人,根本不适合通过坐禅,产生“一心不乱”。这个时代的众生,最适合在“动”中修炼。因为只有通过动的时候,才能产生定。也就是说动中容易出现“一心不乱”。而古时候的人,他可以通过静中出现一心不乱。你们是否观察过自己的心态?是否在打坐的时候杂念特别多?而在劳动的时候,杂念还没有打坐的时候那么多,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你打坐根本没有办法上路,所以坐在那里一直在胡思乱想,你打坐时本来是想做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比如说念佛,或者是观想头顶莲花,或者是观空,可是这个方法你用不上手,就等于坐在这里没事情做,所以,坐在这个地方,一直在做一万件事(胡思乱想)。但是你恰恰没有想到:你在动的时候、或者是在散步的时候乃至于两个人聊天的时候,你是处在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里面。因为在聊天的时候,你如果不集中,就没有办法和对方进行完整的交流,你一打妄想,对方的问话没有听清楚,你就回答不上来,因此你不得不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你在坐禅的时候,因为不需要回答对方的问题,所以你也不需要集中,你坐在这儿打妄想,身体暂时得到了休息,所以你会感觉到有了一点点喜悦。
实际上打坐也是为了让思想找一件事情做,念佛也是为了找一件事情做。念佛不是身体在念吗?打坐不也是身体在坐吗?如果你真是用心在念、用心在坐,那么你就已经超越了盘腿打坐、超越了用嘴念佛;正是因为我们心没有念佛,心没有坐禅,所以执着外面的形式,用身体打坐、用口念佛。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