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修道入门

_5 田诚阳(当代)
修炼之“损“,就是减去心中的欲望,扫除后天识神之性,甚至包括后天的知识,都是修炼的负担。多一层知识,就是在心上多一层障碍,犹如明镜上面蒙了一层灰尘。因为一切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宇宙和生命的真实都有一定距离,无法等同。所以后天知识,会使修炼的智慧受到一定程度的蒙蔽。因此在修真之时,应当放下一切,不以
- 152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后天知识作为障碍,才能培养出生命的智慧之果,获得无边道力。
九八
功入妙境,神炁太和,生意盎然,身心甜蜜。反观周围物象,皆与我心心相通。烦恼自失,怨嗅顿消。心火自然下降,欲发躁火而不能。此乃命功与性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之效力。
九九
道家以清静为基,若能入静,则功修自入妙境,无需人为。故道在天地之间,惟静者能够得之。皆在无为自然之中,道不远人也。
一〇〇
人心动处,道心斯灭。
一〇一
大道希夷本清静,清静之中万象生,万象生处天地合,天地合处造化生。
道,即宇宙之生命力。
一〇二
“活子时”者,关键在一“活”字。“活”字之义,即变化不定也。然而不定之中必有定;“定”在时至神知之时。时至神知之“神”,乃为先天元神,非后天识神,可见此活子时亦为先天之“时”,而非后天。明白先天,其时即定,未入先天,仍属不定。
一〇三
意净,至为重要,意净则道自归身,而入于先天妙地。倘若炼意不净,导致念起扰心,堕入后天,则必失道。
一〇四
道诀十二字:“扫万象,求心安,合天地,得自然。”先须扫除万象,了却外缘;再求内心安定,淡泊宁静;于是可以放下一切,诸虑皆空,
- 153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心如明镜,莹彻光华,空空洞洞,合于天地;再去应接万物,而与自然为一,则大道已归自身矣。
一〇五
修真有进,忽觉心地大开,一切迷惘顿然消失,好像暗室之灯,照烛昏暗。此时不明白的事情忽然明白,不了解的物象忽然清晰,许许多多的道理,忽然开朗自明。这是一种开慧的境界,绝对不可因此变得张狂,则易入魔。更有种种神通,偶现其间,尤其不宜惊世骇俗,中华道家之大忌也。
一〇六
道者机也,得其机则昌,失其机则亡。
一〇七
进道之人,最怕心火上升,难以自制,扰动真炁,伤身害命。其危过于常人,不可不慎,故而性功至要。
一〇八
有时有心静坐,感觉平常;有时无心静坐,登然入静。总以自然为好,但无论结果如何,皆宜多坐,则效验易得。
一〇九
人能时刻保持不灭元神,退去识神,返归先天,则随时随地皆在道中。盖道无处不在,德无时不修。不修自修,方为妙境。
一一〇
心清炁自清,炁定心亦定。
一一一
处于纷纷扰扰的尘世生活之中,欲求功夫之效验,归根结柢决定于静定之力,以性功带动命功之进步,又以命功促进性功之拓展,性命一体,相得益彰。
- 154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一一二
性功之修习,首先在于止妄去念。心中放下一切,然后才能不断超越。无事之时,应当舍去心念,屏弃万缘,心地虚空,方得自在,乃至无处不自在,道自归身矣。
一一三
应当时刻使心性得到滋养、增长和更新,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这样随时都会有新的境界产生。如此则新“我”不断出现,而又不失我之本真。永远是我的新生,又永远是新生的自我。达到这一境界,则道心渐生而人心渐消,阳渐长而阴渐去,心无所住,自合于道。
一一四
道何在?人在道中而不知也。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人在道中而不知道。《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庄子》曰:“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悟得此中微奥,可入大道之门。
一一五
大道无为,妙在心悟。须知一切语言文字,乃为悟道方便而设,不可有执守或分别之心,则偏离大道远矣。如中、虚、一、炁、意、神、性、心、命、生、机、无、静、德、玄、真、常、清、先天、无为、无中生有、道法自然等等义谛,均须贯通为一,而又得其意而忘其言,庶乎可明大道本体矣。
一一六
修炼就是真“我”的不断新生,道无止境,真“我”亦生生不已,长生久视矣。
一一七
彻悟大道之人,内在与道为一。则处处皆道,处处为修,大道无在无不在,吾人无处不自在也。
- 155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一一八
体合大道,每时每刻都有新“我”之产生,旧“我”之消亡,亦即每时每刻都有“我”之生死。修炼之人,明白乎此,守定真“我”,则一时一刻之间,足以了却生死大事矣。
一一九
人之肉体存在新陈代谢,人之心性亦存在新陈代谢。惟须勿失其常,掌握得中,方合自然大道。人体之新陈代谢失去常道,则不健康;心性之新陈代谢失去中道,则不自在。中者,勿堕于太过不及两端。若人之心性系于旧境,是有不及之弊;若人之心性系于妄境,是有太过之患。皆不得中道,而为失道。非得合于中道,心境为一,则可随心所欲,真常应物。所谓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来什么,非为无稽之谈,功到自然如此。
一二○
悟得道妙,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生命在流动、交融、欢畅,体会到生命的真实,获得真正的自我。
一二一
修真之人,理宜胸怀开阔,以无量之心,化尽浊恶之念。除去世间一切恩怨是非,归于和乐升平的道德境界。使天无氛秽,地无妖尘。所谓道在万里天,善在万人心,美在千江月。
一二二
常人之身,非偏于阴即偏于阳。修真之妙,在于能够调节阴阳。首先收心入静,即养阴也。阴极而后生阳,即静默中出现炁之动机。采取之后,复归于静,阴极返阳。如此循环,动静往来,阴阳反复,直至达到阴阳平衡,归于中和。中和之体,乃脱胎换骨,由凡躯而入于仙体。此时跳出阴阳圈子,不受造化播弄。
- 156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一二三
直悟先天,乃由中道入手,舍弃阴阳动静之执着,顿悟直超。其法以“先天地生”为体,自然而然为用,存神养性,与道合真。
一二四
心念澄淸,炁机顺畅,自然胸怀开阔,恢宏坦荡矣。
一二五
炁定心自静,心静意自闲,意闲体自安。
一二六
炁发神至,神领炁机,神炁相合,乃真道机。此时炁为先天真一之炁,神为先天不神之神,方为人身之真气候,人体之大自然也。
一二七
所谓修炼,必须体合自然,顺应天地,会得太空中虚无之生炁,以立丹基,则功成而道备矣。
一二八
许多人都是在后天之中摸索用功,而对天地自然大道茫然不悟,如盲见日月,致道日晦。
一二九
丹经之中,或有岐义。盖做功景象,因人而异;悟道境界,各不相同。必须验之实修,方可明其真义。
一三〇
内动外静,是真内动。炁动意静,是真炁动。
一三一
修真之磨性,就是磨去后天识神之性,使其化为先天元神之体,则元神为一身之主,方保丹功精进无差。
- 157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一三二
感觉阳炁旺盛,即以微意收摄,免其散逸。神与炁合,炁即归身。
一三三
养至虚极静笃,再看周围物象,恍如隔世一般,见如不见,此乃“视之不见”之真景象。功夫到处,自然可知。
一三四
心合于道,无论入于何境,可外却物象,体合虚无,无挂无碍,自在优游。须把日常生活中之一切烦恼,看作磨炼性情之良机,不为外物所动,方获超拔。
一三五
中华道家观念,是以人与大自然的融合,求得身心的平衡圆满,以弥补人生之缺憾。因为大自然是最完美的存在,惟有回归自然,才有可能铸造完美的人生,大自然是人类真正的归宿。
一二六
修炼者,先须淡泊外缘诸象。外面的世界淡化了,内在的心境才会光明。
一三七
做功之时,先要达到外在的身体如如不动,形体大忘,则内部之炁机才会真正发动。
一三八
心火不起,下元无漏,真炁自然上行。
一三九
功夫时刻在于循序渐进,推陈出新,随着时空发展不断变化,故曰“道无止境”。
- 158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一四〇
所谓命功,只不过是为了促进性功的证悟,保住自己的躯壳。躯壳早晚是要坏掉。若悟性极高者,即可顿悟直超,无需修术延命。
一四一
所谓苦与乐,颇可参悟。并非劳动强度大叫做吃苦,真正的苦是对内心深处的磨炼。修真之士,敢于去做本心不愿去做的事情,以磨炼自已的性子,符合修身立命的要求,这样才是最苦。比如刘长生真人为了除去欲心,不惜到烟花巷中,就在欲心与道心之间磨炼自性,可想而知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吃苦。过去的修士外出化缘,也是为了磨炼自性。所谓:“一瓢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为了性命事,乞化度春秋。”化缘之时,有的人家可能热心对你,有的人家可能吝啬对你,有的人可能戏辱于你,有的人可能伤害于你。皆须低声下气,恭敬一切,这样磨炼,当然很苦。但却能够磨去心中的障碍,达到心性圆明的高尚境界,犹如中天宝月,光满太虚。当然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之下,并不提倡一定按照过去祖师的办法行持,但是他们的吃苦精神,却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故言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火炼的才是真金。正是这样,修真之人才能具备超过常人的能力,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达到修炼的崇高境界。如此之苦,最后的结果是极大之乐。
一四二
才闻修炼,便欲入山,是不符合修炼的。因为自觉山林之中无牵无挂,能够了道成仙,是为自心仍受环境摆布。既然自心不能自主,如何能够修炼自身?想当然地认为一入山林,就可以万念俱消,一了百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古来大修隐士,提倡:“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故言“大隐居尘”。修真之初,先须和光同尘,磨炼自性,待到对境无心,功夫自然进步。具备一定基础,则居尘世可也,入山林亦可也。
- 159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一四三
少年之时,无所谓认识红尘。因其对人世间阅历甚浅,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只有中年之后,对于人生有了充分体验,古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才有资格参透红尘。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认清人生苦短,无常迅速,性命事大,从而趋向修真悟道,以求了结生死。亦有少年笃志修为者,则是根基所定。
一四四
中华道家人士,立足现实人生,不讲看破红尘,要在红尘之中励志修真,故曰今生现得。
一四五
道无时不行,德无处不修。
一四六
以俗观道,道亦是俗;以道观俗,俗即是道。
一四七
日常悟道,先求内心世界的宁静、平和、踏实、坦然,于是可以屏却外缘,放下一切,做到一尘不染,获得内心世界的无比莹净明彻,如同净空澄月,明镜无尘,此谓真空。再去反照现实,观察万象,乃有可能得到开悟。好象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再迷惘,一切都是那样地明确、安详、自然,而我与万物皆可沟通,此谓由真空进入妙有。有些体验,逐渐可以超脱于万事万物之上,乃近道矣。
一四八
天人合一见玄关,玄关显象造化生,造化生处识妙有,妙有万象余心同。
一四九
仙道为一,修仙必须合道,否则难至上乘。
- 160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一五〇
吸舐撮闭“四字诀来自于房中术。乃是恐惧精走伤身,而强留之。以后流入清修,成为炼精化炁的一种方法。其实后天欲动之精,强留之亦不能成丹;先天无欲之炁,不必采而自可了道。
一五一
关窍不通,无以降龙伏虎。
一五二
一切炁的变化,都是心的作用,此乃针对后天意识而言。
一五三
丹道大患,在于用念。
一五四
若非完全止念,不能入于先天
一五五
以丹道层次对比而言,有些气功弊病甚多:1.意念太重,扰乱先天。2.以意引气,难以深入。3.精神假想,易入空亡。4.自发动功,不养真炁。5.局部用功,破坏整体。6.认假为真,妄言上层。7.追求功能,误入岐途。8.迷信神秘,想入非非。9.以妄为能,失于正常。10.打破正规,转入赢狂。11.过度迷信,神经错乱。12.道德为名,利欲为实。13.集体授功,不顾个人。14.功法有弊,咎归练者。15.违背自然,反言偏差。16.引邪入正,悖于常规。17.妄解丹书,毁谤前贤。18.执迷术法,淆乱正道。19.做功出偏,正常现象。20.功法学成,原地徘徊。……种种不利,为初学功者所不知。
一五六
中黄乃一身关窍之总枢,而非中脉。橐龠不开,任督不开;任督不开,八脉不开;八脉不开,中黄不开;中黄不开,周身关窍不得全开。 - 161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一五七
阳举,阳微举,均非活子时,而不可采。一阳初动,为地雷伏,其炁始发,在内不在外。丹书喻之曰“黄芽”,即在土内初萌之嫩芽,尚未见于太阳。若见太阳,其芽转绿,而生中有杀,不可用矣。
一五八
玄关开,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不在身中,不离乎身。
一五九
非人天之和合,不足得先天之一炁,此在丹道之三元丹法皆然。
一六〇
后天肉体本属浊质,先天精炁神乃属清灵。修炼贵乎以清灵之先天,点化肉体之后天,使其化为清灵之质,功成道备,即纯阳也。
一六一
炼精化炁,即以炁化精;炼炁化神,即以神化炁;炼神还虚,即以虚化神。
一六二
谭子云:“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重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修炼之功,即从虚无之中夺取生机,而可不死,然后返老还壮,返壮还少,返少还童,返童还婴,返婴还形,返形还血,返血还炁,返炁还神,返神还虚。一切修为,皆在返还之功。
一六三
“道”之义,在修炼概有四解:1.天人合一之道,即天与人沟通的一条渠道,亦即吾人返本还源的道路。2.颠倒之“倒”,张三丰祖师云:“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间颠倒颠。”3.盗取之“盗”,《阴符经》云:“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 162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又云:“天生天杀,盗之理也。”4.宇宙运化之大道,即永恒不变之常道。修炼者通过返本还源之手段,把有限的生命溶入无尽的宇宙运化之中,即为得道。
一六四
炼精化炁,为有为命功;炼炁化神,为无为命功;炼神还虚,为有为性功;炼虚合道,为无为性功。此乃相对而言。
一六五
佛家止修心性,本是走见性之途,舍弃今生之身,以求来世之果,中华道家以修今生为本,先求人身自在,再求元神脱,此即性命双修之理。
一六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后天,可用语言文字表达;人与天之间的交流为先天,只可用信息相互沟通。此信息即无形无相之大道也。
一六七
无形之精,不必采而自回;有形之精,即采之亦无用。修炼功夫,妙在无为而得之,若有为反失道也。
一六八
有所谓炼精化炁之法,先求丹田之炁冲入阳关,生出阳精,而后再用有为之法采炼之归入丹田。如此劳精劳炁劳神,何如将炁养在丹田,而后和合凝集而封固不失耶!故上乘修炼之法,求其不炼精而自化炁。
一六九
外肾举时而采炼之法,用之化欲则可,用之炼丹则不可,止可结幻丹耳。
一七〇
炼精化炁阶段,须开任督乃至中黄,直至闭阳关、结丹为止;炼炁
- 163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化神阶段,后天呼吸接通先天呼吸,以我之阳炁感通天地之阳炁,以为养丹,以上为命功;炼神还虚,纯为先天呼吸,息住脉停,阳神出窍,身外有身;炼虚合道,全为性功,修为旷劫不变之元神,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即与道合真矣。
一七一
修炼之功,有两种通经络之法,一有为法,一无为法。有为法即积精累炁,炁聚丹田,炁足通关,其效速;无为法即清静养神,神和炁融,渐通关窍,其效缓。其实神炁一元,唯有行功侧重之不同而已。
一七二
性功与命功,其实不可分,性命原本为一。所不同者,唯其有为与无为之分而已。
一七三
人身之炁机能与天地合,则守道不失,性命自主,可证长生久视;不能与天地合,则日趋衰老,性命无主,徒受生死摆布而已。
一七四
做功之人,讲究潜修秘炼。一者用功需要没有干扰的环境,二者功修进步之后更须栖隐以防搅扰,三者免受社会视为怪异,俗言:“真人不露相”是也。
- 164
勘破乾坤识妙趣
——田诚阳道长的修真之路
影 明
在古木苍郁、殿堂掩映的北京白云观内,住着一位潜心修炼长达十六年的年轻道长。近年来,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道家文化和仙道修炼方面的著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就是中华道家修炼法脉的继承者和开拓者——田诚阳道长。
田诚阳道长,祖籍山东菏泽单县(苏鲁豫皖交界处)。出生于中医家庭,祖父业医擅易。由于家庭熏陶,他很早就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刚开始识字的时候起,就已接触钻研古文书籍,逐渐具备解读文言文的能力,为他以后研究传统道家经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华道家文化蕴蓄的五千年宝藏,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他。高中毕业之后,他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古老道家真传,毅然放弃了升大学的机会,于一九八二年赴身东海崂山,成为落实宗教政策之后最早入教的年少道人。
由于当时道观刚刚恢复,重新创业时期的条件甚为艰苦。白天要接待香客游人、种地种菜、打柴做饭、打扫庙院、侍候师长等,早晚闲暇时间才可聆听教义、受授道法、经文、丹法、拳法、道医等。他先后在道观从事耕种、洒扫、侍者、采购、都厨、裁缝、殿主、钟板、经主、客堂、导游、都讲、文书、会计等工作。在一日三餐几乎全是“白水煮菜”的清苦生活里,田道长矢志以求,勤学苦炼。他每天早晚坚持习武,子时起身打坐静修。他向老师父学习道教龙门派天元丹法,入手便证得“性光圆满”、“性往炁自回”的良好效验。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达到炁透骨髓,冲开关脉。他还挤出闲暇,苦读当时极难见到的中华道家经典和秘本丹经,从古代修炼家的著述之中汲取营养,充实自身的功修。
经过三年的真修实证,田道长已然掌握了山中几位师长传授的道
- 165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法。由于道教向来注重口传心受,修真之士往往潜修密炼,许多道派的修炼理法相对散乱,要想得到全面的道家真传,就需要访求明师。为了得到道家的全面传授,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他云游四方,参访求道。矢志不逾,历尽艰辛。有一次他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转悠到天黑才找到人家。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上,有位老道长为了考验他,让他一个人住在茅庵里,在野兽的嗥叫声中他依然从容静坐,把一切艰难险阻看作是对自己的磨炼。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求知若渴的学道态度,终于获得了前辈高真们的真传实授。如今,这些老前辈多已不在人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田道长的励志苦行,抢救了一些中华道家濒临失传的宝贵遗产。
两年的访道生涯,他领悟到了许多有为之法乃是因人而设,没有必要拘执于某派法门,要成功就必须走适合自己的修真之路。
一九八七年,田道长在中国道教协会“道教知识专修班”(中国道教学院前身)学习,并被评为优秀学员。此时他在道家理法方面已有一定造诣,依然可以抽出大量时间进行修炼。他每天夜晚坚持站桩四个小时,之后回屋静坐,风雨无阻,极少睡眠。有感于中华道家修炼传授严格,今日道教人士撰写的修炼文章甚少,他遂以自己的受授和修证经验,撰写了《道家吐纳炁功》一文,在《中国道教》刊物发表。
毕业之后,返回崂山,田道长修持丹道更加刻苦。在证得“中黄正道”开通之景后,功修逐渐超升,随之出现一系列高妙境界,于是依旧用功不辍。一九八九年五月,他被选拔为青岛市崂山太清宫副监院、山东省青联委员。同年七月,他调入中国道教协会工作,任中国道协教务处秘书。中国道协珍藏的善本道书,为他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条件,促使他的功修更为精进。
在用心阅读了《道藏》和其他大量的中华道家典籍,尤其是数千年留传的修炼著作之后,来到北京的短短数月之间,他的丹道实修与证悟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于天地之真消息有所感通,由此丹修炼进入“天人合一”的妙境。回头再看古代仙真留传下来的丹经道书,疑迷之处焕
- 166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然冰释,也参透了诸高真所述最上一乘之妙道,乃与古之仙真祖师一脉相通。至此,历经七载纯功,终于一朝豁然贯悟。勘破乾坤妙趣,悟入先天层次。
田道长认为自己修证所取得的一点成果,主要得益于十八岁时童身起修,炼成乾体无漏,内合天行,自然就是“不失凡身”得“道身”。
同时,他坚持修习内家拳法,拳经云:“养灵根而静心者,道艺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内家拳法与丹道修炼合而为一,愈趋精妙。
田道长依据自己多年的悟道和修真历程,于一九九一年总结撰成《修真内景谈》十八篇,以个人的真修实悟,证实了古圣仙真所传不谬,并对丹道义理有所订正发挥。求索九载的执着修炼,终于获得丰硕的道果。尽管他并不轻言丹修的超越境界,但已能看出内在炼化与外在表象直接相关。他的修功已然不拘形式,时刻皆在修证之中,即使环境极其嘈杂,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他常常以坐代睡,睡觉亦在蛰藏用功。他肌肤细腻,浑身轻清,行走如风,静止如山。其他奇妙道境、阴符玄机等,则讳而不言。他的功修到达完全无为,时时保持清静自然,他总结为“无可无不可,无在无不在”十个字。
自一九九二年,田诚阳道长调入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专门从事道家学术研究。他自悟道十余年来,先后访师十余位,如今健在的均在八旬以上。他以“尊师重道”为操守,对各位恩师极其尊重。一九九〇年,他编纂整理了陈撄宁文集《道家养生秘库(仙学解秘)》,使人们得识中华道家修炼之真面目。一九九五年,他撰成了《陈撄宁仙学修炼法要》,引导人们更加具体系统地学习中华道家修炼。一九九五年。他出版了个人专著《道经知识宝典》,向人们集中展现了万卷道经的各方面内容。他还为《道教大辞典》、《中华道教大辞典》、《道教神仙画册》、《罗天大醮》、《道教正一授箓传度经教集》、《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道教常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等书籍撰写和编辑文稿,成为年青一代从事中华道家学术研究的佼佼者。
他认为,中华道家修炼是一门学术,不仅仅是宗教,应当面向社会,
- 167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造福于全民健康。自一九八九年开始,他应邀讲授道家修炼法,极受欢迎。他经过提炼形成的内外结合、动静兼修、行立坐卧、理法合一的完整修炼体系,使秘而不宣的中华道家修炼走向大众,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健康事业服务。此外,田道长还应邀为来自台湾、香港地区、马来西亚、日本、美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的道家或太极拳团体讲述中华道家理法,推动东方文化走向世界。
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如今,田道长依然自甘寂寞,栖身观内,过着不求名利、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除了好道挚友外,他很少有时间聊天。每天除了在研究所摘学术,他还涉猎自己爱好的内家拳、书法、外语、电脑等内容,生活平淡而充实。他认为自己十六年的专心求道,距离前辈们向往的目标相差甚远,许多人追求丹道而不可得,不是做不到,而是功夫下得不够。作为一代年轻人应当担负起承前启后的大任,把前辈们遗留的瑰宝延传下去,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 168
卷后语
这部《修道入门》和《中华道家修炼学》、《仙学详述》三部丹书,即“中华道家修炼系列”。从丙子年底起草,至戊寅年初定稿,历经一载告峻,之后又逐字敲入电脑,至戊寅年立秋完成。工程虽近于一年,功夫却是十六年。
三部丹书完成之际,回首笔者十六年来的悟道历程,悲欣交集,感慨万端。当初我仰慕中华道家文化之博大精深,慨叹中华道家文化之青黄不接,佩服中华道家仙真之道高德重,愿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奉献终身。遂“脱却锦衣着道袍”,奔赴东海崂山入道。栖居山林隐修七载,亦曾云游访道;复调北京中国道协,数次研读《道藏》,又已九年有余。十数年来的苦行生涯,浸透了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眼泪,甘苦寸心知而已。
自我入道之始,认识到中华道家修炼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究际天人的学术体系,因而十六年来置身其中,行立坐卧须臾不离,守道不失,于是焉略知其详。可叹此门学术在道教乏人提倡,几乎成为千古绝唱。得其真传者已属凤毛鳞角,不得真传者徒知望洋兴叹。更有某些层出不穷的气功大师,打着中华道家旗号,肆意曲解,蒙蔽世人,到处招摇撞骗,而且颇有市场。吾实不忍视其衰微,只有笔耕不辍,竭力提倡,力图将大道真义弘扬于世间,以为中华道家修炼学正名。
但是做此事业,又谈何容易!十六年来,抛却了家庭恩爱,远离了世间男女,奉献青春年华,淡泊功名利禄,甘于寂寞,独身清修,尤其在当今社会,需要牺牲很多。许多人要求进庙随我学道,我均婉然拒绝,劝彼在家修炼,道谚云:“宁愿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生怕误人子弟,自有余之苦衷。真正提倡中华道家修炼学,只有身体力行,坚持不渝。十六年之中,很多出家的年轻道友半路离去,但我以中华道家事业为重,甘心守护这方净土。 - 169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十六年来,吾已习惯青灯黄卷,清茶淡饭,悟道三更,一尘不染。初年居于崂山太清宫,倚山面海,四时有不谢花草,八节有永青树木,自然风光,胜似仙境。之后调入中国道教协会,埋头读经,著述不辍,修为不止,未敢虚度。吾深知此道不易,非此道太难,叹此道之不传!愈觉此道之珍贵。
有人利用此道,自封正宗,宣传伪术,欺诈钱财,甚至迎合低级趣味,将房中术诡称“人元”,玩弄女子以为“双修”,以假乱真,欺瞒天下,乃致伪道盛行,伪道书流行,愈使人们视修炼为下等方术,真中华道家之厄运也!吾修炼之人,出身道门正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岂可任此下流勾当冒充大道!所以笔者一定要把中华道家修炼学的书籍撰成,以为大道正名,承继先人之正道,屹立丹心于天地之间。
笔者是以悟道十六年的实际所得,择其所可言者而言之,聚集全付身心之精华,来写三部中华道家修炼学的著作。而且笔者写作之时,必得心静愉快之时,方才提笔构思,这样读者阅读之时亦可容易静心,如是方为道力资扶,合乎中华道家度人法旨。在三部专著的九次校稿过程之中,所有引用经典均对照原文,并且反复推敲字句,力求做到一字不差,准确无误,以对读者负责。吾深知闻道不易,求法甚难,所以一定要把最好的精品奉献给读者,是为所愿。
献身道门十六载,童身修炼二八年。或有人笑我愚我痴我呆我傻,吾却认为中华道家学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宝藏,应当挖掘出来为当今社会做奉献,其中精华之中的精华,就是中华道家经典和中华道家修炼。因为我已撰述《道经知识宝典》之书,所以一定要把中华道家修炼的三部专著做好。中华道家学术尘封日久,若非身体力行何以分别良莠?我向来是以高洁要求自己,我永远是以纯正面对生活。作为一项有益人群的事业,能够为众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便付出我个人,又有何憾!尤其在当今中华道家修炼学乏人提倡的局面之下,更不应当考虑一已私利,是吾区区寸心之所在。
中华道家修炼学的发展史证明,只有摆脱宗教形式的藩篱,才能够
- 170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走向社会大众,为人类同登寿域、和乐升平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走向社会,才有源头活水,才有生命力,也才能够有新的发展。中华道家修炼学,来源于中华先民的古老智慧,是中华道家独有的文化体系,故此名为“中华道家修炼学”,就是为了使其服务于社会大众,报之于天下群生,是为返本归根,适得其所。换言之,即使读者不是道教的宗教信仰者,即使读者不是专门从事道家修炼的功夫,亦可由此三部书中,了解中华道家学说的哲理与智慧,领悟人生大道,使生命获得本有的真实。
拙作《修道入门》系基础修炼入门之作,《中华道家修炼学》系修炼学之全面阐述,《仙学详述》系仙学修炼讲述。三部中华道家修炼著述,既各成体系,又相辅相承,故在篇章布局之中,稍有重合,以便读者各自系统学习。中华道家修炼之学,博大精深,撰此三部修炼著述,亦非俱述无遗。其他相关之符箓、禁咒、道法、灵应、天时、地利等精义内涵,俟后有暇,辨别良莠,去伪存真,再作专述。
这三部丹书的问世,我衷心感谢:送我来到这个世间的大道,我的生身父母。还有提携我的仙界真人,给我清静环境的道观,以及曾经教诲我的前辈,关心我的诸多道友…… -
田诚阳进长著作
文章
《道教吐纳炁功》,中国道教,一九八八年第一期。
《崂山道士的炼功生活》,中国道教,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谈谈大成拳的站桩功》,中国道教,一九九零年第一期。《道教斋醮科仪》,世界宗教研究,一九九零年第三期。
《道教内丹十大特征》,上海道教,一九九二年第一期。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上海道教,一九九二年第三期。
《修真内景谈》,武魂,一九九三年第一至四期。
《仙学巨子一一陈撄宁传略》,武魂,一九九三年第五期。《(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武魂,一九九三年第六、七、九期。
《修真问答》,武魂,一九九三年第十、十一期,一九九四年第十、十一期,一九九五年第四、五、六、八、十一、十二期,一九九六年第二期、一九九七年第十期。
《道教的服饰(一)》,中国道教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道教的服饰(二)》,中国道教,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道教的法器》,中国道教,一九九四年第三期。
《道教的称谓》,中国道教,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心息相依与神炁合一》,武魂,一九九四年第八期。
《〈藏外道书〉书目略析》,中国道教,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藏外道书〉略析之二》,中国道教,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仙学巨子陈撄宁》、《陈撄宁证道箴言》,中华气功,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丹道内景谈(之一)》,中国道教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丹道内景谈(之二)》,中国道教一九九六年第三期。《道教内丹
- 172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学漫谈》,中华气功,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吕祖百字碑)注》,中国道教,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陈捿宁仙学修炼法要》(道家静功、灭欲法、回阳功、止漏功、辟谷法、望炁法、投胎夺舍法、女丹修炼法、仙学修炼问答、仙学修炼论述、修炼简便法等),武魂,一九九六年第六期至一九九七年第十二期。
《华陀五禽经史》(校点),武魂,一九九七年第七、八期。《悟道真言》,武魂,一九九八年第一、二、三期。
《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国道教,一九九八年第二、三期。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武魂,一九九八年第四期。《(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注》,武魂,一九九八年第六期。
《(人药镜)注》,武魂,一九九八年第十二期。
《(学仙必成)释读》,武魂,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书籍
《道家养生秘库(仙学解秘)》(编纂,七十九万字),大连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出版。
《道教大辞典》(藏外道书部分),华夏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
《罗天大醮》(道教科仪说明),中国道教协会,一九九三年出版。
《道教神仙画册》(中文说明),华夏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六月出版。
《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修订),中国道教协会,一九九五年出版。
《道教正一授箓传度经教集》(参与编订),中国道教协会,一九九五年出版。
《中华道教大辞典》〔道教宫观组织管理和称谓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出版。
- 173 -
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之——修道入门
- 174 -
《道经知识宝典》(四十五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九月出版,一九九六年八月再版。
《北京志。宗教卷》(北京白云观与明版《道藏》),一九九六年。
《道教常识》(道教的经典、道教修炼的方法),中国道教协会,一九九七年九月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综述、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修道人门》,一九九八年。
《中华道家修炼学》,一九九八年。
《仙学详述》,一九九八年。
《道教格言》,一九九九年。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