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道书十二种+-清-刘一明(1)

_20 刘一明(清)
言沐浴:
三十四
兔雞之月及其時,刑得臨門藥象之。
到此金丹宜沐浴,若還加火必傾危。
金丹(一本金砂)
  卯兔之月為春分,陽氣升於天地之中,酉雞之月為秋分,陰氣升於天地之中。春分屬木,生氣也,為德;秋分屬金,殺氣也,為刑。德所以生物,刑所以成物。非刑不成德,非德不全刑。有刑有德,而天地造化,得以一氣流行,迴圈不已矣。修道者莫(系"真"字之誤)知之剛,歸於中正,如秋分也;靈知之柔,歸於中正,如春分也;真知靈知,俱歸中正,如春分之德,秋分之刑也。真知之剛健,所以制人心之邪氣,靈知之柔順,所以養道心之正氣。宜剛則剛,宜柔即柔,不失其時,則剛柔中正,如春分秋分,各有其時。故曰兔雞之月及其時也。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如一,則真靈不散,如春德秋刑,兩者迭運,故曰刑德臨門,藥象之也。道至剛柔中正,道心常存,人心至靜;真知至靈,靈知至真。真靈合一,良知良能,金丹有象,可以沐浴溫養,而灶底抽薪也。否則不知止足,而猶加火煆煉,則剛而太過,柔而不及,剛柔仍不中正,藥枯丹傷,傾危豈能免乎?
言文烹武煉:
三十五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時易日法神功。
守城野戰知凶吉,增得靈砂滿鼎紅。
  月本無光,借日生光。一歲與日十二會;一月三十日;晦朔之間一會。人之真知埋藏,純陰無陽,如月之無光也,必借靈知而後生光。當靈知真知相會之時,亦如日月三十日遇逢也。至人效日月相會之象,以三十日移於一日之中,又以一日移于一時之中。一時振發剛氣,借人心生道心,以道心制人心;依靈知生真知,以真知黜靈知。采鴻蒙末判之始氣以為丹母,准陰陽變化之神機以為火候。是道也,有文烹有武煉。守城者,文烹也;野戰者,武煉也。當文而文,當武而武,為吉,當文而武,當武而文,為凶。文火者,迴光返照,黜聰毀智,專心而養正氣,如守城也。武火者,懲忿窒欲,去妄存誠,猛力以除客氣,如野戰也。知的文武,明的吉凶,有事則用武火,無事則用文火。文火武煉,陰氣盡而陽氣純,真知靈知相合,化為良知良能,妙覺本性;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渾然天理,絕無人欲。猶如靈砂滿鼎紅矣。砂至於靈,氣質盡化,非色非空,非有非無,純是清陽之氣,服之可以卻病廷年,消災免難,還複本性,虛靈不昧,真空妙有,造化不能限,陰陽不能拘,萬物不能傷;亦猶是耳。然世間亦有知凶吉,而不下肯心用神功者哉。
言卦意二首:
三十六
否泰才交萬物盈,屯蒙二卦稟生成。
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謾役情。
  乾上坤下(),天氣自上而下降,地氣自下而上升,陰陽不交而為否。坤上乾下(),地氣自上而下降,天氣自下而上升,陰陽相交而為泰。否極泰來,陰陽才交,萬物即於此而盡皆發生,盈滿宇內矣。屯者()坎上震下,水中有雷,陰中陽生,所以散陰而生物。蒙者()艮上坎下,山下有水,陽陷陰中,所以養陽而成物。否泰者,萬物之通塞;屯蒙者,萬物之生成。通塞生成,總是一陰一陽來往運用之。陰陽來往,萬物通塞生成,皆自然而然,非有強作也。修真之道,剛柔未合,即否也;剛柔相合,即泰也。當剛而即進剛以修真,即屯也;即(系"當"字之誤)柔而即運柔以養真,即蒙也。知通知塞,能修能養,剛柔隨時而用,變化裁成六十四卦,即在吾方寸之中矣。
  大抵卦象所以出意,得意可以忘象。若不知卦之意,僅執其卦之象,必欲一陽二陽三陽而行泰,必欲一陰二陰三陰而禦否。生三陽行泰,其說猶近於理。至於生三陰禦否,不亦難乎?更有以天之子時,謂陽氣在坎而動,遇子而守腎,為朝屯。以天之午時,謂陽氣有限而止,遇午而守心,為暮蒙。噫!以此而謂否泰屯蒙,六十四卦群爻焉能行的盡合?倘究群爻而欲盡合之,豈不枉役情乎?古仙雲:"不必天邊尋子午,身中自有一陽生。"可為行卦爻者之明證,學者須當三思。
三十七
卦中設象本儀形,得意忘言意自明。
舉世迷人惟執象,卻行卦氣望飛升。
得象(一本得意);執象(一本泥象)
  《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過明陰儀陽儀,中正不中正之形象耳。若得其陰陽中正不中正之意,可以調和陰陽,自合卦象矣。奈何世之迷徒,不究其意,卻執其象,必欲朝而行屯,暮而行蒙,始于屯蒙,終於既未,而行卦氣,希望成道飛升,愚之甚矣。
  殊不知古來仙真,所謂期屯暮蒙者,是教人知陽生即屯,陽陷即蒙也。陽生如晝之朝,陽陷如夜之昏。當陽生之時,而即進陽火以采陽,是謂朝屯;當陽陷之肘,而即運陰符以養陽,是謂暮蒙。所謂既濟末濟者,是教人知陰陽已合即既濟,陰陽未合即未濟。陰陽已合,金丹凝結,陽火事畢,既濟須防不濟,陰符之功,所必用也。陰陽不合,金丹不結,陰符無用,末濟急須致濟,陽火之功,所必行也。此卦中所藏之意,即此四卦之意,以推之其餘六十卦,無非一陰一陽之變化,故曰得象忘言意自明。苟明其卦象之意,天關在手,地軸由心,信步走去,頭頭是道,不必執卦象而自合卦象。噫!金蝦蟆,玉老鴉,認得真的是作家。
言庚甲:
三十八
天地盈虛自有時,審能消息始知機。
由來庚甲申明令,殺盡三屍道可期。
  天地之道,一盈一虛之道。盈極則虛,虛極則盈,自有其時,修道者,能審明盈虛之實理,而能克消其陰,生息其陽,始謂知盈虛消息之機矣。夫克消其陰者,即虛之機也,生息其陽者,即盈之機也。然消之息之,總不離真知之情、靈知之性。真知之情剛,屬於庚金;靈知之性柔,屬於甲木。剛以禦外,而制伏客氣;柔以處內,而靜養天真。剛柔兩用,內外兼修,是謂庚甲申明令。令明則剛柔得宜,消息隨時,正氣克而邪氣化;內念不出,外物不入;無眼耳口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淨倮倮,赤灑灑,是謂殺盡三屍。三屍殺盡,群陰悉化,大道可冀。此詩著重處,全在審能消息始知機一句。審者,詳細熟玩,無微不入,功深日久,方能見真。能見其真,得心應手,方能消息。能消息方是知機;若不能消息,猶不得謂知機。不知機,是理未能審辨透徹,如何申明令而殺三屍?故正心誠意之學,全在格物致知也。
言元牝二首:
三十九
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
真精即返黃金室,一顆靈光永不離。
  穀神者,先天虛無之一氣,所謂聖胎者是也。此氣非色非空,即色即空,在恍惚杳冥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乃道心人心之界,真知靈知之根,剛情柔性之本,生天生地生人。儒所謂"太極",又謂"至善",又謂"至誠";釋所謂"圓覺",又謂"法身",又謂"台利",道所謂"金丹",又謂"聖胎",又謂"穀神"。其實是人生本來良知良能,空穀顯靈之神耳。這個谷神,落於後天,陰陽分判,假者用事,真者退位,穀神埋藏如死矣。
  欲修金丹,必須活此穀神;欲活穀神,先須調和陰陽;陰陽不和,穀神不結。元為陽,剛健之情是也,牝為陰,柔順之性是也。有剛有柔,則谷神長生,不死之根基立矣。蓋穀神是剛柔中正,兩弦之氣,交合而成。兩弦交合,恍惚杳冥,其中有物,是曰真一之精。真一之精,即穀神之別名,未經煆煉,忽存忽亡,是謂真精;已經煆煉,凝結不散,是謂穀神。真精既返黃金室,則精一歸中,而穀神凝結矣。谷神凝結,道心常存,人心馴顧,真知靈知合一;良知良能,渾然天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常應常靜,一顆靈光永不離矣。靈光永不離,即是穀神長不死。穀神不死,即仙翁所雲"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也。谷神真精靈光,仍是一個物事,不過就已成未成分別言之,非有三樣,學者須知。
四十
玄牝之門世罕知,只將口鼻妄施為。
饒君吐納經千載,爭得金烏搦兔兒。
多載(一本千載)
  老子雲:“穀神不死,是謂元牝。”元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元者,乾陽,剛健之德;牝者,坤陰,柔順之德。陽主動,陰主靜,穀神之動靜,即元牝之門也。這個門,生天生地生人物,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在人身為四大不著之處。天地之正中,虛懸一穴,開闔有時,動靜自然,本無定位,亦無形象,又號之曰元關竅。元關者,至虛至靈,有無不立也,又號之曰眾妙之門。眾妙者,無理不具,無德不備也。若以口鼻為玄牝,吐納濁氣,安能驅金烏玉兔歸於黃道,凝而為至靈之丹乎?金烏者,日之象,陽中有陰,在人為柔順中正之德,即靈知之靈性也。五兔者,月之象,陰中有陽,在人為剛健中正之德,即真知之真情也。靈知真知,中正之德,即陽元陰牝,兩弦之氣。穀神乃兩弦之氣,凝結而成。不知元牝,安知烏兔?不知烏兔,安能穀神不死而長生耶?噫!是門為何門,順去死,逆來活,往往教君尋不著,元牝豈易知哉!
言性情:
四十一
異名同出少人知,兩者玄玄是要機。
保命全形明損益,紫金丹藥最靈奇。
  金丹之道,只是一剛一柔,兩味藥料,別無他物。剛屬於真知之情,柔屬於靈細之性。一性一情,兩者雖名有異,而實同出於先天虛無真一之氣。真一之氣即前詩所謂穀神,性情即前詩所謂這元牝。元牝兩者,元之又元,為不死穀神之要機。蓋先天自然之道,穀神而生元牝,後天還返之道,元牝而成穀神。元牝不交,穀神不結。元牝為要機者,正所以結穀神耳。元牝立,穀神結,可以保命,可以全形,更明進陽之益,退陰之損。益陽而至於無可益,損陰而至於無可損。陰盡陽純,谷神長生,渾然一氣,絕無滓質,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傷。如火候煉成紫金丹藥,起死回生,最靈最奇也。
言有為:
四十二
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
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
  古真雲“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要兩段”。蓋金丹之道,一修命、一修性之道。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無為之道。有作之道,以術延命也;無為之道,以道全形也。始于有作者,有作之道,以造命也。造命之學,全以法運。蓋鴻蒙未判之始氣,扭天地造化之樞機,返二十四氣之節口,回七十二候之要道。天地不能知,鬼神不能測,蓍龜不能占。雖天地鬼神蓍龜,且不能知,人焉得而能見之乎?終而無為者,用無為之道,以修性也。修性之道,抱元守一,萬物皆空,如雞抱卵,如蚌含珠。功夫到日,至誠前知,慧心大開,聲入心通,吉凶先知,禍福預曉,誰不知之。但人只知無為之道為要妙,而不知有作之道是根基。不知有作,而只無為;不但不能修命,而亦不能修性。縱有所修,亦不過修後天氣質之性,豈能修先天根本之性乎?根本之性,天命之性也。本來性命一家,並無兩串,因交後天,陰陽相離,一而成兩,性命各別矣。性命各別,於是性不能顧命,命不能顧性。命為物奪,不能自主,性亦由是而亂。性亂命搖,邪正相混,理欲交雜,假者用事,真者退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陰氣剝陽於盡,性命未有不傾喪者。故金丹之道,必先有為於後天中返先天,還我原來命寶。命寶到手,主宰由我,不為造化所移。於是抱元守一,行無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宜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奈何一切頑空寂滅之徒,只知無為,不知有作者何哉。
言雌雄:
四十三
黑中有白為丹母,雄裏藏雌是聖胎。
太乙在爐宜鎮守,三田寶聚應三台。
  黑中有白者,道心所發之真知,為剛健中正之道,故謂丹母。雄裏懷雌者,人心本來之靈知,為柔順中正之德,故謂聖胎。健順合一,剛柔同氣,人心亦化為道心,靈知亦歸於真知,是名太乙含真氣。太乙即陰陽混合精一之神,乃金丹之別名。將此太乙真氣,入於造化爐中,溫之養之,謹封牢藏,守而勿失。則精全氣全神全,三田聚寶,如三台輔極,而造化在手矣。三田關元、黃庭、泥丸之說,亦非丹田、絳宮、天穀之說,亦非尾閭、夾脊、玉枕之說;乃先天精、氣、神三品大藥所生之處,無形無象,亦無方所。以其是精氣神所生之處,故謂田;以其精氣神三者分言,故謂三田。其實三田總是一田,三寶總是一寶。因其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三層功夫,故以三田分言之。若到煉神化虛時,只有一虛,而精、氣、神亦歸於無跡,更何有三田之說乎?
言有無:
四十四
恍惚之中尋有象,杳冥之內覓真精。
有無從此自相入,未見如何想得成。
  恍惚者非色非空,不定之象;杳冥者至寂至靜,不睹之處。恍惚中有象,靈知也,杳冥內真精,真知也。靈知外陽而內陰,為有中之無:真知外陰而內陽,為無中之有。修道者欲成金丹,須在恍惚中尋靈知,杳冥內覓真知。果能心會神悟,認得真實,是謂已見。既已見的,以真知而制靈知,以靈知而養真知,則有無從此眷戀,自相入而交感,金丹立成。否則不知恍惚中象,杳冥內精,是未見金丹藥料是何物色,而欲妄想結丹,如何想得成乎?
言服丹二首:
四十五
四象會時玄體就,五行全處紫金明。
脫胎入口身通聖,無限龍神盡失驚。
紫金(一本紫光)
  金丹之道,全是攢簇五行,和合四象。若四象會,則性情精神相合,而元體已就,更能允執厥中,用天真火煆煉,是謂五行全。五行既全,仁、義、禮、智,皆歸一信;性、情、精、神,皆化一氣。健順混合,剛柔無跡,真知靈知,亦變而為良知良能,至善無惡,混然天理,圓通無礙,虛靈不昧,具眾理而應萬事,如黃金煆為紫金,光明外射;吞而服之,化盡後天群陰,露出先天法身,入于聖人之基,我命由我不由天,龍神焉得不驚乎?入口之義,乃頓悟之謂,非服食之說。先天之氣,煆煉成熟,忽的由漸而頓,由明而誠,如丹藥入口,萬病俱消,所以身能通聖。學者須要會的言外意,不得泥文執象。若以入口,祝為口中吞服,誠思先天之氣,無形無象,吞個甚麼?服個甚麼?於此可以曉然矣。
四十六
華池宴罷月澄輝,跨個金龍訪紫微。
從此眾仙相見後,海田陵谷任遷移。
海田(一本海潮國)
  華池宴罷者,取坎中真陽,入於造化爐中,道心穩定而實其腹也。月澄輝者,道心常存,真知慧光朗照,不隱不瞞也。跨個金龍者,乾為金,為龍。取坎中道心,真知之一陽,填離中人心靈知之一陰,靈知亦化為真知,離複成乾,本來面目全現,渾然天理,圓陀陀,光灼灼,純陽無陰矣。訪紫微者,紫微大帝,乃造化之主宰,列星之樞紐。修道而至複成乾體,主宰在我,天關在手,地軸由心,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移,訪紫微而與天為徒,功成人間,名標天上。從此眾仙相見,任他海水潮泛,陵穀遷移,而法身永久不壞矣。
言丹自內結:
四十七
要知金液還丹法,須向家園下種栽。
不假吹噓並著力,自然丹熟脫真胎。
  金液還丹之法,大藥至近不遙,功夫約而不繁,家園自有藥物,可以隨時栽種,不須外邊爐鼎吹噓運火之力,而自然成熟脫化。
  夫丹者先天虛無真一之氣,系混沌初分之靈根,為生物之祖氣,含而為真空,發而為妙有,用而為道心,養而為穀神;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內有五行之氣,而無五行之質;藏於五行之中,而不落於五行。為聖為賢,作佛作仙,皆由這個。這個不是別物,即吾本來非色非空,秉彝之良。只緣交於後天,識神用事,埋沒不見,若遇真師點破,始知的家園目有,不從他得,一種即生,由微而著,自然成熟。仙翁曰:"須向家園下種栽。"一切旁門外道,向身外搜求者,可以醒悟回頭矣。
言藥自外來:
四十八
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
壺內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漿。
  上詩言家園下種栽,恐人執一身而修,故此緊接曰:“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所謂家園下種栽者,特以金丹藥物,處聖不增,處凡不減,人人具足,個個圓成,不待他求,家園自有也。所謂他家不死方者,待以先天之氣,交於後天,識神用事,陽為陰陷,如我家之物,而為他家所有矣。若欲返本還元,必用追攝之法,方能先天真陽,已去者而複雜,既來仍是我家之物矣。益未來屬他,已來屬我。因有未來已來之時,即有他家我家之別。故當未來之時,須要腳踏實地,漸采漸煉,旋添旋收,以行有為之功。雖曰有為,其實無為。曰有為者,竊陰陽,奪造化,非他一切巧偽之術,皆自然之運用。旋添延命酒者,增道心之真知,以固命也。收取還魂漿者,虛人心之靈知,以養性也。延命酒者,金汁也;返魂漿者,木液也。添其金,收其金木相並,情性合一,真知靈知凝結,丹元有象。旋添收取四字,最有深意,蓋陰陽散渙已久,若不旋添收取,漸次而進,金木不能相並,性情不能相合。惟旋添收取,日乾夕惕,勿忘勿助,日久功深,金木自然相並,性情自然和合,方能延得命,返得魂,而入于長生不死之地矣。
言內外二丹:
四十九
雪山一味好醍醐,傾入東陽造化爐。
若過昆侖西北去,張騫始得見麻姑。
  雪山在西,為金,象元情;醍醐,為水,象元精;東陽,為木,象元性;造化爐,為火,象元神。取元情元精之金水,傾入於元性元情之木火。以木火而煉金水,以金水而制木火。刑以成德,德以全刑,刑德兩用,則金木相並,水火相濟,四大和合而丹還矣。此外丹法象也。昆侖山在天地之西北,為萬山之祖脈,比之先天真一之氣,為生物之祖氣。西北屬乾,在地至高之處,高者為陽。張騫陽也,麻姑陰也。當還丹已結,化為真一之氣,由微而著,陽氣充足,大藥發生,渾然天理,剛健中正,脫出一粒至陽之丹。以此丹而點一身後天之陰,如貓捕鼠,假陰化而真陰見,陰陽渾合,結為聖胎,故曰若過昆侖西北去,張騫始得見麻姑。始得見三字內,包功夫層次。這還丹未到陽極之時,張騫未許見麻姑;若養到陽極之時,張騫始得見麻姑。真陰真陽相見,道心人心俱化而為良心;真知靈知,盡變而為良知,一粒黍米之珠,懸於虛無之中,非色非空,照見三千大幹世界,絕無遮礙,此內丹法象也。外丹者,已失而復得,從外而還於內,還丹是也;內丹者,已還而煆去陰氣,從內而發現真白,大丹是也。外丹成,內丹就,功成名遂。逍遙於無何有之鄉矣。
言陽精:
五十
不識陽精及主賓,知他那個是疏親?
房中空閉尾閭穴,誤殺閻浮多少人!
  緣督子曰:"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乎元關一竅。所謂陽精者,以其至陽至精,而無一毫陰濁之氣也。即本來剛健中正,純粹之精,藏之則為真空,發之則為妙有,所謂秉彝之良心,又謂道心,非後天至陰至濁之精可比,夫陽精在人身中,主宰造化,卻除諸邪。古人名之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水,又曰真-之氣,其實皆道心陽精之-物耳。陽精者,先天地所生,為主;陰精精,後天地所生,為賓。主者與我相親,賓者與我相疏。錯認陰精為陽精,行房中禦女之術,閉尾閭,勒陰精,妄想結丹,焉能成之?陽精雖是房中得之,而非房屋之房,乃是一身之房。如仙翁所謂家家有,家圓種,同一寓意,豈得認為房屋之房乎?學人欲識陽精,先覓元關。知的元關,陽精在是矣。
言返本:
五十一
萬物芸芸各返根,返根複命即長存。
知常返本人難會,妄作招凶往往聞。
  萬物春生夏長,秋斂冬藏,此常道也。既生長之而又斂藏之,是謂返根。返之於根,是謂複命。複命者,複其天命之生氣也。生氣即複,自根而又發,故得以常存而不死矣。人能知萬物常存之天機,而能返根複命,則亦常存而仙矣。
  但知常返本之道,其理幽深,其功細微,有藥物之老嫩,有火候之急緩,有內藥物,有外藥物;有內火候,有外火候;有文火候,有武火候;有采藥火候,有煆煉火候;有結丹火候,有脫丹火候;有修命火候,有修性火候。這些層次,須要真師一一傳授,方可行持。否則,不知求詢於人,依自己聰明識見,臆度私猜,以為會悟,而便冒然下手。殊不知差之毫髮,失之千里,妄作招凶,理有可決!
言慧劍:
五十二
歐冶親傳鑄劍方,莫邪金水配柔剛。
煉成便會知人意,萬里誅妖一電光。
  劍者,護身之物,乃作佛成仙之慧器,為聖為賢之把柄,即所謂還丹也。非還丹之外,別有一劍。所謂還丹者,即還本來良知良能,剛柔合一之真靈。鑄劍即鑄此良知良能,剛柔合一之慧器。以體言則為丹,以用言則為劍。其實劍也,丹也,總是一個,無有兩件。古有歐冶鑄劍,屢次不成,其妻莫邪,跳入爐中,一火成功。世稱莫耶寶劍,其鋒利無比。修真之道,鑄劍為先,取剛柔中正之氣,用水火煆煉成寶,名曰慧劍,佩帶身旁,隨心使用,萬里誅妖一電光耳。仙翁以歐冶莫邪,喻剛柔相合之義,良有妙旨,修道者須要知的剛柔,俱要歸於中正,方能點化後天之陰。若宜剛而或柔,宜柔而或剛,或剛而過躁,或柔而太懦,不中不正,便是鑄劍不成。鑄劍不成,內無把柄,步步阻滯,將何而完大道乎?然鑄劍之方不易知,剛柔配合最難曉。倘不遇真師親傳口授,枉自猜量耳。
言調和性情:
五十三
敲竹喚龜吞玉芝,鼓琴招鳳飲刀圭。
邇來透體金光現,不與凡人話此規。
  竹為虛心之物,敲之則應。琴為有音之物,調之則和;龜為養氣之物;鳳為文明之物;玉芝為柔嫩長壽之物,刀圭為精粹不雜之物。龜、刀、圭皆屬陽,鳳、玉、芝皆屬陰。金丹之道,虛心實腹兩件事,其外更無別法。人心虛,則道心生,而腹實,如敲竹喚龜也。腹既實,以道心之剛,制人心之柔,如龜吞玉芝也。真知現則靈知靜而心明,如鼓琴招鳳也。心既明,以靈知之性,養真知之情,如鳳飲刀圭也。道心真知,人心靈知,虛實相應,剛柔如一,常應常靜,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透體玲瓏,內外光明,入于從容中道聖人之域。此系竊陰陽,奪造化,轉乾坤,扭氣機,先天而天弗違之道,安可與凡人話之乎
言漸頓:
五十四
藥逢氣類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
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同氣同類之藥,真知之真陽、靈知之真陰是也。真陰真陽,兩而交合,方能自無象而凝結成象矣。聽之不聞,名曰希;視之不見,名曰夷。不聞不見,道歸於虛,一氣渾然,活活潑潑的,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無待勉強,合于自然。始而陰陽凝結,既而陰陽渾化,一粒靈丹,懸於虛空之中,大地山河,無處不照,吞而服之,光生五內,消盡群陰,換過後天爻象,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矣。上二句由勉強而歸於自然,三句出自然而歸於頓悟。靈丹入腹,即頓悟之義。修道至於頓悟,有無俱不立,天地悉歸空,跳出陰陽之外,不為陰陽所拘,命由自主,不由天主。若未到頓悟之川,猶在陰陽中出入,而命尚由於天,玩-始字可知矣。
言結丹至易:
五十五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語實堪聽。
若言九載三年者,儘是遷延款日辰。
  金丹大藥,人人具足,家家現成。若能窮究實理,訪拜明師,知的真知靈知二藥,認得元關一竅,果下肯心,直登彼岸,一日之功,即可成赫赫至陽之丹,何必三年九載?此古仙垂語,其實不妄。但結丹在一時,溫養須十月。苟無溫養之功,金丹不固,必至得而復失。所言一日成者,特以陰陽交合言之,非金丹成熟之謂。成熟必須陰符陽火抽添增損之功,增之又增,損之又損,直至增無可增,損無可損,方才全的一個赫赫至陽之丹。若果是成熟之丹,豈有一日成熟之理?仙翁前詩雲:"縱識朱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藉修持力,毫髮差殊不結丹。"後詞雲:"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于此可以知金丹一日成之意矣。
五十六
大藥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修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
  上詩言一日成丹,是不難矣。但恐學者輕慢大道,不修德行,妄冀仙道,故此詩以德行曉之。天之所命於人者,德也;人之所以報天者,亦德也。有德則天喜,修命甚易而由我;無德則天怒,修道甚難而由天。此何以故?蓋無德無行,鬼神不容。動有魔障阻擋,患難疾病,半途而廢,勢所必有。故修道者必以修德為先。德重則以之學道,而德易學;以之修道,而道易修,特以天喜而魔障自化也。
言盜機:
五十七
三才相盜及其時,道德神仙隱此機。
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
  三才相盜者,天地為萬物之盜,萬物為人之盜,人為萬物之盜。及時者,萬物盜天地之氣而榮旺,天地即因萬物榮旺而及時收斂之,是天地者,即萬物之盜也。人見萬物而生貪癡,萬物即因人貪癡,而及時奪人之精神,是萬物者,即人之盜也。萬物得人栽培而成實,人因萬物成實而及時取用之,是人者又萬物之盜也。及時之盜,有先與後取之機,亙古神仙隱而不露。其隱者以其及時而盜之機,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扭氣機,消客氣,扶正氣。故萬化安,諸慮息,百骸理,證于無為自然之道也。此詩著重處在及時二字。及時而盜,則天地萬物之氣為我得失時而盜,則我之氣早為天地萬物奪。及時即盜也,不及時非盜也。時之一字微矣哉。
言窮理:
五十八
陰符寶字愈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
今古上仙無限數,盡于此處達真詮。
  《陰符》、《道德》二書,乃修真之祖書。泄天地造化之機,露陰陽生殺之竊。自古及今,上士至人,皆於二經窮究實理,得達真詮,以了性命。即如仙翁《悟真》一書,亦本《陰符》、《道德》而作,學者若能明悟真,則《陰符》、《道德》之義,亦可了了。
言求師:
五十九
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
只為金丹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
  上經言《陰符》、《道德》,為寶字靈文,學者宜向其中窮究矣。但恐學人執著丹經,自以為是,而不求人,故此詩教人急訪真師耳。
  丹經子書,藥物火候,無一不備其中,譬喻多端.無非使人人明此理,個個知此道也。但性命之學,幽隱深奧,未易辨真。如有所見所悟,必須求師印證。若不求師,自負聰明,強猜私議,豈不耽負性命乎?故曰饒君聰穎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夫性命之道,惟采先天之氣為要著。但先天之氣,無形無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如之何而修煉?如之何而返還?丹經子書,未嘗不言此氣也,未嘗不言修練也,未嘗不言返還也。但極力言之而言不象,極力論之而論不及。必借真師口傳心授,方能認得藥物,明得火候,一往直前,無阻無擋。否則不求師訣,徒依丹經話頭,稍分枝葉,白謂大徹大悟,而即任意做作,不著於空,即執於相,將在何處而結靈胎乎?此真師口訣不可不急求也。
言息機:
六十
了了心猿方寸機,三千功行與天齊。
自然有鼎烹龍虎,何必擔家戀子妻。
  學人不能明道成道者,皆由心之不定,腳根不實之故。若果萬緣皆空,俯視一切,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方寸清靜,則內功成矣。更加積德修行,苦己利人,處處方便,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死心踏地,隨緣度日,煩惱盡除,則外功就矣。內功成,外功就,三幹功滿,德與天配,即可壽與天齊。所謂有大德者,必得其齊也。夫人心方寸之中,絲毫塵埃容不得,稍有塵埃,性情不合,龍虎張狂,有等等兇險之事生出。若果心機去盡,空空洞洞,不必別尋鼎器,即此便是鼎器。鼎器既立,則一動一靜,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性情合一,和氣薰蒸,即此便是烹龍虎,不必再問烹龍虎。是道也,藥物現成,鼎器自有。知之者,雖庸愚小人,勤而行之,可登聖位。但世人看不破世事,認不得真性命,貪戀子妻,牽纏不斷,費盡心機,油涸燈滅,髓竭人亡,哀哉!
言止足:
六十一
未煉還丹即速煉,煉了還須知止足。
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還丹者,還其人生之初,良知良能,剛柔合一,真靈之本性也。夫人自陽極生陰,先天入于後天,良知變為假知,良能變為假能。剛柔不當,真靈有昧,如我家之物遺失於外矣。還者,還其所本有,如物已失而復得,已去而仍還也。蓋還丹之道,有進退急緩,修養止足之火候,須要隨時運用,因事制宜,不可太過,不可不及。故丹末還之時,勇猛精進,漸采漸煉,急求其還。若丹已還,仍是良知良能,剛柔合一,真靈不昧之物。功力已到,藥氣已足,有為事畢,無為事彰,當速住火停輪,釜底抽薪,用溫養之功,防危慮險,保此一點真靈,在造化爐中。天然真火,自烹自煎,化盡群陰,脫出一個金剛不壞之物,方為全吉。否則當丹已還,不知止足,持盈末已,而猶加火煆煉,陽氣亢燥,藥物枯老,真者去而假者生,得而復失,一朝殆辱,烏能免諸。昔純陽翁三次還丹不成,紫清翁半夜風雷之患,皆因於此。蓋文烹武煉,各有其時;陽火陰符,各有妙用。差之毫髮,失之千里,修德者可不慎乎?
言生殺二首:
六十二
須將死戶為生戶,莫執生門號死門;
若會殺機明反復,始知害裏卻生恩。
  生門死戶,原是一個。即元關一竅之門戶也。這個門戶,內藏五行之氣,順之則五行相傷,各自一家,五德變為五賊,生戶即是死戶,生門即是死門;逆之則五行相生,同歸一氣,五賊化為五德,死戶即是生戶,死門即是生門。生死之機,只在順逆之間耳。若會的殺機中求生機,反復用之,則害裏生恩,死門死戶,可變而為生門生戶,即喪生不死矣。戶數奇,門數偶,死戶變生戶,假陽去而真陽生;死門變生門,假陰退而真陰生。真陰真陽生,兩而合一,仍是當年至善無惡之本面。至善無惡,渾然天理,流行不息,生機常存,豈有不延年益壽者哉!
六十三
禍福由來互倚伏,還如影響相隨逐。
若能轉此生殺機,反掌之間災變福。
  世間感應之道,福去則禍來,禍去則福來。禍福互相倚伏,如影隨形,如響逐聲。修道者知禍福倚伏,即可知吾身生殺倚伏。若能轉此生殺之機,殺裏求生,則反掌之間,災即變幅,絕不費力也。生殺之機,即吾身所具五行之氣。五行之氣,順之則德中有刑,而為殺機,逆之則刑中有德,而為生機。生機者存,殺機者亡。經雲:"五行順行,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順逆之間,生殺系之。轉之一字,大有力量,非有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者不能轉;非有與四時合序,與鬼神合吉凶者不能轉;非有俯視一切,萬物皆空,以道為己任者不能轉。噫!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生殺之機,豈易轉哉?
言混俗和光:
六十四
修行混俗且和光,圓即圓兮方即方。
顯晦逆從人莫測,教人爭得見行藏。
  金丹大道,光明正大。在塵世中而修,在市朝中而作,非孤寂守靜,避世離俗之小道。須要混俗和光,方圓應世,顯晦逆從,行藏虛實,使人莫測,方是大作為,大機關。彼索隱行怪之輩,或禪堂打坐,或觀空定心,或運氣存想,或搬精弄髓,與夫爐火閨丹,等等旁門,安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眾人觸目之地做作也?不敢在觸目之地做作,必是喪行,不是修行,焉能了的性命?昔達摩觀見東土神州,有大乘氣象,遂入中國,以了大事;慧能既得五祖之傳,隱于四會獵人之中,以成正果;紫賢既得杏林之傳,往通邑大都,依有力者以了性命。如三聖者,皆混俗和光,依世法而修道法,故能成仙作佛。若舍世法,便無道法。既無道法,將何所修而返本還元,保命全形乎?噫!混俗和光之天機,可與知者道,難與不知者言也。
《悟真》直指卷三
  五言四韻一首(以象太乙含真氣)   
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練。
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
恍惚裏相逢,杳冥中有變。
一霎火焰飛,真人自出現。
  靈知為陽中之陰,具有柔性。性主生,屬木,木色青,故曰女子著青衣。真知為陰中之陽,具有剛情。情主殺,屬金,金色白,故曰郎君披素練。但性情有先天後天之分。後天者,氣勝妄情,乃氣質之性情,有形有象,可見之物,不可用也。先天者,本性真情,乃真空之性情,無形無象,所用之物,不可見也。因其不可見,故在恍惚杳冥之中。曰恍惚、曰杳冥,是有其氣而無其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如之何凝結而成丹乎?然雖不可見、不可聞、不可摶,而靈知之性,真知之情,有時在恍惚裏相逢,杳冥中變化。於此相逢變化之際,神明默遠,收入造化爐中,加火煆煉,一霎時間,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結成象,而真人在暗室中出現矣。此還丹法象,所謂一時辰內管丹成也。此真人出現,乃真陰真陽交合其中,一點生機出現,即所謂聖胎,非十月胎完身外有身之出現。若是身外有身之出現,豈能一霎時間,即能脫胎換骨,身外有身乎?仙翁此詩一首,象太乙含真氣。若有人問真人出現之義,吾則曰即太乙含真氣也。   
  西江月十二首,以象十二月。仙翁曰:"西者金之方,江者水之體,月者丹之用。"
其一
內藥還同外藥,內通外亦須通。丹頭和合類相同,溫養兩般作用。
內有天然真火,爐中赫赫長紅。外爐增減要勤功,妙絕無過真種。
  內藥者,靈知之靈性,外藥者,真知之真情.以其靈知藏于人心,入心用事,借靈生妄,故謂內藥。以其真知具於道心,道心退位,真知不彰,故謂外藥。真知靈知,本來一家,同出異名,故曰內藥還同外藥。內藥者,所以修性,固須通曉;外藥者,所以修命,亦須通曉。古經雲:"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萬劫陰靈難入聖。"故曰內通外亦須通。性為陰,命為陽。金液大丹,乃取真陰真陽同類兩弦之氣,和合而戊。若修命而不修性,或修性而不修命,是孤陰寡陽,大丹不結,所謂性命必須雙修也。但性有性之作用,命有命之作用;性為法身上事,命為幻身上事。溫養兩般作用,大有不同,所謂功夫還要兩段也。修性之道,乃無為之道,無為主靜,不假施為,守中抱一,內爐自有真火,赫赫長紅,此用文火以溫養也。至於修命之道,乃有為之道;有為主動,須要外爐增減,勤功煆煉,此用武火以烹煎也。增者增其真知之不足,擇善固執是也;減者減其靈知之有餘,黜聰毀智是也。增至於無可增,減至於無可減,性定命凝,真種到手,方為妙絕。此性命兩般作用,及其外丹成就,收歸鼎內即是內丹。蓋未來為外,已來為內,所謂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也。
其二
此藥至神至聖,憂君分薄難消。調和鉛汞不終朝,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煉,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藥非遙,說破人須失笑。
  上詞提明內外二藥,此詞言外丹行持之功。金丹之道,至神至聖,修之者立竿見影,直躋聖位,但恐人福分淺薄,難以消受耳。金丹之所難得者,真知之真鉛,靈知之真汞。若識真知靈知而調和之,則剛柔相當,性情如一。不待終朝,而良知良能之形兆早見,亦如元珠暗中生明矣。蓋良知良能之靈根,埋沒已久,不能自出。今得真知靈知,兩而合一,良知良能之靈根,雖不能遽然純全,而其一點生機,已在恍惚杳冥之中有象。既有一點生機,由微而著,漸次可複于純全。形兆者,純全之先見者也。果有志士,勤而修之,不必避世離塵,何妨在市居朝。特以金丹之道,藥物現成,功夫簡易,不待外求,即在當人。若還說破,令人失笑耳。夫笑者凡聖同途:天人一理,只在順逆之間耳。
其三
白虎首經至寶,華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尋常藥品。
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依時采去定浮沉,進火須防危甚。
  上詞言調和鉛汞,即能成丹。然欲調和鉛汞,先要識得真鉛之真知一味大藥,方可下手。真知者真情也,在法象為白虎首經,又為華池神水,真情隱於妄情之中。情屬金,故謂白虎。真情雖隱於妄情之中,而亦有時現露,天地之心複見,生己萌芽,故謂首經。首者,初也,經者,常道也。經道之初,無中生有,陰中含陽,為萬物之母,即是生機。這一點生機,即為聖為賢之根,成佛成仙之本,故謂之至寶。這個生機,又謂華池神水。華池者,即元關一竅,眾妙之門。因其內藏生機,故謂華池;因其生機,條理百骸.滌蕩五臟,故謂神水;因其生機,經火鍛煉,凝結不散,堅久不壞,又謂真金。首經也、神水也、真金也,總是生機一物又謂上善之性。上善者至善也。至善無惡,具眾理而應萬事,如水之有本,源遠流長,利萬物而不窮。此保命全形,至真之藥品,不比尋常草木金石之藥品也。但此藥品,藏於後天,偶或一現,旋得旋失,不能久留。若欲修成九轉,永遠不壞,必先煉己持心,消去客氣塵情,依時採取,以定浮沉。靈知藏于人心,人心動而靈知飛,易浮;真知具於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易沉。煉己持心,即煉去人心靈知,浮者而使沉。依時採取,即採取道心,真知沉者而使浮。浮沉顛倒,以道心而制人心,以人心而順道心,以真知而統靈知,以靈知而養真知。人心靜,道心存,真知靈知,同氣連枝,金丹有望。然藥物易知,火候最難。進火功夫,須要知藥物老嫩,急緩吉凶。若冒然下手,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矣,故曰進火須防危甚。
其四
若要真鉛留汞,親中不離家臣。木金間隔會無因,全仗媒人勾引。
木性愛金順義,金情戀木仁慈。相吞相啖卻相親,始覺男兒有孕。
  上詞言采藥須憑煉己之功。夫煉己者,欲其三家相見也。金丹之道,只是剛柔二字。剛之中正為真知,取象為真鉛,柔之中正為靈知,取象為真汞。取此二物,合而成丹。但真知不彰,則靈知易飛,是真知為制靈知之物也。然真知固能制靈知,而靈知又能養真知,是靈知為真知之家臣也。若先不定靈知,則真知不現,故曰若要真鉛留汞,親中不離家臣。親者,真知靈知,剛柔相合之謂。真知者,主君;靈知者,家臣。家臣不順,則主君難以施為。蓋真知靈知,所爭者毫髮之間。靈知盡則真知現,真知存則靈知順;真知存則剛健,靈知靜則柔順。剛健柔順,性情相合。故丹道取真鉛真汞,兩味藥料耳。真知之鉛情屬金,靈知之汞性屬木,後天用事,情西性東。如金木間隔,各自一家,而不能相會矣。若非有真性相通,則真情真性不現,真知靈知不合。真信者真意也,又名真土。真土一現,則金木自並;真信一通,則性情自合,是真信為真情真性之媒人也。真性為木,主順主仁;真情為金,主剛主義。性情得信於中調和,則木性愛金情而順義,金情戀木之慈仁。性情合一,剛柔相應,仁義兼全,真知靈知同氣。相吞相啖,性定情忘,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而為一粒黍珠,聖胎有象,所調男兒有孕也。
其五
二八誰家姹女?九三何處郎君?自稱木液與金精,遇土卻成三姓。
更假丁公鍛煉,夫妻始結歡情。河車不敢暫停留,運入昆侖峰頂。
  上詞言三家相見,即結聖胎。但三家相見,非真火煆煉,而聖胎不成也。二為陰火之數,八為陰木之數,故謂姹女。九為陽金之數,三為陽木之數,故謂郎君。木之液為火,木生火為一姓;金之精為水;金生水為一姓;土居中央自為一姓,此五行而分為三姓。三姓相會,合為一姓,是謂五行全。比之修道者,元性元神,為木火一姓;元情元精,為金水一姓,元氣為土一姓,此三姓為內三姓。仁禮屬木火為一姓,義智屬金水為-姓,信屬土為一姓,此三家謂外三姓。
  修道者以內三姓而統外三姓,以外三姓而全內三姓,總以三姓成一姓為歸結。但此三姓,須要勇猛修持,專心致志,下一番死功夫,方能歸於一姓。丁公煆煉,即勇猛修持之功。勇猛修持,不仁而必至於仁,不義而必至於義,不禮而必至於紮,不智而必至於智,不信而必至於信。仁義禮智,皆歸一信。而性情精神,亦化為一氣。三姓和合.剛柔相應,性情如一,而夫妻始結歡情矣。既得夫妻結歡,愈久愈力,火功不缺,一氣成功,期必至於純陽,無聲無臭而後已。故曰河車不敢暫留停,運入昆侖峰項。河車者,北方正氣,非功家運腎氣自尾閭夾脊上升頭頂之說。乃是一氣成功,以水濟火,水火烹煎,無有間斷之意。如河中水車,載水上升下降,晝夜運轉而不停息也。昆侖為萬山之祖,運入昆侖峰頂,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入於真空妙有,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地位矣。
其六
七返朱砂返本,九還金液還真。休將寅子數坤申,但要五行成准。
本是水銀一味,周遊遍曆諸辰。陰陽數足自通神,出入豈離玄牝。
  上詞言五行攢簇,運火煆煉,即可成功。然煆煉須要知的七返九還之實理。七者火之陽數,九者金之陽數。靈知之性柔,內藏邪火,邪火消而真火生,如靈汞結成朱砂,永為不飛不揚之物,火返於本矣。真知之情剛,內有燥金,燥金化而真金純,如濁金化為液汁,永為至淨至明之金,金還其真矣。此丹經七返九還之義,被世之旁門,以子數至申為九還,以寅數至坤為七返者,豈知七返九還之義乎?不知七返九還之義,焉知五行成准乎?五行成准者,火返本則火中出木而神靈。神靈則靈知不昧,金還真則水中生金而精一。精一則真知常存。靈知不昧,真知常存。真知即是靈知,靈知即是真知。金木水火,四象和合,歸於中央,五行一氣,不偏不倚,渾然天理,五行成准矣。然五行成准之功,總是水中金-味大藥。運用之水銀者,水中銀即是水中金,仍是一點真知之真情。真知內含先天真一之氣,為五行之根,為四象之本。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周流於四象五行諸辰之位。
  返還之道,時當陽而即進陽火,以采此真知;時當陰而即運陰符,以養此其知。陽火陰符數足,五行混化,良知良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自然通神。神者,陰陽不測之謂。陰陽不測,聖胎凝結,號曰穀神;穀神不死,是謂無牝;元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陰陽數足,是元牝已立;元牝立而谷神出入於元牝之門,長生不死,返還之道盡矣。所謂"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元牝立根基"也。
其七
雄裏內含雌質,負陰卻抱陽精。兩般和合藥方成,點化魂纖魄聖。
通道金丹一粒,蛇吞立變成龍,雞餐亦乃化鸞鵬,飛入真陽清境。
卻抱(一本抱卻),魄纖魂勝(一本魄仙魂聖),亦乃(一本亦可)
  上詞言七返九還,須要陰陽數足。然運陰運陽,須要識得真陰真陽耳。雄裏內含雌質者,在卦為離中虛,在人為人心所藏之靈知。負陰卻抱陽精者,在卦為坎中滿,在人為道心所具之真知。真知靈知,兩般藥物,和合方能成丹。魄者陰中有陽,即真知之神;魂者陽中有陰,即靈知之神。魄纖者陽少也,魂勝者陰多也。陽少陰多,偏而不中,金丹不成,惟真知靈知相會,而魂魄亦歸於中正,化而為真性真情,陰陽混一,天理昭彰,人欲消滅。良知良能,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一粒金丹,懸於太虛之中,照見三幹大幹世界,縱橫逆順,獎遮攔矣。
  是丹也,人吞一粒,立地成仙;蛇吞一粒,亦變成龍;雞飧一粒,亦化鸞鵬,直飛入真陽清境矣。但蛇吞雞飧,亦寓丹法。蛇屬火,在南為離;龍屬木,在東為震,雞在西,屬金為兌,鸞鵬近水,在北為坎。蛇吞成龍,火中出木;雞飧成鸞鵬,水中有金。火中出木,水裏生金,金木交並,水火相濟,一氣混然,有無不立,物我歸空,形神俱妙入於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矣。脫離凡世,居於清陽之境,豈虛語哉?
其八
天地才交否泰,朝昏好識屯蒙。輻來輳轂水朝東,妙在抽添運用。
得一萬般皆畢,休分南北西東。損之又損慎前功,命寶不宜輕弄。
  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一陰-陽之道也。一歲之中,當寅之月,天氣上升,地氣下降而為泰();當申之月,地氣上升,天氣下降而為否()。一日之中,子時為朝之首,當子而陽氣內動,陰氣出外為屯();午時為昏之首,當午而陽氣外止,陰氣內生為蒙()。否泰者,一歲春秋陰陽之升降;屯蒙者,一日朝昏陰陽之來往。觀天地方才交否交泰之通塞,即識一日朝屯暮蒙之消息。蓋一日陰陽消息,即如一歲陰陽消息。然一歲陰陽,一日陰陽,總是一氣,來往運用之。修道者,法天地否泰之節,准朝昏屯蒙之機,當陽而即進陽火,當陰而即運陰符。陽剛陰柔,不失其時,集義而生,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如三十輻輳一轂而成輪,如千派水共朝宗而入海,渾然一氣,金丹凝結。雖然金丹凝結之妙,總在於抽添運用耳。抽者,抽其假陰假陽也;添者,添其真陰真陽也。假陰去而真陽現,假陽消而真陰生。真陰真陽,歸於中正,兩而合一,真知靈知,性情相投,複見良知良能,本來面目。抽添之功妙矣哉!
  大抵修丹,須要識得真陰真陽,又要識得先天真一之氣。此氣在鴻蒙未判之先,陰陽未分之際。含之則為真空,發之則為妙有。取象為水中金,取體為秉彝之天良,取用為精一之道心。丹法只取道心一味大藥,這個道心雖是一味,而統五行之氣,具五行之德。蓋道心乃其一之水所化,一者數之始,一而含五,五而歸一。其實到歸一處,亦不得謂道心,只可謂渾然天理而已。故儒以渾然天理謂太極,道以渾然天理謂金丹,釋以渾然天理謂圓覺。古經所雲"得其一,萬事畢"者即此也。如得其一,是命寶已經到手,再不必分南北西東,用攢簇之法。但只以道心而防人心,損之又損。必使人心所有客氣,盡皆化去,純是柔順之靈知,則人心亦變為道心矣。
  蓋人心有識神居之,識神有帶曆劫根塵與現世積習之氣,並一身氣質之邪。若不將此等禍根,件件損去,稍有絲毫不盡,一時乘間而發,命寶有漏,前功俱廢,故曰慎前功,又曰命寶不宜輕弄。古仙雲:"一毫陽氣不盡不死,一毫陰氣不盡不仙。"故得丹以後,須要將無始劫來、生死輪回種子連根拔去,方能命寶為我所有,永久不壞矣。
其九
冬至一陽來複,三旬增一陽爻。月中複卦朔晨潮,望罷乾終姤兆。
日又別為寒暑,陽生複起中宵。午時姤象一陰朝,煉藥須知昏曉。
  上詞言抽添運用之功,是教人效法天地昏曉之造化也。一歲之昏曉,十一月冬至一陽生,每三十日增一陽爻。如十一月子一陽生,為複();十二月醜二陽生,為臨();正月寅三陽生,為泰();二月卯四陽生,為大壯();三月辰五陽生,為夬();四月巳六陽生,為乾();此六陽卦也。至五月午一陰生為姤(),每月三十日增一陰爻;六月未二陰生,為遁();七月申三陰生,為否();八月酉四陰生,為觀(),九月戌五陰生,為剝();十月亥六陰生,為坤(),此六陰卦也。六陽月為曉,六陰月為昏,此一歲之昏曉也。
  一月之中,晦朔之間,日月交會,月受日光,三日陽光始吐海水,潮汐應之為複,每兩日半增一陽爻。至十五日月相望,光輝圓滿為乾。自初一至十五,六陽卦也。望罷乾終,十六至十八一陰生,陽光有虧,姤即兆始,每兩日半增一陰爻。至三十月晦光盡消,獨有黑體為坤。自十六至三十,六陰卦也。兩日半一候,十二候行六陽六陰之卦,此一月之昏曉也。
  -日之中,又別為寒署。每日中宵子時,一陽生為複,一時增一陽爻。至巳時六陽生為乾。至午一陰生為姤,一時增一陰爻,至亥時六陰生為坤。十二時行六陰六陽十二卦,此一日之昏曉也。
  聖人移一歲陰陽昏曉於一月,移一月陰陽昏曉於一日,又移-日陰陽昏曉于一時。一時八刻,一刻十五分,八刻共一百二十分。上四刻六十分為六陽,下四刻六十分為六陰。又以一時陰陽昏曉移於一刻之中,分為十五分。以上七分半為陽,下七分半為陰,於片刻之中,採取大藥,歸於造化鼎爐,運陽火陰符煆煉成丹,所謂不刻時中分子午,無爻卦內別乾坤。但須要識得陰生陽生之昏曉耳。知的昏曉,則一日一月一歲之造化,即在一時一刻之中。彼世間盲漢,或以-日子午坐功,或以一月朔望行氣,或以冬至夏至修養者,豈知昏曉之理乎?
其十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鉛銀。修丹火候未曾聞,早便稱呼居隱。
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誤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上詞言煉藥須知陰陽昏曉,此詞緊接上文,為不知陰陽昏曉者而發。夫神仙之道,原欲成己之後而成物,修道之後而修德。世之迷途,不辨五行四象之實理,不明朱汞鉛銀之寓言;藥物未曉,火候不問,學些旁門小法乘,自負有道,便稱居隱。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以一盲而引眾盲,誤人入於迷律,永劫不得超脫。似這欺心忍心,當入無問地獄,永無出頭之日,尚望成道乎?
十一
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均齊物我與親冤,始合神仙本願。
虎兕刀兵不傷,無常火宅難牽。寶符降後去朝天,穩駕鸞車鳳輦。
  上詞言旁門外道,不明道而只有傷德,不能修德。此詞言修道之後,而必修德也。
  修道者為己之事,修德者為人之事。修道有盡,而修德無盡。故神仙道成之後,必三千功滿,八百行完,物我兩忘,親冤一等;量同天地,包羅萬物,道德兼該,始合本願。到此地位,內外皆空,有無不立,形神俱妙,虎兕不能傷,刀兵不能加,無常火宅不能牽。寶符下召,穩駕鸞車鳳輦,白日飛升,大丈夫功成名遂,豈不快哉!
十二
牛女情緣道合,龜蛇類稟天然。蟾烏遇朔合嬋娟,二氣相資運轉。
本是乾坤妙用,誰人達此真詮?陰陽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長地遠!
真詮(一本深淵)
  以上十一詞,皆言修煉金丹大道,須要真陰真陽同類之藥配合,方能成丹。然或人疑為強作而成,實非強作,皆自然之運用。故此詞總結上文之意,使學者窮究實理耳。比如牛女七夕相會,龜蛇以類相交,蟾烏晦朔相合,皆陰陽二氣,一感一應,自然之交合,即乾坤造化之妙用也。蓋乾坤造化之道,一陰一陽之道。陰陽相資,一氣流行,陰而陽,陽而陰,陰陽往來,四時行而百物生,生機不息,所以古今常存也。修道者,若不達此真詮,舍陰陽造化之理,著空執相,強作強為,反致陰陽否隔,不但無補於性命,而且有傷於性命。愆尤且不能免,尚欲天長地久,為不死之仙能乎?否耶?
  夫天長地久之道,乃真陰真陽配合之道。真陰真陽配合,其中生機勃勃,凝結聖胎。從無而有,從有而無,脫幻身而出真身,方能與天地同長久。修道者,若欲求天長地久之事,舍真陰真陽,餘無他術矣。
續添西江月一首(以象潤月)
丹是色身至寶,煉成變化無窮。更于性上究真宗,決了無生妙用。
不待他身後世,眼前獲佛神通。自從龍女著斯功,爾後誰能繼踵?
  此一詞與下絕句五首,據仙翁前序,俱不在《悟真篇》正集之數,系外集者。玩其辭意,是先修命,而後修性之道。薛、陸、陳三注,因其有修命之說,故提於正集之中,今從之。
  緣督子曰:"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乎元關一竅。"一點陽精,即丹也。秘在形山,即為色身至寶也。丹非別物,即先天一點至陽之精,又謂先天真一之氣,又謂浩然正氣;藏之為真空,發之為妙有;其體為天良,其用為道心,是人色身中至寶,非心腎所有之物,乃在元關中藏之。元關一竅,無方無所,無形無象。此丹亦無方無所,無形無象,動靜自如,色空不拘,活活潑潑的,如運火煆成堅實之物;常應常靜,常靜常應,變化無窮,神妙不測。雖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測度居於色身之中,而能點化色身,所謂法身者是也。故古仙雲,"命之造化系乎身。"
  系乎身者,系乎法身也。法身成就,聖胎完全,命基堅牢,有為事畢,無為事彰,可以修性矣。性之真宗,無生之妙用也。修命者所以長生,修性者所以無生,無生則無死。無生無死,與太虛同體,形神俱妙,永脫輪回,超出乎天地之外,不待他身後世,眼前獲佛神通。蓋無生之道,頓悟圓通,萬有皆空,直超彼岸;昔靈山會上,世尊說法,有一七歲龍女,自地湧出,獻一寶珠,立地成佛。仙翁引龍女獻珠一宗公案,以證修持真空之性。修真空之性,即是龍女獻寶珠。悟的真空,不生不滅,即是獲佛神通。但命理未修,而性理難了。難了者,總能頓悟圓通,於真性能養,未免在後天中出入,未曾經大火煆煉,稍有滲漏,難免拋身入身之患。修命之後,更修性是已。從大火爐中煆煉出來,滓質盡化,從此行無為之道以修性,由漸而頓,直登最上一乘妙覺之地,焉能拋身入身乎?故曰不待他身後世,眼前獲佛神通。可知金丹大道未修性,而先修命也。
  七言絕句五首,以象金、木、水、火、土之五行。
其一
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拋身卻入身。
何以更兼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
  真如之性,乃天真自如,絕無勉強,非色非空之性,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者是也。欲修此性,須要了悟此性;既悟此性,須要將此性煉成一個金剛不壞之物,方能得濟。若已悟而不知修煉,命不由我尚由天,大限到來,無所支持,拋身入身,焉能免諸。頓悟之後,不廢漸修之功,用陽火陰符烹煉大藥,點化群陰,脫去委物,現出真身。則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虎兕不能傷,刀兵不能加,而為無漏真人矣。
  昔六祖既得五祖之傳,隱于四會獵人之中,混俗和光,而成正果。紫賢頓悟圓通,自知非向上事,必得杏林之傳,而後大成,凡以為修大藥計耳。果了悟真如,即是成道。六祖既悟本來無一物,五祖半夜所傳者又何事?紫賢頓悟圓通,又求杏林者何故?可知頓悟漸修,缺一不可,或先頓悟而後漸修,或先漸修而後頓悟。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要兩段。此詞乃由性以及命,自頓以行漸也。
其二
投胎奪舍及移居,舊住名為四果徒。
若會降龍並伏虎,真金起屋幾時枯?
  投胎者,預察富貴之家孕婦,而于臨產之時,投胎者也。奪舍者,凡孕婦臨產之時,必有一陰魂等候入竅,不待彼入,而預先入之,奪其舍者也。移居者身體衰敗,揀精壯生人身體,而暗中移換者也。舊住者有精壯之人暴死,借彼熱屍入竅,而住舊舍者也。投胎奪舍二事,大同小異;移居舊住二事,大同小異。四者皆煉陰神出入自便,釋家名為四果徒,又名外道,系二乘之法所出,非佛法悟真如之上乘也。異于常人者,不過來去分明耳。若夫金丹大道降東家,真性之龍伏西家,真情之虎以情歸性,以性養情,性情相合,龍虎相會,產出丈六法身,如真金起屋,與天地並長久,永為不枯之物,何有遷此移彼之事乎?
其三
鑒形閉息思神法,初學艱難後坦途。
倏忽總能游萬國,奈何屋舊卻移居。
  鑒形者,懸鏡於壁,存神於內,日久陰神出外者也。閉息者始而一息二息不出,既而十息百息不出,漸至永久不出,氣自內行者也。思神者,或默朝上帝,或雲梯顯聖,或思神自囟門而出,或思神自明堂而出者也,如此之類極多。初學艱難,後行坦途,年遠日久,亦能出陰神而外遊,但孤陰耳。氣血衰敗,拋此身而入彼身,何益於性命乎?
其四
釋氏教人修極樂,只緣極樂是金方。
大都色相惟茲實,餘二非真謾度量。
  極樂在西,西為金方;在人為剛健真知之情。此情堅貞精粹,萬物難移,如金性至堅,經久不壞,修極樂即修此真知之真金也。真金煆成,有剛有柔,滓質悉化,體具光明,成為至寶。昔燃燈修之,而成玲瓏寶塔,釋迦修之,而成丈六金身,大都色相之中。惟煉此剛健、真知之情為真寶。除此之外,餘二非真,謾度量矣。
其五
俗謂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細尋討。
若將日用顛倒求,大地塵沙盡成寶。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蓋性命之道常道也。常道者日用之道,特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欲修性命,須窮常道之理。果能細心窮理,不必讀千經萬典,即俗語常言中,有大露天機處。如稱好人曰:"老實人,正經人,有良心,有天理,有體面,知止足,知進退,顧前後,四通八達,腳踏實地。"稱歹人曰:"不是人,沒良心,沒天理,損人利己,瞞心昧己,傷天害理,以苦為樂,以假作真,丟三遺四,拿東忘西,不知死活,不知好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此等語,說之無意,玩之有味,何妨于此俗語常言中,拈出一二鑽研,出個孔竅。即在日用常行處,逆而求之,則大地塵沙儘是真寶,頭頭是道,左之右之,無不宜之矣。世之學者,皆謂道無可言,不肯下實落功夫,窮究性命之理;又不能低心下氣,請益師友;即或請益,亦不能老實認真;自無一物,白手討寶。如此舉止,雖出家一生,天涯走遍,何濟於事哉!
《悟真》性宗直指卷四
  性宗乃《悟真篇》外集。仙翁著《悟真篇》之後,尚恐本源直覺之性,有所未究,又作為歌頌樂府及雜言等,附之卷末,以備性命雙修之道也。
絕句四首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