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21 鸠摩罗什(西域)
  复次,为道故施,清净心生,无诸结使,不求今世后世报,恭敬怜愍故,是为净施。净施是趣涅槃道之资粮,是故言为道故施。若未得涅槃时,施是人天报乐之因。净施者;如华璎珞,初成未坏,香洁鲜明;为涅槃净施,得果报香,亦复如是。
  如佛说:“世有二人为难得:一者、出家中非时解脱比丘;二者,在家白衣能清净布施。”是净施相,乃至无量世,世世不失,譬如券要,终无失时。是布施果,因缘和合时便有。譬如树得时节会,便有华叶果实;若时节未至,有因而无果。
  是布施法,若以求道,能与人道。何以故?结使灭名涅槃。当布施时,诸烦恼薄故,能助涅槃——于所施物中不惜故除悭,敬念受者故除嫉妒,直心布施故除谄曲,一心布施故除调,深思惟施故除悔,观受者功德故除不恭敬,自摄心故除不惭,知人好功德故除不愧,不着财物故除爱,慈愍受者故除瞋,恭敬受者故除憍慢,知行善法故除无明,信有果报故除邪见,知决定有报故除疑——如是等种种不善诸烦恼,布施时悉皆薄;种种善法悉皆得:布施时六根清净,善欲心生,善欲心生故内心清净;观果报功德故信心生,身心柔软故喜乐生,喜乐生故得一心,得一心故实智慧生——如是等诸善法悉皆得。
  复次,布施时心生相似八正道:信布施果故得正见;正见中思惟不乱故得正思惟;清净说故得正语;净身行故得正业;不求报故得正命;勤心施故得正方便;念施不废故得正念;心住不散故得正定。如是等相似三十七品善法,心中生。
  复次,有人言:布施是得三十二相因缘。所以者何?
  施时与心坚固,得足下安立相;布施时五事围绕,受者是眷属业因缘故,得足下轮相;大勇猛力施故,得足跟广平相;施摄人故,得手足缦网相;美味饮食施故,得手足柔软、七处满相;施以益命故,得长指、身不曲、大直相;施时言我当相与,施心转增故、得足趺高、毛上向相;施时受者求之,一心好听,殷勤约敕,令必疾得故,得伊泥延相;不瞋不轻求者故,得臂长过膝相;如求者意施,不待言故,得阴藏相;好衣服、卧具、金银、珍宝施故,得金色身相、薄皮相;布施令受者独得自在用故,得一一孔一毛生、眉间白毫相;求者求之,即言当与,以是业故得上身如师子、肩圆相;病者施药,饥渴者与饮食故,得两腋下满、最上味相;施时劝人行施而安慰之,开布施道故,得肉髻相、身圆如尼拘卢相;有乞求者,意欲与时,柔软实语,必与不虚故,得广长舌相、梵音声相、如迦陵毗伽鸟声相;施时如实语,利益语故,得师子颊相;施时恭敬受者,心清净故,得牙白、齿齐相;施时实语、和合语故,得齿密相、四十齿相;施时不瞋不着,等心视彼故,得青眼相、眼如牛王相。
  是为种三十二相因缘。
  复次,以七宝、人民、车乘、金银、灯烛、房舍、香华布施故,得作转轮王,七宝具足。
  复次,施得时故,报亦增多。如佛说:“施远行人,远来人,病人,看病人,风寒众难时施,是为时施。”
  复次,布施时随土地所须施故,得报增多。
  复次,旷路中施故,得福增多;常施不废故,得报增多;如求者所欲施故,得福增多;施物重故,得福增多,如以精舍、园林、浴池等;若施善人故,得报增多;若施僧故,得报增多;若施者、受者俱有德故(丹注云:如菩萨及佛慈心布施,是为施者;若施佛及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是为受者故),得报增多;种种将迎恭敬受者故,得福增多;难得物施故,得福增多;随所有物尽能布施故,得福增多。
  譬如大月氏弗迦罗城中,有一画师,名千那。到东方多刹陀罗国,客画十二年,得三十两金,持还本国。于弗迦罗城中,闻打鼓作大会声,往见众僧,信心清净,即问维那:“此众中几许物,得作一日食?”维那答曰:“三十两金,足得一日食。”即以所有三十两金付维那,“为我作一日食,我明日当来。”空手而归,其妇问曰:“十二年作得何等物?”答言:“我得三十两金。”即问:“三十两金今在何所?”答言:“已在福田中种。”妇言:“何等福田?”答言:“施与众僧。”妇便缚其夫送官治罪,断事大官问以何事故?妇言:“我夫狂痴,十二年客作得三十两金,不怜愍妇儿,尽以与他人;依如官制,辄缚送来。”大官问其夫:“汝何以不供给妇儿,乃以与他?”答言:“我先世不行功德,今世贫穷,受诸辛苦;今世遭遇福田,若不种福,后世复贫,贫贫相续,无得脱时。我今欲顿舍贫穷,以是故,尽以金施众僧。”大官是优婆塞,信佛清净,闻是语已,赞言:“是为甚难!勤苦得此少物,尽以施僧,汝是善人!”即脱身璎珞及所乘马,并一聚落,以施贫人,而语之言:“汝始施众僧,众僧未食,是为谷子未种,牙已得生,大果方在后身!”以是故言“难得之物尽用布施其福最多”。
  复次,有世间檀,有出世间檀;有圣人所称誉檀,有圣人所不称誉檀;有佛菩萨檀,有声闻檀。
  何等世间檀?
  凡夫人布施,亦圣人作有漏心布施,是名世间檀。
  复次,有人言:凡夫人布施,是为世间檀。
  圣人虽有漏心布施,以结使断故,名出世间檀。何以故?是圣人得无作三昧故。
  复次,世间檀者不净,出世间檀者清净。二种结使:一种属爱,一种属见。为二种结使所使,是为世间檀;无此二种结使,是为出世间檀。
  若三碍系心,是为世间檀。何以故?因缘诸法实无吾我,而言我与彼取,是故名世间檀。
  复次,“我”无定处:我以为“我”,彼以为非;彼以为“我”,我以为非——以是不定故,无实我也。所施财者,从因缘和合有,无有一法独可得者。如绢、如布,众缘合故成,除丝除缕,则无绢、布;诸法亦如是,一相无相,相常自空。人作想念,计以为有,颠倒不实,是为世间檀。
  心无三碍,实知法相,心不颠倒,是为出世间檀。
  出世间檀为圣人所称誉,世间檀圣人所不称誉。
  复次,清净檀,不杂结垢,如诸法实相,是圣人所称誉;不清净,杂结使,颠倒心着,是圣人所不称誉。
  复次,实相智慧和合布施,是圣人所称誉;若不尔者,圣人所不称誉。
  复次,不为众生,亦不为知诸法实相故施,但求脱生、老、病、死,是为声闻檀;为一切众生故施,亦为知诸法实相故施,是为诸佛菩萨檀。
  于诸功德不能具足,但欲得少许分,是为声闻檀;一切诸功德欲具足满,是为诸佛菩萨檀。
  畏老、病、死故施,是为声闻檀;为助佛道,为化众生,不畏老、病、死,是为诸佛菩萨檀。
  是中应说菩萨本生经,如说《阿婆陀那经》中:昔阎浮提中有王,名婆萨婆。尔时有婆罗门菩萨,名韦罗摩,是国王师,教王作转轮圣王法。韦罗摩财富无量,珍宝具足,作是思惟:“人谓我为贵人,财富无量,饶益众生,今正是时,应当大施。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泆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
  如是思惟已,自作手疏,普告阎浮提诸婆罗门及一切出家人:“愿各屈德,来集我舍,欲设大施。”满十二岁,饭汁行船,以酪为池,米面为山,苏油为渠,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皆令极妙。过十二岁,欲以布施:八万四千白象,犀甲金饰,珞以名宝,建大金幢,四宝庄严;八万四千马,亦以犀甲金饰,四宝交络。八万四千车,皆以金、银、琉璃、颇梨、宝饰,覆以师子、虎、豹之皮,若白剑婆罗宝杂饰,以为庄严;八万四千四宝床,杂色綩綖种种茵蓐,柔软细滑,以为挍饰,丹枕锦被,置床两头,妙衣盛服,皆亦备有;八万四千金钵盛满银粟,银钵盛金粟,琉璃钵盛颇梨粟,颇梨钵盛琉璃粟;八万四千乳牛,牛出乳一斛,金饰其角,衣以白叠;八万四千美女,端正福德,皆以白珠名宝璎珞其身。略举其要,如是种种,不可胜记。尔时,婆罗婆王及八万四千诸小国王,并诸臣民豪杰长者,各以十万旧金钱,赠遗劝助,设此法祠。具足施已,释提婆那民来语韦罗摩菩萨,说此偈言:
 “天地难得物,  能喜悦一切;
  汝今皆以得,  为佛道布施!”
  尔时,净居诸天现身而赞,说此偈言:
 “开门大布施,  汝所为者是;
  怜愍众生故,  为之求佛道!”
  是时,诸天作是思惟:“我当闭其金瓶,令水不下。所以者何?有施者,无福田故。”
  是时,魔王语净居天:“此诸婆罗门皆出家持戒,清净入道,何以故乃言无有福田?”净居天言:“是菩萨为佛道故布施,今此诸人皆是邪见,是故我言无有福田。”魔王语天言:“云何知是人为佛道故布施?”
  是时,净居天化作婆罗门身,持金瓶,执金杖,至韦罗摩菩萨所,语言:“汝大布施,难舍能舍,欲求何等?欲作转轮圣王,七宝、千子、王四天下耶?”菩萨答言:“不求此事!”“汝求释提婆那民,为八千那由他天女主耶?”答言:“不!”“汝求六欲天主耶?”答言:“不!”“汝求梵天王,主三千大千世界,为众生祖父耶?”答言:“不!”“汝欲何所求?”是时,菩萨说此偈言:
 “我求无欲处,  离生老病死,
  欲度诸众生,  求如是佛道!”
  化婆罗门言:“布施主!佛道难得,当大辛苦;汝心软串乐,必不能求成办此道。如我先语转轮圣王、释提婆那民、六欲天王、梵天王,是易可得,不如求此!”菩萨答言:汝听我一心誓:
 “假令热铁轮,  在我头上转,
  一心求佛道,  终不怀悔恨!
  若使三恶道,  人中无量苦,
  一心求佛道,  终不为此转!”
  化婆罗门言:“布施主!善哉!善哉!求佛如是。”便赞偈言:
 “汝精进力大,  慈愍于一切,
  智慧无挂碍,  成佛在不久!”
  是时,天雨众华,供养菩萨。诸净居天闭瓶水者,即隐不现。
  菩萨是时至婆罗门上座前,以金瓶行水,水闭不下。众人疑怪:“此种种大施,一切具足,布施主人功德亦大,今何以故瓶水不下?”菩萨自念:“此非他事,将无我心不清净耶?得无施物不具足乎?何以致此?”自观祠经十六种书,清净无瑕。是时,诸天语菩萨言:“汝莫疑悔!汝无不办!是诸婆罗门恶邪不净故也。”即说偈言:
 “是人邪见网,  烦恼破正智,
  离诸清净戒,  唐苦堕异道!”
  以是故,水闭不下。如是语已,忽然不现。尔时,六欲天放种种光明,照诸众会,语菩萨而说偈言:
 “邪恶海中行,  不顺汝正道;
  诸受施人中,  无有如汝者!”
  说是语已,忽然不现。是时,菩萨闻说此偈,自念:“会中实自无有与我等者,水闭不下,其将为此乎?”即说偈言:
 “若有十方天地中,  诸有好人清净者,
  我今归命稽首礼!  右手执瓶灌左手,
  而自立愿我一人,  应受如是大布施!”
  是时,瓶水踊在虚空,从上来下而灌其左手。是时,婆萨婆王见是感应,心生恭敬而说偈言:
 “大婆罗门主,  清琉璃色水,
  从上流注下,  来堕汝手中!”
  是时,大婆罗门众恭敬心生,合手作礼,归命菩萨。菩萨是时说此偈言:
 “今我所布施,  不求三界福;
  为诸众生故,  以用求佛道!”
  说此偈已,一切大地、山川、树木,皆六返震动。韦罗摩本谓此众应受供养故与,既知此众无堪受者,今以怜愍故,以所受物施之。
  如是种种檀本生因缘,是中应广说。是为外布施。
  云何名内布施?不惜身命,施诸众生。
  如本生因缘说:释迦文佛本为菩萨,为大国王时,世无佛、无法、无比丘僧,是王四出求索佛法,了不能得。时有一婆罗门言:“我知佛偈,供养我者,当以与汝。”王即问言:“索何等供养?”答言:“汝能就汝身上,破肉为灯炷供养我者,当以与汝。”王心念言:“今我此身危脆不净,世世受苦,不可复数,未曾为法,今始得用,甚不惜也!”如是念已,唤旃陀罗,遍割身上以作灯炷,而以白叠缠肉,酥油灌之,一时遍烧,举身火燃,乃与一偈。
  又复,释迦文佛本作一鸽,在雪山中。时大雨雪,有一人失道,穷厄辛苦,饥寒并至,命在须臾。鸽见此人,即飞求火,为其聚薪然之;又复以身投火,施此饥人。
  如是等头、目、髓、脑给施众生,种种本生因缘经,此中应广说。如是等种种,是名内布施。
  如是内、外布施无量,是名檀相。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檀波罗蜜法施义第二十
  问曰:
  云何名法布施?
  答曰:
  有人言:常以好语,有所利益,是为法施。
  复次,有人言:以诸佛语妙善之法,为人演说,是为法施。
  复次,有人言:以三种法教人:一、修妒路,二、毗尼,三、阿毗昙,是为法施。
  复次,有人言:以四种法藏教人:一、修妒路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四、杂藏,是为法施。
  复次,有人言:略说以二种法教人:一、声闻法,二、摩诃衍法,是为法施。
  问曰:
  如提婆达、呵多等,亦以三藏、四藏、声闻法、摩诃衍法教人,而身入地狱,是事云何?
  答曰:
  提婆达邪见罪多,呵多妄语罪多,非是为道清净法施,但求名利恭敬供养。恶心罪故,提婆达生入地狱,呵多死堕恶道。
  复次,非但言说名为法施;常以净心善思以教一切,是名法施。譬如财施,不以善心,不名福德;法施亦尔,不以净心善思,则非法施。
  复次,说法者,能以净心善思,赞叹三宝,开罪福门,示四真谛,教化众生,令入佛道,是为真净法施。
  复次,略说法有二种:一者、不恼众生,善心慈愍,是为佛道因缘;二者、观知诸法真空,是为涅槃道因缘。在大众中兴愍哀心,说此二法,不为名闻利养恭敬,是为清净佛道法施。
  如说:阿输伽王一日作八万佛图,虽未见道,于佛法中少有信乐,日日请诸比丘入宫供养,日日次第留法师说法。
  有一三藏年少法师,聪明端正,次应说法,在王边坐,口有异香;王甚疑怪,谓为不端,欲以香气动王宫人,语比丘言:“口中何等?开口看之。”即为开口,了无所有;与水令漱,香气如故。王问:“大德!新有此香?旧有之耶?”比丘答言:“如此久有,非适今也。”又问:“有此久如?”比丘以偈答言:
 “迦叶佛时,  集此香法,  如是久久,
  常若新出。”
  王言:“大德!略说未解,为我广演!”答言:“王当一心,善听我说:我昔于迦叶佛法中,作说法比丘,常在大众之中,欢喜演说迦叶世尊无量功德、诸法实相、无量法门,殷勤赞叹,教诲一切;自是以来,常有妙香从口中出,世世不绝,恒如今日。”而说此偈:
 “草木诸华香,  此香气超绝,
  能悦一切心,  世世常不灭。”
  于时国王愧喜交集,白比丘言:“未曾有也!说法功德,大果乃尔!”比丘言:“此名为华,未是果也。”王言:“其果云何?愿为演说!”答言:“果,略说有十,王谛听之!”即为说偈言:
 “大名闻端政,  得乐及恭敬,
  威光如日月,  为一切所爱,
  辩才有大智,  能尽一切结,
  苦灭得涅槃,  如是名为十。”
  王言:“大德!赞佛功德,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尔时,比丘以偈答曰:
 “赞佛诸功德,  令一切普闻,
  以此果报故,  而得大名誉。
  赞佛实功德,  令一切欢喜,
  以此功德故,  世世常端正。
  为人说罪福,  令得安乐所,
  以此之功德,  受乐常欢豫。
  赞佛功德力,  令一切心伏,
  以此功德故,  常获恭敬报。
  显现说法灯,  照悟诸众生,
  以此之功德,  威光如日曜。
  种种赞佛德,  能悦于一切,
  以此功德故,  常为人所爱。
  巧言赞佛德,  无量无穷已,
  以此功德故,  辩才不可尽。
  赞佛诸妙法,  一切无过者,
  以此功德故,  大智慧清净。
  赞佛功德时,  令人烦恼薄,
  以此功德故,  结尽诸垢灭。
  二种结尽故,  涅槃身已证,
  譬如澍大雨,  火尽无余热。”
  重告王言:“若有未悟,今是问时,当以智箭破汝疑军。”王白法师:“我心悦悟,无所疑也。大德福人,善能赞佛。”
  如是等种种因缘,说法度人,名为法施。
  问曰:
  财施、法施,何者为胜?
  答曰:
  如佛所言:“二施之中,法施为胜。”所以者何?
  财施果报,在欲界中;法施果报,或在三界,或出三界。复次,口说清净,深得理中,心亦得之,故出三界。
  复次,财施有量,法施无量。财施有尽,法施无尽;譬如以薪益火,其明转多。
  复次,财施之报,净少垢多;法施之报,垢少净多。
  复次,若作大施,必待众力;法施出心,不待他也。
  复次,财施能令四大诸根增长;法施能令无漏根、力、觉、道具足。
  复次,财施之法,有佛无佛,世间常有;如法施者,唯有佛世乃当有耳。
  是故当知法施甚难!云何为难?乃至有相辟支佛不能说法,直行乞食,飞腾变化而以度人。
  复次,从法施中能出生财施,及诸声闻、辟支佛、菩萨及佛。
  复次,法施能分别诸法:有漏、无漏法,色法、无色法,有为、无为法,善、不善、无记法,常法、无常法,有法、无法。一切诸法实相清净,不可破不可坏。如是等法,略说则八万四千法藏,广说则无量。如是等种种,皆从法施分别了知。以是故,法施为胜。
  是二施和合,名之为檀行。
  是二施愿求作佛,则能令人得至佛道,何况其余!
  问曰:
  四种舍,名为檀。所谓财舍、法舍、无畏舍、烦恼舍。此中何以不说二种舍?
  答曰:
  无畏舍,与尸罗无别,故不说;有般若故,不说烦恼舍。若不说六波罗蜜,则应具说四舍。
  大智度论卷第十一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檀波罗蜜法施之余(卷第十二)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问曰:
  云何名檀波罗蜜满?
  答曰:
  “檀”义,如上说。
  “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彼岸。
  问曰:
  云何名不到彼岸?
  答曰:
  譬如渡河未到而还,名为不到彼岸。
  如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任,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以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尔时,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又以脚蹋。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而弃,又以脚蹋,何弊之甚!如此人辈,不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萨道退,回向小乘,是名不到彼岸。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
  复次,于事成办,亦名到彼岸(天竺俗法,凡造事成办皆言到彼岸)。
  复次,此岸名悭贪,檀名河中,彼岸名佛道。
  复次,“有无见”名此岸,破有无见智慧名彼岸,勤修布施是名河中。
  复次,檀有二种:一者、魔檀,二者、佛檀。若为结使贼所夺,忧恼怖畏,是为魔檀,名曰此岸。若有清净布施,无结使贼,无所怖畏,得至佛道。是为佛檀,名曰到彼岸,是为波罗蜜。
  如《佛说毒蛇喻经》中:有人得罪于王,王令掌护一箧,箧中有四毒蛇。王敕罪人,令看视养育。此人思惟:“四蛇难近,近则害人,一犹叵养,而况于四?”便弃箧而走,王令五人拔刀追之。复有一人,口言附顺,心欲中伤,而语之言:“养之以理,此亦无苦!”其人觉之,驰走逃命,至一空聚。有一善人,方便语之:“此聚虽空,是贼所止处,汝今住此,必为贼害,慎勿住也!”于是复去,至一大河,河之彼岸,即是异国。其国安乐,坦然清净,无诸患难。于是集众草木,缚以为筏,进以手足,竭力求渡,既到彼岸,安乐无患。
  王者,魔王;箧者,人身;四毒蛇者,四大;五拔刀贼者,五众;一人口善心恶者,是染着;空聚是六情;贼是六尘;一人愍而语之是为善师;大河是爱;筏是八正道;手足勤渡是精进;此岸是世间;彼岸是涅槃;度者漏尽阿罗汉。
  菩萨法中亦如是,若施有三碍:我与、彼受、所施者财,是为堕魔境界,未离众难。如菩萨布施,三种清净,无此三碍,得到彼岸,为诸佛所赞,是名檀波罗蜜。以是故名到彼岸。
  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悭贪等烦恼染着大海,到于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
  问曰:
  阿罗汉、辟支佛亦能到彼岸,何以不名波罗蜜?
  答曰:
  阿罗汉、辟支佛渡彼岸,与佛渡彼岸,名同而实异。彼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而不能渡檀之彼岸。所以者何?
  不能以一切物、一切时、一切种布施;设能布施,亦无大心;或以无记心、或有漏善心、或无漏心施;无大悲心;不能为一切众生施。
  菩萨施者,知布施不生不灭,无漏无为,如涅槃相,为一切众生故施,是名檀波罗蜜。
  复次,有人言:一切物、一切种内外物,尽以布施,不求果报;如是布施,名檀波罗蜜。
  复次,不可尽故,名檀波罗蜜。所以者何?
  知所施物毕竟空,如涅槃相;以是心施众生,是故施报不可尽,名檀波罗蜜。如五通仙人,以好宝物,藏着石中;欲护此宝,磨金刚涂之,令不可破。菩萨布施亦复如是,以涅槃实相智慧磨涂之布施,令不可尽。
  复次,菩萨为一切众生故布施,众生数不可尽故,布施亦不可尽。
  复次,菩萨为佛法布施,佛法无量无边,布施亦无量无边。
  以是故,阿罗汉、辟支佛,虽到彼岸,不名波罗蜜。
  问曰:
  云何名“具足满”?
  答曰:
  如先说,菩萨能一切布施,内外大小,多少粗细,着不着,用不用,如是等种种物,一切能舍,心无所惜;等与一切众生,不作是观:“大人应与,小人不应与;出家人应与,不出家人不应与;人应与,禽兽不应与。”于一切众生平等心施,施不求报;又得施实相。是名具足满。
  亦不观时,无昼无夜,无冬无夏,无吉无衰,一切时常等施;心无悔惜,乃至头目髓脑,施而无吝。是为具足满。
  复次,有人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菩提树下三十四心,于是中间,名为布施具足满。
  复次,七住菩萨得一切诸法实相智慧,是时,庄严佛土,教化众生,供养诸佛,得大神通。能分一身作无数身,一一身皆雨七宝、华香、幡盖,化作大灯如须弥山,供养十方佛及菩萨僧;复以妙音赞颂佛德,礼拜供养,恭敬将迎。
  复次,是菩萨于一切十方无量饿鬼国中,雨种种饮食、衣被,令其充满;得满足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至畜生道中,令其自善,无相害意,除其畏怖,随其所须,各令充足;得满足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于地狱无量苦中,能令地狱火灭汤冷,罪息心善,除其饥渴,得生天上、人中;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十方人,贫穷者给之以财,富贵者施以异味异色,令其欢喜;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至欲天中,令其除却天上欲乐,施以妙宝法乐,令其欢喜;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至色天中,除其乐着,以菩萨禅法而娱乐之;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乃至十住,是名檀波罗蜜具足满。
  复次,菩萨有二种身:一者、结业生身,二者、法身。是二种身中,檀波罗蜜满,是名具足檀波罗蜜。
  问曰:
  云何名结业生身檀波罗蜜满?
  答曰:
  未得法身,结使未尽,能以一切宝物、头、目、髓、脑、国、财、妻、子,内、外所有,尽以布施,心不动转。
  如须提拏太子(秦言好爱)以其二子布施婆罗门,次以妻施,其心不转。
  又如萨婆达王(秦言一切施)为敌国所灭,身窜穷林。见有远国婆罗门来,欲从己乞。自以国破家亡,一身藏窜,愍其辛苦,故从远来而无所得,语婆罗门言:“我是萨婆达王,新王募人,求我甚重。”即时自缚以身施之,送与新王,大得财物。
  亦如月光太子,出行游观。癞人见之要车,白言:“我身重病,辛苦懊恼,太子嬉游,独自欢耶?大慈愍念,愿见救疗!”太子闻之,以问诸医。医言:“当须从生长大无瞋之人血髓,涂而饮之,如是可愈。”太子念言:“设有此人,贪生惜寿,何可得耶?自除我身,无可得处。”即命旃陀罗,令除身肉,破骨出髓以涂病人,以血饮之。
  如是等种种,身及妻子,施而无吝,如弃草木。观所施物,知从缘有,推求其实,都无所得,一切清净,如涅槃相,乃至得无生法忍,是为结业生身行檀波罗蜜满。
  云何法身菩萨行檀波罗蜜满?
  菩萨末后肉身得无生法忍,舍肉身得法身。于十方六道中,变身应适以化众生,种种珍宝、衣服、饮食,给施一切。又以头、目、髓、脑、国、财、妻、子,内、外所有,尽以布施。
  譬如释迦文佛曾为六牙白象,猎者伺便,以毒箭射之。诸象竞至,欲来蹈杀猎者。白象以身捍之,拥护其人,愍之如子,谕遣群象。徐问猎人:“何故射我?”答曰:“我须汝牙!”即时以六牙内石孔中,血肉俱出,以鼻举牙,授与猎者。
  虽曰象身,用心如是,当知此象非畜生行报。阿罗汉法中,都无此心,当知此为法身菩萨。
  有时阎浮提人,不知礼敬。耆旧有德,以言化之,未可得度。是时,菩萨自变其身,作迦频阇罗鸟。是鸟有二亲友:一者、大象,二者、猕猴,共在必钵罗树下住。自相问言:“我等不知谁应为长?”象言:“我昔见此树在我腹下,今大如是。以此推之,我应为长!”猕猴言:“我曾蹲地,手挽树头。以是推之,我应为长!”鸟言:“我于必钵罗林中,食此树果,子随粪出,此树得生。以是推之,我应最长!”鸟复说言:“先生宿旧,礼应供养!”即时大象背负猕猴,鸟在猴上,周游而行。一切禽兽见而问之:“何以如此?”答曰:“以此恭敬供养长老!”禽兽受化,皆行礼敬,不侵民田,不害物命。众人疑怪,一切禽兽不复为害。猎者入林,见象负猕猴,猕猴戴鸟,行敬化物,物皆修善。传告国人,人各庆曰:“时将太平,鸟兽而仁!”人亦效之,皆行礼敬。自古及今,化流万世。当知是为法身菩萨。
  复次,法身菩萨,一时之顷,化作无央数身,供养十方诸佛;一时能化无量财宝,给足众生;能随一切上中下声,一时之顷,普为说法;乃至坐佛树下。
  如是等种种,名为法身菩萨行檀波罗蜜满。
  复次,檀有三种:一者、物施,二者、供养恭敬施,三者、法施。
  云何物施?珍宝、衣、食、头、目、髓、脑——如是等一切内、外所有,尽以布施,是名物施。
  恭敬施者,信心清净,恭敬礼拜,将送迎逆,赞绕供养——如是等种种,名为恭敬施。
  法施者,为道德故,语言论议,诵读讲说,除疑问答,授人五戒——如是等种种,为佛道故施,是名法施。
  是三种施满,是名檀波罗蜜满。
  复次,三事因缘生檀:一者、信心清净,二者、财物,三者、福田。
  心有三种:若怜愍,若恭敬,若怜愍恭敬。
  施贫穷下贱及诸畜生,是为怜愍施;施佛及诸法身菩萨等,是为恭敬施;若施诸老病贫乏阿罗汉、辟支佛,是为恭敬怜愍施。
  施物清净,非盗非劫,以时而施,不求名誉,不求利养。
  或时从心大得福德,或从福田大得功德,或从妙物大得功德。
  第一从心,如四等心、念佛三昧、以身施虎,如是名为从心大得功德。
  福田有二种:一者、怜愍福田,二者、恭敬福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