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职场成功第一法则:做不抱怨的员工(作者:林少波

林少波(当代)
  做不抱怨的员工
  作者:林少波
  第一部分
  第1节:序言
  【序言】
  哪个企业会聘请一个经常抱怨的员工?
  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以万钧之势席卷着全球。企业陷入经营的低谷,个人陷入生活的困境。上至名企高管,下至摊贩走卒,远至冰岛渔夫,近至隔壁阿婶,都在这场大风暴内扮演着一个个生动的角色。
  电视上天天播放着因为危机而引发的让人沮丧的新闻:失业、裁员、下岗、减薪、破产、倒闭、停工……似乎这一切都值得让我们悲观一下,让我们抱怨一番。
  找不到工作,生活无聊;开始工作了,上班无趣……
  公司不好、管理不善、氛围糟糕……
  工资少、环境差、任务重、压力大……
  经常加班、没有奖金、缺少福利……
  这些是很多人对于工作的理解。
  老板没有指示,我不知道怎么办呀……
  这个事情不归我负责……
  为什么没有人来协调这个事情呢……
  这个市场很难做,所以业绩也只有这么点……
  公司给了这么点经费,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这些是很多员工经常挂在嘴上的话语。
  于是,抱怨成了蔓延在社会中的一种情绪,成了氤氲职场里的一种毒气。
  其实,我们应该闭上嘴巴,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在抱怨什么?你为什么会抱怨?你为什么要抱怨?你凭什么要抱怨?你能不能不抱怨?
  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职业发展的低谷,需要发发牢骚、排解排解生活的压力,听起来似乎无可厚非。问题是,一旦你养成抱怨的习惯,内心形成抱怨的思维,让抱怨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而不是积极去解决问题,那就非常可怕了。
  养成抱怨的习惯,会使员工丧失责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工作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长,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如此一来,他们与公司格格不入,由怕被“利用”变成不再“有用”,只好被迫离开。
  将心比心,你会聘用一位不断抱怨企业、抱怨老板、抱怨同事、抱怨客户的员工吗?
  肯定是不会的。任何一个市场化运营的企业,都希望聘请一位能为企业解决问题和带来价值的员工,而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评论家”。
  不要抱怨职场不公平,那是因为你的眼睛“看斜”了。
  不要抱怨工作不如意,那是因为你的眼睛“看花”了。
  不要抱怨上级不识才,那是因为你的眼睛“看低”了。
  不要抱怨下属不尽心,那是因为你的眼睛“看偏”了。
  不要抱怨同事不配合,那是因为你的眼睛“看扁”了。
  改变这些错误的想法,就要从“停止抱怨”开始!在困难面前,优秀的员工一定是一个不抱怨的员工,他们倾力于解决问题,关注于获取结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做好工作本身而非推诿抱怨,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光靠嘴说没用,更重要的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自己和企业度过危机。
  试想一下:如果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一位员工每天向上反映的都是问题——市场难做、其他部门支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请问,他凭什么成为一位优秀的员工?凭什么去换得高薪?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那些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抱怨不如改变;他们总是能安身于困难的环境,乐于迎接工作中的每一次挑战。而那些职场中的失败者,则认为倒霉的事总让自己摊上了,抱怨自己命不好,于是自我放弃。这也是“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的原因所在。
  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就曾经说:“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句话可以给所有处于职场中的人以启示:不要陷入抱怨的世界,把目光投向远方,你会发现老板其实就是你的伙伴,而你也是公司的主人。
  危机不会这么快结束,经济形势将会持续不明朗,拥有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学会感恩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一句名言:“我们都是经济危机的学生。”的确,在这样的危机面前,每位员工都是学生,不妨把危机当作是一场考试,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课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林少波
  2009年6月
  第2节:无处不在的抱怨(1)
  无处不在的抱怨在职场中,有很多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长期得不到提升,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抱怨不休。他们动辄抱怨被老板盘剥,是别人的赚钱工具;或者感叹自己才高八斗,却总得不到老板的赏识;抱怨工作乏味,抱怨老板苛刻……他们在抱怨中得到了暂时的快感,却关上了提升自己的大门。
  1. 抱怨公司:到了Google你就能干好?
  有能力走遍天下,无能力寸步难行。对于员工来说,重要的不是公司,也不是职位,而是停止抱怨,提升个人能力,拿出令人信服的业绩。在起始阶段,从来都是工作选择你,而不是你选择工作。
  职场中,有的人为才华无用武之地而苦恼;有的人为工作不称心而焦急;有的人为工作竭尽全力却无法得到上司赏识而郁闷;有的人为同事的不配合而头疼;有的人为工资太低而耿耿于怀;有的人为职业发展没有方向而迷茫……不幸的是,很多人都采用了抱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烦恼:——我在这家公司前途渺茫,也许永远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看来是没什么发展空间了;——老板的抠门让人难以忍受,工资才那么点,还要没日没夜地加班,真受不了;——这份工作太卑微了,我想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我发现我在这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能力没有多少长进,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将会没有任何希望;——这个公司管理简直一团糟,老板任人唯亲,我在这里处处受排挤;——办公室的气氛糟透了,每个人都无所事事,只知道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真让人压抑;——公司离家太远了,每天来回奔波太累了;……
  几乎每个人都向往管理人性化、薪水高、工作轻松的公司。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多次荣登美国最佳雇主榜首的Google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职业天堂。
  一流的办公环境,一日三餐都有五星级厨师随时待命,而且完全免费,你可以带宠物上班,零食随用随取,工作累了可以享受免费的按摩和水疗,有2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干的事情,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自己的办公区域,比如在办公区搭建帐篷或摆上一台跑步机……Google被形容成一个工作的天堂,员工下班后都不想离开办公室,也舍不得跳槽。据称,每25秒就有一份言辞恳切的求职简历发给Google。
  但是,Google不是慈善机构。你不妨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去Google上班,能胜任吗?如果不能改掉抱怨的毛病,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无论你在什么公司,都不会有好的发展。
  >> 抱怨让机会溜走
  第3节:无处不在的抱怨(2)
  国庆长假期间,大学同学阿杰来张伟家玩,好久没见面了,彼此都很高兴,免不了一番促膝长谈。
  在谈话中,张伟了解到,阿杰竟然“内退”在家。张伟十分吃惊,实在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要知道,阿杰才36岁,重点大学毕业,现在却待在家中,每个月只拿400块钱的生活费。
  事后,张伟从另外几个同学那里知道了原委。
  刚开始,厂长很器重阿杰,他上班后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一年半后,又提拔他当了厂长助理。阿杰的能力很强,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讲话不太注意,喜欢发牢骚。这一点厂长早有耳闻,只是觉得人无完人,只要能改正,还是可以重用的。但是,自从做了厂长助理,阿杰不仅没改掉自己的缺点,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当着厂长的面抱怨不休。于是,厂长开始渐渐冷落他,先是免去了他厂长助理的职务,后来又免去了他科长的职务。于是,阿杰的牢骚话就更多了,不但自己消极怠工,还影响别人做事,厂长考虑他还年轻,就让他“内退”了。
  如果阿杰能够吸取教训,以后不发牢骚,应聘其他单位,会比继续留在原单位更有前途。事实也是这样,阿杰“内退”之后,又应聘了几家单位,都被录用了。刚开始,几家单位领导都很重视他,可是,他爱发牢骚的老毛病改不了,结果同样是遭到了冷落,他受不了冷落,一气之下就又不干了。这不,他只好早早地过起了“内退”的生活。
  一个人在职场上打拼,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能力外,还要有涵养,不能动不动就发牢骚,要知道,职场不欢迎牢骚者,没有领导喜欢爱发牢骚的“刺头”。
  其实,那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只是一些工作在平凡岗位的普通员工。但是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从不抱怨公司,而是认真干好自己的工作,最终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应该扪心自问,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认真分析过你的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成就吗?你认真思考过怎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成为行业精英吗?你是否把对别人职位和薪水的羡慕,转化成努力工作的动力,而不是抱怨呢?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而改变自己的机会就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你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进取、全力付出,相信机会降临在你头上的时候,一定不会轻易溜走。
  >>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进入一个行业,想成就一番事业,应该从何做起呢?答案很简单: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从提高自身能力做起。
  卡罗琳刚工作时只是一个打字员,但现在她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
  卡罗琳毕业后,先在一家广告代理公司担任打字员。虽然她的外表并不十分出色,但她下定决心:“既然要当秘书,就要当最出色的秘书。”这也成了她一贯的工作态度。
  由于谦虚、勤奋、好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得到了提升,先后担任了编辑部主任、记录公司总经理、广告代理公司总经理。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卡罗琳总是坚持“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原则,努力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因此,她的见识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问题,她总能一眼找出症结所在。最后,她被大公司高薪聘走。
  专注于眼前的事,比胡思乱想尚未发生的事要重要得多。与“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一样,很多新人都不珍惜自身所拥有的,而叹息自己怀才不遇,或者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其实,我们只要认真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或者比老板要求的多做一点点,就会发现世界在我们面前豁然开朗。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我从来不去想做一件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的人生原则就是,做好手边的工作,其他的一概不想。”
  第4节:无处不在的抱怨(3)
  波士顿大学商科的教务长罗尔德对于毕业生曾经有这样的告诫:“人们每每陷入一种危险——那就是分心于其他的问题,而把目前的问题疏忽了。年轻人有许多失败,就是因为把目前的职务看得过于简单,以为不值得用他全部的精力去干。”
  所以,一定要记住:不管你的人生目标有多高,不要做一个空泛的梦想者,立足眼前,先把本职工作做好,然后才有资格考虑其他的。
  >> 放低姿态,一切从基层做起
  很多年轻人一心想做大事,不屑于做一些基层或者琐碎的工作,到最后往往是什么也做不了。要知道,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掌握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把目光投向虚无缥缈的高职位,不肯在基层工作中投入精力,这不仅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将来发展的不负责任。职场没有神话,不可能一步登天,只有循序渐进地积累实力,从最平凡、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简单、低微的工作中寻找成长的支点,才能最终实现职业梦想。
  所以,当员工刚进入企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职位、高薪水,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放低姿态,一切从基层做起,接受磨砺,战胜挫折。
  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不是靠一套一套的理论,而是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经过基层的磨炼方能胜任。
  从基层做起,不但不是一件坏事,还有事半功倍之奇效。一个人放低姿态,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能收获更多。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越牢,占地越广,建筑物就能修建得越高。我们要想能在工作中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就必须在职业生涯开始时,树立从零开始、从基层做起的决心,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不必计较职务的高低,只要有工作机会,就不妨去试一试,也许,你看不上眼的工作,就是你将来腾飞的基础。
  2. 抱怨工资:
  你是千里马吗?
  你完成工作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你整个生命的质量。工作固然是为了薪水,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个人的价值。
  一些人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应该得到重用,应该得到丰厚的报酬。相比发展空间、工作意义、企业氛围、个人能力的锻炼等等,他们更注重工资的高低,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这些抱怨者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工资的高低是和能力密切相关的。前通用CEO韦尔奇说过:“员工希望拥有高薪,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但是起码你先要告诉我支付你高薪的理由。”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8岁时,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当其他人在抱怨薪水太低而消极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只有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
  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
  第5节:无处不在的抱怨(4)
  有些打工者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必须在工作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内基的合伙人琼斯是个天才工程师,在建筑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钢铁厂时,他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
  因为齐瓦勃天才的管理艺术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材。”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可见,只要你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别人抱怨工资微薄的时候,默默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高薪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临。
  所以,当你在抱怨的时候,你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千里马吗?”如果你能以“日行千里”的业绩来证明自己,那么待遇不是问题;如果不是,那就闭上嘴巴,努力工作吧!
  >> 与其抱怨薪水,不如提升自己
  你只要留意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很少能听到谁对自己的薪酬十分满意,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十分满意;与此相反,大家好像都在抱怨,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如人意,抱怨收入太低等等。
  事实上,抱怨不但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失去更高的目标和更强劲的动力,带来以下3种后果:
  (1)应付工作。他们认为公司付给自己的薪水太微薄,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他们工作时缺乏激情,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一切,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以此来表示对老板的不满。
  (2)到处兼职。两线作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最终职业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3)时刻准备跳槽。他们抱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的工作只是跳板,时刻准备着跳到薪水更好的单位。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越跳越高,只是在频繁地换工作,因为他们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大的提升。试想,这样的员工,企业敢委以重任吗?
  现实生活中,员工往往非常看重薪水和工作环境,很少有人把学习技术、提升自己摆在第一位。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总有人抱怨公司支付他的薪水不够高,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支付他工资的并不是公司,而是他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工作表现。”
  公司是根据你的业绩来支付工资的,如果你对待遇不满意,那只能说明你的实力还不够。实力到了,工资自然也就上去了;实力不到,抱怨也是徒然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抱怨待遇,不如提升自己。
  一位20多岁的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1个月的薪水是多少?”
  第6节:无处不在的抱怨(5)
  “薪水很少,1个月才1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1万日元,但是你知道吗,你的所得远远不止这1万日元。”
  年轻人听后,不由得一脸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你也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松下先生的一席话,让年轻人茅塞顿开。
  许多年后,已经做了报社社长的年轻人,回忆起与松下先生的谈话,深有感慨地说:“对于年轻人来讲,注重才能的积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生存资本。”
  马云说过:“在职业上升期,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而要将钱看‘轻’,一个人头脑里面老想钱,那他成不了大事。”抱怨工资微薄于事无补,掌握真才实学才是最过硬的安身立命之本。
  >> 不要单单为薪水而工作
  员工之所以抱怨工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更缺乏对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领悟。大多数人因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个人的价值。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了。一个人如果单单为了生存而工作,那么恐怕他一生都将为生存而奔波。
  一个人的工作除了薪水,还有很多种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的东西存在,如艰难的工作能磨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合作能提升我们的协调能力,与他人沟通能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交际能力和表达水平。公司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从中我们能获得许多受益终身的能力。
  所以,你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但也是最短视的。
  斯蒂文·安德森和吉姆·墨菲一起进入一家铁路公司工作。20年后,吉姆已成为铁路公司的董事长,而斯蒂文仍在铁路公司,顶着烈日,辛辛苦苦在路基上工作。面对20年后如此巨大的差别,斯蒂文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20年前,我为每小时1.75美元的工资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在为事业而工作。”
  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薪水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薪水背后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薪水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的弱者。
  因此,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你在工作中得到的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3. 抱怨同事:
  为什么不将心比心?
  作为员工,你要做的是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务,而不是做一个抱怨者。指责和抱怨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任何的好处,反而暴露了你的幼稚和无能。
  第7节:无处不在的抱怨(6)
  在同事这种充满利益冲突的关系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公、受到排挤或者个人好恶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很多的摩擦和不愉快。这个时候,最直接、最容易出现的反应就是抱怨。
  办公室里,有把你当小孩训斥的“大姐大”,有时常讨好老板的“两面派”,还有喜欢磨蹭时间的“后进分子”……总之,每个人的行为都“可圈可点”。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工作越难做,火气就越大,同事间的相互抱怨当然在所难免。
  美国心理学家杰森·道格拉斯指出,办公室里80%的敌对情绪都可以被克服。可情绪一旦产生,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对方的缺点扩大,并在潜意识里扮演“无辜者”的角色。而对方会很快意识到你的情绪变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你的抱怨就更多,同事也越来越可憎。
  其实,职场不过是个大江湖,恩怨不过是一时之事,如果你想在办公室里与众不同,只要减少抱怨次数,忽视同事的百般不是,才能向老板展示你能够胜任未来管理者的基础素质:行动力、亲和力和不抱怨!
  那么,在与同事的相处中,如何做到“将心比心”呢?在这里送上三句话,简单有效。
  第一句:把自己当别人。当“我”得志或者做出选择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跳出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让自己的心态更平和,让自己的头脑更清醒。
  第二句: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第三句:把别人当别人。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总而言之,如果你能灵活运用“将心比心”,多多考虑同事的利益和要求,那么你一定能在职场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无往而不利。
  >> 抱怨别人只会显示你的无能
  有很多人在分析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时,先是列了一堆困难和问题,然后就开始抱怨,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这是帮忙辅助的工作,不在我的责任范围;
  某某某或者某部门不配合我;
  上级对我的支持不够;
  这个事情已经安排某某某来做,具体由他负责;
  顾客故意刁难;
  ……
  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又不想承认自己无能,就形成了种种抱怨。
  作为一名员工,你说的话是没有分量的,抱怨就更惹人讨厌了,用行动和业绩去说话才更有效。多做事,多观察,少抱怨,多努力提高自己才是出路。
  任何指责和抱怨都是无能的表现。一味地抱怨,业绩和顾客是不会主动上门的。你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工作,而不是为不能完成工作去找借口或者抱怨。
  抱怨、指责、推卸责任=无能,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能力的人。
  >> 要学会检讨自己
  我们大多数人最爱犯的毛病就是:当事情不顺利时,首先就去埋怨别人,而从不检讨自己。
  一位管理专家在一次培训课上问他的学生——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如果买了几条鱼回家,你出了趟门,回来后发现鱼被猫偷吃了,你觉得应该怪谁?”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觉得怪猫。
  管理专家笑了笑:“猫当然有责任,但除了责备猫,你更应该责备自己,因为猫吃鱼是它的本性,你明知猫会偷吃鱼,却不加任何防范,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所以你也是有责任的。同样的道理,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点,却不加防范,或者对一个人的了解不够深就重用他,一旦出了大错,首先应该检讨自己。”
  第8节:无处不在的抱怨(7)
  学生们听了,默然点头。
  人们在工作中遭遇不顺的时候,往往会努力为自己开脱,将原因归结为他人或者环境的不是,而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项目延期了,是因为其他同事拖了你的后腿;工作不顺利,不是自己不拼搏而是因为上司不赏识……他的眼里只看得到他人的不是,从来就不曾想过自己有什么过失。
  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反省自己:我哪方面有欠缺?我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当你学会了检讨自己,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提升。
  >> 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
  卡耐基说过:“如果你想学会待人处事,那么就请你记住三大原则:不批评,不责怪,不抱怨。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
  我们总是可以轻易地看见他人的失败、错误和缺点,而且忍不住提出批评和建议。殊不知,即使你是对的,你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者已经替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所以,不要随便抱怨同事,更不要批评、指责同事。
  富兰克林在年轻的时候并不出众,可是后来成为极有手腕的外交家。他成功的秘诀正是:“我不说任何人的不好!”
  《圣经》里说过:“不要批评别人,免得将来也被别人批评。”人各有别,不了解对方,就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误会就是这样产生的。千万不要随便去批评别人,话一出口就意味着伤害。
  要想与同事和谐相处、友好合作,就要把握好语言的分寸,注意克制自己。往往一次草率的、直白的批评会让你失去一个朋友,失去一个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况且,直白的批评会让他人觉得丢了脸面,自尊心受到了侮辱,最终造成双方不欢而散、难以收拾的局面。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当你忍不住要批评别人时,先想一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做,同时记住下面几句话:
  (1)不要批评你不了解的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2)不要批评别人的行为,先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
  (3)即使要批评,最好先加以肯定;
  (4)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为什么不试着多赞美别人?
  所以,让我们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怪的方式;尽量设身处地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不去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善解人意比起批评责怪要有益得多,而且让人心情舒畅,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4. 抱怨老板:
  老板是人人都痛恨的“怪物”吗?
  大多数人在和老板有矛盾时,花了太多的时间来抱怨,却用了太少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其实,无论什么样的老板,都值得尊重,都值得你去学习。适应和理解老板,是职场生存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有些人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之后,会仰天发问:好老板究竟在哪里?其实,不是没有好老板,而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罢了。
  对于所有职场中人,“老板”是一个永恒的主角,而“骂老板”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晚上下班之后,几个同事一起吃个晚饭,话题自然离不开公司的种种事情,这种谈话里,肯定会有对老板的“品头论足”。
  有人抱怨老板脾气火暴、难以沟通,也有人抱怨老板难以捉摸、深不可测,也有人说老板自负、孤傲,听不得反对意见。这样的抱怨,可以适当地作为情绪发泄的出口,但过多沉迷于这样的抱怨,那只能说明你缺乏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著名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告诫说:“别让自己在抱怨老板弱点时,也失去了工作效率。”在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博弈游戏中,以非暴力不合作为代表的消极、阴暗的态度只会让你越来越偏离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奋斗目标,而陷入与老板之间相互怨恨、抵制的不均衡对抗之中。因为你的老板同时也是这场游戏的裁判,所以对于你来说这是一场始终处在劣势、没有胜利的战争。
  第9节:无处不在的抱怨(8)
  对于有志于成为老板或者进入管理层的员工来说:把抱怨和骂老板的时间用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可能会让自己更成功!
  >> 老板来自金星,员工来自火星
  从本质上来说,虽然老板和员工之间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老板希望通过员工来获得更大的收益,员工也希望通过老板提供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但矛盾也是经常存在的。比如在薪酬待遇上,老板永远主张先有业绩,后有回报,而员工则会有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心态;老板期望员工先做出业绩、表现出能力,才有资格提要求,而员工会觉得没有好的支持、没有好的平台、没有相应的权力,就没法做事情;老板更关注结果,因为市场不会关注过程、对手不会关注过程,员工则认为结果由过程而来,付出了努力就应该得到肯定;老板会认为节约一元钱的成本比创造一元钱的收益更重要,而员工则认为多投入一元钱,获得的收益可能就不止一元钱……
  于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问题就出现了。老板会疑惑:员工到底要什么?制度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员工工作没有激情?为什么不愿意和老板沟通?为什么做事总不到位,还那么容易跳槽?为什么他们不接受批评,还总有那么多“抱怨”?究竟应该“以人为本”,还是应该“没有任何借口”呢?而员工更是会有满肚子的苦水,老板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个“怪物”!
  这种现象,简直可以套用一句流行语:老板来自金星,员工来自火星。
  曾有一位职业测评专家谈到“抱怨老板”这个现象的两大特点:一是有那么多抱怨。“他们一开始会用审视的目光,小心翼翼地看着你。但是咨询到中间时他们就开始爆发了,很多人开始激动地痛斥老板。”二是有那么多人想当老板。找她咨询的35岁左右的男士大部分会问这个问题:我能不能当老板?在这位专家看来,这二者之间有内在联系,中国那么多人想当老板,很大一部分是被不健康情绪推动着:老板坏,不能受老板欺负,我得自己当老板。
  大多数情况下,抱怨来自于失望和急迫的心情。员工的抱怨其实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舆论共同影响的结果。遇到问题,大家习惯于抱怨。许多员工总是想着自己“要什么”,抱怨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却没有问自己“还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做得够不够”。
  事实上,员工的这种抱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企业忠诚度的缺乏。因为抱怨,很多员工抵不住更多机会的诱惑,或者不能承受企业暂时的困境,所以消极对抗或者跳槽。其实,抱怨的员工可能不明白,这是很多企业必须跨过的一道“槛”,而一个员工在这种时候不仅要做事,还要学会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这样,你才能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分享到公司进步的果实。
  >> 为什么你总是认为老板在刁难你?
  许多员工抱怨老板在刁难自己——
  他为什么总是看我不顺眼?
  他为什么总是派给我加班都完不成的任务?
  他为什么总是对我的工作不满意?
  他为什么一会儿让我干这个,一会儿又让我干那个?
  ……
  跟这样的员工聊天,总是能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无数个“为什么”!尤其是对老板“瞎折腾”的抱怨,认为老板爱折腾人、折腾事——你刚在一个职位上做熟练了,可能就把你调到全新的岗位去了;工作任务变来变去,经常临时加任务;人员流动频繁,工作一年以上就算“老员工”了……其实,这种抱怨可以理解,但你作为员工,能理解老板为什么这么“爱折腾”吗?
  第10节:无处不在的抱怨(9)
  说句实在话,没有一个老板真正“爱折腾”,但他之所以老折腾,是因为环境总在变化、事情总在变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主动去适应这种变化。而且,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讲,折腾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就像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张建华所说,“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首先,折腾可以考验员工的忠诚度。你忠于公司吗?你说你忠诚,有什么能证明呢?所谓“患难见真情”,朋友是如此,企业对员工更是如此。绩效考核只能知道员工的专业素质怎样,很难检验出这个人是否忠诚于公司,因此老板就人为地制造出危机来,折腾就是“检验忠诚”的好办法。
  老板的信任是一点一点给的,他要看你的表现,你表现了多少,他就给你多少,不要奢望老板一下子就非常信任你,这样反而是企业危机的开始。如果你想“出头”,就要有被折腾的准备,老板要不断地折腾你,因为他相信忠诚是考验出来的,不是听你嘴上说的。在折腾的过程中就看你能不能扛得住,能不能坚持留下来。如果能,就说明你是忠于公司的,光明的前景就在前面等着你。
  其次,折腾可以使企业保持活力。每个人都有惰性,长时间在一个岗位上,每天做同样的工作,活力和干劲自然会消退,因此,通过折腾可以迫使员工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方法、结识新同事,保持活力和学习的心态,不断地进步。
  第三,折腾才能让员工成长。要想成长,就要经受得住来自组织、社会以及环境反复不断的磨炼——折腾。如同一块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在职业生涯中,要能够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扛得住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重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像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人只有经受反复不断的磨炼,才能成为可用之才。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著名企业家的观点。台湾城邦出版集团创始人何飞鹏在《自慢》这本书中说:“我们不得不承认,老板(上司)通常能力比你强,因而产生了判断和思考的落差,老板气势恢弘,我们小鼻子,小眼睛,这个时候老板的判断与要求,在我们看来就会变成不讲理的要求,是不可能达成的任务。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用了太多的时间来骂老板,用了太少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我直接接受老板的不讲理,因为那是我快速追赶老板能力的方法。”
  >> 职场面试“死穴”——抱怨老东家
  “你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司?”这是每一个面试者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愚蠢的应试者会把它视为一个难得的诉苦机会,向面试官大吐苦水,诉说自己在前东家那里遇到的种种不幸,对前老板进行贬低、挖苦……
  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抱怨,除了痛快痛快嘴之外,会给你的面试带来加分吗?曾经有一项针对人力资源主管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人力资源经理不欣赏对“老东家”满怀抱怨、牢骚的员工,有38%的人力资源经理明确表示不会招聘这样的员工。因为“新东家”也会变成“老东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希望员工离开之后,只记住在公司是如何“受委屈”,在行业内到处说自己的“坏话”,曝公司的内幕。
  有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这样说:“一个职业的人不应该停留在抱怨上,特别是在寻找新东家的时候。公司只要存在就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如果只会发现缺陷而不采取行动就没有意义。当然,也不排除采取行动而没有效果,但可作为他的工作经验陈述,而不是抱怨。不管哪一种抱怨,录用这种情绪化明显的员工,都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说可能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会降低团队工作效率;如果让客户看到,更会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甚至会为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等。”
  第11节:无处不在的抱怨(10)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面试者往往都是老板本人,这时候你可要小心了。老板们大多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多年,自然会认识好多同行业的对手,也许你在面试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的那个“前老板”,恰是他多年的好友。就算他不认识你的“前老板”,他也同样不想成为一个这样被你在背后骂的未来“前老板”。就像一位中小企业老板所说:“如果你总在抱怨上一个老板哪里不好,你的现任老板会觉得将来有一天你也会这样讲他;如果抱怨上个工作的不好,说明你的适应能力、合作力、以及执行力都存在问题。”
  但是,在前一个公司如果真的受了委屈,任何人都会希望这种情况在新的公司不要出现。因此,如果那真的是你非常在乎的事情,请在面试时向招聘经理询问清楚。如果发现新公司也有类似于老公司的不合理的规定,甚至可以给出你的合理化建议。把批评转变为建设性的意见,对自己来说,避免了今后工作中再度遭遇你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对公司来说,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
  5. 抱怨加班:
  永远没有分外的工作
  如果你对加班不是抱怨、躲避和排斥,反而是主动要求加班,主动去每天多做一点点,那么,你的老板和上司会很快关注你,逐渐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在职场中,我们会碰到这样的人,如果是5点30分下班,那么,他绝不会待到5点31分;如果是6点钟下班,那么当时针指向6点时,他就会以百米赛跑般的速度冲出办公室。
  一旦有紧急的任务,领导要求大家加加班时,有些员工的抱怨声便会四起:
  “老板真没良心,又在剥夺我们的业余班时间!”
  “都已经下班了,凭什么还让我多干活?”
  “加班就加班吧,却一点加班费都不给,只管一份盒饭,太不够意思啦!”
  ……
  几年前,在某次于西班牙举办的国际产品展示会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企业参加,其中有不少来自中国的企业。其中,有一家从中国来参会的公司,参展人员由该企业的市场部经理带领。
  在开展之前,每家参会公司都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去做,比如展位的设计与布置、资料的整理与分装、产品的组装等等。要完成好这些准备工作,就必须依靠大家加班加点地去工作才行。
  没想到,市场部经理带去的这帮安装工人,绝大多数人还跟在国内时一样,不肯多干一分钟活,等到下班时间一到,便纷纷溜回宾馆去了。市场部经理见准备工作还差得很远,便要求他们来把活干完了再去玩。没想到他们竟然说:“一分钱加班费都没有,凭什么让我们干啊,我们有那么傻吗?”更有甚者还说:“经理,你也只是一名打工仔而已,不过就是职位比我们高一点点,别犯傻了,何必为老板那么卖命呢?剩下的活,明天再干吧,来得及!”
  为了把准备工作及早做好,市场部经理只好和一名主动留下来的安装工人一起,加班加点地在展厅里干活。
  在开展的前一天晚上,老板亲自来到展场,检查展场的准备情况,此时已是凌晨一点。令老板感动的是,市场部经理和一个安装工人还在那里辛苦地忙活着,细心地擦着装修时粘在地板上的涂料。令老板吃惊的则是,其他人一个也没在。
  一见到老板,市场部经理就赶忙站起来说:“董事长,您处罚我吧!我失职了,没能让所有的人都来加班工作。”
  第12节:无处不在的抱怨(11)
  没想到,老板一点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而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放宽心。接着,他指着那个安装工人问市场部经理:“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愿意留下来加班的吗?”
  市场部经理连忙回答:“不是,他是自己主动要求留下来加班的。而且,在他留下来时候,其他工人还一个劲地嘲笑他是傻瓜,说他没必要那么卖命,老板也不在,就算累死了老板也看不到,还不如回宾馆美美地睡上一觉。”
  听了市场部经理的叙述后,老板当时并没有做任何表示,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也加入到展位的准备工作中去。
  参展结束后,一回到公司,老板就开除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人员,同时,将那名主动加班的普通安装工人提拔为一家分厂的厂长。
  被开除了的那帮人非常不服气,找到了人事部经理理论:“我们不就是多睡了几个小时的觉吗,凭什么炒我们鱿鱼?而他不过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凭什么当厂长?”他们所说的“他”,就是那个被提拔了的工人。
  人事部经理对他们说:“其实,市场部经理当时只是让你们一起加加班,提前把参展的准备工作做好。而你们呢,一听到要加班,就满腹牢骚、抱怨不已。用自己的前途去换取几个小时的懒觉,这是你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人强迫你们那么做,怨不得谁。而且,我通过调查了解到,你们在平日工作里也经常偷懒。每天下班时间一到,你们就连人影都找不到了。每次要求你们加班,你们就怨声载道,喋喋不休地和公司谈价钱。而他呢,虽然只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但据我们考察,他为人积极负责,平日里默默地奉献了许多,比你们多干了不知多少活,提拔他,是对他过去积极奉献的奖赏和回报!”
  在职场中,抱怨公司经常让自己加班的人并不在少数,然而,如果你想获得企业的重用,受到领导的青睐,就必须主动去寻求加班的机会,而不要一听到加班就躲开,更不要一到下班的时间就跑得没了影!
  >> 下班了,你还是公司的员工
  每每被要求加班时,有些员工就会发出这样的怨言:“下班了,我就应该有做我想做的事情的自由,为什么还要侵犯我的自由权利”、“加班就一定要给加班费,不给报酬,凭什么让我给你多干活”……
  那么,下班后,员工是否还有继续工作的义务呢?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答案非常明显的问题——下班了之后如果还要工作,那么下班还有什么意义呢?
  只不过,如果你想受重用、被提拔、获得高薪,就必须改变这种观念!
  确实,你没有义务去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策自己快速成长,迈向成功。事实上,下班了,你仍然是公司的员工。你如果想让自己比别人成功得更快,就应该主动“加班”!
  卡洛·道尼斯是世界知名的投资顾问专家,他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迁,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干一点”。
  “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是的,的确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并且逐渐养成了招呼我的习惯……”
  第13节:无处不在的抱怨(12)
  杜兰特先生为什么会养成召唤道尼斯先生的习惯呢?因为道尼斯主动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他,并且诚心诚意为他服务。这样做获得额外的报酬了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使自己赢得老板的关注,最终获得了提升。
  当公司要求我们加班时,我们还是尽量别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了。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你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当你主动加班时,别以为没有人会注意到,其实老板正在睁大眼睛瞧着呢!
  习惯于抱怨加班的员工,很有必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一件事或多帮别人干一点儿活就是吃亏。如果领导让你加加班、赶赶任务,你别以为自己吃了大亏,反而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领导只叫了你,而没叫其他人,说明他信任你、赏识你。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亏”是一种贡献精神,你贡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乐于加班,就是这样的一种“吃亏”。
  >> 无论上班时下班后,都没有分外的工作
  无论上班时下班后,都没有分外的工作。当你能用这样的态度去工作,就必定能很快地脱颖而出。
  莱尔家里很穷,因此,中学毕业后他就跟随哥哥到港口码头打工。兄弟俩在码头的一个露天仓库帮别人缝补篷布。莱尔不仅工作非常积极,而且有责任心。他经常主动加班干活,却并没有要求什么回报,因为他把工作中的所有事情都看成了自己的分内事。
  有一天深夜,外面刮起了狂风暴雨。莱尔马上从床上爬了起来,拿起手电筒就冲到大雨中去。哥哥怎么劝他都没劝住,只好在他背后大骂他是个傻瓜:“这根本不是你要干的工作!这只是分外的工作,你去干了,老板也不会给你加工资!即使老板愿意给你钱,但你现在去干了,老板也看不见啊!”
  莱尔却认为:“只要力所能及,工作哪有什么分外分内的?”
  在仓库里,莱尔查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并加固了那些被掀起来的篷布。
  正在这时候,老板开车来到仓库,恰好看到了莱尔正在检查仓库,全身上下早已被雨水浇透了。当老板看到货物完好无损而莱尔却成了“水人”时,他非常感动,当场表示要给莱尔加薪。莱尔拒绝了:“不用了,我只是出来看看缝补的篷布结不结实。再说了,我就住在仓库旁边,来看一看货物也只是举手之劳。”
  老板看到他如此诚实和有责任心,便决定让他到自己新开的一家公司去当负责人。
  那家公司刚刚开张,需要招聘新人。于是哥哥跑来对莱尔说:“你给我安排一个好差事吧。”深知哥哥性格的莱尔说:“你不行。”哥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莱尔说:“不行,因为你不会把公司的事当成是自己家的事来干。”哥哥说:“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你这么较真、这么无情干吗?真没良心!”莱尔却认真地说道:“只有把老板的公司当成是自己开的公司,才能把事情干好,才算是真正有良心。只有无论是上班下班,都把公司的工作当成是自己分内工作的人,我才会招聘进来。”
  无论上班时下班后,都没有分外的工作。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工作态度,在三年之后,莱尔成为了一家大型企业的总裁。而他哥哥呢,还在码头上替人缝补篷布。
  当你成为一家企业的一分子时,就永远没有分外的工作。因为,公司就是你的家。只有你拥有了一种把自己当作公司主人的心态,你才会备受重用。事实上,你不是在为别人工作,而是在为自己工作。当你无论是上班时还是下班后,都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后,你将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重视和重用。
  第14节:无处不在的抱怨(13)
  6. 成功者永不抱怨,
  抱怨者永不成功
  一个聪明的员工,从不抱怨现状,而是潜心研究如何解决问题,脚踏实地,一步步向上攀登,从而走向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经常觉得这件事不公平、那件事不顺心,当你的这些想法增多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抱怨。只要稍加注意,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抱怨:
  一位新员工说:“工作太累了,但是工资才这么点……”
  一位资深职员说:“我那么拼命地工作,但上司还是不赏识我,我越干越没信心了。”
  一位部门主管说:“客户太难缠了,而且其他部门的人一点都不配合我,我的工作没法开展……”
  ……
  看起来,好像每个人的抱怨都有道理,可是,这样有意义吗,在面对不利的环境或者困境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困顿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呢?与其牢骚抱怨,不如问问自己:在这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里,我能做些什么?强者靠自己,弱者靠同情,怨天尤人实在于事无补。少抱怨,多行动,才是应对困境的正确方法。爱默生说:“一心朝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同样,我们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又有谁能妨碍我们的上升呢?记住,不抱怨是强者的生存哲学:抱怨者永不成功,成功者从不抱怨。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在索尼公司一直非常受欢迎。有个叫大贺典雄的帝国大学高材生,是一位有才华的青年。他加入索尼公司之后曾多次与盛田昭夫争论,盛田昭夫喜欢这个直言无忌的年轻人,非常器重他。
  出人意料的是,后来盛田昭夫居然把大贺典雄下放到了生产一线,给一位普通工人当学徒。这让很多员工迷惑不解,甚至怀疑他得罪了盛田昭夫。有人为大贺典雄感到不平,但大贺典雄只是淡淡一笑。
  一年后,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还是学徒工的大贺典雄居然被直接提拔为专业产品总经理,员工们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盛田昭夫为大家揭开了谜团:“要担任产品总经理,必须要对产品有绝对清楚的了解,这就是我要把大贺典雄下放到基层的原因。让我高兴的是,大贺典雄在他的岗位上干得不错。然而,让我坚定提拔念头的是——整整一年,他在累脏卑微的工作环境下居然没有任何牢骚和抱怨,而且甘之若饴。”
  人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由报以热烈的掌声。5年后,也就是在34岁那年,大贺典雄成为了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在因循守旧的日本企业,简直是前所未闻的奇迹。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环境、超越环境。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过:“机会看见抱怨者就会远远避开。”喜欢抱怨的人在这个遵循强者法则的世界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二战著名将领巴顿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二战》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要提拔军官的时候,常常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候选人集合到一起,让他们完成一个任务。我说:‘伙计们,你们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说完就宣布解散。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观察他们。
  “我看到军官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有的人抱怨说:‘6英寸还不够当火炮掩体。’还有一些人抱怨说:‘我们是军官,这样的体力活应该是普通士兵的事。’最后,有个人大声说:‘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那个老家伙想用它干什么,随他去吧。’”
  第15节:无处不在的抱怨(14)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家伙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抱怨就能完成任务的人。”
  抱怨会限制你的思维,让你的视野变得“近视”,把自己局限在抱怨本身上,而不是努力地去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如果你能像大贺典雄一样脚踏实地地工作,从不抱怨,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不可限量。
  >> 抱怨是影响你职业发展的恶瘤
  工作中,你是个爱抱怨的人吗?要知道,习惯性抱怨很可能会“毁掉”你的前程!有职业研究机构从大量的职业咨询案例中发现,至少有一半以上职业出现问题的来访者都会习惯性地抱怨,由抱怨而直接引发跳槽的占38%。
  这些抱怨体现在方方面面,抱怨老板用人不公、抱怨公司薪水太低、抱怨同事不好合作、抱怨客户不好对付……总之,工作一无是处。
  那么,面对爱抱怨的员工,一般的管理者是怎么看待的呢?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对爱抱怨的下属,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想办法裁掉他!
  有位工程师在业界小有名气,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但公司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理很混乱。习惯于有条不紊的工程师忍受不了这种状况,他开始抱怨,并养成了习惯。有同事劝过他,可他就是控制不了。直到有一天正在抱怨时,老板对他说:“你觉得公司不好,明天就不要来了。”
  抱怨是被裁员和被迫跳槽的直接诱因。抱怨让我们失去动力、心态消极、应付了事,结果业绩出不来,还影响团队的士气。若要问那些卓越的管理者,在他的团队中最不喜欢听到的是什么,他很可能会很爽快地回答是“抱怨”。面对喜欢抱怨的员工,一旦有人可以替代你,或是不需要你了,裁掉你就是管理者最常用的手段。
  抱怨,让你厌倦了企业,同时也让企业厌倦了你。对此,专家的建议是:
  (1)闭紧爱抱怨的嘴,先从不抱怨做起。抱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2)把抱怨化作建设性的意见。抱怨的人其实心中早已有了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解决方法,可能是不被重视或自身不够主动,所以只能抱怨。如果把自己的想法从老板的角度加以考虑,并且以老板能够接受的方式主动提出,老板应该是非常欢迎的。
  (3)寻找自己的原因。对于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疲劳、工作压力大、得不到信任等原因引起的抱怨,可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看看自己是不是工作方法上出了问题,或者是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等等。
  >> 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有位职场培训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抱怨是最普遍的一种情绪,但同时也是寻找借口的人最善于利用的。”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有真正的成功。因为在职场中,最没有价值的行动就是抱怨。抱怨的人则很难获得成功,而成功者从来不抱怨。
  萨姆和威尔是大学同学,两人一起进入大都会保险公司工作,从最基础的保险业务员做起。两个月之后,因为工作老打不开局面,萨姆就开始抱怨,今天抱怨工作太难,明天抱怨推销保险没有前途,后天抱怨待遇太低,因此,他整天懒懒散散,工作敷衍了事。结果,刚干满3个月,他便彻底断绝了继续干这份工作的念头,辞了职重新开始找工作。而威尔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因为工作积极,业绩出众,一年后,他成了亚特兰大区的金牌推销员。尽管如此,他依然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不断进取,认真负责。两年后,他晋升为分公司的市场总监。
  有一次,威尔代表企业去招聘会招人,意外地碰见了萨姆,不同的是,萨姆是去找工作的。原来,他从这家企业出去后,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一直处于“辞职—找工作”的过程中。
  萨姆看见威尔后会有何感想?是从自身找原因还是感叹机遇不公呢?如果他懂得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脚踏实地地工作,今天就不需要这样辛苦地找工作了。
  第二部分
  第16节:抱怨不如改变(1)
  抱怨不如改变
  与其抱怨薪水太少,不如想方设法让你的工资信封变厚;与其抱怨老板太吝啬,不如努力成为公司里最会赚钱的人;与其抱怨加班太频繁,不如在八小时之内完成你的工作;与其抱怨公司没有提供发展平台,不如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在每一种貌似合理的抱怨背后,都有一种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改变现状。
  1. 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房龙说:“当世界抛弃了你,而你又无法改变时,你才有权利抱怨。”不少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推责于别人,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别人的存在与做法一定有其合理性。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自己改变了,一切就会改观。
  有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
  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的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声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这就如同我们在工作中,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绝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
  当然,你完全不必转而去讨好这个人,也没必要和他达成一致意见,甚至你继续厌烦他也无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转变成你的烦恼。无论你为此多么愤怒,他也不会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
  美国成功哲学演说家金·洛恩说:“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的确,在工作中,总有很多的“别人”让我们很郁闷。这种郁闷可能是因为他们和你融不到一起,可能是他们不欣赏你,可能是他们不喜欢你,可能是他们不重视你,但是,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 不要抱怨别人不喜欢你,要先改造自己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羁绊和束缚,对于它们,我们毫无办法。其实,囚禁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我们的心态和能力。
  20世纪30年代,日本有个矮小的保险推销员,业绩很差,因而收入也少得可怜。有一天,他来到一所寺庙,向一位老僧人推销保险,滔滔不绝地说着投保的好处。没想到他说完之后,老人摇了摇头说:“小伙子,你说了这么多,我丝毫没有兴趣啊!”这如同一瓢冷水,使年轻人灰心极了。老人注视着他,接着说:“你要向人推销,就一定要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才行,否则,你做推销就没有什么前途了。”看着满脸通红的年轻人,老人说:“小伙子,还是先改造改造自己吧!”
  第17节:抱怨不如改变(2)
  走出寺庙后,年轻人一路上思索着老和尚的话,他觉得话虽不中听但很有道理。为了改造自己,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一次,每次请来5个同事或者投了保的客户一起吃饭,请他们指出自己的毛病。虽然他很拮据,但即使典当衣物,也坚持这样做。
  每一次的“批评会”都使他有被剥皮抽筋的感觉,但他默默地忍受着,他把那些逆耳忠言记录下来,进行自我反省。随着毛病的减少,他渐渐成熟起来。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获得了全日本第一。从1948年起,他竟然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业绩第一的好成绩。这个矮个子不是别人,就是著名的推销大师原一平。
  美国亿万富翁约翰逊说:“遇到障碍我会诅咒,然后搬个梯子爬过去。”有些时候,迫切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无法改变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 不要抱怨别人不重视你,要先提升自己
  有的员工会把不满、不幸的事挂在嘴边。他们过分强调“别人”,也就是老板这个外在因素,抱怨老板不重视自己,而从未从自身查找失误的原因。
  一个销售员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不平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朋友对他说:“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这样的老板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这人一脸疑惑地问:“为什么?”
  朋友说:“如果你现在走,老板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还在这里,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你的老板就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这个销售员觉得朋友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朋友对他说:“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销售员兴奋地答道:“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断给我加薪,并和我长谈过,准备让我做他的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又不努力,而后你痛下苦功,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
  与其抱怨老板不重视我们,不如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 不要抱怨别人不欣赏你,要学会放低自己
  台湾的女作家杏林子说:“现代社会,昂首阔步、趾高气扬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资格骄傲却不骄傲的人才真正高贵。”有些员工高估了自己,放不下自己的高身段、高身价,结果总是得不到别人的欣赏。
  有一位管理专业研究生,在他毕业后的三年里,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个单位,但每次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待不下去,最后只好辞职。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看一下他的工作经历:
  这位研究生毕业后便开始找工作。刚开始时,应聘单位一听说他是研究生毕业,都争相聘请他。于是,他选择了一家不错的单位。但刚到单位第一天,他就颇为不满,因为没有人接待他,领导只让一位同事帮他安排了住宿。他有种受冷落的感觉,心中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自己一个研究生,单位居然一点都不重视。
  带着这种情绪开始工作,自然就免不了处处挑剔。这样一来,手中的工作迟迟做不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三个月后,单位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因为没有创造出价值,领导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第18节:抱怨不如改变(3)
  不仅如此,因为过于骄傲、不合群,同事也疏远他,不愿和他一起做事。单位只好将他另外安排到新成立的分公司当经理。这家公司是和别人合作,对方出技术,他们公司出钱。可在双方合作中,他的态度始终非常高傲。他认为那样的技术很平常,哪里都找得到,常常流露出瞧不起对方的样子。最后,双方的合作没有成功,大家不欢而散。分公司也因为他管理不善,没有创造效益而被撤销。这样一来,他自然也被公司辞退了。
  他又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当部门经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表现得对谁都很客气,但从骨子里还是谁也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自然还是做不好。没多久,他又被辞退。
  之后,他又去过几家单位,但每次都是大同小异,过不了几个月就被辞退。
  其实,这位员工的发展,是被“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光环给葬送了。他的内心装满了自己,装满了过去,因此就装不下别人,装不下现在与将来了。
  后来,在跟一位职业咨询师交流后,他幡然醒悟。从那以后,他对自己来了一个彻底的“空杯”,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个性,也没有了怨天尤人的情绪。
  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成了一个不仅在本单位,而且在方方面面都很受欢迎的中层管理者。
  不要抱怨别人不欣赏你,有时要学会放低自己。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
  2.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企业聘用你,不是为了供养你,而是因为需要你。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愿意奉献与付出的员工,一定能成为企业里的“大忙人”与“抢手货”;那些满嘴牢骚、满腹抱怨的员工,则很难获得大的发展。
  一天,《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哈维·麦克在机场排队等候出租车。当一辆出租车停在哈维面前时,他眼前一亮,这辆车一尘不染,司机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系着黑领带,裤子熨烫得十分平整。他走下车来为哈维打开后车门,同时,他递给哈维一张薄薄的卡片说:“我是您的司机威林,在我给您装行李的时候,希望您能够阅读一下我的工作介绍。”
  哈维拿起卡片看了起来:“威林的任务:让我尊贵的顾客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最快捷的、最安全的并且是最为廉价的路线,到达他的目的地。”
  哈维心里为之一振,尤其是他注意到出租车内同它的外观一样,也是一尘不染。哈维坐在座位上后,威林说:“您要来杯咖啡吗?热水瓶里有加糖咖啡和无糖咖啡两种。”哈维说道:“不用了,我还是喜欢喝点饮料。”
  “没问题,在小冰箱里面有可乐、水,还有橙汁。”
  哈维有点惊讶,差点口吃起来:“我,我还是来杯可乐吧。”
  递给哈维饮料后,威林说:“如果您想看点东西的话,车里有《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体育画报》和《今日美国报》。”
  车开起来了,威林递给了哈维另一张卡片:“这是我所搜集的播放音乐的电台频率,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听一下收音机。”接着,威林问哈维车内温度是不是合适。然后,他为哈维制定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
  “告诉我,威林,你一向这样为顾客服务吗?”
  后视镜中的威林面带笑容:“不,实际上,仅仅是最近两年才这样。在开始五年中,我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抱怨,就跟大多数出租车司机一样。后来,我在收音机中听到了心理学专家韦恩·戴尔的成长经历,他在一本名为《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的书中写道:‘如果你在早上起床就期盼会有糟糕的一天,你将不会失望,因为糟糕的事情肯定会如约而至。’”
  第19节:抱怨不如改变(4)
  “停止抱怨!在竞争中改变自己,不要做鸭子,要做一只鹰。鸭子喋喋不休,抱怨不停,而鹰则越过人群展翅高飞。”威林说,“他真的让我茅塞顿开,韦恩说的就是我,我就是喋喋不休、抱怨不停,所以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变成一只鹰。”
  故事中的威林肯定是那种特别受顾客欢迎的司机,也正是顾客需要的司机。在企业中,同样需要这样的员工:他们不会像鸭子一样抱怨,而是像鹰一样在高空展翅翱翔。
  日本管理学家川上真史在他的《改变公司的员工在哪里》一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能够改变公司命运的人是什么样的呢?他给出了下面的答案:
  (1)他们不把问题当问题,而把问题当课题;
  (2)他们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3)他们能及时、准确地发射知识和信息;
  (4)他们时刻张开天线,接收一切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资讯;
  (5)他们能对企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解决问题;
  (6)他们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远见和计划。
  用一句话概括,老板需要的员工必须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他们站在企业立场,及时为企业解决问题,并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 能为企业及时解决问题
  作为员工,你不能解决问题,那企业请你来干什么呢?然而,在很多企业里,老板却不得不亲力亲为,去做下属做不好的事情。这不仅是下属的耻辱,更是企业的不幸。
  1999年,美国第一大零售商凯玛特开始显露出走下坡路的迹象。在这之前有一个关于凯玛特的故事在广泛流传:
  在1990年的凯玛特总结会上,一位经理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向坐在他身边的上司请示如何更正。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自己的上司请示:“我不知道,您看怎么办?”而上司的上司又转过身来,向他的上司请示。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一直推到总经理帕金那里。帕金后来回忆说:“真是可笑,没有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宁愿将问题一直推到最高领导那里。”
  2002年1月22日,凯玛特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与竭力寻找借口的员工不同,有些员工没有做好工作时会直接对老板说:“您看怎么办?”也许这种坦诚似乎比找借口好一些,但事实上,在老板听来,“您看怎么办”的潜台词就是“这是件麻烦的事情,还是您亲自介入并帮助我们解决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所以,企业迫切需要的是那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人才。
  在老板眼中,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比一个员工处理和解决问题,更能表现出他不可替代的价值。一个经常为老板解决问题的人,肯定能最先得到老板的青睐和提拔。首先,他没有让问题延误,酿成大患;其次,他让老板非常省心省力,老板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更重大的问题上。有了这样的员工,老板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老板聘用一个人,给他一个职位,给他与这个职位相应的权力,目的是为了让他完成与这个职位相应的工作,而不是让他在这个职位上无所事事。
  “我能为公司做什么?”这应该是每一位员工从进公司起就该搞清楚的事情。你要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把你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然后才能获得“公司能给我什么”的报酬。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