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职场成功第一法则:做不抱怨的员工(作者:林少波

_3 林少波(当代)
  人都是趋利避难的,如果你总能替老板解决难题,老板不但会领你的情,而且会越来越欣赏你,从而逐渐提拔你、重用你。因为,在老板眼里,你不但忠诚可靠,还拥有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当老板被公司事务缠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作为他的下属,应该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为其分忧解难。特别是在老板遇到难题、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优秀的员工应该像江湖豪杰那样主动站出来,施以援手,而不能像平庸者那样袖手旁观。
  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障碍。作为老板,管理一个企业,责任重大,压力也最大,某些工作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或以往的经验处理妥当,而有些工作则需要下属的帮助才能解决。这时,如果下属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老板出谋划策,共同渡过难关,老板肯定会十分感动,从而对你另眼相看。
  第41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13)
  当产品打不开销路时,你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联系销售渠道;当老板需要某一方面的人才时,你积极帮助老板物色、推荐人才;当公司发展遇到困境时,你不妨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老板决策打开思路,提供方法;当老板忙不过来时,你可以主动承担一部分工作,让老板处理特殊事件等。
  能在关键时刻主动替老板分忧的员工,有哪个老板会不喜欢呢?
  >> 工作中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
  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中有所发展,培养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每一个员工来说,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越多,完成的任务越大、越难,我们在企业的地位越稳固。因此,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一个机会,训练自己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常常见到有些工作了三五年的人,他们再也找不到工作的乐趣,总是在抱怨,总想着跳槽。他们习惯于用放大镜看自己公司的缺点,用望远镜看别的公司的优点。当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是束手无策,就是沮丧消极,开始抱怨不休。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公司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是你转变命运的机会,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大好机会。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普通职员。当时,公司正陷入困境,产品一直打不开市场,作为市场部的员工,加藤信三非常着急。一天早上,他用本公司生产的牙刷刷牙时,牙龈被刷出血来。他气得将牙刷扔在马桶里,擦了一把脸,满腹怨气地冲出门去。牙龈被刷出血的情况,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并非每次都怪他不小心,而是牙刷本身的质量存在问题。真不知道技术部的人每天都在干什么!
  他来到公司,气冲冲地向技术部走去,准备向有关人员发一通牢骚。
  忽然,他想起管理培训课上学到的一条训诫:“当你有不满情绪时,要认识到正有无穷无尽新的天地等待你去开发。”他冷静下来,心想:“难道技术部的人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吗?一定是暂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如果能解决它,情况会怎么样?这也许是一个发挥自己才干的好机会呢!”于是,他掉头就走,打消了去技术部发牢骚的念头。
  自此,加藤信三和几位同事一起,着手研究牙龈出血的问题。他们提出了改变牙刷造型、质地、排列方式等多种方案,结果都不理想。一天,加藤信三将牙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毛的顶端都呈锐利的直角。这是机器切割造成的,无疑是导致牙龈出血的根本原因。
  于是,加藤信三就向领导建议:公司应该把牙刷毛顶端改成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市场上一枝独秀。作为公司的功臣,加藤信三从普通职员晋升为课长。十几年后,他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机会不会青睐没有准备的人!不要埋怨没有机会,更不要埋怨得不到领导的重用,如果你真想要获得机会,先问问自己现在的公司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果有,恭喜你,你的机会来了,抓住它!如果可以把问题当作机会,你的职业生涯离转变不远了。
  >> 主动找方法,让自己脱颖而出
  日常工作中,常常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碰见困难避而远之的人;另一种则是迎难而上的人,他们主动寻求解决方法,为老板分忧。可以说,主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是职场中的稀有资源,更是经济社会的珍宝。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创立最早、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1956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尽管这款汽车式样、功能都很好,价格也不高,但奇怪的是,竟然销路平平,和公司预期的情况完全相反。
  公司高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让产品畅销的方法。这时,在福特公司里,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叫艾柯卡。
  艾柯卡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位见习工程师,本来与汽车的销售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老板因为这款汽车滞销而着急的神情,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开始不停地琢磨:我能不能想办法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呢?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应该在报纸上登广告,内容为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
  这个创意的具体做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支付,直到全部付清。
  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还给人留下了“每个月才花56元就可以买辆车,实在是太划算了”的印象。
  奇迹就因为这样一句简单的广告而产生了:短短的3个月,该款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售量从原来的末位一跃成为冠军。而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也很快受到了公司赏识,总部将他调到华盛顿,并委任他为地区经理。
  后来,艾柯卡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方法,最终脱颖而出,坐上了福特总裁的宝座。
  从艾柯卡身上我们能够看出:在工作中主动想办法为老板分忧解难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也最容易得到老板的认可!
  第42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1)
  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
  当你抱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让你失去了向上的动力;当你抱怨自己干劲十足,却看不到相应的业绩;当你抱怨自己兢兢业业,个人能力却总是得不到提升……方法总比问题多,做事一定有方法。当你学会停止抱怨、尝试努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升职也许离你不远了。
  1. 为什么你总是完不成工作?
  工作中的困难无处不在。有的人没有坚定的信念,这导致他们在困难来临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克服困难,而是逃避困难。于是,工作在他们的眼中就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总有这样的员工,每次考评时,都会发现他们没有完成手中的工作。是他们的能力不够吗?未必,只是消极的心理在作祟罢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老总看到员工们总是懒懒散散,于是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写一份有关勤奋的文章,然后贴在公告栏里。没想到十天后,所有的人都没有交上来。究其原因,无外乎“消极”二字。
  一个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有些人不是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首先想到这件事情是否符合自己的习惯、符合自己的想法。如果与自己不符合,就找出非常蹩脚的理由来搪塞,这显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我不想做”
  “我不想做”——这就像一个咒语,存在于一些员工的工作之中。当这个声音不断出现在他们的心底,他们的思维就会停顿下来,他们的行动就会迟缓下来,他们的态度就会懒散起来。
  工作中有太多的原因能让他们的心底不断传出这个声音,比如:
  付出太多,收获太少(眼高手低);
  我不愿竞争,我想要安逸(安于现状);
  对方太强大了,我根本没有竞争的资本(不战而退);
  第43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2)
  形势不好,等坏形势消除了再说(不思进取);
  ……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安逸与享受是最快乐的,一旦这种潜意识占据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就会变得贪图安逸、害怕困难。
  懒散、懈怠是心灵的毒药,也是失败的罪魁祸首。你是否认识到,在职场法则中,只有积极的态度才会给你带来成功?
  世界潜能开发专家安东尼·罗宾指出:要完成一项任务,首先要拿出50%的精力来给它开个好头。这个道理就像万有引力定律所描述的那样:“若无外力影响,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将永远运动,一个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当我们接到任务,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行动起来,一旦开始着手这项工作,惯性会推动着你朝前迈进,而不是抱怨说“我不想做”了。
  >> “我尽力了”
  没完成工作可能不是你不愿意面对困难,更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在这之前,你认为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下面这些是这类员工经常说的话:
  “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能做到这样了!”
  “这件事我做了很久,应该可以了吧?”
  “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做到这样!”
  “我们的挑战太大了,做到如今这样就很不错了!”
  ……
  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座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的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跑,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的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上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后,又向全校师生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塔上餐厅参加免费的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一个11岁的小男孩自信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按要求背了下来,竟然一字不漏,丝毫没有差错,到了最后竟然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章呢?”
  男孩不假思索地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那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都说明了出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多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所以,要想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第44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3)
  >> “这不可能”
  也许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上司叫你去完成一项任务,条件也许并不尽如人意,你的第一反应是: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这一任务是不可能的。
  也许你不会相信,天底下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你觉得不可能,是因为没有尝试着去做而已。
  股票大王约瑟夫·贺希哈小时候是个乞丐,但他却发誓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在流浪街头时,贺希哈每天拾取别人丢弃的报纸,坐在街边的石椅上阅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慢慢地对书报上的经济信息、股市行情产生了兴趣,决心从股票方面发展自己的事业。
  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光蛋,竟然想发展属于自己的股票事业,人们觉得他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是贺希哈就是凭着他这股顽强进取的精神,一步一步地往这个目标前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其他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因经营惨淡而关闭了,剩下的证券公司也岌岌可危。就在这个时刻,贺希哈到证券交易所去找工作。几位在交易所门口玩纸牌的人听说他来找工作,不禁哄然大笑起来,认为他在股市大崩溃的情况下还想做股票工作,肯定是神经有问题。
  贺希哈没有灰心丧气,他转身到别的交易所去寻找机会。最后,他来到了百老汇大街120号的依奎布大厦,在爱默生留声机公司里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是一份忙碌于办公室勤杂和午间总机接线的工作,工薪很低,每周12美元,但他乐意地接受了。
  他满腔热情地开始了工作,并十分珍惜自己获得的机会,利用晚间和假日认真钻研股票业务和市场行情。不久,贺希哈发现爱默生留声机公司也发行股票和经营股票,便时刻注意着公司的经营情况。他想,自己现在从事的勤杂工作与高层次的股票工作差距太大,怎么能使自己靠拢它乃至参与它呢?
  一天上午,他鼓起勇气,敲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大胆地提出:“总经理先生,我可以做您的股票经纪人吗?”总经理被他的胆量所震惊,考虑到他半年来工作勤快、反应灵活,同意了他的请求。
  此后,贺希哈成为爱默生留声机公司股票行情图的绘制员,他运用自己积累的股票知识和行情资料,很快就上手了。在工作中,他对股票买卖领悟更深了,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3年的艰辛努力,他积累了2000美元。他根据自己的奋斗计划,成为了一名独立的股票经纪人,从此走上发迹之路。不到1年时间,他已经拥有了168万美元的资产。
  到1928年,他已经成为每月可以赚20万美元的股票高手。
  1929年是他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也是股市历史上最热闹的一年,几乎全民都加入了股票买卖的行列。
  丰富的经验使贺希哈认定大雨和风暴即将来临,他果断地将1928年末及1929年初大量买入的各类股票,一分不留地抛售,得到了相当于原来投资10多倍的回报,他一下又赚了上亿美元。此后,股市也验证了他的判断,很快就一泻千里,而贺希哈也由此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股票大王。
  越来越多的人把“务实一点”挂在嘴边,并且没有遭到任何人的责怪。但事实是,更多的时候,说这句话只是因为他们惧怕失败,他们已经把“务实”演变成了逃避困难、逃避责任的一种托辞。
  可以肯定地说,工作中,上司并不会安排给你客观上绝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所谓的“不可能”往往只是我们个人的主观认识,更多的时候不过是我们推托的一个借口。有一句老话说:“看看乌龟,只要它伸出脑袋,它就会一直往前爬!”我们需要树立持续前进的信念,且不能因为有难度而停止,就如同一只持续前进的乌龟一样。
  第45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4)
  >> “没人帮我”
  当我们进入职场后,也许强调的最多的就是团结协作,因为公司成员之间只有真诚合作,才能顺利实现公司制定的各种目标。事实上,那些取得成功的人物往往都有集合他人、开创伟业的能力,可是,这些注重团结协作的人却从来不把“没人帮我”这句话说出来。
  如果我们稍为注意,就能发现“没人帮我”这句话通常所出现的场合:
  制定了一个目标计划,但迟迟不见行动;
  上司安排了一个让你独立完成的工作,没有完成好;
  一个自己负责的项目出了问题;
  ……
  其实,“没人帮我”只不过是一个经不住追问的借口。想想看:是你自己的目标计划,为什么要人帮你?如果真的需要帮助才能完成,而你客观上得不到这样的帮助,那只能说明你的计划不成熟,缺乏可操作性。
  一个本来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为什么其他人可以做得到,只有你做不到?当你说“没人帮我”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胜任工作?
  如果你负责的事情出了问题,你也许不想承担责任,可是,既然是你负责的,责任是你永远也推不掉的,与其在事后找“没人帮我”这样幼稚的借口,为何不在接受这件事情前就提出来?为什么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拿出来推卸责任?
  独立精神和自助精神被认为是人类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美德。一个没有独立意识的人永远只能活在别人的阴影里,而一个没有自助精神的人也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有句话叫:“天助自助。”如果你把这句话记在心中,付诸行动,那么这句话的力量之大将超乎你的想象。
  2. 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
  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出路;你做出什么样的思考,就有什么样的收入。对于一个员工,要想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杀向成功之巅,就必须将抱怨抛在脑后,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占据自己的灵魂。
  “有想法的才是天才”,这是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的一句名言,这也是他选择优秀员工的标准。能为老板提供好想法的员工,无疑是公司最有价值也最有可能被老板欣赏的员工。
  麦当劳的创始人克罗克则说:“如果两个人的观点相同,其中一个人就是不必要的。”
  当你抱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让你失去了向上的动力;当你抱怨自己干劲十足,却看不到相应的业绩……为何不换一种思路?你会发现,整件事会变得大不一样:前面有如此多的出路供你选择;原来你也可以达到那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位置。
  >> 将脑袋打开1毫米
  一些人喜欢把这样的句子挂在嘴边:“我们最初就是这么干的,几十年也就这么过来了,所以不要轻易改变这样的规矩。”
  许多人害怕改变,他们抱怨一切变革,他们总是认为现在是最安全的,一旦现状被打破了,他们就惶惶不可终日,以为天要掉下来了。
  可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要说几十年前,就算几十天前的经验都可能不再适用,所以我们必须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积极转变自己的思路,才能保证我们不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会雀跃万分。不过,进入第11年、第12年及第13年时,业绩停滞下来,每个月只能维持同样的数字。
  第46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5)
  董事会对这3年的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说道:“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太过分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年的营业额增加了12%。
  扩大1毫米,将13年的思维定势打得粉碎,也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面对停滞不前的业绩,我们是抱怨有限的市场,还是将密封的脑袋打开1毫米,让新知识、新事物、新创意进入其中?答案不言而喻。
  每个企业都欢迎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员工,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从20世纪中期至今,招聘人才由最早看文凭到注重经验,再到如今青睐创新精神,这是人才理念与时俱进的深刻体现。所以,开拓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重要标志。
  >> 不在枯燥中抱怨,就在问题中改变
  很多人的工作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劳作,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工作和挑战没有任何关系,于是,他们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抱怨上。在不停的抱怨中,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人消沉了,完全不记得初出茅庐时的雄心壮志。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思路上的改变。
  有一位年轻人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每天检查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完全,以确保石油被安全地储存。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公司经理认为这个工作最适合一个学历不高、也不会什么技术的年轻人。
  每天,年轻人都会看到机器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首先是石油罐从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然后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工作完成后,油罐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注视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检查几百罐石油,每天如此。
  前几个在此工作的人对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厌烦极了,每天都向自己的主管抱怨不休,最后他们被一一解雇。这个年轻人在经历了开始的那段烦躁后,选择了留下,他深信这一切是可以改变的。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年轻人在机器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动作中,注意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一定会滴落39滴,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滴没有起到作用。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这将会节省多少焊接剂?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用这种机器焊接的石油罐存在漏油的问题。但他不灰心,很快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解决了上个机型漏油的问题,同时每焊接一罐石油都会为公司节省一滴焊接剂。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就是这“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掌控全美制油业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第47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6)
  不难想象,如果洛克菲勒也像他的几个前任一样,忍受不了枯燥无味的工作过程,其结果也只能流于平庸。正是他沉下心来,改变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思路,才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不妨换一种思路,也许你马上就能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一个新的目标、一种新的境界。换个思路,就有了出路!
  >> 改变思路,其实很简单
  著名创新思维专家郎加明说过一句话:“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那么,改变思路有多难?
  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在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员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办法,但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名员工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泰三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名员工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的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扇在几个月内一销而空。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是一副相同的黑色面孔了。作为公司的功臣,这名员工成为了公司的股东。
  只是颜色上的小小改变,就能迅速打开市场,让原本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成为畅销品,这无疑是一个奇迹。这样一个普通的想法,既不需要渊博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丰富的商业经验,只需要你改变自己的思路,打破行业中的惯例,就能开创一片全新的天地。
  3. 一流员工解决问题,
  末流员工抱怨困难
  面对困难,总有办法,只是有的人能找到,有的人找不到,有的人只知道抱怨,却忘了还有办法来解决困难。
  每一个优秀员工都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他们在每天的工作中展现出来的是胸有成竹、自信十足的风范,他们面对不可预期的困难总是从容不迫、干劲十足。他们从来都不抱怨遇到的困难,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人是一个公司向前发展的动力,老板就像信任自己一样信任他们,将他们委派到最重要的岗位上。
  平庸的员工正好相反,他们遇到困难时,总是抱怨不已,却忘了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老板、上司、同事,盼望着救世主的降临,好让自己事事能请教。这样的人,何时能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更上一层楼?公司如何敢委以重任?升迁、加薪又如何与他有缘呢?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挑刺、抱怨的员工,最缺的就是不抱怨、积极行动并解决问题的员工。
  >> 问问自己,你属于哪一种人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从早到晚,问题总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相依为伴”。只要人在职场,就要面对问题。悲观者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乐观者却能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只要努力,成功对于谁都是平等的。
  问题中有机会。人是制造问题的专家,也是解决问题的能手。每一个问题都蕴含着个人成长、企业进步的机会:产品问题隐藏着发明的机会;管理问题隐藏着革新的机会;人际问题隐藏着改善关系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学会迅速地解决各种问题,就一定能做出一番业绩。谁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谁就是职场明星。
  第48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7)
  一般来说,公司的员工分为几种:
  (1)制造问题者。这样的员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最不受欢迎的员工。这类员工所占比例很小,老板们避之唯恐不及。
  (2)解决一般问题者。这样的员工中规中矩,能胜任工作,对于一般的问题都能轻松解决,但是对于难题还是束手无策。这类员工在公司里占大多数,公司要生存,就靠这些员工了。
  (3)疑难问题专家。这样的员工善于解决疑难问题,并总能找到问题的关键。这类员工属于凤毛麟角,是老板们梦寐以求的好员工。公司如果想要有大的发展,就只有依靠他们了。
  那么,你呢?你是属于哪一种员工?如果你能成为公司的“疑难问题专家”,相信你无论在哪儿,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成就一番事业。
  >> 你有多少问题需要请示
  有这样的一个女职员。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马上跑到经理室说:“经理,客户打电话催促发货呢!”
  “噢?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到了吗?”
  “还没有呢!”
  经理皱了皱眉头:“那你应该告诉他,我们会按合同交货的。”
  “好的!”她跑了出去。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又接到一个电话,马上来到经理室,说:“对不起,经理,我还得打扰一下。南京那家客户说我们发给他的货有两箱在路途中受损,要求退货呢!”
  经理不耐烦地问:“这种事以前是怎么处理的,知道吗?”
  “知道。应该同意退货。”
  “知道还来问我?”
  这位女职员很不好意思。可是过了不多一会儿,她又怯怯地敲开经理室的门:“对不起,经理!我还得再打扰一下。我的电脑坏了呢!”
  经理火气直冒:“什么?难道你想让我帮你修电脑?”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
  “不管你是什么意思,这种事不要来烦我!”经理打断她的话。
  其实,这位女职员想说的是,因为电脑坏了,经理要她当天完成的本季度销售报告可能不能按时上交。幸亏她没有说出来,否则经理一定会更恼火。首先,她不应该把工作拖到最后期限才完成;其次,电脑坏了不应成为不能工作的理由,她可以借别人的电脑完成工作,或采取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把问题上交给经理。
  这位女职员没有在这家公司干多久,她很快就被辞退了。经理对她的评价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
  作为员工,相信你不会乐意听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这种评价吧?
  我们每天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成了一流员工与末流员工最直接的评价标准。事实上,勇于解决问题,不仅是你的职责,更是你展示才干的最佳机会,毕竟,晋升的机会总是由那些能够出色解决问题的员工获得的。
  >> 用对方法做对事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在对待工作中的问题时,就要尽一切可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初涉商海时,就是一个通过找方法去解决问题的高手。
  他先是在茶楼里做跑堂的伙计,后来应聘到一家企业当推销员。做推销员首先要能走路,这一点难不倒他,以前在茶楼整天跑前跑后,早就练就了一副好脚板,可最重要的还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把产品推销出去。
  有一次,李嘉诚去一栋办公楼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一连走了好几家都无人问津。一上午过去了,一点成绩都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那这一天就白跑了。
  第49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8)
  尽管推销颇为艰难,他还是不停地给自己打气,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另一栋办公楼。他看到楼道上的灰尘很多,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去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将水洒在楼道里。经他这样一洒,原来脏兮兮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了许多。这样一来,立刻就引起了办公楼清洁人员的兴趣,向他购买了洒水器。就这样,一下午他就卖掉了十多台洒水器。
  李嘉诚最后之所以能推销成功,就是因为他找对了推销的策略,巧妙地将洒水器的功用明明白白地展示给了自己的潜在客户,并赢得了实实在在的订单。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用了错误的策略做了错误的事情,最终只能收获一个错误的结果。事实上,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哪怕是突发事件,也有起因和结果,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最关键、最巧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日本最大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发生了一起空肥皂盒事件。这家公司接到了一份投诉,一位顾客抱怨说他买的一盒肥皂是空的。于是,这家公司立刻停止了生产线,从包装部门一直检查到销售部门,直到找出肥皂到底是在哪一环节遗失的。
  经理要求工程师解决这个问题。很快,工程师设计了一个配备高分辨率监视器的X光设备,它需要两个人来监控通过生产线的肥皂盒,以保证其中没有空盒。无疑,他们很成功,但干得也很辛苦。
  另一家小型化妆品公司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但是一名普通雇员用另一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没有使用X光监视器,也没有使用其他昂贵的设备,而是买了一台大功率的工业风扇。他把风扇摆在生产线旁,装肥皂的盒子逐一在风扇前通过,只要有空盒便会被吹离生产线。
  显然,工程师很努力,但是小公司雇员的方法更巧妙。什么比卖力地工作更好?是巧妙地工作!
  4. 结果才是硬道理
  企业靠结果生存,个人也要靠结果发展。没有结果的努力,是无用功。
  当你进入公司开始工作,就意味着在你的人生中,你每天都要用结果来获得报酬,也要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怎样,与其他人无关,但却决定了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或合格的管理者,决定了你是不是真正地对企业、对自己有价值!结果的叠加,成就了你的人生价值!
  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公司获得成功?想一想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朋友,现在的命运为什么不一样?乔丹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球星?刘翔为什么成为明星?答案是:结果改变命运,结果的积累成就人生!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交换。企业付给你工资或薪酬,你以自己的能力和劳动提供相应的结果!能力越强,得到的结果越好,你的薪酬和地位也就越高。但是请记住,企业购买的是结果,没有结果的付出是不值钱的,只有有效的结果才值钱。对于公司来说,当一件事情都做完了,你有一千、一万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所以,为了你的事业发展,你应该养成一种“结果心态”,对结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达到。
  >> 没有任何借口,对结果负责
  在工作中,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工作的结果负责,是对我们的薪水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第50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9)
  只有得到老板想要的结果,才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可,才能够证明自己,所以,我们工作中所有的付出和过程只是一个铺垫,要证明自己,就必须靠结果说话。
  没有任何借口,对结果负责,是每位员工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因为“结果第一”是每个公司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每个老板衡量员工的重要标准。
  2000年,全球汽车市场一片萧条,日产尼桑公司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危机关头,公司高层空降了在法国有着“营救大师”之称的卡洛斯·戈恩,期待他妙手回春,拯救日产!
  在戈恩正式上台的就职演说中,他面对日产公司的所有股东和员工,面对众多的新闻媒体,做出了一个“180”计划的承诺:“1-8-0”。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日产将实现的三个目标:截至2004财年,全球销售量增加100万台;运营利润率达到8%;汽车事业净债务为0。
  戈恩在演讲台上告诉所有人:“我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如果任何一点没有做到,我就出局!在这三个目标前,我没有说一个‘假如’:假如有了支持、假如经济环境良好、假如日元汇率降低……我决定,不管任何情况,都要实现我的承诺,并承担全部责任!”
  戈恩说到做到,日产不仅扭亏为盈,而且效益蒸蒸日上!业界为之震惊。
  有记者问戈恩:“为什么在一上台之初就要坚定地锁定目标,不给自己留后路?”戈恩回答说:“人们喜欢结果,因为它简单,谁都能明白,谁都可以去衡量。我们执行要求,得到结果,然后老板兑现承诺。没有任何借口,一切为了结果。”
  >> 没有结果的努力是无用功
  企业靠业绩生存,个人也要靠业绩发展。没有业绩的努力,是无用功。
  以前,我们经常听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是我们公司里的老黄牛,尽管能力和业绩不突出,但一直勤勤恳恳”之类的话。苦劳很容易让我们感动,勤奋努力也是我们要倡导的。然而,如果我们能巧干,为什么要苦干呢?如果我们得不到好的业绩,再好的过程又有什么用呢?在这个时代,那些只知道闷头苦干的人,已越来越难获得企业的认可。我们不但要努力做事,更要把事情做成、做好、做出彩!
  比尔盖茨曾经深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一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业绩的重要性。只看业绩,这正是真实商业世界中最根本的原则。没有人对你的付出和辛劳感兴趣,人们在乎和看重的是业绩。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布莱切是美国纽约一家豪华宾馆的老板,他以“懒惰”而著称,凡是能吩咐给手下去做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
  有一年圣诞节,他让宾馆全体员工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布莱切叫人把10名“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心里七上八下,心想老板大概要炒我们的鱿鱼吧,满脸沮丧。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进门,布莱切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这10名员工感到莫名其妙。
  看着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表情,布莱切招呼他们坐下,微笑着解释道:“根据我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于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做第二次。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整天闲着,在偷懒。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全无例外的都是‘懒汉’,因为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懒得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这样能有效率吗?”
  第51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10)
  也许你会觉得布莱切的行为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不看过程、只问结果是职场中公认的评价标准。无论你在过程中做得多么出色,如果拿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你就是在做无用功。
  5. 叫苦不如吃苦,
  生气不如争气
  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许多挫折和打击,这时候,抱怨于事无补,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苦尽甘来、出人头地。
  在工作中,总会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叫苦连天:
  工作环境不好,不够舒适;
  抱怨工作乏味,单调枯燥;
  抱怨加班频繁,工作辛苦;
  抱怨工作任务太重,让自己心力交瘁;
  有人抱怨工作难度太大,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苦干。所谓苦干,就是一要吃苦,二要不屈不挠。工作不是享福。没有苦干的精神,再好的设想,再好的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看一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苦干得来的。没有苦干,就不会有过人的业绩,更不会有美好的明天。
  一个人要勇于吃苦而丝毫不叫苦。叫苦和抱怨并不能帮助我们克服苦难,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人面对困难,不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四处叫苦,以期得到他人同情或借叫苦回避困难,那么只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无能。
  桑德斯上校65岁退休后,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这时他想到了一份母亲留下的炸鸡秘方。于是,他便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我可以教你怎样才能炸得好,怎样使顾客增加……”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吧,老人家,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吗还落魄到这种地步?”
  每一次嘲笑没有让桑德斯心灰意冷,而是让他不断修正自己的说辞,找出下次能做得更好的方法,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桑德斯的炸鸡配方最终被一个餐馆老板接受了。你可知先前他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1009次之后,他才听到了第一声“OK”。
  正是因为桑德斯上校把嘲笑当作上进的动力,不断地调整自己,耐心推销,才有了当今名扬世界的快餐连锁企业——肯德基。
  工作的苦难其实是对你的磨炼,他人的轻视其实是上进的动力,当你停止抱怨、平息怒气,开始乐于吃苦、勇于争气时,成功也就离你越来越近。
  >> 先吃苦,后成功
  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上帝爱你,才叫你吃苦。”
  中国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吃苦也是一种资本,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许多成功人士在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总是对曾经的苦难念念不忘。吃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慧聪集团的创始人郭凡生少年时代曾上过山下过乡,十八九岁还当过兵。后来,这段充满苦难的经历给他的人生增加了莫大的胆量。他在一次采访中说起当年创业时的心态:“1988年我已经是副教授,已经很有学术成就,晚上我就看着一墙的书,心里感觉比较酸楚,走到35岁了,不得不走另外一条路,心里虽然难受,但是不得不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并不怕……”原因则是少年时代的经历——“那段生活使我真正具有自信心,如果创业失败了,我去扛麻袋也可以养家糊口,而当一个人愿意扛麻袋维持生活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怕了。”
  荷兰银行中国区主席邱致中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曾说:“如果没有在崇明农场务农六年,没有经历这些人生苦难,也形不成我后来的思想和处世哲学。我希望我的小孩将来也知道我过去的故事,知道我曾经做过农民。通过这些,让他们了解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知道世界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任何人在到达成功之前,没有不遭遇失败的。每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无数失败的故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后才发明了灯泡,而沙克也是在试用了无数介质之后,才培养出了小儿麻痹疫苗。约翰·克里斯在发表第一本书之前,曾写过564本书,并遭到了1000多次的退稿,但他并没有灰心,终于在第565本书获得了成功,成为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
  曾经的苦难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疑,吃苦就是他们人生中最有价值的资本之一。高尔基一生历经坎坷,吃了不少苦,也收获了不少人生阅历,充实的人生经历为他的成就打下了基础。回顾往事的时候,高尔基说道:“一个人如果没有他吃不了的苦,那么就没有他做不成的事情。”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