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职场成功第一法则:做不抱怨的员工(作者:林少波

_2 林少波(当代)
  你应该明白你和老板的工作关系是这样的:是你执行老板分配的工作,而不是你安排老板的工作。工作中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时,不要牢骚抱怨,而是要敢于面对和迎接。当周围的人们都喜欢找你解决问题时,你就取得了胜人一筹的优势,老板必然就会知道你是个良才。
  第20节:抱怨不如改变(5)
  >> 能积极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身为企业的一员,如果我们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对整个公司的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们来看看企业需要的那种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的员工在哪里。
  故事发生在美国鞋业大王——罗宾·维勒的工厂里。当时,罗宾的事业刚刚起步。为了在短时期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他组织了一个研究班子,制作了几种款式新颖的鞋子投放市场。结果订单纷至沓来,以至于工厂生产忙不过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招聘了一批生产鞋子的技工,但还是远远不够。这可怎么办,如果鞋子不能按期生产出来,工厂就不得不给客户一大笔钱作为赔偿。
  于是,罗宾召集大家开会研究对策。主管们讲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行。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小工举手要求发言。
  “我认为,我们的根本问题不是要找更多的技工,其实不用这些技工也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
  “因为真正的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技工只是手段之一。”
  大多数人觉得他的话不着边际,但罗宾却很重视,鼓励他讲下去。
  他怯生生地提出:“我们可以用机器来做鞋。”
  这在当时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立即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孩子,用什么机器做鞋呀?你能制造这样的机器吗?”
  小工面红耳赤地坐下去了,但是他的话却深深触动了罗宾,罗宾说:“这位小兄弟指出了我们的一个思想盲区: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问题是招更多的技工,但这位小兄弟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问题是要提高效率。尽管他不会制造机器,但他的思路很重要,因此,我要奖励他500美元。”
  老板根据小工提出的新思路,立即组织专家研究生产鞋子的机器。4个月后,机器生产出来了,从此,世界进入了用机器生产鞋子的时代,罗宾·维勒也成为了美国著名的鞋业大王。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一旦发现公司内部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不利于公司发展的情况时,员工需要做的不是躲在角落里埋怨,而是应该站出来为公司提出能够解决问题和改善不良状况的合理化建议,这不仅是员工的权利,也是员工的义务。
  >> 时时处处站在公司立场
  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把工作和自己的事业联系起来,对公司负责,时刻站在企业立场,你就能容忍工作中的压力和单调,减少抱怨,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使命感和成就感。如此,晋升、加薪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你也终将成为企业里最需要的员工。
  阿基勃特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他无论在什么场合中签名,都不忘附加上公司的一句宣传语——“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时间长了,同事朋友们干脆给他取了个“每桶4美元”的外号,他的真名反而没人再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听说了此事,便叫来阿基勃特,问他:“别人用‘每桶4美元’的外号叫你,你为什么不生气呢?”阿基勃特答道:“‘每桶4美元’不正是我们公司的宣传语吗?别人叫我一次,就是替公司免费做了一次宣传,我为什么要生气呢?”
  洛克菲勒感叹道:“时时处处都不忘为公司做宣传,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员工。”
  5年后,洛克菲勒卸下董事长一职,阿基勃特成为标准石油公司的下一任董事长,他得到升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能站在公司的立场,坚持不懈地为公司做宣传。
  第21节:抱怨不如改变(6)
  阿基勃特之所以成功,归根究底,是因为他内心对公司的归宿感和责任感,那是人类美好的人格在闪闪发光。因为,只有从公司立场出发的人,才能够发自内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到举足轻重的抉择,都责无旁贷地全身心投入,以此作为对公司的报答。
  正因为如此,越是明智的员工就越不会抱怨,越珍惜公司给予自己的一切,时刻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
  3. 能力有提升,薪水才上涨
  能力有提升,薪水才会涨。能力提升得越快越大,薪水就涨得越快越高。
  当你不断主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就会领到更高的薪水。
  是否能获得加薪,是否有希望被提拔,表面上看决定权操控在老板手上,但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你自己!
  在职场中,类似于下面这样的抱怨,我们并不陌生:
  “老板真抠门,才给我发这么一点工资。”
  “公司给我的钱太少啦,我才不愿意多干呢。”
  “老板怎么只给我这么些薪水?如果他能多给我一些,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的。”
  “为什么公司给某某涨了那么多钱,我的工资还在原地踏步?”
  “凭什么谁谁谁能领那么多薪水奖金,我却那么少。我比他进公司早好几年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
  这些抱怨看起来似乎很值得同情,然而,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员工涨不了工资,根本原因不在公司和老板身上,而在于他们自己。事实上,老板是否愿意给一名员工加薪,取决于该名员工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对公司的效益是否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其实,很多抱怨薪水一直在原地踏步的员工,就像一个懒汉站在被自己荒芜了的庄稼地旁边,喋喋不休地抱怨:“土地呀土地,你为什么不给我一个好的收成呢?如果你现在长出很多的粮食,我就给你松土、播种、施肥、除草、捉虫。”殊不知,如果不在春天给土地松土,然后播种、施肥、除草、捉虫,到了秋天,收获的就只能是荒芜!
  能力有提升,薪水才会涨。能力提升得越快越大,薪水涨得就越快越高。
  抱怨不如改变。当你能不断地主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后,也许你会发现,“薪水不涨”原来只是杞人忧天!
  >> 抱怨和牢骚不能带来能力的提升
  “老板真不够意思,我跟着他干了几年啦,工资还没有涨过!这样工作下去,实在太没劲了,我真不想干了!”一位年轻人怒气冲冲地把自己对老板的怨言一股脑儿地说给自己的哥哥听。
  哥哥静静地听着弟弟的抱怨,充满关心地看着他,一直等到他诉说了一大通后,才平静地对他说:“我觉得你现在已经养成了抱怨的坏习惯,这对于你的成长很是不利。如果你保持这样的心态,即使不在这里干了,你到别的公司,还是会遇到现在的问题!你唯一应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挑剔公司!”
  哥哥的话,对年轻人犹如当头棒喝,年轻人陷入了沉思。是啊,如果总是抱怨公司给自己的钱太少,却没有反省为什么老板不给自己涨工资,那么,即使换一百份工作,薪水又能涨到哪里去呢?
  于是,他从此开始改变自己,努力把现在的工作干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这样,通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他越来越受到公司的重用,薪水也不断地上涨。
  第22节:抱怨不如改变(7)
  后来,这位年轻人离开公司,自主创业,成为了享誉世界的著名企业家。他的名字叫稻盛和夫,日本高科技时代最著名的企业领袖,被世人称为“经营之神”。
  能力有提升,薪水才会涨。稻盛和夫从抱怨到改变的事迹启示我们,获得涨薪的正确办法并不是抱怨,也不是牢骚,而是转变自己的心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那么,怎么样做才算是真正的“能力提升”呢?
  首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能力提升”不仅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专业能力的提高,而是有着更深刻和宽广的内涵。本质上,“能力提升”有以下四层内涵:
  第一层含义:多付出。当一名员工化“被动听命”为“主动做事”,并且乐意去做分外的工作,为企业多付出的时候,其能力就开始提升了。
  第二层含义:有事业心。当一名员工能视工作为事业,努力让工作尽善尽美时,其能力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层含义:更专业。当一名员工能不断地主动学习、钻研和实践本职工作,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这时我们可以说该员工的能力获得了提升。
  第四层含义:能创新。当一名员工能通过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时,其能力的提升又到了更高的境界。
  上述四个层次,是一种从低到高的递进逻辑,其提升的难度也是一种由易到难的递增。
  总之,任何一名员工,如果能够达到上述四个层次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说是“能力提升”了。换言之,一名员工欲使自己的“能力提升”,就应该朝着这四个层次努力。
  >> 愿意多付出,才更容易收获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才是让自己薪水不断上涨的最好途径。
  提升能力,最容易做到的是和“抱怨”说再见,让自己从一个被动听命行事的人,转变为主动思考做事的人。如果你还能经常做一些分外的事,那么,你很快就会被上司关注,并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约翰·马克斯韦尔大学刚毕业,就进入到了纽约的一家出版社工作,担任编辑工作。他的文笔很好,而且工作非常认真,从而博得了上司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不过,出版社提供给新员工的薪水却比较低。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薪水还是没有涨,于是,新员工里就有人抱怨道:“原以为进入这家出版社能领到很好的薪水和福利,没想到薪水那么少!更气愤的是,都快一年了,社里都没有给我们涨工资的意思。”
  不过,约翰·马克斯韦尔并没有参与到这种私下里的抱怨之中。他只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因此,有人就笑他傻,领那么点工资,还那么卖命地去工作。但他每次都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又投入到勤奋的工作中去。
  当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系列图书的编辑工作,每个人都被分配了不少任务,因此个个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出版社领导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所以编辑部的人也会被派往发行部去帮忙。不但新员工,就连老员工也对这个决定很不满。结果,整个编辑部只有约翰·马克斯韦尔很乐意地接受了领导的指派,其他人都是去了一两次就开始找借口躲避不去了。
  有人偷偷地问约翰:“你整天被指派来指派去地干那么多活,却领那么点薪水,你不觉得太亏吗?要是我,早就不干了!”
  约翰哈哈一笑,然后回答说:“愿意多付出,才更容易收获。我觉得多做事对我的成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第23节:抱怨不如改变(8)
  两年过去后,和约翰一起进来的新员工,有的已经被辞退了,有的虽然还在编辑部里,但薪水待遇并没有提升多少。而约翰呢?他的薪水已经提升了20倍,并且担任了第五编辑室的负责人。
  十年后,他离开了这家出版社,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再后来,约翰·马克斯韦尔成为了纽约著名的出版家。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当你主动地多付出和多做分外之事时,你就已经走上了职业发展的快车道。
  >> 事业心越强,能力提升得越快
  你为公司多做出的每一点付出,都是你迅速提升能力的机会。如果这样的机会不常有,而你又想不断地、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又该怎么办呢?不妨向博恩·崔西学习吧。
  博恩·崔西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成功学大师、亿万富翁。有人向他请教成功之道时,他讲到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他认为:“要成功,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事业心越强,能力提升得越快。”
  在他二十出头的年龄时,他还只是美国一家大型企业里的最基层员工,属于“螺丝钉”式的小人物。那时候,他在一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工作,被安排在屋子的最里面办公,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没有电脑。每天,他从早忙到晚,处理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当然,他完全胜任了这些事情,然后他就向上司抱怨:“我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让我有一种挫败感,我认为我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但上司对他说:“这我管不着,你要有怨言,就去找老板。”
  年轻的博恩·崔西果真找到了公司的老板,向他说:“老板您好!现在安排给我的工作,我完全能胜任,我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完成更多的任务,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可以吗?”
  面对事业心这么强的下属,老板内心里欣慰不已。不过,老板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让他回去。
  一周之后,博恩的工作还是原来那些事。于是,他又找到了老板,再次表达了自己愿意承担更多责任的想法。就这样,一个月之后,老板终于找到了他,对他说:“博恩,我准备在你的本职工作之外,安排一些别的事情让你干,你愿意吗?”博恩自然满心欢喜,马上答应了。
  从此,博恩不断地要求老板和上司给自己更多、更有难度的任务,并且总是能提前保质保量地把任务完成。当然,有时候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他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但这些都是很值得的,因为每一次他出色地完成任务时,老板都对他赞赏有加。
  很快,博恩就获得了老板的认可和青睐,于是,他所接手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职位和薪酬也越来越高。
  博恩·崔西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们,当你不断地激发自己的事业心时,你就能让自己的能力如火箭般上升。要知道,人的能力都是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提升的。当你能不断地挑战困难并最终战胜困难,你的能力又将跃上新的台阶。
  >> 创造更多的效益,才能领到更高的薪水
  态度决定成就,效益决定收益。有些人总是抱怨待遇低、薪水少,却没有自问:“我到底为公司创造了多少效益?”
  事实上,只有你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才会给你高薪;只有你为企业创造机会,企业才会给你机会!
  2006年,香港“十大打工皇帝”出炉,李嘉诚的得力干将、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以1.3亿港元的年收入蝉联“王中王”。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以年收入9200万港元排在第二。从1997年开始,霍建宁一直是香港的打工皇帝。
  第24节:抱怨不如改变(9)
  李嘉诚为什么每年都提供霍建宁那么高的报酬呢?因为一直以来,霍建宁为李嘉诚的企业屡创佳绩。
  1979年加入长实的霍建宁,是李嘉诚亲手栽培的良将。他凭着自己在金融财务方面的才干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一路晋升。1984年升为和黄执行董事,1985年任长实董事,1993年登上和黄董事总经理之位。当时有人说,霍建宁接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和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海外业务亏损拖累,令股价长期处于偏低水平。霍建宁接手后,不断改组,通过收购合并,成功地将业务由亏转盈。其后,他趁赫斯基石油表现优异,顺势在加拿大借壳上市,令集团从中获特殊盈利65亿港元。
  1999年底,霍建宁将Orange转售,成功替集团赚取了超过1600亿港元的盈利,创出神话。李嘉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霍建宁功不可没,李嘉诚也给予了霍建宁惊人的回报。
  只有你为企业创造出财富,企业才能给你提供财富。企业要盈利,就必定会重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员工。同时,企业也会给予那些创造出优异业绩的员工最优厚的回报。
  是否能获得加薪,是否有希望被提拔,虽然表面看来决定权操控在老板手上,但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你自己!
  如果你想领到更高的薪水,就必须化抱怨为改变,让自己付出更多,并不断激发自己的事业心。如果在此基础上,你还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学以致用,开放你的思路,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你的前途和“钱”途都必将越来越光明。
  4. 不要抱怨不公平,
  是你还不够努力
  在抱怨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自己是否足够努力了?须知,尽心尽力才能尽善尽美。不是别人对你不公平,而是你不够努力。想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公平,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努力改变现状,用事实证明自己,用能力创造公平。
  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总编查尔斯在一开始时是一个周薪6美元的《论坛报》的责任编辑,可是他为什么后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我们可以从他日记中的几句话找到原因:
  “为了收获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努力地工作。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在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他坚持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正是这种努力使他获得成功。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前者仅仅是多做了一分努力,却取得了与后者有天壤之别的成就。”
  陈安之也说过:“我发现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行动的次数比别人多。我发现我之所以在30岁之内创造出非常惊人的绩效,是因为我行动的次数比任何人都要多。”
  在工作上,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如果我们经常把不满、不幸的事挂在嘴边,认为是命运在跟自己过不去,过分强调外在因素,而没有从自身查找原因,就会陷入抱怨的深渊,看不到成功的阳光。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检视一下自己是不是足够努力,是不是尽了全力,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自己缺少成功的机会。
  世界是平的,社会是通的,但是职场不会是绝对公平的。工资少、环境差、任务重、压力大、经常加班、没有奖金、缺少福利……这些问题也许存在,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对工作失去热情的借口和原因。
  第25节:抱怨不如改变(10)
  其实,这个社会很公平,关键在于你自己有没有做到足够好、尽到全部力。如果你能化抱怨为学习的动力,用时间磨炼自己,用努力改变自己,用事实证明自己,让自己成长起来,终将能够创造出你理想中的公平。
  >> 遭遇不公时,先从自身找问题
  有一个年轻人,刚刚工作两年就换了四五个单位。一次,他闷闷不乐地去找他的大学同学喝酒,诉说自己得不到老板的重视,什么培训的机会都轮不到他,自己做了很多事但是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回报,他对那份工作一点兴趣也没有了,想辞职另找一份工作。大学同学没有直接说什么,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要离开这里?”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
  听完这个故事后,那个年轻人涨红了脸,好像明白了大学同学的意思。
  连现在的工作都做不好,换个地方就能做好?有的人总说自己怀才不遇,那你觉得你有“打工皇帝”唐骏那种才华吗?如果你在这家小公司都当不了部门主管,你去别的大公司就能大出风头吗?你只是抱怨工作中的各种不公平,那么有没想到是不是自己努力得不够?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才是增强职场生存实力的重要途径。
  >> 你是公司最勤奋的员工吗?
  1994年,唐骏加入微软,微软当时有12000人,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他和微软上万名工程师一样,年薪数万美元。一直努力工作的唐骏,将这个良好习惯带进了微软。当时的微软,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Windows操作系统,各国语言不同,许多源代码都需要在英文版基础上重新改写,微软为此组建了300多人的开发团队。即便如此,其中文版产品依然要在英文版之后推迟大半年才能上市。
  进入微软几个月的唐骏,暗自决定要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状态,就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重新设计软件架构,编写了几万行代码,自己检验成功之后,拿到了老板面前。唐骏的方案被微软总部接纳,三百人的翻译团队压缩成数十人,唐骏也在进入微软一年之后快速升迁为“开发经理”,薪酬自然是水涨船高。
  虽然只是程序员,但你还是要为老板着想,发现了问题,并不是向老板提出来就够了,最好是先调查,带着解决方案去找老板。没有一位老板会不喜欢唐骏这样的员工。
  1997年底,微软开始将发展的眼光投向中国,已经任微软Windows NT开发部门高级经理的唐骏主动请缨,回到中国创办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3个月后,技术中心开始运转。6个月后,技术中心各项运营指标已位居微软全球五大技术支持中心之首,唐骏荣获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这是微软公司内部的最高荣誉。
  “简单+勤奋”是唐骏的座右铭。他在接受媒体采访,谈论职场生存之道时说:“现在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就开始抱怨,我刚来微软的时候也发现微软有很多问题,但是我没有抱怨,而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研究,最后才有多语言引擎的出现。在任何时期、阶段,勤奋是可以弥补不足的。”
  第26节:抱怨不如改变(11)
  作为员工,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唐骏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7年时间就可以成为中国区总裁?这在微软历史上没有过,在中国的外企也没有过。难道是聪明吗?以唐骏的话说就是:“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你看不出来的是我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我没有其他秘密,只有靠勤奋。勤奋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中国的“打工皇帝”、无数员工的榜样,唐骏一再强调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和勤奋了,那么就问问你自己:“我是否勤奋和努力得感动了别人,甚至是感动了自己呢?”
  >> 我们还不够努力,所以我们拿不到100万
  在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培训课上,年薪100万的销售总监并没有给新招来的员工讲什么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开门见山地问:“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可以拿100万年薪吗?”
  这个敏感的话题显然抓住了大家的兴趣,他们开始窃窃私语。
  “没有关系,你们尽管大胆地把你们认为可能的理由说出来。”销售总监鼓励道。
  “因为你学历高!”
  “我只有小学的学历。”
  “因为你和公司的老总是亲戚。”
  “我并不知道他的妻子是谁。”
  “因为你有销售的天分。”
  销售总监仍然摇了摇头。
  ……
  学员们把想到的一切理由都说了,仍然没有说中。他们怀疑总监是在和他们开玩笑。
  看见学员们满脸的疑团,这位总监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来北京的时候只有18岁。我们家是我们那个村子里面最穷的,因为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我们读不起书,只能读到小学。那时候,村里面的人都嘲笑我没有钱娶媳妇。说来好笑,我就是为了这句话才跑到北京来的。我发誓我一定要赚足够的钱娶一个媳妇回去给他们看看。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规模还很小。我给他们免费发了三个月的传单,联系了一家客户才被录取的。做销售的,口齿要伶俐,但我当时的普通话很不好,曾经好几个客户因为没有听清楚我说的话,误解了我的意思,导致谈判失败。
  “为了练好普通话,我找来小学课本,把汉语拼音重学了一遍,力求发音准确。普通话练好以后,我开始练胆子,你们知道的,胆大是销售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心理素质。我专门跑到人多的地方,大声地喊出自己的名字,并说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会成功。周围的人都以为我是疯子,如果换作我,我也会这么想的,但我顾不得那么多了。渐渐地,我胆子也有了,但还缺乏经验。
  “于是,我跑到图书大厦买来所有关于销售的书籍,一本一本地读。在客户方面,我的同事有的很轻松地就可以签下一笔业务,而我往往要联系几十个客户才能成功地签到一笔业务。为了谈判成功,我想尽办法获取客户的详细资料,有一次竟然遭到客户的殴打,说我窃取他的隐私……所以,我能有今天,是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而换来的。我年薪拿一百万,靠的就是两个字:努力!”
  销售总监的故事讲完了,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很努力了,其实我们还不够努力,所以我们没有成功。看看这位销售总监,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有他那样努力吗?没有的话,就不要想着年薪百万。鲜花和掌声从来不会光顾懒惰的人,超人的成就往往是付出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的努力换来的。
  第27节:抱怨不如改变(12)
  著名的伯爵表公司的理念是:“永远要做得比要求的更好。”这绝对是真理。
  5. 不要抱怨怀才不遇,
  只要是金子终会发光
  你要先有真正的“才”,方能让人“遇”;你想卓尔不群,必须具备鹤立鸡群的资本。优秀的员工,必定是经历了从“沙子”到“珍珠”的辛苦打磨,经历了从“种子”到“金子”的长期飞跃,最后才能光芒四射!
  在别人眼里,英国亿万富翁斯考特·亚历山大过着这样的生活:购置大量价值不菲的名车豪宅;为了保证自己青春永驻,每年不惜耗费10万英镑注射荷尔蒙;甚至一掷300万英镑,将保加利亚一个人口约一千人的小镇购入囊中,再以自己的名字为小镇命名。
  但他背后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斯考特·亚历山大原本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健身教练。在常人看来,律师行业前途光明,借助一两个案件就能轻松上位,名利双收。放弃大有可为的律师,却做起健身教练,这应该称得上“怀才不遇”。
  不过,斯考特·亚历山大丝毫没有抱怨,而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现实,并以此为事业,不断积累人脉和经验。正是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亿万富翁。
  有一位不停抱怨、最后一无所成的员工这样感叹:如果能以对待孩子的耐心来对待工作,以对待婚姻的慎重来选择去留,也许事业会是另外一番样子。
  的确,除非是个别专才没有用对地方,才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怀才不遇”,而我们大多数人感慨“怀才不遇”,仅仅是自我陶醉而已。要适应企业,而不是让企业适应你;要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适应你;要适应同事,而不是让同事适应你。因此,与其牢骚满腹,整天叫喊怀才不遇,抱怨个没完没了,不如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唯一蝉联三次世界冠军的天才教练蓝柏第曾经说过:“任何一位顶天立地、有所作为的人,不管怎样,最后他的内心一定会感谢刻苦的工作与训练,他一定会衷心向往这样的机会。”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的。机遇是为有准备的员工提供的。
  有一个自称“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多次的失败让他伤心绝望,他觉得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有一位路过此地的老人看见了,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年轻人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那你明白了吗?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这个故事对于企业里的员工有这样的启发:
  你现在可能还只是普通的“沙子”,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优秀的员工必定经历了从“沙子”到“珍珠”的辛苦打磨,经历了“种子”到“金子”的长期飞跃,最后才能光芒四射!
  第28节:抱怨不如改变(13)
  >> 要当“金子”,先当“种子”
  通用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这样说:“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考虑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对下一项工作也可能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2005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做客北师大英东学术会堂。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或者面临就业选择的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职场之课。
  她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经济类报社当记者。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报社领导把她分配到通联部去抄信封。整整3个月,她都是与信封为伴。
  当时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绝望,大学毕业怎么就干这个谁都能干的写信封工作啊?虽然一时有些想不通,可是她照样好好干。3个月之后,她写信封写得又快又好,一个人能够完成3个人的工作量。
  领导看她表现十分突出,就主动地问:“想不想干点其他工作?”
  从此以后,她先后成了文摘版、理论版和副刊的编辑……
  王小丫回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你拥有一份工作,那就不错了;如果你拥有一份工作,而且还很喜欢,那你已经很幸运了;如果你拥有一份工作,它又能让你生存,而且又是你所喜欢的,那你已经很幸福了。”
  成功者的成功总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香港行政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经历了“先当种子再当金子”的考验。
  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是香港鼎鼎有名的“船王”。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舆论认为董浩云肯定会安排儿子去美国继续深造,或回香港在董家的海运王国执掌要职,为自己分担经营管理上的压力。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董浩云却要董建华到美国去打工——到通用汽车公司最基层去当一名普通职员。
  董浩云问:“儿子,你能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进‘通用’吗?”
  董建华回答:“我明白,因为‘通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总裁阿尔弗德雷·斯隆创立的现代企业管理原则,我想也肯定适用于我们这个国际型的航运企业。我相信,我在‘通用’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董浩云虽然点头同意儿子的陈述,但仍然觉得他理解不深。董浩云说:“我并不怀疑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够。你不要觉得自己有依靠,你必须主动去找苦吃,磨炼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所以你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先当好一名普通的职员,今后才可能明白应该怎样对待你的下属。在这以后,你才能充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为将来开创新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董建华听从父亲的安排,在美国勤勤恳恳干了4年。
  只有经历了,才会更成熟。谁都想当一块放在地面上让人发现的“金子”,问题是,想要被人发掘、发现,必须先像“种子”一样在地下默默生长,直到破土而出!
  >> 金子是锻造出来的,人才是打造出来的
  著名的台塑集团对于新招聘的员工都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首先必须接受为期3天的职前训练,紧接着的就是充满挑战性、为期6个月的“轮班训练”。受训人员必须从操作、打包、搬运、保养等最基层的工作做起。
  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不论学的是何种专业,也不论将来做何种工作,更不论他是谁的儿子,一律要参加轮班训练。在6个月的训练期间,他们将被派到泰山、彰化、宜兰、高雄等厂区,直接到生产的第一线,实际参与轮班的生产作业。王永庆说:“大专新进人员未来都要担任公司干部,如果没有利用新进这段时期好好训练,熟悉一线工作,将来升为干部必然不懂,但已经没有机会再从基层做起。根基不稳,必定影响将来的发展。对公司有无贡献尚为其次,对他个人的损失可就太大了。无论对公司利益也好,为爱惜人才、培育人才也好,都应该在他们进入公司的时候,给予从基层做起的机会,实地到现场参与轮班工作,切实了解现场基层工作的内容。”
  轮班训练的过程中,受训人员除了参加生产作业,其他诸如打包产品、搬运物料、保养机械等都要去做,而且也必须和一般的作业员一样,轮着上日班、夜班。同时,每个月还要提出心得报告,由主管辅导考核。6个月训练期满后,再由总管理处派主考官到各厂区举办期满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正式任用。只要受训人员到过某一部门,他就必须熟练掌握这一部门的工作技能,不然被主考官考倒了,部门主管也要连带受责备。
  轮班训练是很辛苦的,训练的目的主要在于考验新进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他们的意志,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
  曾经有人问王永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他回答说:“刻苦耐劳。”
  王永庆还说过这样的话:“年轻人在企业界,只要努力,一年可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可见,作为企业中的员工,我们必须懂得:黄金是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人才是刻苦耐劳打造出来的。你想成为企业重视、重用的重要人才吗?那就接受艰苦的锻炼吧。
  第29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1)
  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
  进入一家公司,我们就应该与公司同呼吸、共发展,因为我们与公司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路有坎坷不平,公司和员工的磨合与发展,也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总有一些摩擦和矛盾。这时,我们应该少抱怨,学会换位思考,多理解公司和老板。对于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员工来说,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就会让自己更成功!
  1. 公司就是你的船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能力超群的人,但最缺少能与公司共命运的人。只有与公司共患难,才可能与公司同成长。事实上,最令人陶醉的成就,是与公司同舟共济、历经艰难取得的成就。
  在市场海洋里,公司就像是一条船。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一旦踏上这条船,他们的命运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他们有着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的地,船的命运就是所有人的命运。
  本福尔德号是美国海军一艘价值10亿美元的导弹驱逐舰,装备着最现代化的导弹系统,它的雷达甚至可以精确追踪到80千米外一个海鸟大小的目标,而它的时速也达到了惊人的55千米/小时。尽管这是世界一流的军舰,但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很多人都想赶紧退役,早日离开这个地方。
  但是,两年以后,这种情况彻底发生了改变,全体官兵上下一心,整个团队士气高昂。本福尔德号变成了美国海军的一艘王牌驱逐舰。
  船长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用什么魔法使得本福尔德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当上舰长之后,阿伯拉肖夫立刻意识到了,要想改变这种情况,他必须首先改进自己的管理水平。在短短的二十几个月里,阿伯拉肖夫为美国海军造就了一支充满自信、同舟共济而且极富责任心的团队。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最常用的口号就是:这是你的船!
  第30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2)
  阿伯拉肖夫对士兵说:“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让它变成最好的,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所有人共命运。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来决定,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那以后,“这是你的船”就成了本福尔德号的口号,所有水兵都认为管理好本福尔德号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在这种主人翁精神的感召下,船上所有成员都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把本福尔德号打造成最好的船。
  对于员工来说,公司就是你的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我的员工要像企业家那样思考,不能只像个被雇来干活的人。”一个员工,只有把公司当成一条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船,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工作,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打造过人的业绩。
  >> 公司的效益决定员工的利益
  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共同体,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效益息息相关。企业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依靠企业这个平台。正所谓: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当企业衰落时,一个部门经理可能只能拿到10万,当企业兴盛时,同样一个部门经理可能收入100万!
  如果把员工比喻为一粒种子,那么公司则是培育这粒种子的沃土;如果公司是船,那么员工就是承载这只船的水,没有员工的努力与支持,公司的发展与辉煌无从谈起。所以,公司与员工实现的是一种“双赢模式”。
  1999年3月,马云决定回到杭州重新创业。
  回去时,当初从杭州跟到北京的6个人一个不少,加上其他人一共18个人。当时马云只给他们3天时间考虑,回去的条件是每月只有500元工资,在加拿大MBA毕业的也一视同仁。而这些人在外经贸部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好在招兵买马,但他们都跟着马云回到了杭州,大家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
  当时,他们没有办公室,就在马云家办公,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埋头苦干,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
  苦到尽头了,甜头终于来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为了这一天,有人等待了12年,有人等待了8年,还有很多人没有等到这一天。
  阿里巴巴创业时,天下IT精英蜂拥而至。其中不少人是为了阿里巴巴的上市,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没有等到这一天,他们或是在阿里巴巴的冬天逃走了,或是在阿里巴巴大裁员时被裁掉了。
  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以及阿里巴巴团队中的骨干,他们不是为了上市、为了股份而来的,他们是为了“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理想欣然而至。刚开始的18个人中,有做到总裁级的孙彤宇,也有还是经理的麻长炜,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从阿里巴巴流失。
  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最高兴的恐怕是阿里巴巴的骨干创业者和员工。阿里巴巴上市造就的千万富翁就有千人之多。阿里巴巴集团旗下5家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中国雅虎和阿里软件)的高管都成了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面积最广泛、数量最巨大的造富运动。
  当年跟着马云艰苦拼杀的阿里巴巴创业者们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回报。在创业初期,马云给他们的允诺是:“阿里巴巴一旦成为上市公司,我们每一个人所付出的所有代价都会得到回报。”马云当年的允诺超值兑现了,但别忘了马云当年最先给他们的允诺是“一天12个小时的苦活、不到2000元的低工资、苦难、屈辱和不被理解”。
  第31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3)
  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的完美团队,相信阿里巴巴的今天绝对不会如此美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整个团队的不离不弃、团结合作成就了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的壮大也成就了员工。
  只有与公司同患难,才可能与公司同成长。最令人陶醉的成就,是与公司一起同舟共济、历经艰难取得的成就。如果你能敬业负责,与公司一起同舟共济,那么你得到的回报必定丰厚无比。
  >> 做一名敬业的船员
  企业就是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船,老板是船长,你是船员,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利益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企业大船航行的时候,你要做一名敬业的船员,与老板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才能使船安全到达目的地。
  在工作中,许多时候并非能力决定成就,而是态度决定成败。同样学历的人做同样的工作,若干年后,有的人脱颖而出走向高层,而多数人却碌碌无为,其中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其中最大的差别莫过于工作态度。庸庸碌碌者多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对待工作,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甚至有的人明明是“和尚”,却连钟都不去撞,如果这种人日后还能成功的话,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近来,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态度是企业选择人才时优先考虑的条件,对企业忠诚和工作积极主动的人是企业最欢迎的人。
  最佳的工作态度莫过于敬业。敬业,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存权。搜狐公司总经理张朝阳说:“我们公司聘人的标准是敬业,当然,辞退的原因也是敬业。我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是他生存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要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能力不是主要的,能力差一点,只要有敬业精神,能力会提高的。如果一个人本职工作做不好,那么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认真做好一个工作,才有更好的、更大的工作等着你去。这就是良性发展。”
  敬业精神往往能够决定成就的大小。只有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潜能才会得到充分挖掘,而增长的才干则会让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有不菲的收获。翻翻历史书上记载着的名人故事,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敬业的典范:牛顿75岁时还在解决数学难题,科学家巴斯德忙得自己的婚礼都迟到,李时珍辛苦20多年才完成《本草纲目》,鲁迅在去世前半小时还在孜孜苦读……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能力超群的人,但最缺少能与公司共命运的人。然而,在很多职员的眼里,似乎从来没有把公司发展当成自己的责任,而是想方设法去谋取更高的薪水。一旦公司出现什么危机,这些人心里永远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跳下这艘“漏水的船”,而不会想着如何去抢救和保护它。这样的人也许能够谋取一份可以生存的工作,但就算尽其一生,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2. 换位思考,理解老板
  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行动,你就具备了老板的心态和思维。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
  在职场中,我们讨论得最多、抱怨得最多的就是老板。
  “昨天干到晚上12点,晚饭也没吃,还不给报销打车费!”
  “我更惨。办公室的空调坏了,这么热的天,老板都不管!”
  “老板太抠门了,什么都是省钱第一,真是头疼!”
  ……
  这类语言我们是不是听着十分熟悉?
  第32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4)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老板了。老板也是人,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她)跟我们一样,有家庭琐事的拖累,有巨大的压力,有工作瓶颈,有因员工不理解而带来的苦恼,也有不好对付的客户。
  老板顶着巨大的风险开公司、购置设备、招聘员工、训练员工、管理公司、开拓市场、维护客户关系……这些过程不仅辛苦繁琐,还需要特殊的能力,譬如组织能力、公关能力、企划能力、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营,老板对内要做好管理,让一切有条不紊;对外要做好协调,交际应酬,让一切都能顺利无阻。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会内外交困,将企业击垮。
  很多人只看到了老板光鲜的一面,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辛酸的一面。员工只需要对老板负责,而老板却要对每一个员工负责;员工只需要做好本分工作,老板却要协调全局;员工有业余时间和周末,老板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企业倒闭,员工可以再找工作,而老板不但心血毁于一旦,也许一辈子都很难翻身。
  有一句歌词说:大丈夫,不好做,再痛苦,也不说。其实做老板也一样,很多压力和痛苦都只能憋着,连说都没地方说,谁让你是老板呢。所以,如果你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老板,拿出漂亮的业绩,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把你看作公司的顶梁柱。
  有一次,戴尔·卡耐基在报上刊登了一则聘请秘书的广告,大约有三百封求职信涌来,内容几乎是一样的:“我看到周日早报上的广告,我希望应征这个职位,我今年二十几岁……”只有一位女士特别聪明,她并没有谈到她所想争取的,她谈的是卡耐基需要什么条件。她的信函是这样的:“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可能已引来两三百封回函,而我相信您一定很忙碌,没有时间一一阅读,因此,您只需拨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忙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我有15年的秘书经验……”
  卡耐基一收到这封信,真是欣喜若狂。他立即打电话请她前来。卡耐基说:“像她那样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找工作。”
  学会换位思考,遇事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思考问题的人,永远能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换位思考,也就是员工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充分理解老板的苦衷,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像老板那样思考,像老板那样追求,像老板那样奉献,像老板那样行动,你就已经具备了老板的素质和能力。只要你想,你总有一天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
  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当你安排工作的时候,也希望员工都能像罗文一样,能够把信安全地送给加西亚,以保证公司的业务顺利开展,让公司的盈利节节上升。既然你这样希望你的员工去做,那么,当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老板既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为我们发工资和奖金,我们为什么不把公司的事情做好呢?
  >> 与其抱怨,不如建立“老板心态”
  老板和员工因为某些利益的冲突,永远无法形成交集。但是,如果员工能够树立一种“老板心态”,就能营造一种双赢的职场关系。
  这种“老板心态”,不是说员工天天揣摩老板的心思,研究如何奉承,而是让员工从老板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心理学上称之为“换位思考”。
  很多打工者普遍都有这样一种心态:自己是打工者,因而只做与自己职责相关,并与自己所得薪水相称的那些工作。这样一种心态定位,使你只盯着自己分内的那些工作,而不会想着多做一点,甚至连自己分内的工作都敷衍塞责,被动地应付上司分派下来的工作,结果几年过后,除了那点薪水,一无所获。这是典型的穷人心态,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你就永远只能是打工者,在抱怨中勉强糊口。
  第33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5)
  如果你以老板的心态来工作,那么,你就会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你的这份工作,确定这份工作在整个工作链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就会从中找到最佳工作方法,会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以这种心态进行工作,你就不会拒绝上司安排的任务,你会认为这是表现和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机会。
  所以,你不妨以老板的心态来工作,既是为了得到那份薪水,也为了提升了自己。所以,作为一个年轻人,在一开始工作的时候,不必太计较薪水的多少,而一定要注意工作本身给予你的报酬,如技能的培养、经验的积累、品格的提升等。
  >> 像老板那样思考和行动
  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行动,你就具备了老板的心态和思维。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
  如何像老板那样思考和行动?
  首先,做事讲品质:做对的事情;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工作,一点也不马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人品就是工作品质。
  其次,做事讲成本:做事之前要先进行成本分析——如何做更省钱?如何做才有利润?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第三,做事讲效率:快速反应,雷厉风行;重视期限,拒绝拖延。
  第四,做事讲责任:成果导向;团队合作;有大局观念;积极进取和创新;勇于担负责任;实事求是。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个关于钱和事的关系: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节约又有效率;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节约但没有效率;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节约但有效率;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不节约也没有效率。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老板的钱和老板的事当成别人的钱和别人的事来对待,最终结果是:老板把我们当成普通员工。
  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和行动方式,把老板的钱当成自己的钱——凡事讲节约,把老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凡事讲效率和效果,最终结果将是:老板会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假如我们确实坚持这样做了,老板仍无动于衷,那我们也没有吃亏,因为是这个不领情的老板磨炼了我们,使我们具备了老板心态和老板思维,我们同样应该感谢他。
  3. 闭上抱怨的嘴,
  迈出实干的腿
  有些人善于抱怨,可以把工作中的不利因素观察得非常透彻,却无法将工作做好。如果这些人能将用在抱怨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因为,行动比抱怨有效,抱怨人人都会,行动家却不多见。
  西方有句著名的谚语: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只有实干才能让问题得以解决。苏联著名的军事家朱可夫元帅就是少说多做的典范,他曾经有句名言:“再解释鞋子也不会亮!”
  1928年,朱可夫担任苏俄骑兵第39团团长。在一次团队仪容检查中,朱可夫对一个连队的仪容很满意,只是觉得有个士兵的皮鞋不够亮。
  于是他就询问连长:“你觉得这个士兵的皮鞋怎么样?”连长没有回答,而是转身责备士兵为什么没有擦皮鞋。朱可夫打断他的话:“我问的是你,而不是他。我感兴趣的不是你所说的,而是你所做的。再解释鞋子也不会亮起来!”
  连长很难为情,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朱可夫口气缓和地说:“重要的不是皮鞋没有擦,而是你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士兵可能是由于疏忽,而你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仔细检查把好关。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团长,就没有人帮助他擦鞋。”
  第34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6)
  朱可夫让副官拿来小凳和擦鞋工具,然后一丝不苟地帮那个士兵擦起鞋来,直到油光可鉴为止。
  这件事情在部队成为笑谈,引发了很多争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朱可夫元帅以行代言的举动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从此以后不仅士兵们擦鞋更起劲了,而且整个军队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人们常说,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朱可夫亲自动手给士兵擦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反映出的是他作为团长对全军军容军纪的重视,从小事入手锻造了士兵的顽强作风,从而打造出一支英勇善战的铁军。朱可夫对军容军纪的重视,不是口头说教,而是抓住典型事件,身体力行,教育各层官兵。这种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做法,是朱可夫治军的有力手段。
  成功人士有一项共通点:从来不会为了解释事情的结果而编造借口,也不会抱怨事情原本应该如何发展,只会积极行动。
  在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大都市保险公司的新员工大会上,会议一开始,董事长就命令所有的新员工起立,看看自己的座位下面有什么。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下发现了一张钞票。看到新员工迷惑不解,董事长继续说道:“这是你们成为大都市一员的第一课:如果坐着不动,就永远别想赚钱!坐着空谈不是大都市的作风!我现在宣布,会议结束!你们马上行动,去寻找客户。”
  董事长的意思非常明白,一个人想要获得财富,决不能靠开会空谈,而要行动起来,业绩只会在行动中创造!所以,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做勇于行动的老鹰,千万别做只会呱呱叫的鸭子。
  从外形上看,老鹰和鸭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从本质上却截然不同。老鹰盘旋于高空,眼观八方,一旦发现目标便马上俯冲,悄无声息,捕杀猎物;而鸭子却只能在地面上生活,整天只会嘎嘎叫,什么都不会做。在行动力上,1只老鹰远胜过1000只鸭子。任何企业都希望拥有老鹰式的员工,低调谦虚却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而不愿意拥有许多只鸭子,只会坐着磨嘴皮子,却不知付出行动。同样的道理,在生活中,人们也总是信赖、喜爱那些踏实谦虚的实干派,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空谈家。
  所以,要想成就卓越的人生,走向成功,那么从现在开始做一只行动的老鹰,少抱怨,多实干。
  >> 知道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在你抱怨的时候,不仅让自己郁闷,还让其他人不痛快,为什么不闭上嘴,开始行动,为解决问题而奔走呢?因为,行动比抱怨有效,抱怨人人都会,行动家却不多见。
  马克教授是马歇尔的指导教师和老板。马歇尔的论文主要内容涉及洛杉矶市政的咨询项目,这也是他走向咨询行业的第一步。当时,马克教授不仅是洛杉矶分校的一名教授,还是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领导者。
  马克教授生性豁达开朗,但有一天,他措辞严厉地斥责了马歇尔一番:“马歇尔,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市政厅的一些人经常向我反映说,你在那里似乎态度很消极,很容易发怒,喜欢批评别人,喜欢抱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授,你根本想不到,市政府的效率原来这么低下,发展目标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马歇尔愤怒地说道,“那里存在的毛病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发现太了不起了!”教授揶揄道,“你,马歇尔先生,居然发现了我们市政府原来是一个效率低下的政府,真不简单,只是,我要负责任地告诉你,西街角落里的那个理发师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甚至比你发现的还要多,你还有别的烦恼的事情吗?”
  第35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7)
  显然,教授的讽刺并没有吓倒马歇尔。他继续愤慨地指出,市政府的许多举措都明显地偏袒那些曾经慷慨捐助过的富人。教授听后笑了起来:“第二个重大发现!你的评判能力非常高,眼光也很锐利,但我还是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那个理发师也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我的孩子,实话告诉你吧,以你目前的状况,我很难给你颁发博士文凭。”
  教授注视着马歇尔,严肃地说道:“我知道,你现在一定是想,我老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是请你允许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你目前的言行,对将来有可能成为你的客户的人绝不会有丝毫帮助。现在,我可以给你两种选择,一是你继续消极的愤慨和抱怨,如果你打算选择这一项,我会解除你在市政厅的工作,并且,你永远也别想从我这里拿到你的博士学位;第二,做一个能不断提出建设性、可行性意见和方法的咨询家,而不是评判家,让事情因为有你而变得越来越好。我的孩子,你打算选择哪一项呢?”
  马歇尔毫不犹豫地回答:“教授,我知道我错在哪里了。”
  马歇尔从教授那里学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真正的人才,绝对不会是那种只懂得评判是非、指出对错的人,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知道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真正的人才,是能够让事情变得更简单、更好的人。
  >> 现在就做,马上行动
  要想不抱怨,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行动起来。很多员工其实并不缺乏能力,也并不缺乏创造力,而是缺乏行动力。
  每一个行业的领导者都认为第一流的人才非常欠缺,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虚位以待。资历很好和能力很强的人虽然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即行动力。毕竟,每一个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虑一些问题,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有“他愿不愿意做”、“他会不会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只说不做的那一种人”。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设法了解那个人是不是能做到“马上行动”。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请你想想看,世界上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塑料饭盒,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去做了虽然不一定能做好,但是你不去做,连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
  有句广告词叫做“想到就去做”。说起来,人人皆知,可又有几个人能真的“想到就去做”呢?
  美国成功学家格林在演讲时,曾不止一次地对听众开玩笑说,全球最大的航空速递公司——联邦快递(FedEx)其实是他构想的。
  格林没说假话,他的确曾做过这样的设想。20世纪60年代,格林刚刚起步,在全美为公司做中介工作,每天都在为如何将文件在限定时间内送往其他城市而苦恼。
  当时,格林曾经想到,如果有人开办一个公司,能够提供将重要文件在24小时之内送达任何目的地的服务,该有多好!
  这想法在他脑海中停留了好几年,他也经常和其他人谈起这个构想,遗憾的是,他没有采取行动,直到一个名叫弗列德·史密斯的家伙(联邦快递的创始人)真的把它转换为实际行动。从而,格林也就与开创事业的大好机会擦身而过了。
  可见,行动才是最终决定力量,无论你的计划多么详尽,创意多么巧妙,你不开始行动,就永远无法达到目标。在一生中,我们有着许多人生畅想,若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将一切计划都执行,那么,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将是多么的伟大!
  第36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8)
  从现在开始行动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只需要明快、果断、有信心。拿一张纸写上“马上行动”贴在你的书桌前、床头、镜子前,贴满你的房间,只要从早上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你就马上行动起来,一直行动下去,你会发现,你整个人充满了热情和动力。这样持续一个月,你就能养成“马上行动”的好习惯。
  >> 唯有埋头,才能出头
  成功或者机遇绝不是转眼之间可以来到的,在未付出辛劳艰苦之前,空望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基础做起,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前进,才会慢慢地接近它、达到它。
  古话说得好:“唯有埋头,才能出头。”种子如果不从坚硬的泥土中挣扎而出,它将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永远不能发芽成长为一株大树。如果你急于出人头地,除了自寻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机遇是重要的,但刻苦才是关键。自己不刻苦,机遇再多也没用。
  很多人很有抱负,才华横溢,但他们满脑子都是一鸣惊人的幻想,而不愿去做埋头耕耘的基础工作,反而抱怨没有良好的机遇,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等到有一天,他看见比他天资差的人都已经有了丰厚的收获,他才发现自己还是一事无成。这时他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机会,而是他只等待丰收,却忘了播种。
  所以,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光靠幻想和抱怨是不行的,埋头苦干才是硬道理。正如爬山,你只需低着头,耐心地一步步攀登。当你付出了足够多的辛劳和努力后,不知不觉,你就会发现,山顶已经近在咫尺了。
  4. 没有卑微的工作,
  只有卑微的态度
  每个工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工作没有高下贵贱,只有做得好或者不好!即使处于平凡的岗位,只要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无与伦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为精英。
  初到工作岗位,很多人都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甚至是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工作。于是,有些人开始抱怨,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
  其实,没有多少人能生来就处于社会上层,更多的人都是从底层奋斗成功的。暂时的卑微不要紧,只要工作态度不卑微,肯沉下心来吃苦实干,你必定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很多名人在年轻时都曾从事过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他们经受过挫折的痛苦,有过前途渺茫的挣扎,但无一例外,他们都从小人物走向了成功。
  杰克·韦尔奇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是管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你想知道他成功的秘诀吗?按他的话说,只有七个字:“做好平凡的工作。”
  韦尔奇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在一家名为汤姆·麦坎的小鞋店做售货员。虽然这份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但韦尔奇认为这份工作非常有意思,可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他干得很愉快。凡是有顾客进商店,韦尔奇就会给他们拿来各种样式的鞋子,井井有条地依次放好,然后让他们试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种款式的鞋,韦尔奇总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推荐另外一双鞋。
  这份工作让韦尔奇学到了一条很重要的生意经:一切为了做成买卖。在鞋店当售货员的几年中,韦尔奇从没让一个走进鞋店的人空手而去。
  韦尔奇从售货员起步,从这份平凡的工作起步,一步一步走来,成就了自己传奇般的事业——世界最大电气公司的“掌门人”。
  工作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与人格尊严更没有任何关系。老板处理上亿的投资并购是工作,工人纺布织纱也是工作。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体现在工作中的态度。就算你注定要做个扫大街的清洁工,也要端正态度,对自己的职责全力以赴,就好像米开朗琪罗作画那般投入,让每个人都为你驻足赞叹:“这个清洁工是我见过的最杰出的一个。”
  第37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9)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做这种工作有什么出息呢?我宁可在家里闲着,也不去受那份罪!”这样的人,小事不屑于做,大事做不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四处碰壁。
  想成功,就要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这个世界,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
  一个小区里有位电梯司乘员,40岁左右的年纪,工作特别礼貌认真。每当住户走进电梯时,她都要恭敬地说句“您好,欢迎乘坐,请问您几层”,走出电梯时又礼貌地说句“请您慢走”。日复一日,从来没有差池。后来,她被升职做了物业部的基层管理人员。这样认真负责的人,相信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会做得很出色!
  每个工作都不简单!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如果你能拥有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那么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优秀员工。
  >> 不平凡都是从平凡开始的
  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做“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上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上世纪90年代,在一趟开往西部的火车上,梳着分头、戴着近视眼镜的他看上去朝气蓬勃,内心却带有微微的彷徨。那时的他严肃乏味,常常独坐好几个小时不说话,后来转行做主持人,这成了他主持节目时最大的硬伤。1998年,他第一次主持的电视节目播出时,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全被导演剪掉了。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今天其身价已逾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之一,他仍然保持了这个习惯。
  可能你已经猜到他们是谁了,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李咏,他们在成名前和你并无多大不同,而如今都已成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人。
  不要抱怨贫富不均、生不逢时、社会不公、机会不等、伯乐难求,要知道: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当老板安排你去扫地、扫厕所,甚至去做看起来更加卑微的工作时,你有两个选择:要么积极乐观地接受它,然后把它做到最好;要么消极对待它,喋喋不休地抱怨,或者跳槽。但是,如果你能够把最简单、最不起眼、最让普通人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你就拥有了做大事的潜质。
  曾任麦当劳执行总经理的查理·贝尔,负责着麦当劳在全球118个国家多达3万多个餐厅的运营。贝尔的人生履历,可谓光彩夺目。但是,让他铭记最深的是1976年他进入麦当劳做清洁工的经历。
  那一年,家境极其贫寒的他迫于生计,前往麦当劳求职,年仅15岁。
  瘦骨嶙峋的小贝尔在麦当劳找到店长,请求给自己一份工作。看到他这副模样,店长便用“这里暂时不需要人手”来婉言拒绝了他。
  生活没有着落的贝尔没过几天又来了,言辞更加恳切地请求店长给他份工作,声称就算没有报酬也可以。见店长没有吭声,贝尔感到了一点儿希望。他小声地说:“我看到您这里厕所的卫生状况似乎不是太好,这样会影响您的生意。要不,安排我扫厕所吧。只要给我解决吃住就行了。”店长没有办法,答应了贝尔扫厕所的请求。
  第38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10)
  扫厕所,在一般人眼中最没有出息的工作,却成了贝尔人生事业的一块最坚强的基石。
  贝尔对待扫厕所的态度,就像现在很多父母对待独生子女一样认真,甚至是“溺爱”。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他就会起床,把厕所彻底清扫一次,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维持。不久,他摸索出了扫厕所的要诀:先把大的纸张扫净,然后在那些湿脏的地方洒上干灰把水吸干,这样清洁起来不仅轻松很多,而且效果也很棒。他对扫厕所是如此认真,以至于有一次半夜里有人上厕所时,还看到贝尔睁着惺忪的眼睛在查看厕所是否弄脏了。
  为了能让顾客在麦当劳的厕所里也能够欣赏到美,贝尔在厕所里摆放了几盆花草;为了让这里更有文化气息,他将一些谚语、警句贴在厕所的墙上。贝尔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厕所上,由于他的到来,店里厕所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有客人说,这里的厕所比一些餐馆用餐的地方还要干净。
  3个月后,店长宣布正式录用贝尔,并让他接受了正规的职业培训。接着,店长又把贝尔放在店内的各个岗位进行全面锻炼。后来,贝尔被提升为麦当劳在澳大利亚最年轻的店面经理,此时他年仅19岁。1980年,他被派驻欧洲,很快,那里的业务扶摇直上。此后,他先后担任过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欧洲地区总裁以及麦当劳芝加哥总部的负责人,直至后来担任麦当劳的CEO。
  飞黄腾达的贝尔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从来不避讳自己当年扫厕所的经历,反而引以为傲。他说扫厕所让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一件事,你可以不去做,如果你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并把它做到最完美。是啊,把厕所扫得比某些餐馆的用餐处还要干净的人,还有什么事情他会做不好呢?
  查理·贝尔之所以拥有成功的人生,就在于他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就算是扫厕所,我也要做最出色的人。换言之,当你具备了勇气和信心,拥有了敬业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就会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就能为自己收获希望和成功。
  5. 在和别人比收入前,先比业绩
  比较不是坏事,但在比较之前,请先比较业绩!比尔·盖茨曾经深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一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业绩的重要性。只看业绩,这正是真实商业世界中最根本的原则。
  在职场中弥漫着这样一种风气:比收入。有些人总是喜欢打听同事、同行的收入情况,比较来,比较去。一旦自己收入不如别人,就义愤填膺,抱怨自己付出多、收入低。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并会对你的前途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你在比较的时候只把目光放在了待遇上,却没想过对方的能力和付出。要知道,在职场上,业绩才是硬道理!每一分钱的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付出。为什么不在比较收入之前先比比业绩呢?
  当你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不要片面地看待不利的一面,老想着别人收获了什么,而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我付出了多少?不要整天盯着那些利益不放,踏踏实实工作,用业绩说话,这才是一名员工应该做的。
  看着昔日的同学和同事一个个升了官、发了财,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刘涛的情绪一度很消沉。论工作能力、论工作态度、论工作强度,刘涛自认为并不比他们差,但付出的比别人多,得到的却比别人少。在这种想法的控制下,刘涛开始像很多人那样,时常抱怨生活的不公平,直到他听说了一个朋友的故事……
  第39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11)
  这位朋友刚参加工作时,拿着很低的工资,每天的工作却很辛苦。当他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回到家里抱怨时,父亲并没有问具体的薪水有多少,而是问:公司这个月的销售如何?净收入是多少?其他人的业绩如何?相比之下,你所付出的努力是否对得起工资?从此,他再也没有抱怨过,更多的时候只是感觉这个月自己的工作成绩太少,进而更加勤奋地工作。
  很快,这个朋友就升任公司的副总经理。
  听了朋友的故事,刘涛一下子释然了。
  比较不是坏事,但在比较之前,请先比较业绩!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总想着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就永远不会感到满意。如果遇事先想想自己做了多少贡献,事情就会朝积极的方面发展。也许在某段时间内,有的人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而有的人付出的少,得到的多,但从整个过程看,付出和得到最终会相等的。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不要有太多的抱怨和攀比,而应该把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用业绩说话。
  >> 业绩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曾经有人问过许多公司的管理者:什么是他们评价员工的标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业绩。
  的确,考核员工能力,要看他的业绩,也唯有业绩才能体现一个员工的价值;考核管理人员能力的,还是看他领导团队取得的业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考核的准则;考核企业综合实力的,还是企业所取得的业绩,股东、公众、国家都是通过察看企业年终收益来判断企业成功与否。有谁会将目光始终盯着你的发展过程呢?没有!
  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存活,更无法发展。但企业如何才能获得利润呢?只有靠老板和员工一同努力去获得业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业绩,企业就会倒闭,而员工也将失业;如果一个员工不能为企业创造业绩,那么必将无法在企业立足;如果一个员工不能带来出色的业绩,就很难获得大的职业发展。
  总而言之,业绩是企业衡量员工的关键指标。有业绩,就有发展,才有位子;没有业绩,不但升迁无缘,甚至无法立足。可以说,业绩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你出人头地的入场券。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有业绩,一切都好说;没有业绩,寸步难行!
  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只认一样东西,就是业绩。老板为什么付给员工薪水?因为他要从你这里得到业绩。如今是一个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不管你是什么学历、出身、资历,只要你有过人的业绩,你就是职场上最受欢迎的员工。
  >> 用业绩来证明自己
  想要高薪吗?想要获得赏识吗?想要晋升吗?拿业绩来证明你自己!
  能带来业绩的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产。业绩是检验一切的标准。无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大努力,也不管你学历有多高,工作年限有多长,人品如何高尚,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就会觉得他付给你薪水是在浪费金钱,你的结局也就不言自明。
  现实就是如此,千万不要因此而责怪老板和公司的薄情寡义。一个员工,必须要把努力创造业绩当作神圣的天职,因为,业绩才是硬道理。
  这已经是辛普森的第三份工作了。皮特、汉森和自己学历相当,而且一同进入公司,他们现在都有了骄人的业绩,而且有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回首过去的一年,确实有些恼人,整整一年,辛普森都没接到什么大单,也许这是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的缘故吧。可是皮特的客户资源却依然丰富,他似乎整天都忙着和客户谈判。汉森虽然没有像皮特一样丰富的客户资源,但是他也没让自己闲着,他的业务能力一直令辛普森羡慕不已,即使是最糟糕的上一年,也有好几笔大单进账。
  第40节:少抱怨公司,多理解老板(12)
  辛普森找到了业务主管,希望主管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觉得主管并不是一个苛刻的人。主管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辛普森敲门之后进去了。刚刚坐下,主管就接听了一个电话,是公司总部打来的。辛普森听到电话的另一端正在向主管下达解聘自己的命令,而主管则竭力向对方证明辛普森是个不错的员工。对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我们也相信他不错,但遗憾的是,如果他不能像其他员工一样用业绩证明自己,那我也没有办法,他必须离开,因为公司要发展,不能让任何人拖后腿。”
  还能说什么呢?辛普森只有黯然离开公司了。
  市场经济下,公司要想获得很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必须创造价值,而公司价值的获得靠的就是员工的业绩。一个为公司着想的员工,应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拿业绩说话。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不能给他人带来财富的人,自己也无法获得财富。你必须持续地为他人创造价值。”你不为老板创造价值,老板拿什么来支付你的薪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永远是这个社会的真理。
  现实就是如此,你必须看重业绩。没有人去注意过程的酸甜苦辣,荣誉只会给予创造业绩的英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业绩,业绩,你的命根!老板就是你的老师,你成绩的好坏决定着你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你要时刻牢记:创一流业绩,做企业精英!
  6. 能为老板分忧解难的人,
  是不可替代的
  能经常替老板分忧解难的人,在老板眼里,不但忠诚可靠,还拥有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抗击洪水时,当堤坝上出现缺口,人们会毫不犹豫地用身体堵上去,因为那是到了关键时刻,刻不容缓。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意外的事件,给公司和老板带来棘手的问题,有些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解决。这时候你就要挺身而出,帮老板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或困境。如果这时你为老板撑起一片天,为他挡风遮雨,你将赢得其他同事的尊敬,更能得到老板的信任和器重。
  萨克斯顿在著名的传播机构贝尔·霍韦公司任职时,主要负责对公司众多分支机构进行分析,拟定计划以协调它们的工作。萨克斯顿把注意力集中于维尔丁电影制作公司。虽然该公司一直在亏损,但是萨克斯顿认为自己可以使维尔丁电影制作公司扭亏为盈。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市场开拓计划,建议维尔丁公司卖掉电影制片厂,将业务集中在咨询顾问及推销新产品上,老板对此大为赞赏,当即把萨克斯顿提拔为维尔丁公司副总裁,主管市场开拓。不到一年工夫,他就使维尔丁公司开始盈利。萨克斯顿用业绩向公司管理层证明了他的能力,从而为自己争取了一个更高的职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