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马太效应: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捷径

_4 西武 (当代)
当你下决心开始积累你的资源时,必须记住以下三点:
--不求快:因为"求快"就会造成对自己的压力,欲速则不达。
--不求多:因为"求多"会让自己无力承担,丧失累积的勇气,反而不如一点一滴慢慢累积好。
一--不中断:因为一旦中断,会影响累积的效果和意志,功亏一篑。
那么,该累积什么资产呢?
首先是金钱。金钱是生活的根本,但个人一生中发财的机会只有那么几次,平常还是要靠一分一毫地赚,一分一毫地存,面对漫长的未来,你应好好累积你的金钱,能累积一千就累积一千,能累积一万就累积一万,"大富由天,小富由俭"这句话是不会错的。另外,做生意也应有这样的观念,不要嫌钱少就不赚,积少成多胜过一无所有。
其次是工作经验。人世间的天才不多,绝大多数人都要边做边学边累积经验,有了经验,便不愁找不到工作,进可创业,退可谋得一职,而经验越是丰富,身价就越高。不过你得注意一点:转换工作时要三思而行,因为就专业经验来说,改行也是累积的"中断"。
再次是朋友。朋友是做事的要件之一,朋友越多的人做事越方便,也越可能成就大事。但朋友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因为从认识、了解到合作,必须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不必急,也不能急,慢慢累积,你就会拥有丰富的人际关系。
你同样也可累积小信心为大信心,累积小胜利为大胜利......总而言之,凡是对你有利的人、事、物,你都可以用"累积法",使之成为你的资产。
此外,你也可以活用"累积法"来做事,不能一次成功的,分成二次、三次......持续不断地用心。超负荷的事,也可把完成的时间拉长,一点一滴地做,以减轻压力。
"累积法"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方法,如果你能运用,一定可以感受到它的好处--资产一天天地多,压力一天天地少!
"钱不会长在树上。"这是一种比较有趣的消极说法,每一个人在幼小时便听过(说不定长大了之后还这么说着),这句话真正要阐述的意思是钱很难赚。因此,既然你的潜意识里相信它,你便会发现你真的赚不到钱。现在,这样想想:钱能够从任何一个你播种的地方长出来。
事实上,每天都有富贵之家走向破产,同时每天都有一文不名者白手起家。看看那些只是因为梦想而大有成就的人,你就会明白:要赚钱,脑袋比钱袋更重要。
你是那种说自己发不了财的人吗?为什么不能发财?现在每天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百万富翁。成为百万富翁的秘诀何在?假如你花个几小时、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去观察并找出任何人成功的原因,你就会发现许多有钱人掌握了秘诀。
这些富翁也许经过了尝试与错误,流过汗、滴过泪,才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这些秘诀。以下这些简易的课程中包括了有钱人用来变得更有钱的成功模式。现在,你便可以复制他们的成功。
节俭是致富的惟一方法
有许多年轻人经常夸耀说,他们每月可以赚很多的钱,但拿到之后总是花个精光,他们从来不愿存一分钱。染上了这种习性的年轻人到了晚年,也剩不下几个钱,他们晚年的景象必定会十分凄凉!
许多年轻人往往把本来应该用于发展事业的资本,用到时髦的嗜好或娱乐方面。如果他们能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节省下来,积少成多,一定可以为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年轻人之所以一踏人社会就花钱如流水,胡乱挥霍,是因为他们从不知道金钱对于事业的价值。他们胡乱花钱的目的只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阔气",或是让别人感到他们很有钱。
即使是在隆冬季节,当他们与女友约会时,也非得买些价格昂贵的鲜花或各种糖果等小玩意。他们也许不曾想到,这样费尽心机、花费钱财追来的妻子,将来也绝不会帮他们积蓄钱财,而只会花钱如流水、挥金如土。
一旦用钱把场面撑起来之后,一切烦恼苦闷就会接踵而至。为了顾全面子,他们再也不能过节俭的日子,也认识不到自己已经沦落到什么地步。一旦人不敷出,他们就开始动歪脑筋,如挪用公款、小偷小摸来弥补自己的缺口。久而久之,耗费越:托、亏空越多,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他们慢慢地陷入了罪恶的深渊。到了这时,他们可能才想到自己不该胡乱花费,不该干那些违背良知的事情,可是为时已晚!
为了满足这种喜欢花架子、空排场的恶习,不知有多少人到头来要挨饿,甚至因此丢了性命,更有无数人因此丢失了职位!有位美国社会学家说:在我们的社会中,浪费两字不知使多少人失去了快乐和幸福。
浪费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对任何物。日都讲究时髦,比如服饰、日用品、饮食等都想要最好的、最流行的,任何方面都想越阔越好;二是不善于自我克制,不管有用没用,想到什么就买什么。三是有了各种各样的嗜好,又缺乏戒除这些嗜好的意志。总之,他们从来不去考虑加强自身的修养,克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是一个挥金如土、毫不珍惜的人,那么你的一生就可能因此而断送。,不少人尽管也曾刻苦努力地挣到很多钱,但至今仍然是一穷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此外,挥霍无度的恶习恰恰显示出一个人没有远大的抱负、没有成功的野心。他们平时对于金钱的收支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从来不曾想到要积蓄金钱。想要成功,任何年轻人都要牢记一点:对于金钱的收支要养成一种有节制、有计划的良好习惯,无论你收人多少,都要量人为出,能节省的地方就要尽量节省。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来决定生活支出,人们总是有办法使自己的支出少于自己的收入,一般而言,不管每月挣多少薪水都不会弄到仅够自己糊口的地步。
富兰克林曾说:"致富的惟一方法是赚得多花得少。""如果你不想因有人讨债而气恼,不想受饥饿和寒冷的痛苦,那么你最好与忠、信、勤、苦四个字交朋友。
用两分努力获八分利润
在很多时候,你只用两分的努力,就可以获取八分的利润。问题在于,许多人并不知道那两分的努力是什么。因此,首先要找出来,公司里哪一个部门创造的利润高,那一个部门收支勉强打平,哪里是大麻烦。
通过种种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某些东西是比较重要的,而另一些东西在公司的整个赢利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把低价值变成高价值运用,才叫进步。少数的人,增加了大多数的价值。高获利的活动只是企业全部活动的一小部分。
到同一家公司上班,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在公司里担任的职位、领取的薪水也都一样。此外,两个人都非常地节俭,因此他们每个人每年都能攒下一笔同等数额的钱。
但是,两人的理财方式完全不同。布拉德将每年攒下来的钱存人银行,而克里斯则把攒下来的钱分散地投资于股票。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太爱去管钱,钱放到银行或股市之后,两人就再也没去管过它们了。
如此这般地过了40年,克里斯成为拥有数百万美元的富翁,而布拉德却只有存折上的区区十几万。数百万美元在当今的社会中可以算得上富翁,但拥有十几万美元的人现在依然属于贫困阶层。
布拉德亲眼看着昔日的同学成为百万富翁!而自己呢?40年下来竟然连一所房子都买不起。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
仅仅只是理财方式的不同就造成了如今这种结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穷人总是把富人致富的原因归结为运气好、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事业、更努力的工作、克勤克俭......
但这些人绝不会想到,造成他们贫困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得投资。大多数富人的财产都是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而大多数穷人的财产却是存在银行里,他们认为那才是最保险的。
你的投资决定了你的收入。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应及早地进行投资,找到自己的摇钱树。在你小的时候,你种下一颗树的种子,它就会跟你一样逐渐成长。其实,在理财方面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你每用钱进行一次正确的投资,你就在助长你的现金流,一段时间之后,它还会带着更多的金钱回来。乔·史派勒曾经写过这样一本书,叫《动手来种钱》。他在书中提到一个只剩下1美分的人,这个人正开始用仅有的1美分进行投资,他先将钱兑换成了铜币,他心里告诉自己每次花掉的钱,他都要以10倍或更多倍的数量使它们再回到自己手上。这个人最后依靠这种方法获得了更多的财富,最终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富翁。
如果你能让你的金钱流动起来,那它就是你的摇钱树!
金钱就是你可以用最适合携带的形式来消化的个人能源,这种能源独一无二。你可以将它送到遥远的地方,去协助一个你信赖的项目,同时你可以待在家里做你最喜欢的事。
或者可以这么说,金钱是一种可即刻伸缩的能源,你只要加进一点爱和智慧,并将它送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就能为你带来更多的财富,就如同传说中的摇钱树一样。当然,也有些人担心把金钱送出去之后,它们不能安全回来,于是他们将自己的钱储存起来。可是,这样做除了"某些东西就是比较重要",这句话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立。我们总觉得,多数东西看起来比较重要,而那些其实真正重要的东西则似乎可有可无。就算我们的心里接受这一点,却是"知易行难",无法立刻转向,专注在真正应采取的行动一1,但务必把"关键少数"摆在你大脑的正前方,务必时时检讨自己,是否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键少数上面,而不是浪费在无用的多数上。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家,其创造力在于把原本较低产值的资源,转变成高产值的资源。然而,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市场机制本身,目前都做得不够好,许多事情总是拖着一条浪费的尾巴,这条长长的尾巴,花掉了大量的资源,却只产生极小的价值,让你的金钱流动起来据《犹太人五千年智慧》记载,在古代的巴比伦城里,有一位名叫亚凯德的犹太富翁,因为金钱太多的缘故,所以闻名遐迩。而使他成为一位知名之士的另一原因,就是他能慷慨好施,他对慈善捐款毫不吝啬,他对家人宽大为怀,他自己用钱也很大度,可是,他每年的收入却大大超过支出。
自然地,有一些童年时代的老朋友们常来看他,他们说:"亚凯德,你比我们幸运多啦。我们大伙勉强糊的时候,你已成为巴比伦全城的第一富翁,你能穿着最精致的服装,你能享用最珍贵的食物。如果我们能让家人穿着可以见人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食品,我们就心满意足了。""然而,幼年时代的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都向同一老师求学,我们玩相同的游戏,那时无论在读书方面或在游戏方面,你都和我们一样,毫无才华出众之处。幼年时代过去以后,你还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是同等的诚实公民,然而现在,你成了亿万富翁,我们却终日不得不为了家人的温饱而四处奔走。"
"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你做工并不比我们辛苦,你做工的忠实程度也未超过我们。那么,为什么多变的命运之神,偏偏让你享尽一切荣华富贵,却不给我们丝毫的福气呢?"
亚凯德于是规劝他们说道:"童年以后,你们之所以没有得到优裕生活,是因为要么你们没有学到发财原则,要么没有实行发财原则。你们忘记了:财富好像一棵大树,它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成的。金钱就是种子,你越勤奋栽培,它就长得越快。"
钱是可以生钱的,你只有懂得了金钱的马太效应,大胆的使用你的金钱去投资,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布拉德和克里斯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同学,他们毕业后阻碍金钱的流动:之外,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呢?你将永远无法享用金钱带来金钱的快乐。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美国学者克莱松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一书,把我们带到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这座城市曾以它的富甲天下而闻名于世,直至今日它仍是财富、奢华的象征。
巴比伦并不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它处于干旱地带,既无森林又无矿产,它完全由人力缔造而成,它的全部财富都是人定胜天的结果。
的确,巴比伦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巴比伦人了解金钱的价值,他们发挥了个人的潜力,利用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致富原则获得财富,并建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虽然现在这座城市已经消失了,然而他们卓越的智慧和致富的秘诀却长留后世,使人受益无穷。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巴比伦第一富翁之口,向人们阐述了七大发财秘诀:
第一秘诀:当你的钱袋里有10块钱时,最多只能花掉9块钱。
第二秘诀:一切花费都须有预算,人们应当把钱花在正当的事物上面。
第三秘诀:使每一块钱都替你挣钱,让金钱源源不断流人你的钱袋。
第四秘诀:投资一定要安全可靠,这样才不会丧失财富。
第五秘诀:拥有自己的住宅。正如巴比伦国王用雄伟的城墙围绕城市,有坚定发财意志的人一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家园。
第六秘诀:为了防老和养家,应该尽早准备必需的金钱。
第七秘诀:培养自己的力量,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这样就会有自信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巴比伦的七大秘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含义吧!
这七大秘诀的实质是教人们怎样和金钱打交道:如何赚钱,如何存钱,如何花钱。
第一秘诀可称为"十分之一"储蓄法,其思想就是:不要让支出大于收入。花掉的钱只能换来衣食,而存下的钱却可以生出更多的钱。
第二秘诀教人们如何花钱,不要把支出和各种欲望搅在一起。预算使你有钱购买必需品,使你有钱得到应得的享受,也使你不至于在对欲望的无限追求中弄得人不敷出。
第三、第四秘诀是教人们投资,以及怎样投资。应该注意的是,在投资之前必须认识到其风险性--为求高利而冒险投机是不可取的。
第五秘诀强调的是产业和财富对人的成功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中国古语说:"无恒产则无恒心",当人们拥有自己的家园和产业时,才会因自豪而珍惜,才会更有信心,更加努力。
第六秘诀的实质是:为将来投资。在古代,通常的方式是把钱财埋藏起来,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投资于多种保险事业。
第七秘诀与前面六条不同,它讨论的主题不是金钱,而是金钱的主人.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到钱的,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有强烈的信念和欲望,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必匆不断进步。
只有迟来的成功,无所谓真正的失败。短暂的失败表象并不代表什么,只要你能继续下去。你可能听过无数次这种话,但现在是实践的时候了:半途而废者从来没有赢过,一个赢家也绝不会半途而废。
在任何一项投资中你都可能输掉钱财,不必为此感到恐惧,这也许正是你在玩金钱游戏时可以抓住的机会。如果你能在每次失败中学到一些东西,便可以反败为胜。多数人一辈子都在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把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当成宝贵的经验,并且不再重蹈覆辙,那么你的每笔投资都会有所收益。
时问也能增值
有人或许会觉得奇怪,时间也能增值?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天都是24小时,不会多也不会少,你花费时间做这件事,就一定无法再用于做其他事,时间是不会越用越多的。
这当然没错,可是你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是谁老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哪些又是做事最多的人呢?
正相反,整天埋怨时间不够用的人恰恰是那些做事最少的人,这是怎么回事?
问题在于不同的时间利用率,时间利用率高的人,可以节省下很多时间,这正相当于实现了时间的增值。
一位闲来无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足足花上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个钟头,寻眼镜又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做文章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然后,送往邻街的邮筒去投邮,究竟要不要带把雨伞出门,这一考虑又去掉了二十分钟。照这样,一个忙人总共三分钟里可以办完的事,在另一个人却要犹豫焦虑和操劳整整一天,最后还不免累得半死。
一个做事迅捷、工作效率高的人,即使同时应对几件事也能愉快胜任;而一个行动迟缓、推三阻四的人,也许一天下来连一件事也做不成。两人的区别在哪儿?就在于前者已经养成了习惯,而且掌握了做事最简捷的方法。而后者,只是学会了拖延,他的事情总是完不成,所以时间也总是不够用。
下面是一些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建议:
1.列出你要做的事情,它也是你一天工作的目标。
2.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同等重要的,你首先要确保最重要的事情在计划内完成。
3.给每一件事确定紧急程度,如果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又不是很急,你就可以暂时放一放。
4.遵循80/20法则,大多数人的重要工作是在他20%的时间内完成的。人们很容易陷入日常事务中,那些有效利用时间的人,总是确保最关键的20%的活动得到优先照顾。
5.了解你的生产率周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生产率周期,有些人在上午工作效率高,有些人是在晚上和午后工作效率高。凡是了解自己的生产率周期并能合理安排工作日程的人,可以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在生产率周期最高的时候处理最重要的事情,而把例行的和不重要的事情放到效率低的时候处理。
6.把不太重要的事情集中起来办,每天留出一部分时间来打电话,处理未办完的事情以及其他零碎的事情。
赢家制定规则
社会学家罗伯特·法兰克教授在《赢家通吃的社会》一书中,对马太效应揭示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在赢家通吃的社会,游戏的规则往往都是赢家所制定的。
赢家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成为竞争规则的制订者。一种规则形成以后,会形成某种在现存体制中的既得利益集团。如果旧规则对他们有利,他们会力求巩固现有规则,阻碍选择新的规则;如果新规则对他们有利,他们会竭力去推动新规则的广泛应用。
对企业来说,马太效应在技术规则与标准规格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
市场的赢家可以通过制定技术规则和标准规则轻易地垄断市场,实现赢家通吃。,因此,谁能建立标准规格或者跟对赢家的规格,谁就是马太效应的获利者。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规格之战":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使得微软在个人电脑软件的应用程序与规格上,占有独享的优势,导致其他的软件公司都只能惟微软马首是瞻,这就是马太效应的最好说明。
有很多软件开发商声称自己的产品在性能上超过了微软的产品,这也许是真的(至少在某些领域和某些环节是这样),但人们还是普遍采用微软产品。
其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微软的信誉度。从DOS到Windows系统,微软一直掌控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大约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为它积累了巨大的信誉。
其次,用微软产品,要比用其他产品有更好的兼容性。微软产品自身的强大功能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硬件、软件开发商都不会另搞一套与微软"不兼容"的产品或系统,因为那无异于自掘坟墓。换句话说,微软可以不必考虑与别人兼容,但别人一定得考虑和微软兼容。而影响力不大的产品,即使性能再优秀,也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网络时代的增值规律是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收益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标准化、规模化意味着社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网络时代中所有厂商追求的目标。电子信息业因为行业较新,许多产品规格尚未标准化。谁能建立标准规格或者跟对赢家的规格,谁就能实现赢家通吃。所以,现在厂商之间的竞争,绝大部分是"规格之战"。
在市场上,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标准化,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时,该产品的价值就越高。市场上主流产品的使用价值已大大超过它的物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是生产这种产品的人想不到的。这样,即使价格再高也有人愿意买。
在这里,价高少买、价低多买的需求规律对信息产品似乎不起作用了。网络时代中的新需求规律是:使用者越多,出价就越高,或者说是"边际收益递增"。
对于所有依赖高科技、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首先发展的技术可以凭借其领先优势实现规模经营,降低单位成本,诱使同行采用相同的技术,从而产生协调效应。技术在行业中的流行就会促使人信它会进一步流行,这样就实现了自我增强机制的良性循环,从而战胜竞争对手。
如果新技术由于某种原因较晚进入市场,就不会获得足够的追随者,没有足够的追随者就不能收回技术开发成本,从而不能进一步开发新技术,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规则是一把利剑
正如巨大的恐龙在天灾中灭绝,而弱小的哺乳类却逃过了劫难一样,时局的巨变往往是打破"强者恒强"规则的最佳机会。
想想看,30年前微软公司还不存在,而今天它已经成了主宰未来的几股重要力量之一。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事只有在《天方夜谭》里才会出现。
这里需要注意:有时大公司会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跌倒,但马太效应却总是有效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要想取胜甚至仅仅是生存下去,你就必须抓住机遇使自己尽可能地强大。
在技术时代,标准或规则是一把利剑。而今,无数的公司和个人都在申请专利,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某项技术的特殊持有者。
如果你能够在某个领域创造出自己的标准或规则,并能让自己的规则成为大家的规则,那么你就成为绝对的赢家!
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作为一个经营者,你肯定有这样一种想法:虽然经营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只要再坚持一下,成功往往就会到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还抱着这样一种观念: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在于始的时候几乎都出现过困难,渡过难关之后就是康庄大道;若在黎明前一刻的紧要关头放弃,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这些想法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如果你所选择的经营项目本身就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或者你选择的道路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坚持下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此,该不该坚持下去,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如果最初的选择有问题,你就应该及时改换门庭,另选经营项目,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若是一味死撑下去,你很快就会陷入破产的困境。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
一般人之所以没有成长,很大原因在于其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并没有发挥出来。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与性情不合。
每个人的能力多寡,多少会有些差异,这一点确实无可否认,但能力的发挥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你不应该抹杀自己的个性,而应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全然的发挥。人会因为机遇而绽放耀眼的光芒,所以越早找到适合自己性情的工作,就能越早获得成功。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仅在工作时能心情愉快,还会对工作乐此不疲,创意与精力源源不断,同时也能从每日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进步。
你应该去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倘若你已经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善用自己的天分来采取积极行动,要知道光是被动等待永远也不会改变现状的。
该不该做一颗"滚石"
日本有句谚语叫做"滚石不生苔",美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但对这句话的解释,美日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日本,所谓的"滚石不生苔"是指如果不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而一直四处打转的话,就不会得到现实的收获,这里的苔指的是经验、资产、技巧、信用等等。
但美语中这句话的意思却完全相反,它是指只有一直转动的石头才不会沾附青苔,这里的苔指的是僵化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对于有能力又一直创新进取的人而言,保持现状就意味着发霉。
由此可见,美日之间对于换工作的看法,差异竟是如此之大。这既反映出东西方特有的文化差异,。也反映了人们面对换工作的矛盾心理。
人们的第一份工作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特别是刚走上社会开始工作时,人们都还年轻,对自身、对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这时的选择很可能并不准确,况且也没有那么多理想的工作供你选择。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些厌倦,但真正跳槽的人并不多,为什么?就是因为很多人发现换工作并不那么容易。正如日式谚语的解释所说的,一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从事新工作,他的损失是相当大的,他多年来所积累的资历、职位、经验和人际关系网络等等都可能失去,也就是说,过去花费在这份工作上的所有成本都可能变得完全没用了。另外,人都是有行为定式和心理惰性的,到了一定的年龄.经验也许增长了一些,但锐气却消磨了不少,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损失,也能使很多人缺乏面对新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这里我们被迫面对一个马太效应设下的两难陷阱:--为了使我们的成功资源更具有成长性,需要换工作;
--为了使我们的成功资源不被削减,不要换工作。面对这一两难局面,该如何选择呢?
中国有句古语说:"三思而后行。"面对任何问题,都应该客观冷静地进行评估,权衡利弊,然后做出判断。
这一面局的焦点是资源的成长性和资源的消耗之间的矛盾。在决定是否换工作之前,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的本行发展空间是否有限?是否已经没有多少资源增长的空间?
2.我是否真的喜欢(或不喜欢)我的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他所厌倦的工作,不但难以从中得到乐趣,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3.对新工作,我是否真的了解?能否确定它所实现的资源增长大大超过旧工作?
4.我和家人的生活是否能够承担这一转换造成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不值得去做,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这不仅使得他成功的几率很小,就算成功,他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找好自己的定位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陷一个前景暗淡的处境时,你就应该对自己、对工作进行重新定位。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在生活中的位置是什么?你能用一个概念来概括你自己的位置吗?要是能的话,你能通过自己的职业来确立这个位置并加以利用吗?
一位经常跳槽、最后一无所成的博士曾这样感叹:"如果能以对待孩子的耐心来对待工作,以对待婚姻的慎重来选择去留,我的事业绝对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世界上没有全能的奇才,你充其量只能在一两个方面取得成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你只能聚集全身的能量,朝着最适合你的方向,专注地投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为了进行准确的定位,找准最佳的结合点,心理学家帮我们找到了很多的测试工具。一些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要对求职者作一番个性测试。因为人们知道,必须把不同个性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比如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对于一个保守的企业而言,可能是经常批评公司及主管的叛逆分子,令人头痛不已。但如果他去从事创意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大受欢迎,因为他总能提出新的想法。
人生忌恋战,有些事,大局既已无望,就应该迅速放弃,另谋出路,不应该空耗自己的一生。一个人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是两码事,必须在能干的范围内选择想干的事。你若在某个圈子长期出不了成绩,不如改行做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抛弃虚荣心,哪怕降低一个档次,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干出更大的成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有句成语叫"熟能生巧",才能(或者天赋)更是这样,你的才能只有不断应用,它才会更为精熟。
美术大师不停地作画,音乐大师每天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练习,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才能更加出色。不仅艺术家是这样,环顾我们的周围,那些工作效率最高、工作质量最好的人,都是在不断努力中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为才能不是僵化的东西,它是在磨炼中成长的,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才能的不足之处,而克服困难的过程自然也提高了我们的才能。
才能增值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诀窍: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直至成为某个领域内的冠军。
泰戈·伍兹在高尔夫球场上战无不胜,但他曾经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在沙地比赛时表现不佳。他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拼命地练习,想要扭转乾坤。只是缺点如同性格,难以全盘改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后来伍兹和教练决定改变策略,将以往密集的沙地练习,改成普通次数的练习,不要让这个致命伤太过离谱即可。并将原来练习致命伤的时间,挪来练习优势,结果他的打球优点更加突显、更加神猛,比赛时更是战无不克。
苏克在某意大利餐厅学艺时,什么都做不好:烤虾虾焦了,煮面面糊了,惟独做提拉米苏的功力还算不错,总能将起司及巧克力的香气调得层次分明,口感营造得滑润独特。就是因为这项优点,主厨才勉强继续留住他。但时日一久,苏克还是做着切菜的工作,因为就算他的甜点做得再棒,也不能让他炒面啊!眼看每次美食杂志的CHEF照片都不是他,他就越想越不爽。
有一天,他在电视冠军节目上,看见有个日本师傅用心创造甜点的神情,他感动得哭了。于是他恍然觉悟:为什么我一直执着于自己的缺点呢?我应该朝着我最擅长的地方前进啊!
苏克辞去了意大利餐厅的工作,到一家欧式的面包屋当学徒。他对甜点的敏锐果然得到发挥,表现得比在意大利餐厅好数十倍,苏克就这样做了甜点师傅,还开了一间自己的甜点屋。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虽然马太效应使未成功者举步维艰,但他们如果能把自己的潜能全都激发出来,一样可以有所作为。
柏拉图曾指出:"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人类大约有90%一95%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发掘。
所谓"潜能"通常是指一个人身体、心智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根据人的生长规律,由于在生命成长的各个阶段以及遗传基因的不同,每个人都具有各种潜能。潜能开发的本质是把你天生的潜能循循诱导出来,激活你已拥有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加拿大病态心理学家汉斯·塞耶尔在《梦中的发现》一书里,做出一个十分惊人也极其迷人的估计:人的大脑所包容的智力的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从理论上说,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不可穷尽的。
被尊为"控制论之父"的维纳认为:每一个人,即使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所利用的大脑潜能,也还不到百亿分之一。他还认为:人脑原则上能储存大量的信息,每个人的大脑,能记忆世界上最大图书馆储存的全部信息。
因此,人的自我完善与道德超越是永远没有极限的,做事没有终结,好事越多越好,贡献越大越好。
有人不禁要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释放自己的潜能呢?
要释放人的潜能,就需要进行潜能激发,让人进入能。量激活状态。如果一个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能量都处于激活状态,那么它可以带来核聚变效应。
潜能激发的前提是相信所有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还没有被释放出来。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开发潜能,但更为可靠、更为适用的方法却是通过外因的激发带来能量的释放。因为自我激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而外因的激活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而且它的激发本身带有一种竞技游戏的效果。发现自己独特的天赋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自己有独特天赋的事业,做自己有天赋的事情会让你有充足的激情去获得成功。
卡斯帕罗夫15岁获得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光用刻苦和方法对头很难解释这一点。大多数人在某些特定的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天赋和良好的素质,即使是看起来很笨的人,在某些特定的方面也可能有杰出的才能一梵高各方面都很平庸,但在绘画方面却是个天才;爱因斯坦当不了一个好学生,却可以提出相对论;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出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从事与自己特长相关的工作,就能很轻易地取得成功,否则,多少会埋没自己。对一个企业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地分配:作。
对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最好能让成就欲较强的员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依附欲较强的职工,应让他参加到团体工作中去;而权力欲较强的职工,则可以让其担任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同时,如果能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使之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意义,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工作的激情。遗传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有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来说,人的这五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可能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
所以,不要埋怨现实的环境,不要坐等机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才能、素质和兴趣来确定进攻方向。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也要善于观察自己。
汤姆逊由于"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非常烦恼。后来他偏向于理论物理的研究,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并且找了一位在实验物理方面有着特殊能力的助手,从而避开了自己的弱项,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的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他做了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这些试验使他逐渐体会到,物理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后来他果然成了一名卓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变幻无常的世界
马太效应虽然使贫者愈贫、弱者愈弱,但是贫者和弱者并不会永沉海底,他们也有翻身的机会。
常言道"世事变幻无常",对于现今的世界来说,这绝对是至理名言。
这种变幻不明的气氛对于许多未成功的个人和公司来说,是他们超越马太效应的惟一机会,也是他们成功的。
在这一变幻不定的年头,很多机构都已感到其巨大的影响。企业应该如何应付?降低成本,减少开支,然后希望经济信心慢慢回复,这是一种解决方法。另一个方法是"振作前进",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快速控制和驾驶业务之船。
以前用以制定策略的方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如果使用正确的分析工具,领导层可以准确地预测业务的未来发展,从而选择一个清晰的策略性发展方向。
那么,面对这个变幻无常的世界,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
--正面的思想
不稳定时代需要坚定的手及不动摇的头脑,反面思想只会制造恐慌,而正面的思想对于一个正面的行动非常重要。我们应把每天的挑战视为新的机遇,不能视为让人气馁的负担。
--加强对本身业务的认识
对一个大企业内发生的每一件事了如指掌是一件困难的事,但科技可以帮你对业务加深了解。现在你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实时存取有关账龄、利润、应收账、库存流通以及其他资料;领导层可以依据当时业务的情况,而不是几个星期以前的资料做出决定。通过电邮或短信形式发送自动生成的信息,企业的问题也可以被及时发现。你可以通过分析相关资料,鉴定企业整体的效率。试想一下这个情景,一个身处亚太区的财务总监正在研究他的专业服务运作,他审阅了区域报告,然后问:"为什么当我的新加坡办事处有懂说普通话的员工可用时,我的香港办事处竟把一些服务推给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三者?"缺乏一个中央系统,企业不但会损失巨大的储蓄,还要承受不必要的负担。
通过使用一个跨企业、以适当科技解决方案为后盾的方法,企业可以做出更快、更好的决定,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及授权员工,这样可令企业拥有更长远的成本效益。
--更佳的成本/现金控制
详实的业务资料是一个财务总监的第一武器。但是,这个方法要求企业花钱,并采用一个较长远的策略以控制成本。假若能认;青及安装适合的系统,企业便可以得到及时的投资回报。
科技现在可从不同的途径协助企业控制成本:
通过有效地记录时间及开支,简化行政:作,公司可减少开出发票所需时间及增强现金收集。
财务部门如能加快制作业绩报表,管理层便能更快地做出反应。举例说,如果每月的账目需时两星期完成,管理层在下一个月的账目完成前便没有足够时间作出相应的行动。使用实时的智能财务软件,用户只需几天的时间便可制作并分析账目。
科技可帮助公司作准确的项目利润分析,公司因而可专注于最赚钱的契约(财务及管理)及从以前的错误中学习。它可以更紧密地管理资源,因此经理可更有效地运用员工资源。
它可以改善接触及沟通,从而增加客户及潜在客户对服务的满足感。从而公司可以找到潜在客户及保留现有客户。
它可监视库存水平,及时识别销售不佳的产品线,令资金不至于长时间被捆绑着。
对那些真正改善其成本控制的公司,报酬是多方面的。它可令一个机构更精简、更健康,而最终加强业务。它释放现金流,因此公司可从一个较低的成本基础现实地计划将来。这令公司更富弹性的同时亦可增强员工的信心。对变化的一个有效解药是加强控制。每一个区域所受的影响都不同,因此作深入研究,以对本地情况获得深切的了解是重要的,并有助加强控制。采取这种方法不但能减轻变化的影响,更能巩固业务及加强股东信心。
如果企业能聪明地投资于合适的、低风险的、低成本的科技资讯解决方案,便可获得所需知识去把握控制、降低恐慌及把一点安全感带回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
哈姆雷特说: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同样,在企业界,也有一个时刻困扰者经营者的问题,那就是变还是不变。纵观几百年来的企业风云史,可以看到太多因为变革而获新生的公司,也同样有太多因为变化而加速灭亡的先例。
在一个新技术革命带来极速变化的时代,可以肯定的是:为公司经营提供土壤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本来以为可以托付终生取之不尽的奶酪,一觉醒来就会发现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做为企业经营还有什么需要固守的吗?又有哪些是应该因时而变,而哪些又是应该大力夯实的呢?
基业长青的公司的选择是保存核心的同时刺激进步,并且把两者在一个公司中很好地结合起来,和平共处,彼此互相协助、补足和强化。
核心理念提供一贯的基础,使高瞻远瞩的公司可以据以演进、试验和改变,从而得到进步。因为明确了解什么是核心,公司更容易在不属于核心的所有事情上追求变化和行动。
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就是强化核心理念,因为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变化和前进,坚持这种核心理念的公司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上便会落伍,不再强大,甚至不能生存。
没有永远的赢家
一个企业能否生存、能否获利,取决于它们能否创新、变革。作为投资者而言,能否成功,也取决于能否创新。在变化无常的世界里,我们的思想一定要跟得上这世界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特征是全球化和网络化,全球化和网络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应是全球市场、全球产品、全球顾客以及全球性的商业运作体系,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投资理念。
工业时代已经结束,信息时代正达到其顶峰时期。这一事实表明.拉动经济增长和获取极大附加值的行业已经从工业转信息行业。而信息行业中,网络行业又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一个产品获益最多的时候是其成熟期,利润增长最快的时候是成长期,目前,网络行业就处于成长期,它大量获利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因而最受股市追捧。
人们多次提及21世纪是生物的时代,这一点也没错,信息时代之后就是生物时代,就像工业时代的机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时代生产效率,信息时代的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业时代的生产效率一样,生物时代的新材料、基因工程等技术将在更高、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我们在信息时代的生产效率。生物时代目前可能还处于初创期,现在介入可能还需忍耐寂寞。
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商业规则有很大的区别。工业时代,我们关心企业的产品、生产线、生产规模、原料这些因素。信息时代,我们更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业时代的利润由机器创造,信息时代的利润由人创造。
这世界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口味频繁改变,技术更新快,企业靠一项技术、一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能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生存。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巨额数字的固定资产、存货等可能在一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全部报废。惟一有永恒价值的是人,圳及那些具有创造能力的头脑。
所以,市场追捧那些能不断发生变化的企业。我们司以从几个方面考察这种企业:考察他们的企业文化,是否是一种能有效创新的文化;考察他们的管理层,是否有思维敏捷,勇于创新的领导层;考察他们的管理与组织体系,是否有利于创新;考察他们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如果考察的结果是"Yes",那么,他们目前生产什么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具备生存和创造巨额利润的前提条件或基础、,反之.如果答案是"N0",那么,不管这家企业当前是如何的辉煌,它也即将步人衰退甚至失败。
信息时代的许多游戏规则是工业时代无法理喻和想象的。例如,现在免费的东西越来越多,免费Pc、免费的E-mai1服务、免费的信息,甚至有人预言将来一切工业制成品都是免费的。
可以预料,信息时代还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在新旧时代更替的时候,理念的冲突是剧烈的,这时候,特别需要舍弃传统理念的勇气。一切守旧和折衷的行为都将在新时代里导致失败,果断、彻底地接受新理念是成功的基本前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