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江山不夜

_14 沈璎璎(现代)
“这是我要和你说的正事儿。”沈夜认真道,“你那外祖母……想来你也知道,拖不了多少日子了。淑妃便求了皇上要回家省亲,皇上是允了。可妃嫔出宫省亲乃是国朝未有之特恩殊荣,太后老娘娘觉得不合规矩,不肯同意,最后只好说让皇后娘娘以探望姑母的名义摆驾驸马府,带着淑妃一道。眼下宫里忙着准备中秋节,过完了中秋就去。我想着你一直没回过家,遂跟皇后娘娘面前提了一下。娘娘说了,不妨把你列在随行女官之中。但你如今是徵王的人,必要先求得他的同意。”
琴太微连声谢过沈夜,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表姐回家绝不会捎带上她,倒是坤宁宫的人还记着……然则这也是意料中的事,又转了一念,不觉跌足道:“如今求他不得,我倒是自误了!”
沈夜不解其意,再三追问,琴太微终于支支吾吾地将前日挨打的真相说了出来。
沈夜连连惊道:“你胆子也太大了,竟敢私自出宫,这是犯了大忌的呀!你知不知道当初坤宁宫有个宫人出去,还是得了允可的——只忘了拿腰牌,就被结结实实打了二十棍,贬去南宫了。这还是皇后一向宽仁,若犯在太后手里,轻则浣衣局,重则直接打死的呀!”
“我岂不知,别说内苑王府,就是寻常大户人家的姬妾,未得主家许可而私自出门都会被重罚。”琴太微脸色发白,道,“可是,我实在是没有别的法子去见外祖母了,舅舅和舅母不让我回家,殿下他也不愿开口。我娘死得早,爹爹去世后,我在这世间更无亲人,只剩外祖母一人疼我,我在宫中这一年,时常梦见她唤我回家。我若不能再见她一面,心里是怎么也过不去的。”
宫中皆是如此,多少宫女青丝熬成白发,始终与亲人生死不见。沈夜一时也不知如何劝她。又听她缓缓道:“所以我想,索性拼着一死出去,强如将来后悔。反正我这一生,也不过是这样了……”
沈夜揽着她劝慰了半天,又道:“可见你是心急莽撞了。说来,你那个表妹,威国公府少夫人,到底有没有进宫来?”
琴太微摇了摇头。陆文瑾果然敏捷,立刻就带来了谢远遥的回信,琴太微不免对谆谆刮目相看。
“真是蛇蝎心肠!”沈夜诧道,“你可向徵王殿下禀明此事?”
“还没有。”琴太微慢吞吞道,“要是他问,我是怎么又知道表妹没有进宫的,我要怎么解释呢?”
“只说问过了淑妃宫里的人。”
“我才不告诉他。”琴太微烦恼道。
沈夜想了想,道:“你若不肯自辩,又何以自保呢?譬如现在,你总得求了他的允许,才能跟着皇后回家吧?”
“我才刚得罪了他,他必定不答应的。”说着说着,竟然眼眶都红了起来。
沈夜亦觉得此事十分棘手,但机会难得,总不好就这样放过了,“肯不肯的,总要求过了才知道。他既能替你遮掩,想来不是没有环转的余地。”
“不敢跟他说。”
“你才说宁可舍了性命,也要回去看你外祖母,怎么这会子又怕起来了?他是你的夫君,难道开口求他一句话,还胜过要了你的性命?”
琴太微嘟着嘴不言语。
“他如今在哪里?我陪你去找他。你不好意思开口,我来说。我虽卑微,终究是皇后面前的人,他总要给几分薄面吧?”
琴太微支吾道:“每天这时他都在半山上的天籁阁里读书。”
沈夜拖了她的手就要走。
“不去呀,我不能爬山。”她扭着身子不愿动,一脸纠结生涩。
“又胡说了,刚才是谁要带我上山看桂花来着?”
沈夜力气原是要大一些,生拉活拽地把她从阑干上拖下来,沿着游廊一路往山上去。琴太微心中百鼓齐鸣,自那晚之后她一眼都不想再看见杨楝了。两人拉拉扯扯的走到了一程,琴太微忽然大松一口气:“他不在。”
她指着半山上的一所空空的凉亭道:“他不喜人打扰,每上山读书,都要亭子里留一个小内官守着。”
只得悻悻下山。两人牵着手走回湖边水廊,沈夜正要再劝,琴太微忽然站住了,脸色煞白如纸。
顺着她的眼光看过去,只见水廊外假山后面,徵王穿着一件家常的月下白道袍,正倚着湖石闲闲坐着,手里拈着柳枝逗一只胎毛未褪的小白猫儿玩耍。良辰美景,斯人如玉,连沈夜亦不免多看几眼,琴太微却如白日见鬼一般,踮着脚就要跑。
“他都看见你了,躲不掉了!”沈夜低声喝道。
琴太微闪在沈夜背后,两人上前行礼。杨楝朝沈夜回了半礼,又问过皇后安好。琴太微低头听着他的声音,如有芒刺在背,恨不得他立刻赶了自己走开。沈夜见她不敢说话,便将皇后有意带琴太微探望熙宁大长公主之事禀了一遍。
“那就去吧。”他道,“跟着皇后娘娘出门,自然十分妥当。”
琴太微瑟瑟地跪下谢恩。粉面霞染,双目盈盈,简直叫人疑心她立刻就要哭出来。杨楝看在眼中,亦觉暗暗吃惊。
辞了出来,沈夜便数落琴太微过于胆小,徵王哪有那么难缠,又说起林夫人做局的事——“将来定要向殿下说明了。”
“人家现在有身孕了……”琴太微怅然道,“说了又如何。”
沈夜一怔,不觉跺脚道:“那你更得小心!这时候最容易出事儿,你且离她远一些。”四周看了看,俯在她耳边低声道:“我听人说呀……从前她在清宁宫走动时,就有些奇奇怪怪……”
“她怎么了?”琴太微好奇道。
“我也听得不真,”沈夜道,“她是去年年底进宫里服侍太后的,只说是画院林待诏的女儿。可是去年林待诏去世,她不穿孝不说,连一滴眼泪都没有。”
“宫中礼法谨严,本就不让为父母守孝。”琴太微道。
沈夜想了想,又道:“据说她……有点淑妃娘娘的品格儿?”
琴太微听得直出神,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子,酸甜苦辣不知是何滋味,挨了半天才淡淡回道:“我才不管他们。”
第十三章 良宵我要分享:更多 0上一篇 回目录下一篇
-
展眼即是中秋佳节,宫中以互赠节礼为俗。杨楝是个坐冷板凳的亲王,没有人借此机会奉承溜须,只有一些故旧亲信孝敬些应时的瓜果、月饼之类。他略略扫了一眼,依次记下,先将田知惠送来的一盒月饼挑出来携至书房中,掰到第五个,饼子里才掉出一个油纸包儿,拆开封蜡,里面露出薄薄一张茧纸,字迹淡若烟岚。
因朱宝良一行人在东南的大动作,余无闻一伙人便远远地躲开了国朝的海疆,最近只在东瀛与南洋诸岛之间做了几笔买卖,居然获利颇丰,从红彝手里斩获了一大船上好的龙涎香。等东南稍平定,运到南都繁华之地卖个高价,装备四十门大炮的宝船便有着落了。又云获悉太孙——指的便是杨楝——与琴督师的爱女喜结连理,不妨问问琴氏那里有没有督师留下的宝船样式图、海舆手卷等,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杨楝心中烦躁起来,把茧纸撕成一缕一缕掷入炉中。纸条被火舌一抿,忽闪几下便化灰化烟,然而他的秘密却烧不掉、化不开、剪不断、斫不去,一想起就觉抑郁难耐,偏偏这世间无一人可与言说。
如噩梦。如顽疾。如一枚沙砾含在柔软的蚌肉里,年深日久裹上层层珠泪,明明难受至极,却永无吐出的那一日。
一时,文夫人捧着盒子进来问安,展开一件簇新的金缕红罗圆领袍,胸背各缀一片应节的缂丝彩云圆月玉兔补子。杨楝由她服侍着试穿了一回,端的是流光溢彩,华美非凡。杨楝笑着谢过,又从桌上挑了一只青玉子母螭镇纸赏还给她。
文夫人谢过恩,忽又从漆盒里拣出一件香囊来,道:“这是琴娘子献给殿下的节礼。”
“自己不来,竟支使起你了?”杨楝皱眉道。
“她说,眼下还走不得路,不能亲自来给殿下磕头,请殿下恕罪。”文夫人赔笑道。
那只香囊是六棱粽子状的,碧绿素缎裹成,腰上绣了一行细如米珠的紫花,花瓣潦草得如同小孩儿涂鸦。杨楝定睛瞧了一会儿,道:“这么难看。”
文夫人道:“原是琴娘子的手还未好,在我那儿做针线练练指爪。这香囊还是上月绣起的,颇费了她一顿功夫。因要过节才又打了个盘龙绦子,央我连缀整齐了一并带过来。这是她一番心意,殿下别嫌简陋。”
“天下哪有这样送礼的,人不来不说,东西还要别人帮着收拾。”杨楝将香囊掷到抽屉里,冷笑道,“我只领你的情,不记得收了她的粽子。”
文夫人淡淡一笑,也不接他的话,却问起节前是否要摆一次家宴。杨楝一贯独来独往,不过偶逢节庆才设一家宴,陪几位侧室坐一坐,自从陈烟萝走后,连这都要废弛了。文粲然想着中秋是个大节,林绢绢新有了喜信,琴太微又一直借口棒伤躲在岛上不敢出头,或者杨楝有意把众人都邀来一聚也未可知。不料他一拧眉毛,却道:“一个伤还没好,一个又挪动不得,还多这个事做什么?只你我二人对坐饮酒,岂不是无趣得紧?”
文夫人知道他不喜饮酒,这不过是句玩笑话,然则听在耳朵里仍不免脸上一白,犹自强笑道:“既然殿下图清净,妾就乐得偷懒了。”
杨楝亦觉出不妥,心下略有愧意,遂环转道:“上次琴娘子出事,多亏你闻风报信,我想来想去,倒不知怎么谢你才好。”
文夫人揣摩这话的意思,是真想要答谢她要她开口讨赏,还是说虽有谢意却无以为谢呢?这若是换了林绢绢,一定娇笑着要新鲜衣裙,要金珠首饰,甚至直言要陪她一晚。他明知自己不是林绢绢才会这么说,可那双墨描漆点的一双凤目竟是诚挚又温和。文夫人遂笑道:“殿下将家事托付于我,妾自当担起责任,不敢领什么谢赏。琴娘子年幼,是妾没有照看好她。殿下不问责,妾已是万幸了。”
他显见得是对这个回答很满意,文夫人心中无声地叹了一下,又道:“林夫人那里,殿下可还有什么吩咐?”
桌上正摊开一幅长卷,是林绢绢花了许多功夫精心涂染的一幅仿董源的潇湘图卷,原先说是要留到十月里给杨楝祝寿的,却提前当作中秋节礼送来了。杨楝轻敲着画纸,缓缓道:“她养着胎,后院的事务便都交给你了,你多辛苦些,有事与程宁商量着办。”这话原是早就说过的,他想了一下又郑重道:“林绢绢身子不稳便,教她不要再乱走动了。添几个老成可靠的内侍和宫女到她房里去帮忙,别教她跨出房门半步,也别让闲杂人等扰了她。”
文夫人听了这话,长久以来心中隐隐的猜测似乎落到了实处。
“先把孩子好好地生下来。”他皱着眉头轻声说。
看看暮色将临,杨楝换上文夫人缝制的新衣,加冠束带出门去。赶到太液池北岸的太素殿,徐太后在殿中坐着由几位太妃陪着说话,早有花团锦簇的一众儿孙晚辈过来磕头献礼,欢欢喜喜领了赏去。徐太后远远瞧见杨楝,立刻招手唤他跟前来,笑眯眯地道:“听说林绢绢有了喜信,我高兴得很。你且说说要什么样的赏赐?”
杨楝笑道:“祖母心中高兴就好,等生下来再赏也不迟。”
徐太后笑着摇头道:“这是我第一个曾孙,虽不是嫡出,到底也与别人不同。按例的赏赐自不用说。我想清馥殿终归狭小了些,是否不方便?再者,我这里还有两个医婆,都是极老练稳妥的,先拨给你们使用。早晚贴身伺候着,也免得临时忙乱。”
听见医婆一说,杨楝不免心中一紧,脸上却笑道:“孙儿自己就会瞧病,不必劳烦旁人。”
徐太后嗤笑道:“你瞧瞧头痛脑热的也就罢了,难道还会妇人千金科?”
“孙儿实说了吧,”杨楝道,“祖母身边得用的人自然极尊贵,纵然是我的王妃,也不敢劳动她们屈尊伺候。林绢绢一个小妾,我只怕她受用不起,反折了福气便不美了。”
这推三阻四也太过明显,徐太后沉下了脸。正要再说什么,外面人声鼎沸,却是銮驾到了。帝后二人拜过太后,又依次升座受礼,一家亲眷团团见过,才有司膳内官请众人入席。
筵席摆在殿外的三层白玉丹墀之上,高台四角悬挂琉璃宫灯,满地团团地摆满盆花,皆是嫣红的秋海棠、银白的玉簪花。山珍海错、玉液琼浆杂列其中,应节的各色花饼、如意饼、金银茶食和馓子垒成座座小山,山顶插着金银五色剪花,盘中新摘的玛瑙葡萄与翡翠蜜瓜各自甜香缭绕,酒未开樽已有三分醉意。
一时云破月出,水天澄澈,清风徐来,满池碎金。水上花影浮泛,阁中笙歌相和,嘉亲美眷,语笑嫣然。三杯“长春露”下肚,皇帝满心畅意,索了纸笔过来,一气写下三首绝句,又命随侍内官朗声念出,博得满座喝彩。他自幼雅好艺文,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咏月三章写下,连太后亦真心称赞了几句。皇帝犹觉不足,又命座中诸位妃嫔步己韵和诗一首。
徐太后笑道:“放着这么些兄弟子侄在眼前,却叫内眷写诗,这是皇上糊涂了。”
皇帝一想确有不妥,遂环视一周,教杨樗和几位庶弟、驸马各自写了诗来,因见杨楝远远地坐在一边,特意取了自己案上的纸笔教人递过去。
咏月原是烂熟的题材,杨楝略想了想凑出四句,偷眼看见旁人都还在搜肠刮肚,遂放下笔慢慢走开,两眼瞪着湖上粼粼波光只作沉思状。
湖心灯火荧荧,内官们在蓬莱山上搭了一个巨大的灯架,几百只五色灯笼组成“太平万岁”四个大字。杨楝望着黑沉沉的山影,忽又想起虚白室中那个推病不出的人,这时一定带着侍儿溜出来看灯了。
席上垒着拳头大小的一盘螃蟹,据称是阳澄湖所产,一路漕船运送,皆用成箱的湖水养着,今早刚到通州码头,便快马送入清宁宫小厨房,专供太后设宴所用,只只色若胭脂、肥满喷香,又比平日贡上的更好。徐太后特好此味,年年要摆上几回螃蟹宴,带着宫中上下皆尚食蟹。然而好蟹产自南省,每年单是运输一项即靡费不少,这也就说不得了。
今日这螃蟹挂着忠靖王府孝敬太后节礼的名目,暗地里却是杭州巡抚一手操办的。杨楝只吃了一壳子蟹黄就放下了。这时出神想事,不知怎的又记起少年时被琴灵宪悄悄带去海上看水师的宝船,正逢余无闻从扶桑做了一笔生意回来,船后拖着的渔网里有车轮大小的雪蟹,长腿巨螯,色若胭脂。用船上的大锅略蒸一下,匕首砍开,膏脂流了一桌,连脚壳尖子里都是满满的莹白如雪的肉。连琴灵宪也放下了斯文架子,卷起袖子掰下一只硕大蟹钳,笑呵呵地捧给他,蟹肉甘甜如荔枝,犹带着海风的清新。
要是跟琴太微说这个,大约她又要瞪眼了。又是一连几日都没有看见她,连中秋节都不曾露面,如此想着,他伸手又取了一个螃蟹。忽然听见上面催诗,只得回到条案边,匆匆写下先前想好的四句,转见陈驸马刚交了卷一脸得色,又低头把自家的一句涂了,重写了一句。
皇帝这几个庶妹的驸马,皆依国朝祖例而广选自民间,以品貌德行为先,并非个个都是文章才子,其中要数仙居长公主的陈驸马读的书多,果然这回又拿了魁首,皇帝特命人折了一支丹桂赏赐他簪在帽上,屏风后女席中的仙居长公主亦是双目放光。皇帝又品度一番,选出一两篇赞过赏过,忽然掉过头瞧着杨楝笑道:“徵王这篇,不比陈驸马的差,然朕却以为该罚。”
杨楝惊得几乎将茶杯跌在地上,立刻疾趋至御前跪下称罪。
席间一时鸦雀无声,徐太后不由得盯了皇帝一眼。皇帝仍是笑盈盈的,望了望皇后,道:“朕看你平日里为你婶娘写的青词,篇篇都是佳作,怎么朕叫你作诗,却不肯好好作来?”
杨楝心中稍定,微笑道:“臣无能,平日里自己在家慢慢琢磨,尚可敷衍一二。值此良宵盛景,龙威赫赫,心中已是诚惶诚恐,又有陛下的三首珠玉在先,极尽绝妙好词,臣更不知如何下笔。古人云‘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臣今日可是领教了。”
虽是忍不住冷笑了一下,皇帝心中终归是受用的,遂道:“我见你先前涂改过一句,删去的是什么?”
杨楝才知他一直盯着自己,不觉暗暗叫苦,只得道:“是‘莲舟载月归’。”
“好句,为何不用?”
“只因陛下有‘林下美人’之句,艳冠群芳,侄儿的采莲女自惭貌陋,故不敢争妍。”
听他说得有趣,皇帝亦不免呵呵笑了起来,当场将三篇御笔诗稿赏给了杨楝。徐太后亦跟着笑道:“原来皇帝是这样罚人的,似此将来人人都要讨你的罚了。”
“‘莲舟’一句清丽,亦可将功抵过了,朕不是那般小气之人。”说着回味起梅花美人与采莲女之比,未及细想,却见杨樗捧着诗稿摇摇摆摆地上来了。
皇帝一见便皱起眉头:“我只道你不肯写了。”
杨樗不敢答话。皇帝将四行诗略略扫了一眼,便转递给身边的杨楝:“你来品评一下。”
杨楝一心想着今晚不可出风头,不料皇帝给他来了这一出,才只读了一句,骤然觉得心跳都加快了。他曾与杨樗一同读书,深知其最惧这类笔墨游戏。这首诗辞藻优雅,用典娴熟,水准还在皇帝之上,定是有人暗中捉刀。杨楝踌躇起来……准备了许久的事,临了忽给他这么一个机会,要不要借此揭穿呢?
他定了定神,收住了自己的妄想。皇帝虽从不关心杨樗,未必就看不出其中有问题。他心中冷笑几声,只道:“文辞稍欠雅驯。”
皇帝不觉挑起了眉毛。
“然少年豪气,浑然天成……”杨楝继续道,“文笔虽朴却已显出天家气度,福王殿下愈发长进了。”
明知他一派胡言,皇帝却也不好再说什么,草草点了头,也不命人诵读给大家听,就挥手叫都退下了。杨樗不由得满脸纠结地望了杨楝一眼。徐太后顿生疑窦,对身边的李司饰使了个眼色交代了一下。
一众妃嫔都坐在屏风后面听着,贤妃只道皇帝偏心不肯夸杨樗,心中窝着的那口气不觉就漫到了脸上。淑妃与她同席,冷眼瞧见心中暗暗好笑,却又听太后开言道:“既然阿楝都说好,可见是果然大有长进。阿樗也是立刻就要纳妃的人了,出宫之后更要好生读书求学,庶不负你父皇和母后的一片厚望。”
贤妃的脸色随着太后的话阴转晴明,听到“父皇母后”四个字,骤然又乌云罩顶。众人瞧着好笑,便有孙丽嫔忍不住道:“今日徐三小姐不曾赴宴,杜娘娘可知是为什么?”
徐安沅抵死不肯嫁给福王,已是闹得阖宫上下无不议论纷纷,故而徐太后并不让她出门。孙丽嫔固是不怀好意,贤妃一时也找不出话来,只推说道:“徐三小姐如今快要出阁,当然不宜抛头露面。”
孙丽嫔却道:“徐三小姐曾对我说她爱听戏,这是随了老娘娘的喜好。今晚又与平日不同,据说从宫外请了一个南戏的班子,这南音虽不比北戏热闹大气,却另有一番清新细致。可惜她没有这个耳福了。”
“没有耳福倒未必,隔着水声远远地听更清雅。”有人笑道,“只是没有眼福吧。”
贤妃听她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徐三小姐,心知有异却一句话也插不上,却听孙丽嫔道:“这样的眼福不要也好,免得才看罢《铜雀歌》,又唱上《咏絮诗》了。”
座中妃嫔多有熟知辞章典故者,闻言俱会意,却又不敢像有女儿的孙丽嫔那样公然嘲弄,一个个忍笑忍得十分辛苦。偏生有个年小的李选侍茫然不解:“这是两出新戏吗?我怎么没听过?”
孙丽嫔只是掩口葫芦,摇头不语。李选侍被她们笑得发毛,遂缠上了淑妃:“姐姐书读得多,讲来给我听。”
谢迤逦只得道:“铜雀台的故事,是说江东有一对姐妹大乔小乔,俱嫁得当世英雄。”
“这个我知道,是三国故事。”李选侍忽然悟了过来,“那么《咏絮诗》是说才女谢道韫吧?我想起来,书堂的女史讲过”未若柳絮因风起“——她也嫁得当世英雄吗?”
淑妃笑着摇摇头,却不肯说什么,急得李选侍直扯她的袖子。谢迤逦一向隐忍得苦,这时也有心顺势刻薄贤妃一下,遂道:“谢夫人说起她的夫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一时众人皆忍俊不禁,有端杯掩口的,有侧声低语的。谢道韫这句话,大意是抱怨王家子侄个个出众,偏偏她自己嫁的夫君却是个驽钝不成器的,天何生此材也。文词古奥了些,贤妃仍未听懂,只知是吃亏了,遂板着脸道:“说得这样好听,敢情是谢娘娘家的旧事啊!”
举座哗然,李选侍笑得蹲在了地上,便是谢迤逦也忍不住将脸埋在了袖子里,忽又想起了什么,终是笑不出来。
这边闹得大声,徐太后不免望了过来。早有心腹女官听了首尾,大致向太后陈说一番。徐太后本就被杨楝弄得心情极坏,此时隔着屏风看去,不觉狠狠地盯了贤妃一眼,又将淑妃、孙丽嫔暗自一一打量过,忽然转头对着皇后说:“康王妃的人选,可曾定下了?”
徐皇后未曾留意妃嫔们的笑话,忽听见太后提起这个来,忙道:“回母后话,尚未选定。”听见徐太后似乎冷笑了一下,又补充道:“司礼监荐上来的几名待嫁女子,臣妾看过,皆不甚如意。臣妾料想这推荐未必靠得住,只得自己一家一家相看,慢慢寻出合适的人来,一时间且急不得。”
太后曼声道:“那天我听崇山侯夫人说,你把她招到宫里,问她家有几个待嫁的女儿,还想都招来看一看,吓得那家的女孩儿一个个寻死觅活。结果呢,崇山侯夫人求到了我跟前,哭得一塌糊涂,说崇山府必然送一个女儿出来,只求不要一一相看。”
太后夹起一块雪白钳子肉,浸在橙齑里裹了裹,又拎起来。徐皇后的脸青一阵白一阵,只觉得太后面前的那一碟橙齑都渗进了自己眼睛里,酸凉难忍,却只得硬挺着腰杆不敢让脸上的笑容淡下去。
徐太后慢条斯理道:“我心想,她必是十分舍不得自家亲女,只怕想找个旁宗偏支的来,或者寻一个不打紧的庶女——虽说只要样貌端庄、品性贤良,不必过于挑拣出身,可人家选剩了来,岂有好的?——我索性和她说,你并不是想从她家选康王妃,”徐太后说着,忽然促狭地瞧了一眼杨楝,又道,“而是想给徵王寻一个继妃来着。既然崇山府不愿应选,那便就此作罢。我倒要看看,这回崇山府那些女孩儿是不是又要悔得上吊了。”
虽然是打趣的腔调,皇后却更觉下不来台,僵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杨楝亦感尴尬,苦笑道:“祖母这样和人家说,叫我如何自处?”
徐太后飞了他一眼,呵呵笑道:“她家的女孩儿固然薄有美名,但若拿到宫里来也算不得十分出色,只怕你还看不上呢——你不用可惜,将来替你选个顶美的王妃。”
徐皇后吐了一口气,忙揪住这个话题,接口道:“待诸事忙过,确是该为阿楝选妃。可怜他家室空虚三四年,终是我们做长辈的未曾照顾周全。”
“阿楝的婚事也拖得太久了,”徐太后忽道,“妾室都要生下元子了,家中主母却还没进门,这成何体统?一桩事情没办好,就压住了另一桩事情,拖来拖去样样都耽搁了。依我看,康王妃的人选还是要早些定下。”
兜兜转转的依旧催了回来,徐皇后一时无言以对,不由得望向皇帝。为康王选妃是皇帝下的命令,目的只是拖延福王的婚事。徐皇后左右选不到人,多少也是消极配合着皇帝。这时太后催到了鼻子上,皇帝却一直不吭声,只把桌上的蟹脚摆来摆去。
徐皇后咬了咬唇,只道:“臣妾一定尽快操办。只是从戚里勋贵家中挑选……固有些艰难。若从京畿各县民户中广选淑女,又怕扰动民怨,给皇上添麻烦。臣妾实是没有办法。檀儿亦是母后的亲孙,他的婚事还请母后做主。”
“仙鸾啊,”徐太后笑道,“你固是菩萨心肠,生怕委屈了别人。强娶不可,选秀又不可,我替你出个主意,就从宫里选吧。”
徐皇后微诧。
“宫人都是我家奴婢。选做王妃是莫大的恩典,由不得她们愿不愿意。何况其中颇有良材……”徐太后似灵光一现,忽道,“譬如琴灵宪的女儿不是在你那里吗?这孩子生得可人,年纪也正好,倒叫阿楝手快抢了去。你比着这样的,再选一人。”
皇后心中不悦,却不能露出来,转头瞧见皇帝稳坐泰山,不言不语,唇间竟微微有冷嘲意,她胸中怒火上扬,忍不住笑道:“陛下以为如何?”
“母后说得极是,就这么办吧。”皇帝飞快地应了,却道:“我吃了螃蟹,觉得闷得很,拿些酒来。”
即刻有内官捧来热热的一壶太禧白,斟在金卷荷杯里,皇帝皱着眉头一口喝尽,把一阵寒恶略略压了下去。
徐太后目不转睛地看着皇帝,心中倒有些忧虑,遂将面前的一盅滚热的姜汤指了过去。“压一压寒气。你最近忙碌得很,身子也不大畅快,今日倒不该吃寒邪克胃的东西。是我疏忽了,且都撤了吧。”
“哪里,”皇帝饮了一口热汤,犹觉腹中阵阵寒逆,苦笑道,“儿子难得一回领母后赐宴,却无福消受,惭愧的是儿子。”
徐太后听到“难得”两个字,心中不觉火气,忽见皇帝果然面色发黄,讥讽的话溜到唇边终究还是咽了下去。
内侍们鱼贯上前,须臾间各桌上垒成小山的彤彤蒸蟹就撤了个干净,又捧上菊花豆面来请众人净手。杨樗正啃得十指腥香,见螃蟹走了忍不住“哎”了一声,偏叫太后听见了,遂道:“回头抬一笼热的给福王送去,小孩儿家怕是没吃饱。”见皇后在侧,又道,“给康王也送一笼,教人好生服侍着,莫要伤着他。”
徐太后实是好意,只这话在皇后听来犹觉刺耳,才是勉强笑着谢了恩,却听那边皇帝又不知动了什么心思,说道:“今日我教淑妃带了三哥儿出来,这时大约醒了,抱出来请母后看看吧?”
“很好。”徐太后点头微笑,又道:“原是我这做祖母的偏心了,淑妃那里也该送一笼螃蟹。三哥儿吃不得,教她和宫人们分了吧,迤逦甚是不易。”
皇帝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淑妃一直竖着耳朵,听见这话连忙出来跪地谢恩,一时就见珠秾抱着裹成粽子的三哥儿出来了,徐太后将奶娃子放在膝上逗弄了一会儿,奇道:“这孩子竟是一声也不哭。”
老宫人便凑趣道:“这是在嫡亲祖母跟前,旁人想还想不来的福分呢,怎会哭闹?”
“他才多大,哪说得上这些。”徐太后道,“你们没养过儿女。这么大的奶娃子就是见了天王老子也是照哭不误的。当初他们哥儿两个都是我亲自抱到一岁多,天天吵得人不得安生。皇帝还乖些,他哥哥简直是魔星下凡来折磨我的……”
她没有说下去,众人亦沉默不言。皇帝望见太后捧着杨桢细细察看,低眉垂首,殊无喜色,觉得她定是在思念早逝的长子,心中便隐隐刺痛起来。不过片刻,太后忽展颐一笑,抬头对皇帝说:“你这老三是个沉得住气的,将来有大造化。”
皇帝笑着摇头,抱过孩子与皇后同看。淑妃心中忐忑,只低着头退到屏风边儿上,眼睛盯紧了帝后手中的襁褓,生怕有闪失。不料怕什么来什么,珠秾刚从皇后手里接过襁褓,一抬肘就撂倒了案上的玉壶春瓶,半幅榴红马面裙都浇透了。杨桢这时终于被吓着了,哇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
皇帝呵道:“蠢婢子,还不退下!换玉稠上来!”桂选侍未动,早有谢迤逦一步赶上,抱着孩子左右察看,心中如有火燎。皇帝亦急得离了座,连声问:“不要紧,不要紧吧?”又迭声叫人将珠秾拖出去杖打。
好在杨桢一回到母亲怀里就渐渐平定下来,换成了小声抽泣。徐太后遂道:“小孩子哭闹也是寻常事,何必为这个气恼。不哭倒是不好了。”谢迤逦亦婉转求情,珠秾才一身冷汗地被放开了。
这么一闹,席间气氛愈加僵冷。梁毓太妃忽起身走过来,朗朗笑道:“哎哟哟,太后好福分养得这样乖巧孙儿,不哭时乖得像个猫崽,还当他是少年老成,教人省心。谁知一哭震天响,这阵势竟是天上月亮都要被他吼下来。这才是天生龙种,了不得的呢。”一边接过了杨桢抱在怀里哄着,又招呼仙居公主:“你也过来看看,沾点儿福气。”
仙居公主立刻凑上对着孩子一通夸赞,又教陈驸马也过来张了一眼。众人被他们一带,跟着纷纷说笑,总算扳回了尴尬的局面。淑妃担心杨桢再次受惊,又将孩子抱了回来自己护着,众人亦知分寸,只在她手上略看一眼,将那赞美麟儿的老调再搬弄一番,也就罢了。
一时人人都围着淑妃,徐皇后总算舒了一口气,转头想问问皇帝可还胸闷,却见他眯缝了眼望着淑妃母子,身体前倾,满面餍足,竟连自己唤他也没听见。徐皇后怔了怔,忽又想起方才自己被太后责难的情形,想起同为皇子杨檀又是何的处境,千愁万绪就从心底涌了上来。
她看见憧憧人影之间,那年轻女子霞帔红衫,春风满面,抱着万千宠爱的庶子,被众人恭维不停,连她唯一孩子的生父亦不肯把眼光挪开半分。而她高坐在这凤座之中,孤立无援,脸上挂着凝固的微笑,心中翻江倒海。
“阿楝。”
皇后的声音不大,但谢迤逦听来竟格外清晰。
“阿楝,过来看看你这个小兄弟。”皇后笑道,“你只怕还没见过小婴儿吧?将来林夫人生了……”
谢迤逦头顶轰然一响,只觉狂风贯耳,大雪扑面,根本听不清皇后还说了些什么。
周遭的人群静了下来,潮水般慢慢退开。她如立于沧海中一隅礁石之上,拼尽全力唯恐坠落。她盼着皇帝能及时开口拦住杨楝。她亦知这时谁也不会帮她。她只能抱着孩子,眼睁睁等着他走过来。
皇后是知道什么了吗?不,不可能,若被人知道了一点风声,她早已灰飞烟灭。还未及想明白是怎么回事,织金红罗的袍角便已移到眼前。虽不敢抬头,亦知是他走过来了。她决然地沉下气息,在唇角勾出清淡疏远的笑容,将襁褓递给了身边的宫人。
时间极慢,如同魇在了梦中。
他竟长得这么高了吗?从前他们并肩齐眉,不用抬头就能看见那对明若晨星的眼睛。可这时她只能扫到他足下的皂靴、腰间的玉带、胸前的蟠龙、颌下的护领,他的脸是什么样子,她竟已记不清了。她从不知道自己有这般盼望看清他,可是……她绝不可以再抬头了。
一时间孩子又递了回来。她猛然一惊,他已经不见了。
原来众人不曾走开,原来他们一直在说话,一直围在她身旁叽叽喳喳,仙居公主的笑话没有讲完,梁毓太妃提醒她小孩子打了个呵欠,怕是累了想睡。她像大梦初醒,连忙把孩子紧紧贴在胸前,一时虚脱得想回到屏风后面,又怕被人看出形迹,只得笑着,不停地笑……又恍然想起,梦中她连他的脸都没看到。这么久了,还是没有看到……
皇帝没有挪开眼睛,他看见谢迤逦一直都低眉垂首,笑容恬静,举止若行云流水,仿佛她从不认识杨楝。他抿了口残酒,看看空中圆月,水中花影,心中一缕一缕婉转不觉,尽是无可奈何凄凉意。
杨楝如踩着云团一般回到座中,只觉目中茫茫,方才谢迤逦一直垂首,满头珠翠琳琅,生生晃花了他的眼。
时不时有人过来招呼他,他亦笑着回礼寒暄,手中握着一杯热茶,却是一口也没有喝下去。远处宫眷如花,语笑嫣然,簇拥着帝后、淑妃还有新生的皇子,都是天家一脉何等热闹。可这热闹全是旁人的,与他毫不相干……
倘若没有万安三十四年的那场巨变,如今端坐殿上的就该是他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会穿着太子的冠服坐在他们近处,他身边也该有个太子妃,大约连孩子都已经出世了。他的眼睛慢慢移回了谢迤逦身上,王妃的礼服也是霞帔红衫,翠羽翟冠,与皇妃颇为相似。他忽然迸出一声短促的冷笑。
此时戏已开锣。台子搭在了水边的五龙亭,正中一亭被彩灯照得通明,如宝光璨然的一只水晶缸,其中生旦净末行动如走马灯笼,鲜衣彩袖姿态纷呈。舞伎退去,小旦忽然停下流水步,半掩着桃花粉面咿咿呀呀唱起来:“美女娇且闲,高门结重关,容华艳朝日,谁不希令颜。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声如春莺婉转,细细听来却是《洛神赋》的典故。
“妾身甄后是也,待字十年,倾心七步。无奈中郎将弄其权柄,遂令陈思王失此盟言,嘉偶不谐,真心未泯……”
杨楝听着听着,忽然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回头看看座中的太后、太妃、诸位公主皇子,或凝神听戏,或闲谈调笑,或大快朵颐,人人神色如常。只有皇帝……皇帝手里端着一杯酒,觑眼看着戏中人,良久不发一言。
“他是皇家麒麟凤凰,华国手,还须天匠。建安词赋,伊人独擅场。长瞻仰,归来旌节云霄上,怅望关河道路长……”
梁毓太妃正和徐太后说了个笑话,一回头看见台上,洛神初见陈思王,正拿着一柄七宝香扇半遮粉面,一脉娇羞。梁毓太妃不觉道:“那旦角儿手里的扇子,怎生这般像太后……”
她忽然明白过来,不禁心惊肉跳地望望太后,又望望皇帝。
皇帝面色雪白,眉如刀刻。太妃的话犹如投石入水激起一片涟漪,人人觉出气氛变了,一时都屏声静气。唯有台上歌舞不绝,“陈思王”如泣如诉——
“你看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芳泽无加,铅华弗御。践远游之文履,曳露绡之轻裙。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仿佛若轻云蔽月,飘飘若流风回雪……”
徐太后终于发话了:“停了,把那个旦角儿带上来。”
象牙镂花的扇柄嵌着米粒大小的各色宝石,扇坠是一只精巧的玉蝴蝶,拖一尾红丝穗子,看去也只是寻常一件御用物。若非扇面上另有书画,大约很难将它与别的宫扇区分开来。梁毓太妃探身觑去,只见扇面上依稀一位宫装丽人,旁边录着一首诗。
“这上面写的什么?”太后冷笑着问,“念来给我们听听。”
唱洛神的正旦早就吓破了胆子,连连磕头道:“奴婢不识字……”
太后遂环顾四周,众人见势不妙,谁敢接这个茬儿,李司饰少不得接过了扇子,干巴巴地念道:谁家洛浦神,十四五来人。媚发轻垂额,香衫软着身。
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飞鹊徒来往,平阳公主亲。
诗极艳冶,座中有古板年老的宫嫔,听了就不免皱起眉头来。徐皇后听到最后一句“平阳公主亲”,不觉含笑望向自家夫君,却见皇帝面色如铁,像什么也没听见。徐皇后只恨屏风碍事,挡住了她窥看谢迤逦是个什么神情。
太后拿过扇子略看了看,放回漆盘中:“哀家不懂这个。皇帝擅丹青,且瞧瞧这扇面究竟如何。”
皇帝盯着盘中宝扇,犹豫了片刻才伸手去拿。岂料刚看了一眼便勃然大怒——这是赝物!
他心中的辗转惶惑顿时消弭无形,瞬间体悟过来分明是有人嘲讽自己,是谁敢这样大胆!
犹记得当年这柄扇子牵出种种情孽,终于是被太后收了去,一直藏在清宁宫中。他遽然侧头瞪着太后,然太后亦苦笑看他,目中尽是疑惑不解与一抹淡淡悲悯。
“啪嗒”一声,扇子被撂回盘中,皇帝冷然道:“泛泛之作,也只好做戏班子的道具罢了。”他竭力平定了语声中的情绪,“……这戏本子谁写的,我竟没听说过。”
即刻有管事内官跪奏道:“这一出叫《洛水悲》,是义乌人汪道昆的新作。”
“汪道昆。”皇帝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一时却想不起来是谁。
那内官又磕了个头,方战战兢兢问:“陛下是……另点一出?”
皇帝刚要说都赶下去,忽见座中众人个个凝神屏气,眼观鼻鼻观心。他定了定神,心知方才闹的这出定要惹人遐想了,遂冷笑道:“另点做什么?挺好的本子,让他们唱完吧。”
旦角儿回到台上,颤着声音唱了下去。
皇帝面带严霜,端坐不动,暗暗察看在座各怀心思的众人。皇后的唇间挂着一抹端凝的笑容,他知道,每逢她这般笑起来,定是揣着一副隔岸观火的心肠。太后神情严峻,时不时朝他看一眼,大约也在斟酌是谁设局。梁毓太妃埋头剥松子儿往太后桌上递,她大概悔得想把自己的舌头吞回去,连带仙居长公主也是一脸僵硬的假笑……再看几位亲王,杨楝云淡风轻地坐在远处,似乎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杨樗抱着一只大石榴,半张着嘴看得目不转睛,大约觉得那个旦角儿实在生得好……
皇帝紧绷的心忽然松弛了一下,这种时候,也只有没心没肺的朴拙小儿还笑得出来。他随口问道:“二哥儿,洛妃的掌故,你也看得懂吗?”
杨樗慌忙放下石榴,认真回道:“儿子读过曹子建的《洛神赋》。曹子建属意甄氏,可是甄氏却归了他的兄长魏文帝,后来甄氏死了,化作……”
皇帝听着心里就有些不舒服,正要喝住杨樗,却听见屏风后面传来贤妃刻意的咳嗽声,顿时疑心大起。
且说屏风后那一众妃嫔,听到“平阳公主亲”皆猜想是影射淑妃,这《洛水悲》的戏文细究起来又是暧昧不伦——又兼方才徵王上前,大家才闷声看了淑妃的笑话。贤妃自是其中最得意的一个,只想着今晚谢迤逦必定不得安生了,不想却听见皇帝忽然考问杨樗,她不免又担心杨樗多说多错,连声咳嗽制止。
这一咳,杨樗却会错了意,以为母亲提醒他说点要紧的。
“还有一首关于洛妃的唐诗:国事……国事……”,他憋了一脸的汗,不觉向身边的小内侍何足道望过去。《洛水悲》一开场,何足道就把这首诗念给他听,还叮嘱他背清楚了以防皇帝忽然提问。如今果然有了卖弄机会岂能放过,不想脑筋不好使,一时就记得头两个字了。
何足道亦朝他努力比着口型。终究是小孩子悟性好,杨樗忽然想起了最后两句,遂大声念了出来:“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哐当!”
金卷荷杯砸在了白玉台阶上,皇帝两手紧紧抓着桌沿,颤声道:“圣贤书不好好读,就在风流逸闻上用心?”
杨樗哑口无言,连跪下磕头都忘了。
徐太后立刻回护道:“他小孩子懂什么,也不过是看见什么就记住什么了。李义山这首诗素有盛名,皇帝何必多心?”
皇帝慢慢转过身:“是朕多心了吗?”
他的脸色比白玉台阶还要苍白,比秋水月色还要冰冷,唯有一双眸子深深地望向自己的母亲,看得太后心中一凉。
“义乌人汪道昆……”皇帝缓缓道,“朕好像记得这个人。”
“皇帝——”徐太后终究是不忍,又不能斥责,又不好劝慰,胸中千言万语涌动,也只得道,“皇帝累了……”
徐皇后亦开言:“陛下吃了螃蟹一直不太舒服,不如先回宫休息,臣妾在这里陪着母后赏月,也是一样的。”
徐太后摆了摆手,正要说散了席吧,忽见一个面生的内官在人群里探头探脑。她心中疑窦大起,立刻将人喝了过来。
原来却是司礼监的一个传话的内官,慌慌张张磕了头就道:“谢驸马府报丧了。”
徐太后道:“几时的事?”
“就在半个时辰以前。”
“那也罢了。”徐太后点了点头。皇帝却似乎没听清楚,犹自喃喃道:“是谁走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