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恰同学少年

_5 黄晖(当代)
  “看样子还没到。”两个人上了亭子,毛泽东环顾四周。
  “还不到时间吧。” 蔡和森全不在意,看那亭子上“半山亭”三个字,说道:“润之,这半山亭还有个来历,你还记得那首诗么?”
  毛泽东正要说话,忽然背后一个女声传来“请问——”
  毛泽东和蔡和森同时回过头来,斯咏、警予、毛泽东、蔡和森都愣住了。
  “怎么是你?” 四个人几乎是不约而同。
  毛泽东大笑起来,一扬手中的信说:“两位谁是悠然女士?”
  警予一指斯咏笑说:“本人周南女侠,这位悠然女士。谁是二十八画生?”
  “敝人毛泽东,正好二十八画,这位第一师范蔡和森。”他向斯咏一笑:“两位女士好。”
  斯咏怔了一怔,这两个名字实在再熟悉不过了,想不到毛泽东就是他,立时伸出手来笑道:“你好,陶斯咏,向警予。”
  她话未说完,警予几乎跳了起来,“你就是蔡和森,你是毛泽东,去年一师入学考试的一二名?”指着蔡和森,“你还笑,你怎么骗我。”
  蔡和森尴尬一笑,毛陶二人奇道:“原来你们认识?”
  警予哼了一声,说道:“鬼才认识他。” 蔡和森却一抱拳笑道:“女侠气量如海,得罪之处,还请恕罪。”
  警予一摆手,撇嘴说:“也罢,本女侠肚里能撑船,暂时饶了你,下回再犯,定斩不饶。”
  一时四个人坐定,慢慢说起缘故,从向陶二人冒名考试,到蔡陶街头擦鞋,从毛陶二人书店偶遇,再到街头躲雨,原来都是对面相逢不识君。说到好笑处,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叫无巧不成书啊。”毛泽东一捅蔡和森:“你看,你还不打算来,不来怎么碰上你这位崇拜者啊?”
  警予冷哼一声说:“还说!想起来就叫人生气,说什么‘我跟蔡和森是同学’——为什么骗我?”
  蔡和森笑说:“我可没骗你。”
  “还不承认!” 警予得理不饶人。
  蔡和森笑一笑说:“当时你只问我认不认识一师的蔡和森,我说认识也没错呀——我能不认识自己吗?”
  警予瞪了一眼,说道:“狡辩!”
  “好了,偶像也碰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斯咏笑说,“再说刚才你怎么说的,‘本女侠肚里能撑船’。”
  警予一扭头反驳她:“谁说他是我偶像了?”
  “不是偶像?不是偶像你那床头贴的是什么?” 斯咏含笑说道。
  警予脸上微微发热,顿时反唇相讥:“不准说了啊。是谁又送书,又抄诗,还说我?”
  斯咏立时羞红了脸。
  “好了好了,以前的事都不提了,今天,就当我们正式交个朋友。来,握个手吧。”
  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四个人的手大大方方地握在了一起。
  五
  读书会的周日活动时间很快就到了。这一天也正是斯咏、警予头回参加活动的日子,毛泽东一早便告诉了萧子升有两个新成员要加入,春色和暖中,读书会的人在一师门前陆续聚齐,萧子升一直留意,却不见有新人来。一时问:“润之,你说的两个新成员呢?”
  毛泽东笑说:“莫着急嘛,马上就到。”
  这时身后传来了警予的声音:“毛泽东。”萧子升看时,斯咏穿一件淡黄的连衣裙,一头乌青的长发如缎子一般飘动,高挑身材,眉如细月,目似澄波,神色从容,举止冷静。警予穿白色校服,短发,修眉俊目,文采精华,这两个人, 斯咏艳如霞映澄塘, 警予却是素若秋蕙披霜,一艳一素,看得萧子升不由怔住了。毛泽东大笑说:“你看,说曹操曹操就到吧。来来来,介绍一下,萧子升,我们读书会的负责人。这两位是周南女中的向警予、陶斯咏。”
  警予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来:“你好。”
  子升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掩饰着自己的失态:“你好。”
  斯咏也伸出了手,与子升相握:“你好。”
  毛泽东一拍巴掌说:“哎哎哎——人都到齐了,兵发湘江,走喽!”
  一行人浩浩荡荡过了湘江,向岳麓书院而来,一路上玩笑不断,向、陶很快和众人混熟了。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代开宝九年,书院前抵湘江西岸,背延至麓山之顶,占地数百亩。众人远远便见苍松老柏之间,院堂相接,楼阁勾连,自有一番气势,都不觉肃然起来。
  众人一时缓缓行到了桃李坪,却见正面是单檐硬山式的三间大门,额书“千年学府”。萧子升微微一笑,说道:“有人说一大段的时间,才凝聚出一点历史,一大段的历史,才凝聚成一点文化,文化之重,自古使然,这里是中国千年文化之地,虽然只有这简单的四个字,但其中的分量,实在有泰山之重。”
  蔡和森沉吟说道:“自来游名山大川,就有两种人:一种是明白人,积蕴深厚,胸中有丘壑,因此于简单处见文化,于平白处得性情;一种是糊涂人,只知道搜奇猎胜,更有人附庸风雅,不知所谓,实在糟蹋了这些名山胜景。”
  警予笑说:“你说我们是明白人还是糊涂人?”
  蔡和森笑一笑,不置可否。毛泽东却笑说:“他一向的难得糊涂,是大智若愚。”
  几个人说笑,已经进了那三间头门,这里就是正门了,只见五间出三山屏风墙,也是单檐硬山顶,门额“岳麓书院”,门联大书“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外檐石柱一幅楹联:“地结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警予念着门联,回过头来,手点着身后众人说:“哎,你们说,是不是于斯为盛呀?”
  斯咏笑道:“人家千年书院,才敢这么说,我们算老几?”
  警予哼一声:“那千年也过掉了嘛!以后呢,说不定就是我们。蔡和森,你说是不是?”
  蔡和森笑一笑说:“我可不敢做此奢望。”
  萧子升却沉声说:“为什么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焉知今后就不是你我之辈?”他的目光转向了斯咏,说道:“陶小姐,向小姐,请吧!”
  众人纷纷向里走去,斯咏却回头在找什么,只见毛泽东还站在原地,仰望着对联出神,招呼道:“毛泽东,走啊!”
  “哎!”毛泽东答应一声,又认真看了对联一眼,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向里走去。
  向里便是书院的主体讲堂所在。自初创至今,讲堂堂序共有五间,前出轩廊七间,东西深三间,一体的青瓦歇山顶。讲堂明间正中设讲台,屏风正面刊着张栻撰、周昭怡书的《岳麓书院记》,背刊岳麓全景摹刻壁画。左右壁嵌石刻“忠、孝、廉、节”四字。轩廊后壁左右,分置石刻,为乾隆二十二年山长欧阳正焕书“整、齐、严、肃”四字。内壁四处都是木刻、石刻,刊满学箴、学规、题诗。
  蔡和森长吸一口气说:“这就是湖湘千年学术之滥觞啊。”
  萧子升点一点头,“站在这儿,想想当年,朱熹、张栻、王阳明、王船山这些先贤巨儒,就曾在那个讲台上传道授业,我们站的地方,就曾坐过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魏源这些学生……”
  警予扬起脸补充:“还有杨老师。”
  萧子升愣了一愣,笑了起来,“对,包括杨老师——身处圣贤故地,举目而思先哲,油然而生敬意啊!”
  警予突然一撩裙子,席地端坐了下来,招呼说:“来来来,都坐下,体会一下。”
  众青年纷纷学着古人听讲的样子,席地端坐下来。
  警予点头说:“嗯!感觉不错。可惜呀!就缺上面坐个老师了。”
  斯咏仰头说:“那上面谁敢坐?那可是朱熹、王阳明讲课的地方。”
  萧子升笑说:“是啊!我们没赶上好时候,不然,也能一睹圣贤风采了。”
  “我看老师还在。”这时身后传来了毛泽东的声音,众人回头一看,才发现只有他还站在大家后面。
  他走上前来,手一指:“那就是老师,真正的老师。”手指的方向,正是轩廊外檐明间匾额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斯咏疑惑道:“实事求是?”
  “对,实事求是!据说朱熹在读《中庸》时,《中庸》里面关于心和性,他总是不得其解,就跟张栻讨论,张栻是胡宏的学生,认为‘未发就是性,已发就是心’,主张‘先察实,然后再持养’,这就是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发端。其后湖湘学派把这种心性的修炼和经世致用结合起来,像张栻的时候,他研究《孙子兵法》,而且认为《孙子兵法》是每个儒生必须要研究的。王船山还在这里办了一个社团,叫‘行社’,行动的行。曾国藩也专门解释过实事求是,说实事求是就是‘格物致知’,研究学问要格物,那个实事就是物,我们要格物就是要研究从实事中间来求得天理。朱夫子也好,王阳明也好,不管多少饱学先贤,也不过匆匆过客。只有从东汉就留下的这四个字,才是岳麓书院的精华,才是湖湘经世致用的根本所在。”毛泽东回过身来,“讲实话,做实事,不务虚,求真理,这才是值得我们记一辈子的原则!”
  他说到这里,也坐了下来,说:“我建议,今天我们就在这儿,对着这块匾,讨论一下,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第十三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
  刘俊卿自过年那日被赵一贞的父亲羞辱赶出赵家之后,不敢再去赵家,每日里躲在巷口张望,心想哪怕是见上一面也好,至于真见了面要说些什么,或是答应赵一贞些什么,他是一点考虑也没有。故而每每看到赵一贞的身影出现在巷口,他反而躲得比赵一贞还快,唯恐被她发现。
  那一日,赵一贞还没放学,刘俊卿正躲闪着东张西望,冷不防被人横过来当胸一掌,推得他一个趔趄。刘俊卿大怒,挽了袖子正要上前据理力争,但一看原来是三堂会的老六,带着两个青衣打手直往赵记茶叶店去。刘俊卿忙把到了嘴边的话全部吞回肚里,远远憋在后面偷看。
  那三个人进到赵记茶叶店之后,一个青衣打手把一张印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关公像甩在柜台上。赵老板连忙拿了一块光洋恭恭敬敬放在关公像旁边。
  另一位青衣打手眼睛也不抬一下,说道:“马爷有话,从这个月起,你这种店面的香火钱一律两块。”
  赵老板赔着笑说:“两位爷,我这小店不一直是一块吗?”
  “怎么,不想给?”
  “不是这话。实在是生意难做啊,就一块我都是牙缝里挤着省呢……”赵老板只差点跪下了。
  “你这店是不是不想开了?”青衣打手把桌子一拍,赵老板吓得一哆嗦,老六看看这火候也差不多了,这才慢条斯理地故意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家不肯敬关二爷。”
  “不敬关二爷?嘿,我说你他妈的……”
  老六嘴里的三字经才刚出口,身穿周南校服的赵一贞正好进了门,顿时把老六看得呆了——女人他老六也见过不少,手下就打理着三堂会的两家妓院,但似一贞这般文静秀雅,既有良家女子的贤良,又有女学生的新潮的姑娘,他却着实是头回开眼,一时间看直了眼,目光追着一贞,直到一贞进了茶叶店的后院,放下帘子,这才回过神来。再回头看到手下正在又拍桌子又要拆店,他二话不说,“啪”地挥出一巴掌,打得手下晕头转向:“吵什么吵?你吵什么吵?老子在这儿,轮得到你来耍威风?从今天起,这间店的香火钱免了!谁敢再提拆店的事,我先把他给拆了!还不滚!”又转头对赵老板说,“没事了,没事了啊。老板,做生意,做生意。都是一家人,以后常来往,常来往啊。”说话间直出门去。
  看看老六一步一回头的样子,再回头瞄瞄里间的门帘,赵老板似乎猜到了其中的原因。
  这时赵一贞已经走过来,低声说: “爸,我出去一趟。”
  赵老板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斑驳的夕阳,清清冷冷地洒在小巷陈旧的青石板上,一步,又一步,赵一贞在青石板来来回回地走着。她早就看到了躲在墙后的刘俊卿,或者说,她每天都看到了刘俊卿,她在等,等着刘俊卿自己出来,像个男人一样主动站出来。
  刘俊卿却仍然躲在墙后。
  赵一贞停下来:“你每天等在这儿,就是为了躲着我吗?如果你以为我和我爸想的一样,那你何必还等在这儿?你明明知道,有些事是我根本不会计较的,从认识你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你是少爷公子还是穷学生,可要是连你都躲着我,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你让我怎么办?这份感情,我需要有人跟我一起坚持啊!”
  刘俊卿脸贴在墙上,双唇紧闭。赵一贞也一动不动,她在等刘俊卿的回答,夕阳一点一点从她月白的衫子上退到墙角,直到巷子里都暗了下来,远处麓山寺的钟声隐隐传来,但刘俊卿仍然一言不发。赵一贞叹息一声,转过身来,缓缓离去。
  刘俊卿这时才从墙角转出身来,他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只看着赵一贞的背影,闭上了眼,抱头蹲下身来……
  二
  一连几天,上课也好,读书也好,刘俊卿全无心思。这一天才放学,忽然见纪墨鸿向他招手,他一时进了纪墨鸿的办公室,只听纪墨鸿说道:“关上门。”
  “老师找我有事?” 刘俊卿掩上了门。
  “有个机会,你想不想抓住?” 纪墨鸿含笑着问他。
  “什么机会?”
  一时纪墨鸿说出一段话来,刘俊卿只觉得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轻飘飘的,只要踮一踮脚,就可以飞起来。他告辞出来,飞快跑下楼梯,把迎面而来的同学手里拿着的试卷课本撞得满天飞扬。同学惊讶地看着他,他却看也不看一眼,抬起头继续向前飞奔,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找到赵一贞,告诉她,他们的爱情有希望了,他们的生命,重新开始了。
  他冲进赵记茶叶店,把正在看店的赵一贞吓了一跳,又想父亲此时正好在家,生怕刘俊卿难堪,忙从柜台后面出来,打算拦住刘俊卿,却不料赵老板听到动静,马上从门帘后出来,把赵一贞往内屋推:“你给我进去,进去!”
  刘俊卿气喘吁吁:“一贞……赵叔叔,您听我说……有件事,我一定要告诉一声……”
  赵老板见刘俊卿不像来捣乱的,“什么事?”
  “我要当科长了,省教育司一司科长。”刘俊卿兴奋地说。
  “当科长?可你不是二年级还没读完吗?”赵老板冷眼看着他。
  刘俊卿解释说:“是这样,我有一个老师,是教育司的督学大人,刚代理了教育司长,他一直很欣赏我,这次那个科长的位置空出来了,他说,只要我能参加我们学校讲习科的毕业考试,考个第一名,他就推荐我接这个位子。到时候,我就是算是民国政府正式的文官,光薪水就比当老师高出好几倍,只要我再努力好好干,以后,还能升署长,升司长……”刘俊卿还欲滔滔不绝继续往下说,却被将信将疑的赵老板打断,“你说的——是真的?”
  刘俊卿一再保证,“是真的。赵叔叔,我一定会认真考,一定会争取到这次机会的。您就让我见见一贞,让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好吗?”
  刘俊卿知道赵一贞就在旁边,也听到他刚才所说的话,但是,他不管,他要亲口再对赵一贞说一遍,这是他对他们感情的保证。
  刘俊卿这番话,在赵老板听来,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在他的算盘里,与其让女儿跟三堂会老六那个大字不识,只会耍狠的流氓,还不如遂了女儿的心愿,许了眼前这位刘俊卿。这小子,穷是穷点,但好歹也是读书人,难免不保日后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说出去也体面。怕就怕这小子说话不尽不实,夸夸其谈,到头来,竹篮打水空欢喜一场事小,得罪了三堂会老六可就是身家性命不保的大事。
  赵老板脸上头一次有了笑容,对刘俊卿说:“我也没说过你们就不能见面了嘛!一贞,一贞。”等到一贞迫不及待从里屋出来,赵老板半步也不离身,挡在两个人中间,说:“俊卿呢,是来告诉你一个消息的,告诉完了他就会走,至于以后还来不来,就看他那个消息是不是能有结果了。”
  刘俊卿一心沉浸在爱情重燃希望的喜悦里,哪里想到就这短短三两分钟的工夫,赵老板这个生意人的脑子里,已转过了这许多念头。“您放心,赵叔叔!”刘俊卿口中喊着赵老板,目光却是迎着赵一贞,“这个第一名,我一定会考到手!”
  这些天,老六一天三趟地往茶叶店跑,赵老板唯恐他被撞见,忙说道:“话已经带到了,人也已经见到了,机会我已经给你了,至于晚饭我就不留你了,你好自为之。”
  赵老板一席话,倒勾出了刘俊卿的隐忧:转入讲习科参加毕业考试,这方面的手续问题,纪墨鸿既然开了口,自然不用他操心,但讲习科那边还有个天才萧子升,从入学作文开始,就一直压在他头上,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在刘俊卿看来,这世间的读书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最差一等是王子鹏那样,读来读去都是倒数第几,自己对自己都没什么信心,幸亏有个好爹娘罩着,否则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再次就是毛泽东那种人,有一点小聪明就到处张扬,弄得天下皆知,不过一到考试就现真章,平均分也好,总分也好,加加减减下来也不过如此。最可怕的就是萧子升、蔡和森这种人,平时也没见他们如何熬夜加班加点努力用功,一到考试,却永远名列前茅。
  临近考试的那些日子,他找讲习科的同学借来听课笔记,拼了命地下苦功,心中已经定了目标,这回,一定要把萧子升远远抛在身后,把这个第一名考到手。
  然而事与愿违,他心中背了这个包袱,茶饭不思、没日没夜地熬下来,不知怎么,记性却反倒不如从前。这天王子鹏来帮他复习,几个问题考下来,刘俊卿竟答得一塌糊涂。
  “《独立宣言》是谁起草的?”
  “华盛顿。”
  “不是。”
  “那……富兰克林?”
  王子鹏又摇头:“是杰斐逊。”
  刘俊卿慌了手脚,本科要到明年才会正式开世界历史,讲习课却开得早,他原以为这段时间自己下了工夫,应该没问题了,不料越急越记不清,脑袋里全乱成了一锅粥。
  王子鹏看着刘俊卿面前堆得厚厚的笔记本,很为他担忧:“时间来得及吗?俊卿,不用太勉强了。”
  “没事,数学、英语这些基础科目我们都上过了,剩下的都是些要背诵的,无非是多花点时间背就是了。”刘俊卿只能自我安慰。
  “我看你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背这些笔记了,别的老师都知道你报考讲习科一事,睁一眼闭一眼,但明天有袁老师的课,你小心点。”
  刘俊卿还是有些惧怕袁吉六的,大概就是所谓师道尊严吧。但另一方面,刘俊卿又觉得,袁吉六作为老师,过来人,更应该理解他,即便是抓到了他在课堂上背诵讲习科的笔记,也会放他一马。
  但刘俊卿失望了,袁吉六很生气,教鞭狠狠地抽在课桌上,两只眼睛瞪着他,一副要他把生吞活剥的样子。
  刘俊卿手忙脚乱:“袁老师,您听我解释……”
  “有什么好解释的?上课不认真听讲你还有理了!反了你了!”袁吉六抓起笔记,刷地扔到教室后面:“站到教室后面去给我好好反省,这堂课,你就站在那里听。”
  刘俊卿长这么大,一直是好学生,第一次被老师这样当面不留情面地批评。他不敢再说话,乖乖站到教室后面,笔记本就在他脚边,当着袁吉六的面,他不敢弯腰去捡。好不容易等到下了课,袁吉六离开教室之后,刘俊卿这才捡回笔记本,垂头丧气回了宿舍。
  宿舍里,易礼容和张昆弟把两张书桌拼起来,各拿着一只简陋的光板球拍,你来我往打起了乒乓球,引来了几十个六班和八班的同学过来看热闹,把宿舍挤得水泄不通。
  易礼容一招失手,被张昆弟抓住机会赢了一球,喝彩声之后,张昆弟大叫,“哈哈,六比五,你输定了!”
  易礼容不服气:“就一球,运气球,有什么了不起的,再来!”
  张昆弟洋洋得意:“这可不是运气问题,是水平问题,你就认输吧你,今天我吃定你了!”
  张昆弟这话言者无心,刘俊卿却是听者有意。这些天来,他所忌讳的,只有萧子升一人,刚才的课堂上,他出了这么大一个丑,张昆弟这些人无一不跟萧子升交好,当着他的面就敢这样指桑骂槐,背后说不定多么幸灾乐祸。刘俊卿想到这里,越发怒不可遏,仿佛疯了一样,扑上前去,一把夺过张昆弟手里的乒乓球拍:“吵吵吵!吵什么吵!还让不让人看书?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寝室!你知不知道?”
  “啪”的一声,乒乓球拍被刘俊卿重重摔在地上。
  宿舍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惊呆了。好半天易礼容才回过神来,悻悻地说:“走!我们都走!不要在这里耽误了某些人的远大前程!”
  待众人悻悻地出了寝室,刘俊卿猛地一把关上门,把所有声音关在门外,把自己一个关在宿舍里面。他知道,他已没有了退路,赵一贞那里没有了退路,他打开书本,呆呆地看着,但他的心却无法集中在书本上,而是迷失在某个无尽的空虚处。
  他现在,只剩了一个念头:只要能在这场考试中稳操胜券,无论什么办法,什么手段,他都将毫不犹豫……
  三
  考试终于如期而至。
  这日刘三爹推着臭豆腐架子车来到一师附近,儿子不喜欢他在这里摆摊子,但今天是儿子参加讲习科毕业考试的关键时刻,他不放心,怎么也得来。前面是个陡坡,推上去就可以摆摊了。刘三爹竭力忍住咳嗽,这个动作他已经习惯了,在家时是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习,摆摊的时候又担心客人们不喜欢影响生意。
  坡很陡,刘三爹推了几次都没能推上去,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做最大的努力,不料这口气堵在胸口,反而堵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
  正要进校门的孔昭绶和王子鹏正好看见这一幕,赶紧上前同时扶住了刘三爹。孔昭绶连忙吩咐王子鹏:“快,去校医室。”
  校医检查的时候,刘三爹已经缓过劲来了,校医把孔昭绶拉到一边,低声说:“老人家暂时没什么大问题,不过,学校医疗条件有限,校长,这位老人家的病,还是上医院好好检查为好。”
  孔昭绶点点头,转向刘三爹:“老人家,要不要我通知您家里,送您上医院?”
  刘三爹看着孔昭绶,有些迷茫,王子鹏赶紧介绍说,“这位是我们一师的孔校长。”
  刘三爹吓了一跳:“不用了,不用了,校长大人,您是校长大人,那么忙,不用管我了,我没什么事,回头我自己去,自己去。”
  孔昭绶还是不放心,“那……您家里还有什么人?我叫人去通知一声,让他们来接您。”
  刘三爹吞吞吐吐:“我儿子……出去了,不在家,不在家的……要过些日子才能回来。”
  “哦。那……家里总还有别的人吧?”
  “倒是有个女儿,在大王家巷王议员家做丫头。”
  王子鹏一听,赶紧问道:“王议员家,她叫什么?”
  “阿秀?”
  王子鹏闻言不由一呆。
  正在这时,方维夏站在门口敲门,一脸严峻,背后有一个人在那里躲躲闪闪,正是刘俊卿。孔昭绶有些惊讶,方维夏找他找到校医室来,必是出了很严重的事。
  孔昭绶刚走到走廊,还没来得及关门,方维夏就说出了事情原委:“讲习科的毕业考试,有人作弊,被当场抓获。”
  “是谁?”孔昭绶怒不可遏。
  “原本科第八班转到讲习科的刘俊卿!”
  方维夏话音刚落,“啪”的一声,校医室传来一声巨响,孔昭绶和方维夏忙过头去,只见刘三爹定定地站在那里,看着地上摔碎的茶杯发呆,脸上是一片近乎死亡的灰白。一旁的王子鹏一连声地喊着:“刘老伯,您怎么啦,您哪里不舒服,您说话啊……”
  孔昭绶也急了,走到刘三爹身边:“老人家,老人家……”
  刘三爹仿佛这才从恶梦中惊醒过来,一把抓住孔昭绶的手,“校长大人,校长大人……”他正要把话说完,原本藏在方维夏身后的刘俊卿忽然听到父亲的声音,大吃一惊,抬头看了一眼,吓得赶紧又低了回去。
  “张校医,王子鹏,你们在这里照顾一下老人家,有什么事随时告诉我。”孔昭绶当着刘三爹的面,不方便处理刘俊卿的事,“维夏,我们去校长室再说。”
  来到校长室,方维夏把考场上从刘俊卿手里当场缴获的笔记本交给孔昭绶。孔昭绶猛然想起前些时候老师们纷纷反映,刘俊卿在上与考试内容无关的课时,总是背笔记。袁吉六那次闹得最凶,老先生回到教师办公室仍然气得吹胡子瞪眼,黎锦熙出来开解:“一师的记分方式改了没错,不再唯分数论,教育司录取公务员还是考考考分数是法宝,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不去体谅学生,反而责怪他们视分为命,于心何忍?”
  想到这里,孔昭绶的脸色稍稍缓和下来,对刘俊卿说:“通知你的家长,下午来学校。”孔昭绶觉得,刘俊卿这一次的作弊行为,错误性质非常严重,但也并非事出无因,应该跟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有必要进行沟通,再下处分决定。
  刘俊卿低头站在角落里,神经质地咬着嘴唇,一言不发。
  方维夏忍不住推了推他:“校长的话你听到没有?”
  刘俊卿似乎这才回过神来,慌慌张张地说:“我……我爸爸不在家。”
  “那就明天来。”
  刘俊卿不再出声了。
  孔昭绶提高声音,“怎么了,难道明天也不在吗?”
  “我……我爸爸在外地做生意,平时都不在家。”刘俊卿千方百计找理由搪塞。
  方维夏也看不过去了:“刘俊卿,到底是不在家还是你不愿意叫家长来?”
  刘俊卿又开始一言不发。
  孔昭绶涵养再好也忍不住了,他猛地打开房门,向门外一指:“刘俊卿,你必须找你的家长来,因为,按照校规,你将被开除!”
  几乎是下意识的,刘俊卿顺着孔昭绶手指的方向,走出房门,忽然,他愣住了,父亲竟然站在门口,全身都在颤抖,老泪纵横。刘俊卿无法面对父亲,更无法面对身份即将揭穿的难堪,他低头着,加快脚步,从父亲身旁逃也似的跑开。
  “孔校长,对不起,我……我拦不住刘老伯。”王子鹏急着跟孔昭绶解释。
  “老人家,您有什么事慢慢说,不用急……”孔昭绶一句话还没说完,“扑通”一声,刘三爹直挺挺跪倒在地。
  “老人家,您这是干什么?”孔昭绶、方维夏、王子鹏都大吃一惊,赶紧扶住刘三爹。
  刘三爹怎么也不肯起来:“我求求您,校长大人,您不要开除他好不好?我求求您,求求您放过他一回……”刘三爹一边说一边拼命地磕头,额头在地上碰得砰砰直响!
  “老人家,您先起来说话,先起来啊。”
  “我不能起来,您不答应我,我不能起来啊……”刘三爹此时只有一个念头,要求得孔昭绶答应为止。
  几个人一齐用力,总算把刘三爹架了起来,孔昭绶问他:“老人家,您这到底是为谁求情啊?”
  “刘俊卿啊,就是您那个学生刘俊卿啊。他还小,他不懂事,他不是有心要犯错的,您大人大量,就饶他这一回吧,我求求您了!”刘三爹的额头已经磕出血来,触目惊心。
  孔昭绶问:“您为什么替刘俊卿求情?他是你什么人啊?”
  “他……”刘三爹差点冲口说出他跟刘俊卿的关系,但刚才他又是磕头又是求情的闹,四周已围上不少看热闹的人,想起儿子是最要面子的人,不禁语塞,“他,他……不是我什么人,我不认识,不认识的……”
  “不认识您为什么来替他求情?”
  “我……我……我就是觉得他是个读书的料子,就想求您给他个机会,给他个机会……校长大人,求您了……”
  那一刻,孔昭绶与方维夏的心头,不禁全是疑云。
  四
  那天夜里,孔昭绶约了方维夏,按照刘俊卿学籍单上的家庭住址,一起去做家访,却在刘家门外的小巷里,正好遇上了也来探望刘三爹的王子鹏。
  师生三人一同寻到刘家门口时,刘三爹也正倚在床头,苦口婆心劝儿子:“俊卿,算我求你,去认个错吧。我看你们校长是个好人,不会不给你机会的。俊卿,去求求他,明天就去,好不好?”
  刘俊卿背冲着父亲,却是死不开口。
  “你怎么就不听话呢?”刘三爹咳得喘不过气来,秀秀赶紧拼命地抚着他的后背,尽量帮他顺气:“爸,您别说了,说这些有什么用?”
  “家里现在这个情形,不读一师,俊卿还能上哪儿去读啊?”刘三爹心一急,牵动了病情,又开始不停地咳嗽,“好歹也读了两年了,总不能白读了不是?”
  秀秀一边帮父亲捶背顺气一边心疼地说:“爸,歇歇好吧,为了哥,您都熬成什么样了?”
  “我不怕,我怎么都熬得住,我只要俊卿有出息。”
  “可我心疼!我也想哥有出息,可出息也要自己把得住,不能拿您的命来换啊!”
  “够了!”刘俊卿听着父亲和妹妹的对话,一字一句,都像刀扎在心口上一样,“你们说够了没有,啊?说够了没有?是,我没出息,我自找的,我混蛋!可我愿意这样吗?你以为我不想好好读书?我也想!我也想出人头地,我也想光宗耀祖!我也梦想有一天,自己有大好前程,到那个时候,爸不用再卖臭豆腐,你也不用再给人当丫头,咱们刘家都能过上好日子,都能挺直腰杆做人!可做梦有什么用?有什么用啊?”
  刘三爹和秀秀都被吓呆了,秀秀扶着父亲,看着刘俊卿踢翻凳子,狂乱地挥舞着手臂想要抓住些什么,想要与虚空中的命运拼命,但最终,还是两手空空。
  刘俊卿越说越癫狂:“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卖臭豆腐的儿子就是卖臭豆腐的儿子,我不是你那个王少爷,天生的好命,要什么有什么,我只是个穷卖臭豆腐的儿子,穷买臭豆腐的儿子!没有人看得起我,没有人会给我机会,哪怕是给了,老天也抢走它——老天爷也知道,我就是个穷卖臭豆腐的儿子,我没有别的选择啊……”
  说到这里,刘俊卿已经撑不住了,颓然坐在地上,全身犹如散了架一样,什么也没有了,房间里安静得只听得到呼吸声。
  正在这时,吱呀一声房门声响,刘俊卿吓了一跳,抬头看时,孔昭绶、方维夏,还有王子鹏正站在门前!
  三人打量着整个房间,除了破败还是破败,唯一与这破败格格不入的,是刘俊卿脚上那双蹭亮的皮鞋。
  孔昭绶不禁长长叹了口气……
  从刘家回来后,孔校长一直在想该如何处理刘俊卿作弊、如何帮助刘三爹度过目前的难关。刘三爹自从生病后,身体大不如前,已经不能风里雨里外出摆摊了,但他如果不做事情,家里的生活就无以为继。经黎锦熙提议,孔校长决定请刘三爹来学校做校役,这样从吃到穿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刘三爹对孔校长又给他送医药费,又给他安排事做感念不已。当然最让他感动的,还是孔校长能让刘俊卿继续回学校读书。
  “学校嘛,也只是不想随便放弃一个学生,希望能给每一个年轻人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而已。刘俊卿,经过这次的事,我希望你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辜负学校,特别是不辜负你这位含辛茹苦的老父亲。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你要明白,要不是为了他这番苦心,学校是绝不会给你这次机会的。”
  孔校长的这番话刘俊卿是完全听明白了的,他在接受了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的处分后,被安排回到了本科八班。
  一个星期后,刘俊卿重返校园,只见校园内外装饰一新,“第一师范讲习进修班毕业典礼”的横幅,高高悬挂在礼堂正中。通往礼堂的路上,八班的同学们身穿整齐的校服,一边走一边兴高采烈地讨论些什么。刘俊卿忙迎上前去,在脸上堆出笑容打算跟他们打个招呼,才走了不过两三步,同学们看到他,原本热闹的气氛一下子消失了,纷纷加快脚步,远远绕开他。
  刘俊卿不得不停下脚步,远远地站在一边,在那群人中寻找着熟悉的身影,终于,他看到了王子鹏,很显然,王子鹏也看到了他。
  刘俊卿欣喜若狂,踮起脚,挥起右手,刚要喊王子鹏的名字。就在此时,王子鹏一侧身,避开他的目光,抢在他开口之前叫道:“周世钊。”挽住周世钊的肩,很快融入人群。
  刘俊卿木然地继续走着,今天的毕业典礼,所有老师也来了,纪墨鸿走在最前头,满脸是笑。刘俊卿精神一振:“老师……”他才吐出这两个字,纪墨鸿却扭过了头,仿佛眼中没看见这个人,又仿佛从不认识他刘俊卿,迈着方步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进到礼堂,刘俊卿悄然在最后一排找了个位置坐下。讲习科的毕业生们都坐在第一排正中,老师们反而坐在了两旁。偌大的礼堂里,座无虚席,掌声如雷,毕业生正按孔昭绶读出的名字,次第走上讲台,领取毕业证。
  “……讲习科第二名毕业生:何叔衡!”掌声中,何叔衡上台,向孔昭绶鞠躬,接过毕业证,转身向台下师生鞠躬,最后面向校旗九十度鞠躬。
  孔昭绶拿起最后一份毕业证:“讲习科第一名毕业生:萧子升!”
  刘俊卿猛然抬头,主席台上,萧子升正从孔昭绶手里接过毕业证书,台下,杨昌济,徐特立,袁吉六,还有毛泽东,蔡和森,都在鼓掌。刘俊卿暗暗咬了咬嘴唇,低头悄然离开了礼堂。
  刘俊卿一个人在学校里漫无目的地乱走,他知道他现在只有忍,但他无法抑制自己心中的失落和恨意,礼堂内的掌声还在一阵接一阵,仿佛像一把刀,在一点一点的刺他的心,一种尖锐的疼痛瞬间传遍了全身。他握紧了拳头,一拳击在一棵老槐树上。
  这时忽然有脚步声传来,刘俊卿回过头,远远见何叔衡、萧子升、蔡和森和毛泽东四人一面说笑,向这边走来。他立时向树后一闪,只听毛泽东笑说:“我们同学终于有人有收入了,子升进了楚怡小学,叔翁你呢?”
  “修业小学。”何叔衡答道。
  “好好,都离长沙不远,以后没饭吃,就去吃你们的大户。” 毛泽东大笑说。
  “还是那句话,有我萧子升一口,就有你毛泽东一口。” 萧子升肃然说。
  蔡和森在一边沉吟一时,说:“虽然叔翁和子升兄毕业了,可我们读书会的活动还得继续,叔翁和子升兄,仍然是我们读书会的一员,每次活动,没有特别理由不得缺席。”
  何叔衡忙说:“求之不得。”
  四个人一路说话,全没有在意到刘俊卿,直走了过去,远远只听萧子升问,“润之兄,马上就放暑假了,你有什么计划没有?”
  “我跟张昆弟约好了,这个暑假留在长沙读书,至于住宿问题嘛——”毛泽东嘿嘿一笑,“当然是去蔡和森家打秋风啰。”
  刘俊卿从树后走了出来,他冷冷地看了四人的背影一眼,握紧了双拳。
  第十四章 纳于大麓 烈风骤雨弗迷
  一
  暑假的第一个星期天,陶斯咏满20周岁。因为是整生日,中国又素来有男做单女做双的规矩,陶会长决定为女儿大肆操办一番。
  多方打听之后,得知德国洋行那里新来了一个做西餐的西洋厨师,会做很精巧的叫什么生日蛋糕的西式点心。陶会长亲自把这人请到家里,忙碌好几天,做了一个一米多高的九层大蛋糕,每一层除了雕花奶油之外,还装饰了各式时令水果。陶斯咏和向警予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生日蛋糕,看了好半天之后,斯咏才说道:“爸,其实也就是个生日,用得着那么讲究吗?”
  陶会长呵呵笑着说:“我的女儿满20,怎么能不讲究呢?再说,你姨父姨母和你表哥也要来给你过生日,总还要给他们面子嘛!”
  “我过生日,关他们什么事?”
  “你以后总归是他王家的人嘛……”陶会长看见斯咏拉下了脸,赶紧收口,“不说了不说了,反正啊,这个生日,得给你过热闹了。”
  斯咏却突然想起了什么:“爸,我能不能另外请几个朋友来参加?”
  陶会长笑着说:“那有什么不行?人多热闹嘛!”
  “这可是你说的。”
  “只要你愿意,有多少请多少。你就是把全校同学都请来,我也给你开流水席。”
  “哪有那么夸张!就……”陶斯咏看看站在一旁的向警予,“就两个。”
  “是哪家的小姐?我这就叫人送帖子去。”
  “不用了,这两个人,我跟警予亲自去请。”
  陶斯咏拉了向警予就走,陶会长追在后面喊:“记得早点回来,晚上等你开席呢。”
  出了陶家大门口,警予问斯咏:“哎,你到底要请谁呀?”
  斯咏冲她一挤眼睛,悄悄说:“蔡和森和毛泽东。”
  “你疯了,你陶大小姐过生日,请两个外校男生到府,就算你爸不说,你那未来的公公、婆婆会怎么想啊?”
  “我偏要请,管他们怎么想。”
  “好,你请你请,可想请也得找得到人啊,现在都放暑假了,这么大个长沙,你上哪儿去找一个毛泽东?”
  斯咏却是一笑:“这我早就打听清楚了,这个暑假,毛泽东住在刘家台子蔡和森家读书。”
  二
  毛泽东的确是和张昆弟早已约好了暑假留在长沙读书,两个人都没有租房的钱,只能相约借宿蔡和森家。可当萧三清早帮张昆弟送行李到蔡家,才知道蔡家已经连饭都没得吃了,原来租的三间房,也退掉了两间,连蔡和森自己都没地方住。萧三和张昆弟拿着行李,只得回到子升任教的楚怡小学。
  子升听他们解释了半天之后,问:“润之呢?”
  张昆弟说:“他说他下午动身,现在估计快到蔡家了吧?”
  子升沉吟了一下:“昆弟,你就先在我这儿住下。咱们分头出发,多找几个朋友,尽量凑点钱,到蔡家去。”
  这边子升在忙着想办法,那边毛泽东却还蒙在鼓里。在学校吃过午饭,他兴致勃勃地过了湘江,来到溁湾镇,找到了镇子最南边的蔡家。
  进门看时,却见蔡家正在搬家,狭小的房间里,中间搁了一张床,四周被家具书本杂物堆得满满当当,几乎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葛健豪和蔡畅正在里面收拾。毛泽东连忙放下行李卷,一边帮着做搬运之类的重活,一边问道,“伯母,蔡和森呢?”葛健豪犹豫的工夫,蔡畅已经代为回答了,“我哥搬到爱晚亭去了。”毛泽东当即明白了,也不说话,只搬着东西。
  毛泽东帮完忙时间已近黄昏,他扛着行李卷,直奔岳麓山而来,沿石径而上。天气极是闷热,空中云层越积越厚,直从远处绵延的山峦之间纷涌过来,山道上蜻蜓四处乱飞,毛泽东忖度着要下大雨,不由加快了脚步。
  爱晚亭内,一座旧草席铺在正中地面上,亭栏上一竹篮子的书,旁边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几件简单衣物。两根亭柱间拉着一条麻绳,蔡和森正在将刚刚洗过的一师校服晾上绳子。大概是熟悉了的缘故,几只胆大的小鸟叽叽喳喳,在他不远处自在地觅食。毛泽东童心忽起,身子猛然向前一冲,鸟儿们拍起翅膀,扑啦啦飞上半空,他这才大声说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蔡隐士,好个首阳遗韵,夷齐之风啊!”
  两个人不禁相视一笑。
  山风之中,蔡和森帮着毛泽东铺开了行李:“让润之兄陪着我露宿山野,对不住了。”
  “天当房,地当床,清风伴我好乘凉。好得很嘛!”毛泽东往铺盖上一躺,双手往脑袋后面一背,“不到这山野中露宿一番,哪里享受得到这夏夜清凉,体会得到这天人一体的境界?”
  “你还别说,昨天在这儿住了一晚,仰头苍茫无尽,低头群山巍巍,着实是大开心胸啊。就是有一点不好。”
  他话音未落,两个人的肚子里咕噜噜响起一阵饥肠之声。
  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就在此时,一道闪电骤然划破长空,紧接着轰然一声,惊雷骤起,大雨不期而至,天色也刹那间暗了下来.顿时莽莽岳麓笼罩在一片倾盆大雨之中,雨水如帘,从亭檐直垂下来,被风一吹,一扫酷热烦闷。
  蔡和森手忙脚乱收拾着衣物书籍,毛泽东将双手伸在雨中,感受那份雨水冲刷的凉爽和快意,还是觉得不过瘾,遂回头叫道,“唉,老蔡,想不想去爬山?”
  “爬山?”
  “对啊,趁着这满山夜色归你我所独享,烈风骤雨中,凌其绝顶,一览众山,岂不快哉!”
  望了望亭外密密麻麻的雨点,再看看毛泽东跃跃欲试的眼神,蔡和森腾地站了起来:“去就去!”
  毛泽东一把握住了他的手:“走!”
  两个人一步冲出亭去,惊雷闪电中,大雨一下子浇了他们满身。
  “雨中的岳麓,我们来了!”
  忽然,一道闪电,似乎把前面的天空划开了一道口子,片刻之后,惊雷在他们身后响起,毛泽东大笑,“老蔡,我们快些跑,看是这闪电快,还是我们快。”二人顿时狂奔起来,只听毛泽东的声音在大叫“老蔡,我们来喊吧,看是这雷声大,还是我们的喊声大!”
  “啊……啊……”山道上,湿透的毛泽东和蔡和森长啸狂奔在雨中,喊声划破雨夜,直震长空,仿佛两个狂野的斗士,完全融入了雨中的自然。
  “润之!”“润之哥!”“蔡和森!”风雨中,隐隐有无数声音传来。
  蔡和森停下来,拉住毛泽东,“有人在叫我们?”“好像有很多人?”二人顺着喊声直奔回去,只见萧子升、萧三、张昆弟、陶斯咏、向警予,甚至蔡畅也来了,站在爱晚亭里焦急地张望,蔡畅急得直跺脚。向警予倒也罢了,平日里斯文含蓄的陶斯咏鞋袜、裙摆全已湿透,斑斑点点溅满了黄泥。看到他们二人从树林里钻出来,陶斯咏这才放下那颗一直悬着的心。
  “你们怎么来了?”毛泽东问。“来找你们啊,今天是……”向警予刚要说话,不料却被萧子升打断,“还问我们,这么大的雨,你们这是上哪里去了?”“爬山啊!”“爬山?”“对啊,刚从山顶下来。”毛泽东似乎意犹未尽。
  “大风大雨的,爬山?你们搞什么名堂?”萧子升问道。原来,毛泽东那边前脚离开蔡家,萧氏兄弟和张昆弟后脚也凑钱赶到了蔡家,待安顿好了蔡家断炊的事,却正撞见陶斯咏、向警予来找毛蔡二人去庆祝生日,得知他们二人在爱晚亭,便一齐找上山来。
  “大风怎么了?大雨怎么了?古人云: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今天,我和蔡和森算是好好体会了一回!老蔡,你说是不是?”毛泽东回过头问蔡和森。
  “没错!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 蔡和森一扫平日的沉稳。
  “说得好!”向警予情不自禁,放开嗓子大喊一声,“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毛泽东大踏步重新回到雨中,“来呀,还站在那里做什么?来体会一下,体会这风,体会这雨,享受这大自然的畅快淋漓!”蔡和森也在喊着,“来呀,都来呀!”
  向警予一阵面红耳热,第一个扔掉雨伞,大雨一下子浇在她身上,一阵畅快的清凉袭遍全身,她仰起头,迎接着雨水,纵情高呼:“舒服,真的很舒服!你们快来啊,都来试试!”
  萧三、张昆弟和蔡畅也深受感染,一个接着一个,扔掉雨伞,抛开一切束缚,冲进雨中大喊大叫。
  陶斯咏看着雨中兴奋不已的朋友们,千金大小姐的矜持正慢慢从她身体里远去,她迈出子升为她撑着的雨伞,冲进了雨中。大雨冲刷着她的身体,她仰起头,伸出双手迎接着雨水,似乎要把这20年来一直束缚着她的东西全部冲走,感受到那股从灵魂深处彻底解放出来的自由。她轻轻舔了舔嘴角的雨水,雨水竟然是咸的。不知何时,束缚的泪水、放纵的雨水已经混为一体,已分不清哪是泪水,哪是雨水。
  “山川在我脚下!大地在我怀中!我就是这原野山川之主,我就是这天地万物之精灵!”毛泽东大喊着,一手抓住斯咏的手,另一手握住了蔡和森,“来呀,一起来呀,跟我一起喊,风——雨——雷——电——”
  苍茫的原野上,青年们充满了自由力量的长啸狂呼声,应和着原始、野性的自然之力,刺破夜空,在电光飞闪中,如疾电破空、惊雷掠地!
  三
  陶府上上下下寻了整整半夜,差点把雨中的长沙城翻了个遍,才从码头附近撑渡船的船夫那里打听到,天擦黑的时候,有两位小姐坐他们的船过了江,说是要去刘家台子,听衣着打扮,应该就是斯咏她们。
  陶会长领着家人、仆役,心急如焚地过江寻来,狂风渐弱,雷电渐息,刚过了溁湾镇,却听到一阵吟啸声直撼而来: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来的正是毛泽东等人,他们从岳麓山上一路狂呼长啸,吟诵而来,刚刚下了山,迎面忽然是一片火光通明,写着大大的“陶”字灯笼一排列开,众多仆役恭恭敬敬地齐声叫道:“小姐。”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萧子升抬头看见陶会长板着脸,站在众多仆役的最前面。他再回头找到陶斯咏,看到她正悄悄缩回一直被毛泽东拉着的手。
  陶会长深吸一口气,竭力压住心头的怒火,放缓了语气问:“斯咏,这几位是?”
  “我的……几个朋友。”陶斯咏忐忑不安,但有些不甘心,特地跟毛泽东介绍,“这是我爸。”
  陶会长打量着这群人,个个身上滴着水,鞋袜衣裙,到处溅着泥点。
  “斯咏,今天你生日,你姨父姨母一直在家等着给你过生日呢,先回家吧。”陶会长说。
  “今天你生日?”毛泽东有些意外。斯咏点头。“你看你怎么不早说?都没给庆祝一下……”“斯咏。”陶会长打断毛泽东,脸上的微笑快保持不住了,“走吧。”又说道,“谢谢你们几位送斯咏,我们先走一步了。”
  陶斯咏跟着父亲走了几步,忽然回过头来对毛泽东说道:“谢谢你,也谢谢大家,让我过了一个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生日!”
  四
  斯咏的背影随着马车渐渐远了,大家怅然若失,兴奋过后疲倦袭来,打算各自散去,萧子升问道:“警予,你去哪里?周南好像现在关了门。”
  向警予笑笑说:“我现在无家可归了,你们谁收留我。”众人都呆了一呆,大家一群光棍,如何收留一个女孩子。蔡畅想了想笑着说:“去我家吧,只是太挤。我、我妈还有你三个人一张床。警予姐你习不习惯?”
  向警予笑着回答:“我无所谓,只怕太打扰了。” 毛泽东笑笑:“就这样定了,老蔡负责把两位女士送回家,我还是到爱晚亭当亭长去。”
  蔡和森、蔡畅陪警予一路回了蔡家,蔡畅一阵风似的蹦进屋来:“妈,我们回来了。”
  葛健豪正在看书,一抬头,却见神采飞扬的儿子身边竟然有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落落大方地望着她。
  “妈,这位是向警予小姐。”蔡和森倒是没有丝毫扭捏。警予甜甜地叫了声“伯母”,目不转睛地望着葛健豪。只见她虽然穿一件粗布上衣,眼角爬满皱纹,但一双眼如一泓深潭,深邃宁静,而举止之间,自然显出一种优雅沉静,仿佛天然生成的一般,全无半点的矫揉造作。
  蔡畅换好了衣服,笑嘻嘻地拿了一套自己的衣服递给警予,葛健豪笑了笑,“你的衣服能穿啊?”丢了套衣服给儿子,“把门关上,出去换了。”蔡和森再进屋顿时眼前一亮,松烟灯下,警予穿着一件衣料华美、刺绣精致的老式大红旗式女装,映红了她白净的脸蛋,越发衬得眉目如画,娇艳无比。葛健豪打量着警予,多年不穿的嫁衣倒也找到了个好衣架子,欣赏地笑了:“真像我年轻的时候啊。”蔡畅拍手叫道:“好漂亮,好漂亮,警予姐穿上妈的衣服,就像个刚出嫁的少奶奶。” 警予眼角瞟到呆子般的蔡和森,终于也羞涩起来,她有些慌乱地拿起了葛健豪放在破木桌上的书——那竟是一本雪莱的诗集!
  “伯母,您在看这本书?”警予惊讶地问,葛健豪微微一笑,算是承认,“跑了半晚上,都饿了吧?晚上就吃山芋煮野菜,家里没什么别的东西,委屈向小姐了。”
  “挺好啊,我正好尝尝鲜嘛。”
  吃饭时警予悄悄扫了一下四周,狭小的房里,家具杂物并不多,都已破旧,触目所及到处是书。葛健豪一边看书一边吃饭,夹到了一块山芋,顺手放进了蔡畅碗里,又夹起野菜送进嘴里。警予看得呆了,想起刘禹锡那老夫子的话:何陋之有啊?!
  吃过了饭,夏日雨后的夜空,清亮透明,清风过处,警予的心如微波浮动。她第一次安安静静地坐在蔡和森身边,听他娓娓道来。
  “我妈妈原来不叫葛健豪,叫葛兰英。我外公是曾国藩的一员部将,做过道台,所以我妈也算大户小姐出身。年轻的时候,她和鉴湖女侠秋瑾、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唐群英曾经是非常好的朋友,三个人还结拜过姐妹呢。”
  警予睁大眼睛望着他,秋瑾、唐群英?蔡和森微微一笑,继续说道:“16岁的时候,我妈嫁给了我爸,成了湘乡大财主蔡家的少奶奶,你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就是她出嫁的嫁衣。后来呢,她就生了我们。我小名叫彬彬,老家的人都叫我彬少爷。”
  警予疑惑地望着他,欲言又止。
  蔡和森看出她的疑惑,笑了笑:“你是想问现在怎么会这个样子?是吗?简单说起来,因为我妈跟我爸不是一路人。我妈妈爱读书,个性也强,她相信男女应该平等,相信社会一定会进步,相信女人也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我妈跟我爸的关系一直不好。后来,我爸到上海,学会了抽鸦片,还讨了小老婆,我妈就跟他彻底闹翻了。两年前,我爸做主,收了一个财主家500块光洋的聘礼,把我妹妹许给那家同样抽鸦片烟的儿子,我妈妈坚决不同意,就跟我爸离婚了。”
  警予简直不敢自己的耳朵:“离婚?”
  “不敢相信是吧?在那样的封建家庭里,一个女人,居然主动提出离婚!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伤风败俗。我爸当然不答应,就提出条件,除非我妈妈放弃一切家产,一分钱也不带走。他肯定觉得,像我妈这样做了半辈子少奶奶的家庭妇女,一旦离开夫家,绝不可能生存下去,所以就用这样的条件挟胁我妈。”
  “但伯母偏偏就答应了。”警予慨然叹道。
  蔡和森笑了:“做了半辈子夫妻,我爸还不如你了解我妈,她一点也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带着我们兄妹,就这么空着两手,离开了那个家。”
  “所以你就从彬少爷,变成了现在的蔡和森?”
  “能够跟妈妈在一起,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你知道吗?就靠那双手,妈妈养活了我们兄妹,供我们读书,她自己还半工半读,进了女子教员养成所,成了全长沙年龄最大的学生。就是在进校那天,她改成了现在的名字——葛健豪。”
  两个人幽幽地吸了口气,灯光从窗口透出,葛健豪的影子投在窗纸上,她正在补衣服,警予觉得她补衣服的影子都透着难以言表的高贵!
  警予突然握住了蔡和森的手:“你知道吗?以前,你一直是我的偶像。今天我才知道,为什么你会成为我的偶像。”
  “为什么?”
  “因为你有这样一个好妈妈。”
  五
  一夜大雨之后,清晨柔和的阳光照在爱晚亭外垂柳的叶尖上,雨珠晶莹剔透,耀出七彩的光。池塘胀满,燕子直掠而过,歇在亭子的檐上呢喃。
  杨昌济一脚踏入爱晚亭,毛泽东兀自睡梦正酣,手脚袒露,被子也被踢到一边。杨昌济在他身边轻轻地站住,俯身下身来看着他,一年多以来,他对这个小伙子越来越欣赏,隐隐觉得在他的身上担负着自己一生中未竟的理想,他不敢说从他身上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但可以肯定地说,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希望。他是一块尚未琢磨的宝玉,而自己,是琢玉者。
  毛泽东隐隐感觉有个影子挡住了阳光,睁眼一看又惊又喜:“杨老师?”
  “要不是子升告诉我,你是不是打算在这亭子里当一假期野人啊?” 原来暑假来临,杨昌济嫌城市喧嚣,打算回到老家长沙县板仓乡下,临走时萧子升前去道别,才知道毛泽东在爱晚亭睡在“天地之间”,又好气又好笑,决定把这孩子带到乡下,也让他安心读书。
  毛泽东翻身起来,搔头笑了笑,赶紧手忙脚乱收拾东西。
  板仓离长沙不远,一上午工夫便到了。一路稻浪如海,随风而起,毛泽东随杨昌济转过一座小桥,远远便见一座大宅子隐于绿树之中,青砖鳞瓦,阳光照过来,屋后丘陵绵延起伏,四处寂静一片。
  先走进门来的杨昌济一边回头招呼着还站在门外的毛泽东:“愣着干嘛?进来吧。”一边给妻子向仲熙和儿子杨开智介绍道:“我的学生,毛润之,你们都听我提起过的。润之,这是你师母。”毛泽东扛着行李走进门来,赶紧鞠躬问好。向仲熙看着这个高大而羞怯的年轻人微笑着点点头。
  杨昌济随即问道:“对了,开慧呢?”
  向仲熙说道:“谁知道又上哪儿疯去了?这丫头,一天到晚也没个消停。”
  杨昌济也不以为意,向毛泽东一挥手说:“润之,跟我来。”他径直把毛泽东带到书房,“这个暑假,你就住这儿了,我这儿也没什么别的,就一样有你看不完的书。”毛泽东顿时眼睛都直了——偌大的书房里,重重叠叠,一架一架,一层一层,全是书,毛泽东上前抚着一层层的书本,贪婪地伸过头去,双眼圆睁,恨不能一下子把它们看个仔细。
  杨昌济笑说:“生活上需要什么,只管跟你师母说,她会给你准备的。”
  “不不不,什么都不要,” 毛泽东兴奋得有点语无伦次,“有这些就够了,什么都够了,都够了都够了。”他把行李卷随手往地上一扔,抽出一本书,往行李上一坐,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
  杨昌济微笑带上门出来,只听他吩咐向仲熙:“仲熙,从今天起,多做两个人的饭。”
  “不是就一个客人吗?” 向仲熙一怔。杨昌济只一笑,说:“照我说的做,没错的。”
  毛泽东全不理会,在那里看书。不知道过了多久,眼前的书上,突然扫过一条辫梢,毛泽东一抬头,一双清澈见底的眼睛正盯着他。他眯了眯眼,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姑娘,十四五岁,托着俏生生的圆脸,带着好奇和挑衅。
  毛泽东奇怪地问:“你看什么?”“看你呀。”“看我什么?”“看你的眼睛。”“我的眼睛?”
  “看看跟一般人的有什么不一样,看看我爸爸为什么会说有个学生眼睛怎么怎么明亮啊,有神啊,坚定啊,藏了好多好多远大理想在里头啊。”开慧夸张的表情把毛泽东逗笑了,他捏了捏她的鼻子,“哦,我知道你是谁了,杨开慧,我的小师妹。”开慧头一偏,也伸手一捏他的鼻子:“我也知道你是谁。毛泽东,我爸爸最喜欢的学生。”
  两个人同时说道,大笑起来,好像久别重逢的好朋友。开慧拉着他,“快走吧,我是来叫你吃饭的,你看书的时候爸爸不让我过来呢。”
  饭桌上毛泽东的表现让杨家人开了眼界,捧着一只大得吓人的海碗,狼吞虎咽,吃得啧啧有声。开慧惊奇地盯着毛泽东的吃相,他第一碗很快见底,到饭甑边抄起大饭勺,一连几下,他居然又堆了满满一海碗饭,饭桶一下子空了大半。开慧目瞪口呆,向仲熙却看着杨昌济会心一笑。
  毛泽东回头这才发现发现大家都看着自己,当下里端着大碗,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向仲熙连忙夹上一大筷子菜,放进了毛泽东的碗里,笑道:“快坐下吃,润之,我呀,就喜欢看你们年轻人吃得多,吃得多,身体才好嘛,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别客气啊。”
  一连十几天,毛泽东都呆在书房,也不管好歹,书架上的书,摸了一本就读,读罢便放在左手边,一时那里的书越堆越多。这一天他正看得出神,忽然一只纸折的蛤蟆放到了他的头上,回头见开慧笑嘻嘻地站在他身后。他哈哈一笑,抓下头上的纸蛤蟆:“没有天鹅肉吃,我可不愿意当癞蛤蟆。”
  开慧伸手给他,“来,咬一口啊。”
  毛泽东笑说:“哦,我把小师妹吃了,老师还不得找我算账?”
  开慧哼一声说:“谅你也不敢!”她靠在毛泽东身边坐下:“看什么呢?”伸手把书拿了过来,“《诸葛亮文集》?早就看过了。”
  “你才多大,就看《诸葛亮文集》?”
  “谁说我小啊?下学期我都上中学了,看这个算什么?“
  “好好好,十四岁的大姑娘。那我抽一段考考你。”
  开慧急了:“我只说看过,又没说都记得。难道你看一遍就都记得啊?”
  “差不多。”
  开慧噜着嘴:“吹牛皮,我不信!”随手翻开一页,“《诫子书》,背呀!”
  毛泽东张口就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竟与日去,遂成枯落……”
  “好了好了,《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
  “前面不要背,从中间开始。嗯,‘可计日而待也’,从这里开始。”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毛泽东又是一口气背了下来。
  开慧不服气,要毛泽东翻出所有看过的书,一心要考倒这位师兄,不厌其烦地提着问题,考到《五灯会元》十八卷时,毛泽东终于错了一句,开慧哈哈大笑,叫道:“我赢了我赢了,你背错了要罚!”
  毛泽东也让着她:“好吧好吧,你说怎么罚,杨先生。”
  开慧眼珠一转:“这样,罚你明天陪我去抓鱼,不许反悔。”
  第二天一大早开慧便来了,扯了毛泽东便走,毛泽东无奈,只得随她出来。两个人背着钓竿,提着鱼篓出了门,沿溪而行,那溪水曲折,直行出数里,在一座山下汇成一个港汊。一湾绿水沿山势环绕,直向东折去,岸边绿草如茵,两个人在草地上坐了下来,放眼一望,小山如黛,稻浪翻滚,远处三两间茅舍点缀。清风徐来,吹着开慧的发梢,她一身乡下姑娘打扮,更衬出她清水芙蓉的脸蛋,煞是可爱。
  “怎么样,我们乡下漂亮吧?”开慧卷起裤管,把白嫩嫩的小腿伸进溪水里拨弄着。
  “这算什么?一般般。我乡下长大的,我们家那边,比这儿还漂亮!那个山,那个水——你是没看见过,比画上画的都好看!”
  “不可能。”
  “你还不信?史书上都有记载,当年舜帝南巡,经过我们那里,见山水灵秀,叹为观止,乃为之制韶乐。韶乐你知不知道?就是‘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那个韶乐!那么美的音乐,就是看了我们那里的山水才作出来的,所以,我们那里就叫韶山,你说美不美?”
  “是吗?”听他这么一说,开慧都有点悠然神往了。
  “小时候,每年这个时候,我就在我们家对面的山坡上放牛,一边呢,就捡柴、捡粪,捡完了,往山坡上这么一躺。”说着就往草地上一躺, “太阳一照,风这么一吹,舒服啊!”
  开慧学着他的样子,也在他身边躺了下来。
  “有空啊,我就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挖笋子,捉泥鳅,爬到树上摘樟树果果,下到水塘里去捞鱼,夏天就游泳,春天就放风筝,反正名堂搞尽。”
  “这些我也玩过,不新鲜。”
  “新鲜的也有呀,比方我们那里,最有意思的,就是唱山歌,这边山上唱,那边山上的人就和,一问一答,看谁比得谁赢。那些山歌真的有意思,我到现在还记得。”
  开慧来了兴趣,支起了身子:“那你唱一个我听听。”
  “我唱得太难听了。”
  “难听就难听喽,又没有别人,唱一个嘛。”
  毛泽东坐起身来:“好,给你唱一个《扯白歌》,就是专门扯谎的歌,比哪个扯谎扯得狠些,怎么不可能就怎么唱。你听啊。”
  “生下来我从不唱捏白的歌,风吹石头就滚上哒坡喽。出门就碰哒牛生个蛋,回来又看哒马长个角喽。四两棉花它沉哒水,咯大个石磨子它飘过哒河喽……”
  毛泽东五音不全的嗓子唱起山歌来,不知在念还是在喊。
  黄昏的路上,开慧握着一把浅紫色的野菊花,脚步十分的轻快,一路想起毛泽东的山歌,忍俊不禁,很快到了家。两人一进门,毛泽东不禁愣住了:“老蔡,子升,你们怎么跑来了?”
  来的正是蔡和森和萧子升,杨昌济神情凝重地放下手里的一份报纸:“他们俩,是来送这份报纸的。”
  “谭都督被撤职了?!”一旁倒好了茶的开慧趴了过来,看看报纸的大幅标题,奇怪地问,“谭都督是谁呀?”
  子升回答说:“就是我们一师的老校长,湖南都督,谭延闿。”
  “那,谁把他撤了?”
  “除了袁大总统,谁还能撤一省之都督?”蔡和森回答着开慧的问题,但脸却对着毛泽东,“江苏撤了,浙江撤了,四川撤了,广东撤了,如今,又轮到我们湖南了,看来,不把中国各省的都督都换成只服从他的人,这位袁大总统是不会罢休啊。”
  开慧还是不明白地问:“可大总统不是比都督官大吗?都督本来就应该服从他嘛。”
  “开慧,这些事,你还不懂。”蔡和森说,“都督也好,大总统也好,服从的,都应该是中华民国的法律,可如今北方各省,都是袁世凯北洋系的人,如果南方的都督也换成了他的人,那中国今后,就没有法律,只剩下他袁大总统了。”
  子升接着说:“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把持国会,修改约法,这两年,他袁世凯这个大总统的权力已经扩大都得没边了,他难道还不满足?他到底想怎么样呢?”
  “独裁!”一片沉寂中,杨昌济开口了,“他要的,就是独裁!”
  毛泽东与蔡和森都微微点了点头。
  子升不禁叹了口气:“总统独不独裁,我们也操不上心,我只担心,谭都督在,湖南还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可谭都督这一走,我们湖南,只怕从此要不得安宁了。”
  一旁的开慧没有见过这么严肃的场面,一直紧张地听着,听到子升的话,急了:“真的?那,那学校呢?学校不会出什么事吧?我下学期还要上周南去读初中呢。”
  子升安慰开慧,也算自我安慰:“学校当然不会有事。教育乃立国之本嘛,不管哪个当权,也不管他独不独裁,总不至于拿教育开玩笑。”
  蔡和森分析道:“那可难说。民权他可以不顾,约法他可以乱改,区区教育,在独裁者眼里,又算得了什么?”
  “要我看,也好!”一直沉默着的毛泽东语出惊人。
  “好?”子升没听明白。
  “对,好!”毛泽东扬声说道,“上苍欲使人灭亡,必先令其疯狂,他爱蹦跶,让他蹦跶去,等蹦跶够了,他的日子,应该也就到头了!”
  “可他这一蹦跶,中国就得大乱啊!”
  “大乱就大乱,治乱更迭,本来就是天理循环,无一乱,不可得一治!三国怎么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可是……”子升还要说,杨昌济却抬手止住:“世事纷扰,国运多舛,中国是否会乱,乱中能否得治,确实令人担忧。作为你们的老师,今天,我只想提醒你们一句话,不管时局如何发展,不管变乱是否来临,读书求真理,才是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事。非如此,不可为未来之中国积蓄力量。子升、和森、润之,记住我的话,好好用功,为了将来,做好准备吧。”
  三人点了点头。“还有我呢?我也算一个吧?”开慧突然插了一句。
  师生们都笑了,毛泽东一拍她的脑袋:“要得,你也好好用功,做好准备,到时候,国家有难,就靠你这个花木兰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