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金匮要略

_2 张仲景(汉)
  《古今錄驗》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姚云:與大續命同,兼治婦人產后出血者及老人小兒。
  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各三兩芎藭一兩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癒;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千金》三黃湯:治中風手足拘急,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
  麻黃五分獨活四分細辛二分黃耆二分黃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熱加大黃二分,腹滿加枳實一枚,氣逆加人參三分,悸加牡蠣三分,渴加栝蔞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朮附湯: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
  白朮二兩甘草一兩(炙)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上三味,剉,每五錢匕,薑五片,棗一枚。水盞半,煎七成,去滓,溫服。
  崔氏八味丸: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
  乾地黃八兩山茱萸四兩薯蕷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一兩附子一兩(炮)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朮湯: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二兩甘草二兩白朮四兩大棗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惡風加附子一枚,炮。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困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夫男子平人,脈大为勞,極虛亦为勞。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里虛也。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为勞使之然。
  勞之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痠削不能行。
  男子脈浮弱而澀,为無子,精氣清冷。一作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髮落,脈極虛芤遲,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小品》云:虛弱浮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龍骨湯。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兩(炮)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为勞得之。
  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脈弦而大,弦則为減,大則为芤,減則为寒,芤則为虛,虛寒相搏,此名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三兩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于小建中湯內加黃耆一兩半,餘依上法,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方見腳氣中。
  腎氣丸方:
  乾地黃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澤瀉牡丹皮茯苓各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丸方:
  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乾地黃豆黃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參七分芎藭芍藥白朮麥門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膠七分乾薑三分白斂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劑。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酸棗仁湯方:
  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芎藭二兩深師有生薑二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蟲丸主之。
  大黃蟲丸方:
  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乾地黃十兩乾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蟲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湯一云復脈湯: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兩(炙)桂枝生薑各三兩麥門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參阿膠各二兩大棗三十枚生地黃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獺肝散:治冷勞,又主鬼疰一門相染。
  獺肝一具
  炙乾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为肺癰,咳唾膿血。
  脈數虛者为肺痿,數實者为肺癰.
  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为風,數則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于衛,呼氣不入;熱過于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于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薑四兩細辛三兩紫菀三兩款冬花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五味子半升小麥一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脈沈者,澤漆湯主之。
  澤漆湯方:
  半夏半升紫參五兩一作紫菀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薑五兩白前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
  上九味,咀,內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为肺癰,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亦治血痹。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
  咳而上氣,此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越婢加半夏湯方: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千金》證治同,外更加脅下痛引缺盆。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
  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甘草乾薑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附方〕
  《外臺》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方見虛勞中。
  《千金》甘草湯:
  甘草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減半,分溫三服。
  《千金》生薑甘草湯: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薑五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大棗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三升,分溫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皂莢一枚去皮子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外臺》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为肺癰.
  桔梗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強人飲服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者吐膿血,在膈下者瀉出,若下多不止,飲冷水一杯則定。
  《千金》葦莖湯: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为肺癰.
  葦莖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當吐如膿。
  肺癰胸脹滿,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方見上,三日一劑,可至三四劑,此先服小青龍湯一劑乃進.小青龍湯方見咳嗽門中。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奔豚湯方:
  甘草芎藭當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五兩芍藥二兩生薑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發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發汗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栝蔞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薑湯方:
  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唾沫。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烏頭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兩一法二分烏頭一分(炮)附子半兩(炮)一法一分乾薑一兩一法一分赤石脂一兩一法二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附方〕
  九痛丸:治九種心痛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一兩(炙香)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跗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與溫藥服之。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为虛,痛者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为寒,當與溫藥。
  病者痿黃,躁而不渴,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脈弦者,即脅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衝;不衝者,心下則痞。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厚朴七物湯方:
  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