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_9 丹尼尔·戈尔曼(美)
来达到目的,而不是动用拳头强抢强要能够耐心而不是乱发脾气
尽管有时他们免不了胡搅蛮缠。两岁左右出现的移情萌芽,乃
同情的根源,像这个年龄的杰伊因移情而煞费苦心想使哭泣的哥
哥高兴起来。调控他人的情绪人际交往艺术要求其他两
种情绪技能的成熟:自我管理与移情。
在此基础上“,人际”技能发展成熟起来,方能有效处理与他人
的关系,赢得社会竞争的优势。反之,将导致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
人际关系时时坍塌。哪怕是智商超常绝顶聪明的人,若缺乏这些技
能,也将在人际关系中栽跟头,被看作傲慢无礼、令人生厌、麻木不
仁的人。这些社会技能可以使人在交往中,把握、激励、驱动对方,
培育亲密的关系,劝说、影响对方而又让对方怡然自得。
展示情感
关键的一项社会技能是人们如何表达自我的情感。保罗·埃
克曼)用“ 表情规则”一词指社会认可的,适时适度表
达某些情绪的约定俗成之规。在这一点上,文化的差异极大。埃克
曼与其日本同僚研究学生的表情反应,让学生看一部土著少年割
礼仪式的恐怖影片。当有权威人士在旁一起观看时,日本学生几乎
面无表情。但当他们认为是自己单独观看时其实,隐秘摄象机
把他们的所有反应全都记录在案他们的脸因恐怖而变色了,
生动地混杂着痛苦、不安及厌恶。
表情规则有若干基本类型。第一是“ 缩减”,将情绪的展示降到
最低限度,这是日本人当有权威人物在旁时,痛苦不安之类情绪的
表现规则,日本学生就遵循着这一规则,呈现出一张扑克牌的面具
脸,而掩盖了真实的烦恼。第二是“夸张” 岁孩子被哥哥欺负之
后,故意扭歪着脸、皱起眉头、撅着嘴,跑到妈妈面前去诉苦。第三
是“ 替代”,这在亚洲文化中比较常见,亚洲人觉得当面拒绝别人是
不礼貌的,于是假作应允。怎样娴熟地运用这些技能,运用适时适
地,正是情感智商的一个方面。我们很小就开始学习表情规则,明
确的言传当然是重要的一面。比如孩子过生日,祖父送了一件用心
良苦却一点不招儿童喜欢的礼物,我们得教导孩子面带微笑向爷
爷表示感谢,而不是将失望写在脸上。不过,表情规则的习得更多
的是通过身教,儿童在身边成人榜样的熏陶习染下渐渐领悟。情感
情操的教育中,情绪既是媒介,本身又是信息。如果我们教孩子“ 微
笑着说谢谢”时,自己的声音刺耳、冷冰冰、硬梆梆、命令似的对孩
子嘘出声,而不是热情地对孩子耳语说出,儿童当即就明白,很可
能就是板脸皱眉、粗率无礼地冷冷说一声“ 谢谢”。祖父听了,感受
自不相同,热情的感谢甜在心里( 虽然有误导信息),冷漠的感谢伤
心伤情。
情绪表情对接受者会即刻产生影响作用。儿童习得的规则如:
“如果真实情感可能伤害你所爱的人,那就掩藏起来,代之以虽然
虚假但却不那么有害的” 。这样的表情规则已不仅仅是我们社会礼
仪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支配着我们怎样对他人产生情绪影响。长于
运用这些规则,可产生积极效果,反之则可能陷于情绪浩劫。
不用说,演员当然是情绪表情的艺术家,他们的表情表演能激
发观众的反响。但是生活中很多普通人也是天生的演员。人们接
受表情教育的榜样和范本有高雅低俗之分, 人们的情绪表现自然
也就天差地别。
富于表现力与情绪感染力
越战初期,美军一个排潜伏在稻田里正与越军激烈交火。突
然, 个和尚沿着稻田小路,镇定自若、神色坦然地一步步走进了
火力圈。
事后,美国兵戴维·布希回忆到:“他们目不斜视地笔直朝前
走来,真有点怪,没一个人朝他们开枪。他们走过去以后,我突然一
下子觉得所有的战争都离我远去了。在此之前,至少在那天以前,
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我想可能每个人都有我当时那种想法,因
为大家都没开枪,那天我们就这样停火了。”越南和尚视死如归的
沉着镇定平息了士兵的战火, 生动地显示了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原
则情感的感染力。当然,这个故事是极罕见的极端表现,绝大
多数的情绪感染要纤细微妙得多, 在人们的每一次交往中无声地
进行。在交往中,我们彼此传输和捕捉相互的情绪信息,心照不宣,
汩汩汇聚成心灵世界的地下潜流。当然,有的会毒害我们的情绪氛
围,破坏情感,但更多的则滋养繁荣我们的情感世界。情感的交流
几乎总是难以觉察,但售货员一声“谢谢”却可以让你感到是被人
忽视、遭到冒犯或是得到真诚的欢迎、由衷的尊重。我们相互感染
情绪,有时甚至比病毒的传播还要快。
每次交往我们都发出情绪信息以感染影响对方。社交技能越
娴熟高妙,对信息传送的控制越随机应变。说到底,礼仪社会的温
良恭俭让不过是一种手段,是确保不让骚动情绪泄漏,以免打破交
往关系的和谐(若把这种礼仪带进亲密关系之中,成为主导,那可
就太窒息人性了) 。情感智能包含着这种机变自如。我们常将“人
缘好”或“ 有魅力”等词用于我们喜欢与之交往的人,就由于他们的
情绪技能使我们感到舒适自在。
长于替人排忧解难的人具有特别重要的社会价值, 他们是群
体的灵魂。人们陷于极大的情绪困境时总是求助于他们的善解人
意。其实情绪交往每一方的自身情绪既是调控对方情绪变换的工
具,同时也经对方情绪工具的调控,或是变得更好,或是变得更糟。
这种微妙的情绪感染是怎样发生的?研究者曾作过一个简单
实验:让两个被试者记下他们当刻的情绪感受,然后面对面安静地
坐着等主试回房间来。两分钟以后,主试回来,再请他们记下自己
此刻的感受。两个被试者都是精心挑选配对的,一个属于极富于情
绪表现力的,另一个恰是相反,属冷漠死板型。结果总是前者的情
绪感染了后者。
这一奇妙传播的发生很可能是由于我们无意识地模仿对方表
现出来的情绪,不知不觉地以动作模仿对方的表情、手势、声调及
其他情绪的非言语信号。这样,我们在自己身上重现了对方的情
绪,可以说这是斯坦尼斯拉夫表演体系在普通人身上的小试牛刀。
斯氏表演体系要求演员回忆曾经历过的强烈情绪时的手势、动作
或其他表现以再次激发这些感受。
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模拟一般极少被人察觉。瑞典乌普萨拉大
学的沃尔夫·丁伯格( )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们看到他
人微笑或愤怒的表情时,自己面部肌肉即会产生细微的动作反应,
因而会出现同样的情绪特征。这样的变化肉眼看不出来,但监测的
电子探测器能够发现。
情绪交往时, 情绪传递的方向总是从表达力较强的一方指向
相对较被动的一方。某些人特别易于受情绪感染,他们的天生敏感
性使得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的标志)更容易被激发。因
此他们极易被打动, 多愁善感的肥皂剧可赚得他们大把大把的泪
水;乐天派的几句插科打诨也会使他们乐不可支( 同样他们也更具
有移情之心)。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社会心理生理学家约翰·卡西波
致力于情绪交流的研究,他认为“:看到他人的表情就可
能激发自己的这种情绪, 不论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模仿对方的表
情。情绪的传输递转、翩翩起舞以及同步协调在我们身上时时刻刻
地发生着。情绪的同步协调决定着交往的成功与否。”
交往中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程度可在人们交谈时身体动作配
合调谐的密切性上表现出来,这一指标往往都不被觉察。如对方谈
及某观点,报以点头表示赞同;或两人同时变换坐姿;或向同一方
向前倾后仰;甚至两个人在转椅上的摇动节律都一致。关系融洽的
人们之间拥有丹尼尔·斯特恩在母婴调谐中所观察到的那种同步
协调。
正是这一同步性促进了情绪信息的输送与接收,消极情绪也
不例外。在某项实验中,抑郁女性与其男友一起在实验室里讨论他
们关系中的困难。两人之间非言语交流愈同步,情况却愈糟抑
郁女性的男友“传染”上了她的坏情绪,讨论之后也如她一样抑郁
沮丧。简而言之,不论人们是兴高采烈还是垂头丧气,交往中双方
的生理调谐越同步,他们的情绪气氛也越趋于类同。
师生间的同步与否可揭示他们的关系是否融洽。研究课堂气
氛可发现, 师生间的协调动作一致性越高,他们的关系越友好快
乐,彼此热情洋溢、情趣盎然且轻松自在。总之,交往中同步程度越
高,彼此越喜欢对方。作此研究的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弗兰
克·伯尼埃里)告诉我“:你与某人相处是融洽自
在或尴尬难受其实取决于生理协调的水平。要想感到轻松舒适,你
应掌握一致的节拍并协调你的动作。同步协调还反应了双方投入
的程度。彼此高度投入,双方的情绪就会逐步交织,不论是积极的
还是消极的。”
总而言之,情绪协调是关系融洽的基础,可说是母婴调谐的成
人翻版。卡西波指出,人们如何把握这一情绪协调是人际关系效能
的决定因素。如果善于顺应他人的情绪基调而调谐,或能轻而易举
地将他人的情绪纳入自己的主航道,那么交往中情绪进展将一帆
风顺。强有力的领袖人物或富于感染力的表演家都具有这一特征,
能以这样的方式调动成千上万人与己同醉同痴。反之,拙于发送和
接收情绪信息者,人际关系易陷入麻烦, 人们感到与之交往不自
在,虽然他们口上可能说不出为什么。设定交往情绪基调的一方,
在某种意义上是深厚亲密关系的主导,驱动着对方的情绪状态。主
宰情绪的这一能力类似于生物学上的“生物钟” ,决定着生物学节
律。比如在双人舞中,音乐就是机体的生物钟。人际交往中,表达
力更强或更有权利的一方往往驱策着对方的情绪。主导方总是说
得更多,而对方则更多地看着主导者的脸这几乎已是情感传
输的定势。同理,优秀演说家  政治家或福音传教士亦然  极
精于调动听众的情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置他人于自己的股掌之
上。情绪调动力是影响力的核心。
基本的社会智能
学前班休息时,小男孩们在草地上奔跑。雷杰摔倒了,摔破了
膝盖,哭了起来。其他孩子仍跑着,没人理他,只有罗杰停下来。罗
杰蹲在哭泣的雷杰身旁,揉着自己的膝盖说“:唉哟,我也摔疼了!”
霍华德·加德纳“ 广谱智能” 研究的助手托马斯·哈奇
)记下了罗杰的上述人际交往技能的杰出表现。罗
杰这个班就是其多重智能概念的实验班, 罗杰在辨识同伴的情绪
并迅速与他们建立和谐关系方面表现极为突出。同龄小伙伴中只
有罗杰注意到了雷杰的痛苦和困境, 也只有罗杰对其提供了某种
安慰,虽然他所能作的不过是揉揉自己的膝盖。这些小小的表现预
示了一种发展良好关系的天赋,一种在今后人生中建立密切关系,
婚姻、友情或商业合作等都离不了的、至关重要的情感技能。学前
班培育了这些技能的小小花蕾, 他们将在今后的整个人生中渐渐
发展成熟。
罗杰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下述哈奇和加德纳认为的人际技能
成分中分别不同的四种能力的一种:
组织能力  领袖人物最重要的能力, 包括激发与协调组
织机构中人们的作用和努力。从剧院导演、制片人、军事将领或各
类组织部门中卓有成效的领导者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能力。操场
上指挥小伙伴们作游戏的孩子王也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
谈判能力    中介协商、制止冲突、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
从事交易、仲裁、调停争端,以外交、司法、交易中介、企业兼并为职
业的人尤以谈判能力为首要。我们可在游戏场上看到儿童以此能
力排解纷争。
人际联系能力    这即罗杰表现出来的移情与联系的能
力。凭此能力可自如地与人打交道,敏锐地辨识、恰如其分地反应
他人的情绪和关注,这其实是一种发展人际关系的艺术。这样的人
可以是工作上的好搭档、婚姻的忠实伴侣、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或信
得过的商业伙伴,成功的推销商或富有成效的经理,或杰出的教
师。儿童如果像罗杰就可以和所有的孩子相处融洽,很容易加入他
们的游戏,自己也乐在其中。这样的孩子极善于鉴貌辨色、解读他
人情感,也最受小伙伴们的爱戴。
社会分析能力    能够探测、洞察人们的情感、动机或担心
的能力。知晓他人如何感受易于发展亲密友情与友好关系,治疗
师、咨询师对此能力要求最高。若再加以文学天赋,那就可成为天
才的小说家、剧作家。
上述技能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左右逢源、出将入相或成为
盖世英雄所必需的。娴熟掌握社会技能的人发展人际关系总是自
然而然、水到渠成,他们精于察颜观色,领导艺术炉火纯青,组织群
众、调动群众驾轻就熟,调停争端、掐灭战火于一触即发之际。他们
是天生的领袖,老百姓的代言人,说出了群众之所感所想,能够领
导群众奔向即定目标。人们喜欢跟他们在一起,他们是情绪的激励
源,能够使群众保持欢欣鼓舞,获得人们由衷的赞叹:与这样的人
在一起真好
社会技能建立于情感智商之上。社交中崭露头角的人,敏锐地
监控着自我的情绪表达,随机应变他人反应,因而能不断微调自己
的社会表演,力争产生最理想的效果。在此意义上,他们类似高明
的演员。
社交变色龙
不过,若这些人际关系技能淋漓尽致发挥的结果只是获得一
个空空洞洞的社交成功,那就太得不偿失。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
马克·斯奈德( )专门研究这种社交变色龙,他们一
心只为自己赚取社会名声。文学家奥登( )是这样描
述他们的心理信念的:其自我形象“完全不同于表现在大众眼里的
那个,那不过是为了博得大众的欢心而刻意营造的”。若社交技能
压倒了对自我情感的认识,对自我情感的尊重,一门心思只为赢得
被人爱戴或至少是招人喜欢,社交变色龙就可能成为曲意奉承,摇
身多变的人。若谁真成了这样的变色龙,也许可以博得一个眩目的
虚名,但极少有稳定而满足的亲密关系。健康的模式要求在坦露真
实的自我与运用社交技能之间取得平衡,两者整合。
社交变色龙为了获取社会赞许,不惜说一套做一套。他们藏身
于自己的大众形象与真实自我的裂谷中。精神分析学家海伦娜·
多依奇( )称这样的人为“ 面具型人格”,其最大特
征就是变化多端的假面具,他们随时捕捉身边的蛛丝马迹以掉换
面具。斯奈德强调:“有些人公众自我与私下自我交织、整合良好,
但也有些人只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就像幽默作家伍迪·艾
伦( 笔下的角色齐利格( ,拼命想讨好周围的
每一个人。”
这种人遇事先窥探对方的意图再作回应,而不会暴露自己的
真实感受。为搏取好感,他们宁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表示亲善。他
们运用自己高明的社交技能,应各色人等的需求,在风马牛不相及
的环境中苦心捏塑着自己的假面具, 或以游蜂戏蝶形象招摇过市,
或正襟危坐凛然君子相。这种特征产生的有效的印象管理在某些
职业领域确实受到高度重视,如表演、司法、销售、外交以及政治。
有的人竭力想取悦任何人,终成随波逐流的社交变色龙;另一
些人采用社交技能作人际关系润滑剂是为了维持真实的自我,两
者的分水岭在于:自我监测的关键是对自己说真话。“对你自己说
真话”要求依据自我内心的真实意愿行动,坚持自己认定的信念。
这样的情感整合性必然会导致为拆穿骗局或揭露抵赖而不惜对抗
世人而这恰是社交变色龙所极力避免、绝不愿尝试的。
社交无能
塞西尔无疑是聪明的,大学外语系毕业的高才生,精于翻译。
但在其他方面, 他是十足的笨伯, 连最简单的社交技能也一窍不
通。喝咖啡闲聊时他无以应对,与人相处时间稍长他便手足无措。
一句话,连最起码的招呼应酬他都不会。不懂礼仪、毫无情趣,自然
不受女性青睐, 塞西尔甚至为怀疑自己是否有“ 同性恋的先天倾
向”而去求医。事实上,他的问题完全不在这方面。
塞西尔对医生吐露,他担心没有任何人会对自己的话感兴趣。
恰是这种心底的恐惧使他全然丧失社交风度。交往时他的紧张不
安使得他在不该笑的时候吃吃傻笑,可正当大家都开怀大笑时,他
却僵坐木然。塞西尔的障碍可追溯至童年期。他小时候只有与哥
哥在一起时才感到自在,一离开家他在社交上就如瘫痪一般,完全
无能为力。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斯(
)认为,塞西尔的困境源于童年未能学到最基本的社会交
往技能:
塞西尔早年应当学会些什么? 坦然直接与他人
对话;主动与人接触,而不是一味被动等待;积极交谈,而
不仅仅以是或否一两个字来回答;心存感谢之心,适时适
度表达;进出礼让,主人说请才动箸??“请”,“谢谢”,
“对不起”常挂嘴边所有这些在两岁时就应当学习的
最基本的待人接物之道。
塞西尔的缺陷究竟是源于其家长失职, 未能将这些基本的社
交礼仪教给他,还是他自己缺乏学习能力而未能掌握,不得而知。
不过,此事例警示我们:儿童自来到这个世界就投入人际关系、与
他人相互作用之中,经耳提面命或熏陶濡染,逐渐习得成文或不成
文的社交规则规范。这些社交礼仪的功能就是创造一种舒适自如
的气氛,若不遵循,就会使得你身边的人不自在,尴尬窘困顿生焦
虑。缺乏社交技能不仅使人缺乏社交风度,还在于无能把握对方的
情绪,人们会感到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无异于受折磨。
生活中塞西尔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不知道适时结束交谈或
挂断电话,只听得他一个人喋喋不休,视而不见所有的明示暗喻;
任何时候的话题中心都是他自己,全然不顾及别人,哪怕你想方设
法转移话题,他仍旁若无人地自说自话;专喜谈论邻家长短、打探
他人隐私。这些影响交往顺利进行的不当行为说明其社交技能的
基本建材就存在着缺陷。
心理学术语“非言语信息障碍” ,专指学习非言语信息的困难
或障碍,大约的儿童在这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问
题是把握不好人际空间,比如有些儿童跟人说话时靠得太近,或把
自己的东西放到别人的地方;对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之
类自己不会应用,也不理解别人以此传递的意义;对语音语调的把
握和运用都不正确,说话要么尖得刺耳,要么无腔无调。
很多研究都很注意怎样找出有社交缺陷的儿童, 他们因这方
面的无能而遭小伙伴们的忽略、拒绝。撇开那些因欺负人而遭唾弃
的儿童,欠缺面对面交往的基本技能、不懂许多心照不宣规则的儿
童不受其他孩子的欢迎。如果儿童语言表达困难,人们可能认为这
孩子不聪明或教养差;他们在交往的非言语规则上拙于应对,其他
人,特别是儿童,会觉得他们“怪怪的”,尽量避开他们。这样的孩子
不知道怎样自如地加入游戏,不会恰如其分地拍拍小伙伴的肩或
脸,显示一种自己人的亲昵,而只会让人反感。一句话,他们“怪”。
这些孩子未能掌握好情感的无声语言,不当地发散出让人不安烦
恼的信息。
埃莫瑞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诺维奇研
究儿童的非言语信息表达能力,他说:“不能很好破译或表达情感
的儿童会不断地遭受挫折,重要的是他们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而
非言语交流却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你不可能不显
示出面部表情、手势或掩藏你的语调。如果你发出了错误的情绪信
息,你会感到难以理解人们对此的反应其实是你遭到了人们
的拒绝,可自己还不明就里。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是兴高采烈,但却
过头了,简直就像是愤怒,因而其他小孩子也还你以怒气冲冲,弄
得你云里雾里。渐渐地,这类儿童感到无法把握其他人对自己的态
度,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于是陷于无能为力、沮丧
抑郁、孤独冷漠之中。”
这类儿童不仅易遭孤立,还常常表现出学业困难。课堂既是社
会环境也是学习地点,社交无能的孩子易被老师和其他儿童误解
或错误对之反应。由此产生的焦虑与困惑必然干扰他们有效学习
的能力。儿童非言语敏感性测试中那些误读情感信息的孩子在学
业上就远不如其他智商相差无几的孩子。
“我们讨厌你”
社交无能最痛苦或最暴露无遗之时对一个幼儿来说大概就是
处于这样的人生危机之下:站在一个自己想加入其中却无门而入
的游戏圈子外。这往往是最难堪的时刻,你是受欢迎还是遭拒绝,
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全在众目睽睽之下。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也
就格外重视这一特殊时刻,发现招人喜欢和被人嫌弃的孩子在采
取的接近策略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人际问相互作用时情感信息及
有关线索的察觉、解释以及反应是社会技能的关键。看到一个孩子
徘徊在一个极想参与却又遭到拒绝的游戏圈子之外,确实很令人
痛心,但这却是儿童世界的普遍痛苦。哪怕是最受人欢迎的孩子也
有遭排斥的时候。研究发现,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中最有人缘的孩子
想加入某游戏群体时遭拒绝的机率约为
幼儿表达包含着情感判断的拒绝时往往是坦率得近乎残酷。
下面是学前班几个岁幼儿的对话。琳达想加入芭芭拉、南茜、比
尔,一起玩动物和积木游戏。她先在边上观看了几分钟,然后试探
性地坐到芭芭拉身边,开始玩起小动物来。芭芭拉转过身来对她
说“:你不可以玩!”
“我可以”,琳达反驳“,我可以玩。”
“你不可以!”芭芭拉不客气地说“:我们今天不喜欢你!”
比尔想帮琳达说话,可南茜插了进来“:我们讨厌她!”
担心面临着这样的危险,公开的或隐晦的被告之“我们讨厌
你”,所有的儿童在企图接近某个群体的开初都非常小心谨慎。由
此引发的焦虑恰如某成人参加鸡尾酒晚会,身边全是陌生人,忽见
一群人聚在一起正聊得兴高采烈,如同老朋友一般,有心插入却又
犹犹豫豫,不知怎么办才好。对儿童而言,加入某群体的这一开端
至关重要,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关键时刻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即
刻便可揭示一个孩子社交技能的高下”。
通常所见,新来者往往先在旁边观察一会儿,然后试探性地插
入,接着一步步小心谨慎然而更加坚定地进入。一个孩子是否被接
纳最要紧的是他如何进入该群体的参照框架,会不会玩正在进行
的游戏,看得出哪里不合规则等。
导致被拒斥的两大犯忌一是太急于“夺权”,二是与参照框架
不合拍。这恰恰是缺人缘的儿童最易于犯的错误:强行挤入圈子,
突然地、无礼地变换话题或急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直截了当地反
对他人意见显而易见想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适得其反的是,这
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被否决和遭排斥。与此对照,人缘好的孩子加入
群体活动前往往多花时间认真观察,看明白玩的是什么游戏,再表
示自己已经领会了规则, 待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被确认之后再提
建议。
托马斯·哈奇研究的岁孩子罗杰表现出了这类人际关系技
能的高水平。在加入一个群体之前, 罗杰先花时间不声不响地观
察,然后模仿旁边孩子的动作,主动与之交谈,最后再进入整个游
戏活动这是必胜的战略。再如,罗杰与华伦玩扔“ 炸弹(”实则
是小石子)游戏。华伦问,你乘直升机还是飞机?回答之前,罗杰反
问“:你坐直升机吗?”
这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揭示了对他人想法的敏感性,以及以此
调控自己的反应行为以维持相互关系的能力。哈奇认为罗杰“关注
小伙伴的想法,使得他们和他们的游戏都保持联系,顺利进行。而
其他很多孩子只是想着自己的直升机或飞机,实际只是各玩各的,
互不相干。”
情感智商的辉煌展现
安抚他人的烦恼和痛苦是社交技能的表现之一,而对付正处
于狂暴情绪的峰口浪尖上的人则是对社交智能的严峻考验。考察
对愤怒的自我调控及情绪感染力的研究可发现,最有效的策略就
是转移发怒者的注意力,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再把他吸引到更积
极乐观的感受中来这是情绪调控的以乐换怒、以柔克刚之法,
颇似日本的柔道。
已故的特里·多布森是最早对日本感兴趣的美国人之一, 早
在  年代就去日本学习武士道的合气道,他讲的一则故事最能说
明情绪影响力的精妙艺术。一天下午,他乘东京地铁回家,只见上
来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大汉,粗鲁、邋遢,一副寻衅滋事的架势。醉汉
踉踉跄跄地走在车厢里,恐吓乘客,高声喝骂;一个趔趄,把个抱婴
儿的女人撞扑倒在一对老夫妻怀里,吓得他们赶紧躲到车厢的对
面角落去。醉汉又连续几个趔趄,一下子抓住车厢中间的金属杆,
咆哮一声,想把杆子从底座上拔起来。
此时的特里,每天练小时合气道,正处于体能的颠峰状态,
觉得该站出来教训教训这家伙,否则不知谁要遭殃了。但是师傅的
话在耳边响起:“合气道本乃调谐之艺术,心存干戈之念便破了与
宇宙的合一。心想恃强却已被凌弱。合气道之本即止戈为武,研习
它就是为了化解冲突而不是挑起争端。”
事实上,特里自打拜师学艺以来就允诺师傅:除非自卫必需,
绝不跟人动武。特里自认此刻将是正正当当一试身手的好机会。所
以当所有乘客吓得呆若木鸡之时,特里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
见到特里站起来,醉汉大吼“:啊哈!洋鬼子!该让你学点日本
规矩!”说着站稳脚根,屏气提神,就要出拳。
醉汉挥拳就要击出的一刹那,传来洪钟般的一声“嗨咿!”,喜
气洋洋得令人颇有些奇怪。这声招呼就好像是他乡遇故知,掩饰不
住的喜出望外。醉汉一惊,转过身一看,一个穿和服的矮小老人,年
约,正满面含笑地向他点头,招手叫他:你过来,过来一下!
醉汉大步跨过去,一脸挑衅神色“,我干嘛要跟你说话”特里
暗握双拳,只要醉汉稍有动作就立刻把他打倒。
“你喝的什么酒?”老人笑咪咪地问道。
“我喝米酒,关你什么事。”醉汉怒冲冲地吼道。
“妙极了,真是妙极了!”老人喜眉笑眼“,你看,我也喜欢米酒。
每天晚上我跟我老伴,你晓得吗,她岁了,我们都要温一壶米酒
拿到院子里去喝,我们坐在一张旧木凳上喝??”老人继续讲着他
后院的柿子树,院子的兴衰,每晚享受米洒的乐趣。
醉汉的脸慢慢变柔和了,捏紧的拳头松开了“,嗯,我也喜欢柿
子??”他的声音渐渐小了。
“是啊,”老人乐呵呵地说“,我想你一定有个好老婆吧。”
“不,我老婆死了??”醉汉抽噎起来,接着道出了他的不幸遭
遇:丧妻、失去家庭、丢掉工作,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啊!
此时列车到站,特里该下车了。下车时,特里听到老人邀请醉
汉坐到自己身边,鼓励他把心里憋的东西都讲出来,只见醉汉匍匐
在座位上,脸埋在老人怀里。
这就是情感智商的一次辉煌展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