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_13 丹尼尔·戈尔曼(美)
术恐惧万分,我就会取消她的手术。每个外科医生都知道,如果患
者极度害怕和紧张,那手术效果就十分糟糕。在这种情况下给他们
动手术,他们会出血过多,易受感染,还容易出现并发症,恢复起来
也十分困难。如果患者对做手术镇定自若,那手术效果就好得多。”
这种情况的原因不言而喻:恐惧和焦虑会导致血压上升,血管
膨胀,这样,医生在手术时,患者就会流血不止。失血过多是最麻烦
的外科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死亡。
说明情绪具有临床意义的证据越来越多。最能说明情绪临床
治疗意义的数据,大概要数综合了项小型研究结果而成的一
项大规模分析研究了。这个研究涉及的男女多达几千人。研究结
果证实,烦躁不安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对健康不利。研究发现,那
些长期忧虑、痛苦、悲观、紧张、仇视他人、愤世嫉俗,或怀疑一切的
人患某些疾病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这些疾病包括哮喘、关节
炎、头痛、十二指肠溃疡、心脏病等。这足以表明,消极的情绪对健
康来讲,犹如吸烟或高胆固醇会引起患心脏病一样,是一个危险因
素。换言之,它们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当然,这只是从统计学上来讲,并不是说每一个长期情绪不佳
的人就一定会患某一疾病。不过,现在已揭示出有关情绪与疾病之
间关系的证据远不止上面的那项研究。下面,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
某些情绪,特别是生气、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所产生的后果。虽然,这
些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生物机制尚未被人们完全认识,但已能让
人们进一步了解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生气等于自杀
一位心脏病患者回忆说,有一次,他开车出了点小事故,车身
被撞凹了一块。此后,他陷入了一场徒劳的、令人沮丧的纷争。在
索赔时,保险公司以无休无止的繁文缛节,层层设卡;同时,那修车
工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把车子搞得更糟。对这次事故,他没有一
点责任,却损失了美元。这次事故让他受够了,以后,他每坐进
那辆车,就心有余悸。最后,这位病人痛苦地卖掉了汽车。数年后,
那痛苦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令他气愤不已。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在研究生气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时,有意让这位患者再次回忆这段痛苦的经历。在这项研究中,所
有的患者都与那位病人一样,都有心脏病初次发作的病史。研究的
问题是生气是否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研究结果让人吓一大跳:
当心脏病患者回想起使他非常生气的事情时,其心脏搏动功能下
降了个百分点,有些患者甚至下降了个或更多个百分点。心脏
病学家认为这是心肌缺血的征兆。
心脏病人处于焦虑等其他不佳情绪或用劲时,心搏功能并不
下降,生气似乎是唯一会严重损害心脏的情绪。患者自称,在回想
那些令人痛苦的经历时,他们的生气程度只及事情发生时的一半。
由此可以想象,他们真正生气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会大得多。
这个发现不过是几十项揭示生气会影响心脏功能的研究结果
中的一个。现在,没有人再相信急性子、高血压、型性格的人易
患心脏病这种说法了,不过,人们却发现,处处与人为难的态度增
加了患心脏病的机会。
美国杜克大学的雷德福·威廉斯医生曾对敌意态度与健康的
关系进行过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关数据。例如,威廉斯发现,在以医
生为对象的敌意测验中,得分最高者在岁以前死去的概率是得
低分者的倍。显然,要预测一个人是否会早死,易怒作为风险指
标比吸烟、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等更加可靠。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约
翰·贝尔福特( 医生通过对心脏病人进行心血管造
影,发现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与敌意测验得分高低相关。当
然,这并不是说生气就必然导致心血管疾病,但它确是其中的一个
相关因素。如全美心肺血液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代理会长彼得·考
夫曼( 所指出的“:我们还不能确定生气和敌意态
度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初发的因素, 还是在心脏病发作后加重了病
情。以一个岁年轻人为例,如果他老是生气,每次生气都使他心
跳加快,血压升高,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这种情况循环往复,就必
然会损伤心脏。特别是每次心跳时,流经冠状动脉血管的血流都可
能引起血管细微破裂,导致血小板沉积于破裂处。由于经常生气,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经过多年的血小板加速沉积,那自然会导
致冠状动脉血管疾病。”
一旦患了心脏病, 生气更会影响到心脏作为一个血泵的功能
(这已在前面有关心脏病患者生气回忆的研究中得到证明) 。对已
患心脏病的人来讲,生气尤为有害。研究人员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
院进行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对名心脏病初次发作的男女患
者进行了长达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开始时,那些脾气
最暴躁、最敌视他人的人心脏病第二次发作的发生率最高。耶鲁大
学医学院在对名发作过心脏病的男子进行了长达年的跟
踪研究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那些易怒的心脏病患者死于心搏
聚停的可能性高出脾气平和者倍。如果这些人血液中胆固醇含
量也高的话,那么,生气引起心搏聚停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倍。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 导致心脏病死亡率上升的危险因
素可能不仅是生气,还有其他负面作用较强的情绪。这些情绪不断
把大量的应激激素渗透到人体各个部位。但总的来讲,科学研究已
证明,与心脏病联系最紧密的情绪是生气。由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
的一项研究邀请了多名心脏病患者,请他们描述发病前几
小时的情绪状态。结果发现,生气使心脏病患者心搏聚停的发生率
翻了一番多。在生气后的大约两小时里,心脏病患者出现心搏聚停
的可能性很大。
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人们应尽力抑制自己的怒气, 适当
的发泄是应该的。有证据显示,在火冒三丈时,千方百计地压制自
己的怒火,结果是火上加油,而且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然而,在第五
章中我们已看到,每次发泄怒气的结果都是火气更大,而且一旦面
对令人不快的情况,就更容易发火生气。威廉斯对这种矛盾现象作
了解释。他认为一个人生气时,发泄与否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
是否把事情窝在心里,老是气愤不已。一个人偶尔处于与人为敌的
状态,对健康并没什么危险,但若总是与人过不去,使仇视他人成
为个性的一部分,那问题就来了,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健康。这种充
满敌意的情绪表现出来就是老是猜疑他人,愤世嫉俗;一会儿把人
捧上天,一会儿又把人贬得一钱不值,喜怒无常。
值得庆幸的是,经常生气这种习惯并不是无法改变的。斯坦福
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邀请一组心脏病患者参加一个研究课题,
以帮助这些病人改掉动辄发脾气的坏习惯。结果显示,经过培训,
这些人第二次发作心脏病的比率下降了。威廉斯设计的一个
研究课题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与斯坦福大学的培训方法一样,威
廉斯的方法是给患者传授一些情感智慧的基本内容,如当出现生
气的苗头时,自己就特别注意;学习在生气时调节情绪;学习设身
处地地考虑问题等。他要患者时刻警惕愤世嫉俗或敌视他人的情
绪,有意识地打消这种情绪。如果这种情绪出现,患者应不断地说
或想“停止”这个词,以打断这种情绪。另外,他还鼓励患者以理性
思维来代替愤世嫉俗、猜疑他人的想法。例如,遇到电梯迟迟不来,
与其老想着是哪个粗心的家伙延误了电梯而徒生闷气,不如找个
合适理由安慰自己。如与人发生冲突,要学会用他人的观点来看问
题。移情是消气的一帖良药。
威廉斯告诉我说:“学会信任他人是治疗敌视他人情绪的灵丹
妙药。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就能建立信任他人的态度。当人们知道
持敌视情绪的下场是早日归天时,他们是愿意改变这种情绪的。”
压力:过度焦虑
自上高中起,我每时每刻都觉得焦虑紧张。那时,我
学习成绩全优,却老是担心成绩退步、同学教师是否喜欢
我、上课会不会迟到等。父母一心要我在校表现好,成为
他人的楷模,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想这巨大的压力已把
我压垮了,因为在高二时我开始觉得胃痛。从那时起,我
不得不忌吃辛辣食物,也不再喝咖啡。后来,我发现只要
一着急或紧张,胃痛就加剧,可是我偏偏又担心这牵挂那
的,害得我老是恶心想吐。
以上是一个焦虑者的自白。焦虑是生活压力所产生的一种苦
恼情绪。大量的科学证据揭示,焦虑可引致发病,对身体康复影响
颇大。假如焦虑有助于我们作好应付危机的准备,那倒也不错,但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焦虑过度。这种情绪或产生于我们的日常
生活境遇,或来自我们自己凭空想象出的种种危机。经常性的焦虑
表明压力过大。女性老是忧心忡忡,就会患胃肠道疾病,教科书早
已将此作为焦虑和压力加剧疾病的典型例子。
早在年,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斯·麦克尤恩(
就在《内科学档案》上撰文,对压力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作
了评述。他举出了压力造成的种种后果:损害人体免疫功能,甚至
加快癌细胞的转移;增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加剧血小板的沉积而
导致动脉血管硬化,以及加快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塞;加速型
和型糖尿病的发病;还会引起哮喘病或使其病情恶化等。此外,
压力还可能导致胃肠道溃疡,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或肠道的其他炎
症等综合征。持续的压力对大脑也会造成影响,包括损害大脑海马
回,进而影响记忆。麦克尤恩说,总的来看“,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
明,压力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压力与患病有关的更可靠证据来自于对感冒、流感、疱疹等传
染性疾病的研究。实际上,我们时时刻刻都接触到这些病毒,但一
般情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会消灭这些病毒,而在情绪紧张时,免
疫系统却无法战胜入侵的病毒。通过检测免疫系统功能的实验,人
们发现压力和紧张会削弱免疫功能,但还不清楚它们是否会把免
疫功能削弱到足以使人患病的程度。假如要提供更具说服力的科
学证据,说明压力、焦虑与患病的关系到底怎样,还应进行一些更
详尽和周密的研究,即请一些健康的人来,逐步给他们增加压力,
同时,监测其免疫功能减弱的情况以及压力加到何等程度时他们
会发病。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谢尔登·科恩(
与其他科学家在英国的谢菲尔德对压力与感冒的关系进行了研
究。他们先仔细地测评人们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大小,同时,有
针对性地让这些人接触感冒病毒。他们的这项研究是在这方面所
进行的最可靠的科学研究之一。实验结果显示,并不是接触病毒的
每个对象都患了感冒,免疫力强的人抵抗住了感冒病毒的侵袭,但
压力越大,人们就越易患感冒。那些没有什么压力的人,虽然接触
到感冒病毒,但只有%的人患了感冒;而压力最大的那些人中,
有高达%的人患了感冒。这一结果直接证明了压力会削弱人的
免疫力。虽然这次实验只是若干次科学实验之一,证实的也不过是
人人都已注意到的事实,但因其科学性,还是被看成这方面研究的
里程碑。另一项研究还发现了十分相同的规律。该项研究要求接
受调查的夫妇每天记录下彼此发生争吵或冲突等事情。结果发现,
那些夫妇在每次发生一系列特别令人心烦的事情后的三四天里,
很多人都患了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正是在这三四天时间里,感冒
病毒潜入到体内。这表明,焦虑不安极大地减弱了他们的抗病力。
同样的模式也适用于疱疹病毒。这既包括感冒后出现的唇疱
疹,也包括生殖器疱疹。人们感染疱疹病毒后,病毒就潜伏体内,一
次又一次地发作。医生根据人体血液里疱疹病毒抗体的数量,就能
了解疱疹病毒的活动情况。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医学院学
生在期末考试时期、妇女在离婚初期、家庭成员在长期照顾早老性
痴呆症病人之后,潜伏于他们体内的疱疹病毒都很活跃。
焦虑对健康的影响不仅是降低了人们的免疫力。其他研究还
发现,焦虑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虽然长期敌视他人和经常生气会使
男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大,而对女性来讲,焦虑和恐惧则是更为要
命的情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对那一千多名心脏病初发男女的研
究发现,心脏病第二次发作的妇女有着明显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在
许多病例中,恐惧发展为一种病态症状:如在心脏病初次发作后,
患者就不敢驾车了,或者放弃了工作,甚至闭门不出。
要求很高的工作或单亲母亲既要照顾家庭又必须兼顾工作的
生活方式,无形中会给人精神压力,使人精神紧张。研究人员对这
种情形对人体生理造成的影响作了层层剖析。例如,匹兹堡大学的
心理学家斯蒂芬·曼纳克( )挑选了名男性自
愿者参加实验。在实验室里,他让这些实验对象接受严峻的焦虑考
验,同时监测他们的血液情形,分析其中的腺苷三磷酸( 的
含量。腺苷三磷酸可使血管发生变化而引起心脏病突发。曼纳克
发现,当加大压力时,实验对象血液中的含量急剧上升,心
跳加快,血压升高。
可以理解,工作压力大的人,其健康受影响的风险也大,对那
些工作压力大,而自己对做好工作又无能为力的人来讲尤其如此。
例如,公交车司机中风的比例就比较高。研究人员曾将名直肠
癌患者同对照组进行研究,发现在过去年中,工作压力沉重的
人患直肠癌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倍。
由于消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是如此巨大,所以,针对心理压
力,人们开始在临床上推广若干放松技巧,用以缓解各种慢性疾
病。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哮喘病、胃肠疾病、
慢性疼痛等。可以说,压力和情绪紧张会使任何疾病恶化,帮助病
人情绪放松,避免情绪波动都有助于减缓病情。
抑郁的代价
几年前,她作了乳腺癌切除手术,她认为那次手术十
分成功,没想到现在医生诊断她的乳腺癌转移并扩散了。
医生已不再与她讨论怎样治疗了,并告诉她化疗至多也
不过是让她多活几个月。可以设想,她是多么沮丧,以致
每次她去医生那里时, 都忍不住痛哭起来。对此, 医生却
毫不同情,每次都是叫她立刻离开诊所。
抛开医生冷漠对病人的伤害不说,他对病人长期的低落情绪
不闻不问难道对治疗就没有一点儿影响吗?诚然,当病人已病入膏
育时,任何情绪都难以改变其病情的发展。虽然那位妇女抑郁沮丧
对其临终前最后几月的生活影响颇大,但还没有证据说明,抑郁会
加剧癌症的发展。但除了癌症外,许多研究都表明,抑郁会影响其
他疾病,尤其是人们患病后,抑郁会加剧病情恶化。这方面,有关的
证据现在越来越多,都显示重病患者如果抑郁不乐,就会影响到其
治疗效果。
在治疗疾病时,同时处置病人的抑郁情绪十分困难。其原因在
于抑郁的综合症状,包括没有食欲、嗜睡等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病
症,特别是那些缺乏精神诊断经验的医生更容易出错。不能准确地
判断抑郁会增加治疗抑郁的难度,因为这往往使病人的抑郁情绪
被忽略,不能及时治疗。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病人的抑郁情绪,严
重时可能增加危重病人死亡的风险。例如,对例接受骨髓移植
的病人的研究表明,在名情绪抑郁的病人中,有人在移植手
术后一年内就相继死去了,而另外那名情绪乐观豁达者,有
人在手术两年后依然活着。在那些因患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接受肾
透析的病人中,患有严重抑郁症的病人大都在随后的两年里死去。
对这些病人来讲,用抑郁症预测其死亡的可能性比其他病症都更
加准确。这里,情绪对治疗的影响不是通过生理而是通过态度起作
用。情绪抑郁的病人与医生配合较差,不遵守医生嘱咐,如在饮食
方面,对医生阳奉阴违,结果,使他们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
抑郁症也会加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一项研究对名中
年男女心脏病患者进行了长达 年的跟踪研究。那些认为自己的
病已无药可救、毫无指望的人死于心脏病的比例高于其他患者。在
那些心脏病患者中,有%的人情绪极为抑郁,他们死于心脏病的
人数比那些情绪乐观的人多倍多。
抑郁症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影响特别严重。研究人员对在蒙
特利尔医院里接受治疗的一批心脏病初发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
发现,情绪抑郁的患者在其心脏病初发后个月内死亡的风险极
高。在心脏病患者中,每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他们的死亡率高出倍。这与左心房功能障
碍或有过多次心脏病发作史引起的心脏病死亡人数一样多。其中
一个原因大概是抑郁症影响到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化,增加了极
严重心律不齐发生的机率,由此引起患者死亡。
另外,相关研究还发现抑郁症使髋骨骨折恢复困难。有一项课
题对几名老年髋骨骨折妇女进行了研究, 请她们对住院前的精神
状况作了评估。有些人入院后情绪低落抑郁,有些人虽然骨折但精
神振作,结果,抑郁症患者比后者在医院里平均多呆天,而且仅
只有的人有重新下地走路的机会。而那些情绪乐观的患者则
需要较少的身体治疗,便能重新下地走路,而且几乎没有人在出院
回家后的个月里再次入院治疗。
另外,有人曾对一批病情极严重的病人进行过研究。这种病人
的人数仅占去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总数的,但其中有六分之
一的病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些病人在经过精神治疗后,每年卧
病的天数由天下降到天,而轻度抑郁症患者每年卧病天数
则从天下降到天。
积极情绪对医疗的影响
生气、焦虑和抑郁对治疗疾病的负面影响的例子已不胜枚举,
令人信服。人如果经常生气,长期焦虑不安,就容易患病。虽然抑
郁还不致于使人抵抗力减弱到生病的程度,但它确实妨碍了人们
身体的康复,增加了死亡的风险,对那些病情严重而意志薄弱的病
人更是如此。长期的消极情绪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反之,积极的情
绪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于健康的。当然,这决不是说积极情绪
就包治百病,或者说只要是笑哈哈、乐呵呵,就能使重病好转。积极
情绪产生的影响的机制尚不很清楚,但是,通过对许许多多的患者
进行研究,对大量复杂变量进行抽丝剥茧,即可发现积极情绪确有
利于治疗疾病。
悲观的代价与乐观的好处
与抑郁一样,患者如果情绪悲观,就得为此付出代价;反之,乐
观豁达对健康颇有好处。例如,研究人员曾对名男性心脏病患
者的乐观或悲观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年后,在情绪最悲观的
名心脏病者中,有人已离开人世;而情绪最乐观的名心脏病
患者,只有人死去。与心脏病初发对心脏损害的程度、动脉血管
的阻塞状况、胆固醇含量的高低或血压等其他病症相比,心脏病患
者的精神状态更准确地预示了他们的存活时间。另外,其他的研究
也发现,患者作了动脉疏导手术,如情绪乐观,恢复较快,而且手术
中或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较少。
希望是类似于乐观的情绪,给人战胜疾病的力量。可以想象,
充满战胜疾病希望的人更能忍受疾病和痛苦的考验。有人对因脊
柱受伤而瘫痪的病人进行过研究,发现那些满怀康复欲望的病人,
尽管伤势与其他病人一样重,但肢体恢复活动的情况却比其他病
人好。用是否怀有战胜疾病的希望来预测因脊柱受伤而瘫痪的病
人的恢复情况特别准确,因为瘫痪者常常是多岁的小伙子,他
们因某一意外事故,不幸瘫痪卧床,面临的前景是在床上度过余
生。他们的情绪决定了他们是否努力锻炼,是否竭尽全力摆脱病
魔,以恢复自己的身体功能,重新参加社会活动。
人们的乐观或悲观态度对健康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解释。有一
种观点认为,悲观会导致抑郁症,削弱人们的抵抗肿瘤和感染的免
疫力。不过,这仅是一种推测,尚未得到证实。悲观情绪对健康的
影响也可能是因为情绪悲观的病人对其健康毫不在意。已有研究
发现,悲观者吸烟更厉害,酗酒更凶,而体育锻炼更少,通常对其不
良的健康习惯漫不经心。相信有一天,人们终会发现乐观有助于人
们战胜疾病的科学证据。
朋友的滴水之恩:人际关系的医疗价值
寂寞有损于健康,反之,与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则有益于
健康。过去年来,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若干研究,研究对象多达
余人。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孤独者患病或死亡的概率是其
他人的两倍。这里的精神孤独是指无人可倾诉心声或无亲近的人。
在年的《科学》杂志上有一篇报道,认为精神孤独“导致的死
亡与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症及缺乏体育锻炼一样多”。吸
烟作为危险因素,可使死亡人数增加倍,而精神孤独可增加死
亡人数倍,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精神孤独对男性的影响甚于女性。孤独男性死亡的概率是有
亲密社会关系男性的倍;孤独女性的死亡概率为有亲密社会
关系女性的倍。精神孤独对男女两性影响的差异,可能与女性
的社交关系更富情感色彩有关。只要有一两个至爱亲朋,女性就足
以自慰;而对男性来讲,这却是杯水车薪。
当然,卓然独立不同于精神孤独。许多人独来独往,缺少朋友,
但却自得其乐,心理健康。精神孤独是一种主观感觉,感到与他人
的联系被切断了,缺乏可与之交谈或倾诉的对象,由此危及到健
康。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总是独自一人看电视,不再参加聚会或
走访亲朋好友等传统的社交活动,这并非好事,只会增加精神上的
孤独感。因此,美国的“匿名戒酒协会”等社区自助团体开始受到大
众的青睐。
有人对名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过研究。从中,既
可以了解到精神孤独作为致死危险因素的影响, 又可以看到密切
的人际关系在治疗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从配偶、家人或朋友那
里得到情感支持的患者中, 有% 的人在手术后两年依然活着;
而没有情感支持的患者,两年后,仅有% 的人活了下来。同样,
发作过心脏病的老年人,如果有两三个人与他们同住在一起,提供
情感支持,那么,他们在心脏病发作后一年还活着的概率是没有情
感支持者的两倍多。
年,瑞典发表了一项有关情感支持的研究报告。这大概
称得上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份材料。研究对象是居住瑞典哥德堡市、
年出生的名男性居民,研究方法是为这些人提供免费医
疗检查。这项研究持续了年,在此期间,有人死亡。
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从一开始就报告说自己生活在强烈的情
感压力之下的男人,其死亡率要高出生活平静者倍。导致压力的
原因主要是经济窘迫、工作无保障或失业、陷入诉讼或离婚等。如
果在研究开始前一年就已有种或更多压力缠身,则该男人在随
后年里死去的可能性较高。以此预测死亡比高血压、高血脂及高
胆固醇等指标更准确。
然而,在那些说他们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包括妻子、亲朋好友
等)的男人,研究者没有发现压力与死亡率之间有任何联系。这些
男人有人可倾诉交流,有人给予他们安慰、帮助或建议,使他们免
遭生活磨难和心灵创伤的巨大打击。
人际关系的好坏及广泛与否对减轻压力十分重要。差劣的人
际关系危害人们的健康。例如,夫妻吵架会导致他们的免疫力下
降。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卡西奥帕(
曾对大学寝室室友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的关系越是
敌对,他们就越容易得感冒及流感,去找医生看病的时候越多。他
告诉我说:“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与你一天到晚都要
打交道的人的关系,它们对你的健康影响最大。人际关系在生活中
的份量越重,对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情感支持对恢复健康的作用
在小说《罗宾汉》中,主人公罗宾汉告诫年轻的随从“:把你的
烦恼统统讲出来。讲了,心情就舒畅了。这就像水漫堤坝就需开闸
放水一样。”这位民间传奇人物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吐
出心中的苦闷烦恼是一剂良药。南卫理公会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
斯·彭尼贝克( )对罗宾汉的忠告作了科学的论
证。在一系列实验中,彭尼贝克让受试者表达出最使他们苦恼的情
感,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让受试
者连续天左右,每天都花上分钟或分钟,写出“一生中最
痛苦的经历”,或当时最令人心烦意乱的事情。受试者写出东西后
若想自己保留,则悉听尊便。
这个自我表白的效果惊人:受试者的免疫力增强了,随后半年
里去看病的次数大大减少,因病缺勤的天数也减少了,甚至肝功能
也得到了改善。此外,受试者对其痛苦情绪越是无保留地表白,其
免疫功能的改善程度就越大。研究发现,发泄愁闷情绪的最佳方式
是:先把悲伤、焦虑、生气等情绪统统表达出来,接着,再花几天时
间把它们写在纸上,最后,从心灵的痛苦中找出某些有意义的东
西。
当然,这个过程与心理治疗中人们探讨深藏内心的烦恼颇为
相似。但是,彭尼贝克的研究为其他研究发现的一个现象:即病人
在做手术或接受医治时,若同时接受心理治疗,则医疗效果会好得
多提供了解释。
有关情绪支持在临床上的作用,最具说服力证据大概要数斯
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对患晚期乳腺癌妇女的研究了。最初的
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这些妇女的癌症再次复发,癌细胞扩散到
全身。按照临床上的说法,她们死于癌症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然而,
研究的结果使负责这项研究的戴维·斯皮格尔( 医
生大吃一惊,也同样震惊了医学界的同行:那些每周参加病友聚会
的晚期乳腺癌妇女患者的存活的时间是未参加聚会者的两倍。
所有研究对象都接受相同的治疗,唯一的差别是有些患者参
加小组活动,在小组中,她们能向那些理解她们命运并愿意倾听她
们诉说的人坦陈心中的恐惧、痛苦和气愤。由于她们的亲朋好友都
不敢与这些病人谈论癌症以及日益迫近的死亡,小组就成了她们
唯一可敞开心扉、倾诉其情感的地方。最后,未参加小组聚会的病
人平均只活了一年半,而参加小组交流的病人平均多活了年,这
是任何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都无法办到的。吉米·霍兰
)医生是纽约市癌症治疗中心斯隆凯特琳纪念医院
精神治疗肿瘤病的权威。他曾告诉我:“每个癌症病人都应该参加
这样的小组交流。”假如有人真发明了能像这样延缓癌症病人生命
的新药,那制药公司早就拼死拼活地争相生产了。
让情感智商介入到医疗护理中
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医生发现我尿血,便叫我作进一步的放射
性染色检查。在注射了放射性染色检查剂后,我躺在检查台上,让
光机对我的肾和膀胱进行一连串的造影。在检查时,我有一位好
友陪着,他本人也是医生。碰巧在我要作检查的头两天,他来看我,
这样,他便主动提出陪我上医院作检查。在光机自动变换角度,
“咔嚓“,咔嚓”地拍片时,他坐在一边等着。
整个检查花了一个半小时。检查完毕后,一位肾病专家急匆匆
地走进房间,简单地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又转身去看冲出的片子。
这位医生一去不复返,也不回来告诉我一声,究竟情况怎样。
在我和朋友离开透视室时,正好经过那位肾病专家的办公室。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