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金庸传奇

_4 钟晓毅,费勇(现代)
《鹿鼎记》对于历史,对于人世,充满了讽刺,也充满了洞察和怀疑,似乎是一部厌世的书。或者,换一句通俗的话,是一部看透了人生的书。所以,在《鹿鼎记》以后,金庸再也不写小说了。
还有什么可说呢?
------------------
绝顶人物
就人物塑造而言,
在金庸小说中,
韦小宝是最有内涵的一个。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中,也是武侠小说中,甚至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最耐人寻味、最独特的人物形象之一。
先说他的出身。他是一个妓女的儿子,父亲是谁?连他母亲都糊里糊涂。反正怀上他以前,她接的客人中有满族人、汉族人、蒙族人、藏族人,还有日本人,真正是个“小杂种”,源于最卑贱也是最原始的欲望。
再说他的教育。他丝毫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本就是文盲,惟一的文化熏陶来自民间的戏曲与说书。这是一个反文化的典型。
他的遭遇与金庸其他武侠小说中的主角相似,也是不断地遇到奇人奇事,不断地历险冒险。但是,他的作风却与郭靖之流完全不同。他生性懒惰,不愿刻苦,虽有陈近南,九难这样第一流的师父,却一点武功都没学会,只学会了九难教给他的“神行百变”,一种“逃之夭夭”的功夫。他时遇惊险,化解不是凭借武功,而是靠一张嘴,一串计谋,还有一点运气。
韦小宝到底是怎样的人物?顽童?小无赖?小流氓?还是天才儿童?那么小小的年纪,却成为康熙的心腹大臣,又是天地会的香主,还在神龙教中混了个白龙使当当。在各种势力的争战中,他倒是游刃有余,八面玲珑,到处讨好。他靠的是什么?
韦小宝凭什么平步青云?他有学历文凭吗?没有。他是世家子弟吗?不是。他只不过是个老妓的私生子。他有什么才干?除了吃喝嫖赌,玩一下阴谋诡计之外,倒也不见得有什么才干,但总是遇难呈祥,恐怕这就是他的才干。有人以为这不过是韦小宝的好运。对!韦小宝运气之好,千古第一。
关于韦小宝的评论,恐怕数倪匡的看法最为深刻,他说:
韦小宝,是一面镜子。
人人在韦小宝这面镜子之前,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韦小宝好的一面,倒未必人人皆有,但是他坏的一面,却人人难免。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韦小宝的身上,找到自己。谁不曾说过谎话?……谁又不曾有过贪念?……
按照倪匡的看法,韦小宝其实是一个率真的人,是一个英雄豪杰,活生生的汉子,不像郭靖那样假得令人摇头,属于“上上之人”。
翻开《鹿鼎记》,韦小宝际遇之奇,天下第一;运气之佳,也是天下第一。小说中韦小宝至少囊括了十个天下第一:
韦小宝出身于当时天下第一的繁华城市——扬州。
随茅十八到天下第一大国的首都北京,去会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和天下第一年轻有为的君主康熙大帝结交,并成密友。
被誉为天下第一个值得结交的人物陈近南收为门徒。
任天下第一反清帮会——天地会香主。
遇上神龙教,受教中第一号人物洪教主青睐。
被天下武功第一的独臂神尼收之为徒。
会天下第一奸雄吴三桂。
见天下第一美人陈圆圆。
做欧洲第一大国——俄国苏菲亚公主的情人。
这十大奇遇,恐怕一般人三辈子也不会遇上一次。
金庸倒有一次写出五个第一的描述:
吴三桂叫道:“不可轻举妄动,大家退后十步。”众卫士齐声答应,退开数步。九难冷笑道:“今日倒也真巧,这小小禅房之中,聚会了一个古往今来第一反贼,一个古往今来第一大汉奸。”韦小宝道:“还有一个古往今来第一大美人,一个古往今来第一武功大高手。”九难冷峻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说道:“武功第一,如何敢当,你倒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小滑头。”
韦小宝的本事,亦即他天赋的长处,小说里写得最明白的是他的义气。所谓义气,是包括他对人敬重和仗义疏财。他不欺骗好友,系念师门,不做有亏大义的事。虽然,韦小宝得到的都是不义之财,而且早就堆成金山银山了,但须知富有的人未必一定疏财,凡财富由点滴积聚而成巨富的人,反而最斤斤计较,最吝啬。所以仗义疏财看来似乎是容易,但实在是最难得的本领。何况,疏财又是做得这样恰到好处,这不是本领是什么?昔日益尝君、平原君、春申君等名震天下,使众多豪杰归心,靠的就是这种本领。
韦小宝的第二种本领是知行知止,知进知退。面对康熙这样的一个英明人物,马屁不能不拍,但又不能着痕迹。能叫受者心喜,而听者不觉肉麻,这点功夫,许多人拜师也学不到。韦小宝就能做到这点,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表示什么态度,说什么话,这一点至为重要。韦小宝抄鳌拜的家,强吞其财产一半,这时他就胆敢冒着杀头的危险,面对皇帝说谎。因为他拿捏得准,康熙不会因为这些钱财上的小事查根问底,可见他有胆有识。
韦小宝的第三种本领是知人善任,知己知彼,这是身居要位的人最重要的本事。许多人自己有才干,但没有知人之明;有些人有知人之明,但见人家不投靠,便不予委任。“知人善任”四字,体现了学识和肚量,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最高本领。知人之外,还要自知,韦小宝就非常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是靠拍马屁升官的,而“老子的本事他妈的平常得紧。看来凡是有本事的人,不肯拍马屁,喜欢拍马屁,便是跟老子差不多。”所以,凭赵良栋不肯拍马,瞧不起韦小宝,反而得到他的重用。更可贵的是,他在赵良栋面前坦诚承认自己一无是处,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如此自我揭短,岂不将手下的人感动得要死,不为他卖命才怪呢。
韦小宝这个人算是把世态人心看透了,才能这样混得转。难怪有人说,《鹿鼎记》乃成才必读之书。韦小宝的“招数”实在太多,不胜学习,连金庸谈到他时,都不免为之“神色一振”。
倪匡评论道:
像韦小宝这样的人物,并不是小说中的幻想人物,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典型。古今中外的现实社会中,都有这样的人物存在。表面上看来,他大字不识,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可是实际上,处世应变才能之高,当机立断决策之明,冒险时的无畏,投机时的狠劲,都是这一类人物的本领。
每一个人的内心,在面临抉择之际,都会有打不定主意的时候。这是人性的弱点。所有的道德教育,全为了纠正这种弱点而设。但是,事到临头,是道德教育力量大,还是人性弱点的力量大,也真难说得很。韦小宝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反倒时时战胜人性弱点,真是难能可贵。反观现实世界中,多少道貌岸然之士,多少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暗地里做着什么?岂止是“有点打不定主意”,简直是立定了主意,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也有人说韦小宝怎能娶七个老婆。但是,要知道,这七个老婆既非偷,也非抢或买,而都是自己巴巴的、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似乎他真有“宝”似的。倪匡甚至认为,拥有韦小宝的七分之一已是许多女人的福份了。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真不知若是将小宝换作女性,嫁了七个老公,这些男人又会作何感想?
也有人说韦小宝的处世,乃人生最高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化境,完全超越了善恶的区分,是非的桎梏,无为而无不为,什么都无所谓,也什么都有所谓。对于女人,当然是漂亮的女人,都爱,又仿佛都不爱,个个都很可爱,又个个都不可爱。人活到这个份上,你还能说他什么?说了又能奈他何?
用金庸自己的话来说,韦小宝完全是一个叛逆的角色,说谎,整人,惟一会的功夫就是挨打时就逃,谁都没有他溜得快,也算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典型了。他是反英雄的,却也相当真实而普遍。
金庸说他的目的是希望把韦小宝写得现实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性格上好的和坏的一面,有一些自省的意义。
------------------
旖旎春光
七个小女子,
七种不一样的风情,
七种不一样的女性心态。
韦小宝好色。他从小在妓院厮混,是一个“有低级趣味的人”。只要是美女,他就喜欢,而喜欢就是想要拿她来做老婆。
《鹿鼎记》全书以韦小宝为视角,字里行间对女性的描绘,不免带有传统的男性主义色彩,这恐怕是金庸对中国男性人格的一种描绘和发掘。韦小宝就是这样一个男人,他对于女性的态度就是这个样子。
韦小宝前前后后遇到不少美貌女子,其中七位还成了他的“老婆”,她们是沐剑屏、方怡、曾柔、双儿、阿珂、建宁公主和苏荃。双儿是被庄夫人作为礼物送给韦小宝的,建宁公主和曾柔算是自己爱上韦小宝的,其余几个恐怕都是被韦小宝连骗带哄弄到手的。
这七位女性性格各异,作者淡淡几笔,就将她们各自的特点勾勒出来,展现了七种美女风姿,也昭示了七种女性心态。
沐剑屏是一个小郡主,作为人质窝藏在韦小宝的房中。起先对于韦小宝极为恐惧与厌恶,但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似懂非懂地喜欢上了韦小宝。韦小宝起初在言词上戏弄她,并设下一些小圈套,如“妹妹”、“哥哥”等,让她陷进去。然后又欺骗她说她的脸上被刻了一只小乌龟,只要她叫自己十声“好哥哥”就帮她治好。这才开始有点打动小郡主。
“小郡主一来也真饿了,二来不敢得罪他,怕他手脚不清,在自己脸上留下一条乌龟尾巴,三来见他研碎珍珠,毫不可惜,不免承他的情。”甚至“噗哧一笑”显出了轻松的神情,不再对韦小宝那么充满戒心。
接下来方怡因为行刺未遂受伤,韦小宝将她救入自己房中。一见她是个大美人,便想“非拿她做老婆不可。”
方怡的心上人刘一舟被捕,她求韦小宝相救,韦小宝乘机大捞一把,提出如果救出刘一舟,方怡须以嫁给她作为报答。方怡为了自己所爱之人,便答应了。
与韦小宝的朝夕相处之中,方怡与沐剑屏都感到韦小宝虽然油嘴滑舌、轻薄浮浪,却不乏善良、义气的一面。例如到最后,他见到方怡楚楚可怜的模样,心肠忽然软了,大声道:“好啦,好啦!我救了刘一舟出来之后,你嫁给他便是,我不跟他争了。”说得方怡又是感激又是欢喜。再加上她们又知道了韦小宝不仅是皇宫中有头有脸的人,还是天地会中的香主,自然生起尊崇之心。以致后来方怡真的不爱刘一舟,而倾心于韦小宝了。
沐剑屏是一副小女儿心态,她对于韦小宝的情意,是一个少女对男孩子的自然情感。韦小宝的风趣、权势打动了她,她可能一直未弄清自己的感情到底有多深。
方怡有选择的因素。她出于爱刘一舟而选择了“嫁”韦小宝。但在日后,刘一舟和韦小宝的为人与地位又使她选择了“爱”韦小宝。
双儿是韦小宝遇到的第三个中意女子。她出现在阴森森的鬼屋,“带着一点淡淡的幽香”。“一张雪白的脸庞,眉弯嘴小,笑靥如花”,会做甘美的湖州棕子。浑身上下,是江南女子那种娟秀与楚楚动人。
她跟着韦小宝,成了他的丫头与保镖,那种对于主人的忠诚,无与伦比。她对于韦小宝说不上有什么爱情,只是“名份”规定了她应当去“爱”韦小宝,而她自己对于这种名份既无丝毫的怀疑,更无一点点的反抗。
确实,这是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小女子,但也是韦小宝最喜欢的人,或者说,是韦小宝最放心得下的人儿。
苏荃初见韦小宝时,已是洪教主的夫人。“韦小宝远远望去,见那手掌真似白玉雕成一般,心底立时涌起了一个念头:‘这女人做我老婆倒也不错。她如到丽春院去做生意,扬州的嫖客全要涌到,将丽春院大门都挤破了。’”
她对韦小宝的好感不外是小宝的拍马屁,又是祝她“寿与天齐”,又是赞她年轻美貌。她但根本谈不上会爱韦小宝,尽管她与洪教主之间也并无爱情可言。
她之所以成为韦小宝的“老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丽春院的大床上韦小宝使她怀了孕。从此,她自觉就是小宝的人了,还成了韦小宝“老婆班”的“班长”。
阿珂的情形与苏荃相似,如果没有怀孕,她大概怎么都不会跟上韦小宝的。她是陈圆圆与李自成的女儿,生得极美,韦小宝一见差点儿魂都要飞掉,一直牵肠挂肚,发誓不弄到手“做老婆”决不罢休。
但阿珂对郑克塽一往情深,无论小宝如何捉弄陷害郑克塽,她仍然死心塌地爱着郑克塽,甚至韦小宝用计迫她跟自己拜堂成亲,她仍是不予理睬,几次出手甚重,欲置小宝于死地。这样一个烈性女子,因为喝了迷药昏倒,被小宝抱上大床,胡天胡地闹了一通,结果怀上身孕,就心甘情愿地嫁给了韦小宝。
让人感叹的是后来“郑家军”被清军剿灭,郑克塽成了亡国之君,落拓在京城,阿珂听说后暗暗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真的嫁给他。
建宁公主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公主,而是冒充太后的毛东珠与情人瘦头陀的私生女。不过弄假成真,她一直被当作真正的公主看待。真的太后与皇帝知道真相后,不愿让别人知道破坏了皇室的形象,于是,建宁公主就永远是“公主”了。
建宁公主“一张瓜子脸儿,薄薄的嘴唇,眉目灵动,颇有英气”。她倒是自动爱上韦小宝的,但爱得太过可怕,充满着虐待狂的气息。她喜欢韦小宝,是因为只有韦小宝才是真的打她,她在施虐与受虐的痛楚中体验到性的快感。
公主伏在他脚边,抱住了他两腿,将脸庞挨在他小腿之间,轻轻磨擦,娇媚柔顺,腻声道:“好桂子(即韦小宝),好哥哥,你给我打一次罢,我不打痛你便是。”韦小宝见她犹似小鸟依人一般,又听她叫得亲热,心神荡漾,便待答允。公主又道:“好哥哥,你身上出血,我见了比什么都喜欢。”
在送亲的路上,即将当新娘的建宁公主与韦小宝初摘爱情之果,成就了一段露水姻缘,好不快活。
弄得吴应熊倒了大霉,遭到公主的阉割。足见公主到得后来,是不顾一切地爱上韦小宝的。几经周折,终于成为韦小宝的“老婆”,还为他生了个女儿。
相比之下,曾柔是韦小宝众“老婆”中着墨最少的一个人物。云淡风轻似的,出现了又消失,最终又突然出现在丽春院的大床上,加入了小宝的“老婆”行列。
曾柔以刺客的身份跟着一帮同门闯入韦小宝的营帐中,“韦小宝侧头看去,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脸蛋微圆,相貌甚甜,一双大大的眼睛漆黑光亮,嘴角也正自带着笑意。”韦小宝凭着智巧制服了刺客,却因曾柔美貌,又故意将他们放走。惹得小曾柔一片芳心暗许,临走时要了韦小宝用过的四枚骰子,要好好的留在身边。多年后两人再见,韦小宝发现这四枚骰子还珍藏在曾柔的身上。
曾柔的爱是浪漫的,一见钟情式的,属于英雄救美的模式,是感恩、崇拜心理的转化。
从这些女子与韦小宝的情爱故事来看,金庸要告诉我们的,或者说这些故事本身隐含的意义是相当丰富的。
首先,是对爱情本身的戏谑和质疑。所谓纯情,其实并不存在,在男女的情爱纠葛中,处处夹杂着物质的诱惑,计谋的运作,肉欲的支配等等。男人与女人互相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互相欺骗,互相引诱,然后,都各自往设好的圈套中走去,终其一生而不自知。
从这一点上说,《鹿鼎记》拆解了爱情美丽的神话,而恢复了爱情本身的世俗性与粗陋性。
其次,这些女子是某些传统观念的禁锢物,例如贞操观念,从一而终观念等等。韦小宝之类的中国男人深明这个道理,要想占有一个女人,就先在“名份”上占有她,她便再也无法跳出自己的手掌。
当然,还有女性固有的弱点在起作用。这几个女孩子,性格各异,却都喜欢听韦小宝的甜言蜜语,而小宝对女人的阿谀奉承永远是称赞她的美貌与年轻。
七个如花似玉的小女子都嫁给了韦小宝,他们在海外孤岛上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似乎让天下的男人“妒煞羡煞”。关于韦小宝夫妻生活的描写,金庸无意间也沾染了旧小说的某些习气,流露出来的男权意识,可能会使一些具有现代思想的读者不快。
撇开韦小宝的视角,我们要追问的是:这七个女孩子是否真的很幸福,很无悔?
------------------
官场百态
官场与妓院,
是世界上最虚伪的地方。
官僚体制的设定,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它带来的是秩序是规范,但是,也带来了另一些东西,最明显的就是:虚伪与腐败。
人类智慧的创造物走向了人的反面,成为人的桎梏,这是进步的另一面。
所以,老庄的哲学崇尚静止。
在老子看来,典章、制度之类的设置,引致的是更深刻的混乱,井且激发起人性中邪恶的因素。明智的君主应当无为而治。
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说清的难题。
我们见到的既定事实是:官僚体制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繁复,已经形成了一个称为之为官场的世界。
《鹿鼎记》的场景一直游移在三个地方:官场、江湖、妓院。而其中最着力描写的是官场。官场与妓院虽然一则高贵一则低贱,却同样是极端扭曲人性的场所,有着许多本质上的一致。
例如,人的尊严之剥落在妓院与官场是一样的。
妓女与嫖客构成了一对相互依存又相互鄙视的关系。他们互相利用,实现自己的欲望,又在道德上互相鄙视。嫖客固然视妓女为下贱,但一般的妓女也很少真正瞧得起嫖客。
在官场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如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受贿者接受行贿者的物质利益,却在心底瞧不起行贿者的人格;而行贿者所看重的也只不过是受贿者的权力,对于作为一个人的受贿者,则充满了敌意与厌恶。
这种建立在纯粹利益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正是妓院与官场的最大特产。
为官之道,首先必须学会说谎,学会毫不脸红地拍马屁,还有欺上瞒下等等的一套。
韦小宝之所以在康熙跟前混得这么好,与他高超的说谎拍马本领密不可分。而且他的马屁拍得极为巧妙,丝毫不露痕迹。
有一次,他莫名其妙地成了杀刺客的英雄。当康熙问他用什么招杀刺客的,他说:“一时之间,我心慌意乱,眼看对付不了,忽然间想起你跟我比武之时,使过记一极妙的招数,将我摔得从头顶飞了过去,好像你说过的是武当派的武功仙鹤梳翎。”
还说什么:“师父教的招数,练起来倒头头是道,一跟人真的拚命,哪知道全不管用;反是你的那些招数,突然之间打从心底里冒了上来。皇上,那时候他手掌边缘已打上我背心,我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又怎能去细想用什么招数!”
说得康熙龙心大悦。因为,自从“康熙练了武功之后,只与韦小宝假打,总不及真的跟敌人性命相拚那么过瘾。此刻听到韦小宝手刃敌人,所用招数全是从自己这里学去的,自是兴高采烈。心想若是自己出手,定比韦小宝更精彩十倍。”
在官场上混,须得花许多时间揣摩上司的内心想法,才能千方百计顺着上司的意思去做,或者替上司将自己不便表达的意见说出来。
小说中有一段写到康熙意欲撤藩,召来大臣们垂询,没想到大臣们要么受了吴三桂的好处,要么误会了康熙的意图,滔滔不绝地论证撤藩的不利之处,惹得康熙很不高兴。这时,兵部尚书明珠出来说了一番话,实在是高明之极。
“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子们高上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踏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圣上明鉴:奴才这不是歌功颂德,的的确确是实情。自从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稳的讯息,奴才日夜担心,思索如何应付,万一要用兵,又如何调兵遣将,方有必胜之道,总是要让主子不操半点心才是。可是想来想去,实在主子太圣明,而奴才们太脓包,我们苦思焦虑而得的方策,万万及不上皇上随随便便的出个主意。圣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自然不是奴才这种凡夫俗子能及得上的。因此奴才心想,只要皇上吩咐下来,就必定是好的。就算奴才们一时不明白,只要用心干去,到后来终于恍然大悟的。”
这篇讲辞当真可列为封建官场上为官之道的经典之作。其中的逻辑在官场上广为运用,总是灵验万分,屡试不爽,无往而不利,至少这样说话不会为自己带来麻烦。所以,聪明如韦小宝一听,都佩服之至,觉得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明珠。
扬州布政司慕大颜又是一种类型的乖觉之人,是典型的官场文人。他一听钦差大人不喜欢和尚,便即引经据典,说了一个诋毁和尚的故事,迎合韦小宝。又以《四相簪花宴》的故事,奉承韦小宝是“有勇有谋的英雄好汉”。他揣摩到朝廷可能要对吴三桂不利,又从韦小宝的表情看出他讨厌吴三桂,便说:“韦大人是皇上亲手提拔的大臣,乃是圣上心腹之寄,朝廷柱石,国家栋梁。平西王目前虽然官爵高,终究是不能跟韦大人比的。”并考据出韦氏祖上是唐朝的忠武王韦臬,曾大破吐番兵四十八万,威震西隆等等。这个人将学问当作了拍马的武器,很容易讨得上司的欢心。
这种拍马方法叫作“贴金术”,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生安白造,硬往上司脸上贴金。神龙教中的胖头陀晋献千年前的石碑也属于此类拍马,愣是编造了一篇千年前的碑文,说那时上天已料到会有洪教主降世,造福于人间,并且寿与天齐,为洪教主的“威仪”寻找历史依据,涂上神秘的色彩。洪教主其实心中明白这完全是杜撰的,却也十分受用。
有时候,献殷勤也可以献得十分隐晦,不露声色,上司一时察觉,便心中感激。韦小宝得到康熙的宠爱后,去康亲王府聚会,与人赌博,却总是无缘无故地赢,终于恍然大悟:“为什么要故意输给我?自然因为我在皇上跟前有面子,大家盼我为他们说好话。就算不说好话,至少也不捣他们的蛋。”
官场上的面孔都带着面具,所有的言行都出于利益的权衡,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谊难以滋生和维系。一个诚实的人在官场中遭到的命运,很可能只是倒霉,甚至会掉脑袋。告密、阴谋、算计,这些是封建官场的日常生活。
封建官场上滋生的是利欲熏心,是贪婪。拥有权力的人,都想使权力转化成可见的利益,因此,金钱成为攻破权力系统最常见的利器。而一般的为官者,都习惯性地利用自己的位置为自己谋取财富。
康熙派索额图与韦小宝去抄鳌拜的家,索额图马上想到:“鳌拜当权多年,家中的金银财宝自是不计其数。皇上派我去抄他的家,那是最大的肥缺。”在抄家过程中,他拼命笼络韦小宝,无非是因为“这小太监朝夕和皇上在一起,只要他能御前替自己说几句好话,便已受益无穷。就算不说好话,只要将皇上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干什么事,平时多多透露,自己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正中皇上的下怀。”
于是他与韦小宝结拜成兄弟,还将抄到的几件宝物送给韦小宝。他在鳌拜府中总共搜出二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银子,可见鳌拜之贪。至于这些钱如何得来可想而知,但索额图也照贪不误。他对韦小宝说:“这次皇恩浩荡,皇上派了咱哥儿俩这个差使,原是挑咱们发一笔横财来着。”
于是,他毫不含糊地在单子上少写了一个“一”字,吞掉了一百万,与韦小宝各得五十万。堵住了韦小宝的嘴不算,他还拿出五万两分给底下人,每个人都有点甜头,谁也没闲话说了。
权力生财,就是这么简单。
在《鹿鼎记》中,金庸还写出了官场的假公济私,草菅人命,为了面子,为了威权,可以滥杀无辜,也可以对冤屈置如罔闻,一手遮天。
金庸算是看透了中国传统官场之真相。更值得称道的是,他揭示以上的种种官场众生相,手法十分高明,不显山不露水,写出了这样一种深刻的悲哀:所有这些虚伪与残忍,不公与无良在生活中已成为常态,人们不仅熟视无睹,而且认为理所当然。
在风趣幽默的笔调中,金庸有着十分严肃而又无奈的叹息,有着十分犀利的观察与剖析。
------------------
诡异情节
诡异的情节昭示着荒谬的人世,
昭示着虚假和阴谋……
《鹿鼎记》情节的诡异,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但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怎样奇怪,而觉得处处是在写平常的真实生活。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于平凡中显示不平凡,于日常生活的铺叙中揭示隐藏着的惊心动魄。
生活如戏。
情节的诡异并不是为了喙头或悬念,而是隐喻着存在的“真相”。
这是《鹿鼎记》的又一魅力。
真实人的消失了,而假冒的人却堂而皇之地活在世上,这是《鹿鼎记》中描写的人世的诡异。
韦小宝在皇宫中杀了太监小桂子,穿了他的衣服冒充他,骗过了那些赌伴,而海老公似乎发觉了破绽,却为了另外的目的,一直不加以揭穿。韦小宝以小桂子的身份生活在皇宫中,没有一个人怀疑,也没有一个人相信小桂子已经死掉。后来,康熙知道了此事,却编一个故事,将此事遮掩过去,人人仍然以为韦小宝就是小桂子。
甚至连太后都是假的。毛东珠原是明朝将领的女儿,又是神龙教的教徒,为了得到四十二章经,潜入皇宫,挟持了太后,自己假扮了太后,十几年居然无人发现。而真太后却被匿藏在壁柜中不见天日。
假的成真的,真的成了假的。一种荒谬的存在。
更触目惊心的是,人们对于假的毫无察觉,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何等的脆弱。
其实,并没有别人关心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的真与假,你的死与活,都与他们无关。
韦小宝用化尸粉“消除”了几个人。
这几个人都属冤死,却都成了韦小宝的功劳资本。那些知情的人,为了升官发财,视而不见,或疑而不查;那些不知情的人,只当那些死去的人还活着,或者是真的该死。
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金庸在笑声不断中写出了我们生存的恐怖性:人是多么孤绝的存在,消失是多么容易,无声无息地,而真假又是多么难以捉摸。
又有许多窥视的眼睛或陷阱包围着平静如水的生活。有时候,直到临死,你都不明白是谁、是什么害死了你。
韦小宝自以为聪明,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全在康熙的掌握之中,因为康熙早在他身边安插了耳目。风际中一幅老实巴交的样子,沉默寡言,谁都想不到他会出卖朋友,更想不到他竟是朝廷的奸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想不到的人和事,令小说变得曲折迷离,也令生活本身平添了几分诡异。
纯从小说情节而言,《鹿鼎记》的变化莫测,在金庸作品中首屈一指,在武侠小说中也相当突出,引人瞩目。
一开始是大盗茅十八被追杀,韦小宝糊糊里糊涂地相救,并要求跟着茅十八上北京城。为什么?一则是怕自己杀了人,会遭到官府追查,二则是抱着好玩的心思,想看茅十八与满州第一武士鳌拜比武。
韦小宝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历险路程,也是他的无目的人生旅程的开始。
韦小宝与茅十八双双被擒,关在海老公的居处,那种阴森森的气氛,配上奇峰突起的情节,令人读来喘不过气。因为偶然的机会,韦小宝杀死了小太监小桂子,自此便在皇宫呆了下去。
他与年龄相仿的少年小玄子结成玩伴,却不知小玄子就是当今皇上康熙。这段误打误撞的友情却为韦小宝日后的发达打下了基础。
康熙与小宝之间的结交,几乎是官场中唯一的亮色,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康熙几次都有理由杀掉韦小宝,却始终不曾下手,原因均为了当年打斗中结下的感情。
即使在发现韦小宝是天地会香主,而韦小宝又杀死宫庭侍卫外逃时,康熙还派人回处找他,并在给他的圣旨上画了六幅画。
第一幅是两个小孩滚在地下扭打。第二幅图画是众小孩捉拿鳌拜,鳌拜扑向康熙,韦小宝刀刺鳌拜。第三幅画着两个小和尚背负一个老和尚飞步奔逃,后面有六七名喇嘛持刀追赶,那是他在清凉寺相救顺治皇的情状。第四幅白衣尼凌空下扑,挺剑行刺康熙,韦小宝挡在他身前,代受了一剑。第五幅画的是韦小宝在慈宁宫寝殿中将假太后踏在地下,从床上扶起真太后。第六幅画的是韦小宝和一个罗刹女子、一个蒙古王子、一个老喇嘛,一齐揪住一个老将军的辫子,说的是韦小宝用计退去吴三桂的三路盟军。
而康熙的“密旨”写的是:
小桂子,他妈的,你到哪里去了?我想念你得紧,你这臭家伙无情无意,可忘了老子吗?
你不听我话,不肯去杀你师父,又拐带了建宁公主逃走,他妈的,你这不是叫我做你的便宜大舅子吗?不过你功劳很大,对我又忠心,有甚么罪,我都饶了你。……
可见康熙还有温厚的一面,也说明了身居高位者的寂寞。
将一个民间顽童与一个圣上天子之间的友情写得这样有声有色,在中国小说中,这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以韦小宝和康熙为轴心展开的情节,不时有自然而奇崛的转折,使得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而且一波比一波神奇,表现出来的现象,令人叹为观止。
韦小宝因为杀了鳌拜,引出了他与天地会的关系。而韦小宝还以为天地会的人是鳌拜的同党,要杀他祭拜鳌拜。阴差阳错地,他却当上了天地会的香主,还成了当世第一大英雄陈近南的徒弟。
韦小宝的身份被海老公识破,被一掌打出窗外,海老公以为他必死无疑。却不料,韦小宝从鳌拜家中抄得一件护体宝衣穿在身上,只是受了点伤。这一下,韦小宝发现了太后的秘密,也知道了顺治皇帝并没有死去,而是在五台山出家,派了海老公回宫查访董鄂妃的死因。又是因祸得福,韦小宝助假太后杀了海老公,后者不明不白地成了刺客,而韦小宝则成了救太后的功臣。
再如敌兵围攻清凉寺,而老皇爷(已改名行痴)不肯逃走,急得韦小宝一干人团团转。最终还是韦小宝急中生智,想出一招,教和尚们扮成围攻的喇嘛,才得以冲下山去。类似的还有与俄国兵作战时想出用水龙攻城,等等,都使情节生色不少。
建宁公主作为政治资本远嫁云南,去做吴三桂的儿媳。韦小宝一路护送到云南,本已完事,不想又引出安阜园中的阔割事件。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进入公主的房间,遭到公主的阉割,还指控他非礼,弄得吴氏父子有苦难言。这为建宁公主最终嫁给韦小宝埋下了伏笔。
这部小说每每写到几乎无法解脱的绝境时,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惊喜,不断地吸引着读者。
韦小宝在扬州丽春院遇到暗算,撞入死对头桑结、葛尔丹、阿琪的手中,已是死路一条。这小子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又把乾坤倒转,小说的情节是柳暗花明又一春。韦小宝用挑拨离间、拍马、利诱三种功夫,说得三个死对头相信了他,桑结、葛尔丹还与他拜了兄弟。
在辽东荒野,洪教主擒住了韦小宝,意欲杀之。不料情形突变,洪教主的几个手下反叛,与他自相残杀,而教主夫人苏荃则已怀上了小宝的孩子!结果是洪教主惨死,苏荃则跟了韦小宝。
结尾处的茅十八闯宫大骂韦小宝,被判死刑。韦小宝用掉包计将他换出,也是惊心动魄。
不像有的作家,一部小说常常到结尾便松散无力,底气不足。《鹿鼎记》的情节从头至尾,一直处于某种和谐的张力之中,不时奇峰突起,展转曲折,精彩万分。
与精彩的情节相呼应的,是这部小说的人物对话与叙述旁白的妙不可言,令人捧腹之余回味无穷。
因为主人公韦小宝是一个油嘴滑舌的小子,拍马说谎是他的看家本领,所以,作者必得熟悉这种语言的内在逻辑与丰富形态,才可能写得如此生动传神。
金庸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才华,不能不叫人佩服极了,拍案叫绝。历史、现实、虚构、事实、讽刺、怜悯、感慨、思索……多种因素,融合一体,构成了《鹿鼎记》的语言特色。
书中佳言妙语唾手可得,不胜枚举。随手捡出两节段落,以窥一斑。请看韦小宝与天地会中的头面人物们的周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十分气恼。
玄贞道人道:“这件事如何办理,大伙儿都听韦香主的指示。”
要韦小宝想法子去偷鸡摸狗,混蒙拐骗,他还能拿些主意,现下面临这种大事,要他拿个主意出来,当真是要他的好看,摆明了叫他当场出乖露丑。
……猛地想起:“啊约!辣块妈妈,这批王八蛋不怀好意,要我来搞烂木梢。他们想去跟沐王府的人打架,却生怕我师父将来责怪,于是找了我来,要我出头。”
他假装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说道:“众位兄长,小弟虽然当了香主,只不过碰巧杀了鳌拜,本事是一点也没有的,计策更加没有。我看还是请玄贞道长出个主意,一定比我高明得多。”他这一招叫作“顺水推舟”,将一根烂木梢向玄贞道人肩头推去。
玄贞道人笑了一笑,向樊纲道:“樊二哥的脑筋可比我行得多,你瞧该怎么办?”
樊纲是个直性汉子,说道:“我看也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咱们就找到姓白的家里,他们要是向徐大哥磕头赔罪,那就万事全休。否则的话,哼哼,说不得,只好先礼后兵。”
人人心中想的,其实都是这一句话,只是沐王府在江湖上威名甚盛,又是反清复明的同道,谁也不愿首先将这句话说出口来。樊纲这么一说,几个人都附和道:“对,对!樊三哥的话对极!能够不动武自然最好,否则咱们天地会可也不是好欺的,给人家打成这副样子,难道使罢了不成?”
韦小宝向玄贞和另一个汉子道:“你二位认为怎样?”
那汉子道:“这叫作逼上梁山,没有法子!咱们确是给赶得绝了。”
玄贞却微笑着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韦小宝心想:“你不说话,将来想赖,我偏偏叫你赖不成。”问道:“玄贞道长,你认为樊三哥的主意不大妥当,是不是?”
玄贞道:“也不是不妥当,不过大家须得十分郑重,倘若跟沐王府的人动手,第一是败不得,第二是杀不得人。倘若打死了人,那可是一件大事。”樊纲道:“话是这么说,但如徐大哥伤重不治,却又怎样?”玄贞又点了点头。
韦小宝道:“请大家商量个法子出来。各位哥哥见识多,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多,想的主意也一定比我好得多。”玄贞向他瞧了一眼,淡淡的道:“韦香主很了不起哪!”韦小宝笑道:“道长你也了不起。”
再看金庸笔下历史性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署过程:
韦小宝自己名字的三个字是识得的,只不过有时把“章”字看成了“韦”字,“卖”字当作是“宝”字,三个字联在一起就不大弄错了。但说到书写,“小”字勉强还可对付,余下一头一尾两字,那无论如何是写不来的。他生平难得脸红,这时竟然脸上微有朱砂之色,不是含怒,亦非酒意,却是有了三分羞惭。
索额图是他知己,便道:“这等合同文字,只须签个花押便可。韦大人胡乱写个‘小’字,就算是签字了。”
韦小宝大喜,心想写这个“小”字,我是拿手好戏,当下拿起笔来,左边一个圆团,右边一个圆团,然后中间一条杠子笔直的竖将下来。
……中俄之间的第一份条约就此签署完成。
前面一段通过对话,将玄贞的工于心计,韦小宝的滑头鬼马,皆肖于纸上。后一段更是以戏谑的文字描述历史,让人喷饭。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