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诱惑的艺术

_3 罗伯特·格林(美)
  伊娃在做播音员的时候就明白这个道理。她颤抖的声音能让听众啜泣不止。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她身上看到了非凡的神力。这个体会她谙熟于心。在公共场合,她的一举一动都富有戏剧般引人注目的效果,流露出浓浓的宗教情结。戏剧是浓缩的情感,宗教则把人引向童年,让人感受情不自禁的滋味。伊娃高举的手臂,她的慈行善举,以及为普通公民所做的牺牲,都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尽管她表现出的友善极具诱惑力,但使她真正具有如神魅力的却不是她的友善,而是她张扬勃发、极赋感染力的能力。
  传道者在20世纪50年代的哈莱姆地区,非裔美国人大都不知道伊斯兰民族,更从未走进过伊斯兰教堂。伊斯兰教宣扬白人是魔鬼的后代,总有一天阿拉真主要解放黑人。这种教义对哈莱姆人来说没什么意义。哈莱姆人到教堂只是为了寻求精神慰藉,之后又会回到当地政局的具体事物中去。但是1954年伊斯兰教的一位新教士来到哈莱姆。
  教士名叫马尔科姆X。他饱读诗书,口才出众,然而举止与言辞却透着愤慨。一时消息流传开来:马尔科姆的父亲是被白人私刑处死的。他童年过得平静安稳,之后开始靠小偷小摸维持生计,后来因盗窃罪被捕,入狱达6年之久。他短短的生命里(他当时只有29岁),大部分时间都与法律联系不断,然而现在他看上去很有教养,充满自信。没有人帮过他,他做到这一点全凭自己的努力。马尔科姆的影子开始出现在哈莱姆人的眼前:散发传单,与年轻人讲道。他会站在他们的教堂外面,等教众一散开就指着布道者说:“他代表的是白人的上帝,我代表黑人自己的上帝。”一些好奇心重的人开始到伊斯兰教堂听他传教。他常常让他们看看他们生活的现实情况。“看清楚你们生活的现状后……,到中央公园去转一转。”他说,“看看白人住的公寓。看看他们的华尔街!”作为一位教士,他的话具有极强的煽动力。
  1957年,一个年轻的穆斯林亲眼看到几个警察暴打一个醉酒的黑人。当青年提出抗议时,警察不仅把他打晕,而且还扔进了监狱。愤怒的人群聚集到警察局前,眼看就要发生大暴乱。警察听说只有马尔科姆X能阻止暴力,警长就专门派人将他找来,希望他能劝退人群。马尔科姆拒绝这样做。警长的口气变得越发客气,请求他再考虑一下。马尔科姆平静地提出了劝退的条件:为挨打的穆斯林疗伤,对那些打人的警察给予适当的处罚。警长不太情愿地答应了这些条件。马尔科姆来到警察局外,对大家说明了处理的方法,人群渐渐散去。在哈莱姆,甚至整个国家,他一夜之间变成了众所周知的英雄——一个敢于采取果敢行动的英雄,到他教堂来的人骤然增加了。
  马尔科姆X开始在全美范围内传教。他从来不看讲稿,眼睛直视着观众,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目光不时指向某人。他的愤怒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的语调却并不失控——掷地有声,清晰流畅。然而,他脖子上暴起的青筋,他无法遏制的激情,都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他的愤怒。之前的许多黑人领袖总是措辞谨慎,告诉大家不论有多么不公平,都要耐心有加、谦和有度地对待他们的社会角色。而马尔科姆让人多痛快啊!他讥讽种族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甚至总统。总之,没有哪个白人能逃脱他的讽刺和挖苦。如果白人使用暴力,马尔科姆就说:暴力语言应该归还给黑人,因为暴力是黑人们唯一能懂的语言。他大声高呼:“仇恨无罪!”“仇恨已经被压抑得太久了。”作为对越来越受欢迎的非暴力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回应,马尔科姆说:“任何人都可以静坐。一个老太太可以静坐,一群老太太可以静坐……但是男人就该挺直腰杆。”
  马尔科姆X使那些同样充满愤慨却一直不敢表达的人大受鼓舞。在他的葬礼上——他于1965年在一次演讲过程中被暗杀——演员奥斯?戴维斯在众多情绪激动的人面前宣读了他的悼词:“马尔科姆是我们黑人自己的璀璨王子。”
  马尔科姆X是摩西式的秉承神力的领袖——他也是传道者。这种领袖风采来源于他由于经年受到压迫而展现出来的阴郁凝重的表情。这种表情可以使其他人积蓄了许久的情感得以释放——比如那种在迫不得已的谦逊与微笑背后深深掩藏的仇恨。传道者必须也是饱受苦难之人,甚至承受得更多:他们的痛苦要成为典范。马尔科姆X的个人经历是他的领袖魅力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认为黑人应该依靠自己,而不是等着白人将他们扶起。由于他身陷囹圄许多年,由于不改初衷,自助自强,终于使自己从社会的底层站了起来——这使他成为成功实现自我救赎的活生生的典范。
  领袖魅力的精髓在于通过手势、语气及细微之处流露出憾动人心的强烈情感,这些情感虽然不经话语传达,但力量比话语要强大得多,因为你对某种情感比他人有更强烈的感受。而最能引起他人强烈反应、最易使自己建立领袖地位、最势不可挡的情感便是仇恨,尤其是那种饱受压制、根深蒂固的仇恨。传他人欲传而不敢之情,说他人想说而不能之言,你便会拥有无穷的力量。永远不要害怕有过激之嫌。
  只要你代表的是心底深处久受压抑的情感的宣泄口,那么你就拥有极为宽广的回旋余地。摩西宣扬暴力,声称绝不放过最后一个敌人。这样的语言能够把备受压迫的人们聚集起来,使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然而,这并不是说你感情强烈得会失控,马尔科姆很早心里就充满愤怒,然而当他明白雄辩之术的重要时,他明白了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愤怒。要让人感到虽然你内心深处情感汹涌,但你却在努力控制自己,这样才会令你具备无比夺目的领袖光彩。相反,完全被强烈的情感所左右会使你的形象去之千里。
  威若天神1960年1月24日,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发生暴乱。在法国右翼势力的左右下,他们对戴高乐总统施加压力,迫使他赋予他们在阿尔及利亚的自治权。在必要情况下,暴徒们准备以法国的名义夺取阿尔及利亚的政权。
  几天来,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70岁的戴高乐令人费解地保持着沉默。1月29日晚上8点,戴高乐出现在法国国家电视台。他未说一句话,就已令观众大吃一惊——他穿着二战时的旧军装。对这套旧军装,法国人都很熟悉,因此立刻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回应。戴高乐是抵抗纳粹的英雄,并在最黑暗的时期站出来挽救了法国。人们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这套军装了。接着戴高乐沉稳平静、信心满怀地谈起当年法国人民成功地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获得解放的往事,唤起了公众的回忆。戴高乐循序渐进地把人民心中涌起的爱国激情引导到阿尔及利亚的反叛上来,申明这是对自由精神的蔑视和践踏。演讲结束时,他那句1940年6月18日曾威震世界的话又回响在法国人民耳边:“我再一次呼吁法国同胞,不论你们身在何处,不论你们身处何境,都要回到法兰西的怀抱。共和国万岁!法兰西万岁!”
  这个演讲表明了戴高乐对反叛分子寸步不让的决心。所有深怀爱国之情的法国人,尤其是军人,都对戴高乐的意图心领神会。暴乱很快被平息。没有人怀疑暴乱的失败与戴高乐的电视讲话之间不容忽视的关系。
  第二年,法国投票显示支持阿尔及利亚的人占绝对多数。1961年4月11日,戴高乐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他清楚地说道,法国很快会给阿尔及利亚最完全的独立。11天后,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将军们发表公报称他们已经接管了这个国家,并宣布进入最后的围攻。这是最危险的时刻:面对阿尔及利亚即将到来的独立,这些右翼将领们会不惜一切保护自己的权利。一场内战已是箭在弦上,威胁着戴高乐的政权。
  第二天夜里,戴高乐又一次出现在电视上,又一次穿上了旧军装。他嘲讽那些将军,说他们是南美的军人集团。他态度稳健、措辞严厉。突然,在演讲即将结束之际,他的声音越发高扬,甚至有些颤抖,他对广大观众发出这样的诉求:“法国的男人们、法国的女人们,帮助我吧!”这是他在电视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远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军人收听了电台转播,他们被深深地感染了。第二天,他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表示要支持戴高乐。两天后,反叛的将军投降。1962年6月1日,戴高乐宣布阿尔及利亚独立。
  1940年,德军占领法国之后,戴高乐逃往英国,在那里征募军队,准备最后重返法国为自由而战。最初,他孤立无援,他的计划毫无实现的希望。但是他得到了温斯顿?丘吉尔的支持,并在他的批准下通过BBC电台,对法国做了一系列的广播讲话。他那与众不同、似醉似梦,甚至还有一种令人惊悚的颤抖的声音一到傍晚时分便在法国人的起居室中回响。他的听众几乎都没有见过他的模样,但是他的语调充满自信、激动人心,于是一支遍布法国的无声军队便聚集在他的麾下。就戴高乐个人来说,他卓然不群,神色凝重。他那种充满自信的气质不仅能捕获人心,也容易使人恼怒。但是他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却带着强烈的神之威严。戴高乐是首位把现代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人。他轻易地又把他这种鼓舞人心的技巧转移到电视上。在电视上他冷若寒冰、稳若泰山。这种镇定沉稳的气质既让观众倍感慰藉,又令他们心情激动。
  世界变得越来越分化。一个国家的人不再聚集在街上、广场上。思想在起居室中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因此领袖的魅力要通过电波散发出来,否则便没有效果。而通过电视,一切就会变得更简单。因为电视可以使人进行直接的一对一的交流(高高在上的领袖人物似乎在对你演讲),同时,也因为只需在镜头面前表现短短的几分钟,因而更容易制造假象。戴高乐熟知这一点。
  在电视中,最好要表现得沉稳镇静、自我克制,谨慎适时地运用那些令人激动的技巧。戴高乐在电视上整体来说非常冷静,恰恰是这种冷静使他偶尔提高声音时,或是讲个发人深省的笑话时都产生了格外强烈的效果。通过这种平静中见激情、沉稳中见浓烈的技巧,他令观众深深迷醉。他也通过视觉形象(军装、布景)表达情感,通过背后幕布包含着多少未说的话:解放、圣女贞德……他对效果的努力越不明显,他就显得越发真诚。
  一切都需要认真安排、谨慎协调。平静之中点缀些令人惊诧的举动,最终达到高潮——要让这些点缀简短精准。唯一伪装不得的就是自信。从摩西开始,自信就是体现领袖魅力的关键所在。一旦摄像机暴露了你的不安与疑虑,世界上所有的巧计妙招也都无法挽回你的领袖风采。
  象征:灯
  眼睛虽看不到光亮如何发出,但是灯泡中的电线感到一股电流,于是浓浓暖意散发出来,最后变成了白炽的灯光,我们能看到的就是这种光芒。在无边的黑暗中,灯为我们指明道路。
  危险性
  1794年5月的一天,气候宜人,巴黎的市民都聚集在公园里欢度至高者节。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公众安全委员会主席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身上。正是他首次发明了这个节日。他的想法非常简单:要与无神论对抗——“要认识到至高无上的上帝和不朽的灵魂确实存在,它们的力量神圣无比,引领着整个宇宙。”
  这是罗伯斯庇尔的胜利之日。他身穿蓝色套装、白色长袜,站在大众面前宣布庆典开始。大家都崇拜他。正是他在法国革命后采取了强硬的政治措施,捍卫了法国革命的果实。一年前,他推行恐怖统治,把敌人都送上了断头台,为革命清除了障碍。他还领导国家进行了反对奥地利和普鲁士侵略的战争。而让大家,尤其是女人钦慕的却是他清正刚直的美德、他拒绝妥协的勇气、他投身革命的热情——这些在他生活的点滴中都可以得到明证。同时,他演讲时语言精彩动人,充满诗意,使人无法不被感染。他就是一个神。那一天云淡风轻,阳光明媚,似乎预示着革命的美好未来。
  两个月后,也就是7月26日,罗伯斯庇尔发表了一个演讲。他认为这个演讲会使他在历史上拥有坚不可摧的地位,因为他准备透露结束暴政、开辟新纪元的美好前景。有传言说他要把最后一撮威胁到革命前程的人送上断头台。罗伯斯庇尔身穿与庆典那天完全一样的服装登上演讲坛,对与会的国家官员致意。演讲几乎长达3个小时,充满了他对他致力推崇的美德与价值观的热情洋溢的赞誉之辞。他还谈到了阴谋、背叛,以及未公开姓名的敌人。
  观众的反应非常热烈,但比平时稍逊。演讲使一些代表感到厌倦。接着人群中响起一个声音,一个名叫布尔顿的人声言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讲话,这无疑是对罗伯斯庇尔的抗议。突然之间,人群中反对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谴责罗伯斯庇尔措辞不清:他谈到阴谋者和背叛者时没有清楚地指出人名。人们要求他把具体的人说出来,他拒绝了,并说今后会公布这些名字。第二天罗伯斯庇尔为他的演讲辩护时,人群中有人开枪击中了他。几个小时后,他成了被送上断头台的人。7月28日,市民们聚集在一起,气氛异常热烈,甚至超过了欢度至高者节时的热烈程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罗伯斯庇尔的头滚落到筐子中。恐怖统治就此终结。
  许多表面看来崇敬罗伯斯庇尔的人的心中其实已经渐渐滋生了挥之不去的怨恨——他的美德过于崇高,他的表现过于盛气凌人,让人感到非常压抑。其中一些人开始暗中计划反对他,他们等待着罗伯斯庇尔露出哪怕是最轻微的弱点——他最后的演讲终于带来了最后灾难。他拒绝说出敌人的名字,他也许是想结束血腥的屠杀,也许是怕在杀那些敌人之前受到他们的攻击。由于阴谋分子的煽动,愤怨的怒火终于燃烧。仅仅两天时间,一个小官员的反对之声变成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抗议——而这位出众的领袖在两个月前还倍受景仰。
  领袖风采如同它激起的情感一样热烈而易变。虽然它总能激起爱慕之情,但这种感情难以持久。心理学家讲过“情欲疲劳”——当你对浓情蜜爱疲惫之时,常常会产生憎恶情绪。现实悄悄占据上风,爱变成了恨。人民群众的“情欲疲劳”是对所有领袖人物的威胁。领袖人物常因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而受到爱戴——他们把人民从某种艰难的环境中拯救出来。而一旦人们感到安全,领袖风采的魅力便大打折扣,领袖地位的确立需要危机和险境。这些领袖不是单调乏味的官僚,他们中有些人有意使危机延续下去,戴高乐和肯尼迪便常常这样做。罗伯斯庇尔通过恐怖统治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然而人民对这些厌倦了。你刚一露出最轻微的失误,人们就会转而攻击你。从前对你的爱慕有多深,如今对你的仇恨便有多浓。
  唯一的防御措施就是更好地掌控你的领袖魅力。你的热情、你的愤怒、你的信心成就了你的领袖风采,然而领袖风采过于浓厚、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疲劳,会使人们更加渴望秩序和安宁。那种有意打造、可扬可收的领袖气质效果更好。在需要的时候,你会散发出自信与热忱,激发人们的情感。当冒险结束,你可以安静下来,重建秩序。这并不要你完全扑灭热情,而是让热度降下来。人们会敬慕你的自我控制、适应环境的能力。他们对你的爱会更接近寻常的夫妻之情。你也大可表现出一点乏味、一丝质朴——只要运用得当,这些同样为你带来魅力。记住:领袖风采依靠的是成功,而保持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经历了最初的无畏与勇猛之后,变得务实而谨慎。
  还有另一个选择:扮演有武装的预言家。根据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尽管预言家会因他的领袖才能和独特个性而极具魅力,但是这种魅力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除非他有力量证实他的预言。他需要一支军队,这样当人们厌倦他时,他可以用军队来镇压。要作有武装的预言家并不是狭隘地指一定要有武器,而是说你的性格应该有非常强有力的一面,使你能用行动证明当初的预言。不幸的是,这就意味着要想保持领袖魅力,就要对敌人毫不留情。事实上,没有谁能比领袖人物树敌更多。
  最后,成为非凡领袖的继任者是件危险无比的事。这些非凡领袖从来不拘传统,他们的统治极具个性,广博的经历和不凡的个性都会给他们的统治打上深深的烙印。而他们身后留下的常常是极度的混乱。他们的继任者上台之后面临的往往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而对于这些人民却一无所知。他们思念他们灵魂的激励者,责备无能的继任者。继任者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局面。如果无法避免,也不要试图沿着前任领袖的路线前进,试着换个新的方向。如果表现得务实、可靠、言语朴素,你就能通过强烈的对比造就与众不同的别样风采。哈里?杜鲁门就是一个典范。他不仅走出了罗斯福的阴影,而且成就了属于他的独特魅力。
第一部 第9章 气质明星
  日常生活毫无乐趣,许多人不断在幻梦中寻求逃避,明星们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弱点来成就自己的魅力的。他们与众不同,像梦想一样遥不可及,因而深深吸引我们,使我们总想一睹其风采,而他们却琵琶遮面,飘渺难测。他们和我们保持着距离,我们用想象把距离填充。他们像梦一样搅动我们的潜意识,使我们不知不觉处处模仿他们。具备摇曳不定、闪烁不定的明星气质,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魅力十足而又让人迷恋的偶像。
  偶像明星
  1922年的一天,德国柏林正在为电影《爱的悲剧》中骄奢性感的女主角征选演员。数百名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应征,她们为了博得导演的欢喜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暴露自己的身体。其中有一位年轻姑娘穿着朴素,不像其他姑娘一样不顾一切地搔首弄姿,而她却最终脱颖而出。
  这个姑娘牵着一只小狗,狗的脖子上系着一条编织精美的链子。导演立刻注意到了她。他观察着站在队伍中的她——静静抱着她的小狗,不与旁人交谈。她抽烟的时候,优雅轻慢,举手投足间传达出幽幽的诱惑。他被她修长的双腿、娇美的脸庞、婀娜的身姿、清冷的目光所深深吸引。还没轮到她试镜,他心中已选定了她。她的名字叫玛莲?德烈奇。
  1929年,奥地利裔美国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来到柏林筹拍《蓝色天使》时,时年27岁的德烈奇在柏林的影视界已相当知名。《蓝色天使》讲述一个名叫罗拉的女人魅惑虐待男子的故事,柏林最优秀的女演员都希望能扮演这个角色,只有德烈奇例外。德烈奇公开声称她觉得饰演这个角色有损身份,冯?斯登堡最好从其他女演员中挑选合适之人。然而,冯?斯登堡到达柏林后不久,在为《蓝色天使》选择合适的男演员时观看了一出音乐剧,这个音乐剧的女主角便是德烈奇。当德烈奇一登上舞台,冯?斯登堡的眼睛便再也无法从她身上移开。她像男人一样傲慢大胆地直视他,她的双腿修长,斜靠在墙上的样子充满挑衅与诱惑。冯?斯登堡忘了他寻找男演员的任务——他找到了他的罗拉。
  冯?斯登堡设法说服德烈奇同意演出。之后他便立刻投入工作,把德烈奇打造成他想象中的罗拉。他改变了她的发型,在鼻子中间画了一条银线,使鼻子看起来更纤巧笔挺,并告诉她在镜头前的眼神要像那天演出音乐剧一样傲慢大胆。电影开拍了。他还专门为她创造了独特的照明系统——她走到哪儿,灯光就跟到哪儿,并通过烟雾的运用增强了效果。冯?斯登堡完全陶醉在自己的“创造物”中,与德烈奇形影不离,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接近她。
  《蓝色天使》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观众对德烈奇无限痴迷。当她在高凳上分开双腿,露出内衣,抛出冷漠、野性的眼神时,魅力简直无法抵挡。她表现出的心不在焉的神情使她成为银幕的焦点。不只冯?斯登堡,其他人也都被德烈奇迷倒。一位名叫萨沙?考勒沃的伯爵,当时身患癌症生命垂危,他最后的心愿竟是亲眼看看德烈奇的腿。为满足他的愿望,德烈奇到医院看望了他,并撩起裙子露出了双腿。他叹息到:“谢谢你,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很快环球工作室把德烈奇带到好莱坞,她立刻成为好莱坞的焦点。在宴会上,只要她一走进房间,所有的眼光都会转向她。她身边总有好莱坞最英俊帅气的男星陪伴,她的服装饰品既美丽无比又不同寻常——镶着黄金薄片的睡衣,配着游艇小帽的水手服。第二天,全城的女人都会模仿她的穿着,之后杂志也会刊登她的照片,一个新潮流便诞生了。
  然而,真正令人迷醉的无疑应是德烈奇的脸庞。把冯?斯登堡深深吸引住的是她毫无表情的样子——只需稍做努力那张脸便会表现出任何他想要的神情。德烈奇后来不再与冯?斯登堡合作,但是她却永远记住了他的教诲。1951年导演弗里茨?朗准备开拍《恶人牧场》。一天夜里,当他开车路过他的办公室时,看到窗子里闪着灯光。他怕有贼,于是下了车,悄悄爬上楼梯,从门缝中往里窥视:原来是德烈奇在端详镜中的自己,她在从每个角度认真研究自己的脸庞。
  玛莲?德烈奇与自己都保持着距离:她像观察别人一样观察自己的脸庞、双腿、身体。这使她具备了塑造自己的表情,根据剧情需要改变模样的能力。她能够摆出最令男子兴奋的姿态:毫无表情的脸似乎表明她等待着为他的梦想而变,她会满足他的任何幻想。于是每一个见过她或在银幕上见过她的男人,都会对她念念不忘。这种样子同样令女人着迷,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她激起的是“没有性别的性欲”。但是这种距离感也使得走上银幕和走下银幕的她都显得有些冷漠,她就像一个美丽的物体,我们也像欣赏艺术品一样迷恋她、喜爱她。
  偶像明星如同希腊诸神雕像一样完美高贵,他们的表现所产生的效果也令人惊异、极富魅惑。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自我疏离。只要你把自己当成物体,别人便也会如此。飘渺难测、如梦如幻的神情会使效果更加显著。
  你就是白色的屏幕,轻灵地从生命中飘过,人们都渴望抓住你、得到你。你身上的每个细胞都令人着迷沉醉,尤其是那充满诱惑的脸庞。学会像驾驭机器一样驾驭你的表情,让散发出来的朦胧与暧昧轻易地捕获他人。要在星光璀灿的天空显出独特的风采,成为瞩目的焦点,就要懂得怎样吸引别人的目光。德烈奇对这种技巧烂熟于心——她的风格无比时尚,足以令人眩目,她的神情诡异非常,足以令人迷狂。记住:你的形象和表现都是你能轻易掌控的物体。只要表现得当,人们便会感觉你高傲无比,难以接近,于是便会争相模仿。
  她的姿态那样自然……举止那样简洁,就像莫迪里阿尼笔下的女人般风情万种,令人神往……她具有最基本的明星气质:即使什么也不做,也能光彩无限,绚美无比。
  ——柏林女演员莉莉?达瓦斯评玛莲?德烈奇
  神话明星
  1960年7月2日,在一年一度的民主党全国大会召开前几个星期,前任总统哈里?杜鲁门公开宣称约翰?肯尼迪太年轻,没有经验。而那时肯尼迪刚刚赢得大部分议员的支持,就要当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对杜鲁门的批评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反应:他要求在7月4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电视直播。肯尼迪本人却一直在外度假,在发布会开始前没有人见过他,这让发布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到了发布会开始的时间,肯尼迪就像走进自己辖区的长官一样大步走进会议大厅。首先他说他已经拜访了该洲所有参加初选的人,付出了巨额的费用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光明正大地击败了所有对手。那个刻意阻挠民主党选举进程的杜鲁门是何方神圣?“这是个年轻的国家,”肯尼迪继续说,声音越发高扬,“由年轻人缔造……它的心依然年轻……世界在飞速变化,陈规旧习不再适应新的情况……现在应该是新一代的领导人担负起解决新问题、抓住新机遇的时候了。”就连肯尼迪的对手都承认他的演说极为震憾人心。他把杜鲁门的质疑扔了回去:这根本不是有没有经验的问题,而是老一代对权力的垄断思想在作怪。肯尼迪的翩翩风度和他犀利的措辞一样令人难忘,他的形象很快被搬上银幕。艾伦?拉德在电影《原野奇侠》中公然反抗思想陈腐的老农场主,詹姆斯?迪恩在《无因的反抗》中同样表现出对陈旧思想的反叛,这些角色身上都带着肯尼迪的影子。
  几个月后,肯尼迪成功地当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开始全力以赴面对来自共和党的竞选对手理查德?尼克松。他们首次在全国电视辩论中相遇。尼克松言辞激烈,他几乎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辩论起来沉着镇定。他在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期间任副总统,因此不断引用数字说明他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面对闪烁的摄像机,他的形象却显得很糟糕,尤其是他出现在黑白电视中的形象更加让人觉得恐怖——为了掩盖低垂的眉角他扑了许多粉,额头和脸颊淌下的汗水留下了一道道印迹,使他显得萎靡疲惫。他的眼神忽闪游移,身体僵硬呆板。似乎他有着无尽的忧虑。而肯尼迪的形象却让人眼前一亮,倍感惊喜。尼克松只盯着对手看,而肯尼迪则能直面观众,与他的观众进行眼神交流,似乎是在大家的起居室中讲话——以前的政治家都未能做到这一点。尼克松只是谈论数据,在一些小问题上费尽周折,而肯尼迪则在高谈自由、建设崭新的社会、重拾美国人的开拓精神。他的态度真诚,语气坚定。虽然他的措辞都不具体,但可任观众展开想象,自己勾画美好前景。
  电视辩论后第二天,支持肯尼迪的票数奇迹般地激增。无论肯尼迪走到哪里,都有一群群的年轻姑娘围上来,欢呼跳跃,激动不已。他美丽的妻子杰奎琳总伴随左右。只要他在电视上露面,就会引起不小的轰动。他如愿以偿当选了总统,而他通过电视直播发表的就职演说,同样令美国民众激情飞扬。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坐在后面的艾森豪威尔蜷缩在大衣和围巾里,看起来苍老而疲乏。肯尼迪却未穿大衣,未戴帽子,精神抖擞地对全国人民说:“我不相信我们中会有人愿意与其他任何民族、其他任何时代交换位置。我们会带着全部精力、信念和奉献精神投入这个事业当中。我们的精神之火会照亮整个国家,照亮所有为之奋斗的人民——最终无限的光芒将照亮整个世界。”
  几个月之中,肯尼迪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了数不清的新闻发布会,他前任的总统中没有人敢这样做。面对闪烁不停的镜头、无休止的提问,肯尼迪没有丝毫的胆怯,他非常冷静,甚至调侃地回答着问题。这双犀利的目光后会是什么,是微笑吗?人们越发想了解肯尼迪。杂志上不断刊登一些照片激发观众的兴趣——肯尼迪和妻子、孩子在一起的照片,或是在白宫草坪上踢足球的照片。而关于他的采访又让人觉得他既是一个顾家、爱家的好男人,又是一位令人迷恋神往的明星。
  肯尼迪被暗杀后,杰奎琳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肯尼迪在睡觉前常常会听百老汇歌剧的唱片,他最喜欢《卡米洛》。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虽然美丽的光芒转瞬即逝,但请不要忘记,曾有过这样一个地方,叫做卡米洛。”杰奎琳说,不能否认,伟大的总统会再次出现,然而永远不会再有另一个“卡米洛”。“卡米洛”的名字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把肯尼迪入主白宫的3年多时光演绎成了一段神话。
  肯尼迪对美国公众的诱惑是经过精心策划刻意而为的,这更像好莱坞的风格,而不是华盛顿的气质。这其实并不奇怪: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曾做过电影出品人,肯尼迪本人曾在好莱坞度过一段时光。他与许多演员关系密切,而且总想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他对加里?库柏、蒙格马利?克里夫特、加里?格兰特尤其着迷,还经常向格兰特请教。
  好莱坞总能通过张扬某种主题,打造某种神话从而把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打造美国西进开拓的神话最为常见。知名的影星都代表着特定的神话类型:约翰?韦恩代表着创业的祖先;克利夫特则是普罗米修斯式的救世英雄;吉米?史都华是正直高贵的英雄;玛丽莲?梦露则是塞壬式的妖女。这些人的形象早已有了脱离凡尘的味道,升华为高高在上的神灵,令人无限向往、无比迷恋。肯尼迪每一招、每一步都深深打着好莱坞的印迹。为了在视觉上更有吸引力,他常常故作姿态——与妻子在一起,与孩子们在一起,或是一人登上舞台;他模仿迪恩或库柏的表情举止;他从不谈论政策细节,只是滔滔不绝地大谈宏伟的如神话般的思想与追求——这些思想与追求足以让一个分裂的国家团结起来。在打造电视形象上他更是绞尽脑汁,因为他常常出现在电视上。这个形象撞击着我们的梦想。在遭遇暗杀前,肯尼迪呼吁大家通过太空探险,重振美国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激起了美国人寻找失去的单纯和质朴的深深渴望。
  在所有的性格类型中,神话明星也许最有魅力。人们被划分为可知可感的一些类型——种族、性别、阶层、宗教、政治观点。因此,只诉诸于知性意识根本不可能诱惑所有人,更不可能赢得选举,因为吸引其中的一群就意味着疏远另一群。而在无意识领域却有更多的共享空间。我们都是凡人,都懂得恐惧,身上都有父母遗传的痕迹,神话是唤起我们这种共同经验的最有效法宝。神话这个形式一方面起源于对绝望无助之感的斗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我们对永生的渴望。因此神话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
  神话明星就是将神话形象变为了现实。想要拥有这种魅力,首先要研习他们的外在形象——他们怎样掌握了与众不同的风采,那样引人注目,令人无法释怀。之后便要按某种神话形象打造自己:是反叛的英雄、睿智的先人,还是无所畏惧的探险家(明星姿态若与神话形象的气质相契合则会更有效果)。但这些联系要尽量朦胧模糊,绝不能让人清楚地辨别出来。你的言辞和举止都要意味深长,引发想象。你不要谈论具体事件,不追究精准的细节,而是要谈论生与死、爱与恨、权威与混乱。同样,不能依据竞争惯例和思维习惯仅仅把对手简单地设定为你的敌人,而是要使他成为恶棍、成为魔鬼。从没有人能抗拒神话的诱惑,因此要把自己打造成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还要保持距离——既与人们融为一体,又不让他们触碰你。他们只能远望,只能想象。
  杰克的一生是关于神话、关于魔力、关于传说、关于传奇、关于故事的一生,与政治理论、政治科学关系不大。
  ——约翰?肯尼迪遇害一周后,其妻杰奎琳?肯尼迪如是说
  特性解读
  诱惑就是绕过知性的判断,激起人潜意识中的情感从而征服对方。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周围充斥着旨在刺激我们的感官、吸引我们注意的东西——无数张扬而直白的信息,毫不掩盖控制欲望的政客——我们已经很难再为他们着迷,更不可能被他们欺骗。我们越来越愤世嫉俗,越来越心灰意冷。如果只诉诸人的知性,直接地说明你的目的,把手里的牌都摊出来,你根本就别指望能吸引别人。你只会让别人恼怒不已,把你彻底驱逐。
  要避免这种命运,就要学会“旁敲侧击”,要激发人的潜意识。潜意识的最生动的表达方式是梦,而梦与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从梦中醒来时,常会久久留恋梦中那神秘的形象和含糊的内容。梦使我们如此着迷的原因就是梦把现实与非现实融在一起。梦里虽然尽是生活中的真人,而且场景常常都是真实的,然而却丝毫不受理性的影响,把枯燥的现实推向狂放与兴奋的极致,令人心神飞扬。如果梦境中的一切都与现实息息相关,它对我们就不再有魅力,如果一切都与现实毫不相关,我们也不会如此沉迷于它带来的快乐与恐惧。正是两者的结合使梦在心中萦绕不散。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古怪的变异”——既令人匪夷所思,又感觉如此熟悉。
  这些人令我们魂牵梦绕,心醉神迷。不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独处,他们都深深吸引我们,令我们渴望在身体上拥有他们,在心理上赢得他们。可我们怎么能拥有来自梦境的人,怎么能拥有闪亮在银幕、眩目在政坛的明星,甚至是像沃霍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可触可及的人?只要有了这种梦一般的风采,凡人也会变得遥不可及。正因为不可能拥有他们,我们才对他们深深沉醉。他们盘亘在我们的脑海,出没于我们的梦境,现身于我们的幻觉,我们不知不觉地模仿着他们。这被心理学家桑多尔?费伦奇称之为“心力投入”,即他人变成了我们自我的一部分,他们的性格已驻进我们心中,与我们的性格相互依存,无法分离。这就是明星的诱惑魅力。这是将现实与非现实的神秘结合而产生的力量,它使你原本的自我变得微不足道,完全被它所左右。多数人都非常现实,梦想对他们来说属于另一个世界。因此你就要使自己变得飘渺难测:你的言行举止似乎都来自于无意识的世界,散漫无形,不可把握,你朦胧暧昧,只是偶尔会泄露零星的信息,让人总觉得无法真正了解你。
  在戏剧舞台上,演员遥不可及,远远脱离众人,他们的身形举止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存在。而使电影成就明星的是那些特写镜头,这些镜头使演员突然与电影本身完全脱离,使你的脑海中印满了他们的形象。特写镜头在某种程度上与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关系不大,却使演员本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当我们如此清晰地看到葛丽泰?嘉宝的特写时,我们看到的是嘉宝本人的魅力。要把自己打造成明星似的人物,这一点千万不要忘记。首先,你的风采举止要卓然不群,使对方无法忘怀,恰如特写镜头产生的效果。你必须拥有使你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与翩翩风采。要让自己变得如梦如幻,如魅似影,但又不能过于疏离与漠然——要想方设法让人注意你,记住你。即使你不在场,也能让人们在头脑中描画你、想念你。
  第二,打造一种毫无表情、深不可测的气质,这是明星气质的主要源泉。这使人们在你身上能够读出他们想读的任何东西,使他们想象自己能够抓准你的性格,甚至你的灵魂。明星们不流露自己的情感和心绪,也不会过于激动、泄露真实感受,他们让人揣度猜测。嘉宝和德烈奇的容颜就具有这样的魅惑之力,甚至模仿詹姆斯?迪恩的肯尼迪也表现出这种魔力。
  鲜活的事物不断变化,充满生机,而物体或形象却静默被动,正是这种静默被动激起我们的幻想。具备这种物化特性的人也会拥有相应的魅力。
  安迪?沃霍使所有认识他的人深深迷恋,无法自拔。他有着绝然独特的风格——银色的假发和空蒙迷离、神秘难测的表情。人们从来不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正如他的画一样,他展示给人的永远是表象。沃霍和圣?杰曼所表现出的气质有一种共性,就是令人想到17世纪的错视画派,或是M.C.艾舍尔的版画——是现实主义与幻觉的绝妙融合,令人们不禁深深疑惑:他们是真的存在,抑或只是虚幻?
  明星必然与众不同。这就要求他们具备某种非凡的品位,比如德烈奇在舞会上的装扮。而且,用最微妙的方式触动人的心灵,会产生更令人无法释怀的梦幻般的效果——比如吸烟的方式、发音时的抑扬顿挫、走路的姿态。这些细微之处常常更能打动人心,令人竞相模仿——比如维罗尼卡?莱克挡在右眼的那缕秀发、加里?格兰特的磁性声音、肯尼迪的微笑。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对我们的理性思维不会产生丝毫影响,而在潜意识领域,这些细节就像造型绝妙、颜色奇美的物体一样魅力无限。这点的确不可思议,潜意识里我们总能被那些只有美丽的外表,却没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所吸引。
  明星们总唤起我们不断深入了解的欲望,因此你必须要燃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泄露明星的私生活的秘密,泄露那些似乎能表现你的个性的秘密,让人们陷入迷狂和无尽的想象。能激起人们这种反应的常常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只要暗示出些许精神风貌,就会散发出无穷无尽的诱惑力。表现出仁慈良善、胸怀博大的性格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明星就像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只为爱与快乐而活。你爱心的流露——对人民的爱、对动物的爱,或者其他个人爱好——都能让人们在明星身上看到那种人性的美,那种活生生的美。向人们透露一些你的私生活、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你深爱的人,会激起人们无限的欲望,也会令你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明星施展诱惑的另一个方法是让我们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使我们感到心神相通的惊喜。肯尼迪在新闻发布会上便是用这种方法对付杜鲁门:他把自己说成是被老一代冤枉的青年,唤起了整整一代人的抵触情绪——他使年轻人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关键之处是要成为一类人的代言,正如吉米?史都华代表美国中产阶级的精英典范,加里?格兰特则是优雅贵族的代言。与你品味相投的人会被你吸引,会在你身上看到自己,也与你共享快乐、共担苦痛。这种吸引必须是无意识的,要通过你的姿态、你的神情表现出来,而不要直接用语言表达。当今世界,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忧虑,人们的特性也变化不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他们就会蜂拥而至,把你引为知己。唯一的要点是把你的形象打造得不同凡响、引人注目、易于模仿。这种能影响到他人自我定位的魅力看似无形,实则至深至强。
  记住:在公众面前,任何人都是表演者。谁也不会明确探知你的所思所感,他们只是通过你的外表进行判断。你就是演员。最能打动人心的演员是那种具有内在疏离感的人,比如德烈奇。他们能打造独特的外在形象,似乎他们自己也是局外人,也在远方审视着自己的形象。这种内在的疏离感使我们意乱神迷。明星们以异常轻松娱乐的态度对待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形象以适应时代发展。时尚风云不断更替,如果形象还停留在10年前,那真是要贻笑大方了。明星必须适时而变,不断为自己的形象增光添彩,否则就要面对最不幸的命运:被岁月湮没,被众人遗忘。
  象征:神像
  把一块石头雕成神的模样,再让它闪耀出金银珠宝的光芒,崇拜的眼神便会赋予这石头以生命,似乎它真的具有非凡神力。人们在石头身上看到自己最向往的形象——神。但事实上那只是块石头,是人们用想象把它变成了神。
  危险性
  明星们打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幻象。当人们对他们厌倦,对他们打造的幻象不再迷恋时,便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明星,这便是明星所面临的风险。一旦人们对你失去兴趣,那么众星璀璨的银河中就不可能再有你的位置。你必须不惜一切地吸引人们的目光。
  不要为自己会声名狼藉担忧,也不必担心形象上的污点——人们对明星的态度无比宽容,对他们的错误最愿意遗忘。肯尼迪总统死后,所有令人难堪的事实都被揭发出来。但这些都没有降低他的吸引力,事实上,人们依然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而这些使他们潇洒放纵的形象更加生动。一旦人们认可了某人的明星地位,那么任何宣传,即使是负面的,也只会使众人更为迷恋。负面宣传带来的隐患远远不如过久地脱离人们的视线或是过于冷漠疏离的危险性大。如果人们看不到你,你无论如何不会令人魂牵梦绕。同时,你也不能与公众太亲密,不能令人看透你的心思。只要你让人们感到厌倦无聊,他们立刻就会弃你而去,因为无聊是社会中最致命的魔鬼。
  或许对明星来说,最大的危险来自他们无休无止地吸引他人的目光。长时间的心醉神迷会让人窘迫不安,甚至转而产生厌恶。每个富有魅力的女人都知道,时时刻刻被人凝视关注其实是很疲惫的事情,最后的结果也许是毁灭性的,玛丽莲?梦露的故事就验证了这一点。解决的方案就是像德烈奇那样自己疏远自己——带着调侃与戏弄的目光看待自己打造出的幻象,似乎它已脱离了你本身。以游戏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尽管人们对你痴迷不已,你自己千万不要也沉迷进去。
第一部 第10章 反诱惑因素
  诱惑者对你露出情真意切、浸心润脾的深切关注而使你不由自主地被他迷惑。而有些人却抗拒着诱惑:那些忧虑不安、专注自我、毫不关注别人心思的人就是如此。这些人通常自我意识能力差,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使人厌烦,什么时候会令人印象深刻,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他们缺乏诱惑者所具备的基本能力——那种打造快乐情绪、营造愉悦氛围的精妙手段。首先把你自己身上的反诱惑因素全部根除,然后辨别出别人是否存在这些因素,因为与本质上毫无诱惑艺术的人在一起绝无乐趣与益处。
  反诱惑者类型大全
  反诱惑者各种各样,但他们抵制诱惑的根源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特性:忧虑不安。我们都有不安之感,并为之深感苦恼。然而我们在某些时刻能摆脱这种忧虑。当诱惑与我们携起手来,我们会摆脱惯常那种只关注自我、品味自我的思维方式。根据我们施展诱惑或是被诱惑的不同程度,我们会感到情感充盈、信心大增。而反诱惑的人却执著而坚韧地沉溺在忧虑不安中,任何诱惑也无法将他们的关注点转移。他们把你身上最微弱的暧昧之情看作是他们自我的些许泄露,把最轻微的退却看作是背叛,因此很容易就会言辞尖刻地加以抱怨。
  矛盾看起来能够轻易地避免:反诱惑者拒绝他人,因此他们被别人拒绝——避开他们就万事大吉了。然而问题是很多反诱惑者并不是一眼就能辨别出来的。他们表现得很微妙,除非你足够小心谨慎,否则他们会将你拖入许多令人心烦意乱的关系中。你必须学会寻找他们自我关注、忧虑不安的蛛丝马迹:也许他们会很小气,或者会在某个问题上出人意料地顽固不化,或者对事情的判定过于武断,或许他们莫名其妙地对你大加赞赏,在根本不了解你的情况下说对你情有独钟,或者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细节毫不在意。因为他们看不出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他们不可能因特别的关爱给你带来惊喜。
  发现别人身上的反诱惑特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身上的反诱惑之处。我们的性格中都潜伏着一、两个反诱惑的特征。只有我们有意识地把它们根除,我们才能更有诱惑力。比如说不够慷慨如果只是你性格中唯一的缺憾,那也许算不得是反诱惑的信号,不过吝啬小气的人绝不会有魅力。诱惑就意味着要敞开心胸,即使为了欺骗也得如此。舍不得付出金钱的人就意味着其他方面也不愿付出。要把吝啬扔到九霄云外,它是魅力的大碍,更是诱惑的死敌。
  最好的办法是及早与反诱惑者划清界线,不要让他们饥渴绝望的触角侵犯你。因此要学会辨清反诱惑的特点。以下便是主要的类型分析。
  粗莽之人如果把诱惑比成一个庆典或一种仪式,那么快乐主要在于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激发人渴盼的等待。而粗莽之人对这些事从无耐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快乐,从不顾虑他人。耐心是你为他人考虑的表现,因此永远会令人感动。而没有耐心的结果恰恰相反:粗莽的人认为你对他们甚为关注,认为拖延时间就是扭捏作态,根本没有必要。粗莽者这种自大自负的表现让人甚为恼怒。在这种自大的背后实际上是令人饱受折磨的自卑。如果你藐视他们,或是让他们等待,他们就会大发雷霆。如果你怀疑对方是这样的人,可以作一个测试——让对方等。对方的反应会告诉你一切。
  令人窒息者有些人你也许还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就对你爱到无法自拔了——这种人令人窒息。你也许会觉得他们对你情深意浓,无法抗拒你的魅力,实际上这是骗人的假象。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内心深处极度空虚,像一口永远无法填满的深井。千万不要与这种人搅在一起,他们不把你害到伤痕累累是绝不会和你分手的。他们会紧紧粘住你,直到吓得你只想退出,而他们又会让你为这种想法深感负疚。我们常常把爱情理想化,然而爱需要时间培养,需要经受考验。从爱情的进展速度你就可以辨清对方是不是这种令人窒息的人。被人如此地仰慕或许能暂时满足你的虚荣心,但是在内心深处,你能感到这种浓烈的感情似乎与你没有什么关系。相信这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逆来顺受也属于这种让人窒息的类型,这样的人对你盲目奴从。看他们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及早鉴定他们的好办法。有异议不敢表达绝不是好兆头。
  说教者诱惑就是一场游戏,需要以一颗轻松的心去对待。爱与诱惑的世界明媚宜人,道德说教则会把这一美景毁掉。说教者的特点是呆板苛刻。这些人的思想顽固不化,而且总是试图让你按他们的标准行事。他们想改变你,让你变得更好,于是他们不停地评价你、批评你——这是他们生活的乐趣所在。事实上,他们的道德律条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不幸。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掩盖的是他们想要控制他人的欲望。他们不会顺应形势,不懂享受欢乐,因此一眼可以把他们认出来,而且他们这种思想的僵化常常伴随着身体的僵硬。既然很难当面接受他们的批评,那就最好躲开他们,避开他们令人痛苦的评判。
  吝啬鬼吝啬不仅是舍不舍得花钱的问题。这体现出个性中的某种束缚和懦弱——比如说不敢自由表达思想,不敢面对危险。在反诱惑特性中,这一条最具毁灭性,因此千万不能沾染这种习气。许多吝啬鬼都意识不到他们性格中的缺陷,他们想象着当他们给某人一点小恩小惠时,他们就显得相当慷慨了。要严厉地审视自己——你很可能比你想的要小气得多。不论是花钱还是付出心血,都要学着更大方一些,你会发现慷慨本身就是诱惑,而且还能激发你潜在的诱惑能力。当然你的慷慨不能没有节制。不计代价地付出是内心绝望的表现,让人感觉你只在用钱收买人心。
  畏首畏尾者畏首畏尾的人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自我意识绝对会超过你。一开始你会觉得他们在为你考虑,而且正因为考虑得太周到,所以显得他们处处谨慎,畏首畏尾。事实上,他们只考虑他们自己——他们担心自己给人的印象是好是坏,或者担心他们是否能成功地吸引你。他们的忧虑常常会传染:很快你也会忧心忡忡,处处担心自己。畏首畏尾者很少能成功地诱惑他人,即使他们真的做到这一点,也会最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在诱惑中,关键的武器是大胆,不给对手停下来思考的时间。可是畏首畏尾的人根本没有时间概念。慢慢教化和引导这些迟疑不定的人是很有意思的事。可是如果过了一定的时间他们还是这样畏缩不前,那很有可能是不可救药了——他们无法走出自我的怪圈。
  絮叨不停的人最有效的诱惑手段是眉目传情,是通过间接的表示,或用身体去引诱。语言有一定的作用,但说得太多通常会使诱惑的魔力烟消云散;会拉大你的真实形象与想象之间的距离;会使整个过程失去光彩。滔滔不绝的人其实讲的都是他们自己。他们永远听不到内心深处质疑的声音:我让你感到厌烦吗?不停地絮叨其实是根深蒂固的自私的表现。对待这种人,既不要打断他,也不要与他辩论——这只会令他们更加无休无止。我们都应尽力控制自己的舌头。
  极度敏感者极度敏感者情感过于脆弱,这不是对你而言,而是针对他们自己。他们会仔细梳理、反复咀嚼你的一言一行,看是否伤害了他们的虚荣心。如果稍有不经心之处——而这是施展诱惑的必要手段,他们就会反复思量,对你百般拷问。他们还会变得哀怨凄楚,愁眉紧锁,而这些都是诱惑的大忌。试着讲一个嘲讽挖苦他们的笑话:我们都能接受偶尔开点自己的玩笑,但是这些敏感的人却做不到。你会在他们眼里读到愤怨。把你性格中这种过于敏感的性格去除掉——它会使人不知不觉地排斥你。
  庸俗之人于细微之处见精彩是诱惑成功的决定因素,而庸俗之人却败在这些细微之处。这种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的服装毫无品位,毫无特色。再看他们的举止:他们从不明白人有时候需要自控,不能随心所欲,不能靠冲动行事。庸俗的人在公共场合常喋喋不休,实际上却毫无内容。他们没有时间概念,跟你的品味喜好从无和谐之处。轻浮草率是这些人不争的特点(比如说跟别人大谈你的私密情事),看上去他们好像率真冲动,实际上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极度自私,从不考虑别人怎么看他们。你不仅不能使自己堕入庸俗之流,更要确保自己与庸俗势不两立——细致体贴、风度翩翩、关注细节都是诱惑者最基本的素质。
  反诱惑者的典型
  1. 克劳迪斯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孙婿。人人都觉得他是个愚笨透顶的小伙子,因此他家里每个人都不拿正眼看他。他的侄子卡里古拉于公元37年成为罗马皇帝后,就整天折磨戏弄克劳迪斯取乐。他让克劳迪斯以最快的速度绕着皇宫疾奔作为对他愚笨不堪的惩罚,要么就在吃饭时给他手上挂满脏兮兮的鞋,如此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克劳迪斯变得越发迟钝蠢笨。可是当他的亲戚家人不断地遭人暗杀,每日诚惶诚恐的时候,他却成了唯一一个毫无危险的人。接着令所有人,包括克劳迪斯自己都啧啧称奇的事发生了:公元41年,一伙兵士密谋暗杀了卡里古特,拥戴克劳迪斯登上皇位。而他丝毫没有统治欲望,于是把政务都委托给他的亲信,他则乐得每日干他最喜欢的事:吃喝嫖赌。
  克劳迪斯的妻子瓦勒利亚?麦瑟琳娜是全罗马最漂亮的女人之一。克劳迪斯表面看来很喜欢她,实际上却对她漠不关心,她便开始四处偷情。开始时她还小心翼翼,但是过了几年,她对丈夫的冷淡越发恼怒,因此变得越来越放荡。她叫人在宫里给她专门盖了一间房子供她与无数男人恣意享乐。她还在门上写了当时罗马最放荡无耻的妓女的名字,尽心竭力地效仿她。如果哪个男人胆敢拒绝她的要求,就会被处死。这种荒唐事整个罗马尽人皆知,而克劳迪斯却什么也不说,似乎这事与他毫不相干。
  麦瑟琳娜后来与情夫盖乌斯?西里乌斯的感情越来越浓厚。尽管两个人都已结婚,但麦瑟琳娜还是一心想嫁给他。她设计欺骗克劳迪斯亲自在婚约上签了字,并趁克劳迪斯外出之时举行了婚礼。婚礼之后,西里乌斯就搬进了皇宫。罗马全城都感到万分震惊,觉得这是奇耻大辱。人们迫使克劳迪斯采取行动。于是克劳迪斯下令把西里乌斯和麦瑟琳娜的其他情夫都处死——对麦瑟琳娜则未加惩戒。一群对这个丑闻义愤填膺的兵士却压不住怒火,他们把麦瑟琳娜找出来,一剑将她刺死。当人们把这个消息告诉克劳迪斯时,他只叫人再添点酒,继续大吃大喝。过了几个晚上,他居然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他的皇后不跟他一起进餐,令身边的侍从啼笑皆非。
  没有什么比视而不见更令人恼怒的了。在诱惑过程中,你或许偶尔会表现得心不在焉,令对方费尽猜疑。但如果冷淡的时间过长,不但会使你的魅力尽失,还会令对方因爱转恨。克劳迪斯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他的痴呆木讷全是形势所逼:他只有把雄心掩藏,乔装愚钝,才能躲过那些虎视眈眈的竞争者,避免被暗杀的命运。然而这种痴愚却渐渐成了他的第二天性。克劳迪斯越来越懒散,对周围发生的事越来越不在意。他的淡漠对他妻子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她百般不解,一个男人,尤其是像克劳迪斯那样一个长相平平、毫无过人之处的男人,为什么就注意不到我?为什么对我跟其他男人的风流韵事毫不介意?不管麦瑟琳娜如何过分,他都置身事外。
  克劳迪斯是极端的代表,然而冷漠的确无处不在。许多人从不关注细节,对他人发出的信号也漠然视之。这种感觉常因沉闷的工作、艰苦的境遇,或是对自我的过分沉迷而变得迟钝。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人之间的诱惑力渐渐消退,尤其是共同生活多年的夫妻之间。这种冷漠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激起愤怒和怨恨。通常情况下,经常受骗的一方会首先摆出一副冷漠的面孔与对方抗衡。
  2. 1639年,一支法国军队包围并最终占领了意大利城市都灵。两位法国军官,格拉蒙骑士和他的朋友马塔,决定猎寻城里的漂亮女人。都灵城中出色而知名的男人们的妻子都是他们垂涎的对象——她们的丈夫都很忙,常常是妻子们独自在家。这些太太们对追求者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彬彬有礼。
  格拉蒙和马塔很快就找到了心仪的对象。他选择了美丽的圣?杰尔曼小姐,而且彼此很快就情投意合,马塔把他的殷勤献给了年龄稍长却更加成熟的塞南特夫人。格拉蒙开始常常绿衣加身,马塔则对蓝色情有独钟——这是他们的意中人最喜欢的颜色。他们求爱后第二天,两对男女一同到城外参观一座宫殿。格拉蒙魅力四射,他那幽默机智的俏皮话让圣?杰尔曼大笑不止,而马塔进行得却不太顺利。他对女性缺乏百般殷勤的耐心。他和塞南特夫人一起散步时,就紧紧握住她的手,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他的爱意。夫人当然吓了一大跳,回到都灵后她看都不看他一眼就走了。而马塔不但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惹怒了她,反而觉得她是因为深陷在情爱之中才会如此,因此沾沾自喜起来。格拉蒙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分开,于是到塞南特夫人家去问问情况。她把实情全盘托出——马塔把形式礼节统统抛掉,直接就说要与她上床。格拉蒙大笑起来,心里想着,要是他来追求可爱的夫人,采取的方式肯定与马塔大相径庭。
  接下来的几天里,马塔一直误解夫人传达给他的信息。他也没按习俗拜访塞南特夫人的丈夫,也不再穿夫人喜爱的蓝色衣衫。他们两个一起骑马时,他就自顾自追着野兔玩,好像追兔子有趣得多,他吸鼻烟时也从未想到给她一些。他一直继续着追兔子的游戏,而且越追越远。最后夫人终于忍不住了,当面对他说出了心里的不满。马塔道歉了,但他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夫人被他的道歉所感动,心里很想接受他的求爱。可没过几天,在经历了求爱过程中的一些小小痛苦之后,马塔又觉得她想跟他上床了。可是令他扫兴的是,夫人像上次一样拒绝了他。“我没想到,”马塔对格拉蒙说,“如果省略那些细枝末节,直奔主题,女人们竟会那么生气。”之后塞南特夫人对马塔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了。而这时格拉蒙骑士却瞅准时机,在她心情郁闷时乘虚而入,私下里优雅得体地向她示爱,并最终赢得了夫人的欢心。
  在求爱过程中,总有人觉得对方就是他的,随时会接受他,对他根本不可能抗拒——这种想法是诱惑的死敌。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些许流露都会使诱惑毁于一旦。你必须花费时间证明自己,赢得对方的心。也许你怕步伐太慢会让对方心生愤怨,甚至会让对方失去兴趣。然而,如果你有这种恐惧心理,你就会流露出不安与焦虑,而焦虑不安常常是诱惑的致命伤。事实上,你花费的时间越长,就显得你的兴趣越深,你诱惑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在这个缺乏礼节与仪式的世界上,诱惑是保持着古风雅韵的极少数遗宝之一。过于急切不仅表明你感情不深,也表明你只知自我沉醉。有时候或许真能使对方匆匆屈就,但得到这样的爱后,你唯一的收获便是乏味少乐。就算你情欲浓烈、爱欲如火,也要尽全力加以掩盖。很奇怪,你尽力压抑情感、保持自制的努力经常会被对方看作是极有诱惑力的表现。
  3. 1968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首次与新当选的首相威廉?格莱斯顿会晤。她以前就见过他,而且知道他是个众所周知的道德绝对论者。这次会晤本应该是一个典雅的仪式,是一次轻松愉快的交谈,格莱斯顿却对这些毫无耐心。第一次见面,他就对女王宣讲他对王室的看法:他认为女王应当在英国起典范的作用——而近来她的生活却过于隐秘,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
  这通说教似乎预示了未来的一系列不快,事情朝着越来越糟的方向发展:很快维多利亚就不断收到格莱斯顿的信件,信中谈及这个问题的口气越来越重。有一半的信她根本就不打开,而且很快她就想尽办法避免与她的这位政府首脑接触。如果不得不见他,她就尽可能结束会见。为了达到目的,她在会见他时从不让他坐下,希望像他那样上岁数的人会很快因疲惫而告退。如果碰巧赶上他很感兴趣的话题,他就根本注意不到你厌烦的神情,也看不到你睡眼朦胧、哈欠不停。她让身边的人把他呈上的公文全都翻译成明白易懂的英语,即使是关于最简单的事情的公文也不例外。更糟糕的是,格莱斯顿还与她争论,而他争论的目的似乎就是让她觉得自己愚蠢。很快她就学会只点头不说话,似乎不管他讲什么抽象的问题她都表示赞同。有一次她曾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信给他的秘书。信中写道:“她总感觉他(格莱斯顿)蛮横无礼、顽固不化,总想把人制服……她以前从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人,她真是厌恶到了极点。”几年过去了,这种情绪越积越浓,最后变成深深的怨恨。
  格莱斯顿身为自由党的领袖,对保守党主席本杰明?迪斯累利恨之入骨。他认为迪斯累利是个道德败坏的犹太魔鬼。在一次国会例会上,格莱斯顿猛烈地攻击他的对手,一条条地历数对方的政策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他越说越气愤(他说起迪斯累利的时候总是这样),便用力地拍演讲桌,把桌子上的笔和纸震得四处乱飞。而整个过程中迪斯累利都好像睡着了一样。格莱斯顿讲完了,他才睁开眼睛,站起身来,平静地走向演讲桌。“这位尊敬的绅士,”他说道,“他讲得如此热情洋溢,如此雄辩滔滔,如此——嗯——充满暴力。”停顿了一会儿后,他继续说:“不过损害总得有人修复。”然后他就起身把掉下去的东西一一捡起来放回原位。他接下来的演讲语气沉稳,与格莱斯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体国会议员都被吸引住了,人人都承认他大获全胜。
  如果说迪斯累利把诱惑的形式演绎到极致,那格莱斯顿则毫无诱惑的魅力。他当然有他的支持者——尤其是那些受清教影响比较深的团体——他两次在大选中战胜迪斯累利,但是要想把影响力扩展到他的信徒圈之外,却非常艰难。特别是女人们觉得他不可忍受。当然,那个时候妇女没有选举权,因而她们影响不到他的政治前途。格莱斯顿对女人的观点从来没有耐心听取,他觉得女人应该学会像男人那样看待问题。他认为他一生的目标就是教化那些他认为没有理性、被上帝抛弃的人们。
  没过多久人们就开始觉得格莱斯顿令人不快。像他这种人天性如此:他们长于对某些事实的辨析理解,但对于观察领会却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参透别人的心理。这些人总是直截了当,在短期内常常能达到目的,尤其是针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人。但他们同时也激起人们憎恶和说不出的反感,最终使他们功亏一篑。人们会看穿他们正直的道德姿态,这种姿态常常掩饰着强大的权力欲望——道德就是权力的一种形式。而诱惑者从来不直接劝说别人,从来不夸耀他们的道德,从来不呆板地说教或强人所难。一切都悄然微妙、婉转灵动、燃情动性。
  象征:螃蟹
  在这个严酷的世界里,螃蟹因有着坚硬的壳、有力的钳,有着掘洞藏身的能力而得以幸存。没有人敢离他们太近。但是螃蟹也因此失去了灵活性,从来不会惊吓到它的敌人。它的防卫能力反而成了它致命的缺陷。
  反诱惑特性的功用
  与具备上述这些反诱惑特性的人交往令人厌烦。避开他们的最好方式是立刻认清他们的本质,与其保持相当的距离,但是他们常常会误导我们。与这些人纠缠在一起很痛苦,而且很难摆脱他们。因为你表现出的厌烦之情越强烈,你就越显得用情深重。不要生气——这只会激励他们,或者使他们的反诱惑特点更加严重。因此,你要表现得尽量疏远冷淡,根本不在意他们,让他们感觉他们在你眼里毫无份量。对抗反诱惑之人的最好手段就是你表现得更加没有诱惑力。
  克莉奥帕特拉对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有一种摧毁性的魔力。渥大维,这位打败和毁灭克莉奥帕特拉的情人马克?安东尼的人,对克莉奥帕特拉的魔力深为敬畏。他防御的方式是对她无比温柔和善,无比彬彬有礼,但是从不流露一丝一毫的情感——是爱是恨都不让她看出来。换句话说,他对待她就像对待任何其他女人一样。面对这样的防线,她无计可施。渥大维就这样利用反诱惑的技巧防范了历史上最令人无法抗拒的女人。记住:诱惑就是设法吸引对方注意力,让你的形象慢慢充盈他(她)的脑海。距离和冷漠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因此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作一种战术。
  最后,如果你的确想成为“反诱惑”的人,只要模仿本章开头列举的那些特性就足够了。唠叨抱怨,喋喋不休,尤其是谈起自己来更是滔滔不绝,穿着打扮上故意倒别人胃口,对细节毫不在意,感情草率热烈得让人窒息,等等。只是有个警告:喋喋不休是会引发误会的行为,因此在回答对方时不要讲得太多。语言只会煽起更浓的情火。采用维多利亚的策略不失为上佳之选:点头,似乎都同意,然后找个借口结束谈话。这是唯一的防范办法。
第一部 第11章 诱惑对象18种
  你身边的人都是潜在的诱惑对象,但你首先要搞清你诱惑的对象是属于什么类型。对象的类型根据他们生命中的缺憾不同而不同。比如缺乏冒险精神,缺少别人关注,没有浪漫的爱,没体验过顽劣之乐,没经历过精神或身体的强烈刺激,等等。一旦你辨明了他们的类型,你就有了施展诱惑所需的要素:你能提供他们日思夜想却无法自足的东西。研究这些潜在对象的过程中,你会掌握他们隐藏在外表之后的本质。一个羞怯的人也许渴望成为明星,一个正经体面的人也许盼着一场越矩的激情。永远不要诱惑与你类型相同的人。
  对象概论
  世界上没有人感觉自己个性完整、毫无缺憾。我们的性格中总有一些缺口,导致我们需要、渴求却无法自我填补、自我满足。我们爱上的对象常常是那种似乎能填补这个缺口的人。这个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而且成功与否全凭运气:我们等着那个有缘之人与我们相遇,我们爱上他们时也渴望着爱的回报。但是诱惑者却不会把这些交给命运去安排。
  看看你周围的人。不要想他们的外在表现,也别理会他们明显的性格特征,而是要看到这些背后的实质,关注他们心灵深处的缺口和遗憾。这是任何诱惑之始要收集的原始资料。密切关注他们的衣着、他们的手势身姿、他们无心随性的闲谈、他们房间中的摆设、他们眼里的某种神情,设法让他们谈谈过去,尤其是过去的浪漫史。渐渐地,那些生命中的缺憾便显露出来。要知道,这些人会不断地发出信号,告诉人们他们心中的渴望。他们渴望圆满的人生,不管这种圆满是在幻梦中满足还是在现实中实现。如果这种圆满可以从某个人身上获得,那么这个人对他们来说便会魅力无穷、堪称神灵。我们把这些人称作诱惑对象。这些人通常乐于被诱惑。
  本章概述了18种诱惑对象,每一种都有明显的缺憾。或许你会在对方身上发现很多种缺憾,但是通常这些缺憾会有一个共同特点。比如有人既是新式的正经女人又是被挫败的“明星”,但两者共同的特点是饱受压抑,渴望越矩、渴望顽劣一番,同时又怕自己做不到,怕自己胆子不够大。在辨明对方类型的过程中,注意千万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欺骗,因为我们都会不知不觉、小心翼翼地形成一种用来示人的外在风格,用以掩饰我们的弱点和缺憾。比如说,你也许会认为你的诱惑对象粗暴好斗、愤世嫉俗,而意识不到他们内心深处却是柔情无限。除非你能够通过粗暴的外表辨清他们性格的本质,否则根本不能成功诱惑他们。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改掉认为他人的缺憾与你一致这个极坏的习惯。你也许渴望着慰藉和安全感,因而你在给别人慰藉、给别人安全感时会觉得他们一定也很需要、很渴盼。这样的话你也许会令对方感到窒息,从而使他们离你而去。
  永远不要诱惑与你类型相同的人。你们就像两个缺了相同组片的拼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拼出圆满。
  18种诱惑对象
  改过自新的浪子和妖女这种人曾经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地与异性交往。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不得不放弃这样的生活——他们遭遇的社会谴责与敌视过多,年龄越来越大便决心安定下来,于是便不得不走进婚姻的桎梏中。不管什么原因,他们心里一定感到愤怨,感到失落,好像被人捆住了手脚。我们都想重温过去的快乐体验,而这种渴望对于改过自新的浪子和妖女尤为急切,因为诱惑带给他们的快乐曾那么浓烈。这种人就是待摘的果实,你所需要的就是与他们偶然相遇,给他们重新体验潇洒放纵的机会。一旦得到这样的机会,他们便会血液奔涌,回忆起曾让他们销魂的青春。
  关键之处在于让这些人感到是他们在实施诱惑。对于改过自新的浪子,你必须婉转迂回地激发他的兴趣,让他因渴望而重燃激情,重放光彩。对于改过自新的妖女,你要让她觉得她依然有着令男人不可抗拒的魅力,男人依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得到她。要明白你给这类人提供的不是另一种固定的关系、另一种压制,而是让他们逃离束缚、重获快乐的机会。如果他们被某种关系束缚着,也不要灰心:先前的承诺只是你成功诱惑的绝好陪衬。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诱惑对方与你建立固定的关系,那你最好把这种想法掩饰起来,并且要明白这也许不会实现。浪子与妖女天性就不忠诚,你因唤起他们尘封的情感而魅力无限,之后,你就要承担他们对情感不负责任的后果。
  失意的追梦人在孩提时代,这类人的大部分时间在孤独中度过。为了自娱自乐,他们渐渐营造了充满幻想的生活,通过读书、看电影或其他大众文化娱乐方式陶醉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美丽的幻想与现实越来越不和谐,于是他们便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在恋爱婚姻中,这种失望尤其明显。他们梦想遇到浪漫的英雄,梦想体验危险和刺激,而现实生活中的情人却有那么多人性的弱点,那么卑微琐屑。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强迫自己妥协,否则就得独对孤灯了此残生。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依然对高贵与浪漫无限神往。
  这些人很好辨认。从他们读的书籍、看的电影,以及对那些敢于冲破现实约束体验激情人生的故事表现的盎然兴致中都可窥见一斑。从他们的服装选择、家居装饰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浪漫或传奇的依恋。他们通常被乏味的婚姻所羁绊,他们随感而发的一些见解也会表现出他们的失望,泄露他们内心深处的强烈渴盼。
  这些人是最令人满意的诱惑对象。首先,他们郁积了浓烈的热情、充沛的活力,只要你帮助他们将其释放,这些热情和活力就会投射在你身上。他们还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暧昧暗示、浪漫信息的微妙传达会做出最积极的反应。你只需掩盖你性格中不太奔放、缺乏激情的那一面,满足他们的些许梦想,他们就会认为得到了体验激情的机会,尝到了被白马王子殷勤相求的滋味。只要满足他们的些许梦想,他们便会用想象填补所有的空白。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决不能让现实打破你营造的幻觉。只要你略微流露出琐屑和卑微,他们就会弃你而去,从而让你陷入更痛苦的失望之中。
  骄奢的“帝王”这些人是典型的被过度溺爱的孩子。父母们把他们当成掌中珍宝,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及欲望——无休无止的享乐、成堆成堆的玩具——只要能让他们快乐,哪怕这种快乐稍纵即逝,父母也会倾尽所有。当别的孩子都学会自己寻找快乐,发明游戏、结交朋友时,这些骄奢的“帝王”却觉得其他人都该尽心尽力让他们快乐。因为被惯坏了,因此他们长大后,没有父母再娇惯他们的时候,他们便觉得烦躁不安。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快乐,走马观花般的移情别恋、变换工作、更换居所,用以抵挡枯燥的生活。他们从不建立固定的关系,因为固定的关系就意味着枯燥乏味。而这种变幻不定的生活方式最终也令他们厌倦,并且为之付出很大的代价——工作问题、一长串无终无果的罗曼史、遍及全球的朋友——这些骄奢“王子”或骄奢“公主”其实是在寻找一个人,一个像父母那样的人,一个能给他们无限娇宠的人。
  要引诱这种类型的人,你首先要能提供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参观陌生的地方,体验新奇的经历,品味奇特的风格,观赏奇美的景象。你要保持神秘感,用你性格中未知的一面给对方带来不断的惊喜。变幻不停是关键所在。一旦骄奢的“帝王”上钩,事情就简单多了,因为他们很快就会完全依赖你,你也会轻松许多。只要这些人在小时候没有被娇宠溺爱到过于难相处、过于懒惰的地步,他们就是绝佳的诱惑对象——他们会对你无比忠诚,就像小时候对待父母一样。但是要让他们如此信赖,你还要不断努力。如果你渴望与他们建立一种持久的关系,也要把想法先隐藏起来。给这些骄奢“帝王”提供长久的安全感会让他们惊恐失措,奋而抗之。这种人可以通过他们乱糟糟的过去辨认出来——不停地变动工作、旅行、短暂的恋爱,还有他们的贵族气质:不管他们来自什么阶层,都带有这种气质,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被当成帝王看待的。
  新式的正经女人在性关系上中规中矩的人如今依然存在,尽管不如过去那样常见,而规矩不单单只对性而言。一本正经的人通常对外表过于重视,总是想着什么样的举止才能让大家赞赏,让社会接受。正经女人严守规矩,从不越界,因为她们最在意社会的评价。从这一点来看,拘谨正经还同以前一样普遍,因为还是有许多人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新式的正经女人对于是否良善、是否正直、是否有政治敏感性、是否品位高雅非常重视。而新式正经女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内心深处她们对那种带有负罪感的逾矩的快乐深感刺激和好奇。正因为惧怕这种强大的吸引力,她们才采取极端对立的态度,变得中规中矩、无比端庄。她们愿穿颜色单调的衣服,从不冒险谈论时尚。对那些敢于冒险、不够端庄的人她们极易去批评。她们沉溺在单调枯燥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因为这种生活可以扼制她们内心涌动的激情。
  新式的正经女人用一本正经的端庄暗暗压制心中的情感,其实却很渴望越界。在性关系上过分拘谨的人是浪子与妖女首选的诱惑对象。同样,新式的正经女人也很容易被那些顽劣不羁、充满危险的人所引诱。如果你渴望征服这样的新式正经女人,就别把她们的批评当回事。那些批评只表明她们被你深深迷惑,你占据了她们的心。事实上,给她们机会让她们批评你,甚至让她们试着改造你,恰恰是诱惑她们的好办法。当然她们说什么你都不要在意,关键是你有了和她们相处的借口——只要与她们不断接触,这些新式的正经女人就会被诱惑。事实上,这些人不仅是绝妙的诱惑对象,而且还会给你充分的回报。一旦你把她们的心打开,帮她们赶走那些假正经的思想,她们的心就会被热情和活力充盈,她们甚至会令你神魂颠倒。她们目前也许与那些同样呆板、同样乏味的人生活在一起——没关系,别灰心。她们只是睡着了,等着被人唤醒。
  被挫败的“明星”我们都渴望被关注、被崇拜,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渴望稍纵即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而那些被挫败的明星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许他们美丽出众,也许魅力无穷,也许曾经是运动员,或是有什么其他天赋——但是一切已是明日黄花。他们似乎接受了现实,但是那些闪耀的记忆却很难化作烟尘。一般说来,在礼让有加的社会中,在工作场所,总想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总想出人头地的人很不受欢迎。因此,为了与别人和睦相处,这些被挫败的明星学会压抑自己的欲望。然而他们又因为感到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心生怨愤。在一些未设防的时候,你可以辨认出被挫败的明星:如果在一些公共场合突然受到大家的一些关注,他们会变得容光焕发;在谈及过去的荣光时,他们眼中闪着光彩;或是饮酒稍多,便兴奋异常。
  引诱这类人非常简单:只要让他们成为被关注的中心便足矣。跟他们在一起时,让他们觉得自己像明星一样,而你则心甘情愿地躲在他们的光芒中。设法同他们交谈,尤其引诱他们谈论自己。在公开的场合,要掩盖自己的光彩,让他们在你的衬托下显得无比可爱、无比耀眼。也就是说,让他们扮演魅力无边的明星。诱惑受挫的明星,你会收获无比热烈的情感。他们会对你充满感激,因为你让他们尽展光芒。他们当初被挫伤得多重,被压抑得多深,那么在摆脱这种痛苦后,他们便会释放出同样程度的情感,这些情感会全部投射到你身上——他们疯狂地爱上你。如果你自己也有这种明星潜质或炫耀倾向,那么最好避开这类人。因为你这种倾向迟早会释放,届时你们之间的竞争会使你们两败俱伤。
  稚嫩之人稚嫩的人与平常的天真青年的区别是他们有着致命的好奇心。他们对这个世界毫无经验,毫无认识,只是道听途说地有些了解——通过报纸、电影、书籍等。他们觉得天真是个负担,他们希望被人带进这滚滚红尘。每个人都觉得他们甜美单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并非如此——他们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天使。
  诱惑稚嫩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做得出色,需要点技巧。稚嫩的人对成熟、有经验的人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带点堕落邪恶的人。可是这种感觉过强又会让他们退缩胆怯。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感觉你什么品质都有。有时候你表现得像个孩子,爱玩爱闹。同时,你又明确表现出你隐藏着更深的性格,甚至是那种邪恶的东西。你不仅要在性问题上诱导稚嫩之人,而且要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让他们了解新鲜的思想,向他们介绍新奇的地方,对他们展示既平淡无奇又充满暗示的世界。不要让诱惑变得肮脏丑陋,要让一切充满浪漫色彩,甚至让生活中阴暗邪恶的一面也充满神秘与奇妙。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此最好在引诱过程中充满美感。诱惑性的语言对稚嫩者来说同精于细节一样有效。刻意的渲染与夸张的表现都能取悦他们敏感的心灵。他们没有经验,看不透事情的本质,因而会被这些小伎俩轻易迷惑。
  有时稚嫩之人也有判断能力,对世界的本来面目略有了解,然而他们却表现得非常天真,因为他们知道天真对年龄大些的人很有诱惑力。这些人虽然稚嫩,但却扭捏作态——他们知道自己在玩什么把戏。不过他们依然稚嫩。他们也许不像那些纯粹天真、没有经验的人那样好哄,但是诱惑他们的方法基本一致——表现得既天真又邪恶,你就会把他们迷倒。
  征服者这种人有着自己难以控制、别人难以想象的充沛精力,他们不停地想要征服别人、战胜阻碍。这种倾向仅凭外表常常难以辨别——他们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似乎有些害羞,甚至还有点拘谨。因此在工作和相互的接触中,不要注意他们的语言和表现,要看他们具体做什么。他们热爱权力,而且会想尽办法得到它。
  征服者感情充沛,但他们的感情只是在奋勇努力的时候才爆发出来。若与他们谈情说爱,最忌讳的就是主动投怀送抱,让自己轻易就成为对方的猎物。他们也许会利用你的弱点与你缠绵一时,但很快他们就会弃你而去,让你独自品味悲伤。让他们知道你已为他们神魂颠倒之前,最好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表现出自信和勇气,展示出征服你的决心,让他们好好追逐一番。你要表现得难以接近、脾气阴晴不定,或是偶尔卖弄风情,这都是些有效的手段。不要被他们的进攻和激情吓倒,事实上,你的勇气恰恰体现出你的优势。适当捉弄他们,让他们像头公牛一样前后奔跑、左冲右撞。最后他们总会软下来,变得驯顺有加,就像拿破仑最终被约瑟芬征服。
  征服者一般都是男性,不过也有许多征服欲旺盛的女人。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和娜塔莉?巴涅都是有名的女性征服者。女性征服者同男性征服者一样,也会屈从于善于调情的人。
  崇尚异国情调的人大多数人都对异国情调感觉很刺激、很有趣。而异国情调崇拜者与大多数人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对异国情调感兴趣的程度——对异国情调的向往会左右他们生活中的一切抉择。事实上,他们内心空虚,有很强的自我厌恶之感。他们不喜欢他们生长的地方,不喜欢自己所属的社会阶层,不喜欢自己的文化。归根结底,他们不喜欢他们自己。
  这些人很容易辨认。他们喜欢旅行,家里全是从异国他乡弄来的物品,他们崇拜这种或那种外国文化中的音乐和艺术。他们通常有很强的反叛意识。很显然,要诱惑他们,就要让自己成为充满异国情调的人——如果与其他种族、其他背景丝毫没有关系,表现不出任何异国风情,那也不必烦恼,让自己显得有些奇异特别、不断带给他们新鲜刺激总是能够办到的。你的服装、你谈论的话题、你带他们去的地方,都要显出与众不同之处。在某些方面稍作夸张,他们就会用想象填满空白,因为这种类型的人很容易自我蒙蔽。然而,异国情调崇拜者并不是很好的诱惑对象。不管你把自己打扮得多么奇特,他们都会很快失去兴趣,再渴求新的刺激。为了抓住他们的心你必须不断努力,他们潜在的不安全感也会使你如履薄冰。
  这种类型还包括那些陷在愚蠢僵死的婚姻中、陷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或是闭塞守旧的城镇中的男男女女。这些人是因为环境,而不是由于个性中的神经质才渴望异国风情。相对于那些自我厌恶的人,这些人是更好的诱惑对象,因为你能使这些人暂时摆脱压抑他们的环境。可是世上没有人能使那些崇拜异国情调的人逃离自我。
  戏剧女王有些人的生活中必须不断地有戏剧性事件发生,这是她们抵制无聊情绪的手段。因此诱惑戏剧女王,最大的错误就是给她们提供稳定感和安全感,这只会让她们逃得无影无踪。很多情况下,戏剧女王喜欢充当牺牲品的角色。她们需要有事情让她们抱怨,她们需要痛苦,痛苦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跟这些人在一起,你得乐于而且也能够给予她们所渴望的那种精神虐待。这是唯一能让她们心服口服的方法。只要你表现得温雅礼让,她们便会侍机吵闹,或是离你而去。
  只要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伤害过她们,有多少悲剧和伤痛曾经降临在她们身上,你就可以明白对方是不是这类人。她们中的极端分子可能是不可救药地自私,对诱惑毫不动心。可是她们中的大多数相对来说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而且,只要你能忍受暴风骤雨般的狂飚生活,她们还是不错的诱惑对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你希望能与她们携手一生,你就要不断地在你们的关系中注入戏剧性的成分。对有些人来说,戏剧人生是令人激动的挑战,是使彼此间的关系不断更新的源泉。然而,你要明白与戏剧女王的关系一般说来是转瞬即逝的,这种关系同时也会使你的人生多多少少变得像一出戏。
  老学究这类人不论碰到什么都不可避免地进行条分缕析,然后做出判断。他们的头脑过于发达,思维过于频繁。甚至在谈及爱情与性的时候,他们也要用伟大的思想去分析。他们如此精密地发展了自己的头脑,却牺牲了自己的肉体。这些人大多肉体感觉迟钝,不过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大脑使他们得到了安慰。他们的谈话引经据典,乏味无比——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不过你却能感觉到他们瞧不起你。他们其实希望摆脱这种精神枷锁,不要任何理性分析,只获得纯粹的肉体快乐,但他们自己无法做到。这些学究通常会与其他学究,或是与比他们卑下的人建立婚姻关系,可是内心深处却对那些具备肉体魅力的人深深着迷——比如说浪子或妖女。
  学究们是很好的诱惑对象,因为在他们无比高的智商之下,是令他们寝食难安的不安与焦虑。让他们感觉自己像唐璜、像塞壬,哪怕只是微微有所感觉,就能让他们臣服在脚下。他们中多数都有受虐倾向,只要你激起他们沉寂多年的感觉,这种倾向就会表现出来。你使他们逃离了理性思维,而且要尽量使这种逃离彻底决绝——如果你本身也有理性倾向,一定要掩藏起来,因为这只能激起对方的竞争欲望,从而使他们回归理性。让你的学究保持在理性思维上的优越感,让他们评判你。他们这样做不过是想掩盖这个真相——你是真正的控制者。因为你给予了他们从没得到过的东西——肉体刺激。
  美人从很小开始,美人就是他人凝视的对象。人们渴望睹其芳容的欲望既是她的魅力之源,也是她的痛苦之源——她总是担心她的魅力会消退,不再吸引别人的目光。如果她能更真实地看待自己,就会觉得只因为美貌而受人崇拜无聊乏味,从而倍感孤独。很多男人会在美人面前自惭形秽,更愿意遥寄爱慕之情。有些人被吸引过来,但绝不是为谈话而来。美人们忍受着深深的孤寂。
  因为美人有着太多的缺憾,所以相对来说很容易诱惑。如果诱惑成功,你得到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人人羡慕的珍宝,而且还是对你无比依赖、百依百顺的伴侣。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赏识其他人都忽略的方面——她的聪慧(很多时候美人比别人想象得要聪明得多)、她的才能、她的性格。当然你必须崇拜她的身体,否则她会感到焦虑不安。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力量的源泉,而且她深深依赖这种力量。不过你也要崇拜她的思想和灵魂。对她才智的赞赏会让她格外开心,会驱散她的疑虑和不安,让她以为你绝不是为她的美色吸引,而是更在意她的本质。
  因为美人总是被关注,因此容易变得沉默被动。其实在她驯顺的外表下,是她深深的失望。她希望更加积极主动,能够追求自己向往的东西。这时候就要稍微吊吊她的胃口了:在你对她顶礼膜拜的同时,也要表现出一些冷漠,吸引她追求你。把她训练得更积极,你就会拥有绝佳的对象。唯一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她太深太重的忧虑不安需要你不断地关注爱护。
  老顽童有些人拒绝长大。也许他们怕年华老去,怕死亡的来临,也许他们对童年的时光极度依恋、极度渴望。因为讨厌责任,所以他们努力把一切都看成是游戏、娱乐。这些人在20岁时很迷人,30岁时很有趣,可是到了40岁时,他们的一切魅力都将化为云烟。
  老顽童不希望自己的伴侣像他们一样也是老顽童,尽管这样的结合似乎能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嬉闹快乐。这一点也许出乎你的想象。老顽童需要的不是与他争抢的人,而是成熟之人。如果你想诱惑这样的人,你就一定要表现得有责任感,沉静严肃。这的确是诱惑过程中较奇怪的招数,但对这些人很有效。你要表现出老顽童那种年轻的精神风貌(如果你果真如此会很有帮助),能与他们契合,但同时又是个宽厚的成年人。因为有你的责任心呵护,顽童可以自在地玩耍。要把充满关爱的成年人形象演绎到极致,绝不对他们的行为指指点点,这样他们就会深深爱上你,依附你。老顽童初看起来很可爱,但是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们通常有潜在的自恋情结,这使得与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感觉颇受影响。你应该把他们当作短期的快乐玩伴,或是你受到挫伤的母性(父性)本能的短暂宣泄。
  救助者我们常常被那些软弱无助的人所吸引——他们的忧伤、他们的苦恼实际上都很有诱惑力。然而,还有一些人更甚一步,他们似乎只对那些充满痛苦、麻烦缠身的人感兴趣。这看上去颇为高尚,但是救助者通常有着复杂的动机:他们敏感多情,的确想给别人提供帮助。同时,解决他人的困难能让他们品尝到力量的滋味——这使他们觉得高高在上,能控制一切。而且这也是使他们忘记自己的痛苦与烦恼的好方法。你会从他们表现出的深深的同情认出他们——他们善于倾听,会让你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苦恼。你还可以看看他们的经历,他们大都曾与孤立无援、身陷窘境的人交往过。
  救助者也是很好的诱惑对象,如果你喜欢被人关爱、被人保护的感觉便会更觉理想。如果你是个女子,那么就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懵懂少女,让对方拥有男人们都向往的机会——表现得像个骑士。如果你是男子,那么就扮出面对残酷的世界不知所措的样子,女性的救助者会用母性的关爱将你包围,同时她自己则因为比男人更强大、更有能力而倍感满足。淡淡的忧郁和哀伤不仅让男人着迷,同时也能吸引女人。把你的弱点放大,但不要通过明显的语言和手势而体现——让对方感觉你无人怜爱,你曾有过那么多令你黯然神伤的恋爱,你的生命中有那么多伤痛。提供机会让对方帮助你,救助者便会被吸引过来。你只要表现得总是楚楚可怜,你们的情感就会一直保持浓厚。你也可以表示需要道德救助:你很坏,你做过一些坏事情,你需要他伸出既严苛有力却又充满关爱的双手。在这种情况下,救助者会有道德上的优越感,同时也会因与不道德的人联系在一起而充满难以言说的激动。
  纵情享乐者这类人生活优越,享受过不尽的欢乐。他们拥有或者曾经拥有不尽的财富供其享乐。他们看起来有些愤世嫉俗,乏味厌腻,而在这种看破红尘的外表下,掩盖的却是他们不轻易示人的多愁善感。纵情享乐的人是完美的诱惑者,而能够诱惑他们的只有一种人——天真纯洁的少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渴望失去的青春,怀念早已远去的天真,于是他们开始艳羡依然年轻单纯的女孩。
  如果想诱惑这类人,你当然需要青春年少,至少要保持纯洁的模样。这其实很容易——表现得你对滚滚红尘一无所知,你依然像个孩子一样看待世界。对他们的优越性表现得毫不在意也很有效:纵情者觉得追求别人是件充满刺激、令人快乐的事。你还可以表现得不喜欢甚至不信任他们,这会让他们备受刺激、豪情顿起。只要表现得对他们毫不动心,你就能控制这些不安分的人。因为你代表他们逝去的青春,你本就应该高高在上,让他们臣服于你。他们其实乐意对你臣服,因为他们心中的浪漫情怀已经被压抑了太久,因而一旦爆发,便不可收拾。所以千万不要早早投降,不要降低姿态。
  偶像崇拜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缺憾,而偶像崇拜者的内心比多数人更加空虚。他们对自己很不满意,因而在世界上寻找能让他们崇拜、能填补他们内心空虚的人。他们常会对纯精神的思想、值得奉献的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把身心扑在某些高尚的事业上,他们便会忘记自己空虚的灵魂,忘记对自己的不满和失望。偶像崇拜者很容易辨别——他们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某项事业或某种宗教。他们不断变换崇拜的偶像,一年一年不停地寻找。
  诱惑这些人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要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以代替他投入全部身心的事业和宗教。首先你要表现得对他们的精神理想表示理解,加入他们崇拜的行列,或是向他展示新的事业,最后你就会成功取代他原来的偶像。跟这些人在一起,你一定要掩藏自己的缺陷,至少要让自己散发出神圣的光彩。平庸寻常只能让自己与他们擦肩而过。表现出他们日思夜想的品性,他们就会慢慢爱慕你,崇拜你。把所有的事情都赋上崇高的色彩,让浪漫与宗教一起闪耀光芒。
  引诱这些人时要记住两件事:首先,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因而很容易起疑心。因为他们本身缺乏身体的刺激,也就是缺乏运动,而身体运动会让他们心旷神怡,因此带他们运动:爬山,辛苦地划船,甚至性也是有效的手段。但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因为他们的大脑一直在不停地运转。其次,他们因为自我感觉不好而痛苦。不要试图帮他们建立自信,他们能识破你的企图。而且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自我认识,你的赞美根本不起作用。你得让他们崇拜你,而不是你崇拜他们。在短期内偶像崇拜者是很好的诱惑对象,但是他们会不停地寻找,这种寻找会最终导致他们弃你而去,转而投向新的偶像。
  感官主义者这种人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在于对快乐的追求,而是他们过于活跃的感觉系统。有时候他们的外表就能表现出来——他们热衷于时尚,对颜色风格都很在意。而有时这种特性表现得更微妙——因为他们过于敏感,因此通常非常羞怯,从不愿意引人注目、自我炫耀。从他们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便可以轻易把他们辨别出来。比如说,假若房间内没有阳光,他们会觉得不可忍受;见到某种颜色他们会突然情绪低落;闻到某种味道又会激动不已。他们似乎生活在极度强调感官体验的氛围中(可能视觉除外)。因此,感官主义者所渴望的是能有更多的感官体验可以细细品味、慢慢赏玩。
  诱惑他们的关键就是从他们的感觉入手,带他们去一些美丽的地方,对细节倍加关注,让他们沉浸在奇丽的景致中,当然肉体诱惑也必不可少。感官主义者就像动物一样,可以用颜色和味道作诱饵吸引他们。吸引他们感官的物体越多,他们就越会感觉神思摇荡、情柔意软。诱惑感官主义者不仅非常轻松,而且很快就会见效。为了让他们保持兴趣,你可以一遍又一遍使用相同的策略。当然,适当做些变化才是明智之举——即使本质不变,具体措施也可稍作调整。克莉奥帕特拉就是通过这种手段征服了根深蒂固的感官主义者安东尼。这类人是最佳诱惑对象,因为一旦你满足他们所需,他们便非常温顺可人。
  孤独的领导者位高权重的人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不过人们对他们敬重仰慕,而人们的这种态度对他们的个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对他们曲意奉迎,都想从他们那儿谋取好处、牟得私利。这使得他们疑心重重,顾虑重重,有时表现得态度强硬、言语犀利。不过,这样的外表并不是他们真实的自己——孤独的领导者也渴望被诱惑,渴望有人帮他们驱散孤独,令他们心醉神迷。问题是许多人都畏缩胆怯,不敢尝试,或者使用的策略——如奉承、媚惑——他们早已司空见惯、鄙夷不屑。要诱惑这类人,最好要表现得与他们平等,甚至比他们优越——他们从来没体验过这种感觉。如果你对他们率性直言,他们会认为你很真诚,因此受到触动——你一定要诚实,哪怕冒一定的风险也要如此。让他受点刺激、尝到痛苦之后,赶紧递上软语温言,这些孤独的领导者的情感就会被唤醒。
  这是最难诱惑的类型之一,不仅因为他们多疑,更因为他们的头脑中充斥着忧虑与责任。他们的头脑中几乎没有诱惑的位置。因此你要有耐心,而且要机智敏锐,要慢慢地把你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一旦成功,你将会获得巨大的回报,因为他们饱尝孤独的滋味,会渐渐地把你当成最大的依靠。
  性别迷乱者所有人的性格中都既有男性特点又有女性特点,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强化、显露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一面,压制不被接受的另一面。性别迷乱的人却认为把性别势不两立地分开令他们无法接受。而他们常被看作是受到压抑或是隐而不露的同性恋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他们身上的男女两性的特点会相互转换。因为这种变幻要是表现出来就会让其他人惊慌困惑,因而他们便学会了压抑这种变幻,有时还会使其中一种走向极端。事实上,他们很喜欢在两种性别之间来回变幻的感觉,很想能让两种性别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很多人都属于这种类型,但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比如一个有着男人般精力的女人,一个对审美极有兴致的男人。不要试图寻找更明显的特征,因为这类人会把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把这种性别迷乱的特性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性别迷乱者真正寻找的是一位来自异性的而且性别同样不确定的人。让他们在你面前感到轻松,流露出他们性格中被压抑的一面。假如你有这种癖好,建议你诱惑异性当中有相同倾向的人。这样,两个人被压抑的情感都可以被对方激发出来,而且突然之间就获得了探寻一切双性世界的通行证明,再也不怕别人的非难评判。假如你不是性别迷乱的人,最好不要招惹他们。你只能使他们深感压抑,倍感不适。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