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西方哲学的故事

_2 文聘元(当代)
他在雅典干什么呢?
他办了一所学校,这是一所真正的学校,学校的惟一目的是58
传授知识。
学校位于雅典城外西北角的一片小树林里,离城只有三里多,由于这片土地与一个传奇英雄阿卡德摩斯有关,便取名叫阿卡得米。这个词儿现在还在用,不过可不能随便用,只能用在最了不起的地方,如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这样阔得吓人的机构名称上。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毕达哥拉斯,知道他也建立了一个团体,团体成员们在一起研究数学之类,可以看做是一所原始的阿卡得米,柏拉图也曾经与他们研讨过治国之道,对他们礼敬有加,现在他的学校也像毕达哥拉斯的团体一样,大教数学和几何学,包括算术、平面儿何、立体几何等,另外还有天文学和声学等课程。在学校大门口刻着一句话:
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
在阿卡得米教了二十年书后,柏拉图再次出国,纪元前367 年,他到了西西里岛上的锡腊库扎,或者也译为叙拉古。以后,伟大的阿基米德就是从这儿的澡堂子里赤着身子跳将出来,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后来又在这里被罗马士兵一刀杀了。柏拉图这次来是为了教育年轻的国王狄奥尼索斯二世,但这小伙子显然不认为几何学对他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所以柏拉图只好走了,回到他的阿卡得米继续教书。过了六年,他又到了锡腊库扎,这次是为了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人团结起来对付迩太基人,但他还是失败了,呆了一年之后只好又回到了他那小树林里的学校。
这不由令我们想起孔夫子,他的生活与柏拉图颇有相似之59
处,都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找到一个贤君能实践他们的治国理念,但都失败了,失意之余只好回乡办学校,将理想寄托于学生,希望他们的理想有朝一日通过学生们得以实现。他们何尝愿意如此,但又不得不如此,真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啊!十二年后,也就是纪元前348 年,柏拉图在他的阿卡得米安然辞世。
他学校的第一批弟子中有伟大的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逝世后,他的学校继续存在下去,直到纪元后529 年才被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帝关闭。
欧洲的黑暗时代随之降临。
第少女章美笔超盛备国
您怒了解什么是一个“理怨的国家”吗?柏拉图说:就是那由哲学家做王的国度。
与柏拉图一起走过了他的漫漫人生路,我们现在该与他一同思想了。
与前面所有的哲学家们比起来柏拉图的思想是迥然不同的,这不单表现于他思想质的不同,还表现于量的不同。具体地说,柏拉图的著作之数量较之前面讲过的所有哲学家,包括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德漠克里特和苏格拉底加起来还要多得多,至少就现存数量来看是如此。所以我们要长篇大论地讲柏拉图的思想,希望大家不要烦。我还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你们不会后悔的,因为柏拉图的思想不但有用,而且相当有趣。我把柏拉图丰富的思想分成四部分来讲,分别是:(一)柏拉图的乌托邦理论。讲柏拉图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国家,所谓共产共妻,就是柏拉图第一个在这里提出来的。(二)理念论。在所有的人(包括我与读者您)以及所有的狗(包括您家的狮子狗与我养的麻点子花斑狗)的背后有一种共性61
吗?即其背后有一个理念的人或者一条理念的狗作现实的人与狗的模子吗?
(三)灵魂不朽论。这个意思您我都懂,但柏拉图想的可与您我不一样。
(四)宇宙起源论。您听说过大西洲吗?我很早以前就听说这是一片古代的大陆,是真正的人间天堂,但后来整个大洲神秘地消失在大西洋的滔滔巨浪中,人类自此失去了惟一乐园.这大西洲是柏拉图在《 蒂迈欧篇》 中第一个提出来的,正是在这一篇里柏拉图提出了他的宇宙起源论。
在详细讲上面所说的之前我还要讲几句闲话,说说柏拉图的思想都受过一些什么人的影响。我们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柏拉图更不是,他是特重师生情谊的。由于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就一生都把苏格拉底挂在嘴边,甚至说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柏拉图的思想,只有苏格拉底的思想,将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新思想一股脑儿全送给了老师。
对柏拉图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苏格拉底。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哲学包括三个部分:形而上学、伦理学与认识论。柏拉图学着苏格拉底,将伦理学看得极重,甚至可以说是他整个思想的“终极靶标”,例如他之所以要建立乌托邦,无非是为了找到终极的正义与善。
除了苏格拉底这个人之外,对柏拉图影响最大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 斯巴达。
斯巴达我们在历史卷已经说过了,在古代西方世界它与雅典齐名。但它之闻名千古不在于在拉溪梦第的土地上诞生了伟大的哲学家或艺术家,而是因为其国家制度与公民生活方式等等是独一无二的。从某个角度而言,这确实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62
式,斯巴达也是一个理想的国家。
在历史卷的《 斯巴达与雅典的故事》 中我们已经说过了斯巴达人的生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里再略微举几点:(一)斯巴达人没有私有财产。
(二)斯巴达人的孩子在出生时会受长老检验,强壮的养下来,体弱的被扔入深潭。
(三)斯巴达的男人们过着共产主义生活,包括一起在公共食堂吃大锅饭。
(四)斯巴达公民终生只有一件事:战争。
斯巴达人的这些生活方式对于柏拉图的乌托邦思想影响巨大,等会儿我们将看到,在他的理想国里,有许多生活方式与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如出一辙。
柏拉图的乌托邦思想是他最有名的思想,
在这里他详细地回答了一个我们许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一个理想的国家应当是什么样的?
这就是柏拉图的乌托邦理论。
我们将从这个乌托邦的公民、教育、宗教与哲学王等几个方面来看看柏拉图这个理想之国。
像柏拉图的其它著作一样,《 理想国》 也是一篇对话,这场对话是在一个叫瑟福勒斯的阔佬家开始的。参加的人有柏拉图的两个兄弟格劳孔和阿德马特斯,还有武勒叙马科― 一个动不动就火冒三丈的家伙,主要对话者当然是苏格拉底了,这个苏格拉底如我们前面所言,实际上就是柏拉图自己,不过借苏格拉底的口说了柏拉图想说的话而已。
63
三等公民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公民应当分成三个部分:普通人、士兵和护国者。
普通人是些头脑最简单的人,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群,他们的职责是养活士兵和护国者。理想国的所有职业,除了作战和做王之外,都由他们来干,如种田、经商、皮匠铜匠铁匠之类。他们是些爱钱的家伙,一心只想发财。
士兵则是一些直接管理国家的人,实际上不仅仅有士兵和军官,还包括一些辅助王来治国家的人,如各级官员。他们的地位比普通人高,也不如普通人那么爱钱,但还有点贪心。讲人数他们比普通人少,但比护国者多。
护国者就是所谓的哲学王了。柏拉图在《 理想国》 中大谈特谈的实际上仅仅是这类人,我们等一下要专门给大家介绍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柏拉图的理想国绝不是一个民主社会,而是贵族社会。但与斯巴达的寡头制不一样,理想国里的贵族并不是世袭的,而是人人有份儿。一个普通人的儿子只要努力奋斗,并且有一定天赋,就完全可以荣升为士兵甚至哲学王。柏拉图有一个特别的观点,认为只要这三类人能够各自安心各自的工作,不做非分之想,就是达到了宝贵的正义。这正义观点与我们所想的不一样吧?是不一样,柏拉图甚至还说过强权即正义(一把强权胜过一口袋公正)、道德是弱者用来掠夺强者的工具之类“可恶”的话哩,不过并不尽是柏拉图自己的观点。
教育与甄刘我们前面说过,理想国的公民由三种人构成,而且并不是世袭的,是凭个人能力来决定的,那么这时就有了一个大问题:如何将这三种人分别从全体公民中甄别出来呢?64
这就轮到柏拉图大谈特谈的教育了。柏拉图说,是教育令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柏拉图的教育是分步骤、按部就班进行的。
首先我们先要假定理想国是从一个不是理想国的地方从零开始建立的。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设:有一天,某城邦的王死了,他是个热爱哲学的人,曾拜读过柏拉图的大作,遗嘱中说死后由柏拉图接掌王位,柏拉图大喜,便来到他的新王国,登基称王,史称柏拉图一世,立国号为理想,国名为理想之国。登基伊始,他随即着手筹建国家。
他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将10 岁以上的公民全部送到乡下去,因为柏拉图一世国王认为10 岁以上的人们已经是朽木不可雕也,按乡下的俗话说是“稀泥巴糊不上墙”了,教育当从儿童开始。
第二步是用教育对儿童们进行洗脑。这是第一期的教育,分体育与音乐两部分。不过他的体育与音乐同我们现在的体育课与音乐课上的东西大不一样,范围要广得多。
我们先来谈体育。
柏拉图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理想国的小公民们首先要培养的就是牛一样的体魄,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怎样教体育呢?柏拉图没有具体说明,但可以这样一言以括之:一切运动都是体育,甚至包括游戏,因为孩子们的游戏也是锻炼身体的方式,而且是非常好的方式,像互相追逐嬉戏不就是跑步吗?这是最起码的体育运动。
柏拉图的这番高论要是给现在的孩子们听到了,他们会高喊:“柏爷爷万岁!' '
与体育运动相配合的是食谱,在柏拉图眼中没有比烤鱼烤65 臼.一一’一一一丁
肉更好的食品了,所以公民们俩只准吃这些东西,而且烤时绝不许加任何佐料,像五香面之类。柏拉图发誓说吃这样原汁原味鱼肉的人绝不会生病。
一个公民是否像牛一样强壮了就行了呢?当然不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公民绝不是一个理想国的好公民。柏拉图要求理想国的公民们不但有野蛮的体魄,还要有文明的精神,他认为培养公民文明的精神的最佳方法就是音乐教育。
柏拉图的音乐与我们现在所讲的音乐就更不是一回事了,它包括一切非体育的教育,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切“文化课”都位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之列。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有两个特征:
一是反对强制性教育,强调要把最难学的课程也变得轻松活泼,课本则要编得“像诗歌一样优美”。他在《 理想国》 中这样说:
在儿童时期就应该进行基础教育,不过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因为一个自由人在获取知识时也应该是个自由人… … 在强制的情况下获得的知识是不稳固的,因此不要使用强制手段,而应该让早期教育成为一种娱乐活动,这样才会使你更好地发现孩子的天赋。
二是对教育的内容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绝不许自由放任。柏拉图是如何检查什么可讲什么不可讲的呢?
首先一条总规矩就是:凡属官方说准讲的东西才可以讲,其它一概不准,包括母亲给孩子讲的童话,给孩子听的音乐。例如在古希腊几乎人人都会背诵的荷马史诗是不准讲的。66
为什么呢?
我们在一开始就讲过,古希腊的神们与中国的玉皇大帝不一样,什么事都敢干而且也干了的,包括坏事,柏拉图认为神,既然是神,就应当是完美的,是凡人的道德准则,所以任何说神有错的东西都是不准讲的,否则孩子们也学起神们的坏榜样来可不得了,做了坏事还会振振有辞地说:“这是神教我干的。”还有,柏拉图认为放声大笑是不文雅的,而《 伊利亚特》 里面的神们曾经“幸福地大笑不止”,这还得了!
因此,柏拉图认为荷马史诗是绝不许讲给孩子们听的。还有,柏拉图认为必须将所有戏剧家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因为戏剧里大都有好人与坏人,坏人也要好人来演,而他是坚决反对好人模仿坏人的,所以干脆将戏剧从他的理想国中赶出去得了。
最后,做父亲和老师的也绝不准讲好人不幸而坏人反而幸福的故事,因为这可能让孩子们觉得:“做个坏人也不错啊,那咱长大后也做个坏人得了。”
就具体的音乐来说,吕底亚和伊奥尼亚的乐曲是不准奏的。因为吕底亚的音乐老像是愁眉苦脸,叫人丧气,孩子们听了弄不好也要多哭几声,没一点教育意义,不准听!伊奥尼亚位于今天的小亚细亚半岛,现在叫土耳其,那地方的什么东西都像土耳其浴一样,软绵绵的,叫人浑身舒坦,也叫人浑身没劲,那地方的音乐当然不准奏也不许听,凡准奏准听的音乐必须是节奏简单明快,像进行曲一样听起来叫人浑身热血沸腾,不由想操起钢枪上战场的那种。
这第二步的音乐教育要花上足足十多年时间,到孩子们20 岁为止。
67
在第二步结束之后,就要来一场期末考试了,目的是要将所有的孩子区分成两部分人:通过考试的就继续学下去,通不过的就被淘汰,去做第一类公民― 普通人。
这场考试是彻底的、公正的,对任何人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绝对公平,不管你的老爸是农民还是国王,做不做普通人完全凭能力而定。
第三步:顺利通过淘汰赛的人将再次开始他们的学习,他们的体质、思想甚至性格要受到更全面的、更严酷的训练。这一过程长达十年,十年之后就进入第二轮考试了,同样的严厉而且公正。没有通过这一轮考试的人就去做第二类公民― 士兵,而通过了第二轮考试的人就可能进入最高的等级― 护国者了。第四步:通过第二次考试的人仅仅有了成为护国者的可能。他们接下来又要开始学习,这轮学习的乃是柏拉图的治国之道:哲学。这时他们已经整整30 岁了。为什么要等到这么晚才让他们学习哲学?因为在柏拉图看来,学习哲学是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让这些年轻人“过早地品尝哲学那种难得的快乐不是明智之举… … 因为年轻人在初次尝到哲学的滋味时,常常为了取乐而争辩不休,并且老想顶撞和驳倒对方… … 就像小狗怠儿对凡是走近它的人都喜欢扯一扯、拽一拽那样。”
学习哲学的过程也有五年,目的是要在哲学的训练中培养处理复杂事物并且随时能保持清醒头脑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柏拉图是对的,要是诸位有谁能在学了五年哲学之后还保持头脑清醒,那绝对是个人物。
五年之后,这些身强体壮,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还懂哲学的“完人”就可以做护国者― 哲学王了吗?
不,早着哩J
68
第五步:这也是最后一步,但也许是最难的一步。这些理想国的精英将遭受更严厉无情的锤炼― 生活之锤炼。
他们将被抛入生活的熔炉,成为一个普通人,成为商人、匠人或者农人。他们要学会在市场上同最狡猾的商人们讨价还价,要在铁匠铺里抡动沉重的大铁锤,要头顶炎炎烈日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为了一日三餐流尽汗水。
但即使在饿得头昏眼花,累得走不动路,也要想着自己是未来的护国者,在最困苦的环境下也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理解做一个哲学王所要具备的一切品质与技能。
也许他们中有的人会忍受不住生活的锤炼,被生活锤得稀烂,但那些经受住了这最后考验的人们,将是真正的、完美的护国者― 哲学王。
这就是柏拉图的教育程序,在这些程序完成之后,全体公民将各得其所,成为匠人、士兵,或者护国者。
金属人柏拉图认为,为了保持理想国的安定团结,为了使那些被划为普通人或者士兵的人不致起来造反,妄图成为更高等级的人,就必须将这一切说成是神意― 并不是他柏拉图将公民分成三个等级,而是神将他们分开,所以他们每个人成为什么等级的人乃是神的意旨,他们必须谨遵神命,不得胡思乱想。前面说过,柏拉图认为神应当是完美的,而传统的古希腊的神们是不完美的,甚至干坏事,所以不能成为理想国的神,他便扯出了一个完美的神,说是这个神创造了人。并且他在造人时用了几种金属:金、银、铜和铁,其中护国者是用金子做的,所以是最上等的公民,士兵是用银子做的,而普通人只是用铜和铁做的,所以地位最低。他说:
, 69
他们虽然是一母所生、亲如手足的兄弟,但是神在塑造他们时,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宝贵岭,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身土加入了白银。在农民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呈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二,' ’? 须知,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怎么样?有趣吧?柏拉图就是这样创立了一种宗教,连哄带吓地叫理想国的公民们俯首帖耳。
但我想,即使柏拉图的理想国搞成了,他的这套理论又哄得了谁呢?古希腊聪明人多得很,谁比谁傻多少?乌托邦的创造者们都有这个毛病:认为别人是傻瓜,会按他们造出来的模子去生活。
哲学王对于理想国三类公民,柏拉图实际上只对最高的一级― 护国者,也称哲学王― 做过详细的分析,从前面的教育程序中也可以看到,他在理想国中实际上阐述的主要只是一个问题:如何为国家培养哲学王。
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说那哲学王被培养出来后,他们将过着怎样一种“王”的生活。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说:经济生活、家庭生活与婚姻生活。
7 口~
在这里我首先要指出一点:理想国里的哲学王并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到底多少,柏拉图并没有加以说明,但在三类公民中他们的人数肯定是最少的。关于哲学王们的生活,柏拉图是这样说的:
首先,除了仅够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之外,他们绝对不能拥有财产,也不能拥有装着门门和插销、让找上门来的人吃闭门羹的私人住宅。他们得到的给养应该仅够满足一批训练有素、吃苦耐劳的武士们之需要。他们愿意从全体公民那里领取固定的报酬,这笔钱足够他们一年的花销,但绝无积余。他们要像军营中的士兵那样,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铺。… … 在所有的公民中,惟独他们不能去接触或处理跟金银有关的事情,不能跟金银待在同一个屋顶下,不能佩带金银制作的饰物,也不能用金银器皿来饮一点儿酒。他们就这样来拯救他们自己,拯救他们的国家。
所有哲学王必须住在一起,住的是小房子,吃最简单的食物,就是前面说过的没有任何佐料的烤鱼烤肉,而且还不能多吃,不饿就得了。
一句话,他们什么都不多,但也不少,柏拉图认为富有与贫穷一样有害。
哲学王们的家庭生活也是共产主义的。所有哲学王,如果是男的话,他的妻子是全体男哲学王共有的,如果是女的话,她的丈夫也是全体女哲学王共有的。
大家也许会大吃一惊:难道理想国里还有女哲学王吗?不错!女士们应当感谢柏拉图,他可以说是第一个彻底的女71
权主义者,第一个主张男女完全平等的人。
在理想国里男女完全平等,一切事情,凡男的可以做,女的同样可以,包括做战士。在甄别全体公民的考试中,以及在平常的训练中,男女是完全不分的,男孩与女孩有同样的机会成为普通人、战士或者哲学王。他曾说过:“造就一个男子成为一个优良的护国者的教育,也同样会造就一个女子成为一个优良的护国者;因为他们的本性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看出来,柏拉图之所以主张男女平等,并不是出于对弱者的怜悯,而是打心眼儿里认为“他们的本性是一样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比我们现代社会里的男女平等还要彻底的平等。
家庭生活如此,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生活又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上看这间题:一是性生活,二是婚姻。下面所说的不单是哲学王们的,也是普通人和士兵的婚姻生活。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婚姻的年龄是有限制的,女子在20 岁到40 岁之间,男子在25 岁到50 岁之间。在这个年龄段的男女谁嫁谁、谁娶谁既不讲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也不讲自由恋爱,而是像雅典人选将军一样,用抽签来决定,哪位男士抽上哪位小姐就要她做老婆,小姐也是一样。
至于在这年龄段之外的男士女士,性生活完全自由,惟一不准的就是生小孩,怀上了也要打掉,万一生下来了就杀掉。但柏拉图又有另一个主意,这些婚姻表面上是由抽签决定的,但实际上却是内定了的,也就是说,要由最健壮聪明的男人与最漂亮动人的女人婚配,而且要让这些人生的孩子最多。这就是柏拉图的优生原则,柏拉图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计划生72
育”的人,认为应该依据粮食来决定人口数量,否则人太多,粮食太少,国家就会乱。所以不但要优生,还要少生。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矛盾:既然要共产共妻,那么怎能还去抽签决定谁配谁,搞优生学呢?我想理想国的婚姻实际上是这样的:
哲学王们是共产共妻的,他们用不着抽什么签来婚配。普通人和士兵则要经过抽签来婚配,在婚配的年龄段中间也不能随便与妻子丈夫之外的女人男人乱来。
那孩子怎么办呢?
一句话:决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孩子生下来后,要马上将他们秘密地送到某个地方去,由国家统一抚养,像上面说过的一样进行教育,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俗话说,千里搭长棚― 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们讲柏拉图的理想国也是如此,虽然理想国是柏拉图最有名的理论,但总得有个结束,我们现在就要开讲他的另一个有名的理论― 理念论。
我们先来讲个笑话。
据说柏拉图的一个学生,在阿卡得米学习了几年后,回家去看老爸,顺便要点钱。他老爸看到独生子挺高兴,杀了只鸡款待儿子。
席间,老爸问:“孩子啊,你跟伟大的柏拉图学习哲学也有几年了,你能告诉我学哲学有什么用吗?' '
儿子愉快地回答说:“成啊,爸。”
他顺手指着桌上的鸡,问:“爸,你看这桌上有几只鸡?" 73
“一只呀,儿子。”他爸不假思索地回答。
儿子笑了,颇有点得意地说:“爸,在你看来只有一只,在我看来却有两只哩!一只是你用眼睛看到的个体的鸡,还有一只是老师告诉我的理念的鸡。”
他爸听了,一下子将盘子端到了自己面前,说:“儿啊,你的哲学真有用,好,现在你就吃你的理念的鸡吧,我来吃个体的鸡。”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真的显明了柏拉图理念说的几个要点:一是理念是与个体的物不同的东西;二是理念与个体的物有某些相似之处,如理念的鸡也是只鸡― 不但是,而且柏拉图认为比我们看见的鸡还要“鸡”哩!
等一下我们会详细地说这些,但先得将理念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不真实的个体十多年前,当我初次步入哲学的大门,初次阅读哲学著作,尤其是那些西方哲学教科书时,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这些人都是在自说自话,东拉西扯,缺乏系统,弄得我常丈八金刚― 摸不着头脑。这样不但没能理解哲学,而且对哲学心生畏惧与厌恶。
这样的原因并不在于哲学本身,而在于我们表达哲学的方式。正因如此,我将以一种清楚的、符合逻辑的方式来表达哲学。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要么不说,要么说清楚。
也就是说,我将努力把本书的一切,包括下面的理念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具体地说,一是在结构上我将把哲学理论逻辑化,看看哲学家们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地推出一个个理论来的,最好是从一些大家都会同意的常识入手;二是文字上尽量将每句话都说得74
明明白白、清晰如画。
题外话说得够多了,我们现在开始谈理念。
柏拉图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个体事物,也就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万事万物是不真实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呢?因为柏拉图认为:
凡真实的事物,必须是不自相矛盾的,也就是说,它必须要么是美的,要么是不美的,要么是正义的,要么是不正义的,否则就不是真实的。
这句话就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前提,柏拉图正是由此而步步推进地提出了理念论的其它思想。
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具体事物具有什么特点呢?
柏拉图认为它们具有如下特点:有时,它们看来是美的,但有时,它们又好像不美;有时,它们看来是正义的,但有时,它们好像不正义。真善美都是如此,在此时此地此个角度看是真的善的美的,但换了彼时彼地彼角度看就不真不善不美了。总之,具体事物永远是矛盾的,具有自相矛盾的恃性。我想大家对于柏拉图的这个观点是可以理解的。有句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这万物之灵尚且如此,何况它哉!实际上,我们能否从生活中,从整个视野中找出一个绝对好的事物来呢?人好,物也好,事也好!或者转过来,是否能找出一个绝对坏的事物来呢?人好,物也好,事也好!
我们试试看吧,先说绝对好的。
― 我根本想不出来,只好问朋友:“你能想出一样东西来吗?它绝对的好,没有一点儿不好。”
答:“不能。”
那么我们找绝对坏的吧了
75
― 我也想不出来,又问朋友们。
过了一会儿,有个朋友说:“希特勒,行吗?' '
我笑笑:“希特勒绝对的坏吗?那为什么当时几千万德国人都把他当做救世主?大好人?"
另一位朋友严肃地说:“我来给你找一点希特勒的好处吧!他给烧死后,他的骨灰是上好的肥田料。”
哄堂大笑。
但读者您能否认这确是一个好处吗?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个体事物都不是完美的。这所谓的不完美也就是说:在它的好里有不好,在不好里有好,总之任何东西都是既好又不好,既不好又好。
所以柏拉图说得对,世间一切个体事物都是自相矛盾的,永远具有相反的特性。
他又认为:凡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
所以,世间一切个体事物都是不真实的。
这是一个简单的三段论:
大前提:凡自相矛盾的事物是不真实的。
小前提:一切个体事物都自相矛盾。
所以,一切个体事物都是不真实的。
什么是理念在我们定义理念以前,我必须举出一些理念的例子。这样大家会发现,柏拉图听起来那么神秘兮兮的理念原来并不难理解。
我们拿狗,这人类最温柔忠诚的朋友来作例子吧。很可能您家养过狗,至少我们都看过许多狗,有毛绒绒的狮子狗、长耳朵的哈巴狗、大嘴巴的斗狗、一脸深沉的沙皮狗,等等,这些狗很可能像我家的白狗一样,有自己的名字,如白毛的76
就叫老白,黄毛的就叫阿黄。有个哲学家养了条狗,叫“宇宙精神”;有个科学家养了两条狗,一条取名叫“天体物理”,另一条叫“牛顿力学”。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个体的狗。
但如果有人问您:什么是狗?您会怎样回答他呢?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棘手的问题好吗?我们把“狗”与“个体的狗”,例如老白比较,可以看出这“狗”有什么特点。
(一)我们可以肯定这“狗”与每个“个体的狗”是不同的。(二)它必须具有我们所看到的所有“个体的狗”的一般性质,反过来说,每条“个体的狗”也有“狗”的性质,否则“个体的狗”就当不成狗了。
(三)推理,我们也可以知道,每条“个体的狗”会死,但这“狗”是不会死的。
当然这“狗”还会有其它性质,如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就说这些吧。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说什么是理念了:上面的“狗”就是理念,是狗的理念或者理念的狗。
柏拉图认为,不光狗,所有个体事物,从狗阿白、猫花花直到这些桌椅板凳,都有类似的理念,如猫的理念、桌子的理念等。这些理念也都具有上面狗的理念那些性质,只要把“狗”换成“猫”就成了,或者也可以干脆换成“理念”。
大家现在该明白什么是理念了吧?理念,说穿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概念,是每一类事物的共性,或者用专业一点的名词来说,是“共相”。
神创理念现在我想问个问题:您猜是先有这个理念的77
狗呢,还是先有个体的狗?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不做回答,大家可以自己去想,这也许是个信仰的问题,也许是个常识的间题,也许是个蛋和鸡的间题,因人而异,我这里只说柏拉图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如前所言,所有个体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当然是理念了。只有理念的狗、理念的猫、理念的桌椅板凳才是真实的,至于我们所看到的具体的阿狗、阿猫、桌椅板凳,都只是理念在我们眼中那块玻璃体上的虚假映像,是不真实的。
在此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洞穴之喻”。
他在比喻里说,我们假定有这么一个洞穴,某些人生下来就被关在这个洞穴里。他们的脖子被牢牢锁住了,只能朝一个方向看。在他们背后,一堆熊熊大火正在燃烧,在他们面前是一面墙,火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他们终生就只看见这些影子。于是,不可避免地,他们会将这些影子看做实在的东西,但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无论是火还是他们自己,都毫无知觉。
柏拉图说,人,尤其是不懂哲学― 具体地说就是不懂他的理念― 的人就像这些囚犯一样,而那些影子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个体之物,囚犯将影子看做实在,不懂理念的人将虚假的个体之物看做真实,他们对那造成个体之物的、真实的理念却一无所知。
这里再用我家老白打个通俗点的比喻:理念的狗是真正的狗,而我家老白这具体的狗只是理念的真狗在镜中的像而已,当然是假狗。
但这个假狗为什么还叫狗呢?那是因为它分得了真狗― 理念之狗― 的某些性质,所以才成了狗,其它,如为什么有些78
个体的事物看起来也真、也善、也美呢?这也是因为它们分享了理念的真、善与美。就像拿破仑的儿子为什么生下来就是伟大的罗马王呢?这是因为他分享了拿破仑的伟大性;或者我的儿子― 假如我有儿子的话― 为什么生下来就有许多的书看呢?那是因为他老爸让他分享自己的书。
那又为什么只有这个理念的狗才是真实、完美的狗呢?这是因为理念的狗,像其它一切的理念一样,乃是神创的,所以才完美、真实。至于为什么神创的才是完美的就没什么道理可讲了,我们可以把神看成是一个比鲁班还要巧的巧匠,他所造的东西当然是完美的了。
您一定会问:那么不完美的个体又是谁造的呢?是神吗?倘若您间这样的问题,那就触及到了神学与哲学一些最基本的难题,如既然神是至善,而世界又是由神创造的,那为什么神要创造恶呢?因为恶无疑也存在于神创的世界之中。又如倘若神是万能的,那么神为什么要创造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而不是相反,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呢?或者用一个有名的悖论说,万能的神能否创造一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
这类间题看似简单,但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最简单的问题也存在于最艰深的哲学之中。您若有兴趣,可以思索这些问题,虽然未必能得出答案,但是这就像跑步一样,即使不能成为卡尔? 刘易斯第二,至少也可以锻炼锻炼身体呀,何况只要潜心思索,未必不能得出自己独到的答案,成为哲学竞技场的刘易斯。
在《 巴门尼德篇》 中,巴门尼德对当时还是嘴上没毛的苏格拉底的理念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洁问,弄得苏格拉底颇有点儿尴尬。
79
柏拉图理念论的内容,正如关于对它的洁间一样,都是很丰富的,可以延伸到整个哲学史,从柏拉图直到弗雷格、卡尔纳普和罗素,大家可以进一步阅读,但我们暂且说到这儿。我们往下说其它,看柏拉图还说了些什么玩意儿。
柏拉图的这个理念比前两个要简单一
些,我也少说一些,要不真得拖到明年才能讲完这一章了。柏拉图认为,人是由肉体与灵魂构成的,人的肉体像木头一样易于腐朽,但人的灵魂是永恒的。
我想这种思想不难理解,因为这类思想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了,现在也还有许多人相信。
为了证明灵魂是永恒的,柏拉图提出了两个证明。这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像前面讲苏格拉底时说过的一样,我是师徒俩的思想放在一起来讲的。
第一个证明是这样的:首先,万物都有对立面,这是前提。那么生与死当然也有对立面了。生的对立面呢当然是死,死的对立面也就是生。于是一个人死了,就一定会有另一个生了,那个生的是什么呢?当然只可能是灵魂了。所以,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一定是在某个地方活生生地呆着,并且一有机会,就会转世投胎。这与咱们中国人古来就有的说法够相像了吧?第二个证明是:知识就是回忆。意思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学到的所有东西其实早已经呆在我们的脑子里了,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疑问:是谁、什么时候把那些知识塞进我们的脑子里的呢?
8O
柏拉图说,很显然,只能是我们前世的灵魂。
柏拉图用这两个证明证明了灵魂的存在与永恒。柏拉图并没有止于此,他接着又说:永恒并不意味着永福,人死了灵魂有三个地方可去:天堂、炼狱与地狱。具体说是:好人升天,坏人下地狱,不好不坏的人去炼狱。
那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呢?
柏拉图的结论我很赞同,但肯定不赞同的人更多,因为他说好人乃是“哲学家”。
柏拉图认为,惟有真正的哲学家死后才能升天。他说:
凡是不曾研究过哲学的人以及在逝世时并不是全然纯洁无瑕的人,没有一个是可以与众神同在的;只有爱知识的人才能够。
这样,柏拉图给升天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有德行,二是要爱知识。
这里也许您会说:“那还不容易,这两种人多得很,就像我,既是个好人,也爱知识― 所以我才读你这破书!"
但柏拉图的回答可能会让您失望了。因为柏拉图的知识可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识,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识,即对于外界个体事物的认识,在柏拉图看来根本不是知识,而只是意见!知识乃是关于永恒之物的,也就是理念,只有看到了永恒与不变的人们才可以说是有知识的。
有这种知识的人当然只能是哲学家了。于是,只有哲学家,并且是真正的哲学家,即在品德上纯洁的哲学家,才能升天。具体地说,这样的哲学家必须将所有尘世的欲望抛到九霄81
云外,既不准想美女,又不准发财,还不许吃山珍海味,惟有老老实实地受穷受苦,一门心思搞哲学。
现在我们来说柏拉图对人类的最后审判。我把他的各种说法总结了一下,大抵是这样的:真正的哲学家死后要到天上去,和神仙们住在一块儿享福;那些没有德行的人则要下地狱,再变成荒坟里的孤魂野鬼,或者变成驴、狼、鹰这类坏动物;那些有德行但成不了哲学家的人则要去炼狱,再变成蜜蜂、蚂蚁等大家一块儿过活,相亲相爱的好动物。
这一节我们谈的是柏拉图对生与死的理解,不知您对他的观点有何看法?我想多半是鼻子里哼一声:“瞎扯!”但我想间问您自己对这个问题― 我们自己的生与死― 是怎么看的呢?您可以于夜深人静、孤身一人躲在床上时,将生死这个间题好好想想,参悟参悟。虽然未必管用,但就像王羲之所说的:“死生亦大也”,想想总没害处。
像古希腊其他哲学家一样,柏拉图对于
我们这个世界的来源也深感兴趣,对之进行了一番挺有意思的探讨。
我们知道,柏拉图的著作是以“对话”形式写出来的,在他的所有对话之中,最早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其实并不是《 申辩篇》 、《 斐多篇》 或者《 巴门尼德篇》 这些盛名之作,而是另一篇― 《 蒂迈欧篇》 。
《 蒂迈欧篇》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它是柏拉图的众多“对话”中第一篇被许多西方人看到的,因为伟大的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把它译成了拉丁文。二是它的82
I
内容是关于宇宙起源的,我们就会看到,它与《 圣经》 的说法像得很。
除宇宙的起源理论外,《 蒂迈欧篇》 的另一个有名的内容就是关于大西洲的传说,这在前面已经大略说了一下,这里就不多说了。
神创宇宙这里要先说明一点,下面所有的观点都是借一个名叫蒂迈欧的毕达哥拉斯派哲学家之口说的,但我们可以将这看做柏拉图自己关于宇宙起源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在我们这个世界被创造出来之前,也存在着某些东西,这些东西混乱不堪,没有任何秩序,胡乱地运动着。这时候来了一个神,觉得这样混乱是不好的,所以就创造出有序的世界来。
我们可以联想一下《 圣经》 里的创世说,《 圣经? 旧约全书》 开篇第一句是这样的: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两者是不是相似呢?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柏拉图之神创世界并不是无中生有地创造世界,而只是把业已存在的东西有秩序地安排好:世界本来是一团乱麻,神把它们理成一个头尾分明的线团。
神所创立的东西大概有这样一些:灵魂、作为整体的世界、时间、空间、其他的神以及鸟、鱼和陆上动物。
神在创造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依据一种什么样的顺序呢?这有点难说。但我觉得,先应当是灵魂。因为柏拉图有一个83
观点,不光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也是一个动物― 一个大动物而已,并且这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理智的动物。这个动物是先有灵魂的。
归结起来,神是这样创造世界这个大动物的:最先创造了理智,然后创造了灵魂,最后才创造身体。创造这三者后,将理智放在灵魂里,再将灵魂放在身体里。
世界这个大动物是个什么样的呢?
(一)这是个和别的动物一样看得见的动物,这就是说,也许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就是这个大动物身上的毛哩!那我们人就像是这个大动物身上的虱子了。因为柏拉图的的确确说,世界上所有其他小动物都是生活在这个大动物里面的。
(二)这个大动物像个球,因为柏拉图认为像比不像更好,而在所有的形状中,只有球是处处相像的,所以世界这个大动物当然应当像个球了。
(三)这个大动物像猴子一样动个不停,而且是像皮球一样地旋转,为什么是旋转呢?柏拉图说,因为旋转是圆的运动,是最完美的运动,既然世界一定要动,那当然是做最完美的圆周运动了。
(四)柏拉图还说,既然这个世界是圆周运动,而且只做这样的运动,所以它没有必要有手和脚。
(五)柏拉图最后说,这个神创的世界是完美的,它长生不老,甚至不会生病,还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总之,它是永恒的。神在创造这个世界的同时,还给它创造了时间和空间。那么,还有其他四种动物:神、鸟、鱼和陆上动物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那创造的神先创造了其他神,我们可以分别叫他们大神和84
小神。大神在创造了小神之后,开始懈怠了,或者想考验一下小神们的法力,就先创造了其他动物― 如鸟、鱼和陆上动物― 的神圣的部分,然后就叫小神们去创造这些动物不那么神圣的部分。
我们当然知道,所谓神圣的部分就是万物的理念与灵魂,而不那么神圣的部分则是躯体。
宇宙的原料神创造这些东西时,用的是何种原料呢?我们知道,关于世界由什么元素构成是古希腊群哲们偏爱的话题:如泰勒士说是水,赫拉克里特说是火,德漠克里特说是原子,恩培多克勒说是水、火、土、气四大元素,等等。
但柏拉图认为这些一概不是宇宙真正的元素,宇宙的真元素乃是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之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之半。
有点儿古怪吧?
这也许是因为柏拉图深受毕达哥拉斯派影响的缘故,将他们对数的崇拜也接过来了。
柏拉图在数之外还加上了形,数与形的结合就构成了宇宙的元素。
为什么是上述两种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或梯形呢?柏拉图说,因为这两种三角形乃是最美的形式,所以神才以之构建宇宙。
两种灵魂上面在谈到大神、小神创造动物时,大家可能有点儿奇怪。
不错,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但柏拉图或者说蒂迈欧就这么认为,振振有辞地说灵魂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不朽的,由创造世界的大神创造的;另一种是可朽的,由大神创造的小神们创造。85
关于这可朽的灵魂,柏拉图说它,' H 民从可怕的不可抗拒的情感,― 首先是快乐,那对罪恶是最大的刺激,其次是痛苦,那会妨碍善良;还有粗暴与恐惧这两个愚蠢的参谋,以及难以平息的盛怒、容易引人入歧途的希望;他们(众神)按照必然的法则把这些和非理性的感觉与肆无忌惮的情爱混合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了人。”
看得出来,其实所谓可朽的灵魂就是人各种世俗之欲望。柏拉图认为,不朽的灵魂生活在人的脑袋里,可朽的灵魂生活在胸腔中。
如果一个人能够克服他的可朽的灵魂,也就是说,能够将各种世俗的欲望置之度外,那么他死后就会到天上一颗属于他的星座里幸福地生活下去。如果他是个坏蛋,他来生就会变成女人,如果他继续作恶,他就会变成畜牲,这样一直下去,直到他变成好人为止。
这与前面哲学家升天一节里所说的有点儿不同吧?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死后到底会怎样,我猜八成柏拉图自己也没多大把握,因为他毕竟没有死过。所以他借几个人的口将各种可能性都说了一通,不过大体也差不多,大家各自领会就成了。我希望我们永远记住:对任何哲学家的话,甚至任何人的话,不管他如何伟大,都不要太相信,而要相信他们的话里面也常有矛盾甚至毛病― 包括我这本小书。
好了,关于柏拉图的宇宙起源说法就谈这一些,我们还是以蒂迈欧吹完宇宙的创造过程后所做的结论来结尾吧。蒂迈欧先生说:
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关于宇宙性质的探讨已经结束
了。世界容纳了有朽的和不朽的动物,并且以这些动物而告完成;世界本身就变成了一个看得见的动物,包括可以看得见的、可感觉的创造主神,他是理智的影像,是最伟大的、最善良的、最美好的、最完全的,是惟一被创造出来的天。
第刊旨章月筑渊博的智裸断
作为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一生享尽荣华,却在流亡中孤独地死去。
也许亚里士多德不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但肯定是最渊博的哲学家。
公元前384 年,他出生在色雷斯一个叫斯塔基拉的海港城市。
我们前面讲过,色雷斯曾哺育了德漠克里特和斯巴达克,现在又加上了一个更伟大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的御医。所谓御医就是国王的专职医生。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早年生活有两种说法。一说他自小就是阔少,养成了阔少们的老毛病,放荡不羁、挥金如土,几年就把老爸留下来的钱财花了个底朝天,只好去当兵糊口,后来他又回到家乡,干起父亲的老行当来。直到30 岁以后他才明白他天生是个哲学家,于是便去找柏拉图,做了阿卡得米的学生。对上面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我没办法把一个轻浮的花88
花公子同一脸书呆子气的亚里士多德扯到一起来。所以我更相信后一种说法:大约18 岁时,他的老爸就把爱子送到了伟大的柏拉图门下,因为当时阿卡得米的声望大约像是咱们中国的北大、清华,或者美国的哈佛、英国的剑桥,一个有钱的父亲肯定会高兴自己的儿子成为里面的一员。
在阿卡得米,亚里士多德很快就超过了师兄们,被老师称为学园“智星”。他不但才智过人,而且酷爱读书,又堪称历史上最早的藏书家之一,他的宿舍因此被称做“读者之家”。
这样平时读书,闲时购书,亚里士多德在阿卡得米一呆就是二十年,直到老师死了才离开。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要离开,而没有留在阿卡得米甚至继承老师的衣钵呢?
我想原因是这样的:虽然亚里士多德才智非凡,但与老师不大合得来。我们从历史之鉴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天才往往很难合得来,就像两千多年后的弗洛伊德和荣格一样。
可能就因为这些原因,柏拉图在临死时,没有将校长一职留给亚里士多德,而给了另一个学生斯波希普斯。这个斯波希普斯绝对是柏拉图的忠实弟子,对于柏拉图重视的数学更是奉若天规,而数学这个东西却是亚里士多德最烦的。子是他便离开阿卡得米,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离开阿卡得米后,亚里士多德在各地游逛了一段时间,已届不惑之年了。
这时他的一个老同学,位于小亚细亚沿海密西亚城的统治者赫米亚斯请这位学长去玩玩,这一去便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这位统治者将他的妹妹或者侄女嫁给了亚里士多德为妻,也有人说这位赫米亚斯先生是把自己的小老婆给了没老婆的亚里士89 - ― 一I
多德,而这位赫米亚斯原是个宦官。
结婚才一年,一天亚里士多德接到了一个重要的邀请:他父亲的旧上司、马其顿国王胖力二世请他去做太子的导师,这位太子就是未来的亚历山大大帝。
古怪的是我们没找到任何确切的证据表明亚里士多德与这位伟大的学生关系到底怎样。一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尽管是一个杰出的哲学家,但他对亚历山大王太子的教育似乎没多大成效。老师离开后,亚历山大仍是个野心勃勃、放荡不羁的家伙,对哲学更是一窍不通。
当然也有传说说亚历山大非常爱他的老师,老师也很支持弟子后来的统一大业。但那是师生之间正常的感情,与教育的效果没多大关系。
亚历山大接替父亲的王位后,开始了伟大的征服。关于这段伟大的征服史大家可以参考《 西方历史的故事》 第四章《 亚历山大大帝传》 。
弟子做了国王不久,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马其顿,他又在各处逛了几年,这时他因当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按中国的说法,是太傅的大官了,各地国王哪敢不对他礼敬有加,奉为上宾。纪元前335 年,亚里士多德风风光光回到了雅典,这时的雅典乃至整个希腊已经被大帝征服了,这也是全希腊第一次统一。“太傅’,到达后受到了统治这里的马其顿贵族们热烈的欢迎。但亚里士多德不是来做官的,而是像孔夫子一样来办学的。他学着老师也在一个小树林里建起了一座学校,取名叫吕克昂,也被译成莱森学院。
这时的亚里士多德早已名声在外:一是由于他的确是伟大的哲学家,二是由于他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大家可以9O
想想这两个有利条件会给他带来多少学生!
从此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就天天给他的一大帮学生上课了。每天,当旭日东升,亚里士多德便漫步在校园的草坪上、树底下,边走边谈,后面尾巴似的跟着他的弟子们。― 很逍遥自在吧?如此,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们便被称做“逍遥派”。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里一漫步就是十二年,在这里写出了他的巨作。
纪元前323 年,亚历山大大帝死了,年仅33 岁。这时,早已对他的统治愤愤不平的希腊人揭竿而起。他们不但要将统治他们的马其顿官员们赶走,还把矛头指向了亚里士多德,说他是个裹读神明的家伙。亚里士多德可不是苏格拉底,他一见势头不对,便赶紧溜之大吉,按他自己的说法,这不是怯儒,而是不想给雅典人再加上一个扼杀哲学的恶名。
他流亡到了一个叫加尔西斯的地方。
第二年,亚里士多德在流亡之地与世长辞。
第,、章一个哲学月沁眼中的七全习禾
亚里士多德用他充满错误的思想统治西方千年之久。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规模空前。
如果说柏拉图是一个精巧无比的花园的话,那亚里士多德就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
但我们不要想象这座宫殿像咱们的故宫一样金碧辉煌,就优美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远不如他的老师柏拉图。因此他诚然是一座宏大的宫殿,但却是一座相当粗糙的宫殿,既无故宫一样的雕梁画栋,也无凡尔赛宫精美的壁画与大理石雕像。它更像是故宫或凡尔赛宫刚刚建好,但还没装修时的样子。
上面用了这么多的比喻,我只是想说明一下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两个特点:一是文笔朴素,缺乏生动;二是思想艰深,不易理解。
所以我得预先请大家原谅,当你们读这一节时,八成会大皱眉头,就像我写它时一样,恨不得一丢了之。― 我当然不能这样,因为一部没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史是不配称哲学史的。我仍会尽力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装饰一下,让它优美一点、92
明白一点。万一我没有做到,大家权且当做接触一下“真正”的哲学吧,这就是当初害得我稀里糊涂的哲学教科书所讲的哲学。
柏拉图是一位极富诗意的思想家,亚里
士多德是一位极缺诗意的科学家。在他的思想之宫殿中,内容最丰富的并不是形而上学的玄思,而是富于科学精神的观察与研究,亚里士多德把他的目光投向了整个自然界,把自然界的万千个体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试图从中寻求知识与真理。在他的吕克昂,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阿卡得米的数学与政治,而是倾向于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
大家都知道,搞自然科学研究同搞哲学这样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同,得花费大量资金。所以,亚里士多德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学研究的人。
据杰出的罗马博物学家、《 自然史》 作者卜林尼记载,亚里士多德手下有大批研究助手,包括为他抓各种动物的猎人、栽培植物的园艺工人、在海里专事捕捞的渔夫,加上其他辅助人员,达上千人之众。他们不单在吕克昂里为他服务,而且遍布从希腊、小亚细亚直到埃及的广大地区。我们不难设想这些人可以为亚里士多德找到多少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亚里士多德凭这些东西建立起了古代世界第一座大动物园和植物园,他的许多伟大发现也是从这些动、植物身上得来的。
也许您会觉得奇怪:“天啊,这得花多少钱!亚里士多德怎么这样阔?难道他也像诺贝尔一样,发明了什么新奇东西,得了专利权,赚了数不清的钱么?"
这是个玩笑,亚里士多德当然不会这样去赚钱,他甚至压根93
儿不会赚钱,花钱倒是个能手。
他搞科研的巨资有三个来源:一是他老爸和老爸的老爸等先人们的遗产。亚里士多德家的人一直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大家可以想想,给国王一家子看病,这出诊费还少得了吗?那些钱最后自然落到了亚里士多德手里。二是他老婆乃是密西亚的统治者― 整个希腊最阔绰的人之一的侄女,这个阔佬的财产后来都给了侄女,也等于是落到了亚里士多德手中。三是亚历山大做了大帝后,没有亏待老师。据世界上最古老的狗仔队员、堪称狗仔之鼻祖、专爱探听名人私生活的阿德纳奥斯说,大帝先后拨给老师作科研经费的钱多达800 他连特。这个800 他连特与苏格拉底的30 个米尼可不是一回事,那时候,普通人要是有8 个他连特就是不小的富翁了。据有人统计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400 万美元。
有了这三笔钱,亚里士多德什么样的科研不能搞呢?加上他的天才,什么样的成果出不了呢?
凭这一大堆资本亚里士多德也获得了一大堆成果。他的著作有人说是400 部,也有人说是1000 部,现在当然没留下来这么多。但光是留下来的已经够瞧了,仅中文的《 亚里士多德全集》 就多达10 卷,其中收集的著作达50 部,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全集。著作的内容囊括了现在称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大部分领域,总归起来有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著作是关于逻辑学的,如《 范畴篇》 、《 解释篇》 、《 前分析篇》 、《 后分析篇》 、《 论题篇》 、《 辨谬篇》 ,等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如何思想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们将它们以《 工具》 为题结集出版。
第二部分是有关自然科学的著作。如《 物理学》 、《 论天》 、《 论94
生成和消灭分、炙论宇宙》 、《 天象学分、《 论感觉及其对象分、《 论记忆》 、《 论睡眠》 、《 论梦》 、《 论呼吸》 、《 论颜色》 、《 动物志》 、《 动物的进展》 、《 论植物分、《 论声音的奇异》 、《 机械学》 、《 论不可分割的线》 ,等等,多得很。从它们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的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学、气象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学、生理学、声学、机械学、数学、物理学,等等。这些学科中的一大部分实际上就是由亚里士多德本人创立的,如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生理学,等等。
第三部分著作是有关美学的,如《 修辞术》 、《 亚历山大修辞学》 、《 论诗》 ,等等。这一部分的成就可能没有其它三部分的成就大。
最后一部分才是他的哲学著作。包括《 尼各马科伦理学》 、《 大伦理学》 、《 优台漠伦理学》 、《 论善与恶》 、《 政治学》 、《 论麦里梭、克塞诺芬尼和高尔吉亚》 ,此外就是最有名的《 形而上学》 。光读读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们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难怪有人说,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太阳下每一个问题都有其一席之地。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今古之博学,惟亚里士多德为最也!' '
他创立的许多东西一直流传到现在,他的许多用语甚至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如原则、形式、能量、现实性、动机、目的,等等。这些词儿都是亚里士多德老人家在两千多年前想出来的。想想吧,咱们这些弄哲学的人要是没有它们的话,那简直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哩!
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是如此之众多、学识如此之渊博,那他是不是古往今来掌握真理最多的人呢?
也许您这样认为。但是亚里士多德恰恰也是古往今来犯错95
误最多的人之一― 如果不是最多的话。
我们还记得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实验,为的就是要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说法错了。亚里士多德说过,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这大约是亚里士多德看到羽毛落地比石块落地慢而想当然地提出来的。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再随使拿块大石头与小石头实验一下,就莫明其妙地得出了这个荒唐的结论。
类似的错误在亚里士多德的书里还不少,无论是他的夭文学、生物学,还是物理学,现在读来您会觉得简直是“满纸荒唐言”哩!
但就是这样的理论牢牢控制着西方人的思想达千年之久,而自文艺复兴以来,新的思想巨人们,从伽利略到哥白尼,在提出他们的新思想时,几乎总是把亚里士多德当做靶子,同时也是把他当做自己继续攀登的垫脚之石。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命运。
至于记载这些哲学的著作同样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先是,由于亚里士多德的盛名,这些著作很可能一度流行于古代西方世界,但后来像其他古希腊伟人们的著作一样,在西方无休止的打来打去中失传了。― 幸好只是在西方,在东方他的著作仍有很多读者。
早在纪元前5 世纪景教徒便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著作译成了古叙利亚语,五百年后又译成了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又过了许多年,大约在1225 年,终于被译回为当时全欧洲的官方语言― 拉丁语,后来十字军东征时把好多希腊文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带回了欧洲。1453 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时,从城里逃出来的希腊人也将一些亚里96
士多德著作带到了欧洲。
这时,实际上已经统治了西方的基督教会早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奉为《 圣经》 第二了。每所教会学校都将亚里士多德哲学当成了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如有反对者,面临的将不是批判的武器,而会是武器― 例如皮鞭或烈火― 的批判了。
乔雯在他的《 坎特伯雷故事集》 里记录了那时的学者们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拜。有位学者很得意,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在他床头摆着二十本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书,精装封面有红又有青。
但丁在他的千古名著《 神曲? 地狱》 第四歌里,也有这样一段话:
当我把眼皮抬得稍高时,
我看到智者们的大师,
坐在一群哲学家的中间。
大家注视他,大家尊崇他;
这里我看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在余者之前,立得和他最靠近。
这个“智者们的大师”指的便是亚里士多德。他被看做是所有哲学家中之最伟大者,这正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亚里士多德的地位。
好了,对“最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大厦的结构之综述至97
此为止,我们开始具体地讨论他的思想。
我打算先从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逻辑学人手。
在亚里士多德所有成就之中,逻辑学是
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一种,当亚里士多德的大量论断被一条条批驳时,其逻辑学却一直影响至今天。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如果想做得好的话,就需要有恰当的工具。例如我想钓鱼,就得有一根好钓竿,最好是铝合金、伸缩自如的那种;如果想玩乒乓球,上好的工具就是一套“红双喜”系列:球、球拍、再加桌子;要是想谈恋爱,目前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呢?我猜是一个够“酷”的形象再加一张会吹的嘴,吹的内容,则以足球和哲学为佳。
那么思想呢?如果我想正确地想问题,正确地说话,正确地找出敢跟我顶嘴的人话中的弱点,给以致命一击,那该怎么办?那就得靠“逻辑”了了
这个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全称是形式逻辑。我们平时说:“您说话得讲逻辑啊,别信口开河。”说的也是这个逻辑。
在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之前,古希腊哲学家中有很多人是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工具的,所以他们说话不时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或者胡搅蛮缠的诡辩。
但有的哲人,像苏格拉底,已经开始致力于把自己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例如他老是向人家要“定义”,其实就是为了让人弄清楚自己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亚里士多德便是在这些背景之下创立其逻辑学的。
98
当然这些背景同真正的逻辑学还差一大截,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几乎是白手起家地建造了逻辑学这座设计合理、结构严谨的大厦。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在它诞生之初并没有马上起很大作用。像他的著作一样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西方默默无闻,在东方稍放光芒。足足过了八百来年,一个叫波伊提乌的家伙方将它从东方重新介绍到西方。
但它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旦回到西方,便成了整个中世纪的思维模式,而且是惟一的模式。西方中世纪的哲学家们以死板得要命的方式运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去研究上帝为何存在、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之类的问题,令人反胃!但他们毕竟己经在用逻辑思考问题了,他们的推理虽然没什么意思,却仍然不失为讲逻辑的思考方式,这就比古希腊人先进了。
中世纪之后亚里士多德的大量思想成果已经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他的逻辑学却依然是人们的思想工具。培根的归纳法只是完善了它,而不是代替或推翻了它。虽然弗雷格,这位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逻辑― 数理逻辑,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贬到科学之一隅去了,但即便在今天,数理逻辑仍是阳春白雪,曲高而和寡,只在那些专门的研究者中间兜圈子。对于广大群众,包括我们,起作用的仍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因为它有一个最明显的优点:能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以至学术研究中做到思路清晰、结论可靠。关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内容,我这里只选择一个最主要,也与我们关系最密切者来讲,这就是三段论。
三段论我们都听说过,简而言之,就是用三句话来证明一个99
结论。虽然它只有三句话,却足以将一个命题证明得天衣无缝― 当然也是有条件的。这里举个例子:
凡人都会死。
老莫是人。
所以,老莫会死。
这个老莫可以改成任何一个或一些人,如我、您。这个例子就是三段论里的所谓AAA 形式,称为" Barbara ”。它由三句话组成,从上往下分别叫做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这也是一种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思维方式,可以肯定我们每个人都用过,无论有没有学过,甚至听说过三段论。
当然我们在实际运用时不会采用上面这么完整的形式,而是一种简化的形式。举个例子,如我说:“我要喝水。”这实际上就是个隐蔽的三段论,它可以进行这样的扩展:
凡人都要喝水。
我是人。
所以,我要喝水。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是一种极可靠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大用特用,质量“三包”。不但可以用于立,还可以用于破,例如,“文革”时最响亮的口号之一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很容易用上面老莫的例子予以否定。当然它的可靠也不是无条件的。例如大前提要对,如果大前提错了,那结论就肯定不对。如第一个例子,如果“凡人都会死”不成立,即有的人像孙悟空一样长生不死、寿与天齐,那么结论“老莫会死”也就不成立了,谁知道这个老莫不是孙悟空第二呢?除T 上面的AAA 式外,还有EAE ( Celarent )、All ( Darii )、100
EIO ( Ferio )三式,它们属于三段论的第一格,亚里士多德还规定了第二格和第三格,后来经院哲学家们又加上了第四格。实际上这第二、三、四格都可以归结到第一格。
虽然如罗素、弗雷格等人所言,三段论有许多缺点,然而谁没有缺点呢?无论是理论还是人。像我本人,也有许多的缺点,比三段论肯定要多,但绝对是个好人;三段论也绝对是思想、生活中价廉物美的好工具。
上面谈了一下亚里士多
德的逻辑学,现在我们来谈他的另一个伟大的思想体系― 科学思想。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塑造了他的整个世界。
亚里士多德与其老师、祖师爷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一个沉醉于哲学与伦理学之形而上学玄想的人,而是一个关注于现实― 我们面前的自然万物的人。按西方人的说法:“苏格拉底给人类以哲学,亚里士多德给人类以科学。”
前面已经说过,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的研究可谓包罗万象,我们是不是要逐一去说呢?没这个必要,也没这个时间。我们只说说亚里士多德研究得最多,也最有影响的几个领域。我们首先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对物理学都说了些什么。形而下学物理学(physics )就是研究自然万物之理的学问,与研究非自然的抽象之理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 )相对,因此我们不妨将它称为“形而下学”。
但这里的“自然”与我们现在所称的自然有些不同,我们的自然就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但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这个“自然”101
是与“生长”有关的,也就是说它的自然倾向,由之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到某种目的性。亚里士多德正是这样来看待自然的:一个生物或者其它东西,它的自然就是它的目的,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存在。
这听起来有点古怪,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一点:任何东西,它一旦存在,就会有个结果,也可以说,它必定会随着时间而发展。例如,一颗种子,它的发展是什么呢?很简单,发芽生长,成为一棵苹果树― 如果这是一颗苹果树的种子的话。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就是自然。这个自然又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运动。因为我们知道,任何东西一旦存在就要发展,这个发展无论是什么形式,都是一种变化,不管是岩石的风化,还是种子的发芽,或者仅仅是位置的改变,这些变化都是运动。亚里士多德说运动就是潜存着的东西正在实现,也是这个意思。一颗种子,它的潜存着的东西就是它发芽的可能性,而当发芽由一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时,它就是在“运动”了,这种运动,便是种子的“自然”。
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东西是自然存在的,如动物、植物,或者单纯的物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们具有一种内在的运动规则。这种所谓的内在运动规则,对于动、植物便是其生长发育,对于物体就是其移动,像一块冰从天上掉下来砸中一个哲学家时所做的移动一样。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认为,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的学问,也就是研究上述自然万物的那些运动、发展、变化的学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研究的问题是很丰富的,除自然与运动之外,还有对时间、空间以及天体等的研究,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多少与运动相关。我们在这里且不一一说了,大家102
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他的书。
大地是宇宙的中心我们再来简单地谈谈亚里士多德的夭文学思想,这种思想曾经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宇宙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首先把整个宇宙天体分成好多层,各层天体都是完美的球形,越往上天体就越神圣,创造世界的神自然处于最高一层的天体。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等所有天体都在绕地球转圈子。
以月亮为界,月亮以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无死亦无生的,按佛家的话,都脱离了生死的寂灭轮回,“涅架”了。
月亮下面的东西则有生有死,地球上的万物,包括我们人,是月亮下面的,自然都属于有生有死之列。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分别是:水、火、土、气和第五元素。
以月亮为中心,月亮以下的所有东西都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构成的,而月亮以上的其它天体则是由第五元素构成的。水、火、土、气四种元素不是永恒的,它们彼此相克相生,有重有轻。如火是最轻的,所以它总是向上运动;土则是最重的,所以它总是往下掉;气则比较轻,水则比较重。
这些理论现在看来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胡说八道。但却统治了整个西方人的思想近千年之久。并且它远非仅仅是思想控制,而是最残酷的思想暴政。罗马教会通过宗教裁判所,对胆敢怀疑伟大的亚里士多德的人予以无情打击。伟大的科学家布鲁诺就是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阳,被活活烧死的。
103
当然我们不能说是亚里士多德多么坏,可以相信倘若亚里士多德自己是罗马教皇,他决不会将反对他的人烧死,而且我们也不能怪亚里士多德没有提出正确的宇宙论,应该说,在他那个时代提出这类学说是完全正常的,虽然也有人提出过日心说,但那与地心说一样,只是瞎猜。甚至可以打个比方说,那些天文学家是爱用抛硬币来赌博的人,他们用一面代表地心说,以另一面代表日心说,亚里士多德猜了一面,便选择了地心说,而毕达哥拉斯猜了另一面,便选择了日心说。
生命是一条链首先我们应当明白:生物学这个学科的创立者就是亚里士多德本人。
前面已经说过,为了研究生物学,亚里士多德雇来替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人多达上千,也花了成百上千的银子,使他的学园也成了古代世界第一座大动物园、植物园。凭着如此丰富的材料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思想较之他的物理学和夭文学思想要正确得多。
亚里士多德最伟大的生物学贡献,就是认识到了生物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连续地从低级到高级排列起来,最低级直到最高级构成了一条生物之链,而且从身体构造、生活方式、后代繁殖直到情感表达方式,都是渐进的,也就是说,每一环只比上一环进步了一丁点儿。
我们可以打个比喻,这条生物之链也可以是生物之梯,因为它就像楼梯一样,每一级只比下一级高一小段,但这样可以由平地直通达无限之高。我们可以把第一级看做无生命的岩石沙土;再上一级就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再往上就是复杂一点儿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再就是最简单的生命体,如细菌;这样,一级级往上,越过古生代的三叶虫、中生代的恐龙,直到咱们的类人猿祖104
宗,最后是人― 这小小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
再往上呢?是神仙― 如果有的话。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有不少好发现,如他说鸟和爬行动物在身体构造上是近亲,猴子不如人聪明,却比普通的四足动物机灵。他还说,人应当归入胎生四足动物之列。这对于那位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普罗泰戈拉先生应当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达尔文先生却肯定会举双手赞成。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创立了胚胎学,为此曾打破过无数只鸡蛋,看里面小鸡的发育情况。
他也是最早研究遗传学的人之一,他曾听说有一个与黑种人结婚的姑娘,生下的孩子却是白种人,后来她的白种孩子长大了,与白种人结了婚,生下来的孩子却又成了黑种人。如果是现在,大家会不假思索地说,很简单啊,你以为那白种孩子真是那黑人丈夫生的吗?那黑种孩子又真是那白种丈夫生的吗?这种事儿真是太多了!
但间题是,我们可以肯定那姑娘与她的孩子都不是随便的人,他们的孩子也都是父母的亲生孩子。那么,这“颠倒黑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亚里士多德没能解决这个间题,但他想到了这类问题:这姑娘的孩子一定有黑人血统,但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不在皮肤、头发、眼睛上显示出来呢?为什么直到第三代才又显示出来呢?
这些问题直到两千多年后才由孟德尔得出答案,这就是所谓的“隐性遗传”。
其实亚里士多德只要再多想一步,就可以得到这个答案了― 那个姑娘的孩子的黑人血统就“隐藏”在自己的体内啊!只105
不过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要到那个姑娘的孙子身上才能表现出来。这就像阔气的爷爷把一个箱子交给儿子,儿子不知什么原因没把它打开,做了一辈子穷光蛋,直到父亲死后,孙子才打开这箱子,发现原来是一箱子金子,于是又一次表现了爷爷的属性:阔气。
亚里士多德辞世两千余载之后,一个叫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又发现了相似的现象,并且比亚里士多德前进了一大步,不但观察了现象,而且得出了伟大的结论,总结出了遗传的两大规律。可惜的是,直到死,他的伟大成就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他只有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
― 大家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历史就是这么古怪与不公!类似的人还有伟大的作家卡夫卡和哲学家弗雷格。上述这些都是亚里士多德生物学的正确之见,现在我们说一下他的错误之见,只略举几例:
他认为生孩子老爸的作用只是给母亲一点性刺激,以加快生孩子的速度而已,不知道精子还是生孩子的必要因素。他从没有进行过尸体解剖,不知道人体是由肌肉和骨头组成的,也不知道有动脉、静脉这种东西。
他对于男女身体构造的差异有一种顽固的信念,认为男人脑袋上的骨缝比女人要多,男人胸腔每侧只有八根肋骨,他甚至坚信女人连牙齿都比男人少。
这种种谬论说起来虽然好玩儿,但还是不多说了吧,免得被人说我们不够宽容,专挑伟人们的刺儿。
我们最后补充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一件大功劳。我们前面谈过赫拉克利特,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会知道他的思想?要知道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可是半篇也没留下来。
106
我们之所以能谈他,研究他,从他那火一般热烈的语言里汲取力量,全亏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两个。他们虽然很有点合不来,但有一个共同点,坚信不破不立,所以每次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总爱先把人家的话引述一大通,猛批一大通,尤其是亚里士多德,这个癖好来得更是强烈。
我们可以看看他的哲学杰作《 论麦里梭、克塞诺芬尼和高尔吉亚》 ,每部分的开头都是“他说”,在漫长的一段引文之后,就开始反驳了。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便知道麦里梭、克塞诺芬尼和高尔吉亚都说了些什么了;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大功劳。
在亚里士多德的所有学说中,我觉得他的
伦理学是最亲切的,我举双手赞成。
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学不是一门理论的学问,而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所以他把他的伦理学规定为所谓“实践哲学”。他的伦理学也可以换个名字来说:“幸福生活指南”。因为它只有一个目的:教我们如何得到幸福美好的生活,并为我们求得理想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一整套实践指南、一条金光大道。古希腊的哲人们爱谈善,认为人一生最高的目标就是要追求这个善。但他们的这个善常常是叫人难以去追求的。例如要求爱善的人们像苏格拉底那样成天破衣烂衫、食不果腹,这样的生活有多少人会去追求呢?
亚里士多德也谈善,但他的善就不大一样了。
首先他给善一个最亲切的定义:善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最高107
的善。所以咱们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追求善。怎么样?不错吧!我相信您、我、他,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也就是在追求善了。我们不但是一个幸福的人,而且是一个好人!
当然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我们现在许多人所想的幸福不大一样,但即使如此,我想大家听了后一定会觉得这种幸福也值得迫求!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他认为穷光蛋是谈不上幸福的,他只会成天愁吃愁穿,为了填饱肚皮而不择手段,哪有时间去追求什么幸福?相反,人有钱了便可无忧无虑、有闲情逸致去追求知识智慧,也就是去追求幸福。
这话不错吧!我自己就有过这种切身经历。我家里很穷,上大学那阵儿每个月的生活费是50 元整,包括买饭菜票、买书、买肥皂、买衣服鞋子等等等等。成夭为吃饱饭而奋斗,幸福,真是没时间想这间题。不,也想过,看着食堂卤菜部里一碟碟的牛肉猪肝,我常想:“要是能弄它一碟吃吃该有多幸福啊!要是能连吃两碟我就真要幸福死了!' '
是不是有了金钱便有了幸福呢?当然不是!亚里士多德只认为没有钱万万不能,并不认为金钱万能。
除了有钱,幸福还得需要什么条件呢?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称得上人,是因为人是“理性动物”。这理性也就是人的思维能力,这才是人高明于其它一切动物的地方,所以人若要追求属于人类独有的幸福,就得关注理性。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它?因为它不但为人所独有,且力量其大208
无比,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祥东西:美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善,而善,当然是美德。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说:“嗯,看样子这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就是天天要我去做活雷锋,帮列车服务员同志扫车厢、搀老大爷过马路、把这个月的奖金寄给灾区人民。”
如果亚里士多德真是把这种美德当做幸福,我也有意见,不是不赞成做好事,而是不赞成把这当做幸福― 我认为这更是一种责任。
但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并非只是这些东西,他说,美德有两个条件,一是理性,二是远见。
他认为,一个人做事要凭理性,不要感情用事、盲目冲动,等做过了才说:" It ' 5 out of my control ! (我身不由己!) ”这是没有用的,也不会幸福。用另一个词来说,就是人要善于克制自己,善于自制。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