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用幽默化解困境

_6 憨氏(当代)
老师解释说:“你看得不仔细,那是‘银行’。”这个笑话还是颇有些幽默意思。
(3)词语飞白
词语飞白则是在用词上故意出现错误以体现幽默,特别是黑色幽默。
有一篇小幽默《一个白字秘书的日记》中,就有这么一段:
今天上午,上司派来了一个解馋(检查)团,由酒精(久经)考验的喂处长带队,白、吃、喝三位处长陪同,来饭店烟酒(研究)横向联喝(联合)的问题。在肠胃(常委)扩大会议上,他们经理虽然嗓子里洇满了眼泪,还是坚持汇报饭店全年盈利五元三毛钱的经验……
而更多的“词语飞白”的幽默使用则是表现为讲话者对某些词语的错误理解或错误运用,下则幽默《局部》,便是老太太没弄明白“局部”的意思而形成的。
晚上,贝贝一家在看电视节目,正播放天气预报,当播音员播完“局部有雨”时,贝贝的奶奶喜滋滋地接着说:“幸好我们没住在‘局部’,那地方天天下雨,没晴过!”
而一则《“难过”三分钟》,则是人忙无智的“替代措施”。
葬礼开始,主持人一时想不起“默哀”这个词来,便宣布:“现在大家‘难过’三分钟。”三分钟眼看就要过去了,可是他还是没想起“默哀”这个词来。哀乐停止了,他只得宣布:“现在‘难过’结束。”
(4)语法飞白
语法飞白是语句中语法关系上出现错误,如:某展览馆贴出告示,说:“这里正在展出三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就是由于在句子成分的顺序上出现了毛病,闹出了笑话。还有像“打球类”、“跳舞蹈”、“唱音乐”等说法,则是搭配不当的语法飞白。
在运用飞白法时,要做到恰当合理,才能产生幽默效果。首先,要判断好使用对象,即对象是否可以用飞白法来嘲笑,因为对某些讲话出毛病的人不宜采取嘲笑的态度;其次,语言、逻辑方面出现的错误,可以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但错误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道理,你只有把错误说得或写得符合出错的规律才可信,进而才会产生幽默感。
12.正话反说法
正话反说相当于修辞格中的反语,是用相反的词语表达本意,使反语和本意之间形成交叉。在幽默语言交叉技巧中,反语以语义的相互对立为前提,依靠具体语言环境的正反两种语义的联系,把相反的双重意义以辅助性手段如语言符号和语调等衬托出来,使观赏者由字面的含义悟及其反面的本意,从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反语是造成含蓄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简言之,就是故意说反话,或正语反说,或反话正说。
实际上人们常爱说反话。如到朋友家参加聚会,你发现朋友的夫人越来越胖了,你如有幽默感的话,一定会说:“啊,你怎么越来越苗条了。”对方会嗔怪地笑起来。
反语幽默,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的一种幽默形式。
反语幽默一般有一定的攻击性。如果有针对性,要注意分寸,主要是对方与你的关系是否经得住这种幽默。此外还得考虑场合和其他条件。有时同样一句话在一种场合下可以讲,在另一种场合下就不能讲;对同样一个人在他心平气和时能讲,在他心境很差时就不能讲。
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境和环境的性质,同时把握自己说话的分寸,是有幽默感的人的重要修养,如果在这一点上粗心大意,那不但幽默不起来,反而可能冒犯了对方的自尊心,弄僵彼此间的关系。
可见,反语幽默在幽默对象面前,一定要考虑其复杂性。
如某香烟公司推销员站在市场上大喊大叫:“新牌香烟,芳香可口,防虫牙,除百病……”
围着看热闹的人群将信将疑。
突然,从人群中钻出一个老头儿,他帮着推销员说:“其他好处我来补充:新牌香烟可使小偷不敢进屋、狗还不敢咬人,抽烟的人永不衰老……”
推销员听了大喜,连连向老头致意,并希望他再向听众们解释解释。
老头说:“很简单,抽烟的人整夜咳嗽,小偷岂敢进屋?抽烟的人身体虚弱,走路拄着拐杖,狗敢咬吗?抽烟的人易得肺癌,能活到老吗?”
老头的话是反语,他补充了一大堆所谓的“好处”,实质上是抽烟的一大堆坏处,幽默感从中而生。既驳斥了推销员的谬论,又教育了围观的群众,其效果不言而喻。
这就是反语幽默的魅力所在。它和逻辑学中的“归谬法”有些相似,也就是将语言中的某些意义引申至谬误的方向。
六、情景交错,出乎意料
1.欲抑先扬法
所谓欲抑先扬法是指先用正面的言辞提高人的心理预期,然后急转直下,形成鲜明的反差,产生幽默。
通常情况下,在斗智性的交谈中,这种以正导反的幽默最难防守,但作为进攻却是比较容易使用的。在正常心理的顺序上,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反面的动机和原因,造成了正面的行为和结果。而在幽默运用过程中则相反,正面的结果在前,反面的动机在后,这样才可能造成对方预期的失落和发现的惊异。
一位画家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度假写生,他和一个农夫住在一起。假期结束时,画家想送给农夫一些钱,但农夫说:“不,我不要钱,你给我一张你画的画吧!钱有什么用?一个星期内就花完了,但你的画永世长存。”
这对于画家来说自然是好事,是一个积极的有利于自己的要求,是很难不接受的。画家非常高兴,感谢农夫的称赞并问农夫为什么只要一张画。
农夫笑着答道:“我并非为了别的,我有一个儿子在伦敦,他非常想成为一个画家,并为此不务正业。他下个月来这里的时候,我要把你的画拿给他看。我想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再想成为画家了。”
幽默的奥秘就在于出人意料之外、似真而谬的解释中。在这里农夫的要求是正面的,而解释却是反面的。提出正面的要求是为了引导出反面的动机。
英国首相邱吉尔有一次乘坐出租车,他下了出租车对司机说:“我在这里办事要一个钟头左右,请等我一下。”
“不行。”司机一口回绝,“我要回家去收听邱吉尔的精彩演讲。”
邱吉尔听了很高兴,马上多给了他二英镑的小费。
“唔,我想想看。”见钱眼开的司机马上改口说:“我还是在这里等你吧,管他什么邱吉尔不邱吉尔的!”
司机从拒绝到接受之间的条件仅仅是一笔较多的小费。这种欲抑先扬的幽默的好处,不但在于“扬”与“抑”的转化迅速,而且在于“扬”与“抑”之对比。
在现今漫天飞舞的手机短信幽默中,大量地使用了这种手法。
再看看下面的这些小段:
知道吗?我一直暗恋你,想你的脸、你的唇、你的舌头、你的耳朵,可是我太穷没勇气表白,现在我有钱了,我可以大声说“老板,把那个猪头切一半给我”。
昨晚我做了个梦,你是主角,你举着一把刀在追一头猪,猪被追得无路可逃,给你跪下求饶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还记得你那天唱歌吗?你的歌声真甜,你那多愁善感的表情打动了我的心,我差点发誓爱你一万年,但我没敢!因为你对着一头猪在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有两句话一直很想对你说,今天终于提起勇气:第一句,我爱你我好喜欢你;第二句,千万不要把第一句当真。
我愿在星空下等待,等到一颗星星被我感动,划破夜空的寂静,满载我的心愿,落在你熟睡的枕边———砸扁你。
你在等待我的出现,当你呼唤我时,我早已无路可退,脑子一片空白,只能乖乖走向你———交警。
让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轻轻地在你脚底下放了块西瓜皮,然后美滋滋地看着你踩上去。
在茫茫人海中,当你收到这真挚的祝福时,请你用尽全身力气把头往墙上撞。看见没有,你眼前无数的星星,就是我的祝福。
第一次见你,我已被你深深吸引,我有一种想把你带回家的冲动,我渴望夜夜拥你入眠,清晨醒来时能看到你在我身边———枕头啊!
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皮鞋我是刷,你是葫芦我是瓜,你是牛排我是叉,我扎!我扎!我扎!
我昨晚梦到你了。我们漫步在小河边,相互依偎着。你抬头凝视着我的眼睛,深情地吐出三个字———汪汪汪。
第一眼我就认定你是我今生该等的人,但我惟一的遗憾是———抱歉,我认错人了。
你什么时候当上WCEO了?也不说一声!什么,不知道什么是WCEO?唉,WCEO就是厕所首席执行官啊!
你一丝不挂的在我面前扭动,轻轻抚摩你的肌肤,我无法抵挡你的诱惑。我说:“老板,我就要这条鱼。”
美国休斯顿的一位演说家约翰·渥尔夫说:“就我了解,幽默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听众喜欢演讲人及其演讲。要是他们喜欢主讲的人,必定喜欢他所讲的内容。”
渥尔夫在演说时经常用自己玩笑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在谈论时间的重要性时,他喜欢说:“我还记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们给我吃些小药片,好让我不去想女孩子。现在我才发现那些药片正开始产生作用!
渥尔夫在演讲中还用小故事抓住听众:“人家称赞我,在我这年龄居然还保持这等好身材,我把功劳全归功于爱人爱丽丝。25年前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告诉她:‘亲爱的,我们永远也不要吵架。每当你让我心烦的时候,我不会跟你吵,我只会到附近去走走。’因此,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副美妙身材,完全是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我每天做户外运动的结果!”
乍一听还以为渥尔夫的太太是位贤惠的妻子,未料到最后“包袱”抖开却令人期待落空。
三个年轻人从水里救起一个政客。他很感激他们,问他们需要他帮什么忙以回报救命之恩。
第一个年轻人说:“我希望进入西点军校,但是我的成绩不理想。”
政客说:“没问题,你进了。”
第二个年轻人说:“我申请入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被拒绝了。”
政客又说:“不用担心,你进了。”
第三个年轻人说:“我希望到国家公墓。”
政客不解地问:“公墓?为什么?”
第三个年轻人回答说:“如果我父亲知道我救了你,他会把我杀掉。”
无论是在演讲或是日常生活交谈中,成功地运用先扬后仰、紧扣人心这一幽默技巧,可以得到舒展听众情绪、吸引听众注意、传达幽默感的作用。
二战时期,许多新兵都要接受跳伞训练。
有一次训练中,由于是第一次,所以新兵们都心惊胆战,不敢往下跳。教官便抓起一个新兵从飞机上扔了下去。
当抓到第二个士兵时,那位士兵挣扎着,教官不容他说话,也把他扔了下去。这时,其余的新兵笑了起来。教官训斥道:“笑什么?胆小的家伙!”
其中一位新兵解释道:“你把驾驶员扔下去了。”
故事从头说起,娓娓道来,经过这样层层铺垫,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最后来个急转弯,让人为那位驾驶员冒一身冷汗的同时,也为这位教官的举动感到荒唐可笑。
2.错上加错法
错上加错法是把荒谬极端化或者把荒谬层层演进的幽默术。它要求不但有幽默感,还要使幽默感的程度加大。这就要求把微妙的荒谬扩大为显著的荒谬,把潜在的荒谬提高为摆在面前的荒谬。
我国古代有个笑话:说是一个人非常吝啬,从来不请客。有一次别人问他仆人,他什么时候能请客,仆人说:“要我家主人请客,除非等到来世。”主人在后面听到了,骂出声来:“谁要你许他日子的。”
本来说“来世请客”已经由于来世的不存在而不可能了,也可以说彻底否定了,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很清楚,没有任何疑问。从传达思想来说这种极端已经足够了,但是从构成幽默的效果来说还不够,因为它太平淡了,不够极端,幽默感所要求的荒谬必须得有点绝才成。
这里的主人绝就绝在明明来世请客是永远不请客的意思,是彻底否定的意思,他却认为还不够。因为从形式上来说来世请客,句子是肯定的,还没有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绝对否定的程度。在他看来哪怕是否定请客的可能性,只要在字面上有肯定的样子也都是不可容忍的。正是这种绝对的荒谬产生了幽默感。
有一个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有一个人想要安安静静地工作,就吩咐仆人,如果有人来访就说他不在家。这时有一个朋友来了,远远看到他在家,虽然他不相信仆人所说的话,但仍然回去了。这里没有什么极端化的成分,也没有什么可笑的地方。要让笑意不由自主地产生,就得往极端上推。
故事接下去这样说。
第二天,这个拒绝接客的人反过来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出来对他说:“我不在家,我不在家!”
这已经够荒谬了,明明自己出来了,却说不在家,但是还不够绝,因为这种荒谬还带着赌气的意思,纯赌气则不属于幽默之列,它与轻松的幽默无缘(除非是故意假赌气)。
客人表示大惑不解。他的朋友接着说:“你可太过分了,昨天,我都相信了你仆人的话,而今天,你居然连我说的话也怀疑。”
这话方叫绝了。
绝就绝在一句话中包含着多个层次的荒谬。第一个层次,明明在,却说不在;第二层次,你昨日明明在,却让仆人说不在,这成了我今日说不在的前提;第三个层次,我明明知道你仆人说谎却相信了,我比你的仆人地位更高,因此你该相信我的话。
强化幽默效果的方法除了把荒谬推到极端外,还可以将多种荒谬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成为复合的荒谬,我们把它叫做谬上加谬或谬上叠谬。
谬上加谬的特点是不管何种可能性,只管一条路往荒谬的结果上推演,歪理歪推才会有强烈的幽默感。
3.顺水推舟法
顺水推舟法的特色是不作正面抗衡,而是在迂回的交谈中,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借力胜敌,从而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和产生幽默感。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自己处在尴尬的情况下,也可用顺水推舟法使自己摆脱困境。
隋朝时,有个人很聪明,但说话结巴。官高气盛的杨素,常常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把那人叫来说说笑话。
年底的一天,两人面对面地坐着,杨素开玩笑地说道:“有个大坑,深一丈,方圆也是一丈,让你跳进去,你有什么办法出来吗?”
那个人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有有有有梯子吗?”
杨素说道:“当然没有梯子,若有梯子,还用问你吗?”
那个人又低头想了想,问道:“是白白白白天,还是黑黑黑黑夜?”
杨素说道:“不要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你能够出来吗?”
那人说道:“若不是黑夜,眼眼眼又不瞎,为什么掉掉掉掉到里面?”
杨素不禁大笑。又问道:“忽然命你当将军,有一座小城,兵不满一千,只有几天的口粮,城外还有几万人围困,若派你到城中,不知你有什么退兵之策?”
那人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有救救救救兵吗?”
杨素说道:“就因为没有救兵,才问你呢。”
那人又沉吟了一会儿,抬头对杨素说:“我审审审审慎地分析了形势,如如如如像您说的,不免要吃败败败败仗。”
杨素大笑一阵,又问道:“你是很有才能的人,没有事情不懂得。腊月我家里有人被蛇咬了脚,你能医治医治吗?”
那人应声答道:“用5月端午节南墙下的雪涂涂涂涂就好了。”
杨素道:“5月哪里有雪?”
那人说:“5月既然没没没没有雪,那么腊月哪里有有有有蛇咬?”
杨素笑着打发了他。
这个故事虽然是一则笑话,但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时常都会遇到。故事中的人尽管是个结巴,但回答问题运用了顺水推舟幽默术,杨素不但难不倒他,而且显出了他的幽默感。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遭受对方不是善意的顶撞、攻击、讽刺挖苦或者出言不逊时,不要立即以牙还牙,针锋相对,而是把它作为前提,作为铺垫,作为条件,顺势把自己的幽默态度抖搂出来。
抗美援朝时,一些外国记者敌视中国人民,利用采访的机会,散布对中国人民的敌意。
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采访周总理,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钢笔放在桌子上。外国记者看见桌子上放的是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故意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朗声笑着回答道:“提起这支笔,那可说来话长,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想谢绝,哪知那位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便收下了这支美国生产的钢笔。”
那记者听完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总理针对外国记者企图讽刺、讥笑中国落后的意图,成功地巧借话题,说了这番幽默风趣而又有分量的话。周总理用“战利品”、“作个纪念”和“觉得有意义”等词句暗示,这支笔正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结果。
美国曾有个政界要人叫凯升,20世纪40年代他首次在众议院里发表演讲时,打扮得土里土气,因为他刚从西部乡间赶来。
一个善于挖苦讽刺的议员,在他演讲时插嘴说:“这个伊利诺斯州来的人,口袋里一定装满了麦子吧?”这句话引起哄堂大笑。
凯升并没有因此怯场,他很坦然地回答说:“是的,我不仅口袋里装满了麦子,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许多菜籽儿呢。我们住在西部的人,多数是土里土气的。不过我们虽然藏的是麦子和菜籽儿,却能够长出很好的苗来!”
这句话立刻使凯升的大名传遍全国,大家给他一个外号:“伊利诺斯州的菜籽儿议员。”
这位菜籽儿议员采用的正是顺水推舟法。他深知顺势的道理,把对方的冷嘲热讽当做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顺路搭车,一路顺风地抵达了自己的目的地。
法官审问一被告道:“你为什么要去偷东西?”
“我也是没有办法,因为贫穷找上门来了。”被告装作十分可怜的样子回答说。
“这是理由吗?你完全可以不开门啊!”法官训斥他道。
犯人在被审问时,都要找些借口,为了让他们说出真话,警察还要费一番力气。小偷的辩词似乎有点道理,但是法官对付任何狡辩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既然贫穷找上门来了,那不开门不就完了。法官的机智对句让犯人无语接下去,这正是体现了他的机智与幽默。
4.转移角度法
转移角度是针对某一主题,看似漫不经心,其实乃是有备而来。记得曾经有人这样为新闻作了精彩的概括:“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我们不知道严肃的新闻工作者对这种概括是怎么看的,但类似的关系似乎倒存在于现实生活和幽默之中。
我们常说,幽默来源于生活,但往往并不就是生活本身,也就是说,生活是非常现实的,常规的,它不像幽默那样充满着虚虚实实、夸张离奇的喜剧色彩。比如在正式的工作场合中,人与人之间最恰当的交际方式是尽量简要、明确地进行语言的表达和思想的沟通,这一点非常必要。幽默时则不同,明明要说甲事,却可以从与之看似无关的乙事说起;本来要表达一种意思,但却偏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手段,这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歪打正着式的幽默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转移角度”是无意中发生的,而当它成为一门幽默技巧时则是有意设计的,并有相当强的针对性,这点应当注意。看以下这组对话中的妻子是怎样巧妙的“转移角度”让丈夫理屈词穷的。
夫:“今天你还是要出去吗?”
妻:“嗯!我想出去买点儿东西。”
夫:“你出去倒没什么关系,可别再带那条怪模怪样的花狗去。”
妻:“唔!我觉得那条花狗挺可爱呀。”
夫:“你一定要带着它,是想以它作为对比,衬托出自己的美貌吧?”
妻生气地:“你真是糊涂,我如果想那样的话,还不如带你出去好些!”
丈夫对妻子频繁的外出大概多少有些不满意,但他却不直说,而是想了一个诡计,借此将妻子数落一番。丈夫的言外之意:是那只狗长得那么丑,而你每次上街还牵着它,那一定是你自己长得不怎么漂亮才借它来掩护的吧?
妻子对丈夫这种恶作剧显然憋了一口气,但她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方法正面反驳,妻子确实是明智的,她也用了丈夫“歪打正着”的办法如法炮制,来了个后发制人。
妻子的意思显然是那条花狗虽长得怪模怪样,但比起你来说还要强一些,其实要是用对比来表现我的漂亮的话,恐怕你要适合些。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丈夫虽然也能运用转移角度术来直抒胸臆,但妻子临危不乱,后发制人的技巧较之更为高明一些。双方的斗嘴进行到了这时已经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自始至终谁也没有说出一句直接戏弄对方的话,但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因而说正打正着不是幽默,歪打正着才算幽默,两相比较,恐怕很多人要赞成的是后者。再拿上面所讲述的这对夫妻来说吧,丈夫假若不懂得“转移角度”的窍门,开门见山地对妻子的行为提出指责,或者妻子对丈夫的数落强作反驳,很可能会引起夫妻两人之间一场口角,那样无疑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损害,岂不是太不明智了吗?
转移角度幽默不仅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两个人之间,而且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人之间,不信我们看看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呢?
妻子:“喂,你怎么还不快去车站接我妈!”
丈夫:“我不敢去。”
妻子:“为什么?”
丈夫:“你规定我除你之外不准接触任何女人的禁令还有效吗?”
丈夫对妻子的“禁令”终于找到了一个侧面批判的机会,这样也就用到了歪打正着的幽默方法。
从侧面入手,寻找适当突破口,点到为止,这就是在转移角度法的运用中需要把握好的三个方面,愿您也能在生活中巧妙地“转移角度”,幽他一默!
5.错号入坐法
错号入坐法就是通过使对方之间或对方与第三方之间发生联系,自己趁机摆脱困境的幽默技巧。这种方法表面上看是一种“诡道”,有时甚至有不道德之嫌,但只要玩笑开得不过分,完全可以产生很漂亮的幽默语言和很强烈的幽默效果。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很机智的幽默技巧。
当你遇到困境时,摆脱的方法多种多样,就运用幽默的技巧来看,也多是针对对方的一些策略,也就是说如何让对方的攻势在自己面前化解。错号入坐法则从另一个角度为你提供了一种摆脱方法,它不是让对方的攻势化解,而是让这种攻势转移到第三方身上。或在对峙的两方之间,发生方向偏离,将另外本来不相干的一方推入其中,或者说卷入第三者,让幽默发生在三方之间,而不是通常的两方之间。待矛盾在自己之外的两方之间引起时,自己可趁机走为上策,一溜了之。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幽默术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化解攻势的方法,既摆脱了困境,又创造了幽默,当然也有点“损人利己”,因为自己毕竟把“祸水”引向了他人,让对方相互斗争,自己却坐收渔翁之利。
一只皮球破窗而入,进了唐家太太的厨房。不久,一个小男孩来揿门铃说:“爸爸一会儿就来给你装玻璃。”果然不错,一个男子走上台阶,唐太太把皮球还给了那个孩子,孩子走了。那人把玻璃换好后,说:“10块钱。”
“什么?你不是他的爸爸?”唐太太问。
“什么?你不是他的妈妈?”那人反问。
两个成人竟然被一个小孩子耍弄了。这个孩子运用的就是错号入坐的幽默方法。他先欺骗那位装玻璃的男子,说唐太太是他妈妈,又欺骗唐太太说那位男子是他的爸爸,这样经过欺上瞒下,伪造身份,既拿走了球,摆脱了自己的困境,又逃避了赔偿,还通过自己的机智使两位成年人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表演了一出滑稽可笑的闹剧,产生了极强的幽默情趣。
幽默既然算是一种艺术,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错号入坐幽默法作为一种幽默技巧,自然也不例外。可以伪造身份进行“欺骗”,也可以运用模糊语言进行掩饰。
古代有一则流传很久的幽默,说的是有一个媒婆接受男家酬礼替男方说媒。男方是个豁嘴,她就对女方说“男方有时嘴不严”,女家还以为男方说话多,不算什么大毛病,就酬谢媒婆,让她给男方回答。因为女方没有鼻子,媒婆就说女方“眼下没什么”。男方还以为女方家里穷,无资可陪嫁,也不介意。直到入洞房时方才真相大白,却也怪不得媒婆。
媒婆的手段不值得效法,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某些经验,通过自己的能言善辩,巧妙地进行移花接木,既利用对方体现了幽默,又使对方怪不得自己。
错号入坐幽默法的关键是要在第三方不知晓内情或没有意识到“阴谋”的情况下将其卷入矛盾之中,像前面例子中那位换装玻璃的男子,就是如此。他被小孩欺骗,卷入麻烦之中,成了小孩的挡箭牌,唐太太和那位男子就好比是鹬和蚌,待他们“相争”时,小孩俨然成了渔翁获利,乘机溜之大吉,幽默情趣便随之而出。
运用错号入坐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掌握分寸,不要开玩笑太过分,给别人造成较大伤害。“祸水”可以悄悄地引向别人,但不可以随便乱向别人身上“泼”,要让第三方或对方在受捉弄后,不但不恼,反而为自己的愚蠢而感到可笑,幽默效果也就出来了。第二,引入第三方的方法要隐蔽而幽默,体现出机智性而不是欺骗性。像前面那位小孩虽然用了欺骗的手法,但我们仍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原谅他的欺骗和“不道德”、“不诚实”的行为。另外就是不要给人留下“挑拨离间”的印象,要见好就收。错号入坐因为要使幽默转移或扩大,所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多学多用,活学活用,幽默同样可以随口“钻”出。
6.故作蠢言法
故作蠢言幽默法是表里不一,表面上既痴又傻,但实际上是假痴假傻,内里高度机智,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木讷的外表之中,让对方透过表象,曲折地品味到浓浓的幽默之趣。
这种假痴假傻既要你不动声色,还要你煞有其事,假戏真做,令人大吃一惊,产生问号,继而加以思考,随之完全领悟,发出会心的微笑。
应当注意的是假痴假傻的背后藏着的真实意思,应当使对方略加思考后即能明白。如果对方百思不得其解,那就不能透过傻相领会到幽默之本意,幽默也就无法构成。
在人际交往中,故作“假痴假傻”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尽管对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痴”和“傻”,但客观上会因其“痴言傻语”中所含的俏皮味而引发幽默谐趣。
一位姓马的女生骑自行车不小心骑到了道路的左边,正巧和迎面驶来的一位青年相撞。那青年大概被撞痛了,火冒三丈,张嘴就嚷:“你学过交通规则没有?骑车为什么不靠右边走?”
面对青年的盛怒,女生即笑着答复对方:“如果所有人都靠右行,那么左边的路不就空着了!”
这句地地道道的“痴言傻语”引得对方一笑,满肚子的火气似乎都在笑声中消散了。接着女生又笑着向对方表示道歉,两个人客客气气地分手了。一场冲突被女生的“假痴假傻法”所造成的幽默感排解了。
假痴假傻法以“奇痴”、“特傻”的言语使人产生新奇鲜明的印象,构成强烈的幽默感,并迅速抓住人心,在笑声中了解某些意思,由于言谈风趣,增强了幽默的效果。
人们说话交谈,总是尽量避免出现差错。可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念错字用错词语,有神奇的功效,还能丰富语言表现力,使人的谈吐生辉。表面上看是将错就错,实际上是幽默方法的一种。
幽默时故意把话说错是为了蓄势布阵,待对方批评指正时,再借题发挥,给予回击。
过去有个药铺老板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点上香向菩萨祷告:“大慈大悲的菩萨,愿您保佑男女老少都多病多灾,让我好发一笔大财!”这话被一个下人听到了。
不久老板的母亲得了病,躺在床上哼哼叽叽的,下人对老板说:“这下老太太病得不轻,这全是托菩萨的洪福!”老板大怒。下人说:“老板息怒,您不是求菩萨保佑男女老少都得病吗?这下菩萨显灵了。”老板哑口无言。
又比如一个小伙子向一老人问路:“喂,离城还有多远?”“500拐杖。”“距离应该论里呀,怎能论拐杖呢?”老人答:“论里(礼)?论礼你得喊我老大爷,能喊‘喂’吗?”
有些人喜欢利用常人的错误,以示错的方式寻开心。甲问:“那件事有消息了吗?”乙故意错答:“查(杳)无音讯!”这个说:“此人真是刮(恬)不知耻!”那个讲:“看来他心不在马(焉)。”言谈之间,彼此心领神会,说毕莞尔一笑。
一位教师给学生讲“灾梨祸枣”一词,首先用望文生义的方法曲解示错:“看来梨枣都有毒,吃了会生灾招祸。”稍有生活常识的学生都会感到此说不合情理,但一时也说不清楚确切含义。到了学生意欲求知的时候,教师再揭开谜底:“这则成语说的是滥刻无用文书,使用来做雕版的梨树枣树都跟着遭殃。”如此一来,学生豁然开朗。
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有时还可以成为随机应变,化被动为主动的工具。钱学森有一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大家凝神屏气,听他独自讲话。讲着讲着,钱老故意将简单的常识性问题都说错了。在座中一个胆子大点儿的人说:“您讲错了吧?”这时钱老才笑着说:“看来,我也不是什么都对嘛。好,现在总算有人发言了!”会议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称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祖先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要给他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赵生即随差役进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何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
赵生瞪眼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阶而迎!”
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不过是唱戏假扮的!”
赵生冷笑一声说:“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7.真痴真癫法
真痴真癫的运用方法,一般是在讲话或文章中以引用幽默故事的形式出现。如在即兴发言或交谈中穿插一二则,以增强讲话的幽默感,引发讽喻、启迪的作用。
真痴真癫法以谬为真,实质愚蠢,其蠢言是愚行,虽一方甚至双方均不知其谬,但是听众或读者却一眼就能看出其荒谬绝伦,有悖于常理,甚至不合常识。常理和常识是人际交往中不言自明的前提,而在故事或幽默中却成了矛盾的焦点。
请看几个真痴真癫的实例。
有个人在镶牙后用伪钞支付医疗费,因此被医生告到了法院。在法院审讯时,此人申诉说:“牙科医生给我安装的是假牙,我当然要付假钞。”
此话即为典型荒谬,假牙,可以代替真牙咀嚼,而假钞却不能代替真钞起流通作用。说出这番痴言傻语,不过是自欺欺人,想蒙混过关,由于并非表里不一,因此,属真痴真癫一类。
某电站外挂着一块告示牌,上面用红色大字醒目地写着:“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告示的最后一句纯属画蛇添足。既然“一触即死”,何须“违者法办”,人都死了,如何去“法办”他呢?寥寥数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思考问题不周密的人,揶揄之中包含诙谐,令人喷饭。
小李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很像他老朋友的人,便跑上前去,在那人背后重重地捶了一下。那人转过头来,小李一看傻了,原来是一个陌生人。那人责问道:“你为什么捶我?”
小李解释说:“我以为你是我的老朋友老张呢!”
那人余怒未消,说:“即使我是你的那位老张,你也不应该捶得这样重啊!”
小李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嚷道:“我捶老张一下,跟你有什么相干呢?”
小李讲话蛮不讲理,荒谬之处显而易见,但他是蠢人发火,说的是蠢话,并非故意装傻,所以,他也属真痴真癫。听到这则故事,我们在笑声中对能玩弄这类诡辩术把戏的人引起警惕。
真痴真癫法在民间故事中常被运用,那些智力上、体力上有缺陷或并不强的,并不叫人讨厌;相反,往往在阴差阳错之间傻得过于可爱,有时连他们的缺点和毛病都会让人觉得可爱。正因如此,真痴真癫的自我暴露,属轻喜剧范畴,即使有所讽喻,而其间敌意却很少,善意很多。
清代石成金的《笑得好》上集中有这样一则贪财故事。
有一个富翁储藏大米数仓,遇着荒年,农民出加倍的重利来借,他都嫌少不借。有人给他献计,说:“将这些大米熬成粥借给穷人,每桶到期,好年成还饭二桶。逢到好年成,你的子孙又多,近处你可自去讨饭,远处让你子孙去讨。”
本来这样的高利贷是十分凶残可恨的,但是由于这个主意竟是如此荒谬,把债主变成讨饭的,因此出这馊主意的人不但一点不可恨,反而变得十分可笑了。
8.出人意料法
什么是出人意料?即事物发展的结果有多种可能,可以让我们产生多种想像与预测,而实际的结果,与这些想像推测的结果又是完全有分歧的、不一样的,想像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出幽默的效果。
出人意料法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技法。在幽默、笑话、影视、相声中,可以说没有出人意料法,效果就会减去一成。因为它的幽默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也最能激起人的心理反差。
英文女老师:“eye是什么东西?”
学生:“不知道!”
英文女老师:“鼻子的两边是什么?”
学生:“是雀斑!”
再看下面一个幽默。
一位有5个孩子的父亲,手里拿着一个刚买的玩具回到家里,他把5个孩子全叫到跟前,想问他们这个新买的玩具应该给谁。他说:“是谁最听妈妈的话,从不顶嘴,而且总是把妈妈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得很好,那么这个玩具就给他,好不好?”
5个孩子沉默了一会儿,异口同声地说:“爸爸,这个玩具应该留给您玩。”
这个幽默使用的就是出人意料法。
因为按照我们的想像,这个玩具不是给老大,便是给老二、老三或老四、老五,而实际的结果呢?却是给爸爸,因为他“最听妈妈的话,从不顶嘴”。想像与实际的反差令人意想不到,需要细心体味。
物理课上,教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朝鱼塘里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
出人意料幽默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想像部分,即要尽可能地激起人们对事物结果的种种想像,想像得越多,就越成功。
约翰和他的两个朋友去纽约旅行,他们住在一座大厦的45层。一天晚上,他们回到大厦,发现整座大厦漆黑一片,原来停电了。前厅里的服务员建议他们睡在大厅里。约翰与另外两个商议后,决定爬楼梯到45层。
他们点燃蜡烛,开始了艰苦的行程。为使时间过得快些,减轻他们的劳累,约翰提议三人轮换讲笑话。当爬到38层时,只有杰克没有讲了,约翰就让杰克讲一个笑话,并要求结局是凄凉的。
杰克说道:“我现在忽然想起来,我们的房间钥匙忘在一层大厅里。”
三人好不容易就要到达家门口,然后就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谁知老天故意捉弄他们将房间钥匙忘在一层大厅,而最幽默的是,这一凄凉的结局竟让最后一位朋友说了出来,真是出乎意外,又让人哭笑不得。想像着他们三个进退两难的样子,你是否也有类似这样的经历?
出人意料法的第二部分是结果部分。结果部分一定要和想像部分不同,这样才能造成反差产生幽默。因此,实际的结果一定要不符合常规。因为人们的想像是常规想像,是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想像。结果如果不合常规,性质一下子就变了,纵然你常规想像再多,也难以与结果相同了。
在开往日内瓦的快车上,列车员正在检票。一位先生手忙脚乱地寻找自己的车票,他翻遍所有的衣兜,终于找到了。他自言自语地说:“感谢上帝,总算找到了。”
“找不到也不要紧,”旁边一位绅士说,“我去过日内瓦20次都没买车票。”
他的话正被站在一旁的列车员听到了,于是火车到达日内瓦车站后,这位绅士被带到了车站办公室受到了严厉的审问。
“你说过,你曾20次无票乘车来到日内瓦。”
“是的,我说过。”
“你知道,这是违法的。”
“不,我不这么认为。”
“那么,你如何向法官解释无票乘车是正当的呢?”
“很简单,我是开汽车来的!”
出人意料法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使用得也相当多。值得注意的,是它在实际的语言交往中,实际的结果可以不合常规,但一定要符合情理,即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是我们语言交往要达到的目的,舍此目的,再幽默也是白搭。
再让我们看看出人意料法在特定的处境中的一例。
有一个音乐家在监牢里仍经常拉小提琴,到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卒问他:“明天你就要死了,今天你还拉它干什么?”
你猜那个音乐家怎么回答?
他说:“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我不拉,还等什么时候拉呢?”
幽默是深渊里的一根绳索——幽默的意义与作用
一、丰富人生,从幽默做起
1.生活离不开幽默
为了应付人生大大小小的挑战,你需要力量———不论你是为人父母或是为人子女,是教师或是学生,是售货员或是消费者,是老板或是职员,是上司或是下属,幽默都能赋予你战胜困难、化解困境的力量。
幽默的力量体现在沟通上,就像我们打开电灯开关,电力便沿着电线输送到机器上一样,只要按下幽默的按钮,也就能促使一股特别的力量源源而来。我们可以把这股幽默的力量导向他人,并与他人直接沟通。
有了幽默,我们可以学会以笑来代替苦恼;借着幽默的力量,我们能使自己和他人超越痛苦。
真正的幽默力量是从内心涌出,更甚于从头脑涌出。
帕里斯班因其作为报纸编辑及专栏作家的成就而著名。有一次他派一位年轻的记者去访问某位名人,并向他问些尖锐的问题。
这位记者坦然承认:“我很害怕,我怎么好开口向那样一个重要人物问这些问题?”
“年轻人,不必担心,”帕里斯班教他,“只要想像你正和穿着睡衣的他讲话就行了。”
我们可以用幽默的力量来克服障碍,减轻负荷,超越限制,并冒一点风险。
演说家奥温·威斯特想起多年以前的某一天,当他正把演讲所得的钱存入银行时,顺便和出纳员穆易斯聊起来。
穆易斯笑笑,威斯特也笑了笑,这让威斯特想到一个问题。
“穆易斯,”他问,“我是因为有钱拿来存,所以才笑,还是因为我笑,所以才有钱拿来存呢?”
这真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问题!
当你激动奋发并有所成就之时,幽默的力量使你充满活力并有所收获,但是请不要忘了这一点———使用你的幽默力量,因为它有趣。
有一位年逾80的老先生在接受身体检查时说:“医生,你可记得上回你说我有一大堆毛病,说我得学会和这些毛病生活在一起?包括我的关节炎、视力减退、重听、高血压。”
医生回答说:“信任我吧,你很快就能学会和这些毛病生活在一起的。”
“我知道。”老人也同意,“现在,我在想,您是不是可以再加一项,加上一个20岁的妻子!”
把“因幽默的力量而享受趣味”加在你的日程表上,学会去生活得更快乐,以轻松的心情面对自己,而以严肃的态度面对人生,掌握你自己的幽默力量。
史蒂文森说过:“每个人都依赖推销什么东西来维持生活。”茫茫人海,每个人都有可能不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自己做点什么来让他们理解。在推荐、推销自己有过人的某些特长的时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其中也有个灵活、机智的问题,幽默的力量便从中脱颖而出。
有一位年轻的女性挨家挨户推销《大英百科全书》,而且创下了相当惊人的业绩,三年后她成为百万富翁。有人问她是怎么取得成功的。
“很简单。”她眼中闪耀着智慧,“我利用夫妇两人都在家的时候前去拜访。然后对那位丈夫说明来意,进行推销;但是尽量声音压得很低,那位太太也会在旁边专注地听到每一个字,一般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女人对自己丈夫的一言一行的重视,是女性复杂的表现。使女性最生气的,莫过于所爱的男人与别的女人窃窃私语。为了杜绝可能的隐患,她宁愿付出代价。这位女性抓住了女性的这种特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销,最终获得了成功。
指出可笑的事物,嘲弄一切旧的习俗,就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反抗。弗洛伊德的学说清楚地表明,幽默是不屈精神的化身,是拒绝屈从社会成见的表现。幽默的力量掩盖了失望的假面具,正是这种抗拒、这种掩盖,导致了你的胜利和对方的改变。
弗洛伊德说过:“幽默不是屈从的,它是反叛的。这不仅表示了自我的胜利,而且表示了原则的胜利。快乐原则在这里能够表明自己反对现实环境的严酷性。”
在经济大萧条初期,一位寻找工作的教师向一个学校的董事长申请工作。他的自荐使该董事会相当感动,他很有口才、实事求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董事会成员对他说:“好吧,我们欢迎你在此任教,我们愿意聘请你。但是请你告诉我们一件事,我们这个地区目前对地理问题有意见分歧,我们想知道你站在哪一边,你讲授地球是圆的呢?还是讲授地球是扁平的呢?”
这位教师立即回答:“两种讲法我都会教。”
正是幽默的力量使他面对随时有可能砸了饭碗的两难选择而能游刃有余。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一切幽默都含着欢笑与愁苦。”
荒唐的故事,也能因其幽默的力量而增进个人工作的价值,而驱散挫折感。每当出现曲折与困惑时,便会带来一份愁苦,如果闷在心里,便会日久而弥盛;如果运用幽默的力量,以轻松、洒脱的方式来排解这份愁苦,不仅能使愁苦化为烟云,也能因此而带来欢悦的收获。
4月1日是“愚人节”,这一天可以随便开玩笑。有人为了捉弄马克·吐温,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报道说他死了。结果,马克·吐温的亲戚朋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唁。
当这些人来到马克·吐温家时,只见他安然无恙地坐在桌前写作。亲戚们马上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纷纷谴责那家造谣的报纸。
马克·吐温却毫无愠色,幽默地说:
“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只不过提前了一些。”
但对于那些恶意中伤他的美国商人,马克·吐温却用另一种幽默的方式给予了坚决地回击。
他这样写道:“一只母蝇生了两个儿子,她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一天,母子三人飞到一家糖果店,有一个儿子想尝尝橱窗里包装精美的糖果,不料刚落到糖果上,双翅颤抖,一命呜呼。原来美国糖果公司的产品有毒。母蝇悲痛欲绝,找到一张捕蝇纸大吃大嚼,意欲自杀。不料,母蝇求死未果。原来捕蝇纸没毒,这是美国捕蝇纸制造厂的产品。”
马克·吐温为民请命、言为民声的写作生涯,是对那些为富不仁的奸商的辛辣讥讽,所以那些阔佬们对他恨之入骨,经常对他恶语中伤。马克·吐温以他的智慧、幽默为武器,充分运用幽默的力量,使得美国大众深深地喜爱他,他也因此获得了卓越的成功。
幽默感并不是嘲笑任何事,而是在幽默的同时能看见一件事情的严肃面和有趣面。不论你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的人,对生活都可以采取幽默的态度。我们若不能领略他人的幽默力量对我们有所裨益,也就不太可能以自己的幽默力量来激励别人。
为了表现我们重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为了通过自己来激励别人,我们为何不与人同笑,笑尽天下可笑之事!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与人的性格、志趣格格不入的环境中,就很容易用你的感情逻辑来对待环境,而环境的反馈又加深了你心理上的重负。相反,如果你这时用本能的、非逻辑的感情去对待环境,那么周围原先使你压抑的环境就会变得松散而生动,看上去也就不再那么格格不入了。也就是说,幽默的力量会使你发现环境的另一面,会发现你的性格、志趣的合理性的一面。而承认双方的合理性,调适便有可能实现,从而心理上的压抑便会自然减轻或消失。
有一位妻子想买件衣服,丈夫陪她上街去买,从上午8点到12点也没有挑到中意的衣服。妻子每次征求丈夫的意见时,丈夫总是说好看。最后妻子不耐烦地说:“你这个人就是这样随随便便!”
丈夫回答:“当初我就是这样随随便便地挑上你的,你就是精挑细选才选上我的。”
这位丈夫以巧妙的、充满幽默力量的回答抬高了自己,保护了自己,取得了心理上的平衡。
有些人疑惑、紧张,怕自己因言行不当而损坏自己的形象;有些人甚至天生有一种对权势的畏惧感。而幽默的力量则有助于使你消除羞怯的感觉,加速事业的成功。
一位汽车司机正以100公里的时速行驶,因超速而被交通警察拦住罚款。
司机为自己辩解,他问警察:“请问按多快速度行车应该罚款?”
“凡车速超过每小时80公里的,都该罚款。”警察理直气壮地说。
司机强辩道:“可我刚刚开车半个小时,行程也不过50公里啊!”
真亦假来假亦真,假装痴傻的幽默力量往往能令对方无所适从,无言以对,进而变被动为主动。
在某个公司里,有一位职员向经理说他要去看牙医,经理便批准他早退了。但是当天下午,经理在看电视转播的棒球比赛时,居然看见那位职员和女朋友在观众席上看比赛。
第二天上班时,经理便问他:“你昨天说要去看牙医,怎么又和女朋友去看棒球了呢?”
这位职员回答说:“啊!经理,原来你也在看球赛!但是,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我的牙医啊!”
人性之中有一种弱点,即愿意被人恭维而不愿意被别人当做取笑的对象。但是,如果有人要取笑你,那可是不管你愿不愿意的。可如果你能以幽默的力量主动地把自己作为取笑的对象,你就能避免出现上述弱点,并能为你增加开朗豁达的品质。
在拥挤的电车上,一位胖乘客和一位瘦乘客吵了起来,瘦子悻悻地说:“有些人搭车,应该按重量买票才行。”
胖子听了一笑:“是的,也许我该买3张票,谢天谢地。不过,假如你的话应验了,那你永远没有福气乘电车了。”
“为什么?”
“你想想,如果都像你这样干瘦的家伙,电车公司能收到多少钱?干脆甭开了。”
笑自己,其实是在取笑他人,取笑他人的狭隘与愚蠢。一味地笑他人,其实是在笑自己,笑自己的偏执与冥顽。
2.幽默是生活的味精
在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幽默能帮助你排解愁苦,减轻生活重负,用幽默的态度对待生活,使你不会总是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当一个人想说笑话、讲讲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语、一则趣谈时,最安全的目标就是他自己。取笑的是自己,谁会不高兴?
基辛格曾经讲过这样一句妙语来取笑某位政治同僚:“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他拥有许多让他谦逊的事。”基辛格这一句妙语中的“他”如果改为“我”,会显得更有力。因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每当你想批评、抱怨或提出改正的建议时,“我”的观点必然是最理想的。
如果我们都树立以自己本身作为幽默力量的目标,就可以只传达信息、表达看法而不攻击别人。
例如:“自负的人胃口太低,对他自己的兴趣比对我还大。”
“我并不老,才到人生盛年而已。只是我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到盛年。”
还有许多著名人物,特别是演员,都善于以取笑自己来达到与别人的沟通,他们利用一般认为并不好看的面貌特征,来幽默自己。
一位身材较胖的著名女演员说:“我不敢穿上白色的游泳衣去海边游泳。我一去,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一定会大为紧张,以为他们发现了某个国家。”
英国作家基斯塔顿曾经风趣地说:“我比别人亲切三倍。因为我要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位,那一下子可以坐下三个人。”
名人不仅以取笑自己的面貌来达到完美的沟通,还常常通过虚构故事来取笑自己。
在广播节目上,杰克·班尼与弗雷·亚伦对听众虚构他们之间有仇。弗雷坚持杰克的幽默是看稿子念的,有短剧作家为他写好了稿。弗雷打趣说:“杰克·班尼在吃了匈牙利大餐以后都没办法让自己打出一个饱嗝儿来。”
林肯总统常通过开自己玩笑的方式来与听众沟通。有一次,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丑陋的人,在森林里漫步时遇见一个老妇。老妇说:‘你是我所见过的最丑的一个人。’‘我是身不由己。’这丑人答道。‘不,我不以为然!’老妇说,‘至少你可以做到呆在家里不出门啊!’”
幽默家鲍伯·霍伯也经常取笑自己。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