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成君忆(当代)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前言
天上有一支大雁的队伍
我喜欢站在办公室外面的阳台上,用眼睛在天空中寻找大雁,欣赏雁群展翅齐飞的姿态。同时,又想起唐朝刘禹锡的一首诗来,诗云:“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是我总以为刘禹锡写错了,天空中的那一只鹤应该是一排雁阵才对,要不,怎么可能排云而上呢?
大雁南飞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一”字或“人”字飞行,在这种团队结构中,每一只鸟扇动的翅膀都会为紧随其后的同伴平添一股向上的力量。这样,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比一只单飞的大雁增加超过70%的飞行效率,从而能够支持它们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完成长途的旅行。
可惜我们听不懂大雁的语言,无法获知大雁组建团队的奥秘。幸运的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对《西游记》的解读,来了解另一支团队成长的历程。
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唐僧开始了他的取经之旅。天上有一支大雁的队伍,地上有一支取经的队伍。大雁往南而来,他们向西而去,每年秋天都会相遇,直到他们取回真经。
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研究孙悟空
团队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组成团队的每一分子都是人,而做人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之所以喜欢看《西游记》,多半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这部文学名著,你会发现孙悟空身上闪烁着的那种历久弥新的个性和魅力。在花果山占山为王的孙悟空精力充沛,意志坚决,行动果敢,酷好变化,干劲十足,愈挫愈勇,俨然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而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也表现出了一个团队成员的优秀特质,目标明确,行动迅速,无惧困难,总是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如果我是孙悟空,那该有多好!”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曾经这样幻想过。一双火眼金睛,可以识破每一张面具下包藏的祸心。七十二般变化,可以让自己随心所欲地去寻找解决各种困难的有效办法。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行动迅速,统御全局。一条如意金箍棒,无敌力量,无人敢挡。
然而,人们在为孙悟空欢呼雀跃的同时,又不得不思考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孙悟空为什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为什么要让他去保护那个弱不禁风的唐僧?为什么要让他承受“紧箍咒”的折磨?许多人认为,命运对孙悟空太不公平了。
本书试图使用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来研究《西游记》这部历久弥新的文学名著。你会发现,同样是一个孙悟空,从前大闹天宫,那么强烈地试图改变这个世界,其结果却是惨遭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翻身—经过一段漫长的取经之路,他不得不屈服于“紧箍咒”的魔力,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结果却赢得了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西游记》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孙悟空从“改变世界”到“改变自我”的一段成长历程。
取经团队如何战胜九九八十一难
担任过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的荣格曾经充满敬意地说过,《西游记》语言平素却义理精深,创作这本书的人“一定是洞悉人性的圣哲”。荣格的肃然起敬是有道理的,《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比荣格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整整早了400年。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西游记》刻画了四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取经团队中的唐僧师徒,分别象征着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四种性格特征,是世界上第一部描写组织行为和性格类型的文学作品。他们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也是我们在人生和创业的历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有意思的是,当困难出现之后,你会发现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困难的理解和反应也各有差异。因此,《西游记》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艺术读本,同时也是一部组织行为学的艺术读本,生动地描述了四种性格特征在职业生涯中成长的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不仅仅描写了取经团队如何战胜一系列困难的过程,而且说明了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所谓“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反观诸己,原来所有的困难都源于我们的性格和观念。战胜困难的过程,是战胜自我的过程。战胜自我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学会了做人,自然就会懂得如何与人为善,懂得如何建立一种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西游记》提供了两种办法,其一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其二是向观世音菩萨求助。中国人眼中的观世音菩萨,就像西方人眼中的耶稣。1000多年来,观世音菩萨以她特有的慈母形象,关爱着天底下的芸芸众生。因此,许多虔诚的佛教徒是“早也观世音晚也观世音,念念不离心”,而观世音也总是应声而至,救苍生于苦难之中。透过宗教的神话,我们会发现,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藏在我们胸中的那颗热爱生活的心灵。热爱生活的愿望,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所有的烦恼、怨怼和灾难。
让我们重走那一条取经的路
世上惟有做人苦,万事无如吃饭难,人类所有的学问都不过是为了解决做人和吃饭的问题。佛经之所以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也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唐僧师徒从西天回来,他们所取回的5048卷经书,全部都是做人的学问。当他们功德圆满,人的生活状态就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此远离了尘世的烦恼,进入了永恒的“极乐世界”。我想,那种生活状态应该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成功吧?
然而,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西游记》并不容易看懂。由于其中纷繁的宗教语言和艰涩的象征意义,再加之于作品完成之后历史文化的变迁,以至于人们只能停留在情节的表面,看山高水远,看妖魔生灭,却很难理解其中蕴涵的真正价值。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为自己、也为所有喜欢《西游记》的朋友,结合人们职业生活的特点,做一次白话版的解读。通过这种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每一位读者进入对职业生涯的深思,而且可以通过《西游记》传记文学的特点,帮助团队的管理者们去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劳动
效率、工作满意度以及员工关系的神秘因素。
于是,便有了这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大雁往南而来,而我们却在向西而去。让我们沿着唐僧师徒取经的路线,沿着流沙河、火焰山、盘丝洞……去经历一次心路的远行。
成君忆
箴言一
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死亡
正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可贵。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也开始变得有价值。对死亡的每一次思考,都堪称是一次小小的西游。
孙悟空的身世
当我们翻开《西游记》的第一页,孙悟空就从一块仙石中蹦了出来。在他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那种无所不能的力量,乃至那种无法无天的叛逆精神,赢得了多少孩子的崇拜与欢呼啊!即使是成年人,也似乎永远在莫名其妙地喜欢他。这个“灵根育孕”的“三无”之人,凝结着许多人孩提时的纯真情感,简直成了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身世,一直是个令人费解的谜。据说他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产物,不仅无父无母,而且生来就会行走跳跃。他每天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有一天,他从瀑布飞泉中发现了水帘洞,被猴子们拥戴为美猴王。
按照书中的交代,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人氏。可是,东胜神洲在哪里呢?佛教认为,地球是个扁圆的球体,运行于虚空。其中有四个围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有生命存在,称之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南赡部洲即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其余三个有生命的星体中,东胜神州和西牛贺洲所居人类的寿命约为我们地球人寿命的两倍半;北俱芦洲所居人类的寿命是地球人寿命的10倍。佛教认为,四大部洲是一个小世界,而所谓“大千世界”共有100亿个小世界,足见宇宙之广大。虽然地球人至今尚未寻找到其余三个有人类居住的星体,但据说有高僧大德,如目连等人,一昼夜即可飞行遍历四大部洲。按照这一说法,孙悟空应该是外星人。
至于傲来国,有人考证说,就是江苏连云港的云台山。早在300年以前,云台山四周还是汪洋大海。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的一次大地震,使云台山下的海岸线迅速向北推移了14公里,加之黄河改道,逐渐淤塞成陆地。现在云台山东部仍与大海相连,从地理上讲,它倒很像《西游记》中描写的那个傲来国。但是,在云台山的历史上毕竟没有一个所谓的傲来国,《西游记》也不是一部地理故事。
“傲来国”是什么意思呢?傲与敖同,《广雅·释言》曰:“敖,妄也。”是虚妄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浩瀚的太空中,传说有一个名叫东胜神洲的星球。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子虚乌有的傲来国……”孙悟空的故乡,就是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
因此,在我看来,《西游记》和《圣经》一样,其实是一部用神话故事讲述的寓言,似乎没有必要去考证其中的历史和地理。这部寓言的价值,在于其中演绎的人生哲理。
脖子上的“仙石”
心理学大师荣格在研究《西游记》之后认为,花果山象征着人的身体,仙石象征着人的脑袋,瀑布飞泉象征着意识流,瀑布飞泉中的水帘洞象征意识源头。原来,孕育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那块“仙石”,竟然是我们脖子上这颗脑袋。
因为有了这颗脑袋,每一个婴儿生来就会有意识的流动,就会吃喝,和那只叫做孙悟空的猴子一样。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但我们仍然无法解释这种生命现象,我们只能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本能”。我们不清楚“本能”究竟从何而来,就像孙悟空的身世一样离奇。
当我们的脑袋像那块仙石一样迸裂,当孙悟空从我们的大脑中一跃而出,我们的心就一刻也安静不下来。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来就是中国成语“心猿意马”中的那只“心猿”。“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寻找人生的真理,造就功德圆满的职业生涯。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去追求成功。许多人在那道飞流直下的瀑布面前胆怯了,他们站在那里,不敢相信瀑布后面的奇迹,因此他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现在,让我们向孙悟空学习,坦诚地面对自己,去勇敢地探索生命中属于自己的水帘洞,像孙悟空那样,做一个尽情释放个性和能量的美猴王。如果你能对自己的心灵与感情控制自如,你就可以完成任何事情,并最终得到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生与死
当我们开始探索自我,当我们找到自己的水帘洞,也就找到了快乐的心灵家园。就像生活在水帘洞中的猴子一样,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也就是“死亡”这个哲学母题。孙悟空的故事也是这样开始的。他那时还不叫孙悟空,就像学龄前贪玩的儿童一样,还没有自己的大名。这只可爱的猴子当时被爱称为“美猴王”。
可是,美猴王已经长大了,尽管他在水帘洞“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何期有三五百载,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三五百载,极言时间之悠长也,就像用一万三千五百斤来形容金箍棒的重量、用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形容飞行的速度一样,并非实指。
一天,美猴王与群猴在喜宴之间,忽然若有所思,神情黯然,堕下泪来。众猴慌忙问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们住在这仙山福地,日日欢会,兽中之王麒麟、鸟中之王凤凰都管不了我们,也不像人类社会那样要受到法律的拘束,自由自在,快乐逍遥,您又何必要自寻烦恼呢?”猴王却说:“我们今天虽然快乐逍遥,可暗中却有阎王爷管着,算不准什么时候就呜呼哀哉了?”猴子们听了这话,也是一个个黯然神伤,都因为人生之无常、死亡之恐
怖而感到可悲。
和这些猴子一样,死亡也让我们感到恐惧,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在死亡面前,生命总是显得那样脆弱。然而,正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可贵。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所谓人生其实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也开始变得有价值。对死亡的每一次思考,都堪称是一次小小的西游。
《西游记》的故事,便从此开始。
旅人的故事
在讲述《西游记》之前,先讲一则《佛譬喻经》中的寓言:
那是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在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步履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杂草丛生的古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这些白骨究竟从何而来呢?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听到前方传来骇人的咆哮声。紧接着,一只凶恶的老虎疯狂地扑了过来。旅人顿时明白了那些白骨的由来,立刻拔腿就逃。
在惊慌失措之中,旅人迷失了方向,竟跑到一座悬崖的边上。紧急之中,他发现断崖上有一棵松树,而他的背囊里还有一段长长的绳索。于是,旅人毫不犹豫地把绳索系在松树上,沿着绳索攀缘而下,逃脱了老虎的利爪。
老虎在崖上狂吼着。好险啊!幸亏有了这棵松树,幸亏带着绳索,终于死里逃生,救了宝贵的一命。旅人万分庆幸地拍打着自己的胸口,惊魂稍定。但是,当他往脚下一看时,不禁再一次惊叫了起来。原来,在他的脚下竟是波涛汹涌、深不可测的大海!旅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更恐怖的是,在那根救生的绳索和松树打结的地方出现了两只一白一黑的老鼠,正在交替着噬咬那个结。旅人拼命地摇动绳索,想要赶走老鼠。可是,他绝望了,老鼠一点儿也没有要逃开的意思。同时,由于他的摇晃,松树的枝丫甚至发出了断裂的“喀嚓”之声。
这时,他发现在他的前方有几枚红彤彤的野果。他伸手摘了一枚,放在嘴里。哇,好甜哪!旅人顿时被甜蜜的滋味陶醉了,甚至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他再次伸出手,去摘取第二枚野果……
世俗的人生
旅人:旅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你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是生涯中的旅人。
荒野:荒野是在象征你寂寞的人生。我们每个人自从出生,就开始了我们的人生之旅。既是旅人,当然应该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你若知道自己何去何从,这满目荒凉的原野将立即变得艳阳高照、繁花似锦。可是,你不知道,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能在糊里糊涂或寻寻觅觅中饱尝无尽的凄凉,就和这个无知的旅人一样。
秋天的黄昏:秋天的黄昏是比喻人生的孤寂感。虽然你也有自己的亲属、家族和朋友,但他们似乎并不理解你。不如意事七八九,能与人言一二三,你找不到自己的心灵之友,你无法倾吐心中的一切。即使是夫妻,也未必能心心相印。人生的孤寂,就在于这心灵的孤独。你好像是孤单一人奔波在人生的旅途中。
白骨:路边的白骨是亡者的遗骸。人生的旅途中,你总会遇到家人、亲属、朋友的亡故。兔子死了,连狐狸也会悲哀,这些白骨也同样让你感到心悸。你会意识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也会变成一堆白骨。
老虎:饥饿的老虎象征着死亡的威胁。死亡不可避免,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与死亡之虎狭路相逢。现在,这只凶恶的老虎向你扑过来了,你会怎样反应呢?你是勇敢地迎上前去,奋力搏斗,直到筋疲力尽,还是拔腿就逃?
悬崖:悬崖象征着一条不归的绝路。如果你的方向不正确,那么你所走的每一条路都会通向悬崖。
松树:悬崖边上的那棵松树象征着金钱、财产、名誉、地位。于是,你努力地抓住它。你想抓住一根粗大的树枝,作为活命的指望。
绳索:绳索象征着你的时间。你以为自己能够活多久,那条绳索就会有多长。因此,无论是20年、30年或40年,那条绳索其实是你想像中的绳索。现在,你把那条绳索系到了松树的哪个枝丫上?金钱?财产?名誉?还是地位?你有没有想过,这根枝丫会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突然断裂?你越是无助,你就越是挣扎,那根枝丫就越是容易断裂。
老鼠:不断噬咬着绳索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它们在白天和晚上交替着噬咬你的绳索,最后绳索必然会被咬断。
深海:无论是枝丫或绳索断裂,你都将堕入怒涛汹涌的深海。堕入深海就是死亡。
野果:红彤彤的野果是诱惑着你的欲望。为了贪图享受,满足自己的欲望,你甚至会忘记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是的,枝丫和绳索都会断裂—在枝丫或绳索断裂之前你自以为聪明地选择了野果—反正总是一死,何不及时行乐?
野果之外的思考:从满目荒凉的原野到红彤彤的野果,是我们浑浑噩噩的世俗生活的写照。只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在枝丫或绳索断裂之前,只要你随时醒悟,你都可以自我救赎,超越死亡?
走向超越死亡之路
非常庆幸,正当水帘洞里的美猴王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掩面痛哭之时,一只通背猿猴从猴群中跳出来,大声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所谓五虫,为鳞虫、羽虫、毛虫、介虫、裸虫,泛指身上长着鳞片、羽毛、皮毛、甲壳以及光着皮肉的所有动物。其中,人就是一种裸虫。
阎王,是死亡之虎的另一种比喻。美猴王感到奇怪,五虫皆伏阎王所管,是哪三等名色可以超越于阎王爷的管辖呢?通背猿猴告诉他,这三等名色就是佛教中的佛、道教中的仙、儒教中的圣贤,他们具有超越死亡的神奇力量。
美猴王追问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回答说:“他们住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美猴王听了,满心欢喜地说:“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躲过阎王之难。”
于是,他便采折了一些松枝,编成筏子,漂洋过海,去寻找传说中长生不老的神迹。
秦始皇的神仙情结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曾经派人漂洋过海寻找传说中的神仙。在他的命令下,方士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从山东琅琊入海,浩浩荡荡地起程东发,从此消失在浩淼烟波之中。有历史学家考证,徐福漂流到了日本,并带去了中华的文明。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三笠宫曾经动情地把徐福称为日本的国父,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也自称是秦人后代。羽田二字,在日语中就是秦的意思,是徐福率领的千童百工集团所繁衍的后裔中的姓氏之一。
我们知道,秦始皇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统一了六国,平定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近500年诸侯混战的局面,成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按理说,皇帝握有天下财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去找神仙干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不顺心,不快乐。
秦始皇虽然贵为皇帝,但没有人理解他的孤独和痛苦。因为要管理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他需要建立和保持足够的权威,所以,所有的孤独和痛苦都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他没有朋友,也没有人敢做他的朋友。这种情形在现在的许多公司也能看到,由于管理的需要,总经理往往会和每一位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因为公司在经营中有太多的秘密,他只能在守口如瓶中独自品尝寂寞的滋味。
秦始皇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尉缭子曾经用“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来形容秦始皇的体貌特征。所谓“蜂准”,也就是马鞍鼻,鼻居五官之中,一个人面孔中央突然凹陷下去一块,那长相是多么丑陋。所谓“挚鸟膺”,其实是脊椎骨严重弯曲造成的鸡胸。所谓“豺声”,也就是声音嘶哑。郭沫若经过考证,认为秦始皇小时候得过软骨症,造成骨骼的发育异常,致使胸部、鼻梁都严重变形。软骨症又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很容易引发肺炎、气管炎之类的并发症,郭沫若怀疑秦始皇一直患有严重的气管炎,久咳不愈而致使嗓音沙哑难听。因此,秦始皇就像许多残疾人一样,不得不经常面对和思考生死问题。
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秦皇朝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秦皇朝名义上统一了天下,可天下依然风雨飘摇。秦始皇只好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一面求仙访道,一面用铁腕手段镇压各地的反秦活动。他不相信别人能把秦皇朝从动荡中稳定下来,更不情愿把一个危机四伏的秦皇朝交给后人。他多么希望有一个神仙能够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更多的时间,让他最终能够造就秦皇朝的太平盛世。
考古学家在秦始皇兵马俑附近发现了13只2200年前的青铜鹤类,其中两只已证明为仙鹤。鹤是中国人传统的吉祥鸟,象征着长寿,中国古代有驾鹤乘云升天的神仙文化,而出土的仙鹤脚下正是云状的青铜踏板。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专家认为,这些鹤类的青铜雕塑反映了秦始皇心中到死也解不开的神仙情结。
神仙的邻居
美猴王比秦始皇的运气好,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他遇到了一个樵夫。美猴王把遇到的这个樵夫当成了神仙。当时樵夫在一边砍柴一边唱歌,歌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观棋柯烂”出自梁任的《述异记》。说是有个名叫王质的青年樵夫,入山砍柴,在山中遇见两童子下棋,就在旁边观看。一局棋下完了,童子笑着问王质:“你怎么还没走呀?”王质吃了一惊,回头去找斧头,谁知斧头的木柄早已朽烂了。童子告诉他说,指间一盘棋局,世上百年光阴,斧柄焉有不烂之理?王质将信将疑地回到家,母亲与邻居的好友都已经去世了。王质感叹不已,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成了人间的活神仙。
然而,美猴王遇到的这个樵夫却没能够像王质那样成为神仙,而是神仙的邻居。神仙的邻居竟然是个凡人,真是耐人寻味。樵夫解释说:“我一生命苦,每天为了茶饭忙碌,还要供养年迈的母亲,没有办法去修行做神仙。我刚才唱的歌儿,是神仙教我唱着散心解闷的。”
想想看,你是不是那个樵夫呢?尽管你也是神仙的邻居,尽管你也知道许多做人处世的
道理,可神仙依然是神仙,你依然是你。别人能够依据这些道理修身养性做神仙,而你却只能用这些道理散心解闷?
经樵夫指引,美猴王找到了灵台方寸山。灵台者,心也。方寸,亦心也。美猴王找遍千山万水,原来神仙就在心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人也是这样,一生总是巴望贵人襄助,谁知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贵人。
让我们跟随美猴王,一起进入熟悉而又陌生的心灵世界,去学习如何超越死亡的神秘法术。
箴言二
聚精会神是惟一的成功之道
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性命双修
在樵夫的指点下,孙悟空终于见到了须菩提祖师。须菩提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长老,翻译成中文,即“人生的境界”。孙悟空向须菩提祖师请教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今相当热门的成功学。但是,中国古代的成功学讲究“性命双修”,内涵比之如今的成功学,要博大精深得多,是一种生命科学。
所谓“性命”,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古人的经验,惟有“性命双修”才能达成身心健康、平衡发展、幸福祥和的人生境界。否则,“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意思是说,即使你有很高的学问,如果不注重身体健康,整天病恹恹的,就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与之相反,如果你身体很壮实,却不学无术,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地在人世间走一遭。
性命为体,文武为用,因此又有文武双修之道。中国古代的教育,也基本上分成文学和武学两大类。不仅要学,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所以文学、武学又被称为文艺、武艺。这种境界,就是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化境”。无论你学文还是学武,只要到了这种境界,就会用恬淡平和的心态来笑看人生,就会自自然然地活着,然后自自然然地死去。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你已经超越了死亡,成了神仙。
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涯的规划与管理,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即《大学》中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心灵到组织的兴衰,无一不是管理的对象。作为一部管理心理学的文艺作品,《西游记》首先便借着对生命的追问切入对修身之道的探讨。
神仙是人做
什么是神仙呢?“神”者,“申”也。注意,这个“申”是田字上下出头。在农业社会,田地就像我们现在的房地产,是财富的象征。所以,神仙是超越财富的,是不会为了追名逐利而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神”是一个“示”字旁,意味着神仙也会通过现身说法,让别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神仙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自度度人。在中国民间传说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个人,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得道成仙,走的就是自度度人这条路线。神仙是人做,把人做好了,自然就成了神仙。
鸟窠和尚的名言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并非不懂这些做人的道理,可往往懂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向鸟窠和尚请教,问一天之中要怎样修行才能符合神仙之道?鸟窠和尚说,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那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事,不要去做那些害人害己的坏事。白居易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道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啊!鸟窠和尚说,虽然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没有几个大人做得到。白居易恍然大悟。后来白居易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诗人,一半是因为他的文采,另一半则是因为他一生积德行善。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一道精彩的辩题:“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多少年来,始终无法定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又把它作为总决赛的辩题,选手们各呈口舌之快,倒也妙语连珠,只是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结果。其实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深知个中奥妙,知易则行难,知难则行易。所以祖师传法,总是布置那么多的迷宫、疑阵、比喻和象征,因为真理平白如水,只有得之维艰,人们才会珍惜,才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达到教育的目的。
孙悟空的悟性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这个理,就是佛学中“四大皆空”的空,也是孙悟空的空。一旦悟出这个空的意义,也就明白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这个理。须菩提祖师为美猴王取的这个名字,实在是大有深意存焉。
至于为什么让他姓孙,有两个原因:一则他本来就是一个猴子,而猢狲就是猴子的别称,“孙”与“狲”谐音;二则把“孙”做拆字论,也有返璞归真的意思。鸟窠和尚不是说过吗?真理其实就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那些道理。
阅读宗教典籍,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其中的宗教术语。这本《西游记》也是如此,翻开书本,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灵根、心性、大道、菩提、金丹、八卦炉、元神、心猿、意马、六贼、本性以及功成行满见真如之类的词汇。这些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讲太玄奥了,简直是匪夷所思。所以,天师讲道,高僧说法,虽然说得天花乱坠,我等凡夫俗子却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你如果听懂了,说明你有悟性。
说到悟性,有一则非常优美的佛经故事。有一天,大伙儿在灵鹫山等着如来佛登坛说法。佛祖不紧不慢地上得台来,却拿着一朵花在那里欣赏起来。大伙儿都感到奇怪,只有迦叶尊者静静地看着,忽然破颜而笑。你看,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说明迦叶领悟了佛祖拈花的意图。
菩提祖师登坛讲法也是这样,直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同时,又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师看见了,问道:“你坐在那里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孙悟空说:“我是在专心听讲啊!可是,当我听到老师父讲的那些道理,就颇有些喜不自胜了!”
和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一样,菩提祖师认为孙悟空很有悟性,决定把“性命双修”的心法传授给他,便跳下讲台,用戒尺在他的头上打了三下。孙悟空立即明白了祖师的暗示,半夜三更来到祖师的寝室,跪在榻前等候教导。
菩提祖师的秘诀
菩提祖师说:“孙悟空,你和我既然有缘,我现在就把修身养性的秘诀传授给你。你仔细听好—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一段口诀大略是说:所有超越死亡的方法都是一个诀窍,就是让自己保持旺盛精气神。人们常说“聚精会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做神仙的诀窍,说白了就像我们每天的呼吸一样寻常。
何谓精气神呢?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精气神”逐渐耗损直至殆尽的过程。精气者,命也。神者,性也。有精气而无神,就会生不如死,甚至会因为看不到人生的价值而自杀。有神而无精气,就会病入膏肓,一命呜呼。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为了保持旺盛精气神,就必须屏除邪欲。所谓邪欲,就是不应当有的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心二意,就是没有能够建立纯真如一的信念。然而,一旦屏除了邪欲,你就能回归到一种可爱的婴儿状态,你就会无惧于你遇到的任何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下面的10条成功定律:
1.自由定律所谓婴儿状态,其实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不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返璞归真”。
2.专注定律当你专注于一个目标时,与这个目标有关的信息和资源就会被你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
3.因果定律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4.显现定律任何选择都有答案,只要我们持续地寻找、追问,那么它们最终都必将出现。
5.情绪定律人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你应该选择乐观的情绪。
6.坚信定律当你对目标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它最终就会变成事实。
7.积累定律优势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形成的。因此,不要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向上攀登,你将会终于站到成功的顶峰。
8.专精定律只要你专注于你的事业,你就能精通于你所在的领域,从而让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9.习惯定律任何想法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信念;任何行为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习惯。
10.替换定律不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清除掉,惟一的办法就是像婴儿那样去培养一种新的习惯来替换它。
一种神奇的力量
孙悟空明白了,原来一个人可以通过精气神的修炼,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超越任何困难。他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操之在我的力量,这种力量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无比神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裔心理学家法兰柯(VictorFrankl)再一次发现了这种力量,并因此引起心理学领域的极大关注。当时,法兰柯被关进了纳粹死亡营,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则屡次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悲惨命运中的法兰柯,有一天赤身独处囚室,忽然顿悟,心灵之中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这种感受在日后被人们命名为“人的终极自由”(Thelastofthehumanfreedoms)。他明白了,这种自由是纳粹军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在客观环境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他可以自由决定如何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换句话说,自我意识是可以独立、可以自由地超脱于肉体之外的。
面对纳粹的折磨,法兰柯发现自己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选择伪装,也可以安慰自己:“一顿毒打算不了什么!”他为活着的每一天感到欣慰,也为腐烂皮肉之中的新生感到高兴。他甚至在设想,有一天获释后他将站在讲台上,把自己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年轻的学生们。当然,他并不知道,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有一个死囚发现过这种生命现象,这个名叫姬昌的死囚就是演绎八卦、创建周朝800年基业的周文王。
法兰柯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和操之在我的能力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变得安详,脸上重新有了宁静的微笑。他协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甚至赢得了狱卒的尊敬和爱戴。
法兰柯是极少数从死亡集中营活下来的囚犯之一,后来成了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大师。从精神的层面上讲,他就是古代中国人所说的神仙。
人分两种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像周文王和法兰柯那样超越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人都习惯于坚持下面的论点:
1.认为你的个性是父母种下的因。你脾气不好,那是因为你父母的基因通过遗传沿袭到了你的身上。既然生来如此,也就只好如此。
2.强调环境的制约因素。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家庭环境太差。你的事业没有进展,是因为没有人支持你。你过得不快乐,是因为没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你之所以失态,是因为别人把你激怒了。
3.认为既成事实和习惯无法改变。你胆小怕事,是因为小时候老师总是打击你的信心。你喜欢拖拉,是因为习惯如此没有办法。别人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得很优秀了,所以没有办法跟人家比。
于是,人群就可以据此分成两种:一种受制于人,另一种操之在我。受制于人者易为环境所左右,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就兴高采烈;在晦暗阴霾的日子,就无精打采。如果你能做到操之在我,心中就会自有一片天地,很难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你认定工作品质第一,即使天气再坏,依然不改敬业精神。
受制于人者,也会受制于“社会天气”的阴晴圆缺。受到别人夸奖或尊重时,就心情愉悦。受到怠慢或指责时,就生气或心情压抑。这样,你的心情被别人的态度所牵动,使得你像一只无舵的小舟,随着风波摇摆。
的确,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受到父母的基因和过往经历的影响。可是,如果你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你就应该知道,有些弱点是必须被克服的,因为,一个受制于人的懦夫永远不可能造就成功的人生。
我们虽然没有周文王在囿里、法兰柯在死亡集中营的苦难经历,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困难,已足以需要我们培养那种操之在我的精神,来应付人生不断扑面而来的压力。不论是同事的刁难,或者顾客的无理要求,或者亲人的误会,都需要用这种精神来解决。它表现在我们的心智与态度以及如何遣词用句上。别人如何待我并不重要,要紧的是我如何待人,要紧的是我如何通过每一次的努力和改善去赢得人生的进步。
操之在我与受制于人
“操之在我”与“受制于人”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如南辕北辙,如果再加上聪明才智上的差距和作用,两者之间简直是云泥之隔。如果说前者之中半是英雄半是狂夫的话,那么后者则是清一色的平庸之辈。
你有没有想过,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其实仅仅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呢?例如:
1.受制于人:我已经无能为力
操之在我:让我再试试看有没有别的可能
2.受制于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操之在我:我可以让自己做出一些改变
3.受制于人:他使我怒不可遏
操之在我:我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受制于人:他们不会接受的
操之在我:我可以找到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
5.受制于人:我不能这样做!
操之在我:我应该怎样做?
6.受制于人:有怎样的条件,我将会怎样去做
操之在我:我将会怎样去做,因为有怎样的条件
通过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你就能像孙悟空一样,源源不断地获得菩提祖师的秘诀中“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的精气神。而在聚精会神之后,也就有了操之在我的力量。
箴言三
正确看待职业初期的现实冲击
就像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个体人格去适应组织的文化。个体人格追求平等自由,而一个组织却有着它既定的文化以及它对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孙悟空任性而为,与天庭之间的冲突自然不可避免。
成功的三要素
话说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已知成功之要诀,在于蓄精养锐。精之所蓄,则锐之所出。锐之所出,则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则功必成矣。
菩提祖师说:“你已经深得聚精会神之妙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好,很好。可是,你知不知道,凡事若只凭一腔气势,不过只是莽汉作风。因为,有些问题光凭一腔气势是解决不了的。气势汹汹之后,必然气急败坏,顶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从成本上讲,是很不划算的。”
孙悟空问:“老师,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菩提祖师告诉他:“凡成功者,目标、方法、行动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孙悟空一愣,问:“原来这成功学里面,还有许多奥妙!请问老师,这三要素之中,哪一种要素更重要呢?”
菩提祖师笑了笑说:“都重要。在目标面前,方法比目标更重要。在方法面前,行动比方法更重要。在行动面前,目标比行动更重要。”
想那孙悟空何等灵光,一经点拨,便恍然大悟。当下自修自练,功力自是大有长进。这些功力包括:
1.应变力:七十二般变化。
2.行动力: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究竟有哪七十二般变化,《西游记》没有一一枚举。所谓七十二之数,大约是形容他面对困难时灵活善变的解决方法。人们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很少有人去探讨七十二般变化的由来。
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培训师常常使用这样一道测试题:“假设成功是由意愿和方法组成的,你认为两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种之多。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强调方法的学员往往比较消极,总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与之相反,强调意愿的学员则通常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因而也总是能够神奇地突破难关。
譬如我们欣赏杂技,常常情不自禁地为那些奇妙惊险的高难度动作而喝彩。可是,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只有艺人自己才深深地知道个中的奥妙与艰辛。台上一场红,台下十年功,因为有了一颗百折不挠的真心,这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娴熟的技巧。
古人云:“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意思是说,只要你真心热爱你的事业,只要你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手得心应手的技艺,生出各种高妙绝伦的办法,来解决你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成为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实干型人才。
能办事与能懂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居然被菩提祖师开除了学籍。
那天大伙儿在一起闲聊,有人对孙悟空说:“悟空,你和老师怎么这样投缘呢?前些日子,老师教给你的七十二般变化,可都会么?”孙悟空洋洋得意地笑道:“不瞒各位师哥师弟、师姐师妹,一则是老师传授,二来也是我刻苦练习,那几招功夫呀,我都会了。”大伙儿说:“你表演表演,让我们看看吧!”孙悟空也是有意卖弄,兴致勃勃地说:“请各位师哥师弟、师姐师妹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伙儿说:“就变棵松树罢。”孙悟空抖擞精神,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大伙儿见了,鼓掌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喧闹声把室内静修的菩提祖师都给惊动了。
菩提祖师拽着拐杖出来了,对孙悟空说:“悟空,你也太浅薄了!所谓技艺,所谓方法,是用来解决困难的,你怎么好在人前卖弄呢?卖弄必然招惹是非,引出一些祸患。”孙悟空一下子跪在地上,低头认错说:“老师,我错了!”
菩提祖师仰天长叹道:“我也不怪罪你。只是,你就到此为止,回家去吧!”就把孙悟空逐出了校门。临走之前,祖师又叮嘱说:“你这一去,必然惹祸。所以,随你怎么闹事,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免得牵连到我!”
后来发生的许多风波,证明菩提祖师所言不虚。
去年我和一位作家朋友谈起孙悟空学艺的这一段公案,作家朋友甚是为孙悟空叫屈。他说:“人嘛,难免有一点虚荣心。孙悟空就那么显摆了一下,菩提祖师也是太较真了,非要把他逐出师门。再者说了,既然菩提祖师料定孙悟空会惹事生非,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接受教育,反而要把这个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呢?”
我笑了笑说:“你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吧?他现在状况如何?”作家朋友摇了摇头,感叹说:“就跟这个孙悟空似的,聪明归聪明,可就是调皮得很,很难管教。”我问他:“难道你就准备把他关在家里,等管教好了再让他出门吗?”作家一愣,说:“那怎么行呢?他需要接触这个社会,然后才能学会适应社会,进而才能与社会积极互动。”我说:“你说得没错。孙悟空也是这样。”
南宋时期,宋孝宗常常感叹手下缺少能办事的臣子。右文殿修撰张南轩对他说:“你应该去寻找能懂事的臣子,而不仅仅是能办事的臣子。”什么叫懂事呢?就是懂得人情世故。一个关在象牙塔中的狂人,纵使有天大的学问,也不可能懂事。
菩提祖师与孙悟空相处那么久,自然熟知他的性情。孙悟空虽然天资聪颖,如果不懂事,自然只会胡闹。然而,要学会懂事却颇不简单,不经历一番磨难,是无法知道个中滋味的。
有本事,就要大闹天宫吗
被逐出师门的孙悟空,不久之后就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鬼怪,水底的精灵,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孙悟空的大名。为什么?因为他竟然敢大闹天宫,纵使十万天兵天将也奈何不了他。
许多人觉得孙悟空艺高人胆大,提着一根金箍棒上天入地,打得天兵天将落花流水,打得玉皇大帝屁滚尿流,真是过瘾!真是痛快!甚至有许多政治界、学术界、文艺界的重量级人物也来为孙悟空喝彩,高度赞扬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他们非常不喜欢如来佛,因为他镇压了孙悟空。他们认为,孙悟空作为一个气吞山河的英雄,追求的是无拘无束、民主自由的人生境界,而《西游记》正是在控诉一种压抑自由个性的社会文化。
曾经有一位大四的男孩找我寻求职业帮助。从大三开始,他找了整整一年的工作,可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录用他。言谈之中,他流露出对这个社会的愤恨,他认为这个社会非常不公平。“如果我能够像孙悟空那样有本事就好了!”他感慨地说。我笑了笑说:“你也想大闹天宫吗?”他回答说“是”。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非常羡慕孙悟空拥有自己的花果山。”他认为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公司,因此他很不明白孙悟空为什么放下自己的公司不管,而要去跟随唐僧取什么经。
可能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会有差异,也可能有些人没有看懂《西游记》。既然没看懂,难免会产生误会。我只是想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由,但不一定要大闹天宫。因为,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无论社会文化是否清明,都有人在田间地头、荒野深山,甚至牢狱之中自得其乐。他们属于心灵自由的一群,他们懂得如何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快乐成长。
孙悟空大闹天宫究竟是不是一种英雄壮举呢?做过家长的人应该深有感触。和我的那位作家朋友一样,许多人都曾经被自己的孩子闹得哭笑不得。这些小调皮们,在家里任性胡来,动不动就大闹天宫,可不就活脱是个孙悟空吗?
神仙与妖怪的区别
毫无疑问,孙悟空现在已经具备了那种所向无敌的超能力。他又从东海龙王的海藏中,强行取走了一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名唤“如意金箍棒”。这件兵器要大便大,要小便小,平日藏在耳朵里,随时掣出随时使用,力敌千钧,势不可挡。不久,他又到阴曹地府,在死亡名册中勾掉了自己和许多猴类的名字。
尽管如此,他却不是神仙,而只是一个妖怪。
神仙与妖怪有多大区别呢?据说不过一念之差。可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神仙与妖怪都是具有超能力的,所以,做善事的能够起到很好的建设作用,做坏事的也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破坏作用。虽然孙悟空并非歹徒,只是任性胡来,可仍然是一个妖猴。
最初请求玉皇大帝派兵收降妖猴的,是东海龙王和幽冥界的阎王。龙王告他逞强施威、强要兵器,阎王告他大闹阴曹地府、扰乱生死轮回。玉皇大帝也不是很了解孙悟空的情况,就问仙班中的各位神将。
太白金星启奏道:“那孙悟空虽是妖猴,只要他能够走上正道,也是可以修炼成神仙的。更何况他也有降龙伏虎的超能力,不如把他招到天上来,给他一个职位,让他受点约束,同时也可以让他多少作一点贡献。如果他实在不受约束,也可就地擒拿。这样,一方面避免劳师动众,另一方面也给了孙悟空一个成仙的机会。”
玉皇大帝觉得太白金星的建议很好,于是立即修诏,命他下凡招安。
太白金星奉诏来到花果山,美猴王高兴得很,说:“我这两日正想上天走走,天上就派使者请我来了。”于是美猴王与太白金星,同出了水帘洞天,一齐驾云而去。
阎王爷与孙悟空的较量
孙悟空在上天之前,最令他得意的是,他终于让自己超脱了死亡的威胁。想当初,他是那么害怕死亡,以至于忧伤悲啼。而现在呢,掉了个个儿,阎王爷反倒怕起他来了。
阎王,又称阎罗王,是梵文yama-raja的音译。相传古印度沙国国王,在一次战争中不幸战败,以致亡国。沙国王气急了,发誓愿做地狱王,要将作恶多端的敌人投入地狱,以为惩治。于是,阳间的沙国王变成阴间的阎罗王,十八个忠于他的大臣变成了十八层地狱的主管,那些士兵们也就成了阴兵鬼卒了。
人们对于阎王爷是又怕又恨,把他当成一个面目狰狞、手段残忍的恐怖分子。其实呢,阎王爷虽然面目狰狞,内心却相当善良、正直,就像人们喜欢的包公。地狱里的刑罚虽然残酷,却能够有效地止恶扬善,就像我们现在通过严厉的法制手段打击违法犯罪一样。
据说,人死后会被带到阎王殿进行一场审讯。有趣的是,审讯每个人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因为任何众生来到地狱,大都不服气,自认生前并没有作恶。或者虽然劣迹斑斑,却有种种理由为自己辩护。很少有人知道,只要心存忏悔,命运就会立即发生转变。
每个人都拒绝承认自己的过错。这时,阎王就会呵斥说:“我早已派了‘老、病、死’三位化身使者到人间,让人们体验老病死的苦痛,借此反思人生的价值,从而能够行善去恶、积功累德、精进修行—可是,你还是不思悔改,最后还是堕入了地狱。”
可是,阎王遇到的这个孙悟空却是例外。《白虎通》云:“死之言澌,精气穷也。”如今,孙悟空精气神旺盛着呢,所以阎王也拿他没有办法。
孙悟空的第一份工作
孙悟空在龙宫水域、阴曹地府自由来去,龙王、阎王对他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于是越发
任性,这回到了天庭,照样放浪不羁。他一个筋斗云来到南天门外,被守门的保安队长增长天王拦住了。按说,你初来乍到,也应该尊重人家的规矩。可孙悟空不能理解,于是就在那里大喊大叫:“太白金星这老头,是个奸诈之徒,既然请我老孙来,怎么又拦着不让我进去呢?”正嚷嚷着,太白金星从后面赶了上来,向他解释说,你是一个生面孔,守门的保安当然不让你进去啦。孙悟空不耐烦地说:“既然如此,我就不进去了。”太白金星无可奈何,只得一边好言相劝,一边向增长天王办理入门手续,拉着孙悟空进了天庭。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玉皇大帝,就像许多初进职场的新人第一次见到领导一样。领导接见部属的态度,通常是寓慈祥于威严之中,既要部属心生畏惧,又要他们感到温暖,”畏惧+温暖”就产生了尊敬和爱戴。而事实上,部属见到总经理,除了敬畏或敬爱之外,还有一种心态,那就是不以为然。孙悟空面对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恰好抱着后一种心态。
太白金星上前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哪个是妖仙?”悟空挺身在旁,也不朝礼,大大咧咧地应道:“老孙便是!”那些仙官都大惊失色,斥道:“你这个野猴!怎么这样无礼!”
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姑且恕罪。”问问众仙官,原来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便封孙悟空做了个弼马温。
就像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个体人格去适应组织的文化。个体人格追求平等自由,而一个组织却有着它既定的文化以及它对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孙悟空任性而为,与天庭之间的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
职场新人遭遇现实冲击
虽然孙悟空对玉皇大帝有些不礼貌,但他对担任“弼马温”这份工作还是很喜欢的,半个月下来,把他所管辖的那些天马养得一个个肉肥膘满的很见精神。这一天空闲,他的那些属下就安排了一桌酒席与他贺喜。
正在欢饮之间,孙悟空忽然停杯问道:“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属下们回答说:“只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官名罢了。”孙悟空问:“没有品级,想是大之极也?”属下们回答说:“一个养马的官儿,能够大到哪里去呢?纵使你百般殷勤,喂得马肥,也只落得一个‘好’字。您哪,不过是最基层的一个未入流的小官罢了。”
孙悟空听说,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不做他娘的这个鸟官了,我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金箍棒,从御马监一路打出南天门,径直回花果山去了。并索性在山头拉出了一面旌旗,称自己是“齐天大圣”。
“弼马温”这个官职再小,也是天庭的一名公务员,怎么能够说走就走呢?孙悟空胆敢擅离职守,职业道德何在?更有甚者,他竟敢自封“齐天大圣”,与天庭对着干,玉皇大帝岂能坐视不管?于是,玉皇大帝就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捉拿孙悟空归案。
谁之过
像孙悟空的遭遇,许多职场新人也曾经有过。这是因为,职场新人对于工作的期望与工作实际情况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对职场新人形成心理上的冲击。在组织行为学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现实冲击”。对于许多职场新人而言,第一次遭遇“现实冲击”的感受是相当痛苦的。
许多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当一位新员工刚刚到来时,需要一段时间相互了解。一方面公司需要多方面了解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新员工也需要了解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只有在经历过这样一个环节之后,才可能让他担任比较重要的工作。最初交给新员工的,往往是比较容易或很乏味的工作。
应该说,在新员工进入公司的最初一个月或三个月内,让他做“弼马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持续大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都保持这种不信任、不关心、任其沉浮的态度,就会大大压抑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所以,孙悟空在三个月内反下天庭是他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三个月之后反下天庭就确乎是天庭的工作环境有问题了。
箴言四
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
孙悟空的确欠缺“德”的自我意识,虽然天真淳朴,而且颇有些能耐,到底只不过是个喜欢逞能的“猴精”,离大道还相去甚远。
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
话说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率领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孙悟空,没想到竟连续打了两个败仗。玉皇大帝正欲增兵剿除,太白金星又出班奏道:“那个妖猴任性胡来,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是,我们实在是犯不着这样兴师动众。他不是嫌官小吗?您哪,索性封他做个齐天大圣。给他一个虚名,有官无禄就是了。”
玉皇大帝问道:“什么是有官无禄?”太白金星解释说:“所谓有官无禄,就是给他一个齐天大圣的名号,却不让他管事,也不给他多高的待遇,暂且养在天庭,收收他的妄念,也好让大家过几天太平日子。”玉皇大帝沉吟着说:“如果这样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倒也省事。好,就依你所奏。”
于是,太白金星捧着诏书,到花果山把孙悟空请到天庭,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
谁知事情并不像太白金星设想的那样简单。由于整天无所事事,孙悟空便到处闲逛。他闲逛事小,影响别人工作事大。所以许旌阳真人就对玉皇大帝说:“这个齐天大圣每天无事闲游,到处交朋结友,长此下去,恐怕会闲中生事。不如让他做一点实事,免得生出事端。”玉皇大帝认为许旌阳真人说得有道理,就委派孙悟空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也是闲极发愁,能够有点事儿做,高兴得不得了,破天荒地向玉皇大帝连连谢恩,立即去蟠桃园接手工作。
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德
向玉皇大帝提建议的许旌阳真人,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神仙。在历史上,许旌阳真人可是中国祖师级的气功师,“气功”一词就出自他撰写的《净明宗教录》。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家住在南昌西山的许旌阳,因为练功而创造了拔宅飞升的奇迹,全家42口人和所有的家禽家畜也一起上了天—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就是这件事。
说起气功,可能我们马上就联想起那些所谓的气功师发功给信徒开天目,或者倒碗“信息水”让大家喝了治百病,或者听一场带功报告就百病皆消的“鬼话”。事实上呢,这些“鬼话”与许旌阳真人的“神话”是两码事。
气功,就是炼气的功夫。这个“气”,就是精气神的气。所谓气功,通过炼气这种特殊锻炼方法,来调节身心平衡,实现身心健康。气功的三大要素是“调身”、“调息”和“调心”。
“调身”是我们常用的锻炼方法,譬如跳跳绳子、踢踢毽子、做做健美操、打打羽毛球等,都是通过“调身”来促进身体健康。
“调身”以动,“调息”以静。被“调”的这个“息”,也就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用到的呼吸。所以,所谓“调息”,其实是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呼吸方法,包括深呼吸和换气法等等。
但真正的气功功法绝不止于“调身”,也绝不止于“调息”,最关键是“调心”。“调心”也叫做“调神”,是对人的精神的一种调整。一个人只有身心两健,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也只有心将调整好了,才能够彻底摆脱烦恼,才能开发智力。“调心”的“调”字,主要体现在意识的运用和调整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悟空的聚精会神之道也是一种“调心”的方法。
由于“调心”的需要,气功修炼十分讲究功德修养,有“功从德上来,德为功之源”之说。《道德经》云:“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作为“道”的具体体现形式,“德”包括我们做人处世的种种行为规范。气功师是正道还是邪道,得大道还是得法术,决定的因素就是这个“德”字。
缺德是个骂人的词儿。人生在世,缺什么都可以,可就是不能缺德。但此时的孙悟空的确欠缺“德”的自我意识,虽然天真淳朴,而且颇有些能耐,到底只不过是个喜欢逞能的“猴精”,离大道还相去甚远。
监守自盗,任性胡来
许旌阳真人希望孙悟空干点实事,这个建议是对的。然而,玉皇大帝派他管理蟠桃园,这个决定却相当荒唐。就像《伊索寓言》里的大灰狼一样,除非将它驯化成一条猎狗,否则是不能让它管理羊群的。让一只欠缺道德修养的猴子看管蟠桃园,也同样给了他监守自盗的作案机会。
那孙悟空在蟠桃园内,看着那些熟透的蟠桃,心里直想吃个新鲜。于是,便设计让他的那些属下到园外等候,自己却脱了官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等吃了个肚饱,这才跳下树来,重新把官服穿戴整齐。从此隔三差五,他都会设法前来偷嘴。
一天,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吩咐七仙女去蟠桃园采摘蟠桃。七位仙女来到园中,却见那树上花果稀疏,只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被猴王吃了。七位仙女东张西望,终于在南枝上发现了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原来,孙悟空变成了一个桃子,挂在树上睡大觉。等到仙女伸手去摘时,立即就把他惊醒了。
问清七位仙女的来意之后,孙悟空似乎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一旦众位仙女回复王母娘娘,他偷吃仙桃的事实必然暴露无疑。于是,他强作镇定,笑嘻嘻地问道:“王母娘娘开阁设宴,请了哪些客人哪?”仙女告诉他,按照以前的规矩,请的是东西南北各方的菩萨神灵。孙悟空又问:“有没有请我呀?”仙女说:“我刚才说的是以前的规矩,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有您。”孙悟空想了想,说:“你说得也是。你们且在这里待会儿,让我先去打听个消息,看看有没有请我老孙。”便使了一个定身法,将七位仙女定在桃树底下动弹不得,他却一个筋斗跳出园外,直奔瑶池而去。
孙悟空赶到瑶池时,那里果然正在布置宴会。他却用了一把瞌睡虫,将布置宴会的那些工作人员弄得哈欠连天、倒地昏睡。然后,把那些百味珍馐、佳肴异品端到长廊里面,就着酒缸,海吃海喝了起来。直喝得醉醺醺的,摇摇摆摆,任性乱撞,一撞就撞进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在那里,他又趁机把太上老君的金丹偷吃个精光。
等到酒醒,孙悟空被自己的所作所为吓了一跳。他知道玉皇大帝一定会拿他问罪,就再
也不敢回他的齐天大圣府,从西天门偷偷地逃回了花果山。
二郎神的七十三般变化
玉皇大帝勃然大怒,立即命令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领四大天王和十万天兵天将,去花果山捉拿妖猴问罪。孙悟空本领高强,居然让托塔李天王连续吃了几次败仗。情急之下,玉皇大帝请来了二郎神相助。
二郎神与孙悟空之间的一场打斗很是值得玩味。要说孙悟空与二郎神也是各有神通、旗鼓相当,但他被二郎神缠住了手脚,就无法照顾麾下的猴群。眼见猴群惊散,孙悟空心里一阵慌乱,摇身变做一只麻雀儿,隐藏在树梢。二郎神也扔下手中兵器,摇身变做一只鹞子,飞身扑打了过去。孙悟空见势不妙,嗖的一声,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神见了,也变做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孙悟空又一个猛子钻入涧中,变成一条小鱼儿。二郎神赶至涧边,变成一只鸬鹚来啄小鱼。孙悟空只好窜出水面,变做一条水蛇钻入草中。二郎神眼尖,认得那条水蛇是孙悟空,立即变成一只丹顶鹤,伸着一个尖头铁钳子似的长嘴,来吃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神立即现出原身,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那只花鸨打得滚下山崖。
孙悟空趴在那里又变做一座土地庙。嘴巴变成庙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二郎神赶到崖下,不见打中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一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这肯定是那只猴子,他想哄我进去,然后将我一口咬住。我就先捣乱你的窗,踢烂你的门!”孙悟空听得胆战心惊,扑的一个虎跳,一阵烟似的在空中不见了。
此时,玉皇大帝和一群神仙已来到南天门观战,只见二郎神率领梅山六兄弟围着孙悟空好一阵穷追猛打。太上老君说:“让我来助二郎神一功。”说着捋起衣袖,从左胳膊上取下一只“金钢套”,照准猴王的脑袋扔了下去。猴王苦战之中,来不及躲闪,被“金钢套”打中了天灵,跌了一跤。正待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神豢养的哮天犬赶上来,一口咬住了腿肚子。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终于捉住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妖猴。
有人评论说,若非太上老君用“金钢套”暗箭伤人,若非梅山六兄弟和哮天犬这条恶狗相助,二郎神未必能够捉住孙悟空。的确,如果是单打独斗,他俩之间很难说谁更英雄。可是,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毕竟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常常是一种能够决定胜负的能力。所以,中国民间又有一种说法,说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而二郎神却有七十三般变化。
王灵官的故事
齐天大圣孙悟空被绑在斩妖台上,任凭刀砍斧劈,都无法伤害他一根毫毛。太上老君说:“这个妖猴已经炼成金钢之身。待我领去,放在八卦炉中煅烧。我要把他烧成灰烬,把他吃下去的金丹重新炼出来。”
太上老君领着孙悟空回到兜率宫,把他推进八卦炉中日夜煅烧,不觉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太上老君算算火候,就打开炉门,来取金丹。孙悟空被八卦炉里的烟火熏得正流眼泪呢,忽然看见炉门一亮,立即纵身跳了出来,然后一脚蹬倒了八卦炉。八卦炉中的火焰泻落人间,就成了唐僧师徒西行途中遇到的那座火焰山。
孙悟空出了八卦炉,将金箍棒握在手中,大打出手。直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孙悟空奋起神勇,直扑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当天刚好是王灵官值日。他掣出金鞭,上前喝道:“你这个泼猴,休要猖狂!”孙悟空早已杀红了眼,不由分说,举棒就打。王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打在一起。
在中国的神仙之中,王灵官的名气并不大,他怎么也有这等功夫,能够力敌齐天大圣孙悟空呢?传说,这个王灵官原名王恶,是湘阴县浮梁的城隍。萨守坚真人来到浮梁,看到人们用童男童女供奉他,吃惊地说:“原来世间还有这样的邪恶之神!”于是祭起雷火,将王恶的城隍庙一把火烧得精光。王恶不服气,跑到玉皇大帝面前告状说:“这天底下谁没有罪过?这萨守坚实在太欺负人了。”玉皇大帝说:“我赐你一双慧眼,让你暗中查看萨真人有无过错。我还赐你一根金鞭,假若萨真人真的被你抓住了把柄,你可以立即用金鞭敲碎他的脑袋。”于是王恶就在暗中跟随了萨守坚十二年,竟然找不到一点过错。王恶感佩之极,就拜在萨守坚门下为徒。萨守坚也为王恶的转变感到高兴,就给他改了名字,叫做王善。后来,王善就成了道教的护法神(类似于佛教的韦驮),是玉佑圣真君麾下三十六员雷将之中的首席雷将,又称豁落灵官。
王灵官因为有了这一段亲身经历,从此对正义坚信不疑。他觉得孙悟空也太胡闹了,所以坚决不让孙悟空闯进灵霄宝殿半步。直到如来佛从西天赶到。
玉皇大帝的由来
如来佛祖带着阿傩、迦叶(就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那个迦叶),以管理顾问的身份,出现在灵霄殿外。只见包括王灵官在内的三十六员雷将与孙悟空厮打在一起,呐喊声、打斗声响成一片。如来吩咐说:“各位雷将请停下来,我要问问这个齐天大圣,他凭什么在这里胡闹。”
众位雷将遵命退了下来。孙悟空却不高兴了,厉声高叫道:“你是谁?敢来这里多管闲事?”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听说你屡次跟玉皇大帝过不去,他哪里得罪你了吗?你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呢?”孙悟空说:“这玉皇大帝的宝座,自然应该是强者居之。我呢,刚好也嫌凡间的地盘太小了,所以有心要跟他争个高低。”
佛祖听了这话,呵呵笑道:“你这个混蛋,玉皇大帝是个好人,你为什么要跟他过不去呢?”原来,玉皇大帝并非天生,也是有由来的。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地间一片祥和。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各路神仙争雄斗狠,天地之间乱成了一锅粥。太白金星决定找一个才德兼备的人,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扭转这种局面。于是,他化装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终于发现张友人。张家湾是个几万人的大山寨,张友人就是这个山寨的寨主。男人治理好一个小家尚且不容易,张友人居然能够将这么大的一个寨子治理得人人谦逊有礼、邻里和睦互助。问他有何高招,张友人笑了笑说,无非一个“忍”字。“忍”者,耐烦也。由于张友人慈悲为怀、百忍为上,人称“张百忍”,因此能够包容繁杂、以宽得众,可见张友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太白金星认为张友人是一个理想的管理人才,请他上天。后来,各路神仙经过试探,一致同意张友人管理天庭,做了玉皇大帝。
可是,孙悟空依然撅着嘴说:“他虽然有些涵养,也不应该老是占着玉皇大帝的宝座不放。常言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只要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也就罢了。若还不让,我一定要搅得他永世不得清平!”
孙悟空这话听着耳熟,因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都说过类似的“豪言壮语”。当年秦灭六国,天下初定,始皇南巡,威风凛凛。刘邦就说过:“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也说过:“彼可取而代之。”几千年来,想当皇帝的人层出不穷。
如来佛的手掌
佛祖问道:“你有什么本事,要夺玉皇大帝的宝座?”孙悟空夸口说:“我的手段多着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笑道:“我与你打个赌:你若有本事,能够一筋斗跳出我的手掌,就算你赢,我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是跳不出去,你还回花果山做你的猴王。”
孙悟空听了这话,心里暗笑道:“这如来真是个呆子!我老孙一筋斗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他自以为稳操胜券,生怕佛祖后悔,急忙问道:“你可做得主吗?”佛祖笑盈盈地点头,回答说:“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孙悟空收了金箍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说了一声:“我去也!”便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
正行间,孙悟空忽然看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以为到了天尽头,便拔下一根毫毛,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道:“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完了,还在第一根柱子底下撒了一泡猴尿。然后又一个筋斗云回到如来的掌心,叫道:“如来,我去了又回,你教玉帝把天宫让给我吧!”
如来骂道:“你这个臊猴子!你什么时候离开过我的手掌哩!”孙悟空说:“我一筋斗翻到天尽头,在那里留了一个记号,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说:“不消去,你低头看看就明白了。”孙悟空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的中指上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
孙悟空大吃一惊,叫道:“怎么会有这等事!这简直不可思议!我得再去看看!”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他推出西天门外—佛祖的五指随即化做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牢牢地把他压在下面。
从托塔李天王到二郎神,从王灵官到如来佛,正义的力量源源不绝,胆大妄为的孙悟空终于没能逃脱佛祖的手掌。
孙悟空为什么跳不出如来的手掌
好啦,五行山下定心猿,大闹天宫的故事到此结束。可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白:孙悟空那么大的本事,为什么就跳不出佛祖的手心呢?为什么五行山能够压得住力量无穷的齐天大圣呢?
佛教认为,宇宙间的有情生命有十法界,其中包括六道轮回法界和四种解脱法界。其中,佛祖在十法界中属于境界最高的法界,为佛法界。齐天大圣孙悟空虽然也是神通广大,但他毕竟属于专门与天神争斗的阿修罗一类。在佛法界和阿修罗法界之间,前者是解脱法界,而后者则属于六道轮回法界。在解脱法界,不仅没有烦恼,而且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智慧和能量,因此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所有的人间俗事。轮回法界,即使有再大的神通,也往往因为智慧上的缺陷(譬如自作聪明、追求虚荣、妄自尊大等)而难免有所闪失。因此,曾经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输给了佛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仅有人才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当孙悟空这样的人才也能遵守组织的行为规范,就意味着组织的稳健发展。古人云:“豪杰低首,国乃可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这里,无所不在的佛祖象征着组织文化的作用力,压住孙悟空的五行山则象征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五个层面。这五个层面是:金—薪酬福利、木—职业生涯、水—工作能力、火—管理制度、土—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个层面
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借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上各种力量相生相克的原理。同样地,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五个层面也会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让我们借用五行相生相克的比喻,来看看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五个层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1.人力资源管理之五行相生
金生水:令人满意的薪酬福利,能够激励员工去追求高水平的工作能力。
水生木:当员工能够不断地提升他的工作能力时,他就能得到职业生涯的成长。
木生火:前景光明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员工自觉地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
火生土: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创造出一个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
土生金: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往往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营业利润。
2.人力资源管理之五行相克
金克木:不合理的薪酬福利对员工的职业生涯会产生负面影响。
木克土:当员工对职业前景缺乏信心,公司的工作氛围必然陷入低迷。
土克水:恶劣的工作环境会使员工的工作绩效大打折扣。
水克火:在一个工作绩效低迷的环境中,规章制度也往往被员工们弃之如敝履。
火克金:管理制度犹如一根大棒,它着眼于员工的工作表现,并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薪酬福利。
因此,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如同佛祖的手掌,能够通过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层面的相生,使组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记住你的使命
为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五行相生,在管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建立组织的使命宣言,并且通过不断地强化,来加深每一位员工的使命意识。这样,当某一位员工的行为与公司的管理发生冲突时,使命意识使得他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来佛显然深谙此道。由于收服了孙悟空,玉皇大帝特地设宴请如来佛吃饭。刚刚吃完,有个巡视灵官来报告说:“那孙悟空从五行山下伸出头来了。”如来笑道:“不妨,不妨。”从袖中抽出一张帖子递与阿傩,上有六个金字:“、嘛、呢、叭、咪、”。阿傩把它紧紧贴在五行山顶的一块四方石上。那座山立即生根合缝,虽然并不影响孙悟空的自由呼吸,但他却再也爬不出来了。
“、嘛、呢、叭、咪、”是佛教徒经常记诵的六字真言,含义极其丰富。譬如和尚念阿弥陀佛,也和那句真言一样,包含了相当丰富的意义。见面时念一句“阿弥陀佛”,如同我们问候:“你好吗?”离别时念一句“阿弥陀佛”,如同我们招手示意:“再见!”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赶快回头来说:“阿弥陀佛!”如同我们表示歉意:“对不起!”收到礼物回答一声:“阿弥陀佛!”就是“谢谢”的意思。所以,“阿弥陀佛”简直是一句万能用语。
那么,六字真言“、嘛、呢、叭、咪、”是什么意思呢?这很难解释,因为里面的意义实在是太丰富了。大致意思是:让我们像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灵。但是,用在具体的地方,意义又各有微妙。
这与我们个人或组织的使命宣言非常类似。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记诵使命宣言就意味着勇敢。当我们有所成就时,记诵使命宣言就意味着再接再厉。当我们面对失误时,记诵使命宣言就意味着忏悔。当我们有所怀疑时,记诵使命宣言就意味着坚定信心。
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散漫任性的意念。被如来佛贴在山顶上的那张帖子,其实就贴在我们的脑子里:“不要再任性了,你应该想清楚这辈子做什么!”我们每个人这辈子要做的这件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使命。
箴言五
理解团队中的性格类型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取经的使者,分别扮演着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不同的团队角色。
寻找你的人生使命
你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事情吗?如果你不知道,就必须自己去寻找。《西游记》所讲述的取经故事,其实就是一段寻找人生使命的历程。
按照佛教徒的说法,从灵山大雷音寺的佛祖那里可以找到你的人生使命。这灵山却在何处呢?一种是地理上的灵山,在西方;一种是心理上的灵山,在西天。《西游记》中的所谓西天,准确地讲,其实就是心理上的西天。所以,有一首禅诗,写得非常好: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浪字是古文的说法,就是乱,浪求就是乱求。不要到处乱跑,请关注你的心,因为灵山就在你的心头,你将在那里找到佛。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灵山塔,你应该在这座灵山塔下修行,去领悟佛的真义。因此,此心即佛,佛即此心,不要心外求法。以佛法来讲,心外求法都属于外道。
而佛祖也希望能够帮助每个人走上正道、得成善果。有一天,他在给他的信徒们上课时,又提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这段公案。他说:“我看这地球上居住的人类,天性贪婪,因此惹出许多是非和争斗。我有三藏真经,希望能够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过上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三藏真经,据说是由文殊菩萨率领众多尊者在铁围山结集而成,包括《经》一藏、《律》一藏、《论》一藏(也称《法》、《论》、《经》三藏)。《经》,就是佛所说的道理。《律》,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戒律。《论》,是各位信徒的感悟和论学。至于这个藏,就是用来保存《经》、《律》、《论》这些佛教典籍的竹箱子。
佛祖准备如何把三藏真经传授给罪孽深重的世人呢?他的办法,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出版多少万册,然后发给世界各地的书店、报刊亭零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佛法也太容易得到了,容易得到就没有人珍惜。所以他认为,如果有人诚心向佛,那么他就应该通过苦难的人生经历,来求取真经。而这三藏真经,其实就是做人处世的真理。
观世音菩萨恰好也在下面听课,就站起来说:“我愿意到东土去找一个取经人。”
如来大喜,说道:“既然你愿意前往东土,我就给你五件宝贝,托你转交给取经人。”
观世音菩萨便到东土找到一位和尚,名叫唐僧,先后两次把这五件宝贝送给他,以助他完成取经大业。这五件宝贝是:锦澜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根、紧箍儿三个。三个紧箍儿后来分别戴在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头上。正是因为这三个紧箍儿,唐僧才能够以一支团队的力量,去克服千难万险,并最终取得真经。
西游团队中四种性格类型
按照“灵山只在汝心头”的说法,唐僧的取经之旅,其实也是一段心路历程。他所经历的,与其说是在地理上的千难万险,不如说是在心理上的千难万险。
甚至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走在取经路上的每个人都是唐僧。而唐僧师徒,其实就是一个取经人的四种性格层面。
或者,你也可以把他们看做一个绝妙的团队组合,在这个团队中的四个人,象征着四种性格特征。而西天取经的过程,其实也是这四种性格特征在团队合作中有趣互动的过程。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也是我们在人生和创业的历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当困难出现之后,你会发现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困难的理解也各有差异:
唐僧—完美型性格的象征
唐僧的兴趣在于探索人的心灵世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品位,能够以缜密的思维和杰出的才华创作出美不胜收的惊世之作品。即使在童年时代,完美型的唐僧(他那时名叫江流儿)就已经懂得深思熟虑,成功地实施了他的复仇计划,将杀害了他的父亲、霸占了他的母亲的恶棍刘洪绳之以法。及至稍长,他便成了一个思想家,并最终成长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圣僧。他是如此严肃认真、注重细节、执著追求真理,以至于被观音菩萨视为一个理想的授权对象。他的座右铭是:既然值得去做,就应该做到最好。因此,他不在意做得有多快,却绝对在意做得有多好。他代表着工作的高标准以及优秀的团队文化管理。
和唐僧一样,典型的完美型性格往往着眼于长远的目标。他们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想得更多,所以总是能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他们有着异乎常人的天赋,因而表现出音乐、哲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才华。他们识英雄、颂英雄、为感情挥泪。他们崇尚美德,并且孜孜不倦于探索人生的意义。他们乐于为自己选择的事业做好规划,并确保每个细节都能做到完美无瑕。
然而,完美主义的倾向使得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过分严格。由于他们对事物的缺点相当敏感,他们总是没法快乐起来,并且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感情内向,过分自责,甚至到了庸人自扰的地步。
孙悟空—力量型性格的杰出代表
他似乎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在超越自己的极限。他的字典里有两个重要词:目标和成功。和孙悟空一样,这种性格的人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崇尚行动。他们通常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目光所向,无坚不摧。他们在意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大关心。他们喜欢控制一切,并强硬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出指令。他们显得那么霸道、粗鲁和冷酷无情。
猪八戒—活泼型性格的象征
如果说完美型的唐僧崇尚美德,力量型的孙悟空崇尚行动,那么,活泼型的猪八戒崇尚的则是乐趣。有好事者在互联网上做过调查,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最鲜活有趣的人物形象。
和猪八戒一样,典型的活泼型性格情感外露,热情奔放。他们懂得如何从工作中寻找乐趣,然后在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再一次回味那些令人兴奋的细节。他们通常是滔滔不绝的故事大王,他们的生活永远多姿多彩。
然而,他们似乎总是说得多,做得少。只要他们在场,就永远是欢声笑语,可一旦遇到麻烦,他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似乎是一群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成熟,没有条理,缺乏责任心。
沙和尚—和平型性格的象征
当唐僧在想、孙悟空在做、猪八戒在说的时候,沙和尚比任何人都低调,他在看。当猪八戒在尖叫、孙悟空在攻击、唐僧在消沉的时候,只有沙和尚稳如磐石。这个情绪内敛、处世低调的乐天派,总是能够充满耐心地应对那些复杂多变的局面。
和沙和尚一样,和平型最令人欣赏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在风暴中保持冷静。他们习惯于遵守既定的游戏规则,习惯于避免冲突和考虑立场。他们乐天知命,对生活没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很容易安于生命中的起伏变化。他们是如此友好而平静,以至于能够接纳所有的麻烦。他们是所有人的好朋友,因为他们的天赋造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他们似乎也总是没有主见、不愿负责、缺乏热情。他们不喜欢出风头,总是嘲讽那些处在风头上的人和事。他们总是得过且过,以致显得平庸,甚至有些马虎和懒惰。
你是哪一种性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西天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再生以及永恒。向西天取经,事实上就是向茫茫而不可预知的未来叩问人生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取经的使者,分别扮演着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不同的团队角色。
假设你有机会担任《西游记》的演出任务,你会选择哪一个角色呢?
1.有哲学头脑的唐僧
2.有行动力的孙悟空
3.滑稽可爱的猪八戒
4.随和低调的沙和尚
如果你选择唐僧,那就表明你更愿意思考人生的价值。如果你选择孙悟空,则表明你更看重实际的结果。如果你选择猪八戒,则表明你喜欢享受快乐的过程。如果你选择沙和尚,则表明你选择的是静观其变的人生哲学,既能用”绿叶映红花”的方式避免冲突和营造友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地从容处世。
是的,唐僧师徒的四种性格类型可以看做我们每一个人的四种性格基调。孙悟空部分,象征着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唐僧部分,象征着我们的人文追求和理想主义。猪八戒部分,象征着我们必须面对的世俗社会和享乐主义,包括讨人喜欢的公共关系、对金钱和情色生活的追逐等诸多层面。沙和尚部分,象征着我们在忙碌的人生旅途中所需要的沉着和耐心。
但这并不表明你可以扮演好他们中的任何角色。因为,在这四种性格基调中,有一种主导功能的性格基调。如果你的主导功能是“完美”,那么你就是完美型性格,你应该选择唐僧这样的职业角色。如果你的主导功能是“力量”,那么你就是力量型性格,你应该选择孙悟空这样的职业角色。如果你的主导功能是“活泼”,那么你就是活泼型性格,你应该选择猪八戒这样的职业角色。如果你的主导功能是“和平”,那么你就是和平型性格,你应该选择沙和尚这样的职业角色。
如果我们让唐僧师徒四人反串一下角色,让唐僧去演沙和尚,让沙和尚去演孙悟空,让孙悟空去演猪八戒,让猪八戒去演唐僧,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这种乱了套的反串,除了可以像周星驰的大话和张卫健的出位那样哗众取宠之外,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没有多少好处。
我们正在西天取经的路上
是的,我们正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我们在思考这辈子应该做的事,我们把这件事称为职业。为了取得真经,并造就成功的职业生涯,下面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
作为个人
1.我们必须针对自己的性格类型,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职业角色,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2.由于性格上的差异,每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利用时间的方式、处理感情问题的方式、处理人际冲突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理解不同性格类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便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融洽的关系。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
1.为了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能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你应该把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与公司的发展前景结合在一起。
2.你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来厘定不同的任职条件,然后选拔与之相匹配的性格类型。
3.你还应该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员工进行科学的团队组合,使之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有效的团队文化建设来推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
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就给我们留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职业指导方案。按照这个方案的优先顺序,成功的职业生涯其实是从“修身”开始的。你可以从职业生活的角度来解读《西游记》,从中领悟许多“修身”的道理。
对于企业而言,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让员工素质不断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无疑是企业实现人才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你也可以从人力资
源管理的角度来解读《西游记》,从中学习如何知人善任、学习如何通过知人善任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绩效。
箴言六
向着人生的目标奋勇前进
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所谓人生只不过是一天一天老去的年龄以及等闲白了头之后的悲切。可是,一旦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观世音菩萨的情怀
当观世音菩萨在寻找取经人的时候,唐僧也在信仰着观世音菩萨。历史上唐僧所在的那个时期,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已经传入中国400多年了。
传说,观世音菩萨原来是妙庄国的三公主。她的父亲妙庄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慕虚荣,天天浓妆艳抹,穿红戴绿;二公主贪图享受,一天到晚轻歌曼舞,吃喝玩乐;只有这个三公主,喜欢读书诵经,对于吃喝穿戴却毫不在意。
妙庄王年老了,他决定把王位传给贤良方正的三公主。在此之前,他还得给三公主招一位能干的驸马,让她能够尽早成家立业。
一天,妙庄王对三公主道:“儿呀,宰相的大公子年轻英俊,可配我儿,我想叫老太师去做媒,如何?”三公主神态恍惚地摇了摇头。
过了数日,妙庄王又说:“儿呀,当今的新科状元才学出众,这桩婚事你愿意吗?”三公主听了还是摇头。
不几天,妙庄王又来了:“儿呀,这回你一定满意了,为父给你找的这个驸马是全国首富,他们家金银如山,有的是钱……”三公主不待父亲把话说完,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父王,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啊?况且,您既然有意让女儿继承王位,我所思所想的,就不仅是我一生的大事,而且还有天下苍生的福祉。在女儿没有悟出这些问题之前,我是不会嫁给任何人的。”
妙庄王气得脸色发青,跳起来喝道:“你胆敢屡次三番违抗父王的旨意!老实告诉你,今日这桩婚事,不管你愿还是不愿,一定得办!今日定亲,明日行聘,后天就成婚!”
第二天一早,新驸马家吹吹打打来送聘礼,黄金白银、珍珠玛瑙源源不断地用车子运进宫来。妙庄王看了乐得什么似的,忙吩咐身边宫娥,请出三公主来看看,跟这样富贵人家结亲,有多体面,多荣耀!
宫娥奉命去了,不一会儿就慌慌张张地跑来:“启禀陛下,不好了!三公主失踪了!”妙庄王闻报也慌了神,顿足道:“来人呀,快给我去找三公主!”霎时间,王宫里乱了营,宫女、太监奔来窜去到处搜寻。妙庄王又派人外出各处寻找,历经半年,才在舟山桃花岛的白雀寺里找到了。三公主已出家当了尼姑,法名妙善。
潜心修行的三公主终于得道,自度而后度人,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成了妙庄国乃至大半个亚洲的信仰。
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义呢?“观”,就是看。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看。看这个无穷无尽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等所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甚至包括宇宙中所有生命的存在。
“音”,就是信息。在这个无穷无尽的世界中,所有的生命都在用信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真实或伪装的存在状态,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第六感官来接收。佛教说,所有的“音”都是陀罗尼。陀罗尼就是咒,或解释为哲学,所有的“音”都会印证生命的哲学。
至于“菩萨”,是梵文的翻译。它的全称是菩提萨,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萨是有情。多好啊,因为“觉悟”而“有情”。可是,由于译者担心人们把佛法与男女情爱混为一团,所以简译成菩萨。然而,无论如何翻译,观世音的确是一位至情至爱的菩萨,只是她的情爱并非男女之私情,而是对芸芸众生的博爱。
2000年来,观世音菩萨以一种慈祥的女性形象,关注和深爱着天底下的芸芸众生。因此,许多虔诚的佛教徒是“早也观世音,晚也观世音,念念不离心”。认为无论你有任何烦忧,只要你用心呼唤观世音菩萨,她就会应声而至,救济你于苦难之中。
为什么偏偏是唐僧
唐僧有过一段苦难的童年,而且是由金山寺的长老抚养长大,所以有志于佛经的翻译和研究。现在流行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便是出自唐僧的译笔。
由于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他曾经在求学中多次祈求观世音菩萨的灵感。大约正是这些灵感的作用,唐僧萌生了西行取经的念头。所以,《西游记》中“观世音显像化金蝉”的故事,其实也是有由来的。
然而,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单单就选中了唐僧呢?在他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个人中间,就数他最迂腐、最懦弱、最无能,凭什么要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给他做弟子呢?这三位弟子之中,以大弟子孙悟空的本事最大,曾经大闹天宫,号称“齐天大圣”,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二弟子猪八戒和三弟子沙和尚也都不是凡夫俗子,而是天神下凡,能够腾云驾雾。他既然有了三位神通广大的弟子,为什么不让他们用神通把他送到西天,而非要徒步跋涉、自讨苦吃呢?
答案是:因为唐僧的完美型性格。在所有的性格类型之中,只有完美型更愿意在所有的事情中寻找意义。他会关注各种暗示,这些暗示在佛教中被称为“咒”。而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一个“咒”。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完美型性格的人才会用心去解读这些“咒”语,而其他性格类型的人却往往漠不关心。他们比任何人都想得多、想得透,目光也更为长远。他们喜欢做战略上的规划,并且会用高标准、严要求去执行这个规划。完美型的座右铭是“在自己所在的领域中出类拔萃”,他们对自己是非常严格的,对别人也近似于苛刻,他们的标准不仅仅是“胜任”,而更要求“杰出”。因此,他们要么是杰出的学者、专家、工程师,要么就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尽管他们显得有些内向,但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策划组织中的变革,他们常常是社会和组织进步的箭头人物。同样,作为完美型性格的杰出代表,取经的重任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唐僧的肩上。
除了需要合适的人选,取回真经还有两个条件。第一,取经人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僧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其他人也无法代他取回真经。就像你可以通过读书和交谈得到知识,如果你对这些知识没有亲身体验,你就不可能得到感悟。所谓西天,是我们心灵上的西天,而真经也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向着人生的目标迈进
观十三年九月,唐僧终于骑着一匹瘦马,踏上了西行取经之路。据说这匹马从前住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它和一头驴子是好朋友。平日,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没想到,当这匹马昂首西去之后,它和驴子的命运从此迥然不同。
14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来到磨坊会见它的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呀!”
“你知道吗?”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天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唐僧和我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空间。”
老马和驴子的寓言同样适用于这样一群人:最初,他们的智力其实不相上下,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区别呢?答案同样是目标。
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是否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一往无前地向着西天行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空间。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所谓人生,只不过是一天一天老去以及等闲白了少年头之后的悲切。可是,一旦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困难只是一张虎皮
在那“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的季秋天气中,唐僧骑着马,带着两个随从上路了。不久,他们先后遭遇了三只老虎。
第一只老虎是个妖精。那天清晨,唐僧和两个随从在行走中迷路了,惶惑之中跌入了一个坑洞,成了老虎精的俘虏。
老虎精比喻困难或者灾难,因为困难或灾难的确像老虎一样可怕。在胆小怯懦者眼里,困难无处不在,就像那老虎精周围,尽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老虎和妖怪是会吃人的,困难或灾难也会。于是,当苦难降临时,两个随从先是被吓得骨软筋麻,继而痛切悲啼,然后从唐僧身边永远地消失了,就像被老虎和妖怪吃得精光一样。
唐僧差一点也被困难吓得魂飞魄散。幸好他“本性元明”,在太白金星的指引下,又重新走上了取经的大路。所谓“本性元明”,通俗地讲,就是清楚自己的信念。而太白金星指引的,则是他曾经迷失的方向。
然而,他很快又遇到了第二只老虎。他自觉孤身无策,以为必死,心中万分凄凉。这时,出现了一条“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的好汉,他就是双叉岭的猎户刘伯钦。与老虎搏斗了一个时辰之后,刘伯钦终于把老虎猎杀。刘伯钦的求胜之道是:“人虎贪生争胜负,些儿有慢丧三魂。”
这个故事说明,面对困难,就像面对老虎,不能犹豫,应该迎上前去,和它拼个你死我活。勇敢,其实就是住在你心中的解决困难、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双叉岭上的好汉。
重获自由的孙悟空打死了第三只老虎,更深刻地印证了勇敢与困难之间的哲理。在勇者无敌的孙悟空眼中,困难只不过是一张虎皮。
团队的力量
《西游记》的主题是“三三行满道归根”,可故事情节却是“九九数完魔灭尽”。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敢,怎么可能越过这一路的雄关漫道,怎么能够战胜这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功成行满见真如”呢?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