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鲁迅全集

_236 鲁迅(现代)
妄参一点末议:——
  一 陈先生以《伯兮》一篇为“写粗人”〔3〕,这“粗”字是无所谓通不通的。因为
皮肤,衣服,诗上都没有明言粗不粗,所以我们无从悬揣其为“粗”,也不能断定其颇“细
”:这应该暂置于讨论之外。
  二 “写”字却有些不通了。应改作“粗人写”,这才文从字顺。你看诗中称丈夫为伯
,自称为我,明是这位太太(不问粗细,姑作此称)自述之词,怎么可以说是“写粗人”
  呢?也许是诗人代太太立言的,但既然是代,也还是“粗人写”而不可“捣乱”了。
  三 陈先生又改为“粗疏的美人”,则期期〔4〕以为不通之至,因为这位太太是并不
“粗疏”的。她本有“膏沐”,头发油光,只因老爷出征,这才懒得梳洗,随随便便了。但
她自己是知道的,豫料也许会有学者说她“粗”,所以问一句道:
  “谁适为容”呀?你看这是何等精细?而竟被指为“粗疏”,和排错讲义千余条〔5〕
的工人同列,岂不冤哉枉哉?
  不知大雅君子,以为何如?此布,即请记安!
封余 谨上 十一月一日
   E   E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上海《大江月刊》第二期“通信”栏。
  〔2〕 指《大江月刊》,文学刊物,陈望道等编辑。一九二八年十月创刊于上海。同
年十二月停刊,共出三期。关于“粗人”的讨论,指章铁民、汪静之对陈钟凡《中国韵文通
论》中认为《诗经·伯兮》是写“粗人”的说法的批评和陈的反驳。这一讨论,原在上海《
暨南周刊》上进行(见该刊一九二八年第三卷第一、二、三、十期)。《大江月刊》创刊号
载有章铁民的《〈伯兮〉问题十讲》一文,介绍了这场争论的经过,并批评了陈钟凡的错误
观点和态度。
  〔3〕 陈先生 即陈钟凡,字玄,江苏盐城人。当时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
中国文学系主任。他在给章铁民的信中辩解说:
  “‘粗人’二字,原意是‘粗疏的美人’”。(见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暨南周刊》第
三卷第二期)又在给汪静之的信中指责说:“我自己的偏见,实在觉得,一说‘粗人’不错
,再说‘粗疏的美人’更加不错,不过你和章铁民一不解再不解,一捣乱再捣乱而已。”(
见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暨南周刊》第三卷第十期)《伯兮》,《诗经·卫风》的一篇
,描写一个女子对于从军远征的丈夫的思念。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4〕 期期 《史记·张丞相列传》:“帝(汉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
太子,大臣固争之,……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
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唐代张守节正义:“昌以口吃
,每语故重言期期也。”
  〔5〕 排错讲义千余条 陈钟凡在给章铁民的信中说:“拙著仓猝付印,内中错误至
多,经我校正约千余条”(见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暨南周刊》第三卷第三期);又在给
汪静之的信中说,这是指“排印的错误”。
《东京通信》按语〔1〕
  得了这一封信后,实在使不佞有些踌躇。登不登呢?看那写法的出色而有趣(又讲趣味
,乞创造社“普罗列塔利亚特”文学家〔2〕暂且恕之),又可以略知海外留学界情况。是
应该登载的。但登出来将怎样?《语丝》南来以后之碰壁也屡矣,仿吾将加以“打发”〔3
〕,浙江已赐以“禁止”〔4〕,正人〔5〕既恨其骂人,革家(革命家也,为对仗计,略
去一字)又斥为“落伍”〔6〕;何况我恰恰看见一种期刊,因为“某女士”〔7〕说了某
国留学生的不好,诸公已以团体的大名义,声罪致讨了。这信中所述,不知何人,此后那能
保得没有全国国民代表起而讨伐呢。眼光要远看五十年,大约我的踌躇,正不足怪罢。但是
,再看一回,还觉得写得栩栩欲活,于是“趣味”终于战胜利害,编进去了;但也改换了几
个字,这是希望作者原谅的,因为其中涉及的大约并非“落伍者”,语丝社也没有聘定大律
师〔8〕;所以办事著实为难,改字而请谅,不得已也。若其不谅,则……。则什么呢?则
吾未如之何也已矣〔9〕。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一月八日灯下。
  编者。
    B备考C:
东京通信
  记者先生:
  的确是应当感谢的,它这次竟肯慷慨地用了“中华民国”四个字,这简直似乎是极其新
颖得可笑的;前天早晨在《朝日新闻》第七版的下方右角上,“民国双十节讲演会”的题下
登着这样的一段:
  “十月十日,名为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革命
  纪念日。今年因国民革命成功,统一的大业已完成,在东京横滨的民国人将举行盛大的
庆祝。由支那公使馆,留学生监督处及在此的民国人有力者的‘主催〔10〕’,今日午后
一时起在青山会馆开祝贺讲演会,晚间举行纪念演剧会。”
  事前各学校已接到监督处的通知,留学生们都得了一天休假。既已革命成功全国统一了
的今年的双十节,自然是不能不庆祝的。何况这些名人和有力者已代我们完全筹备好了,当
然更不该抛弃这最便宜不过的无条件的享受的权利。
  在电车上足足坐了一个钟头之后,就看见这灿烂堂皇的会场了!墙上贴满了红绿色纸的
标语,诚然是琳琅满目,你看,……万岁,……万岁,到处是万岁,而且你再看,只在那角
上,在那一切观众的背后的墙上夹杂在许多“万岁”之间有着这样一句:“庆祝双十节不要
忘了阻挠革命的帝国主义”。措辞是多么曲折巧妙呀!无怪在每一本讨论到中国事情的日本
书上,无论它是好意或恶意,都大书特书着说支那人是有外交天才的。呵,外交天才!是的
,直率地说“打倒帝国主义”是失去了外交辞令的本色的,并且会因而伤及友邦感情,自然
应当稍稍暧昧地改口说“不要忘记”。至于是为要打倒帝国主义而革命或是因革命受阻挠才
暗记下“帝国主义”四个字来,那当然是可以不必问的——也是我辈无名而无力的青年所不
该问的,或者。
  演说的人,大概就是那些名人和有力者了。一个一个地,……代表,……代表,各自发
挥着他们底大议论——有听不见的,也有只闻其声而不知他到底在说些什么的。礼服,洋服
,军装和学生装替换着在台上出现,不,是陈列起来。名人在桌上用拳头打了一下,于是主
席机警地率领着民众报之以放爆竹似的掌声;名人在跺脚了,民众猜到这是名人在痛切陈词
时应有的“作派”,再不必主席的暗示,就一齐鼓起掌来——民众运动已能自动地不须先知
先觉的指导自然是件大可喜的事,于是我们的名人满足地走下台去了。
  我在会场后方很费力地透过了重重的烟气望见那云雾中似的讲台,名人和有力者像神仙
似的在台上飘来飘去,神仙的门徒子弟们也随着在台上飘去飘来。我真罪孽,望见这些仙人
时终不能不回忆起在家乡所爱看的木头人戏;傀儡人真像是有灵性似的十分活泼地在台上搔
首弄姿,耍木人的台下的布围里吹着小笛,吹出种种不入调的花腔。这似乎无理的回忆使我
对于这些演说和兴匆匆地奔忙着的名人和有力者稍稍发生一点好感而亦有意无意地给他们鼓
掌以声援。
  在全体民众的声援中由演说而呼口号而散会。散会前有位名人报告说:游艺会在五点开
始,请了多位女士给我们跳舞!女士,跳舞,并且“给我们”,自然,民众大喜,不禁从心
地里感谢这位“与民同乐”的名人。
  五点!民众越发踊跃地来参加。不久,台旁的来宾休息室里就拥满了唇红齿白的美少年
和珠围翠绕的女士们。还是那位名人,开始在台上蹈着四方步报告他被选为游艺部长和筹备
今晚的游艺的经过;这次,民众也较午后更活泼而机警了,不断地鼓着掌以报答他的宏恩。
  名人的方步停止了,而游艺开始。为表现我国数千年来之文化起见,第一场就是皮簧清
唱,而名人在报告中特别着重的“女士”也就在这时登台了。在地毯上侧着列了个九十度的
黑漆皮鞋白丝袜的脚支着一个裹在黑色闪亮的短旗袍里的左右摇摆着的而窈窕身躯,白色丝
围巾缠着的颈上是张白脸和一蓬缠着无数闪烁着的钻石的黑发,眼球随着身体的摆动而向上
下左右投出了晶亮的视线——总之,周身是光亮的,像文学家们在小说里所描写着的发光的
女主人翁。民众中,学生们像毫不顾到他们底眼珠会裂眶而出似的注视着,华工们相视而微
笑。全场比讲演会前静默三分钟时还要静默,只有那洋装少年膝上的胡琴敢随在这位光亮的
女士的歌喉之后发出一丝细小的声音。每当她刚唱完一句,胡琴稍得吐气的时候,民众们就
热烈地迸出震天动地的喝彩声来。唱完之后,民众仍努力鼓掌要求再唱,仿佛从每双手里都
拍出了雪片似的“女士不出,如天下苍生何”的急电似的;名人知民意之应尊重,民气之不
可忤也,特请这位女士自己弹着钢琴又唱了段西宫词——于是民众才真正认识了这位女士的
多才多艺。
  其次是所谓滑稽戏者,男士们演的。不知所云的,前后共有三四出。我实在不好意思去
翻《辞源》找出那最鄙劣的字来描写这所谓滑稽戏的内容。我仿佛只看见群鬼在那里乱舞;
台旁端坐着的宫琦龙介等革命先辈们只有忍不住的苦笑还给这些新兴的觉悟了的革命青年;
留学生和华工都满意而狂笑;在门和窗外张望的日本的民众都用惊讶的眼光在欣赏着这伟大
的支那的超乎人的赏鉴力以上的艺术;佩着短刀的巡警坐在一旁掀起了微髭下的嘴唇冷笑。
  然而这所以名为滑稽剧者,大概就因为另外还有所谓正剧者在。这正剧的内容,我无暇
报告;但他们最得意的末一幕却不可抹杀。他们在那最末一幕里是要表演开国民大会以处决
一个军阀的。从这里可以猜想出他们怎样地聪明来,他们居然会想到这样一个机会得加入了
好几段大演说。你看那演说者的威风!挥拳,顿足,忽然将身子蹲下,又忽然像弹簧似的跳
起来长叫一声;立定脚,候着掌声完后又蹲下去,长叫一声跳起来。于是:
  蹲下,叫喊,跳,鼓掌,跳,鼓掌——观众的手随着那演说者的身子也变成富有弹性的
了。
  最后,就是那位蹈方步的游艺部长所特别着重的第二点“跳舞”了;果然,跳舞受了民
众热烈的欢迎。游艺部长在布景后踌躇满志,他的“与民同乐”的大计划已完成了。
  十一点,散会。民众们念着:“女士们,跳舞,给我们;金钢钻,歌喉,摆动的身子和
眼睛;能叫喊的弹簧人……”于是结论是支那文化因而得发扬于海外,名人和有力者的地恩
浩大……盛况,盛况!
  东渡已将一年,没有什么礼物送你,顺此祝你安好。
  噩君。十七年十月十二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四十五期,在
《东京通信》之后。
  〔2〕 创造社 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文学团体。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成立。主
要成员有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它初期的文学倾向是浪漫主义,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
彩。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增加了冯乃超、彭康、李初梨等从国外回来的新成员,提倡
“革命文学”,随后在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错误地攻击过鲁迅。一九二九年二月
,该社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普罗列塔利亚特”,英语Prole-tariat的音译
,意为无产阶级。
  〔3〕 仿吾将加以“打发” 仿吾,即成仿吾,湖南新化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
一九二八年二月,他在《文化批判》第二号发表《打发他们去》一文,说:“在文艺的分野
,把一切麻醉我们的社会意识的迷药与赞扬我们的敌人的歌辞清查出来,给还他们的作家,
打发他们一道去。”
  〔4〕 浙江已赐以“禁止” 一九二八年九月,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以“言
论乖谬,存心反动”等罪名,查禁《语丝》等书刊十五种。
  〔5〕 正人 指以正人君子自居的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作家。
  〔6〕 “落伍” 这是当时创造社、太阳社某些成员评论鲁迅的用语,如冯乃超在《
文化批判》创刊号(一九二八年一月)发表的《艺术与社会生活》中,说鲁迅“常追怀过去
的昔日,追悼没落的封建情绪,结局地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
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7〕 “某女士” 当指陈学昭,浙江海宁人,当时的青年作家。
  一九二七年她赴法国留学,同年十月、十一月及次年一月,在上海《新女性》杂志第二
卷第十、十一号和第三卷第一号连续发表《旅法通信》,其中谈到在巴黎、里昂的一些中国
留学生中的腐败现象。事后,巴黎的部分中国留学生便散发传单,对她进行攻击、威胁。据
说,传单是巴黎的“理科学会”搞的。
  〔8〕 聘定大律师 这是对创造社聘请律师一事的影射讽刺,参看本书《〈剪报一斑
〉拾遗》“备考”第一节“律师生意”。
  〔9〕 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语见《论语·子罕》。
  〔10〕 主催 日语,意为主办。
敬贺新禧〔1〕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过了一夜,又是一年,人既突变为新人,文也突进
为新文了。多种刊物,闻又大加改革,焕然一新,内容既丰,外面更美,以在报答惠顾诸君
之雅意。惟敝志原落后方,自仍故态,本卷之内,一切如常,虽能说也要突飞,但其实并无
把握。为辩解起见,只好说自信未曾偷懒于旧年,所以也无从振作于新岁而已。倘读者诸君
以为尚无不可,仍要看看,那是我们非常满意的,于是就要——敬贺新禧了!
奔流社〔2〕同人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上海《奔流》月刊第一卷第七期。
  〔2〕 奔流社 即《奔流》月刊社。《奔流》,文艺刊物,鲁迅、郁达夫编辑,一九
二八年六月二十日创刊于上海,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出至第二卷第五期停刊。
一九二九年
致《近代美术史潮论》
的读者诸君〔1〕
  《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
  在现在的中国,文学和艺术,也还是一种所谓文艺家的食宿的窠。这也是出于不得已的
。我一向并不想如顽皮的孩子一般,拿了一枝细竹竿,在老树上的崇高的窠边搅扰。
  关于绘画,我本来是外行,理论和派别之类,知道是知道一点的,但这并不足以除去外
行的徽号,因为所知道的并不多。我所以翻译这书的原因,是起于前一年多,看见李小峰君
在搜罗《北新月刊》的插画〔2〕,于是想,在新艺术毫无根柢的国度里,零星的介绍,是
毫无益处的,最好是有一些统系。其时适值这《近代美术史潮论》出版了,插画很多,又大
抵是选出的代表之作。我便主张用这做插画,自译史论,算作图画的说明,使读者可以得一
点头绪。此外,意识底地,是并无什么对于别方面的恶意的。
  这意见总算实行了。登载之后,就得到蒙着“革命文学家”面具的装作善意的警告,是
一张信片〔3〕,说我还是去创作好,不该滥译日本书。从前创造社所区分的“创作是处女
,翻译是媒婆”之说〔4〕,我是见过的,但意见不能相同,总以为处女并不妨去做媒婆—
—后来他们居然也兼做了——,倘不过是一个媒婆,更无须硬称处女。我终于并不藐视翻译
。至于这一本书,自然决非不朽之作,但也自立统系,言之成理的,现在还不能抹杀他的存
在。我所选译的书,这样的就够了,虽然并非不知道有伟大的歌德〔5〕,尼采,马克斯,
但自省才力,还不能移译他们的书,所以也没有附他们之书以传名于世的大志。
  抱着这样的小计画,译着这样的小册子,到目下总算登完了。但复看一回,又觉得很失
望。人事是互相关连的,正如译文之不行一样,在中国,校对,制图,都不能令人满意。
  例如图画罢,将中国版和日本版,日本版和英德诸国版一比较,便立刻知道一国不如一
国。三色版,中国总算能做了,也只两三家。这些独步的印刷局所制的色彩图,只看一张,
是的确好看的,但倘将同一的图画看过几十张,便可以发见同一的色彩,浓淡却每张有些不
同。从印画上,本来已经难于知道原画,只能仿佛的了,但在这样的印画上,又岂能得到“
仿佛”。书籍既少,印刷又拙,在这样的环境里,要领略艺术的美妙,我觉得是万难做到的
。力能历览欧陆画廊的幸福者,不必说了,倘只能在中国而偏要留心国外艺术的人,我以为
必须看看外国印刷的图画,那么,所领会者,必较拘泥于“国货”的时候为更多。——这些
话,虽然还是我被人骂了几年的“少看中国书”的老调〔6〕,但我敢说,自己对于这主张
,是有十分确信的。
  只要一比较,许多事便明白;看书和画,亦复同然。
  倘读者一时得不到好书,还要保存这小本子,那么,只要将译文拆出,照“插画目次”
所指定的页数,插入图画去(希涅克〔7〕的《帆船》,本文并未提及,但“彩点画家”是
说起的,这即其一例),订起来,也就成为一本书籍了。其次序如下:
  (1)全书首页 (2)序言 (3)本文目次
  (4)插画目次 (5)本文首页 (6)本文
  还有一些误字,是要请读者自行改正的。现在举其重要者于下:
甲 文  字
页行误正
11十二造创创造
14一并永居而永居
  23八AutonioAntonio
28二模样这样
32七在鲁在卢
61一前体前面
63三河内珂内
  66八NagarenerNazarener
74四他热化白热化
82八回此因此
86七质地开始科白开场
92五秦祀奉祀
95五间开勤洵开勒
95九一统一流
109十二证明澄明
114三煎煎熊熊
  115十二oSlrieSélrie
116三说解误解
125二恐爱恐怖
130四冷潮冷嘲
135二言要要将
138四丰姿丰姿
139六觉者观者
145四去怎又怎
146十正座玉座
  146十二多人物许多人物
147一台库台座
151一比外此外
152一证明澄明
158十一希鐾希勒
159八aufauf-
161九稳约隐约
171十图桂圆柱
  177六VineentVincent197一RomanntigueRoman
tique
197四Se,se
  197四partá part197六Iln ousIl nous
197六awau
  197九quonqu’on198五Copie,Copié198六il n’é
laitil n’etait
198十jáiJ’ai
  198十二dénd’en200八SoutSont200九exectexact
200九réculterésulte200九soutsont200十一dovar
atdevrait
201一lela
  201四VoilaVoilà
乙 插画题字
误正
  萨昆尼的女人萨毗尼的女人
托罗蔼庸庸托罗蔼雍
康斯召不勒康斯台不勒
穆纳:卢安大寺卢安大寺
卢安大寺穆纳:卢安大寺
凯尔凯尔波
罗兰珊:女莱什:朝餐
莱什:朝餐罗兰珊:女
“带住”,顺请
  文安罢。
  鲁迅。二月二十五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三月一日上海《北新》半月刊第三卷第五号“通讯
”栏,原无标题。
  《近代美术史潮论》,日本板垣鹰穗著,鲁迅译。该书介绍了欧洲近代美术发展的历史
,内有插图一百四十幅。《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五号(一九二八年一月)开始连载,译文
于第二卷第二十二号(一九二八年十月)载完,插图于第三卷第六号(一九二九年三月)载
完。后于一九二九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单行本。
  〔2〕 李小峰(1897—1971) 江苏江阴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新潮社
和语丝社的成员。当时是上海北新书局的主持人。《北新月刊》,指《北新》半月刊,综合
性刊物,上海北新书局编辑发行。一九二六年八月创刊。初为周刊,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二
卷第一期起改为半月刊。一九三○年十二月出至第四卷第二十四期停刊。
  〔3〕 这张信片的发信人自署“陈绍宋”,一九二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寄自“麦拿里4
1号创造社出版部”。其中说:“我以为你这一年来的工作太不切实了。比方你滥译日本人
的著作或标点传奇,这些都是不忠实的工作。我劝你还是多创作,把昔日的勇气拿出来。…
…我今天听见成仿吾说,下期还要大骂你呢!所以我写此片通知你一声,以表我敬慕之微意
焉耳。”
  〔4〕 “创作是处女,翻译是媒婆” 郭沫若在《民铎》月刊第二卷第五号(一九二
一年二月)发表的致李石岑函中说:“我觉得国内人士只注重媒婆,而不注重处子;只注重
翻译,而不注重产生。”
  〔5〕 歌德(J.W.vou Goethe,1749—1832) 德国诗人、
学者,著有诗剧《浮士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6〕 “少看中国书” 参看《华盖集·青年必读书》。
  〔7〕 希涅克(P.Signac,1863—1935) 法国点彩派主要画家之
一。点彩派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法国兴起的新印象画派,其特点是用各种色点来组成画面
形象。
关于《子见南子》〔1〕
  一 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生会通电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各民众团体各级学校各报馆均鉴:
  敝校校址,设在曲阜,在孔庙与衍圣公府包围之中,敝会成立以来,常感封建势力之压
迫,但瞻顾环境,遇事审慎,所有行动,均在曲阜县党部指导之下,努力工作,从未尝与圣
裔牴牾。
  不意,本年六月八日敝会举行游艺会,因在敝校大礼堂排演《子见南子》一剧,竟至开
罪孔氏,连累敝校校长宋还吾先生,被孔氏族人孔传钢等越级至国民政府教育部控告侮辱孔
子。顷教育部又派参事朱葆勤来曲查办,其报告如何敝会不得而知,惟对于孔氏族人呈控敝
校校长各节,认为绝无意义;断难成立罪名,公论具在,不可掩没。深恐各界不明真相,受
其蒙蔽,代孔氏宣传,则反动势力之气焰日张,将驯至不可收拾矣。
  教会同人正在青年时期,对此腐恶封建势力绝不低首降伏。且国民革命能否成功,本党
主义能否实行,与封建势力之是否存在,大有关系。此实全国各级党部,民众团体,言论机
关,共负之责,不只敝会同人已也。除将教育部训令暨所附原呈及敝校长答辩书另文呈阅外
,特此电请台览,祈赐指导,并予援助为荷。
  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生会叩。真。
  二 教育部训令第八五五号 六月二十六日
令山东教育厅
  据孔氏六十户族人孔传钢等控告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宋还吾侮辱宗祖孔子呈请查
办等情前来。查孔子诞日,全国学校应各停课,讲演孔子事迹,以作纪念。又是项纪念日,
奉定学校年学期及休假日期规程时,遵照编入,先后通令遵行各在案。原呈所称各节,如果
属实,殊与院部纪念孔子本旨,大相违反。据呈前情,除以“呈悉。原呈所称各节,是否属
实,仰令行山东教育厅查明,核办,具报”等语批示外,合行抄发原呈,令仰该厅长查明,
核办,具报。此令。
计抄发原呈一件——
  呈为公然侮辱宗祖孔子,群情不平,恳查办明令照示事。
  窃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宋还吾,系山东曹州府人,北京大学毕业,赋性乖僻,学术
不纯,因有奥援,滥长该校,任事以来,言行均涉过激,绝非民党本色,早为有识者所共见

  其尤属背谬,令敝族人难堪者,为该校常贴之标语及游行时所呼之口号,如孔丘为中国
第一罪人,打倒孔老二,打倒旧道德,打破旧礼教,打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政策,
打倒衍圣公府输资设立的明德学校。兼以粉铅笔涂写各处孔林孔庙,时有发见,防无可防,
擦不胜擦,人多势强,暴力堪虞。钧部管持全国教育,方针所在,施行划一,对于孔子从未
有发表侮辱之明文。该校长如此放纵,究系采取何种教育?
返回书籍页